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

第1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一、精选实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小学生对实验操作有特殊敏感性,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适时引入教学实验,从不同维度激活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科学实验众多,教师要做好精心选择。首先要考量教材学习内容,科学实验要紧紧扣住教材学习内容。其次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展开设计,小学生学习兴趣非常广泛,而且不同年龄其兴趣价值取向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探知学生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实验。

在教学《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时,教师设计校园观察实验:在校园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根据观察对比,这些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好观察记录,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跟随教师到校园中展开观察,学生参与兴趣很高,寻找、观察、记录、讨论、总结,整个操作过程显得非常紧凑,实验秩序保持良好。课堂展示时,有学生这样总结:我观察了冬青和两种植物,其相同点是:两种植物形体都不算高大,都能够长叶开花。不同点是:冬青是木本植物,则属于草本植物;冬青一年四季常青,到冬天枝叶枯萎;开放鲜艳,花朵较大,而冬青也开花,但都是小碎花,不够鲜艳。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实验情况进行点评,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获得的成果。

从学生的具体表现可以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到校园展开实地观察实验,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实地观察并做出详细观察记录,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感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帮助作用。

二、规范操作,确保学生实验安全

在学习《家乡的水资源》时,教师设计科学实验:到学校附近采集一部分污水,或者是到工厂附近采集水源样品,再准备一些小活鱼、活虾,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将活鱼、活虾放入污水中,看这些鱼虾有什么反应,将相关实验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在实验材料准备时,教师特别强调:采集污水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要几个同学一起,并在家长陪同下进行,任何人不得随意独自去采集。实验开始时,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教师设计科学实验,需要采集一些污水水样,因为涉及安全问题,教师特意给出规范说明,并且加以特别强调,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野外水源情况复杂,学生年龄尚小,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教师给出硬性规定规范操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三、科学分工,提升学生实验品质

在教学《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时,教师设计一个实验任务: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成员实际观察生活现象,参与家庭劳动,并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将问题集中整合,提交到班级展开集体讨论。教师特别提醒学习小组组长,要做好分工,尽量关注更多方面。这个实验操作属于分散行动,学生自由度很高,但分工明确之后,学生重点关注一筛龇矫妫提出的问题也带有典型性。小组集合成员问题,组织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形成问题集锦,提交到班级中,教师根据各个小组操作情况,再进行整合优化,最后形成重要学习资源。

教师设计问题征集活动,并且以实验形式进行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在具体体验之后形成问题,极大丰富了课堂问题资源,也为学生科学思想成长创造良好契机。

第2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学校2008学年行政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规则意识和纪律要求,落实增效减负,制订和细化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三项结题工作

1、积极动员课题组的所有成员,通过认真的总结梳理以及必要的文字修改,力争高质量地完成市级课题“高级中学‘增效减负’教学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2、督促朱剑、张文等老师认真完成区级课题的结题,努力争取获奖。

3、组织全校教师完成校级课题的结题工作,组织相关成员进行课题的评审评奖工作。

二两项审报工作

1、认真完成新一项区级课题、区级青年课题的审报,争取全面提高审报课题的数量与质量。

2、学校新一轮课题申报指南,力争做到全校人人都有独立的课题,并努力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

三一项汇报工作

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区级课题的中期汇报工作。

三、特色工作

两项宣传工作

1、配合学校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提炼市八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组织学校研究室的相关成员,利用学校周五的政治学习等集体活动的时间,宣传普及教育科研的调查研究,撰写总结报告等常识,努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与素养。

四、准备工作

即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充分地酝酿,培育新的区级课题。具体准备从三个方面作准备。一是修订落选的课题,争取以更完善的姿态申报。二是新增有质量的课题。三是跟其它部门协调,将有些较有特色、相对成熟的工作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课题。如教学发展处的“我校名师特色的概括升华”等课题。外语组的“微型课型的开发利用”等课题。

五、常规工作:

一优化校本研修制度,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继续聘请相关的教科研专家为我校教师开设讲座。

二增补、完善高考语文题库的建设。

第3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增强当代大学生理论和信仰教育的有效渠道,对于推动新形势下的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着力培养立场坚定的青年者意义深远。目前,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诸多问题。基于此,笔者以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概述

高校思政课作为向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和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关联紧密。实践教学做为高校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延伸部分,对于高效思政课教学质量同样不容忽视。因此,根据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广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是理工科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

