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幼师教育实习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教育实习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师教育实习总结

第1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在指导老师的介绍和推荐下,我分别认识了我的教学工作指导老师万老师和我的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高老师。并于9月17日正式开始实习工作,我们的实习工作主要是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者是同时进行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熟悉学校日程安排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听课;第二阶段主要是备课、试讲、讲课、反思、评课和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设计好调查问卷;第三阶段主要是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完成教育调查。

实习第一阶段——雾里看花到拨开云雾见天堂

在****中学,周一到周六, 7点20开始早读,晚上8点10分放学,而住宿生则要学习到9点20,第三节课后做课间操,第四节课和第七节课后做眼保健操,每个周一会有个晨会,周五下午开班会,每天两次清洁。知道学校作息时间表后,在17日的下午,我下班了,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讲台下一张张真诚,可爱的面孔,给足了我信心,在今天,我认识了班委,并且充分的展示了我的真诚和友好,以为与他们有了美好的开始,则接下来的交流会如流水般的顺利,但事与愿违,尽管是这样,学生还是会与我保持一定的距离,我难以深入到他们,因此我向高老师要了他们的学籍卡,记分册,尽可能的多了解他们,同时高老师也不时的向我介绍班里的学生,从第二天起,我与高老师一样做到“六到班”,有了充分多的机会去认识他们,渐渐的走进了他们。

在教学方面,也不能怠慢,17号我满怀好奇的走进了高二6班听万玉洁老师讲课,我觉得课堂很活跃,很有趣,我很认真的记了笔记,课后,我看了学生的笔记,发现我的笔记和他们的并无差异,才发现我这个实习老师不觉当中又变成了学生,我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在原来上教学论的时候,老师强调的教学技巧,因此在以后的听课当中,我才得以去注意老师上课的技巧,是如何的导入的,如何强调重点的,如何处理课上学生的问题,如何去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如何在教室里表现自己的教态,又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的等等。课后,我们开始批改学生的作业,在此之前,我想象过批改作业会有多无聊,会有多烦躁,但是我一接触到这些作业本,看到上面或是工工整整,或是寥寥草草的字迹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学生们在灯下苦心思考的情景,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去查看,这是学生们的心血,我开始认认真真的去想,这是学生们跳动的思维啊!我开始珍惜这与他们交流的又一个机会。我开始意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不易,也开始检查自己的“装备”。

实习第二阶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花了近两个星期,记住了班上所有的学生,当我一个个叫出他们的名字后,看到他们脸上从诧异变为惊喜,他们开始在课后老远的就主动和我打招呼,我甚至很贪恋那一声声的“老师好!”,因此课后我也会尽可能的与他们在一起;他们开始来问我习题,我看到了他们求知的渴望,看到他们听了讲解后的满足,我开始更用心的去学习来满足他们。但是也有对学习不太认真的学生,他们只是每次应付老师写完或是不写完作业,我找他们,给他们辅导,他们都很聪明,需要在这个时候有人拉他们一把,慢慢的我看到了他们作业本上更加工整的字迹,我也不忘在作业本上写下表扬和鼓励的批语,他们开始主动来问我习题。渐渐的,在2班,我将班主任工作和生物课后辅导工作于一身,并积极的向两位指导老师汇报2班的情况。也许高老师看到了我的辛劳,看到了我的努力,也看到了效果。一天,他向我谈起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希望我好好利用与学生这搬没有距离的优势多去了解她并帮助她,我开始从女孩的作业、女孩的朋友等等尽可能的去了解她,通过好多次的谈话,女孩对我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一开始见我就跑到羞涩的对我说老师好,再到老远就挥手向我打招呼,看着她写满自信的笑脸上,我才明白春蚕为何愿意吐丝,才明白蜡炬为何愿意被点燃。

高中的日常安排很紧凑,但丝毫不减学生对课外活动的热忱。10月7日和8日是校运会,在班上学生入场后,到裁判席上认真的协助此次运动会的举办,看着运动场上拼搏的身影,听着看台上雀跃的欢呼声,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学生们的青春活力与热情朝气,我想要永久的享受这份美好,这更是坚定了我要站在三尺讲台前挥洒汗水的决心。运动会后,紧接着是高一高二“江华杯”足球赛和女子健美操大赛,因此我便开始组织班上女生排练健美操和帮助处理足球赛上的相关事务。在这里,我见到了学生更真实的一面,不仅仅加深了师生间的关系,更是有利于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这段期间,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后,我们高二实习小组的成员共同完成了一份问卷设计。

在听了不同老师的课后,我们“磨刀霍霍”开始收集资料准备祥案,试讲。备教案,我们有过这样的经验,完成这个工作并不难,然而在我们试讲的时候,问题一个个出来了,首先声音不够洪亮,板书的安排还是不够规范,尤其在试讲的时候,各个知识点的连接和过渡不够流畅,因为事先我们很重视教材,因此在教材里挖掘出来好多知识点以后,有时会在讲的时候忘记。因此,我们便不断的重复,小组成员也热心的为对方指出不足,在指导老师在场的试讲时,知道老师虽然也给我们提了一些意见,但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很感激老师们悉心的指导。并从10月12日开始新课的讲授,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作为班主任与学生相处和作为课任教师与学生相处是完全不相同的,学生也是,在对待班主任和上课的教师时候是两种状态。每次课后,我都会认真的反思,总结这次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并努力去改正。同时也积极去听别的小组成员的课,去学习课上的优点,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1)

实习的第三阶段——心灵的碰撞,激情正上演,我怎舍得

在不断地修改后,我们的调查问卷成形了,在学生填好问卷后,我们一份份统计,运用统计学方法仔细对其进行了分析,帮助老师们更多的认识了自己的学生,同时也开拓了另一条师生交流的通道。

与学生相处了这么长的时间,在与他们不断的交流中,我构思好了我将要开展的主题班会“学习方法交流”,并于10月23日下午主持了这次班会,我谈及我的学习经历,鼓励了他们,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发言,说出了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困惑,同时还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谈谈他们的学习经验。从这次班会当中,我又一次体会到了高老师常挂在嘴边别的“老师教育学生,学生也教育老师”这一真理,我发现了学生这一“百宝箱”。10月28日,离别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临了,在张学友的《祝福》中,我向学生赠送了我精心挑选的写满鼓励和祝福的书签,他们也送给了我这辈子将永存的礼物——集体留言本。握着这个小本子,我知道她的份量,她将是我前行路上永不枯竭的源泉。

实习的日子已经过去,而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远沉淀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月的缘分,足以让我铭记。就像一位学生说的:人生之路像是多米诺骨牌,我的那一列很荣幸的与这些可爱的孩子有了这么小段的交叉,短暂但令人难忘。

第2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幼师生 教学能力 问题 对策

为了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简称《大纲》)。《大纲》对师范生将来从事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教师工作提出了共同的要求,而对幼儿教师的个性技能表述不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简称幼师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以,积极探索幼师生从教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一、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意义

