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散文诗精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翻开《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异国他乡里的生活,总觉得原本并不讨人喜欢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又如走进了一幅充满异国风情的美丽画面。其实读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是三毛的勇气,她能够抛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贫困的大沙漠,这里没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没有家具没有床,但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就这样在很快乐的在撒哈拉中生活了很多年,即使条件艰苦,并且有时萨哈拉威邻居们也不尽如人意,但她却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画,一个艺术馆,她也能和邻居们相处融洽,她能开着他们的“白马”横穿撒哈拉,能发现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别样的风景,能从沙漠中,从萨哈拉威身上发现一个又一个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使我了解到了大沙漠里的地势地貌和风土人情,也了解了撒哈拉威人的善良朴实和一些悲惨的境遇,了解到三毛和荷西虽然在物质方面是匮乏的,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丰富多彩,这不禁让我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真的能决定很多事情。人要有双发现美的眼睛,虽然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不可能都尽如人意,但心态使我们可以决定的,要永远保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们就能经意或不经意地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我们的心中才会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
欣赏美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对内在世界的美丽漠不关心,那你无论如何也看不见外在世界的美丽。摈弃掉偏见和固执,一种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因为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美。
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渐渐喜欢上三毛这位奇女子,因为她那积极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并像孩子般一直简单并快乐的活着。在这个大沙漠里,她留下了让人记忆深刻的那么一句话:“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而对于我们,每天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发现身边的一点美,从此你的世界将五彩斑斓!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 进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书写的沙漠情怀。
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在沙漠生活的岁月里,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无数的日夜里,仰望星空,三毛钟情的,始终是绚烂书海中的诗情画意。
当我拿起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时,内心就泛起了涟漪,我很想知道一个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召唤,也许是为了寻找遗留的一缕孤魂,三毛,终于来到了这里。
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三毛与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两人同心,生活还算美满。两人爱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欢潜水,三毛喜欢写作,所以三毛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闻异事,撒哈拉的人们生活落后,思想也十分愚昧,就连当地的习俗也有些令人发指,三毛显得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从未放弃与这里的人沟通,因为三毛为人亲厚,懂得东西又多,又乐于助人,所幸深得当地居民爱戴。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勇敢,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撒哈拉就像一个神奇的地方,牵引着读者目眩神迷,深牵梦绕。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
一直对三毛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爱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自然与单纯,从台北到德国,从撒哈拉到美利坚,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个传奇。
对于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钟爱的,如果一定要选择,那还是会选择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但还有比沙漠更适合安顿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吗?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它的怀抱。
我想曾经甚至是现在,有很多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爱上沙漠,开始对流浪产生憧憬。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居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态度,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结的。在三毛的笔下,她还原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天真,热情,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我想正因为不知道和许多的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会心生羡慕。
人们常说,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来都是质朴,感人。阅读她的书,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谈,而不是在读她的书,就像别后的友人在向你诉说着她远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饰。看的时候舒服,放下时却是如此的感动。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我想往往过于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选择决绝的方式去达到超脱和升华的境界。可是不管怎么说,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义的完美与幸福,三毛的心里一直深埋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的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祥的近乎优雅起来。”贫穷落后的哈撒拉,虽然生活艰苦,但处处都充满了浓浓真情。这是我从书中感受到的。
这本书是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因为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三毛背着行囊走进了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寻找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应着大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
当我阅读着这本书时,我的心情也随着故事的主人公的遭遇而波荡起伏。 当我读到《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芳邻》、《素人渔夫》、《白手成家》时,觉得三毛特别会过日子,特别乐观,聪慧。黄沙滚滚,水源奇缺,破旧的沙土房,狭窄简陋,没有家具,没有床,顶上还有个大窟窿,但这一切都难不倒三毛。努力赚钱买水,买石灰水泥糊墙,补窗户,用装棺材的外箱改造家具,到垃圾场拾气车外胎自做“鸟巢”式的坐垫,还用铁皮和玻璃自制风灯,用沙漠麻布袋缝制彩色条纹窗帘……她的邻居也是热情的撒哈拉人,会很热心的帮助他,知道三毛喜欢绿色植物,会帮她留心查找……三毛对于那些邻居也是好的,她用她仅有的微博医术,帮助那些有病,却又舍不得花钱的人,那些人也投桃报李,送给三毛一些稀奇的东西……这就是简单,却又不失幸福的撒哈拉的生活,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但是,生活有甜,也有苦。让我感受最深是那个哑奴。哑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谦卑——弯腰敬礼,死活不肯进三毛家的客厅避暑;贫穷——身上只有破布片遮体,家中一贫如洗;聪明——会干许多活,是当地最好的泥水匠、会管羊、会帮骆驼接生;爱护家人——好吃的东西舍不得自己吃,要带给太太和孩子们……这样的人,却只是主人挣钱的工具,任其随意买卖的牲畜。在被孤身卖往毛利塔利亚即将离别故土的最后时刻,难舍的还是亲人,拼了命地跑回家把三毛赠予的毛毯围在太太和孩子身上,钱塞给太太,风吹起他花白的头发,被押上车的他是那么的茫然无助,三毛的泪像小河一样地流满了面颊。手捧书卷的我亦早已悲愤难掩,泣如雨下。还有那只有十岁的新娘新娘坐上迎亲的车,居然要被车上的男人一直殴打到男人家,并且有风俗说:“结婚不挣扎,事后要被人笑的。这样拼命打才是好女子。”这是哪门子道理!难道被打进婆家象征着对丈夫的顺从?结婚,也只是公然用暴力夺取一个十岁小女孩的而已。我为此感到愤怒,男女不应该是平等的吗,更何况是对一个只有十岁的天真烂漫的姑娘,他们怎么能狠下心来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吗?我却是不懂的,只能在心中可怜那个女孩。
很喜欢三毛的这本书,虽无华丽的辞藻, 却有着浓浓的情,它也让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乐观,勇敢,坚强……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读书心得范文
看完三毛写的《撒哈拉的故事》,我很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了: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去了撒哈拉大沙漠,他们在撒哈拉租了一个房子,在哪儿和邻居发生的;和撒哈拉威人发生的;和沙漠军团发生的;三毛和荷西发生的点点滴滴。在这本书里,三毛的文笔很幽默,特别是第一章,看得我哈哈大笑。三毛的描写也很细致,一个小表情,一个小动作都写上去了,这点我们要学习。
看了《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故事,我也对在撒哈拉居住的人有了简单的了解。他们叫撒哈拉威,如果别人用语言伤害了她们,她们就会说:你伤害了我的骄傲。
大家早上好!我是***,今天我国旗下的讲话题目是《为了明天的灿烂》。
亲爱的初三的学长们,你们来到这学校已经三年了,三年的历练,你们从一群稚气的孩子成为我们尊敬的哥哥姐姐,你们从天真可爱的儿童成长为高大成熟,意气奋发的少年,你们从单纯简单的初一学生成长为学识丰富,聪颖勤奋,善思善学的初三学子,你们的成长成为我们学弟学妹的楷模,他使老师家长感到欣慰,使亲爱的母校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现在,你们即将面临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升学考试,就像羽翼丰满的雏鹰将离开老鹰的怀抱展翅高飞,就像在血泪中奋斗的芽儿终于要开出灿烂的花朵;就像磨炼了多年的宝剑等到了亮-剑的一刻!
