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场会讲话范文

现场会讲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场会讲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场会讲话

第1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的重要意义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始终是党和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障群众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进步的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健康水平一直高度重视,并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投入,用于扶持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仅去年,市财政拨款540余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完成了列入省“360工程”的36处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对121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进行定向培训,推动和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较快发展。2006年,市卫生局组织14家市直和省驻济医疗机构开展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对口支援了嘉祥、泗水、金乡、曲阜等14家列入360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各县市区近40家医疗机构也参加了卫生支农工作。据统计,2006年,全市下乡医师410余人次,受援卫生院50余家。这项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基层医院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为农村居民就近提供了质优、价廉、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了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促进了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卫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不只表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上,更重要的是缺人才、缺技术。特别是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农村卫生的发展,不少农民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方便农民就近获得较高水平、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实施这一惠民工程,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院管理水平,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是国家确定的一项支持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性、长期性的工作,是调节城乡卫生资源流动,带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提升,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这一项目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保障农民健康所作的一件实事、一件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精心部署,确保项目实施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以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为重点,把卫生支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形式多样、要求细致,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整体安排、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进行。目前卫生支农工作主要有医师下乡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和实行巡回医疗三种形式,我们要把各种做法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抓实干,真正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让农民群众得实惠。参加对口支援项目工程的40余名医师都是医疗单位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业务骨干,希望在座卫生部门的同志,经常到受援医院检查、指导、慰问,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决不能协议书一签,人往下一派,就万事大吉。要经常派工作人员下去了解情况,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沟通情况,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把思想工作做透、组织工作做实、后勤保障做好,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确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受援单位要安排好下乡医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住宿和工作环境,保证下乡医师的人身安全、财物安全和食品安全。下乡医师在受援单位要主动开展工作,承担起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服务工作,为农村群众健康做好医疗服务。市卫生局重点组织市属及省驻济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列入360工程的乡镇卫生院和旅游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卫生院。各县市区根据实际组织城镇医疗卫生单位支援当地卫生院,制定规划,每年重点支援扶持一批,2-3年基本支援一遍。同时,建立和完善下乡巡回医疗服务制度,定期到农村开展巡诊医疗活动,为农民送医送药,免费查体,宣传健康科普知识,真正实行人员、技术、卫生服务下沉,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从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扶持,让城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做到雪中送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总结经验,探索建立卫生支农工作的长效机制

卫生支农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卫生差距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定要端正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卫生支农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检查项目实施情况,推动工作进展。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开展绩效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对卫生支农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加强舆论宣传,弘扬卫生系统的良好职业道德风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要积极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紧贴卫生重点工作和基层卫生需要,拓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的内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给农村带去新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帮助受援单位扩大业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第2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大家下午好!今天,全市敬老院老年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我们县召开,这既是对我们县的关心、重视,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也是我们学习兄弟县区经验、推动老年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一次难得机遇。在此,我谨代表县几大班子向前来参加现场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县是省会的东大门,全县总面积2216平方公里,人口109.3万,辖18个乡镇、2个开发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改善民计民生为取向,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自02年以来,连续七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2012年继续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不忘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老年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老年教育工作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以来,我们还把集居在敬老院的特殊老年群体纳入视野,对老年教育延伸到敬老院进行了尝试。目前,已有6所乡镇敬老院开办了老年学校(分校),在这里,老人们接受了美的教育,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增进了健康。老年教育进养老机构,使我们县的老年教育工作走上了一条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发展道路。在此,我们也真诚的希望老年朋友们在老年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通过锻炼和学习,成为健康快乐的寿星、争做贡献的楷模、促进和谐的榜样、树立新风的典范;希望从事老年教育的同志,继续努力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学习内容,广泛开展活动,把更多的老年朋友发展成为老年学校的学员,并当成自己的亲人照顾好、服务好;希望各级领导、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帮助解决办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娱乐环境,为老年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3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首先,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业在全国、全省占有一定的位置,许多农产品在国内外各种博览会上得过大奖,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我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出口农产品档次和规模。2008年,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5.3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0.2%,农业外贸依存度达到15.7%;其中柳编制品、蔬菜食品和花生制品分别实现出口2.3亿美元、1.4亿美元和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65%、5.3%和3.8%,特别是草柳编和花生制品出口在全省、全国均具有较高知名度。但是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品质量不够高、管理不够规范、规模效益不够明显等因素制约着我市农产品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势在必行。

其次,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选择。农产品出口一方面联系着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体现"中国制造"、"中国生产"的国际形象。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质量安全已经不单纯是一个影响民生的问题,更是一个影响到国家形象和国家稳定的政治问题,是农产品出口的生命线。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是围绕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来实施和推进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就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农产品出口对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形势下,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对于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在当前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效益普遍好于国内销售,在一些主产区,出口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有助于带动农村就业。农产品出口带动了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这些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专家测算,每1万美元的出口农产品,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8年的出口额计算,全市农产品出口共创造了100多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有助于促进农业发展。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高标准、严要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在基地建设、品种、品质、品牌、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标准更加优化,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品种、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如河东的蔬菜出口基地,苍山的大蒜出口基地,平邑的罐头出口基地,莒南的花生出口基地,临沭、莒南、郯城和河东的柳编出口基地等。总体来看,扩大农产品出口对促进全市农业战略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严峻形势下,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就是稳就业、保增长、促民生。

