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闲话中国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镇化;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
一、城镇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其实不然,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理解,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仅仅只是城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而已,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用城镇化率来说明城镇化的效果。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他不仅仅包含了人口的变动,即城镇人口的增长和乡村人口的锐减,还包括其他多方面的问题。城镇化不仅仅是社会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历程。它涵括了城镇的繁荣与兴盛以及乡村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地区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城市文化的扩散和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就是其具体的相关内容。
总之,新型城镇化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建设生态文明城镇集群,在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二、城镇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建设必要性
和传统城镇化相比较,新型的城镇化可不仅仅只是农民进城,更加不是城市的规模盲目扩大。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因素和相关社会经济因素集聚的过程;是生态空间的格局和社会经济优化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生活能力和生活方式的升级过程;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些过程呢?社会现代化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承担者,是财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这里的财富不仅指物质财富,同样包括精神财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实现整体社会的现代化,必然绕不开人的现代化问题。
三、我国人的现代化情况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碰撞。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那么在我国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其发展的民族性特征十分的鲜明。中国人的现代化程度要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外来的冲击和影响,既要完成现代化的时代性转换,同时还需要考虑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髓的传承问题。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就成为了中国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难题。
(二)现有的思想优劣性影响。中国人现存的思想有优点也有缺点,而这种优缺点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发展。但是,时代在变,思想也在随之转变,而当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同文化的碰撞过程中,国人的现代化内容必然会因为融入了新的元素,有一个全面的升华。
(三)传统价值观的遗落。社会大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处于一个转型的特殊时期,因而国人的现代化也就具有着过渡性的特征。社会多元化、多样化的进程中,人的价值选择空间变得庞大,传统的价值观得到怀疑甚至是抛弃,人们在价值取向上陷入随波逐流的境地,优良的传统价值观被很多人认为是不适用现在的社会生活而被扔掉。
(四)教育水平落后的制约。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人才”。从当前的教育进展来看,教育改革的深化及素质教育的推动,其速度都是十分缓慢的,全面人才的培养成为空中楼阁,人的现代化进程在无形中遭到阻碍。
四、如何实现城镇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建设
(一)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体力劳动在整个劳动体制中占有较重的比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不争的事实,重视科技的发展,将科技转换成生产力的形式,这样就能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这样使得个人可以支配的时间随之增多。自由的人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及发展,个人社交和关系得到不断的扩大,人的现代化建设得到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是群居动物,外部风气对个人的影响巨大。我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风气交相影响。社会风气是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道德等情况的综合反应,是人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社会风气凭借其强大舆论和社会习惯势力的形式,掌控人们的言行举止,故而良好社会风气的创造能够为人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对人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完善社会制度。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制度,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折射,不同经济状态下的人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是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人。市场经济对于人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其将传统的人身依附的社会关系转化成为通过交换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并且使人拥有独立的人格,故越完善的经济体制制度越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发展。
人生活的环境自然也包括政治环境,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证。不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增强人的民主法制意识,从而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这样民主管理和监督等政治参与的能力素质得以提高,真正意义上在行为方式、思想和态度上实现现代化的转变。
(四)发展现代教育。科教兴国是我国的既定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根本,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头,依靠教育来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及文化素质,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因素中最最基本的因素,其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教育不足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的致命的影响。广大人民享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机会,我国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终生、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人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吴靖.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与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李代远的学术修为和艺术实践及其文化贡献,算得上晨曦中的升腾之星。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努力把所倡导的中国青城画派和中国现代文人画与具有千年历史主流的传统文人画进行时代对接,构成一个重要的历史接点,传达了他文化自省、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菩提智慧,提升了他在艺道上“超前探索,更新思维,穿越时空,揭示未来”的无量内涵,完善了他“服务人类社会,传承今古文明”的宏大愿景。
代远的这个对接颇为不易,即一手要拽住历史与时代,一手要拽住青城画派与中国现代文人画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使之通导融一。这一“拽”,竟让志存高远的代远荜路蓝缕40年,而且还将义无反顾一路走下去!曹雪芹感叹其《红楼梦》“十年辛苦不寻常,读来字字都是血”;而代远40年的上下求索,那真的是天降大任,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中国青城画派是一个地域特色鲜明且融入多元文化的画派,为学者、画家、书家、诗人、哲人、文化理论家李代远于1973年所开宗创立。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艺术鉴定家、学人单国强先生盛赞其“堪称当今中国画坛实力派的代表之一”,预示其“近年在中国画坛异军突起,与其他流派汇合,正酝酿着21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创新”,并特为撰文《中国画坛青城画派异军突起》发表于香港《紫荆》等杂志。单公宏文有如崔颢题诗在前,故我毋需赘言青城画派的一路艰辛与影响,却可顺势开宗明义述及代远所创青城画派的学术体系与对它的价值判断。