各位学长们,初中的三年不是平坦的大道,可以任你自由的驰骋,初中的三年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的崎岖山路,多少次曾在迷茫中徘徊不已;多少戏在失败中失意流泪。尤其是初三这一年,你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相互竞争,你追我赶,不敢稍有懈怠,你们每天有成堆的作业、试卷要做,常常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仍然埋头苦读,奋笔疾书......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八天后的那场中考。
还有八天,你们就将走进中考考场;还有八天,你们就将在一间明亮的教室里结束为你曲折而有意义的初中生涯画上一个句号;还有八天,你们就要为自己的青春画上亮丽炫目的一道点睛之笔了!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初三的学长们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意控制学习和身心放松的关系,在保持心态轻松的同时把握住这最后的冲刺时间,好好地为中考做最后的准备,并在中考中胆大心细,仔细审题,遵循考试的规范和要求,认真作答,给自己一个满意的成绩;给父母一个完美的答复;也为亲爱的母校和恩师们增光添彩!
一、读 拼 音,写 词 语。(9分)
xiǎo niǎo xià yǔ zì jǐ
( ) ( ) ( )
dōnɡ xī jīn tiān máo jīn
( ) ( ) ( )
二、读一 读, 选 一 选。(6分)
1.爸爸给我买(mǎi mài)了一辆新自行车。
2.我家后面有一块空(kōnɡ kònɡ)地,那儿有好几种(zhǒnɡ
zhònɡ)蔬菜。
3.我和妈妈在山上种(zhǒnɡ zhònɡ)树,真希望它们早一点长(zhǎnɡ chánɡ)大(dài dà)啊!
xuǎn zì zǔ cí
三、选 字 组词。(12分)
( )方 ( )西 拉( ) 汽( )
高( ) ( )来 ( )上 ( )现
( )地 ( )间 ( )国 ( )花
zhǎo fǎn yì cí
四、找 反 义词。(9分)
近 下 后 无 少 进
有——( ) 前——( ) 出——( )
多——( ) 远——( ) 上——( )
kàn tú xuǎn zì tián kònɡ
五、看 图,选 字 填 空。(8分)
朵 条 个 棵 只 头
一( )蜜蜂 一( )牛
一( )鱼 一( )树
xuǎn yì xuǎn
六、选 一 选,画 。(8分)
(搭 升 听)积木 (搭 升 听)国旗 (搭 升 听)音乐
(发现 学会 发生)秘密 (发现 学会 保护)环境
(发现 学会 保护)骑车 (珍惜 学会 保护)时间
lián cí chénɡ jù
七、连 词 成 句。(10分)
1.一块儿 我们 好吗 回家
?
2.奶奶 家 有一条 门前 小河
。
3.飞来飞去 在 小鸟 天上
。
4.我国 国旗 五星红旗 的 是
。
ɡēn jù kè wén nèi rónɡ tián kònɡ八、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填 空。(10分)
1.( )是我国的首都,( )是我国的国旗。( )爱北京。
2.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 )了,草更( )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 ),( )。
3.妈妈说:“山那边( )很美,( )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 )了飞翔。
bǎ ɡǔ shī bǔ chōnɡ wán zhěnɡ bìnɡ huí dá wèn tí
九、把 古 诗 补 充 完 整, 并 回 答 问 题。(共10分)
静夜思
床前明( )光,
疑是地( )霜。
举( )望明( ),
低( )思故乡。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写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2分)
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写诗人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写诗人 到的。这首诗主要写出诗人
的心情。(3分)(想 思念家乡 看)
bǎ xià liè jù zi pái chénɡ yí duàn tōnɡ shùn de huà bìnɡ dú yì
十、把 下 列 句子 排 成 一 段 通 顺 的 话, 并 读 一
dú
读。(10分)
①他可喜欢石头啦。
②李四光爷爷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③常常忘了干别的事。
④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kàn tú shuō huà xiě huà
十一、看 图 说 话, 写 话。(8分)
参考答案
一、读拼音,选词语。
下雨 今天 小鸟 东西 自己 毛巾
xiǎo niǎo xià yǔ zì jǐ
( 小鸟 ) ( 下雨 ) ( 自己 )
dōnɡ xī jīn tiān máo jīn
( 东西 ) ( 今天 ) ( 毛巾 )
二、读一读, 选一选。
1.爸爸给我买(mǎi)了一辆新自行车。
2.我家后面有一块空(kònɡ)地,那儿有好几种(zhǒnɡ)蔬菜。
3.我和妈妈在山上种(zhònɡ)树,真希望它们早一点长(zhǎnɡ)大(dà)啊!
三、选字组词。
东 车
( 东 )方 ( 东 )西 拉( 车 ) 汽( 车 )
山 出
高( 山 ) ( 出 )来 ( 山 )上 ( 出 )现
中 种
( 种 )地 ( 中 )间 ( 中 )国 ( 种 )花
四、找反义词。
近 下 后 无 少 进
有——( 无 ) 前——( 后 ) 出——( 进 )
多——( 少 ) 远——( 近 ) 上——( 下 )
五、看图,选字填空。
朵 条 个 棵 只 头
一( 只 )蜜蜂 一( 头 )牛
一( 条 )鱼 一( 棵 )树
六、选一选。
(搭)积木 (升)国旗 (听)音乐
(发现)秘密 (保护)环境
(学会)骑车 (珍惜)时间
七、连词成句。
1.一块儿 我们 好吗 回家
我们一块儿回家好吗 ?