我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由于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涉及面广、标准要求高、工作量大,个别地方干部群众存在畏难发愁情绪,认识不够到位;备案基地相对较少,县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品牌产品更少,出口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农资市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基地发展不够规范有序等。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依靠抓质量安全提升竞争力,依靠品牌赢得国际市场,全力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努力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工作

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对出口农产品各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管,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我市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在现有20万亩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明年争取达到50万亩,逐步实现出口蔬菜、水果原料、干坚果、仔仁类、植物源性调料、可兼做食品的植物源性中药材、水生动物、肉类100%来自备案基地。

(一)抓源头治理。抓源头是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要健全完善以源头治理为前提、以全程监管为基础、以科学有效把关为保证的管理机制,重点抓好农资市场管理,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控制,严格实行农业化学投入品专营、专供、专用综合管理,从源头上杜绝禁用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降低出口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污染风险,进一步提高源头管理水平。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要学习乳山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兽渔药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凡是进入本地市场的农兽渔用药,必须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管理单位和有关部门进行登记备案,按国家及国际标准进行审查审核,经审查符合要求并签订"质量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市场流通,在源头上筑起坚固的"防火墙"。二是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药行为。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制定周密严格的集中整治方案,对现有农资市场经营单位和农兽渔用药进行全面排查摸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和违禁农药行为。要建立农资市场整顿长效机制,市里每年定期组织集中检查,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经常性检查,确保农资市场从根本上得到净化,保障农民的用药安全。三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农业部门会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监局根据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制定农业化学品投入使用规范,按照国际标准和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对当前国家标准允许使用,但国际标准禁止使用的部分农药,按国际标准要求规范市场,鼓励使用同种效果的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替代用药,保证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要建立有效的"农业化学品投入品控制体系",对现有的农药经营者进行资质审查和备案,抬高经营门槛,梳理规范经营队伍;要建立可控的专业配送体系,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抓基地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出口基地建设。要学习乳山的"双备案"机制,凡是生产档案齐全、管理达标的基地都可以申请检验检疫部门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管理单位的双备案,备案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出口可减少检验批次,出口产品可随检随放,充分调动企业建基地、管基地的积极性。一是加强出口企业自属基地建设。有关部门要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参照国外市场要求和农业操作规范,因地制宜地制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指导企业扎实推进基地建设。要学习乳山经验,明确所有出口企业主要负责人为基地管理负责人,建立日常生产管理档案,所有基地都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用药、统一收获"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各县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日常生产实行全过程指导服务,保证出口农产品的原料安全。二是加强农业基地建设。目前,我市现有市级农业基地87.9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基地181.7万亩,这是发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检验检验、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将这些现有基地作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基地进行规范提升,使其尽快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农产品基地。三是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要抓住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强化村企优势互补、利益联合,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联合村级合作组织多形式壮大出口基地。要借助村级合作组织的力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法、自愿、有偿、有序地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以项目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综合管理,加快建设和发展一批出口农产品基地。

(三)抓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外联国际市场,内联出口生产基地,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枢纽。一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按目标市场安全标准组织生产和出口,严把原料、产品质量关,引导企业靠信誉、靠质量开拓国际市场。要制定并严格执行失信惩戒措施,强化企业自律意识。二是鼓励企业大力开展精深加工。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强化产品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丰富适销品种,提高出口农产品效益,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三是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建设。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区域性检测中心,在满足骨干企业自身检测的同时,积极为周边中小出口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借此逐步完善出口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可追溯体系。在充分发挥和整合农业、畜牧、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及有关县区、龙头企业现有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做好规划调研,合理设置配备检测资源,没有建立的要尽快建立;每个生产基地都要配备速测仪;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也要结合实际,添置仪器设备,建立速测室。

(四)抓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品牌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钥匙,市场是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关键。按照出口国的标准组织生产是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途径,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品牌+市场"五位一体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模式,这是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拓展和延伸,是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要采取单一型品牌创建与区域性品牌建设并重、传统市场巩固与新兴市场拓展并举的办法,全面加强品牌创建和多元化市场体系建设。规模出口企业要利用自己的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境外目标市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开发目标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创出自己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在企业争创好产品品牌的同时,要做好区域性品牌的文章。尽管我们已经有花生出口基地、脱水蔬菜基地的品牌,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地理性、标志性品牌。因此,我们要整合部门、企业、协会、农户的力量,改变以往各自为战、单独创牌的做法,共创区域性、代表性品牌,借品牌打通出口"关卡",靠品质拿到出口"绿卡"。外经贸、检验检验、农业等部门要加强联合,在全面搞好区域化建设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做好"苍山大蒜"、"河东脱水蔬菜"、"莒南花生"、"沂水大姜"等地域性、区域性品牌的文章,真正使其成为国际认可的知名品牌。在市场拓展上,也要学习乳山的经验,变过去企业自己走出去参加各类博览会、举办产品交易会的做法,由政府出面组织同行业企业联合参展,并优先给予摊位费补贴,集中展示我市农产品的整体形象。注重引进、并购一批国际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利用其国际营销渠道,带动我市农产品进入国外市场特别是直接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重点引进一批境外目标市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生产开发适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市场开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时向农产品出口企业传递国外农产品贸易政策、市场动态和商品信息,指导企业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

