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互联网金融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金融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金融经济

第1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经济新常态 模式 现存问题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042-02

互联网金融是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有机整合。主要由传统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组成,其中非金融机构则主要是指以网络金融为主营业务的各类电商企业、网络P2P金融借贷平台,以各类众筹项目为主的网络投资平台,各类理财APP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

一、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2016年初,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报告称: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250亿元,较上年度同比增长142%;以此增幅计算,2016年互网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有望突破650亿元。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互联网支付市场稳定增长交易规模达140064.3亿元,同比增长55.4%;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持续爆发交易规模达163626.0亿元,同比增长104.2%。全国2595家网贷平台P2P贷款借贷规模达到8000亿元,出现了国内首例P2P行业上市企业――宜人贷,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不可避免,问题平台率多达34.5%;截至2015年底,全国正常运营的各类众筹平台共有283家,新增项目40000多个,筹资总额突破百亿,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互联网巨头及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推出余额类理财产品,实现规模7.8万亿元,用户数突破2.6亿。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

1.第三方支付。所谓第三方支付,即通过非买卖双方的第三方搭建的“支付中间平台”,买方将货款支付给平台,平台为其担保并通知卖方发货,卖方发货给买方,买方验货后通知中间方放款给卖方。这一行为解决了网络消费的信任危机,即买方不愿意提前支付卖方不愿意提前发货。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支付保证后,双方顺利交易。目前代表形式有百度钱包(百度)、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网银在线、京东支付、小米支付、360安全支付、平安付、快钱、快钱钱包等。目前使用最为频繁,业务范围最广的第三方平台是支付宝及后起之秀――微信支付。

2.网贷平台。网络贷款,也叫P2P(peer to peer)网络借款,网络信贷源于英国Zopa网络借贷平台,随后向全球发展。网贷平台主要是指为个人提供P2P借贷等相关金融服务的网站。代表形式有百度小贷、百度有钱、蚂蚁小贷、投资人人贷、微粒贷、京东白条、互联网金融、小米小贷、平安普惠、万达网络信贷。以微粒贷为例,它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腾讯微众银行面向腾讯用户(微信或手机QQ)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实现“无抵押、无担保,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等功能。

3.网络理财。网络理财主要是在信息化时代,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关理财资讯,根据实际情况对家庭资产进行梳理调整的过程,以期获取资产利益最大化。具体包含了理财产品咨询、信息分析、私人订制理财方案设计及金融产品系列服务等。代表形式有百度金融、余额宝、招财宝、理财通、京东小金库、妈妈理财、小米活期宝、你财富、快钱理财、陆金所等等。

余额宝是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增值服务。把钱转入余额宝即购买了由天弘基金提供的余额宝货币基金,可获得收益。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购支付,灵活提取;现已稳坐“世界第二”的交椅。

4.众筹。众筹翻译于英文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一种向群众募资,以支持发起的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它主要采用团购或预购的方式,用以支持灾害重建、民间集资、个人创业等各类活动。主要形式有:百度金融、蚂蚁达客、淘宝众筹、腾讯乐捐、京东众筹、平安众+、稳赚1号、360淘金等。其中腾讯乐捐属于慈善众筹、淘宝众筹业务是以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为主;360淘金主要业务领域为文化娱乐和生活消费类;稳赚1号则针对万达旗下商业市场项目等;百度在百度金融开设了众筹板块,主要以影城众筹为主;其它平台皆为全面发展,其中京东众筹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已创新性完成信用众筹、无限筹,京东白条与京东产品众筹项目连通。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现存问题

1.信息技术风险较高。中国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用以支撑互联网金融的新技术不够成熟。而互联网金融兴起时间较短,各类新生业务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技术开发和安全保障技术发展不够,对抗平台运营风险、黑客入侵风险、病毒传播风险、数据汇露风险等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严重影响平台运营效率。

2.监管机制不到位。当前互联网金融属新生事物,发展态势基本呈现为野蛮生长。社会大众对其了解不深,越来越多的所谓P2P平台出现,借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实施新型诈骗、非法集资,状况频出。而监管机构尚未厘清自己的职责,尤其是大学校园出现网络欺诈、“裸贷”、“借款3000还10万”等教训统统反映了国家立法不完善,法制监管滞后,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3.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互联网金融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从业人员需求也增加,部分从业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会将客户信息出售泄露或故意隐瞒风险成本,引诱客户高利借款。更有甚者,在追缴贷款时,采取过激或不法手段,伤害他人。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未来发展建议

1.加速发展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决定因素之一,未来金融大数据、金融机构信息化等都有较高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加强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的自我研发,及时更新信息技术,有效抵制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努力营造互联网金融技术安全环境。

2.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监管责任要求,推进监管制度覆盖,强化准入监管、分类监管、底线监管、协调立体监管的监管思维,构建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相关立法进程显得刻不容缓,需要严格规范平台的筹资项目,加强对于风险的防范,保障授信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监管者、平台、投资者的多方共赢局面。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加大专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切实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不泄露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对于所有的项目要认真说明,不刻意隐瞒回避,积极有效沟通,文明催贷。

新生事物最终需要健康有序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新常态必然会加速网络金融的规范运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范围扩大,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兴隆.基于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2)

[2] 张健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浙江金融,2014(5)

[3] 扬一夫.2016:互联网金融监管年[N].金融时报,2016.3.18

[4] 程举.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5(6))

[5] 皮天雷等.金融新常态约束下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演变与革新[J].经济问题,2015(10)

(作者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第2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技术;金融活动;金融市场

