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

第1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衡水区域 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内陆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临京、津,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快推进衡水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一)铁路

衡水境内拥有京九、石德两条国家铁路,在衡水市区呈“十”字交叉通过,走向基本贯串衡水南北、东西,使衡水有“京南第一大站”之美誉。京九铁路:位于京广、京沪两大干线铁路之间,是连接首都北京至香港九龙的一条一级双线铁路。纵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广东等9省市,全长2381千米。石德铁路:西起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向东经衡水,至山东省德州市,全长约180公里,绝大部分在河北省石家庄、衡水境内。

(二) 公路

衡水市公路网是以大广高速公路、石黄高速公路、衡德高速公路及G106京广线和G307岐银线为骨干,以省道S231保衡线、S282肃临线、S040石黄高速武强连接线、S281富德线、S302正港线、S392衡井线、S385宁武线、S383武千线、S391衡德路、S393郑昔线、S324邢德线等为主干,以其它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三)道路运输

衡水市主要运输方式为道路运输。在客运和货运方面,道路运输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十一五”期间,公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1.05亿人,客运周转量77.83亿人公里;货运量1.44亿吨,货运周转量699.05亿吨公里。

1.汽车保有量

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目前达到25万辆。衡水市货车总量年均递增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道路运输站场基础设施有所改善

全市共有客运站8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1个、三级站15个、五级站5个、乡镇客运站51个),拥有货运站场122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市站场为中心,县级站场(点)为节点的站场网络体系。

3.客运网络基本形成

全市共有客运企业3家,营运班线客车1319辆、30969座,客运线路887条(其中跨省187条,跨市149条,县际291条,县内260条),年均日发班次1551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24条,全市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已基本形成了连通全市所有县、乡、村的客运网络。

4.出租、公共交通运输稳步发展

全市有客运出租汽车公司21家(其中市区内7家),拥有客运出租汽车1986辆(其中市区1324辆轿车);有公交公司10家(其中市区1家),拥有公交车884辆。

5.现代物流已见雏形

全市共有运输货物企业7家,拥有营运货车32400多辆、193600多吨位(其中危货502辆、8400吨位),农用车3400辆、4500吨位,拖拉机1900辆、3200吨位。安平物流基地已投入使用,区域物流中心(衡水货运站)也正在建设中。

6.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

全市已发展搬运装卸30户,维修场家336户(其中一类9户,二类74户,三类253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8个,驾校36所(二级驾校15所,三级驾校21所),建立维修救援网点11个。

(四) 航空及水运

王瞳机场是衡水境内唯一的军用机场,位于故城县里老乡。现已列入省民航发展规划,计划启动前期工作。京杭运河冀津段贯通我市东部,目前除山东段、江苏段等部分通航,其余段尚未发挥航运功能。河北省已经启动水运规划,为京杭运河冀津段复航创造前期条件。衡水湖属内陆湖泊,目前码头建设初具规模。

二、衡水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衡水市交通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多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格局,具有“公铁为主、骨架成型”的特点,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从发展现代交通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看,衡水交通运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交通结构尚不合理

在衡水的综合运输体系中,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尚未实现突破,加之国家铁路受能力因素制约,能够承担的客运量仅为5.05%,承担的货运量仅为1.78%,大量的客、货运输需要公路提供,而衡水公路干线的集聚,至今未形成交通经济学中提出的“经济走廊”。

(二)干线通过能力仍显不足

京九、石德铁路干线能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主要公路干线交通量达到或接近线路设计能力,加之多数省道混合交通,重型车比例大的路段,路况差、瓶颈现象严重;干线公路沿线城镇化趋势明显,过境交通与城镇内部交通相互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公路的通行能力。

(三)运输网络、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第2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公路运输;区域经济;相关性;发展

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在加速经济发展步调的同时,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完善。现阶段,我国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陆路运输、海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其中以陆路运输为主,而公路运输又是陆路运输的重中之重。城市现代化不断地推进,对其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的一种,具有灵活性强、建设资金少、投入低、“直接送货上门”等优点,是现代的主要运输方式。它与区域经济具体有哪些关系,下面我们来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

交通运输既是人类地域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商品流通的重要保证,是联系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纽带。研究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对于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改善投资环境、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公路交通系统分析

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进步与满足需求的产物,它以一种主导产业的身份和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有所不同,既分工合作,又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其它四种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有以下几种优势:1. 公路运输灵活,适用性强。2. 公路运输具有运送速度快,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的特点。3. 公路运输涉及面广,深入腹地,便于普及。

(二)区域经济系统分析

区域经济是由空间资源组成的地区经济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起着连接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桥梁作用。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即该地区内所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及其资源配置活动。区域经济一般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三个共同特性。

二、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

区域经济的构成因素有很多种,包括人口、土地、环境和市场发展水平等诸多要素,其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因此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公路交通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是其运输优势的发挥以及它对国家发展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公路运输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是国家高度发展、文化繁荣和国防安全的重要前提,并且对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的满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公路建设在哪几方面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

