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

第1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光纤;到户;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F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149-01

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流媒体业务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推广,小区住户对网络带宽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即更高、更稳定、更可靠。为了满足客户和使用者的需求,人们对其进行研究调查。探索发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三者的技术功能和业务范围都趋于相同,并同时均为使用者提供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因此解决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实现三网融合。而三网融合的最佳的接入方法是光纤到户。

1.全球FTTH技术发展

1.1 其他各国FTTH发展历程分析

无论哪个国家,FTTH的发展都是从观望局势开始,然后迅猛发展。如日本,FTTH兴起于2002年,那时仅有2万多用户,然而到2004年年底时,FTTH用户已发展到277万户,并且按其发展趋势可预计今年年底其用户数可达到甚至超过450万户。同样的,美国FTTH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FTTH技术出现时,以AT&T为首的传统电信运营商对此并不看好,相反他们更喜欢充分利用原有的铜线接入资源来发展宽带接入。但自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颁布了“FTTH的接入网不必向竞争对手开放”的政策之后,一些新兴的电信运营商受到鼓励,积极性高涨,其用户数更是以300%的速度增长。据美国行业营销研究公司的报告显示,到2004年10月,美国国内同意铺设FTTH的家庭数已经接近100万户,实际上已经铺设了FTTH的家庭数目也达到了14.65万户。相比亚洲和美国,欧洲很早就开始准备光纤接入。英国于1982年就开始相关研究,德国、意大利等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PON的试验。但受成本和需求的限制,FTTH的发展一直较缓慢。直到2003年,欧洲的2个FTTH运营商――瑞典的B2公司和意大利的e.biscom公司才有了比较可观的用户数。

1.2 我国FTTH的发展历程

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开展了对EPON技术的研究。2003年开始了对FTTH的宣传,2004年随着“863”EPON项目的完成,国家分别在武汉、成都等地建立了光纤到户的试验网。中国电信在2005年3月试商用网络开通和FTTH设备全面测试的基础上,选择在武汉、北京、上海和广州开展试点工作。而中国网通在布点试验的同时,也进行着FTTH设备的全面测试。就连中国移动,也在探索如何利用此技术,扩大服务范围,抢占高端客户群。另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准备制定了FTTH标准。除了国内这几大运营商,驻地网运营商也对FTTH持非常积极的态度,努力拓展和探索新的业务提供和运营模式。在新建住宅特别是高档住宅中,FTTH已经成为这些房产热销的卖点,借以提高销售附加值,加快销售速度。

2.我国光纤到户发展分析

2.1 我国FTTH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在国内许多城市,尤其时一线城市,FTTH技术已经被当作促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大事来抓。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纤到户的试验网。尤其是武汉市,武汉市在FTTH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在通信设备中,FTTH也成为一大亮点,并以此推动了光通信市场的发展。光器件制造商、光纤光缆制造商也纷纷推出适用于光纤到户的光电子器件、光纤和光缆。

2.2 我国FTTH发展的不利因素

首先我国的各企业运营商也是受文化影响,态度谨慎,行事小心。除此之外,政策导向、业务及其内容、成本和资费等三个方面影响我国FTTH发展的主要原因。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的政策导向对FTTH具有重大影响,如日本的e-Japan和u-Japan计划,韩国的e-Valley工程,美国FCC的“松绑”等等。而在我国,虽然国家反复强调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对于FTTH至今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而虽然有不少地方政府明确表示支持,但力度却不够。当然只靠政策的推动也是不够的,还要有观念的改变和对民众的知识普及。如此,才能促进FTTH在我国的发展。上边这些都是主要原因,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所注重的莫过于资费。资费标准虽然和建设成本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选择资费策略的问题。虽然高的收费可缩短投资回收期,但高价格同时也会“吓”跑用户,使FTTH只能小范围小规模的建设使用。相反如果采取低资费政策,不但可使客户大增,又能促使设备大幅度降价,双方都受益。例如日本NTT公司于2003年7月取消了100美元的初装费后,FTTH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同样,日本的USEN公司的FTTH包月费用约合人民币仅200元,使得FTTH用户大量增加。

3.结语

从目前的全球形势来看,光纤到户已经成为光通信的一个新亮点。光纤到户也成为一种必然。世界各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建设光纤到户工程的热潮已经掀起,而我国也正大力促进光纤到户的实施。光纤到户在广播电视方面的实现,既顺应了“宽带中国”的发展战略,又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三网融合”的市场竞争需求。这一举措使得广播电视不再局限于有线电视业务的单一运营模式,而迅速成为一个高带宽、大容量、高可靠性的标准化全业务网络运营商,同时也为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了更多得增值服务,由此可见光纤到户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赵志豪.有线电视光纤到户网络改造方案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6,(08):48-49.

第2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电视栏目;品牌化;营销策略;受众需求;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07-02

在当今这个各色媒体竞相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的媒体大融合时代,品牌化战略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实际运作中加以实施。电视作为媒体之首,栏目化已经成为其显著的标志和特色。每一个栏目就好比一个品牌,累加在一起就共同构筑了电视这种传统媒体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因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做好栏目的品牌化工作实际上是在强化电视媒体的综合影响力,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扶持促进的关系。

以互联网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电视等传统媒体受到很大冲击,随着品牌意识的传入和深化,品牌被运用到电视栏目中来,可谓一种创新。信息生产的泛滥同受众注意力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争夺注意力成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这样就对信息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信息内容需要一个容器加以承载,而栏目就好比这个容器,受众不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予以关注,因此栏目的知名度以及它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就决定了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否会被阅读。因此,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发展就显得极具必要性。

1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发展适应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

当今的全球市场已经被卷入品牌化营销的浪潮。无论哪行哪业,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走上品牌的道路。如今的市场已经大部分由买方决定,消费者具有充分的选择权,物质和精神文化供给达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限于消费者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不可能掌握全面的信息,因此就需要品牌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整合,一方面为消费者做出选择提供参考意见,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实现更好的经营和实现利润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两全的做法。因此,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电视栏目的品牌化都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的。

2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发展有利于促进电视栏目整体素质的提高

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发展实际上是电视媒体从内容到形式、从技术到人员全方位的提高。只有综合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实行品牌化发展,因此,技术和人员素质上的提高即使品牌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品牌化的客观结果。

3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具有前瞻性

品牌化是一个系统的品牌运作过程,它包括对品牌的维护工作,而维护的主要任务就是品牌诊断和预测。因此,电视栏目的运行需要品牌化来前瞻栏目的发展前景,对预测到的问题提前解决,做到未雨绸缪,对发现的潜在威胁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

