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分组讨论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分组讨论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组讨论技巧

第1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组学习 能力 讨论

一、“分组合作学习”概括

所谓分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学号、方位等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合理的“同组互补,异组平等”的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诱发同组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根据各自能力学习新知识,这样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同时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挥小组共同的智慧。

“分组合作学习”有三个明显的好处。第一,突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分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同学之间的交流机会更多、更全面,突破了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第二,照顾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问题。分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习不突出的学生创造了提问问题的机会,使其在成绩突出的学生的帮助下让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让自己再一次巩固了知识,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让自己学到的知识更进一层,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知识的解读。第三,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独自思考、同学交流等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活动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这道题,而是让学生学会这道题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二、“分组合作学习”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在组建小组时要选举得力的组长并进行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小组里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要尽可能多方面考虑每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与众不同之处,让小组成员在不同于其他成员的同时在形成互补,突出每个成员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不一样的学习,同时要选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让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共同进步。

(二)让学生知道合作共赢的一些技巧和沟通技能

分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技能是对小组成员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做到:(1)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要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抓住发言人所讲述的主要内容;(2)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对发言者所表达的内容不理解就要提出来,得到进一步的解说;(3)观点与别人不一样时,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4)谦虚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建议,让自己的答案更充分正确。

(三)必须让学生在有利的环境中合作学习,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

都知道数学是很抽象的,小学生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时要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才会更有效地吸收,因此,要分组讨论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公式、法则等抽象的结论。学生动手把这些结论转化成形象具体的身边可观察的事物在分组讨论这个些问题的同时也会把数学知识简单地学到手。

(四)创造竞争的机会,小组之间激励共同合作学习

在小组学习中,为了更大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比赛的形式。例如:可以评选优秀小组,表扬并奖励进步最大的小组,把小组之间的成绩进行评比,给予公布。每个月都会评比一次,时刻让小组成员都去奋斗,去为了小组荣誉而拼搏合作学习。

三、创造“分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

分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都适合来用分组合作学习完成,在选择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时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只有抓住时机了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可以在这几种情况下:

(一)在课程初级阶段,带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教师应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进入学习最佳状态。例如教师想教受应用题时,就可以让同小组学生编排成不同的应用题情景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学习应用题的知识,课堂氛围轻松,学生学习知识又快,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学习数学重难点知识时展开分组讨论

学生在接受新的知识时有时候会出现思维混乱,脑筋转不过来的情况,教师教学也就会出现课堂瓶颈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是一个等级的,接受知识是一样的,只有学生这个平级的一起讨论才会发挥主体作用,运用集体的智慧才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学习“约分和通分”时,学生就很难理解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这个问题就需要学生对乘法口诀有很好的掌握。分组讨论吸收每个同学对约分通分的不同理解 ,小组成员多举例子对得到的结论进行证实,每个小组派代表在讲台上把自己本组得到的结论跟其他同学分享,这样比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讲解有效果的多。过程由小组讨论到全班同学讨论再到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把问题解决了,知识也学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这个过程。

(三)在数学复习时小组先整理复习,最后教师带领串联复习

这样由学生先在小组内复习一遍再由教师带领复习一遍得到的效果比教师直接带领复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复习时会重新考虑很多新的问题,这样每个小组在讨论时就会有许多新问题值得讨论学习,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体会。最后每个小组成员就会进行互补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不断缩小。

(四)多组织学生讨论开放型题目

第2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该文以网络安全课程中的上网行为管理教学内容为例,在分析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学情、目标等环节的基础上,对实验部分的教学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同时贯穿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的引入,最终给出全面的评价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网络安全;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1引言

网络安全课程本身原理部分晦涩难以理解,实验部分涉及技术众多,涵盖多个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因此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实践性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从基本学情出发,研究设计了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网络的便捷带给用户很多网络使用效率的困扰,包括带宽拥塞、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QoS无法保障、病毒请求消耗带宽、网络攻击导致服务中断等问题。上网行为管理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实施内容审计、行为监控与行为管理,同时可以动态灵活控制网络速率和流量带宽,很好地满足各行业网络安全管理的需要。同时,上网行为管理也是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网络安全与运维”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技术技能训练单元。在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实训单元的技术技能训练要求。课程内容根据《网络安全与防护》课程标准中制定,同时参考了神州数码网络安全岗位认证系列教材的相关内容。我们依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网络安全管理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上网行为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设备及架构、校园网络上网行为管理的规划与实施、上网行为管理的日常运维与分析四个部分[2]。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路由与交换、局域网组建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但尚未达到网络安全运维的实践能力要求,隐形知识也有待显化。从往届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性练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动手配置的内容,很多同学只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善于思考,只限于对配置操作的记忆。因此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教学组织原则,结合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模拟现场、课后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网络设备和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学做合一”的特点,完成本次教学任务。基于以上分析,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方面。首先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上网行为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上网行为管理常用设备,了解此类设备的关键技术,熟悉上网行为管理常用架构。二是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规划校园网络上网行为管理方案,能够实施上网行为管理方案,能够对常见设备进行运维管理及分析。三是素养目标方面,希望学生具备安全操作意识,有用良好合作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和应变能力[3]。