“教学做一体化”是著名学者杜威“从做中学”教育理念中国化的成果。民国时期,黄炎培、陶行知、等著名学者均师从杜威,并将其教育理论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探索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教学做合一”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教学做一体化”思想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被引入部分学科,并得到了大部分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何谓“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做”三个要素是一个紧密关联、循环互动的统一整体:“教”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学”是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和归宿,“做”是教学做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教学环节中师生双主体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学做一体化”是适应当代大学素质教育发展趋势的教学范式,更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师生共同围绕着“做”,实现师生双方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针对学任务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从含义来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是指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广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就实践教学一体化来看,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模式,是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努力实现指导教师的“教”(理论与方法)、学生的“学”(实践方法与技巧)和师生共同的“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过程)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见,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理论与信仰,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理工科高校普遍推行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经费、师资、管理、运行等问题,造成教学环节中存在形式主义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1.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延伸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包括资金保障、制度保障、舆论保障、领导保障和基地保障的长效机制。然而,在大部分理工科高校对于人文学科态度冷漠,缺乏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机制保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领导不重视、经费没保障、制度不完善和基地不健全的问题,造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沦为简单的“走马观花”式的形式主义。当然,高效缺乏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尚未上升到其应有的高度,仅通过一份调研报告进行成绩考核的方式注定不太科学,对学生调研报告质量不足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降低了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

2.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由于理工科高校人文学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学历层次、业务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等方面更是参差不齐,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比较有限,缺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经验与实践能力。此外,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科研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压力较大,造成思政课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职称评定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掌控能力和社会热点驾驭能力,造成教师队伍的社会实践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存在脱离社会热点和专业背景、抄袭现象普遍和报告格式不规范等明显问题,未能够引起学生广泛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改善。

3.实践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目前,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分为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两种形式。校内实践基本上停留在课堂多媒体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图片和视频等单一教学形式;校外实践基本上是到红色景点进行参观考察,各种社会调研、学术交流等比较传统的教学形式占主流,且形式主义倾向明显;在实践题目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取方面基本上,并没有体现出区域理工科高校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的鲜明特点,也缺乏与各地实际发展现状和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

三、教学做一体化视角下理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笔者结合河南理工大学学院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践经验,将素质教育理念适时融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尝试构建一套实现理工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广大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1.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政课整体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要把它和理论教学对立起来或完全分开。此外,理工科高校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体制,增强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效果。因此,理工科高校的实践教学要把社会实践与区域经济区建设、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型农村社区等热点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大学生对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2.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一方面,理工科高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能忽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与确立的重要时期,理工科学生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认识还不太成熟,对于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还缺乏实践经验和应变能力。因此,指导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引导等环节尤为重要。为了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理工科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努力实现一种教师有效指导(原则与方法指导)与学生独立完成(调研与考察主体)有效结合的长时段的良性循环机制,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切实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3.实现基地教学与虚拟教学的统一。为了丰富实践教学资源,理工科高校不断探索丰富多彩的课内实践教学形式,诸如课堂讨论、演讲比赛、翻唱红歌、体验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分析等有效形式,改善理工科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高校要利用各个地区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适时开拓校外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基地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课外阅读与资料搜集、聆听校外专家讲座与报告等活动。由于在教学经费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理工科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压力较大。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难题,理工科高校可以充分挖掘虚拟教学资源,积极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虚拟平台或网络课堂。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挖掘河南省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设置经典文献、红色影片、教育基地、交流论坛、网络课堂等板块,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平台的虚拟实践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还可以提高全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广泛性,进一步提高理工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要彻底,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事物的根本不是别的,只能是人本身。”为了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理工科高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力举措,积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努力实现理论教育与信仰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入耳”“入脑”“入心”“入行”,逐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大批服务于地域经济区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素质坚定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胡洪波,段咏梅.“教学做一体化”的哲学思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第4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范画及演示 小学美术课堂 教学 作用

一、范画及演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信心。针对一些美术专用术语、法则,单凭教师口头讲述,小学生无法理解,作画困难,没有兴趣。教师应以直观形象的范画做演示,进行难点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概念直观形象,可激发求知欲。

(二)提高鉴赏水平。美术是欣赏的课程,是发现美的过程。教师进行名画演示,学生从中获得熏陶,提高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传统课本、粉笔的教学束缚了学生思维。在范画作用下,学生对绘画词汇的了解加深,巩固了基础,在形象直观感受中,启发了思维,激发了表现欲。

