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社团活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030―01
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越来越多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年龄普通较小,过早的独自生活,对学校集体生活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等各种心理问题。学生社团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平台之一,通过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开展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本文谈谈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社团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坚持多元化建设理念,满足学生们的兴趣需要
社团活动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集体活动,社团活动遵循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多种智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效果。多元智能的理论来自于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但是它却被本土化,并且在我们的社会活动中推广开来,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和推广空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智能的发展不可能按照同一个方向发展,所以,单一的特色会成就少部分的学生,而成为大多数学生发展的阻碍,因此,多元化取向是我们社团活动首先要坚持的。
第一,项目要多元化,社团活动主要涉及手工操作类、智能思维类、体育运动类、音乐类、书画类、科学实践类、游戏活动类、言语信息类等等,我们要将这些内容穿行,确保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喜好,让学生充分享受社团活动带来的乐趣,真正融入到社团这个集体中去。
第二,活动时段要多元化,我们不能将社团活动放在同一个时段,而要根据社团性质的不同将时间分散开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社团活动时间,保证活动的时段要多元化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我们还要结合农村实际生活,将社团活动融入到农村日常生活中,开展活动性强的社团活动,比如科技活动课、劳动技术课、种植养生课等等。
第三,活动方式要多元化,我们要将社团活动和各种学校活动、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比如,结合节假日开展文化建设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起来,也可以结合校园体艺活动开展社团活动,还可以结合校园书香开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可以结合科技环保运动开展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环保意识。多元化理念是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我们要在社团活动中充分贯彻多元化的教学理念,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建设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社团活动顺利进行
首先,学校政教处和教导处要发挥各自的职能,负责课程的安排以及对教师的管理工作,而少先大队则要负责协调社团的各项活动和学生的管理工作,各司其职。其次,社团自身要制定完善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章程,将活动的时间落实下来,保证社团活动拥有独立的活动地点。有了制度的保障学生才能在社团活动中拥有更大的发展可能和机会。此外,完善的社团活动制度是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在社团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担任学生的指导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协同配合、共同参与,保证社团活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三、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增强参与社团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张新民,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白草塬镇兴民初级中学
学校的发展水平如何,一方面体现在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层面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层面上。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很多中学校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让广大中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校园文化熏陶。
1.中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关系分析
中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校园文化的活跃,而且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文化的形式和手段。实践中,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这种途径,让积极活跃的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外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使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认知社会,这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内容、方法和形成的文化氛围等,都会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而且还蕴含着德育的内容和艺术性,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从以这一层面来讲,校园文化教学与中学生社团活动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其中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当前教育教学形势下,中学生社团活动,已被学界和各类中学校所接收,而且开展的社团活动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学生参与其中,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办学宗旨、价值取向以及师生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是在现代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其中蕴含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中学校发展的品牌。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其中后者有包含精神、制度以及行为文化。对于社团活动而言,不仅包括物质文化,而且更多体现的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从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价值体现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中学生社团活动基础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
基于以上对中学生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可知,通过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有效繁荣校园文化,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在当前的形式想,如何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来全面推动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中学校应当强化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领导,以新课标为要求,坚持以发展的观念看问题;以中学校文化教育为阵营,立足实际,以老师指导为导向、以学生会为助手,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比如,组建文学社、书画社以及舞蹈队和体育队等学生社团,在民主意见基础上制定活动规制以及每一个学期的基本活动方案和计划,既可突出社团的特色,单独组织社团活动,又可融入到学校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每一个社团成员的作用。比如,一些中学社团活动中,围绕着“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等,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在组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中,应当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重点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将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教育性相统一起来。
2.2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强化和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育人功能,在校园构建、办学理念和三风制定方面,应当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确保思想概念以及布局格调的和谐统一。通过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让师生共同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在此过程中,可组织优秀社团及其成员参加各级文艺作品创作大赛,并用社团活动中的优秀书法、摄影获奖作品,来装饰教学楼走廊两侧的墙面,既可美化校园环境,又能够给社团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引导社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内涵,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这对全面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结语校园文化以其正确、鲜明的导向来鼓舞和引导学生,并且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来规范和影响学生;通过组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峥豪.在初级中学发展学生社团的若干经验[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06).
[2]杨成轩.发展校园社团文化创新多元学习方式[J].学习月刊,2014(06).
