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中心运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月12日,深圳商报宣布,将从采编融合、移动端布局、微信集群构建三个方面入手,倾力打造三大融媒体产品。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通互融,首先要做到采编深度融合。在这方面,国内传统媒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不同的路子,有的是局部探索逐步实践,有的是大刀阔斧全面改革;对于改革后的产物,有的称作“全媒体中央控制室”,有的称作“全媒体数字采编中心”,有的则叫“中央编辑部”。深圳商报称“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当然,业内对此早有比较形象的称呼――“中央厨房”。
观念转变:达成媒体融合改革共识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此后,一些媒体相继宣布了媒体融合改革战略。
与大多数媒体一样,深圳商报在建设运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如何互动、互通的问题。那时融合的概念还没有被广泛地提出来,报网互动依旧是许多媒体人口中经常提及的改革策略。观念的转变,准确地说是媒体融合意识的转变,尚处于发酵过程。传统采编部门一直在做他们经年不变的工作,新媒体中心除了从已经见报的新闻中寻找素材,就是去互联网上整合可用的新闻资源,两者之间较少沟通,唯一算得上有点突破的就是报网互动。
新媒体平台的一次新闻报道实践刺激了我们的神经,许久之后还印象深刻。2014年4月23日19时44分,深圳龙华一超市发生挟持人质事件。根据网友报料和最先赶到事发现场的记者发回来的报道,深圳商报新浪官方微博在全国媒体中率先了微博报道,该微博随即被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超过30家国内媒体官微转发3600多次,评论超过800条。由于深圳公安的官方微博信息有误(事件中,被砍伤者实为选购商品的顾客,却写成了女售货员),最后也不得不选择在该事件报道中已形成第一舆论场的深圳商报官方微博来澄清。深圳商报在该事件中的微博,最终收获了约450万次的阅读量。
这个案例说明,新媒体平台新闻的即时性彻底刷新了纸媒时代报人对新闻时效性的认识,即便是广播电视也难以企及。然而,另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新媒体平台新闻的时效优势毋庸置疑,但原创内容由谁来生产?自然离不开传统媒体专业的采编团队。只不过,这个采编团队不可以继续独自作战,必须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原创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也正是后来媒体人大谈特谈的“媒体融合”。
采编深度融合要得以实现,离不开报社从上到下思想意识的转变。深圳商报领导层从2014年初开始,便在思想上逐渐达成共识,并将这种共识一步步贯彻到报社中层乃至基层采编人员心中,为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媒体融合改革筹备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要抓手:以先进技术支撑融媒体采编
对于媒体融合与网络技术的关系,以及网络技术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部长刘奇葆在出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座谈会时表示,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他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要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还记得在与国内同行交流媒体融合经验时,一家新闻单位的全媒体中心负责人曾说过,他们委托互联网技术公司开发客户端,前后花了70多万元。其实开发一次的费用大概只有十几万元,但由于运营团队的需求一直在变,客户端需要不断改进,而外包公司的服务周期有限,技术人员与运营团队也不在一起办公,无法及时沟通修改,更换技术研发合作方还面临着二次开发。70多万元的技术开发费用就是这样不断累积起来的。深圳商报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花费没有那么大,但开发新闻客户端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初始开发需要一笔费用,之后每次的功能及模板修改则需要另外付费,每次耗时少则两三周,多则一两个月,总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深圳商报在此次融媒体采编平台建设前期,就意识到必须以先进的技术力量为重要抓手,把技术力量的培育放在与内容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技术上打破现有的传统新闻采编流程,实现传统采编系统与新媒体平台的无缝对接。
具体来说,深圳商报在新媒体中心现有的技术部基础上,深入梳理并细化岗位职能,增加对应技术岗位的人员配置,包括网络软件开发、前端技术、客户端技术等多个方面,从而大幅度增强新媒体技术力量,为报纸提供专业科学的新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打通纸媒和新媒体的信息渠道,加强报纸、网站、微信、微博和客户端的互动融合。
技术力量的充实和培育,不仅体现在网络平台及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上,还体现在不断在新媒体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上深耕细作,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适时调整,这样才能让优质的内容在新媒体平台获得更广、更大影响的传播。
为此,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还增加了策划推广及数据分析的岗位配置,由专业的策划、推广团队专职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策划、数据分析及渠道推广。
全媒体不仅仅体现在平台上,传播介质也要做到全媒体。以往,纸媒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文字和图片,音频和视频一直是广电媒体的独有优势。纸媒在拥有新媒体平台后,技术上具备了音频和视频传播的可能。为此,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于2014年6月正式成立视觉中心,专门负责全媒体平台的可视化设计及音频、视频的编辑制作。
在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深圳商报专门策划了一个新春祝福活动,视频制作团队走上街头,寻找交警、保安、环卫工人、的士司机、学生、设计师、个体经营者、街头艺人等在内的不同行业的深圳普通劳动者,拍摄了近30个短视频,生成二维码后,以羊和吉祥结为背景,制作了一个“能动”、“会说话”的新媒体专版,其中还包括深圳商报编委会全体成员向网友拜年的画面。网友只需用手机扫描深圳商报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一段段满载着深圳普通人新春祝福的视频。该视频合辑同时在深圳商报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平台推出。
改革关键:融媒体采编重在做到“融”
同许多传统媒体一样,深圳商报于2012年便设立了新媒体中心,但新媒体中心各平台的新闻90%以上都是纸媒传统采编人员采访编辑后见诸报端的旧闻,始终没有解决传统媒体采编部门与新媒体中心“两张皮”的问题,说到底,是没有做到一个“融”字。
从2014年底开始,借助办公区域改造的契机,深圳商报成立了“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同时积极筹备搭建融媒体采编平台。中心由值班总编辑主导,根据不同分工的新闻采访和编辑部门,下设若干条采编专线,各专线值班主任统一办公,从而从采编流程上实现对报纸和新媒体平台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全报社采编人员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调度。统一,正是融媒体采编中“融”字的集中体现。
根据目前的规划,在“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指挥下,所有新闻线索统一提交到数字采编系统,由各采访专线值班主任分派线索,采访指令。重大新闻线索,值班总编辑统一调度多部门、多条专线协同作战,摄影、摄像记者及新媒体采编人员适时配合,从而逐步实现对采编人员的扁平化管理,使每一条原创新闻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最适合的媒体平台,快速占领新媒体舆论阵地,实现全天候、全媒体、立体式的新闻,稳步增强深圳商报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具体而言,一线采访人员完成采访稿件后须即时提交到数字采编系统,经“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相关专线值班主任协调分工,报纸与新媒体平台编辑各自选择所需稿件,并根据各自平台特点进行二次加工,形成终极内容产品后,再根据各自流程适时。对于突发、重大事件的采访报道,一线采访人员将第一时间传回短讯在新媒体平台滚动,采访结束后针对报纸版面需求做深度、集纳式报道。
传统媒体一旦与新媒体实现深度融合,就会迸发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近来,深圳商报在融媒体采编实践中已深深感受到融合的“魅力”。2月12日,在深圳小汽车限购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深圳商报官方微信第一时间编辑记者传回的稿件《粤B牌竞价细则出来了!你准备好砸钱了吗?》,截至2月17日已收获阅读数140918次。此外,在台湾复兴航空事故的报道中,深圳商报新媒体中心的编辑也与特派驻台记者密切联系,在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更新事故处理最新进展情况。
为了配合“融媒体采编指挥中心”的运营,深圳商报目前正在调整完善现行的采编人员薪酬及考核机制,实行报纸与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融媒体采编考核制度,逐步增强全体采编人员的全媒体新闻传播意识及融媒体采编意识,引导一线采访人员主动按照新媒体平台的规则采写稿件,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广电 高清互动电视 未来发展
面对“大三网”(广电网、电信网和互联网)和“小三网”(有线、无线和卫星电视网)的直接竞争,广电网络行业核心基础业务发展缓慢,用户加剧流失,新业务发展远不如预期。移动互联网“井喷式”发展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让人们的信息消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传统封闭的广电网络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直接威胁到行业的生存发展。广电唯有大力发展以符合广电特征的高清互动电视,才能掌握未来竞争的话语权。
转型升级与政策
2013年8月1日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国发〔2013〕31号),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纳入在内,将宽带网络定性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建设,采用超高速智能光纤和同轴光缆传输技术,通过光纤到小区、光纤到自然村、光纤到楼等方式,结合同轴电缆入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海量下行带宽、室内多信息点分布的优势,满足不同用户对弹性接入带宽的需要,加快实现宽带网络优化提速,促进宽带普及。
为了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2015年2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按照这一方案要求和“边整合、边改造”的思路,广电网络公司一方面要切实担当起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扎实工作,攻坚克难,积极开展网络整合试点,逐步建立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运营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切实担负好广播电视网络转型升级领头羊的历史使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网络双向化改造以及国家骨干网的智能优化、城域网的扩容升级、分配网的光纤入户,努力使广播电视网络向双向、智能、安全的宽带网络发展。
为全面推广三网融合工作,进一步扩大电信、广电业务双向进入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市场竞争,依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申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履行法定程序于2016年5月5日向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互联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并允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授权其控股子公司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上述两项基础电信业务。在政策扶持的好形势下,V电网络行业应该加快广电网络数字高清化,做好双向网改造计划,把广电网络单一的产品融合互联网功能,实现互联网化,将广电网络升级为传承全业务的融合网络。同时,对于广电行业来说,如何在建设宽带网络的同时,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电视+宽带+WIFI”作为广电网络可以预见的主流业务组合――高清电视互动业务应运而生。
发展高清互动电视 把握广电新未来