3教学设计

3.1课前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突破空间限制,扩展师生互动范围,提升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体验。教师会在课前上传课前任务书、学习资源、考核标准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该平台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超星移动APP、QQ群、微信预习通知;教师收到学生的课前测验结果后,及时批改测验结果,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差异,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学生收到预习通知后查看任务书;针对本单元中用到的各类硬件设备,提前调研其性能及技术参数;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环境设备进行安全的探索操作;完成课前预习报告后学生提交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上独立完成课前评价表的填写。

3.2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部分,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三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从而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利用奥易课堂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并做出简要说明。在学生完成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做差异化指导,通过奥易教学软件统一监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思路、故障分析解决思路。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一下工作。首先针对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展开头脑风暴并总结表述讨论结果,复习已有知识技能,独立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其次结合下发的任务书,组员间讨论分析项目的需求,检查项目实施的环境及准备工作是否完整。然后讨论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第三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完成9个任务的实施和验证;第四针对拓展任务,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出实施计划,确定实施方案;第五划分不同角色,组员间协作完成拓展任务的实施和验证;拓展任务结束后,其中一组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师生对其共同点评;接下来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新的网络场景,分析总结出常见上网行为管理时有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以及常见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最后独立完成课堂评价表的填写。

3.3课后活动

课后环节部分,教师利用网络课程平台课后操作练习,对练习环境、练习要求,评价标准做出简要描述说明。批阅学生课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讨论话题,适当做出引导和总结。更新课程作业库以及微课资源。学生的任务包括:完成课后操作练习;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积极参与讨论话题,积极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互动;访问更新的作业库和微课资源,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共享学习资源;以及完成课后评价表的填写。此教学环节从操作巩固、讨论拓展、提问答疑三个部分入手,帮助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以及面对新型应用场景时的创新和应变能力。网络通讯工具和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引入能够帮助学生追踪本单元的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过程,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4教学实施

4.1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部分创设了三个活动,举例分析如下。教师首先引入校园网应用案例,给出拓扑结构和现有设备清单。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并陈述如下问题:

(1)该案例中存在哪些不同的用户需求,他们会发生哪些不同的上网行为?

(2)针对不同的网络用户,他们各自的业务流量具备什么特点?

(3)从网管员的角度看,校园网的出口带宽管理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和威胁?

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一一对应,引入上网流量管理、上网应用管理、上网行为分析、浏览管理、外发管理等部分的概念。这个过程中使用到了案例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法两种教学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使用案例分析,由此完成上网行为管理概念的导入,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知识目标1的内容。

(2)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

(3)教学组织形式采用4人分组讨论陈述,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陈述能力。

4.2布置任务

教师利用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和操作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以下工作: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分析任务;组员间讨论分析项目的需求;讨论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检查项目实施的环境及准备工作是否完整。该环节的特点是以任务为驱动,达到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的目的。同时此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但是独立完成。这样做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能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3任务实施

教师利用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学生利用教学视频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根据自身接受能力不同单独控制学习进度,达到差异化教学的目的。观看教学视频后,学生独立完成9个任务的实施和验证。

4.4分组拓展

完成基础任务练习后进入到分组拓展综合练习阶段,同样利用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和操作评价标准。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出实施计划;然后在小组内部划分不同角色,一人作为网管员,两人模拟内网不同部门的用户,另外一人模拟外网服务器。组员间协作完成任务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该环节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为了在现有实验室设备条件下营造出真实的职业情境,在任务内容的选取上贴合工作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环节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要求学生采用分组讨论、协作方式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应对复杂、新型场景时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和应变能力。教学重点的解决思路是:首先利用视频材料完成基本任务的独立练习,继而分组协作完成拓展任务;挑选一组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师生对其共同点评;教师再将综合任务1、2整体操作演示一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上网行为管理的部署方式及其优缺点,上网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方案设计和实施,至此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教学难点的解决思路是:紧接着教学重点,接下来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引导学生结合前面三个综合任务的完成情况,思考类似问题,例如:接到用户反映网络服务响应特别慢,甚至服务中断,如何利用之前掌握的技能分析解决此问题?学生在分组讨论后,分析出常见上网行为管理时有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以及常见分析和解决方法。至此完成教学难点的学习。

4.5课堂考核

评价标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不仅仅强调考核结果,更为注重考核项目完成的过程。考核细项从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评估,即强调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我们以课堂考核为例。考核标准在任务布置的时候,连同任务书一起发给学生。评价标准从三个方面设计,包括专业技能、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示例如下表:

5结论

本文以网络安全课程中的上网行为管理教学内容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设计,实施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学生通过师生、组员间的多种互动方式,手脑并用,较好地完成了预设教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建国.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1):94-96.