4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

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来看,电视栏目品牌化有利于树立电视媒体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能够更加充分的挖掘出电视媒体自身的经济潜力,在全媒体时代更具竞争实力,现实经济效益。

5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有利于电视媒体树立形象

电视栏目背后所依托的是电视媒体,二者之间是母与子的关系。子品牌与母品牌之间是利益互惠、唇亡齿寒的关系。电视栏目品牌化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电视媒体的兴与衰,因此做好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工作有利于树立电视媒体形象,增强电视媒体自身影响力。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好电视栏目的品牌化工作呢?从品牌营销的内涵角度来说,电视栏目应该做好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品牌维护、品牌创新四个方面的任务。

5.1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品牌化经营的第一步。商品需要定位,电视栏目同样需要定位。电视栏目的定位实际上就是从目标受众出发,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定位栏目形式和栏目内容。电视栏目做好品牌定位可以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节目的类型和指向,为观众做出观看选择做出第一步指引。定位的实质在差异化,是赋予自身不同于同类其他节目的一个明显的区分性符号,让自身变得独特,拥有鲜明的差异化优势。当前,我国的电视栏目都十分重视品牌定位。如央视二套的《全球资讯榜》就将自身定位为一档提供最快的全球性咨询的栏目平台。

5.2品牌推广

一个品牌建立起来之后,如何才能让别人知晓呢?这就涉及到了品牌如何推广的问题。品牌推广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品牌推广方式有广告推广、发展公共关系、文化推广以及代言人推广。在这方面,电视栏目占有十分的优势。因为电视栏目背身依靠的是电视媒体,近水楼台先得月,它依靠电视广告可以为自身做足广告。同时,努力做好公共关系维护,尽力减少品牌运营过程中的阻碍性因素。利用文化性因素发展栏目同观众之间的关系,使栏目通过文化的相近性和熟悉性来获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寻求具有影响力和亲和力的代言人来为品牌的推广助力,如培养具备亲和力和明星魅力的主持人就可以利用好自身资源为品牌推广加分。

5.3品牌维护

品牌的运营并不总是顺利,过程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有时会严重到使品牌夭折。这时品牌的维护就显得极其重要。品牌依靠自身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可以对品牌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未知难题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可以诊断品牌的现状,来对未来进行预估,找出潜在问题,为控制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时间。

5.4品牌创新

作为一种依靠内容和形式赢得收视率的电视表现样态,创新永远是电视栏目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新电视栏目就不可能持续生存下去。因此寻求品牌创新之路是电视栏目必做的功课。实施电视栏目的品牌创新可以从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制式创新等诸多角度来思考,可以创造前所未见的新型栏目,也可以在成功栏目范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更加具有新意和收视效果的栏目,同时也可以杂糅各种栏目特点,整合成为一种新的栏目样式,比如电视栏目剧就是这样一种创新之举,它糅合了电视剧、戏剧、小小说、谈话类节目等诸多文艺节目特点,进而创新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新样态栏目方式。

总之,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是当今电视媒体谋求自身发展必须要做出的选择。对电视栏目的品牌化营销策略的开发和探索是电视媒体人应该不断追索的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趋势一: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阶段性增长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WAP用户是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群体的构成主体。运营商下调WAP资费增加了用户手机上网的频率和时间,增强了用户上网体验的意愿。同时,终端厂商更多支持WAP2.0的新款手机,WAP网站不断优化用户界面和提供丰富应用服务,手机浏览器推广使用,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手机上网的用户体验。

此外,随着运营商加大手机上网概念的宣传力度和范围,提供更加优惠的资费套餐,手机上网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响应。由于受到手机硬件和上网速度的限制,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访问WAP网站成为其获取手机上网体验的初始选择。

趋势二: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研究发现,电信行业经历IP化变革是互联网冲击和通信技术演进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可管理的IP网络和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控制力,是运营商长期以来实践的方向。面对市场竞争加剧,运营商实施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转型,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成为运营商竞争的焦点。

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发展成为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服务的开放式网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运营商认识到不仅仅提供接入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随需服务的诉求和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种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改变了运营商重运营轻服务的旧有模式,重塑了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趋势三:移动互联网形成三向竞合格局

过去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运营商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绝对控制力。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迫使运营商必须为了应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经过在各自领域的快速成长,新的竞争者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用户规模、高效的产品研发能力、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了解用户需求增强了新竞争者的竞争实力。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从文本格式、铃声图片、WAP上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到多媒体信息服务。早期以短信服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服务扮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

目前移动宽带和智能手机成为服务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搜索、手机即时通讯、移动SNS、位置服务LBS和手机游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经过终端融合发展的历程,手机终端发展趋向于更加贴近用户并且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手机终端高度个人化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必要性。

趋势五:移动互联网走向开放、协作和分享

开放、协作和分享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理念。面对互联网模式的冲击,运营商需要借鉴互联网模式的最佳实践,在此基础上引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构建开放式平台、集成互联网应用服务、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业链服务能力是运营商积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第4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养老机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13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和社会养老压力日益严峻。养老机构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中,尚没有成型的专业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源自各国五花八门的管理制度和粗放的本地管理制度混杂在一起,使得养老机构运营和管理面临较大的风险。近年来,频频曝出养老院重大安全伤亡事故,2015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8人死亡;2017年1月4日,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朝阳镇一安养老院发生火灾,造成7人死亡。目前,我国养老行业力推PPP模式,养老机构建设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养老行业人士预测:在未来的2~4年内,中国老龄产业的风险事件还将集中爆发。因此,在养老机构中应提高机构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1内部控制

根据1992年COSO委员会发表的内部控制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1]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高效管理,保证资产和信息安全,避免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在打破多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格局,大规模实行民营化的背景下,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系数也将增加,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要。

2养老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

21战略风险

养老机构治理如同公司治理,同样需要有战略眼光。养老机构的长期发展,会受到养老机构选址、产品和服务定位、集团扩张、多元化经营策略、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建设、对市场风险及竞争对手的判断、机构内部组织结构、政企关系等因素的影响。

22市场风险

养老机构建成后的运营时间一般比较长,运营过程中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变化、银行利率浮动、市场竞争对手情况、养老产品发展、消费群体喜好变化的影响。

23运营风险

养老机构的收益基本来自运营阶段,而运营风险也是养老机构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在运营过程中,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员工尤其是护理员的稳定性、机构内部管理合理性、机构产品定位准确性、政府税收补贴政策等都对养老机构的良好运营带来不确定的风险。