高清互动电视是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网络,基于高清互动机顶盒,为用户提供高清晰度数字节目的视频内容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能实现互动点播(VOD)、时移回看、电视教育、互动游戏等多种交互业务。
一、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技术发展。编码方式。高清直播一般采用了MPEG-2编码格式,编码率为20-25Mbps,其终端利用广播机顶盒。这种编码方式的画质比较清晰,但是其缺点是由于码率过大,导致一路电视频道只能传输一路高清节目,这增加了数字电视网络的负担。因此,为了减轻数字电视网络的网络负担,在进行前端建设时可以考虑采用高清AVS格式的编码器,而且这种编码器的技术已经成熟,所需要的码率也非常低,在原有的电视频道基础上能够传输四路高清节目,能够有效地拓展高清数字电视网络的效能。这种改造技术只需要改变传统的编码器即可,改造成本非常低,能够有效地压缩运营成本。
承载网络的建设。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承载网络主要有骨干网和接入网两种形式,接入网能够实现对多种业务承载方式的支持,在高清点播和时移接入网中通过两种网络来实现。一种是通过借助常用的宽带IP网的互动点播,另外一种是基于HFC网络的IPAQM下行点播的方式。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实现高清点播和时移业务承载网的重要技术,通过二层标签和三层路由的结合,快速地将第二层转发引入到第三层,从而提高路由器的转发功能。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能够实现网络的优化,提高IP网络的服务质量,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控制路由的过程。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地避开网络拥堵、网络故障等问题,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减少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时延现象。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的规划和实施能够优化传统IP网络的传输方式,满足了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需要。在骨干网络比较高的服务质量基础上,主要是提高接入网的承载能力,从而满足高清互动电视的发展需要。
随着光纤网络的发展以及相关设备成本的不断下降,光纤成为了网络建设和改造中常用的技术。在此技术上,可以进行基于EPON技术的接入网的改造,可以根据高清互动电视业务发展的不断阶段,结合用户的规模,灵活地应用EPON-EoC、EPON-LAN、ONU等多种连接方式。为了合理地应用原有的LAN设备,可以在楼道内应用ONU搭配二层楼道交换机组网。在组网的过程中使用多端口ONU,能够替代传统的楼道交换机。
发展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终端。通过发展高清互动电视终端,用户可以通过接入网络的形式实现直播、点播以及时移等多种业务,对于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终端应当包含视频调解模块和音频调解模块,经过处理之后由音视频播放。这种业务终端的形式主要通过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用户通过相关界面选择相应的业务形式,通过内置播放器或者浏览器解析之后进行播放。
二、电视业务整合与提升。模拟到数字整转是广电行业上一次GDP增长的核心动力,数字到高清再一次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高清信号整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成为有限数字化主流趋势,这也为高清电视互动业务奠定了基础。整合宽带业务、新媒体业务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营收层面都将得到更大的支持力度,构建起有线无线一体的支撑网络、传统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一体化传播体系将成为越来越多广电机构的选择。
未来广电网络行业不能局限于做视频和有线宽带的传输,要把构建开放能力融合业务云平台成为当前的热点。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以标准化与开放性降低CP、SPM入门槛,提高业务部署及上下线效率,将OTT的内容优势和DVD的高带宽、高清晰度优势结合在一起。从目前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来看,将来要走“平台+渠道+内容+终端+用户”一体化产业发展之路。因此,广电网络行业要精心进行业务规划设计,加快建立精干、专业的业务开发、运营队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剧等视频内容等资源,再升级打造内容聚合、分发、传播、推送流程,构建面向用户、互动体验、多元智能的三网融合业务服务新体系。
目前广电行业要充分利用好已投入的BOSS管理系统、VOD、IP、QAM等资产,打通存量机顶盒(包括标清单向、高清单向)向高清互动智能终端发展。将有线数字电视机顶盒升级打造为家庭信息汇聚分发中心,将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升级为宽带用户,作为未来广电核心业务发展。通过有线和无线互联互通、协同覆盖的技术模式与应用创新,加快提升广电服务智能化,实现业务的多形态化、个性化,满足用户需求,丰富用户体验,走信息化发展之路,把广电网络打造成为数字家庭和智慧城市主载体的运营商。
三、提升运营服务与加快发展。利用新媒体、多业务形态以及全方位运营的开放模式健全高清互动业务平台,以达到加快传统广电网络由单纯的媒介向“媒介+媒体”转变。将节目源引进、内容制作分发、用户精准定位、产品多元化营销与互动平台集中运营结合起来。高清电视互动平台在技术上实现方便快捷的智能搜索和智能服务,借助商业网站的微博、微信、支付宝等技术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果,增强互动平台的黏性,达到扩大用户规模,集聚更多忠实用户。
随着互联网视频及其应用的崛起,有线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和企业进入智能终端行业,在功能上大多是以直播+点播的视频媒体中心或娱乐中心为主。未来无论电视机顶盒和互联网机顶盒谁取代谁,都会向家庭娱乐媒体中心的方向发展。广电网络行业应加快高清化普及推广,大力推进高清电视、高清互动电视,积极跟进4K发展,带来高清电视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对高清节目内容的相应需求,形成广播电视行业新的发展重点。在广电网络行业转型升级之时,又恰逢新旧技术交接的时代,改革与创新不会有错,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清互动电视逐渐成为了广播电视的发展目标。高清互动电视作为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下的产物,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满足不同网络的应用,对于提高广电网络的价值和业务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广电行业应当加强对高清互动电视业务的研究,积极推动互动电视业务的发展,满足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需要。(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3〕31号)。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新广电发〔2015〕29号)。
[关键词]数字音乐 DRM Forward-lock
1 前言
数字版权管理(DRM)是保护多媒体内容免受未经授权的播放和复制的有效办法。它为内容提供者保护他们的私有音乐免受非法复制和使用提供了一种手段。DRM技术通过对数字音乐内容进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规则对音乐内容进行保护,其中。使用规则可以断定用户是否符合播放数字音乐内容的播放次数,操作系统和多媒体中间件负责强制实行这些规则。
DRM的前身是ElectronicCopyright Management。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大公司和公共机构就开始了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后来演变发展成为DRM。DRM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DRM由不同部分组成,包括路径控制或使用控制,以及加密或水印技术。
DRM是以一系列软、硬件技术,实现对数字多媒体内容的保护,使其免受未经授权的播放和复制的侵害,使数字多媒体内容的购买者在指定的授权范围内使用其购买的内容。DRM技术通过对数字多媒体内容进行加密和附加使用规则对数字多媒体内容进行保护。DRM是整个网络出版、发行等产业的核心技术。
2 市场背景
据国际唱片产业联盟(IFPI)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数字音乐销售额达20亿美元;通过网络及手机下载的曲目多达7.95亿首;在40多个国家可以通过网络合法下载音乐,可下载的音乐曲目也多达400万首;数字音乐占据整体音乐市场的一成,全球数字音乐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2008年CDMA网络的大规模建设,2009年开始建设3G网络,音乐业务具备了更加成熟的网络支撑条件。从国外电信运营商不断尝试的情况来看,其推出的全新音乐服务主要集中在提供音乐全曲在线播放和下载服务,如SKT的Melon、Smartone的MusicXS。目前主流互联网音乐网站的音乐新概念层出不穷。除了音乐的在线播放、下载外。音乐社区、音乐分享、社会化网络服务、个性化电台、音乐发现、在线卡拉OK等,都吸引了大批的忠实用户群体。Google谷歌也推出MP3搜索服务。提供纯正版的音乐服务。Apple的iPod(iPhone)+iTunes的成功运营,对无线运营商开展全曲下载业务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数字音乐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对如何保护内容提供商所提供的数字音乐的版权值得思考。传统的网上下载方式无法实现对这些数字多媒体内容的版权保护。尤其是离线版权保护,因此市场上广泛地传播着大量来自于网上的数字多媒体内容,而它们的版权问题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DRM(Digital Fl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管理。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手段。以ipod音乐下载产品为例,Apple公司推出了基于Mac的iTunes Music Store在线音乐下载业务。当时iTunes MusicStore提供了20万首歌曲供下载,并且下载后可无限制地在在其他iPod上播放。由于iTunes Music Store采用ACC数字格式,具有DRM保护功能,且iTunes+iPod的半封闭形式,即不能将iTues上的音乐传送至其他品牌的播放器,因此ApPle公司的数字音乐业务的版权保护工作得到了唱片公司的认可。
3 国外DRM方案比较
3.1欧美
欧美主流DRM的私有标准主要有两种:
一是微软的Windows MediaDRM技术。Windows Media DRM平台于1999年4月首次亮相,随后在内容提供商中受到广泛的欢迎,迄今已在超过5亿台计算机上安装。Windows Media数字权限管理(DRM)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平台,它可以保护并安全地传送点播内容和订阅内容。以在计算机、便携设备或网络设备上播放。目前有50多种不同的音乐和视频服务在使用Windows Media DRM,并促成了数千万桩交易。
另一个标准是ReaIone Networks DRM技术。Real NetWork是历史久远的利用网络上传多媒体数据技术的公司,具有很高的媒体压缩质量。目前在大部分的网络传播,或是网络教学的网站会使用他们的技术来提供运营。但是Real NetWork的技术在DRM方面就明显比不上Microsoft所提供的机制了。
欧美主流DRM的公开标准是采用开放式移动联盟OMA(Open Mebile Alliance)的标准。OMA是移动行业的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它以实现跨设备和跨网络的互用性为重点。致力于在全球推广采用移动数据服务。OMA的成员包括英特尔、诺基亚、松下、三星,OMA DRM2.0得到了索尼音乐和环球音乐的支持。OMA DRM的最新趋势表明,在有效管理内容版权这一需求上,内容和移动行业正趋于同一。OMA的DRM2.0标准于去年完成。然而,由于专利权上的争议,OMA DRM2.0的采用受到了严重阻碍。该标准两个主要的专利池之一MPEG授权机构(MPEG Licensing Authority)为每部手机收取1美元的专利费,而因价格过高遭到许多移动公司的抵制。
3.2日韩
日本和韩国是目前移动数字音乐下载业务发展嘴成功的市场,其中最为突出的是SKT和KDDI两家移动运营商。
(1)韩国SKT
韩国SKT的DRM系统是SKT自主研发的,从音乐制作到用户终端的下载,实现了有线无线的统一管理。SKT Melon的DRM管理上,用户在定制服务期间,可以不限量地下载音乐,但定制期一过,内嵌在手机、MP3或PC中的DRM管理软件就会自动将音乐内容删除。上述情况是指用户选择租用音乐的方式,当然。用户如果要长期保留音乐,就需要选择正式购买音乐的方式。选用哪种方式是直接与它的资费方式挂钩的,这在盗版同样流行的韩国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可以让用户以很低的价格租用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决定是否购买。但这种做法的风险很大,如果用户不接受,很有可能对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用户信息的掌握以及在不同播放器上的身份识别就变得较为重要。
(2)日本KDDI
在日本,NTT DoCoMo采用的是松下的DRM技术。而KDDI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DRM技术,KDDI本身也是DRM解决方案的提供者。KDDI于2004年11月推出“chakuutafull”, 整首音乐下载业务,是全球第一家推出整首音乐下载的运营商。在推出业务8个月内下载量即突破1000万次,2005年年底突破3000万次大关。
