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

第1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是国外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组织案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管理素质非常重要。管理科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应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在管理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会推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对整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而且也给新世纪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信息技术通过与各类课程相整合,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现代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概念定位是应用工程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对人员、物资、设备、技术、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各种系统进行设计、评价、决策、改进、实施和控制的一门学科。

概括地讲,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要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其知识结构应建立在工程技术平台、管理学平台、经济学平台、法学平台这“四个平台”的知识体系之上。四个平台的课程内容如下:

(一)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

工程技术平台的知识体系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事与工程、特别是土木工程有关的管理的学科基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有别于其他管理的基石,工程管理人员若不懂得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就无法实施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是工程师。

(二)管理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管理学平台包括通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两个方面。在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管理学规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而且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既培养工程师,也培养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人才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1.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

通用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运筹学、组织行为学、质量与安全管理、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ISO质量管理体系概论、风险与保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PMP)。

2.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

项目管理方向管理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内容构成: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管理软件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项目总控、外资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三)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经济学平台的知识体系是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在工程管理中,大量的管理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管理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因此管理科学与工程(特别是工程造价管理)必须掌握相关的经济知识。经济学平台包括通用的经济学和工程管理方向的经济学两个方面。

其一,通用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基本课程构成:西方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则务管理、项目融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价。

其二,工程造价管理方向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由以下课程构成:建筑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预算、道路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投资估算、工程估价、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造价软件应用。

(四)法学平台的知识体系

法律是调整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从事管理者必须熟悉、掌握、应用法律,因此法学知识也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知识平台,一般包括以下课程内容:建设法规、经济法等。

在四个平台基础上构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设置,较完整地体现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也较好地体现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及整体优化”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殊情境(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处理方案,在课堂外,帮助学生选择一个专题,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有机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

案例教学法最早应用于法学界和医学界,美国哈佛工商学院将案例教学应用在管理学科教学中推动了这一教学方法的普遍应用,目前它己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经济、商贸、管理、法律、教育等各类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将特定的情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并在群体中展开共同讨论,使学生主动地进人特定情境和实践过程,建立起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在分析探索和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它以其先进的“能力本位”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满鲜活性、灵活性、启迪性的教学手法和极具针对性的实施方式,成为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案例教学仍然多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在课堂中出现的。尽管有一些教师讲解案例可以十分生动,有时候还可以将案例印发给学生边听讲边看,但是案例本身的特点不能充分展示,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案例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无限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一)优点

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又称为学习情境(或学习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互与交流方便、时间与空间开放等特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信息组织方式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能培养他们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素养;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创新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互助,促进合作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特征

第一,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特征。作为该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学生的学习和学习环境的创建提供无限信息资源,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就象教室、黑板一样,是学习环境的一分子。

第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学形式多样,提倡师生、生生、师师等多种教学因素的互动。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因素,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课程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探索教师和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挖掘、提炼、展示、讨论、评价案例的方式方法,寻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培养和评价学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途径,研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应当扮演的角色。

四、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案例教学模式的模型设计(图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案例学习任务基础之上的,设计或提出学习任务是教学模式形成的灵魂:学习任务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同一学习任务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学习任务的提出或设计又是以学习者特征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为依据的。通过教学目标分析,教师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确定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智能水平,从而为正确提出或设计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从创设情境和设计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并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终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将一个个学习任务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内置其中的认知工具(含会话与协作工具)有助于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内置的大量信息资源有助于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教学策略的设计为学习者指明活动的方向,提供可供选择的问题解决模式。

五、案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效果分析

一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引用书本上的理论、独立寻找案例、独立分析和撰写学习报告、独立进行分析演讲、独立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一系列学习中的独立行动,摆脱了一贯依靠教师的倾向,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学精神,并使得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后来有同学表示,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华,一部分同学还争着要上台演讲,主动提问的同学也很多。

二是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得到发展。最近.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2006)说:“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这的确很重要。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完整、系统连贯地学习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都来不及学到最前沿的课程。”这席话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传统填充式教学方法的弊端。而案例分析教学采用紧密联系现实,自学、讨论、演讲、面试等多种方式,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也获得了参与学生的热烈拥护。

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演讲,互相提问辩论、毫无准备地回答学生临时性的各种问题,这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都带来了很多好处。由于学生事前有所准备,又有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对于讲演的好坏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今后他们会去总结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往往遇到面试这个环节,如果在学校中从来没有得到锻炼的话,将给自己的顺利就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在案例教学前把这一点说明清楚,更鼓励了学生演讲的积极性。许多学生由于演讲的成功更增添了自信心。

四是开创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佛莱雷种指出:‘役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过去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现在是群言堂。不但允许学生提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在下面谈论或商量问题。总的来说,课堂教学和学习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学生自己的评分更具有神秘感和吸引力,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了推动作用。另外,在课前的小组学习准备中,学生主动自由讨论,常常争论激烈,一份案例分析报告经常要修改多次才能定稿,开创了课内外学习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六、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但也应注意和讲授式教学相辅相成。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应在现代教育理念框架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到问题无所不在。只有强化问题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除注意克服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要利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如现场调研、网络应用、CAI多媒体教学等。