(五)抓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必须采取强力有效措施加以推进。一是创建完善标准体系。要加快引进国际质量安全标准,并根据目标市场质量安全标准变化,制定完善我市出口农产品生产、检测相关标准,健全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实现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二是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以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最近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思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在大宗农产品基地种养管理、原料收购贮存、产品加工包装、成品运输出口等各环节建立完备的管理档案,确保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出现质量问题根据信息源迅速启动追溯程序,做到不召回问题产品不放过、不查清问题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整改措施不放过、不限期进行整改不放过、不追究相关责任不放过、不处理问题产品不放过,力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百分之百的安全。

三、强化措施,形成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创新,涉及部门多,标准要求高,工作量大,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区是以县区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为单位推进的,县区和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是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主体。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赋予相应的执法权限,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该项工作总负责、总体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根据各自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重点突破。乳山市就专门设立了区域化管理办公室作为常设具体办事机构,从农业、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常驻办公,建立起权责一致、分工合理、运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系,实行集中化、流程式监管;在乡镇设立质量监管站,村级实行村委负责制,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了农业与质监管理网络的无缝对接。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要认真学习乳山的经验做法,建立相应的常设机构,确保有人干事、有章可循。

二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都要进行全面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浓厚氛围。省里确定了我市4个县区作为试点区重点推进,这些县区要高度重视,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农药管理办法、禁止使用名单、限制使用的名单、禁止含砷农药使用的通知、禁止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生产肥料使用准则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县区,具体要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农户。要围绕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与各乡镇(街道)、重点涉农企业和有关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将目标责任逐级细化,形成以乡镇(街道)为功能区域、以企业为管理中坚、以村为基本单位的责任落实和追究体系,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纵贯上下内外链接的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管理工作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覆盖,在全市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三要部门联动,形成整体合力。要建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部门合作推进机制,形成推动全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农业、畜牧部门负责植物产品原料种植环节和动物产品原料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管理和指导。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品和水生动植物原料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和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的备案和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并通过监控计划的实施及时对出口农产品的警示通报信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依法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中的质量违法行为和标准化、计量工作的管理。工商部门负责农资市场及流通环节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区域水体、大气、土壤等环境监测,与环保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分别负责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管。外经贸部门负责出口农产品综合协调及相关信息服务。

四要广泛开展示范区建设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深入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基地、进农户活动,围绕普及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从群众不认识的环节入手,从经营者不了解的知识讲起,从干部不熟悉的环节开始宣传,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要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知识手册",免费发放宣传到千家万户,重点包括高毒药鉴别、标准化操作规范,农药案件受理、真假农药鉴别、举报投诉方式等内容,大面积、高密度的普及安全使用农药知识。要充分利用农民课堂、电教设施等多种培训手段,强化对农业植保、供销生资等系统农资经营者的法律法规和区域化管理实施方案知识的培训,加强对骨干管理人员、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要多层次搞好示范区建设培训,市里重点组织区域化检测、示范区规范的培训,各县区、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要重点搞好标准化养殖、农作技术和化学投入品控制的培训。

第4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这次全市林业工作暨水利工作现场会,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12年任务。这个会议之所以联合召开,意在提高政府的决策力、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意在加快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又把农机化方面需要政府层面做好的几项工作一并安排,也是基于这种考虑。为开好这次会议,市林业局、水利局、农机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埇桥区政府提供了很好的林业工作和水利工作3个观摩现场,使本次会议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示范指导作用。今天上午,大家实地参观后,一致认为这两项工作,过去各自相对独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连接不是多紧密,但在新形势下这两项工作已经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使得我们看到的现场,包括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和成功经验,很具有指导性,很受启发。主要有三点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一是国家政策利用得好。这3个现场主要是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发挥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建成的。无论是林业工作还是水利工作,埇桥区都充分利用了国家的产业政策;二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调动得好。无论是大工程还是小任务,无论是栽树还是挖沟,区委区政府、乡镇党委政府甚至村组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农民是水利工程和林业工程的直接受益者,通过项目资金的带动、党委政府的发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建设热情,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

这三点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去深思,值得我们去推广。现在的林业工作包括水利工作如果单靠过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很难有所作为的。我们既要紧紧地扣住国家的产业政策,又要充分调动党委政府的能动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这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工作就能推进,事业就能兴旺,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刚才市林业局的朱局长、水利局的李局长和农机局的郭局长就林业工作、水利工作、农机工作已经做了安排,希望同志们认真领悟,抓好落实。下面就这三项工作,我分别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林业工作

