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郑板桥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郑板桥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郑板桥的故事

第1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城东门外住着一个土财主皮三,此人原是泼皮,一直在东门外扛草砍柴为生,后来因为一些不义之财发了家,买田置产,自称“员外”。但皮三平时为富不仁,人们都知道他的底细,不太看得起他。城里的其他富豪也嫌他土气,总是对他爱搭不理的。

皮三为此很是苦恼。一日,皮三心血来潮,起了个附庸风雅的念头,想请书画名家郑板桥为他写一幅中堂,好悬挂家中,借此抬高身价。

于是,他备了厚礼,到郑板桥家中求字。郑板桥见是皮三,心中很不高兴,但被他纠缠再三,实在难以推托,便挥毫大书了“蘭(‘兰’的繁体)波”二字。

皮三如获至宝,裱好挂妥后大摆筵席,邀来亲朋观赏。来客一见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的墨迹,纷纷赞不绝口。可是,细品“ 波”两字,都不解其意。问及皮三,他当然也不知道。

这时,有个聪明人灵机一动,道出了其中的玄机。众人听后不禁哑然失笑,皮三羞得无地自容。

1.你知道聪明人道出了什么

玄机吗?

答案1:将“蘭波”两字拆开,即得到“柬”“門”“艹”“皮”和“氵”,其中,“柬”与“東”(“东”的繁体)形似,“氵”与“三”形似,连起来读即“东门扛草的皮三”。

隆冬腊月,降了一场好雪,郑板桥动了游兴,决定独自出外散步。忽然,风过处吹来一阵狗肉香,原来不远处有家狗肉店,肉香是从那里传来的。郑板桥很喜欢吃狗肉,于是疾步进入店中,找了个座位坐下,要了一碟熟狗肉和半壶酒,打算一边赏雪一边慢慢品尝。

他夹了块狗肉细嚼几下,觉得又鲜又香,别有风味,暗暗点头称赞。又端起酒杯咂了一口,可是酒一入口就双眉紧锁,他感到酒味很淡,再试了一口,还是如此,不免觉得大为扫兴,便叫来店家询问。

狡猾的店家忙分辩说:“小店向来是自酿陈年老酒,远近闻名,可能这口味不合您的胃口吧……”郑板桥见店家没有诚意,不愿再继续听下去了,便用指头蘸了点酒在桌上写了一个“激”字,接着又说:“你家卖的酒,就是这种做法!”

店家看了这个字,顿时面红耳赤。

2.这个“激”字,到底隐含了什么意思呢?

答案2:将“激”字拆开,是“放白水”三个字,郑板桥控诉店家在酒里兑了白水。

一天,郑板桥在扬州街头散步。突然下起大雨来,他只好到邻近的一个朋友家避雨。谁知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的迹象,朋友便招待他吃了午饭。

饭后,雨还不停,郑板桥十分着急,便跟朋友说:“我想跟你借一样东西,不知行不行?”朋友问:“你想借什么呢?”

郑板桥说:“全身皮包骨头,终生精神抖擞。乐与游子为伴,敢和苍天打斗。”

朋友很快猜出了谜底,并说:“我就知道你需要,早已帮你准备好了。”

郑板桥拿着借来的东西,与朋友相视大笑。

3.你知道郑板桥借的是什么东西吗?

答案3:结合故事描述的场景,可以发现谜面形象地形容了“雨伞”这件物品。

板桥档案:

1. 以“怪”出名

郑板桥位列扬州八怪,其怪就怪在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2.板桥名言——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名言是“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他还煞有介事地再加上了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入糊涂更难。

3.颇有骂名

郑板桥辞官后,无官一身轻,再回到扬州,身价已与以前大不相同,求画者众多,收入颇可观。但他最厌恶那些附庸风雅的暴发户,纵然出高价求字画,他也不加理会。并且,别人来求画,他高兴时马上动笔,不高兴时,不但不答应,还要骂人。