案例教学需要创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案例教学重在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考试的目标、内容、形式也应随之改变。

比如某些管理学科的课程,为了考核创新能力,试卷给出的案例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判断正误的笔不一定掌握在老师的手,而是靠实践的检验。一些同学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就要看其是否能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得是否有道理,思路是否清晰、准确,再予以成绩评价。

第2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预算;科学;管理

前言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并且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为治理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超概算问题,企业应以科学管理为目标,系统推进预算工作的改革。

1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需求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求得自身发展的必然需求。建筑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必须从预算阶段开始就做好科学的管理和筹划,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一方面,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预算工作往往存在一种工作“惯性”,即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确定新项目的预算总额。但实际上,企业会因此忽视行业最新技术的发展变化,缺乏深入的调研,出现漏项差错,这实际上也属于间接增加预算资金的因素。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管理者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不足有着直接的关联,预算没有充足的依据作为支撑,因而在后续的工程进展中也难以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只有企业真正实现预算的科学管理,才能树立崭新的工作风貌,将预算的专业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

另一方面,企业成本控制离不开预算的支持。预算管理是企业控制成本、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建筑企业中管理人员更多地重视预算在工程项目初期的作用,而预算制定完成进入施工阶段后,执行的效果如何却容易被忽视。不少建筑企业都缺少预算评价制度,导致原有项目预算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在新项目中发挥参考价值,同时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风险。这种有失科学的管理机制将会造成更多的成本损耗,只有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规范定额,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才能节约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方法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应从流程规范开始,应用动态方法编制预算,并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提高预算工作的质量。

第一,规范预算工作的流程,加强预算论证。建筑企业预算管理的改革首先应注重流程的规范,创建调研、分析、审核于一体的科学流程,使预算工作经过论证的考验,再进入实施阶段。为此,企业应开展预算工作的深度分析。所谓深度分析,就是增强工程预算研究的深度,用更广泛的调研数据,更全面的分析,更富有前瞻性的预测,综合确定工程整体的预算,以减少未来的预算变化。在审核阶段,企业可以选择行业专业的设计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以顾问合作的方式,邀请专家协助对企业预算编制的把关。这是因为,在建筑行业,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设备,项目的施工工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而带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但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项目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难免会影响到预算总额。专业的设计单位能够把握建筑领域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前沿的原材料与设备应用方案,因而可以对企业已有的设计文件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指出对预算具有实质性影响的设计环节,以达到降低预算成本、提升设计水平的目标。

第二,应用动态预算编制方法,改变工作的被动状态。在规范预算工作流程的同时,企业还必须从微观层面改进预算的编制方法。建筑工程具有复杂性,每个项目的地点、施工要求都有自身的特点,编制预算时不可能使用一成不变的定额。如果企业的预算编制僵化、滞后,后续施工中就会出现更多的变更。因此,企业应采用动态的方法编制预算,根据项目特征和项目的不同阶段选取相对应的预算方法,细化定额,以增强预算的准确性。

第三,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工程全过程的预算把关。无论是预算的编制还是执行,都需要科学的管理,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至关重要。例如,建筑工程中原材料和设备是施工的主要硬件基础,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经常发生。金融危机爆发后原材料价格变化明显,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近两年很多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而建筑工程的周期至少要在一年左右,有的工程前后涉及多年的时间。工程建设周期内原材料价格上涨直接会导致预算的追加。这就要求企业在深度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预算执行给予更严格的把关,施工过程严格控制预算,尽可能减少工程变更,防止预算超标。

3 建筑企业工程预算工作科学管理的保障

为配合建筑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发展,相应的保障条件不可或缺:

第一,管理者需要加强预算管理意识。建筑企业预算管理改进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工作贯穿,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预算管理,才能带动部门人员落实具体的改革任务。作为管理者,应具备全局观念,将预算工作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建立关联,纠正认识上的误区,明确预算管理对企业利益的贡献价值,进而全方位推进改革工作。

第二,企业需要建立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在不少建筑企业,预算工作的执行并不是由独立的预算部门负责,而是由财务部门担当。财务人员根据以往建筑工程的实际,对设计文件中的各项材料、设备、人力投入进行费用计算,综合得出本次工程建设的预算总额。为支持科学管理的改革举措,企业应建立起专业的预算部门,聘请建筑行业内具备专业学历背景、资深阅历的人才加入到预算工作中来,构建预算部门队伍体系。同时,企业还应建立责任人机制,使管理者和预算部门工作人员都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一旦发生预算超标的问题,企业也能追根溯源,在新的工程项目中防止同类问题的发生。

第三,企业需要落实预算工作的评估。随着建筑企业工程预算管理的改进,评估工作也应受到管理者的重视。企业应创建预算评估制度,定期对现阶段工程预算工作的效果展开评估分析,如在财务部门的支持下计算成本的节约程度、工程施工阶段预算追加的比例等,并从中挖掘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一阶段的预算工作中继续改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4 总结

