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

第1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

校园文化是指教育机构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培育和传承的,教职员工共同崇尚和严格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治学理念等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环境文化是指通过校园建筑物形象的塑造、校园设施的装饰和美化等方法展现教育机构崇尚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等,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员工在执行教育机构的规章制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精神文化则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受教育机构倡导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和情操情趣等影响和激励展现出来的精神境界和风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1.校园文化是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生成才起导向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定会明确地指明当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目标和道路,体现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治学理念。这必定会与立志成才年轻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并把它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和准则,从而对其起着导向作用。二是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定要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德育目标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治学理念,并形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因此,具有鲜明的是非准则和强大的感召力,对大学生的行为起着规范作用。三是对大学生起着激励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必定会培育出一代出类拔萃人才,这些出色人才必将成为楷模和榜样,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当前,民办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相对较低,成绩相对比较差,自律性不高,不良习惯也比较多。要把这部分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需要教师讲得好,学生认真听,还需要教育环境的支撑。教育的实践也证明,当教育内容与教育环境一致时,教育生效,效果好,反之,教育失效,效果差。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成才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如此,校园文化对塑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还具有巨大的渗透、选择和强化作用,因为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唤起大学生对高尚情操、健康人格和伦理道德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

2.校园文化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于公办高校扩招,公办教师缺乏日渐突出,教师一退休即被学校返聘。而由于民办高校是在公办高校异常强大的情况下起步和发展起来的,办学的时间又比较短,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比较差,社会公信力也比校低,因此难以聘到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已成为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培养费,多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都很紧张,因此民办高校教师不仅社会地位低,而且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差,这致使民办高校很难聘到硕士毕业生和优秀本科生来学校任教。就是民办高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引进的素质较高的硕士和本科毕业生来校任教,他们也往往是一边工作,一边复习备考公务员,备考博士、硕士。只有那些备考公务员、博士硕士无望者才会比较安心任教,因此,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教育教学水平也不够高。民办高校应如何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的难题呢?已进入良性办学循环的民办高校的实践证明,只有在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断创造优越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同时,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青年教师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并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和发展,才可能使其安心任教,并努力钻研和提高教学水平,学校才可能构建一支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数量相对够用的教师队伍。

3.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条件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要能培育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而要培育出人才市场需要的人才,学校除了必须拥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用房、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条件外,还必须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开展思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陶冶师生情操的校园文化等软件条件。民办高校办学的实践也证明,学校离开了优秀的校园文化,师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就会发生偏颇,正确的治学理念和学术道德也会丧失,学校就会陷入困境,无法生存和发展。反之,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就会注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风、教风和校风就会正,学习的气氛就会浓,学校就会生存和发展。可见,校园文化建设是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条件。

二、当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建设阶段的划分

一般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校园文化建设前期阶段,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三是校园文化建设高级阶段。

1.校园文化建设前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教育机构的领导还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领导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学校也可能已经对校园建筑物进行了装饰和塑造,可能制定了若干项规章制度,提出多条伦理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等口号,但是却没有在学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做上述工作。还有,装饰过的建筑物、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口号也会因领导班子的更迭而改变,不能传承。二是师生还没有对学校塑造建筑物形象的寓意、制定出规章制度的内涵和提出精神文明口号和治学理念产生共鸣和认同,校园文化建设还没有发挥作用。三是教育机构的管理还处于人治为主阶段。因为师生还没有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产生共识和共鸣,规章制度还无法规范其行为。四是学校内往往矛盾重重,事故频发,领导处于频于应付事故和解决各类问题的状态。

2.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领导班子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和领导班子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根据师生思想、工作和学校办学具体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规划和若干举措。但因师生对这些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产生共鸣、导向和规范行为作用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与学校进步和发展作用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部分师生员工已经看到了校园文化对师生成才、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而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来。

3.校园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学校领导班子能根据师生思想和教学工作的具体实际,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需要提出新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规划和举措,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绝大多数师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并自觉按着校园文化倡导规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园文化建设已经起到了引导作用、规范行为作用和激励作用。不管来自农村、乡镇,还是大城市的大学生都会因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树立和传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良好的治学理念,都能模范遵守国家、学校的规章制度、讲究文明礼貌,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校呈现出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局面,学校管理已经步入文化治理阶段。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多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都还处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