幼师生的从教能力,是指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培养幼师生从教能力的主要意义:

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强幼师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还是幼师生未来就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是幼师生“乐于从教”“利于从教”“善于从教”和“精于从教”的重要途径。

二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容,这是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的趋势。

三是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需要。优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大体需要经历教育模仿、理念自觉和独立创造等三个阶段。在职前教育阶段,主要是能力模仿训练,这种训练是幼师生的必修内容。如果没有幼师生的模仿,就不可能达到理念自觉,更不可能实现独立创造,也就无法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

四是高校服务于学期教育事业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要求:“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幼儿师范学校要认真、深入地学习《纲要》的精神,改革学前教育课程和师资培养方式,并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贯彻落实《纲要》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可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服务于学前教育事业。五是提高幼师生就业能力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幼师生数量快速增长,幼师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所以,重视幼师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师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多数高校对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重视不够,改革力度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文化知识。如一年级课程多是基础课,很少安排教师技能训练课程。二年级科目过多,学生压力较大,难以完成技能训练项目。三年级幼师生面临毕业设计和就业的压力,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找工作上,无法推进从教技能训练。二是教育实习效果不明显。在教育实习中,由于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等原因,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幼师生的实习进行点评。三是仪器设备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扩招,幼师生数量增加,学校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无法满足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

三、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的主要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的技能不同于其他教师,其技能不仅包括一般教师的基本技能,还包括弹、唱、跳、说、写、画、算、玩、做、护等专业技能。

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将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这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专业化,培养内涵上的系统化,培养过程上的全程化,培养质量上的规范化。这使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操作都得到重视与落实。

其次,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这是确保技能训练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提高教师的认识。要组织教师制定训练方案、健全训练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第四,是提高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意识,形成积极的训练态度。要向学生宣传技能训练的意义和要求,让学生知晓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向学生公布训练标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自己的训练目标做好准备,形成内驱力。

2.加强课程建设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搭建幼师生从教技能训练的课程平台,将技能训练纳入课程体系,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设置不同的技能训练项目。

其次,增加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并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如增加艺术类课程时数,把教师口语和普通话整合,把幼儿卫生学和幼儿营养学整合,把舞蹈课与体育课整合。使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从教技能训练有机配合,相互渗透,形成从教技能训练课程网络。

3.重视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校内实践,也包含校外实践。一是做好学生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要适当增加教育实践的课时,使幼师生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学程。要增加教育实践基地的数量,还要集中组织见实习,便于学校对学生的检查和指导。在见、实习活动的管理上,可以做到“六有”:有见实习计划、有听课或讲课记录、有实习报告、有见、实习所在单位评价、有带队教师总结、有师生调研报告。二是加强校内实训。为了给幼师生创设幼儿园教学情景,可以在校园内建立幼儿园教法实验室、幼儿科学发现室、幼儿感统训练室、家长与幼儿亲子体验室等实训室,从中对幼师生进行幼儿园教育模拟实训。三是鼓励幼师生自觉地进行支教。要提高对学生支教的认识,支教是学生教学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支教的时间最好在寒暑假或双休日,尤其是加强农村的支教工作。

4.完善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评价体系。要遵循技能训练规律,制定技能训练计划,完善训练措施。在内容安排上,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年级层次上,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逐步提高。在评价的方式上,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院系评价与学校评价有机地相结合。二是健全评价机制。要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训练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以学生自练自查为主、教师检查指导为辅的评价机制。三是完善考核项目。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安排不同训练项目,以便对学生的训练指导与评估。考核项目分为必考项目和选考技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训练帮助和培训。四是加大评价力度。学生技能的考核验收采取学校统一组织与系部组织相结合,学科专业技能由相关专业的系部完成,学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教学常规技能由学校统一安排验收,使幼师生从教能力的训练有内容、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学生技能不及格,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及格,不予毕业。这样,才能保证幼师生从教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S].2001.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29.

[3]由显斌.新教改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J].学前教育研究,2009,(1).

第3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师女生;教育责任感;培养

[作者简介]邓博倡,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学生工作处主任,讲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1―0192―04

一、教育责任感的含义

教育责任感是教师对履行教育义务的行为结果所应负的道义上的责任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因而能把遵循教师道德要求看作是自己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教育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制约着他的尽职程度,而教师能否尽职,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责任感是从教师的义务中引申出来的,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是国家、社会对教师的总体要求。为了完成这一使命,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并且要为人师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 对学生的责任。教师必须根据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法制教育,教师还必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抵制和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种不良现象。通过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公民。教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3 教师对自己的责任。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用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去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去传道、授业、解惑。

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灵魂,对学生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责任,是教育责任感的基石。教育责任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每一位教师在道德方面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影响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因素

1 在道德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失衡。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女生能认识到品德修养是做人之本。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女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公德不以为然。比如:有些同学自视清高,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见到老师却连招呼都不打,公共汽车上遇到老人不主动让座,视而不见。不少女生爱惜个人物品,但对社会公物却不爱惜,教室、琴房长明灯现象比比皆是,课桌、讲台随手涂鸦。

2 在人生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幼师女生中许多人是带着轻松、易学的念头,父母、亲友的期望及自我陶醉来到校园的,她们是按一种属于艺术学习的思维定势来塑造自我的,认为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同时的,女生们绝大多数表现为成才欲望较强,奋斗精神较弱。部分女生由于学习专业技能课的自身素质较弱(比如舞蹈课、琴法课、视唱及乐理等),一进校便表现出不知所措的烦燥,甚至畏学。她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但往往又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盼望有所作为,却又疏于基本功训练。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对她们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事业构成严重威胁。

3 在价值观方面。幼师女生表现出功利化和实用化。从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女生是怀抱“找出路”、“跳农门”、“落根大城市”等一系列复杂心态来学校的。城镇籍女生来幼师是为了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农村籍报考幼师则希望跳出农门,走出自己家乡的那个小村庄。更为夸张的是有些女生读幼师是为了有一个好名声,以便能找有钱人来嫁。虽然这些女生入学动机各异,但她们几乎都表现为更注重个人成才目标的实现。她们渴望成才,但又往往单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取向进行“自我设计”,把成才目标建立在狭隘的个人利益基础上。

4 独立意识增强,但意识和能力失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女生们要求能够独立。她们对于《中师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条例以及学校学工处制定的文明细则不以为然。因此,大部分时间用来上网交网友、写信交笔友现象在许多女生中流行开来。她们一方面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法纪观念却相应淡薄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在真正的现实面前,却又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缺乏明辨是非能力,有不少女生因此耽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严重违犯中师生行为条例,受到批评处分。女生独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淡薄,于是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抵触情绪。这种意识与能力的不平衡使大多数女生常常处于矛盾冲突状态,并时常伴有挫折感。