代远有缘大风堂门下52年。大风堂由张善子、张大千昆仲于20世纪20年代开宗立派,翘楚艺坛,异峰突起,巍峨了一个世纪。在这个百年老字号的孵化下,大风堂门人和再传弟子在中国画坛撑起一片艺术蓝天,但具有开派之能、开派之智、开派之功者却寥寥。屈指门人开派者,仅有何海霞(黄独峰只算得上岭南画派的中坚),即他与石鲁、赵望云于20世纪50年代开宗长安画派。再传弟子开派者或清晰画派者,可圈点的有黄格胜和周韶华,即分别开宗漓江画派(或为漓江画派之集大成者)和清晰江汉画派。且不论石鲁、何海霞、赵望云“三套马车”驾起长安画派驰骋画坛的风姿绰约,亦不说漓江画派开宗者和江汉画派清晰者黄格胜、周韶华一路走来的风采神韵,较之而言,青城画派的开创更具有大风堂艺术的传承性与中国文化的开拓性(张大千客居青城先后三四年,作品逾千张,代远深受其影响),其理论体系和艺术实践风格鲜明独特,或曰唯一,在学术圈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并在艺术界不断传播。代远还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并转益多师,再承于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诸大师门下,董寿平先生更亲命直从其学。
代远倡导的现代文人画,呈现出一个崭新的艺术体系和文化格局。其形成不乏思维之艰辛与学术之渐进过程。1977年,代远在提出青城画派四年后便呼之而出“中国现代文人画”,并具体阐释为:“以情为使,以意为像,以似为真,理参释老,法贯中西;以篆隶行草笔法入画,追求以一画摄万画,融宇宙于一心的哲学意境和狂怪乱黑的审美理趣”。这比所谓主流艺术对传统文人画的理论认知与肯定前置了整整26年(2003年)。在今天,也许人们认为中国现代文人画的理念只是一个普通的艺术概念,可代远对此的提出却是在36年前(即“”结束一年后)的1977年,那真是需要莫大的知识积累与拓荒胆量啊!然而,代远并未因此打住,却是一路拓展开来,借助多元文化元素,独善其中国青城画派与中国现代文人画诗书画文史哲的完美理念,并进行学术延伸:一是,1984年提出中国现代格律诗和1989年提出了中国昆仑诗派;二是,1986年提出心物辩证论哲学体系;三是,1988年提出中西结合的现代东方美学;四是,1999年提出中华大文化论系统理论总结。在具体的艺术践行中,代远不断探索笔墨技法并走向深邃,展示出突破传统而领先国内变革创新的面貌:如生宣生绢泼墨泼彩法、皴拓破渍法、冲虚引灵法、原始丛林法、青城十幽法等系列技法创新,为现当代中国画注入了新的审美内涵,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所创山水有青城百景、九寨十景、黄山二十四景、天下名山胜水百图及黄河壶口等五大系列,所画梅兰竹菊、寿桃、枇杷自成风貌,所写牡丹时称离园别派,所书楷隶篆行草不乏深厚功力。迄今为止,他创作有7000首诗歌,撰写有200万字的理论著作。代远无愧是 “中西古今艺术的自觉融入者”!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风险防范;“外汇人民币”账户
中图分类号:F8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6-0034-04
一、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防火墙”缺失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以来,重构国际货币体系及脱离美元霸权的呼声日涨,以政府为推动力的人民币国际化速度明显加快。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要求“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中的作用。”从路径看,人民币国际化正按照“国际结算货币—国际交易货币—国际储备货币”的顺序稳步推进。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市与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个城市先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7月2日,国务院六部委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0年6月22日,国务院六部委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试点地区由原来5个城市扩展至20个省、市、自治区,不再限制境外地域,试点业务范围扩展至货物贸易以外的其他经常项目结算。201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定了修订后的《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规定香港银行对开设人民币账户与提供各类服务不再有限制,个人与企业之间也可通过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支付与转账。2011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2011年8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在中国香港出席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时表示,将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随后,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商务部2011年8月份《商务部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称外国投资者可以利用通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或股票等方式取得的人民币在中国大陆进行投资。2012年6月,国务院以国函[2012]58号文通过深圳前海金融创新先行先试政策,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主要包括: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积极研究香港银行机构对设立在前海的企业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支持在前海注册、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支持前海开发建设;支持设立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支持包括香港在内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前海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等八项措施。
上述政策的出台大大刺激了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的扩大。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统计,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仅为36亿元人民币,2010年扩大至5348亿元人民币,2011年第一季度就达到3603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10年下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仅为670亿元人民币,而下半年则跃升至4678亿元人民币。2011年上半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9575.7亿元,同比增长13.3倍。同时,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金额54亿元。2012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 万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2.06 万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8764.5亿元。未来几年,境外交易和流通的人民币资金将更多。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至2012 年11 月末,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余额为5710 亿元。为了配合人民币国际化,截至2011年6月,中国与12个国家的央行缔结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金额达8412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人民币资金流出入,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带来一定隐患。在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中,我国受到的外部冲击和影响较小,主要得益于外汇管制较严,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交易很少。随着外汇管制的放松,人民币跨境交易的飞速增长,未来受到外部冲击的风险将加大。
尽管央行要求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人民币资金跨境收付信息及有关业务信息,但只起到事后统计的作用,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项下涉及的居民对非居民的人民币负债、银行为客户出具境外工程承包、境外项目建设和跨境融资等人民币保函、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余额等均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也不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畴,这预留了风险隐患。
因此,如何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在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之间建立安全、便捷的“防火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的风险隔离机制
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指该国货币在国际经济金融交往中发挥计价、结算和价值储藏等功能,是货币的国内职能向国外的延展。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在民间一般表现为计价货币,对货币当局而言则成为货币锚;支付手段职能在民间表现为结算货币形式,在货币当局则表现为干预货币;储藏货币职能在民间表现为资产货币形式,对于货币当局则为储备货币。既然一国货币的国内职能与国外职能既有重叠,又有所不同,那么能否在不影响其正常职能发挥的条件下将两者进行适当区分,以便更好地统计、监测和管理境外人民币资金呢(夏斌、陈道富,2011)?
