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青蓝工程徒弟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蓝工程徒弟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蓝工程徒弟总结

第1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一、建立合理的师徒关系结构,形成共识

年轻教师从走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成为名师,这其中,需要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在学科骨干教师的指导下经历锻炼,需要名师的扶持培养和指点迷津,这样,他们在成长为名师的道路上就会少走弯路、岔路。每个学校都有一些具有深度教育思想、文化修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名师、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的精英,是学校追求卓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传、帮、带”作用,让他们肩负起带动和培养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职责。师徒密切合作,可以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壮大学校教学骨干力量,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人才资源优势,节约教育成本,做到知人善用、因人制宜。师徒双方互勉互学、导学相长,在“青蓝工程”实践中建构互相研讨提高、共同成长进步的融洽关系,感受教育事业带来的快乐,体会同事之间的真情和友谊。“青蓝工程”是校本教研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形成教研风气和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师徒关系的确定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决定作用,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和质量,既要征求教师意愿,又要权衡各方因素,既要考虑在职业态度、文化修养、专业能力、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性格志趣等方面的搭配,又要尽量坚持专业、学科、年级一致,要让“青蓝”双方在教研活动中找到合适的职业伙伴,共同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

二、合作共赢,捆绑评价

实施“青蓝工程”要分阶段有计划,有长期远景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有组织保障和工作措施,师徒双方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师傅要树立全方位指导的思想,对徒弟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管理、教学常规等进行指导,并关心徒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要建立一套合作共赢、捆绑评价的激励机制,对于他们在合作教研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工作热情和自觉性。我校对“青蓝工程”实施工作考核中,把双方参与教研活动的考核结果作为其年度考核和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对积极参与“青蓝工程”、教研水平明显提高、教学能力明显进步、参加校级以上课堂讲赛获奖的青方教师,给予师徒双方同样的奖励。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捆绑评价不仅是既得利益的体现,更是对合作共赢的诠释,超越了单纯评价教师个人、盲目追求教学成绩、造成恶性竞争的传统评价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内部活力,改善人际关系,加强教学研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有一举多得的优点。

三、扎根校本教研,提高专业能力

实施“青蓝工程”要根植于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学习培训为抓手,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内容,重点跟踪指导青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青方要坚持和重视学习,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活动,增加知识储备,丰富专业思想,掌握教学技能,提高专业素养,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发现并总结教学得失,在“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安排“青蓝结对活动日”,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蓝方教师要经常查阅教案,指导教学设计,优化备课方案;经常走进课堂,把脉教学目标达成、师生交流互动、教学策略应用、课堂组织能力、教材组织处理、学习方法指导等教学基本功,对教学机智、心理、语言、教态、板书等都做到严格要求、精雕细琢,紧抓每一个细小教学节点不放过,纠正每一个细微纰漏不松懈,通过经常性听课评课、说课磨课、观课赛课活动,帮助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从教学实践具体问题出发,在蓝方教师的指导和合作下,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信息交流等多种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师徒双方向学习型、研究型、智慧型教师转变。

第2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关键词:科研引领;青年教师团队;建设;“1234”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0-0031-04

在科研引领下,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实施“1234”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成才的制度体系和生态环境。

一、“1”——一个组织

2011年9月,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会”,简称“青学会”。“青学会”主要由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组成。“青学会”由校长室领导,直属于教学科研处,是以培养青年教师为核心任务的教师组织,是一个以培养“双师素质为主的优秀教师团队”为核心任务的学习型组织。“青学会”以“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双师’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秉承着“学习丰厚底蕴,阅读提升品质,创新焕发活力”的宗旨。“青学会”领导机构健全,成立伊始,就拥有自己的活动章程和会标,每个学期都有详尽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能根据方案和计划求真务实开展好各项工作,如举办的别开生面的“首届读书讲坛”、激情满溢的三届“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课题研究、以考察学习为平台的专题培训等等。2013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学校按照专业和课程又成立了“青学会”所属的“动力源”、“正能量”和“博利恒”三个分会。分会的成立,为“青学会”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活力,让青年教师的成长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让创新驱动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才的内在动力。

二、“2”——两项规划

(一)学校培养规划

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培训工作,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学校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了“青学会青年教师发展简历”,为每位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了三至五年的发展规划。对于刚入校门的新教师,学校则制订了《新教师发展性教学科研评价手册(1—3年)》,对课堂教学水平和论文、案例、反思等教科研成果都有一个层级推进的量化发展指标,为青年教师明确了成长成才的方向。

(二)个人发展规划

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是对教师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青年教师通过对自己的分析定位,制订个人五年成长规划,以此激励自己反思践行,不断成长。

三、“3”——三大工程

(一)有效实施的“青蓝工程”

隆重的结拜仪式。每学年伊始,学校为新教师精心选拔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水平一流的指导教师,并隆重举办“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签约仪式。2011年共有11对师徒签约,2012年师徒结对又增添了新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强化“青蓝工程”,浓郁氛围,示范为先,校级领导主动担任新教师的指导工作。在签约仪式上,学校具体解读“青蓝工程”实施方案,重点详细阐释师徒职责及奋斗目标。每年隆重举办的结拜仪式,明确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奋斗目标,源引了“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源头活水,开启了“以人为本的过程中更新管理理念、注重研究质态的过程中转变管理方式、践行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的青年教师团队打造的经典篇章,为“打造青年教师团队,促进内涵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务实的研究过程。为确保青蓝工程落到实处,师徒结对签约仪式之后,针对新教师的教学实际和《新教师发展性教学科研评价手册(1—3年)》的职责目标,为每位新教师确立了三年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达成目标,让“青蓝工程”落地生根。在教学研究方面,第一年进行教学目标的研究,第二年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三年进行教学内容的研究。在科研成果方面,要求新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撰写论文、案例和反思,申报个人研究课题,将教研和科研紧密交融。第一年要求新教师的文章和课题能在校级获奖、立项,第二年在区级以上获奖、立项,第三年在市级以上获奖、立项。层级发展,梯度推进。

