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线上新媒体运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新媒体运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线上新媒体运营

第1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而此时的京东服装不走价格战,不走爆款路线,通过深度挖掘女性用户内心深处需求,巧妙使用心理学,与女性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加强用户粘性,赚足眼球的同时展现品牌对用户的关怀度,大幅提升用户好感度,在上新季中交出亮眼成绩单。

京东,给女人一件“心”衣服

深受传统教育熏陶的中国女性,在当今社会中,很多时候并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穿衣打扮或是人云亦云,或是随波逐流,这多少让购物中的自己显得没有独特的个性,从而消减自信。

此次京东的“全身新做自己”活动正是把握住了当今多数女性穿衣更多为了符合社会规则,满足大众期待,在生活中,扮成“讨好别人”的自己,故而新衣很多,却穿不出内心真实自我风格的这一特点,推崇出“风格由你品质有我”的品牌理念。

据了解,2016年京东女人节在春暖花开的2月底拉开帷幕并持续2周。2月25―3月4日预热期,消费者在提前开逛的同时,还有京东服装和“京范儿”达人提供的专业流行趋势解读作为参考;3月5日―3月8日为期,万件新品开售,消费者尽享店铺满减、全场满减及京东白条购物券三重优惠。

与此同时,活动期间京东服饰也推出一组颇具震撼心灵效果的宣传海报与其遥相辉映。海报中的三个姑娘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职业、年龄段的女性,她们打破心理暗示,破除旧的穿衣风格,在京东服饰找到了属于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风格,大大提升了自信。

在这个上新品季节中,京东服装所强调的女性“唤出心我”理念,不仅向消费者传达京东服装时尚性、品质感,最重要的是深入女性心理,从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出发,呼吁女性展现真实自我,回归本我,做自己,穿出风格。

京东,跟女人做个“心”朋友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无论电商还是实体店,女性消费群体的社交需求一直被大众所忽略,其实女人购物习惯与男性不同,目的性并不明确,经常需要与周围人商量才能最终确定购买。这表现在她们会选择和朋友一起逛街,并对某件商品互相点评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即便是线上购物,也经常会在购买前询问朋友们的意见才做决定。因此想要抓住女性的冲动购物的欲望,就需要深入了解女性的真正需求――那就是除了追求新,更多的是适合。

此次京东女人节携手百余品牌,倾力打造欧美、日韩、名媛、文艺、潮牌、型动6条风格线,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单品搭配选择。这其中包括MO&CO.、DAZZLE、雷朋、new balance、adidas、华歌尔等知名品牌助阵。

除了大规模上新促销活动,京东服饰更是敏锐洞察到女性购物中的社交需求,在女人节期间,推出“京范儿”专栏,通过招募时尚合伙人的形式,与众多时尚达人合作,为消费者带来更为专业的时尚建议和搭配。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5位专业设计师和2位知名时尚达人:5位专业设计师也正是刚刚在纽约时装周上参加“京东尚纽约时尚发光体”秀的设计师,包括李坤、郭瑞萍、张弛、潘怡良、卡希尔;时尚达人则邀请了Linda以及江南。他们分别设置搭配专栏,将不同的穿衣搭配经验分享给不同的女性受众群体,并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女性消费者可靠的信息和真诚的建议,让消费者从铺天盖地的“盲目,要你买”变成告诉你什么是“聪明,值得买”。

京东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在接受《广告主》采访时就表示,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对于穿着的要求不同,所以“我”的风格也不同,在互联网时代,厂商与消费者的距离拉得更近,所以,只要厂商足够用心,就能捕捉到消费者真实的内心需求。本次营销活动中,京东要做的就是跟女人“用心”交朋友,帮助她们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衣服。

京东,向女人说句“心里话”

近年来,京东服装着重发力品牌布局和专业运营,一方面,吸引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入驻,陆续将Lacoste、Converse、Ray-Ban、Guess、Calvin Klein、Under Armour等国际服饰品牌揽入平台。另一方面,“时尚发光体计划”第二季完美落地,让京东与国际时尚更加接轨,也更为专业,加上今年启动的达人计划,京东再次证明其将时尚和消费结合的出色的时尚运营能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融合国际时尚元素的高品质商品和更专业的时尚购物体验。

借此当下如火如荼的女性节日活动,京东服饰开启了全新的品牌理念,将女性内心需求与入驻品牌调性相结合,给予女性消费者内心真实渴望的搭配风格,同时多样化的品牌也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女性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从选到买的一站式贴心服务。

第2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QQ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鹅成长为如今首屈可指的当红本土卡通,QQ的成功离不开腾讯这个平台,腾讯的成功也是依仗了QQ这个品牌,而这中间,广州东利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利行)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QQ诞生:

1999年,东利行受腾讯公司委托,为其设计卡通形象,东利行创作小组经过认真分析研究,从设计、定位、品牌三方面,以及中国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道德价值观等综合考虑,

最后设计出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胖呼呼的企鹅QQ形象。此后,东利行投入了倾力建设QQ卡通的进程中,誓将QQ打造为中国第一卡通。

一、卡通建设传播:增加娱乐价值,丰富QQ品牌形象

卡通形象不同与商标LOGO的最大之处在于,卡通形象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识别图案,它是生动的。要想保持它的生命力,必须赋予它丰富的内函,使它变得个性化,立体化,缩小与目标群体之间的距离。

于是,东利行采取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宣传,丰富QQ的形象。QQ本身是网络的产物,因此,网络无疑是其最好的宣传途径。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互联网的产生及大量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都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网络世界,互联网已成为大部分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具有强大的覆盖面、传播速度、经济性和互动性,无疑,其高密度的人流量能够成为QQ快速流行的媒体基础,集中力量利用互联网来传播QQ卡通形象是最快速有效的方式。

2000年6月,东利行同腾讯公司签署了QQ动漫合作协议,拓展QQ动漫领域,独家制作完成了多达五十集的QQFLASH动画,大量在TOM、163、PCONINE等各大网站,传达QQ个性。一个幽默搞笑的故事,一副副夸张有趣的画面,使得QQ立马变得鲜活起来,QQ第一次像真实的人一样,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生活。使人在轻松一笑过后,深刻地记住了这个小企鹅。

随后,东利行又着手制作了系列QQMTV、QQ影视,建立QQ社区以及进行一系列广告宣传。大大强化了QQ的卡通形象,使QQ更加受年青人的喜爱,2001年2月10日20点28分,腾讯QQ在线用户成功突破100万大关,QQ成为国内网上流传得最快、最热门的品牌标识。

二、线上业务推广:不断创新,提高QQ受欢迎程度

腾讯QQ的用户群是庞大的,同时也是高流动和不稳定的,并且具有一个共性:年轻,爱刺激,喜欢新事物,他们上网追求的就是新鲜好玩。显然,光是单纯的QQ聊天,对他们来说太单调了。而一旦当他们感到厌烦,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QQ,立即将目光转向IM商场上其它竞争品牌。所以,要想长久地留住用户群,就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好玩的业务。

为此,东利行与腾讯合作,联合推出QQ秀、QQ家园、QQ游戏、QQ彩信、QQ炫铃等业务,至今已在ECARD.QQ网站了1200多条QQ电子贺卡。这些好玩有趣的业务大大增加了QQ的趣味性,引起了众多QQ迷的极大兴趣,使QQ更受欢迎。

另外,QQ庞大的用户群也给腾讯公司带来了庞大的不能带来任何利润的成本负担,必须找到一种盈利的方式,否则,腾讯公司的主要资产——庞大的用户群将会耗干腾讯全部的资金。而在IM市场上,是没有对用户收费的先例的,QQ的竞争对手——美国在线的ICQ和微软的MSN也都是以免费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的。

在这种情况下,腾讯采取了一种变向收费的方式。2000年8月与广东移动签定合作协

议,推出移动QQ,通过网络与移动的互通,使QQ用户能和广东地区的移动用户通过移动QQ和手机短信,随时随地实现信息互通;2003年推出无线QQ业务,成为深受青年人追捧的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中的主要业务之一。2001年7月,腾讯与传统通讯行业进行合作,开展QQ下载、社区、会员以及企业QQ几块业务。