在DRM管理上,用户下载后的音乐数据虽然可保存到手机内存或miniSD卡中,但由于使音乐数据和手机号码之间建立关联,因此保存在miniSD卡中的音乐数据不能拷贝到其他记录介质中,这就很好地保证了数字音乐的版权,但这样一来用户只能在手机上听自己购买的音乐,这显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KDDI的新业务auListenMobileService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auMusicPort软件来控制DRM的,防止用户非法复制和传播。不过,用户也无法使用KDDI的软件来播放不是从KDDI购买的音乐内容。这给用户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3.3泰国和印度
泰国和印度CDMA网络的终端在数字音乐版权保护方面采用的是高通公司的DMD方案。DMD方案中对音乐的加密是在客户端实现的,将要存在手机外存卡的音乐内容加密,只有适配的音乐播放器材能播放该音乐文件。DMD为CDMA运营商搭建了运营平台,用户可将提前点购的音乐存在后台服务。其中,用户常听音乐为30-40首,当其删除不听的音乐后,服务器中预存的音乐就会被推送到手机客户端。
DMD方案中,在客户端DRM软件集成了广告引擎,手机具有定位功能。手机运营平台可以通过用户所购买的音乐内容将用户分类,手机因此作为新的媒体渠道被广告商青睐。数字音乐在具备版权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了新的广告商业盈利模式。
DMD方案是在BREW平台上设计开发的,BREW就是无线二进制运行环境(Binary Runtime Environment for Wireless)的缩写,是高通公司2001年推出的基于CDMA网络“无线互联网发射平台”上增值业务开发运行的基本平台BREW支持各种加密算法,开发商只需直接通过API接口调用对称加密算法RC4,非对称算法RSA。SSL算法,HASH函数等基本函数,不用再次开发。BREW方式的优缺点同KJava类似,但目前在安全性和终端表现的一致性上要优于KJava方式,不过,BREW是高通公司的专利技术,开放性不如KJava。
4 CDMA数字音乐DRM方案
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建设“爱音乐”数字音乐平台同样需要DRM的支持。笔者认为初期可以采用基于Forward-lock的自加密方案,这个方案具有以下优势:功能上能实现版权保护的基本需求。防止非法拷贝;方案架构比较简单实用,对现网系统改动较小,降低了开发的复杂性;采用客户端加密方式,对目前音乐下载网站无需改动,开发周期短,可以实现尽快上线;方案中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直接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客户端上的DRM Agent软件。而后期可以建设基于OMA2.0标准的版权保护体系架构。
Forward-lock自加密方案在移动手机客户端侧对音乐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播放操作,在服务器端仅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不添加DRM模块,版权保护全部由客户端侧部署DRM模块来实现。其DRM架构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手机终端DRM按功能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密钥管理模块、加密模块、解密模块和音乐播放模块。而数字音乐下载服务器端包含密钥管理中心。
4.1密钥管理模块
Forward-lock的密钥的生成算法应是保密的,而且是可更换的。
Forwa rd-lock的密钥需要的信息至少包括SIM卡ID、手机号码以及DRMAgent内部版权号三项。计算Forward-lock密钥的算法是以上的信息的组合运算,信息各种组合与不同的算式使得计算共享密钥的算法是无穷的。
举一个计算共享密钥的算法的例子:把SIM卡ID、手机号码和DRMAgent版权号都使用散列算法得到24位的结果,把这些结果串联起来,取前128位作为DES的Forwardlock的密钥。
计算Forward lock密钥的算法如果被发现泄密后,计算密钥的算法应进行更换。更换计算密钥的算法首先应在密钥管理中心根据手机终端的相关信息通过新算法重新计算手机的Forward lock密钥,然后手机终端DRM的密钥管理模块需进行密钥更新。目前手机都支持在线更新,更新过程简单方便。
4.2加密模块与解密模块
Forward lock方案中的加密和解密模块的加密和解密算法采用的是对称加密算法。
目前主流的加密技术主要是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技术。对称加密采用了对称编码加密技术,它的特点是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同样的密钥,即加密密钥也可以是解密密钥,这种方法在密码学中叫做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密钥较短,且破译困难。目前主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IDEA等。
与对称算法不同,非对称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进行数据加密,那么只有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做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在DRM的不同方案中都有应用。在Forward-lock方案中,因为只需要考虑在手机客户端侧做加密和解密,不需要版权对象的分离,所以这里采用的对称加密算法。而在其他DRM应用方案中例如Separate delivery方案则需要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内容密钥。
4.3音乐播放模块
音乐播放模块只能播放经过DRM保护的音乐,在播放音乐前需要通过解密。模块对加密的音乐进行解密处理。音乐播放器的集成可基于现有的手机音乐客户端,由客户端API提供相应的DRM接口,DRMAgent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不可见的。用户在手机界面上看到的是音乐播放客户端。
4.4密钥管理中心
负责密钥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可为密钥添加一个有效期的时间戳,控制终端DRMAgent的使用时限。
【关键词】自媒体;国有企业;声誉管理
声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声誉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价值。在私人企业中,声誉通常被置于企业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往往设置有专门的声誉管理部门。在长久以来,国有企业因为有国家和政府的声誉作为担保,自身的声誉管理并未被充分重视,尤其在大型国企的地方分支部门,声誉管理甚至仅仅由客户服务部门兼营。国有企业不重视声誉管理有其原因。其一,国有企业通常在某一领域形成垄断,声誉的好还不能直接体现于其产品的销售中。例如电信、石油、电力等垄断性国企,民众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其二,国企的声誉与政府的声誉相联结,国企认为政府才有责任维护自身的声誉,继而国企便能自动享有这种声誉。其三,传统媒体时代,政府控制的媒体并不会对国企进行声誉的破坏性的报道,这一方面由于媒体因自身“国有”属性的身份认同而进行的自我审查,另一方面也由于媒体的管理机构会及时对可能造成国企声誉影响的报道进行干预。但是在社交网络组成的自媒体时代,声誉管理对于国企而言,将变得更加棘手,那些过去的优势也需要重新审视。
一、国企的声誉弱点
1.认为国企“与民争利”。在传统认识上,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总体来说,国有企业被认为带有鲜明的政府印记的具有公益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经济实体。如今,对于国企的认识,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民间均有了变化。在前几年的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国进民退”这个词被多次提到。学界普遍认为,国有经济过多的侵入原本应该由民营经济运营的领域,这是199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倒退。
2.质疑国企的利润与垄断。经济形势越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就越位明显,这种干预的一个重要形式就增加投入。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更是激化了民众对国企高利润和垄断的认识。因为毫无疑问,相比民营企业,国企更加容易获得这些投资的项目。在对国企的利润和垄断的抨击上,中石油、电信等企业是首当其冲的靶子。
3.质疑国企“福利过高”。国企的福利条件有受到误解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民众对国企的无差别的指责。2011年,湖北恩施电力公司职工集资成立的富源公司被央企国电集团收购,按照规定电力企业职工持股的必须退股,因此原本入股的大部分职工都获得了近百万的退股收入。在网络上,这一事件被描述为“湖北恩施电力总公司分红6亿元人民币,400多人一跃为百万富翁,多者达千万元”。事实上,与政府一样,国企受到的员工福利过高的质疑从未停止。尽管从实际情况看,这与具体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不妨碍民众进行集体批评。因为国企被称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但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利润。
4.质疑国企“内部繁殖”。普通民众认为并未享受国企带来的好处之一便是国企中大量的内部子弟职工。一方面,民众承认国企待遇好,而另一方面,不少国企早人员招聘时确实录用了部分职工子弟,这为民众所诟病。从现实中看,许多内部子弟员工并未有良好程度的教育,仅因为其父母是国企员工而享受录用时的优先权,甚至有的国企因此便有了家族化的趋势。
二、自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60年来,除了与民争利一点,其他国企在声誉维护中存在的弱点几乎都存在。但在自媒体的社交网络中,个案被放大和传播。相比原本传统媒体,后者即使给予报道,也相对客观和温和,言语更加中立,也有许多潜在的禁忌。但是社交媒体中,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传播更加透彻和无所顾忌。从传播的特点看,国企的声誉在自媒体有这些新挑战:
1.个人化和个性化传播。自媒体的者不用对媒体机构负责,加上者通常匿名,其尺度和深度远非传统媒体时代可以相比。在的内容上,自媒体带有更多的个性色彩,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煽动性,情绪化的语言加上图片和视频的配合,比起传统媒体上平实的报道具有口碑传播的先天优势。
2.去中性化传播难以控制。自媒体通常利用微博等具有去中心化传播特点的社交媒体内容。所谓去中心化,即内容的没有一个中心可言,任何外在的点都可以成为引爆传播的原点。国有企业的负面信息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将难以干涉。传统媒体时代,控制传播的源头——媒体,便可控制信息的发散,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则是另一个局面。在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干涉自媒体内容时,其内容已经通过网状的传播路径四散开去。
3.社交网络是信息的“中央集权”。在传统媒体时代,国有企业凭借其在政府机构的关系能够较容易地干涉媒体的内容。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控制权并不在地方或者某家媒体手上,而在于社交网络运营商。当前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运营商集中在北京,这就形成了一种信息上的中央集权,地方政府和各地的国有企业不得不在信息控制上求助于中央媒体管理机构和运营商,这对于国企干涉负面信息将带来更大的成本。
三、自媒体时代如何管理声誉
1.企业树立社交网络的声誉意识。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是不同社交网络的,或者只是略微听说微博。要建立社交网络网络时代企业的声誉维护制度,从企业负责人到具体负责宣传或者媒体公关的人员必须熟知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规律,做好自媒体时代危机应对的充分准备。
2.建立社交网络预警系统。建立专门的互联网团队来监测网络信息,包括流言、竞争对手的中伤、媒体的负面报道等,第一时间商讨对策进行应对。在平时,这个互联网团队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和口碑传播,确保企业的形象能够在社交媒体中有所覆盖。
3.指定符合社交网络特性的危机管理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公司与社会发生摩擦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威胁;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四、结语
在由微博等社交网络构成的自媒体时代中,国有企业原先的依靠者政府机构自身的声誉正在接受社交网络的拷问和挑战。政府机构从宽松的依靠其控制的媒体维持和谐共处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他们疲于应付对其行政效率、腐败等积弊的质疑。在这种状态下,国有企业如继续奢求政府机构能够给自己带来声誉上的哺育则不现实。去中心化的自媒体和呈现网状传播的社交网络值得国有企业重新重视企业声誉管理,因为,不仅国企需要声誉来维护企业形象,而且政府也需要国企以良好的声誉运行。事实上,在社交媒体时代,国企的声誉和政府的声誉成为一个整体。
参 考 文 献
[1]徐金发,刘靓.企业声誉定义及测量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4(9)
[2]王红茹.国进民退成体制之争.《中国经济周刊》.2010(3)
一个富翁对上门乞讨的乞丐说:如果我给你100元钱,你会吃什么?
乞丐说:找个饭馆,点上些有鱼有肉的菜,然后来一瓶烧酒,吃饱喝足。
富翁又说:如果给你10元钱,你会吃什么呢?
乞丐说:买个盒饭,再买两瓶水。
富翁又问:如果只给你1元钱,你会吃什么?