如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学校开展了教学目标诊断课教学研究活动,针对教学目标确立及达成的难点,首先在理论上给予积极指导,开设了讲座“如何撰写教学目标”,并将“教学目标的撰写及达成”作为本学年“青蓝工程”研究的重点,一个月开设一次教学目标诊断课。其次,每月举办“青蓝工程”教学目标诊断课评课研讨会,进行一对一的评课。第三,新教师立足诊断课课堂教学实践,进行一课一反思。师徒结对“教学目标诊断课”是借助“青蓝工程”这一平台加速新教师快速站稳讲台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将“五课”教研常规化、教学研究常态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在研究活动中,学校要求新教师正确制订教学目标,较为合理科学地确立教学重难点,要围绕教学目标撰写教案和组织课堂教学,把“教学目标达成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本学年师徒结对常态化课堂教学“诊断”的主要内容。希望通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课)的环节,围绕“教学目标”的确立与达成,立足常规课堂,脚踏实地地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最终提升新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师傅们无私奉献、悉心指导,徒弟们及时反思、认真施教,通过一年的课堂教学诊断课研究活动,圆满完成了教学目标的研究任务。

从新学年开始,“青蓝工程”教学研究活动进入到教学方法诊断课教学研究活动阶段,一批新教师相继面向全市进行公开课教学,深受好评,这也是“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学方法诊断课常态化的课堂教学的真实呈现。

规范的考评机制。为了使“青蓝工程”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学校特设立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指导教师奖”和“新教师教学科研目标达成奖”,并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科研成果绩效考核”序列,对师傅和徒弟从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方面进行考评。考评内容涵盖了教案撰写、教学反思撰写,上课、评课、评价手册填写等几方面。为了评优激励,学校召开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及交流总结大会,以此充分肯定“青蓝工程”师徒取得的成绩,也营造了教学研究活动的浓厚氛围。规范的考评机制,培养了青年教师科研习惯,强化了反思意识,切实提升了新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发挥了教科研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和服务作用。

(二)大力推进的“‘双师’工程”

“双师型”教师及“双师”素质的培养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工学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和必备手段。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学校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学校通过制度约束与奖励激励并举,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双师型”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证书的获取;通过校企合作、教师下企业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产学研水平;通过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以此加快青年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步伐,扩大“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如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度支持下,青年教师全部通过了全国信息化平面设计师、全国信息化室内设计师、全国信息化动画设计师的资格认证,大大提高了本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

(三)梯度培养的“名师工程”

对学校而言,一位名师就是一笔财富,一位名师就是一个航向标,一位名师就是一座动力无限的“核电站”。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名师工程”,以名师为龙头,带动与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就要求学校一要完善名教师培养机制,二要制订名教师培养规划,三要遵循名师成长规律,梯度培养,循序渐进,四要创设名师培养平台。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强化反思意识,开展课例研究;带着问题意识,主持课题研究;厚养理论知识,提升研究水平。学校在实施名师工程的过程中,优化选拔、培养与管理的环节,给青年教师充足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这样才能做到以管理促成效,为名师工程高效持续地实施保驾护航,真正发挥名师效能。

四、“4”——四种途径

(一)读书学习为源头

著名教育家肖川说:“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1]”。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则是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不仅可以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有文化眼光,读书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从而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读书学习也是青年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为此,学校每个学期都为“青学会”全体成员发放读书券,指定阅读篇目,多次开展赠书活动,并举办读书心得评比。2013年6月,学校隆重举办了“润泽书香校园,品味教育人生”首届读书讲坛。本次讲坛,有阅读诵读、读书微访谈、读书沙龙等形式,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讲坛从教学理念的确立,到从教品质的信守;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们无不从阅读中得到了法宝。有了阅读,教师们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带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感染,具备一定高度的阅读水准和一定深度的知识涵养,才会有高品质的教育。

(二)课题研究为引领

随着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课题研究工作化必将成为职教科研工作新的发展趋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提高工作的品质,物化研究成果,推进成果的转化必将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和内容。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走向,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学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五年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该课题已通过评审,立项,目前正规范有序地开展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服装工艺与制作和电脑艺术设计“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被评为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目前,这两个教学团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依靠优秀教学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深化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改革,变革教学方式,提升青年教师产学研结合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科研型”“研究型”教师。让“研究”成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习惯和状态,从而在享受职业中快乐幸福地成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2]

(三)反思性教学为举措

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方式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不断增强自我反思的观念,积极探索反思的途径与方法,尽快使自己获得专业成长与发展。构建反思性评价体系、培养教师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如于漪老师说,自己一生的两个支撑点:学而不厌,勇于实践,聚焦点是反思。

