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

第1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近年来,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各家公立医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但各医院在日常实施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协调之处,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理解角度有偏差,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缺乏会计信息的支持与监督;医院资产管理缺乏可操作性,效益核算分析不健全等等。在对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发现其不协调之处,提出两者相协调的对策与建议,为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规范财务核算行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了操作方法与研究方向。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重视管理会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医院发展规模的扩大,对医院财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财务人员参与到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工作过程中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将财务人员定位于行政后勤类,或者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就是简单的会计,从事记账、资金收付等日常工作,在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上并没有像对医疗人员那样重视;同时医院财务主管、业务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记账、报账等会计基础核算工作上,不注重医疗行业的发展和新专业知识的学习,长此以往,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医院财务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能力的提高。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医院财务管理活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智能作用,就需要很好地引入和完善管理会计,实现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为医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以实现医院经济管理决策最优化。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做记录、是“向后看”,属于一种专业技术,而不会大量涉及法律的、政策的、医院管理层决策所需要的很多功能等。而管理会计是“向前看”,以发展的眼光来规划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医院战略。管理会计从精细化角度设计指标,跟踪、调整直至优化组织结构。要求医院整合内部资源,做到精简高效,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目标清晰,发挥内部组织结构的协同效应,实现财务精细化和管理精细化。同时,管理会计中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差异分析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绩效考核的效果。总之,管理会计是实现医院价值持续增长科学而有效的理论体系,是整合和梳理医院的临床业务流程、财务会计、经营管理的系统工具,有助于实现医院各种资源的统一运作、共同实现医院价值最大化。

 

二、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医院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在维护公益性的前提下,强化日常经济活动,调动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格预算管理要求,实现医院总体收支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协调好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财务制度解决好怎样开展预算管理,会计制度解决好如何开展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转变观念。医院管理者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通过预算编制掌握医院现有资源配置情况,将医院的一切医疗活动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来,有效组织医院开展经营活动,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二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制度是规范,是基础,是保障。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保障预算工作有序开展,有效克制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将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三是要优化基础会计数据信息。首先,对医院总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分解,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步汇总”的编制步骤,层层落实到有关部门、科室,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科室加强预算管理,提高科室经营管理水平。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尽快推出适合医院的预算管理细则,以单位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本单位预算编制需要设计出行之有效、简单易懂的预算编制填报表。其次,对临床业务科室进行必要的预算编制培训,强化预算控制意识。最后,以预算的执行情况、执行业绩为标准进行绩效评价。财务部门根据月度、季度财务报表、收入支出明细表量化分析各职能科室及全院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发挥相应的会计监督职能。年终确认相关科室预算管理业绩,将预算评价结果与年终医院绩效评价相结合,奖惩到位。

 

三、加强资产管理,完善资产核算办法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实物管理,不提折旧。实际工作中我们应理解为购买图书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同时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图书卡片或明细辅助账,进行实物管理。

 

在建期购进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没有明确其成本归集的途径,实际操作中应在“在建工程—设备安装”科目中进行归集、核算。加强对固定资产改扩建当中资本化支出的管理及核算,严格执行制度及各项规定中的资本化标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严格资产清查及报废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并根据公立医院的性质、规模按年总收入划定不同比例的坏账计提比例。借鉴企业的报表分析模式进行细化,认真编制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报告,加强对设备效益分析的宽度和深度,综合各部门医疗设备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有效利用。

 

四、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成本的调整、编制、执行等工作程序,将收入和支出费用都纳入成本的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方法,各个医院的做法不同,势必造成各个医院的成本差异较大。为了配合财务制度中对医院成本管理的要求,会计实务中对各项支出、成本费用的核算入账要尽量细化,科室要准确,能用实际发生数的尽量用实际发生数,需要进行分配的成本费用要尽量选准参数、选准比例进行分配。要严格区别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的界限,只有做好这些会计制度中的基础工作,才能使财务制度中的成本管理突出效益性原则,才能通过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成本。

 

建议从制度层面根据医院类别、规模等因素对医院成本费用的分摊、计提、核算做出规定,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院间成本核算的可比性,更能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从而完善医院成本核算制度。

 

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及时发现成本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成本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医院改进成本核算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成本分析体系、信息反馈体系和责任考评体系,通过建立医院成本考核奖惩激励机制,使成本费用开支与部门、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促使各部门、各员工转变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降低医疗运营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同时,以财务制度为纲领,会计制度为工具,建立一套合适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体系。

 