4.爱吃狗肉

郑板桥在冬天的时候特别爱吃狗肉。有一次,一帮豪绅为得到他的书画,便利用他爱吃狗肉的特点,在他外出的必经之路上,租了一户农家,伪装成农户的样子,以狗肉好酒相待。郑板桥不疑有他,开怀畅饮,饱餐一顿后,提笔留下字画一幅,以作酬谢。后来,他偶然发现那天的画挂在一户豪绅家,方知自己受骗了,十分后悔自己的嘴馋。

第2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说起郑板桥,那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你呢,你对他了解多少呢?我对他可谓是“熟识”,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他吧:

郑板桥生于1693年,1765年逝世。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着有《板桥全集》。

说到郑板桥,就不得不提他的画,说到他的画就不得不提他画的竹。

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清代学者像传》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少年时,屋旁有一片竹,他于是在窗上糊上白纸,白天的日光和夜晚的月色将竹影投射到窗纸上,他觉得零乱的竹影就是天然图画。后来他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通过观察和艺术创作的实践,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他的《墨竹图》,嫩竹老竹,泼墨有香有淡,11枝竹,新、老、前、后,层次清楚,既互相交叉,又各自独立,极富立体感,是一幅优秀的作品。

郑板桥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他在临终时给儿子的遗嘱。

郑板桥老年得子,可他深知“爱子必以其通”。临终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不是给儿子许多金银财宝,而是叫儿子蒸馒头给他吃。手下人出面求情:“少爷不会做馒头,还是让厨师代劳吧。”而郑板桥固执地坚持要儿子自己动手。儿子只得向厨师请教,终于蒸出一锅馒头。当他把馒头送到父亲床前,老人已经与世长辞了,床前只留下一张遗嘱:“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古人,对子女的教育如此有远见,就是在临终前想到的也是教育孩子如何自强自立,立足社会……而我们现在一些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

当前,有不少家长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理由”是自己这一代受过很多的苦,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现在又只有一个孩子,怎能忍心孩子受委屈、遭挫折、泡苦水呢?因此,一味对孩子的呵护、溺爱,就连一些穿衣、穿裤、洗衣以至收书包等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要大包大揽,生怕孩子受累。这种“鸡蛋壳装汤——撒不开手”的做法,从表面看来,似乎是在关心着孩子,实际则是贻害了孩子,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产生过分依赖心理,从小不爱劳动,连独立生存的起码能力都没有,哪有什么好处可言?

家长们须知道,孩子终究有一天要长大,要脱离父母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如果不从小磨炼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能力,当他们长大了离开父母时,面对挫折势必手足无措。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是可以杀死孩子的“毒药”。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凡事都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孩子也从不依赖父母。即使是总统的孩子上大学,也要靠打工供自己读书,不这样将被世人笑话。而我们的孩子却把依赖老人当作一种美事,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从清代着名书画家郑板桥这个教子故事中,使我们领悟到一个道理:只有培养孩子从小认识劳动的价值,着力培养自食其力,艰苦奋斗,富有开拓精神,才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郑板桥吩咐儿子亲手做的那锅馒头及其那一派金玉遗言,远比金钱的遗产珍贵得多。

第3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1.有一天,郑板桥冒着大雨去给一位姓陶的朋友祝寿。他一到,主人便立刻捧出文房四宝,想请他题贺词。郑板桥不假思索,在纸上写了“奈何”二字。众人不解其意,他也不理会,接着又连写了两个“奈何”,这下可是举座惊奇了。在众人的惊讶声中,他又写了一个“奈何”。一连四个“奈何”,这算贺词么?主人很不安了,木然站着,神情尴尬,贺客也暗暗着急。停顿片刻后,他微微一笑,便挥毫疾书起来:“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写完,主人和贺客都轻松地笑了起来,因为整个题词成了: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2.相传,有一位姓陆的滑稽之士,很擅长说笑话。邻居有一恶妇,生性不爱笑。他的朋友对他说:“你如果能说一字令那妇人笑,又说一字令那妇人怒,我请你喝酒。”有一天,那妇人斜倚在门前,面前卧着一条狗。他上前跪下,对狗说:“爹!”见状,那妇人禁不住大笑起来。接着,他又跪向那妇人,并叫道:“娘!”那妇人马上脸色大变,破口大骂。

【点击精彩】

学生:读这两个故事,给人瞬间起伏的感觉。

老师:这是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前后的表现大相径庭,令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又不禁佩服主人公的智慧。

学生:为什么故事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呢?