[2]俞研,兰少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8):127-128

第3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一、引言

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其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使学生在会计相关岗位中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会计知识。但是,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经常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会计知识缺乏兴趣,在考试之前不得已死记硬背,甚至采取作弊等不道德行为;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语言创建学习情境,学生也难以身临其境地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学生无法将课堂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最终导致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水平的降低。

本文提出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通过真实案例呈现和问题情境设计,使学生实践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由此,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真正体会和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计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发展。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够重视,会计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或者存在案例设计不规范、案例呈现不真实、教师案例教学能力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会计知识体系的有序构建,对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二、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一)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首先,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活动之前,要对理论课程进行准备和规划,精心设计教学案例,保证教学案例的真实性,同时准备好与教学案例相关的支持性材料,包括视频、音乐、图片、表格,以及部分文献资料等。其次,教师要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将教学案例的应用计划通知全体学生,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前准备工作。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案例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或者以课代表为牵头者,组织全班学生认真扎实地做好开展案例学习的准备工作。如果教学案例中涉及一些指定资料,例如会计法、相关政策法规等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前收集好资料,根据个人能力提出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也可以统一向学生提出与案例相关的若干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做好预习和准备。

(二)课堂实施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仅作为案例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虽然学生在课前对案例相关内容进行了准备,但不能代表学生已经了解了案例的本质内容。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案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主动担任引导者的课堂角色,积极转变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思想理念。在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对案例的想法和见解,也不能直接表达教师本人对问题的看法,做到认真倾听、引导解决。如果发现有学生不能正确表达问题,或者思考问题的逻辑比较混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当学生分组讨论的内容已经偏离了案例主题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向学生提出与案例相关的问题,将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到问题本质的层面。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扮演收银员、出纳、店长等不同岗位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模拟体验,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情景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三)分组讨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的分组讨论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由教师提出统一问题,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二是由教师提出正反两面的论题,将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对问题开展讨论。小组中的每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问题任务,积极准备与案例相关的各种材料,从多个角度分析材料内容,整理汇总之后在小组内进行发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和探讨。分组讨论的方式不但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基于多个层面上思考问题的本质,在相互讨论和辩论中对问题达成统一共识,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案例分析报告撰写

在案例分析报告撰写部分,学生要按照教师呈现的案例主题和问题重点进行思考,形成对案例的整体回顾,深入分析和总结分组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形成案例分析报告。总结提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对教学案例中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回顾和归纳,梳理极具代表性的问题观点和意见,分析产生不同意见的本质原因。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案例分析报告与其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如果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案例素材,形成初步解决方案,在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过程中会感觉非常顺利。

(五)总结提高

在课堂案例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吸取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教训,在以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得以提高。教师组织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本身就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客观的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客观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准备资料能力、个人发言能力、文字撰写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后期教学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

三、视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视频教学案例中包括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巧,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视频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师语言描述案例教学相比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因此,视频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前景十分宽广。

(一)教学准备工作

(1)教学内容:出纳工作流程

(2)教学对象: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大一学生

(3)教学方式:会计专业视频案例教学法

(4)教学手段:光盘、教学软件工具;互联网

(5)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

(二)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但对于毕业生来说,顺利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仍然比较困难。一般情况下,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岗位时的要求较高,通常会设定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的限制。为了使高职院校财务会计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向学生展示“出纳工作流程”的教学视频,使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出纳工作流程的业务知识内容,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视频播放

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视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激发了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精力集中的态度,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知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结合。

(3)分组讨论,总结归纳

当教学视频播放结束之后,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视频中出纳工作流程的业务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分组辩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课堂中的教学重点。

(4)课堂反思,总结提高

如果将出纳工作流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不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使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因此,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法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活跃了课堂氛围,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出纳工作流程的业务知识,切身体会到会计工作的严谨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第4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Abstract: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ssembly language" is a basic course in computer scie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urriculum of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ssembly language" in independent college and the teaching techniqu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uch as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ntrast teaching, group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skill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studie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roposes the feasible evaluation method.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ssembly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0 引言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各大院校多年来针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授课过程、授课内容研究之后提出的一门课程,基于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目前课程的授课结合了微型计算机与汇编语言的介绍[1]。该课程的内容偏重硬件,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颇感吃力的原因,另外,由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后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汇编语言(又称为符号语言)灵活性比较差,需要记忆大量的指令,这也给该课程增添了难度。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对该课程的授课经验,探讨能够提高授课质量的教学方法。