五、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和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的对外投资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相应地在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及会计监督上,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的成本、收益、回收等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按要求,会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提高管理素质,核算水平,发现问题及时反映,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的会计核算为基础,没有以会计制度为准绳的严密的会计核算,不可能有实用的财务报告的出炉,不可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经营信息。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医院各项经济事项时一定要遵循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即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谨慎性原则、配比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估价原则。

 

以上建议,并不全面,仅是提了一些重点,操作上也会比较复杂,但指向的是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协调机制创新,目标是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第2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随着人民银行履职特点的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现行财务制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如何进一步完善现行财务制度,使其更好的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文章结合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的实际工作情况,对现行财务制度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基层人民银行;预算管理

一、现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制订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从1994年起取消利润留成制,开始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1999年,财政部颁布《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从制度开始实施至今,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机构和银行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人民银行也紧随改革的进程,对财务预算科目等方面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是,由于人民银行实行财务预算还处于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阶段,财务制度和预算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标准人民银行每年根据财政部的要求,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进行测算,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即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支出基数,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项的支出需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预算编制标准体系,一些基层的人民银行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依旧在采用过去的“基数加增长模式”,只是粗略的估算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物价水平、人员变动等,然后将这些因素加到前一年基数基础之上,并没有采用一套科学的定额标准。而项目支出测算则更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对货币发行、反假货币、安全防卫等特殊履职支出的测算无法准确预估,只能简单采用“基数加增长模式”来进行粗略的估计。

(二)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限模糊在目前的财务制度中,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之分,但有些费用既可以在基本支出中核算,又可以在项目支出中核算,界限比较模糊。例如课题调研费、检查部门的专项检查费用,到底应该列入项目支出预算还是基本支出预算,界限比较模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是由会计人员进行调剂,如果能申请到项目预算,便列在项目支出中,如果申请不到,就在基本支出列支。这些都是由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限模糊所造成的,这样人为调剂空间给人民银行预算的统一管理造成不便。

(三)未能充分体现人民银行职能的转换2009年,总行下发了《人民银行分支行转换职能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基层人民银行的七项职能,并且指出分支行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依据法规对本辖区内的金融机构履行领导、管理、协调、监督、稽核的职能,为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有序运作提供完善的服务。虽然人民银行新增加了金融稳定、征信管理、反洗钱等职能,但预算科目中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科目,基层会计人员职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编制预算,将用于这些方面的资金需求,按支出内容拆分在公用经费支出或项目支出中编制预算。但公用经费支出或项目支出均有费用指标的限制,这样一来无疑会对人民银行职能的履行造成影响,不利于工作的展开,也使得公用经费支出和项目支出反映不真实。

(四)预算控制缺乏弹性管理预算作为一种管理和控制的手段,是保障目标实现的一种控制,但不能完全取代现实。对于预算管理过于刚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固化模式。虽然在制定预算时会充分考虑可变因素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应变措施,但毕竟人的控制能力有限,不可能将未来的所有情况都考虑到并且作出评估。当执行预算时,预算没有很好的体现单位职能目标要求,或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预算目标和单位职能目标偏离,这时候再过分强调预算刚性,容易造成单位职能实现发生偏差或一些正常的需求难以满足。

二、对现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议

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人民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因此,不断的发展和改善财务预算制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有利于人民银行进行有效的风险防范,同时对其更加有效地履行各项职能起到促进作用。

(一)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完善现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国的各项财政制度都不断改革、优化,人民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逐渐的,制度与实际工作就出现了不相匹配的现象。其中预算管理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及需要,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规定,进行梳理,对于一些由于预算编制方法、会计科目变动、预算执行标准等因素发生变动而不再适用的制度、办法或规定,及时废止。同时也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新增相关管理办法或者实施细则,以规范财务预算行为,方便财务预算管理。

(二)增加与人民银行履行央行职能相适应的科目和账户对于现有的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应该继续细化核算范围,建立能够反映中央银行职能特征的财务管理体制。应结合实际工作的业务特点和履职需要,进行充分调研之后,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增设部分费用预算专项账户,用于核算征信管理、反洗钱办案、金融宣传等方面的费用,以促进人民银行更好的履行其职责。同时对一些费用预算的编制进行细化,以优化管理。如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支出进行尽可能的合理划分,达到成本消耗最低的目标。

(三)强化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内部监督和制约体系完善的内部控制和制约体系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途径之一,人民银行应逐步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监督体制,保证财务支出的合理运用。可以采用上下级互动式监督,事前、事中、事后财务预算监督体制,以防范在各基层央行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不断严格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现场监督和非现场控制相结合,形成完善的财务预算监督管理流程,切实控制费用的支出,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严小燕,于海滨.部门预算管理体制下的基层央行财务现状分析与建议〔J〕.金融与经济,2008(2).