1. 公路运输参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公路运输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在货物的装卸、运输、搬运等进行产品服务的过程中,直接创造劳动收入,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说公路运输是经济和价值的直接创造部门,对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第二,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源,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其国民经济的消耗占据了三个产业,拉动了三个产业的增长。同时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建筑材料、机械、人力的需要,也相应的拉动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增加了经济的产出。

2. 公路交通优化生产力布局

公路交通对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安排,可以有效地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将生产要素转化成直接的生产力,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和生产力的布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公路运输的发展,在方便交通的过程中,使各区域的联系愈加密切,形成紧密的公路网。公路交通的畅通和便捷不仅可以加速区域的发展,更会减少区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困难,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优化了生产力布局。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3. 公路交通优化产业布局

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辅,第三产业发展快速,但是所占比重较少。公路交通的全面发展,可以使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加快信息的流通速度,和产品的运输效率。并且,公路交通也是一种产业,它的存在和不断完善,有利于调整产业布局,减少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优化产业布局。公路交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一方面体现在对其他产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体现在为我国各种产业的发展提供运输、装卸等服务,促进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增加其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4. 公路交通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注重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项目之一,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如日中天。在人们进行旅游地点选择时,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进行参观,旅游地点的交通设施完善会吸引大量的游客,这样不仅会增加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更能提升城市的面容面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旅游景点大多在偏远的地区,并且交通运输的情况差,交通网疏松,这样就降低了游客的⒐勐剩导致游客的出行受到限制。但是公路运输拥有灵活性高、造价低等特点,不仅方便了游客可以深入景点内部,更能保证游客在旅途的过程中,保持心情的舒畅。

5. 公路交通运输业对新农村建设影响大

一直以来,新农村建设问题备受党和政府的关注,目前国家正在进行有效的实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交通运输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例如,新农村的建设要积极地引进城市的先进设备和大型的农业器具,学生上学、人口外出必须要有交通运输的保障。公路交通是农村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和经济收益提高的重要途经。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村的交通运输条件,还能提高投资力度,改变农村的整体风貌,加强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改变以往南坪村故步自封的局面,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和审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并且,公路交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民就业,有利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动,缩小二者之间的差距,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区域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在提高区域经济实力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尤其是对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区域经济水平提高,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加强,人员和原材料的流通更加频繁,引起交通运输的增长。再者来说,区域经济的提升意味着区域的整体实力增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建设当中来,这就对区域的交通运输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况且,交通运输业作为一门产业,也是投资者的首选目标和投资方向之一。区域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影响。

1. 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影响交通运输的规模。公路交通运输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为需求的满足而存在,在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得到发展。任何时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对人、物空间位移的需求,正是运输市场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实力支持运输业的发展。发达国家先进的运输系统使发展中国家的运输系统相形见拙,但先进的运输系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技术、资金和人力,这都需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条件。

3. 生产力布局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在发展运输业的过程中,离不开运输的合理布局,如运输线路的分布、运输企业的选址、站场位置的选取等,都被当作运输布局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公路运输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其发达程度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交通运输的畅通与否、交通网的密集程度是影响区域经济建设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区域经济要想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完善公路交通的建设,使经济发展的通道得以打开,交通运输还能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使其更加的合理优化,增加就业率。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公路交通行业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和建设保证,区域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公路建设水平。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建设相辅相成,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建设和公路交通运输,保证二者齐头并进,共同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整个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剑红,朱道林.多空间尺度普通住宅用地的合理地价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2(02).

[2]曹建军,刘永娟,李金莲.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5).

第3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交通;经济;区域发展

交通运输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来支撑。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逐步发展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形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通常都可以用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来代表。该地的交通运输发展水平稍微高一些,区域内的社会发展就会有比较好的条件,但是交通运输发展相对滞后,就会阻碍该区域的社会发展,对整个区域的发展产生消极、阻碍的影响。每个区域的协调发展都是各种投入要素的最优组合和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所有区域发展的正确方向。

一、区域发展与当地交通运输二者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一个特定的区域如果想和外界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和联系,那么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量逐渐增大的今天,每一个区域社会的进步都需要通过与周边甚至更远地方的交流与联系。关于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三种,这三种关系也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不同类型区域和交通运输的关系。第一种关系是认为交通运输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需求导致的,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就是满足区域的需求;第二种关系是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三种关系是对前两种关系的结合,这样看来交通运输既是区域发展的原因和前提,也是区域发展的结果。以上三种关系在不同的区域都有体现,不同区域的发展速度和程度都不尽相同,所以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两者关系也不完全一样。随着长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对内向长江流域,对外向海外。在长三角的人口和城市群越来越大之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自然提高了,从农业、工业到消费者个体的需求,从西部原材料的需求增加到对海外投资的吸引和进口都是一种经济发展拉动交通运输关系的表现,这也就是出现了长三角港口的吞吐量不断增长,高铁、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增多。第二种关系在中西部地区有着更明显的体现,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同时,其对中西部地区的各方面的需求都增长了。这样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就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直接建立起来,长三角和长江中游联系就加强了。这样发展下去的一种情况则是中西部被快速发展的交通运输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条件下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则有了它的先决条件。