新鲜好玩的线上新业务的不断推出,为腾讯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QQ的受欢迎程度,巩固了QQ用户群对QQ品牌的认知度,并使这个庞大的群体得以沉淀。

三、线下品牌/产品推广:满足角色体验心理,增大用户群体

纵观迪士尼卡通的成功,都不是靠贩卖一个单纯的卡通形象而取得的,而是围绕卡通形象所构成的庞大的产品体系的成功。当年的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的卡通片《变形金钢》甚至是其免费送给央视播放的,而他们用这一点牺牲换回的是50亿的卡通相关衍生产品的市场回报。中国以往的本土卡通经营正是因为看不到这一点,只局限于对卡通形象本身的成本回收,而纷纷以失败告终的。由此东利行认为,已经积累了相当知名度的QQ若只是一味在互联网上做文章不仅很难带来真正的商业价值,而且不利开QQ品牌的发展。因此必须让QQ从网上走下来,开发QQ卡通的衍生产品。

2000年12月,东利行获得了QQ卡通形象中国区独家授权,并开发出QQ毛公仔等卡通实物,Q迷的疯狂抢购以及市场上一夜之间冒出的大量仿造品,有力地验证了这个思路的可行性。在取得腾讯的支持后,我们推出了QQ的衍生品牌——Q—GEN,着手建立Q—GEN品牌连锁专卖店,开发经营以QQ为主题的服装、鞋帽、背包、饰品、玩具、文具、手表、视像制品等衍生产品。

Q—GEN将目标消费群定位在15—25岁的都市新新人类,这个群体也是腾讯QQ的主要用户群体。我们希望通过QQ和Q—GEN的品牌链接,让忠诚于QQ品牌的群体也喜欢Q—GEN的产品。同时,东利行提出了“Q人类Q生活”的品牌新主张,为QQ卡通注入概念内函。

2001年10月,第一家Q—GEN专卖店在广州人气聚集的北京路步行街开业,日营业额达到10万元,QQ卡通周边产品正式面向市场。此后,东利行倾力投入,在《COCO》、《服装时报》、《中国服饰报》、《南方都市报》、《服饰导报》等各大专业报刊以及搜狐、新浪等各大人气网站上展开一系列对Q—GEN的推广宣传,并于2003年成功举办了北京秋冬时装会,邀请国际名模吕燕担任特邀模特,以另类前卫的形象演绎不同环境、不同个性、不同领域的年轻人生活状态,传达Q—GEN时尚消费品牌的调性。这种利用明星来为卡通品牌贴金的策略是我们的一种大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提高了QQ的品牌价值。

2002年10月—12月,首届“Q人类Q生活”QQ之星选拔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将QQ卡通融入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当中。

通过这一系列的推广活动,至2003年,Q—GEN品牌专卖店在全国已经超过200家,QQ卡通延伸产品达到10大类、106个系列、1000个品种,月销售额超过3000万人民币,为QQ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并使Q—GEN和其他时尚品牌形成有效的竞争区隔。

另一方面,Q—GEN的出现将QQ从一个虚拟的世界带进现实生活中来,使QQ变得更为真实可爱,满足了QQ用户群角色体验的心理,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QQ的忠诚度,使QQ用户群进一步增大。

四、三种互补:1+1+1>3良性循环

一直以来,大多企业只知道卖产品,而很少懂得卖品牌,甚至不少中国民营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品牌——这势必导致经营的短期行为。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标志,更是一个企业长久存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成功企业的最高境界不是产品卖的有多好,而是看其品牌得到多大认可。品牌价值为一个企业带来的是巨大的甚至是永久的财富。可口可乐是现代人必喝的饮料,尤其对于美国人来说,喝可口可乐就像中国人饮茶一样自然。所以,当可口可乐曾试图提出要改变一下配方时,在美国引起了巨大轰动,甚至民众上街游行——这决不是说美国人民离开可口可乐原来的味道就活不了了,而是因为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成为美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一部分。

东利行作为专业卡通运营商,深知QQ品牌对腾讯的重要性,几年来,东利行卡通建设、线上业务推广、线下品牌/产品的推广这三部分投入,不断地将价值积累在QQ品牌上,形成一个1+1+1﹥3的良性循环,最终确立了一个成熟、可行的模式——QQ三赢模式。

图中(下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卡通形象QQ成了消费者“喜欢”聚集的地方。它同时产生于两个良性循环——线上、线下的循环,而这两个循环不断地将价值累积在QQ卡通上,互相促进,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互补作用:

1、线下专卖店播放动画,传播QQ形象

网上大量QQFLASH动画和MTV的推出,赢得了无数QQ网民的喜爱。再将这些QQFLASH动画和MTV在线下每一个专卖店电视播放系统上播放,使QQ用户在线下也能看到这些画面,巩固其对QQ的热爱程度。同时,也能向每一位走进Q—GEN专卖店的非QQ用户传播QQ卡通形象,利用有趣的故事和画面使其记住并喜欢上QQ卡通形象。

2、线上业务的推广促进线下产品的畅销

QQ是中国青少年喜爱的聊天软件,代表着一种“沟通、快乐”的网络文化,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如今,上QQ已成为一种时尚。QQ成为广大用户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线上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更增加了他们对QQ的热爱。当他们在线下看到Q—GEN专卖店时,基于对QQ的热爱以及其角色体验的心理,而进店购买QQ的相关产品,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也加强了对QQ的忠诚度。Q—GEN的出现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认识QQ、了解QQ的机会。

3、线上线下,互动宣传

线上有线下产品的专区,利用线上QQ的巨大人流对线下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线下Q—GEN专卖店内设有线上业务的宣传和售卖专区,利用线下的巨大人流对线上业务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

五、经验总结

QQ的三赢模式是IT和传统产业的完美结合,一方面它通过以上这三部分的投入使QQ的卡通形象更加丰满,大大提升了QQ的品牌价值。另一方面,QQ品牌价值的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这三部分业务的发展,直接带来版权发行、线上业务、QQ产品销售等产业利润的增加:2002年Q—GEN品牌销售超过亿元,2004年3月,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突破600万......一系列的事实验证,QQ的三赢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卡通产业推广模式。

第3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从事电视主持工作的樊登最初在微信群里开始讲书时,没有想到这会成为全国最大线上付费阅读社群的开端。

彼时身边有人请樊登推荐书单,而樊登发现很多人因时间忙碌,书只买不读,于是他拉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直播讲书,“第一个群500人,第二个群1000人”。

第三个群建成时,樊登开始做微信公众号。2013年末“樊登读书会”正式创立,目前以手机应用软件作为平台,用视频、音频、图文来讲解图书,目标是让用户能够每年吸收50本书的核心精华内容,年营收超1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以往,许多传统读书会需要组织者“挨家挨户”贴海报,如今,移动互联网为宣传、分享和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动辄可动员超过百万的读者。诸如“樊登读书会”这样的线上读书会,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而悄然兴起,打破了地域局限,成为媒介变革时代阅读革命的缩影。“一起悦读俱乐部”创始人石恢认为,“这些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

从线上读书社群到内容供应商

从2012年前后起,依托各类新媒体平台的线上读书社群开始涌现。

例如,“新阅读研究所”以QQ群作为主要平台,经常在QQ群上举办读书讲座和交流;“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以人人网为聚集平台,侧重网络交流;“心灵之缘”读书会则以声音为主要形式,在音频分享平台上线内容产品。

据上海“慈怀读书会”创始人陈晓峰介绍,该读书会创办于2012年,1年后开始在微信平台上试水,没想到粉丝阅读量一直往上走,如今“慈怀读书会”线上线下会员,已达数百万之多。

迄今为止,国内各读书会基本上都搭建了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以“阅读邻居”为例,发起人杨早告诉《t望东方周刊》,“阅读邻居”每次读书会的内容都会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后在公号。除了文字,每场读书会还会录制视频在腾讯直播App上进行直播。

一些线上读书社群则乘着知识付费领域的风口,转型成为付费内容的供应商,其中,“樊登读书会”是一个典型案例。

时间碎,琐事杂,有阅读需求而缺乏定力,已经成为社会共性问题,樊登的团队看到了公众对于在碎片时间内高效掌握知识“干货”的强烈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模式――以“樊登”的精华讲解作为核心内容,以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在多个平台进行传播。