24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在养老行业的法律建设比较落后,养老机构容易陷入事务纠纷。老人入住合同不范不统一、事故责任划分机制不明确、机构事务纠纷诉讼及处理程序不规范、国家法规政策调整、养老行业专业律师缺乏、养老事务法律咨询机构稀缺等各种因素都将对养老机构带来风险。

25财务风险

养老事业属于福利性事业,养老行业属于微利性行业,在养老机构运营过程中,大部分机构都面临财务风险。在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机构贷款、融资比较难、经营盈利少甚至亏损导致资金链条断裂、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系统不完善、集团资金缺乏监管导致被随意挪用。

3养老机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养老机构目前存在众多风险,为了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风险应对的精准性,促进养老行业健康发展,建立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31合法必要性

目前,在国家大力发展养老行业PPP模式的背景下,养老政策密集出台,养老法规逐步完善。新的养老机构服务标准、合同标准、环保标准、消防防疫等安全标准、老年人设施设备标准、募捐及志愿活动等都将陆续建立和完善,政府和行业组织将加大对养老行业的监管力度。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规范养老机构行为,提高养老机构运行合法性。

32运营必要性

基于养老行业PPP模式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大背景,养老行业将面临大发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模式受到大力提倡,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将迅速增加,机构运营竞争更加激烈。同时,随着消费群体需求的增长,养老服务更加多样化、高质化,服务群体的服务标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有资质的专业护理员严重缺乏,机构不断面临法律诉讼和护理纠纷困境,而能够有效转移运营风险的保险产品严重滞后,机构运营管理日益复杂。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将提高养老机构运作规范性和高效性,提前规避运营风险。

33投融资必要性

在大数据和养老行业PPP模式化背景下,产生了多元化的网络+金融+养老和众筹模式。出于资本的逐利性,养老行业投融资门槛将迅速提高,投资者对养老机构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打算众筹一家养老机构,或者向网络银行贷款,必须要有能够让投资者感到安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养老机构开始高度专业化,外包服务和供应链不断拉长,时刻考验着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要实现养老机构投融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将极大地减少投资风险,促进投融资顺利进行。

34人力资源建设必要性

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素质不高、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短缺。目前,我国仅拥有养老护理员约100万人,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仅为5万人,养老护理员的缺口达近900万人。[2]另外,从业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增强,对机构的人文建设、工作环境、薪酬结构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养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将有效地规范行业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4养老机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41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原则

(1)前瞻性。内部控制体系要超前制定,事先考虑和预测风险,制定并完善风险应急预案机制,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要强化行业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专业化、多元化、连锁化战略经营。

(2)标准性。内部控制体系要实现标准化、模块化,增强与各项管理模块的兼容性。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标准不因实施对象、实施主体等的差异而随意变更,要强调职责明确,避免政出多门,权力不明,职责不清,同时要善于授权和加强监管。

(3)协调性。要强调内控体系的统一性、连续性和业务完整性,各项指标和体系要相互协调,互相促进,避免出现体系相互排斥冲突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要方便调整和更新,且调整更新成本低,在操作过程中要便于核对检查。

(4)可行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适应养老行业的外部宏观大环境,如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公共环境的情况,也要结合养老机构自身的特点,考虑机构自身所处的地区周边环境、机构实际运营情况、入住老人需求、人力资源状况、机构财务情况等。

(5)具体性。内控规则要分模块细化具体,要对控制流程做出详细描述。对控制目标、要求、内容、措施、主体、对象、时间、地点、程序、记录等做出详细规定,以实现操作规范性和统一性,既能宏观把握,又能注重微观细节。

42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模块建设

根据养老行业特点,养老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模块主要有: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公共事务、公司治理、人力资源、后勤服务、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市场营销。

(1)信息系统。养老机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建设要制定总体的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对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管理、使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建设和控制:信息系统安装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信息录入管理、信息传递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变更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管理、信息备份和拷贝管理、信息公开管理等。

(2)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内控模块要求对养老机构业务流程进行控制,包括:经济业务的授权、审批、审核、结算、复核、盘点、记账、核对和审签等业务。对养老机构的固定资产、物资采购、应收应付等项目进行规范管理,以提高养老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和质量,保障机构及企业的财产安全、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内控模块是养老机构各内控模块的基础和原则,也是机构发展的战略方向。养老机构法律法规内控模块主要归纳和学习新、老国家养老政策法律法规、条文条例、规章制度,提高养老机构事务合法性。法律法规模块重点是把握养老事业国家政策方针,培养专业养老事业法务人员,提高养老机构服务和管理、发展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4)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内控模块主要是针对机构对外事务的规范和管理,主要包括:政企关系、社会关系、媒体公关、志愿者服务活动、慈善募捐、国际养老文化及经验交流。公共事务内控模块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对外公共事务,实现养老机构战略发展、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提高社会影响力。

(5)公司治理。进行公司治理内控模块建设要对养老机构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进行管理。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建立机构内部的民主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得养老机构组织文化深厚、组织结构优化、结构设置合理、权责分配得当,公司上下齐心,能进能退,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奠定优良的组织和文化基础。

(6)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内控模块主要是对养老机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针对对象主要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财务人员、医务人员、培训人员、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安保人员。在具体的内控设计过程中,要重点针对各类人员的工作规范、员工招聘、薪酬设计和激励、技能培训、身心健康、人事关系等活动进行规范。人力资源内控模块尤其是对护理人员的内控设计最为重要。在对护理人员管理中,要对护理人员业务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纠纷解决、技术培训、薪酬激励等进行标准化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7)后勤服务。后勤服务内控模块是保障养老机构后勤服务质量的根本。主要包括:营养膳食、食品卫生安全、生活护理、社区助餐等内容。后勤服务内控要重点规范后勤操作流程、严格把关食品卫生安全、开发适合老年群体的营养膳食,保障机构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为机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

(8)环境安全。环境安全内控模块是保障养老机构运营安全、机构工作人员、服务对象的人身安全的重要防线。在进行环境安全内控模块建设中,要加强消防安全、医疗急救、老年设施设备安全建设和管理,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和教育宣传,进行医疗急救流程规范和知识培训,建立机构老年设施、设备安全标准。

(9)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内控模块是减少养老机构突发危机,缓解危机灾害,减少危机后果的重要保障。养老机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自然灾害应急程序、突发人为灾害应急程序、机构事务纠纷应急程序、社会公关危机应急程序等。