[2]邱琳.我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基础改革研究〔J〕.南方金融,2010(2).

[3]王强.完善人民银行现行财务制度的问题思考与政策建议〔J〕.会计师,2011(9).

[4]薛莉群.解决现行基层人民银行履职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12).

第3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供电企业;实践;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它的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国家经济的昌盛与繁荣。众所周知,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是支撑供电企业和谐发展的动力之源,要想使供电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供电企业中财务管理提升路径探讨如下。

1.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供电企业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是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更新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不仅是更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而是要让供电企业全部财务管理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同时还要积极为每一个员工创造发挥自身价值的空间,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将被动的工作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加强学习,细心工作,网络时代,持慧眼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及时发现存在的管理漏洞, 在科学管理理念的引导下,逐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2.修订完善财务制度体系

财务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完善。为此,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修订与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而推动供电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变革,促进集约化、规范高效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业务流程方面,依据党的十会议精神,实施管理创新驱动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将财务管理制度中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条款进行优化与改进。供电企业应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财务、营销、物资、工程等相关业务内容,尽快优化与简化各项具体业务的工作流程,完成跨部门业务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明确各个业务层面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结合工作实际,全面梳理、修订财务核算、预算、资金、资产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针对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风险点,都备有预案与应对方略,同时加强内部监督,确保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平稳过渡、有序发展。

3.健全供电企业财务监管制度

供电企业财务监管制度不仅是一种财务管理方法,而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健全供电企业财务监管制度与制定科学规范的监督机制来约束与规范供电企业管理层与财务工人员的企业经济行为,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供电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统一体,整体的和谐运转需要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工作都要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其中,供电企业各个部门协调的程度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真实反映,为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各部门中发挥出应有的协调作用,要求供电企业必须完善财务监管制度,按制度规范管理企业财务的入账及支出等行为,杜绝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

4. 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21世纪已进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许多高科技设备被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但目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却相对较低,需要引进高科技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人才作为管理升级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多数供电企业所拥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均存存有覆盖面小、功能不全、应用水平低等亟待解决的现状问题。为此,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原有会计电算化普及的基础上,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而实现财务信息与其他业务信息的初步集成,促进企业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达到快速、准确反映出财务管理中的各项数据,实现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同步发展,使会计核算从事后反映达到实时控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管理模式。建立以预算控制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财务管理模式,规范业务流程,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5. 完善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评价是诊断现有财务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有效的科学手段之一。随着基层供电企业各种资本的增加,供电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现有的财务管理水平。做好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工作,评估知识资本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的相关信息报告,揭示基层供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度等方面的变化和投资收益,使利益相关群体了解基层供电企业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层供电企业应以日常的财务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对供电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并对员工个人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最终以考核评价的结果为依据,实现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然后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与激励,以此形成正能量,带动整个企业的员工爱岗敬业、努力搞好本职工作。

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能够在企业资金运转流畅、到位、安全,也是维护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为此,从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开始,建章规制,然后通过修订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健全供电企业财务监管制度与完善财务评价体系,共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创出了企业健康发展的稳定局面,能激发出企业人员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进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果继桐.供电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于对策探究[J].商业会计,2015(08)

第4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信息化

随着国内公共医疗卫生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医院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极为深刻变化,在原有财务制度不适应医改要求的情况下,我国于2011年7月1日在试点城市施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现各地市全面覆盖。新制度对于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医疗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制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切实完善相关的财政补偿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所以,潜心研读新的财务制度,探求新形势下如何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是目前极为重要的课题。

一、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医改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步步推进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国内各大小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要求。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实现科学考评。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也不断要求医院要响应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服务。因为成本是服务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只有真实核算出医疗服务的成本,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才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政府的社会医疗补偿机制、才有助于进行深化医改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医院内部运营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相关决策人员掌握医院人、物、财的配置现状,合理确定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能够促进医院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体系,加强对于各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因为在设备、人员环境相当的情况下,一所医院最核心的竞争力将最终体现在科学的管理体系方面,所以在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内部的运营效率。

(三)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指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由此可见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在为社会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担负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责任。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要想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就一定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利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院方经济效益与医院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设备的使用率紧密结合的机制,进而有效反映医院的服务成效与经济收益。在医疗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上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在新制度下医院如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一次把成本管理纳入其中,并将设单章予以阐述,客观体现在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该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管理工作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包括的范围、成本分摊的流程等等,进一步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该类规定将非常有利于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有利于自身科学化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当然,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会涉及到医院的所有部门与人员,所以全体医疗体系人员的共同协作。