美国教育专家杜威强调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性,重视反思思维。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他提出了教学的五个过程:第一,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问题;第三,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3]杜威所提出的教学的五个过程为教师们的反思实践提供了方法。根据杜威的教学论,结合拉伯斯凯反思性教学模型,大胆借鉴,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反思性教学实施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的“反思性教学实践研究”荣获南京市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活力课堂大赛为舞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课堂教学也是教师和学生人生中一段最有意义的生命经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磨练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学校以科研为引领,分别于2009年11月至12月、2010年10月至12月,2012年10月至12月举办了三届青年教师活力课堂优质课大赛活动。活动具有显著特点:一是教研与科研的紧密相融,在举办课堂教学大赛的同时,同步举办说课大赛、教学反思大赛、教学设计大赛。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强化教师的反思意识和笔耕能力,让反思植根于实践,再来指导实践,从而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二是在活动组织中,以范式管理为保障,让竞赛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规范、有序、精心、精细、求真、务实中进行,保证了大赛的公平推进和高效运行。三是在搭建平台、创设舞台的同时,围绕一堂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说课、教学反思”等多方面的能力,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切身感受教学研究的本质和活力课堂的魅力,从而将“质量提升工程”落到实处,促进“有效课堂、活力课堂、魅力课堂”三级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提升青年教师活力课堂教学水平,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234”培养模式大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职业教育需要建构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系统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就给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命题,也有待全体职教同仁进一步实践、反思、创新、践行!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Practice Exploration on "1234" Young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wit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Guidance: A Case Study

WANG Chun-lin & CHEN Li

(Nanjing Zhonghua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Nanjing 210012, Jiangsu Province)

第3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关 键 词】追求;特色文化;构建;灵魂学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63-02

办有灵魂的学校,提高学校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通过教师文化打造一支适应教育发展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追求特色文化――教师文化建设的四项目标,并着力强化教师文化建设,构建灵魂学校。

一、营造诗意栖居的书香文化

我校在总结过去研修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推出了“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计划,意在营造特色的校园文化,让读书成为校园的主体活动,使读书特色走向常态,把读书与实践反思有效结合,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变成“读书是一种习惯”进而上升到“读书更是一种责任”。

1. 读书求主动。爱读书是随风潜入夜,发展了我们的海文化,发展到读专业书籍,深入了我们的井文化。我们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师的建议》一书,同时在开学初开展了《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汇报会,以及实践后的《再次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汇报会。一读收获,二读实践后的反思,两次品读,两次收获。又为数学任课教师每人买了一本《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深入研究数学课堂。我们把学校的读书活动概括为一卡即一钥匙,一书即一世界,一感即一收获,一行即一开端,一思即一升华。

2. 积累求实效。我们分批地把一些教育教学刊物分发给学年学科组,不让这些书籍尘封起来,而是让这些书籍走入到老师的心里,建立自己的“书海拾贝”。把自己喜欢的文章剪下来,粘贴到自己的文集中。老师们在选择中学习,在粘贴中学习,真是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还有记载读书历程的“教师成长档案”;追求实效的“积累、反思、随笔”等等,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

3. 学生读书重过程。我们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学校为每个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号召学生把自己家里的书带到学校来,开展“你书我读”活动,一个班级的书的读完了,再和其他班级开展换书活动。这样一本书大家读,一个人读千本书,同时,学校开设阅读课,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时间,“书香二小”人已经是我们的一种追求。

二、构建互助共享的青蓝文化

本着“让每一个教师在原基础上都有发展”这一思想,我们开展了拜师结队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新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我们充分挖掘校内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重在帮,骨干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业务上的传授帮助新教师迅速入门。二是骨干教师与全天候教师结队。我们和全国名校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联谊,给我们骨干教师找名师。重在带,点拨骨干教师,为我们的骨干教师搭建通往名师的桥梁。三是领导与名校领导结对。我们领导和一实验小学的领导对口结对。重在学,学习一实验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

1. 名师引路,在对比中认识自我。我们研究制定了《师带徒制度》、《师傅职责》、《徒弟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师傅经验介绍、教学展示、跟踪指导三种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根据师傅表现和徒弟取得的成绩,在期末评比出“魅力青师”和“魅力蓝徒”。

2. 夯实基础,在进取中完善自我。加速构建并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名校教师的引领作用。名师的言传身教,迅速提高了教师的教艺水平和个人修养。

三、实施和谐有序的教研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懂教学的人,没有资格当校长;不抓教学的人,不是名副其实的校长;对教学没有独特见解的人,不能成为名校长。”因此,我们深入研究,开展好各种教研活动,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1. 开展常规教研。一是每日研修课。这是我们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学习后根据本校实际探索的一条教研之路。我们经历了:模仿――创新――再创造的过程,走出了我们“口前三小”自己的教研之路。具体做法是:教导处每天按照学年学科组的顺序安排出2节课,鼓励老师们听课,跟踪记载教师听课人次便于总结,填写“研修交流卡”,交流卡的内容有凸显的亮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老师们搭建交流的平台。二是群研竞赛课。这个活动我们已经开展了5年,应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团队合作教研形式,每个学期根据教研专题,教研组经过群体备课――试教――再备课――再试教――成型竞赛这一过程,集集体智慧,展个人风采。不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且凝聚了团体的合作精神。