(10)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内控模块具体包括机构业务介绍、服务推广、品牌定位、展会展览、客户评估等内容。在养老机构市场营销内控模块中,要规范养老机构业务推广,形成规范的业务推介和营销模式,精准市场定位,找准机构客源,在提高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目标客户群体的资质、条件审核,对于不符合机构服务条件的群体,采取限制准入的方式,将运营风险提前规避。

养老机构内控体系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是机构运行的基础和业务操作的流程和规范,是机构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内控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机构内部的系统管理,提高机构运行效率,也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发现和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的基础。在进行养老机构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植根于养老行业特点,充分结合自身及其他养老机构管理经验,抓住时代特点和政策机遇,不断完善和发展内控系统内容和规范,为养老机构运作和风险管理提供技术、程序支撑。

参考文献:

[1]方红星内部控制――整合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93-95

[2]许江萍,东志中国养老产业投资潜力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3]陈家军公司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

[4]李敏我国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综述[J].办公室业务,2016(2)

[5]张美珊企业加强风险管控的要点[J].中外企业家,2014(12)

第5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广播媒体;媒介融合;信息化;品牌形象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33-02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传统广播媒体而言,即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同时也带了很大的发展机遇,那就是通过与现代传媒技术进行有效的媒介融合。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现象,媒介融合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同时有效地推动了新形势下广播媒体的发展模式的突破,例如你可以用手机收听广播,你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收听广播,亦或者你可以通过相关渠道收听你错过时间的新闻广播等等,这些便捷的收听方式,无疑是媒介融合这个大的发展趋势给广播媒体带来的新的变革。

1媒介融合的概念及特征

1.1媒介融合概念

所谓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普尔教授率先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多种媒体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功能上的体现。媒介融合的概念共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其隶属的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在内的媒体的媒介形态通过整体运作而变化的过程;另一个层面上媒介融合涵盖范围更为广泛,泛指媒介融合的主体和外延部分,也就是说与媒介有关的所有构成元素,不仅涵盖了第一层面的媒介形态融合,同时将触角延伸到其媒介功能、所有权形式、传播方式,以及组织结构的融合等方面。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媒介融合是一种适应时展的新型产业模式,是现代社会信息传输方式多元化发展的必然,是集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与信息时代的产物互联网、手机等多种传媒发展为一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经过信息统一处理,形成多种媒体形式和内容的组合,促进了信息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而这些新产品又通过多种渠道迅捷的传播出去。

1.2媒介融合的特征分析

1)数字技术的网络融合。信息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与数字化技术共同促进了多个产业领域的发展,这两项技术将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转化,成为可读的计算机二进制数据,计算机再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相同的数字符号,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交流。换一种说法,统一后的信息,经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给了传统形式的信息以新的传播机遇,网络传播,这一新颖渠道使信息流通更加广泛便捷;

2)终端的多元化融合。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媒介终端的功能也走向高科技,以有线电视为例,IP机顶盒、数字机顶盒技术屡屡更新,其他辅助设备也与时俱进,消费者收看电视更快捷,更方便,还有更多的功能可以选择,比如通过加入新的传收介质,如今电视也拥有了浏览互联网、电子商务、下载数据等原来网络特有的功能。媒介融合凭借不断更新的技术优势,也提升了移动电话的进步,移动电话网络化已成新趋势,上网、收看电视节目、收发邮件、APP应用等功能是手机的又一个进步。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媒介产业的界限逐渐模糊。为此,传统媒介都有自己固有的传播范畴和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具有时代优势和市场需求。传统的媒介报纸和广播是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营销渠道也有各自的优势。如今,我们能看到报纸、广播媒介这些传统媒介与其他媒介的互动、合作、融合,使得其原有的较为明晰的传播范畴扩大,媒介之间交互性明显化。

2 新时期我国广播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必要性及优势

2.1广播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必要性

1)传统媒体落后的管理机制与运营手段。媒介融合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表现最突出的是媒体技术的改变,当然,管理体制、运营手段、盈利模式等也随之进行整合。我国广播影视行业所实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在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导致管理机制以及运营手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与受众的需求,因此广电行业机构设置上下层级之间表现出很大的矛盾,另外,有线电视网络市场也存在严重的分割现象,广播资源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共享;

2)新时期国外媒体的强势行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得知,西方发达国家都将科学技术作为新媒体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力求成为掌握核心技术以及行业标准的第一人(国)。以美国、瑞士为首的一些国家致力于IP电视的推广和应用,韩国、意大利等国家新媒体发展方向则瞄准了手机电视。举个例子,上个世纪的美国福克斯公司专门设立了一个制作移动电视节目的部门,该部门成立之后已经成功负责了超过一百个移动节目的制作。另外,互联网也以迅猛的发展势头进驻新媒体领域。由此可见,整个新媒体市场正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随着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传媒市场也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国外媒体,以推动我国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

2.2广播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有利条件

1)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利于本土化品牌的塑造。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规律,新生事物取代传统的事物时有发生。基于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广播电台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压力也是契机,广播媒体应该坦然面对,广播电台可以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优势,打造本土化品牌产品。如何打造本土化品牌,是目前广播电台发展的当务之急,所采取的措施制约着品牌打造的成败,我认为要具有本土优势,就要贴近当地人们的生活,关注上至民生国策,下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真实反映,以当地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同时还要弘扬正气,关注弱势群体,将群众的生活放到第一位。这样一来,立足于本土,才能更好的扩展其外延,为媒介融合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2)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为广播媒体的整合奠定了基础。广播电台应该充分利用当前发展的有利时机,突破传统媒体的桎梏,将自己打造成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媒体。广播电台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多种媒体之间要加强互动。在当前的社会要求下,广播媒体应该不断提高观众参与互动的热情,如利用手机、网络等实时更新平台,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与节目互动的机会;其次,媒体资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这个整合过程不但要继续发扬广播媒体的传统优势,还要充分借鉴手机、网络、报刊等新老媒体的先进性,提升媒体资源的利用效率。手机可以突破参与互动的时空限制,网络具有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而报纸能够将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社会价值挖掘出来。现今,很多广播电台的节目都拥有了自己的同步微博、微信平台,并且推出了手机APP应用下载,就是传统与新颖的有效结合;

3)不同媒体之间要加强合作,推动广播媒体的不断壮大。从当前来看,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要大于合作,这就导致媒体资源的整合度较低,很多资源难以实现共享,这不利于广播媒体的发展。不同媒体之间要尽量加强合作,构建一个良好的媒介统一体。这样既可以消除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压力,使不同媒体之间能够进一步沟通。此外,不同媒体之间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同一个信息源,广播播送、电视播放、报纸刊发、网络更新等等形式都可以利用,只要每个媒介形式做到同源异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和播送范围,全方位使用信息。在这一前提下,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必将不断壮大。