加入“樊登读书会”的会员,需要付365元年M来获取这些内容,在苹果应用商店内,开通“樊登读书会”应用需要支付388元,这个价格不算低,但依然吸引了大量用户。

2012年末,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创立,截至2017年6月,关注用户超过1700万,长期占据微信公众号500强前五。“十点读书”运营总监廖仕健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十点读书”的盈利来源主要来自于广告收入、电商收入以及付费课程。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网络知识领域,付费内容的生命力与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许多免费内容。

“付费内容一般做得很细致认真,有些免费应用的读书会内容,水平参差不齐,读完也很难从中学习到有深度有内涵的知识。”“有赞”App前端开发工程师易兴旺告诉《t望东方周刊》,身边不少同事是线上读书会的会员,他自己也是“樊登读书会”的会员,出于对精品内容的需要,他觉得付费是值得的。

找到目标人群的需求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易兴旺觉得,“我可以通过线上读书会得到与自身职业相关的书籍的推荐。另外我刚刚做父亲,我和妻子也很喜欢家庭和育儿类书籍。”如今,易兴旺在“樊登读书会”的会费已经续到2019年年底。

对于转型为内容供应商的线上读书会来说,找到目标人群的需求是必解之题。

“对于知识付费领域,用户的需求是真实的需求还是伪需求,主办方有没有搞清楚用户的痛点在什么地方,这是最关键的地方。”“樊登读书会”副总裁孙向利对《t望东方周刊》说。

具有盈利目标的线上读书会,要懂得围绕用户需求去开发项目。寻找到好的文创产品推荐给读者,再去找到好的讲解者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课程,内容有干货,就不愁没有用户埋单。

“樊登读书会”市场经理胡鑫告诉本刊记者,“樊登读书会”的用户对象以25岁以上女性居多:“她们愿意花钱加入,足以证明对自我提升是有需求的。”

根据主要目标人群画像,“樊登读书会”提供的内容中有很多家庭类、事业类和心灵类的书籍。

以家庭类为例,其中包括亲子教育类,如《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会说》等。

事业类书籍则包括《关键对话》《向前一步》《非暴力沟通》,心灵类书籍包括《次第花开》《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等。

廖仕健认为:“不同的读书会各有所长、没有可比性,做好差异化服务,不同平台的内容才有收费价值。”

在同类线上读书会中,“樊登读书会”的核心竞争力被认为是樊登的个人品牌效应。

这也符合知识付费领域注重知识精英“IP效果”的玩法,有评论者认为,诸如罗振宇、李翔、吴晓波等人的成功,正是拥有广泛“粉丝基础”并抓住风口的结果。

“樊登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他有天赋在45分钟内把一本书的内容讲透,能把一本书讲得很吸引人,这种模式大受欢迎。”孙向利说,这使得“樊登读书会”成为全国首个采取音频和视频形式,把一本书在45分钟内讲解完毕的商业化运营项目。

把内容做到极致

孙向利曾与一些大学教授探讨读书会的问题,其中一位教授表示,不久前刚参加了某机关组织的读书分享活动,发现整场活动人到了不少,但是内容却很无聊,“大家明显都没有深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孙向利说:“对于商业化的读书会机构,经营的先决条件就是要遵守契约精神,付费平台对书友作出承诺,就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起步于微信公众号的“十点读书”在2016年粉丝数量涨了1000万,内容付费频道已有近40万付费用户,流水5000万元。

“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认为,完成粉丝量级的跨越“主要就是靠内容”:“你把内容做到极致,发的条数比较多,用户就会在你这里形成一个阅读习惯。”

据林少透露,“十点读书”的内容生产流程是:精选出最具话题性、文字风格鲜明的文章作为头条推送,其余按比例分配1~2篇情感励志暖文、实用性干货文章,以及“十点专栏”原创文章。内容团队每周一讨论本周原创文章主题,确定之后做内容分配,每天产出1~2篇优质原创文章,保证公号的原创内容比例。

出于提升用户体验的考虑,为减轻读者使用手机阅读时因文字量巨大带来的负担感,“十点读书”较早在推送文章中引入了音频。“另外‘十点读书’的特色在于排版做得漂亮,同时是最早一批开办微信公众号的读书平台,享受到了最初的微信红利。”廖仕健对本刊记者介绍。

此外,“十点读书”还建立了包括“十点电影”“她读”“十点读书会”在内的公众号内容矩阵,孵化的知识服务平台“十点课堂”拥有超过19门突破万人订阅的付费课程,其中刘轩的心理学课程接近9万人订阅。廖仕健介绍,“十点读书”仍在考虑未来开发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项目。

如今,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注重线上新媒体营销,“十点读书”与国内多家出版社合作,开展了电商销售业务,包括中信出版社、博集天卷、读客、磨铁等。其中《阿城文集》和《王小波文集》销售额已过百万元。

目前,“樊登读书会”实现盈利的最大支撑点在于其特色内容服务。不过,孙向利告诉本刊记者,“樊登读书会”未来也有可能在电商广告领域进行尝试。

拓展线下空间

林少表示,文化多元的时代,阅读只是人们精神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在精神消费领域,可延展的文化空间远比人们想象中要大:“未来,我们希望把‘十点读书’打造成一种生活方式,就是晚上十点你躺在床上可以徜徉的一个文化空间。”

“很多人说,‘十点读书’不就是新媒体上的《读者文摘》吗?我不这么看。”林少认为,新媒体更重要的是连接,公众号还有很多深挖的空间。

单一通过阅读内容建立起来的连接缺乏黏度,只有多元化的服务,才能带来更强的用户黏性。因此,对于商业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读书会来说,线上内容更像是一个入口,达到一定基础后,往往会积极地探索与用户多维度接触的空间。

以“樊登读书会”为例,除提供线上内容外,目前还在全国各地和海外部分地区成立了共近600家分会,在线下举办沙龙活动进行阅读交流分享、知识讲座以及亲子、社群活动等,会员人数超过150万。

“这些分会相当于‘樊登读书会’的商。”胡鑫形容。

“樊登x书会”的分会是以加盟形式进入。孙向利认为,这种非直营的方式,是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产出和收益,发挥资源的“杠杆作用”。这是“樊登读书会”线下活动能够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4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2012年NBA全明星赛,新扣篮王杰雷米-埃文斯从篮下协助者头顶跃过,在空中接两球,并相继扣中。面对这一精彩瞬间,正在新浪网看视频直播的网友,迅速截屏并将大量精彩照片和评论在微博上转发开来;不少网友在新浪“三分扣篮游戏”中学起了扣篮王的新动作;一些发送祝福给球星的网友甚至还收到了球星们来自奥兰多的祝福。

2012年2月25~27日,NBA全明星赛再次给篮球迷们带来了一次全新的篮球盛宴。而作为NBA中国官方网站运营商的新浪网,也将自己的核心产品进行资源整合,给球迷们带来了一次“一站式”的奇幻篮球之旅。“我们就是要把新浪网及微博产品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多样化的内容服务。”在提到这次赛事转播时,新浪产品市场经理郭延顺向《成功营销》杂志记者这样介绍。郭延顺还回顾了2011年新浪NBA全明星赛,分享了从2011年全明星赛利用明星影响用户到2012年注重用户体验、以用户带动用户的新思路。

创意+内容2011全明星赛亮点十足

2011年NBA全明星赛扣篮大赛,众多网友通过新浪网看到格里芬最后的一扣,他甚至还成功地跨越了一辆轿车!彼时,在洛杉矶现场解说的黄健翔高呼:“太不讲理了!”――这是中国互联网媒体首次现场直播NBA全明星赛,并第一次在现场设置解说席。解说员有足球名嘴黄健翔、NBA现役球员易建联和篮球娱乐跨界明星陈建州。全新的跨界解说组合被大家称为“三剑客”。“‘三剑客’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网友上新浪网关注赛事的热情,无论是直播数据、页面流量还是媒体关注度,都取得空前的提升。”郭延顺谈到。