乞丐说:那我就买3个馒头,然后让卖馒头的小伙计送给我一杯水。
……
给广告业务员一个明白的交代
这个故事与媒介投放的道理有些相似。如果预算充足,傻子也会将自己的广告做到满天飞――电视、报纸、电台、杂志、公交车身、户外大牌、地铁、商务楼宇、卖场等,全面开花。所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广告大户并不是什么媒介创新潮流的领先者,它们财大气粗,一年的广告预算动辄几亿、十几亿元,然后雇用一些专业媒介公司如实力、奥美、麦肯等帮助它们设计花钱方案,它们的媒介总监只需要看看方案的预算、折扣、媒介组合、排期是否合适,然后在签名栏里大笔一挥,剩下的广告执行就是媒介公司的事情了。
这些洒脱的大公司让许多捉襟见肘的小公司无比羡慕。可是,这些小公司的媒介管理者却不知道,身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媒介总监,他们也在为广告预算的拮据而烦恼。为媒介预算而烦恼是媒介管理者的常态,不管是百亿级的大集团,还是百万级的小企业。
由于有预算约束,媒介管理者无法让自己的广告出现在所有媒介上,他们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媒介组合,然后在单一媒介下进行具体的媒体组合。他们不得不一次次“狠心”地对频繁找上门来的各色媒介业务人员抱歉地说:“我们已有了预算投放计划,您的媒介很好,但在我们的预算之外。”
可是,有些业务员并不甘心,他们仍会一遍遍地问:“我们的电梯广告位置这么好,价格这么便宜,你们为什么不投放?”或者干脆直接说:“哥们,能不能给我们破例一次,事成之后,我们给你回扣。”对于一些没有年度媒介投放计划、对媒介与媒体的选择心中没谱的管理者,或一些借工作之便谋取个人私利的管理者而言,这些业务员一遍遍的拜访会让他们心动。
管理者心里会琢磨,这个媒介可以被我们的目标受众接触到,折扣也很低,千人成本似乎比电视、报纸便宜,几万块钱便可以一个月,看起来似乎很不错,投了肯定有好处,但不投对品牌与市场的影响也不大,投不投呢?如果管理者不是心怀鬼胎,与媒介业务员合谋做企业“蛀虫”,那么他肯定会感到困惑。
为了给“勤劳”拜访的广告业务员一个明白的交代,管理者必须清楚,自己的年度预算投放计划是如何制定的,为何要选择这些媒介,为何不选择那些媒体,而不是简单地敷衍一句“我们今年没有这个媒介的广告预算”,或“你的媒体不合适,不是我们想要的媒体”,甚至粗暴地对电话那头的业务员吼道“我们不投,我很忙,谢谢”,然后“啪”的一声挂断电话。
花钱也要花得有技巧
一般来说,企业的年度媒介广告预算是以年度营业额的3%~5%折算的,根据行业与企业品牌发展阶段的不同,管理者所选取的百分比也会有所不同。同样是快速消费品,有的企业广告预算高达10%,有的企业则只有2%,这种决策无所谓对与错。管理者只需要按照企业的财务制度执行即可,给1000万元就做1000万元的事,给100万元就做100万元的事,管理者不要逞能,也不必刻意去争。如果觉得钱少,管理者可以在年度广告预算表下面的备注里添上几句话:
1.上述预算是年度现金支出额度,不涉及与各媒体的置换费用。
2.对于年度内推出的新品牌与新产品,需新增投放费用时,参考以往新品牌的广告投放额度,结合该品牌的预计营业额指标与预计投放计划,制定相应的预算额度。
3.一切预算外投放,由建议投放部门负担费用,该部分支出不计入本预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第三条。计划赶不上变化,很多时候,不管管理者预算计划做得多么详尽,在执行中仍然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事情。有些是计划不足,需要在某个节点、某个品牌上增减投放;有些纯粹是一些人情关系的照顾,比如政府某个部门下面的媒体策划了一个活动,需要企业赞助“支持”一下,为了照顾人情,不得已而投放。
预算额度好做,但面对自己辛辛苦苦向财务部争取到的巨额广告费,管理者如何花这笔广告费,如何花得有水平、有效率,却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事情。
管理者需要对品牌的受众进行分群,管理者对自己品牌正在消费与潜在消费的受众越了解,广告投放方案就会越精确。从理论上讲,管理者必须清晰地区分自己的目标受众,然后调查清楚各目标受众日常的媒介接触点,他们接触的行媒介、住媒介、闲媒介、生活圈媒介等分别是什么。
不过这些仅仅是理论上的设想,无论调研技术多么先进,管理者对目标受众永远有着大量的不可知。一些显性的受众符号如年龄、地域、收入、学历、家庭规模等人口统计变量也许可以清晰地予以估算,隐性的购买行为与媒介接触偏好等也可以估算出来,但对于受众的价值观、心理行为与态度等的判断与区分,尽管现在已经有了各种形形的调研工具,但事实上,那些调研工具充其量只是学院派的数字游戏而已,很难为管理者有效运用。
泛滥的分众媒介
这些调研工具未能有效运用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这些调研工具本身会产生大量误差,另一方面则在于实际的管理决策中,管理者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一个尚存疑虑的调研结果出台。在决策数据缺失的情况下,管理者要进行受众区分与确定各受众媒介接触点,更多是依赖于管理者的市场经验判断,和他们对受众生活的洞察。
比如说目标受众区隔,管理者凭经验判断与行业惯例,大致可以区分出品牌的目标受众分别是些什么样的人,其地域分布、年龄结构、收入状况、文化程度等的比例,他们日常吃、穿、住、用、行、娱乐等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类媒介分别是什么。
需要说明的是,人们日常的媒介接触点本质上都是从吃、穿、住、用、行、娱乐等例行消费行为中产生的。按照媒介行业类的默认分类,通常将“吃、穿、用”归为“生活圈媒介”,这类媒介包括小区类、校园类、写字楼类、商超卖场类等;将“行”归为“行媒介”,包括列车类、飞机类、汽车类、沿途户外类、出租车类、公交车类、地图指南类等;将“娱乐”归为“闲媒介”,包括娱乐场所类、旅游景点类、购物中心类、商业街类等。
随着现在媒介的发展越来越分众,单一媒介类的媒体细分也越来越复杂。就说一个公交车类的“行媒介”,涵盖的媒体形式就有十几种:公交车身广告、车内液晶电视、站台灯箱、候车亭广告、车窗挂板、车椅海报、车椅后背贴、吊环、车门、车窗贴、车内墙贴、车顶墙贴、车内彩旗等。如果按照价格套餐与媒体组合继续细分下去,这些媒体之间的媒体组合可以多达上百种形式,供不同行业、不同品牌发展阶段的客户依照自身的媒介投放需求量身定制。
国内媒介市场已经走入“分众为王”的极端细分时代,似乎将一些同类项以某种概念包装起来,就成为所谓的“分众媒介”,就抓住了某一类人的眼球,如美容连锁液晶屏广告与洗手间广告的诞生。过分的进行媒介细分,将分众进行到底,然后包装成时髦概念吸引风险投资的关注,是传媒业滋生浮躁的根源所在。
传媒业的浮躁,与因之而崛起的成千上万种分众媒体,让管理者进行媒介投放时乱了方寸,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分众媒介的组合,在面对各种看似美好的分众媒介诱惑时,他们茫然不知所措。
确立甄别选择媒介原则
媒介管理者亟须建立一套甄别媒介的标准,在有限的预算下,从上万种媒体中挑选出最适合自身品牌当前发展所需要的、性价比最好的媒体。这里我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媒介投放原则:
1.立足大传播的角度来思考整体的媒介投放策略,在决定对某一受众群进行媒介投放时,先问问自己:针对该受众群最需要传递的品牌信息是什么?为了让信息有良好的接收效果,管理者对该受众群所进行的活动、公关与广告影响力度如何?选择什么样的媒介组合能让信息充分到达这些受众群?如果将准备进行硬广告投放的钱花在活动与公关新闻炒作上,效果是否更好?
2.集中受众接触的各类媒介交叉点进行投放。当预算不够时,将钱首先投放在集结各媒介分支最多的交叉点,如有多余,再依此类推,进行投放。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如果A、B、C三条线路均会到达D点,那么首先必须集中D点进行投放,而不是将预算花在A、B、C三条线路上分别进行拦截。因为一般来说,集中于一点与分别进行拦截相比取得的性价比更高。如有特殊情况,则按特殊情况执行。
3.对于已确定媒介内的具体媒体选择,如公交车类媒体,究竟是选择公交车身还是车内液晶电视广告,具体的甄别选择评价指标是:品牌附加值(与我方品牌的匹配度)、内容质量(内容与表现形式是否为受众所喜欢)、信息干扰度(受众接触环境是否复杂,是否有严重的信息干扰)、性价比(评估人均到达成本在同类媒介或媒体中是否最低)、是否易于监测与效果抽查等。
第一个原则是问自己是否有必要进行媒介投放,第二个原则是如何选择媒介,第三个原则是如何选择媒介内的具体媒体。管理者进行媒介投放时,这三大原则要结合起来考虑,循序渐进,每个原则里的评价指标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如何拒绝媒介广告公司
举例来说,现在一些新型的分众媒介是没有监测报告的,甚至是无法抽查的。对于这类媒介,无论价格多么便宜,如果连抽查都无法进行,那么管理者就要抵制诱惑,绝对不进行投放。因为分众媒介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媒介商喜欢钻客户投放后不进行抽查的制度漏洞,弄虚作假,以侥幸心理做业务,出事后便另立门户,让不少客户叫苦不迭。
在这一方面上当受骗的例子不少,至于在执行时“短斤少两”动手脚的媒介商更多,管理者不得不提高警惕。对于分众媒介,如果不确定,没有把握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宁可不投,而是把钱花在交叉点最高、性价比相对较低的电视、报纸与电台广告上,不仅广告的短期促销效果好,而且有监测保证,能确保每一分钱花到了实处。
我曾经拒绝过一个向我推荐列车电视视频广告的媒介商。经过仔细分析与评估,我对他说了四个拒绝理由:
其一,该媒介覆盖人群为我方很小的一部分受众群体,我方在选择媒体时会选择一些受众量足够大并且相对价值足够低的媒介,以此来降低覆盖这少部分人群的成本。
其二,在所有同类拦截广告中,列车播音、出站口灯箱与列车移动电视等同类媒体,列车播音的覆盖效果是最好的,同样的提醒效果,提醒成本更低,因而我方倾向于列车播音,而非列车电视视频。
其三,将投放该媒体的钱转而投放在本地某少儿频道上,以每天两次的频率可以将广告延续一个月,广告效果要远胜于该媒体,因而列车电视视频不属于我方的首要投放媒体。
其四,该媒介不利于我方监控,我方监控与抽查的成本较高,并且不利于实施。
我不能保证他是否真的理解我对他所说的,但是我在进行具体的媒介投放评估时,确实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的,而且根据不同的受众分群,我会在确定全年预算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个年度媒介整合投放方案,这个方案与年度品牌发展计划、年度活动推广计划是互相配合的。
分众媒介运营商应反省自己
对于成千上万的分众媒介运营商,我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企业媒介管理者的投放原则与评估标准,精准定位好自己的媒介,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业务拓展模式。分众媒介运营商必须弄清楚,自己的这个媒介适合于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哪些品牌、哪个投放节点,而不是把所有的企业都当成该媒介的客户,雇用一大帮业务员成天电话营销,按着黄页目录挨个拜访,这是一种简单粗放的业务拓展模式,给企业媒介管理者的日常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不管是大众还是分众媒介运营商,他们在拓展客户之前,不妨首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其一,我所的媒介是否能较好地提升客户品牌附加值(如洗手间广告会让相当多重视品牌形象的企业望而退步)?内容表现上是否有吸引力(一些社区公益广告牌与消防广告牌广告显然比不上地铁灯箱的内容吸引力)?受众接受信息时是否存在干扰(在电梯里看液晶电视,与在美容院剪头发时看液晶电视完全是两码事,前者因为无聊,注意力集中,干扰性比较弱,后者则由于注意力集中于理发与休息,对液晶电视只是偶尔关注)?是否易于监测与客户抽查(保证客户对自己执行的信任)?
其二,我的媒介适合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哪些品牌、哪个投放节点(在正确的时机接触正确的客户,而不是漫天撒网)?我的媒介是哪些受众群体的一级媒介交叉点、是哪些受众群体的二级媒介交叉点(将80%的精力放在一级交叉点客户品牌上,将20%的精力放在二级交叉点客户品牌上,其他属于二级以下交叉的品牌,一概不投入精力开发)?如果我是客户,我会考虑投放这个媒介吗(按行业、企业、品牌与自身品牌的受众群对应分析,看自身媒介的受众群在哪些行业、企业、品牌的人群重合度最密集,交叉点最多)?
