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8四川绵阳第二批次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第二批次(民办普通高中)
绵阳东辰国际学校:658分
绵阳外国语学校:630分
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549分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625分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622分
三台中学实验学校:639分
关键词:区域教育差距;高中生源结构改变;区域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2
2016年9月9日,在考察八一学校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竞争的制高点。而创新主要依靠的是人才,归根结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教育关乎着个人的成长,让每一个普通人的愿望与梦想变成现实;教育,关乎着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让每一个城市、国家变得自信与富强。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经济水平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特点,地区差异扩大化已经是不争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省市之间经济、教育等方面交流的加强,教育资源也得到了新的整合,以前一直比较单一、稳定的高中生源结构也发生了的改变,由原来单一的本地区生源发展为本省多区域生源,或本省生源与外省生源并存的生源结构。通过调查显示,近些年的高中学生主要是独生子女,能够支撑这些独生子女选择离开家乡、异地求学的强大动力主要是希望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己的希望与梦想。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教育质量水平,通过教育实现个人的愿望与梦想,是高中生源结构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2016年高考前夕,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视频刷爆微信圈。据了解,该中学以连续几年高达80%的本科上线率吸引着本省来自安徽合肥、淮南、铜陵等各个地级市以及部分江苏、河南等地的中考生以及高中复读生。毛坦厂镇是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的小镇,当地的人口结构,因为毛坦厂中学已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镇上的本地户籍居民只有5000余人,两万多高中生和将近1万多陪读家长已成为本镇的人口主体。在四川的2016年高考中,有50多万人参加高考,600分以上高分考生人数达16676人。虽然这一比例很低,然而,在仅有的1万多名高分考生中,区域分布差异巨大,数量仅占15%的学校占据了82%的600分以上高分学生,仅成都和绵阳两个地方,就占据了一半以上。而我所就读的绵阳中学, 600分以上高分人数就多达175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高分人数的11%。正是因为高考的丰硕成绩,成都、绵阳的不少学校能够吸引来自川内宜宾、南充、遂宁、自贡、雅安等地以及省外甘肃等地区的中考生以及高中复读生。而著名的河北衡水中学更是吸引不少学子远离家乡,前来求学,其生源结构更是广泛。
教育带动当地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舒尔茨很早就认识到教育的积极作用,他认为教育是发展之源,它的作用超过普世价值中有高额定价的实物。舒尔茨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定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劳动收入增长的比重为70%;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是回投率最高的投资。教育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而教育水平的高低又是一个区域、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环境下,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变量”,其作用越加明显。近年来,我国区域教育差距、区域经济差距不断扩大,2011年GDP前 4 位省份GDP 总额占全国GDP 份额的 34.52%,而后 4 位GDP 总额仅占全国GDP 的 1.32%,相差巨大。作为一名异地求学两年有余的高中学生,对区域教育差距以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着更深的感悟。
在安徽毛坦厂镇,有镇领导算过一笔账,毛坦厂将近3万学生和家长,保守估计,每人每天在镇上消费10块钱,全镇第三产业一天的营业额至少30万。有当地居民骄傲地说:“我们这里是金安区,唯一一个财政不亏的乡镇。”在毛坦厂镇政府的网站,首页上有一条宣传语,“名街、名校、名山”,简单六个字,既是发给初来者的名片,又是概括当地经济发展形态最好的标注。在四川绵阳,从金家林下高速后,“教育园区”几个大字映人眼帘。进入教育园区,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等学校鳞次栉比,透出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蕴及浓厚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发展,绵阳每年至少能够吸引不低于7000名的外地学生到绵阳就读高中或高中补习班。以一名学生平均每月衣食住行等最低800元的消费估算,这些学生每月能够为绵阳带来560万元的现金流量。加上父母来探望、陪读住宿或租房的话,那又是一笔不可低估的现金流。同样一个品牌的学生体育用品店,在高中生源流出量比较多的某市,2015年的销售收入只有200万元,而在高中生源流入量众多的绵阳,2015年的销售收入可达2000万元。
同样,在素有“才子之乡”美誉的江西省抚州,随着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幅提升,规模快速扩张,直接带动当地房地产及消费增长。如临川区上顿渡镇就因为聚集了远近闻名的优秀重点中学临川一中、临川二中等学校,吸引着大批学子从全国各地向这里涌来,形成一支庞大的中学生大军。这些学生来自新疆、海南,甚至是北京、上海等全国16个省(市、区)。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竭源泉。2000年,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在校学生数人为4000人左右,如今,两所学校在校学生均已超过万人;2010年该镇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比2000年的1.6平方公里增加5倍,增长了400%;常住人口11.8万人,比2000年的8.2万人增加3.6万人,增长了43.9%;从事教育相关产业的流动人口更是蓬勃发展,他们就地创业或开饭馆、做买卖,从事第三产业。在上顿渡镇街道上,几乎所有店铺都和学生消费有关:文具店、复印店、书店、日用品超市等等,它们和这些学生的大学梦想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学校师生家长,发展当地经济。当地居民说,没有临川一中、临川二中,就没有上顿渡新城的发展,就没有上顿渡镇今天的繁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区域教育对区域经济明显的带动作用。教育差距变大,影响同时期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化。教育和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有着促进作用,反过来经济对教育的发展也有提升作用。教育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教育协调经济平衡发展。从宏观上,经济主要通过教育经费投入这个直接的因素来影响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平等;从微观上,各区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秉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有一种求贤若渴的社会风气,能够留住人的地方,不光待遇好,校风、学风、社会风气都好,这样,提升教育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才是一个整体操盘。教育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最基本的意义。教育的问题不仅仅关乎教育,关乎个人的成长和生存,更关乎经济,关乎我们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检验[J].管理世界,2006(06).