2. 开展适时教研。每个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开展一些教研活动,比如,青蓝工程开展后,我们开展了“师傅展示课”和“徒弟竞赛课”;针对青年教师的提升需要,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竞赛课”、“青年教师说课竞赛”等活动;针对张宏主任的辅导,我们又及时开展了课程专题(阅读教学)“教师风采展示课”。这些适时开展的活动,都针对一些需要时机,及时的开展的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3. 开展特色论坛。我们组织老师们就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展开的论坛活动,思想交锋,激情碰撞,互相启迪。先后开展了《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教师论坛、《在反思中升华》论坛、《个案分析》研讨会、《立足校本,深化研修》小课题论坛交流会、《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汇报会,《再次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读书论坛。一次次不同专题的论坛,不仅充实教师的知识储备,而且提升教师人文素养,让优秀教师传播自己的经验,激起思想的火花,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四、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文明团结、勤奋刻苦、实干进取、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二小的期望。为此,在抓好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我们学校是市级课程改革先进校、省级科技示范校、艺术教育先进校、德育教育先进校。学校立足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做事情,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1. 把活动根植于课堂。活动的开展面对全体,不是拔尖子生。开展写字、朗诵、演讲、手抄报等比赛,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另外,根据实际开发我们的校本课程《古诗》,开展背诵古诗文竞赛和纠错别字竞赛。这些活动都深得家长和老师的喜爱,同时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扎实。

第4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中老年教师对待工作虽说有些是消极的,但大多都勤恳踏实,他们需要同事特别是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在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尊重他们,管理者要以谦虚的心态与中老年教师交流,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敬重之情。在工作中,尽量挖掘他们的优点并在教师之间大力宣传,让年轻教师学习,从而使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许多同事尊重自己,自己还是有过人之处,自己的自身价值是很高的,工作时就会更有信心和动力。当他们的工作绩效有所提高时,在各类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他们。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后,他们心里是满足的,对学校的工作也会越来越配合。

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是人的本能需要,对于普通教师来讲,领导者真诚的关心爱护对他们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的工作十分繁重,工作时间没有上班下班的严格界限,早上班、迟下班。而且事情繁杂,成绩、文体、卫生、纪律无不需要教师操心,备课、上课、家访、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具体去落实,对教师的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很大,难以顾及家庭,加之他们的孩子因为就读或就业不在身边,与配偶也可能因为工作、生活的原因两地分隔。在工作中,应体谅老教师们,关心他们的身体与家庭,让他们觉得领导看到了他们所付出的,也看到了他们的困难,并很支持他们,对他们工作热情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三、意识提升,再度起航

教师的专业基本素质要求应涵盖三个基本范畴: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养成,专业情意的健全。如何让他们在专业上重燃激情、焕发青春呢?

1. 唤醒。我们可以在学校各种会议上,让中老年教师畅谈自己当年选择教育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鼓励中老年教师用自己的笔写下自己的教育理想。当然,里面可能有成功的欣喜,也有伤感、失落、迷茫,但只要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就可以唤醒沉睡多时的斗志。

2. 振奋。每位中老年教师都会有一段奋斗史,都曾经历过辉煌,都会有过深刻的思考。让他们打开尘封的记忆,把当年幸福的课堂、幸福的收获好好整理,组织类似北京育泉小学“教师红地毯”等分享展示活动,让他们明白这些既是个人的珍藏,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3. 转变。中老年教师在以前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他们来说已经根深蒂固。可通过专家现身说法,解读新的课程标准,并展示课改效果,从而转变中老年教师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并实现角色职能的转变。

四、创设氛围,陶醉其中

为帮助中老年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不少学校除了经常聘请知名学者、大学教授和社会名流作专题报告以外,还开设了“教师论坛”、“教研沙龙”,鼓励他们参加校外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支持他们外出学习进修等。开展中老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和中老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活动中接受再锤炼,发挥中老年教师在听课、备课、上课中的示范作用。让中老年教师感觉有用武之地,深切地感受到在学校的归属感和实现价值的成就感,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挖掘。

五、不断培训,保持先进

首先,针对中老年教师建立专门的教师培训机制,确保中老年教师有接受培训的可能性,并给他们提供合理的组织、经费和制度保障。

其次,丰富中老年教师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可以是中老年教师经验的交流,也可以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展示和理解。在培训中可以开设一些教育改革的专题,如时事新闻的专题、心理健康辅导培训、外语的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再次,灵活调节中老年教师培训的时间。由于中老年教师身体状况和生活背景的要求,培训的时间应该更为灵活,不一定非要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要充分考虑保证中老年教师工作和生活时间。

最后,可让中老年教师在校本培训中担任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中老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或举办经验汇报会、专题讲座,出版个人专著等,让他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他们的专业成长必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后力。

六、调整工作,各尽其才

中老年教师毕竟在身体上不能像中青年教师一样强壮,精力上也可能不够用,但在教学经验上有自己的优势,应该有效利用中老年教师多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来帮助学校发展。学校应该酌情减少老教师的课量,多安排老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比如:编写大纲,教材教法和理论课讲稿;指导青年教师;总结工作经验,运用各种方法检查工作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资料的收集、汇编和介绍新的技术和信息;科学研究,承担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