建筑企业预算工作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收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夯实管理基础,应积极应用预算管理的新方法,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给水工程管线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ZHANGJingHANYi-chen

(CNPC Northeast Refini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Jilin Design Institute, Jilin132002,China)

Abstrac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ts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or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industry, agriculture, business and every aspect of the citizens’ life, so it should be taken extra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I will talk about two aspects of my opinion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for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Key words: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Pipeline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城市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供水系统,而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则是良好供水系统的重要关节点。近几年,城市居民数量激增,生活水平提升,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迅猛,用水需求量急剧增加,这对城市给水系统的调配能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与研究。

1科学设计市政给水工程

1.1管线设计

设置工程名、管线平面设计、标高设计、平面标注、纵断面图和节点详图设计是市政管线给水设计的几个重要步骤。

1.1.1管线平面设计

管线平面设计需要熟练掌握该工程的设计软件,根据软件提供的各种指示命令,首先完成管线的平面布置设计,定义道路桩号,准确定位阀门井和消火栓井,选择相应的管代号和管材,根据提示命令进一步完成水管线的布置。其次,在准备核定管线节点位置后,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布置阀门井,室外消火栓等。第三,选择规格一致的管道,定义管径规格。第四,在软件中对管线的位置进行整理与修改。最后,对管线中的各个阀门井和节点进行统一或逐个编号。

1.1.2管线标高设计

管线标高设计需要从地面标高和管线标高两方面入手,设计软件中对两种标高的确定方式有多种。其中地面标高多采用路标高计算,这种方式比较严格,即根据道路中心地面标高及其到管线处的高差或横坡等参数定义节点。管线标高一般采用管中心埋深定标高的方式,然后采用控制点定标高的方式,根据管道长度计算出管道各端点的标高。

1.2工程造价控制

1.2.1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要点

给水项目的前期投资估算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后期施工的实际建设。市政给水工程因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区域环境不同、施工条件差异大、资金数字庞大等因素要求决策方务必要对项目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项科学严谨的可行性方案,为决策层提供一个准确判断。

1.2.2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要点

造价核算人员应积极与项目设计人员保持联系,互相配合,让设计人员积极参与到造价管理当中。同时,项目组需要设计人员树立现代经济核算理念,不仅要做到积极参与造价管理,而且还要对施工各个阶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存在差异,应该及时沟通,确定需要更改后,再次与造价管理人员核实,重新计算该部分的成本费用,要对增减情况做出详细准确记录。

1.2.3控制好招投标环节

给水工程工期庞大,环境复杂,突发性状况较多,这些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对投标单位要求非常严格,更需要招标方秉着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态度做好招标工作。首先,认真核实投标单位的资质,坚决杜绝转包或分包现象发生。其次,认真考察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如人力资源、施工设备、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社会信誉等硬性条件。最后,招标方要兼顾招投双方的利益,同时双方根据各自情况科学合理进行工程报价,做到公开透明公正,这也有利于达到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

1.2.4工程实施阶段的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是实现项目价值的最主要阶段,许多书面上的东西要变成实体而运作,这个阶段工期长,过程繁缛,要落实到每一步,每一细节,所以对这个阶段造价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1.2.5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接近尾声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交最后的造价清单,包括施工期间出现的一些材料替换、设计调整以及合同条款中包含的各项费用和出现违约费用等,要认真核实审查,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审计工程最后的总金额,防止重复计算或高估冒算。

2市政给水工程合理施工与管理

2.1施工的准备工作

从组织人员方面讲,落实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工程监理人员落实到位。从施工环境方面讲,在施工前一定做好线路现场排查工作,熟悉了解施工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地上地下的障碍物要有所统计标注,避免施工时发生事故。从施工过程方面讲,首先,根据掌握的施工场地资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设计图纸一定要做到最后会审,进行图纸技术交底;第三,施工要严格遵守工期及程序。第四,做好原材料的筛选工作。第五,生产部门也要做好信用计划,经由总部审核通过后,物资部门再做统一发放。最后,动工前一定要根据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精度要求,对所提供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再次进行深入核查。

2.2施工中质量监督与技术保障

2.2.1做好施工质量监督工作

完善组织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制,必须做到专人专管,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每一道工序做到严格把关。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做好施工记录和技术交底,真正做到“三检”联合的检验评定工作,即自检、专检、联检。

另外,项目经理要组织人员做好现场施工安全检查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工人定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做好排查工作,一经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处理。

2.2.2做好技术保证工作

技术力量的强弱除了需要优秀的各工种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先进的施工设备。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如果能够联合管理人员,做好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核对和测量等重要工作,将会成为技术工作的坚实后盾。同时,各部门应协调配合,有效合理地组织施工,做好施工保证工作,落实施工内部监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如期完成施工。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给水工程 ,成为居民生活、工、农、商发展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如何建设出高质量的城市给水工程,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造价成本,完善的管理措施,先进的技术保障等是其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严格遵守,保证质量,打造出一流的给水工程。

参考文献:

[1]张锦兵.罗安达市给水工程设计与施工[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06).