论文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SWOT分析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实施流程,提出了建设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战略。
高校学生社团是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组成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有力阵地,更是高校优化学生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放学生眼界的重要依托[1]。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传统的以班级、团支部为基层单位的组织结构功能弱化,活动也相应减少,跨班级、学科、院系的交流随之增多,学生群体维系的纽带由班级向社团组织转移[2]。这就要求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以校—院(系)—专业—班级为主线的“条”状学生管理模式,更应把目光投向学生社团等“块”状区域,摸索“块”状管理新模式,实现“条”、“块”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3]。S W O T分析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H·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是管理者在管理中进行客观分析、科学判断的一种有效工具,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4]。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社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将SWOT分析应用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确定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战略,寻求一条符合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思路,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一条制胜之道。
1 SWOT分析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实施流程
1.1高校学生社团的关键外部机会与威胁
高校学生社团在实施管理战略时,既要考虑外部环境,也要考虑内部环境,期望从外部环境中找出对未来决策有最大影响的宏观因素,即社团面临的机会与威胁。高校学生社团面临的威胁指环境中的不利趋势或者某一特定的障碍所构成的威胁,如果不采取果断行动,这种趋势或者障碍就会导致社团或其某一社团的停滞不前或死亡。例如一些高校学生社团可能会面临如下的威胁:社团内部管理混乱;社团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社团活动缺乏专业人士有力的指导;社团发展缺乏有力传承等等[5]。同时面临几个环境威胁的高校学生社团是非常脆弱的,管理者必须做好应变计划并考虑新的发展机会。
而高校学生社团面临的机遇是指对开展相应的活动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一领域中某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例如,一些高校学生社团可以认为以下因素是机遇:在社团内建立党团组织,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学校加大投入,积极主动为社团发展创造条件,为高校社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营环境;完善的社团管理体制[6]。
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学生干部应该定期审查社团联合会及各个社团所面临的威胁与机遇,这是制定年度和长期计划的一个工作部分。每一个威胁和机遇应该用相应的数字来表示,并根据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用来描述威胁和机遇的矩阵见图1[4]。
威胁矩阵显示了六个可被确认的威胁。主席团必须对威胁①和威胁②给予最大的关注,因为它们对机构有重大影响,并且发生概率很高。威胁③也对机构有一定影响,但它的发生概率较小;威胁④对机构不一定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发生概率极高; 对于威胁⑤,主席团可以暂不考虑。机遇矩阵显示了六个被识别的机遇。最好的是机遇⑥,如果机构能够成功把握这个机遇,它将对机构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机遇⑦也非常有吸引力,但主席团能够把握的可能性很小;机遇⑧尽管易于把握但影响较小;机遇⑨和⑩可以不做考虑。根据这项分析,可能产生结果如图2所示。理想位置是具有重大机遇却几乎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投机位置是指同时具有重大机遇与威胁的情况;成熟位置是重大的机遇和威胁都很少的情况;最后,麻烦位置是指机遇较小但威胁较多的情况。
图2
1.2高校学生社团的关键内部优势和劣势高校学生社团要获得长久的支持与发展,需要在应对外在条件的同时,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高校学生社团的优势和劣势见表1[7]。
1.3制定SWOT矩阵框架表
高校学生社团校仅仅能够识别自身存在哪些优劣势,知道环境带来哪些机会和威胁还不够,必须对它们做出迅速反应和果断的决策。于是需运用SWOT方法制定社团战略,因为它还为社团提供了四种可以选择的战略: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SO战略就是利用社团内部优势去抓住外部机会的策略,WO战略是利用外部机会来改进内部劣势的战略,ST战略是利用社团的优势去避免或减轻外在威胁的打击,而WT战略是指直接克服内部劣势和避免外部威胁的战略。要实现以上几点,高校学生社团必须拥有较强的核心能力。具体的SWOT矩阵框架如表2[4]。
2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学生社团战略选择
2.1培养高素质的社团学生干部
学生干部是社团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管理者,是社团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针对这些骨干力量,从工作方法、管理技巧、领导艺术等几方面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经常性的团队成员培训,有利于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培养一支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思想过硬、有奉献精神、工作能力强的社团学生干部队伍。要把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要积极探索政治思想工作进社团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社团当中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为社团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7]。
转贴于
2.2加强社团合作,促进优势互补
不同的社团蕴涵不同的文化,促进各个社团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社团成员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社团的优势互补。譬如文学社和戏剧社的合作,可以解决创作和演出的矛盾;理工类的学术社团和人文、经贸类的学术社团合作交流,可以促使学科研究更为深入[8]。同时,老校区所在的学生社团也应加强对新校区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关心,在活动的开展、社团的建设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2.3注重质量是吸引学生参与社团的根本因素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从结构上看兴趣爱好型社团较多。为切实加强社团建设,繁荣校园文化,应实行分类指导,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倡导公益服务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研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在活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注重活动的质量和内容,吸引更广大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当然,学校主管部门和指导老师应针对各类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生存与发展的不同规律,帮助社团成员处理好专业学习和社团活动的关系,分清主次、把握偏正,以专业学习为主、社团活动为辅,更要防止盲目的社团活动干扰正常的教学[9]。实践操作中,可规定专门的社团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
2.4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形成具有自身社团文化特色的新模式