5 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学生教育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能实现。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以致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滞后,因此,怎样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我们的研究不够,实施乏力,成效不显著。即使像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教育,我们往往过多地停留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化等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上,难以把对祖国的自豪感升华为“振兴中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并能从中引发出他们对祖国的强烈责任。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建立起来的责任意识,一方面缺乏社会价值,缺乏正确的责任动机:另一方面经不起不良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的干扰,不能自觉地、持久地去实践自己的责任。其次,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德育过程形式化,重灌输,轻实践:重知识体系,管理条条框框繁杂,对学生限制太死,“一刀切”现象突出,学生个性压抑,形成了“两面”人格、知行脱节。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当然是必要的,但在管理中要尊重并逐步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否则,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处于管理者的对立面,容易产生逆反情绪,也妨碍了他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幼师学校必须改革学生管理方法,探索有利于培养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最后,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教育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活动。教育见习和

实习是学生学习他人经验和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幼师学校的必修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同时,教育见习和实习是幼师学校培养学生教育责任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因为教育实习和见习是师范生在校期间最早也是直接体验教师角色的开始,对师范生从事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师范生通过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与社会接触,第一次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体验到什么是教育责任感。而从目前情况看教育见习和实习一直是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实习的时间短,有些学校为了省钱、省事而将教育见习和实习合并在一起,安排在临近毕业前。这样就使学生对教材的熟悉、教法的了解、教师工作的尝试集中在一起。这种安排,一方面,对实习生来说,由于时间有限,临近毕业也无法弥补在实习中所发现的自己知识、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对实习学校来说,由于迫于教学计划的压力,而实习生平时技能训练太少,唯恐实习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不愿接受实习生。再加上由于实习经费和指导教师的匾乏,有些学校采用了“分散实习”、“模拟实习”等形式,这无疑对参加这些形式实习的同学缺少全面指导和严格的管理,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幼师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

怎样解决学校教育责任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责任感教育的实效?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责任感教育模式,创建一种新的适合当前需要的有效模式,从而提高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1 从学生需要的实际出发,多层次化地进行学校德育教育。以往在德育目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的和目标不分。用目的代替目标,只有高度,没有梯度,这就像哭人家上楼而不纳人家梯子。学校的责任感教育工作要改变统一目标教育带来的“假、大、空”现象,就必须从学生的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一元化的道德教育目标分成若干个层次,即对各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目标和教育的起点,依次选择相应的具体内容、方法和途径,再把各阶段各层次的德育目标和措施整体地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进行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将总体目标具体化,即为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年龄阶段、每一级发展水平拟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由于每个学生家庭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文化状况、所受教育不同以及个人主观因索的差异,在思想发展和对自己的要求上也必然呈现出多种情况,不能强求一律。因此对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不仅要把最高目标分解为各个年龄阶段的目标,而且要针对各年级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制定出各年级德育的具体目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个体成员充分的发展。

2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的价值观念,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人们已有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而社会结构和社会运作模式则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价值观念的规范、标准、体系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对当前的幼师生来说,她们的人生志向趋于务实,注重实效,关注自我,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商品意识,这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标准的。此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对诸如金钱至上、吃喝玩乐、损人利己、空虚无聊等不良习俗,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克服。同时,必须摒弃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腐观念,以使之具有更加务实的人格,从而成为一个文明人进入社会。幼师生现代人格特征的形成,与社会的大力倡导也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倡导的主流道德起着导引、催化、灌输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大众传媒、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社会和学校必须加强正面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幼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 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重点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是当代西方学校的德育重点和经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起了西方学校德育的改革,其中心思想即是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西方道德教育实践证明,强调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后,学校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改变了背记知识、注重说教和-成人化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消化和吸收,并有能力对复杂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出重大判断,表现出对重大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较高的行动自主性。可以说,强调能力发展是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之一,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幼师学校道德教育改革也应彻底改造旧德育只注重背记道德知识,满足于一贯行为训练的方法,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把它作为德育对策的重点,看成是学生适应多元化社会和促进自律、自主的重要指针。其中,尤其应注意提高教师对培养道德判断力的认识,注重教育技能技巧、大胆吸收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柯尔伯格的研究表明,讨论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通过引导激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掌握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推理程序,积极参加社区服务等道德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理性的道德判断力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道德问题必须是与现实生活和学校生活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的主体,直接地、民主地参与讨论,进行创造性思维,避免脱离实践而拘囿于各种无意义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中。

第4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幼儿师范生;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活动设计;活动实施;培养方法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教师每天必须精心设计准备的最主要的学习活动形式。集体教学活动是专门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对幼儿开展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需要事先加以规划;一般由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活动实施两部分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涉及幼儿教育的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个领域的活动设计一般都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几个部分。有数据显示,由于不清楚或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会出现以下问题影响活动设计与实施,影响活动实施的有效性:①目标宽泛、笼统;②幼儿操作材料准备不充分、较单一,使用方法不恰当、不合理;③活动内容的安排过多或过少;④对教学活动情境不能恰当设置,致使各个游戏活动的层次衔接不合理、活动过程小学化;⑤语言使用成人化;⑥对幼儿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兴趣等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大量研究显示教师专业知识是影响儿童游戏活动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自己设计的游戏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游戏活动的材料在应用过程中是否达到预设目标。对游戏活动过程的处理不恰当或不好,就会变成变相的作业。幼儿园教育从不同领域帮助幼儿教师系统建立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科学认识,数学教育是科学领域中的一方面,科学和数学作为认知领域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归类、排序和发现规律等抽象认知活动最集中的领域。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帮助儿童概念化的理解新的知识,而在于帮助儿童对活动环境中的知识进行认识、命名和探索,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将已有的学科知识或生活经验转化为儿童的心理分析,通过幼幼、师幼互动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临五个领域中任一领域的内容。针对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居多,有必要探讨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方法。中师生的幼儿教学能力训练是基于校园学习环境,针对学生难以把握如何在借助游戏材料的活动过程中诱导儿童产生自发的经历体验,提醒儿童如何用自身的经验去交流、验证问题假设。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活动方法的选择、怎样引入、如何把握各个环节的分析,都存在局限。目前关于在职幼儿教师集体教学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培养中师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能力的研究尚且不足。本研究根据教材《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适当调整内容,通过针对性训练,从数学知识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容入手,对幼儿、幼儿活动内容、幼师生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幼儿数学教学原则,利用模拟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采用半程示范法代替全程示范法,训练师范生创设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数学学习游戏环境的能力、寻找游戏契机恰当介入幼儿活动能力,潜移默化评价儿童的能力,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和各类活动中发现数学的能力。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凉山民族师范学校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326人为研究对象,样本整体的教育背景以及训练方法相同,其中少数民族(其中彝族学生居多)占67%、男生占3.7%。并从中随机选择31名(女)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其中汉族10人,少数民族21人,少数民族占比67.7%;抽取的样本的差异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2.研究材料