2.奶奶 家 有一条 门前 小河
奶奶家门前有一条小河 。
3.飞来飞去 在 小鸟 天上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
4.我国 国旗 五星红旗 的 是
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 。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北京 )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 )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 )爱北京。
2.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 红 )了,草更( 绿 )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 红的花 ),( 绿的草 )。
3.妈妈说:“山那边( 风景 )很美,( 自己 )去看吧。”过了几天,小鹰( 学会 )了飞翔。
九、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静夜思
床前明( 月 )光,
疑是地( 上 )霜。
举( 头 )望明( 月 ),
低( 头 )思故乡。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李白 写的。(李白 杜甫 白居易)
2.第一行和第三行都是写诗人 看 到的,第二行和第四行都是写诗人 想 到的。这首诗主要写出诗人 思念家乡 的心情。(想 思念家乡 看)
十、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通顺的话,并读一读。
①他可喜欢石头啦。
②李四光爷爷是我国的地质学家。
③常常忘了干别的事。
④为了给国家寻找矿藏,他整天忙着研究石头。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② ① ④ ③
十一、无答案。 【篇二】
一、按 要 求 归 类。(9分)
d u zi z yi sh ɑo t er r
yuɑn ye ie üe wu g ui eng
1.声母: d t sh g z r
2.韵母: u ie ve ui er ao eng
3.整体认读音节: zi yi wu yuan ye
wǒ huì xuǎn
二、我 会 选。(9分)
一座zuò桥 雨伞ǎn 北京jīng
天tiān 空 拿ná包 早晨chén
绿lǜ色 拍皮球qiú 晚wǎn上
dú pīn yīn xuǎn hàn zì
三、读 拼 音, 选 汉 字。(8分)
爸 大 巾 惊 走 有 又 子 纸
dà ( 大 ) jīng (惊 ) zhǐ(纸 ) yǒu (有)
bà (爸) jīn ( 巾) zǐ (子) yòu (又)
dú yì dú xuǎn yì xuǎn
四、读 一读, 选 一 选。(8分)
面 朵 片 条
一 (朵)云 一(面 )旗
两(条 )鱼 一( 片 )叶
biàn zì xiǎo mó shù
五、 变 字 小 魔 术。(6分)
拉 中 给 口 巴 氵
扌+立 =(拉) 扌+(巴)=把 纟+合=(给)
(氵)+舌 =活 禾+(中)=种 (口)+乞=吃
xuǎn zì zǔ cí
六、选 字 组词。(12分)
树木 白菜 土地 下雨 本来 自已 云彩 两个
zhǎo pénɡ yǒu
七、找 朋 友。(12分)
弯弯的(小路) 蓝蓝的(天空) 清清的( 河水)
(拍)皮球 (打)电话 (洗)衣服
zhào yànɡ zi lián cí chénɡ jù
八、照 样 子 连 词 成 句。(12分)
例:衣服 妈妈 洗
妈妈洗衣服。
1.电视 看 哥哥
哥哥看电视 。
2.报纸 沙发上 爸爸 看 坐在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
3.吹白了 大地 冬爷爷
冬爷爷吹白了大地 。
yuè dú xiǎo tiān dì
九、阅 读 小 天 地。(8分)
xiǎo wén kàn le kàn zǒu kāi le dōnɡ dōnɡ dà shēnɡ shuō
小 文 看 了看, 走 开了。 东 东 大 声 说:
ɑ shì shuí méi bǎ shuǐ lónɡ tóu ɡuān hǎo wǒ qù ɡào su
“啊, 是 谁 没 把 水 龙 头 关 好?我 去 告 诉
lǎo shī mínɡ mínɡshén me yě méi shuō zǒu ɡuò qù ɡuān hǎo
老 师!” 明 明 什 么 也 没 说, 走 过 去, 关 好
le shuǐ lónɡ tóu
了水 龙 头。
1.小文是怎么做的?(b)
A.告诉老师。
B.看了看,走开了。
C.走过去,关好了水龙头。
2.东东说了几句话?(b )
A.一句 B.两句 C.三句
3.明明是怎么做的?(c )
A.告诉老师。
B.看了看,走开了。
C.什么也没说,走过去,关好了水龙头。
4.他们三个中,明明做得对。
bǎ xià miàn zhè jù huà bǔ chōnɡ wán zhěnɡ zhī tián xù hào
十、把 下 面 这 句 话 补 充 完 整。(只 填 序 号)(9分)
一天, 2 ,它一会儿轻轻拍, 1 , 3 。
① 一会儿重重拍
② 小熊到草地上玩球
③ 玩得真高兴
kàn tú shuō huà xiě huà
十一、看 图 说 话、 写 话。(7分)
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归类。
d u zi z yi sh ɑo t er r
yuɑn ye ie üe wu g ui eng
1.声母: d z sh t r g
2.韵母: u ɑo er ie üe ui eng
3.整体认读音节: zi yi yuɑn ye wu
二、我会选。
一座(zuò)桥 雨伞(sǎn) 北京(jīng)
天(tiān)空 拿(ná)包 早晨(chén)
绿(lǜ)色 拍皮球(qiú) 晚(wǎn)上
三、读拼音,选汉字。
爸 大 巾 惊 走 有 又 子 纸
dà ( 大 ) jīng ( 惊 ) zhǐ( 纸 ) yǒu ( 有 )
bà ( 爸 ) jīn ( 巾 ) zǐ ( 子 ) yòu ( 又 )
四、读一读,选一选。
面 朵 片 条
一 ( 朵 )云 一( 面 )旗
两( 条 )鱼 一( 片 )叶
五、 变字小魔术。
拉 中 给 口 巴 氵
扌+立 =( 拉 ) 扌+( 巴 )=把 纟+合=( 给 )
( 氵)+舌 =活 禾+( 中 )=种 ( 口 )+乞=吃
六、选字组词。
树(木) (白)菜 (土)地 下(雨)
(本)来 (自)已 (云)彩 (两)个
七、找朋友。
弯弯的( 小路 ) 蓝蓝的( 天空 ) 清清的( 河水 )
( 拍 )皮球 ( 打 )电话 ( 洗 )衣服
八、照样子连词成句。
1.电视 看 哥哥
哥哥看电视 。
2.报纸 沙发上 爸爸 看 坐在
爸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
3.吹白了 大地 冬爷爷
冬爷爷吹白了大地 。
九、阅读小天地。
xiǎo wén kàn le kàn zǒu kāi le dōnɡ dōnɡ dà shēnɡ shuō ɑ shì
小 文 看 了看, 走 开了。 东 东 大 声 说:“啊, 是
shuí méi bǎ shuǐ lónɡ tóu ɡuān hǎo wǒ qù ɡào su lǎo shī mínɡ mínɡ
