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工作重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应用市场。
APP推广:让用户知道产品
用户进入应用市场,一般是有下载APP的意识或者诉求,这种情况的推广转化率相对比较高。因此,应用市场一直是带激活量的主要战场。以安卓系统为例,上线只是推广的开始,运营需要持续研究各类市场及自身产品达到更好的转化效果。
1)关注主流市场。按照二八原理,80%的量会集中在20%的应用市场。关注并研究这20%的市场规则、活动等信息,通过付费、活动或者资源置换的方式让产品能有更多的曝光,促成转化。同时,还需要多了解开发者后台的知识点及相关政策。
2)打好基本功。产品页面的文案介绍、图片视频素材、用户评论等都需要认真琢磨到最优水平,要给用户能够下载尝试的充分理由。
2.搜索引擎。
受到PC使用方式的影响,部分用户习惯于在搜索引擎中找到想要的产品。
1)SEO优化。确保重要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有自己的产品。运营不仅需要弄清楚产品的核心定位及关键词,而且要在自有官方渠道(如官网、官方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中有直观体现。
2)软文推广。可以是产品功能介绍、结合热点等内容,一方面提升百度指数带来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被搜索检索到的可能;2在用户被动的场景中推广:
在用户没有直接产品需求的情况下推荐产品,不同方式的成本投入、转化率各有不同。需要根据产品属性、发展阶段等选择。
1.预装。在接触用户之前产品就以某种合作方式安装在手机里,不过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预装的方式。工具类产品如浏览器、清理工具等比较适合,而且留存率较高。但是一般手机厂商对于预装产品会有一些限制,所以可运营的空间会降低。
2.ROM。通过刷机方式带量还比较可观,但是留存率相比应用市场渠道来说较低。所以需要权衡投入产出来选择是否采取该方式。
3.CP间相互带量。形式比较多,应用推荐的换量,通过广告平台的付费投放等。目标性选择有一定关联性的产品合作,会提高转化率。
4.品牌宣传
1)广告投放。通过强曝光的方式,让用户对产品产生印象,在后期促成转化。付费的方式有媒体平台的广告,免费的方式有资源置换、品牌合作等。
2)借势营销。比如热点营销,近来被批判比较多,认为是自嗨,并不能有多大的效果。但是作者认为,热点营销不是人人能成功的方式,但是确实有产品因为热点营销被大家所关注,杜蕾斯不就是个典型案例么。
3)借力营销。其实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宣传自己,可以是借品牌、借用户、借渠道等。比如在姑婆那些事儿分享相关经验的同时,也可以让姑婆那些事儿的用户了解到自家的产品,甚至促成合作。3 APP运营:保留存促活跃带传播
这里是运营的狭义概念,针对产品本身及用户的相关工作。核心目标在于提高产品留存率、用户活跃率,也就是让用户会使用,经常使用、喜欢并且能够传播产品。
1.用户会使用。会不会使用已经安装到手机上的app主要会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用户质量、产品引导以及产品质量。运营的工作就体现在推广渠道质量甄别、用户行为跟踪及反馈、用户需求收集等方面。
1)用户质量。由于用户来源于不同的推广渠道,受到渠道质量的影响,有的安装、激活用户并非是目标用户,因此很难通过运营手段来促活跃。所以切记为了激活量KPI毫无选择性的铺渠道。
2)产品引导。潜在的优质用户如果碰到不会使用的产品也会不知所措,甚至流失。比如内容/社交性质的产品在初始状态不能让用户感受到趣味性,工具类产品不能用亮点功能抓住用户等。这时就需要运营的介入了,关注用户行为分析,针对性提出引导方案来避免新用户流失。例如,从打开APP的第一次动作开始,引导内容关注,推荐体验亮点功能等。
3)产品质量。产品对于留存率、活跃率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核心就在于能不能给用户提供价值。运营需要通过对使用数据检测分析、抽样调研访谈等方式(特别是流失用户)给产品反馈最真实的用户需求来不断优化、快速迭代。
2.用户经常使用。持续的满足用户不同阶段的需求,是能让用户对产品产生粘性的前提条件。不同属性的产品运营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制造迁移门槛、培养用户习惯、维护产品生态平衡等;
1)工具类产品。满足用户的功能诉求是产品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运营工作要给用户制造迁移门槛,避免被竞品抢走。比如,账户体系、个性化设置等;
2)内容型产品。内容型产品除了需要满足用户需求外,还需要引导用户需求(用户的打开频率要低于工具产品)。以音乐类产品为例,大而全的曲库是留住用户的前提,但同时还需要根据用户习惯做出一些新内容的针对性的推荐及推送,培养用户常用的习惯;
高端终端的定义和价值
终端就是产品到达消费者最终的那个端口,是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顾名思义,高端终端就是高端消费人群最终消费的场所。
在实行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把高端终端分成三个类别:其一,交通枢纽终端,机场、高铁、口岸;其二,星级酒店和高档会所终端;其三,高档汽车4S专营店终端。
高端终端有三个特点,分别是高度稀缺性、资源竞争性强和强大的影响力。
比如,机场和高铁等大型交通枢纽,每个城市最多有一两个,资源稀缺。这些场所的卷烟零售户是与高端消费者直接接触的前沿阵地,是烟草企业在控烟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对高端消费者进行品牌推广的最佳场所。消费者购买产品从品牌个性与价值取向入手,分别从情感与功能两个层面来体现。随着品牌之间的同质性增大,消费者选择品牌时的理性随之减少,消费者购买时追求的是“实质利益+心理利益”。高端终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与品牌形象,激发消费者购买冲动。
事实上,高端卷烟消费者购买的是感觉,是文化,是理念,超过了其物质和产品属性,而是一种精神需求。消费者在这些场所购买或体验哪个品牌是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种自由的选择能给他们带来舒服的感觉,他们的满意度就高,重复购买、品牌黏性、口碑传播就会大大提升。
高端场所的终端价值研究和整合运用,是卷烟营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因为,出入高端场所的人群消费意愿、消费能力、消费品位和传播力,是国内外众多品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如何利用和把握高端终端资源,如何有效地把高端人群的注意力与国内高档卷烟品牌进行链接,是营销创新的方向。
云烟(大重九)双翼营销
2011年8月30日,云烟(大重九)正式上市。
云烟(大重九)是品牌雪藏多年之后重新推出的,关于手工卷制、大师调配、品牌文化诉求等,在上市之前做了大量工作,以确保它成功跻身中国烟草行业高端品牌行列。