一国货币的国内职能与国外职能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作为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清偿手段。从这个角度来将两者进行适度区分和隔离,可以考虑建立“外汇人民币”账户,专门用于行使外汇的职能,以区别于境内人民币。根据现行的外汇管理规定,凡是允许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计价结算的领域,均可选择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但凡选择人民币结算,用于对外支付的人民币资金就应由普通人民币账户转至银行专门设立的“外汇人民币”账户。初期,对此账户划转应坚持实需性原则,满足真实的贸易和投资性需求,限制投机性的行为。鉴于境外的“外汇人民币”已成为事实上的自由兑换货币,要允许其参与以此货币为基础的各类资产市场运行,同时逐步允许国内金融机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在资本与金融账户管理框架下,参与境外人民币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的运作。“外汇人民币”账户中的资金可通过国家指定的清算系统,在境内外银行和客户间划转,实现资金的正常收付。同样,“外汇人民币”资金可以在境外自由运用和汇兑。若回流境内,不可直接转入境内普通人民币账户,而应先转入“外汇人民币”账户,再参与境内的人民币资产市场运作。对于“外汇人民币”资金的进出,初期应等同于外汇管理,实行类似外债的管理办法,待运行稳定后再放松管制。这样,就可通过设立“外汇人民币”账户,真正发挥“防火墙”和“蓄水池”的作用和功能。
一是可以将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运作隔离开来。境内人民币与境外人民币的性质和用途均有区别,对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不同,央行的掌控能力也不同。通过设立“外汇人民币”账户可以自然隔离两者的不利影响。
二是便于对境外人民币的统计监测,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借助建立“外汇人民币”账户,区分和掌握人民币基础货币在境内和境外的分布状况和变动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境外人民币流动的异常情况,防止国际投机大鳄利用境内外掌控的人民币资金对我国进行投机攻击。
三是有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健运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金融项目的逐步开放,在本外币资金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受到外部的影响和冲击加大,境外人民币资金的数量和运行状况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成为较难控制的一大变量。“外汇人民币”账户的设立,为央行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境外人民币运行情况提供了平台,便于根据境内外的资金运行状况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
四是有利于完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体系,优化国际收支结构。一国的对外收支状况是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裴平,2006)。此处所指的货币价值总和既包括外汇,也包括以本币作为计价的货币。但我国现行国际收支统计中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并没有被纳入其统计范畴,这就使得整个国际收支统计并不完整,不能全面反映我国的国际收支整体情况。随着人民币跨境交易数量的倍增,这一问题更加严重。“外汇人民币”账户的设立后,可以将境外人民币与境内人民币区分开来,并将其纳入国际收支统计范畴(陶士贵,2005),实现国际收支的全口径统计,有利于优化国际收支结构,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
三、相关配套措施
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防火墙”机制的设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金融管理当局、外汇指定银行及企业、个人,还要与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配合,松紧要适度,重点在防范。就金融部门而言,主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一)修改现行人民币跨境交易管理办法
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必须建立“外汇人民币”账户,跨境人民币的流出入须通过此账户进行,同时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人民币资金跨境收付信息及相关业务信息。
(二)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币清算体系
为了保证安全和稳健,我国应建立自己的境外人民币清算系统。对于人民币境外流通数量大的国家或地区,可优先建立人民币清算体系和相应的金融机构。同时,严格境外人民币清算的清算机构资格审查,建立一套完整的审批程序和较高的准入条件,对异常的交易建立监测报备制度,以防止国际投机者利用境外人民币进行金融攻击。
(三)将“外汇人民币”纳入外债统计和管理范畴
境外人民币作为居民与非居民间债权债务清偿手段,履行外汇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国际惯例应纳入外债统计口径,并按照外债进行管理。由于人民币的最终发行权在中国人民银行,在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和掌握多种调控工具和手段的情况下,“外汇人民币”所遇到的风险会远远小于人们持有的外币风险。因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宏观调控能力的提高及居民自身风险管理意愿和能力的提升,可以优先放松对“外汇人民币”账户的监管。
(四)完善现行的国际收支统计分析体系,将“外汇人民币”纳入国际收支统计分析范畴