[2]雷立婷.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J].科学之友,2010(21).

[3]李志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J].水务世界 ,2009(6).

作者简介:

第4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工商管理双语教学的目标是熟悉目前中外企业中常用的专业用语,提高工商管理工作用语的交流能力。为达到以上目的,双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 双语教材改革

教材是知识传承的载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在重要的地位。由于双语教学的内容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教学内容不应是中文教材的英文翻译,但也不能照搬国外大学的英文原版教材。首先,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系,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英文原版教材影响和制约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其次,如果全盘接收英文原版教材,很容易使学生全部认同其内容,并移植到现实生活中,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原版教材的编排体系和中文教材差别较大,而中国学生习惯于中文教材的知识编排方式,这就对学生掌握知识造成较大的难度。目前的双语教材倾向于形成专业知识体系,而不是按照学生的认知的内在逻辑路线编排专业知识,这增大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使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形成厌学情绪,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理性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借鉴教材编排经验,针对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编写适应双语教学特点的教材。

双语教材应在教学单元中提供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学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在各个教学单元中,教师应提供相应的文化知识背景,例如与来自不同国度的商务人士进行商务谈判技巧以及不同国家对国际贸易术语的差异化的认识和理解等,并对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用斜体字进行强调,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打破纯语言的教学模式,应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双语教材还应配套多媒体教学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应是系统的商务场景演绎。多媒体教学资料应有总体的背景介绍,然后是各个单元的不同场景相应的联系。在多媒体教学资料中所有角色都是实际从事商务的工作人员,使学生真实感受商务沟通的实际氛围。另外,为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应加入一些主题性的商务训练,如对于国际着名企业CEO的采访对话,使学生切身感受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并使学生对实际国际企业管理能在较高层面上加深认识。

2 双语教学内容改革

双语教学内容应针对工商管理类学生的特点,根据商务工作中多方面的沟通需要,主要从听、说、读、写及跨文化交际方面进行训练。

(1)在口语训练方面,应训练学生形成地道的英语思维方式。对可将学生分成两人或多人一组,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图文并茂的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课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用英语口语讲解,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CAI 专题项目制作能力。在大多数的讲英语活动中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始终用英语对话,增加练习口语的机会。

(2)在听力练习方面,多媒体材料应是由典型口音的母语播音员以他们的实际交流的语速录制完成。这样使学生能够熟悉日常商务工作中英语语音语速,提高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把握主要含义的能力。

(3)在阅读训练方面,应对重要的研究专题进行延伸检索。通过布置课下作业,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去寻找相关文章。对一些专题进行检索。每个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开展学习,收集相关资料并完成读书报告,以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扩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4)在写作训练方面,应加强商务书信写作的语言和格式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商务写作的特点。作为未来工商管理类者,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较多,尤其是Eail的广泛使用,使国际交流更为便捷,因此教师应对英文书信写作非常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分析两种语境的思维模式差异,以此掌握两种语言在文章构架和行文风格方面的主要差别,排除汉语思维习惯对英文商业信函写作的干扰,尤其要避免学生把汉语思维模式直接移植进英语商业信函。

(5)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应加入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使学生能有效地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进行交流。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交流越来越紧密,为此,在工商管理专业英语各个单元教学过程中,应将跨文化教学始终贯穿各项训练内容之中。只有让学生掌握中西商务文化的共性 与差别,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国际商务交往中游刃有余。专业英语教师必须打破纯语言的教学模式,而应时刻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3 双语教学方法改革

在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中,全面的教学内容必须与恰当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应采取以下双语教学方法:

(1)商务角色演绎。商务角色演绎活动应确定参加活动成员不同的角色定位,成员之间可能是股东、客户、同事或合作伙伴关系。教师提供相应的角色资料,学生共同参与特定环境的商业活动,但参与活动的成员之间并不知道对方角色资料,存在角色信息断层,需要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获知对方的角色和信息。在学生进行商务角色演绎过程中,教师掌握学生交流的过程并给予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故事情节,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同时请学生公开演示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公众场合使用英语,并且对其他组同学也是有益的启发。这对于学生熟悉将来真实商务情景是较好的方法。

(2)商务主题辩论。在实际商业实践过程中,对于同一商务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产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双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安排有可辩性的主题,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提高商务英语的应用能力。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辩论小组,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辩题资料,整理论点论据。在实际辩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辩论的重点和方向,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熟练运用商务专业英语表达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同时在辩论结束后,教师能进行及时总结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主题辩论能力。