1 独立学院开设该课程的重要性

结合我院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在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软硬件课程(接口、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建立对计算机系统的整体认知体系,并初步具备相应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大多数院校对该课程的授课主要是采用Intel8086系列16位机为主要教材[2]。主要介绍CPU的内部结构、存储器的组织方式、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汇编程序的基本结构、高级汇编技术及相应的接口芯片。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面上的芯片层出不穷,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作为培养未来技术人才的高校不能停留在教授70年代的知识,陈旧的教学内容虽然比较成熟并具有代表性,但是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需要授课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授课的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当代流行的技术,比如目前企业常用的接口芯片、总线技术、存储技术等,在提高授课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完善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

3.1 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这门课程知识量比较大,原理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差,因此,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减少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授课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现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不仅能制作静态的文字演示,也能制作动画,以动画的方式进行教学演示,在授课中结合使用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对内容的掌握,例如在介绍8086CPU的内容结构、工作原理时,可以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进行讲解,通过多种指令的执行,动态地演示不同指令在执行过程中BIU和CU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完成指令的执行。例如8086CPU的7种寻址方式过程中采用动态的演示,能够更形象、更直观地使学生了解不同的寻址方式,并能够区分出其不同之处。又例如在介绍寄存器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及寄存器相对寻址时,重点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掌握三种寻址方式的不同点。

3.2 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式

采用对比式的教学,包括本课程的介绍和其他课程的对比,可以将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和高级语言C的基本结构进行对比介绍,使学生进行对比记忆,掌握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相同点及不同点[4]。可以在课程本身的内容中进行对比讲授,如在介绍前两章内容时介绍8086CPU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与8088CPU进行对比介绍。例如8086的指令预取队列为4个字节,而8088为6个字节,8086的数据总线为16位,8088的数据总线是8位;存储器的组织与寄存器的对比介绍,两者都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但是又有不同的地方,在介绍时重点介绍其不同点;7种寻址方式的对比讲授;各种指令的介绍,比如带进位的加减法指令和不带进位的加减法指令有什么不同。可以采用对比进行授课的内容如表1所示。通过这样对比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启发式和分组式的教学方式

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可以采用启发式的引导性教学,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应考虑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在每一章节讲授完后根据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相互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取长补短,完成课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学生的智慧。

4 教材的选取

在授课之前,首先要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的教材,教材难度适中,浅入易懂,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同时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根据课时计划精简章节,针对学生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顺序,例如将微机结构和功能的介绍与汇编语言的介绍穿行,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掌握基于硬件的编程语言汇编语言的设计技巧。

5 考试制度的改革

课程的考核摒弃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对学生的考核根据闭卷考试成绩、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成绩。加大实验成绩及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的成绩比例,侧重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秉承独立学院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讨论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个体能力与素质。最终的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分组成绩+实验成绩。

第5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关键词: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不少家庭面临着“二胎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父母也开始反思自身在子女抚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传统的教育方式策略已不合时宜,父母双方出现教养分歧等。2015年,教育部更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新时期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亲职教育,即“协助父母获得称职父母角色的经验,同时亦包括协助那些打算成为父母的人士,使他们做好准备,能更有效地担当父母角色” ,逐渐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之一,其中,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模式备受热捧,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模式简介

一般来说,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分为大众媒体、个别咨询和团体形式,其中较为成功的亲职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团体形式。团体形式包括读书会、家长经验分享会、班级教学、家长会和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等。调查发现,在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中,家长经验交流会和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2]。相比较而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包括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分组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克服了读书会等方式内容枯燥的弊端,充分调动家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开展父母效能团体训练

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一般由8-12人组成父母团体,每周举行一次,每次2小时,大约持续8-12周。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流程,按照热身活动、主题演练及总结活动三个环节依次展开。课程活动依照固定的主题进行,并且要求父母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如: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或完成学习心得报告等。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旨在让家长相互认识,明确团体目标并形成团体共识和规范。学员互动和亲职教育的成效有间接的关系,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训练的成败[4]。因此,在团体活动开展之初,建立起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家长形成互相帮助以满足共同的需求的意识在营造团体动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无论是首次培训的人际破冰主题活动,还是往后每次培训前的热身活动,都选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围绕相关教养主题开展的开放式讨论、团体竞赛游戏、动态热舞、家庭愿景彩绘以及引导式幻游等。

(二)主题演练

这一环节是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核心部分,同样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目的是让家长借助亲身体验,激发教养反思,学会自我改变,从根源上自主解决问题。