3 我国广播媒体实施“媒介融合”的策略

3.1立足品牌形象,树立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要想提高广播的收听率就必须要提高受众的忠诚度,而要实现这一点,必须要提高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专业频率要将专业领域内的信息作为主要内容,如音乐频率主要以最流行、最时尚的音乐为主要内容,交通频率主要以路况信息、汽车性信息为主要内容。提升广播频率公信力必须要表现出客观公正的信息处理态度,注重在节目中体现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得态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受众的忠诚度。

3.2创新广播内容,形成广播媒体独特的节目风格

对任何广播节目来说,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样才能提升受众的关注度。所以,各广播频率都要力求在内容上以及表现形式上突出创新,形成自己别具特色的风格特征。我们发现广播节目的风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广播节目的收听率,如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零点乐话》,楚天电台的《吉祥鸟》等,无论是节目主持人还是节目形式都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听众。所以,各广播频道应该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听众的具体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自己的节目风格,以提高受众的收听率。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形势下,独特的节目形式具有很高的媒介价值,所以有时候策划一档新节目的重要程度要远高于节目本身的内容。如今,信息传播的渠道日益增多,受众面临着多种选择机会,因此媒介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一定要重视节目形式的创新,在开发节目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受众的需求,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以创新来赢得更多的受众。节目策划者要重点把握受众需求,任何时候都不能发生偏离,在准确了解传播特征的基础上适应更多受众的需要才是正确之策。

3.3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培养跨媒体全能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往往更容易也更应该受到广播媒体的青睐,但是复合型人才数量却十分有限,媒体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能够承担起基本工作,也就是能够胜任不同形式的采访报道工作,不但可以对着摄像头发表即兴评论,也能够挖掘信息的价值,还能够快速出稿等。第二,高于第一层面的要求,如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征,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判断出吸引受众的表达方式,能够很快分配好各种资源,顺利完成节目的制作过程,这样才能在采访过程中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适应多媒体发展的要求。第一层面要求准确把握不同媒介的表现特征,充分了解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第二层面的要求是,必须在日常实践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传播规律,这样才能胜任不同形式的媒体工作。

4结论

虽然,媒介融合发展呼声很高,但真正的落实很难,站在哲学的角度分析,所有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一个过程,但以新代旧,以先进取代落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媒介融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诸如市场的、技术的以及成本的,目前,新媒体的发展还只是媒体市场的一角,与应有的发展趋势相距甚远。不久的将来,信息传播渠道会更加通畅。总之,在现代社会,传媒数字化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传统广播媒体要积极向媒介融合迈进,依托现代化的科技优势,树立新的品牌形象,紧跟时代的要求发展,也是听众受体的集体呼声。媒介融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广播节目创优战略[J].记者摇篮,2008(6).

[2]王菡. 略论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以福建交通广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1(4).

[3]陈佑臻.浅谈地方广播媒体“迎奥运”宣传的创新思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0).

[4]黄彩虹.广播参照系下谈CMMB发展[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8(11).

第6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传媒上市 融资

一、必然的诞生:媒介上市的滥觞

1、媒介上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新兴文化产业的强势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其从业人员已经超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演艺等构成的传统文化产业部门近一倍,创造的价值也已接近。可以预见,如果文化体制改革在短期内没有较大的突破,增量资本将可能越来越向新兴文化产业领域集中,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将被边缘化。

(2)国外媒体给予的压力

传媒行业是一个具有较高的资本门槛和规模效应的行业,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传媒发展已普遍趋向于大资本、大融合的跨媒体集团模式。面对国外媒体的强大压力,我们的媒体要保持优良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就必须借助于资本的力量迅速做大做强,而进入资本市场显然是最佳的选择。

(3)传媒自身的特点

传媒业是一个高技术、重装备的行业,在国家投入很少和自身经营有限的情况下,要发展,尤其感到资金的紧缺。目前传媒业的资金来源基本还是在自身经营的圈子里。媒介自身的所谓“产业经营”部分,还是以相对单一的广告、发行为主。媒介普遍缺乏资金,感到紧缺的占82%。另外,处于高速发展中的传媒业,重新整合和不断扩张,是生存的必由之路,这都需要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的支持。

传媒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传媒业也要通过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和国际竞争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走向市场,采用产业运作方式,构建产业组织的高级形态――传媒集团。这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进程,现在还需要使整个传媒业的环境、机构和行为,尽可能符合、利用产业发展的规律。

(4)媒介上市已具备条件

解决媒介资金的问题,无非三条路:是否可以与非媒介企业联营,从行业外获得资金;是否可以允许媒介以上市公司的身份,获得社会资金;是否可以从行业内或行业外的国际大资本那里获得资金。而当时的具体条件如下:

第一,资本对于中国传媒并不可怕。政府的顾虑是资本是否会干扰乃至蜕变传媒的方向,但是事实证明传媒的经营和传播是可以分开的。现行的法律、政策既然能够调节两者的矛盾,同样也能够在传媒利用业外资本的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它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第二,中国传媒业的改革已经为接纳社会资本作好了准备。各家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的成立,虽然和最初设想的传媒集团化有相当的距离,但至少为了规模经营的需要,集团大都已经实行了资产重组,将经营性资产予以集中管理和经营,并且正在进行经营性资产同业外资本合作的各种试探。

第三,中国限制业外资本进入传媒的禁止性规范的位阶是比较低的,这就意味着它的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入世”后,进一步调整有关法规、政策,扩大传媒业向外资开放的领域成为一种趋势。

2、媒介上市的发端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用上市融资的资本运营方式的第一家传媒企业是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5月,1994年4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文化类上市公司。资本经营给东方明珠注入新的超常的活力。该公司原注册资本为4.1亿元,经两次增资扩股后达到6.4亿元,至2000年6月,总资产已达36亿元,如今更是取得让人翘首的业绩。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传媒与证券资本的结合日渐增多,如电广传媒、赛迪传媒、歌华有线、瑞博传媒等等。从2002年开始,一些著名的国外电视集团开始与国内的电视媒体合作,制作和交换电视节目,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02年12月19日,新闻集团与湖南广播电视集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电视市场,不仅改变了我国电视市场的资本结构,而且提高了我国电视的产业化水平。

目前我国媒体进入资本市场的形式:

一为“直接上市”,如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出身的中国第一支媒体股“电广传媒”上市之初就成为证券市场的一匹黑马,备受瞩目。

二是“媒体与上市公司合作”,上市公司出资金,合作媒体出资源。如隶属上海广电局的“东方明珠”,它以巨额资金购买上海东方电视台的部分广告权,期限50年。

三是媒体通过间接收购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如成都商报间接控股四川电器。

二、媒介上市的困惑

为了避免传媒核心业务与试图进入证券市场的经营性业务混为一体,在审批时遇到限制,传媒通常需要先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将经营性业务注入这家企业,将企业与传媒的核心业务严格分开。传媒注入股份公司的资产一般是边缘性资产,当然必须是盈利性资产。

而目前中国电视业资本结构的现状呈现出的特点是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债务性融资比例高,资本性融资比例低。这使得媒介资本的运营出现很多尴尬的局面。

1、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

由于广电业不允许外部资本进入,但是电信业可以进入,于是很多广电业单位通常先建立一个公司,将经营部分划出去,例如湖南广电传媒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从广电部门划出去而建立的公司。它招股6000万股,用于本省有限电视网络的项目;北京歌华有限电视网络股份公司公开招股8000万股,投资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的光缆工程。

2、债务性融资比例高,资本性融资比例低

(1)以债务性融资为例的分析

2004年9月,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以股抵债方案,目的是为了解决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而又无法偿还的问题。据说,这是我国金融工具的一次创新,因为以股抵债被认为是解决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的次优方案,而且还被认为是现实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其实,无论是债转股,还是以股抵债,都是公司为了躲避债务责任而作出的一种选择。所谓以股抵债,指的是“上市公司以其控股股东侵占的资金作为对价,冲减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被冲减的股份依法注销”。

无论是以股抵债还是债转股,都是对既有契约关系的一种损害,都是债务人躲避债务责任的一种选择。如果政府和理论界都只是从正面宣传报道,不把有损契约关系的一面当作一回事,那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件大事。

(2)债务性融资的实质

以股抵债的制度安排不是一种帕累托最优。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是大赢家,它不仅有效地解除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保住了控股股东地位,而且尚能从上市公司的股票升值中得到好处。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股本规模和资产规模缩小,其赢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见高,但这不是经营效绩的实际上升,只要作为分母的资产规模变小,也就能使赢利能力提高。

三、如何变成奔马:困惑中谋求出路

随着多种形式的资本进入电视市场,不仅增强了电视产业自身的活力,还促使电视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化,所有权出现了不同格局。与此同时,还有可能在电视产业的人才策略、经营理念上也会产生大的变化,促进整个电视产业的发展。有远见的外部资本要进入传媒,不仅仅是为了广告、发行的盈利,而是要借助传媒这个概念在资本市场上先声夺人,占领制高点。在中国,传媒是比西方国家的传媒更有暴利可图的领域。中国传媒从依赖财政拨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靠在广告和发行市场自我积累求得发展,这只能实现算术级数的增长;而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借用社会力量,就有可能实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1、明晰的产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传媒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创造先决条件。

如果组织或操作一个新体制的成本小于其潜在收益,就可以发生体制创新。可以说,我们传媒业过去改革,基本上只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的改进,运行层面的改良、改善、优化。到现在,原有体制的潜力已经挖掘得比较充足了,再要有大的跃升,就需要通过体制的突破来解放生产力了,现在进行的企业化转制和政事、政企的分开,就属于这种突破。

明晰的产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为传媒资本运营的顺利进行创造先决条件,也是上市传媒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内部决定性因素。

2、较为健全的政策、法律和制度环境,为传媒资本运营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和便利条件。

在一个完善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下,通过不断完善市场,能够进一步促使传媒的发展。

当前我国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传媒法律法规等相关法律制度,加快传媒体制改革,为传媒资本运营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环境。应当将传媒资本运营与传媒科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明确传媒资本运营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做好传媒资本运营的风险控制。

3、党管媒体的新突破

在国内传媒业发生深刻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争取上市,将是媒体运营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在目前媒体上市中内容编审与经营性资产分离、媒体集团本身占有控股权的前提下,媒体上市既能够实现国内主流媒体的做大做强,也能够实现媒体的喉舌性质不变,正确的导向不变。

我们党管媒体,不只是要管住,更不是要管死,而是要管出更大、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让媒体充分、全面地配合党的执政使命的履行,执政任务的完成。

在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法治和基本政策的框架内,才能够有效地收回投资并大大增值。在广电领域,制播分离的市场化运作,实际上将政治风险经济化了,因为任何政治不合格的节目必然要在经济上付出代价。也就是说,媒介资本的运作应该是安全的,这一安全性是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实现。

新闻传媒有基本的两大属性,既有政治性,新闻的终审权和舆论的引导权是任何金钱所不能置换的;同时还有它的产业属性,媒体的广告经营、信息传输、影视制作等都可以从新闻中剥离出来,通过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以求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枫,《中国电视传媒资本运营》(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第7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全球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各类数据在不断的增多,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的信息量会增加两倍以上,因此,大数据被人们广泛的关注。在大数据时代,应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对这些多元化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处理,使信息数据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大数据的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的概念

如今,大数据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概念,其主要是指海量的资料和数据,其涉及的资料总量非常的庞大,所以,在进行这部分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并且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数据的支持。最权威的定义来自于美国科学基金会,其表述大数据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各类传感设备,可以形成数据流的方式,并且通过视频和音频软件,形成长期的和多元化的数据集合,形成数据的分布式整合。

(二)大数据的特征

其一,大数据的种类比较繁多,不仅仅有常规的结构化的数据,而且还要大量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形成各类关联密切的数据库,在社会网络通信的过程中,结合了流媒体等,进行海量数据的收集。其二是数据的容量和体积非常的巨大,数据每秒钟传输的速率也大大的上升。其三是数据的价值密度比较低,在海量的大数据中,很多的信息的价值并不高,需要人们从海量的数据中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其四是信息的流动速度快,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的传递具有高效性特征,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了强化,而且提高了企业的决策能力。

在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关联中,首先要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起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数据的分析,将有用的信息挖掘出来,实现数据的应用,分别是数据进行生产、处理和价值的提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发展,这些技术使得企业在进行数据的处理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数据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进行管理方面,实现了创新的管理方式。