二、目前我国交通经济在不同类型的区域的发展前景和建议

自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0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与发达国家的比较中,仍然呈现出比较滞后状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开始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以及交通运输起步晚等自身发展等问题的制约,不同类型的区域在发展交通运输时仍只能按地区逐步推进。中国地域辽阔每个省份在人口、开放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发展的关系也有所不同,只有深入理解各地区交通运输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才能够对国家整体的交通规划和各地区的区域发展计划的制定起到促进作用。更有助于我们对于每一个区域未来的交通运输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在相对于落后的区域里,交通运输和区域发展是上述的第二种关系或是第三种关系,这种关系下我们首先应该注重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该地区发起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区域积攒强大的产业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在较发达地区情况就会不同,发达的区域的发展速度更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需求更广更精细,这就要求交通运输要跟上区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跟进。在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定量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国家整体经济保持快速科学的发展,区域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才能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来发展建设交通运输也是解决我们目前交通运输“瓶颈”的重要战略目标及有效手段之一,同时也找到了未来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结语

无论是在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社会二者之间任何一种关系必须要做的是要使这二者协调发展,并驾齐驱,不能偏废其一。这二者的系统协调是一个特定区域发展的调节手段,更是和周边地区合理交流的保证,协调的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更是交通运输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环境相协调,即各交通运输子系统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整体协调发展模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优化。除了协调发展很重要之外,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中拓展效应。这也就是说,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影响许多方面,这无疑体现了交通运输在区域发展中的先决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云,孙启鹏,丁海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王家庭.赵亮.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9(6)

第4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循环经济思想指导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程度还不高,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综管各发达国家,他们在进行工业化时都是进行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在资源的利用上较为浪费,最终产生大量的废物残留[1]。然而,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都没有可以效仿的能力,因为我国的矿产资源、稀有金属、石油等都处在严重短缺的阶段,资源储备不雄厚,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但是,要在这样的情形下得到发展,就必须转变我国现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走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务之急就是提升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资源压力,加速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虽然不同于产品的生产部门,但是在资源的投入和废物的排放方面还是具有相似之处的,为了维持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交通运输部门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保证交通系统的运行,同时,交通运输与产品生产部门一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上无法比拟的[2]。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社会,交通运输管理必须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从而进一步缓解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创造绿色国度。从现实的发展状况来看,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各大企业减少成本开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出路,这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循环经济视阈下交通运输管理的优化策略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要做到逐步完善我国交通运输相关法律、法规,让交通运输产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考究范围。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市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环境污染纳入成本中。因为在运输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排量较大,不注重资源节约,废气污染严重等情形,基于这一现状,应该对于在交通运输中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或者征税,或者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计入运输市场的价格中[3]。二是通过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创新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让环境在所能承受的压力内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总而言之,就是对交通运输管理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要灵活应用市场调节机制,以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和个人注重环境的保护,用法律约束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对注重资源节约的运输方式给予政策倾斜,对于利用低能、环保设备的给予价格优惠,让人们形成生态保护意识。

2、基础设施建设

在进行交通路线规划时,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构建,不滥用自然资源,建立稳固、安全、环保的交通基础服务系统。规划时要协调优化交通运输各个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综合考虑城市用地规划、国土规划等,确保各部分协调发展。除了要保障基本的道路设施,还应该重视各道路电子监控、信息传达、交通安全应急和环境保护系统等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是确实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局部的整合有利于交通系统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最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运输中产生的污染。

3、交通结构的优化

交通结构式整个交通系统的骨架,不同的地区适用不同的交通结构,可以分为方式结构和网络结构。所谓交通结构的优化就是可以适应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结构上进行紧密衔接,实现交通运输的便捷、快速流通,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优化体系,合理布置网络格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建设。

4、加强技术创新

信息时代的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因此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是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实践中,我国已经初步尝试利用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技术,这一先进技术每年可以为我国节约近3.5亿元的资源,这无疑是契合循环经济所提倡的理念的。因此,我们亟待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交流机制,加强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共同研发,吸收转化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原创力度、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交通运输资源的再利用技术,用清洁的新能源替代污染严重的传统能源,开发环保的新材料,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

5、注重交通环境保护

交通运输的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道路上,其中汽车的废气污染时最主要的,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铅化物等。因此,必须有效的减少废气的排放,降低废气对环境的污染,笔者提出以下几个策略:首先,动态调整交通控制,保障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流通的顺畅,以显著的标志提示过度的噪音污染,提倡绿色出行,设置专门的绿色通道,减少车流量等;其次,限制废气污染及其严重的车辆的通行,政策鼓励改进汽车结构;再次,用优惠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最后,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鼓励绿色出行,享受低碳生活。

三、结论

交通运输时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最基础的服务产业,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大源头之一。想要实现交通运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邓晓亮.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9(3):125-126.