以“角色扮演: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为例,导师提供案例:“铭铭和好朋友嘉嘉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后,铭铭把口水吐到嘉嘉身上。铭铭不仅拒绝向嘉嘉道歉,还对妈妈撒谎,否认事实。”并轮流邀请三位家长分别扮演铭铭、嘉嘉和铭铭妈妈,分别体验在不同应对策略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问题行为的纠正成效有何区别。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严厉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既不清楚被打骂的原因,又不能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且,亲子间的关系也可能将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上述案例中,事件的处理重点应该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纠正撒谎的不良行为。家长在处理过程中应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向孩子说明,他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如何改正。同时,还应该引导其学会自我反省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角色扮演是一项改变人的观念行为的有效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家长能够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也同样具有角色扮演形式的效果,让家长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激发对以往教养行为的反思,达到练习沟通技巧,提高教养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目的。

(三)总结活动

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导师一般以温和的活动结束当次训练课程,例如导师梳理归纳当次主题的要点和沟通技巧、团体答疑、引导家长以冥想的方式回顾当次主题、导师针对当次主题布置作业等。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注重在家庭作业环节对家长进行当次主题内容巩固。一般来说,家庭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亲职教育材料、预习下次主题内容和当次主题实操。主题实操旨在鼓励家长把握教育契机,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场景中进行探索实践,及时对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巩固演练,并在实际演练中不断改进。

三、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须注意问题

第一,虽然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具有实践价值,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如P.E.T.课程过分注重技巧,忽视了父母教养的本质,使得亲子互动变得有些技术化;S.T.E.P.课程存在隐蔽的权力使用等问题。此外,现时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大多由西方国家引入,中外国情和教养方式差异可能会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增加父母效能训练实施的难度,影响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要综合考虑国情和文化背景,对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进行去粕存精的修整。

第二,如前所述,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成败。廖永静强调,团体领导者是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团体进程的引导者和推进者。导师需要时刻察觉团体的动力和发展,为家长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值得信赖的环境。因此,开展父母效能训练前,对导师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第三,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以幼儿园为主要载体,在有限的社会支持下,家长可能会因为受到时间、空间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参与到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这不仅导致父母效能团体训练难以广泛地面向全社会家长开展,更有可能会阻碍我国亲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应尽量做到家庭、学校和社区有机协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社会支持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YQ201516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fsyq201403)和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编号:pdjh2016b05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学[M].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12.

[2]许璐颖,周念丽. 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16(3):57-66.

[3]咸金花.父母团体训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变之效果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4]林家兴.哪些因素最能预测亲职教育团体的效果[J]. 教育心理学报, 2010, 41(41:4):847-858.

[5]袁萍华.父母效能训练(P.E.T.)的心理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第6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对外贸易;商务交际

作者简介:钱苏珍(1985-),女,山东临沂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李萍(1962-),女,山东聊城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山东聊城25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PBL模式下的工学结合的研究”(课题编号:2009zcj12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79-02

一、PBL教学法应用于“涉外商务交际”的可行性

涉外商务交际能力是每个外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能力,它贯穿了从建立业务关系、商务谈判、合同履行以及善后事宜处理各个环节,体现在电话交流,邮件交流以及面对面交流等形式中。外贸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业务的成败。如何运用流利的英语,了解外国客户所在国家的文化礼仪,社会风俗,并运用交际技巧与客户顺利沟通是“涉外商务交际”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可能因为言语行为不当造成误解和冲突,阻碍业务的进展;有时也会有一些紧急情况出现,需要外贸人员能从容应对;另外,在对外贸易中,客户来自世界各地,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仅仅靠“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灌输知识,要求学生记忆多个国家的社会风俗、礼仪禁忌,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负担,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也需要相当多的学时。此外,交际技巧的运用面对的人,所处的时间、场合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交际过程中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与PBL教学法不谋而合。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学生通过合作的形式,主动探究问题和任务背后隐含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显然,PBL教学法应用于“涉外商务交际”的教学中是很适合的。

二、PBL教学法在“涉外商务交际”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的教学思路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结果展示―评价―教师总结。在涉外商务交际授课中,教师运用这一思路设计了课堂教学,下面以建立业务关系为例来简要阐释一下PBL教学法在“涉外商务交际”中的应用。

1.教师设计并提出问题

教师要根据建立业务关系的知识要求与在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件设置问题。问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开放性,要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但是难度不宜过大,应能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与讨论,解决其中问题的70%;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思考力,并不断拓宽;问题还需要有挑战性,能够激起学生寻求解决办法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这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法与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建立业务关系是从事对外贸易开端的一个步骤,也是其中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建立业务关系中所涉及的交际情景,教师设置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通过何种方式才能与外国客户取得联系呢?中国进出易会的详细信息是有哪些?参展前应做好哪些方面准备,展会上应该注意什么?如何结识与前来展会参观的客户,并与他们建立业务关系?其间需要注意什么?建立业务关系的环节中,牵涉哪些方面的文化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前将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分别去思考并搜集资料。