(一)企业运营管理的创新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实现了运营管理的创新,企业在进行运营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客户的潜在需求进行分析,所以其应该洞察客户的评价,了解客户的潜在意思,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一对一的营销,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分析,通过对客户的背景信息的分析,可以制定静态的信息,对客户的购买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挖掘,对客户的潜在的喜好进行探究,这样就能及时为客户推送他们喜欢的产品的特征,制定合理的产品营销的策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在企业中,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引进大量的人才,人才可以推动企业创新,企业应该着力提高员工的能力,让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使他们在企业中产生归属感,这样才能防止人才的大量流失,确保企业正常的运行。通过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可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预测和分析,对潜在员工的走向进行预测,使企业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建立起人力资源的信息平台,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获取后,针对员工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络,可以及时的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动态。

(三)完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竞争中,地理位置的优势不再凸显,这些优势随着时空界限的打破变得微不足道,企业在创新中,各类创新的理念也被时代的发展淡化,国家和政府出台了很多对企业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也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所以,在企业制定管理模式中,应该结合大数据,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通过大数据,可以对企业的信息进行优化,制定出最及时的决策,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及时对接,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得以及时的更新,在生产方面,可以生产中客户最需要的产品,防止产品生产的盲目性,很多企业在生产中具有滞后性,导致产品在生产出来后,消费者已经不再需求。在企业进行业务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企业的潜在价值,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生产和人力的成本,而且使数据高速的增长,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四)整合电子信息数据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信息主要以电子数据的形成呈现,电子数据的数量越来越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存储中,占据的空间更多,而且各类信息的类型和范围越来越大,很多非结构化的信息涌现,信息不仅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同时也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呈现,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在对信息进行处理中,还是局限于对结构化的信息处理,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还具有局限性,而且仅仅针对文字和文本的整合,在这个背景下,很多重要的信息就会被企业遗漏。所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企业应该完善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对视频和音频的整合,并且结合图片,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信息,提高各类数据整合的能力,才能使企业在进行信息和数据管理中更加具有实效性,发挥数据在企业制定决策中的作用。

(五)对同类企业信息数据间的联系进行整合和规划

很多企业在对信息和数据整合中,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在对信息整合中,还是缺乏规划性,所以,在不同的企业之g,他们在对数据整合中,各类数据都是独立整合,缺乏联系,不能对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密切的分析,企业的各个部门在对数据整合中也缺乏沟通,这就导致了企业在整合数据的过程中缺乏实时性,这样的数据具有分散性,不能促进企业决策的制定。所以,各个企业,特别是经营方式相似的企业,应该强化联系,建立统一的规划,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之间的业务共同发展,提供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共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才能使大量的数据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促进企业、行业和整个市场的发展,共同抵御外部的冲击。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

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在制定管理方针中,应该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充分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在管理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一)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移动智能终端的方式,这类技术可以凸显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使大量的数据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类技术也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的体现。海量的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企业在发展中在面对这些信息中,其面对的冲击不小,而且面对各方面的挑战,所以,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制定合理的决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实现精细化的管理,使员工都可以接受个性化的管理,既可以使员工的个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也不会导致企业内部的混乱。还应该提高企业员工对数据信息的认识,信息数据具有开放性特征,员工应该结合传统的决策,对企业管理方式进行革新。

(二)以数据作为企业运营的决策的依托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数量和信息的平台,而且在这个平台上还要融入微博、微信等软件,这样才能使平台上的数据更加的丰富,才能制定更加科学的决策。企业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非结构性数据的重要性,将这些信息与自己的产品和客户结合起来,增加客户的体验,这样客户在体验中才能了解产品的优势和性能,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做好对各类非结构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强化对信息的筛选,使自身的服务更加具有实时性特征,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而且在制定相关的营销决策中,应该坚持以数据为依托,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建立起科学的企业网络

在现代化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看重产品,更加应该注重服务的质量,企业应该建立起合理的企业网络,才能对各项服务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这样才能推动企业各项服务的革新,使企业内部数据库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在企业内部形成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资源化发展,对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基本情况非常了解,并且建立起合作伙伴,企业应该与客户、供应商和员工建立完善的联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信息化的网络,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所以,建立完善的企业网络是企业完善管理方式的重要环节。

(四)强化数据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企业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企业在管理中面临着各方面的冲击,所以,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创新企业管理的模式,这些都离不开人才。数据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还应该了解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知识,要及时的对信息进行处理,要具有出色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企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才能更好的推动自身的发展。企业在对人才培训中,应该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并且企业在招聘中也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招纳大量的适合的人才。

四、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应该结合大数据相关的技术,进行数据的整合,企业应该紧跟时代的变化,制定管理模式,强化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并且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环节,企业应该不断适应大数据环境,创新管理模式,如果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那么企业的管理方针就会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在经营中面临风险。

参考文献:

[1]朱佐为.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析[J]. 现代商业,2015,08:221-222.

[2]张翠苹.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创新模式[J]. 商场现代化,2015,28:83-84.

[3]匡瑜. 互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探析[J]. 财会学习,2016,01:39-40.

第8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精益化管理;医院管理

日本丰田公司开启了精益化管理的先河,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精益化管理的热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医院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医院的财务管理向精益化管理的方向迈进,这也是市场经济对医院提出的新的要求。

一、精益化管理概述

精益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本田公司的精益生产,从此,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精益化管理的革命。精益化财务管理是以精益化管理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在筹资、运营资本以及投资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将精益化的思想与财务管理结合起来,从而进行的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具体说来,精益化管理中的“精”是指争取少的投入以及少的时间与资源消耗,特别是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要进行适当的控制;“益”是指更多的经济效益的产生,讲求精益求精。将精益化管理应用到财务管理中就是将财务管理置于各项指标的价值流中,从而可以及时的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可以迅速的将其反馈给管理者,从而保证价值流的改进与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引入精益化管理,可以更好的监控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从而保证财务管理更加灵活、有效,更好地促进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医院财务管理中采用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筹集

资金筹集是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环节,财务管理精益化就是将资金筹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目标,以医院的生产经营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医院的日常经营中资金的需求量,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从而为资金的良性运行奠定基础。

2、有利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中的资金运用

资金的运用关系着医院的正常经营与今后的发展,因此,资金的合理运用是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可以将医院资金的合理运用进行完善,减少不合理的支出,从而将成本控制在利于医院经营发展的范围内,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为医院的经营管理作出保障。

3、有利于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资金分配

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成本管理,或是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资金分配,这样可以保证资金合理的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合理的配置,避免资金的浪费与闲置更好地保障医院的经营效益与效果。

