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高雅的文学艺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雅的文学艺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雅的文学艺术

第1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论文关键词:学生心理压力 原因 措施建议

论文摘要:针对我院进行的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压力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学生压力问题的建议。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学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自己最薄弱的素质是心理素质。怎样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维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社会的挑战,这是高职教育和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鉴于此状况,我院对在校学生进行了心理压力方面调查,以便有的放矢开展心理教育。

一、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

本次调查是采用问卷和调查访问的方式进行,主要对象是大一和大二学生,由于大一学生已是第二学期,新生适应方面的问题表现并不明显。本次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在心理上造成较大压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个人前途及就业:在“你所面临的是主要压力”问卷中, 有87%的学生选择了“个人前途及就业压力”。在“你对自已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过”的问题回答中,有39%的同学选择了“经常有”,49%的同学选择了“有时有”。 校高职生基础较差,存在自卑感,而社会竞争激烈,故易产生自信心较差等心理问题。

(二)学业问题:64%的调查者有学业压力。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 对新的环境, 教学模式不适应, 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或所学专业不是自已的兴趣爱好, 或课程负担过重, 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三)人际关系问题:在“你所面临的主要压力”问卷中,有38%的学生选择了“人际关系问题”。在“你认为自已在人际沟通交往上是存在障碍”的问卷中,有8%选择“有很大障碍”,选择“有时有障碍”的占43%。由于中学阶段长期高度紧张的学习,贫乏的集体活动和社会生活, 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不当, 再加上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复杂而且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之中, 人际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复杂和多变, 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不少大学生感到世间真情难觅, 看不惯世风又无力改变,造成现代大学生交际困难, 不会独立生活, 不善与人沟通, 不懂交往原则和技巧。

(四)情感问题:现今大学生恋爱已相当流行, 但因恋爱而造成的情感危机却是诱发他们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有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看待恋爱问题, 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学生心理变异, 有的甚至因而走向极端, 造成悲剧。在我校调查结果中,在“对异性表白遭到拒绝时是否感到压力”问卷中, 8%会有很大压力,63%的学生会感到压力。而单相思异性朋友时,7%会有很大压力,33%的学生有一定压力。

(五)经济问题和家庭问题:26%有经济压力,19%有家庭问题带来的压力。

在性别分布上, 男生问题较分散, 女生集中在人际交往和恋爱、情感问题上。在城乡分布上,城镇学生心理问题面广, 农村学生多集中在人际交往、自卑情绪和环境适应方面。在“空虚无聊”带来的内心冲突压力也是比较严重的,在“你感觉到自己空虚无聊吗”的问卷中,有38%选择了“经常有”,34%选择了“时常有”。

二、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

调查显示,学生面对压力时自己解决为主要方式,占65%;寻求帮助占31%,在此选项中,女生(38%)比例高于男生(28%)。女生在遇到问题时,更倾向寻求帮助。学生寻求帮助的模式:

(一)求助对象:在遇到压力时,学生最先求助的对象有知心朋友(53%)、父母家人(36%)、男朋友/女朋友(22%);最不喜欢寻求帮助的人是学长(1%)、老师(5%)、专业心理咨询人员(4%)、不找任何人(15%)。

(二)理想的帮助方式?:学生心中理想的帮助模式,以自己解决所占比例最高(47%)、同时寻求专业人员帮助也是理想的求助方式之一(37%)。大多数被访者寻求帮助的对象是同学、父母及朋友,心理咨询人员仅占4%,但在问及理想的求助对象时,心理咨询人员却成为主要对象。造成这一结果可能存在以下原因:一是现有的咨询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学院有心理咨询机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二是现有咨询机构中咨询人员认同或采取的咨询方式,可能并非是被学生接受的理想咨询方式。

(三)学生处理压力采用的方法:选择“倾诉、写日记、哭等直接发泄法”的占25%,选择“娱乐、游戏、读书、运动等转移法”的占36%,选择“喝酒、睡觉、假装高兴等压抑法”的占17%,选择“顺其自然、自然调整”的占37%

(四)有助于处理压力的方法?:学生最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缓解他们的压力。

三、思考建议

(一)通过职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增强就业信心。

调查显示,高职校院学生在个人前途及就业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 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 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 这些都给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又以一些不正当的渠道宣泄出来, 如乱砸东西,酗酒打架, 消极厌世等。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置《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 从入学到毕业进行跟踪指导, 帮助他们调整择业心态,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求职技巧, 以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能发挥优势, 表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来推销自我。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求职中的挫折, 调整心态, 不断努力寻找机会[1]。

(二)广泛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个人前途与就业、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经济问题、家庭问题是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应在学生中开展心理辅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机,开发学习潜能,激发求知欲望,使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问题得到真正改变。

(三)通过多种形式宣讲释放压力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抗能力。

高职学生在面对压力时,主要策略是自己解决。因此,应通过心理讲座、咨询、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教给学生缓解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抗压能力。

(四)加强学院心理咨询人员的学习,提高咨询技能,增强咨询效果。

从职业技术院校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实际愿望出发,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应切实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学生心理指导工作,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学校应组织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学习和提升,校内有关心理人员经常交流,把交流正规化、日常化,提高心理咨询的水平和实际效果。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基本心理知识培训,以便辅导员及班主任能及时给学生提供心理帮助。班主任及辅导员应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使之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五)学生管理部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缓解学生压力。

从心理层面说,一种形式的压力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的压力得到缓解。如体育竞技活动虽然也有压力,但能减轻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

参考文献

[1]王 稳.高职学生心理压力调查,考试周刊2008年第37期.