媒介运营商把这些问题搞得越清楚,在进行自身媒介定位与业务拓展时就越轻松。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媒介运营商应具备专业的媒介分析技能,对企业媒介管理者的心态与投放原则要有着切实的体验与考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分众传媒的潜在危机
从这个角度看如今市值如日中天的分众传媒(Focus Media),可以发现江南春领导的分众传媒是存在很大泡沫的。江南春的媒介收购标准过于粗放,不够精细化,对于自身媒介的定位与盈利模式也没有区分清楚,这给他们的业务人员带来了很大困扰。
自商务楼宇视频起家之后,江南春一路收购,这几年将触角延伸到卖场联播、电梯媒介、手机短信媒介、商务中心LED大牌媒介、网络广告等领域,可这些究竟是什么样的媒介呢?这些媒介给客户的广告价值在哪里?商务楼宇视频聚焦的是商务白领人士,但是对于这些受众的品牌管理者来说,商务楼宇并不是一级媒介接触交叉点,也非二级媒介接触交叉点,如果在电视、报纸、杂志、电台等常规广告之外,管理者想补充部分拦截性广告对这些受众进行提醒,他会选择二级接触点──“行媒介”(公交类、地铁类、出租车类、汽车类、户外大牌类等)进行拦截,而不是选择在商务写字楼。
如何梳理自身信息化产品,向众多类型不同的政企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为其量身定做行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电信切入政企客户信息化服务的关键所在。
顺势而动
“现在很多行业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的推动作用,对信息化的投资规划也在逐年看涨。”CMP的咨询分析师指出。这意味着在政企客户信息化市场,固网运营商大有可为。
中国电信将未来三年的战略定为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这一战略将如何在政企客户市场落地?各地电信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尝试着利用其核心网络,提供有地方特色的针对。
作为政企信息化做得比较成功的省公司,浙江电信全力开展了“信息化助推工程”。浙江电信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与以往单纯推销电话或宽带不同,在推广行业信息化过程中,浙江电信主动参与到政府、企业、教育、文化、公安、卫生、税务、工商、民政、检察院、烟草和酒店行业的网络系统集成等信息化建设,积极构筑数据库应用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企业管理系统、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宽带机顶盒(IPTV)应用系统等各类应用服务平台,为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浙江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及销售模式。
广东电信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呼叫中心平台,为金融行业量身打造了众多的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省内金融企业迅速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
而福州电信则更多地根据当地企业类型的不同,提供资费差异化的解决方案。福州电信林太光指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福州电信对商务领航的通信版和信息版制定了不同的资费套餐,以提高信息产品渗透率,全方位、一站式满足商业客户信息化需求为主要目标。以标准化信息应用的租赁模式和信息产品包组合满足多样信息需求,降低通信和信息成本为主要吸引点,从而吸引客户。
及时分析需求更重要
任何市场拓广都是艰难的,中国电信政企客户的信息化拓展更是如此。很多政企客户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信息化供应商和初步的信息化系统。因此,中国电信如何切入这一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并在服务过程中找出已经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成为中国电信,包括各地方电信公司需要面临并解决的问题。
浙江电信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商务领航的发展中,至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对政企客户的信息化产品品牌宣传不够。目前仅集团在媒体中进行了商务领航品牌的宣传,但在本地媒体中还未进行统一的品牌宣传。
其次,客户感知不清晰。客户对套餐的账单有较多的疑问,由于目前的套餐帐单客户看不明白,未设计向“我的e家”一样的品牌账单,降低了客户感知。
最后,套餐设计针对性不强。举例说来,作为通信版套餐的标签产品,一号双机涉及的小灵通并不是一个强势的产品,因此将一号双机作为通信版Ta的标签产品对快速发展套餐不利。
事实上,Frost&Sullivan(中国)分析师也指出,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网络的广泛覆盖和服务提供的稳定性上,因此各地运营商提供信息化服务必须要基于自己平台管理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提供丰富集成的市场欢迎的信息化服务。随着电信技术迅猛发展,政企用户的需求日益多元,对用户需求的发掘和对市场推广的操作逐渐成为电信市场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市场需求的及时分析更加重要。
个性化梳理产品线
针对商务领航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国电信应针对中低端的政企客户,通过转型产品+话务量打包的标准化的组合套餐的形式,覆盖大量的中低端客户群,这对保有及圈定政企客户应该是一种既快速又方便的营销策略。加上后期的品牌宣传及多渠道的推广,就相应地产生一定的客户感知及品牌效应。
而高端政企客户的信息化,显然不能依靠单一的标准化产品。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各地使用商务领航信息化产品的主要行业有:政府、电子产品制造、批发、零售、广告、咨询业、个体、网吧等,而中国电信也优先选择了这些行业进行产品推广。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相关专家指出,不同类型的行业,其对信息化的需求具有个性化特点,特别是特殊类型客户,如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安全;批发、零售行业则更加注重物流的实时性反应等等。
如果此类型行业内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则应考虑开发针对性产品,以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
而对各地不同类型客户对商务领航产品线及产品的需求情况,并根据各地产品的推广情况进行分析,目前商务领航业务使用较多的产品有企业杀毒、企业邮箱、企业网站、域名服务、企信通、网络传真等业务;同时,网络安全类产品是目前各地普遍推广较好的产品。可以发现,拥有宽带的客户大多使用网络安全类产品,说明有上网需求的客户普遍具有维护上网安全的需求。
因此,在分析了政企客户对信息化的需求后,中国电信有必要进行其产品线的梳理,将通信型业务作为传统语音的增强型应用和价值填充,而将信息应用业务作为宽带接入的增强型应用和价值填充。从而为政企客户创造新的价值,并为自身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
链接 产业链
争取最大的平台聚集效应
随着信息化服务比重的增加,中国电信也逐步从由网络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组成的产业内单一循环的基础结构,转变为将网络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销售商、信息供应商等融合在一个开放的产业结构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电信应用服务体系。进而争取最大的平台聚集效应。
此时,中国电信运营的产业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继承传统产业链,为用户提供语音业务,这部分产业链的特性没有变化。另一部分是由于宽带基础网络与Internet的发展,计算机网与电信网融合,电信运营商为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提供基础网络支撑,系统集成商与应用开发商为用户提供信息及应用服务。对于这部分消费,行业用户既要支付网络接入费,又要支付享受的信息化与IT服务的费用;当然,系统集成商与应用开发商也会获得其向客户提供相关IT产品与服务的收入,当然这些收入是扣除了因使用中国电信基础网络,占用网络空间需要支付给中国电信的费用之后的收益。
在这种模式下,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商他们不直接面对政企客户,其业务直接由中国电信打包给政企客户。相应地,中国电信与这些系统集成商、应用开发商之间是利益分割的“前后关系”。
在这种产业模式下,为了追求更有控制力的产业链定位,中国电信应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鼓励这种合作开放型产业链的发展,鼓励更多的系统集成商与应用开发商进入这个网络平台,开发有针对性的行业解决方案,依靠解决方案和应用吸引行业客户;另一方面,与电信设备制造商合作,开发多功能的终端设备,建立固定运营商自己的信息门户网站,为享有多功能终端设备的客户提供相关信息服务。
竞与合
早在2005年8月,中国电信就联合思科、微软、惠普、联想、中兴、神州数码、用友等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这一阵容几乎涵盖了整个IT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国电信扮演了核心平台运营商的角色,微软则担任了应用提供商(AP)的角色。
在企业信息化的市场上,运营商不是一个前进入者,而是一个“集成”者。如,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可以归纳为“基础通信包+行业解决方案+ASP平台”模式。通过平台,嫁接很多零散给企业提供不同类型信息化服务的IT厂商。到底两者的关系如何?如何在竞争和合作的平衡木上寻找落脚点?
1合作为主
为企业提供IOA产品服务的金和软件已经和中国电信十二个省份建立了合作,通过中国电信的商务领航平台使用金和软件的用户已有数万人。
金和软件和中国电信的合作是全面的,金和在各省都从商务领航的营销,培训,售后等方方面面与电信合作,在对电信员工进行培训时更是不拘泥于本公司产品,而是以商务领航的整体出发,在新的模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与电信共同摸索,共同前进,总结一套结合精确管理思想的协同管理软件推广模式,在江西、北京都得到了巨大的成功。
2竞合并存
企业管理软件的提供商,用友软件和中国电信存在着竞争和合作关系。一方面,用友软件有着自己的销售体系;而另一方面,用友与中国电信合作,通过中国电信的平台提供相关服务。
同时,用友软件还制定了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飞天计划”,通过商务领航这一平台向中小企业大力推广以“通系列”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3竞争
市场挑战、 成本压力和发展机遇 2013年以来很多企业界朋友纷纷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太多的压力,太多的挑战,当然某些部分是与大环境有关,但其他的部分整体也概括为:市场挑战; 成本压力;发展机遇三个方面。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是多年前一句经典的广告语,但当下却成为众多企业的梦魇。消费者需求变化快,产品升级快,销售服务模式变化快,无数企 业都在为追快而付出惨痛的代价,细细分析看来这一切的根源是信息内容的爆炸式增长和传递速度的加快。当越来越多的商品信息充斥在我们周围,作为消费者的选 择权也就越来越多,当媒体信息像空气一样占据我们所有碎片时间的时候,消费者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多,这就是信息爆炸、数据爆炸所带来的结果,因此直面市场挑 战的核心就是如何更有效的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如何高效获取数据并加以提炼运用数据价值。
成本的压力是一个线性增长的趋势,这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且更复杂,但在消费品市场或营销领域的确存在着媒体传播成本高、客户转化成本高、人员服务成 本增高等多种难题。为此很多企业开始利用新媒体或社交媒体,利用更多的外包服务以期找到更多客户,但是盲目的寻找客户转化的成本的控制非常高,并且效果也 不是立竿见影,毕竟消费者的行为是很难判断的。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可以接触了解到更多的信息,这也是一个痛苦的时代,太多的信息让我们难以选择。新商业模式、新客户群体、 更全面的用户体验,这些都是企业在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行业经验的积累是不是还那么可靠,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支撑企业在下一个阶段的发 展或者说持续性发展。
我很难想到用一句话或者几个关键词来解决企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但朴素的观点证明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利润,而利润的来源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推动,而最终享 受这些的则是消费者,那些一个个鲜活的人。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越多的了解消费者,也就会更有效的控制利润,从而支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消费者一条条重要 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数据。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中文称为客户关系管理,这同样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以一个有多年CRM咨询经验的我来看,CRM不仅是简单的一套业务系统,更不是很多人狭隘的理 解就是管管积分的东西。CRM是门系统的科学,包括很多门类,例如:消费者的数据管理;营销规则的管理;沟通渠道的管理等,更会涉及到很多企业内部流程、 机制与组织,例如:客户服务流程和机制;营销设计与执行;会员服务中心;门店服务KPI等。由此可见,CRM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大工程,而且要经常为适 应变化而进行调整。也许就是源自企业开始对消费者的重视,现在更多的企业开始重视CRM的建立与提升,目标就是更好的了解消费者。
传统CRM中的确存在着一定字段量的消费者数据,它主要由基础信息;积分信息;消费记录;沟通及活动记录几个主要部分组成,相对于基础信息,其他都可称为 动态数据,这也是CRM系统更加擅长获取和管理的,市场部则参考这些信息来策划相关活动。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原因,消费者基础信息相对很少,主要包括:姓 名(大部分只有姓);性别;手机号,好些的时候还会有些邮箱地址;家庭地址;生日月份或行业内的一些关注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很少更新。所以大部分的品牌对 消费者的了解基本就是TA来买过我什么?我常介绍就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购买何种商品。当然有些系统还可以记录一些活动数据,这个也是很有用的。为什么 企业的CRM不去记录更多的消费者基础信息呢?实事求是的讲是目前的CRM是有心无力,因为传统CRM的前端能接触到消费者的基本只有门店会员系统和呼叫 服务中心两个主要渠道。因此这也是当下很多企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自己的业务系统相对封闭,没有更多的触角与消费者接触,那又何谈更多数据呢?