1.多数民办高校的领导班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有误区,如把校园里的建筑物塑造、校园环境装饰,只看成是美化校园,还没能根据学校制定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特色,来设计和塑造校园文化环境;再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不是依据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各类评估而制定,其多数规章制度都是上网抄来的;又如,学校设计和组织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往往只是为了活跃师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不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开展的,因此很多活动对提高师生素质针对性不够强。校园文化建设本是一项群众性的系统工程,但部分学校还没有调动起学校的各单位、各部门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踊跃参与这项工作,同时,学校的各单位、各部门还不能各履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地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各打各的鼔,各敲各的锣”的状态,甚至有部分民办高校还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2.部分民办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够协调,效率也不够高,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的人、财、物还没有完全到位。

3.部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因各个学校所在地区不同、设置的专业不一样、生源质量也不同,因此,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所需的环境也不会相同,这就要求各个学校都应该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确定和建设校园特色文化,但目前多数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都还不够鲜明。

三、对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董事会、行政和党委三套领导班子应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角度,从教师发展的角度,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地位和功能,切实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并根据师生思想、学习状况和学校发展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特色和目标。

2.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在正确判定本校校园文化建设阶段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根据师生学习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要根据在校生规模、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确定领导校园文化建设机构的体制、机制和编制,并制定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所需人、财、物的保障机制,还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举办校园文化建设论坛,开展校园文化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4.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群众性极强的自我教育工作,因此,应广泛发动师生员工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把学校的意志变为群众的行动。

第2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现状

一、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理论界定

随着高校的出现,高校校园文化应运而生,它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社会文化在高校校园的集中体现。由于高校的高知识型,处于校园文化的高级阶段,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当前,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内涵阐释和外延界定尚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用文化进行高校管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对高校校园文化进行管理”。

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等把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界定为:以党政工团为主体的学校管理部门,为强化校园风气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以及服务品质,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方法对社会大环境下包括学校校风、学风、教风在内的校园物质条件和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科研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综合。

二、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要问题

作为高校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动态性特征,使得校园文化在管理中仍存在某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文化的长效、健康发展。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制度上存在口号化倾向

1.管理制度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与前瞻性。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往往以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制度为依据,很少深入基层了解本校校园文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造成制定管理制度时存在口号化倾向而缺乏科学性;同时,在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对校园文化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预判存在缺失,导致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协调问题,进而引发因管理制度落后而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的滞后这一问题。

2.管理制度的实施存在走过场现象。当前,尽管西安各大高校在校园文化管理方面均或多或少地出台了校园文化管理的相关制度,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的落地实施效果却大打折扣,管理制度走过场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三本、专科类院校中表现的十分明显。以高校开展的各类活动为例,常常存在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的行为。如每年的学雷锋日、学雷锋月活动,本意是鼓励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在某些高校却演变为管理工作的一项考核指标,其实际成效仅仅通过量化数量来表现。

(二)管理内容上轻视精神类文化

当前,在西安各大高校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物质文化管理、轻精神文化管理的现象。具体来看,西安部分高校特别是一本类高校大部分都是多所学校合并而来,加之自高校扩招以来,不少高校都通过着力扩大学校规模、提升教学设备和基础环境等方式吸引学生报考,在这一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存在重视物质形态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形态文化建设的倾向,不仅导致高校校园文化流于形式,甚至导致不少高校在合并、扩大学校,片面加快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出现精神文化缺失和文化传承断层现象,导致高校失去本校特有文化气质。

(三)管理模式上趋向行政化特征

所谓管理行政化,即在文化管理中,其管理理念、组织建构、运作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与行政机构相似的特征,一言以蔽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正逐步趋向官僚化。在高校中,管理校园文化的除了校、院、班等不同等级的正式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存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非正式的管理机构。这些非正式管理机构在高校不断行政化的影响下,其行政化和官僚化气息也日益明显。也导致高校学术资源分配不均、学术腐败时而发生的现象,制约了高校学术领域的发展,进而影响高校理论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术研究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遏制了高校在学术领域的创新。

三、完善西安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应在“以人为本”理念的贯穿下,从校园文化管理观念的完善入手,在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领域进行管理的优化和完善。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管理观念