谁 没 把 水 龙 头 关 好?我 去 告 诉 老 师!” 明 明
shén me yě méi shuō zǒu ɡuò qù ɡuān hǎo le shuǐ lónɡ tóu
什 么 也 没 说, 走 过 去, 关 好 了 水 龙 头。
1.小文是怎么做的?( B )
A.告诉老师。
B.看了看,走开了。
C.走过去,关好了水龙头。
2.东东说了几句话?( B )
A.一句 B.两句 C.三句
3.明明是怎么做的?( C )
A.告诉老师。
B.看了看,走开了。
C.什么也没说,走过去,关好了水龙头。
4.他们三个中,(明明)做得对。
十、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只填序号)
一天, ② ,它一会儿轻轻拍, ① , ③ 。
① 一会儿重重拍
② 小熊到草地上玩球
③ 玩得真高兴 【篇三】
一、分一分,合一合。
shénɡ( ) ─( ) n─iú( ) qūn( ) ─( ) ch ─( )─( )chuān jiǒng( ) ─( ) yuān( ) ─( ) ─( )
二、拼音填汉字。
sēn lín
ɡàn huó
nán nǚ
lónɡ mínɡ
lán lǚ
nónɡ mín
三、写出意思相反的词。
去—( ) 男—( ) 减—( ) 合—( ) 晚—( ) 慢—( ) 敌人—( ) 黑暗—( )
四、填一填。
( )月( )日——元旦节 ( )月( )日——劳动节 ( )月( )日——国庆节 ( )月( )日——儿童节 ( )月( )日——教师节 ( )月( )日——妇女节
五、词语我会记。
1,比一比,再组词语。
{
手( )
毛( )
{
力( )
刀( )
{
万( )
方( )
{
明( )
朋( )
2、补充词语。
( )西( )北 前( )左( ) ( )面( )方 ( )开( )片 秋( )冬( ) 种( )得( )
六、学汉字,真有趣,加减合,成新字。
1、加一笔,成新字。
口( )( ) 木( )( ) 日( )( ) 十( )( ) 大( )( ) 二( )( )
2、减一笔,成新字。
土( ) 中( ) 由( ) 方( ) 天( ) 王( ) 千( ) 旧( ) 白( ) 午( ) 子( ) 下( )
3、合一合,也是字。
日——十( ) 禾——火( ) 日——月( ) 小——大( ) 田——力( ) 禾——中( ) 十——又( ) 口——十( )
七、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一家有三口人,有_________、________和我。
2、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喜欢吃___________。
八、照样子,用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句话。
例:去开门 妹妹
妹妹去开门。
1、坐在 爷爷 车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不争,不与人好恶,不与人结党,不与人谈小,不与人评辨善恶,不与人争论是非,不与人争抢名利。君子慈悲,一心清净,不动如山,善从如水,恬淡如云。
而我,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读到了一位清雅的君子,一种如天空般明澈的慈悲。
站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之上,微小而孤寂的身影被拉得细长。望着天空黯淡下去,最后一抹橘红消散,阳光飘忽到了不可知的所在,这个世界寂静。
世界的苦难总是不时的向我们跑来,我们意识到苦难,反而觉得自己渺小,感知自己的无力,我们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这个世界,要拯救人的心灵,要使人心平和清静,希望众生都能从痛苦中超,走向光明和幸福。可是,无边的黑暗中,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
当三毛遇见娃娃新娘姑卡时,心中悲悯又一次被冲击。十岁的新娘,只是众生苦难的剪影,是万千无奈中的雪花。
新婚时,姑卡哭泣、尖叫、挣扎。那声音像一把刀片,一片片往三毛的身上、心上割去。是的,三毛愤怒了,却显得那么的无奈。那点慈悲在黑暗的沙漠中犹如一粒米,米粒之光如何能照亮夜空_
黑夜,幕着雾与雨,我在三毛的心中听见了一声叹息。
拥有慈悲之心的三毛,俯瞰着众生的苦痛。她不是佛,只是心痛。她用自己的爱照亮无尽的黑暗。
其实,情感是我们的眼睛。一个爱恨强烈的人,两眼便处于半盲状态。
在我们从中得到菩提,有更广大的爱时;在我们连那些可恨的人都能生起悲悯之心时;我们心的眼睛就会清明,就如晨曦中薄雾退去的湖水。
内观自在,十方圆明;外观世音,寻声救苦。
如果将三毛说成一位作者或是一位游者,我更乐意称她为苦行僧。世间的疾苦踏在她的脚下,一步亦修行,用佛心去走遍众生之中。
在沙漠中,她是悬壶济世的医生,尽己所能,打破束缚,为众生带去健康,为撒哈拉威人带去光明。一颗永动的慈悲之心,跳动在烈阳黄沙之中。
在小镇中,她是邻居眼中平和近人的邻居,即使他们会利用这点向三毛提出各种无礼的要求。可是,三毛在怨言中一次又一次中伸出援助之手。三毛有一颗菩提心,却也有凡人的情感,比起遥在西方天空,高高在上的佛,三毛更真实、更温暖。
伟大的禅师庞蕴说过:“好雪片片,不落旁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落下,落下的雪花却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撒哈拉即使贫瘠,但三毛却也收获了爱,收获了友谊。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夕阳雨中的莲花,就如三毛一样立于这浑浊的红尘。
“尽我形寿,遍度一切众生,若有一众生不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觉。若我于众生末尽度时,自弃此宏愿者,则我之脑,裂为千片。”这如此宏大的誓愿,是观世音菩萨对我佛所发。而众生苦难犹如众生不死不灭,菩萨也因此想过放弃。
但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菩萨性,有慈悲心,有君子行。那么,世间的苦难在我们眼中便不曾为苦难,是修行。
杨康的诗
杨康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我怕
一阵从南到北的风,腰肢一扭
就把我单薄的父亲,刮到脚手架边
只要起风,多数的时候就会有雨
更多的时候,父亲就会无处可归
风吹散了父亲刚刚倒出来的水泥
风又把水泥吹到老板身上,吹到父亲眼里
这可恶的风,就这样白白吹走
父亲的半斤汗水。风,吹来暮色和寒意
风吹着,父亲就开始想家,想远方的儿子
时间比陷入泥淖还要缓慢
没有电视和空调,甚至没有一张
舒适的床,用来安放父亲疲惫的心
他想着他的儿子,一个在延安,一个在重庆
在广播里听到与这两个城市有关的讯息
他都会忐忑不安,彻夜无眠,直到风止
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风是父亲的苦难
我怕什么时候风一吹,就把我的父亲
从这个世界,吹到另一个世界
车祸现场
和围观的人们一起围了上去
我看见警察和伤者,看见变形的车辆
然后我看见满地鲜血和眼泪
围观的人们继续围观,疼痛
也继续疼痛。伤者已经不省人事
救护车发出急促的声音在城市上空