曾经与各类企业交流,一来可以了解需求,创新方案,二来可以了解很多行业特性。在最近两年的沟通中,惊喜的发现了企业对社交媒体认识与运用有一个从绚丽到 朴素的转型,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交媒体从单一的营销推广渠道逐渐到数据获取的转变更为明显,这也许是发展阶段的必行之路或者是 企业越来越体会到消费者及消费者数据是他们业务发展重要基础。那么企业希望通过社交媒体中的新数据了解什么?什么是他们未来的长期需求呢?他们应该朝哪些 方向进行探索呢?
我总结了有3个方面。
1、社交媒体用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政策的原因,各社交媒体平台都不能开放用户注册的基础信息,当然这也是对用户隐私的重要保护,这点我非常赞同。但在这个环境下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 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就无法建立,曾经听到太多的企业说在社交媒体上的巨大投入带来的繁荣与现实销售的持续下滑形成巨大的对比,也有企业说各社交媒体平台之间 的相互封闭使得他们只能跟随热点而不知道自身努力的重点在哪里。为此我总结社交媒体数据运用的重点之一就是关系的建立,或者说利用具有唯一性的条件进行数 据逻辑的建立,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做的一切都将围绕着消费者沟通与服务展开。
2、社交媒体数据的整合 这里的整合包括跨平台数据的整合与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整合两个部分。
在中国当下最热门的两个社交媒体平台依然是新浪微博与腾讯微信,他们各有特色,在这里我要着重分析下。微博平台具有更强的媒体属性,基于强弱关系的交织关 系产生强大的扩散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此外相对丰富的用户基础数据,包括:个人基础信息;更多的内容分享信息;好友关系信息;标签信息等都可以让我 们更多的了解一个用户或消费者的全貌。但优势与劣势总是相对的,在点对点的沟通方面微信就有了明显优势。无论是每日一条的定向推送还是即时的人机对话都可 以让我们在一来一往中了解用户或消费者更多业务需求与消费特征。惊人互补出现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来进行用户特征数据的获取以及传播领域中舆论方向的 把控,另一方面利用微信了解消费者对品牌或某一产品的特殊需求,然后将两者的数据关联就可以形成一个社交媒体相对完整的用户画像了。
3、数据与渠道的管理 整合了两大社交平台的用户数据,又匹配了现实消费者身份后,接下重点就是如何进行社交媒体渠道的管理,就像在传统企业业务系统中分别有管理销售渠道、服务 渠道、供应商渠道、服务商渠道的类似系统平台,因此社交媒体也是同理,因此SCRM这个概念出现了。
SCRM(Social CRM)这也是自社交媒体崛起之后一个比较热门的词汇,看得出它是由Social 与CRM概念的结合产生,但我们之间介绍过,其实CRM系统的功能是非常复杂的,而目前市面上的SCRM更多的是一个日常微博平台的运营工具或微信管理平 台,我理解更像是CRM领域中的一个portal,一个呼叫中心的运营平台,主要功能为日常的内容管理,运营支撑等,目的首先是维护粉丝的活跃度与满意度 同时监控舆情和寻找销售线索。但从整体架构来看,这显得有些单薄,这好像是在为运营而运营,为保持活跃而活跃,至于最终能收获什么,长久价值何在的问题依 旧没有解决。如果将社交媒体作为新数据的重要入口,企业更加在意的就不仅只是关系的管理而更多的是了解和分析,因此取名SCIM(Social Customer Insight Management)其实会更加适合。
是否从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用户数据而且进行了身份关联匹配就算是企业对接社交媒体成功了呢?我的回答是NO,这只是我们完成的第一个里程碑,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更多的思考了。
接下来遇到的问题就是新媒体数据与传统CRM数据的整合,之前我们提到过目前大部分CRM数据中多以消费者消费历史记录为主,那么即使社交媒体中有一些关 于同一个消费者特征的画像数据也会存在着两个数据之间缺乏必要逻辑关系的而无法运用的窘境。举个例子:某化妆品品牌详细记录了宋小姐近3年的消费记录,而 且可以算是一个忠诚客户,通过社交媒体我们了解到了宋小姐毕业于名校,目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错,刚刚结婚,喜欢艺术,喜欢养多肉植物,而且喜欢 吃零食,也算是个小吃货。那么这些个人特征与她购买化妆品之间有多少逻辑关系呢?CRM和BI(商业智能)系统又能做如何分析呢?无奈很多企业可能先做的 就是将这些数据先存贮起来,等待创新技术的到来。
因此,社交媒体数据对于传统业务系统不一定越多越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可计算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其实就是非结构或半结构向结构化转变的过程。我们常用 的方法相对简单实用,就是将众多新数据字段进行合并然后再用一些算法得出数值型的指标,然后再与CRM数据合并起来那么数据利用率将大大提高。
对于企业未来社会化媒体业务发展该何去何从呢?企业如何在社会化商业时代来临之际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呢?我做了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社会化媒体的新定位 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业内人士谈论很多了,我更加倾向将社会化媒体作为一个重要的沟通平台和渠道,无论传递的是商品信息还是促销活动或者是客户服务这些都属于 沟通范畴。但有所不同的是如果将其定位在沟通领域,那么在KPI考核或者在企业内部职能划分方面将会有所不同。同时,无论是沟通还是营销数据回收是一个永 远的价值,由此可见,社会化媒体未来的作用就是以沟通和信息传递为形式的用户数据采集渠道。
社交媒体管理系统与企业业务系统的关系 目前企业的内部业务系统是经历了长期发展而优化出的模式与功能,从大类上看基本分为内部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等,这些系统之 间也有着多种形式的关联。将社交媒体数据对接CRM系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但目前大部分的社交媒体管理工具还是偏重运营管理,这就会出现数据关联难度 大,数据有效性低等问题,这也就是业内普遍存在的社交媒体数据依旧孤立,新数据业务无法落地的现状。
从实际可操作性的角度看,这需要一种更加完整的产品组合或方案,它既包括运营支撑也要有独立的数据管理,作为一个类似中间件产品,一方面对接社交媒体一方 面对接企业CRM系统,既可以获取社媒新数据,加工后传输给CRM,也可以接受CRM系统发出的任务指令进行用户沟通。
在不久的将来,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新媒体所产生的数据势必会加速企业社会化商业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参考做好几件事情:
重新定位社交媒体及新媒体的策略,将社会化的概念引入到市场、客户服务、甚至销售管理等多条业务线中,以此带动企业整体的转型。 重新设计或优化新媒体团队在组织架构中的位置,以及考核机制等。例如强化客户服务中心的新媒体应用职能,将用户身份识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尽快升级或完善现有内部业务管理系统,社会化商业的重点之一就是业务系统社会化,否则如何对接海量的新数据呢。 创意、营销、活动执行这些绚丽的前端少不了后台业务系统的支持,不要让美丽永远停留在刹那,要将价值留存才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总结,对于企业来讲,社交媒体的用户以及其数据的确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如何高效吸收和利用的确需要仔细思考,未来的大数据时代会基于一个大的业务架构,那 么决胜的关键是个人数据、交互数据、价值数据的完美整合,至于方法,我以后有机会再介绍。
市场经济背景下,广告是媒体的主要“衣食”来源。受众的信息获取习惯与渠道的深刻变化,在逐步颠覆着各大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乃至生态链。
传媒变局时代,市场格局、经营模式、市场需求在变,户外广告也在发生着系统性变化与调整。作为户外广告的经营者,也必须顺势而变。
一、户外广告形态升级之变:进入3.0时代
户外媒体的技术创新,是户外媒体被称为传统媒体中的新媒体原因所在。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深入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一方面,正在加速全媒体矩阵的资源重组与革新;另一方面,媒介业态与传播格局的颠覆正在影响着户外广告的生态变化,并引领户外广告形态升级。
早期的户外广告,主要以招牌、灯箱为主,后来演变为大牌,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准与行业实力,画面都是静态的,即户外广告的1.0时代。这一时期,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霓虹灯、滚动灯箱、三面翻大牌及动力与能量混合装置的发明与应用,直接作用于户外媒体本身,广告画面不再是静态的,户外广告从此进入2.0时代。这一阶段,主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LCD、LED高清大屏的研发及在户外媒体中的大量应用,使户外广告由单一平面,升级到多维数字化,并伴随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而与互联网链接。多媒介形态快速融合到户外媒介,户外广告业在媒介形态与技术层面上,跨入媒体融合的3.0时代。这一时期,始于2010年,2013年以来发展尤为迅速。
跨入户外广告3.0时代,所有的传统户外平面媒体都有可能借力新技术,实现跨屏互动;每一个户外媒体,都有可能成为其三维空间传播的主阵地与信息源。例如二维码技术、Wi-Fi或蓝牙技术支撑的“摇一摇”,以及其他最新的技术传播方式,自2015年以来在户外媒体中广为使用。
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推出的大河多媒体信息港为例,其2007年开始建设,2008年获河南省文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2000万元贴息贷款,建成后融合即时上网、阅报栏读报、灯箱广告、高清LED大屏四位一体,多媒体互动,融合多种需求,成为郑州街头不可多得的文化传播平台和广告载体。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深耕河南传媒市场20余载,依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媒体资源优势,在媒体广告板块业务发展迅速,年营业额近2亿元。在户外媒体经营方面,其历经了户外媒体广告成长发展的3个阶段,从广告喷绘制作,到设立广告大牌、广告灯箱、滚动阅报栏,再到高清大屏、多媒体信息港。目前正是其户外媒体阵容最强大的时候,累计拥有高铁、城铁、地铁、公交站亭、灯杆灯箱、路铭牌、阅报栏,以及社区、商业街区、户外大牌等十余种户外媒体,年营业额早已超过传统媒体公司的营业额。
户外广告3.0时代来袭,如何发挥户外媒体落地性强、贴近性好、包容性高的优势,以户外媒体作为市民随时随地的沟通平台,整合手机等手持终端、流动媒体,构筑下一代的城市户外广告传播体系,值得所有的户外广告经营者深入思索、奋力推进。与此同时,媒介形态的技术升级,也在助推着户外广告市场格局与经营模式的变化。
二、户外广告格局之变:轨道交通与社区媒体成新宠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规模快速增长,城镇居民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除节假日之外,更多的人不是在家、在社区,就是在出行的路上,进而形成社区、城市公共交通、城际交通等新的生活场景核心区域。这样一来,其对应的轨道交通媒体、城市公共交通媒体以及社区媒体,毫无疑问就成为户外媒体的新宠。
(一)轨道交通媒体
轨道交通,包括城市地铁与轻轨、打造城际1小时生活圈的城际轻轨(城铁)以及高铁。其通车线路与里程,近年来高速增长,并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区域快速覆盖,正在改善着人们的出行状态和生活、工作方式,双城生活居民越来越多。
以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独家运营的郑西高铁河南各站点媒体资源为例,郑西高铁开通3个月左右,郑州到西安的直达航班取消;郑徐高铁2016年9月10日开通,9月14日―16日,郑州东站往来客流日峰值高达21万人次,每月发车辆达4000列次,已快速成为全国的主要高铁枢纽站点。如此高密度的人群覆盖,也相应地快速提升了高铁站广告媒体资源的受众到达率和传播效果。高铁河南站点优质广告资源受广告主追捧就是最好的诠释。
(二)城市公共交通媒体
城市公交,这里主要是指公交车、出租车,公交车是主体,出租车是补充。公交车也是几乎所有城市都大力推荐的一种地面出行交通工具。