(1)研究典型案例。师生共同研究收集的教学活动设计,观摩教学活动课案例视频。丰富的案例呈现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分析体会应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动作水平、心理水平出发,围绕活动内容、运用创设的活动情境,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方式,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我管理。结合课例与视频研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让学生观摩、交流、思考、分析各个环节,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及原因,通过同课异构,拓展幼师生数学集体活动设计的视角与深度,体会自己所起的作用是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2)模拟课堂训练。从幼儿园课本《数学》中选择一些内容,做好“数学集体教学活动设计”,选择实验班的学生按每组4~5人组成模拟课堂教学。在仔细观摩比较成功的教育案例后,先试讲活动实施的某个教学环节,再试讲自己或别人编写的成熟活动设计。在试讲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进行试讲。通过这种训练,细化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从中获得反馈意见,促进改进和提高。(3)师范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记录和评价。评价自始至终贯穿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在学生教育实践活动(见习、实习)中观察记录,和学生及时交流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载体,以游戏的口吻、以游戏的情景来开展游戏活动。注意幼儿活动的设计与有效实施,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从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开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慢慢地“悟出”,从而使儿童成功体验游戏的趣味活动,这也是儿童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行为与互动,教师语言要“儿童化”,以儿童为中心,通过自我活动教育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同时帮助儿童形成应有的品德。(4)《教育实践活动手册》。该手册包括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实践过程中的部分作业(课堂实录、活动设计、感悟等),能够帮助了解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际状况。提醒在活动设计时应着眼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要加强幼儿教育理论学习,关注儿童、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强调已有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性格特点。(5)问卷调查。根据研究情况和研究进程,通过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讨论、分析、交流,形成问卷调查,并在训练的不同阶段分别对幼师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调查。调查问题的结果选项分三个层次:“能、恰当”“能、不恰当”“不能”;调查表的指导语常为:“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设计中,活动内容的选择是()”。3.数据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的幼儿活动设计、模拟课堂教学训练过程、实践过程的观察记录、实践手册、汇报课、问卷调查。

二、研究结果

1.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跟踪调查、实习汇报课的展示以及《实践活动手册》填写内容的分析结果

根据所在班级活动内容、幼儿生活实际与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规范完整、较合乎幼儿实际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根据材料分析以及问卷调查中的“自评”“师评”结果显示(见表1):有明确的流程、较恰当的“活动内容”、较准确的“活动目标”、较好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合理,注意了游戏环境设计、材料与活动内容的一致性。游戏活动材料较充分,能抓住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某些契机及时提问、引导,结合有趣教学细节的预设与生成,使游戏活动生动有趣地进行,通过幼幼、师幼互动让幼儿触摸到可预见的活动效果,实现活动目标,充分感悟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其中,“自评”“师评”的数据是幼师生教育实践结束后的自我评价和实习期间的43位指导教师问卷调查选项结论。

2.研究典型案例对中师生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和教育素养训练的作用

学习活动设计案例、观摩幼儿活动教学视频,体会幼儿教育是让幼儿的讨论、操作替代教师的“一言堂”,让幼儿的结论代替教师的总结,帮助他们讨论、归纳、整理获得的零散、点滴的经验,促使幼儿将获得的信息同化或顺应到其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实现幼儿知识的自我建构。通过实践跟踪材料以及训练过程分析发现(见表2),幼师生能根据学前数学知识和儿童实际思考活动设计,能根据问题情境设计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并思考其中的合理性;经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将知识的特征与事物的联系鲜明地凸显出来,体会到如何组织活动有利于幼儿主动、自主学习,怎样关注幼儿的心理、生理、性格等特点;体会幼儿教育是在“做中学”里直接感知经验、在“玩中学”里感知实际操作经验、在“生活中学”里亲身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

3.模拟课堂训练对中职师范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训练的作用

通过模拟训练,幼师生能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学习风格,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分析思考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能推敲活动内容,但不能恰当把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影响活动目标的制定;学习分析活动过程的合理性,注意了活动情境与提问设计,让幼儿感知和体验具体操作以及贴近生活常识的语言与经验,保证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试讲-自评-互评-师评-反思-修改-总结”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学能力的要求,进行较规范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由于师范生能力的局限性,存在着“盲点”“误区”,这种操作技能的模仿训练,结合课堂实录进行反馈、观察和评价,将学生不正确的语言、行为和活动设计用另一种方式更正,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着显著的效果。

4.教育实践活动对中职师范生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训练的作用

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形式。在实践活动中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分析调查发现(见表3),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幼师生能针对幼儿所在班级,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设计出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方案,使活动灵活有效地开展。由于幼师生教学理论知识较薄弱,实践经验少,对幼儿不甚了解,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效果。教育实践对培养未来的年轻教师形成幼儿园教学能力是及时有效的,有双向促进作用。

5.收集整理、观察反思,感受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对师范生幼儿教学能力的预测作用

在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里,观察调整或改变幼儿的探索和游戏方式,是感悟和体验到优化活动设计方法和有效实施的关键。幼师生通过有效观察儿童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学习困难(如常见的错误、概念混淆、先入之见、直觉认识、知识难点),以幼儿的认知水平思考、分析、整合,运用观察所得的信息对活动整体进行反思,针对性地调整活动方式,引导幼儿自发参与游戏活动,及时分析评价幼儿,反思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来自我检测并诊断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使优秀的教学设计得以固化、不足得以纠正,并在分析中学会活动设计、学会教学,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分析与讨论

1.课程“幼儿园数学教育”与幼儿园《数学》教材的学习,以及师范生数学集体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关系

进行学科领域的教学,先要弄清楚学科知识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学科知识和教育原则,选择适当的游戏规则和方法,寻找与核心知识相连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境进行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有助于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正确把握幼儿园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要求以及幼儿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重点和难点,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是做好活动设计的基础。弄清楚这些核心知识经验可以帮助教师确立活动目标和重点,教学更灵活,更有力地支持儿童的学习。活动材料要适宜,游戏过程、结果会不确定,对每一种游戏结果都给予赞许,只要注意保障儿童是有兴趣地快乐参与。将相关的专业课程与幼儿教育课程适当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明确以实践为导向,形成新的课程模式,使教学设计更适应于教学活动实际的动态要求。

2.以典型案例学习、观摩、分析、研讨为切入点,运用模拟课堂教学进行训练,培养中职师范生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