(一)要迅速掀起植树造林。去年,全市林产品加工产值实现62亿元,占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的2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林业企业123家,超亿元企业突破10家。正是基于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林业产业列入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林业产业生产产值和加工产值的总量达到138.7亿元。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从现在起就要抓好植树造林,培育资源。所以,迅速掀起植树造林的是保证当前,乃至下一步任务实现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今年全市植树造林任务是11.22万亩,这个任务已经分解到县区。要按照分解的任务,精心组织好人力,组织好重点工程的建设,组织好舆论氛围,迅速掀起植树造林,确保按时序完成植树造林任务。

(二)要精心组织好病虫害防治。近年来,病虫害对林业产业造成了一定损害。这要引起各地和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各县区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允许几代人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林业资源在我们手中毁掉,更不允许病虫害危及到全市637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尤其是美国白蛾,我市虽然还没有发现,但也决不能掉以轻心,要高度重视,把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及早部署,加大投入,认真解决防治的机制问题,切实建立一套有效的防治方案。这项工作由林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各级政府统一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实行群防群治,务必在4月上旬前实行集中防治,确保林业产业和广大群众的安全。

(三)要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精深加工问题。目前,全市每年采伐杨木大致在200万方左右,但本地加工约150万方,另有50万方原木流失到了外地,这就反映出我市加工能力还不够。虽有砀山薛楼、周寨,萧县张庄寨,埇桥顺河,灵璧大庙,泗县黄圩等几个加工集群,但真正像样成规模的深加工企业很少,很多产品是初加工,像板皮、胶合板等,是我市林木产业的主要产品,精深加工还没有形成规模、还没有培育出品牌、还没有多少类似科技木、高档家具的加工,与外地林产品加工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大家不要因为市委、市政府把林木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不要因为活林木蓄积量已经达到1400万方,也不要因为现在速生杨面积已达到248万亩,就沾沾自喜,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加工的产品是什么,面对的形势是什么,与外地有多大的差距,绝不能满足现状,要大胆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切实解决林产品精深加工问题。砀山薛楼的精深加工档次要迅速提高,埇桥的8万套橱柜的加工及木地板的加工今年一定要形成规模,其他地方都要找准突破口,加快提升加工档次,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度。

2.组织化程度问题。目前,林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是制约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瓶颈。要按照市经济规律,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生产基地之间利益联结的紧密机制,随着产品加工市场的开拓不断壮大。

3.生产基地问题。各地要认真研究国家林业产业政策,不能强调发展粮食生产,就压缩林业的发展空间。这是片面的。粮食生产重点是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上下功夫。这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积极开拓林业生产新基地。今天大家看到的水利工作和林业工作有机结合的现场,就是我们开拓的林业生产新基地之一。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向沟渠、路旁,荒山荒坡等宜林地发展。相关部门要像支持其它支柱产业一样支持林业产业,把林业产业纳入统一的扶持范围。

当前,林业部门要着力做好两项具体工作:一是全力完成合徐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任务。按照省政府的安排,今年我市重点要完成合徐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任务。这项任务分别由埇桥区、萧县政府来承担,希望你们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按时序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能有一点含糊,不能有任何的推脱,务必打赢这场硬仗。林业部门要加强指导、督查和验收。二是要巩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对于新栽植的林木基地要尽快明晰产权,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确保发挥综合效益。

二、关于水利工作

(一)要全面完成三年农田水利恢复性工程建设任务。农田水利三年恢复性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是收官之年。应该说,在这方面,大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践已经验证出三年恢复性工程是正确的,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当前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现有工程建设进度,土方工程未完成的,要尽快完成扫尾工作;设施工程正在建设的,要加快进度,尤其是桥涵的配套。三年的恢复性工程,大家攒足了劲,想尽了各种办法,调集了各方面的资金,新建和修复了很多生产桥涵,但是这一块欠账仍然较多,今年全市大约需要新建桥涵8万座。这个任务很重。需要的是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若干。对于这一点,水利部门要清楚,县区政府的负责同志更要明白。要积极想法设法,多措并举,加快进度,确保完成桥涵配套工程。二是保证质量。今天现场看到的那几处工程标准和质量都很高。现在最痛心的是,前两年辛辛苦苦动员起来,付出那么大的努力,新挖和修复了很多沟涵,有的地方又填上了。所以必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绝不允许前面建设,后面损坏。三是要建立长效的管护机制。从现在起,各地都要认真研究,如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证已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管护机制问题。各地务必要明确三年恢复性工程,无论是中沟、小沟、田间沟还是地头沟,包括管涵桥,其所有权应为集体公益工程。任何单位、任何人都无权擅自去毁坏这个公益工程,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大中沟的堤上可以栽植树木,但不能耕种农作物。