(一)决策者带头,加强宣传,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

成本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而且医疗成本核算触及的是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医院的决策者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一定要起到带到作用,着力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充分通过各级会议、板报、多媒体、报刊等多种途径开展积极动员,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最终效果将与各自的利益紧密相关,争取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完成具体工作重要保障,所以,各大医院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如成本核算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负责,医院后勤、人事、药剂、工会等各个单位协同分工合作,构建院、科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为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建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在建立完善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各大医院还须进一步制定健全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制度与规范。在调查全体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院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医疗成本、项目成本计算的操作规范,为院方顺利开展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各大医院可以新财务制度为基础,建立综合会计电算化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平台,并将之与医院的物流、收入等系统相连接,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中心,有效综合各类信息同时,实施全面的成本计划、预测、控制、考核、分析、评价,提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效率,也便于决策者实时掌握医院运营状况,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

三、结束语

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完善了医院成本核算理论,使各地医院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使未来患者以相对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有望成为可能,使医改的进一步深化获得了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徐华.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

[2]李卫兵,张绍军.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学习体会[J].中国卫生经济.2011

第5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当前,从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来看,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通常都为医学专业,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进行医学业务钻研,还要做好基本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医院领导还要定期参加医疗学术会议。由于负责的工作事项较多,导致无暇顾及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

(二)财务管理松散,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很多医院也加快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但是仍然有很多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没有集中管理资金,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掌握资金流动情况,指示医院财务管理活动松散。例如:在进行医院药品、器械的采购与核算时,主要负责人不是财务管理人员,主要由各分管部门负责人负责,导致频繁发生账实不符的情况,这对医院资金的正常流动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在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普遍不强,甚至个别医院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力度薄弱,造成内部控制失调,增加了财务风险影响。

(三)预算管理缺乏严格与规范

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有着预算管理不严格、执行率偏低等问题,通常体现在医院进行财务管理时,很少根据项目预算来控制经费支出,造成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相违背,资金浪费和流失的问题十分严重。此外,一些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不够合理,体现在对收支预算比较重视,但是没有在预算管理中纳入库存物资和预算经费等资产,造成经费投向不够精准,全面预算管理也流于形式。

二、新医院制度下医院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新医院财务制度强调医院会计核算要将医院资金运作和财务等情况全面、准确的反映出来。所以医院要对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加以完善,保证能够将医院财务状况真实反映出来,从而实现医院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医院还要完善和规范收支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工作,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根据医院的收入与支出分别对其来源、用途进行分类。例如:收入主要包括医疗收入、财政基本经费补助和财政项目补助等;支出主要包括医疗业务成本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管理费用支出等。在核算收支状况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收支分类科目进行,并让核算更具针对性。

(二)加大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力度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国家要对医院采取“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向补助及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方法,医院预算需要有较强的约束力,确保将预算对医院财务监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医院要尽快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内容包括预算编制、审核、执行、分析以及考核等,以此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一是医院应采用标准化的预算编制与审核制度,要在预算管理中纳入一些收支项目,落实“收支平衡”和“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预测医院的收支及资本等项目,从而更加灵活的运用预算编制;二是医院必须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考核体系,要保证在项目执行中真正落实好预算方案,让预算更具科学性,同时还要在执行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是医院要加大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实现预算执行效益的提升。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

我国在实施新医院财务制度之后,医院只有尽快建立起完善的财务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将医院资产财务和经营效益如实反映出来,从而更好的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要科学评价自身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在财务指标评价体制的制定过程中,要遵循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更有效的分析、监督和检查医院财务预算、收支管理、资产负债以及投资管理等财务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审计和财务等部门也能更好的监督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能促进医院的长远稳定发展。

(四)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中,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强调了要把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改为计提折旧或摊销,把资产价值如实反映出来。医院为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效衔接,需要全面的清查固定资产情况,必须保证账实相符,认真核实固定资源的来源,这样有利于更好进行会计处理。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仔细核查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处理情况,在处理过程中落实好相关规定流程。此外,医院还要对“三张一卡”制度进行完善,将二级明细分类账设置好,对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分类管理。而各科室也应该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将固定资产信息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同时还要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三、结语

第6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关键词:财务监管 完善 财务管理 控制

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性极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监管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约束机制,然而,企业在财务监管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本文主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寻找加强企业财务监管的策略,为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水平做以充分的准备。

