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范文

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

第1篇: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语言教学;语言素质;语言发展水平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对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促进其智力发展,尤其是对促进思维的发展作用甚大。因为语言的准确性来源于思维的清晰性,语言的条理性来源于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连贯性来源于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流畅性来源于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多样性来源于思维的丰富性。然而在现今的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教学的地位与作用,语言本身的特点,它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等,确实很多教师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好语言教学目标

在语言教学的目标确立上,要求教师要把握两种水平,才能因材施教。一种是从理论上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另一种是要知道实际所教的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然后根据这些去制订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相符合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1.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教师要从理论上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并要把握好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的特点。《指南》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丰富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个目标是国家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宏观要求,能够理解,但不宜具体操作,因而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转化成若干可操作的微观发展目标。如: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就可以分解成:学习一些短小的、朗朗上口的优秀文学作品,体验这些优秀作品本身的语言美;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脉络等的微观小目标,这样教起来就较容易。

2.把握好本班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把握好本班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幼儿的语言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幼儿的遗传因素、家长的学历层次以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地区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同的因素,这样就会导致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现有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包括对词汇掌握的情况、语言表达是否主动、准确、流畅、富有逻辑性等,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程度等做一个“档案”记载,并揭示出这种现状的原因,以便为下一步教育单元目标或教育行为目标的调整、确立找到依据。

教师在把握上面两种水平的基础上,确立下一步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如果目标过高,幼儿经过一定努力也难完成,幼儿便会丧失信心,如果目标过低,不需经过多大努力,幼儿就能完成目标,也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更会使幼儿有一种“飘飘然”感。如在小班语言《趣味脸谱》的教学时,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的年龄目标主要是:能够正确发音,大胆表达愿望、回答问题、会说完整句、语言清晰地交谈。而我最初确立的目标时让幼儿在比较“生气”“高兴”“愤怒”三个不同脸谱后,概括出每个脸谱的特征并比较他们的不同。这个目标确立过高,因为小班的小朋友词汇量少,观察能力较低,还不能透过事物现象概括出实质,因而根本不能说出高兴时眉毛“舒展”,愤怒时眉头“紧锁”等实质特征。因此整个活动都很沉闷。之后对目标重新调整,确立的新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描述“高兴”“生气”时的表情词语,并用来说一句话。如妈妈给我买了一件花裙子,我高兴极了,眉毛都舒展开了。这样目标的重新确立就基本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活动的效果就比较理想。

二、组织好语言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指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相互协调、统一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同样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同时要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1.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

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当然要做到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相适应,前提必须是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目标的相适应,因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是为完成目标服务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没有必然联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但活动形式的确定是否适当,对活动的教育效果却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如果是训练幼儿某些难发的音或者是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某些词时,就适合采用语言游戏的方式。因为练习发音和正确使用词,均属比较枯燥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可使幼儿为了“玩”而克服困难,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运用故事一类的文学作品发展幼儿语言,就应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作品情节较简单且有较多重复,角色对话亦多的,就适合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复述作品;有的作品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就适合由教师讲述;如果以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为目的活动,就适合与幼儿操作活动结合进行,如让幼儿先凭自己的想象绘画或制作其他手工制作,然后凭借自己的绘画或演示自己的手工制品进行创造性讲述。

2.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有“重点”地指导幼儿

教师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上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有“重点”地指导幼儿。“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要具体明确,以发展语言为主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具体落实到是让幼儿学会某些新的句式,如“有……还有……”“一……就……”“因为……所以……”等,还应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或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情等,切忌“笼统”和面面俱到。

另外,还要进行落实,也就是指语言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质应是注重每一个幼儿,注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方面,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能够极大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使其“听”与“说”都能处于最佳状态的一种氛围。环境是育人的基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就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教师应实施一种“成功教育”,使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感和进取心。成功的教育是以幼儿的终身发展为立足点,教师要从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以活动和游戏为突破口开展幼儿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体验学习语言的快乐。第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幼儿,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按照“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学观点,教师哪怕是一个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点滴进步的话语对幼儿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奖赏。最后,从语言教学的学科特点上讲,语言属于一门表现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更要加强规范的、系统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

总之,语言教学属于幼儿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从幼儿期的语言特点出发,从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出发,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幼儿如何“学”,以此来带动幼儿园其他各门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盛楠.幼儿语言研究的新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152.

[2]赵红霞.幼儿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第2篇: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范文

一、“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内涵界定

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即尊重幼儿生命发展的规律,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幼儿的生活经验应当包括:

1.幼儿亲身体验的生活。幼儿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即开始了探索周围世界的旅程,并不断对周围世界产生各种认识,形成自己的判断,这也可以称为幼儿的直接经验,这些经验又将成为新经验的生长点。

2.幼儿能够理解的生活。幼儿除了亲身体验的生活,还有通过成人、图画书、影视媒体等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想象和创造。

二、“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语言活动”的价值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强调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在环境中主动经历的事情之间的关系。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语言活动符合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对幼儿的生命成长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的价值。