[2]顾胜和.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抚州教育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来吧,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老师在你心中才算理想。
徐颖佳(黑龙江饶河高中):和我们年纪相仿,能和我们玩在一块,在不知不觉中传授我们知识。
凌一凡(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我和我的老师,有时像劲敌,有时又像朋友,说不清、道不明。
吉祥(江苏省南通市曲塘中学):老师毕竟是老师,比我们年长,代沟毋庸置疑。和我们打成一片那是奢望,正常相处就已满足。
吴越(平邑一中):现在的班主任就很好,支持我们打篮球,一点都不认为那影响了学习。
韩旭冬(河北省唐山市丰南一中):女的要温婉,男的要阳刚,现在的老师性别很难确定。
徐立君(山东省潍坊市):喜欢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那种拿着一本书,从第一分钟开始念到最后一分钟的,让我如何不瞌睡?
张侃(山东省菏泽市巨野镇第一中学):“理想的老师”这个说法很主观,能让我们毕业了不忘看望,节日致以祝福的老师,就是理想的老师。
邓铭悌(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下课和我们打成一片,上课用语言打动我们。
李泽亚(湖北省天门市):了解我们,理解我们。当然,漂亮一点更好,能辅助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万金诚(河南省信阳市上石桥高中):关心理解学生,对工作尽职尽责,毕竟学生是向老师求知的,而不是娱乐。
段炼(四川省绵阳中学):为人幽默,讲课灵活,课下把我们当朋友,平等对待。
郝听(甘肃省庆阳一中):幽默第一、责任第二、能力第三,之后便是亦师亦友,和家长交流能把握好方法,有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
从君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一中):第一得有过硬的业务水平,第二得有相当的人格魅力,第三得尊重每一名学生。做到了这三点,想不当个好老师都难。
江寒晖(南昌大学):和《18岁的天空》里的保剑锋一样。
郭鹤(新疆石河子一中):身材骨感,内心丰满。
流氓辉(河南省许昌县二中):理想老师就应该和我们许昌县二高的文学庆老师一样,他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不只是书本上的,而且是对社会、对生活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学着独立思考。
赵国强(重庆市):理性为主,感性为辅,表里如一,敢想敢做。和蔼可亲,平等对待学生,教学时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转变管理观念,提升自身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思想也在发生改变,中学校长必须与时俱进,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独具特色的学校管理之路。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灵魂人物,决策、执行的统筹者,首先思想上要成为学校的精神领导,这就需要其不断学习,不断的优化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结构。唯有如此他才能根据丰富的理论经验,结合实际对学校管理进行合理的改革实践。
其次,对于中学校长而言,除了提高综合素质以外,还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所谓的决策能力提升,关键之处在于校长要足智多谋,要多思考,多想点子、办法,合理的运用一切资源,深邃的洞察国家教育的发展趋势,以领导学校的改革实践。
中学校长还需要放远目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决策指导,不能狭隘地只看到眼前,切忌盲目跟风,或鼠目寸光,或畏头畏尾,或急功近利。学校教育管理涉及范围较大,校长要听取师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去粗取精、去伪求真,获取真实有效的建议,确保决策方针真实可靠,满足众人的需求。
创新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管理采用的依然是科层制度,即“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体系,由校长领头,层层下划的管理体系。在科层管理制度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决定、行为对上级负责,最终对校长负责。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层制度的学校管理也不例外。这种对上级负责的金字塔式体系,重点强调的是上下关系,而忽视了平行之间的沟通,长此以往,科室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会对校长的全面学校管理造成一定阻碍。为了加强各阶层平级间的沟通交流,校长要建立学习型的学校扁平化结构,它与科层制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扁平结构更加自主,打破了森严的隶属关系,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系,同时彼此间的互动合作更加频繁,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很好地达到资源信息共享的目的,活动空间也更广。
当然,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育管理的一大重点就是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中学校长除了要建立内部管理体制外,还需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制度以及监督管理机制,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加教师管理,优化教师队伍
首先,校长需要全方位了解不同教师的特长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工作,既便于提高新晋教师的教学能力,又能让骨干教师发挥所长,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尤其是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上,要对症下药。
其次,以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考核标准,激发教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最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校长及领导班子要适当制定一些惩处措施,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师给予一定惩罚,更好地激发教师无穷创新能力,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以人文本,倡导科学管理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纷纷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都是将校长领导、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存在,这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相矛盾,为了顺应发展,校长要及时调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为了有效地改变学生对校长高高在上的错误认识,校长要尽量利用课余时间,与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接触、交流,听取学生对学校教育管理的感受及意见。校长可以根据这些意见掌握学校教育管理执行情况,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违规惩罚力度,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校管理环境。
其次,校长毕竟是一校之长,身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高层人员,除了适度亲近学生、教师以外,还是必须树立自身的威信,以便得到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同时,校长更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师生的言行举止。