近些年来,互联网+的经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互联网+主要是基于互联网上的一种交换型经济形态,它主要包括:创新理念、制造行业、生态农业、智慧科技、高效物流、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等,几乎是涵盖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要提出“互联网+”这个发展理念,甚至于几乎每年都要有的放矢的制定出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的行动规划,“互联网+”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广泛的深入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一种细分形式,体现了“互联网+”所有的共同属性,但互联网金融在本质属性上还是金融,既有其特有独立的属性,也有属于经济的交换范畴的特性,它依附于“互联网+”的模式存在,又和“互联网+”的其他模式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互为补充。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在于实体经济,一旦离开实体经济,互联网金融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要依托于实体金融经济而存在的,它是实体经济与金融活动在互联网上的高度融合,所以,毫无疑问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格局下,金融加互联网的结合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和潜能的,那么,如何发挥好互联网金融的这种功能,其核心竞争力到底在经济学领域中有哪些优势,都是需要我们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

我国要作为经济强国就必须有强大的金融做支持和后盾,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那么,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的领域,其中也包括经济和金融领域,而且业已成为其重要的支撑力量而存在,那么,自从互联网技术从产生、推广再到应用以来,在金融包涵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革命式的影响,使得金融在理念、形态、制度、产品、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和飞跃。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形态的存在,也成为金融发展的一种源动力,它与金融信息、金融制度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在金融业中,信息是关键,更是核心;技术是动力,更是趋势;制度是基础,更是根本。做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三大支柱,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有着现代金融发展的所有必备特征和属性,互联网就是一个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产生信息的大平台,信息作为金融的关键,互联网就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的方式,成为了传递金融信息的高效平台,金融领域的每次创新发展始终离不开技术革新的支持,互联网作为当代技术革新的主要产物,无疑也极大的促进了金融领域的物质技术结构,成为了一种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关键性技术力量。除了互联网技术上的特有属性外,互联网金融在制度上也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如:监管制度、支付制度和运行制度都有着革命性的改变。总之,现代金融是在信息、技术和制度这三大支柱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建设。

二、互联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技术基础

(一)互联网对现代金融市场的影响

刚才谈到了技术是金融发展的动力和趋势,可以说,任何时期的金融模式的转变和发展都是与物质技术结构调整密切相关的。而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再到互联网金融,每发展一步,都是靠着产业技术上的革新所打牢的基础,在特定条件下的金融市场就是直接建立在特定条件下的物质技术结构之上的。那么,物质技术结构实际上是金融业的一个基础,而互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和根本,已经完全改变了金融的发展模式,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式的变革。

(二)互联网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二是大数据应用;三是云计算模式,这也是互联网技术的三个大的分支,同时也构成了互联网影响金融发展的三大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一个信息交换的平台,运用于金融领域,主要是通过网络生成和传播金融信息;对金融信息的组织、处理和检索;资金和金融产品的供需信息的直接匹配;以支付形式为基础,对资金进行转移和支付等功能。所以,互联网金融主要运用了“互联网”的交互、关联及P2P等技术。

三、经济学中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被广泛定义为第三种金融模式,主要还是要为实体经济所服务的。所以,在金融服务中的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两大难题,同时也是互联网金融所遇到的难题,要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难题,我们必须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组成。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组成

交互性、网络性、平台性、平等性和可选择性是互联网本身的多重属性,其中主体还是人与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技术只是供给服务的一种方式,最终这种应用的可行性关键在于人,是人的思想意识支配了在互联网进行金融交易,所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更要有一种约束和控制人的思想意识的契约精神,也只有实现这种约束与控制,才能更好的解决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其实,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加上在监控制度上的制约,就会大大降低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并推动金融业向更大的空间和更广阔的领域迈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所以,互联网金融不仅是金融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基于互联网思想上的一种突破,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

(二)互联网的核心功能应用价值

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为金融市场带来巨大的产业功能价值。1.服务成本大大降低。在由于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如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业务都已经上网运行服务,极大的降低了服务的时间、人力、物力的成本。2.服务领域的扩展。互联网金融是基于网络的一种金融形态,它拥有网络的一切属性,自然也传承了网络的突破空间、地域和营业固有模式的限制,可以无限制的扩展空间和领域;3.服务工具种类繁多。自主移动理财终端和移动自媒体金融服务终端等,都是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主的一种互联网金融工具,尤其是手持终端云端化,更是安全快捷的一种金融服务方式,根据国际监管规则,运用云金融风控系统,对风险系数和风险概率进行预判和计量,避免发生系统性较强的风险;资源配置上的创新。降低了因中介导致的成本、时间等方面的损耗,使需求双方突破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制约,以更快捷和更低廉的成本对接。4.交易方式上的变革。传统交易模式都是以现金交易为基础的,而互联网恰恰可以完全颠覆这种模式,以电子支付的形式完全取代现金交易模式,传统模式中支付终端都在银行,而现在的支付终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在各个互联网用户的手中,达到移动终端的要求和标准。5.衍生出多种金融产品。“长尾效应”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广阔的平台效应和巨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将数以万计的闲散资金,通过网络平台汇集到一起,进行理财的一种模式。再比如:“碎片化理财”模式,就是利用互联网没有地域限制的优势,使个人手中细微的资金以“碎片化”理财的模式进行理财,达到支付方便、成本低廉的目的。6.互联网金融信誉体系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功能,大力发展小额融资服务,建设金融融资服务机构,制定相关融资服务制度,加速打造中小企业的互联网融资平台,提升中国经济的信誉和创造能力。七是互联网金融业务在不断创新。这种创新打破了现有监管机构的不兼容状态,在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服务上进行了金融革新,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进行了创新改造,促进限互联网企业与金融领域的良性竞争。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自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互联网+”的一切共同属性,虽本质上还是一种金融的表现形式,但它的优势和特点已经广泛被人们所认同和接纳,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而发展迅速,业已成为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一种便捷安全快速的交换手段和形式,为使大家更好的了解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方便大家以后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对其理念、形态、制度、产品、服务有一个更完整和详细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6(07)

[2]乔海曙,吕慧敏.中国互联网金融理论研究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6(07)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7(02)

[4]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J]中国经济问题.2017(01)

[5]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6(4)

[6]谢平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要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01)

[7]庞雅心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J]财政金融.2016(12).