典型教学案例呈现了教师的实际幼儿教学过程,幼儿教育强调个性化的教育,共同研究和观摩优秀活动设计与实施,体会到生动有效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只要观察和解读儿童的行为就能判断儿童需要的经验和发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接触学习材料和内容,获取材料信息和认识特征。根据学生基础、能力情况,将学生适当分组,针对性地选择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如试讲活动实施的某个教学环节(“活动开始”或“活动展开”)。注意同课异构,而试讲情况由教师和其他同学分别记录,并对试讲记录进行共同分析、讨论,对汇集的问题、矛盾、疑惑及产生的想法进行交流、思考,讨论对策,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做好能集中反映蕴含着教育理论的活动设计,同样内容可以多次修改,对比训练,为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3.加强教育实践(见习、实习),培养师范生幼儿活动

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针对实践情况将集中见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合理延长时间,充实实践内容,同时加强实践指导(除本校指导教师外,幼儿园还安排教师指导)。儿童在六岁前的发展速度比其他任何一个阶段都要快,呈现出的儿童个体差异也更加突出。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幼儿在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的积极影响:好奇心满足的快乐感、同伴协作的幸福感、尊重信任的归属感,同时也体会到交流过程中对游戏活动的贡献,从中体验到责任、独立与自信。让幼师生懂得幼儿在学习同一概念或同一关系时可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在教学设计中可创设适应不同层次幼儿学习的材料,达到掌握幼儿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从而实现师幼双方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知识内容和教育理论知识的特殊整合。

4.切实体验幼儿园教育,提高师范生幼儿活动教学实际操作能力

依托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在见习和实习中,学习观摩老教师的活动教学课,尝试实际操作,切实体验感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合理性、恰当性。在创设开放、结构简单、有趣的、适合儿童实际的游戏情景里,抓住随机生成的游戏契机,即“小事件”,巧妙不留痕迹地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认知水平提问,引导幼儿向活动预设方向进行,体验到优化活动设计的方法和有效实施的关键之处,从而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单独的,游戏互动中涉及很多生活经验、知识核心经验等。注重整合教学,选择孩子喜欢和擅长的学习方式,关注知识与各个领域活动的多元渗透和整合,满足了不同水平孩子的需要。要真正学会确定活动目标、巧用活动材料,完成听课报告、规范的活动课设计,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思考与建议

1.提高指导教师应对训练幼师生教学能力的策略水平,胜任指导工作

教师在指导时应考虑幼师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幼儿学科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等,如集体教学中的“游戏性”。一方面,教师应当相信幼师生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抓住机会用足够时间自主思考完成活动设计与实施;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协助幼师生掌握基本教育专业技能和与幼儿交流的规范的基本方法,向幼师生传授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研究儿童学习过程中学科核心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引导幼师生避免使用消极的、无效的应对策略,如灌输、回避、退缩、放任等;慎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如命令、处罚等;引导幼师生明白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都是影响儿童学习的要素。给予幼师生温情耐心及时的指导,充分发挥幼师生的想象力,有意识地训练幼师生的教育感知和理解能力,增加成功设计和实施的体验,同时观察从教行为变化和训练进展,鼓励和强化积极行为,减少逃避训练行为。共同了解幼儿数学知识,认识幼儿教育特点是不要书本、不是成人的缩影、与小学不一样。

2.提高幼师生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积极改善幼师生的发展环境

儿童3~6岁的健康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必须及时消除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利因素,这是“幼教”的专业性决定的,是其他任何一方所不可替代的。大部分学生是来自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生活环境艰苦、视野狭窄随性,人生价值观、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有差距,在活动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具学具的准备和处理、语言的使用等容易趋于“小学化”。他们虽然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但缺乏兴趣的持久性和求知欲。作为未来幼教工作者的摇篮,有必要创设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环境,开阔眼界,进行专业能力培养。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方法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内在学习动机,重视知识学习,在情感上支持、抚慰、关爱他们。教师应积极了解幼师生的内心真实想法,疏导释放内心冲突。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给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开放、和谐、有趣的支持环境,关注和爱护他们,激发积极的认知心理,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勇于探索思考,改善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幼师生会受到定势逻辑思维的影响,前后逻辑的不同会造成指导的障碍,要使他们正确理解幼儿教学是“儿童讲解、教师倾听过程”,牢记以儿童为本,以儿童发展中的敏感内容代替预设内容,以多维答案替代唯一答案。指导教师要了解幼师生的实际想法,蹲下来用心交流,潜心学习,加强实践。

作者:辜义敏 刘海英

参考文献:

[1]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钟玉,吴永杰.幼儿数学教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

第5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师院校青年教师 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现象” 启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83-02

自从高校扩招以及教育部实行高校评估工作以来,高校学生在校生数快速增长。为满足师生比的要求,教师的数量也相应地增加,这就造成两个局面:一是高校教师数量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青年教师数量占据了教师总数的大多数比例;二是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他们很快就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力量。在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及个人成长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木桶理论探讨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以期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现状

幼师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青年教师师范技能不够强。近年来,幼师院校引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博士研究生,普遍政治与专业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教学充满热情。但是因为他们的毕业院校不是师范类高校,也不是师范类专业,所以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表现出师范技能不强、综合素质不够高的弱点。如授课中对教学规律掌握得不够、重点难点不突出、与学生缺乏互动、板书及PPT不规范、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责任感不够强、教学水平提高较慢和仪态风范不当等,无法很好地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榜样。

(二)青年教师行业企业兼职经验欠缺。高校青年教师本身也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量,从时间安排上,能到企业行业兼职的机会不多,因此兼职经验欠缺。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企业兼职经历,在进行日常实践教学和指导学生带幼儿园见实习过程中,显得指导经验不足,缺乏对幼儿园一线教学经历和实践经验总结,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信服度不高。如今从社会引进行业、企业骨干作为部分实践课的任课教师已是高校共同的做法。

(三)青年教师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幼师院校不仅注重“高等”,还注重“职业”,即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目前,幼师院校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具有真实操作性质的实践课教师较少,见习实习指导多为班主任、辅导员和普通任课教师,他们年轻、职称较低,实践经验少。也有部分专业教师具有幼儿园一线实践经验和能力,他们多为原来中职时期的教学骨干,但目前已接近退休年龄,对教学和课改缺少激情。

二、理论基础:新木桶理论

(一)新木桶理论的提出。木桶理论(Buckets effect/Cannikin Law)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它最初的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也就是说,一只水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关键取决于桶壁最短的木块。在组织中,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经过演变,新木桶理论出现新的内容,主要强调三点:第一,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决定;第二,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桶底的大小决定;第三,木桶能够装水的多少,还由最短的板能否更换升级决定。

(二)新木桶理论的启示。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新木桶理论给人的启示是:处理短板是关键,提高木桶的容量是途径,确保最短板的更新升级和保持木桶紧箍的稳定性是保障,而提高青年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是关键。