作为高校的学生社团组织,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至少包括观念创新和方法创新[10]。观念创新主要是指社团发展的观念创新,它需具有时代意识、融入时代气息,适应时代的发展;方法创新是指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把理论与实践、社长与社员、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社团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统筹起来,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社团文化特色的新模式。
2.5抓好制度管理
学生社团是一个人员流动较大和自由度较大的组织,要让社团长期持续发展,必须相应地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并随着社团的发展不断去补充、完善和健全,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如《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优秀社团评比条例》等制度。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时,财务管理也是一项必须严格明确的制度。高校学生社团应做到账务公开,接受社团成员的监督。各社团应当由专职人员负责经费的管理,做到会计、出纳两支笔,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另外社团还要做好活动档案整理,每一次活动有记录、有总结,以便于吸取经验教训,推动今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11]。
2.6完善评价机制,推动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社团的评价既要考虑到对社团整体表现的评价,也要考虑到对社员个人素质的认证,要把学生社团活动列为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标,通过“明星学生社团”评比、“社团之星”评比、社团文化节、社团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通过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学分认证、学期综合考评、奖励、分数等一系列评价体系对社团成员素质给予认证,为推动社团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
参考文献
[1]蒋毓新,鲁镇.高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20):82~84.
[2]郭光初.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传统班级管理体制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1):33~34.
[3]赵祥刚,梁志.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5):62~66.
[4]张爱邦.SWOT分析法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71~473.
[5]张卫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7(22)2:35~37.
[6]李根.用科学的方法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98~301.
[7]吴笑兵.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4):30~35.
[8]徐振浩,杨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7,20(3):62~64.
[9]刘红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4):120~122.
关键词:化学实验 兴趣社团 高效策略
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课程的设置也更趋于科学性和实效性,学校中各类兴趣社团应运而生。化学实验兴趣社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搞“花架子”,实用性微乎其微;有的“虎头蛇尾”,开学时轰轰烈烈,中途就销声匿迹了;有的“时冷时热”,只有上级来检查时才会热一阵。我校作为社团实验基地,深入开展化学实验兴趣社团活动三年多。通过对参与社团前后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变化及综合能力变化的研究与对比,笔者发现参与社团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对当今化学实验兴趣社团之现状,笔者结合实践经验,经过大量实践研究,就如何高效开展化学实验兴趣社团谈几点浅见。
一、做好开展化学实验兴趣社团的准备
1.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科教兴国,势在必行。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与日俱增的今天,教育装备的高标准化为社团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得不平衡,尤其是“一费制”和学杂费全免政策的实施,有些学校装备经费的落实确实存在困难。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实验经费,及时补充和更新已损坏的仪器设备和试剂。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实验室要进行改造,设立足够多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实验项目,提供更多更开放的实验场所,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化学实验兴趣社团中去。
2.教师加强对社团的重视
化学实验兴趣社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实验兴趣社团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充分重视社团,为高效社团做好准备。
(1) 严格制订社团计划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目标,更何况是新颖度高、灵活性大的化学实验兴趣社团。学校社团是近几年才开始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没有现成的计划和模式可供参照。教师更应加强思考,充分重视社团计划的制订,切忌华而不实,决不能让变化代替计划。
(2)精心设计社团程序
缜密的社团计划是社团活动成功开展的起点,精心设计的社团程序是社团活动高效开展的保证。化学实验兴趣社团以实验为主要活动方式,因此在设计实验程序时,教师要事先做好分工。例如:在对粗盐进行过滤的实验中,由于过滤时间较长,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以便社团活动开展得更加充实有序。合理的社团程序为社团提供科学的指导,有利于社团任务的完成。
二、抓住开展高效化学实验兴趣社团的关键
1.指导方法,提高社团效率
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是高效化学实验兴趣社团的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让每次社团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开展实验前做好准备,不要临场手忙脚乱,而要照方抓药。在做实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及时记录现象,并积极思考,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学生要时刻关注石灰水的变化,因为通入二氧化碳时间过长,浑浊的石灰水又会变得澄清。如果教师不预先提示实验的关键,学生就会疏忽,导致实验失败。
2.自主学习,彰显社团魅力
在社团活动中,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探究。与课堂相比,社团应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实验桌上放三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和氢氧化钡,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把它们鉴别出来。学生提出了各种方案,每提出一个方案后学生马上利用桌上的药品来完成自己的方案。通过鼓励学生设计出许多与众不同的鉴别方法,使整个活动充满着生机盎然的学习气氛,充分显示了社团的魅力。
3.小组合作,尽显社团特色
小组合作贯穿于化学实验兴趣社团活动中,是社团活动的基本模式,也是社团的主要特色。例如:教师布置“测量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的实验,小组成员按不同分工,有的去取井水,有的组装过滤装置,先对井水进行过滤,然后加入肥皂水搅拌,根据泡沫的多少,得出是硬水还是软水的结论。
4.加强管理,稳定社团组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效的化学实验兴趣社团,离不开严明的纪律。社团的第一课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社团纪律的关键,要让学生明确社团的意义,狠抓社团纪律,规范社团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去。如果不加强社团的组织管理,在社团活动中必然会有一些学生无事可做,扰乱社团纪律,影响别人,不利于社团的稳定和发展。