第5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摘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根据历年统计资料,以国民生产总值为因变量,建立与交通客运量、客运里程、货运量、货运里程的多元关系模型,来阐述交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使用Eviews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得出国民经济与交通发展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交通发展;国民经济;White检验方法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飞速,“要致富,先修路”我们耳熟能详,然而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非常复杂。我国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看法,第一种: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引致需求;第二种:交通运输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第三种:交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增长也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它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因此我收集相关数据,采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挖掘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模型研究

我选择国民生产总值代表国民经济,选择以下几个指标代表交通运输状况。构建多元函数如下:(均为我国1970年到2009年六个方面40年的数据)

模型设定:Y――GDPX1――客运周转量X2――货运周转量X3――公路里程X4――铁路里程X5――民航里程

令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μi

利用EViews,生成Yi、X1i、X2i、X3i、X4i、X5i模型,并对模型进行OLS回归,如下

R-squared0.978260Mean dependent var65053.67

Adjusted R-squared0.975063S.D.dependent var90150.37

S.E. of regression14236.04Akaike infocriterion22.10242

Sum squared resid6.89E+09Schwarz criterion22.35575

Log likelihood-436.0485F-statistic305.9886

可决系数R2=0.978260,即模型拟合很好;F为305.9886,且F检验的伴随概率很小,方程显著。而某些t检验伴随概率大于5%或者更大,这些条件都与一般经验规律极为相符则说明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其中X1,X4,X5的系数t检验不显著,并且X1,X4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都表明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一)用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

先分别做Y对X1、X2、X3、X4、X5的回归,以R2最大者为基础,一元回归结果整理列表如下

X1X2X3X4X5

T统计量23.2561435.9651523.9250914.3551014.95538

T值的概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R20.9343520.9714610.9377470.8443060.854775

F统计量540.84831293.492572.4098206.0690223.6635

F值的概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二)逐步加入变量进行回归

由上表可以看出X2的方程的R2=0.971461最大,故先以X2为基础,依次加入其他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发现X1,X4,X5与其他变量之间高度相关,这说明主要是由于这几个变量引起的多重共线性,予以剔除。所以得到的模型是:

Y=2.268377X2+0.022995X3-43482.53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货运周转量每增加一亿吨公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2.268377亿元;当公路里程增加一公里时,国民生产总值就增加0.022995亿元。

四、异方差性检验

(1)利用White检验法

由概率值小于0.05,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表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F-statistic14.48958Probability0.000023

Obs*R-squared17.56868Probability0.000153

(2)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修正

以权数W1=1/X3 W2=1/X3^2 W3=1/E1 W4=1/E2(其中E1=ABS(resid),E2=E1^2)。我选取W3为权数进行WLS,得到R2=0.978192;调整后R2=0.977618。很显然,可决系数由0.9372增加到0.9782.模型的拟合优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nR2的伴随概率为0.064718,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设,经过加权之后模型消除了异方差。所以如果只是以国民经济总量与公路里程建立一元线性模型,那么经过以上的修正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模型是

Yi=-67323.67+0.095027Xi∧R2=0.978192

运用WLS消除异方差性后参数的t检验均与F检验均显著,说明公路里程每增加一公里,平均国民收入增加0.095亿元。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公路里程数的增加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此“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能够用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价的指标。

五、总结与建议

当这些变量单独对国民经济进行回归时,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要剔除那些相互之间有共线性的,因为在存在多重共线性时,参数的置信区间会扩大,而这样就会很容易导致接受一个本该拒绝的假设的概率增大。并且在对回归系数的原假设中(比如β=0),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参数方差的增加比较快,这就会导致t值被低估,而使得本来应该否认“系数为0”的原假设被错误的接受。因此在进行经济模型的设定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让有效的数据来指导经济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我国的国际化,城市化过程中,都不能忽视交通运输的作用,从我们所得的模型中就告诉了我们增加一单位的公路里程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都是很大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是毫无节制的增加。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产生反作用的。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启示.姜大伟.现代商业2011.第15期

[2]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姜大伟.中国集体经济.2011.第15期

[3] 试论交通运输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金益秀.企业导报.2011.第8期

[4]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姜勇.民营科技.2010.第11期

[5] 浅析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发展.尚素琴.商代化.2010.第608期

[6]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万华;江渊.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8.第5期

[7]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胡优.蓝万炼.许友梅.山西科技.2006年第6期

[8] 我国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之研究.杨正国;陈向东.管理世界.1986.第6期

第6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公路交通运输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有着彼此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交通一、公路交通运输影响区域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引导并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同样对交通运输的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交通运输和区域经济的关系

运输化是当前工业化的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运输产生了。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是依靠于公路交通运输的,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家大力投资于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主要表现就是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及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了区域内公路运输行业及其有关行业的快速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投资效应。

其次,建设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后,就会直接产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大大地减少了公路交通的运输成本、并节省了货物等的运输时间、以及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提高等等,这些方面都是交通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

最后,在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完成之后,间接产生促进发展区域经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促进区域经济空间布局合理化、对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及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等方面。