最后,学校教育管理是对当下学校情况的总结分析,对未来发展的引导思考。学校是全体职工人员、学生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因此管理工作应当调动众人积极参与,集合大家的创造性想法,共同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邓 燕
(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摘 要:本文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上等几方面对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全面阐述。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生;教师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语文教学也逐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课堂效率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学生所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对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取得的一些心得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
一、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前提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主要表现为主体参与、行为参、意识参与和情感参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在学习过程中,都使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并且能够充分体会学习过程中的娱乐性,树立学习的信心。
另外,还应该积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且使之优化成为一种优秀的学习品质。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积极地回他老师的问题,积极地做笔记,积极的思考,这种全方位的积极一定能够保证课堂效率的提高,进而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是关键
教学进程是实现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措施的过程,教师的课堂效率要想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必须对教学进程加以调控。优化教学进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措施:
(一)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本节课要将那些内容,本周的进度到哪里,本月的教学质量要求又有什么标准,教师必须对此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目标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二)规范的教学秩序
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纪律问题,教师应有良好的注意力分配能力,教学现场的掌控能力,教师需要沉着、冷静、不急躁,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偶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短时间内,化消极为积极,全面维持基本的教学秩序,还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很重要的。
(三)适量的教学密度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师输出、学生接收的过程,在此过程老师要把握好输出的量的问题,即适量的教学密度。密度应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如语文中的生词量、阅读理解量等都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教学进度以及难度也要适量,它们都应该符合学生现状,能够使大部分同学接受。
(四)及时的反馈信息
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反馈,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对那一块理解的不是特别透彻,才能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才能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因此,即时信息反馈对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支撑
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教学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这种交流是以情感为依托,以信任为前提,师生关系和谐,就会让师生敞开心扉去拥抱别人,老师愿意倾其所有,学生愿意接纳老师所授,其乐融融。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学生犯了什么错误,老师可以点名批评,如果学生有什么闪光点,老师予以提出表扬,在此同时对其错误加以批评、纠正,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会给与感激,师生关系达到如此和谐的境地,何愁课堂效率提高不上来呢?
提高课堂效率要逐步实现,只有每一个教师积极投身到里面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理性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感性的手段解决问题,集思维、智慧于一体,我们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语文课堂必将充满激情与活力,课堂教学效率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成绩定能大幅度提高。
四、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是保证
课堂资源是师生在课堂上使用的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活动、文本、知识、问题、情境等教师上课以前所提供的材料。要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依托,让教学行为推动学生热爱学习的本性,感悟生命中学生所独有的生命体验和经历,是学生拥有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让被粘滞的教学要素重新流动起来是提高课堂资源配置效率一种良好的方式,其动力来源于未被粘滞的主体—学生,只有学生充分参与进来了,课堂才会活跃起来,课堂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才会得以提升。课堂资源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的课件等是辅助材料,而课堂内的教师则扮演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让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生把课本中的知识全部吸纳进去,
每一个学生所独特的经历与经验、体验与感受,构成了教学教育中的宝贵资源,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情境中能找回昭示自己的教育意义。知识与学生不在独立,二者共同作用所达成的一种境界及精神在特定背景下的确切内涵,就真正成为一个主题或谈资,课堂成了形成共识、产生分歧和互动的平台,而教师则要通过自己那双善于发现的心灵和眼睛去探索知识奥秘,捕捉学生对知识独到的见解。
把握以上几点,语文课堂教学将充满情趣,充满探险,并将真正成为激扬活力、滋养生命的土壤,对人的精神和智慧产生全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世华.提高课堂效率的三个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金明爱.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
[3]程前勇,郭春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教育艺术.