5.合理评价,促进社团发展
社团活动精彩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机制。传统的纸笔测验对社团中学生的评价已不合适,只有通过活动表现来做出评价。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比较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综合表现做出综合评价。同时,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对本学期在实验操作竞赛和实验创新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提 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促进化学社团的发展壮大。
总之,新课程设置下的化学实验兴趣社团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化学教师应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让化学实验兴趣社团之路在新课改中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分类指导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在一起的青年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参加大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在社团文化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超越了性别、专业、年级、学历的限制,从事活动也更加体现青年学生的主流思想,因而社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非凡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门类繁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社团之间在文化活动内容上新意、大量雷同,偏离了社团文化建设的正常轨道。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门类的社团缺乏专业性的规划与指导。因此,为了繁荣校园文化活动和提高社团发展水平,需要从分类指导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社团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一、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分类指导的意义
(一)优化大学生社团资源配置。在民主自由的大学校园里,自由平等的参加大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学业之外的生活重心之一。但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投入分析,学校能够提供的社团活动资源支撑相对是有限的,如社团活动的场地、社团的日常协作。在满足大学生社团集体共同目标和群体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学校大学生社团指导部门需要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大众化、创新性、特色化的社团发展的领域,使社团的组织结构和活动范围符合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要求,避免相互模仿、雷同重复的社团组织和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中蔓延扩散,影响校园文化的品质和青年学生参加社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突出大学生社团文化主题。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力的源泉在于社团突破了学院、系、专业、班级团支部等既成组织的局限,将更多地青年学生以自愿性、合作性、创造性的文化活动组织起来。在“人以群分”的大学生社团中,兴趣爱好类、社会公益类、学术科研类、理论学习类等社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互补性。无序的大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不可能将青年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文化主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不同社团有的放矢、共同呈现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社团的四处突击、全方位发展。
(三)便于大学生社团科学指导。有别于学生党团支部、学生会的严肃,大学生社团是非官方的学生组织,在组织形式和日常管理上比较自主随意。但正是这种自主性往往成为大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羁绊。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有专业教师或思政老师指导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广泛、方式多样、效果显著。社团发展极易被青年学生认同,而且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为了让大学生社团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就必须需要必要地社团指导队伍从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视角,指导大学社团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社团存在独特性的同时提升社团发展的活力和激情,而不是让社团仅仅为了收会费而存在。
二、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分类指导
(一)兴趣爱好类社团的分类指导。兴趣爱好类社团多是青年学生基于个性、爱好、兴趣建立的协会组织。诸如:乒乓球协会、微影协会、演讲口才协会、舞蹈协会、戏曲协会、文明礼仪协会等。对于这类社团的指导要帮助社团仅仅围绕社团的核心吸引力开展开文化活动,其展现青年学生的自我创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可以从校园生活的大众生活化视角出发,关注学业之外通过活动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引导青年学生更加愿意在兴趣爱好展示在我、表达自我,进而提升社团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社会公益类社团的分类指导。社会公益类社团是指那些以校园弱势群体或者全社会为服务对象的协会组织。在社会公益类社团(如:志愿者协会、助学社、法律援助社、爱心社、爱社区委员会)中青年学生的工作直面在校大学生、校园中的服务性组织以及校园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这就需要社团协会做好因势利导工作,把握社会公益社团奉献自我时间、精力、资源,为他人和社会带来福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宽度。
(三)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分类指导。学术类社团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基础提高青年学生学术水平建立起来的,与专业学习、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指导教师紧密结合指导社团的专业,专注于专业实践性质和多学科交流,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为社团发展根基。社团需要少做一些娱乐性的活动避免走向专业团结“小群体的误区,多依靠定期、不定期举办相关讲座、专业竞赛报告会、学术可敬研讨会把握社团建设宗旨,并通过学术交流、专利创新等方式对专业问题进行学术性探讨。
(四)理论学习类社团的分类指导。理论学习类社团旨在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大学生理论学活动开展为重点,紧扣时政信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需要社团指导队伍把握社团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围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等内容开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社团要着眼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发展,通过理论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开拓青年学生的本土化思维和国际化视野,引导青年学生从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出发,不断地塑造自我品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 田海斌,高朋敏.建设优秀社团文化探索高校实践育人新途径[J].高校辅导员,2013(1).