有价值的创意和内容一直是互联网企业注重的基本课程,尤其是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如何满足用户对内容的差异化需求是互联网企业研究的重大课题。2011年,新浪首次参与NBA赛事网络现场直播,从创意和内容出发,借助全明星赛,以微博平台发起并整合市场活动,扩展各线上渠道,通过强势占位以及与网友的深度互动,将全明星赛事与新浪NBA紧密结合,打造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

首先,黄健翔、易建联、陈建州跨界组合现场解说是这届NBA全明星赛最大亮点。这次“三剑客”团队,除了现场直播外,每日三人的互动花絮视频等独家内容也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和传统的电视解说相比,这次文体联袂解说更具娱乐性和互动性,网友的现场观感很强,新浪制作的25条三剑客语录,也被网友广泛转发评论;另外,陈建州作为新浪的代表,全球独家采访了扣篮大赛冠军格里芬,让全球多家媒体对新浪的媒体影响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其次,与NBA官方访谈节目LiveU合作让此次NBA全明星赛内容更丰富,也更具差异化和个性化。LiveU团队能够进入的区域和完成的采访内容都是独家的,他们的特约女主播提供了很多独家采访,据此新浪制作了22条采访内容,如科比、詹姆斯、格里芬的采访,都很有价值,获得了大量的点击量和播放量。

再者,通过与NBA的合作,运用最新3G直播技术,将LiveU信号作为辅助手段搭配到直播中,前方记者与后方演播室密切配合,如美女主播的赛前现场采访可以插入直播中,这样使直播内容更加丰富,现场感更强烈。同时,派出人员进行现场导播:在演播席位前架机位,进行现场镜头切换,给网友不一样的直播体验。

另外,在全明星赛前,新浪对直播间进行改版,推出全明星特别版,以及全明星数据插件,不仅在页面上更丰富,同时在技术上保证了直播质量和与网友的互动。

整合+用户体验2012新营销诉求

社会化媒体的大行其道,将传播变得更加多元化。新浪微博带来了全新的“自媒体”时代,每个草根都有了自己的“嘴巴”和“耳朵”。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狩猎”的营销方式要向“垂钓”转变。如果说新浪2011年NBA全明星赛走的是“明星影响用户”之路,那么2012年的NBA全明星赛则充分演绎了“用户带动用户”的魅力。

社会化媒体的最大功能是互动性。一站式用户体验能够快速和用户建立沟通,增强互动。想要达到一站式用户体验,就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新浪有非常多的产品、产品线,比如微博化的视频类产品-看点、微博社区、投票、视频直播间等;但缺少一个统一平台或机制,把众多产品整合到一个市场推广活动中,所以资源整合是关键。”在谈到资源整合时,郭延顺如是说。

资源整合,需要先确定用户需求,再根据用户需求去选择产品和资源。新浪通过内部数据和第三方调研数据公司,对体育和篮球用户的媒体习惯进行跟踪和分析,在确定了目标群体之后,新浪将最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产品筛选出来,例如看点、视频直播、微博社区等,这些产品不仅是新浪的核心用户资源,也是与关注NBA人群中的用户习惯相互匹配的产品。在确定产品之后,制定具体的整合策略,系统化协调统一资源,以便各产品的推广活动保持协调一致性,以增强竞争优势。对比2011年数据发现,高度一体化的资源整合推广,不仅不会流失用户,反而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提高各产品页面流量;从用户角度讲,整合后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一致性,有助于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

资源整合并不是一成不变,需要实时地进行调整,满足各个阶段不同的用户体验需求。华裔球员林书豪是2012年NBA赛场上横空出世的天才球员,也是全明星赛前微博话题讨论最多的NBA球员。这一次,新浪借势林书豪,将微博话题和游戏产品相结合,推出以林书豪为主题的微博活动,将NBA和全明星的影响力再度扩大,而林书豪的新浪微博粉丝也由10多万猛增至100多万。

此外,新浪对大量的用户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使得每个阶段的推广有目的、有层次,并且是网友感兴趣的话题。

第5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关键词】 SNS社交网络 碎片信息 微营销的策略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进入Web2.0双向互动时代,数字出版市场迅速增长,社会分工与合作更加明确,竞争的压力在不断驱使着人们生活的脚步,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简单、轻松、有趣的数字阅读方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数字阅读中衍生而来的“碎片化”阅读正取代传统深度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1]。“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尚存争议,但是这一行为所留下的读者“痕迹”却可以成为营销的重要指导数据来源。企业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开发和利用,让对碎片信息的策划变得更加精准。

媒介的碎片化对于营销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表面来看,碎片化的媒介环境使得一味注重文案设计和品牌宣传的传统营销模式不再适应新媒体环境。因此,媒体应该更加注重创意和眼球效应,以获得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微信作为具有碎片化特征的媒介,从一诞生就引发了许多争议。其中,对微信营销的讨论尤为激烈,因为这关系到企业广告重心和运营模式的改变[2]。目前,对于如何适应和规范微信营销是各大企业都在探索的重要话题。本文将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通过访问微信等自媒体运营的工作人员高鹏,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碎片营销进行分析与探索,以帮助企业在面临新型营销模式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微营销”中碎片信息营销现状

近些年在中国逐渐兴起的社交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等营销传播的主要媒介是用户,利用碎片信息实现“众口相传”,有着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的特点易加深对一个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从媒体价值来分析能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是低成本高收益的的互动精准营销方式。

随着网络第二代技术的发展,个人体验、人际传播、深度沟通的微信,博客等APP也成为了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利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企业微营销在有些国家也只是刚刚起步。在国内,微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微时代”,对于企业来说,寻找的不仅是表象的繁荣,更是可以开拓的蓝海。在这个时期,谁能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规避和解决,就意味着占领了市场的先机[3]。

二.“微营销”中碎片信息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探索

下面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对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碎片营销进行分析与探索,笔者利用访问微信等自媒体运营的工作人员高鹏的调查研究方式整理收集一手资料并作如下分析:

(一)正确定位微信公众号的使用价值

就媒体运营价值而言。由于大多数的用户只关心跟自己有关的内容,所以要制作有价值的垂直内容。运营商可以通过娱乐内容或垂直内容植入获得用户关注度的广告收入以及便捷性的实用功能对信息进行分类,使之变成大众信息分发平台。另外,就客户关系管理价值而言。首先企业或运营商可以收集“转发量”、“点击量”来推测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易于信息碎片化,保证现有用户的重复购买率,较高的活跃度和关注度。通过销售转化让用户进入销售漏斗,制造口碑传播引擎,保证内容转发率,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实用操作等功能支持,最大化增加销售。其次,企业也可以建立私聊渠道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通过这种途径除了能收集终端信息以外,也能寻找潜在客户,对潜在客户形成无形、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影响,这是碎片营销间接效果的体现。

(二)规范管理微信发送的内容运营

首先,企业要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做到精准营销。消费者数据是需求分析的基础。实际上“碎片”携带了读者行为的“痕迹”,与之对应的数据若能被收集整理,就成了可以利用的规则数据。对“碎片”信息的利用就是一个分不同层次“逆碎片化”的聚合过程。区分优劣资源的投放位置,是开展下一步营销策略的前提,收集他们的年龄区间、兴趣偏好、职业、家庭背景、关注和浏览习惯等,例如对于大学准毕业生可以推送有关就业和实习的信息,针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可以推送相关会计技能知识,但用户的基本状态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所以推送者也应该及时关注用户的信息,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在用户数量和用户质量方面实质上分别体现的是运营媒体的广告盈利和从关注到直接购买的销售盈利,根据访谈,可以看出来一个规律,即粉丝数量越多,质量越低,转换效果越差,粉丝质量越高,转化效果越好,粉丝数少,这也是碎片化市场的特征所决定的,即对碎片化的市场进行个性化的营销,对所关注的用户当中能销售转化还是少部分。

(三)关于微信公众号增加粉丝,先保质再保量

用内容的“质”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内容影响粉丝的数量,通过发放对你的目标用户有帮助的文字、图片、资料、知识、视频等内容来满足用户的一些性格特征,好奇心,娱乐精神和社会时态情绪。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在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以后应该掌握微信内容制作技巧,打造定制化用户信息并合理化植入含有企业关键元素的碎片信息,形成情感互动、品牌价值积累、良好口碑的效果,易获转发的内容特点和方法值得关注。同时,提高产品价值的展现程度,营销内涵由最初的产品营销、服务营销到情感营销再到知识营销,经历了数个阶段。根据访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时代的到来,“鸡汤类”逐渐呈下降趋势,被“知识类”所取代,而“猎奇类”处于中间水平,属于情感营销范畴。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随着网民网络行为的日益成熟,用户更乐意主动获取信息和分享信息,社区用户显示出高度的参与性、分享性与互动性。SNS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恰恰是一切营销的基础所在[4]。企业营销的美好形象也并非先天具有,而是不断通过信息灌输、重复、强化,在粉丝心内留下深刻印象[5]。

(四)掌握微信号运营方法.