1.正确认识校园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任何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因此,我们要从认知层面提升对高校校园文化管理重要性的问题,改变以往“重学生教育,轻文化建设”的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尤其是要提高高校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的认同和支持,而且还要在师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氛围。

2.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正在面临着校内外多元文化的影响,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时,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从而保证校园文化的符合社会主义道路,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而间接的保证学生政治方向的正确性;其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培育完善的人格,实现健康发展。

3.将校园文化管理纳入高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方面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提升到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管理争取更多的物力和人力支持,另一方面其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与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相挂钩,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此外,高校还要针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和宏观统筹,制定校园文化发展规划或者战略,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有序发展。

(二)提升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管理

1.优化校园文化硬件设施。任何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活动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硬件设施来开展,首先,要在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硬件基础的建设与完善,包括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实验室、体院馆、餐厅等各种设施的建设和装修以及其附属设施的配套等,当然要在实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提升场馆的建筑文化底蕴。其次,要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在进行校址选择时,尽量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同时,在校园建成以后要持续对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另一方面,要进行校内环境的美化,主要是进行校内绿化,建设公园式的校园,但是在绿化时要注意营造“建筑与绿化相协调的园林氛围”。

2.打造个性校园物质文化标识。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标识是其物质文化的浓缩体现和经典代表,也是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领域,更是校园文化精神的代表和对外象征。首先,要打造校园建筑文化,要将校园精神、办学特色、人文关怀等融入建筑的设计之中,实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其次,要打造校园雕塑文化,雕塑是高校校园常见的艺术装饰,但很多雕塑往往平淡无奇,不仅不能体现高校特色,而且也难以成为高校的标志性象征;最后,要进行高校纪念品、出版物等其他物质文化的标识化设计,与高校校园建设标识和雕塑标识一起共同打造高校的物质文化标识系统。

(三)强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管理

培育“因校制宜”的校园精神。应该在契合学校特色、传递人文精神、弘扬传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首先,优化办学理念,在充分考虑高校自身发展规划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和历史传统;其次,强化校风和学风建设,校风和学风是高校校园精神的关键构成,因此鼓励高校全员参与校风和学风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教师的师德建设;最后,要建设个性化的高校校训和口号,目前西安乃至全国的高校校训和口号大都雷同,难以体现高校自身的特色,因此要优化高校校训和宣传口号,以彰显高校特色和优势,从而促进独特校园精神的培育。

(四)完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管理

1.完善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体系。在高校校园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完善人性化的制度体系。首先,要增加校园管理制度构建的力度,提升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应该在管理实践中不断补充,不断完善已有的管理的制度,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其次,就是在制度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主线,而这种以人为本体现在高校管理中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尤其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最后,要提高高校管理层的人文关怀意识,就必须提高管理层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其在制度制定和日常管理中,时刻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

第3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要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首先得要理解它们的内涵,只有对它们的内涵有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非同寻常,只有对社会成员价值取向起支配地位的才能成为核心价值体系。”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质就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念或思想。由于人们居于不同的立场,知识水平不同等原因,他们对同一个客体有不同的需要,从而产生不同层次的价值观。要统一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最根本的是树立价值观的核心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的一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起了很大的冲击,无论是对人民大众的价值观念,还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言,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在这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而产生众多的价值观中,就必须要有一种是对社会发展起着主导的、支配的作用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和谐文化的发展。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容是丰富而富有层次的,其四方面的内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必须坚持其四部分的内容共同发展,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最大地发挥整体的功能,才能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1.2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所谓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是:“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需要,结合特定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和积累,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是高校校园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②从这个关于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中可以看出,高校校园文化是丰富而多样的。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在经过学校多年的发展,反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体现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以一种无形的内聚力传承着校园精神,激励着教师和学生。因此,必须重视校园精神的意识作用,坚持精神文化居于核心地位。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规律,把它融入到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之中。这就要求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努力,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做出贡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2.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的客观需求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社会上的不和谐现象或多或少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会上存在各种矛盾:多元文化相互影响、渗透、碰撞,特别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具有模糊性以及“崇洋”的心理凸显等带来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质量下降等问题在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中仍然严峻,面对这样的形势,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是校园文化的高层次精神体现,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的历史性及其时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个大学生深层次价值观的形成。”③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激励作用,大学生价值观作为校园文化一个深层次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这不仅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自身需要。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是对抽象性、概括性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化,它体现了人们基本的理解思维习惯,体现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为使得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引领者,这就必须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离开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发展,就像没有方向盘的帆船,没有方向,更加没有目的可言。而恰是这核心的支配主导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对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正确道路、指明了方向。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可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它也必须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完善的。它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历史进程和优秀文化根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于文化之中,因此,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窗口的高校,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自觉地把它运用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社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角落都显得井然有序,使其符合历史时展的客观规律。