警车开路,所有的行人和车辆让道
车祸现场,法医拍照,从不同角度
警戒线以外的人们开始喧哗,开始争执
责任归谁。我必须在此时流下一滴温暖的泪
来同情自己。告别此地,我思念官渡
夜宿合川
夜宿合川,我没有一点睡意
明天就要去官渡了,我多么期待
又有些担心。在合川的旅馆
我开始想象,想象今夜的官渡
江边的雨水是否会漫过翠绿的藤蔓
我从合川车站开始想象,想象
去官渡的路,想象路边迎风而立的
植物,我还想到阳光和雨水
水边秋天里水草丰满。我在想象
在夏天,在打谷场上,她和我说着
她收起的玉米和谷子。我甚至
想象到汗水正清润着她耳边的长发
我不敢再想象下去了,我怕我想到
这个夜晚,她辗转反侧的心事
官渡码头
整个上午,我就那样坐着,坐在
官渡码头。我是真的不知道
该说些什么。阳光生暖,渠江水清
渔网挂在岸边,渔船随之静止
更远的地方是更大的船,再远些
就是沿水而生逆风而立的凤尾竹
很长时间,我就把手放在渠江里
洗了又洗。我不敢让自己过于安静
呆坐的时间越来越久,我怕自己
被时间遗忘,我怕在官渡码头
自己坐成传说,坐成望女峰。我不想
让后世的人在茶余饭后
给我此刻的心情臆想无数可能
我还想再多待会儿,在官渡码头
那就和附近的渔民说说话吧
说说这江,说说这亘古不变的水
说说在某年某月,这里都发生了什么
李家沱长江大桥的风
李家沱长江大桥的风,始终往一个方向吹
日复一日。我站在桥上,我站在夜里
两岸灯火阑珊。风在吹,风吹夜重庆
风一吹,重庆就醒了。灯光以外还是灯光
是星星点点若影若现的灯光,它们尚无倦意
风把近处的灯光带到远处,风把重庆点亮
风还在继续吹着,我站在桥上,我站在风里
风吹着,风吹起我的衣衫和头发
越吹越乱,乱得人模狗样。风从上游吹来
路过我的身边,风还不失滑稽地
打我一个寒颤。醉意全无,天有些冷了
风吹走黄昏里我在沙滩上写下的她的名字
风把她的名字带到远处,还有更多的
她的名字没有被吹走。我站在桥上,逆风而立
你们好,感谢抽空阅读此优秀社团申请书。
创建于1985年的雨丝文学社,已走过了24年的历程,其办社宗旨是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素养,广交文学朋友,繁荣校园文学,积极配合学校推动校园文明建设。24年来,她经历了一批又一批校园的精心润泽,创办了品牌刊物《雨丝文学》,举办过专题讲座及文学沙龙,并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征文大赛等品牌性活动。有着优良传统和辉煌历史的雨丝文学社本着激发全校师生的写作热情的原则,认真指导文学爱好者进行文学创作,积极为会员提供发展舞台,为会员写作水平和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做了很大的贡献,成为校园中拥有广大会员及良好声誉的知名协会。
雨丝文学社2019年度举办的大型特色活动有:1、拟定、修改和完善协会简介及章程;2、9月23日出版第7期(总106期)报纸;3、9月23至25日招新;4、10月11日晚举行新、老会员见面会;5、10月16日举行“金蔷薇小说大奖赛”颁奖活动;6、10月24日举行会员作品交流座谈会;7、11月16日青原山采风;8、11月29日与“学生之家”、“大通社”举办联谊活动;9、12月1日出版第8期(总107期)报纸;10、12月6至10日举办“金蔷薇小说大奖赛”售书活动;11、期末总结大会及各例行会议。
【关键词】海洋文学;硬汉形象;意蕴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中学毕业曾在《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后常驻巴黎,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发表过18余部文学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成功的是《老人与海》(1952),实际上,《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早在1936年4月在《乡绅》杂志上发表《碧水之上:海湾来信》这篇散文修改扩展版;凭借《老人与海》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获得巨奖,作家海明威也因此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文坛硬汉”。
圣地亚哥不仅仅是个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更是个富有寓意的形象。他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着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不屈不挠的“硬汉”。“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1]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的主旨。
《老人与海》登场人物少、故事情节简单、篇幅不大,但叙事艺术真可谓炉火纯青;当代风格真可谓新颖、独具特色,既有海洋散文诗的优美,也有自然、淳朴、普通而崇高伟大的形象,精神感人,文化意蕴非常丰富。作品把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和通篇作品的象征寓意性融为一体,表达了深邃的内涵。
一、新颖、独特的海洋文学风格
《老人与海》是部新颖、独特的海洋文学风格派成功大作。尽管它的文字并不冗长,人物也单纯,但它的新颖、独特却是前所未有的风格。首先,作品叙事场境始终围绕大海,作品叙事风格如散文诗──非常朴素、自然、清新和优美,仿佛给读者身临大海的感觉,如“散发着鱼腥味的海港” [1]2又如“大多数船都是静悄悄的,只有船桨的声音。清晨海洋的新鲜气息。水里尾马藻发出的磷光,旋涡汇集的各种鱼类,海洋上娇小的黑燕鸥,强盗鸟和壮实,海燕” [1]13-14展现给读者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美丽、浩瀚、神秘,大海里孕育着各式各样的鱼群和海洋生物,千百万化的大海有时水平如镜,有时波涛汹涌,因此老人把大海比喻成“la mar”(西班牙语女性),而年轻鱼夫则老人把大海想象成“el mar” (西班牙语男性);书中有非常丰富、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如鳅、水母、海龟、玳瑁、海豚、鲨鱼、刺嘴莺、野鸭等等,以及海洋生物的生理学特征,海洋渔夫的特别海洋食物,如龟蛋、鲨鱼肝油、生吃金枪鱼片等等,宛如一个个海洋博物馆里的活物,栩栩如生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是象“海水已经变成了深蓝色,太阳射出的奇异之光,在水里变幻出奇异的光” [1]17,展现梦幻般的神秘世界。
特别是“他(主人公圣地亚哥)看不到绿色的海岸,只能看到蓝色山峦的山顶,山顶看上去白白的、仿佛覆盖着白雪,他还能看见云彩,云彩像是上空高高的雪山。海水深暗,阳光在水里形成了折光。无数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在高高升起的太阳的照射下已不见踪影。蓝色的海水里,老人能看见的只有深深的大折光以及他那笔直地伸到水下一英里深的钓线。”[1]20这段如诗如画的美文体现出海明威丰富细腻的观察力和笔触功夫!