(四)加强对技能的掌握学习。绘画是技能学科,技巧的发挥可使画作流光溢彩。在传授过程中,一些技法艰涩难解,这就需要范画以直观视觉刺激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被画作吸引,提高教学效率。

二、范画及演示教学案例分析

(一)范画步骤。做事总有先后顺序,作画亦然。人们往往对美丽的画作望洋兴叹,遗憾自己画技的浅薄。即使教师提供了丰富、清晰的图片,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作画步骤,事先应该准备好材料,做到边讲边画,事半功倍。

例如,在《游戏水墨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灵活运用,进行范画课堂实践,教学成果显著。我说:让我们铺开宣纸,与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创造自己的空间。首先蘸墨,探索春天的细雨。(我先行点画,学生随后练习点画)我边范画边说:让我们绘出线条去野外放放风筝。(我又让学生自行动笔作线)我说:“大家想象一下,画出各自心目中的线,不要与老师的一样哦。”(学生听从,画线)我说:“蘸点清水,毛笔睡睡觉,画画我们的早餐馒头。”(学生也跟着学习)随后我观察学生作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他们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画得十分出色。随后,我说:“用笔蘸不同颜色,描绘春天湛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原。”(学生们十分活跃,画起画来兴致勃勃)通过这次范画分步骤演示,学生动手,明确了点、线、面和颜色的着力点,对国画有所了解,在趣味中学习,熟练掌握了技能。

(二)范画对比。进行绘画评定的时候,教师对作品进行等级判定,说出缘由,指出错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并不能直观理解。如果进行图画的对比,讲解景物分布、色彩饱和或阴暗,则学生一目了然,领悟飞快。在范画对比中,学生明辨好坏,提高鉴别能力,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例如,教学《童谣童画》时,为了提高学生对童谣内容的感知力度,在绘图时结合主题。我出示了《秧歌》的三幅图画:一幅是两人空手在田边闲谈,手里没有物品,且身穿冬季衣服;第二幅是人们赤脚在稻田里收割,忙得热火朝天;第三幅是在稻田里人们手拿秧苗,弯腰劳作。依据童谣描述:五月天,六月天,哪有闲人在路边,人人都有秧在手……我让学生根据童谣内容进行观察,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三幅图正确。理由是第一幅图是冬天,插秧时节不对,而且“闲人在路边”;第二幅图是稻谷收获季节,为秋季。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明白了画与意的相符,明确了位置布局和其他重点要素的把握。

(三)范画欣赏。美术是一门艺术,意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课本纸张有限,无法展示名画细节,学生匆匆浏览,无法品味。这时教师可以展现准备好的大幅挂图或多媒体幻灯片。学生看得出奇,心领神会,艺术情趣得到升华。例如对莫奈作品《日出》,我进行多媒体教学,学生对图画目不转睛,我问:大家觉得这幅画描绘的真是晨光吗?学生各执一词。有学生说,色调太过阴暗,天空灰蒙蒙的,像是“渔舟唱晚”。我又叫大家仔细观察,学生说,远处烟雾滚滚。观看完毕,我进行引导讲解,告诉学生这是莫奈印象画代表作,色调代表画家对现实的理解,创作应该遵从内心感受。同时,远处烟雾代表画家对环境的担忧。莫奈反复画同一景物,表明其精益求精。随后,我展现了德加、布格、毕加索等大师作品,拓展学生知识面。

除此之外,还应在范画启示、当堂范画上下工夫,增强学生的现实感知力。如在启示范画环节,教师准备范画,学生临摹,学习作图技巧,名师出高徒,名画培养出名人;对于当堂范画,教师应该现场画图示范,丰富感官体验。

三、结语

范画教学并不是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相反,其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性操作模式。教师应该重视范画教学,精心准备,使学生绘画有参考,在参考中完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智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范画有效利用[J].小学科学:教师,2011,(6):23-23.

[2]杨爱莲.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2,(6):92,96.

[3]王卫权.课堂"范画"有效性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3,(12):77.