(二)要认真总结三年恢复性工程的经验和做法。三年恢复性工程结束后,各地要向市政府写出负责任的三年恢复性工程的做法、经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巩固提高工程建议的报告。此项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抓好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决定,要抓住中央1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契机,在做好三年恢复性工程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好今后三年农田水利提升工程建设。市水利局已经把提升工程的大致框架编制意见下发到县区水利局,会后还要发给各县区政府的负责同志,广泛征求意见。省水利厅对我市编报的这个项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明确表态:像支持三年恢复性工程那样支持三年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市水利局正在编制这个规划,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配合和支持。

(三)要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好水利项目的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现在国家的产业政策,尤其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出台,水利项目将大批的聚集到粮食主产区,其中中小河流治理是重点之一,并把平原洼地治理优先摆在前面。如果今年新汴河治理项目能够上马,全市水利系统争取国家批准的项目,其投资规模很可观。目前我市基本做到每个县区都有重点项目,这在过去是从来都没有的。靠的是什么?靠得就是一种预见性,靠得就是精准编制、申报项目,靠得就是扎实的工作,靠得就是规范的操作。假如没有前两年尤其是最近编报的项目,绝不会有现在这种良好的局面。国家扶持农业产业政策这么多,投资的重点大多是水利项目,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把这篇文章做好,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增强项目意识,一定要成为编制项目、申报项目、争取项目的能手和专家。

三、关于农机工作

(一)要认真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目前,全市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4600万元已经拨付到各县区,希望大家要规范操作,迅速补贴到户。同时,要执照政策要求,重点向有利于秸秆还田、有利于深耕细作等农机方面倾斜。各地要配合农机部门切实操作好。

(二)要依法加大农机的监管力度。刚才郭局长就农机监管方面讲了“四个规范”,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一步农机部门和公安部门将建立一个联合执法的监督机制。市政府已基本同意,农机局和公安局在编制不增加,职能不改变,有利于执法形成合力,有利于解决监管不规范的问题,实行联合执法。各县区也要把这个机制建立起来。

(三)要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在项目实施的全程中都要规范操作,要公正、要透明、要严格进行监督。各地在前一阶段的抗旱保苗工作中,对抗旱保苗的补贴资金利用的非常好,很规范,要把抗旱资金的使用方法和经验借鉴到农机补贴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来。

四、关于当前两项具体工作

(一)春管工作。要做好科学施肥。各地要将剩余的抗旱资金集中用来解决科学施肥的问题,主要做好三类弱苗的转壮和困难户的补助;要着力解决好病虫害的防治。

第5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第二,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属地管理原则和工作要求。各区、市、县人民政府是本辖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要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抓落实。区(市、县)长、乡镇(办事处)乡镇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切实做到守土有责。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制度,尤其要建立村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巡查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奖惩制度。对辖区内违法占用林地行为频发且制止不力的单位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区(市、县)和乡镇政府负责人的主体责任。对虚报、瞒报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行为,一经查实,要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决不姑息;对行动迅速,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任务出色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予以奖励。会后,请市林业绿化局进一步修改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奖惩制度,报市政府审定后行文下发执行。

第四,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制定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本辖区内违法占用林地的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工作。要真正把查处违法占用林地,特别是群体性违法占用林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清理整顿和规范矿产、砂石资源开发秩序,在开采矿产和砂石的办理程序中要增加林业部门和规划部门许可的前置程序。从今天起,凡在林地内开采矿产、砂石资源的,未经林业、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相关部门一律不得办理新的矿产、砂石开采证。矿产、砂石资源开发要本着科学规划,集中开采的原则进行。

第六,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的森林防火工作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据各自职责,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牢牢把握预防为主,严防死守的原则,切实做到路口有人把、山头有人看、坟头有人守,加强巡查,确保“看住人、管住火”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七,*市环城林带绿线界定由*市林业绿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单位经过细致勘测已经完成,绿线已经划定。今后凡非公益性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征占用绿线内林地。

第八,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今后,凡涉及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在进行选址定点和审批前,依法先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前期审核,本着生态优先,不占或少占林地的原则,合理规划、严格把关。所有建设项目在未取得省林业厅或国家林业局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之前,相关部门单位不得将林地改变为建设用地。也不得将林地对外实行招、拍、挂。对确需征占用林地的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按程序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严禁未批先占、不批也占、边申报边占林地的情况发生。

第九,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的林政资源执法队伍是搞好森林资源保护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区、市、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队伍建设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增强执法队伍建设的自觉性,要对资源林政管理人员进行廉政教育、警示教育,使他们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最大限度地防止各类林政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对越权乱批占用林地及对违法占用林地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相关人员要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和市民对我市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建立全社会关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机制。为更好地保护好*市的青山绿水,市林业绿化、城管、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要设立相应的举报箱、举报电话,以利于公众对违法占用林地从事经营活动等进行举报,此项工作要长期坚持。

第6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

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是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化解矛盾,解决多发问题的创新制度,**部长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厅长更是亲自抓落实,各地在当地司法局的指导下,工作开展,卓有成效。但是我市的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实效、工作质量还不平衡,个别地方进展迟缓,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关键是一些同志对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与自己的业务工作无关紧要。