[2]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R].中青联发[2005]5号,2005.
一、管理机制
(一)大队部对少先队社团的管理
1、推动大队各职能部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社团活动。因为社团活动的复杂性,原有的旧式的大队部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变化中的社团发展,因此,必须在原有的组织结构上增设社团活动部。社团活动部的核心是主管学生社团的相关事宜,主要负责管理和监督各社团的日常活动的开展及活动情况的反馈,同时兼管新社团的创建。另外,综合所有社团的常规活动情况,涉及到的其他内容由相关的职能部分管。其他的少先队部门可按照工作或活动实际,参与和共同管理具体的社团活动。这样的职能转变有利于全面细致的管理各社团,并且少先队大队部也可以通过监管各职能部,以实现各社团具体工作的垂直落实和管理,如此就可以把少先队的社团活动推向最前沿,给了更多的队员有了锻炼自己的平台。
2、明确社团管理章程,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及考评制度。制订社团管理章程,分别对社团的宗旨、社团的申请、成立和注销、社团的权利和义务、社团活动的开展和会员的招募、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团经费的申请和使用、社团的监督和管理、社团的考核和评选等方面作了一定的细则规定;社长组织争章考核,在社团内部实行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展示”为原则的管理方式,真正使少先队社团活动成为深受队员喜欢,发展队员个性,增长队员才能的舞台。
(二)各社团内部管理
少先队社团的内部管理,应遵从,从队员中来,到队员中去的原则,在日常的社团内部管理中社长监督成员,实行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展示”为原则的管理方式,让有一定技能、想法、能力的普通队员提出自己可具操作性的社团创建方案;提倡各社团民主推选社长、自定社团章程、自聘辅导老师、制定活动计划,自主开展活动;围绕社团开展的时间、社团辅导员的聘任、最喜爱的社团、社团活动以及和“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的认可度等方面推进全面化的社团部管理。使得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辅导机制
一套全面有序的辅导机制,是少先队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否的关键因素,离开了辅导员的指导,社团的运行效率必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社团的辅导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功能与职责。辅导机制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社团开展日常活动。
辅导员教师作为整体的调控者,应该在充分相信每一位少先队员的能力的基础上,适时地引领和点拨,对每次的社团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对社团里的不正常的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同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重点放在协调和指导方面,坚持队员“自己的活动自己搞”,放手让他们进行组织和策划。
(二)引导队员开展文化特色活动。
开展文化特色活动是少先队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尤其是特色文化活动中,往往有一些骨干社员能力较强在活动中表现突出,对这部分成员以培养素质型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为目的,有意识的把他们培养一批有特长的少先队员。而大部分的成员多半是好奇和兴趣参加了社团,辅导员此时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队员互相学习,引导队员谈体会、说感悟,使活动的文化熏陶功能得到升华。
(三)与中队辅导员共建双向辅导通道。
社团突破了固有的以中队为一个单位的学生单元,对于部分在中队这个单元埋没了潜能的学生,社团是一个重塑自我的空间。在社团这个新的组织中,很多队员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展现出不为人知的一面,甚至是突破自我,实现了潜力的激发,这些情况,社团辅导老师应该敏锐的记录下来,及时和中队辅导员反馈队员在社团中的表现,不仅能够帮助调动队员在社团活动中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队员在回到中队后继续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与中队辅导员共建双向辅导通道,共同育人。
三、评价机制
社团活动的评价应和社团争章紧密结合,帮助队员在评价中实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这一升华的过程,使评价机制向纵深发展。
(一)评价对象多元化
鼓励每一位队员,参加社团活动的少先队员都踊跃的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将评价对象的范围延伸出去,甚至可以进行社团间的互评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能从不同角度为队员本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有助于队员更全面认识自我。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不仅仅是每一位参加社团的少先队员,还包括社团成员、辅导员、家长。通过与不同评价主体的接触和理解不同主体的评价,既是对自我的提升,同时也增强社团的活力,加强了社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回顾多年的实践,我觉得有关少先队社团建设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人思考,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只有扎扎实实的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勤勤恳恳的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兢兢业业的保持一个阳光向上的心态,实实在在的探求和总结一些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切实规律,才能够真正的把少先队社团建设做的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敬菊华,张绍荣;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出路与走向[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2]李伟胜;中学生社团建设的三种取向[J];教育科学研究;2010,07
[3]姚建礼;初中少先队社团建设机制研究[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4]史晶璐;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4,27
关键词:艺术社团;建设管理;校园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成才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高校艺术社团,因其形式多样、喜闻乐见而备受学生的喜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参与艺术社团,也成为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展现自我风采、提高个人素质的活动方式。
一、艺术社团的功能
艺术社团是以兴趣爱好或特长为结合点自发组织的学生团体,除具备一般社团共有的示范功能、社会化功能之外,艺术社团还具有审美功能、想象功能和创新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社团的成员通过社团活动,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巨大的审美愉悦。
1、审美教育功能。以情感人是艺术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最鲜明的区别。艺术社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使广大成员不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广大成员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实践上找到榜样,在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上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变化,从而引导广大成员正确认识社会和历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审美愉悦功能。艺术欣赏活动令人赏心悦目,可以使人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艺术社团通过组织或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广大社团成员获得精神放松和审美愉悦,有利于广大成员形成乐观的心态、健康的心境和高尚的人格,成为一个不仅博学而且积极乐观的人。
(二)想象功能