老师:这是因为在前一个故事中,郑板桥一连四个“奈何”将人物情绪抑到最低处,最后又以“寿比滂沱雨更多”扬起,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而第二个故事中,那位姓陆的滑稽之士前一个“爹”,后一个“娘”,由“扬”而“抑”,让那位妇人容颜顿改。

第4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写字;习惯

一、小学低学段学生写字习惯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说,教育用字的规范化水平还不容乐观,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规范化意识需要提高外,社会对学校也有负面影响。多数学校和教师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对学生书写汉字缺乏严格的要求、指导和训练,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表现为:

1.姿势不正确(主要包括坐姿、作业本摆入的位置及握笔的姿势等)。

2.书写不规范(主要包括笔顺不正确、结构不协调、字迹不端正、用字不规范、写错别字等)。

3.书面不整洁(主要包括行款排列不整齐、涂抹粘改严重等)。

4.书写能力差(主要表现为书写速度慢、字体的大小安排不当、写出的汉字缺少神韵等)。

二、小学低学段学生写字习惯培养的意义及价值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小学阶段重视了汉字规范化教学,无疑能让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要想写得一手好字,就必须从识字阶段打好基础,掌握写字要领,找准写字规律,还必须仔细观察、揣摩、体会,写字时必须全神贯注,凝神静气,准确运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养成细心、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等良好的心理和个性品质,培养他们对人、对事、对工作、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育了他们的灵性。可见,小学阶段抓好汉字规范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来说,的确是大有裨益的。

三、小学低学段学生写字习惯培养的目标

1.激发学生对写字的热情,提高学生规范汉字书写的能力。

2.通过汉字规范教育的特色研究,掌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3.在指导小学生写字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能力及综合素质。

4.研究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小学低学段学生写字习惯培养的策略

1.生动的语言,激发书法学习兴趣。我们的实践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写字变成趣味性的活动。如,范写完一个字后,实验教师会问:“老师写的这个字漂亮吗?是胖了还是瘦了?它的头、胳膊、腿长的地方对吗?”再如,写“木”,撇、捺像风吹起小姑娘的裙子,向外伸展,比竖稍离远些,学生就觉得很有趣。又如,“t”像什么?像滑滑梯,“c”可爱的小雨点,尖尖的脑袋,“し”像什么?一张小床等。

2.形象的范写,吸引书法学习兴趣。在对低学段小学生做示范指导的时候,我们书法指导老师要倾注心血,做出最为直观形象的书法指导,使自己的示范指导显得真实,凸显出形象性。因为低学段的小学生具有可塑性的特点,他们会模仿老师的动作,对于每一个字从运气到书写,从每一个字的起笔、运笔、收笔过程的细微之处都会观察,比较主观形象地亲历汉字的运笔和汉字的结构,领略中华汉字的框架之美。对于一些基本的笔画和最为基本的汉字,我们要求书法老师认真规范书写,示范给学生。我们书法老师示范的汉字一定要做到美观大方,结构匀称。为了做好这一点,我们书法老师要坚持天天练习写字,用心写字。

我们在示范书写汉字的时候,要注意使用一些彩色的粉笔书写重要的笔画,这些彩色的笔画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校在每个班级的黑板上画上了规范的田字格,教师在这样的大田字格中范写,非常醒目,深受学生的欢迎。

3.故事的引导,激励书法学习兴趣。在进行低学段学生书法教学的时候,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性,在书法教学中融入一些小故事,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使他们爱上书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书写汉字的良好习惯。

如,讲述写字潦草的坏处时,就讲古代有个写字潦草的人,一次写信给他的岳父大人,让其代为买杏,由于写得潦草,“杏”字没出头,变成“否”字了,岳父也不知“否”为何物。一次他来到金山寺庙游玩,寺内的老和尚见他穿戴平常,出于礼貌,便招呼道:“坐”,并吩咐小和尚:“茶”。但看到郑板桥在仔细观赏寺中字画时,知来者当非俗客,便客气地对郑板桥道:“请坐”,并再次招呼小和尚:“敬茶”。交谈中方知道来者乃大名鼎鼎的郑板桥,老和尚于是肃然起敬,忙道:“请上坐”“敬香茶”。临别,老和尚拿出笔、墨、纸、砚,请郑板桥题字,于是,郑板桥提笔写道: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和尚明知郑板桥是嘲讽自己的势利,但也无可奈何。

参考文献:

[1]王美芬.写字的习惯从小抓起[J].考试周刊,2015(89).