二、从微观方面来看

(一)优化企业的物流规划和生产布局

物流业发展的载体就是区域交通的发展。区位的相对改变就是当前交通对物流体系和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影响,需求市场的相对距离和企业与原料市场是会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而改变,最终是会影响到企业总体的战略布局。根据当前的国内外成功经验可以看出,高速公路的发展是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并形成一条经济带。从建成公路并运行的那天起,其就会给当地的经济带来明显的优势,甚至是会迅速地成为区域内最为关键、主要的经济带,其不但可以加速区域内的三流的循环——人、物、信息,同时还能够带动跨区域的体外循环,通过支线把区域内各个经济单元连接成为一体,因此企业在刚开始选址以及布局要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其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只有改善并完善好区域内带动交通运输业才能够带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

公路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相对缩短运输距离,减少企业的交通成本,特别是以运输为主要卖点的企业成本,降低运营成本的运输,可以明显的改善运输的条件。当在一个特定区域有好的交通条件的话,会流入大量的资本和人才,当地的生产成本因素也会得到降低。运输服务也降低了交易成本,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企业之间的材料和信息以及人员、货物等可以更为快速和方便的进行沟通。通讯技术和运输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使得生产者在商品贸易当中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

(三)提高企业组织效率

公路交通改善了其他要素(其他资本和劳动)的利用率、增加的其他生产要素的盈利能力。当地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将减少,而且生产组织效率因素也同时提高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率,使生产要素流动到了有需求的产业。流通环节的改善,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同时整个行业的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量和品种的需求等方面,市场竞争迫使企业调整组织效率,从而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当整个行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效率的提高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联动反应,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进步。

(四)激活沿线资源,拉动沿线土地升值

公路建设、以及改善交通设施可以明显的改善当地的资源,并激活其使用效率,具有这明显效果,尤其是对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这两方面。通过区位理论,交通将会改变区域位置,土地价值也是会受到相对位置的变化影响。在交通改善前,这些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因为不适宜搭配其他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科学的运用实现,当正确有效的结合这些资源,并运用好其所在的潜在价值,就能够使其迅速的转化为市场价值。这些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是有着更积极的作用,交通设施和交通条件的得到合理的改善,其旅游和土地资源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有效发展。

三、从宏观方面来看

(一)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

发展农村公路可以缩短农产品和新鲜产品的储运时间,扩大农业信息交流,保证所需农用物资的及时调入,帮助农村人接受现代文明,提高综合素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帮助农民更快的获得市场信息,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和业务项目调整种植结构;有助于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使旅游资源在农村地区开发,拓宽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交通的发展将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城镇的建设,但也促进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新模式的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交通发展客观地将各种重要资源在农村大规模输入,但是也可打通农村资源的输出瓶颈,在繁荣农村经济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的。

(二)优化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

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公路建设投资活动本身对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并会有积极的影响,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另一部分的公路交通正式运行后,由于不断增加的交通容量和驾驶条件改善带来客货在途时间节约,减少交通事故、运输成本,使得道路使用者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由于缓解了交通瓶颈的限制,也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效应在其他行业发展当中。比如在某些交通不便的山区当中有丰富的天然资源,若是在公路建成之后的,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带动当地交通的发展,增加并能够引进外国的资本,因此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了该地区沿线的经济发展。

(三)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消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能同时出现在各区域或者按照相同的发展速率,会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速度不平衡的发展。公路运输的发展,使得发达地区的人才、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等区域经济发展要素可以扩散到落后地区,整合区域的原始资源,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公路建设项目促进所有相关生产、公路建设资金的项目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会在社会生产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推动了一系列的部门以及行业发展。公路项目完成后,还可以驱动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领域中有利优势快速地循环和分布,公路项目建设所需的初级产品需求也会增加,生产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在所有领域促进其他产业的进步。

(四)改变产业布局,促进结构升级

公路运输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支持经济增长上,同时还能够改善产业的结构。改善公路交通,适应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设施是必需的:高附加值、产品体积小、小批量运输、时间性强,随着市场需求机动灵活,严格的运输以及其交通工具的发展,所以尤其是沿线公路运输及可以大大吸引高科技企业,对于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加,同时由于知识经济依靠企业的智力资源、高技术、新技术,只有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的的基础上,只有高速公路才能够使新技术企业与核心城市的人才高地之间形成的便利和频繁的交流,也客观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贡献。改善交通条件,不仅能使人生活和消费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更加大了不同区域间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形成了大城市和小城镇的合理分工,相互帮助与合作的模式,提高整个社会的交换能力,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效益可以确保连接和发展的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1]李书剑.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分析[D].长安大学,2009.