第3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宏观经济 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下金融发展的主要形式,并对于我国经济制度的创新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我国的经济制度能够适应经济模式的发展。另外,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优势,为金融业务的办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使经济的发展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下文将针对相关方面进行阐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一)众筹模式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于经济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达到资金流动与交易的目的。众筹模式是当下使用最为普遍的金融模式之一,是由者将自己的项目在相关的筹资平台进行,吸引众人进行集体投资。众筹模式的发展需要较为安全、规范的交易平台,并且保证项目能让更多人看到,从而达到更迅速地集齐资金的目的。

(二)P2P信贷模式

P2P是近些年来金融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主要是利用网络作为主要平台从而进行相关的借贷活动。P2P是借款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信息的审核,然后在相关平台实现资金的借贷。P2P在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借贷门槛,但其借贷效率高、速度快也是不可忽视的优点,该模式的对象一般为部分中小企业与个人,P2P为他们提供需要的借贷服务,实现资金的流动与经济的发展。

(三)第三方支付模式

伴随着淘宝、天猫等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第三方支付平台也逐渐发展,第三方支付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网络购物的安全性与信用。该模式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购物平台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得资金支付更加方便,保证了网络购物的安全性与规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四)数字货币的发展

数字货币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比如Q币、游戏币、代金券、充值卡等,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比例与人民币进行兑换,从而达到在虚拟世界消费的目的。例如,目前在淘宝上极为普遍的数字货币的充值,8.8元人民币可以购买10元Q币,数字货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另外,还有部分人利用比特币投资,从中获取实际利益,这都是数字货币的发展带来的效应。

二、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风险较大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兴起的经济模式,它与传统的经济模式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传统金融的相关功能,但是在监管方面却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为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例如,在互联网借贷中,互联网只是为交易双方提供需要的平台,并不承担相关的违约风险,因此,贷款人就需要承担该风险,若对方的信用不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贷款人的风险。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局限性,贷款人无法知道对方利用该资金作何用途,若借款人将资金用于炒股等高风险活动,这也会在一定程度增大风险。另外,借贷平台在进行交易时并未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核,也没有对资金的用途进行调查,虽然网络借贷效率高、成本低,却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借贷人的经济风险。

(二)为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来风险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形式较为简单,且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承包了金融发展的大部分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的垄断者,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无法达到银行的借贷标准而向影子银行进行借贷。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借贷已然成为借贷的一种主要形式,部分互联网借贷平台不仅作为借贷的中介,还进行一定的财富管理,如投资相关理财产品等。互联网借贷平台已经具有影子银行的相关功能,影子银行主要是指在监管范围之外,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中介。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子银行的发展造成了威胁。除此之外,互联网借贷不能对资金的用途进行相应的调查,只要求借款人按时还款即可,这使得互联网对资金用途的监管并未发挥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互联网金融的信用与违约风险。

三、针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影响,相关人员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而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基于此,下面就对互联网金融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建立完善的互联网监管

互联网金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市场的竞争力、资金的流动速度以及利用效率等,但是在缺乏完善监管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发展而言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因此,目前我国主要针对互联网中介平台的发展建立了相关的监管机构,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平台与机构进行规范、有效的管理,提升互联网经济的利用效率,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例如,对互联网相关的金融企业与机构发放牌照等,并根据借贷、投资以及存款等分别建立不同的监管系统,保证对互联网金融的高效管理,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能高效地为人们提供各类服务。因此,监管机构不仅只是针对相关服务进行一定的限制与打压,而应该引导互联网金融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4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互联网金融 发展新趋势

一、创新和消费将成为推动金融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和消费为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动力,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进一步发挥出其开放、平等、团结、共享的良好的互联网精神,切实真正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在当今时代,传统金融服务供给已经不能够迎合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不断地推陈出新,为客户定制优质的服务,使客户获得美好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享受。

与此同时,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实力,实现创新突破发展。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非常容易投资和提取,因此,普通用户非常乐于进行投资理财。然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若想进一步实现其实力的提高,就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客户的立场,为客户提供更加新颖的业务。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互联网金融企业有必要灵活地运用互联网支付、电子商务等新的渠道来开展业务,迎合客户新的需求。随着移动4G技术的出现和日益普及,广大的客户都已经使用了高端手机,客户对于互联网更加熟悉,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企业有必要更加有效地挖掘客户信息,发现客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挖掘客户的个性特征,以便更好地服务客户。进一步来说,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打造出一个移动运营统计分析系统,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打造出有利于客户的的征信系统等,切实对于有效的客户信息予以适当地挖掘和提取,将富有价值的客户资料挖掘出来,实现不断地创新发展。