云烟(大重九)的推广重点是“让多数人知道,少数人拥有”,而作为高端卷烟品牌,选择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传递什么样的品牌价值,用什么样的品牌诉求与消费者近距离沟通,是云烟(大重九)必须面对的问题。
经过市场论证,红云红河集团宣传策划部和营销中心共同制定了营销策略—一翼是新闻传播,一翼是高端终端建设,“两翼并行”,推动云烟(大重九)快速启动市场。
首先,组织媒体采访报道,进行舆论造势。
大重九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被赋予了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因此,有着特殊含义的大重九品牌重新上市,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云烟(大重九):塔尖上的复兴》、《大重九的法、势、术》等深度报道在《中国周刊》、《新营销》等全国新闻类和财经类媒体上发表,引起中国烟草行业和读者关注。
以单篇文章《云烟(大重九):塔尖上的复兴》为例,谷歌转载251000次,腾讯转载136676次,搜狐转载76352次,新浪、网易、百度、凤凰网等门户财经网站都予以转载,据不完全统计转载数量达到百万次以上。
其次,进行高端终端建设,展示品牌形象。
云烟(大重九)要“让多数人知道,少数人拥有”,就一定要选择有高附加价值的品牌展示点,尽快在高端人群中打开知名度。那么,什么样的终端符合云烟(大重九)的要求呢?红云红河集团选择机场终端作为云烟(大重九)品牌形象展示窗口。
而为了统一、一致地传播云烟(大重九)品牌形象,红云红河集团重点做好机场终端标准化运营工作。
第一,是机场、店面选择。从2011年11月起,红云红河集团选取20家重点机场作为云烟(大重九)的形象展示点。在选定的机场内选择位置好、形象佳、受众多的零售终端作为品牌形象展示终端。
第二,规范化陈列。在选定的零售店中,进行云烟(大重九)包和条的方阵型陈列、展柜及品牌手册,正规标价。
第三,一线品牌宣传使者。要调控云烟(大重九)的投放节奏,必然会在高知名度宣传和低投放量之间产生矛盾。为此,红云红河集团将工作重点放在店长和营业员身上,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历史故事、庄园种植、田间大调香、手工制作、产品知识等。营业员对每个询问的消费者进行解说,突出云烟(大重九)的独特卖点。一时间,在机场终端流动的高端人群中引起了反响:大重九又回来了。云烟(大重九)上市后不久恰逢元旦和春节,正是商务人群出行的高峰期,机场终端展示的优势显示了出来。统计数据表明,展示期间询问者有效解答人数达到325246人。
第四,后台服务。设立机场项目组,建立后台服务系统—云烟VIP消费者数据库,分类管理,定期维护,培育云烟及大重九的忠实消费者。
第五,规范化操作流程。首先,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工作。其次,制定《大重九攻防手册》、《机场终端细节化管理手册》、《机场终端走访规定动作手册》,指导机场终端开展工作。最后,定期总结并做出市场监测报告。
机场终端营销创新给云烟(大重九)带来了以下价值:
1.充分整合机场零售店资源,建设云烟(大重九)品牌展示阵地。形成高端平台高端人群高端品牌三角传播关系链。针对高端人群提升云烟(大重九)品牌价值,带动其他系列产品销售。
2.培养云烟一线宣传使者,让他们主动关心云烟、热爱云烟、介绍云烟。
3.在机场终端搜集信息,了解各地市场高端品牌动态,便于决策参考。分析消费者数据并进行后期维护,提升品牌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性和黏性。
4.机场展示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
5.设立全国性专业项目运营团队,确保品牌展示统一性、持续性和稳定性,为云烟系列品牌建立了一个高端根据地。
以上“云烟(大重九)营销创新案例”的主要内容,非常幸运,我们参与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卷烟消费趋势和营销创新
2013年第11期《中国烟草》杂志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卷烟消费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卷烟回归理性消费。
其二,今年一季度卷烟市场消费变化明显,卷烟消费结构提升带来了影响。但中华、利群、云烟、芙蓉王相对稳定。这些卷烟品牌抗跌能力较强,是历史悠久、市场基础好、文化内涵深的老品牌,验证了一个事实—“烟还是老的香”。
其三,贴近大众消费。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华卷烟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而满足大众消费并不等于高端卷烟品牌降低为“大路货”。
那么在这样的消费趋势下,营销创新的基点在哪里呢?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只要你创新,所有竖在你面前的墙都可以通过去。如果不能创新的话,即使在你跟前是一道门,你也过不去。
事实上,如今卷烟市场上,一些企业和品牌正在新环境下进行营销创新,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从传统的客情维护到互动性的终端培训,帮助零售店成长。首先,以新的手法进行互动,例如,《旺铺新烟草》QQ群就是一个典型的互动营销案例。其次,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店长的管理能力和店员的营销技巧,协助零售店开展营销活动,提高零售店的盈利能力。最后,建立微信平台,定期推送烟草及经营知识,在互动中交流。
第二个特点是从传统的终端促销到全新的体验营销。可以在交通枢纽开设品牌体验店,因为这些场所是中高端人群汇聚之地,他们时间宽裕、心情放松,非常适合品牌宣传。还可以在高端消费场所开设微型品牌体验店,这里聚集了大量白领和商务人士,在电子商务盛行的今天,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依托高端消费场所,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更有利于高端卷烟品牌占领商务人士的心智。
第三个特点是从高端零售终端到超级消费终端的延伸服务。构建“三位一体”的终端延伸服务联盟,为消费者提供高档卷烟消费的整合延伸专有服务。“三位一体”是指机场+高铁+五星级酒店及高档会所。
因此,互动营销是未来卷烟品牌在终端进行营销创新的一个大方向,有可能开创一片新的“蓝海”。
一、2020年主要工作