微信作为一个随身携带的互联网入口,掌握了微信号运营方法就等于进入了更为便捷的营销通道,有利于培养用户忠诚度。运营商打造功能和内容更新稳定、便利、内容质量优质、时效性及针对化一体式服务。

首先,企业可以设置有价值内容的转化漏斗和多条路径,让用户进入销售漏斗,将关注,兴趣转化为搜索和行动,并实现转发形成口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期信任形成习惯性购买,特别是单位价格较高的产品用户需要以及更为专注的关系管理和资源投放。其次,利用微信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在近几年随着微商的兴起,“微店”这一名词进入人们视线,它能方便快捷的上新、用户查询、了解价格,能在社交平台上快速地发送链接并保留长期记录等,以淘宝为例,在旺旺客服自动回复、店铺主页、宝贝详情页、发出的包裹上都留有微信二维码,提高了关注度。对微信粉丝按照在店购买的额度进行分类,推荐不同的信息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平时购物习惯将顾客按照不同方法进行分类。越是核心粉丝,越要给予更大的优惠,保持其持续消费。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客户背后的潜在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再者,企业可以实行微信公众号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例如日化零售巨头屈臣氏会将关注和折扣联系起来,并将实体会员卡改造成虚体微信会员卡,这既能减少用户忘记携带会员卡的情况而且又起到了微信营销的作用,定期的新品、活动和折扣推送都会通过微信平台与用户连接。最后,企业微信公众号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增加粉丝导流点,比如微博平台、网站平台、线下渠道、微信内容互推、微信大号直推、免费推送社交平台同步内容、利用QQ群、微信群、公关活动推广[6]。

(五)掌握微信公众号的引流方法,利用各种手段的同时也要关注效果和盈利

首先,企业可以在知乎写软文,设置引流矩阵。通过列出一份和企业业务相关的关键词清单,“扫”一遍关键词能搜索到的问题,接着在回答问题时,植入自己的产品信息和企业元素的碎片信息,制造相关问题的回答矩阵。其次,通过与用户“建立合作”的方式互推来解决零关注、零转发运营商应重点处理种子用户和垂直圈子建立者的关系,其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企业自定义菜单,让用户方便的接触到最好的内容,并且在每一个内容里面都方便的让陌生人关注,带给用户信任、认可、支持的体验感从而培育种子用户。种子用户的背后可能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而根据统计可知,垂直圈子建立者在垂直圈子群的推荐转化率为20%左右,所以对他们投入服务,做到让“用户感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再者,利用社交渠道提供免费“资源”引流。通过找到目标用户活跃的社交渠道或制作一份值得被分享的“资源”,设置低门槛,如关注公众号即可以享受福利等。相对应社交渠道,我们也可以利用视频进行微信导流,例如微电影,趣味广告等视频导流效果稳定且感性体验也更强,是现在具有前景的营销方式。互联网时代,相对于长篇大论的东西,微电影等可在极短的篇幅内把故事叙述完整,倾占和满足人们乐于接受碎片化信息的大脑[7]所以利用这种方式能增加导流的成功率。

利用好网站和线下渠道获取微信用户也是目前较为可取的引流方式。特价、优惠,甚至把二维码变成产品的一部分,网站扫码登录,用户会自动关注微信公众号,从而形成网站引导。最后,微信群引流,这也是转化率最高的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基于内容的推荐,正确利用微信群引流。其有自己创建主题群、自媒体进行内容以及合作举办讲座的群活动等的方式,但它们也有各自的优劣势,运营商应该通过分析,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结语

立足于企业,“微营销”中对碎片信息的研究和发展是一个不可忽视,每个企业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因为它关系着基于SNS的重构模式的P键阶段,即搜索、购买到分享与传播以及互联网大时代下企业整合线上资源运营的成功与否,即客户关系、品牌价值、企业形象、盈利模式、销售收入和未来市场前景,所以作为企业,碎片信息的精致化,精准化,精益化是一份长期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熊文霞.谈“碎片化”阅读趋势下的出版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6(1):63-65

[2] 熊h伽.碎片化时代的微博营销,2012(7):1-10

[3] 程艳红.网络营销新渠道:SNS营销[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7):111-113

[4] 鲍英英.商业微电影营销的SWOT 分析及建议[J].视听,2016(4):187-188

第6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文/ 陈涤

纽约当地时间7 月2 日16 时,东莞诺华家具有限公司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中心举行上市仪式,成为首家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中国家具企业。当天,诺华集团总裁Tawny Lam、首席执行官王亚明、独立董事任重诚、市场运营总监王亚云等企业高管都出席了上市路演,并共同参加了敲钟仪式。

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亚明在敲钟之后表示,纳斯达克是一个全球化的资本平台,在纳斯达克上市有助于帮助诺华家具获得更好的融资机会,以全球的资本来发展国内的事业。他还透露,上市筹得的资金将会为品牌建设、电商平台等提供保障,致力于打造中国家具业的领导品牌和领军企业。

涉过金融危机的河

公开资料显示,诺华家具(原名为新亚家具)是一家1991 年落户东莞的港资企业,并于2004 年3 月迁址道滘南阁工业区,发展至今,旗下包括Diamond Sofa、花花世界、屋之宝等知名家具品牌。

今天,诺华已从一个小家具工厂成为一家拥有数百家营运门店的跨国家具企业, 在东莞拥有超过1000 名员工和占地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全球家具生产基地、全球家具研发中心,并于2011 年在东莞创立了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情景模式”展示中国历代家具产品的诺华——中国家具博物馆。

2008 年以前,诺华家具是以出口为绝对主导的公司发展模式,但是,从2008 年下半年开始,“诺华家具的订单量及出货量连续四年每年均递增超过20%”的大好势头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势态。受金融危机影响,诺华家具由主要出口企业转变为自主品牌企业,发展至今,尽管其内外占比由原来的2:8 变为5:5,但是在整体的营运上,诺华家具仍有不少业务集中在国外。

据王亚明介绍,在实体营销渠道打造方面,诺华家具采取整体连锁发展模式。目前门店数量已超过300 家,年度内销额超过1 亿元。这得益于诺华在店面经营质量、模式创新、客户体验、开店数量等方面进行提升。

在开店策略方面,诺华也有“独门秘籍”。即强化旗舰店、加盟店建设,以降低经营风险,保障长期经营效益。王亚明分析,旗舰店是诺华家具布局核心商圈、抢占市场的利器,单店经营效益高,战略意义重要。通过优先运用定制开发、租赁等开发方式,加强一、二级市场的超级旗舰店建设,提高此类型门店在诺华家具整体门店中的占比。

诺华家具自2011 年开始进军电子商务,建立了电商平台诺华生活网,通过电子商务与线下卖场无缝对接的模式,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地拓展了内销市场,打开了新的局面。2013 年诺华还在天猫、京东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每个月的销售额以近50% 的速度增长。

下一步,诺华将联合广东家具制造企业,打造一个聚合家居行业的制造商,直接供货的家居销售平台——“家87”电商平台。据悉,诺华旗下电子商务公司以平台建设为主体,应用传统的B2C 模式经营,“家87”上线后将采取“限时限量”的模式,不再担心商品积压,并且可以根据订单制定货量,降低经营成本。