二、形成产业链平台化的新模式

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可以实现行业之间的深度协作沟通,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实现网上付款、投资理财、检索资料、客户征信记录查询等等各种各样的新功能。具体来说,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具体涵盖了下面的几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支付中介类,也就是说,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中间人来实现互联网金融,这种形式在现阶段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而且其管理也相对较为健全;第二种就是投融资平台,该种形式在现阶段的发展非常快速,已经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具体涵盖了电子商务的小额贷款,网上投融资、众筹业务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渠道理财融资服务方式;第三种形式就是数据信息服务类,这种形式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来为客户带来数据的搜集、信息的检索、信用记录、疑难求助等各种各样的新形式的服务体验。与此同时,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涌现出来的今天,客户的需求也是动态发展演变的,特别是在对于客户的信用越来越重视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开始借助于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来搜集和挖掘客户的信用情况,对于客户的交易情况予以搜集和挖掘,确保建设出科学有效的客户征信系统,进一步保障客户更好地进行投融资,也能够保障互联网金融企业及时根据客户的信用情况来采取进一步措施,在为客户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推动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地探索和发掘出更加先进的业务和服务。

三、创新金融功能的新模式

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金融脱媒程度受制于实体经济的需求,还受制于风险收益关系的调整,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体现出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运行效果,监管当局的态度至关重要、决定了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的速度、业务模式及组织形式,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是一种竞争关系,传统金融的应对和反击将冲击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体制、市场及客户等基础,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了优胜劣汰、自我竞争的市场化阶段,开始逐步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解决风险关和技术关。互联网金融也具备传统金融的关键功能,也是需要在不确定环境中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使得实体经济的需求得到满足。具体来说,需要满足的需求涵盖了支付清算、资金融通和股权细化、提供经济资源时空转移的渠道、风险管理、提供信息、解决激励问题等等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金融企业的内涵是针对未来现金流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的权利和义务,具体包括了股权、债权、保险、信托等等,将传统的物理形式转换成为电子形式的方式来使用,通过相应的托管、交易和清算等制度来为客户提供服务。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必须始终进行创新,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高度重视创新和精细化金融等,实现服务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实现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更加有效的满足。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金融跨期跨区域配置经济资源、提供信息以及支付和结算的功能。在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中能够发现,客户对于金融的需求和体验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基于创新的更加精细化的金融功能的实现和更好的客户体验,是互联网金融在金融业新常态环境下新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探索了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新趋势,探索了互联网金融如何进一步实现创新发展,以便有效地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当今的经济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其发展趋势是非常有前景的。

参考文献:

[1]陈小慧. 新阶段、新改革、新常态下的新金融――“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圆满落幕[J]. 大众理财顾问,2014.

第5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宏观经济;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这两个从前并无关系的领域开始走向合作,从而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但是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将这两个行业联系起来,而是之前的金融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这些新兴的金融模式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从全世界的范围来讲,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要落后与欧美发达国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更加全面,其对于传统的金融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1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

1.1互联网金融可以促进民间资金利用率的提高

我国金融行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利率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资金沉淀的情况始终存在,而且在资金流通方面的速度也比较低。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会造成经济紧缩,从而阻碍整个经济的增长。而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开展,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开展相关的金融业务,从而使资金筹措的渠道进一步扩大,将社会上的一些闲散资金能够实现充分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这个大环境下,很多融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得民间资金在国家项目中的投资越来越多,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1.2互联网金融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

在传统金融的发展中,其业务的开展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金融企业的客户主要是来自一些较大型的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或者个人,难以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且办理业务时过程比较烦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效率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企业可以更加“亲民”,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一些金融业务,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讲,其金融覆盖面更广。并且在用户办理业务时,流程更加简单方便,效率也更高,相对于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情况都有了很多的改变,对于其中的一些缺陷也能够得以解决。而且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技术的辅助,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需要的服务。

2互联网金融为宏观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2.1信用违约风险较高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借贷,而借助互联网开展借贷业务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风险。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因此在进行借贷交易时,如果对对方不能够特别清晰的了解则是会有较高风险的存在,甚至是难以收回资金。而借贷人的信用程度和贷款人的风险承受是反比。当下很大一部分信用违约现象都是来自互联网金融,因为在互联网的借贷模式中,贷款人难以了解到借款人的资金将用于何处,如果借款人将借来的资金进行风险投资,那么其贷款违约的风险就会进一步加大。在互联网金融中,互联网借贷交易平台越来越多,借贷双方仅仅是开展与借贷相关的业务,对于其他方面的信息都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其借贷风险就会较高。

2.2商业银行高风险项目增多

当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现代金融当中的一个重要的盈利方式,并且互联网金融在进行资金筹措时能够很好地降低成本,在理财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情况的改变,让很多的投资人为了得到更好的利益,将自己在银行中的存款放入到互联网理财产品中,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就必定要改变自身的自己获取方式,依据货币市场特点来实现资金的获取,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成本增加,而为了使自身的收益更大,银行也会选择投资一些收益较高但同时风险也较高的项目,银行发展中的风险也会增加,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

3互联网金融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因此,其中的规章制度不尚完善,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从而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例如,可以成立类似证监会、保监会等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监管。同时对于相关的金融法律进行完善,如果出现互联网金融的违法行为,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3.2健全征信體系