三、医院财务管理中精益化管理的运用

财务的精益化管理,能够通过财务预算、销售以及运营等方式,更为灵活、有效地了解医院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1、加强预算管理,实现医院的财务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要求财务管理的精确与细致,要求将影响医院财务管理的因素周全考虑,从而客观的作出评价,为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指导。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预算分析、预算编制以及预算的跟踪控制等的各个环节,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等有很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可以保证医院的预算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财务精益化管理。

2、加强成本控制,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是争取以少的投入以及少的时间与资源消耗,特别是不必要的投入与浪费要进行适当的控制,这就要求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体现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到财务成本的精益化管理,依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依靠监督与制度节省开支,避免成本控制的随意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比如从药品采购或是医疗设备的配置上进行成本的控制,从而尽快的实现财务精益化管理。除此之外,医院还要营造成本控制的良好的氛围,管理者带动医院员工共同遵守成本控制制度,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更好的将财务精益化管理落到实处。

3、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财务管理的精益化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因此,医院的财务管理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财务管理精益化的水平。医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财务精益化管理,引进财务――业务一体化软件,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逐渐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监控经营中的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集成与共享,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精益化。除此之外,还要从财务管理的薄弱处入手,建立起良好的财务信息交流与沟通系统,从整体上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益化管理。

四、总结

医院的财务管理引入精益化管理,使得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的发展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德芝,周红涛,顾明运,刘芳.浅议精益化管理理念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医疗装备,2011(07)

[2] 刘志学.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发展[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1)

第9篇:新媒体运营的必要性范文

一年前宣布收购数码传媒集团(DMG,以下简称“数码传媒”),一年后,华视传媒(Nadq:VISN)将后者告上公堂。

2010年12月27日,华视传媒(Nadq:VISN)公告,称自己与旗下子公司Vision Best已于12月27日向戈壁资本、橡树投资、Sierra投资等数码传媒前股东提讼。这些机构被指在华视传媒收购数码传媒的过程中涉嫌虚假包装后者的财务报表,粉饰其业绩,引诱华视传媒出高价购买。

据称,华视传媒觉得数码传媒的业务没有任何问题,但经过审计核查证明和当初的交易价格有偏离。

DMG数码媒体集团成立于2002年,之前在全国7个城市拥有27条地铁线路的独家广告运营权,有接近35000块屏幕。2009年10月15日,它被头号竞争对手华视传媒以1.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成立仅4年的后者如今号称中国最大的户外数字电视移动广告运营商。在收购对价中,华视首笔支付4000万美元现金和6000万美元股票,之后两年每年支付3000万美元。迄今为止,华视传媒如数支付了首笔账款,余下6000万美元。

受不利消息影响,消息当天华视传媒纳市开盘迅速走低,后低位盘整,截至收盘报每股3.92美元,跌4.16%。

华视惊觉上当

据了解,华视传媒方面已经向法院提出了以下诉求:1.拒绝支付剩余6000万美元收购款;2.要求对方股东及投资方返还通过造假所获得的1亿美元(包括现金和股票);3.拿回华视传媒在共管账户中的资金;4.要求对方股东及管理层支付不低于8000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金;5.要求对方股东及管理层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具体金额在审判中确定;6.要求对方支付适当的利息、律师费以及其他支出、成本等。

华视传媒方面称,经过审计,公司发现了收购之时没发现的问题。数码传媒公司的价值低于之前的评估值。因此提出上述诉讼要求。

华视传媒方面没有披露DMG数码媒体集团所涉财务问题是哪些,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主要问题出在其原股东刻意做低公司运营成本和虚增投资收入两方面。”

截至2010年9月30日,华视传媒所记载的与收购数码媒体集团相关的商誉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按临时估计暂估)分别为8950万美元及8510万美元。华视传媒管理层现正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要求对上述商誉进行年度减值测试。管理层不排除对上述商誉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进行包括非现金减值在内调整的可能性。

一旦所有诉讼主张成立,华视传媒将至少获得1.4亿美元的收益,接近当时的购买价格。所以此举令市场认为,华视传媒有意借诉讼抛弃数码传媒,拒绝对其承担义务。

华视传媒否认了这种说法。王瀚宇称:“我们在并购结束后对DMG的团队进行了很好的整合。在将华视原有的地铁平台和DMG地铁平台合并之后,我们从人力资源、销售管理、市场推广、治理结构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取得了应有的协同效应。我们预计整合后的地铁平台将成为华视主要的收入板块之一,并将长期保持健康的成长。”

由于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的对接已于2010年年初完成,因此诉讼对具体业务没有影响。而如果华视传媒的上述请求得到法院支持,数码传媒投资方以及戈壁基金创始人曹嘉泰(原数码传媒公司CEO)将面临巨额赔偿。

黄金时代过去

作为第一个在地铁电视领域吃“螃蟹”的人,DMG数码媒体集团成立的时间(2002年)比分众传媒还要早,融资金额比华视传媒高(后者在上市前的融资金额仅为5400万美元)。地铁视频广告也是公认的“金矿”,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公交地铁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93亿元,同比增长156.8%,是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

然而,DMG数码媒体集团在成立6年后才实现首次赢利,其CEO更是三度易主,最后干脆投资人自己上阵。但令人遗憾的是,投资方戈壁合伙人2007年许下的“18个月内,实现纳斯达克上市”的承诺始终没有兑现。

对于像戈壁基金、橡树基金等这些在数码传媒潜伏多年的风险投资商而言,被收购不失为一个相对体面的退出。但对于创业者而言,结局显然并不十分理想。他们的利益在前后4轮的融资中不断被稀释(数码传媒共获得总金额接近7000万美元的资金注入),并早早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被收购后,这个品牌和管理团队也已丧失独立存在的必要性。

数码传媒最后一任CEO曹嘉泰曾将落后的原因归咎为地铁线路“慢”扩展和金融危机,但这样的说法无法让人信服。同是新媒体运营公司的分众传媒,2005年实现上市,融资1.72亿美元;成立于2005年的华视传媒,两年半就实现上市,2008年全年净利润达4680万美元;2007年登陆纳斯达克的航美传媒,也顺利集资2.58亿美元。

业绩问题似乎是阻碍曹嘉泰走向上市的主要因素,知情人士也向《IT时代周刊》表示:“即便有几千万美元的投入,当时的数码传媒仅靠业绩也是绝没有上市的可能。被收购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此项收购,王瀚宇表示:“地铁媒体业务整体是不错的,业绩也处于上升阶段,也吸引了很多客户,我们有能力做好与现有业务的整合。”

不过,中国户外媒体的黄金年代很可能已经过去。经历了2005年以来的高速增长之后,地铁公交视频广告成长已现疲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