主人公圣地亚哥老人为了生存就必须向海洋挑战,他似乎有某种预感“今天,我会找到狐鲣和长鳍金枪鱼群,它们中间也许会有一条大鱼” [1]15。老人独特的形象“他浑身上下都很苍老。那双眼睛乐观而且永不言败,色彩跟大海一样。” [1]1虽然老人“形单影只” [1]5,但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有关注“棒球赛” [1]6情趣爱好的普通人。
书中既有让人感到惊悚、紧张甚至惨烈的场面描写,如主人公圣地亚哥老人凸显的个性、与鱼紧张顽强的搏斗,包括与猎捕到的超出想象的大鱼,和闻到血腥、成群接队迎面多次扑来的鲨鱼展开着殊死拼搏等等,也有浪漫主义情调色彩的插入,如几次提及鱼类“” [1]18、梦见季节的海豚[1]40、45;也有西方文化宗教色彩的植入,如他妻子的遗物───彩色画《耶稣圣心图》和《科伯圣母图》[1]5、《天主经》、《圣母经》[1]35、36、49;另外,书中还植入老人的回忆,他曾经在卡萨布兰卡的一家小酒馆与一个大块头黑人搬手劲。竟然拗了一天一夜,最后他赢了,被别人称“冠军” [1]38-39,体现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上。书中提到“飓风季节的天气中” [1]33;书中还植入老人的一个梦,梦见沙滩狮子[1]12!梦见黄色海滩,狮群来到海滩[1]46;老人在天黑的海洋上看见猎户座下方的星星[1]42;20世纪3、40年代的古巴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阶段,如飞机的影子惊起一群群飞鱼[1]40、传统的捕鱼文化受到现代机械化捕鱼的冲击;他是一个扼守传统捕鱼和自然法则的渔民,与奉行实用主义的年轻渔民是有区别的[1]2。书中谈及老人杀鱼是不是罪过的思辩[1]60-61;
书中有西班牙语词汇出现,如calambre[1]34等,圣地亚哥在文化上是“西班牙人”,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古巴人” [1] 导读2。
作品中有大量圣地亚哥自言自语的独白,因为作品布局就只有一个人老人在与鱼搏斗。而现实生活中圣地亚哥老人是一个有血有肉、很普通的渔夫形象 ,他也有普通渔民的俗语“水母,你这” [1]18,也有普通渔民的经济观“要是鱼肉好,在市场上能赚多少钱呀。”[1]25,使我们感到:不屈不挠的“硬汉”就是英勇无谓的普通渔民;他们不是假模假样虚构的“高大全”;他们给我们一种亲切感!海明威文学风格即平凡的真实中孕育着超越的伟大。书中大篇幅是描写老人捕鱼与保卫捕到的大鱼同很多凶残的大鲨鱼搏斗的场境。老人的硬汉个性形象、情节喜怒哀乐的跌宕布局,和西方文化的意蕴结合为一体,彰显出人类向海洋挑战,勇敢、执着和坚强等精神,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作家的写作风格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二、老渔夫的硬汉形象
主人公是唯一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孤独的捕鱼老人,他在墨西哥湾出海84天却一无所获,遭到周围的人不解,甚至嘲笑,但他无所谓,也并未放弃希望。第85天,他独自一人驾船“走出去很远”,终于捕到一条“比船还大的枪鱼” [1]导读1。但在返航途中却遭到成群的鲨鱼争抢,经过两天两夜的残酷搏斗,他回到海港,“比船还大的枪鱼”只剩下一付骨架,他也筋疲力尽。
故事情节似乎并不复杂,但艺术大师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的才能在这里发挥得可谓淋漓尽致,其实,之前他在文学上就已经有多部优秀的作品问世,如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9)、《永别了,武器》(1929)《丧钟为谁而鸣》(1940)等感人佳作。《老人与海》(1952)正是在作家多年磨砺的厚重、坚实基础上成功出炉的。另外,还有就是他具有驾驭“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的能力,使得《老人与海》结构呈现立体性和复杂性,特别凸显创新性,如主人公圣地亚哥老人就是海明威用多层细腻的笔调塑造的硬汉典型,他虽然已经有普通老年人的特征,但“那双眼睛乐观而且永不言败,色彩跟大海一样。” [1]1
全书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表达非常精辟和准确。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大师海明威笔下步步递增强化,一系列硬汉形象逐步呈现在我们面前,是那样亲切和感人。正如有人评论说“老渔夫象征着一种高度哲理化的人类精神,一种永恒的超越时空的存在”[2]。难能可贵的是:老渔夫面对生存的压力表现了高尚和洒脱的乐观态度,体现人类尊严──硬汉的人格特质;在厄运乃至悲剧结果的重压下仍然昂首挺胸,他是真正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不言放弃的硬汉典型。老渔夫圣地亚哥代表了劳动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如他在接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困境中,不言放弃,再度出海。在远海上为搞定“比船还大的枪鱼”,竟然PK了三天三夜;拖着巨大的收获返航时却被凶猛的鲨鱼群盯上,老人也没有放弃或者逃跑,而是与抢吞他劳动成果的鲨鱼群展开殊死搏斗,鱼叉丢了就用刀,刀子折了就用船桨,桨把断了再用舵,正如有评论说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老人表现出来的鼓舞人类的勇气。
突出美国文化倡导的个性文化。老渔夫圣地亚哥始终是孤零零地一个人,在浩瀚无际的大海上划着小船漂泊,他先后与“比船还大的枪鱼”和鲨鱼群展开殊死搏斗。他个人与大鱼的PK谱写成一曲豪迈的、代表人类与自然、人与命运相抗争的颂歌,老渔夫精神升华为人类征服自然的精神力量。正如他所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1]
大师海明威采用高超的想象艺术,把作家和主人公老渔夫圣地亚哥的思想融合为一体,即在遭受了如此多的鏖战之后,他们在梦中见到了── 雄狮(力量的化身)。雄狮激励着人类向自然挑战、永不放弃的勇敢精神。因此,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结尾这样评论海明威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最诚实、最大无畏的创造了我们这个苦难时代中真实人物的作家。” [3]