目前人民币跨境交易已达上万亿元,只包含外汇计价结算的国际收支难以真实反映我国全面的国际收支状况,形成国际收支统计失真,影响国家相关决策。因而,必须尽快将“外汇人民币”纳入国际收支统计分析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外汇人民币”应纳入进出口核销渠道,并允许出口退税。实际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已在特定项目下进行了试点运行。从2010年三季度开始,国家外汇管理局按照国际标准,将外商投资企业归属外方的未分配利润和已分配未汇出利润同时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益项目的借方和金融账户直接投资的贷方。将大量滞留境内的外商投资人民币利润纳入国际收支体系,对于监控外商投资人民币利润的滞留和汇出以及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扩展到国际收支其他项下,以实现全口径统计监测。
(五)通过“外汇人民币”账户为人民币回流创造便利条件,并有利于对其统计监测
我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才两年多时间,2010年人民币结算额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2.5%,2011年可望达到5%左右,2015年才能达到15%—20%左右。根据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2010)的研究,至2006年末主要发达国家贸易中按本国货币结算的比率中:美国出口贸易占95%,进口贸易占85%;德国出口贸易占61%,进口贸易占53%;意大利出口贸易占60%,进口贸易占45%;法国出口贸易占53%,进口贸易占45%;英国出口贸易占51%,进口贸易占33%;日本出口贸易占40%,进口贸易占24%。一些学者担心人民币大量流出境外会大量集中于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中国香港,国际投机者会利用中国香港作为高度自由和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通过中国香港与内地利率、汇率和金融管制上的差异,在外汇市场和证券市场上对我国进行金融攻击,主张加速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从历史经验看,一国货币国际化过程恰恰是货币走出国门的过程,而这正是货币国际化的益处,如减少汇率风险、享受高额的铸币税收益、不需保留过多的国际储备、通过发行货币缓解收支危机等。因此,通过“外汇人民币”账户的设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隔境内外人民币的风险传递,人民币尽可以在境外非居民之间发挥其存储、借贷、结算等功能,以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进行统计监测。
(六)利用“外汇人民币”账户,减少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福利损失
自2009年7月6日首笔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启动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约1万亿元,其中80%—90%为货物进口结算、10%—20%是货物出口结算。少量出口企业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大量进口企业则丧失了人民币升值的获利机会(余永定,2011)。在几乎所有经济学文献和政府经济政策文件中,减少汇率风险是各国推进本国货币国际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贸易进口用人民币多、出口收入外汇的格局基本没变,这造成外汇储备较以前增长更快。对此,可利用“外汇人民币”账户,将现行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形式逐步转向“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金融项目逆差”这一国际收支结构新形式,在维持现有进出口贸易格局的同时,大量对外借贷人民币或允许海外机构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在海外使用,可以扩大人民币输出规模、增大出口中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区域范围和数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斌,陈道富.中国金融战略2020[M].人民出版社,2011.
[2]裴平.国际金融学(第三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陶士贵.人民币跨境交易纳入我国国际收支统计的初步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11).
第一条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条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dopted at the First Session of the Sev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April 12, 1988 and promulgated for implementation by the Proclamation No. 8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April 12, 1988)
Article 1
Article 11 of the Constitution shall include a new paragraph which reads: "The state permits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to exist and develop within the limits prescribed by law.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is a complement to the socialist public economy. The state protects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and exercises guidanc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private sector of the economy".
每年春运,几乎所有的中国青壮年者都加入到全球最为壮观的季节性人口迁徙洪流中去,目的地几乎都指向老年人的居所地。而这些老人大多遍布于广袤的中国乡村,在那里,老人与孙辈“留守”下来,相依为命。长假期间,最令城里人担心的是,那些离城的“乡下人”能否够及时返回,如此店铺和工厂才能维系开业和复工,家中的老者和幼儿才得妥善照顾,城镇的服务和运转才有保障。长假过后,城镇便即刻恢复了年轻、自信,充满活力与色彩;乡村则留下将终老故土的老一辈人和一些撂荒的土地,当孩子们近于成年便会急匆匆地投入城镇的怀抱。城镇几乎永远是年轻的,而乡村则迅速地衰老。为什么总是城镇的“假”老龄化如此喧嚣,而乡村的“真”老龄化却这般肃杀呢?