1. 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及应用

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集资金、投放资金、使用资金及资金的收入与分配等几个过程,所以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就包含筹资管理、投资管理与股利分配管理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可以使企业顺利的进行经济核算。经济核算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利用、生产消耗与成果进行系统的、经常的计算、纪录、分析及控制,达到最少的资金利用与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经济核算,也是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价值形式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现阶段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占用及消耗、成果综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经济核算体现出成本、资金及收入状况,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这一过程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占用、消耗及成果进行计算、对比、记录和控制,企业要做到以收报支,从而达到盈利的目标,这些都是要通过财务管理来实现。

2. 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经济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企业的理财观念也要根据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变革。企业财务管理要在对风险价值与资金时间价值进行综合考虑基础上,增加企业财富,优化企业资本性的投资,从而提高投资的效益。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是在企业的供、产、销活动中存在的,对资金的发挥有限制作用。众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于传统模式下,认识不到财务管理也是企业的生产力,存在重融资、轻管理、重生产、轻财务的现象。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在各领域都不断的发展,除与资本经营相关的财务管理外,还与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有关。

2.2企业员工素质偏低

大多数企业在创业期,员工的思想素质低、文化素质差,业务知识也相对落后,领导的经营管理水平往往也不高。但随企业业务的发展,大量社会人员的聘用,其中包括一些缺乏会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人员和没有受过系统培训教育的人员,导致了企业整体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与事实不符合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出现许多的潜在隐患。

2.3存货管理混乱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财务成为财务管理的一大趋势。近年来,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而言,在资产、会计信息方面的控制缺乏稳定性,失真现象较为普遍。资产的完整性安全系数较低,管理者认识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进行保障。工业企业中,一般存货占流动资产的60%上下,产品成本占月资料成本比重最小,这一存货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企业领导对存货管理重视不够,没有几家企业系统的完整的存货管理制度,导致存货管理没有章法可依,这就会出现一些账实差异、霉烂变质、闲置积压、供不应求等问题。很多企业的材料不分规格、品种随意堆放,没有办法进行盘点,存货出现丢失、损毁、变质等现象,又没有及时处理,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对企业资产反应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还有企业由于存货出入库手续不全,库管人员又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反应,导致财务管理中数据的丢失或偏差,影响,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上述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存货管理混乱所导致的。

3. 加强财务监管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控制的策略

3.1建立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确定,也就是企业内部各级单位及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利益分配与责权分工的关系,主要包括流动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内部结算、对外投资及奖惩制度等。内部财务制度是国家统一财务制度的具体化,我企业指挥、监督和组织资金流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依据,这样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就有章可循,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完成财务管理的任务。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贯彻企业财务细则与行业财务制度,根据经营特点,制定可行的财务制度,并严肃、认真的进行执行。

3.2建立良好的、合理的组织机构

企业应该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参照行业的特点及《中小企业章程》的要求,在“精干、高效”的原则的基础上设立职能部门,对责任人的义务与权力进行落实,明确监督权、经营权的归属等问题,制定妥善的企业收益分配方法及监督方法,形成有效的企业治理制度。根据现阶段企业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其职能的基础上,重新设置组织机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内部的核心地位,下设管理者代表及内审机构,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者代表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对高层管理者也要起到监督作用,把管理层与董事会分开,杜绝交叉任职现象的出现。这一阶段,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因此在董事会进行预算方案的制定,总经理对方案进行实施,财务部、销售部进行落实,通过组织机构的划分,可以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计划的去实施去进行。

3.3加大核算、完善监督

有的企业法人治理权责落实不到位,企业领导疏于法制观念,对财务纪律、财务制度的严肃性认识不够,随意干涉企业决策;财务负责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充分,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作落实不到位、日常操作不规范。部分单位简化会计手续,导致账目混乱、科目不清晰、信息失真;对库存物资及现金盘点没有定期进行;对银行存款及债务债权没有定期核对,造成记录和款项、实物不符。会计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疏于审核与监督,更有甚者会开假发票或虚开发票等。财务工作还有一项基本职能就是监督职能,要对各部门的各经济活动进行理性的、合法性的监督,使企业不受不必要的损失,更是避免了一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出现犯错的机会。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去执行,对不符合规章制度要求的事情要予以纠正;还要对公司的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监督,这样就有效的保障了公司财产的安全性。

4. 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要有完善的财务制度与之适应,传统的财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企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适时的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财务制度,一方面企业要转变理财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去对待。还要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体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企业的财务监管做好制度及变革保障,不断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邱世杰.必须全面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J].西部财会.2006(1).