《老人与海》在结尾部分68-74页中,老人感到“超脱”、“海里有我们的朋友和敌人”、“被打垮反而轻松了”回到自己的“小棚屋”躺下睡觉。[1]69主人公如此淡定、洒脱,表明老人的内心强大的世界和从容潇洒的个性,因为他不是那种只会斤斤计较,把肠子悔青而又无济于事的悲观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以及不同的着眼点出发,表现各式各样复杂的感彩并发出各式各样的评论。如小孩曼诺林看见熟睡的圣地亚哥老人在呼吸和手就一直在哭,给老人买来咖啡、亲切谈话、买药等;而其他渔夫围在老人的船边,有人丈量了只剩光骨头的鱼骨架竟然高达18英尺!女游客看见被侍者用西班牙语解释的“Tiburon”的巨大的鱼骨。圣地亚哥老人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让佩德里科把它切碎做诱饵吧” [1]71 “得搞一支很好的鱼镖” [1]72。
三、《老人与海》的意蕴
关于《老人与海》的意蕴问题,作者海明威本人的说法似乎相互矛盾,如他曾经说:“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不比别的鲨鱼好,也不比别的鲨鱼坏。” [4]但在乔治・普林浦敦对他的采访中他又这样说:“我想有象征手法。” [5]《老人与海》毕竟是从散文《碧水之上:海湾来信》脱胎而来的,因此手法上的确有写实主义成分,正如大师作者海明威本人的上述说法“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而且作家本人对创作对象的观察非常细腻,敏锐,符合文学的特质──真实!文体和文笔非常优美,人物形象和叙事也非常逼真,仿佛给人再现出当时的情景。但其后“我想有象征手法。”又该怎样理解呢?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创作中奉行“冰山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这一重大题材,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赋予老人圣地亚哥、大海、“比船还大的枪鱼”、鲨鱼、群狮、小孩子等以丰富的象征和意蕴,使小说表现出的效果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呈现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和余韵萦绕──如大海是主人公老渔夫圣地亚哥和其他渔民的生存依赖环境,但具有极端对立的双重性──既象征着是天堂,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因为提供了吃的食物,也象征着地狱,因为狂风巨浪、海啸、食人鱼可以吞食渔民;因此,可以说大海也是渔民为了生存挑战自然的角斗场,即主人公老渔夫圣地亚哥人生命运永远存在的挑战对象。老渔夫具有乐观、豪爽、勇敢、顽强等个性,捕鱼展示其强大的力量、勇气和毅力,从他身上看不见一丝衰败、悲观和沮丧,而是自信、有意志力、顽强品格的硬汉形象,这与美国移民开拓精神的象征存在吻合。如果说“比船还大的枪鱼”是海明威和笔下主人公圣地亚哥心中憧憬的那个宏大目标,当老人圣地亚哥希望钓到大鱼的时候,他果然钓上了前所未闻的大鱼,他自言自语对大鱼发出了赞美──身躯庞大、姿态优美、威力巨大、色泽美丽,使人联想到它象征着人类渴望劳动创造出奇迹。鲨鱼是老人生存竞争对立面的象征,也是生物自然法则的存在,代表破坏性力量。鲨鱼就是在老人实现获得劳动成功并保卫这个劳动成功时间段的侵略者──它们以强盗式的手段袭击老人的果实,鲨鱼象征厄运与灾难。那些不断扑来咬噬、吞吃“比船还大的枪鱼”的凶猛鲨鱼,象征阻止人类实现理想境地的各种磨难或孽障。老人与鲨鱼拼命搏斗充分展现出人类对磨难或孽障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狮子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作品中老人先后四次梦见狮子───第一次是老人出海前躺在自己的床上梦到狮子,第二次是他反问自己:“为什么狮子是我留在脑子里一件主要东西呢?”第三次是他在船上梦见了狮子,最后一次是小说的末尾:“老头正梦见狮子”。作家对狮子的反复强调意蕴人类精神和力量的永恒!揭示出深刻的“硬汉”主题!反复强调“狮子”,烘托出圣地亚哥潜意识对力量的向往和对磨难或孽障与厄运临危不惧的灵魂。象征着老人追求力与勇的搏击精神,这种搏击精神就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小孩子曼诺林,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象征着人类力量的可持续发展,即小男孩的出现象征人类的未来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他也是硬汉老人决不向艰难妥协的力量源泉。老人正是从孩子的鼓励下继续拼搏下去,他意识到:“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 [1],在与命运搏斗中,老人几次想到小孩,“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 [1]小说结尾的点睛之笔,给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注入了独有的乐观因素。圣地亚哥已经不是单纯的硬汉子了,他的背后是人类永恒存在的价值:自信、自强和自尊。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象征意义。圣地亚哥这个老而不衰,不幸但不可战胜的英雄形象,表达作者一贯推崇的勇敢、坚毅、意志力等精神。
四、结语
《老人与海》具有新颖、独特的海洋文学风格和老渔夫的硬汉形象及丰富的意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大作得到肯定的效果是因为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和对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无论在时代上、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是海明威创作水平的最高点。硬汉形象老人体现的勇气具有浓厚的哲理性意义和象征意义,同时也有其他意蕴的象征,这一切除了给读者留下了震撼感觉,也留下了想象的余韵。
【参考文献】
[1]海明威.老人与海[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陈主.外国文学名著精解[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杨任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出版社,1999.
[4]董衡巽.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三联书店,1985.