人多好,还是少好?年轻人少好,还是多好?城里人多好,还是乡下人多好?这些个问题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社会经济情形下,总是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部门之间往往有不同的意见或立场。曾几何时,人们猛烈批判甚或无情羞辱“养儿防老”等陈腐观念,而现如今,又在大谈特谈“家庭养老”与恪守“孝道”。这里抱怨养老的支出压力大,那里又讲扩大内需缺乏途径。一方面讲要提高居民收入,保障民生,另一面又要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以保持国际竞争优势。不遗余力地扩张城市经济的同时,又不愿财政覆盖“外来人口”的教育、医疗与养老。这里面便凸显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立场问题,亦即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工具,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立足点。如果把人当成了工具或手段,便自觉不自觉地堕入了有关人口经济命题的一系列巨大陷阱中去,进而在逻辑上有大反复,在政策上出现大差误。只考虑城市中的老龄化,忽视乡村中的老龄化;只考虑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乃至收紧而不是努力扩大财政养老的覆盖范围与提高其水平;只提高与确保少数族群的养老医疗,为之提供充沛的渠道与资源,而将更大范围的养老义务推向家庭与社会;只将更多的经济资源用于推动经济发展,而将全社会的养老问题视为经济负担,甚或挪用挤占养老支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是在立场上出现了大堕落。
人的问题需要家庭、政府、企业、社会等诸部门来协调推进、共同解决。计划生育乃是在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等诸方面进行政府干预的政策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尝试控制人口,80年代将“计划生育”上升为“国策”,锁定了“一胎化”政策,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全面实现了“生育权的国有化”。由此,家庭、企业、社会诸方面只是在全力地配合与支持政府部门的计生政策体系,维护“生育权国有化”。
当前,“一胎化”政策效果有比较大的衰变:一则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婚龄育龄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高,生育意愿也在下降,出生率也下降;二则“超生”面临事实上的松动,既包括政策允许范围的扩大,也包括计生部门干预介入时点的不断延后,这就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黑户”,通过支付罚款,获得“超生合法化”。换言之,这部分的计生转变为“超生人头税”。鉴于计生工作指标考核的特殊性,罚款标准的不确定性,故并非支付罚款就一定可以通过计生管制,由此强制引产堕胎等人权侵害恶例依然时有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冲击浪潮有可能全面松动“一胎化”的计生国策,家庭部门通过缴付“超生人头税”性质的罚款来全面赎回已国有化了的生育权,或为普遍的现实之选,但未来这并非一条坦途,甚或依然会激化社会矛盾,带来棘手的社会政治冲突。
回到经济层面上来看,中国的城市每年以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张,并吸纳1000万人就业。城乡二元经济撕裂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完整”图景——城镇化和工业化成为调节与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最有力推手。一胎化政策的实效也处于一个持续松动与变化的过程中。由此判断,老龄化带来的现实而又直接的经济冲击有二:城镇财政压力和乡村养老压力。由于政府财政更多地依靠土地,但是在土地收益中并没有为城乡养老做出足够的预留,国有企业的利润划转补充也非常有限,加之社保资金的管理效能和通货膨胀等诸因素,中国养老资金的缺口正持续放大。如果不增添新的、专项的大规模资金来源,政府养老独木难支,将引发长久的财政危机,带来巨大的社会政治压力。乡村养老部分事实上更直接地由家庭部门来负担,不仅支出压力大,而且乡村医疗养老等资源短缺,亟待完善相关设施。一个最为现实的途径就是土地制度要作相应的调整,使农村社会和农村居民能够在土地收益中得到长久地保障。
中国的人口现实是,让一些家庭少生已经很难做到了,让更多的家庭多生则更困难。“生育权国有化”的实效不断下挫,生育权最终要回归家庭,这意味着罚没收入的大幅下降,但不意味着人口顺势大幅攀升,也不意味着人口结构将长期趋于年轻化。简言之,老龄化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老龄化直接冲击的是政府财政体系,政府部门是丢不掉、减不轻这个责任的,反而,这个责任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政府全面转型为公共财政,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拿出家底并增加负债),变“推动经济增长”为“维系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
阔别歌坛7年的“天后”王菲重新复出。
在万众期待中,北京五棵松体育馆首场演唱会如火如荼。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曲目,“天后”的歌声令数万歌迷如痴如醉。演出近乎完美,但谁也没有料到,在演出结束后几小时,状况发生了。
互联网上,到处疯传一段视频:演唱《红豆》高音部分时王菲突然破音,略有尴尬地扮了个鬼脸,王菲很快又回到曲调上……于是,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天后走音”成了一个热门新闻。
如此瑕不掩瑜的一个小失误被无限放大,天后王菲还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面对这起意外“事故”,向来特立独行的王菲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回应:“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坐在台下看看自己到底能紧张成什么德性。总之,各位所有的鼓励批评在此一并谢过,下一场演出一定会更好哈。”
在第二场巡演中,王菲确实没有食言,她用一场完美无缺的演出堵住了所有挑剔的嘴,也不漏痕迹地化解了此前的风波。
【素材点拨】素有天籁之音美称的王菲尽管歌声空灵悦耳,唱功可谓独树一帜,却也难免出现失误,但难能可贵的是她面对别人的挑刺,不带抵触情绪,不做过多辩解,而是把它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用更加完美的表现来化解,这是王者风范,也是“超脱”的美德的力量。