2.4 时展的呼唤

第4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一)行政管理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俗意义上的高校行政管理是指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努力,充分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来实现上级预定的目标,在这其中必定要形成一定的机构制度,发挥管理的有效职能。从表层上看,高校行政管理是属于行政管理范畴,具有行政管理的一般属性即法制性、服务性、组织性、权威性等特点。从更深的层次来看,高校行政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形成以及高校管理的专业化等都是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建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的提出以及高校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与社会力量的影响,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趋势愈加明显,而取代之的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而“以人为本”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二)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

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服功能,正是由于它的服务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可以说,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事无巨细,其工作内容涉及高校日常规范有效运转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校园文化建设。脱离了高校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无从做起。虽然在大家看来,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一旦出现任务执行不到位或者消极怠工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必然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协调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它也是浩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坚持不懈。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必须要靠高校组织内的各个管理部门的互相配合和互相支持,而每个部门都有自身的特点,如不同工作程序、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工作日程安排以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不一致等,使得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难免产生配合和协作上的不和谐。要消除这种不和谐的现象就需要发挥高校行政管理的协调功能。只有高校各个部门分工协作,将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工程各阶段细化分解的任务落实到位,才能形成高水平高质量的的校园文化。

(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督导作用

当前社会发展瞬息万变,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但是由于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各个部门以及实施者经常忙于完成既定的琐碎繁杂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无法全面地把握各种各样的新资讯、新要求,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经常跟不上时代步伐。为又好又快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高校行政管理通过建立评价和督查机制,经常定时或者不定时研究总结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反馈和纠正,适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意见,督促各个部门互相协调完成各项工作。高校行政管理的督导作用使得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深内涵,实现良性发展。因此,如果没有高校行政管理的规划、督导与推动,校园文化就无法深入发展并发挥在高校的综合功能和育人效果。高校行政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弱化问题分析

高校行政管理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给校园文化功能发挥和实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行政管理的过度干预,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

在管理方式上,高校行政管理的“行政化”过于明显,严重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行政管理的“行政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使校园文化建设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效率。但是,高校行政管理却带有两面性,高校行政管理中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严格的等级制度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显得僵化而毫无生气。例如,高校行政管理制定了强制性的纪律规范,这使人完全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限制了校园文化工作者的自我发展、自我表达,甚至是自由思考的空间,压制了任何有创造性的呼声,长此与往,使校园文化的工作者失去了工作的兴趣,积极性和进取心,产生推卸责任,消极应付工作的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

(二)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认识不足,缺乏学习与研究

当前国内外形势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师生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如何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深化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加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行政管理人员却容易在日积月累的繁忙公务中对工作产生消极倦怠感,缺乏传承和创新校园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较少去探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也较少去学习与研究如何在“十一五”文化建设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有效优质地完成“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行政管理人员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认识不足与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新要求之间的矛盾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水平。

(三)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很好地适应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要行政管理人员来参与完成,不但要讲求工作的质量还要讲求工作效率,而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内容多数属于比较繁琐细致的工作,这使行政工作人员忙于应付,逐渐忽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同时一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还有着差距。而且我国高校中行政管理的机构普遍都比较冗杂而庞大,组成人员也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甚至有的行政管理人员并不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而是由于特殊的政策照顾等原因而进入管理岗位的。一些不正之风如、形式主义作风入侵人们的思想,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或是不重视自身的工作,工作中存在懈怠和疏忽、拖拉等问题,或是不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平时也不注重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这些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行政管理人员组织全校师生员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没有到位