随着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同时,公司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配置要进一步合理化。为满足公司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处在对内挖潜的同时,对外实行各种方式引进人才。通过各种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互联网、人才网站、媒体、猎聘等多种渠道为公司引进各种人才,解决公司人才紧缺问题。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严把进司关,对内部介绍的、推荐的进行严格控制;所有进司员工都需要参加面试,对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员工进行末尾淘汰,优化员工结构。认真准备劳动年审工作材料,劳动年审是否合格,直接关系到工商、保险、税务等后续工作。开展公司员工初级职称与中级技能评定工作,确保员工有双向晋升通道,提升了员工学习积极性。随着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公司整体工作强度更大,工作难度更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阶段的工作要求,优化人员配置,开展了新进员工的工作考核。通过考核让员工有了紧迫感,增强了员工比、学、赶、帮、超的意识。今年共举行内训35次(含疫情期间每月至少4次疫情防护学习),外训3次,以全员能力培训为重心。由于今年是疫情之年,政府各职能部门纷纷都出台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人力资源处积极对接,目前申请到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9684.48元,以工代训补贴63000元。为规范公司的考勤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工作作风确保考勤事项有章可循以及规范加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基本权益、落实“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等原则,人力资源处修订完善了考勤管理制度和加班管理制度,经公司“三重一大”会议通过后已开始实施,让日常管理工作更制度化、规范化。
(一)拓展招聘渠道,利于各类人才引进。积极维护现有招聘渠道、拓展额外渠道为主,全方位及多渠道整合内外资源,尽全力做好招聘工作。为全面加快项目建设,保障人员力量,经集团审批,公司开展了自主招聘,分别在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江西人才网招聘信息。11月份参加了陶瓷大学校园招聘会,12月份参加了景德镇学院校园招聘会。先后共收到简历183份,组织面试人员65人,录用员工22人,录用比为33.8%;专科以上学历占比95.5%。全年公司共有11名员工离职,离职率为12.8%。经公司申请,集团审批,从集团工程部抽调一名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补充到公司工程处队伍。截止12月底,公司在职员工共计91人。其中公司班子成员6人,中层干部14人,员工64人,劳务用工4人,外聘顾问3人。
(二)开展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全年培训线上和线下培训场次共计35场,疫情期间公司每月至少一次抗击疫情安全培训、2次复工前防疫常识学习培训、每日安排视频学习课件。疫情期间开展课程包含有“共助文旅抗击疫情”活动课程、讲述人类如何抵抗传染病入侵课程等相关课程,并组织公司人员对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卷面考核。复工后培训课程有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高岭中国村如何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和阿里OKR工作法培训等相关课程。特别邀请到江西财经大学教授邹勇文博士、阿里巴巴鑫蜂维增长学院执行院长刘炜老师等多位专业培训导师作专题授课。
(三)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人事档案管理。为加强公司员工管理,部门要求入职人员及时办理人事档案的转入,对辞(离)职人员及时完善相关手续,实现一人一档,专人管理。对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及其他资料进行收集及管理,使其更加完善化,保持公司档案的完整性。
(四)拓展晋升渠道,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一是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工作。根据工作职责在公司内部认真组织实施了专业技术的申报、评审工作。上半年组织了政工系列初级、会计系列初级评审工作,组织会计系列中级专业职称的推荐工作。今年共推荐评审各系列专业职称5人。其中会计系列: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2人;政工系列:初级职称1人。二是组织完成一名中级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薪酬福利管理,缴纳各项社保福利。受疫情影响,公司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按时足额的为员工发放工资以及缴纳各项社保福利。截止12月底,应发工资总额为511.15万元(含2019年年终绩效67.6万元),其中公司班子成员工资44.35万元,中层干部工资77.47元,其他人员工资321.73万元。因疫情原因,我公司符合国家对微小型企业的减免政策,养老、工伤保险公司应缴金额减免2-12月份,养老保险减免费用约52.99万元,工伤费用减免约1.36万元。医疗、生育保险3-5月份公司应缴费用减半,医疗减免费用约2.6万元,生育减免约0.33万元。公司各项社保应缴费用共减免57.28元。住房公积金共缴纳54.6万元,其中个人代缴27.3万元,已在工资中扣除。
二、 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一年来,人力资源处工作虽有成绩,但也暴露出诸多不足和问题,归纳起来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聘能力不足,未能高效助力公司发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储备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人才引进方面,虽然已在一些招聘平台招聘信息,但未取得明显成效。尚未创建良好的人才引进渠道,不能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运营工作需求,更不符合公司项目建设“江西之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标准。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方面以后重点要把好招聘关,在保证用人需求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招聘要求,力求招聘到有学历、有素质、有技能、有管理才能的人员。