【适用主题】完美 成熟 清醒 角色 超脱的力量……
忠诚:我首先是个中国人
2011年2月27日,在并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未满23岁的朴文在第15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中,3次赢得世界冠军得主孔杰,突破了中国围棋“小豹辈”选手的夺冠瓶颈。
大部分成名棋手都有艰辛学棋的经历,朴文在他们中间显得更为艰苦。在他11岁的时候,东奔西走的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地下通道行走时,被歹徒抢劫遇害,此后,朴文的妈妈以微薄的收入,一个人在北京带着孩子艰难度日。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朴文终于在妈妈的期盼中,登上了围棋巅峰。
拿到梦寐以求的冠军,朴文依然行事低调,不乏一份冷静、严肃。作为朝鲜族孩子,朴文知道在韩国有很多粉丝,但是,他强调:“我首先是个中国人,我是中国棋手。”谈及十多年学棋生涯,朴文从内心感谢国家的培养,感谢培育自己的棋院领导和老师。
面对荣誉,朴文认为自己不过是运气好一些,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66
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的特点包括并发症多、病性凶险、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等, 发病时患者的尿、血淀粉酶升高,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剧烈腹痛等, 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休克现象, 有很高的病死率[1]。对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服务护理, 并比较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 均与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有关标准相符合, 且经血生化标本检测、CT影像学检查、临床超声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2~14 h, 平均时间(8.24±2.57)h。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31~81岁, 平均年龄(44.38±11.2)岁;缺血坏死型胰腺炎16例, 水肿型胰腺炎34例。观察组中男33例, 女17例;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44.53±12.0)岁;缺血坏死型胰腺炎18例, 水肿型胰腺炎3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①住院环境。控制病房湿度50%~60%, 温度22~24℃, 湿扫地面, 避免灰尘弥漫, 将舒适、和谐的住院环境提供给患者。②发热护理。若患者体温≥39℃, 需按照医嘱给予退热药或实施物理降温, 经常出汗者应将被褥、衣服及时更换, 使床单整洁, 全身皮肤保持干燥、清洁。③输液护理。若气温较低, 应先将患者双手用热水袋温暖, 呈现充盈血管, 进行心理疏导, 使其消除紧张情绪, 静脉穿刺时不要慌张, 用熟练的手法给予患者信心。将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并将加温器置于输液管下段, 避免患者因液体过凉而感到不适。④心理护理。由于无法进食、呕吐、腹胀、腹痛等原因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消极心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沟通, 及时解答疑问, 鼓励、关爱患者, 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有信心战胜疾病。⑤疼痛护理。嘱咐患者多卧床休息, 保持弯腰曲膝或半卧位, 使腹部肌肉放松, 将软枕放于两膝关节之间, 减轻疼痛, 若剧烈疼痛可按医嘱肌内注射阿托品、曲马多等药物止痛[2]。⑥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定时巡视病房, 对各引流管进行检查, 避免出现堵塞、滑脱、受压等, 将其位置妥善安置, 确保通畅;对引流液的量、质、色准确记录, 引流袋定时更换;了解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渗血与否、排便与排气情况等。
1. 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手术病人切口愈合, 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手术病人切口未完全愈合, 无并发症或并发症消失;有效:症状、体征减轻, 或手术并发症稳定, 需延期作进一步治疗;无效:症状、体征加重或未治疗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评分[(80.12±3.38)分]明显低于观察组[(98.45±1.3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痊愈9例, 显效14例, 有效14例, 无效13例, 痊愈率为18.0%, 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痊愈19例, 显效16例, 有效13例, 无效2例, 痊愈率为38.0%, 总有效率为96.0%,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朴实是一种品格,更是纤检工作的力量
“在抗洪救灾的危急关头,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耽误一秒。”甘肃省纤检局局长宋光辉是个沉稳和话语不多的人,一再表示“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灾情发生后,甘肃省纤检局迅速投身到抢险救灾中,及时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成立抗洪救灾棉衣被质量监督检验领导小组,24小时值班,保证责任落实;二是对全省抗洪救灾物资中的棉衣被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做好风险预测;三是主动与省民政、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等部门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救灾物资情况,组织执法检查人员到捐赠物资集中现场、加工场所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救灾衣被进行及时、快速、24小时免费检验;四是加强执法,严厉打击趁救灾之机,生产、销售劣质衣被的违法行为。