(3)商务案例讨论。国际商务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分析,是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重要方式。通过提纲经典案例的背景资料,提出有关键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的观点、分析过程、商务知识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技能等方面提出意见,使学生认识到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双语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案例选择的标准主要包括篇幅的大小以及工商管理专业英文的难度等等。英文案例应篇幅适中、信息量较大。双语案例素材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适用的工商专业双语教学案例。案例的语言选择可以是英文案例,也可以是中文案例。如采用英文案例,可以要求学生用中文进行分析;如采用中文案例,则要求学生用英文讨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双语的转换表达能力。

第5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一、因材施教,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文化层次和基础水平开展分层教学;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和就业需要进行分类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不在乎多,而在乎精;不在乎深,而在乎够用和能用;不在乎广,而在乎理论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为了让学生听得进、学得懂、记得牢、用得好,笔者不断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例子;二是大量阅读报刊杂志,在那里寻找与工业企业管理相关的最新例子;三是不耻下问,虚心向同事请教,将同事收集到的例子下载并进行整理分类。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实例丰富多彩了,讲起课来就游刃有余,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学生听得入心、入神、入脑,课堂效果良好。

二、与时俱进,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够集、图、文、声、像、光、电等高科技于一体,以其生动形象、直观可视、变化无穷的特点,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比较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从而增加课堂容量,有利于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复杂的认识活动变得简单而直观,从而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介绍青岛海尔长虹电视、格力电器、联想电脑等知名企业文化的专题电视片,让学生们看得见,摸得着,课堂效果良好。

三、教书育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的天职是教育育人,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思想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育人有时要比教书更为重要,只有人育好了,书才能教得进。在管理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注重用最新鲜和生动的例子教育和启发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在讲授“企业营销原理”这一章节时,笔者特别强调企业诚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举了上海染色毒馒头、药用毒胶囊、双汇瘦肉精事件、威极工业盐酱油事件、过期回炉月饼、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地沟油、违法添加剂等例子,并列举了药加鑫、李刚之子等事件,教育学生要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处世、独立为人,做一个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服务社会、诚实守信、辛勤劳动的社会公民。

四、开拓创新,进行研讨式教学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满堂灌的结果是讲者情绪高涨,听者昏昏欲睡,其效果并不理想。研讨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业企业管理课程的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概括、表达能力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文明礼物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研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一是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研讨问题进行设计,相关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探索性、可行性,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能够引发学生的争论和发挥,使研讨活动能真正开展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勇于参与,即使发表的观点和见解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老师也要充分理解,保护和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保持旺盛的发言欲,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活跃。三是教师在研讨教学进行时要注重掌握课堂气氛的尺度,过分喧闹和杂乱无章不行,过分冷清也不行,失控时需要适当控制场面,冷清时需要升温场面。同时对学生的研讨发言要积极赞美、鼓励和支持,对研讨的问题最后要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第6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摘要:管理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它具有科学性;管理也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它同时具有艺术性。在理解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内涵的基础上,我们发现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互为条件、互相转化的有机统一体,有着各自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既有科学又有艺术的管理才是成功的管理。

关键词:管理;科学性;艺术性;基础;创新;转化。

“成功的管理,靠科学还是靠艺术?”———这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出现这一争论,主要是因为言论双方所站角度或立场的差异造成的。强调管理是科学,是言者重视事实知识与原理知识的结果;认为管理是艺术,是论者重视技能知识与人际知识的结果。现在,人们都已承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正如罗斯·韦伯所说:“没有管理艺术的管理科学是危险而无用的,没有管理科学的管理艺术则只是梦想。”

1管理的科学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的内涵。

1.1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在各种组织当中是纷纭复杂,别具特色的,但其中仍存在共通之处,存在着规律性。大量学者和实业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成功,通过从实践中收集、归纳、检测数据,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从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管理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一般方法,好让其他人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有矩可循,有据可依,提高成功率和可行性,不至于盲目和被动。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说,管理学是科学的,具备科学的特征。

科学性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管理者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相关知识,就象哈罗德·孔茨认为的那样:“医生不掌握科学,几乎跟巫医一样了。高级管理人员不掌握管理科学,则只能是碰运气,凭直觉,或用老经验。”;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的管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在严谨、量化、合乎逻辑的科学归纳基础上,对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因为科学的管理注重自然规律、客观数据、分析结论、程序化、规范、规则、惯例、理性体验、同一性和经验运用。科学性是一种行为的严谨,为组织带来平衡和稳定,犹如骨架和躯干的作用。管理者学好管理学,能减少因违背管理的基本科学规律而造成的低效率和失误。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又时常看到一些饱读管理经书的学者,在管理实践中却屡遭败绩。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片面强调了科学性,盲目照搬国外的管理理论;将书本上的管理原理当作教条;而管理的科学性对现实的要求过分理想化和理性化,它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1.2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艺术,就其本义而言,是指用形象反映现实并比现实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是指那些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管理艺术,则是表现为灵活高超的管理才能和艺术化的管理方法,是打开管理活动奥妙的钥匙。