想象是一切艺术活动存在的前提,想象是艺术的生命和灵魂。一切艺术形式均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想象的产物。艺术社团通过开展音乐鉴赏、美术作品展等诸多活动,使社团成员在欣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并在想象力的引导下去解读作品。同样,艺术社团举办的文学创作、音乐创作、美术创作等艺术创作活动,其各种艺术作品的产生也是充分调动社团成员想象力的结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产生众多艺术作品,诗歌、绘画、话剧等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创作者想象力与生活经历相结合的体现和结晶。可见,无论是欣赏艺术作品,还是创作艺术作品,想象力都是贯穿其中的,甚至社团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彼此想象力之间的碰撞。
(三)创新功能
在艺术鉴赏、艺术交流、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社团成员创造力的培养。在各种艺术鉴赏活动中,每个社团成员因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会脱离艺术作品本身的单一的固定形象重新生成“自己”的独特艺术形象,这就是鉴赏者二次创新的结果。在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交流往往产生碰撞的火花,火花产生矛盾,矛盾引发思考,思考产生新的创造。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创作主体把自身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整个艺术作品之中的过程,而只有当创作者调动他的创造力时,才可能生产出优秀的感人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社团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活动内容方面
素质教育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提出的。应试教育过分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和美育。而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的人。其中“全面”是指做人和成才的基本素质要全面,包括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科学文化素质、审美能力、身心健康等。艺术社团通过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可以达到普及艺术基本知识、提高成员的艺术修养、陶冶成员的情操、培养成员完美人格的目标。艺术社团这一目标不仅与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相吻合,而且是素质教育目标中的核心内容,因为只有一个身心健康,对社会、人生充满情感的人,才有可能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功能目标方面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艺术社团的审美功能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向性,有利于成员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在艺术创作中,作品的创作是以创作者丰富的现实生活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脱离创作者的自身实践和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只可能是苍白的、空洞的。同样,在艺术鉴赏过程中,艺术审美中美感的获得,是以鉴赏者具备的丰富现实生活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前提的,没有丰富的实践和生活知识,也不可能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可见,不管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还是艺术作品的鉴赏,都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高校大学生艺术社团所开展的各项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其成员的实践精神,提高其实践能力。艺术社团所具备的想象功能与创造功能更是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创新精神完全吻合,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艺术社团的创新功能对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同样艺术社团所具备的审美功能,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社团成员的主观情感,有利于促进社团成员个性健康发展。可见,高校艺术社团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对象方法方面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发展。在高校各类学生团体中,没有哪一类团体能像艺术社团那样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高校学生社团中,艺术社团数量最多、生命力最顽强、成员参与面最广,不分系别、年级、性别,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在艺术社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抒感、塑造自我的平台。艺术社团参与对象的广泛性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完全吻合。与传统应试教育的机械化、填充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不同,素质教育在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和风细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而艺术社团教育成员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这正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精神完全契合。
三、艺术社团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高校艺术社团的发展来看,艺术社团同其他类型学生社团一样,还处于自发生存的状态,社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还缺乏连贯性和计划性。在社团内部存在有成员入社动机不一、成员素质不齐、社团活动层次不高、社团组织松散等问题;在社团外部环境中,存在高校对学生社团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投入不足、社团缺乏政策保障和有效支持等问题。本文就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全面化
充分认识艺术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真正理解艺术社团的意义、地位和作用。要正视艺术社团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把社团的自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管理人员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更要从实际行动中去鼓励、扶持艺术社团的发展,促进艺术社团的繁荣。学校要将艺术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并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中,把艺术社团活动计入素质学分,鼓励更多学生参加艺术社团,使艺术社团真正成为大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要考虑到艺术社团类型的全面性,不能让社团类型太单一。
(二)指导专业化
提高艺术社团活动的层次,建设精品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性是社团上层次、上水平的关键所在。要在全校明确指导教师参与社团的相关规定;在制度上让专业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有保障,如把专业教师指导社团与评优、职称评审、工作量等挂钩,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保证有一支热心学生工作、业务水平较高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让艺术社团能得到长期的良性发展。此外,构建以专家学者、指导教师和学生骨干为主体的研究队伍,及时掌握艺术社团工作的动态信息,把握艺术社团发展的规律,关注和研究艺术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艺术社团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努力为艺术社团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
(三)制度化