(七)师徒结对,青蓝互动

中老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有很多独特的经验,他们有的是教学能手,有的是师德标兵,有的是管理专家。通过师徒结对,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也树立了中老年教师的自信。同时,根据教学相长的原理,在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条件和机会的同时,也为中老年教师的进步增添自我反思、继续发展的动力。结对过程中,师傅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认真备课,认真教书、认真批改作业,认真帮助徒弟,不仅在教学方面悉心指导,而且在其他工作方面甚至在生活方面都要关心照顾他们。此外,他们还应经常把自己的课堂、学识、观点和徒弟进行对比反思,勇于向自己的薄弱面进行自我挑战,从而弥补自己在认知、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的不足,真正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实施“青蓝工程”,以新老教师集体备课为突破口,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有效地帮助老教师提升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另外,可以让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拜师结对,青年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老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第5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感受着肩上那份沉甸甸的学校和学生们寄予的信赖.期望和重托,我将我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汇报如下:

我们的小学不仅是培养优秀小学生的摇篮,它也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在这片沃土,这个充满生机、活力和温暖的大集体里学习、生活,各位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教学风范让我身在其中受益匪浅,他们的榜样作用使我意识到新教师唯有不断学习,在教学中锻炼自己,追求进步才能让自己不仅只成为这里的一员,也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成为这里的骄傲,为学校和精心栽培我的老师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以师范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高质量有效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关注到每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受学生尊敬的和信赖的老师。

在学科教学方面,我时刻告诫自己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有的是一腔的热情,和对职业的坚定信念,而缺少的是老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因此我要虚心的向她们学习上课中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技能等等。在组长汪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积极参加组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学习新课程理念,探讨教学教法。今年我们又开展了青蓝工程,我们这些新徒弟更要虚心的认真学习,要扎扎实实完成好的此项教学活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要靠自己在教学中的苦练,摸索。面对大班教学我不断的思考,摸索,实践: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课堂死角现象;如何既拔高优秀生又保整体质量。为此我也正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尝试着积极制作教学用具设计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们在积极参与的同时获得知识;在课后,我认真地给孩子写评价,主动跟孩子们交流与家长沟通,不断鼓励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取得进步。

第6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教师“自给自足”、“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以及“假合作”或“强制合作”的教研组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以个体为主,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二是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享受不到愉悦感。建设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就是要营造协作的氛围,利用协作精神化解教师之间的利益矛盾,形成竞争基础上的协作、协作基础上的竞争。

1. 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观

教研组应是集教学、研究、管理于一体的教师专业组织。教研组既不能异化为事务性组织,变成行政的附庸;也不能异化为备课组或课题组,丧失应有的“教”和“研”的功能。对教师来说,教研组的愿景主要表现为预期的目标,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学校发展的责任。

基于我校“创办优质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共同愿景,我们提出,教研组是教师成长之土,是教师获得职业尊严的“家”。价值观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方式,基于我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对民族的未来负责;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提升教师职业境界;以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本,创办优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适应和满足人发展的需要,在于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人形成美好的人性和获得幸福的生活。教学和研究是教师劳动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学的进步、能力的提高才能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学相长”是教师参与教研组活动应然的价值取向。

2.支持性的成员关系和身份认同

在质量协作体中,教研组成员之间是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没有绝对的权威。教研组长的定位是某个学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该学科课程的领导者,该学科教研活动的召集人。在协作体中,教师是教学管理者,是学科教学者、教学研究者。

支持性的成员关系和身份认同使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充满了道德关怀,教师之间相互关心、信赖和支持,不再是相识的同事,而是友好的伙伴,是为实现共同愿景和价值而奋斗的实践者。

3.把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作为终极目标

教研组活动包括学生学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教研组活动的核心。只有将学生学习作为关注的核心,教研组的活动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和丰富的意义。为此,我们把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作为教研组活动的核心,把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作为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的终极目标。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业质量又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从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对民族的未来负责”的价值观出发,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等。为此,我们把教研组质量协作体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上,从关注知识掌握转向关注整体素质,从关注部分优生转向关注全体学生。

要实现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终极目标,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有赖于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的转变。然而,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更不能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策略和风格。教师思维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改进,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组内教师之间的协作来实现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的交融。

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必须基于教学,聚焦课堂,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必须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教研内容,最大限度地展开教研组内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互助。当然,教研组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在教学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的过程必须始终与教学过程相统一,其目的必须指向教学实践。

1. 同读课标,共说教材

开展教研组“同读课标,共说教材”活动,在课程标准、教材和课堂教学之间为教师架设一座桥梁。

同读课标,要求全组教师一起理清学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以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学科教育价值和学科教学方法。

共说教材,包括说“学段教材的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及要求、课程资源开发”;说“单册教材的编写体例、知识点、教材处理建议”;说“单元教材的编排意图、结构安排及逻辑关系、教学目标的确定”等,三种方式均要画出“知识树”或思维导图。

2. 同课同构,集体备课

如何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带领组内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怎样才能变组内教师之间的差异为资源,实现共同成长?为此,我们开展了同课同构协作教研。同组教师选择相同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敲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流程和检测试题,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包括: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学设计授课、观课集体议课。同课同构“构”出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保障各班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共享教学资源、共商教学问题,发挥了组内教师的协作精神,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共同提升。

3. 同课异构,相互切磋

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不同教师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如何让组内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文本进行多样解读,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呢?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协作教研。让几位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独立备课,然后在平行班同上一课,对比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巧妙之处,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方式、教学智慧的碰撞,产生“1+1>2”的效果,整体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基本流程是: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几位优秀教师分别备课授课、观课集体议课。

比如,三位教师同上一节作文指导课《细节描写》。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既有教师对课标理解的和谐共振,也有不同看法的碰撞。原来的听评课,只是大家一起评一评、议一议,触及不到深处。而同课异构则不同,大家一起研究和教学,每位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样,老师们都舍得花心血备课,积极思考,竭力找出与其他教师上课的不同点。高手过招,招招精彩,相互观摩和切磋,收获颇多,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有效性。