(二)工作思路固化,培训形式缺乏创新。人力资源处对员工培训考核不是很到位。造成培训时有“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消极局面,导致培训工作的被动。现在的培训只是简单的培训,只是一味的采用“上面讲、下面听”的形式,呆板、枯燥,提不起学员的兴趣,导致学员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培训效果。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思维放的开阔一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三)专业知识匮乏,未能达到工作需求。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缺乏,需要加强学习,结合行业实际,更好地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传统的核心职能与基础性工作。要增强工作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先进的理论知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人才留用机制,未能满足发展要求。薪酬激励制度在同行业缺乏竞争性,造成了现阶段公司招人难、留不住的局面,全年公司离职人员共11人。在今后工作中,注重员工离职原因分析,制定改善措施。把人培养成组织希望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断努力,创造更大的绩效,为组织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构建激励机制,对于人才成长和组织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 2021年上半年的工作计划
针对2020年人力资源处工作实际和暴露出来的问题,2021年上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薪酬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公司现有薪酬制度是基于集团之前化工行业的制度来制定的,每个岗位工资基本一样,且薪酬标准较低于化工行业的薪酬标准。这样的薪酬制度在新型的文旅行业内没有竞争优势,导致公司招人比较难,吸引不了优秀的人员。通过今年下半年对同行业公司薪酬的考察对比,整理出台符合我们文旅公司实际,并与市场接轨、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采取“一岗一薪”原则,与管理处商讨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司的高速发展。
(二)“定岗定责”,落实责任机制。根据明年全省旅发大会需要,人力资源处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组织架构及岗位所需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确定新增岗位后,与各处室负责人沟通,完善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工作要点,让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更加清晰,同时优化人员结构及时完善岗位说明书。
(三)“招聘人员”,夯实员工队伍。根据对各处室所需人员的摸底调研,按需求制定明年的招聘计划。目前,根据各处室情况来看,明年上半年拟招聘岗位31个、人数47人,还不包括省旅发大会需要的大量讲解员和服务人员。招商运营中心人员的招聘视招商团队的要求,开展招聘工作。针对讲解员等特殊岗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招聘的方式,在南方地区难以招聘就去北方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招聘,与全国各地专业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为人员引进提供便捷渠道。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在招聘市场难以招到,采取与猎头公司合作形式,让其帮助猎聘。
(四)“强化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打造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是关键,员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培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知识技能,才能成为对公司有贡献的人才。明年培训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司培训工作要力争全面覆盖,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优化培训流程,明确培训目的,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对于新入职员工,要做好入职前、上岗中、工作后各项培训与培养工作计划,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三是在岗在职员工要继续对其进行企业文化、团队精神、公司形象、党史教育、岗位职责、专业技术等方面培训。四是公司管理人员开展《中层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提升》培训,以外训带动内训,内容以通用管理理论为主。加强互动交流,不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领导水平。五是充分利用与整合外部培训资源,对于外部培训、咨询机构所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课程,派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习。要求参训人员在培训完成后在公司内部进行分享,扩大培训的效果。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与培训流程,加强培训考核与激励,建立培训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健全培训管理与实施体系。建立健全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对于自身素质提升较快的员工,可作为提拔、加薪和奖励的参考依据。为迎接明年旅发大会,加强员工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及执行力的培训,加大内部人才开发力度。有计划的选拔优秀的人员到外部进行对口岗位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旅发大会的成功召开提供保障。
(五)“抓住机遇”,规划队伍建设。围绕集团三年倍增计划,结合部门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薪酬管理、教育培训、专业队伍建设,企业保险福利等方面政策、制度,保持原有制度的框架,继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薪资发放工作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等,做好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工作,做好干部的培养、选拔、考核、任免等工作。