一是在制度上完善社团管理。进一步健全艺术社团管理办法,督促和指导各社团制定或修正相应的章程;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拓展和丰富艺术社团活动的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艺术社团自主管理与发展的运行机制。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注册管理登记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评比表彰制度,建立社团评审制度,开展社团评优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参与艺术社团活动情况的评价体系,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相结合,并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评价体系,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二是学校在制度上保证,规定每一个在校学生必须参加一种类型的艺术社团并且参与其中组织的相关活动,否则不能予以毕业。那样才有可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这同时也是对统一全面化的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书简[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谭瑾.试析社团建设与高校建设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3).
3、董来国.文学社团活动与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J].教研天地,2001(5).
4、叶忠明.搞活文学社团 提高学生素质[J].镇江高专学报,2001(2).
作者:陈元玉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
根据艺术教育特点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
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育。艺术教育除理论鉴赏课外,还有技能训练和社团活动等形式。(一)大学生文艺社团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起重要作用,它是将课堂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相结合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是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爱校爱国热情,提高学生艺术文化修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些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不同兴趣、不同层次、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参与,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课余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舞台。大学生文艺社团主要有歌舞团、合唱团、话剧团、礼仪团、各种乐团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艺术团的指导工作,组织他们制定文艺社团工作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文艺社团活动。(二)群众性文化活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校风校貌建设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学修养,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的载体主要有话剧社、摄影协会、美术协会、文学社、动漫社、手工艺协会、辩论队等,高职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可以提高文化认识能力,增加人文内涵,为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三)社会性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组织不同艺术内容的实践活动,将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让学生得到锻炼。如组织“大学生暑期文艺下乡”活动,让学生排练一台文艺节目或进行一场艺术作品展览,既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收到双赢的效果。实践证明,不少大学生正是通过学校艺术实践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积累了工作经验,提升了职业能力。(四)综合性艺术比赛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各种艺术比赛,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美术作品展览、主持人大赛、艺术设计赛、书法比赛等。同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种社会组织的艺术项目比赛,如模特大赛、选美比赛、超女赛、快男选拔赛等,使艺术人才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为艺术方面的明星新秀,引领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
根据艺术教育发展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只有健全优化师资队伍,拥有一批优秀的艺术教师,才能构建起完整的艺术教育平台,才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艺术教育,从而改变艺术教育落后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一是树立精品意识,制定高水平教师人才引进计划,与此同时,在现有教师中选好对象,重点培养;二是要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都重视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三是为艺术教育老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参加学术会议、争取科研课题、安排教师深造等方面要给予支持,让他们在高职院校事业发展中有成就感,能安心、上心工作,不断创造佳绩。[2]四、根据综合素质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式公共艺术教育评价是对公共艺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保证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建立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机制,通过以评督教、以评促学,教学相长,达到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目的。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包括: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教学成果等方面。评价体系设计力求宽泛,不能过窄、过细;要强化可比内容,扩展评价外延,力求简洁明了,使之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掌控性。学生艺术素质和艺术能力评价内容包括:艺术修养、艺术能力、艺术活动及参加艺术社团等方面。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专家观摩、撰写论文、表演、作品设计、作品编创、竞赛等多种方式。在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应注重避免学生对艺术考试的恐慌心理,要通过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检验学生的艺术能力。公共艺术教育是涵盖众多艺术门类的教育,无法全面量化,应遵从实际,提取艺术教育中的可比因素并加以主观的判断、分析,把宏观与微观、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使评价合情合理,真切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学生社团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The Features of the Student Associ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Revelations to Today's Student Associations
SHI Dan, ZENG Chenxi
(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The student's associations of Peking University and Hunan Un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had developed rapidly.In this paper,we summarize the features from time, political, mission and academic. Besides, we conclude the revelations to today's student associations.