2.学生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带着教师布置的学习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查找问题的相关资料。这个过程繁复,对学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习惯了填鸭式教学、被动接受和简单从教材上寻求问题的答案,甚至习惯了等待着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他们在开始时会感到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首先,教师的问题是有先后递进关系的,问题是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在解决问题时,也要循序渐进;其次,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没有固定的答案,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再次,图书或网络上获取的资料是繁杂的,无序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查阅到的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并将这些资料有序地整理出来;最后,在搜集资料时,学生会延伸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或教师指导逐步解决。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讨论

通过查找资料,学生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仍然会有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或者存有疑惑。另外,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延伸出一些问题,这些都是分组讨论这个环节的任务。运用小组拓展法进行分组讨论,首先学生独立思考,将自己的问题归纳出来;然后与同学就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就存有的疑惑进行讨论;依次拓展成四人一组,直至六人一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讨论会逐步加深,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最后每个小组就问题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份报告。

分组讨论这一环节实施过程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小组人员的构成应有层次,成绩较好的同学与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同学搭档,这样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但是成绩好的学生不能在小组中一直起主导作用,可协助教师指导成绩差的学生。二是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的管理要到位,不能偏离讨论的主题,如果不善加管理,学生可能会偏离了初衷,甚至乱作一团。

4.结果展示

每个小组将自己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卡片、PPT、口头陈述或书面报告的方式进行。但是每个小组的陈述都要有理有据,有条不紊。每个小组的书面报告要上交,由教师归档留存,在期末再返还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与反思。

5.评价

评价是对前期工作核定的阶段,也是对前期工作的补充与肯定。评价可以分为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两种形式。小组展示后,由其他小组就展示的内容、形式与展示人的表现提出建议并给予评分。最后由教师评价,教师也是根据这几方面给予评分。对于展示结果的评价要纳入到形成性考核中,教师要建立详细的考核标准与细则。考评措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6.教师总结

在PBL教学法实行过程中,教师已不再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小了,担子轻了,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教师无法预计的问题,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才能解决。另外,学生在查找资料、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是琐碎的,缺乏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结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体系。

三、PBL教学法应用实践的反思

PBL教学法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从实施效果可以看出PBL教学法是适合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使用的。然而,在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如果没有适合的教材,教师可以编写自编讲义进行教学。其次,高职高专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再次,实施PBL教学法对教学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软件方面,教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具有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学生的人数不宜过多,班级人数要控制在三十人以下,否则教师将无法掌控课堂。在硬件方面,学校需要建设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的是,PBL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校和企业结合提供支持,课堂上设置的问题最好是来自企业一线,这样就大大缩小了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而不仅仅是需要到企业二次回炉的半成品。学校方面也应给予资金、设施、政策方面的支持。

四、总结

PBL教学法在“涉外商务交际”课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对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有益的。是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2):35-36.

[2]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

第7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关键词: 英语专业四级 英语便条写作 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应用文写作不仅能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汇等语言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是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反应。英语专业四级便条写作是一种内容简短的书信形式写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和分析所给的情景,就便条涉及的内容进行临时性的询问、留言和通知等,大多有较紧迫的时间限制,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试从英语专业四级便条写作着手,分析其写作特点,研究多种课堂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提高独立撰写各类英语文书的水平。

一、英语便条的写作特点

英文书信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英文便条为非正式书信。作为一种简短信函,它多使用非正式语体,因此形式比一般书信简单,突出实用性和功能性。专四的便条写作比较容易得分,因为已经非常模式化,所以学生可以将各套真题中的不同主题下的优秀便条加以归纳总结,找出其固定的表达模式加以灵活运用,如表达建议类的便条,可以按照背景陈述、建议内容、理由罗列和鼓励话语的模式,结合情景所给出的细节扩写即可。一般而言,专四便条写作在评分上有几个标准:注意格式、内容、语言和字数,在10分钟要写50~60词,格式正确、内容完整、语言得体。其中在内容上是否达成良好的文字沟通,要传递的信息是否得以体现是考查学生交际能力的一个重点。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以上对便条写作的特点分析,不难发现便条写作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应侧重实践操作性,只介绍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介绍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如何写结尾等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应加以改进。一般而言,为达到提高学生兴趣与写作效率的目的,应用文写作课应采纳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下分属不同档次的范文作为案例组织教学,要求这一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如在一封道歉便条中,对提出建议作为补偿的表达:“I shall be obliged if you will come to my home and we will discuss it further.”就比“You must come to my home and we will discuss it further.”的表达更礼貌一些。通过对具体案例表达的细节比较,学生很直观地形成对所写主题的感性认识,提高写作效率。