该平台还具有互联网商城、移动互联网商城、支付平台、结算平台、3D 展示平台等多个系统。

王亚明还透露,公司联合广东家具制造厂商打造一个聚合家居行业的制造商直接供货的家居销售平台。后期将会在仓储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加大投入。

曲折上市路

诺华家具市场运营总监王亚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实际上,诺华家具也曾考虑在国内上市,但是,“在国内上市门槛更高,手续太繁复”。他笑称:“我觉得在中国排队(上市)的话,十年吧。”

有分析指出,海外上市确实容易一些,它的门槛比国内上市要低一些,此外,海外上市看中的不是企业的房产、土地等固定资产,他们反而更青睐于企业发展思路、产品创新能力及商业运作模式等较新颖的概念。

实际上,诺华家具选择在美国上市,另一个原因,源于其外销的基因。

上世纪90 年代,公司是作坊式运作,“定居”道滘后,逐渐形成了小规模管理模式,但这与美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差甚远。升级公司管理是唯一途径。为此,公司请来了美国的专业保荐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生产、采购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升级,使公司管理踏上新台阶,让诺华从小规模管理模式升级成集团化模式管理。

经历过管理转型的阵痛后,诺华家具公司于2011 年开始奔赴美国资本市场。除了利用国外的资金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诺华的海外销售阵地也渐趋稳固。2011 年前,诺华的海外销售与东莞其他家具企业一样,遭遇困境,就是贴上别人的品牌,借用别人的销售渠道,销售利润也因此被摊薄。

但到了2011 年,诺华彻底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这一年,诺华出资收购了美国一家中型家具销售公司,同时收购这家公司的家具品牌Diamond Sofa,而它在美国也是一个布点蛮多的公司。“我们现在也在扩充美国市场。”王亚云说。诺华此举实现海外销售可以贴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渠道,掌握家具销售的主动权,改变了其外销的不利局面。

第7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而创业项目“车多少”的CEO唐旭希望能给有意向的购车者提供一种更透明、在线的购车方式。

购车原本是一系列线下的服务,唐旭希望这个过程都在线上完成:当购车者选好车型,就可以在车多少网上下单、协商、预付订金、付款,甚至可以等着汽车上好牌照送到家门口—可以完完全全“在网上买车”。

1975年出生的唐旭,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先后做过IT硬件销售和汽车杂志的广告运营。2009年,唐旭从汽车媒体易车集团离职,创办“盛传阳光”媒体营销公司,为包括东风日产、东风标致在内的汽车厂商提供公关营销服务。

在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提供基于“到店率”收费的推广和营销服务的过程中,唐旭发现:在目前卖车和买车的这一闭环领域里,消费者和经销商这两个端点的效率和成本都不太理想。

就消费者而言,购车的价格是不透明的,在网上看到的价格多是指导价,这就需要消费者花费时间成本,不断地去店里比价。而对于按“到店率”计算营销效果的经销商,会发现“更多的到店率并不完全转化为更多的成交”,而为了吸引顾客到店,要付出很高的财务与人力成本。

在顾客和经销商双方都存在的无效成本,让唐旭在2010年底产生了搭建一个更为高效的购车平台的想法。整个2011年,他都在与朋友、合作伙伴和投资方沟通。

“那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唐旭说,“大家都觉得,汽车是大型商品,在网络上购车是不是有风险;再有就是觉得汽车的价格没有太多的浮动,而且已经有很多知名、成熟的购车网站存在了,比如门户网站的汽车频道。”

但是唐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不是在“网上卖车”,只是想做“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在消费者持币待购时,有个地方可以让他获得基于“合理成交价”的精细比价,并可以通过简单的手续实现购买。

2012年4月,唐旭的“车多少”网站进行公测:简单的页面在提供了“比价”功能外,还尝试性地提供了与部分经销商合作的名为“一口价”的打包购车服务。令他意外的是,消费者对于只提供价格区间的比价功能感到很迷茫,但是对一口价的销售倒是接受度很高,真的有订单实现。

这给唐旭一些启示:“消费者的胆量比我们想象的大多了”,以及“要更好地引导消费”。唐旭觉得,消费者的“胆量”来自于,汽车是个非常标准化的产品,它没有假货,同时也不太有“经销商”的品牌观念。这让唐旭开始了产品的一轮改动,在2012年10月上线的新版车多少网站中,在“比价”这个过程后,车多少为顾客提供了一份“购车意向单”。顾客可以根据自己满意的价格向车多少提交购车意向,车多少的商务拓展团队便会有一个专门的人员去“砍价”,将购车意向发给合适的经销商,看双方是否能就这个价格达成交易。在交易后还可以代办所有手续,从提车到后续的一些服务,例如贴膜,保险。

针对热门车型,车多少也会继续提供标准化的购车意向单,也就是“一口价”服务,以与经销商协商好、价格较为合理的一口价,省去商务拓展团队的沟通环节。在网站版之外,手机App版比价工具“车比价”也同步上线。车多少在交易前的模式是完全免费的,所有经销商在网站上信息、商情,而在交易正式达成后,车多少从中收取佣金。

相比美国同样提供比价功能,但以折扣券形式发放优惠的购车比价网站True Car,车多少依托商务拓展团队的做法似乎显得有些“重”。但在唐旭及其核心团队看来,中美两国对于汽车的认知还有所不同,在美国买车已经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通过两个小时的简单手续就可以完成,还有许多人更热衷于购买二手车。而在中国,买车还是一件大事,消费者需要有真实的人来背后支撑。而完全的线上交易,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酝酿。

到目前为止,车多少上线将近一年,包括5人核心团队在内共有15名员工,线上报价已达377个城市,覆盖了所有省份;而可以提供线下服务的城市也由北京扩展到山东、山西、福建、上海,达成交易6000单左右。

而在2012年底,车多少拿到了天使轮百万级人民币的投资。

但是,唐旭一直在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能控制越来越庞大的线下商务拓展人员,让车多少的购车过程基于互联网。唐旭希望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与全国性的经销商集团合作来解决,以数据库的方式处理订单,减少商务拓展团队的沟通量。

而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目前只提供比价和服务的车多少,最终想成为什么?唐旭的答案是:从围绕“购车的最后一公里”,发展到“汽车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具体来说,就是将功能从目前更专注于售车前段的比价和服务向前、后分别扩展。

在售车前段,车多少开始参与选车这一阶段。比如,把“选车参谋”搬上新浪微博—根据唐旭的市场调查,对于购车者来说,可以信赖的购车辅助因素中,亲戚朋友介绍占比35.6%,而专业的互联网数据占比38.7%。而微博,给了车多少一个把陌生人变成朋友、提高信任度的机会。车多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崔志强在新浪微博上开了个账号,叫“老崔说买车”。粉丝们可以向他提出关于购车的各位问题,而老崔及背后的商务拓展团队会及时给出建议。到目前为止,这个账号的粉丝有1100人左右。唐旭还在考虑为尚未确定买车意向的消费者开发一项选车跟踪报告,根据用户的车型订阅提供一份动态的价格跟踪报告,实时提醒顾客订阅车型的价格变化。

第8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051-03

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各个行业都在酝酿着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即便是最为古老和传统的农业也不例外。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全国涉农网站已经超过3000个,遍布全国各地,仅河北、山东、江浙等地的淘宝村就已多达几百个。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了巨大的乡村创业群体。“互联网+农业”已成为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在互联网的全面推动下,最为传统的农业也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环境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其内容是包括了农业生产管理、农副产品网络营销、农产品物流运输、客户管理等方面,总之包括围绕农业生产所发生的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信息化技术和全球化网络系统为农产品电子商务提供了保障,实现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销售到买家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从狭义角度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话,其主要是指网络平台农产品交易活动,通过构建电子商务的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线上交易、电子支付、物流配送监管等功能。

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网成立,迈出探索粮食在网上流通的脚步。2000年中华粮网成立,2005年开始中央储备粮网上交易的探索。

(二)第二阶段:2005――2012年

2005年易果网成立,2006年出现专注做有机食品的“沱沱工社”和“和乐康”,主攻小众市场。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消费者对于安全性高、品质好的食材需求上升,众多企业看到商机。2009――2012年大批生鲜电子商务出现,但同时行业泡沫产生,当时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很多生鲜电子商务都是照搬其他电子商务模式,最终许多企业倒闭。