Key words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tudents associations
大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自愿申请参加,按照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经过规范化审批后建立的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民国时期学生社团发展特征
(1)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和使命性。民国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休戚相关,学生社团也同样如此。时期,北京大学的知识分子抱着探求真理、改造中国的目的,开始以社团的形式组织了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团大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从而最终实现启蒙的目的。当时北京大学的进德会、新闻研究会、新潮社等学生社团在学校以及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北京大学的新闻研究会由担任会长,经常邀请、邵飘萍等到会演讲,极大促进了学生社团的社会责任感。
(2)社团活动的学术性。学术类社团是民国时期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社团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北京大学,学术讲演会、理化学会、雄辩会、哲学研究会等纷纷兴起。校长针对当时北大校内封建复古主义泛滥、学术研究的空气淡薄,于1917年12月成立了学术讲演会。在学术讲演会的倡导下,各种学术活动纷纷兴起,学术讲演会还邀请了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印度的泰戈尔等外国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这些学术社团对北大真正成为“研究高深学问之机关”至关重要。
(3)校方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支持。民国时期学生社团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到了学校的引导以及支持。将“扶植社团”作为改革北京大学的重要措施,亲自发起组织社团,号召全校师生积极参加社团,北大的学术讲演会、进德会、画法讲演会、卫生学会等都是在的发起下成立的。在北洋大学,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多由学校加以补贴。
当然,民国时期学生社团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时代特征,社团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很多学生社团带有很鲜明的政治性。另外,许多学生社团发展条件受限,缺乏活动场所与活动经费,发展十分困难。
2 当今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管理不够规范。首先,有的学生社团内部管理混乱。许多学生社团组织机构不完备,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社团内没有规范的章程或者制定的章程不够严谨,流于形式;社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等。其次,学生社团的外部管理也欠缺规范。现在有些高校对社团的管理是靠经验,没有基本的管理制度。
(2)社团发展不够平衡,结构不合理。从社团规模上看,娱乐性社团、文体类社团数量大。而学术型社团活动少,学术氛围也不浓厚。学术型社团是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或者某一研究领域的学生自愿组织而成的群众性团体。据相关资料统计,2006-2007学年广西大学有各类学生社团64个,其中学术型学生社团11个,仅占社团总数的17%。另外,学术型社团除了数量少之外,其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活动层次和质量不高,学术性不强等。
(3)学校对学生社团不够重视。许多高校的领导认为学生社团不像学生会、团委等传统的学生自治组织那样重要,没有认识到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些都致使学校缺乏对社团的引导和支持。很多情况下学校对社团的发展采取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对社团的发展缺乏指导和必要的激励制度,并且对社团的经费、活动场所不闻不问。社团由于没有了学校这一后盾,发展自然十分缓慢。
3 民国时期学生社团对当今学生社团发展的启示
(1)加强学生社团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民国时期的学生社团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鲜明的时代性,在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决定了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必须为社会的变革提供智力保障。很多学生社团都是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成立起来,并且始终将国家的发展与社团自身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客观环境与其早期发展完全不同,民国时期学生社团的发展特征对当今学生社团的启示意义在于,学生社团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有效平台,服务于教育。这是大学生社团的使命所在。
(2)重视学术型社团建设。特别鼓励组织各种学术研究团体,邀请学者前来演讲,培养学术研究之风。在新形势下,学校更要重视学术型社团的建设,加强学生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的相互促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课堂的延伸和实践的场所,建设成培养兴趣的阵地。学术类的大学生社团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讨论活动、开展学术大讲堂来充实社团活动内容。
(3)重视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支持。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民国学生社团之所以能成功地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社团的大力扶持。这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首先,学校应转变观念,把学生社团工作列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其次,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要重点扶持优秀社团的发展。另外,必须建立一个监督机制,合理引导社团经费使用。
当然,当代大学生社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社团活动内容档次不高、社团管理不科学、学生社团自立意识欠缺等等。虽然民国时期的学生社团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值得我们借鉴,但并不能解决当今大学生社团的所有问题。我们需要联系时代特点来看待当今大学生社团出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木兴.五四时期北京大学社团类型与功能的历史考察[J].北京党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