第2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在谈及文学艺术发展时,我们首先来对“文学艺术”和“进化论”两个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文学艺术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既包括语言艺术,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也包括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还包括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当然还有综合艺术,如电影、曲艺、戏曲、戏剧等等。关于进化,《辞海》对其的解释是:“进化,亦称‘演化’,旧称‘天演’。生物逐渐演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的发展过程……”《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变化。”而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始,“进步”和“演化”两个词逐渐合并,最终人们习惯将其称为“进化”。由此认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总趋势是进化的,实质就是肯定文学艺术的发展在整个漫长的人类文学艺术史中是不断演化和进步的。

关于文学艺术的发展总趋势是进化还是退化抑或是非进步的问题一直是文艺学界讨论的热点,当然,各种观点都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例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出发,从我们现在感悟到的身边的文学艺术的变化发展出发,笔者认为文学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呈现进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艺术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性

中国的语言词汇中有“否极泰来”,“周而复始”,“生老病死”等等这样一些阐释事物发展规律的词语,实则蕴含着万事万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依附于一定的自然规律这样的道理,文学艺术也是一种事物、一种现象,不论文学艺术是为写实人生而服务,为娱乐大众而服务还是作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文学艺术终究逃脱不了其由社会中的人创造的这样一个基础,既然由人创造,那么他的发展总趋势就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消亡势必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发展,如果依据安东尼·孔帕尼翁的说法,他认为艺术不可避免地依附于一种发展模式,即黑格尔哲学或达尔文进化论的模式。黑格尔哲学强调的是事物发生、发展、灭亡这样的一个模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强调了生物不断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实际是一种不断进化。

二、文学艺术的发展在今天的地位和表现

1、文学艺术样式的创新

文学艺术发展到今天,距离古代的文学样式,虽然不能说是有所增加,比如《文心雕龙》中提到的论述文体各篇中,在篇名中提到的文体共有三十三类,如骚、诗、乐府、赋、颂、赞、祝、盟、铭、笺、诔、碑、论、说等等,但是,文学艺术的样式却一直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创新和繁荣,除却大家熟知的古代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当今的文学样式由于受到科技时代网络的冲击和影响,受到“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的影响,网络文学大行其道,博客、微博、各种网站论坛为现代人提供了尽情展示文学艺术特长的舞台,一句话就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或者产生广泛共鸣的微博,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广泛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和普通大众,特定的字数限制,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于一体的新形式,涵盖众多的内容多半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再以中国为例,从19世纪晚清出现的报告文学[1](文学与新闻的综合体)到20世纪出现的革命文学[2](积极进取精神、批判现实主义与革命事业的直接关联)等等这些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文学样式,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之上的创新,不管其生存的时间长短,总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些文学样式都取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为特定的时代服务过,甚至短时间内文学艺术对社会、对人生所产生的影响总有其相对积极的一面。此外,电影艺术的发展当称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从古代没有电影到早前的简单的黑白电影放映机再到如今的3d(4d)立体影院[3]的纷纷建立,电影无疑是文学艺术样式的一种新鲜样式,结合了科技和人类无限的创意,电影也是将纸质或者人类脑海中的文学艺术搬上荧屏与大众分享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文学艺术的样式。

2、文学艺术传播途径和方式的扩展

古代文学艺术的传播由于受到交通、科技、阶级观念等的局限,传播途径和方式比较单一,口口相授或者口口相传、书面记录是主要传播途径和方式,而今天我们来看被归为文学艺术范畴的一切内容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明显已经大大扩展,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相继出现,街头彩印、屏幕广告、杂志等等都为文学艺术开启了几乎可以说是声势浩大地涌向社会的大门,这就为后来的文学艺术受众的越来越广泛化提供了中间桥梁,也为文学艺术更加宽松和自由的发展环境提供了条件。

3、文学艺术受众的广泛化

古代文学艺术完全不像今天这般,纵观世界亦是如此,文学艺术是贵族、宫廷等阶级的人所能享受的待遇,因此文学艺术自古似乎就被与“高雅”“博学”等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趋势蔓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也更为普通和广泛,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开始寻求知识的无国界化,地球村概念的推广更是加大了人类彼此了解的欲望,文化、文学艺术随之大量充斥人们的生活之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多媒体技术使得文学艺术在世界的很大范围内拥有越来越庞大的消费者和创造者,文学艺术不再是一部分人独有的专权,它走出了“小家碧玉”的束缚,显然开始全方位地接受世界“观众”的淘洗和品评。换言之,这种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文学艺术的普及显而易见,比如媒体行业的发展,使得电视节目蒸蒸日上,前几年流行的“百家讲坛”电视节目就是一个让文学艺术走进寻常百姓、走向通俗易懂、走向全民受教育的很好的例证。笔者自始至终认为,虽然媒体的发展背后,更多的利益冲击和虚假作业必不可少,也许“百家讲坛”的某些章节的理论水平和价值也有待商榷,但是,从文学艺术走进广大人民群众方面来讲,它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转贴于