如何发展我市的农业产业化,实现“一化促两化”发展战略,我们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发展策略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一、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一定发展,但与全国、全省,特别是东部发达的省市相比,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很低,基本上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对于农业产业化关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和方向性认识不足,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模糊,对新阶段、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方向不明,对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不清。习惯于传统的农业工作模式,跳不出就农业抓农业,就生产抓生产的圈子。对开发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贮运等增值环节重视不够;二是小、散、弱、低的问题突出。目前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弱,辐射面小,带动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我省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9个,我市目前符合国家级标准的尚无1个,全省现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2个,而我市符合省级标准的只有1家。同时,在我市现有的49个龙头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现代科技要素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上的技术含量不高,对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由于缺少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的名、特、优产品,导致企业普遍存在着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带动农户能力不强。如在我市现有的9家以黄姜为中药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中,以水解物为终始产品的6家,占67%,以皂素终始产品的3家,占33%,而以双烯为终始产品的只有1家,仅占10%,而以黄体酮为终端产品的没有1家。在蔬菜、食用菌、畜产品及干鲜果加工方面也十分落后,尚无一家规模加工企业;三是企业布局问题突出。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由于缺乏对全市优势资源及县城特色产业的科学论证,缺乏对市场前景的调研分析,造成结构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由于每个企业没有“亮点”,缺乏“卖点”,形成产品结构雷同,低水竞争比较突出,不仅限制了企业本身发展,也难以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和产品规模优势。如在全市现有的49个龙头企业中,以医药加工企业居多,尤其以黄姜加工企业更为突出,几乎县县都有,有的县甚至多达几个。而加工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粮食等农产品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四是利益机制不健全。我市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基本上处于简单的市场买卖关系,虽然部分企业与农户签有订单关系,但双方履行约率不高,彼此缺少诚信,掣肘扯皮,经常出现纠纷裁决,难度很大。导致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和农户之间难以形成比较稳定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关系,难以形成抗御市场风险的整体合力;五是管理体制不顺。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农业的产、加、销诸环节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同程度存在着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甚至出现部门利益私人化的现象,导致部门之间难以协调配合,甚至力量相互抵消,不能使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如在税收减免、土地使用、融资贷款等方面表现突出;六是产业基础不牢,受我市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使农业产业基地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和标准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导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难以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惊险+跳”,形成了农产品质量差,商品率低,生产效益低。同时,也造成企业加工成本高、附加值低、利润低的连锁反应,影响了企业收购、加工农产品的积极性。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思路与对策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农业“三增”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强化优势产业开发,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途径,积极实施“一化促两化”的产业兴市、强市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设想经过各方努力,到2005年,全市力争建成1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50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年加工销售收入10亿元,带动农户20万户,户均增收200元,初步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2010年,全市力争再建设10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20个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年加王销售收入20亿元;户均增收400元,带动农户40万户,使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村经济主体水平都达到新水平。