高校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底蕴无不是在多年的传承与创新中形成的,离不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有序、有效、有力的措施推动。但校园文化建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措施难免因行政管理人员忽视或者错误理解自身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原因而不能落实到位。如行政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利用校园环境或办公环境的规划布置来宣传、展示、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常常在楼道中简单设置公告通知栏,有的点缀上风光摄影图片或是名人名言之类,却未能挖掘利用本校本院传承的特色文化,如历年重大活动掠影、优秀师生校友事迹等加以整理和展出。在各项活动宣传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容易出现宣传口径不一致、学校特色归纳不统一、甚至在宣传材料上使用不一样的校园形象及文字标识等问题,宣传效果大打折扣,使人难以对学校形成深刻印象。

三、有效发挥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对策略

为了发挥高校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并且使高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文化,就必须充分发挥高校行政管理对校园文化的推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潜藏于工作的深层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使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一)充分挖掘校史和学校文化传统,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与特色

每个高校在创办伊始即被赋予了一定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有着自身的功能与定位,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如历史与人文资源等。高校行政管理应该重视利用高校的这些有利的资源,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好校园文化的建设。例如,可以充分挖掘高校传统文化资源,在校园内建设有该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和文化环境,通过充分利用该体系和环境的“润物细无声”作用,提高校园文化的精神渗透力和文化传播力,不但使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能使校园文化得到衍生。在当前新时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更加明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内涵,深化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师生员工的能动性与创造力,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更高水平。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制,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建立高校校园文化管理机制是为了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行政管理的推动下顺利地实现目标,首先要结合高校行政管理的特点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性组织,使得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动成为校园文化工程建设的推动者、引领者、服务者,结合学校的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利用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经常督促检查和落实高校校园工作的进程和实施。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以及职能和作用,对自身的工作有个清醒的定位,抛弃那种“高高在上”态度,平等、公平地对待全校的师生,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以人为本,及时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尊重并主动关心管理对象。从而保证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向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前进。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与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的好与坏,关系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的水平与质量。因此,一方面高校必须从源头上把关,做好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选聘工作,切实把专业对口、能力强的人才配置到高校行政管理岗位。另一方面,重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特别是文化素质的培养。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培训和再教育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采用各种方式开阔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视野,使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专业化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更好地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另外,还应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和物质环境,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5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4-0154-02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内能起教育作用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主要表现在高校校园内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高校管理的一事一议、一章一规之中,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作为高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最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内涵式发展就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航向,通过个性化的创新管理,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形成有特色、有优势、有底蕴的厚实的校园文化,全面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内涵式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良好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能有效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高校在内涵式发展取得成果后又能积极助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其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和精神保障。高校内涵式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作支撑,校园文化必然是高校内涵式建设的有力推手。

贵州理工学院是应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成立的一所理工大学,学校正紧紧围绕贵州省实施主基调、主战略的需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对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为此,结合贵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 突出重点,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贵州理工学院在内涵式发展中,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重要性主要在于:

(一)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之根

这是由学校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千百年来,学校作为人类文化传播场所这一性质并未改变,承担着培养人才的职能?学校和文化是如此地不可分,文化的烙印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如何办学才会使学校更充分地体现它的性质和更好地履行它的职能?这样校园文化也就产生了。如今校园文化已成为一所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之魂

校园文化是联系和协调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灵魂所在,是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专业特色和人文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映。文化之于学校,犹如灵魂之于人的生命,没有文化的学校就如没有灵魂的人,是徒有空壳的行尸走肉。因此,学校的发展之路既要顺势而为,抢抓机遇,更要在内涵上下工夫,熔铸内涵之魂。

(三)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之神

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升W校的核心竞争力,为社会输送有责任、精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旨在实现学校的科学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凝聚内涵之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打造坚实的基础与提供有力的保证,契合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继承、发扬和创新自身特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实力所在,也是构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二、 正视缺点,查找校园文化建设不足之处

笔者通过多种调研方式,发现目前贵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校园文化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进行总体规划、系统设计,严密组织实施。虽然在建校之初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管理规定,但缺乏一个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二)校园文化活动特色不鲜明

目前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多还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停留在组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层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内容明显不足。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意识不够,缺少在社会上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品牌形象没有树起来。利用多媒体宣传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多媒体网络教育和引导乏力,缺少自由、真实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信息收集处理、科研辅助、学习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比较单一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多是依托于各种活动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但活动平台建设滞后。如:拟建的宣教中心因为场地、人员等原因尚未得到落实;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尚无实质性进展;已建成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坊尚未完全发挥作用。校园人文景观单调,系统化个性化不足。