4. 异课同构,共建模式

在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我们对“上得好”的教师进行了考察,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或相似的做法,如上课先出示教学目标,最后进行达标检测;先让学生读书、看书,再让学生到黑板上演练;有些问题让优生到讲台上给全班讲等。我们想,能不能从这些“上得好”的教师身上提炼出共同、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合校情的主流教学模式呢?于是我们先在高中数学组开展了“异课同构”协作教研——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教学方法。

经过一学期的探索,在总结数学组“预习讲解练习”三环节的基本做法后,我们提出了“导、学、议、练、悟”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导——揭示目标,引入新课。导入课题,以问题方式揭示目标,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学——指导读书,自学探究。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设置的问题及学习任务读书找答案,自学、探究,提出疑难问题,作好讨论发言的准备,教师指导学困生。

议——释疑解疑,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展示自学成果;教师检查评点,举例示范应用,关注好学困生。

练——课堂练习,对照课标进行检测。精选习题,分层要求;适时检测,落实“堂堂清”。

悟——梳理归纳,反思深化。梳理知识点,建立起知识网;回扣目标,反思思维障碍点,归纳解题规律,总结得与失。

在这几个环节中,“导”是“学”的铺垫,由教师引领课堂开场戏。“学”是“导”的落实,是“议”的准备,是课堂学习的核心环节,由学生完成。“议”是“学”的升华,是课堂教学的,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练”是运用环节,是对“学”巩固、检验的过程。“悟”是反思与总结环节,是学习思维的深化。在对课堂结构和节奏进行适度控制的基础上,“导、学、议、练、悟”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为了巩固教研组质量协作体取得的成果,我们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荣辱与共、利害并存,以保障学生学业质量的持续和全面提高。

1. 青蓝工程

组内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老带新、师带徒,提高年轻教师的学习力、教学力、教育力,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的结对目标是:① 一学期站稳——基本熟悉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被学生接纳。② 两学期合格——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一年后能评聘为初级教师。③ 三年成熟——掌握所任教学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竞赛崭露头角。

优秀教师和年轻教师结对的措施是:① 共同备课。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吃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案、学案。导师在徒弟上课前检查徒弟的教案并签字。② 互相听课。徒弟每周至少听导师的指导课1节,导师每周至少听徒弟的实践课1节。徒弟期末前在教研组内上汇报课,由教研组评价。③ 组织“成长论坛”。师徒欢聚一堂,交流经验和体会,碰撞思维和智慧的火花,共享成长的快乐。④ 实行青蓝工程每月、每学期的考核。为考核优秀的师徒对子颁发证书,发放奖金。考核合格的,学校给导师计发专项补助。不合格的,校长约谈。

2. 课堂观察

与传统“听评课”的关注点和价值追求不同,课堂观察要求观课者除了用自己的视点来透析课堂以外,更多的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感受课堂、思考课堂、理解课堂。“不看老师看学生”、“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等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有利于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形成教研组的协作文化。

课堂观察的基本流程是:① 召开课前分析会。授课教师阐述教材解读、目标设定、流程设计,教研组长安排观课分工,如教学设计、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学生自学、课堂练习、目标达成等。② 组织课中观察。③ 召开课后分析会。授课教师谈教学体会,观课者评议发言,包括数据通报、现象陈述、得失分析、教学建议等,最后由教研组长总结。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求观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观察记录及评价量表,客观量分,真诚评议,及时反馈。课堂观察研究纳入教师、教研组当月工作考核。教研组长汇总量分结果并报教务处,作为授课教师当月“上课”项目得分。

3. 教学质量一票否决

学校根据各个学科在年级考试中的有效贡献度来对教研组质量协作体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实行一票否决。

学校实行教考分离,运用相对标准分等级法评价教学质量,从相对标准分、优等生增长率、中等生增长率三项指标定量考核教师、教研组教学质量,并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定性评价。优秀——月考(期末考试)组内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分均值排名学部各教研组第一,且无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不合格”。良好——月考(期末考试)组内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分均值排名学部各教研组第二,且无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不合格”。合格——月考(期末考试)组内90%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合格”以上。不合格——月考(期末考试)组内有超过10%的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论为“不合格”。

第7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县*实验小学总校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1)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集团在规范教学常规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已能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2)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监控。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同上一堂课”、“跟进式上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人人参加)和集团相约教研活动,集团相约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4次(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积极邀请县各学科教研员参与到活动中作专题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注重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不定期对学科教学进行质量抽测,及时掌握各学科教学动态,对学科教学成绩作出质量分析,通过教学质量分析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3、重视集团科研管理

一是以课题为抓手,加强集团科研建设。以省教研类重点立项课题《加强常规管理,提高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为平台,邀请分校老师参与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提高集团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分校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二是加强科研过程的指导。充分发挥集团本部“土专家”的作用,与分校教师结成科研对子,对分校教师的科研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做好科研引领工作。

(二)师资共享,打造集团优质师资队伍

1、分层培训,任务驱动促发展

构建了5年集团教师共成长培训工程体系,根据集团教师的年龄结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因素,分成“潜质教师培育班、骨干教师成长班、中老年教师发展班”。并给不同班级的教师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组织不同的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青蓝工程,师徒双方共发展