为了实现上述思路和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突出抓好5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思想认识,切实提高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实现农业“三增”的有效途径。用长远性、方向性的发展战略眼光来认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破小农经济思想束缚,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制约,实现从单一生产过程管理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跨越;要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由“条块分割”“行业制约”变为按市场需要集合多种生产要素;要纠正各种“左”的思想影响打破行业所有制,融资界限,实现生产要素按现代化方式的优化重组;要按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重新构筑农村经济模式和实现途径;要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陈旧观念思维定势,创新体制、机制,达到指导农业经济实现新的突破。真正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强化龙头企业建设,倾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排头兵。首先,必须充分认识龙头企业的作用和意义。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与农户经营的重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起着“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当前,必须倾力培养和扶持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强带动、外向型的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克服我市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弱,辐射面小的现状。其次,要制定落实中、省、市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各地、各部门要充分领会其精神实质,念好、用好政策经,切实做到按政策办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龙头企业发展的要求办事,使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三,要进一步推进龙头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的创新。要积极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建立具有法人治理结构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一些大型工商企业介入农业领域,充分发挥其具有的强带动、高效益、强辐射、外向型的优势。同时要把大户经营引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利用大户机制增加龙头企业发展的活力,增加龙头企业的数量,扩大龙头企业的规模,提高龙头企业的效益。对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户,要从政治上肯定,政策上扶持,经营上帮助,环境上放松;龙头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经营方式,特别是学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资本运营的本领;第四,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龙头”企业家队伍。一方面要善于引进人才,只要能壮大发展企业,发展经济,就要以优厚的待遇大胆引进;另一方面要对我市现有的企业家培养提高。今后要把对企业家的培训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只有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作风正的企业家队伍,我市的龙头企业才能有望做大做强。
(三)强化优势产业开发,创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平台。提高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水平,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壮大规模”的原则,坚持“山林草,塬粮果,川经药,城郊菜(畜)”的区域布局,走“小群体,大规模,强产业”的产业发展路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低和标准化水平低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目标必须放在培育壮大特色产品产业上,构筑农业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发展规模生产基地和优势区域,达到产业布局调优,产业规模调大,产品质量调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调强。