2、国土资源工作太多,太繁重,没有精力做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

3、存在被动观望等待的情绪,不推不动,推了仍然动而不实,浮在面上。

要从根本上提高思想认识问题,深刻认识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对国土资源各项业务的重要意义:

1、用行业性人民调解机制解决土地纠纷是国土资源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任务,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工作,每一个负责任的局长都要把解决土地纠纷摆上议事日程,具体分管领导要不打折扣地认真加以落实。

2、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我省从莆田秀屿典型试点到全面铺开,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对化解村民土地纠纷具有显著地效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并在各自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

3、当前,国土数量居高不下,引入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制度对化解矛盾,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减少都具有积极地作用。

顺昌县在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方面走在全市前头,县局两任领导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去年开始试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取得很好的成绩,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就是要表扬先进,找出差距,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面推动全市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顺昌县的经验对大家都有积极地学习和指导意义。通过这次会议再动员、再部署、再学习。各县市国土资源局要迅速行动起来,打开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二、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目标要做到“六有”

具体工作开展我们提出以下“六有”要求:

1、有机构:要求每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成立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调解办”具体负责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乡镇国土资源所要与司法所加强沟通联系,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建立乡镇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小组。

2、有人员:要求县市区,乡镇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机构都要有专人负责。县级至少一负责人;乡级至少一负责人。乡镇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小组要聘请司法所、国土资源所,村级协官员、村书记、村主任,以及村“老人会”的老人,担任乡镇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小组的调解员。

3、有场所: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的调解办要有固定办公场所;乡镇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小组要有固定调解场所,没有条件的可以和司法所调解室挂牌合用。调解场所要有门牌、桌牌;工作人员要有胸牌。

4、有制度:要参照省厅转发莆田市秀屿区国土资源局《行业性人民调解十项制度》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并制作成牌匾,张挂调解场所,保证制度程序公开透明,保证调解工作公正合理,便于群众监督。

5、有动作:要求所有乡镇国土资源所今年必须全面开展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特别是涉及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土地纠纷,无论历史远近,都要纳入调解范畴。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你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的好坏,是水平问题。确实没有土地纠纷的地方,也要对村委会和村民宣传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的意义。如果存在纠纷,不主动介入调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

6、有成效:今年各地在普遍开展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中,要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善于调解矛盾纠纷的优秀调解员,使国土资源行业性人民调解工作极大化解农村基层的矛盾,维护国土资源的管理秩序,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年底,每个县市区都要报送3-5个土地纠纷人民调解的优质典型案例,作为检验考评各县(市、区)局今年这项工作成效的成果。

三、责任落实

第7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这次市农村妇女工作现场会在召开,是对妇女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也是对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市“一三一”的部署要求,以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差异发展、加大投入、强化支撑、后发赶超,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5.1亿元,实现利税4.3亿元,利润2.5亿元,分别增长27.5%、39.3%和52%;实现财政总收入5.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亿元,分别增长21%和31.2%;完成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增长23.6%。全市上下继续保持了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心思上的良好局面。

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始终把现代农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高端定位、高质推进、高效发展,不断深化“模式”,加强农产品区域化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果蔬基地50.6万亩,标准化粮食基地22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634个;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2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07家;注册农产品商标120个,发展农产品知名品牌20个,“鲁丰牌”水果罐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大姜”、“柘山花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市被确定为省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之首,成为省内第一个供港蔬菜备案基地,年供港蔬菜总量超过10万吨;被农业部确定为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和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今年年初,我市起草的《食品农产品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顺利通过了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国家标准体系审定。

在推进区域化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广大农村妇女的主力军作用,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组织引领广大农村妇女认真学习现代农业知识,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带头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实施区域化管理中建功立业、增收致富,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率先发展。

第8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财政部门经过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区级执法部门罚没收入收支彻底脱钩任务,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天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措施,推进下一步的改革工作。会上,新洲、洪山、江夏三个区的领导介绍了工作经验,涂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前一阶段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作个发言。

一、关于前一阶段的工作情况

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落实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要求,按照“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分离,收支脱钩”的总体目标,抓好区级除政法部门以外的执法部门罚没收入收支脱钩工作。在各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区财政部门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的困难,克难奋进,加班加点,扎实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实施。截止8月底,全市13个区253个(不含政法部门)执法部门全部实现了罚没收入收支彻底脱钩。具体地说,这一阶段的工作和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贯彻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动员部署

各区党委、政府及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收支两条线改革工作,切实把这项改革当作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是迅速召开大会进行动员部署。5月份,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下发后,市财政局迅速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的专项工作会议,会上对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推进收支脱钩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各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改革,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收支脱钩工作,并要求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我们组织人员赴黄陂、新洲、汉南等区进行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研究措施,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年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推进收支脱钩管理的工作方案》,确定了“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落实”的工作思路。各区根据其实际情况,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三是成立工作专班认真组织实施。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先后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专班人员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开展清理检查,摸清基本底数,找准改革重点