[2]李远东.培养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

第5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中国美术源远流长,她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使用性,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并恰当地将其融化,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去,那么,如何才能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呢?

一、在欣赏课中体现德育

美术鉴赏活动是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它是人们观察艺术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没有美术鉴赏,美术创作就失去意义。以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美术作品,理解或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解释作品,甚至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加以丰富和补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学生们就能从中受到教育。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建筑时可以让学生从建筑中去感受、去理解、去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壮观,从而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教学水墨画时,可以让学生去体会用笔的技巧,体验水墨的神韵,以及画家们如何去用水墨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会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更加喜爱祖国的传统绘画艺术。

在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高度表现技巧,同时也要让学生们了解当时的绘画背景,以及画家的人品,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解画家的绘画经历,以及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欣赏郑板桥的作品《竹石图》时,教师可以讲解郑板桥的竹是如何由“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郑板桥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画表达了郑板桥的什么思想,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一边欣赏作品一边从而领略到画家本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铮铮铁骨风采;再如:讲到齐白石老人所表达出“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象我者死,学我者生”的作画原则;徐悲鸿的“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的民族气节,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向人品高尚和画技精湛的画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二、在绘画、手工课中体现德育

在绘画课上通过对各种花卉、动物以及人物的细致描绘,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各种花卉、动物的了解,同时也加深学生们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绘画课上通过对各种花卉、动物以及人物的仔细观察,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花卉、动物、人物的特征,以及如何去观察它们,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绘画的兴趣,加深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无限的遐想。

在手工课上让学生从小学会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贺卡、蛋壳、玩具、油泥模型带来的乐趣,体会“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树立他们自尊、自爱的意识和自强、自信的信心。如:元旦即将来临,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一次作品展览,让他们的作品在众人面前展出,也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工艺品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分享自己对生活的乐趣。当他们的工艺品得到别人赞赏时,他们的心情是多么的高兴与自豪,同时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得到精神愉悦、心境开阔、斗志奋发等不同的艺术享受,从而也就起到了陶冶情操,培养高雅兴趣的作用。

第6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题记

“从今天起,你们就要自力更生了。”躺在病榻上的爷爷抚摸着我和弟弟的头说。我俩都懂事地点点头。

爷爷要看病,我和弟弟上学要花钱,爸爸妈妈不打工挣钱又能怎么办?我突然想起郑板桥告诫后代的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不是好汉。”我仔细地咀嚼着这句话的含义,心里慢慢充满了力量。

我要做个好汉,我要依靠自己。

我要依靠自己!我谢绝了邻居让我和弟弟到他们家搭伙的好意。每天,我学着做饭洗衣,好几次手被开水烫得生疼,衣服也总是洗不净,但是我坚持了下来,终于,我依靠自己能打理一家人的衣食了。

我要依靠自己!我打消了爷爷要把田地包给别人的想法。我们赖以生存的就是四亩薄田,爷爷身体不好,不能过度劳累,我就带领弟弟往田里送粪、除草、施肥、收割。骄阳,炙烤着我的脊梁;汗水,淹渍着我的脸庞。看着那似乎总也不能到头的田垄,我真想大哭一场,但是,想到郑板桥的那句话,我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要依靠自己!求学的过程艰辛无比,为了节省生活费,我只好一天三趟往返十多里回家吃饭。但是,我的心里却丝毫都不气馁,更不自怨自艾,依靠自己,才能学业有成。

今天,坐在中考的考场上,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的心里百感交集。我觉得,自己多么像题目中提到的那朵雏菊啊!由于生活所迫,父母的呵护不在,但是,我相信,我会像雏菊那样茁壮成长,我的秘诀只有四个字――依靠自己!