第5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6-0018-01

当前,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以及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推广,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专长、有文化又有技术的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为卫生系统培养、输送优秀医学人才的卫生学校也在大力提高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工作,力争为祖国的医学界培养出有技术专长、有文化素养,德才兼备型人才。本文就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文化课程如何开展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進行探索性研究,提出几点看法,希求引起从事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文化课教学工作者的共鸣。

一、提高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文化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文化课程与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相关性延伸之间的关系,使文化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产生一定的关联性,并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和将来的技术应用服务

目前,我国中职医学专业的招生现状是大多数初中时期各科学习成绩好、文化课程好的学生,选择了升高中,继续深造,向大学进军。而一部分不喜欢学习,文化课程不好,继续升学无望的学生,选择了读取中职专业类学校,争取在这样的学校学得一技之长,准备将来就业。可见,这类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课程的基础水平是相对较低的。要知道,文化基础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意志力等方面,单纯地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同样是需要一定的文化课基础的,如果学生的文化程度低到影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钻研的程度,那么一定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活动。作为一名中职医学专业的学生,其文化课水平与其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领悟能力、继续学习、自我学习等都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一定水平的文化课基础,是很难学会像中职医学检验这一类学科的。所以,要帮助学生摆正学习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与学习文化课程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安排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课程内容,提高授课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最大效能地完成对文化课程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打好文化课方面的基础,为将来所要从事中职医学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做到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努力使学生成为适合未来医学发展需要的既懂技术又有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二、在完成正常文化课程的同时,适当安排与中职医学检验这一专业相关性较大的特色性文化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其对相关医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实现文化课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完美融合,使文化课的开始更有效用

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开设文化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为其个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为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文化课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因此,课程的开设必须具有一定的目标定位性。对不适应中职医学专业的文化课程内容可以适当地对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完成正常文化课程的同时,适当安排与中职医学检验这一专业相关性较大的特色性文化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为了更好地增进学生对中外相关医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中外医学检验文化史类的东西,给学生讲解关于我国古代医学大家为患者治病的逸闻趣事,也可以谈谈国外医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实践故事,还可以通过把相关的实验课程实现文化课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完美融合,处理好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文化课的开始更有效用。

三、建立科学的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文化课教学工作规划和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注重对教学效果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评估

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文化课内容方面,一般表现为内容量较大,但给予文化课的课时分配量又是较少的,所以,文化课教师的授课负担还是较重的,在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背景下,要想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又耗时量最少,非常考验文化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因此,文化课教师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价值,抓住重点,纲举目张地完成每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反馈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实时信息情况,做到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动态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对文化课教学评价机制不断进行完善。对文化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评价,适当抽查,从学生的信息反馈中评估教学效果,对文化课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文化课的有效性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合理安排,科学布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使文化课更好地为专业课的学习服务,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作者:郝岩等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临床药学 基础化学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培养符合新时代号召的新型医学专业人才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1]。目前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课程中,普遍存在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教学,而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药学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在临床药学专业所课程中,药学基础化学实验属于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药学基础化学实验的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们运用所学到的医学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本文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分析。

1.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医学和药学的发展过程中,基础化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医学院临床药学的学生来说,也是基础性教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基础组成部分。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同学们可以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之中,从而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2]。

2.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

2.1打好基础化学实验的基础。良好的实验操作基础是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也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该适当地增加学们的实验课程,并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在实验课程教学时,可以将实验操作分成几个步骤进行逐个演示、讲解,使同学们思路清晰,方便以后的记忆[3]。此外,对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进行训练,通过自己动手以及对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纠正,为学生们的基础化学实验打下良好基础。

2.2开展设计性或者综合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们实验中的操作水平,锻炼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综合实验涉及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从而为以后从事医学方面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相关理论知识、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分析资料,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试验操作设计可行性方案,以及对试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们的对基础性化学实验的兴趣,提升学生们的实验综合能力。

2.3实验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针对学生们的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式的设计中,应该明确考核的性质和目的。大致有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两种方式。期末考核应该确定考核的要点和评分细则,进行实验操作考核的同时应结合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以此来检验学生们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平时考核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可以通过书面的或者口头提问的方式对学生们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及两种方式的运用,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实验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过媒体的引入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把知识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们,有效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在我国各个医学院校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形式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本文建议多媒体方式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运用。可以在实验仪器的分析和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仪器分析的应用型和实验性较强,可以通过学生们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相关演示进行相关教学。比如,自来水中镁和钙含量的测定可以此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可以进行仿真试验,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的各种情况进行模拟。之后在进行真实的仪器操作。通过对实验的模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仪器操作的印象。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培养了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学生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存在很大的不足,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微观世界形象生动的展现出来[5]。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现电子、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进行的高速运动现象。在多媒体方式的应用方面应该以传统节学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加强课上和课下(邮箱、qq留言等)的师生互动。

3.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比如说,在实验教学中,可以运用老师演示,学生同步进行操作的教学方法。或者分组协作的教学方法等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能引起学生们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各个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医学和药学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把实验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教改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强,王榛,李玲等.高校化学实验课程“网络化教学辅助设计系统”的建构与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9):135-141.