以郑州BRT公交系统为例,郑州市三环快速公交开通以后,线路总长度达669.4公里,日均客流量高达90万人次,这样的载客量在国内及亚洲快速公交客流量排名第一。[1]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携手《河南商报》运营的郑州三环BRT快速公交站亭广告资源,全程39个站点,与市区各板块主要公交线路交会,是最繁忙的快速公交线路,日均客运量高达20万人次,各站亭灯箱广告媒体资源1000多块,其平均媒体受众到达率高达90%,也是各类广告企业关注的优质广告媒体。
(三)社区媒体
社区媒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包括阅报栏、灯箱、信息栏、自动饮水设备、快递包裹接收站、电梯框架、楼宇电视、社区广播等,几乎囊括了户外新媒体的各种形态。社区是城镇居民的休闲居住场所,是每一个城市人的心灵家园,作为高密度人群聚集的场所,其视觉所及的注意力场景就是最好的媒体资源。
以河南日报社区党报阅报栏为例,其覆盖郑州市200多个成熟中高端社区,均设立在社^进门显眼位置,投资大、形象好、功能多、信息传播便捷,报纸更新及时,画面尺寸大、多画面实时滚动,受众到达率高达80%。阅报栏设立六七年来,广告画面上刊率一直稳定在75%左右,是很多居民生活消费类品牌看好的优质理想媒体。
三、户外广告经营模式之变:整合资源经营创新是趋势
户外广告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大多是一个牌子养活一个公司的经营模式,资源分散、经营方式相对单一。
直到分众传媒的框架媒体出现,其在短短几年时间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写字楼、社区,整合资源对于户外广告经营市场的价值与重要性,才使广告圈大佬们如梦方醒。
户外3.0时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媒体融合的概念,依托传统户外媒体形态,借助新技术和移动互联网,实现“动静”结合,其核心当然是户外媒体本身,通过数字化传播实现传统的户外广告传播价值最大化。
因此,户外媒体3.0时代,在多媒体融合的同时,户外媒体经营者必须着力进行横向资源整合营销,实现“融媒体”矩阵组合营销,进而才能切实提升户外媒体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客户需求不再是单一媒体,而是多媒体矩阵融合传播。
户外广告媒体资源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就单一媒介形态而言,要形成网络化区域覆盖。这样有利于形成媒体合力,全面覆盖媒体受众,提升媒体到达率,增加客户的投入产出回报。以河南日报党报阅报栏项目为例,我们通过近10年的努力,累计投资近亿元,组建了覆盖河南全省的中心城市主干道阅报栏网络、核心社区阅报栏网络、高校阅报栏网络,既有滚动阅报栏,又有涵盖阅报栏、高清LED、在线网络互动的多媒体信息港,累计2000多座,实现了全省中心城市“全网络覆盖、单一媒体多媒介融合”,有效提升了阅报栏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其二,就户外媒体运营而言,要实现多媒介形态组合,致力于满足单一客户全户外投放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10余年来,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依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社会资源优势,快速实现布局户外广告媒体多形态布局,在全省投资近亿元建设2000多座阅报栏自有媒体的同时,采取灵活策略先后拿下郑西高铁及河南高铁站媒体广告资源10年的经营权、郑州航空港区户外广告30年经营权,竞标夺得郑焦城际列车媒体、乌鲁木齐高铁站核心广告资源、武汉地铁3号线全媒体资源,合作运营郑州三环线BRT站亭广告、郑州二七广场德化商业新街广告资源。
上述涵盖轨道交通媒体、城市公交媒体、社区媒体等主要的三大类,传统灯箱、阅报栏以及高清LED,线上线下,多媒介形态融合发展,配合公司在报业集团体系内独有的传统媒体资源优势,可以满足单一客户多媒介形态的传播需求,进而实现媒体资源整合中1+1>2的溢出效应。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连续两年户外媒体广告收入过亿元,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整合资源”层面的努力与战略布局。
其三,从资源整合的方式方法上来看,模式创新是关键。
就我们这些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户外媒介资源的整合,要采取灵活策略。
一般而言,能够自建媒体是首选,例如我们的河南日报党报阅报栏网络,收益率最大;其次是媒介资源合作运营,包括郑州航空港区户外媒体项目、二七德化商业新街媒体项目、郑州三环BRT公交站亭媒体项目,可以规避风险;再次是市场化竞标,独家买断媒体资源经营权,包括我们的郑西高铁河南各站点媒体、郑焦城际列车媒体、乌鲁木齐高铁站媒体、武汉地铁3号线媒体、郑州主干道灯杆道旗媒体等项目,风险收益共担。
其四,资源整合是战略,经营创新是核心。
户外广告3.0时代,从技术、设备、材料到媒介形态,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催生着全行业巨变,传统的户外媒介特征与经营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然而,很多的户外广告业内经营者,在经营战略与思路上,还停留在2.0时代――仅仅是卖牌子,属于传统的媒介资源销售导向,传统媒体“平面化”的经营思维,还在影响着新媒体的整体运营策略。
移动互联网催生了媒体市场变局,多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河南传媒界还相继组建了大象融媒集团、大河网络新媒体集团,其核心在于“融”的主体,传统媒体提倡融合,目前还是以传统纸媒、广电媒体为核心,其他新媒体技术平台为辅,融合发展。[2]
因此,传媒变局时代,户外广告媒体经营者也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战略选择,在多媒介融合的同时,着力进行横向资源整合营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是企业内部,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整合营销,其核心是经营策略由“媒介销售导向”向“客户服务导向”转变,给客户提供一揽子媒介资源解决方案,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经营模式的创新。
其二是企业外部市场,非竞争关系的合作方之间,彼此资源的整合营销与良性互动,避免客户恶意压价与资源闲置,其本质上也是以客户服务为导向,强调的是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
大河全媒体广告有限公司资源整合的步伐已经走向全国,从大中原到大西南、大西北布局大户外,累计拥有户外媒体资源面积已达10余万平方米,如此大体量的媒体资源,全部自营无疑会增加经营成本与风险。以郑州高铁东站为例,先后有近10家公司参与深度运营合作,协同作战,努力把该站媒体资源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单位媒体面积售价最高、销售率位居全国前列的高铁站。
直面未来,在经济新常态语境下,我们作为户外媒体广告人,需要资源整合、横向协作,更需积极推动技术与经营创新,让资源在深度整合中创新成长、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与期待。正如总理所言:“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笔者坚信,站在媒体变局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以变应变,着力整合资源、技术与经营创新,户外媒体也一定会飞得更高!
注 释:
①央视CTR媒介智讯,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CTR)成立于1995年,是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在国家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全球知名市场研究品牌Kantar集团合资的股份制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提供商,CTR的研究服务涵盖品牌营销和媒介受众,研究领域跨越媒介与受众研究、品牌与传播策略、产品与消费市场分析、渠道与服务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郭富收.郑州三环BRT 26日起试运营 绕一圈2小时 13条支线[N].河南商报,2014-06-20.
[2]左光瀚.媒体融合形势下传统媒体的突围[J].新闻爱好者,2015(2).
期盼已久的2008北京奥运会即将
揭开大幕,作为中华民族第一次举办的世界体育盛会,在国人为之激情四溢的同时相关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目前有关2008北京奥运会各项事务已基本准备就绪。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已充分体现在奥运会场馆建设及奥运服务的每一细节上。这是《物流》杂志社记者最近参观奥运场馆、奥运村相关设施之后的总体感受。
正值“好运北京”系列赛期间,4月17-18日,应北京奥运会物流及快递赞助商――UPS公司的邀请,本刊记者前往北京参加主题为“精彩奥运,背后有我”的北京奥运会媒体采访活动。在此期间,记者实地参观了北京奥运物流中心的运作与管理,同时还亲临奥运村及奥运场馆观看系列测试赛,亲身体验了一下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期的物流及服务。
事实上,如同北京奥运会建设工程的三大主题一样,2008北京奥运物流中心的建设也是围绕这一理念来开展绿色物流、科技物流、个性化物流等几方面的构建。
绿色物流:节能、环保
奥运场区交通实现“零排放”,成为北京奥运绿色物流争取的目标,北京奥组委出台多项措施保证减排目标的实现。据奥组委透露,奥运会期间,将安排40辆纯电动客车作为“穿梭巴士”,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为运动员、教练员和媒体记者提供交通服务;还将采用100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各奥运场馆之间组成“绿色车队”;数百辆纯电动场地多功能车,用于奥运村、各奥运场馆的物流、后勤和短距离人员运输;同时在场馆内大量使用电动自行车。
根据国务院规定,从2008年3月1日起,北京市将分两阶段执行国IV标准机动车排放标准,这个标准与欧IV排放标准是一致的。3月1日,UPS在北京投入104辆符合国IV标准的运输车辆。据UPS预计,在2008年3月至9月奥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UPS的运输车辆将减少总共3.3吨的有害气体排放。与同等规格的国III标准车相比,每辆UPS国IV标准的车将减少近50%的有害气体排放。
由于北京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有许多比赛场馆都要重新建设或扩建,大规模的场馆建设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加上部份奥运场馆只是一次性的临时建筑物,奥运会结束后,部份非大型比赛场可能会很少再次使用,需要拆迁,所以比赛场馆所用的建筑材料尤为重要。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非常有讲究,赛场建筑物材料和设施尽量采用再生或可再生材料。除了大型比赛场馆如“水立方”、“鸟巢”等永久性比赛场所采用高科技建筑材料外,其它中小型比赛场馆都要求使用对土地及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材料。如地面都采用方便撤换的水泥砖,只有在重要干道、需要承重量较大地面才会用对土地破坏性影响较大的水泥铺设。另外,赛场也很少设置钢筋水泥柱。
比赛场馆的看台,附属用房,休息廊、楼梯和坡道等,采用钢结构脚手架和钢结构搭建,外墙、屋面采用现场复合彩钢板,内墙采用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墙,看台、楼梯、平台板等采用花纹钢板,便于施工安装,赛后可完全拆除并继续使用。场地内场构筑物采用的建筑构件由厂家加工安装,其余构筑件选用成品,赛前临时搭建,赛后拆除后可重复使用。场馆所用的建筑材料说明都会标在场馆最显眼的位置。
奥运场馆也大量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和地源热泵等提供绿色能源供应,太阳能的利用将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为奥运村提供全部生活热水供应。据了解,总占地66公顷的奥运村在节能减排举措达30多项,奥运村还将安装300余盏太阳能路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热能、光能、地热能、风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此外,北京奥运会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服务奥运会,达到节能目的。位于顺义区空港物流基地的北京奥运物流中心,是奥组委租用美国普洛斯(Prologis)开发的物业,并委托UPS管理的,奥运会结束后将由开发商自行调整用途。由20栋9层楼、22栋6层楼、12个居民服务中心组成的面积52.4万平方米的运动员公寓其实早已有业主,9月20日残奥会闭幕式后,业主就可以入住。
物资的回收作为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奥组委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奥运会结束后,除了以上提到的对比赛场馆建筑材料的回收外,还将对赛场的电脑、电器及餐饮等相关设备进行回收。