4、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推广

从文化教育狭义的概念来讲,主要指学校教育,最早诞生的学校是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寺庙学校和文士学校。古埃及的这些学校极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尊日神、忠国君、敬长官、孝双亲,以造就文士为重要目标,即训练继起的统治者和他们御用的爪牙,同时教授书写、词令。中国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从古至今,文化教育一直比较重视的书写、辞令还有六艺,其实就是早期的文学艺术,它与现在的文学艺术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显然都存在较大差距,当今学校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对包含文学艺术的人文科学(学科)的重视,小学、中学、大学开设的众多与文学艺术相关的学科,文理分科产生的对文学艺术类考生的优势等等都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5、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作为精神食粮的需求增长

现代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快节奏的生活和现代人的压力也使得人们常常感慨精神荒原的不断侵袭,不然,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在1922年发表的《荒原》如何能够迅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为生活的空虚状态和人类面临的精神荒芜已经成为潜在的威胁和杀手。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便开始认识到,文学艺术对填补人类精神荒原的重要作用,于是,哪怕闲暇时多读一本书,周末去看一场电影或者演唱会都可能使人身心愉悦,生活充实。由此可见,文学艺术在人类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将会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由此产生的反作用,也会越来越促进文学艺术的向前发展。

总而言之,虽然对进化概念中低级、高级的定义还不是非常清晰,对种类多与少等等的判断也未可知,但我们相信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着曲折和坎坷,在人类不断探索的实践下,文学艺术的发展终将继续朝着进化的方向踏步前行。

注释:

[1]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

第3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1、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2、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3、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

4、担雪塞井: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5、雪虐风饕: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6、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7、报仇雪恨: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8、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9、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10、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11、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12、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13、抱怨雪耻:报:报复。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14、报仇雪耻:报:报复;仇:仇恨;雪:洗刷,除去;耻:耻辱。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15、冰肌雪肠: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16、挑雪填井:比喻劳而无功。

17、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8、洪炉点雪: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19、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20、冰天雪窖:窖:收藏物品的地下室。到处是冰和雪。形容极为寒冷的景象。

21、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22、鹅毛大雪: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23、粤犬吠雪: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24、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25、白雪阳春: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两支高雅歌曲。()比喻高雅的诗歌和其他的文学艺术。

26、白雪难和: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27、兵不雪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28、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29、报雠雪恨: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30、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

31、雪窖冰天: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32、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33、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4、傲霜斗雪: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35、以汤沃雪: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36、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37、雪泥鸿爪: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第4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贵州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贵州省贵阳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8-3359

国内刊号:52-1125/J

邮发代号:66-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音乐时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审批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主管单位:贵州省文联;主办单位:贵州省文联,编辑单位:《音乐时空》编辑部;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359,国内统一刊号:CN 52-1125/J,邮发代号:66-5;

主要栏目

封面人物、独家专访、音乐流行、专题、特别策划、影视、业界高端、歌迷互动、古典音乐等。

第5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关键词:传统纹样;现代设计;素材;创意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164-0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长而久远,传统文化积淀的非常广袤和深厚。然而,越是久远的历史留给我们的形象就越是复杂。通常来说,历史至少有三种形象;一是主流历史文献当中记载的历史形象;其次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所创作的历史形象;最后就是民间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历史形象,即民间形象。主流历史文献和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历史形象我们暂且不谈,因为我们要学习和研究的传统纹样在过去的主流历史文献和高雅文艺作品是很少有记载和描绘,当然不是说绝对没有,因为有很多时候,民间的工艺美术和高雅的文人宫廷和王族艺术是相互交融的,也就顺便被记载了一些。然而,更普遍的是老百姓为美化和追求理想生活当中自然而然的描绘和记载下来的形象,这在视觉形象当中,就是那些造型多样的劳动和生活工具,以及依附在这些劳动生活工具上面的各种各样的传统纹样。这些传统纹样真实朴素的记载了普通老百姓和制造者的情感和思想,如果把它们串起来,也就可以是一部更为丰富的视觉盛宴,是另一部史记。

设计要为生活服务,设计还要引领生活,这是我们当今设计界时髦的口号。日本著名设计家原研哉说:设计是对生活理想的表达,我觉得这更贴近设计的本质。设计的存在何尝不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更加美好、方便、顺心,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技艺,设计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观念。因此我们就有一连串的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生活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吗?我们应该如何去创造更好的生活?想想美国欧洲清澈透明的海岸线,干净的街道,和谐美丽的建筑群,再看我们满山遍野的现代塑料垃圾,充斥大地的贴满刺眼白瓷片的混泥土建筑,粗糙的商业包装和印刷品,我们不禁有些沮丧。然而我们的这个国度的人并不是从来这样生活着,古代有句诗这样写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我们且不说诗人表达如何的情感和心境,就从句子描写的场景来看,这是一种非常美的设计。那有老树枯藤昏鸦的山上必定没有遍布的白色垃圾,也没有水泥瓷片搅拌的粗糙道路,必是青石铺地;那流水必也清澈透明,那小桥最好石砌而成,上面还点缀着斑驳的青苔,次之也应该是木制,那人家必也不是贴满瓷片的白色小楼。只有这样,诗人也才能写出这么有意境的诗句。古人这样描述生活和情感的诗句、文章、绘画等等很多很多!走进我们残存的古庙宇、古城镇、古村落,或者去看看耀州和景德镇的陶瓷,贵州民间的蓝印花布和渭北妇女的刺绣等等。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古人的生活也是那么的美丽和动人,从建筑园林到针织刺绣,日用器皿无不装饰规划设计的那么合适,得体和完美。