2.小组讨论法

将案例提前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该案例,并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辩论等活动进而加深对应用文知识和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如在练习祝贺便条的写法时,给学生一个情景:以校友的身份对本校50周年校庆写封祝贺便条,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分别考虑到写作的步骤、写信人的身份、语言的得体性和写信的格式等问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任务驱动法

课前教师先引入本单元的写作课题及任务,介绍完成该任务需达到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接着学生按教师的要求执行任务,最后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任务完成后,教师总结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Tom考试失利,好友如何写封安慰便条帮助Tom走出伤心的阴霾,要求学生在写作中首先点明慰问的事情并安慰好友,最后表达良好的祝愿。在这一情景任务的驱动下,按照教师的提纲规划,学生对这一主题的便条写作便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4.读写结合法

在写作教学中,不管是句段写作还是篇章写作,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大量的阅读以读促写。应用文写作也不例外,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范文大意,熟悉该主题的结构与格式特点,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写作,这种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输人和语篇构建能力。例如在写道歉便条时,先提供给学生大量的道歉便条范例,让学生总结出写道歉便条的注意事项,如要用表示道歉的字眼明确表达歉意,要求对方谅解,切忌对自己的过失做过多辩解,之后便很容易地明白道歉便条的写作模式。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和方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写作知识,掌握一定的写作规律,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修改病文病例,最终提高写作能力。此外,对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还可不同程度地培养实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毕建模.略论写作构思与问题规范[J].岱宗学刊,2002(3).

[2]陈宏.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新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94—96.

[3]戴丽莎.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提高之我见[J].教师·理论研究,2008.

[4]付雪莲.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5]李延凤.应用写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4):109—110.

第8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论文摘 要:双语教学是信息技术类专业培养国际化高水平双语人才的有效手段。地方高校信息类双语课以专业课为主,且学生英语能力差异较大。为更好解决语言学习和知识学习间的矛盾,我们对双语教学中内容选择和编排进行了思考和尝试,并对教学方式设计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知识分层编排、围绕主干问题讨论、按水平分组讨论、由简入繁等。

    信息类学科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缩短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时间,培养使用外文资料的能力,高校信息类专业在本科高年级展开双语教学。我校针对信息类学科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建设双语教学平台。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编排与教学设计的改革。历年来的实践验证了课程建设的有效性。

    1 当前信息技术类双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课程内容信息量大,专业词汇多,内容复杂,即使用母语来理解也不简单,造成了学习上的双重困难;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授课时不得不考虑接收能力的差距;讲授知识要占用大量时间,互动时间少,学生主动性难以调动。

    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取与合理组织、编排,在教学方式实施以围绕问题、强化讨论的自主学习,才能解决上述矛盾。本专业不同课程具有很大的共性。在此以《多媒体技术》双语课为例介绍我们在教学内容、方案和方式上进行的尝试,供大家参考。《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将文本、图像、语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处理和集成,在本地或网络环境下提供更友好人机交互的技术的总和。课程相关的知识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网络通信、计算机技术等各个方面,概念和词汇量较多。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案,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和质量。

    2 内容选取与编排

    2.1 知识点分层组织

    以往内容的组织一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每个知识点只在相邻一两次课中出现,学生难以建立起对术语接触、熟悉、重现、使用的完整过程,也严重缺乏参与的机会。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知识点一般是分层次的:首先是对相关背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定义的基本介绍,可称为基础层;然后详细介绍技术细节,包括对比性讨论、公式等内容,可称为展开层;最后介绍对技术的应用,可称为应用层。

    不同层次内容的学习方法有其各自特点。基础层较易理解,但往往是新思想、新概念的引入,需教师引导式的讲述,并对相关后续内容加以说明。展开层按难易程度可分为两类,简易类完全由学生自学完成,复杂类则需要教师具体讲解。应用层更适合进行讨论,其中蕴含着工程思想、技术特性与工程实际的匹配等,往往正是学生所欠缺的。通过讨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自然养成使用英语来思考的习惯。

    2.2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不同知识点间有各种关联。前后顺序指后面的知识使用了前面的知识;类比关系是指两个知识点的分析方法类似;组合关系是指某知识点是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学习知识和语言都需要有效的重复,方能熟练应用。通过理清知识点间的关系,可采取各种形式使学生“使用”前面的知识,达到有效的重复。如对前面的知识可以提问等。对这些关系的明确,为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3 教学方式与方案设计

    3.1 目标由易入难,培养自信心

    双语课不是不能学好,而是不能一下子学好。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自信心非常重要。简单的鼓励和表扬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更根本的方法是按照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进度,使学生在不断的进步中积累其自信心,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首先,是语言上的循序渐进,英语比例宜逐渐提高。前几次课以母语为主,穿插基本术语的介绍。然后,逐渐增加简单句子,加强对术语和句子的重复。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有信心。