4月下旬至6月底,市区财政部门组织力量,对区级执法部门落实收支脱钩的情况进行逐户清理检查,基本摸清了执法部门编制人员情况、收入规模和经费保障水平。通过调查摸底,一是弄清了经费挂钩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有11个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罚没收入收支挂钩现象。在253个应脱钩单位中,有128个单位实行了收支彻底脱钩,125个单位收支未完全脱钩,挂钩形式有的是按上缴罚没收入的一定比例返还,有的是全额返还。二是摸清了经费保障情况。由于各区的财力有较大差别,受财力影响,各区对执法部门的保障水平有一定差距。东西湖、蔡甸、青山等5个区执法部门*年人均经费水平低于该区行政机关平均水平。武昌、汉阳、江汉等8个区执法部门人均经费超过该区行政机关平均水平,例如武昌区*年执法单位人均经费达到8.99万元,高于该区行政机关人均7.25万元的水平。三是掌握了人员超编情况。据统计,编制部门核定13个区253个执法部门编制数为26133人,但实有人数有28686人,超编2553人。

(三)强化工作措施,提高保障水平,确保收支脱钩

一是采取脱钩措施,取消挂钩办法。根据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要求,各区取消对执法部门罚没收入下达指令性计划的做法,从制度上切断罚没款与部门运行经费和执法人员利益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以罚代管”和“以罚款养人”的问题。例如新洲区对28家执法部门严格执行“五不”政策,即“不定基数、不下任务、不作考核、不予返还、不得挂钩”,从而确保了执法部门收支彻底脱钩。

二是据实安排预算,解决挂钩问题。经清查,*年13个区执法部门罚没收入挂钩额度为4820万元。由于*年预算执行中无法测算挂钩金额,因此,我们以*年挂钩数作为*年罚没收入脱钩的额度,并按此额度增加执法部门*年预算指标。各区财政部门不因执法单位*年罚没收入的增减而影响其经费保障,从预算安排角度解决了罚没收入收支挂钩问题。

三是确立保障“标杆”,保证脱钩部门必需经费。罚没收入彻底脱钩后,由于种种原因,执法部门经费水平有高有低。按照9号文件关于“保障执法部门必要经费”的要求,各区根据自身财力状况,结合保障水平的实际,以全区行政机关人均经费或某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执法部门的经费水平作为经费保障“标杆”(大部分区以本区行政机关平均水平作为保障“标杆”,洪山区以区审计局20*年人均经费作为保障”标杆”)。收支脱钩后,执法部门的保障水平高于“标杆”的,经费水平维持不变;凡低于“标杆”的,按“标杆”水平给予补助。如黄陂区原预算安排执法部门的人均经费水平为2.29万元,低于全区行政机关3.52万元的平均水平,后通过调整预算,追加经费555万元,使执法部门人均经费保障水平达到3.54万元,略高于全区行政机关平均水平。为提高执法部门经费保障水平,各区按“标杆”水平追加预算1894万元。

据统计,为确保收支脱钩,今年全市各区共追加执法部门经费预算6714万元。

四是严格按预算拨付经费,及时保障了执法部门的经费需要。由于以前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的经费挂钩,执法部门人员经费保障依靠罚没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因此会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执法职责的履行,现在保障了执法部门的必要经费后,财政部门可以实现均衡拨付经费,这会有力地促进执法部门公正执法,为树立良好的政府部门形象奠定基础。

(四)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范管理,构建长效机制

在推进收支脱钩工作的同时,财政部门严格收费票据和财务管理,防止滥罚现象出现,加强对执法部门罚没收入的监督检查。

一是建立了投诉举报机制。5月份以来,市财政局会同市监察局,先后在《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晚报》、《长江商报》、《楚天金报》、《*晨报》以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示了收支两条线举报(投诉)电话,引起强烈反响。截止8月底,共接到投诉线索65件。对投诉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我们组织6个核查组全部进行了核实处理。

二是加强了执法部门罚没项目和票据管理。各区针对过去执法部门出现的罚没项目和票据不规范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管理。对明令取消的项目停发票据;对执法部门的收费票据,严格执行“限量供应,按月核销,以旧换新,票款同行”的票据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塞“滥罚”现象的发生。

三是对各区执法部门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和核实。8月底以前,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区报上来的追加预算指标,组织人员上门或通过电话抽查等方式,抽查核实了各区执法部门追加经费落实情况,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区追加的经费预算都已落实到位。

二、关于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下一阶段,全市财政部门要在巩固前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9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健全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并着手研究和完成执收部门收费收入规范管理的工作,确保收支两条线改革整体推进。

(一)加大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力度

各区财政部门在编制08年和今后年度部门预算时,要认真贯彻9号文件精神,坚决执行罚没收入收支脱钩“五不”管理规定,按照保障执法部门必要经费的要求,安排好年度预算,使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水平达到“标杆”水平以上。

(二)积极推进执收部门收费管理改革

罚没收入收支脱钩完成后,下一步工作重点是推进执收部门收费收入规范管理。市区收支两条线工作专班要组织力量,对执收部门的职能、编制、人员、经费情况进行全面清理,研究提出收费收入规范管理的意见。根据收费性质和类别,制定不同的规范管理办法。市区财政对有条件的执收部门今年底明年初开始执行规范管理办法;条件不成熟的,要创造条件尽快执行。