中国大地形态呈西高东低的阶梯式分布,东部在黄河和长江的冲积过程中形成了富饶肥沃、壮丽神奇的土地,从而具备了中华各民族长期凝聚的基本条件。也使得中国人能够早早的走出地下洞穴,开始了农耕文明的发展。低矮的丘陵、茂密的森林、长江大河、巍峨的高山和广漠的草原和沙漠陶冶着一代代人的情操,逐步形成了中国人的丰富而多彩生活内容。天上白云蓝天、地上是芳草香花和飞禽走兽,吆喝的声音逐渐成了音乐和语言,手舞足蹈变成了之后的舞蹈,自然当中丰富的色彩和形状也自然的驱使人们开始描描画画,以寄托情感和思想,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使人们开始铸造器皿。于是几千年来形成了从彩陶、青铜、玉器、漆器、金银器、瓷器、以及无数精彩的建筑、雕刻、金石、和民间美术图形。这些寄托着中国古人生活和情感的图形纹样是如此的独特、自然、美好、丰富,也就自然成了我们后人美化生活、传递信息而取之不竭的视觉语言的宝库。

中国的传统纹样从新石器时展至今,历经七千多年。各个历史时期的纹样既有从前到后继承发展,又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仰韶时期的彩陶艺术已经涉及几何纹样的各种构成方法,童真烂漫,稚气可拘的审美风格是它成为单纯艺术图形的典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纹样则以动物纹样为主,充满想象和夸张,狰狞、恐怖的饕餮和夔龙纹样是当时纹样的主体,显现出泞重,强烈的力量美。春秋战国是个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文化思想非常活跃,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形成了艺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装饰纹样也同样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同以往的风格有很大变化,充满动感,而且形象更加丰富。秦汉时代,国家统一,装饰纹样的发展更加蓬勃,体现出深沉雄迈的气象,主要表现在漆器、和建筑纹样上。从南北朝开始,社会充满战乱,佛教开始兴起,出现了千姿百态的植物花卉纹样,莲花、牡丹和带有西方风味的忍冬纹样成为普遍的题材。唐代国富民强,崇尚丰满华丽,因而硕大的宝相花和繁复富丽的缠枝卷草是主要的纹样。宋代纹样受绘画的影响,趋向写实。明清以后,市民文艺审美越发突出,剪纸、刺绣、泥塑、木刻、面塑、金银首饰、布匹印染等各种工艺非常繁盛,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吉祥纹样。文人墨客也开始参与到装饰纹样的设计制造当中,出现了“岁寒三友”“四君子”“五子登科”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纹样。

没有继承,就很难有真正的发展,要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生活,要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设计,必定得去学习传统。我们学习传统纹样,不仅仅去了解主流历史文献当中的历史形象和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历史形象,更重要的还要去了解承载着老百姓生活理想的民间历史形象。对于传统纹样,是我们研究古代民间历史形象的最好视觉素材,那是长久形成民族视觉语言宝库。我们要大量了解传统纹样的外在形式,还要了解各种纹样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背景,地域特色,体会传统纹样美的特点,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更要在前两者的研究和学习中体会古人设计生活的观念,借古开今,利用传统的视觉语言元素,组合出新的句子,从而为我们设计和生活服务,表达我们对于生活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版.

[2]张道一.中国的吉祥文化.美术学文粹.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PP1.

[3]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4]李彬彬.设计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5]张道一.考工记注释.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第1版.

[7]原研哉著.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版.

[8]雷德侯著.万物.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版.

第6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文化,是一座城市永续流传的源动力;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文化,需要岁月的雕琢与沉淀才能散发出悠然芳香的天然韵味……你不一定去过德国,但一定知道胡桃夹子的故事;你也许从未到过俄罗斯,但应该会哼唱天鹅湖的小调。这就是文化的力量,通过艺术演绎来汇聚精神的共鸣。

《卡门》《天鹅湖》《大河之舞》等经典剧目以往只能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才能欣赏到,这些经典剧目似乎成为一场场精神饕餮,似乎成为专属于大城市的佳酿。在“法国骑士”包朝阳近十年的精心酿造下,昆明人终于可以在家门口欣赏到国内外的经典剧目,昆明终于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高雅艺术殿堂——“昆明剧院”,它像一块埋藏在地底下的玉石原料,被艺术精英们雕琢成价值连城的顶级珍品,高贵而含蓄,不露声色间散发它与生俱来的高贵!