第7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公路运输;重要作用

[DOI]10.13939/ki.zgsc.2015.45.092

公路交通是众多运输方式中的一种,公路运输与空运、航运以及铁路运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更大,特别是在内陆地区,空运成本非常高,内河缺乏,铁路运输非直达,公路运输方式成本相对较低,并且随着公路建设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已经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运输方式。根据相关统计,发达国家公路运输里程在各种交通运输综合比例的60%以上,并且公路运输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公路运输作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构建了健全和完善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公路交通运输具有直达运输、适应性强、机动灵活、用户操作方便、资金投入少以及周转快等优点,在交通运输行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逐渐地向城市靠拢,更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机动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需求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客货运输量显著增加,导致城市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我国许多城市对于土地使用和交通运输的利用尚不完善,并且尚未创建健全的交通管理体制,导致公路交通存在严重的拥堵现象,交通事故频发。因此,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公路交通运输行业进行规划和完善,能够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的实际需求,并带动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2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以某个区域生产总值作为评价区域经济的指标,采用全社会货运量、全社会客运量以及公路里程作为评价公路运输发展状况的指标,以此对区域经济和公路运输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关系的统计方法之一,以此统计实务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89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货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1,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全社会客运量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根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公路里程和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系数为0.980,并且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公路里程和地区经济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

3 公路运输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3.1 微观角度

3.1.1 激活公路沿线资源

公路交通对于改善和激活沿线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地资源与旅游资源,按照区位理论,交通运输可以改变区域的区位,在没有修建公路时,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不能和其他资源相匹配,一旦改善公路交通,能够实现上述资源的有效结合,将潜在的价值转化成市场价值,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3.1.2 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完善区域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他要素的利用率,例如劳动力以及其他资本,提高地区企业、组织的获利能力。提高区域生产要素组织效率,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企业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提高产品生产量和研发新型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1.3 调整企业生产布局与物流规划

公路运输是企业物流的重要载体之一,区位的改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体系和发展战略,改善企业附近交通条件,改变企业和需求市场、材料市场的距离,对企业的战略布局进行改善。根据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会带动整个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能够加快地区信息流、物流以及人流的循环速度,还能够实现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体的相互连通,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在选址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公路交通便利的位置,以完善的交通带动企业运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2 宏观角度

3.2.1 改变区域产业结构公路交通运输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现代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包括:运输条件要求严格、随市场状况灵活变动、运输频繁、批量小、时间性强、附加价值高以及产品体积小等,而公路交通运输能够满足现代企业上述的所有要求,因此,高速公路沿线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首要选择。此外,新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现代企业对高速公路的依赖性不断提高,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便于高新技术企业和城市核心人才的沟通和交流,在核心高素质人才的推动下,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改进、优化与完善。

3.2.2 改善公路沿途投资环境

公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投资活动,会对区域经济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对于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完成之后,区域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时间,还能够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公路运输维修费用,同时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自然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利的山区,建设便利的公路交通网络,其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吸引众多的投资商,将山区自然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2.3 消除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均衡发展根据增长极理论,不同地区不可能按照相同的速度发展,不同的地区按照不同的速度不均衡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使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人才以及资金等向落后地区扩散,对不同地区的资源进行调整,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公路建设项目能够带动区域各项产业的发展,连锁反应下带动其他行业、部门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分配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协调和均衡发展。

3.2.4 开放经济市场大门,健全投资环境通过对公路运输网络进行改进和完善,能够实现对整个交通网络结构的优化,逐渐地完善区域经济投资环境,逐渐打开经济市场大门,加快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地完善投资环境,促使地区经济向全世界开放,以此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加快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

4 结 论

总之,公路运输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地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通常,公路运输和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如果区域的公路运输条件非常发达,则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公路运输建设速度,以此带动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曜光.浅谈公路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J].时代金融,2013(6):170.

[2]周培东,吴慧,阙科昌.玉林市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公路运输,2014(6):67-69.

[3]马郁.宁夏公路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4,40(35):244-245.

第8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作用

中图分类号: 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交通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加有着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在我国道路运输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决定着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运输方式和产业,其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社会进步的快慢,道路运输这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建设构成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比例。

一、公路运势的主要特点

1、公路运输操作简单,资金投入少,回报时间快

我国对于道路运输的管理体制没有像水路运输、航空运输或者是铁路运输那样有着很严格的准入体制,一般来讲,公路运输所需要的设备相对较为简单和固定,一般仅为一辆客运汽车或者货车,并也进入运输产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前期购置的车辆费用较其他运输行业来讲相对较低,并且能够实现在很短时间内回收成本获得利润回报,因此,公路运输的入行投资行为较为简单容易,且投资的回收期短,回报周期长。

2、公路运输方式有着极强的适应性

对于运输的车辆来说,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和周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突况对运输的时间和出货的计划进行调整,运输的各个环节衔接十分的简短,没有任何冗长的手续,运输的适应性较强,特别是公路运输对于货车或者客车的载货量和载客量的多少有着很强的适应性。

3、公路运输的数度快,效率高

该种方式与其它的运输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道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周期相对较短,货物运输的速度相对较快,特备是在短途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货物或者旅客的转运和转乘,常常能够实现货物或者旅客从始发站到终点站的一站直达。

4、运输形式十分的灵活

公路运输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凭借我国广阔交织分布的交通路网实现铁路、水路运输的不能到达的地方,因此,公路交通的触角能够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等特点。所以,可以依据公路交通运输的这种灵活性可以将运输的途径扩展到城乡农村的经济建设上,为当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5、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