(三)第三阶段:2012――2013年

2012年是生鲜电子商务的转折年,生鲜电子商务“本来生活”凭借“褚橙进京”事件营销一炮而红,又在2013年挑起“京城荔枝大战”,生鲜电子商务再度引起关注。移动互联网以及社会媒体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子商务有了更多的创新。但是同时,生鲜电子商务处境并不乐观,如2013年初北京“优菜网”宣布转让,上海“天鲜配”下线。

(四)第四阶段:2013年至今

以“菜管家”、“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为代表的生鲜电商获得强大资金注入,天猫、京东生鲜频道的正式运营,代表着实力最强的综合电商平台也加入生鲜电商大战,开始了通过烧钱的运营增加新客量等一系列的活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如火如荼,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三、案例分析

(一)河南万庄集团简介

河南万庄集团成立于2003年,从传统农资购销业务开始,到复合肥生产销售,再到传统的化肥交易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业务,如今已然形成集农资大宗商品交易、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物流配送经营、集大数据和互联网优势和功能一体化的现代信息农资集团。该集团自主设计、规划、投资建设的万庄园农资电子商务平台是中国第一家第三方综合型农资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中国第一家在线农资供应链金融平台。

(二)成功原因分析

长久以来,农资流通模式为:由生产企业、经过市、县农资部门,再到村镇经营商,最后到农民手中。由于流通环节多渠道,产销两端不见面,厂家无法按照农民的需要生产,农民也不能够对厂家施加影响。更糟糕的是,生产厂家、经营企业、基层经销商,各自为战,自立网点,自建仓库。经过这般层层加价,成本提高,农民负担增加,优质的农资产品无法和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品种相互竞争,农民深受其害。整体而言,农资行业存在以下痛点:

一是终端成本高。从市场供求关系看,农资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市场集中度较低,令行业的无序竞争十分严重,行业毛利率较低。从整条产业链看,当前农资渠道成本过高,利润分配不合理。

二是价格波动大,导致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利润不稳定。

三是产品体系信用不健全。

四是交易链条资金短缺。

基于这些行业痛点,河南万庄集团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改变行业现状,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也有农资领域的相关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查询和比价服务,但线上交易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呈现出参与主体少、业务不精、交易规模小等劣势,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的四大痛点。河南万庄集团基于整条产业链的考虑,认为农资电商平台必须满足产业链各方参与者的利益。因此在设计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候,必须满足原料厂商、化肥生产厂家、县市级经销商、乡镇级经销商、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各环节主体的利益诉求,并针对不同的业务主体,设计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Y是其核心需求;对于原材料生产企业来说,如何更短时间卖出更多商品是其核心诉求;对于经销商来说,如何吸引更多顾客购买是其核心诉求;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更加方便快捷地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是其核心需求。万庄电商模式希望通过线上为产业链各方参与者提供信息资讯、在线交易、互联网金融、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河南万庄集团还认为目前国内还未培养起网上购买农资产品的消费习惯,绝大多数农民还是习惯在乡镇村的经销社购买农资产品,因而河南万庄集团根据现实情况,重视线下市场布局,将传统的农资产品经销店面纳入了“万庄电商模式”当中,在?下市场布局中注重城镇市场格局,以河南为中心选取后边省市有代表的以农资产品营销为主的乡镇门店,作为河南万庄集团的广大交易平台中一员,其享有通过万庄线上实体店进行预订享受优惠折扣,同时到实体店验货提货,或者直接由实体店送货上门。对经销商而言,通过万庄平台,可以享受更低折扣的进货以及万庄提供的一站式物流配送、小额信贷等服务。“万庄电商模式”希望通过线上极致服务,线下支撑保障体系,打造成全国首家O2O农资电商平台。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大数据的优势技术,对农村的市场、产品和技术等资源信息收集,形成农村大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比对分析,得出可行的重塑农业产业链的规划方案。河南万庄集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村围绕收集而来的农村种植、土壤、农场品和农资交易等相关数据大数据库,经过数据库数据量化积累后进行专业分析,以此观察判断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动态。根据目前数据来看,万庄集团在河南省内已经建立收集了1亿亩农资作物的种植信息数据和1700万农户档案数据,形成了河南省内农资大数据规模。

河南万庄集团通过上述的大数据中心数据库信息分析,合理科学地为其C2F化肥的发展布局奠定基础。根据数据库中有关种植土壤信息数据的分析对比,为各地提供了针对性的定制化C2F化肥。C2F化肥布局一举成功,万庄集团于开始建立专门的农资C2F运营中心,一旦建立起后将实现C2F定制肥的线上交易、数据分析、原材料供应管和生产加工等等功能配置。同时对于C2F运营中心的经营理念是开放式管理,对于合格的企业,经过万庄集团筛选后都可以到C2F运营中心实现集中生产。C2F运营中心的通过专项机器进行C2F肥定制生产,这样的生产方式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化肥浪费率有显著作用。同时定制化生产能大大缩短销售时间占比,对比传统化肥生产显著降低了投入成本。

河南万庄集团希望为农资行业创造一个信息透明共享的免费在线交易平台,但不会通过交易赚取利益,而是希望围绕着交易背后的物流以及资金流来盈利。例如,经销商在线预订批发,凭借电子交易凭证,通过万庄平台进行小额贷款,缓解资金压力。河南万庄集团为此打造三大核心体系:农资供应链体系、仓储物流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

农资供应链体系。河南万庄集团构建了完整的农资供应链体系,以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薪资平台为支撑,保证了仓储物流的及时、准确、高效。每家企业的信息,每一笔交易流程都清楚地显示在平台上。通过视频系统、GPS定位系统,河南万庄集团分布于全省各处的门店、仓库可以随时看到货物从下车到出售的全过程。还可以帮助农资从生产厂家到自己手中的动态信息,可以有效地杜绝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坑害农民,从根本上保障农民的利益。

仓储物流体系。仓储物流体系是万庄模式的核心,可以减少农资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仅化肥一项,每吨的流通成本可省150元,每年至少可以为农民和企业节省20多亿元人民币。

以往公关耗费巨大,像是货物配送环节中的各种协调都需要企业一一面对解决并承担相应的经费。而有了综合电商平台体系,货物周转加速,库存量变小,在物流成本控制上有显著提升。目前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展开物流园的布局,通过自建和租赁的方式在河南多地建立起物流园,与国内知名物流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对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河南万庄集团通过在乡镇建设服务中心,使其成为万庄电商的仓储网点和服务网点,还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实现物流配送在县乡村的全覆盖。目前为止,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建立了1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2000个乡镇级6S店。

互联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体系是万庄电商模式的战略布局,用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匮乏、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万庄电商平台可以提供线上融资服务包括担保融资、仓单融资、信贷等。现在河南万庄集团已经和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基金证券和保险等等机构达成一致,建立互利共赢的的统一发展战略目标,争取将来把河南万庄集团建设成为千亿级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另外,为了避免与线下的传统农资产品经销店发生利益冲突,河南万庄集团采取线上线下产品差异化策略。万庄通过和大型农资生产企业合作,继续其传统销售渠道维护的同时,针对线上交易开发设计合适的新产品,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模式互补迅速占领市场。在营销方式方面,河南万庄集团借助微博、微信、论坛等线上新兴媒体,同时又在线下充分利用农村墙体公交广告,开展事件营销制造话题。在线上线下共同作用下迅速引爆万庄品牌知名度。

四、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息化比较落后

在我国大多城市中,网络建设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交通和经济等因素的制约,网络建设相比于城市较落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基础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网络建设需求;其次是政府对农村地区基础网络建设的扶持力度不够,加之地方政府部门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更不愿在网络建设方面耗费太多人力和物力;最后,我国农村互联网利用率较低,农业信息沟通缺乏完善的渠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仅仅有1%的农村家庭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相关农业信息,其中大部分人员是农业主管部门的从业人员。