要想保证互联网金融能够健康稳定发展,必须要健全征信体系,进行双方面的监管。既要对不还款的“老赖”列入征信名单,同时也要将不合法的网上借贷平台列入黑名单,当下我国有很多的网上借贷平台,钻法律空子,打政策的擦边球,健全征信体系也能够将这类非法借贷平台一网打尽。同时征信系统还能够筛选出信用较好的用户,当这些用户办理贷款业务时,金融机构可以对其进行优先照顾,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第6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发展的产物,是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一)发展目标一致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形式,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一致,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可优化配置资源,增强资金活动的透明度,将金融服务范围拓展到中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借贷,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充足资本。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能力,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二)以实体?济为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是实体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创新活动。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引起各方投资者对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拓了空间,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实体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增加了社会闲散资金,为互联网金融整合利用社会资金提供了物质来源。所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保障,其发展态势是否稳定决定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

(三)相互促进与推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促使传统金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拓展服务职能、优化运作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引入先进互联网技术,从而增强传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以网络为平台的借贷业务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难以实现的金融职能,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潜在发展矛盾

互联网金融具备经济虚拟性的特点,在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实体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如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出现严重的虚拟经济膨胀问题,则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稳健性,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此外,互联网金融无节制地过度发展,会吸收更多的人才、资金和社会资源,这势必动摇实体经济的根基,导致实体经济步入衰退期。

二、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战略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如下:首先,严把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关,通过制定牌照发放标准、设置最低注册资本金、落实风险准备金制度,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抵抗能力,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事前控制。其次,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产业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秩序进行严格监管,增强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从而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向市场化的方向变革。

(二)加快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动

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闭塞的现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驱动互联网金融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加大政策引导。政府可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优化配置互联网金融为企业提供的信贷资源,使信贷资源能够服务于满足政策扶持要求的中小微企业。政府要明确政策补贴对象的企业类型、交易规模、交易增长率、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等方面的要求,保障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支持。其次,建立资金评价机制。政府应构建起完善的资金评价机制,在全面收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将其作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促进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共赢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因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时遇到了资金供给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引导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首先,银行可将吸纳的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扩大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储备,促使互联网金融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小额贷款服务。其次,互联网金融要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数据库,建立客户信用评级机制,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信用信息与银行的客户信用信息实现对接,降低信贷风险。再次,银行要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发“线上+线下”的业务渠道,提供线上支付、交易和业务处理等服务,逐步实现自助服务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

(四)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健全和落实相关监管体系,避免互联网金融出现泡沫经济,从而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稳固。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要采取分级监管的方式,综合发展以行业自律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主体的三级监管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同时,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起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披露项目资金运作、预期收益、投资期限等相关信息,并且及时重大风险事项以及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为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互联网企业财务状况提供有力依据。

第7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风险;长尾风险;功能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10-0038-05

一、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蓬勃发展,尤其是2013年以后呈现井喷式发展,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2015年互联网金融客户数量已可与传统银行“比肩”。据《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8万亿元。然而,互联网金融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风险不断集聚。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 12 月,国内问题P2P平台占比高达1/3。如P2P平台“e租宝”,涉案金额达500亿、牵涉90万人。互联网金融监管缺位被推到风口浪尖。

自2007年国内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成立,网贷发展距今已有9年历史。2011年国内最早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成立,距今已5年。1999年,最早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首易信成立。互联网金融仅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有相应的管理办法,人民银行2010年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其做出了一些规范,但仅为部门规章, P2P、众筹、网络银行等新兴领域均接近于监管真空。这一状况直到2015年7月才被打破,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初步明确了“第三方支付由央行负责监管,P2P网贷由银监会负责监管,众筹由证监会负责监管,互联网保险由保监会负责监管”。2014年末中国证券业协会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因为争议较大,目前正式的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只在2015年9月纳入备案管理。2015年末《P2P监管细则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截至目前正式稿尚未落地。除2015年7月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外,总体上具体的监管细则均未出台,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仍然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还不成熟。目前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风险和有效监管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将从厘清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出发,着重分析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风险,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的监管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的界定和模式

目前,学界和业界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本质的理解仍存在较大争议。谢平(2012)是国内较早提出互联网金融概念的,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对传统的融资模式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具有融通资金的成本优势(王汉君,2013)。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渠道意义上的创新,其产品结构、产品设计与传统金融产品没有区别,其没有改变交易各方的跨期价值交换和信用交换这一金融交易的本质。互联网金融本质上仍是金融,其风险和传统金融风险类似(吴晓求,2015;许小年,2016)。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看来,互联网金融利用了现代技术,包括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范围、人数、金额和环境,但其本质仍是金融。因此,本文较赞同以陈志武教授为代表的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具有传统金融所具有的所有风险。

目前学界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尚未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王达(2014)把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分为七类,即第三方支付、“余额宝”模式、大数据金融、点对点(P2P)网络信贷、互联网金融门户、信息化金融机构以及众筹融资。郑联盛(2014)把互联网金融分为金融机构信息网络化、第三方支付、网络信用业务以及虚拟货币等四大类业务模式。吴晓求(2015)把互联网金融大体归于四类:(1)第三方支付。(2)网络融资:一是基于平台客户信息和云数据的小微贷款和消费贷款,二是P2P 平台贷款,三是众筹(Crowd Funding)模式。(3)网络投资:一是P2P和众筹平台融资的资金提供者,二是网上货币市场基金。(4)网络货币。

以上学者的划分标准不一。本文从新业态和监管角度出发进行划分,认为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模式: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网络支付、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以人人投为代表的众筹融资和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主要是渠道上的革新,风险可控,监管也比较明确,不包括在其中。网络货币在我国禁止流通,不包括在其中。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剖析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在于处理风险。互联网金融利用了现代技术,不仅具有传统金融风险所具有的突发性、传染性等,而且其风险比传统金融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互联网金融属于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耦合,风险源发生了转型或变异,风险类型更加复合(吴晓求,2015)。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金融以及二者合成之后的三重风险,其碎片化、跨界性和传染性可能导致新的金融风险(王汉君,2013)。互联网技术使金融服务的技术风险、业务风险和法律风险更加凸显(杨群华,2013)。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金融和互联网两个维度出发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为两类:传统风险和特有风险。