8月13日下午,已经紧张工作数天的监督科科长李海燕不顾疲劳,一接到新任务便立即奔赴一家絮棉加工企业,查看和取样一批要进入灾区的棉被。而此时,放暑假的12岁女儿已在家中自己照顾自己好几天了。
“有时会觉得亏欠女儿很多。有一次我从酒泉肃州实验室工作回来,到学校门口接女儿,可女儿走到跟前时,我居然没认出来。听到一声‘妈妈’,才看出站在眼前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周围的同学都觉得很好笑。”李海燕感慨纤检工作的艰辛,更自豪能为纤检事业尽自己的最大力量。
2004年是中国棉花产业值得纪念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拉开了中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后的公证检验由纤检机构进行包包检验,使用进口的HVI仪器。甘肃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酒泉等地,为此根据规划要在肃州建立一个拥有检测能力12万吨的实验室。
在全国纤检机构中,肃州实验室的名气很大。“到2007年,我们肃州实验室已完成了全部改造,拥有6台HVI仪器,检验能力基本可以满足我省12万吨棉花的检验需要。”说到实验室,甘肃省纤检局副局长张成颇为得意。
今天的“赏心悦目”是源于前几年的艰苦奋斗。2006年实验室建设初期,条件很艰苦。南面的宿舍只能安排女同志和老同志,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只能住北面的宿舍,睡觉时戴着皮帽,盖上两床被子,还会被冻醒。
每年当棉农开始采摘棉花时,纤检人员就要从兰州赶赴肃州,一直到棉花企业加工完成后才能回家,而这最少需要半年时间,在这半年里基本是回不了家的。
王志成,兰州理工大学机电专业毕业。2005年毕业后就进入了纤检局。“感觉是进这个单位挺好,但没想到报到的第二个月就去了肃州实验室。虽然说艰苦,天天吃方便面、喝矿泉水,早上去工地,很晚才回来,但还是很快适应了。心里就是想着要好好干工作,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
从毕业进入纤检局,王志成每年都要离开兰州到肃州工作半年左右。2007年9月,一场推迟再推迟的婚礼终于在兰州举行了,忙碌婚礼的“娘家人”不依不饶地“欺负”这个憨厚的新郎官王志成。“为什么婚礼要从5月推到8月,又从8月推到了9月,而且婚礼前一天才赶回来,这是娶媳妇吗?”面对新娘单位人的责难,王志成只能端起酒杯“谢罪”。
现在,实验室的条件已经很好了,但甘肃纤检人依然保持着朴实的工作作风,可以相信,面对任何紧急或艰苦的任务,他们都会不计个人得失地去工作。
执著是一种精神,更是纤检工作的能力
肃州实验室2008年度完成了9.95万吨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检验量比2007年度提高2.7倍,比2003―2007年检验总和还多5.62万吨; 2009年度完成了6万吨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检验量由上年度的第八位跃居全国地五位。同时,他们还转战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作为负责单位,与重庆、宁夏两地纤检机构一同高质量地完成了8.3万吨国储棉出入库公检任务。2008年,由于甘肃纤检局棉花公检工作在全国检查中名列前茅,中纤局给予了18万元的奖励。
在棉花检验体制改革以前,甘肃省有棉花加工企业200多家,这些企业大小不等,设备有好有坏,加工质量也参差不齐。而要改造这些企业,让企业接受棉花检验体制的改革,就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对于改造后的企业,需要包包参加公检也会有许多不理解。
“改革初期,棉花加工企业对改革和公检工作有抵触,为什么要开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这些都是企业不大理解的,所以要求企业送检时,企业往往不配合,工作起来很难。”酒泉纤检所所长韩利民很有感慨。
“我开始就不理解,认为是找麻烦。所以,纤检部门的人来,我就找借口躲起来,不见面。”敦煌双赢棉业有限公司经理王玉杰说。
企业不来送检,纤检人员就亲自去厂家取样,去动员,帮助企业做好各项工作,即便这样,有的企业还是想尽各种办法逃避检验。
周震,现任棉花检验科科长。1989年毕业后,先到兰州的一家企业工作,后到纤检局。这位陇西人实实在在的品格,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可以透出来。在一次去一家企业查看送检情况时,发现这家企业没有按规定送检,一个很正当的理由是条码纸没有了,所以没办法打卡送检。当时周科长信以为真,就多方想办法帮助他们找条码纸,一会儿联系中棉公司,一会儿找其他企业。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们就是不想送检。
怎么才能让棉花加工企业提高送检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检验机构要做到行为公正、方法科学和数据准确。而公正、科学和准确正是检验机构的座右铭。
黄宏是甘肃纤检局的老纤检了,他介绍说:“抓实验室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检验科学的关键。除了通常的做法外,我们局还有个创新,就是‘期间核查’。在HVI仪器运行期间,在正常的校准期间内,我们的每个班次还要做检查数据。这样就更有利于看出趋势的变化,保证HVI仪器的良好运行。”
在全国纤检范围内小有名气的王志成,平时就爱动脑筋,几年来深入钻研业务,使他成为一个年轻的专家。不但解决了很多仪器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还能够担任全系统HVI培训班的助教。
在棉花公检这件事上,即便检验机构完全做到了科学,企业还有是否认识和接受的问题。因此,扎实的作风不仅要体现在质保能力的提升上,还要体现在为企业服务上。
加强服务,让企业相信仪器化的科学检验。“我们经常要下企业,免费为企业服务,让企业了解自己的棉花到底处在什么质量上,如何能提高质量。另外,我们也把企业请到实验室里来,拿出我们的标准样品,让他们观摩,让他们自己进行检验,给他们讲解,打消企业的顾虑。”张成副局长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服务企业是棉花公检工作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检验人员要经常去企业实地检查,看看在收购皮棉时是否按质量的好坏分开放置加工,看看条码机等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要真正做到从源头到加工的公证检验。
“以前自己去找客户。现在从网上就可以查到你家检了多少棉花,都是什么质量的。人家电话就打过来,价格已敲定,生意就做成了,十分方便。”敦煌联友棉业公司的梁总是老棉花人了,以前经常出外找买家谈生意的他,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完成一笔笔交易。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实践,棉花仪器化检验不但为企业所理解和接受,而且成为企业走向市场最好的帮手。