集团每月组织一次“师傅”与“徒弟”共成长的专题教研活动,针对某一教学专题“师傅”与“徒弟”共同进行上课、评课,互促互进,参加了集团青蓝工程教学研讨。积极开展下乡支教,每学期安排总校优秀教师到各分校支教一周、一两天。有效帮助和推进了分校教师与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融合,丰富集团教育内涵

一年来集团以开展市级重点类立项课题《发挥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为载体,将“享受教育、回归本真”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分校的教育管理中,使之成为集团总的一个办学思想,丰富了集团教育的内涵。该课题研究成果获丽水市重点课题类一等奖。

1、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一是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在总校举行的系列学生活动中,邀请分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总校举办的讲故事比赛、心理健康演讲比赛等活动,都将安排分校学生前来同台竞技,在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相互认识,增加友谊。二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总校择优秀学生与各分校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进行一加一帮扶活动,目前集团共有20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是我集团的一项重大活动,集团分校的部分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与总部的学生同吃住,共同完成所有训练项目,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在推进教育集团向前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经过集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校际分散,教学研讨组织困难

由于各分校间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集团总部落实在分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困难,从而造成集团总部教师“走下去”教学容易,分校教师参加难的局面。加上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很多时候教师时间调配上会有许多冲突,一些活动教师的出勤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2、集团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加强

缺乏学科权威性教师。现有的师资水平与集团的发展还不相适应,特别是缺乏有权威性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效应不足。

3、集团活动经费投资机制有待完善

每一次活动都要涉及到车旅费、食宿费,没有政府部门的经费保障,将对我们集团里开展的一切活动有着致命的影响。

四、今后工作思路

根据*县建设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的“十一五”教育规划总体目标,在集团总体办学思路已初步定型的背景下,将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下一阶段将着重加强以下四大方面建设:

1、建立和完善集团管理与评价机制

一是继续按照“资源共享、相对独立”的集团管理原则,统筹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使总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各分校,形成优势互补。二是建立一套适合集团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到有章可循,实现集团管理行为的优质化。

2、建立和完善集团教育监控体系

一是继续推行集团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总校班级与分校平行班实行学进度,统一期终监测。二是继续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控管理。三是要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特别是对特长学生的评价机制要进行逐步完善,要建立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继续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舞台。把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以及国防教育夏令营等“五节一营”活动推向深层次发展。

第8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教师2016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一

本学年,我担任化学教研组长、信息处副主任和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我工作兢兢业业,全面认真地履行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职责,做到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下面我把自己这一年在政治思想、教育、行政、教学、教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政治思想表现:

本人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始终起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热爱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热于奉献,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二、教育工作方面:

作为教研组长能带头做到多吃苦、多交流、多合作、多学习、多奉献,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区、片的教研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发挥骨干作用,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带头上好区、片的公开课,并受到同行们的一致好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从而大幅度提高学校化学成绩,本人在2013年度被评为武进区先进教研组长。

作为学校行政,能认真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能强化服务意识,既做上级领导的放心人,又做广大师生的贴心人。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为大家搞好服务。能经常去听新教师及年轻教师的课,并及时进行交流,作好相应指导,使其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另外还积极指导他们的教科研工作,包括论文撰写与课题研究。

三、教学工作方面: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改实验,作为学校化学生本工作室领衔人,能带头进行教改实验,积极尝试,不但修改教学模式最终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多讲多练,老师少讲精讲。能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本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在历次考试中班级的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均很高,而低分率却很低。

四、教科研方面: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认真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培训,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充实自己。作为武进区中学化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横林教学协作片中心教研组长、常州市金惠文名教师工作室特邀成员,能认真参加各项活动,积极上好校级或区级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与教师们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同时也汲取了许多教师教学的优点,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在本学年中,2次参与化学教与学辅导训练习题的编写,在所撰写论文中,论文《展导入艺术魅力创生

态高效课堂》在考试周刊杂志2013年第12期发表,论文《抓好小组合作建设打造高效生本课堂》在新课程杂志2013年第12期发表,另外负责的国家级课题构筑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和区级课题化学教学中实施生本教学的研究还正在研究之中。

五、指导青年教师方面:

能确实落实学校青蓝工程要求,真心真意做好师傅的传、帮、带工作,因此也就能使徒弟丁玲和江小朵两位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快速成长发展,已完全能胜任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并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其中江小朵老师在常州市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大赛中获二等奖,另外作为学校行政还经常给学校其他青年教师作讲座、报告,并积极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科研工作。

当然,成绩永远只代表过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改正缺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满腔热情育英才,赢得桃李满天下。我要锐意改革,不断进取,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2016个人年度工作总结二

在忙忙碌碌中,一年就悄悄地过去了,转眼迎来了新的一年,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有总结也有反思,现将一年的工作情况作以总结:

一、思想职业道德方面

积极参与到学校争优创先的活动中,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将新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每天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份作业。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自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今年上半年,我担任高三(八)班理科班英语教学工作,在自己与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在高考中取得了连同补习班在内的第三名的好成绩;下半年,担任高一(3,4)班两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管理方面,我本着魏书生的承包责任制,来约束学生,发挥着学生的作用,共同维护班级。