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管理属于软科学,没有最优解,只有满意解。如何更好地管理,受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更受管理者本身的价值观、风格和偏好的影响。如果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艺术的管理注重的是灵活多变、逆向思维、创新创造、情感认知和审美感悟。艺术性是一种思维的升华,带来活跃与发展,如同流动的思想、气质和血液。艺术性是管理变化创新的灵魂。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2.1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接受管理理论的指导,以管理的基本规律为行动指南。对一个管理者而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十分重要的,管理的专业训练不可能培训出“成品”的管理者,但却是为通过实践进一步培训管理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培养出色的管理者在理论知识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

管理的理论价值,有别于其他学科,比如工程技术。在工程技术应用上,只要遵循它自身的科学性和规律性,通常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例如用同样的技术手段生产出来的飞机,一般都能飞得起来,一般无需对每一架飞机作个别的特殊处理。但在管理上则并非如此。由于每一个被管理者的性格、心理不同,不同的阶段情绪也不一样,以及每一种管理情景也有所差别,导致了同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在管理效果上必然存在差异性。所以,仅靠“背诵原理”来进行管理活动,必然是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的无效活动。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对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懂得针对现实及管理与被管理对象的特点对科学规律进行巧妙运用,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正是管理者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2.3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

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化管理知识与科学化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艺术化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化的管理知识,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反过来,也只有对科学化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化的运用,边运作边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我们必须重视一线管理者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从中感悟和提炼科学化的管理规律。没有他们的直觉、悟性或经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创新的源泉。

2.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

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相对严密,而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对灵活,所以两种属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各有侧重点。科学性侧重喻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方面,艺术性侧重于管理实践的应用方面;科学性借以提高管理效率,艺术性借以提高准确性、管理适应能力;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程序化和逻辑化,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非程序化和非逻辑化。管理劳动密集型企业会较注重科学性,借鉴一些成功的管理模式和制度;而管理知识密集型企业则可能较注重艺术性,要靠管理者更高层次的技巧去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管理的艺术性与科学性比例也可能是变化的。在企业创业阶段,艺术管理可能更为需要;在发展阶段,科学管理可能更为重要,而到成熟阶段,艺术性可能又上升到较重要的位置。管理的科学规律为企业实现目标指明了一条最短路径,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危机或使危机最小化讲究的就是管理艺术。

综上所述,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有规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它为管理者指明了一个行动方向,又给他们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广大空间。认识管理的两重属性,对组织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幄,组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杜。我眼中的管理。中外管理研究,2001,11.

[2]熊鹭。论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清华管理评论,2001,10.

[3]。管理与用人。特区企业文化,1996,2.

第7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国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42-02

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前沿内容,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直至最终消费者的整体观念,掌握跨组织的基于供应链的计划、生产、物流、信息管理方法;启发学生从更广泛的范围去思考企业的管理创新问题。本文针对本课程特点,对课程的教与学的方法进行改进,以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1 明确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内容范围广'涵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物流管理及运筹学等多种学科。这种综合性知识抽象难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课本上的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根据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深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渠道,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要上好供应链管理这门课,需要融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老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1 游戏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供应链管理的运作和常见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它对全面发展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掌握知识技能等有积极的作用。游戏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可以加入学生当中一起做游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便于更好的教学。游戏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适当地选择,如啤酒游戏的组织可以在教室进行,借助棋子等道具来完成,也可以在实训室借助专门的游戏软件完成。

2.2 案例教学法

当讲授供应链及其供应链管理理念的时候,最好采用实际的企业案例进行演示说明,生动形象的案例中融合了多个概念和知识点,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抽象的概念,并使学生形成和保持对供应链管理的强烈求知欲。除了企业案例学习之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录像的形式接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的成功人士,如每年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选的“中国物流年度人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让学生构建自己物流公司的供应链,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了解供应链的构成,还要根据自己公司的运营特点选择必要的上下游合作伙伴,确定供应链运作机制,包括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机制、协调机制等。学生在构建自己公司的供应链的任务中,感受到了供应链管理的真正含义、分析和构建的方法、工具的运用等,展示了自己掌握的知识,培养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锻炼了协作和创新精神。

2.4 现场或模拟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在供应链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即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或考察,或在企业里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可采取模拟实验的方法,如模拟供应链中各环节协作过程,通过模拟更好地掌握供应链管理中协作的重要性、信任的必要性、长鞭效应产生的原因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供应链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供应链在发展中的问题,初步学会利用所学的供应链设计、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及流程重组等理论知识对其进行诊断,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

2.5 讨论教学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动脑的去学习,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运用问答和讨论的方法。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结合当前供应链的前沿动态,提出几个讨论专题,例如:供应链的协调管理、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分组和选题,查阅相关的文献,搜集相关资料,并将主要内容制成PowerPoint进行交流,开展讨论。一来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查阅,掌握文献查阅方法;二来通过学生的自己组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知识的掌握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除了传统的接受学习外,教师应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使他们适应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情景。

3.1 自主学习

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自己设计评价指标。供应链管理教学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予以配合,例如在啤酒游戏中可以让学生对比各小组的操作结果并自我评定,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并用自身的体会和经验去改善优化游戏的操作过程,使其更贴近供应链的运作原理。