(一)传统风险

除市场风险外,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均显著高于传统金融机构。

1. 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金融中依旧比较显著,信用风险依旧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客户为银行等正规金融体系筛选过后的“次优客户”,风险等级较高。其次,长尾客户大多为“草根”阶层,收入及还款能力良莠不齐。再次,互联网金融尚未对接国家征信平台,对客户的身份认证、金融信息和生活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均存在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最后,以P2P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资金成本较高,正规P2P平台的客户年化收益率一般为8%―12%左右,远远高于银行3%―4%的资金成本。在资金成本高企情况下,贷款利率更高,加之经济下行,借款企业违约风险增大,个人违约率提高。

2. 从互联网技术风险角度制定监管标准。互联网金融高度依赖互联网技术,从技术安全角度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一些网贷平台设定技术门槛。对网络银行,应从安全体系、准入标准、身份和权限认证、法制体系和技术体系入手,防范互联网金融的独特风险(陈丹青,2009)。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规范互联网金融平台,如对操作系统、防火墙技术、数据安全技术等设定准入门槛和行业标准;如服务器必须设在国内等,可追溯其记录以达到有效监管。在金融交易的信息安全方面,加强基本加密技术、安全认证技术以及安全应用标准与协议三大层次的技术支撑(洪娟等,2014)。

3. 从金融风险角度构建监管原则。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潘功胜,2016),因此应注意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监管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谢平,2014)。一方面,从金融风险的角度充分认识互联网金融的潜在风险,从防范系统性风险与保护消费者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审慎监管,如资本充足率、风险准备金等要求。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内控制度做出相应的要求,并进行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另一方面,要坚持监管一致性,防止监管套利。对相同的金融业务,互联网企业和金融机构应采用相同的监管原则和业务标准。只有坚持监管规则的公平性,才能保证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有序竞争。此外,加快出台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目前,除第三方支付领域有2010年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其做出了一些规范且仅为部门规章外,P2P、众筹、网络银行等新兴领域的细则均未正式出台。法律层面的规定更是空白。我国初步构建的第三方支付监管框架较薄弱,在立法层次、分类监管、备付金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大问题上需进一步完善和突破(巴曙松、杨彪,2013)。

4.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市场自治的作用。长期来看,我国应建立官方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自治三级监管架构。官方监管亟待出台措施,行业自律协会初步建立,市场自治尚有待培育。以英国为例,P2P监管以行业自律为主,P2P金融协会制定的《P2P融资平台操作指引》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经过两年的筹备,2016年4月1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一是行业协会应尽快出台行业相关规范和约束惩戒机制,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本身的平等、自由、开放基因,决定了行业自律比政府监管更加有效,其灵活性更高、反应更快。二是大力培育市场自治。借鉴电商平台,培育公共评价体系,规范互联网金融主体行为,提升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总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自治应保持动态平衡,应高度重视和发挥行业自律及市场自治作用,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经营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注:

①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影子银行范畴。

参考文献:

[1]Allen,H.,Hawkins,J.,and Sato,S. 2001. Electronic Trad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ystems[R].BIS Papers Chapters with Number 07-04,November.

[2]Anguelov,C. E.,Hilgert,M. A.,and Hogarth,J. M. U.S. 2004. Consumers and Electronic Banking,1995-2003[R].Federal Reserve Bulletin,Winter.

[3]Chen,L. 2008. A Model of Consumer Acceptance of Mobile Pay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6(1).

[4]安邦坤,阮金阳.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金融监管研究,2014,(3).

[5]巴曙松,杨彪.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财政研究,2012,(4).

[6]李真.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法律监管逻辑[J].海南金融,2014,(4).

[7]刘士余.中国金融的深度变革与互联网金融[J].清华金融评论,2014,(2).

[8]鲁政委.互联网金融监管: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镜鉴[N/OL].http:///a/20140505/12263885_0.

shtml,2014.

[9]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7).

[10]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

[11]谢平.互联网金融的现实与未来[J].新金融,2014,(4).

[12]王汉君.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挑战[J].中国金融,2013,(24).

[13]王达.影子银行演进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引发的冲击[J].东北亚论坛,2014,(4).

[14]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2014,(2).

[15]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

[16]陈志武.互联网金融到底有多新[J].新金融,2014,(4).

[17]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8]欧阳卫民.非金融机构支付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J].中国金融,2011,(2).

[19]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中州学刊,2014,(2).

[20]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

[21]吴晓灵.互联网金融应分类监管区别对待[J].IT 时代周刊,2013,(21).