关键词:民国;北京孔德学校;教科书
北京孔德学校的成立既是一种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其偶然成因在于1917年,北京大学几位教授遇到了自己孩子入学的问题。当时京城的学校不多,且教育方式陈旧,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办学。年底,、李石曾、钱玄同等人,创办了孔德学校。而所谓历史的必然,主要是当时正时值前后,新的文化和新的思想日益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学校也成为打响这场新旧文化之战的主阵地,旧式学校已不再符合时展的潮流,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式人才,于是孔德学校在特殊的时段而成立。
一、北京孔德学校之概况
北京孔德学校实行的就是尊重个性的道尔顿教育法的学校。孔德学校的学制是十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中学四年,共十年。关于孔德学校的办学宗旨,校长在孔德学校两周年纪念上,曾致演讲词:我们这个学校用“孔德”的姓做校名,是取他注重科学的精神。为注重科学的精神,所以各科教学偏重实地观察,不单靠书本子同教师的讲授。要偏重图画、手工、音乐和体育运动等科,给学生练习视觉、听觉、筋觉。从孔德学校的办学宗旨上,课程设置上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早年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倡导,及其五育并举教育思想,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是传播文化与知识等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对一个学校来说不可或缺,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孔德学校的新式不只体现在它开明的办学宗旨、一流而博学的教员等软实力上,还体现在它走在时代前沿的教科书改革上。为改进孔德学校教务,该校还设有教务评议会,其中选定教科书作为其重要的会务之一,1918年春,召集、徐悲鸿、钱玄同等十几人举行教育研究会,来讨论有关修改教科书的问题。会议上大家提出了教科书所存在的问题等,他们并就各科教科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萌生改编教科书,自行编订教科书的计划。
二、孔德学校教科书的特色
(一)用白话文自编国语,首用注音字母
孔德学校的一些举措常走在时代前列,比如孔德小学国文课的改革。当时,钱玄同先生向蔡校长和沈尹默主任建议,用白话文编写小学国文课本,而且从小学一年级起即教注音字母。接着,沈尹默、马幼渔、钱玄同等以“新教育研究会”的名义编写出了孔德小学一年级学生用的国语课本。1919年暑假后,孔德小学各年级国语课本,就都由陈大齐、钱玄同等编写。他们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为蓝本,从中挑选课文,加以审订,并用白话重写,加标点注音,然后油印成活页讲义发给学生用。孔德学校自编国语教材有着近二十年的历史,这些举措在当时都一种新的试验,白话文较文言文来说更容易理解,降低了难度,而儿童在学会注音后再学会拼读汉字,提高了自学能力,从而为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提供了更多可能。
(二)教科书编写者的审慎态度
教科书编写对语言的要求极高,文字应求精求美,而不可太粗太俗太陋。为此,当时的教科书十分注意语音、语法、文法的规范化。句子和文章的规范也是教科书编写者特别强调的。就曾经说过:我从前编纂孔德学校教科书,往往因一句话,斟酌半天。如“我在火炉边坐”,“我坐在火炉边”这两句话,都可以说得通。“在火炉边”这分句到底是搁在动词的前面或后面呢?要是说在动词的后面为好,那么,“我在操场上拍球”说做“我拍球在操场上”就不顺口哩。由此可见编写者的严谨与认真斟酌的态度,对文字的追求,因为教科书编写者知道自己肩负的重任,因为它面向的是众多受教育者,好的教科书要经得起考验。
(三)教科书选文的合理选用
教科书所选的内容与材料更是重中之重,它的材料应该是有益于儿童的生活,更是有益于社会的,孔德学校教科书编写也明显地体现出这一趋势,它格外注意选材的思想性和实用性,有“六大不选”―凡是文意与现代思潮相违者不选,思想消极足以窒碍青年进取者不选,作无病者不选,绮靡之文不选,带帖括气之文不选,矫揉造作之文不选。同时,选文也强调时代性,紧跟时代的潮流,如1926年北京孔德学校编写的《初中国文选读》第五册的选文内容,全部都与当时流行的“新诗”相关。除周作人、徐志摩、冰心的诗作外,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的散文诗、的《谈新诗》也在入选之列。如此选文意在使学生能接触到社会中前沿的新思潮,养成现代的思想。
(四)适用于儿童需求
教科书是为儿童服务的,因此以儿童的眼光才是衡量教科书质量的关键,要以满足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满足他们的需求为重。顾颉刚先生曾说过“要拣取历史上能反映时代精神的最精彩部分,作最亲切之描写,使学生对各时代的特色有真确的了解。”于是他于1924至1925年间为北京孔德学校作了历史讲演稿《国史讲话》,全书不长,却如同讲故事一般,用通俗的笔墨普及历史知识,顾先生采取的是平铺直叙、通俗易懂的平民讲史方式,将这个时期的历史框架勾勒得很有条理,这种轻松的氛围实在是引人入胜,它不像专业学术那样刻板,却又不失严谨之风,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既能掌握历史发展的逻辑,又能在字里行间探索历史的趣味性。
三、孔德学校教科书的启发
(一)重视教科书的力量
教科书对于学校对于社会都不容小觑,孔德学校正是意识到了这点,挖掘其无形的强大力量,使它对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学识,发扬孔德学校的精神,弘扬新时代的思想等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首先,孔德学校教科书锐意改革,在北洋政府教育部决定推行白话文教育之前就用白话文编写教科书,不失为一种创举。其次,教科书成为点燃并传递现代新思潮的火炬。它在内容上积极宣扬新思想新文化,开启了人们的心智,陶冶了儿童的高尚情操。此外,教科书在积极唤醒民众觉醒上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如在《现代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讲到的原因,作者写道:“清朝自成同以来,外交一回一回的失败,竟弄到上面所说的地步,这是何等的刺激!一般有心的人受到这样的刺激,把当前的切身问题设法求得一个解决的。”总之,教科书如一把火炬,使新思想以燎原之势燃起。
(二)教科书是具有时代性的
时代是进步与发展的,随着新事物的涌进,因此教科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没有永不改写的教科书,孔德学校的教育者对教科书有深刻的认识与见解,由此改编了适合自己学校、适合新时代l展需要的教科书,从而培养了一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周予同先生曾说“教材对于学生的影响,量的关系比较少,质的关系比较大”,教科书的质量关系着受教育对象的发展,教科书内容是落后还是进步,是消极还是积极,都需谨慎选择。随着社会上运动的开展,西方教育思潮的广泛传播,使教科书的编辑方针进一步朝着合乎时代潮流和实用这一方向发展。教科书不仅要关注社会动态,注重观点内容的更新,还要注意编排体例、文体等发展。
(三)教科书要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教科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它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活力的儿童,因此教科书绝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堆砌与叠加,它所呈现的内容不仅要与儿童特定心理阶段相契合,还要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钱秣陵先生也说过,教科书以养成“眼光”为要旨。在选地理教科书时曾说到“现行之教科书均不合用。愿介绍较宜之教科书,上海地学研究会所出之高等小学及中国[学]教科书,较适宜于养成眼光。讲本国地理,必以外国地理为对照,始能养成世界眼光。”不仅是地理科目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版本,其他诸科也是如此。因此,首先,教科书编写应注重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其次,教科书内容要加强与儿童生活、社会的联系,使教科书应充当起与外部社会沟通联系的桥梁;再者,好的教科书少不了一定的趣味性,才能成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教科书,并富有感染力。
(四)于不足之处寻进步
孔德学校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至今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它的教科书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很多创新之举,教科书编写队伍也非常优秀,所有这些都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值得后人研习。但对任何一本教科书来说,都没有绝对的完美,对其他事物来说也大致如此。孔德学校的教科书系列也确存有不完满之处,比如它在国语编排体例上需要从右向左翻看,课文内容也是竖式排版;内容上某处可能过度注意儿童的趣味性而过于简单而无必要等等。我们要在借鉴孔德学校教科书的一些优点及其宝贵精神的基础上,再借鉴它一些细微不足,不断完善教科书的各项事业,使学生通过教科书的使用来获得更多的思考,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3,249.
[2]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精选[M].东城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