(四)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

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参与主体,但目前学生的参与意识普遍并不强烈。

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多为了完成任务,加上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科学规划,扎实有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实施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

积极组织编印供教职工学习的理论学习材料,根据形势的发展介绍最新的政治理论、形势政策和教育观念。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通过多渠道广范围地宣传学校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二)实施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计划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体系,依法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和工作规则。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规范、学生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

(三)实施学风建设计划

建立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每学年举行一次总结表彰。同时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规章制度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范、激励和导向功能。加强学生考勤纪律教育,整肃考风考纪,加强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纠察和引导,定期通报学生违纪情况,强化学生遵纪守法和道德实践意识。

(四)实施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

通过易班平台等积极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按照“大型活动精品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的活动思想,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提升文明素养。组织实施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学术科技活动,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学术

水平。

(五)实施校园环境建设计划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加强校园人文景点的布置与建设。加强对校园广告横幅、标语的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同时注重美化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开展办公楼及学生公寓环境建设活动。

(六)实施品牌形象塑造计划

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学校办公用品的格式、酥荆规范学校各类牌匾的规格与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助推力。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扎牢内涵之根,熔铸内涵之魂,凝聚内涵之神已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当务之急。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一定时期和环境内,其主导文化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的工作,但只要学校师生立足于实践,着眼于未来,同心同德,齐力奋进,定能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好、做细、做实,更能有效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立芬.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企业导报,2015.

[2] 吕云飞,王趁,李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归因与建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

第6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引言: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高校的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不仅努力促进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同时也不断优化高校的校园文化、校园环境建设。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两者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和促进的依存关系。

1.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

1.1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人们对其的定义也有很多,但是概括来讲,素质教育包括了德育――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智育――各种类型科学文化知识的技能教育,体育――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系统的教育工程,在这三者之间,德育是基础,智育是重点,体育是保障。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就是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德智体全方位教育,让学生自主寻求个人的综合发展。素质教育不是简单传授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开发式教育,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教育激发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

1.2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的竞争是所有形式竞争的核心内容,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创新能力、奉献精神,这些素养的形成正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重心。所以只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水平综合素养的人才,才能使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后继有人。

1.3影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

影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主要是制度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制度因素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高校校园的自然人文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需要优雅的校园环境,更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和教学硬件设施,同时,由于当下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很鲜明,这些方面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1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素质教育一样也有很多不同解释:是一种代表广大师生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体系;是高校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精英文化;是高校的学生和教职工的教育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水平状况的总体形态;是高校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载体是物质文化。

2.2校园文化的分类

一般可以将校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文化层次,包括了校园的建筑规划与设计、布局、绿化、卫生以及相关设施设备,是校园文化的基础;第二是制度文化层次,科学合理的规范制度是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保证,对于形成良好的观念和风气的有重要作用;第三是精神文化层次,是学校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灵魂。

2.3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首先要处理好精神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最终得以建立。其次是体现学校特色。办学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外在形象,体现着学校的独特性。另外,品牌化的办学特色又会使校园文化得以更好的积淀。再次是坚持以人为本。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最后还要发挥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但其主导却是教职员工,校园文化是两者共同创建的,是师生员工的共同职责。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其主导作用的意义非常重要。

3.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促进

3.1提高素质教育主体的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以及学生各类活动影响非常大。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学生和教职员工这一对主体和主导者的作用发挥,培养两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在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为载体,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直接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同时,找到自身的主体认同感,自发寻求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

3.2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开展,结合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学生活动,以人为载体,渗入校园的各个角落,具有广泛的影响面;同时,倡导优良的学风和教风建设,建设制度文化,规范学校管理,构建活力、和谐的校园环境;此外,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竞赛、服务类的文化和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高度,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素质教育环境,对学生素质教育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3.3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强调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注重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并以校园的学术活动和艺术活动来体现,使科学的“真”在艺术文化的“善”与“美”中得以传达,同时对大学生健康素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优势。

4.结语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繁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界的广泛支持以及长期的不断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非常大,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希望本文的论述对未来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高校学生的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参考文献