[2]曲铭.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务与会计.2009(9).

[3]程鸣凤.浅析加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09(11).

第7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一)部分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对财务预算管理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财务收支预算至少简单的将收入和支出类别进行编制,没有将财务预算与学校的发展目标、重大工程等工作结合起来,往往事到临头才筹措经费,挤占和挪用其他专项经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二)预算编制缺乏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

多数高校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时往往由财务处根据往年财务预决算的经验编制,预算编制信息公开透明度低,缺乏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深度参与,而学校各部门经费在申报时也不经过细致的计算,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申报数额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财务部门难以全面详细掌握各方面对资金的实际需求,在预算编制时存在漏洞和缺陷,为后期预算执行埋下了较多隐患。

(三)预算缺乏有效控制,权威性不足

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的现象。高校预算一旦下达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后,学校财务处基本处于放任各单位自由开支的状态,缺乏经费使用过程的精细化和动态实时管理,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来实现经费的有序开支和合理开支,经常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等现象。此外,有些部门和教学单位由于年初预算编制时未进行科学的评估论证,在预算执行中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就进行调整、追加或补充预算,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致使预算的效用大打折扣,权威性难以保证。

(四)预算编制中收入支出组成与新财务制度不匹配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的收入支出类会计科目进行了调整和重新分类,如高等学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对高等学校所有财务支出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同时更强调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部分高校在编制预算时仍沿用原有的收入支出组成,预算收支的范围不全面,未能将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经营支出、其他支出等纳入高校财务预算体系,从而出现预算资金管理漏洞。

二、完善高校财务预算资金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观念,完善高校财务治理结构

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资金合理有效使用,能够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和人员的工作分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因此,高校应自上而下的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各级领导自觉地监督预算合理编制、按计划使用资金。当前,高校财务工作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财务处在校长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这种管理架构已很难适应当前高校多元化的内部经济结构和纵横交错的会计核算内容,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的财务治理结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完善教育经费监管机构职能,在高等学校试行设立总会计师职务,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高校应积极加快推进设立总会计师,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选任既懂得教育科研规律,又精通财务管理的人员担任总会计师,辅佐校长全面管理学校的财务工作。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不仅能保障财务预算得以顺利执行,而且有利于财务控制工作的实施。财务预算资金编制时应充分征求与收入支出有关的所有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参与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时一方面要在充分考察历年经费收入支出情况的基础,结合当年学校和部门工作计划,做好经费收支的科学预测,在预算编制时留有一定的余地;同时还应采取零基预算编制方法,使所编制的预算更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预算编制的项目要更精细化,标明各项目具体用途,明确各类费用支出的比例范围,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三)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考核体系

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开展经济活动。学校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预算执行结果与部门绩效结合的考核制度,对于严格执行预算和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部门及其领导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并在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分配给予优先安排,对于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及其领导给予相应的惩罚,如降低下一年度预算资金分配额度等。考核体系还须关注预算执行是否与预算编制相适应,是否严格按确定的使用时段有序使用。

(四)进一步加强财务预算资金的监控

建立健全预算资金管理的监控体系,强化预算编制、调整、执行、决算等全过程的监管。建议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有关规定制定学校本级财务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的编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按照积极稳妥、综合预算、保证重点和勤俭节约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编制,编制完成后应经总会计师和校长审查后提交校长办公会议及党委会议审议,审议通过后由财务处向各单位(部门)下达正式预算。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由各部门主要行政负责人全权负责本单位(部门)各项预算支出的审批。建立超预算预警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对超限额使用经费的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严格审批。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所有经费收支的详情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预算执行对外查询系统,便于学校财务处和各部门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学校审计部门还应定期、不定期对学校预算收支项目、预决算报告、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三、结语

第8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制度中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失真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有部分的国企由于旗下的子公司较多,并且其分配的部门比较多,从而导致该企业的财务管理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的不配套,并且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依旧处于人工阶段,并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从而在这种国有企业中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并且违法乱纪的现象也会随之出现。

(二)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的财务管理制度多年不去更新完善,从而导致在许多的财务账务的处理上、物资采购方面及招投标资产保值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资金管理及明确规定审批流程。从而使我国国有企业没有得到好的经济运营和资产管理,造成我国国有经济流失。

(三)缺乏财务专业人才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之间很少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并且又有很多的财务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致使一些财务人员职责不清晰,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四)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只注重形式,对风险的管理意识较弱,部分财务部门的人员习惯听从上级的指示,只是重视年度考核,更有甚者为应付考核而提供虚假的数据,从而导致有许多单位的账目与实际不符,并且存在着大量的坏账,是国有企业的经济运营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一)重视企业产权结构的改善