第8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在互联网金融产业运行的背景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文章在研究中,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企业内部控制途径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行业风险运行现状的确立,进行会计内部制度的优化,从而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治及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提供稳定支持。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

伴随网络时代的运行及发展,腾讯、阿里等网络运行模式呈现出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但是,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企业运行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在某种程度上会呈现出不完善的运行结构,使金融行业呈现出无序化、市场混乱化的运行状态,为互联网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因此,在现阶段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背景下,应该在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的同时,进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合理控制,从而为社会经济的运行及创新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持,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分析

(一)管理控制的要素分析

在企业运行及财务风险控制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通过对资金运行的风险分析,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因此,在现阶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优化确立的基础上,需要认识到企业资金流动背景下的财务风险,从而保证财务控制及管理的科学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与管理的控制要素

伴随企业管理职能的优化确立,企业经营者需要明确项目决策的基本成果。由于人类的主观性相对较强,使企业在运行的背景下出现会计管理职能不确定的问题,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采购管理。对于采购管理而言,其不确定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采购货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质量等内容的选择中。第二,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不确定因素确定的背景下,其内容主要体现在生产规模、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质量之中。第三,营销管理,在营销管理背景下,其制度体系的确定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导致新技术的引进在技术改造中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第四,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的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质量不达标、质量实施检测较弱等问题。第五,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其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会体现在项目的筹资、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及运行之中。因此,在现阶段企业运行的状态下,需要通过对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分析,进行变动因素的确定,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现象的发生。

二、互联网的金融风险

(一)法律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法律风险因素分析的过程中,其基本风险源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主要是指没有经过许可充实金融业务的项目活动;其次,虽然通过了项目的许可,但是,其经营业务逐渐超出了项目活动的范围及程序。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服务体系,在网络实体经济网络化、信息化以及经营项目确立的背景下,存在着界限模糊的问题,导致项目交易容易碰触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底线,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的运行风险增加。

(二)信息风险

伴随电商及互联网企业的运行及创新,企业借助大数据、搜索引擎、云服务以及移动支付技术的创新,深化了企业运行环境下的具体实践项目,因此,在现阶段企业运行的背景下也就逐渐重视对潜在消费资源的开发。同时,在强大数据挖掘以及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信息的收集及整理效率,并在此基础上缓解融资者及投资者之间信息资源获取不对称的现象。但是,在互联网开放互动的平台之下,其开放性互联网平台设计中群体的利益信息呈现出公开、透明的安全运行机制,从而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

(三)信用风险

金融产业是互联网运行背景下较为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利用虚拟平台进行交易互动开放的基础,但是,在互联网的交互平台中,并不能使人们获得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以及较为可信的证据内容。而且,在交易背景下,大部分的交易内容也是通过电子合同签订的,对于这些合同内容而言,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对于企业的运行机制而言,如果贷款无法回收,当资金链断裂时,网络衍生背景下的理财工具就不能得到基本的保障,其投资的项目也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四)支付风险

伴随互联网支付平台的构建,除了传统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外,各家金融机构也纷纷涉入其中,在互联网在线支付及交流平台设计的过程中,呈现出网络化的项目交易环节,但是,在网络电子商务中心环节设计中,仍然存在着潜在性的风险因素。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程序项目的设计存在着不完美的现象,数据保密存在风险,其中隐藏的漏洞会为黑客提供犯罪动机,或以及涉嫌冼钱行为;第二,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信息传输的方式会呈现出音频、视频的转化形式,容易导致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出现了信息重复及覆盖的风险。

三、加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现阶段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确立应该充分满足企业的运行理念,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项目理念,有效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的防范制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风险。同时,在企业运行及发展背景下,也需要慎重、稳健的进行企业管理工作的合理经营,当企业出现资金流动与高利润冲突的问题时,应该将安全制度作为基础,构建科学化的指导体系,全面促进企业的合法运行,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全面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二)促进企业互联网金融理念下人才整合

由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及金融机制的结合体,在这种背景下,需要金融人才以及互联网人才进行紧密配合,通过共同发展目标的构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企业人才整合的理念下,也需要通过合作机制的确立,实现互联网人才的专业培养,使人才培养满足时展的需求,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体系下,企业内部人才整合及培养的稳定创新。而且,在企业互联网金融理念下,人才整合制度构建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需要与企业人员做好及时性的信息沟通。由于企业运行中,经济、技术以及信息等各个因素呈现出相互依存的关系,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完善性的管理体系,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形式,因此,在企业运行中需要构建完善性的外部联系及管理机制,促进企业各级人才的有效沟通,激发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员工反馈意见的分析,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完善构建,从而为企业会计内容控制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专业性的支持。

(三)建立完善性的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建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及防范机制,在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及确立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明确化的风险识别、计量以及监测管理机制,通过风险控制制度、程序以及方法的合理优化,实现对业务流程的科学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者也应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风险防范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对企业运行职能的分析,构建系统性的规范标准,降低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有效识别企业流程中的风险控制因素。并对企业中人员、程序、系统等风险的分析,构建全面化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促进企业风险管理及经营目标的合理实现。第二,实现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在企业运行的背景下,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风险,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建立职责分离、横向、纵向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也需要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审批制度,通过相互制约、自主经营模式的设计,实现财务处理与业务操作中的风险分析,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稳定构建。第三,构建专业化的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预案,定期对项目内容进行预测分析。在现阶段企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通过风险应急预案的建立,可以在企业内部员工发生舞弊、系统侵袭等风险时,及时进行防治项目的确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突发案件内容的分析,确立应急内容,全面提升企业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同时,在企业危机事件发生之后,也可以尽快地恢复企业的运行秩序,并做好工作项目的总结及评价工作。在风险防范应应急管理制度构建的背景下,也需要企业建立科学化的应急纠正防范措施,主要是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过程中,一些突发事件是较难预测的,因此,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内容的及时总结,通过对企业内部运行现状的分析,进行应急方案的有效预测,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性的总结,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运行。