[2]刘俞辰,何润霞等. 大学化学化工课程报告论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9.

[3]曹海燕,孙燕华,张毅等.研究型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6):693-696.

第7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一、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

本课程采用国家及规划教材,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在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中,强调四大滴定地位和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和富集等内容,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而且也是分析过程中最困难和复杂的步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和富集等内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理论教学方法

第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情感教学。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不仅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且是一种带有情感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解,学生上课听讲为主,形成了灌输性教学模式。在当今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景下,在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如发现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谈论式教学等方法和模式,增强情感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学习,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老教师“传、帮、带”,培养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学反思不仅表现为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老教师作为教学中的骨干,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老教师对年轻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形成了高、中、低职称搭配教学模式。

第三,在教学中引入专业英语词汇,适当尝试进行双语教学。专业外语对于一个科技工作者很重要,而且学习外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可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专业英语词汇,让学生尽量掌握专业词汇,在教学过程的适当阶段,可尝试进行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以考研为目标,作业中适当增加名校考研真题,拓宽知识面,提高应试能力。传统的分析作业都是教材上的习题,内容陈旧,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改革后的作业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研为目标,适当增加名校考研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打算考研的学生铺平道路。比如在分析化学重点章节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作业中增加近几年来名校的考研真题,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实验教学

1.自编实验教材,以适应学科的发展

为适应新时代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要求和化学化工系课程设置,化学化工系分析教研室以教授牵头,博采众家之长于一身,以国内外该课程经典实验教材为基础,结合分析化学的学科发展、化学化工系实验室基本情况和本学生的自身的素质和特点,优化了分析实验结构和数量,主编了适合本系学生的分析实验教材。该教材在实验教学中不断的修改,提升,经过几次循环实践检验,该分析实验教材重、难点突出,理论基础翔实准确、操作简单易行,实验教学效果很好,深受学生的喜欢。

2.搭配教学,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分析实验教学采用高、中、低职称搭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年轻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年青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向资历深的教师请教、探讨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实践、学科前沿等有关问题,以每次实验通过学生的反馈效果,及时总结和反思,善于找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并及时弥补和改正,不断提高年轻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以适应社会、学院的发展。

3.采用多元化教学,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首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了解学生对分析实验课的意见和建议,对所做的实验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分析、解决。该方法可使学生以现有化学理论、无机实验和分析实验为基础,独立设计、开展综合性分析实验,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总之,采用多元式实验教学模式,旨在端正学生对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力求使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4.学生分组操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在分析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光度法测定盐酸中铁为例,可将4~5名学生分为一小组,组内学生自主协商分工,小组内讨论、分析、思考在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动手实践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等。此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讨论,共同进步,锻炼和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集体工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答疑和实验答疑应与查阅资料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的能力

以“学用结合,以用促学”教学原则来指导和组织本分析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教学,与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课学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如在教学中的疑问和实验教学中一些相关问题,在教学中不急于回答,培养学生先独立去查阅相关化学化工文献资料,找出相关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共同探讨、分析相关的问题。此方法力求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化学化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理论课程评价方法

目前分析化学理论课考试形式单一,题量大,难度大,考点内容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试题中重复试题多,造成了“平时放松,考前抓紧,考后全忘”的现象。理论课成绩的评定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20%,理论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理论考试考核是根据教学内容统一出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实际应用,采用闭卷进行考试。

2.实验课程评价方法

实验课成绩的评定也分为两部分,平时成绩占30%,实验操作考试占70%。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率、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实验态度是否端正。实验报告的成绩直接与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挂钩。实验操作考试题目由每学期开设过的实验中衍生

出,有3~5个实验操作题目,学生通过现场抽签确定操作考试题目,然后立即完成操作题目,教师通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给出操作考试成绩,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总之,通过上述课程教学改革,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分析化学及实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如让学生做毕业论文或接受一个新课题时,首先要了解这一课题的历史、现状、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独立、主动查阅相关国内外原始文献,了解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该课题的现实意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造就与时俱进的、具有独立思考、实践能力高和竞争能力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晓娟,黎永秀,王胜碧.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顺学院学报,2011,13(2):88-90.