四、工作纪律与自我要求方面

第9篇:青蓝工程徒弟总结范文

一、倾心于无私奉献

德是从教之本,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人师表。”我组全体语文教师对事业忠诚,对学生负责,服从安排,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努力做到树师表新形象,垂师德新风范。他们经常认真学习《师德规范读本》、《师德征文汇编》,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特别是以身边人为学习的楷模,敬而思齐。《师德征文汇编》中有一文《不辞长作育花人》,介绍钱国雷老师克服夫妻长期分居带来的种种困难,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的先进事迹。“*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华岩老师工作才6年,但班主任工作耐心细致,民主评议中学生满意率达100%。在他们的率先示范下,全体语文教师都化大量的精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坚信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生,努力做到“促每一位学生成才,让每一个家庭放心”。

学校有很多父母离异、单亲或成绩差、行为习慣差的“问题学生”,对此,我语文教研组开展“一助一”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帮助一名学生,以谈心、家访、资助等方式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学校开展的“扶贫帮困、关爱工程”活动中,全体语文组教师踊跃参加,为王奇、薛倩霞、诸国成同学捐款近三千元。我校语文教研组青年集体还被评为二00三年度武进区级“青年文明号”。

二、立足于常规贯彻

《*市中学学科教学常规》对于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教研组始终以落实教学常规为立足点,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学习教学常规,领会精神实质。在每学期开展的“学常规、领精神”活动中,教研组都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首先,要求教研组成员熟悉常规的具体内容,基本观点及目标要求;其次,在教研组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中学语文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初步确立了教学目标、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考核与评定、论文撰写、业务进修、课题研究等九项一级指标,使常规要求具体化,教学工作规范化。教研组在期中、期末配合教导处对教师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评出优秀教案等,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

2.积极“充电”,提高业务素质。

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先导。当前,初、高中语文教学在努力探究新课程改革模式,因此,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文课程新标准》、《课堂教学论》等理论及有关教学经验文章,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配合教科室对初一、初二年级进行新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新教师利用暑假、双休日进行岗位培训,走出去“取经学艺”,并及时总结学习心得,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于团结协作

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教研组建设的灵魂。为此,语文组狠抓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的“实”。

教研组把具体工作细化到各年级备课组,要求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做到:①备课扎实,不仅吃透教材,还要吃透学生,按学生的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②同一备课组统一进度,同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练习。至于教学方法,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③作业全收全批,提倡面批,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④备课组一周定时活动一次,共同备课,集体研究教材。同年级老师一周至少互相听一堂课,听后认真评议,共同探讨适宜的教法。

课堂教学效率取决于课堂45分钟教与学的质量。我们特别注重公开课教学的效果。每学期我组至少有10人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中包括老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开课后及时组织评议,大家本着学习提高的原则,谈感想,提建议,热烈发言,毫无保留,教研风气浓厚。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无论是开课者还是听课者,都感觉到收获很大。

近几年,语文组老师相继退休,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现在语文组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只有三人,能否顺利完成新老交替,能否培养好一代新教师,这是一个组织成败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具体措施来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组织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协议书,规定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1-2节,师傅对徒弟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把关并听课、评课指导,徒弟要主动虚心请教,经常进行思想汇报,总结教学心得,上好一节汇报课。在“帮、带、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中,张同江、袁莉娜、边慧等几位新教师很快胜任高中教学,而且得到学生的爱戴。现在毕业班都有比较年轻的老师,各备课组长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

另外,支持青年教师外出业务进修。现在我组有2位老师在读南师大教育硕士研究生,4位老师曾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大部分老师本科函授结束。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竞赛活动中展风采。

通过学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我组青年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在“省前中杯”中学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作文)潘少波、王桂香老师分获高中组一等奖、二等奖。在“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张同江、华岩、陈洁等五位老师的课都被评为优秀级,受到区教研室庄焕方主任的好评。

同时,我教研组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竞赛活动。

高二(5)班的钱华同学在“*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比赛”中获三等奖。在校内03年9月-12月,围绕课题“生活化、创造性高中作文“开展征文活动,收到稿件70多篇,有的被《*晚报》录用;初一、初二年级举行”名言警句默写比赛;全校举行“钢笔字比赛”;04年4月配合政教处开展了“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高一年级结合教材,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和以“自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潘少波、王桂香等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风小较》、《口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等研究成文。一系列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综合素质,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五、专注于教学研究

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因此,我们语文组重视引导教师开展专题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而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在课题研究方面,全组成员参与省级课题《由“维持学习”走向“发现学习”的研究》。全组成员参与武进市级课题《课堂目标教学的实验和研究》,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有助于改进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尽量做到目标要能够体现发展差异性,让学生的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差异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参与,建议老师少讲解一直是课题组成员的努力方向。我们根据“创设问题情境”原则,尽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多让学生发表见解,然后加以适当点拨,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组成员还积极参与武进区级课题《初中语文开设课外活动课的研究》,这项课题已结题,获武进区评估二等奖,另外,高中组课题《高中作文“生活化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2002年12月份向区教研室申报,并按计划分步实施。一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钱国雷、施孝丹、潘少波等老师开设作文公开课,探究新型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学习资源,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和积累的指导,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和思想底蕴。认真指导学生创作,在多篇学生习作在《*教育》上发表。

课题组就是这样生机勃勃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活动的,在学校教研活动中真正起到了“龙头”作用。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语文教研组也蔚然成风。03-04学年各级论文评比中,有5人获一等奖,7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另有多篇发表于报刊。

七、着眼于素质教育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素质教育,是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应试型”人才转变的“素质型”人才的现代化教育观,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语文教研组积极倡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具体做法是: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胆利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