公路交通运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投入的成本较低,在运输的制度标准上没有空运和水运那样的严格,进入运输的过程相对简单,同时在资金成本投入上相对要低,这是人们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其次,公路运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运输工具也相对的容易实现,不像其他空运和水运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来完成最后的运输结果,只需要提供公路交通的固定车辆即可,运输车辆的获得要比飞机、船舶相对容易和简单。

二、公路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公路交通运输能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针对目前的主要运输形式来看,各种交通运输都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各种原材料的加工都需要依靠不同的交通运输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方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运输方式的存在直接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产品的需求方也需要以各种不同的运输来实现最后的交易目的。运输在实现产品供应和需要的关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些运输的具体形式都是建立在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的。以门对门的特殊运输占据着其他的运输方式所不能相比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有效链接使得各种经济联盟相互依存和发展,在公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不仅运输形式更加多样化,还不断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公路运输能有效的降低经济的成本

国民企业在实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将必须采取一切有利的办法来降低经济过程中的成本投入,而关于运输的方式上就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能有效的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公路运输能缩短运输的时间,时间对于降低运输成本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同时公路运输中车辆的能源消耗也是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将其作为经济成本降低的影响因素。根据公路运输的特点得知车辆运输的交通工具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获得,同时在使用中的磨损也相对较小,这些优势都为延长运输车辆的使用寿命做了巨大的贡献。尤其表现在高速公路的运输上面,普遍的快速、安全、舒适成为公路运输的规模化发展的标志,以这种全新的运输模式能,满足各种实际运输的任务和要求。在有效的节约运输时间的过程中也大大的降低生产企业投入的成本。

3、公路运输的改革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质量

在如今的公路运输中普遍以高度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媒介,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运输的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尤其体现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存在严重的技术落后和基础运输设施的薄弱。公路运输的形式则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和其他运输方式对比,发现能弥补其他运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恰当的方式将各种运输的断裂处链接起来。公路交通运输形式的使用推动了经济运行的改善,进而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其他的交通运输所不能达到的,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因而发挥出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4、公路交通运输有效的实现了信息的传递

因为目前经济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农村的发展形式也逐渐城市化,运输成为实现城市与农村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因为农村处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各种链接和交流形式都不完善,公路交通的运输成了链接其的主要方式,这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经济建设的未来发展。除此之外,农村的大量劳动人员进入到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中的项目建设也不断的深入到农村中去,推动弄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形势都建立在公路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是实现城市与农村相互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途径。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项目。

5、公路运输有利于改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质量提升

目前,在交通运输上,我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果,但整体的经济运行的方式还不近合理,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和质量还不高,经营方式的粗放管理现象还是比较的明显。在交通运输行业,由于各种运输的运营方式相对独立,致使运输的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合理运行和有效的开展。而相对于其他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有很多的独特之处,能够很好的弥补上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结合,提升我国整体的交通运输业的运行方式,采用公路运输经济手段来改善其经济运行问题为的主要方式,实现提升其经济质量。

结束语

公路运输能够实现城乡农村之间的良好经济交流,使得城乡农村之间的经济合作更加的密切,使得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一同实现一个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实现了落后地区与先进地区的有机融合,使得落后封闭的地区能够向全方位的发展方式转变,并且也能实现与国外发达地区的多层经济合作和交流,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艳静.浅析交通运输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9篇: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 交通 城市发展 影响机制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纵观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无数实例都证明了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城市交通之外的大交通,与城市发展更是具有深刻的渊源关系。

一、城市发展中交通的重要作用

透过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到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处处留下了交通的印记。

1、古代内河航运引导城市布局

在可以查证的有关城市的记载中,城市最早出现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黄河等大河流域,在历史上较有影响的城市也大都分布在河流的沿岸,如底比斯城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畔,巴比伦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右岸。交通运输能实现互通有无,平均所余物资,交通不同地区特有物资的职能,促进了市场的形成,而市场本身也是城市生活安定性及规律性的产物。水运是古代大规模运输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些河流无疑都是最早的交通要道,可见,城市起源于大河河谷地区并非偶然。

不仅如此,城市发展与航运改进具有很强的同步性,从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水路运输对城市格局的形成和演化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魏、晋、南北朝以后,长江流域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基地,而隋大运河的开凿,把逐渐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与仍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黄河流域以通畅便捷的水运方式联结起来,大运河成为中国主要商品流通通道和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沿河两岸形成了中国第一条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线,沿岸的楚州(淮安)、扬州、苏州、杭州在当时并称四大都市。

2、近代铁路交通促进城镇迅速崛起

工业革命后,铁路交通的开始发展,使得大宗货物在陆地上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此时,在铁路交通发达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起来了一批新型的城市,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兴起就是凭借优越的铁路交通条件而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20世纪初,石家庄村的面积还不足0.1平方公里,仅有200户人家,600余口人。由于公路交通十分落后,货物运输严重依靠铁路交通,而由卢汉线运往当时的重镇——正定的物资都要在石家庄下站,再由石家庄运往正定,石家庄也因此成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并进一步诱发了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的全面兴起。1941年2月,石太、石德、京汉三条铁路在石家庄接轨,使石家庄的交通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1947年石家庄市解放,当时全市人口19万,有大小工厂27家,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左右。