缜密是一种素质,更是纤检工作的要求
与棉花公检比起来,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是件更难的事。一是甘肃的区域广;二是经费少,成本高;三是常常费很大力可成效甚微。
从兰州到棉花产区有1000公里左右,周边转下就差不多在2000公里了。2008年12月甘肃纤检局里买了一台新车,到2009年5月就跑了3万多公里。据黄宏同志介绍,一个企业,监督执法人员在一周内跑两趟。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检数量是跑出来的,棉花质量的准确也是跑出来的。
重视棉花加工企业的前置审查是做好公证检验工作的经验之一,而监管与检验相结合更是他们的深刻体会。
“前期我们也走过弯路,监管与检验脱节了。后来我们改变了这一做法,注意发挥监管合一机制的作用。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马上通知实验室进行核查棉样;反之,实验室发现的问题也马上通知监管部门,防止了企业弄虚作假。”黄宏同志介绍说。
2008年的一天,实验室发现一家企业的样品中有夹层,颜色有黄有白,于是马上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就立刻通知监管人员,监管人员马上去企业现场突击检查。结果发现这个企业把2007年的棉花掺到了2008年的棉花中,试图蒙混过关。“你们是怎么知道我们在棉花里掺东西了?”在接受处罚后,这家企业的负责人道出了他们的迷惑不解。
执法监督的工作难度大,还因为有时要与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不法企业斗心眼。
一次,执法监督人员来到一家新体制棉花企业检查,发现有落车棉堆到了籽棉大垛上,这是明显的质量问题。当执法人员指出来时,没想到企业老板竟然出言不逊,不接受处罚不说,还指责执法人员多管闲事,几乎要动起手来。
还有一次,执法人员来到一家企业,在大门口受到老板的“欢迎”,可就是没让走进大门。拖延什么呢?机灵的检查人员看明白了老板的意图,其中一人“闯”进了大门,刚好看见对方有一个人正在往打包机那边跑,跟过去一看,那人正在调整回潮率的数据。
执法监督的工作难度大,有时还体现在执法监督要与服务结合起来,体现执法监督工作的落脚点。
“拿高校絮用纤维制品来说,我们要从多方面做工作。如要协调好有关政府部门进行联动;要对相关企业审查备案,每年要做核查;要在开学前清理检查学校周围的市场;还要在学校设立检查点,对于自带被褥的学生要登记,抽出时间到宿舍检查。如果发现有问题,对于确实贫困的学生,我们会协调企业捐赠,保证贫困生也要用上质量合格的被褥。”细化监督执法工作中的具体环节,并缜密地考虑具体的解决办法,是法律专业毕业的李海燕科长的工作特点。
一组数字:2009年,甘肃纤检局分别在各州市纤检所抽调10名执法人员组成两个执法检查小组,对全省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实施了不间断的巡回监督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867人次、检查企业468家次,立案查处各种质量违法案件38起,查封棉花6840吨,涉案金额9028万元。
一、中国龙文化的鲜明特色:
1、悠久性
中国龙崇拜历史在世界上最为久远。据考古发掘资料,最早的龙形象是在1994年发掘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发现的,这一遗址中有一条距今七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在新石器遗址中,还发现了众多的龙形象。至于玉龙和龙纹就更多。
2、延续性
从考古发现中可推测,中国龙的起源至少在8000年以上。龙文化在中国历久不衰,历朝历代延续不断,可以说是延续时间最长、生命力最强的文化现象之一。
3、多样性
中国龙文化丰富多样。龙的形象变化多样,中国各朝代的龙形象均有所不同。各地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也各不相同,龙的神话传说丰富多彩,祭龙仪式纷繁复杂。
4、普遍性
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崇拜龙,有龙抬头节习俗,带有“龙”字的地名、物名、人名遍布全国各地,龙也是中国的十二生肖之一。
5、整合性
自秦汉之后,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这使各地区、各民族本来不同的龙文化得到整合。中国龙文化经过整合,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
二、龙文化的人文精神体现:
1、创新精神
龙文化历久不衰,与古代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龙文化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完成的。观察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看出龙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
2、综合精神
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走兽、飞禽、水中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长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为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圆而丰满,脑后披鬣,鼻子也近似狮鼻,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3、包容精神
古代龙文化丰富多彩,与古代中国人的包容精神分不开。中国龙文化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曾受到来自印度的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包容与改造,形成了中国化的龙王,丰富了中国龙文化的内涵。
4、进取精神
从古代中国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很强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十分广阔,能上九天,能潜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大多是飞龙、腾龙或奔龙,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威武不屈。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这些都是古代龙开拓进取精神的表现。
5、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