(二)涉农网站内容与农民信息需求脱节

根据对我国大多涉农网站进行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其存在四个主要的特征:第一是网站分布一般比较集中,发展严重失衡。当前大多涉农网站是政府直接主管,并服务于政府,基层农业服务站点建立的网站少之又少;第二是大多网站信息重复率非常高,不具有实用性,很多由政府建设和主管的农业网站只重视农业信息服务,导致这些网站不能实现商务功能;三是信息不及时,大部分网站的管理权属于政府,信息更新和推送的速度非常缓慢;四是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导致不能提供有效的农业信息,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对信息的需求。

(三)电子商务品牌的信誉度差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同时我国缺乏完善的互联网监管制度,导致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更加小心翼翼,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互联网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们在网络上购物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网站的市场信誉,第二则是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因此,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其品牌信誉对消费者选择倾向影响非常大。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状况来看,除了几家巨头企业外,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由于受资金、市场竞争、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进行相应的信用评级,买方、卖方以及电子商务网站在交易中缺少保障,很多电子商务网站将问题推卸给商家,这严重影响了其市场信誉,客户也会在短期内大量流失,最终导致这些电子商务网站经营困难。

五、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议

(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政府加强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推广适合农民学习使用的低成本智能终端。

(二)加强农村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素质

将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开展远程教育、线上教育等,提高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政府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公平前提下,对农民群体给予相应的创业支持,比如培训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审批简化等。同时国家教育要给予重视,大力培育互联网信息人才,更好地推动农业电商化。

(三)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打造和完善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因此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就必须建立起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统筹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业、供销、交通设施等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衔接。推进农村物流枢纽战场的建立,按照县乡村三级网络架构,共同促进农村物流节点体系的建设。推广经济适用的农村物流车型,制定相关标准,鼓励电动车型和清洁燃料车型,淘汰老旧车型,提升农村物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优化物流运输组织。

第9篇:线上新媒体运营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互动移动;数字化;微博

一、新媒体传播规律

(一)什么是新媒体

在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至少出现过三种理解新媒体的主要倾向。第一种,从时间纬度进行理解新媒体。新媒体永远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相对于报刊,广播是新媒体;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相对于报刊、广播和电视,网站、手机等是新媒体;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从传播技术的角度对新媒体进行界定,认为新媒体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最后一种对新媒体的定义则是从新媒体的具体特征出发进行界定,认为“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的通俗说法,“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同时这种观点具有整合性,认为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尽管上述不同的定义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却代表了人们对新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人们对新媒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认识层次的产物。

(二)媒体发展的三个阶段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精英媒体时代,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少数人消费;大众媒体时代,信息由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个人媒体时代,信息由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生产和消费界限模糊。个人媒介完全以个人为中心,是个人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博弈,是真正的P2P(Peer–to-Peer)传播方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就是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传播。新媒体说媒介就是个人,传播从个人开始,到个人为止。

(三)微博将是未来几年最给力新媒体

由于微博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以及低成本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可以让每个人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实现创造与传播、关注与交友、尊重与满足等人类的基础需求和精神需求。一个消息通过微博可能被迅速无限放大,达到最快速最广泛的传播,微博是人人可以参与的社会化、低成本的新媒体,微博也将是未来几年最给力新媒体。

二、广电媒体必须与新媒体结合才能焕发新的活力

新媒体羡慕传统媒体说“你们有品牌、有权威性、有新闻采访权、有信息权”,传统媒体却经不住新媒体的诱惑说“你们有机制、有用户、有收入”,所以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各个互联网公司,甚至包括电信运营商都在业务中不断消化媒体属性,而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却纷纷转型,都想借用互联网技术使自己焕发出新的活力。媒体开始走向融合,这种趋势势不可挡。

但不管怎么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我们都应该坚守我们之所以存在的价值——一个成功媒体的使命,它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追求新闻信息的真实,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对内容、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我们也相信只有坚信这些媒体价值的媒体才会有公信力、影响力以及持续的发展能力。

谁都不会否认,我们应该搭上新媒体的快车。是不是在互联网上有了我们的节目,在手机里能听到我们的广播就是进军了新媒体了呢?不是,将来我们手机终端就是数字广播的终端,我们的图文节目、音频节目,我们的网络电台,网络宽频,都会接收到,这也不能说我们进入了新媒体,因为它没有给我们带来利益,讨论产业发展就是要有盈利模式,如果我们成为移动增值服务商,介入了SP,才能说我们介入了手机这个中国市场用户增长最快且数量最大的媒体形式,也同时介入到了发展最快的互联网。

什么是SP?(Service Provider)对手机来说,除了语音以外的数据服务就是移动增值业务。主要的增值业务就是:短信、彩信、彩铃、手机上网等等。SP就是面向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网通等)的增值业务提供商。北京电台,中央台,国际台,河南台、山东台,都有自己的SP。手机媒体的优势毋庸置疑,它就是新的生活方式,就是最有生命力的新媒体。作为传统的电台,进入手机媒体最直接的方式或者说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应该先占有SP这个营销平台。

电台具有丰富的内容资源,广播节目直接性、及时性的互动方式很容易跟手机发生联系。一批知名主持人拥有稳定的听众群体和规模数量的客户群体。资讯、娱乐、音乐都是电台的优势。

三、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初步尝试

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中国已经有约4.5亿网民,网民草根意识不断觉醒,话语权逐渐增强,已成为全社会无法忽视的力量。可以说,在信息网络化传播时代,抓住网民,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能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在网络上展现广播节目,让更多的网民接触广播、养成收听广播的习惯,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打破广播以时间为轴的形态,打包组合、形成专题

在保持目前网络广播节目线性播放模式的基础上,将全台资源、节目分主题、分特色、分类型进行打包组合,形成特色专题产品。如全运会专题、蓝调音乐主题、冷笑话集锦、“老罗语录”特辑等等。这样能让网民更加方便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

(二)在受众匹配的基础上,增强与多种网站的合作

根据新生代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08年北京人经常浏览的网站前十名为:新浪、搜狐、腾讯、百度、新浪新闻、网易163、QQ游戏、谷歌、淘宝、搜狐新闻等,而北京的广播听众经常浏览的网站与其基本相同。

在分析广播节目与网站受众匹配度的基础上,可以将相似内容、相似形式、相似受众的节目与受众喜欢的网站捆绑,如在体育网站插入体育频率的专题节目,在开心网推广适合白领群体收听的音乐节目等,以降低找寻受众的成本,提高受众接触率。而这种捆绑又分为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结合。在内容方面,可采取在新闻、专题后面配以音频点击的方法推广广播新闻及节目;在形式方面,可采用悬浮窗口、固定播放条、弹出播放器、专门板块、分享等多种方式与网站进行融合。

(三)拓展网络广播的载体形式,关注网络播放器的发展

在线广播是目前网络广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但需要长时间打开页面且不能断网,也是其现存的问题。而现在市面上的多种网络音乐、视频播放器则为网络广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即像音乐产品一样,可将广播产品内嵌于网络播放器当中,并且也可按专题等方式将其分类便于受众挑选。这样做既免去了受众专门寻找节目的烦恼,又方便使用、易于切换。

广播与网络的完全结合,可能仍受到政策或现实情况的限制,而且这种与网络相伴的广播节目适宜采用怎样的形式等也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个资讯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而人们在上网时,耳朵仍处于空闲状态。将沉睡的耳朵叫醒,让网民习惯广播的声音,必将是广播与互联网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融合的结果。新媒体发展速度一定会超过传统媒体,但是新媒体一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同时,新媒体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说传统广播在新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即“有线互联”的黄金十年已然输掉了比赛,3G带来的“无线互联”时代则给传统广播提供了一个全新机会,大家又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跑。这次,成为“无线互联的服务提供商”是新广播的一个华丽转身,而机会并不总那么多,并且,机会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之人。

目前传统媒体的转型,以及与新媒体融合,不能简单理解成是渠道向平台的反向入侵。媒体融合时代的主题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媒体都长成影响力巨大的超级怪兽不可能也不现实,在媒体新旧融合中,传统媒体要深刻认识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调整相应的策略:第一,在提升渠道广度基础上增加自身平台宽度;第二,要善于借力于大平台或与有助提升自身实力的其它平台或渠道合作;第三,平台的扩大,不局限于网络。同时,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公信力和精英文化,这不是一般的网络媒体能够获取的。这些都能增强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