在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的产权结构的改善要予以重视。在产权的关系上加以明确是企业产权结构能够得到完善的前提。为了能够使企业的产权结构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就需要对企业的股权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进行发展,并且对企业机构的投资者的投资进行不断的强化,在实际中,可以通过委托的方式对投资进行。企业产权结构能够有效的反应出企业当前的形式,并且能够促使企业产权关系的清晰化、透明化,并且在资产的收益权上能够得到重视,从而在多方面保障我国国有资产出资到位。

(二)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市场体系及法律体系进行完善

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中,应借鉴其他发达国家对财务的管理模式,取长补短,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的市场体系及法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并且能够使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质量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在对企业财务治理市场体系的完善过程中,要重视银行在市场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对债权人在财务治理中的地位要予以重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企业的市场体系加以完善,通过企业在市场体系中对财务治理的完善,并从法律体系上对其进行保证,从而能够保障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治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完善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中,从企业内部控制上对财务治理不断强化,可以使国有企业的财务治理能够得到优化发展,因此,在财务治理中要对财务激烈约束机制进行完善并建立。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及完善,可以促进企业的经理人与国有企业的利益发展相结合,并且能够使利益最大化。在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要对约束机制进行建立和制定,可以通过内部审核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管理。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完善可以使企业财务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加积极,使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能够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四)加强对国企的业绩考核措施的合理化实施。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年度业绩考核是企业的重要环节,通过年度业绩考核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收入。国有企业的年度业绩考核合理化的实施,则需要通过对考核指标的不断完善。国有企业在年度业绩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一整套信息化。合理化的考核指标,包括对利润、经济增长值、企业的盈利能力及股东的经济要求等考核指标进行不断的完善。企业业绩考核措施的合理化实施,可以不断调整企业的损益类型项目及资产类项目,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收益。

第9篇:财务制度优化及完善范文

关键词:集中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进入攻坚区,科研院所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大型科研单位来说,实行资产、资源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全面预算管理等改革措施,财务职能由单一的费用控制向资金筹集使用、成本控制和收益管理转变,成为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集中财务管理就是为使企业内部全部资金资源更好整合,而建立一套完善的集中报表管理体系、集中会计核算体系、集中式资金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统一的财务制度能够更好地贯彻和执行[1]。如何顺利实现改革目标,如何进行集中会计核算后财务管理等问题,成为目前需重点关注的课题。

二、会计核算后各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集中会计核算前会计与财务的职能是难以区分的,两者相互融合、合为一体,且往往重视会计、弱视财务,普遍用会计核算取代财务管理工作[2]。集中会计核算后反映与监督、核算与管理相对分离,这必然造成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弱化。

(一)会计主体责任不清、落实难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要求,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由企业法人或单位负责人负责。由于成立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会计核算,该中心作为审计、检查部门与业务主体单位之间的“中间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弱化了单位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从而导致业务主体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之间可能就一些会计责任、财务管理、经费使用、经营状况等问题责任不清,且对档案提供、资料保管、具体业务处理等方面难以落实责任。

(二)单位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一定程度上相悖离

集中会计核算后,各业务单位财务信息的获取完全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由于两家单位互不统属,难以有效沟通、协作,造成会计核算权与财务管理权一定程度上脱节,甚至悖离。一方面导致会计信息反馈速度慢,难以实时监控,影响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效率;另一方面业务单位领导认为中心负责财务管理,控制经费使用,放松对经费支出的审批,而会计核算中心认为业务单位经费、资金原规定的支配权、使用权、审批权限以及财务管理权不变,应有业务单位对经费进行控制、严格审批,出现问题,责任两家纠缠不清,最终无人负责。

(三)单位经费预算执行率和资金使用效益较低

由于单位财务的反应与监督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即经费的收支核算与执行、控制分离,必然导致单位经费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考核难以进行。具体体现:首先各单位普遍未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或即使建立也难以操作、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围绕单位战略规划和年度任务目标,利用预算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有效组织和协调经济活动,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计划和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执行、监督、考核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要依托于单位的年度计划,包括科研计划、经营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投融资计划等,确定年度预算目标,所有的预算事项应先立项,并进行科学论证,使预算与项目的业务内容相结合。其次预算应落实计划、综合平衡、各负其责、刚性实施,特别是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树立讲究效益的观念,执行要保持严肃性。最后,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会计人员与业务实际脱离,对经费的资金来源、性质不清,财务分析、管控环节不强,同时会计专业人力资源重复配置和匮乏并存,财务管理薄弱与会计核算繁杂并存。