[3]邵艳秋,罗玉杰,任玉兰,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7-68.

[4]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等.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5]杜曦,杜军,周锡兰.发现教学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4):79-80.

[6]许晶,徐宝荣.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0.13(1):33-35.

[7]王英华,魏士刚,程新民.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21(4):22-24.

[8]普丽.正确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6,3:63-64.

[9]范乃英,侯海鸽,尹贻东,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58-261.

[10]张王兵,杨新安.化工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15-116.

[1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赵卫星,姜红波,王艳,等.浅谈理工科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12:177.

[13]余向春.化学文献及查阅方法[M].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第8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生化实验课;创新;改进

    引言: 在当下,高等院校开设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多属于基础理论课程,这是一门基础课程,然而这一课程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其在生化实验课本身角度来看却十分的重要。对该门实验课应采取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创新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大家怎么做,学生按部就班的去进行实验。关于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有离心实验、电泳实验、层析实验等重要基础性实验,此外还有对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鉴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的研究。而如果通过这些原理性实验的学习,去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性的科学实验精神更应该作为教学方面的重点。

1.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的现状

根据教材内容的分布和进行亲身实践发现,如今高等院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多数为老师书面教学。而在进行实验课的教学时,多数老师和学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学生对基本实验方面掌握不熟练。在基础生物化学课中所学习的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其中分光光度法、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透析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技术,这些技术如果掌握不扎实,不利于今后的实验和创新应用。

此外,课本内容还有待与时俱进,如今科学技术发现速度迅猛,随着实际的需要,一些新颖的仪器和试剂应运而生,而如果教材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就会出现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跟不上时代的需要。真行实践时,会出现知识与理论脱节的现象。

2. 对生物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教材方面的建议

如今在教材方面,更新速度不能与科技的发展速度相一致。教学的内容与临床需要脱节严重是主要的问题所在。

在教材方面不仅要有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的更新如今正在应用的实验新方法,新的实验用具,新的实验试剂等。还可以配备相关的视频进行教学。

此外要把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进行排版这样使学生在看教材时可以产生系统的理论性。比如在学习电泳法之后,要紧跟着进行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等相关实验的进行,在实验中要求学习积极写实验报考进行相关考核,相关实验结束之后进行知识系统的总结。使理论知识和实验有紧密的关联性,此外可以进行课后实验安排,利用这些基本的实验原理,让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实验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2教授方式方面的建议

虽然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但是大多数的高校课程仍旧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低,不能产生兴趣,因此创新性就更难以形成。老师是主要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的参与者。这种形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学习性变差,这样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变弱。教师可以把一个大课堂分成多个学习实验小组,比如进行层析法的学习,并对教材中氨基酸纸层析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束之后。可以安排不同小组的同学进行独立的实验,对实验数据由于温度和实验环境等造成数据的偏差进行探讨,提出解决办法。此外,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进行科研实验的优势,主动的为同学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让同学们可以有机会参观更多先进的仪器和药品,可以播放视频等开阔学生们的眼界。因为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启蒙课程,在启蒙阶段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一领域是一个值得研究,神秘高深的领域,这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2.3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和考核方面的建议

对学生学习要有一定的监督和考核措施进行约束,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学习。如今的生化实验课程多以实验报告的简单形式作为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在学习中,学生对实验报告不重视,经常互相的抄袭,有时随意的编造实验数据,这样应付差事,改变了实验课程的初衷,因此在这方面老师应该加强重视。不仅要有实验报告,而且应再每节课前随机的抽查学生实验进行的情况,可以采用课堂提问,让同学阐述实验的过程和在实验过程中曾出现过什么样的问题,大家进行探讨。还可以抽查学生进行课堂上现场的实验操作。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由于懒惰等原因对实验不重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确实的参与到实验当中。保证每一位同学理论和实验基本功扎实。

3. 结语

生化实验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素质化教育的改革路线势在必行。

 致谢:特别感谢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GJY11020035)的资助,使得我对高等院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教改方面的研究有更深一步的进展,对于我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良民 南海北部夏季基础生物生产力分布特征生态学报,2010年30卷 第23期