作为北京奥运会全球信息技术合作伙伴源讯公司 (Atos Origin)专门为北京奥运会场馆的IT设备提供配置和分发服务。它负责对奥运会所有IT设备进行配置、分发,并配送到70多个奥运场馆。这些IT设备包括10000台计算机和服务器,1000多套网络设备和2000多台打印机。除此之外,奥运结束后负责回收所有IT设备以备再利用。
包括烤箱、洗米机、雪柜等在内的28套完整的厨房设备,共计80个集装箱2万多件物资从伦敦直接运抵北京,奥运会用进口物资属于暂时进境物资,奥运会结束后,在海关的监管下它们还要退运出境。参与奥运物流的公司的包装全部采用能降解、能收旧利废、回收和处理的包装材料。
科技物流:最先进物资跟踪系统
据奥组委物流部部长闫立介绍,北京奥运会用到的物资按性质可分为32类,包括6类通用物资、19类专用物资、7类特殊物资,种类达约2万种,数量达几千万件。仅家具、白电共有100多种,40多万件。其中奥运村家具、白电就达到了20多万件。
面对这些物资,奥组委物流部制定20多项规章对奥运物资进行管理与调配,内容涉及物资管理政策,物资采购政策,物资通关政策,场馆物流运行政策,物流应急预案五个方面,并结合多项目前世界上最新物流技术。
物资总体配送计划(MDS)是指UPS专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赛事物流所设计的车辆配送计划编排系统。该计划旨在保证各类物资按计划时间运往场馆,科学控制通过场馆货物入口和安检设施的车辆数量,避免不必要的车辆拥堵。
根据递送需求,系统将自动编排出车辆的出发、安检、车检以及最后完成卸货后离开的时间表,并将MDS报告自动发送至相关业务点,从而实现配送计划的优化编排以及人力、设备和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使用最先进最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UPS帮助北京奥组委解决复杂的物流难题,同时降低成本。这些简便易用且极具创新的技术产品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确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物流中心压力测试。为检验物流中心仓储能力和最大运行负荷情况,在测试期间,北京奥运物流中心场馆团队利用史泰博、海尔和奥运村物资集中配送转运的时机,结合“好运北京”体育赛事的物资集中运出,对物流中心的操作进行了高强度、大负荷的运行压力测试。通过在高强度、大压力的运行条件下进行仓库日常运行和收发货作业,研究和解决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检验了在高强度、大压力条件下的仓库内布局的快速调整和提高利用面积的能力,较好地测试了仓库收发货流程,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对物流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配备情况以及相关物流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奥运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统。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由一个一级平台和四个子系统构成,对所有进入奥运村和运动员驻地的食品设定统一编制的奥运食品物流编码,综合运用IC卡、RFID等电子标签的智能读写、加密通信等功能,结合对运输车辆的GPS定位系统和温度、湿度自动记录控制,实现从生产基地到加工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到奥运村的全过程的监控。这些科技手段还能将奥运会的宾馆、场馆、运动员村、生产企业、物流配送中心、运输车辆、医院等等全部纳入监控。
北京二商集团作为最主要的奥运原材料食品供应商,目前已确定了十大类、千余个食品品种。二商集团奥运物流原材料配送中心,也已经建立起了可追溯食品来源的“监控”体系,所有提供给运动员、官员的食品将根据每天的需要量,当日凌晨开始配送,做到日配保鲜。
奥运药品供应追踪。在“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期间,北京医药控股物流中心承担赛事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统一的调配任务。据了解,“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共需要药品89种,92个批次;医疗器械12种。
在北京医药控股物流中心入库的药品包括邦迪创可贴、扶他林、芬必得等,中心专门为“好运北京”系列体育赛事的药品和器械设立了单独的恒温库房。比赛场馆的药品需求信息会通过网络传输到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再由信息中心向手持终端发出命令,工作人员手持电子终端找到药品货架,取出药品,再扫一下条形码,操作就结束了。奥运会召开时,这些药品将由专人专车配送到指定场馆。
奥运会期间,15辆药品快检车将巡逻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及药械。快检车还配备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无损伤监测技术,在两分钟内就能将药品的成分含量是否与标准相符做出判断。
奥运会门票采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北京奥运会期间,观众进入比赛场馆时,只要用手中的门票在检票仪器上一刷便能顺利入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将采用实现芯片嵌入的门票,数量超过1600万张,这在奥运历史上尚属首次。
据介绍,该芯片是我国最小尺寸的无线射频电子标签芯片,由清华大学、同方微电子公司共同研制成功,芯片最小面积0.3平方毫米,厚度最小达到50微米,可嵌入到纸张内,最远识别距离在5米左右。该门票的RFID系统非常完善,存储的信息包括持票者的购票时间、地点、何时入场、座位区域等信息都可有详细记录,从而确保了整个赛场的安全秩序管理,而北京奥运各场馆内的无线技术(含RFID系统等)则由RCG宏霸数码集团提供。
个性化的物流:以人为本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赛事,全球的体育爱好者将在体育赛事期间聚集在举办城市,为满足期间人们对城市交通、物流、信息与安全等多方面的需求,这对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来说一个巨大的挑战。据北京奥组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仅奥运村将迎来自全球的17200多名运动员及教练员及8000名媒体记者。
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区的车辆将实行单、双号牌的制度,一方面能解决交通拥堵,方便观众按时入场观赛,另一方面也减少汽车排放污染。同时,在奥组委也在赛事场馆周边临时建立奥运会内部公交体系,引导和疏散观众。
在观众入场安检方面,在严格执行相关奥运安检的基础上,安检会随观众多少进行调配。
首先,在奥运门票上会提醒观众安检及入场的注意事项,如饮料、矿泉水、食品、管制的刀具等是严禁携带品,手机、照相机、钥匙等硬物在排队时,工作人员会提醒观众提前准备好接受安检,便于通关。初次入场的大多观众担心场馆内购饮料、小食会很贵,其实场馆购物消费与外面商店的价格差不多,矿泉水、可乐都在2-3元。奥运记念品价格与场外奥运专卖店一样。并且饮料随手就可买到。由此也可见北京奥运物流中心工作所付出的努力。
进入比赛场馆后,不要因场馆规模大担心找不到座位或应急,场馆内的配套设施的指示标识非常清晰,好象是专为每一个观众而设计的。如在“水立方”内,除了赛场入口处外,周边全部布置卫生间,记者体验了一下,方便一次的时间不到1分钟。其它设施的布置也是极具便利,何况届时还有多个奥运志愿者在多处为观众“导游”。
同时,观众的手机还将收到奥组委发出的“比赛即将开始请您尽快就座。上层座席较陡,请注意安全并照顾好孩子。请不要在比赛中使用闪光灯、随意跑动或喧哗。文明观赛需要您的支持”的温馨提醒短讯。另外,北京气象局也不断向观众发送天气预报的短信,让观众把握天气变化,提前准备观赛行程。
物流 “中央枢纽”: 北京奥运物流中心
北京奥运物流中心(OLC)于2007年3月8日正式落成,并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第一个运营场馆。其运营也是UPS与北京奥组委在2006年签署谅解备忘录后,提供物流与快递服务的第一个项目。北京奥运物流中心是奥运物流的“中央枢纽”,它将为北京举办2008奥运会其间的所有50多个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及众多训练场馆提供物流服务。所有相关的奥运物资到时会在特点时间被送入物流中心,UPS将代表北京奥组委进行货物的接收、存储、出库,以及各场馆之间及场馆内的运输配送和赛后反向物流的运作。
奥运物流中心位于北京顺义区空港物流基地,占地约21万平方米(2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包括4座仓库和1个车辆编组安检场地。其中由UPS管理的运营区域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奥运物流中心的主要设施包括16座货物电梯和112座装卸工作平台。
奥运物流中心的建造工程共分为四期:一期工程是一座2层的仓库,面积为25,375平方米,设有8部货运电梯和24个装卸货平台,于2007年3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是面积为42,000平方米的车辆编组安检场地,于2007年6月建成并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运营;三期工程是一座面积为24,048平方米的平面仓库,南北两侧共有32个装卸货平台,已于2008年1月开始运营;四期工程为两座仓库,总面积约51,343平方米,设有8部货运电梯和56个装卸货平台,于2008年5月开始运营。
据北京奥组委物流部副部长李燕凌介绍,所有物资和快递包裹在进入场馆之前都必须在奥运物流中心接受检查,物流部将严格执行奥组委制定的政策来实施。截止今年4月份,北京奥运物流中心共计收发货137万多件,其中最大的物资是58.75立方米的船艇架,最长的物资是10.9米皮划艇,特殊尺寸的物资是8.8立方米的蹦床,最小物资是奥运纪念徽章和U盘。
UPS亚太区北京奥运会赞助与运营副总裁陈学淳表示,凭借UPS多次赞助奥运会的经验将负责奥运物流中心的奥运货物保管、支配和分发。并统一管理奥运物流中心,协助北京奥组委制定执行和操作计划,以支持奥运会的运作。UPS将为所有的奥运场馆提供快递和物流服务,包括奥林匹克公园,运动员村和媒体村。陈学淳还透露,UPS将于7月在运动员村、媒体村、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内设立4个UPS特快专店。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媒体和大量访客在奥运会期间的递送要求。UPS是唯一一家在上述地点设立商业网点的国际物流公司。
UPS为北京奥组委提供的服务项目
北京奥运物流中心运营及管理(包括车辆编组安检场和物流指挥中心)
奥运场馆物流运作(包括测试赛)
奥运村物流服务
赛时定点取送
门票材料递送
咨询
IT系统
船艇运输
UPS特快专店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UPS还将向北京奥组委提供全方位的、量身定做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双方合作的规定,UPS服务的范围包括及时运送胶卷以及摄影器材到主新闻中心,以及提供门票速递服务等9方面的物流服务。陈学淳表示,到2008年8月,UPS奥运团队最多将有近1700人为奥运场馆提供服务,这些场馆包括:国家体育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和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等。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物流及快递赞助商,UPS正运用既有的国际运输网络、遍布中国的营运设施及丰富的奥运服务经验,鼎力协助北京奥组委将北京2008年奥运会办成最为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RCG为北京奥运场馆
提供无线局域网服务
日前, RCG宏霸数码集团与北京奥组委就北京奥运场馆提供无线技术服务达成合作,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及未来两年内,RCG将为北京的奥运场馆提供专业化的无线技术服务,并确保奥运期间无线数据链路的畅通无阻。RCG是亚太地区领先的RFID、生物识别产品及安防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据了解,在北京奥运会赛事中,媒体记者将可通过场馆内的无线局域网(WLAN)传送功能,直接使用带有WLAN功能模块的数码相机拍照,并且将拍摄的图片实时地传送至奥运会的媒体中心,编辑后即可发往世界各地。
北京2008年奥运会项目
奥运会项目:28个
残奥会项目:20个
竞赛场馆:37个
其中京内:31个
京外:6个(青岛国际帆船中心、香港马术比赛场、上海体育馆、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秦皇岛市奥体中心体育馆、沈阳五里河体育场)
独立训练场馆:7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