3.2 合作学习

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更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因为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同企业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的竞争一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原理,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的意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

3.3 探究学习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满足社会的终身学习的发展要求。尤其像供应链管理这样动态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跟踪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切实把握供应链优化技巧,才能及时解决企业供应链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4 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供应链管理的第一节课,最好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内容,例如结合知名供应链案例,来突出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管理和个人素养方面的重要性,使学生对供应链管理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和学生探讨学习方法,把自己的体会和一些窍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的效果。

4.2 组织好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注意力

提高注意力是顺利进行学习的必要前提。供应链管理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尽量用实例来解释概念,用案例来演绎方法和原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搞好组织教学,使每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不能松懈,处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有偶发事件时,尤其在游戏或项目实施中,教师必须冷静沉着,因势利导,妥善处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刺激方法,例如课件上的动画等,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

4.3 正确引导竞争和合作,激发学习热情

供应链管理强调在合作中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之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这是对传统的竞争理念和模式的超越,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的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和合作的理念,强化合作学习,既竞争又合作,就能突破孤军奋战的局限,把自身优势与其他合作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把双方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提高自己也提高别人的竞争力,实现双赢或多赢,掀起一个竞争又合作的学习热潮。

第8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施工方案 施工进度表 施工平面布置图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职业学校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这门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建筑材料、建筑制图、房屋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之后开设的,是一门总结性的课程。这门课旨在让建筑专业的学生能编写一般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某个工程在开工建设前进行总体规划,以便于对工程进行合理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从中找出了一些规律,收获一些教学体会。

虽然建筑工程中的房屋结构形式多样,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结构等,但是所有的施工组织设计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一案、一表、一图”。“一案”是指施工方案,它是施工组织的核心;“一表”是指施工进度表,它是施工组织设计的关键;“一图”是指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它是指导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依据。施工方案的重点是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以及施工顺序的安排,其中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在编写时要重点抓住这一点。在具体编制“一案、一表、一图”时,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一、施工方案的编制

施工方案是某个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的核心内容。在选择时,要结合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因为它也是编制进度计划表和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依据,选择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该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的好坏与施工工期的完成。

1.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是指单位工程中各分部工程或各专项工程在施工时的先后顺序及其制约关系。施工的工程特点、施工所处的环境条件、建筑的使用要求等,对施工顺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安装、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修的原则进行顺序安排,要恰当安排土建施工与设备安装的施工顺序。

例如某个多、高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它的施工顺序大致可划分为±0.000以下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及砖墙围护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等四个施工阶段。

(1)地下工程的施工顺序。多、高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地下工程(±0.000以下的工程)一般可分为有地下室及无地下室基础工程。若有一层地下室,且又建在软土地基层上时,其施工顺序是桩基施工(包括围护桩)土方开挖破桩头及铺垫层做基础地下室底板做地下室墙、柱(防水处理)做地下室顶板回填土。

(2)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主体结构的施工主要包括柱、梁(主梁、次梁)楼板的施工,故需采用多层框架在竖向上分层、在平面上分段的流水施工方法。若采用钢模,其施工顺序为:绑扎柱钢筋安装支柱模浇柱混凝土撤除柱模板安装支梁、板模绑扎梁、板钢筋浇梁、板混凝土。

(3)屋面工程和围护工程的施工顺序。屋面工程的施工顺序与多层砖混结构居住房屋的屋面工程施工顺序相同。围护工程的施工包括砌筑外墙、内墙(隔断墙)及安装门窗等施工过程,对于这些不同的施工过程可以按要求组织平行、搭接及流水施工。

(4)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装饰工程的施工分为室外装饰与室内装饰。室内装饰主要包括天棚与内墙面、楼地面与楼梯等的抹灰,以及门窗玻璃的安装、油漆门窗等。室外装修也同样包括外墙面的装饰以及做散水、勒脚、台阶、明沟等施工。

2.确定施工流向

施工流向指的是某单位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的施工的开始部位及进展的方向。

3.选择施工机械

首先,选择适宜主导工程的施工机械,如解决上下及水平运输的搬运机械等。其次,建筑工地上其他所选机械的类型、规格、型号应与主导机械的生产能力协调配合,以尽量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

二、施工进度计划表的编制

施工进度计划表是在既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与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合理施工顺序与施工组织的原则表现出来的图表,一般用横道图与网络图表示。它主要包括划分施工过程和计算工程量、劳动量、机械台班量、各施工项目的施工天数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施工顺序及搭接关系。

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编制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是在建筑区域内按照施工需要的布置设施,经过恰当的安排与设计,在开工前做个总体规划。原则是尽量减小占地面积,少搭临时设施,缩短场内运输距离,以垂直运输机械为主,减少材料二次搬运等。

第9篇: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机电安装;项目管理;科学

1导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国家和人民对机电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人员、技术等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安装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不利于项目施工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为此,下面就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进行简单刍议。