    3.2 留任务、留空间、留时间

    教师授课时争取在前一次课结束时,完成对基础层和复杂展开层的介绍,把需要学生自学、参与讨论的部分留在课后,让其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内容上有自学的空间,也有足够的时间。下一次课就可以对学生提问,让同学参与讨论,甚至尝试部分内容的讲述。由于预留了任务、时间和空间且目标明确,不仅解决了双语授课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有所准备,容易建立自主学习的环境。

    3.3 根据水平分组讨论

    练习语言最佳的方式是讨论,但在英语水平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水平较差的同学一般不愿意开口,听懂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很困难。通过基本考查,按照英语水平分组。在讨论时给每组不同的主题,要求选派代表进行主题发言。这样降低了英语交流的心理障碍,互学互听,人人主动,并能够体会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深化对学习的认识。讨论时间要严格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也需要控制,尽量做到机会均等。

    3.4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效率

    多媒体教学省却板书时间,可显着提高授课效率。这类专业课包含大量公式、表格等,非常适合展媒体教学,能有效弥补双语教学中知识传授和语言训练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对知识回顾、概括和预览等效率更高,能提高学生理解的速度和质量。这为教师布置任务、提问、展开讨论提供了便利的辅助手段。

    3.5 以最终演讲作为目标

    期末阶段给每个同学布置英语演讲任务,自己选题、撰写演讲文档,反复练习后上讲台做5分钟的演讲,并回答问题。根据内容、语言、演讲技巧、回答问题等将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该过程促学生利用学过的术语、概念、技术等,完成写作和演讲,锻炼和英语的读、写、听、说的能力,完成一个完整的语言使用过程。

    4 结语

    我校《多媒体技术》双语课平台建设已过三轮,取得了可喜的建设成效。通过知识点分层减轻了课堂授课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课堂参与面和参与度。课堂提问、分组讨论和演讲使学生使用英语的习惯明显加强。但由于学生数多,教师无法顾及每个组;而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存在一定的不足,这都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电气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7(13):278-279.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模式[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3):78-81.

第9篇:分组讨论技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学习小组

在新课标中提倡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且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能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并使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组合作教学的运用模式

(一)开展合作讨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组合作方式学习,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能发挥小组集体的作用,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的学习效益得到提高。因此,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相互启发,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展合作练习,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新知识,而有些学生不能深入理解,通过开展小组练习,使每个学生发表不同想法,互相启发,能培养学生合作练习的意识,这样既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学会他人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三)进行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批判性

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以此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能改进提高。进行合作评价时,每个学生对别人的优点缺点进行总结,从中学习别人的优点,经过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能力。每个学生也能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掌握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能及时改进,学生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对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又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二、分组合作教学的时机选择

(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学习时

在学习中,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宜选择分组合作方式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合作的动力,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二)个人探究存在困难时

在学生个人进行探究学习有困难时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学生学习新内容遇到困难时,通过合作学习能较好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见解不统一时

当学生在学习中见解不一致时应选择合作方式。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同意见时运用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找到正确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使不同意见的学生通过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确对错正误。

(四)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多种多样,答案多种多样,而一个人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全面思考问题,只有群策群力,发挥集体力量才能让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五)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处

在课堂教学时,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时,应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应让学生在教学重点处、规律探求处、思维转折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组合作教学实施策略

(一)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合作学习兴趣

教学时,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的“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运用学生生日等特殊日期,以使学生掌握如何看日历,让学生掌握每个星期的每一天分别是几月几日。如运用谜语方式:有个宝宝很奇怪,身上穿着三百多件衣,每天必须脱一件,年底就剩一件衣。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二)科学合理分组,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要提高分组合作学习效率,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对学生分组时应把握如下原则:人员数量要适当,学生层次搭配要合理。一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以四至六人为宜,这样在进行分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会有机会参与交流发言,充分调动交流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效率。二是每组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要合理搭配。每组人员的学习能力要有差异,这样才能达到取长补短、互帮互学的目的,且尽量做到各小组之间无差异,这样有利于各小组之间进行公平竞争,每小组要指定一名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组织本小组的各项活动,给每个学生分配任务,在分组学习中起到组织协调作用。

(三)掌握交往技能,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要有效开展分组合作教学,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让小组内的学生和谐相处,相互团结,在愉快的心情下开展合作学习。经常会出现因为学生不懂得交往技巧,不能和谐相处,而导致分组合作学习不能顺利进行或小组解体的现象发生。因此,教师应传授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交往方法。比如,教给学生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他人,如何评价别人等。让学生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运用分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加强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