昆明的“法国骑士”

法国,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艺术国度,它风格出众、浪漫迷人。骑士,是勇敢、正义、绅士的代名词,是男士们追逐的崇高荣誉之一。

包朝阳——云南人的骄傲。2011年7月,获得法国政府授予的“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此勋章是法国4种部级荣誉勋章之一,授予那些在文学艺术领域作出特殊成绩和贡献的人。包朝阳和中国艺术家余华、贾樟柯、姜文、张艺谋等并列获得此殊荣。

深秋时分,在昆明剧院的办公室里,总经理包朝阳用亲切的家乡话向记者诉说着他和昆明剧院的故事,浮现在眼前的是一颗雕琢过的翡翠,华丽但不失本色。

可能是因为专业的原因,包朝阳绅士谦恭的外表下隐藏着一种艺术家的气质,那一丝味道埋藏得很深,那是一种对艺术的自信流露。包朝阳是云南艺术学院绘画专业科班毕业的,毕业后的10年间,他一直在电影公司从事广告宣传以及海报绘制等方面的工作。曾经的时光中,无论烈日炎炎还是秋风萧瑟,包朝阳总会出现在宝善街、老昆明百货大楼一带,爬上高梯,手绘一幅幅巨大的广告画。那一刻,包朝阳觉得仿佛整个城市的人都会抬头看他的作品。那时年轻的他认为,城市因为有画而生动、而灵动。

十年磨一剑,机会永远是为努力的人而准备的。

艺术舞动春城

2002年,包朝阳被调职昆明剧院,从事演出管理工作,对于当时的包朝阳来说,面临更多的是挑战。

那时候的昆明剧院,硬件设施十分陈旧,剧场项目也是杂乱无章,有电影、歌舞、电玩、录像、证券交易所、小吃等各种五花八门但又与专业剧院氛围格格不入的行业。看到此情此景,包朝阳内心十分痛楚,他认为文化不该沦落到此种地步,城市的精神食粮不容践踏!

在深思熟虑之后,包朝阳凭借多年管理电影院的经验、专业艺术的眼光以及深厚的文学造诣,摸索探寻出一条适合昆明剧院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做经典剧目,创品牌剧院”。

2004年,昆明剧院正式进行改造。首先,需要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但当时一穷二白的昆明剧院无力负担。于是,包朝阳用申请贷款等方式,筹到600余万元资金。其次,着手强化员工培训,增强员工服务意识,加强国内外演出工作联系等。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昆明剧院真正引进了国内外的经典艺术剧目,开始进行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当时整个云南的文化市场比较落后,身为昆明剧院的掌舵人,包朝阳抱着一种信念:要把国内外经典艺术剧目引进来,让云南观众也有机会去欣赏世界顶级艺术精品,提升昆明市民的精神文化和艺术修养。

2005年开始,包朝阳就为此做了充分的工作:《支花篮》成功打造本土方言舞台戏剧的品牌;美声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幺红、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等国内顶级女歌唱家昆明开唱;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民乐团来到昆明;黄梅戏、京剧、越剧、川剧纷至沓来……付出终将会有回报!

2007年,包朝阳独出心裁地把眼光投向国际一流剧目,没想到结果出人意料。那一年对于昆明剧院来说是难忘且自豪的一年,澳大利亚经典剧目《燃烧的地板》中国首演第一站放在了昆明剧院,给昆明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春风。

国外经典剧目对演出地有严格的要求,有些经典剧目只选择一线城市演出,像昆明这样的城市基本不在选择范围之内。而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包朝阳想尽了各种方法,不止一次地飞往北京、上海去谈判,通过一次又一次真诚的行动,打动了对方。

随后,昆明陆续迎来了阿根廷国家探戈、西班牙弗朗明哥、爱尔兰大河之舞、土耳其火舞、英国威尔士现代舞、英国西部芭蕾舞、德国柏林交响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一幕幕的经典在此上演,终于让昆明观众品味了世界经典,领略了世界的文化潮流,昆明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剧院!

经典永流传

精彩恒久远

昆明剧院除了引进国外经典剧目外,还加强和国外的交流。昆明剧院已经连续四年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的昆明主承办方,推出了一系列从未在中国出现过的艺术形式,让昆明市民面对面欣赏法国艺术家带来的洋溢着浓郁的法兰西风情高质量的艺术盛宴。另外,昆明剧院和英国、印度、韩国、比利时、美国等多国也都有项目合作,现在昆明剧院每年平均有100台节目奉献给观众,其中有一二十台国外精品节目,完全可以和全国一线城市的剧院相媲美,当之无愧地成为云南省顶级经典艺术殿堂。

经过十年的精心打造,昆明剧院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包朝阳不会就此而松懈,他仍然在努力,依然在用他专业的眼光挑选着世界顶尖的艺术剧目,用经典的剧目舞动春城!

目前,昆明剧院在云南省已连续六年位居榜首,占云南艺术类商业演出80%的市场份额,成功打造为云南高雅艺术文化品牌,得到了云南省各级文化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同时还获得了“云南省先进文化企业”“市级文明单位”“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等多个奖项;包朝阳个人也获得了“劳动模范”“时尚领军人物”等多项荣誉。

除本职工作外,包朝阳更喜欢其“画家”的身份。休息之余,包朝阳会背上画具,到附近郊外去写生,他喜欢与大自然融合,从大自然中去捕捉灵感,这是他向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是他在完成工作使命后实现另一种人生价值的媒介。

花团锦簇齐绽放

包朝阳虽顶着“法国骑士”的荣耀,却一直坚守在他的岗位默默地奉献着。

为了培育市场,让更多观众亲临现场欣赏高雅艺术精品,昆明剧院常年推出以提高普通市民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作品,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低票价、高水准的三大公益性固定品牌节目。大量高水准节目不间断的呈现,丰富了昆明市民的文化艺术生活,提升了城市文化水平。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为了熏陶昆明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包朝阳费尽了心思,推出了适合儿童观众的音乐剧目。

第7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特点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我认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在容量大、效率高的前提下,还应具备“四有”,即“有创新”“有魅力”“有品位”“有特色”。