[1]肖文福、黄宏华,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4-16

第7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 校园文化 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以及校园基础设施。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制度文化就是规范高职院校各种行为与学习的规则制度,它具有强制性。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软环境,也就是学校的文化渊源(学校校风、学校人文文化)层面精神,本文所讲的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地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场所,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要突出校园特色文化,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文化。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发展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差等导致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与综合类高等院校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软件、硬件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干扰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其主要表现在:

1.1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理论研究系统化程度不足 总体上看,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大部分都能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设置等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规划方面程度明显不足,偶有提及,却没有进行系统分析,也没有提出具有特色的新思维。而且,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会不自觉地借鉴普通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并逐渐成为普通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翻版。为了实现由特色文化指导学校发展,脱离照抄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轨道,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1.2 校园文化活动特色不明显 由于各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久,都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文化内涵不明确,校园文化活动内容缺少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内涵定位模糊,与高职院校发展相脱节;二是校园文化活动缺乏持续性。由于受到高职院校经费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对促进具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一些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持续性,影响校园文化内涵的传承;三是高职文化活动开展内容没有创新,其活动内容都是模仿或者直接照搬综合类高校的文化活动。

1.3 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不是很高 很多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理解不透、定位不准,甚至出现了曲解现象。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往往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或者只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同样类型的活动在社团等学生组织中重复开展,缺乏统一调度。虽然高职院校不同系院都会组织一定数量的文化活动,但是他们组织的文化活动存在重复现象,而且他们的文化活动在理念上没有目的,与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不相干。

这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一味向普通本科院校看齐,缺少文化底蕴,文化指导和创新意识不足,定位不稳、发展不均衡造成的。为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必须找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认真总结提炼出一套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措施,用以指导校园文化活动长期、有效、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总体来看,不外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越发严重。

2.1 主观认识上的原因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定认识上的偏差,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就是具有社会实用型的技术人才,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技术,因此学校的教育任务也就是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地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而开展校园文化只能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有人认为,课外活动不过就是玩玩乐乐,是课余生活的调剂,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只重视考试,学生只重视成绩,逐渐对校园文化活动失去热情和兴趣。

2.2 客观实践上的原因 客观实践上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二是社会实践具体运作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校园文化开展。首先高职院校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由于高职院校发展时间短,他们内在的特色文化内涵不足,而高职院校受到资金、场地等限制,造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相关设施不完善,使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表现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与品位。其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高职院校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高职院校的运作由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合作的基础,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属于软文化,许多高职院校对其管理只是依靠高职院校辅导员以及学生会等工作,其势必会存在一些高层次文化的构建,因为没有学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专业组织机构的管理,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再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约束。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以及人才成长环境的制度的竞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我国高职院校需根据本校的实际和特色,制定出校园文化发展的相关制度,并在其指导下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促教功能,才能增强我国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实力。

第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校园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各种信息充斥着整个校园环境。但如果大学生对这些信息不能取舍、区分好坏,缺少正确的认识,其中的某些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国外的一些媒体经常会一些攻击我国、我党的反面言论,这些消极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及心理的健康成长,从而制约着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健康发展。

3 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3.1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加强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强化学校的教育发展。因此文化建设要以促进教学为主要理念。首先文化建设要确定高职院校教育目的。任何高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依托教育目的而开展,教育目的是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也就存在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次加强高职院校学风文化建设。学风是反映整个学校教育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通过学风建设提高学习的整体学习、生活氛围,为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优质的环境氛围;最后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同,让学生理解文化建设对促进学习的重要性。

3.2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职业培养特点 高职院校往往依托行业办学,其校园文化的培育离不开职业性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相关行业文化、相关企业文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将相关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道德要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特色校园文化的培育,促进大学生的技能发展、素质发展和职业发展。例如,建设类高职院校可以多开展与建设技术、方式有关的活动竞技比赛,提高学生对相关比赛内容的关注,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总之,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组成部分,它对促进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职教育目的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对待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特点,努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汤溶溶.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韩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我们的启示[D].扬州大学,2009.

[2]邓文华.高职教育视域下特色校园文化培育的思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01).

[3]彭密.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学周刊,2013(09).