三、幼师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新木桶现象”分析

一所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即是一只木桶,队伍的领导团队就是木桶的底部,教师队伍成员就是周围木板的长度,只有教师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形成整个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夯实桶底――加强教师队伍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的领导能带出高水平的队伍。在当前高校内部各项工作和考核任务繁重、外部面临中国要建设部分世界一流大学的形势下,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做好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首先,领导者应树立人力资源管理长远理念,采用全局性的眼光和思维,避免管理视角窄、眼光短等行为;其次,要围绕做好专业建设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带头人等教师队伍管理者的建设;最后,围绕专业教学团队基层教师建设抓基础,重点关注一线教师的成长,从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幼师院校教师领导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二)增长短板――强化青年教师实践素质。所谓“短板”应该是青年教师的实践素质,即实践教学理念、能力和水平。这犹如“短木板”一样,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素质和实力。因而,笔者认为,对待“短木板”要及时进行修缮,及早提高。一是积极学习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对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制度,先从理论上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二是积极投身于实践教学改革中,多参与高校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能力;三是在与幼儿园合作见实习过程中,积极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四是青年教师应从教学规范做起,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衡量、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样,“短木板”就会逐渐变长,从而使教师队伍这个“木桶”的存水量不断加深。

(三)弥合缝隙――优化青年教师间的团结协作。教育教学工作能否达到快捷、高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协调沟通和默契配合,否则,诸多工作就会开展不力,陷入困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乏有综合能力较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在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个人能力再强、素质再高的教师也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也无法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如果没有专业教学团队全体教师间的通力协作,是很难单独完成一项工作的。同时,处理好教师之间、教师与普通行政人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老教师与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相互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扬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携手并肩朝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四)收紧桶箍――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箍在木桶中能够起到收拢聚紧木板作用。那么如何收紧教师队伍这只“木桶”的“箍”,增强青年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逐步实现以事务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性为中心的管理,切实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保护好、引导好,努力将他们的潜能真正发挥到需要的岗位上,使蕴涵于青年教师身上的创造智慧得到体现。二是逐步实现由刚性管理为主转为刚柔相济、宽严相适的管理。要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情绪、自身需求,并努力为其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做到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三是逐步实现由强调制度约束转为强调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自律,倡导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养成,通过教师自律自醒达到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目的。这样必然会营造心齐力聚、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四、启示

(一)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青年教师要通过学习国家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尽快熟悉和掌握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落实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具体措施、规划和理念,并在日常教学中贯彻执行。

(二)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师德不断遭到质疑,也出现一些师德低下的个人和事件,给高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新形势下,幼师院校青年教师应比普通高校教师具有更高的标准、要求和目标。在长期、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师德修养过程中,青年教师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教学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执教的老师。

(三)采用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青年教师应该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力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积极使用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积极推广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积极参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四)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新升格幼师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做好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在采用“专任教师比其他教职工更多一点”为原则的基础上,更应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不应忽略其他岗位的教师,特别是处于一线教学管理和服务岗位的教师。学校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的通畅度将决定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教学和管理一线的教师将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励机制应有利于新老师之间、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管理者与专任教师之间、学校领导和普通教职工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许伟泽.“扬长”还是“补短”――反思木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研究,2009(10)

[2]麻月明.木桶理论之多桶论[J].现代商业,2009(7)

[3]黄卫成.领导班子建设的“木桶理论”[J].领导科学,2013(4)

[4]罗红卫.基于新木桶理论的企业后备人才开发与管理[J].商业时代,2012(2)

[5]骆闽.浅谈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管理观察,2014(8)

[6]赵静.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4(11)

[7]王运锋.浅议欠发达地区地方师范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9)

[8]虎保成.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9]钟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4(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404LX100)

第6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幼师生 舞蹈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3-02

1.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和舞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幼师生的教学中,舞蹈教学时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幼师学校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幼师生舞蹈教学的作用,如何提高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如何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都是幼师舞蹈教师研究和分析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师生舞蹈教学经验,依据幼师舞蹈教学规律,提出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2.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精选舞蹈教学内容,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的针对性

与舞蹈学校专业训练不同,幼师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幼师进行幼儿教育舞蹈职业训练,重点传授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及舞蹈专业基本技能。为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师生教学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幼师生舞蹈教师应精选符合幼师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包括舞蹈的种类、风格及技巧难度等。幼师生全部教学的思路应是:从学生对舞蹈感兴趣到增加舞蹈认识,从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到掌握舞蹈动作组合,从了解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到自行创编幼儿舞蹈。在舞蹈基础训练中,教师应主要训练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如身体的灵活、平衡、协调等感觉,附加腰腿技能的练习。在学生掌握舞蹈基本技巧后,教师应进行各种舞蹈组合的教学,如芭蕾、中国古典舞等,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为培养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夯实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教师可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如东北秧歌,进一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力,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夯实基础。[2]

2.2注重舞蹈实践教学,提高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2.2.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舞蹈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边向学生表演舞蹈示范动作,一边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舞蹈的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舞蹈动作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开展舞蹈观摩评价课,让一名学生表演舞蹈动作,请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并对该学生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学生在观摩评价时,教师要求学生不允许用简单的口头语表达动作,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评价,说出刚才那名学生舞蹈动作的错误之处,并通过动作讲解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使其他学生快速掌握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如,舞蹈教师运用小组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让每组的每位学生在组内进行试教,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其他同学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交流。这样,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镜面示范能力,并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舞蹈语言教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

2.2.2 创设见习和实习舞蹈实践机会

舞蹈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与幼儿园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到不同年龄和不同层级的班级见习,将舞蹈课堂上掌握的舞蹈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幼师生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在学生见习期间,让学生充分亲身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如何组织舞蹈活动的方式、如何表达积极的情感、如何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如何进行亲切的提问,如何鼓励与启发幼儿学习等各种实际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见习期间通过观摩学习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特殊的身心特点,更加明确幼师生舞蹈学习的任务及目标。在三年级学生实习时,舞蹈教师应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写出详实的教案,听取指导老师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年龄的幼儿舞蹈素材,记录幼儿园教师舞蹈教学的方法,学习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舞蹈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舞蹈活动,亲身体会舞蹈教师组织舞蹈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因此,幼师生通过见习和实习期间的观摩、实践和思考等方式,提高自己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能力。[1]

2.2.3 积极参加文艺会演和舞蹈比赛

为锻炼幼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舞蹈教师应带领幼师生积极参加班级文艺表演和学校文艺晚会,以及各种社会演出和舞蹈比赛等舞蹈活动,组织学生选材、排练及表演,并对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进行指导,巩固幼师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舞蹈知识,积攒幼师生实践舞蹈经验,增强幼师生的舞蹈实践能力。

2.3 开展分层合作教学,全面兼顾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幼师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专业基础,学习兴趣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对幼师生的舞蹈教学不能采用“一刀切”,实行同样的教学标准,应采用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和舞蹈技能水平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受过专业舞蹈系统学习且舞蹈技能高的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学生、从未接触舞蹈且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有些教师根据舞蹈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层次。还有些教师根据学生舞蹈能力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分层合作学习。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如对缺乏舞蹈基础的初学者,教师应主要教学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和兴趣。小组分层学习即可以使好学生“吃的饱”,也可以使差学生“吃的了”。[3]