1.有创新。要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吹响了创新的号角,语文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构建语文好课堂,开创教学新局面。具有创新特点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

(1)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先进的,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不单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还是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

(2)创设平等、民主、自由、愉悦的氛围。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让语文课堂在愉悦宽松的交流中变得真实,在自主投入的合作中变得生动,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变得精彩。

(3)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宗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而不仅仅是个别尖子学生参与,全程参与而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有效参与而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

2.有魅力。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有魅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期待上语文课。

(1)设计精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精巧上。既有字词句的讲解,还有经典的欣赏,更有语言的运用。

(2)灵活机智。有魅力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情景,“随机应变信如神”,迅速、敏捷、灵活、准确地做出判断,灵活机智、自然合理地处理好课堂上生成的各种问题,让课堂教学充满着教育的智慧。

(4)富有美感。教学是艺术,艺术是美的。高中语文好课堂,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方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当然这里的美是一种语言文字的兴味盎然,是一种诗词歌赋的哀婉流畅,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熏陶。

3.有品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该有品位,即格调高雅,具有较高的文学品位和文化品位。(1)格调高雅。教师靠课堂教学中充溢的向上精神、高雅情趣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厌弃假恶丑,追求真善美,向着高尚境界不断攀登。(2)文学品位高。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文学因素,使学生受到更多的文学熏陶,积累更多的文学素养,产生更多的热爱文学艺术的情趣。(3)文化品位高。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让先进文化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二、怎样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构建。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工夫。

1.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培育英才、振兴中华的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构建高中语文好课堂对搞好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乐于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聪明才智奉献给教育事业。

第8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一、茶艺的具体内容

有技艺、礼法和道。“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礼法”是指礼仪和规范。“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道路、方向,是人生哲理。技艺、礼法属于形式部分,道属于精神部分。茶艺的特点一是以哲理为先。中国茶艺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即与自然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内心;崇尚简静,即以简为德,心静如水。二是以审美为重。中国茶艺之美包括环境美、水质美、器具美、艺术美。三是以个性为要。中国茶艺讲究意境,百花齐放。四是以实用为佳。茶最终是用来喝的,是生理的需要。品茶表达于艺术形式,感受于精神意境。品饮茶过程可以领悟到茶艺的精髓:茶艺之道——“和”。和睦相处,和好,以茶联谊;茶艺之德——“礼”。尊敬长辈,敬重他人,以茶为礼;茶艺之韵——“雅”。雅志,雅量,雅观,以茶修养;茶艺之本——“纯”。茶性之纯,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因此,茶艺传达的和、礼、雅、纯的茶道精神理念。

二、茶艺的艺术形式

创造精神意境,实现个人的内在修养,即品德修养。这是茶艺的主要目的。「和敬雅明是内在艺术修养的重要内容。「和是茶艺的最基本精神,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重要起步。饮茶场合和睦相处,和谒可亲,是人与茶内在美合二为一的具体表现。「敬为礼貌的突出表现,也是茶艺精神的重要内涵。以茶表敬意,既能尊重他人又能获得他人尊重,是茶融入社会历久不衰的重要原由,是茶给人内在美。「雅是饮茶的艺术形式融贯于人文素养的结果。「雅的茶艺形式不仅修养人的外在美,更是修养人的内在美。「明是主观意识认识客观世界,理解、明白了客观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既有矛盾,又相融相通的道理,由此形成较高艺术层次的处事能力。回顾历史,佛家钟情于茶,道家热衷于茶,文人墨客离不开茶,为什么?说明品茶活动内涵丰富,充满人生哲理。这正是茶的神乎奇神。从以上可见,茶艺与个人的艺术修养有密切的关系。饮茶、艺术地品茶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一种有效途径。茶艺的整个过程,同样是艺术的体现。品茶过程有节奏地一步接一步地开展,动作优美,形式艺术化地完成。可见,茶艺过程正是个人的行为艺术修炼过程。

三、茶艺姿态与行为修养

茶艺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姿态,包括几个方面。

(1)个人的坐姿、走姿,要显得文雅、端庄、稳重,大方得体。

(2)茶艺操作技艺显得高雅、文明、卫生,为高尚的艺术姿态,并且彬彬有礼。如执拿茶具、冲点、斟茶等。

第9篇:高雅的文学艺术范文

关键词:作家进校园;文化建设;文学知识普及;地方特色;传统文学作品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44-04

文化育人与技术技能育人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两个方面。自从有了大学以来,教育总是在素质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两端徘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与文化教养为主要目的;现代社会,教育以培育受教育者的技术技能以及提升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为主要目的,而教育本身的目的是要使素质教育与技术技能教育在受教育者身上得以和谐体现。但是,由于受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教育其实很难做到这一点,有的时期素质教育多一些,有的时期技术技能教育多一些,而当下的高职教育似乎正处于技术技能教育的一端,而且有可能是偏执的技术技能教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一、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改变偏执的技术技能教育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大量的技术精英和高技能人才,需要强大的技术技能教育的支撑;另一方面,与人为善、谦恭有礼、精神奋发、社会和谐是全中国人民的执着追求,是中国梦精神层面的主旨,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偏执的技术技能教育有可能使人误入崇拜技术技能的力量的迷途而难以自拔。那么高职院校应当开展怎样的文化育人途径,才能既保持强大的技术技能教育,又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化修养呢?人们一直在寻求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一种比较普遍认同的观点认为: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在“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以及校园绿化环境”等物质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等行为文化建设,在“规章制度、学生行为准则,习惯、礼仪、校风、班风”等制度文化建设,在“精神氛围、理想追求”等精神文化建设上下功夫[1]。基于“办大学就是要办一个氛围”的理念,一种观点认为:“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2]一种基于教育学思考的观点认为:“校园文化必须是‘书斋文化’的超越”,以社会化的视野,让师生基至社会人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才能达到培育社会需求的大学生的目的[3],等等。所有这些观点、做法都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养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收效显然还不够大,尤其在高院校的收效更低,许多高职院校依然处于偏执的技术技能教育之中。为此,笔者提出作家进校园共同参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这一议题。