首先,强化药、果、畜三大产业开发。一是要积极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以十大药源基地为重点,以现有科技先导型医药企业为龙头,以国内外中医药大市场为依托,努力集合商洛中药材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制剂技术,加快新药研制与开发,实现中药材发展产业化,药源基地建设规范化,医药企业集团化,中药加工现代化,使药业成为我市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二是积极发展以核桃、板栗为重点的干果产业。坚持规范化建园,标准化栽培,科学化管理,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同时要将工作重点转向果品贮藏、加工、市场销售上,着力打造商洛果业品牌;三是大力发展畜牧产业。以三元瘦肉型猪、肉羊、肉牛为重点,按照“南羊北牛,川道猪鸡,城郊奶畜和特养”的布局,突出无公害特色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养殖大户,发展畜牧小区,扩大专业化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其次,要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要充分发挥我市无污染的资源优势和地处大中城周边的市场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名特优农产品。一是加强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无公害农产品开发规模。要在抓好现有的3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畜产品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蔬菜、茶叶、水杂果,小杂粮、畜、禽、蛋五大类特产品,实施规模开发,扩大基地面积。使优质农产品比重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二是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在发展特色产业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气候、资源条件出发,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强产业”的路子,真正形成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形成规模;三是推行标准化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积极推广标准化技术,加大投入投入品管理,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严格按照部、省颁布的生产标准和规程组织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第三,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要按照部、省标准逐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的标准体系,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重点推广国家、行业制订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使农产品品种、生产、包装、保鲜和贮运等环节都有基本配套的标准体系。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十五”末,全市要初步形成以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大中小配套,种类齐全,功能互补,与国内市场紧密联结,统一开发的市场网络体系。要加快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建设和信息网络延伸步伐,尽快形成市、县区、乡、村四级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覆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特色乡村的信息网络,为农民安排生产,进入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四)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首先,要引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其次,要通过整顿市场秩序,规范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关系,提高诚信程度,属于合同契约关系,要规范合同行为,提高合同履约率,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第三,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发挥其对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职能,同时也要监督龙头企业按合同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行业协会要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规范经营行为、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失调查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内农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五)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形成合力。
首先,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践好“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当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农村工作,就是要坚定不够地解放和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把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聚集多种生产要素形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去关心、支持和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产业化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以产业化经营方法领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就是要靠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更好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大局,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省、市关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各级都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龙头企业制度,要带着对农业和农民的浓厚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和龙头企业,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排扰解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