(三)推进政务公开

要将所有执收执罚的法规制度、各部门的收费、罚没项目及标准,收入规模和支出用途,通过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网、财政政务网和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向社会公开,提高执收执罚工作的透明度,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四)加强监督检查

市区财政部门要会同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处乱收乱罚的“乱作为”行为,继续做好举报线索核实工作,对违反收支脱钩规定的,经查实后,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五)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9篇:现场会讲话范文

这次旅游现场办公会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昨天,大家实地考察了的一些景点。刚才,规划编制组的同志汇报了《省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性规划》的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市、林区、县政府的负责同志汇报了当前旅游业发展情况,省直有关部门就旅游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志代表省政府,就如何贯彻落实规划、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讲得很好、很有针对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学习好、贯彻好。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随着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今年“五一”黄金周,全国各地景区人山人海,既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也表明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旅游的需求。是我省最具有代表性的流域性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已经具备了建成复合型、全天候、四季游的旅游目的地条件。省委、省政府对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正声同志多次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地区各级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旅游业作为地区第一支柱产业来培育,推动旅游业尽快实现突破性发展。

加快发展旅游业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需要,也是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的需要。围绕把“坝库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国际旅游目的地发展控制性规划》,是大力发展旅游的前提和基础。刚才,大家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总的来看,这部规划思路新颖、定位科学、目标宏伟、起点很高,既反映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也符合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既体现了改革创新的要求,又紧密结合了旅游发展实际,对我省旅游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规划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希望规划编制组的同志和各位专家,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修改完善。规划编制完成后,请同志组织进行一次正式评审,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在实施控制性规划、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区域协作推进的关系。

加强区域协作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出路。坝库各市县区要进一步强化开放协作的理念,坚决打破地区分割。要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大力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景区合作。要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荆州、荆门、襄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恩施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全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地跨、重庆两省市,既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也是一个统一的品牌,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与重庆的旅游合作。要按照双方达成的1+3协议,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与重庆共同建设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一流的旅游品牌。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推进包括鄂、渝、湘、黔相邻地区在内的大旅游区域的全方位协作互动,努力开创中西部旅游合作发展的新局面。要加强与北京长城、西安兵马俑、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等著名旅游目的地的合作,真正将旅游推向国际。我与湖南省省长会谈时,都提到了西安———张家界的高速公路建设,今后还要争取开通西安———张家界的旅游列车,这对协作推进与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服务全省大局的关系。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着力构建“一主两副”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产业调整和结构转型,创造性地开展移民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既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树立大旅游的观念,主动将旅游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比方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是一个新课题。黄陂木兰天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刚才,陈柏槐同志也谈到省农业厅、省旅游局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地区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农村,各地可以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建成一批具有旅游特色的新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建设厅要把夷陵区三斗坪镇、太平溪镇、乐天溪镇、兴山县高阳镇、秭归县归州镇、县沿渡河镇、林区木鱼镇、红坪镇8个旅游节点城镇,以及夷陵区黄牛岩村、天桥村,点军区联棚村,秭归县周坪村、槐树坪村、四溪村和屈原村,兴山县昭君村、陈家湾村和高岩村,全部纳入全省“百镇千村”建设范围,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服务移民工作也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对移民进行培训,让他们参与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的管理和服务,经营“农家乐”餐饮和住宿,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旅游食品,促进农民就业,引导农民走旅游致富的路子。一台《盛世峡江》节目,吸引400多移民就业,非常了不起。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移民的培训力度。省教育厅要支持将省旅游学校升格为旅游职业学院,并与大学在合办省国际旅游学院,作为移民就业培训基地,更好地为移民参与旅游服务。

(三)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从这一点上讲,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也要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地区具有生态敏感性和环境脆弱性双重特征,而且土地容量有限,环境恢复难度大,我们更要把旅游发展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坚持和谐发展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开发与建设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坚决防止发生水体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的现象。生态保护准入要成为旅游开发的第一道和最重要的控制门槛,同志刚才讲了“四个一律”,要坚决予以贯彻落实。

(四)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

文化是旅游的魅力和特色之所在,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旅游才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这几年旅游发展较快,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发挥了文化的优势。地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是旅游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要十分珍惜。发展旅游业,一定要尊重地区的历史,尊重地区的文化传统,尊重地区的风俗习惯,并与之相协调。不协调就是对文化的一种破坏,要坚决制止在旅游景区贪大求洋地兴建高楼大厦,大建人造景观的错误做法。要下大力保护好地区的文物,将文物保护贯穿于旅游业发展的始终。要注重展示地区的优秀文化。要积极发掘和整理土家民族风情、峡江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优秀文化遗产,并做到推陈出新,使它们更好地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在游人面前。《盛世峡江》、《梦·》等文化表演节目都不错,要按照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并在旅游者的参与上狠下工夫。

(五)正确处理政府推动和企业运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