二、作家参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所具有的优势

作家,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化创作人群,他们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与文化视野可以代表这个时期的文化内涵主体。让作家进高职院校校园,在培育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学生积累优秀文化知识等方面,有其必要性、合理性,甚至是不可替代性。

第一,作家进校园,开展文化知识普及,可以很好地弥补高职学生文化知识的不足。从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分析,无论是以知识的完整性来促成个体存在的完整性的育人方式[4],还是以对知识的追求与自我探索来达成个体德性的育人路径[5],都要求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作基础。如果以高考分数作为衡量标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因而更需要加强他们的知识积累。但是,由于学习能力不足已经影响了他们对自然科学高深知识与高深学问学习、探究的期望,因而只能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弥补,而那些只需要具有天性就可以较好地养成文化艺术素养,只需要喜爱就可以较好地获得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积累的文化知识,则应然地成为加强高职学生知识积累的首选。作家进校园正是帮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的有益举措。

第二,作家进校园,与学生开展文学交流的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近二十年来高职教育大发展过程中就业导向育人方式的绝对强势,其带来的文化育人严重不足的负面影响已经突显,加强被边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补充贫瘠的文化育人内涵迫在眉睫。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一直在实施的校园环境建设、制度建设、习惯礼仪建设等文化建设举措,是一种由外而内的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方式,实施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学生本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基础,才能在更加理想的人文环境中更好地完善自我。也就是说,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越好,由外而内渗透的效果就越理想;学生的文化素质基础越薄,渗透效果就越差。显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这些做法的效果,比之本科生、研究生要差许多。因而需要采取更加直接的方式,安排更加直白的内容,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作家进校园,让作家与高职学生进行长期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不但方式比较直接,内容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和选择,因而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是一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文化育人内涵,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方式。

第三,作家进校园,帮助学生拓展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加精湛的技艺。文化培育解决的是提升人的文化品质与精神素质的问题,技术技能培育解决的是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问题,两者各有所属,分工明确,似乎没有相关性,但实际上两者不但相互关联,而且相互依存。精神与物质同时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是反映个体两种不同的生存要素。如果只有精神追求,人会饿死;如果只有物质享受,人与兽无异。只有将精神与物质高度融合,并能很好地统一在同一个人及其人格上,才能相辅相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高的扫地僧,他的佛法同样高深,他认为,只有在修炼高深武功的同时修炼高深佛法,武功才能达到高深的境界。同样道理,只有文化修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掌握更加精湛的技艺,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与文化积累,技艺水平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作家进校园正是帮助学生提高文化修养掌握精湛技艺的有益举措。

三、作家进高职校园之前应做好的准备

(一)作家进高职校园之前首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学校选择什么样的作家才能适合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需求;二是营造什么样的文学氛围才能更好地吸引高职学生主动参与;三是选择哪些文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高职学生的文学需求。

这三个问题看起来似乎简单,也是老生常谈,然而正是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并且科学地解决这三个问题,才造成了迄今为止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没有大的突破。请几位文化名人到学校做讲座是普遍的做法,但是,这种方式已经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参加听讲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听讲座时玩手机、睡觉,真正听讲座的学生寥寥无几,讲座甚至越来越成为主讲人与组织者痛苦的事情。制作宣传栏、宣传画册宣传学校主流文化的方式也正在成为宣传栏与宣传画册制作者个别人的事情,不但制作的人越来越少,观看宣传作品的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少,更无法细究观看的学生是否感同身受是否从中受益。运用校园网络媒体与自媒体进行文化普及方式的成效也越来越差,绝大多数学生用手机g览花边新闻、阅读庸俗文学作品、玩网络游戏,只有少数学生才从网络上获得文化知识;学校下大力气花大代价制作的课件放到校园网上,试图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多样化的专业教学,但是实施的效果其实很不理想,也只有少数学生通过网络课件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没有主动上网学习过。基于这些现象,如果不在文化活动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文化活动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上下功夫,即使作家走进了校园,也难以获得好的效果。所以说,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解决起来也越来越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职院校或许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家进校园。学校在选择作家时应注重以下条件:作家从事的专业与创作的内容具有地方特色,作家的作品能够代表区域文化发展水平,作家所在的地域与学校相近。这些内容作为选择进校园的作家的条件有其合理性。首先,文化具有地域性,文学具有传统性,这是文化与文学固有的本质属性,也是文学作品具有美感的根源与动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类型的人群对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与文学作品层次的爱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与敏感性。高职教育具有区域性、产业性、职业性特点,高职学生比较喜爱那些具有地域特色与传统特色的文学作品,因而在选择作家以及作家作品的过程中也应强调地方特色与传统特色。之所以选择所在地与学校距离较近的作家,源于开展活动的可操作性,地域相近,则开展活动的成本低、频率高,既便于与学生研讨喜爱的文学内容以及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又有利于积淀具有地域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创新。