基金项目:

第8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导着社会文化的进步。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思想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地位,有助于使高校校园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使广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分清是非、健康成长,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1)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方面投入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够。

高校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地方,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好的校园文化,不可能造就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受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高校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在高校掀起的旧校区改建、新校区建设热潮中,许多院校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真正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忽略了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多局限在学生管理和娱乐层面,思想意识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彰显。

校园文化虽然有管理和娱乐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实质是赋予大学生一种文化意识,使其长期置身于浓郁的精神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觉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

3)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大学生价值观易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革的当代,各种非主流文化蜂拥而来,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社会思潮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凸显,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等级观念与平等意识的冲突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如果不对这些社会思潮加以引导,势必会使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偏离方向,从而影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地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融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作用,运用理论、文化、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明朗、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1)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内容积极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忽视受教育者的真实需求,缺乏思想的交流与共鸣。要改革思想政治课"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切身利益问题,多给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并激励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积极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目前,高校校园中客观地存在着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抵触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侵蚀着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社会思潮,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更高追求,也是高校特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应该从办学思路与特点,人才培养思路出发,整合和挖掘学校的文化资源,融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广泛开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校园文化,营造与办学特色、育人目标相匹配的校园文化。

3)将主题活动、素质拓展、专业渗透相结合,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阵地。

首先,要高度重视主题活动建设,将价值观教育的主题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次,要重视拓展训练。通过有计划的活动和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体验、分享和交流,达到改善情感、观念、态度、行为等综合素养的体验式教育。最后,要重视专业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应尽职责,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于专业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之中。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三个结合。

第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和中国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用中国人熟悉的语言来表述,学生更易接受,效果更好。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教育下一代如何做人、做事的精辟论述,例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等,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很重要的内容。

第二,要与中国国情结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成果。但是,一切优秀的世界文化成果要真正在中国发展,必须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果不和中国现实国情结合,让大学生脱离了中国国情这个实际,可能导致他们不知所措。

第三,要与学生实际结合。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产生了一些现实的价值追求判断上的新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存在厌恶劳动、强调自我价值、缺乏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等不良问题。如何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校园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与学校管理尤为重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融入"要全面,符合高校实际,推动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一是融入教育教学,形成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体系。

二是融入社会实践,形成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

三是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

四是融入制度建设,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制度安排。

第9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SWOT分析;对策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高职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的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助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目前,虽然大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但无论从顶层设计还是从具体举措上,都显得不够到位、不够具体,前瞻性、创新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本文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下简称“杭职院”),探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SWOT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的特征,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当前,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

(一)内部优势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因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特定属性。

1 职业特性。高职教育明确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必须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蕴染浓厚的职业特性,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2 企业特性。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必须正视企业文化熏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强化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

3 产业特性。此与企业特性相关。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因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赢得合作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就能够与产业发展需要有效对接,进而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4 区域特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区域的劳动力需求结构,这对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产生直接的影响。区域文化的特色发展,应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之一。

(二)内部劣势

高职院校发展历史短暂,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 人文文化与技能文化的冲突。人文教育是高教之基,技能文化是职教之本。人文文化与技能文化的冲突是高职院校最本质的文化冲突。

2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价值取向存在很大差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然存在两种不同价值取向文化之间的冲突。

3 类型定位和层次定位的冲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而非一个层次,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认识上的偏差,过去甚至现在有些人仍然把高职教育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导致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模仿本科高校文化建设的问题,缺乏高职院校应有的特色。

(三)外部机遇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建设大有可为。

1 高职教育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11―2015年是我国发展进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也是高职院校发展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为高职院校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这为高职院校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3 多元文化交融互通。高职教育的企业特性和区域特性决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而且可以融通企业文化、融合区域文化,将企业和区域的文化元素整合进校园文化中,使高职校园文化更易形成其独特的魅力。

(四)外部挑战

高校院校在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高等教育所不曾遇到的挑战,文化建设任务繁重。

1 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偏低。虽然高职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的影响,目前人们对高职教育及其文化建设的认可度还较低,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发展的大环境相对较差,文化积淀不够深厚。

2 重技能培养,轻人文精神培育。由于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加之高职院校之间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综合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专业建设,把学生的技能培养放在首位,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力度不够。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杭职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正面临着重要的机遇期和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事关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事关高校的生命线。近年来,杭职院以“融”为文化建设核心理念,从精神文化(核心)、制度文化(保障)、环境文化(基础)、行为文化(氛围)等四个方面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精神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