一、关注形式的规范性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修改,实际上突破了将文本视为权威的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1.改正标点
如《松鼠金龟子》。
师:大家看看大屏幕上的这两段文字,都有标点符号用得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来改正。
评析:某些文本受当时语言习惯等影响,存有一些错误或不合理处。学生进行文本改正,既巩固标点等知识,又梳理文意;而这种课堂实践,会启发学生理性认识文本、质疑文本。
2.修格
如《浪之歌》。
生一:“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中的“工作”一词很口语化,和全文的风格不协调。
生二:我也有同感,“工作”的意思表述是清楚的,但这个词很一般,力量不够。
师:有道理,这是语体风格不统一的问题,可能是翻译造成的。大家改一改。
评析:教师勇敢面对学生的质疑,让其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经验,来修整文本风格。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已暗示学生不可忽视文本的不合理处,要敢于大胆质疑。
3.改变文体
如《谈生命》。
师:把一些标点符号变一变,然后用诗歌的形式把句子重新组合了。
评析:改变文体是让学生从新角度认识、理解文本;它是一种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对文本“指指点点”时,教师不仅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二、 探究形式的意味指向
在文本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文本内容,还可以关注文本形式,并从探究其意味指向出发,启发学生质疑。
1.“删”词、段
如《散步》。
师:这些句子具有相同的特点,句中有的词语可以删掉?请你研究一下。
生:所有的“我的”都可以删掉。
(投影展示删掉之后的句子;指导朗读删掉“我的”后的句子)
师:真的可以删掉吗?
评析:教师以《散步》初版作为删改的“底稿”,是有意保留文本瑕疵,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假“删”句子,是在深入挖掘文本的价值,启发学生大胆质疑。
2.“增”句
如《松鼠》,为了让文章显得更加眉清目秀,让学生在2、3、4、5段的末尾各创造一个句子,要求:①这个句子要对全段进行概括性说明;②分别用上“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语;③要和前文自然衔接”(投影)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在“增”句的课堂实践中,揣摩文意,训练写作。教师采用“增”“删”等教学手段,必然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一直以来的“教教材”,即教师也在质疑。
三、 反思主题、观点和素材特点
1.多元解读主题
鼓励学生个性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珍珠鸟》。
师:作者说是信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真的只有信赖吗?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创造美好境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生:从这三个“不”,我看出来作者对鸟儿首先是尊重……不去刻意地管理它就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生:这个故事我觉得老掉牙,不外乎就是一个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动物……
评析:通过质疑,学生不单能收获某篇文本的具体认识,还能树立多元解读的思想。
2.与观点“争鸣”
“争鸣”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观点进行质疑。“争鸣”时,教师有意“边缘化”,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依据佐证自己的观点,就能锻炼其分析、思考能力。如《敬畏自然》。
师:那么,现在我们要反思作者的观点,看看是否能够和作者“争鸣”呢?……请看:周国平《我们都是幸存者》(节选)、何祚麻《驳“人要敬畏大自然”》。(投影:严春友:敬畏自然;周国平:顺应自然;何祚麻:征服自然。)同学们,请问,你们更赞成谁的观点?
评析:“争鸣”先要“共鸣”,即让学生把握住文本观点。教师以资料助推等方式整合相异观点,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发言,是在带领其朝着质疑的方向前进。
3.研读素材特点
教师拨正学生的思考角度,研读素材特点,也能培养质疑精神。 如《背影》。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父亲的爱。
师:请你聚焦这段文字,这段描写,是什么样的爱。
生:伟大的爱。
师:“伟大”太抽象也太笼统。
生:无私的爱。
师:比“伟大”好,但还是比较空。再加油!表达出此时、此地、此境的爱的特点。
生:表现的是无微不至的爱。
师:“无微不至”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但此刻,描写的是买橘的过程,父亲孤身一人爬月台啊,他对谁无微不至呢?
孩子,不着急。请你读这段文字。勇敢点儿。这段文字,是写父亲对他人的关心、体贴吗?
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
师:所以,不能用无微不至。这样的身材,这样的穿着,这样的动作,父亲是怎样去爱啊?是无微不至地去爱吗?
生:是努力地去爱。
师:努力!真好!但是,情感色彩还不够。非常努力,努力到最高程度叫什么?
生:竭尽全力。
评析:教师表面上是在“责难”学生,但实际却是对学生的“应试”思维拨乱反正。拒绝学生泛泛而谈,让他们带着质疑走出课堂,这就是语文应具有的人文色彩。
四、 反思文本插图的合理性
插图是基于审美、注释等目的而被录入教材的,同文本结合十分紧密。但某些插图并不契合文本内容,这个矛盾就可以作为质疑点。
如《天净沙・秋思》,让学生自由地朗诵全诗,然后仔细观察教材为它配的插图,看一看是否最好地体现了《秋思》的意境。
u析:学生质疑插图是否合适,实际还是在分析、理解原词。以此矛盾组织教学,除了学生能收获满满,还可解决诗歌教学缺乏趣味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