[2]李胜. 基础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进程规律化设计卫生教育,2009年26卷 第13期

[3]王国栋.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基础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2007年4卷 第03期

[4]叶紫. 化学实验教学与化学实验绿色化. 药学教育,2005年21卷 第04期

[5]王喜忠;研究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01期

[6]李跃英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1期

第9篇:小学科学实验室教学计划范文

一、小学信息技术开展动画制作教学的意义

现今的小学生们,大多把动画片当成一种爱好,看动画片成为他们课余放松自己的主要手段。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文化。针对学生的这一兴趣特点,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展开动画制作的初步教学,不仅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对启发他们的美术兴趣奠基。近年教学制度不断改革,我国的小学教育也从六年制逐渐走向九年一贯制,这让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上开展动画教学成为一种可能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开展动画制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教学环境分析 完善的教学环境是开展一门教学的基础,也是决定它成功与否的关键。为了适应时展中出现的各种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先进化,它不再是简单固定的幻灯片展示,而是与电子计算机结合,在各类软件的支持下,知识的展现模式不再单一,而PPT的广泛运用,更是教师对课件内容的结构和排布,呈现高度的自由。从而让他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条件的优势,让小学信息技术课开展动画制作教学完全成为可能。

2.学生情况分析 动画制作教学的展开,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形成的兴趣爱好之上的,他们往往已经对这项教学的内容有了浓厚的兴趣。只需要稍微引导,就能让他们投入学习。但是对于一门教学的开展开说,光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九年制小学教育制度,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年龄跨度拉大。年龄层的高低让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度也各有不同,而动画制作这门课的教学是具有一定专业性和技术性。要让这门课程的开展变的真正可行,首先就要制定好系统的教学大纲与详细的教学流程。由易到难,呈现阶梯式上升。只有保证了科学的教学进度,才能让这门课程的展开真正变的可行而有效。

3.师资力量分析 要开展一门学科的教学,师资力量的确保,也是重要条件之一,但是小学生的年纪注定小学信息技术课对动画制作的教学只能停留在基础,这大大降低了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计算机各个基础软件的操作性能之间其实具有一定的延伸和共通性,计算机教师只要结合对其他类似软件的操作和认知,就能达到对简易动画制作软件的快速上手,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备案和多媒体教室的辅助。他们完全可以做到将知识全面完整的传达给学生。

三、小学信息技术开展动画制作教学的可行性探索

1.从教学过程上探索 要上好一门新课,教学过程是十分重要的,相对于其他软件的运用,动画制作软件在分节课时的排布,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联,都要紧密而详细许多,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做到对课程结构更加精确的衡量。就拿FLASH软件下进行的“旋转的风车”这一课来说,它原本的课程开展学段是在初中,由于它是在过往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这就要求教师将复习也加入到课堂结构当中。由复习FLASH软件的界面,操作基础,引入新课的,原件概念,原件调整等学习重点,再结合过往知识复习进新,循序渐进。教师通过合理安排过程,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过程同样适用于小学学段开展的动画制作教学。但是,怎样精简才能做到让年级比较小的小学生也能有效理解?这一点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进行探索。

2.从教学模式上探索 一门学科要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不可或缺,随着教学改革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各种学科间通用的教学模式也花样翻新的被提出。对于全程在多媒体上完成的小学信息技术动画制作教学来说,它牵连广泛,灵活性强,对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讨论互动等成环节的要求也更高。

通过各种教学试讲和初步的实践证明,概念教学,讲练结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动画制作教学的课堂上能发挥的空间,比传统重理论和记忆的教学模式要更高。抽象的概念引入也比严整的理论灌输更容易让小学的学生理解。教学模式的运用可谓是课堂结构的核心,怎样运用才能让这门课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索。

3.从教学准备上探索 要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的教学准备也是必不可少,小学的动画制作教学更是应该尤其注重这一点。它涉及概念多,过程环环相扣,教师进行这门课的教学时,应首先做好系统的教学计划,区分重点难点,精确课件与课堂结构,简化操作流程,在教学初期以消除学生对复杂课程产生的畏惧感为主,中期则以培养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为主,再通过后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强化,来加深他们对理论的运用和操作流程的记忆。以这些作为标准,再加上重点明确的教案,内容丰富的课件,取得成绩就不会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