(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控制力仍不足

实行集中会计核算后,虽然统一流程标准、业务标准,但该工作仍有待加强,同一或同类业务内容仍存在不同的标准,会计政策和财务政策统一贯彻仍不尽到位。审计检查中不断有问题暴露,相同的问题在中心也不断重复出现。这主要是因为:一是各业务单位认为失去了对财务部门的控制,经费使用过程中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可以放松对相关经费的审核、审批,不需要再作财务管理工作了。二是各业务单位资产管理未能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三是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四是缺乏统一的费用开支标准,在集中会计核算实践中,对同一费用开支在符合国家财经法规的范围内,各单位执行的标准及流程不尽相同,中心的务人员需要采取不同的审核标准区别对待各单位,容易造成差错,监督控制力不足。

三、集中会计核算后加强各业务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强化财务管理职责

各业务单位应认识到集中会计核算是现代财务体制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是财务管理高效化的必然要求。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只是将各业务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起来,其主体责任并未改变,其经费的审批、使用等财务管理权限亦未发生改变,经营效益及监督控制仍由各业务单位自行负责。这就要求中心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并了解、熟悉单位的经济业务,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向核算管理转变,加强与各单位的协调沟通,切实为各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热情的会计服务,充分发挥好反映、监督的职能作用,整合财务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部门应采取措施,主动服务,配合单位做好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体措施有:首先建立较为迅捷的会计信息反馈机制,保证将财务收支、利润、资产负债等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反馈,与单位协调沟通好,事前控制,做好监督;其次切实加强资金运行的风险控制,既要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又要把资金风险降到最低;三是业财融合,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过程,并完善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四是定期报告,当好参谋,要对业务单位整体财务状况定期分析、报告,对预算、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控制,配合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考核

各业务单位首先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组织机构构成,工作职责、经营目标以及各类计划、立项事项,认真编制预算,既不能过于粗糙,也不能过于细致,导致执行困难。其次根据预算严格预算执行,统筹安排经费使用,无预算或预算调整不得安排资金支出,同时要充分利用会计核算的成果等资料,加强监督、控制,按项目进度开展工作,切实提高各单位预算执行率。中心既要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又要加强对项目预算的执行与财务监督力度。

(三)建全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制度建立不完善、不健全,甚至存在明显缺陷,必然造成单位内部控制的失控,经营、资金的风险增大。如果已经建立财务制度,但制度过粗或过细,难以操作或执行,那该制度效力也较低。单位的财务管理就是要在单位内控体系下建好制度,做好执行。首先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财经纪律的要求下,结合单位业务发展需要、经营特点以及组织架构,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财务制度,逐步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并完善财务管理流程。其次要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评价,针对执行过程中制度缺陷以及国家政策法规方面的变化,对制度及时进行修订,以便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最后,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应带头抓、亲自管,并严格执行相关财经制度,做好财务人员的后盾,切实降低财务风险,使财务制度能够顺利执行。

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的现状,应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中心还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的反映与监督职能。制定统一、详细会计核算程序,并切实执行,该程序既要合法合规,又要符合单位经营发展的需要,使整个会计业务标准化、流程化。

(四)积极参与单位经营决策,事前控制,当好参谋

会计核算中心应针对业务流程进行归并和优化,做到业务处理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根据项目类别、专业化分工要求、业务流程内容等,优化内部核算体系。同时应积极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做到及时反馈会计信息,并在做好事后核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前介入单位的经营决策环节,提供参考意见,在重大投资、采购等经济活动中,必要时应及时预警风险,甚至拒绝支付相应资金。

(五)业财融合,主动作为,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单位财务基本制度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加强学习,财务会计人员除认真学习自身领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不断探索新时代财务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财务分析能力,积极了解业务部门的专业知识,与财务知识相融合,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提供高效的会计服务,融核算、管理、监督、控制等责任于一体,督促单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控,进一步做好单位内部控制。

四、总结

实践中实行集中会计核算,是以统一核算为形式、集中资源为基础、加强财务管理为目标的一种新时代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管理体制的一项深层次的重大变革。改革后的会计核算中心要受中心和各业务单位的双重领导,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工作效率。现阶段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们还是要坚定改革目标实现的信心,我们既不要盲目前行,又不能疲于应付,应实事求是,不断总结、完善,以利于改革顺利进行,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科研院所的高效、精干的财务管理模式,为深化改革、管理提升、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