2机电设备安装项目施工特点

2.1涉及范围面广,施工周期长

机电设备安装涉及到的内容较广,主要为设备自动化、电气工程、消防、建筑智能化、消防、管道、电梯、动力工程、环保等,但若要保证施工项目顺利完成,还需用到供电、通讯等现代设备,项目施工流程主要包括设备采购、设备安装、正确调试、竣工验收等多环节,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施工周期长,施工期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2高技术、高要求

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需结合设备的性能、用途等,正确安装,对安装中的技术要求相当高,包括一些材料、设备的使用。同时,项目施工中用到的吊装技术、装配技术与检测技术等均会用到建筑设备的安装使用中。

2.3设备安装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工作多

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牵涉到多个专业,而只有将各个专业结合起来,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事先计划好设备安装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计算,并做好工作面交接工作,保证各专业管线综合布局,让最终的机电安装工艺符合项目工程设计标准与要求,创造有利的、可行的施工条件,保证设备安装后能够快速的、良好的投产使用,且不因安装问题而影响施工进度。

3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3.1签订的相关合同不够规范和合理。合同的签订是对彼此企业单位的约束和诚信的保证,是工程进行和完成的必要保证和法律维护凭证。没有科学的合同,企业单位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会给项目后期的使用带来极大的隐患。而且没有科学的合同,施工单位也难有充足的资源保证技术的进行,从而难以预期完成项目,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3.2设计期间规划不合理,技术选用不科学,沟通不充足。设计期间是工程定位、项目进行、技术设备选择和人力物力资源分配的前提。从合同选定后到后期的使用,都离不开对工程相关内容的设计。设计期间,会出现对市场和类似工程的研究、调查不充分,使得选材和设备不够先进和实用,给施工技术的设计和使用带来的不小的难题,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给施工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不科学的技术不仅会给项目的使用添加困难,还会给施工的进行和安全带来隐患,一切项目的进行都是以安全为前提,这种不安全因素的出现,不仅给使用企业带来人力、物力的损失,还会给施工单位带来质疑和信誉的危机,严重时还会面临极大损失,导致破产。最后,合约双方还经常缺乏交流,互相的自以为是和互不满意给工程的进行带来阻碍,往往形成施工安排不合理,资金资源跟不上的现象,延长施工周期,给彼此带来不必要的争论和损失。

3.3施工项目现场进行时,机电安装不合理,材料设备分配不合理,现场突发事件处理不及时。施工项目的现场进行,难免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再全面的预测和防范也难以达到面面俱到。在现场进行安装、使用时,专业技术中心人员的匮乏,很难做到对技术的处处把控,所以需要另聘一些不够专业的辅助人员,这些人员使技术的操控和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偏差,有时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造成工程的停顿甚至返工。现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安装使用的调动都会造成资源的变动,常常出现预备资源不够的现象。最后,自然环境和技术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突然事件,这种事件的大小程度和轻重程度都会影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单位对事件处理的效率。

4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方法

4.1进度管理

对机电安装工程的进度控制进行分解,利于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目标控制和施工管理,进而实现进度控制目标达到预期。就规模较大的大型机电安装工程而言,是施工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在施工过程中不但要紧密配合土建主体施工,同时也要配合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带来了难度。所以,为了确保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进度,预期顺利完成工程项目预期目标,工程项目管理部必须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组织生产副经理、专业技术人员、施工班组长参与建设科学完善的进度控制计划、目标和相关的措施。

4.2质量管理

质量是任何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作为机电安装工程企业也不例外,必须要将机电安装质量管理和控制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具体来讲,机电安装工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工程项目实体形成阶段、施工工艺、参与施工的人员素质以及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施工材料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各施工层次的质量都在工程项目设计范围内。所以,机电安装工程企业应积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人,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长和各分包负责人为辅的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4.3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节超是检验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标准,是项目工程是否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衡量。项目成本控制目标是企业同项目部签订的项目管理承包合同中的责任成本。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目标任务,项目管理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负责人的成本控制体系,由项目经理组织安排合同预算部门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成本控制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科学地将机电安装工程企业所制定的成本计划按照工程部位、成本项目进行分解,制定相关的降低工程成本并能够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措施,编制详尽的目标成本计划明细表、目标成本控制措施、制度。并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各岗位负责人,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成本控制措施的可行性进行检查,如发现同施工实际不符应及时修正改进。②按照工程部位,成本项目等建立各项成本费用收支明细表,将施工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如实记录,并定期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看其是否同计划目标成本保持一致。③根据目标成本控制计划,要求各级责任人对施工人员、材料、设备、机械等提前作出计划和安排;项目部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一调度和策划,做到各项资源合理配置。同时运用动态管理模式实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避免因调度不科学,造成工程项目停工、窝工等影响施工进度问题发生。

5结论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要加强对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严格规范和审查相关问题,维护、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完工,为项目双方带来共赢。

参考文献

[1]宋益风.机电设备安装项目管理的技术要点分析[J].福建建材,2013(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