第二,尽可能多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营造学校文学氛围。文学与爱好密不可分,虽然是先有文学作品,再有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而后才会产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似乎文学作品的质量比学生对文学作品是否爱好更加重要。其实不然,学生在欣赏了文学作品之后,由于对该种文学作品产生了共鸣,才会形成对文学的爱好,才会主动地辨别、分析、思考、选择作品,并且对作品的质量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所以,引导挖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比选择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平更加重要,从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类型出发营造校园文学氛围,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挖掘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的过程,其实也是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过程。建立学生文学爱好者社团,让学生自行组织,与作家共同参与诸如春天读诗、夏日诵荷、中秋赏菊、踏雪寻梅等文学活动,与作家一起登高舒啸、临水俯吟,甚至沿着古代名人文化足迹重寻文学之路,这些对培育学生的文学兴趣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也是需要营造的学校文学氛围的内容。

第三,作家进校园开展文化活动的作品内容既要有通识性又要有雅趣。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文学素养较薄,要引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首先要从相对感性的、容易理解的、大众化的文学作品开始,诸如武侠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传说典故、地方戏曲,这些虽是通俗文学作品,但是喜爱的人多,有群众基础,学生从小耳染目濡,容易产生心理共鸣;当大众文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适当增加琴棋书画、诗词曲文,并与地方传统文化要素结合,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雅大学文化,形成大学文化的雅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的过程,要有专门从事引导工作的组织,这个组织应有教师参与、作家与艺术家参与、爱好文学艺术的学生参与,构建一个成员众多、分工明确的文学爱好者、文学传播者联盟,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文学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爱好与参与热情。

四、作家进高职校园发挥的作用

作家进高职校园至少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一是文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授,包括开设文学课程、做文学讲座、开设文学论坛等,这一功能的特点是以知识的单向传授为主,作家与学生的互动为辅。二是以文学艺术为主题,开展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包括读诗做诗、小说争鸣、戏曲舞蹈、游春踏青、赏菊寻梅等,这一功能的特点是以文学互动提高学生文学兴趣和鉴赏能力为主。三是以文学艺术的研究为主题,开展各种科研项目的立项与研究,以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出版的文学研究专著等为主要成果形式,这一功能的特点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深化学校文学基础,提升学校文化品质。在发挥作家进校园作用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高职学生普及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知识

高职学生大多来源于本省本地区,从小受本土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喜爱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本土特征。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缺少钻研精神和执着求是习惯,他们对本土文化与本土文学作品的了解只是一知半解、一鳞半爪,既不系统也不丰富,作家进校园或许可以从系统的、完整的本土文学知识的普及着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积累本土文学知识,较详细地了解本地人文景观和文化历史,了解本地文化特色、文化形成过程以及文化发展趋势,将文化与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以知识的形式进行普及、积累,这不但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有利于学生将专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创新文化经济,依托本土文化开展创业实践。作家不仅仅是学生文学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开展文化创新创业的咨询专家,是校园文化经济建设的新生力量。

(二)与高职学生共同参与文学艺术活动

一种有效教育研究认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过程需要三方面的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6]。如果说,本土特色的文学知识普及需要学生付出认知投入,那么参与读诗、赏菊、重寻文化足迹等文学艺术活动需要学生付出情感投入与行为投入。由于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于将较多时间用于网络游戏、聊天、看电影等虚拟活动,不太愿意从事现实生活中的文学艺术活动,因此,学校首先要将学生从网络上拉回来。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一方面网络娱乐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学生在较长时间养成的上网成瘾的习惯也不太容易改变。所以,学校可能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文学艺术活动的内容尽量新颖,方式尽量多样,能够让学生对文学艺术活动产生兴趣,能够自觉自愿地、全身心地参与;另一方面是以课程教学的形式,强迫学生参与文学实践活动。显然,后者是无奈之举,在开始组织文学艺术活动的时候,后者的做法虽然武断但可能是必须的而且是有效的措施,通过一段时间文学实践课程教学,学生对文学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才会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行为投入上升到情感投入。

(三)与高职教师共同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学作品研究

高职院校的文学积淀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方面体现在学生身上,通过文化育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积累,形成一定的文学素质,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身上,让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包括自然科学类教师的身上也能深深地体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体现出读书人的文化与文明。从本质上讲,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要让全体教师都有良好的文学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引导学生,所以说,培育教师的文学素质更加重要,这也是营造校园文学氛围的重要内容。对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是提升教师文学素质的有益尝试。由于大多数教师对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学作品了解得并不深入,也缺乏研究素材,因此,让作家与教师共同开展文学作品的研究,将作家深厚的地方文化知识积累和文学功底与高职院校教师娴熟的研究技巧相结合,不但能够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还能丰富学校文学积淀,提高文化育人水平,使高职院校从技术技能育人向文化素质育人与技术技能育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越.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1999(1):59-62.

[2]何锐连.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6(6):82-85.

[3]冒s.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1(1):62-66.

[4]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史(第五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6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