朋友们,让我们都来依靠自己,做一条铁骨铮铮的好汉吧。

【满分亮点】

1.内容真实,故事感人。本文选取自己在父母外出打工后自强自立的一段经历为写作内容,描写了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在没有父母的呵护后坚强、自立的成长经历,显得真实感人。

2.一线串珠,结构清晰。本文采用一线串珠式结构,用“我要依靠自己”的誓言串起全篇,写了“我”自己打理家务、自己种地、自己努力学习三件事,显得结构紧凑,没有多余的枝蔓。题记又让传统的结构样式显得新颖。

3.主旨积极,催人奋进。本文语言既质朴又充满豪气,表现了一个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坚强,义无返顾挑战磨难的豪情壮志,读来催人奋进,激励人心。

【考题回放】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小女孩每天都来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生命之水?“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沉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土下品尝到清凉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第7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历来酒与诗画是不分家的。大多画家都会借助酒来激发灵感。有了酒,绘画才会显得大气洒脱。饮酒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画家和许多文人诗人一样,酒同样给了他们许多突发的灵感和激情,饮酒挥毫,落笔生辉。

酒跟绘画创作之间的缘份十分悠久。早在汉代时,汉画中就有许多有关酒文化方面的图像。到了唐朝时期,有着“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常常“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乘酒后昂奋之际,始振其灵笔,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此种情况下完成的。《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唐明皇命吴道子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能一日而就。只因酒兴大发,落笔恰到好处。这表明酒与吴道子的画之间,一定有些关联。另外,《画继》中亦记载了宋代绘画的许多趣闻,其中写道画家张远“酒酣数日,忽起下笔,颇穷天真”。宋代画龙点睛家梁楷人称“梁疯子”,喜欢兴至而画,时常“酒酣耳热,大叫索纸,以细笔作人物头面,然后放笔如草书法,以就全体,倾刻而成,妙合自然”。此人画过一幅《泼墨仙人图》,表现了一位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酒仙。写意大泼墨,结构生动,动态神韵,无不精彩。画上有诗:“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瑶台仙宴罢,淋淳襟袖尚模糊。”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 于是“暂借酒力长精神”。

酒与绘画的关系,书画家与酒的精彩故事在明清时期仍是层出不穷。至明代,浙派画家吴伟可谓酒中豪杰,尤其喜欢饮起酒来,再作纵姿粗犷的山水。而水墨大家徐渭亦喜酒,同样愿意在痛饮后挥笔,晚年他在所作《又图卉应史甥之索》一诗中说:“史生亲携八升来,如椽大卷令我画。小白连浮三十杯,指尖浩气响春雷”。他把草书的宕荡奇肆线条和淋漓酣畅的水墨融会为一体,画面富于音乐美感的视觉形象。如《墨葡萄园》的笔斜风雨,藤蔓飞扬,浓淡相间的叶片,珠圆玉润的果实,无不统一于如痴如醉的情感旋律中。这除了得力于艺术功力之外,当然还仰仗于酒效,酒起到了催化和升华至最高境界的奇效。

陈洪绶也特以好酒,尤好为女子作画。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指出其在中年以后纵酒狎妓自放,有钱人拿了大把的银子恭敬地来求画,他都不予理睬。但只要有酒和女人,他自己都会找来笔墨作画,即使贩夫走卒乃至垂髫小儿,他也都有求必应。并自称“半生懒癖惟好酒。这正如毛奇龄所说:“莲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因而其诗文书画与酒有很缘分,以至“有酒如强风饮不辞”,这也是他追慕古人而心有灵犀的原因。

清中期著名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传说其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郑板桥也知道求画者的把戏,但他耐不住美酒的诱惑,只好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其名作《兰竹石图》,就是他在杏花楼,一个人独斟独饮醉了以后,兴之所至,信手画了这么一幅图,赠给酒楼的主人。

现代山水画大师傅抱石也好饮酒,无论到那,酒总是不离身。画前必斟几盅,其山水泼墨恢宏,意境深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己吞”,精到处出神入化,可夺天工;他有一方“往往醉后”的闲章,常印在他的得意之作上,表示得益于酒的帮助。