(四)完善企业内部营运及项目盈利的制度

首先,在营运方面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并没有形成一种具体的定论项目,所以,企业在运行及发展中,为了加大资金的总周转率,应该实现产品质量的合理设计,增加项目产品的销售额以及周转次数,同时,企业在运行中也应该寻找全新的创新机制,通过产品、项目设计的项目创新,加大产品的营销力度,实现财务资金的科学管理。企业会计在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中,也需要降低闲置设备以及设备过渡损耗对企业资金运行带来的影响,通过盘活固定资产以及外部零售等项目的构建,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增加企业的资金收入,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也需要合理安排自身的负债比例,有效降低企业运行中成本支出,降低企业风险。其次,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对自身实际状况的分析,进行项目内容的设计。伴随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需要制定激励性的销售方案,强化企业财务控制项目的管理机制,并将开发新技术作为基础,促进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企业会计内部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也应该将提高企业主营业率作为核心,选择项目以及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业务形式,构建精细化、安全性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对企业产业的科学化调整,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实现企业现代化、多元化的工作创新,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支持。

四、结束语

总之,在现阶段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逐渐成为企业运行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身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但是,在运行的背景下,仍然面临着很多风险因素,因此,网络环境中财务管理的不确定因素也就随之增加,所以,企业在制度管理项目设计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综合分析,构建创新性的运行机制,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进行漏洞问题的合理分析,从而为企业现代化的运行及金融项目的合理设计提供良好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静.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再造[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4:222-223.

[2]王良英.探究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和企业会计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21.

[3]赵淑静.基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5,24:94.

[4]李依函.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5]谢小玲.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6]杜聪聪.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及其内部控制[J].区域金融研究,2015.

[7]梁慧媛.石油石化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4:53-56.

第9篇:互联网金融经济范文

关键词:网点转型方向策略;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830. 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6-0101-03

营业网点是银行的基本经营单元,是主阵地、主营销窗口。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物理网点支付结算、理财融资等功能受到了挑战,各家银行结合实际开始了新一轮的网点转型工作。当前,探索网点智能化建设策略,提升网点创新、服务、技术和营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点转型的驱动因素

伴随着经济转型和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新形势。对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来说,新的形势包括内外两个方面。外部经营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新模式、新常态、新变化带来新冲击和新考验。内部经营条件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对网点经营提出了新条件、新标准、新要求。内外严峻的新形势,给网点带来了新挑战。

(一)外部驱动因素

商业银行网点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外部新形势,其经营环境经历着不可逆转的变革,其经营主体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错综复杂严峻的外部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常态经济出现

我国目前经济运行正告别以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高污染与高能耗为特征的“旧常态”,开始步入新的一轮改革调整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最主要特点为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经济决定金融,新常态经济对金融必定发生重大的影响。新常态对基层网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速度减缓带来客户群体的改变,业务发展受影响;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风险控制的改变,资产质量受影响;第三,推进利率市场化盈利空间带来的改变,经营成果受影响。

2.监管政策的调整

由于宏观经济的变化,监管部门监管的理念、标准、力度、重点也会随形势的变化作一些调整。对网点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监管标准趋严,网点合规经营的要求更高;监管力度加重,网点违规经营成本更大;准入监管从简,网点同业竞争程度更胜;监管业务变细,网点产品组合自我创新的更难。

3.同业竞争的加剧

经济调整减速降温会带来业务规模相对缩小。在市场总量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基层网点的同业竞争必然会加剧。一是竞争程度激烈,网点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实现自身的生存,不论是竞争的形式,还是竞争内容都会比过去更激烈。二是竞争范围更广泛,从过去的存贷款竞争到客户竞争,从渠道竞争到科技力量的竞争,竞争无处不在。这给网点业务的推进增添了比以往更大的难度。

4.客户偏好的变化

新形势客户金融消费偏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商业银行网点的经营。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一是客户结构正在改变,差异性需求日渐显现。中老年客户习惯于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年轻客户希望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对服务的便捷性、易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客户消费行为正在改变,金融消费多元化倾向日益突出。仅满足于存取款业务的客户少之有少。客户更加再意用户体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点功能将发生重大转变,成为用户体验的场所和产品陈列的橱窗。三是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要求正在改变,银行改进服务的压力日显迫切。

5.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关于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给传统金融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报刊、杂志有太多的论述。但对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而言,其冲击和影响主要集中在模式和客户上。具体表现为,模式颠覆,虚拟渠道打破传统壁垒;客户争抢,便捷服务挖走长尾客户;产品创新,体验和收益动摇客户基础。让基层员工切身感受到的就是营业大堂内客户流减少,客户存款向支付宝、余额宝转划的现象日益明显。

(二)内部驱动因素

除了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迫使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外,银行自身内部存在困境也提出了强烈的转型要求。这些亟待突破的内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网点规模偏小,竞争力有待提升

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过去大多是储蓄所,后来转为分理处,继而升格为二级支行。虽然,成为了支行,但其人员结构、业务功能、经营规模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经营规模依然偏小,且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经营,直接影响网点的市场竞争力。

2.客户基础薄弱,营销力有待加强

由于商I银行实行的是部门营销负责制,条线分明,做存款的只管存款,做贷款的只负责放贷,综合营销协调能力不足,不能全方位多层次满足客户的需求,造成部分客户分流,特别是一些单一网点,本来客户就不多,加之同业之间挖转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客户基础就更显薄弱。

3.业务结构单一,创新力有待突破

基层网点的业务大多还是个金零售方面的业务,主要是存取款业务,即或有部分品种的个贷业务,也由于信贷管理集中管理的要求,一般都集中于上级支行。而且由于客户经理人数或能力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即使网点功能支持能办的业务,也没真正开办起来。造成网点业务结构相对单一,不能全方位满足客户不同种类的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