2.4突出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2.4.1 学习编导理论

幼师生提高舞蹈创编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学好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因此,舞蹈教师要对幼师生开设舞蹈编导理论课,讲解舞蹈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掌握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舞蹈创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舞蹈理论,创编的重点是主干动作,创编的难点是舞蹈组合,创编的关键是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画面的感染力。

2.4.2 开设舞蹈创编课

幼儿舞蹈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舞蹈教师要创编精彩的幼儿舞蹈就必须清楚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生活习惯。创编者要具备很强的乐感,不仅要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解音乐的表现情感及艺术形象,需要学习舞台灯光与服装知识,在今后舞蹈创作中加以综合考虑,如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服装与动作表现的搭配等。[4]因此,幼师生舞蹈教学课程应安排舞蹈创编课,通过观摩舞蹈、模仿编排、重组动作、拓展内容、艺术鉴赏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熟知舞蹈编排的基础知识,如队形、造型、音乐、服装、灯光等知识,熟悉舞蹈编排的一般规律,了解舞蹈创编的基本特征,使幼师生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术,如集体舞和表演舞等,激发幼师生对舞蹈创编的热情与欲望。 [2] 3.结论

舞蹈教学是幼师生教学重要内容,对幼师生专业发展和今后幼儿舞蹈教学都及其重要。在幼师生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不断总结舞蹈的教学经验,探索有效的舞蹈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幼师生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调动他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力培养他们舞蹈创编的能力,提高他们舞蹈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茂清.培养幼师生幼儿园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2]张金华.论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01(6).

第7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语文教学系统中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性根据上文对生成性概念的简单梳理和描述,教育学中的生成性,显然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和追求,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部,并以教学目标的过程性生成为旨归,由此反观国内目前幼师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教材开发和设计理念上,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性的深刻认识,特别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生成性的教材设计(包括选文典范性不足的问题,体例简单、随意,缺乏生成性的问题,每课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设计简陋、保守问题等),是现行幼师儿童文学教材的普遍面貌和主要问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仍停留在重视目标、过程和结果一致性的目标模式上,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尊重不够,教学效率不理想;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计划中的阶段性考核,轻视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特别在课堂教学和(见)实习之间缺乏对应性的长效反馈机制。下文拟从儿童文学教材的生成性、儿童文学教学的生成性、实习中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生成性等方面,简要论述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性问题。

1.儿童文学教材的生成性。

从编辑理念上,要致力于建立一种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主动发展的教材内在结构,为此,不仅要对基本的儿童文学知识进行精细地编列组合,更要从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结合,促进学生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发展的角度,优化教材的组元和体例设计。儿童文学教材选文的原则是文质兼美、典范性强、适合教学,或者说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统一,这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思想性常常难以完美地和艺术性、教育性“匹配”“兼容”,特别是面对低幼儿童的文学作品,如何把握三者的结合是个很有技巧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大家之作也难免瑕疵,或者用“思想性”的说教代替艺术性的刻画(在一些早期寓言和儿童故事中很常见),或者因“思想性”的缺失或失衡而失去教育性(安徒生的一些童话也有此弊,如《打火匣》里那个自私、残忍的老兵,却依靠打火匣的魔力做上了国王,价值观之混乱令人唏嘘),换句话说,缺乏足够的内在生成价值,可能是儿童文学教材编辑选文时首先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新世纪的儿童文学教材选文,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特别在思想性的体现上,要有一种公平、民主、正义、平等的信仰,要有一种尊重个体尊重差别的理念,从小给孩子种下一颗光明的灵魂的种子,应成为儿童文学教材编辑的基本理念。常见的教材组元一般以专题和文体为标准,每单元前有单元说明,后有相关的知识短文或知识卡片和单元练习,只有充分照应了选文系统、知识目标、能力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要求,最优化地设计了单元结构的组元,才能具有最大化的生成性,而此项工作显然更多具有一种模糊的经验性,见仁见智颇难比较,所以,要想提高儿童文学教材体例设计和单元组合的科学性,就要按照目标量化要素匹配策略组合的原则,在不断具化和量化儿童文学各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优化选文,积极加强儿童文学知识系统、选文系统、语文能力目标系统之间的组元尝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才能逐步实现儿童文学教材生成性的最大化。每课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儿童文学教材生成性落实的坚实基础,一般是文前有导读,文中有注释,文后有练习,这其中练习系统的设计是关键,要切实促进儿童文学教材生成性的形成,就要高度注意导读、注释、练习之间的互相照应和相互衔接,大力加强主动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练习设计的研究,注意识记、理解、运用、探究、创造等不同类型作业的相互照应和梯次配置,以形成合理、丰富、富有生成性的课文结构系统,确保有利于学生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与不断发展。

2.儿童文学教学的生成性。

如果说儿童文学教材的生成性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足够蕴涵的先在生成结构的话,那么将这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成性变为现实,就是创意无限生机勃勃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转化作用,对于儿童文学课程价值的实现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生成性的儿童文学教学设计应结合学科特性和教学要求,竭力突出、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注意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的有机结合,注重通过读、议、改、演/编、导、演、评等多种方式的教学实践,开发、锻炼、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欣赏能力和儿童文学创作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幼儿语文教学能力。儿童文学课堂应坚持理论为基,精讲多练,实践为主,以练促学。关注生成性的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考核,应弱化单纯的“理论”考核,而更侧重于儿童文学欣赏能力、儿童文学创作能力和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操作考核,以考核促学习,发挥考核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而目下的儿童文学课堂虚假、肤浅的“理论”阐述太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训练太少,而且流于形式,不够科学,而所谓的考核更推波助澜,“理论知识”所占权重过高(一般幼师儿童文学理论考核占到其学期成绩的60%),这实际从根本上弱化甚至颠覆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生成价值,当务之急就是要正本清源,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问题,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把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价值不断细化具体化。

第8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本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简单分析,说明学前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结构并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职业能力

中职学校在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学前教育专业是中职学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但实际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想预想的那样好。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现代幼儿教育对幼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并不完全相符合。职业能力与职业需要不匹配,形成就业困难、职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并不奇怪。因此,要促进学生就业,必须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入手。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结构

(一)基础人文素养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进行后代教育中最为重视的环节。幼儿教师的个人教育水平,不仅体现在管理和带领幼儿进行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方面,这意味着,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心理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知识与常识和个人品德方面,幼儿教师都必须具有优于其他人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大量学生此项职业能力发展慢,不能满足职业需要。