3、现代高速公路推进沿线地区城市化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一条高速公路,特别是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建成后,就会使两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逐渐延伸发展,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城市群,在各处出口或立交桥附近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这些卫星城镇更主要的功能是对中心城市功能的有益补充。如贯穿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被称为“加拿大的主要街道”的高速公路,其日交通量达35万余辆,高峰期超过40万辆。之前,安大略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多伦多南部,1962年,该高速公路建成,工业布局逐渐向北延伸,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工业走廊,集中了全加拿大70%以上的工业,相应地促进了高速公路沿线商业、文化设施的发展和中小城镇的发展。目前,这一地区为全加拿大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4、综合交通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法国城市学家戈特曼(jean gottmann)在其论文《megalopolis》(1957)中首次提出城市群的概念,并预言: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若干都市区的空间聚集是城市化成熟地区城市地域体系组织形式演进的趋向,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将成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

长江三角洲被称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其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具有明显的交通导向性。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基本形成了沿长江和沿运河的两条城市发展轴;随着1904—1911年沪宁、沪杭铁路,1912—1949年沪杭甬铁路的建成通车,长江三角洲铁路沿线城市带开始形成;改革开放后,公路已成为长江三角洲人员和货物流动的主要通道,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格局的主要框架;长江三角洲目前的主要交通方式有汽车、火车、轮船、飞机,是世界上港口和机场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今后,长江三角洲将进入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交通条件的革命性

变化,产业将在长江三角洲内重组,城市空间格局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二、交通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

通过对城市发展进一步解析,可以看到,交通是通过改变产业布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口迁移等来影响城市发展的。

1、交通改变产业布局

依据经典的产业布局理论,运输条件是产业区位选择和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运输条件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改变。

在交通运输较为落后的阶段,高额的运输成本限制了城市间外部贸易的发展,工业活动在城市间难以形成专业化分工,大多数工厂在其选址时会把城市经济作为首要条件,落后的交通条件将经济的多样化限制在城市范围内。随着交通的发展,区位约束不断减小,长距离的商品运输成为可能,围绕着中心城市的腹地市场开始增长,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开始出现,工业生产可在不同城市间实现专业化分工,这促进了聚集经济效应的充分发挥,推动了城市向外分散型发展,更多城市将会出现。此外,便利的交通还能够促进沿线地区人口的快速流动,加快地区经济的对外联系,从而带动沿线周围的旅游、餐饮、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推动沿线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

2、交通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以企及的,加大交通投资力度,对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机会将产生积极作用,而且交通运输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即交通建设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和服务需求的影响较大,这也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根据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测算,1985—2006年,中国交通运输投资每增加1%,将会带动gdp增长0.28%,其中,交通运输投资的直接贡献为0.22%,由于其外部性的存在而导致的经济增长为0.06%。也就是说,如果考虑交通运输的正外部性,交通运输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年均13.8%。总体而言,1985—2006年交通运输投资带动gdp每年增加248亿元,其中196亿元来自投资的直接贡献,另外52亿元为交通运输的正外部效益。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的就业率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地促进就业。

3、交通影响人口迁移方向

尽管人口的集聚看起来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人口集中程度却随着交通的改善而变化。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尤其是公路水路交通的发展,使得客运和货运成本、距离等都有所下降。另外,交通又提供、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迁移的“拉力”不断增强,迁移通道的阻力随之减小,这使更多的农村人口愿意迁往城市。

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城镇化的中后时期,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而高速公路等高技术交通和现代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以及家庭轿车开始普及,距离已不再是居民进入城市的障碍。因此,人口在向城市集聚的同时,也会使得大批富人外迁,并最终导致了郊区化的形成。

三、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建议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来看,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它决定着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甚至是城镇的兴衰。交通线路走向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的空间分布及发展方向,交通线路的空间组合状况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的空间组织结构,主要交通方式的效率决定着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加速阶段,人在空间运动上向城市超强集聚,物也呈现向城市强集聚和弱扩散的现象,经济与城市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显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由于这一阶段也是交通发展的成长期,因此可以考虑借助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力,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交通和城市分归不同部门,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和规划也分属不同的部门,这就使得城市与交通发展不同步,而且本应为弱替代性的不同运输方式,表现出来更强的竞争性,使有限的资金又有一部分用于了重复建设。为加强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协调,要求政府部门或者委托中介组织对交通项目的决策进行监督和协调,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城市与交通的协调发展,不同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埃德温·s·米尔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第2卷)——城市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 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 胡鞍钢、刘生龙:交通运输、经济增长及溢出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09(5).

[4] 王先进、

刘芳:基于重力模型的交通对人口迁移影响分析[j].综合运输,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