酒不仅能帮助和激发画家的创作,而且还是画家们创作的重要题材,诸如文会、雅集、夜宴、月下把杯、蕉林独酌、醉眠、醉写.....无一不与酒有关,无一不在历代的绘画中反复出现。他们酒后兴奋地引发绝妙的柔毫,于不经意处倾泻胸中真臆,令后学击节赞叹,甚至顶礼膜拜。

第8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成功之道在重复是有充分理由的。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在富士康厂房里,17岁的田玉,因为不堪忍受每天2880次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查看产品屏幕是否有损坏)而自杀。看了这样的新闻,我不只惊诧富士康的枯燥劳动,更为田玉的做法叹惋捶胸。假如她视重复为成功之母,以禅师的心态创造性地查看屏幕,把每次查看当作“砍柴挑水”,让每次“砍柴挑水”都不是上次的简单重复,那么她不仅不会做出自杀的傻事,或许还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禅师要参悟禅道需要重复,绘画的人也需要重复。还记得郑板桥那幅《竹石图》吗?画旁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去掉沉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说自己画了40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的道理,即我们熟悉的胸有成竹。“四十年画竹”何其难熬,又何其枯燥,但郑板桥挺过来了!因为他深知只有在这样单调的重复中才能产生一种力量,推着他去接近、达到甚至超越理想状态。于是日作夜思,才练就画竹绝技,进而成为一代宗师。

喜欢下棋的朋友深知下棋也需要重复。还记得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中所塑造的那个无名氏吗?他和世界冠军下棋却赢了世界冠军。为什么无名氏的技能会高出世界冠军呢?原来无名氏在纳粹的集中营里坐牢时,无意间得到一本棋谱。为了打发无聊,他将棋谱下了一遍又一遍。当他烂熟棋谱之后,为了进一步打发无聊时光,就和自己下棋。正是这种近乎疯狂的重复使他练就了无与伦比的棋技。

竞走、赛跑、跳跃、投掷等运动也需要重复。还记得美国田径明星卡尔・刘易斯吗?他曾经称霸世界田径赛场十余年。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说他“只不过是每天在运动器械上反复地做一个动作,少则几百次,多则上千次,也许是重复的次数比别人多一些”。简单的重复是对人意志品质的考验,它虽然不为外人所重视,因为它只是机械地重复,可身处其中的成功者却会感受到,每一次重复都是一次进步,进而能在重复中战胜自我,收获成功。

第9篇:郑板桥的故事范文

一、反弹琵琶,进行逆向思维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作文常依赖《作文宝典》之类的参考书,根据范文割割补补,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毫无新意。因此,这种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

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一李姓男寿星写贺诗,适逢滂沱大雨,寿典难以为续,众人皆叹奈何,板桥提笔便写:“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此时,旁观者嘘声四起,板桥不以为意,接着写道:“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当郑公停笔,掌声四起。郑公能赢得一片掌声,是因为他能出其不意,出奇制胜。

二、合理想象,进行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让思维由此及彼,从侧面进行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的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如写《和你在一起》,有很多学生思维呆板僵化,产生“套板反应”,都写和你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以及得到的帮助……当然写这些东西未尝不可,但写多了,会觉得腻味,毫无新颖感。唯有一位学生妙用侧向思维,摒弃从众心理,避开大道走小径,反映“网络游戏危害青少年思想健康成长”的问题,由于运用了侧向思维,创意新奇,别开生面,而获得了满堂喝彩。

三、打开思路,进行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打开思路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进行多向思维,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观点,这就为立意的独到奠定了基础。

例如《滥竽充数》这个材料: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材料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南郭处士齐宣王闵王其他乐师,但由于对这个故事太熟悉,立意时往往只局限于南郭的角度,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势:不要不懂装懂。这种思维不能说错,但缺乏独到性。如果我们打开思路,进行多向思维的话,就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如:从齐宣王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反对的观点;从齐闵王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引出竞争机制,杜绝滥竽充数的观点;从其他乐师的角度,我们可提炼出反对明哲保身,自私自利的观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培养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作文的奇、新、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