(二)管理与保育能力

幼儿教育中的大量工作与幼儿的照顾相关,这些工作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较强的管理和保育能力,以便组织幼儿进行日常活动,在发生特殊情况时候进行紧急处理。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不足,缺乏独立带班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欠缺。在保育方面,毕业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儿童的生活不够关心,忽视了许多安全隐患,给儿童的安全带来威胁。还有的毕业生缺少团队合作精神,不能很好地协助他人完成工作,致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三)专业教学技能

幼儿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对幼儿进行学前的行为教育和知识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需要组织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幼儿进行相关的知识文化教育、音乐、美术、体育和生活教育,这也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标准之一。但是,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教学技能方面的掌握和实际实践所获得的能力都是比较有限的,很多学生在美术、音乐方面的技能不足以胜任幼儿教师的岗位,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也在所难免。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

中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进行系统的培养,以使学生的基础素质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除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期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养培养之外,还需要将这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化,即将代表着幼师人文素养的项目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人文素养是幼师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技能。中职学校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一系列心理学课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能够帮助未来的幼师学会理解幼儿、判断幼儿心理的特征并且帮助幼儿、教导幼儿、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中职学校还可以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传统文化课或国学课,使未来的幼儿教师先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对国学朗朗上口、了然于心,在以后进入幼儿园中教育幼儿时,不但可以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指导,还可以使幼儿教师本人的文化素养有所提高。

(二)加强学前专业学生的实训

中职学校学前专业学生的管理与保育能力发展不足,最主要原因在于这些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无法进行实践,学生不能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实施幼儿管理和保育,也就无从获得此项职业能力。因此,为了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上岗即到位、多岗位速迁移、发展有潜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校应改变传统的学前教育实习,特别是顶岗实习中只安排幼儿园教师这一单一岗位的实习模式,而要求学生在全程化、阶梯式、零距离接轨的职业能力训练活动中,在做强幼儿园教师岗位实习的原则下,拓展保育员、育婴师、0~3岁儿童早期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各种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语言、舞蹈以及学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实训。这种以幼儿园教育为主的学前教育专业群多岗位的实训活动,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未来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技能,中职学校应该着重对这些技能进行培养,使学生所才多艺,以胜任幼师这个工作岗位。专业技能主要指弹、唱、说、画、跳五项技能,为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理应给学生安排足够的训练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针对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创建工作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幼儿园模拟教室,训练学生的带班组织能力、上课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事件的调控应变能力。二是针对幼儿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侧重训练某方面的技能。如美术课以色彩水粉画、线描画、蜡笔画、水彩画等为主;音乐课以音乐游戏、律动为主;数学课以区分图形、分类、按物点数、一一对应、大小比对、数的组成与分解等为主。

三进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实习单位的合作问题

为了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中职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单位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的训练。走进幼儿园进行实习是主要的实践模式,通过上岗实习,能够加深学生对岗位的理解,给理论的应用提供一个平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中职院校要注意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在实习期间,教师与学生要共同进入幼儿园,教师要对学生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和不足,积累幼儿教育的经验。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可以以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为前提,也可以以进行幼儿教育研究为前提,不管中职院校选择哪种方式寻找合作单位,最终的目的都是要保障学生拥有大量的实践机会、能够进行有效的实习,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二)注意因材施教问题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个人素质不同,对学前教育职业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对于大型的幼儿园来说,专业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个幼儿教师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全部教育工作已经成为过去式,专业教师是幼儿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职业预期和学生本身的能力,因材施教,做到全面优化、重点培养。具体来讲,有些学生在知识文化方面具有优势,想要胜任幼儿语言教育方面的工作,则应该多进行一些语言类教学,例如幼儿英语等;有些学生在体育和音乐方面具有优势,希望能够做专门的音乐、美术或者体育教师,则应该着重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之,应在尊重学生需要,符合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有所欠缺,尚不足以满足幼儿教育工作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管理与保育能力发展、专业教育技能发展三方面进行重点培养,以大量的实习为基础,以学生的个人需要和特征为前提,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以使学生能够满足目前幼儿教师岗位需要。

参考文献

[1]危圣霞.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12(12):102-103.

[2]郑小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师,2015(03):115-116.

[3]林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书法学习与职业素养提高[J].海峡科学,2013(02):103-104.

[4]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1(04):101-102.

[5]田彩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118-119.

第9篇:幼师教育实习总结范文

【关键词】厌学 幼师女生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7-02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基于教学实践经验,本文首先分析幼师女生厌学的心理原因,继而展开进一步的总结性思考,最后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冀能对转变幼师女生的厌学心理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注重立足现实, 帮助学生确立目标

幼师女生的理想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要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也要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教师不仅要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人生奋斗的目标,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理想的计划。笔者所在的幼师院校在校学习期间,不同年级分别要去幼儿见习一周、实习四十天,以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而且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规范学生在校的言行, 还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确定方向,让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求知欲来自于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如果启发的好,利用的到位,学生的好奇心立刻就会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怀着这个探求神奇的想法,千方百计,兴致勃勃地探询正确答案,这样学习就变成了一件不知不觉的事情,有兴趣却无压力,没有烦恼。只有这样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孩子才全神贯注,积极动脑。

三、优化知识构成,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够优化,课程内容与工作实际联系不太紧密,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然而,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所以,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需要联系市场需求,在传统课程方面进行改进,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需要开设一些选修课,比如在幼师院校开设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活动的组织以及营养搭配等选修课,根据分层教育、自我选择、自由流动的原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另外,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融入教学,融入课堂,融入教师的教学过程,激起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渴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师传生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主导也是主体,教师在课堂中通常按设计好的教案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讲授,所有的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听、做笔记,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成为老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古老而原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心生厌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既是主导又是主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处于主要地位,而教师应处于主导性地位。主导重在于“导”,即引导、指导,教师应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主动去寻找问题的来源、探索问题产生的原由、分析问题发生的规律、寻求问题解决的措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

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不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关系,还体现在人格关系中。在人格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应该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要剔除训诫、指责、歧视、嘲笑等不良教育方法,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责怪;多一份耐心,少一些刻薄;多采用平等的、平和的、宽容的、耐心的、和蔼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毕竟,幼师学生年纪还比较小,心理还不健全、不成熟,很难看到问题的本质和长远的未来,容易冲动,不理性,还存在较强的叛逆心理。“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对话,是交流与合作”。教师要通过观察、谈话,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学习态度、身体状况等;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处理问题;做学生的教师,又做学生的朋友。

五、对幼师女生容易引发的问题给与正确引导

(一)要理解、接纳学生

随着幼师女生的成长,她们的身心会出现变化,此时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隔阂。

(二)做学生的朋友

幼师女生渴望尊重、渴望独立,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三)培养学生真确的价值观

青少年喜欢追求时尚,表现个性,但缺乏对事物全面综合评价的辨识能力,他们不一定了解时尚的东西对他们而言不一定是好的东西,有些青少年群体所追随的东西,突出自我,却对自我形象不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她们健康的审美意识,给她们设立人生的界限,让她们自己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