1.满足幼儿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促进生命的发展,而基于生活经验的语言活动就是要关注幼儿的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去亲近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脉搏。对幼儿来说,学习只是因为“好玩”“有趣”。虞永平教授在他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一书中指出,对幼儿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能以经验形式呈现的”。多年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告诉我,只有那些发生在幼儿的生活世界里的东西才是他们感兴趣的,才能够触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欲望。

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应然追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要求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内容不能以系统的学科知识学习为主要任务,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生活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更有效。”幼儿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语言教育必须建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生活是语言产生的基础。语言的习得不是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在听和说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慢慢理解、反复练习、实际运用而获得的。[1]对幼儿来说,语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习得的。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和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幼儿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与周围的人交流,引起别人的注意,探索周围的世界,想象、思考和传递信息等。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一些教师仍然将重点放在帮助幼儿丰富词汇、学习语句、学习完整和准确地说话等内容上,而忽视了幼儿利用语言表达自己当时的所想所感,利用语言传达信息以及利用语言促进自身认知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目标。而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语言活动就是要从幼儿的生活世界出发,为幼儿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让幼儿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主动去发展语言。

三、基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园语言活动策略

1.语言活动的内容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儿童感知、思维特点决定儿童“惟有存在的才是真实的”。日常教育中也确实感到,那些在生活与学习中出现过的、发生过的、目睹过的,尤其是随时随地与幼儿的客观真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内容,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智慧行动起来,投入阅读、讨论,发表见解,获得新感受。

(1)关注幼儿发展状况。儿童语言的获得要以一定的生理条件为基础。幼儿期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思维是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要考虑不同的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还要考虑到孩子的生活经验。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如:小班围绕家庭生活选择“我的一家”“扮演娃娃家”“玩具展览”;中班可围绕幼儿园生活,选择同伴、集体活动内容;而到了大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语言活动的内容可选择社会规则、自然界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

(2)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儿童的生活中,世界是“泛灵性的”“情感性的”,一切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眼、有嘴、会说话。在幼儿的生活中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和关爱、合作和谦让。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教师必须站在幼儿的立场,从幼儿的需要入手。关注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在游戏生活中,发现了什么、争执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语言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对生活的探索需求。如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解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对同伴的认识,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性。绘本故事《小威向前冲》解决了大班孩子关注自己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两棵树》则能帮助中班孩子理解同伴情感。

(3)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内容如果能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生活或话题,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将自己的兴趣向着更深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孩子们的眼里,大自然充满了神奇,动物、植物的生长,四季更替,自然界的变化是孩子们最津津乐道的。因此,在选择语言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问问孩子们需要什么,让孩子提供话题,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收集资料,开展活动。当然教师也可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教育内容。如:“天气预报”“交通规则”等能让幼儿感到新奇的内容,由于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2.语言活动的方式应以拓展幼儿经验为宗旨

幼儿园语言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讲述、谈话、听说游戏、早期阅读和文学活动等,这些形式为幼儿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环境。但这些只有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语言教育充满生命和活力。因此,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活动来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和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真正目的。

(1)在谈话、讲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经验。谈话、讲述是幼儿园常见的语言活动,它要求讲述的人能够用清晰的语言概述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是幼儿主动地感受事物和组织自己思维的过程。同时对听者也有很高的要求,如仔细倾听,捕捉关键信息,与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有效地碰撞,做出积极的反应等,是培养幼儿倾听、表述、主动建构、思维等语言经验的重要途径。

(2)在早期阅读和文学活动中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早期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与文学作品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文本,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幼儿由于受年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的局限,认知经验匮乏,而优秀的图画书和儿童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生活场景和生活内容。因此在进行早期阅读和儿童文学作品欣赏时,我们可尝试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借助图画书和文学作品提供的情景和角色重新建构对事物的认知,从而丰富和拓展幼儿的认知经验。

(3)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为幼儿语言交往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物质环境。日常生活也为幼儿提供了最为放松和自然的语言交往心理环境。因此幼儿更愿意表达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幼儿也有更多的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把语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种游戏中,帮助幼儿扩展自己的经验。如:游戏前让孩子们讨论想玩什么游戏,如何玩这些游戏,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谈谈游戏时的感受等等,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3.语言活动的过程应以提升幼儿综合能力为目标

20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凯瑟琳·斯诺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美国英语语言交流行为进行了较大样本的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儿童在认知能力、社会理解能力及更严格意义上的语言技能三方面是整合发展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其交往、思维、判断、想象、表达等能力提升和发展的过程。杜威说“一切学习来自经验”,他告诉我们儿童在已有的经验中学习。为此,杜威将教学过程分为5个步骤:第一,儿童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景,也就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第二,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个促使幼儿思考的问题;第三,调动已有经验,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儿童产生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第五,儿童把思维的结果运用于实践,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通过这种活动让儿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解决新问题,获得新方法、新策略、新认知和新经验。[2]杜威的这段论述为我们阐明了“如何将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蕴含在语言教学过程。如在语言活动的开始部分,我们应从幼儿已有的认识经验入手,创设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幼儿与同伴,幼儿与文本的观点更迭和思想冲突,通过启发和引导促使幼儿在自身经验和外部经验的矛盾冲突中进行重组,从而实现幼儿自身经验的更新和改进。同时要注意把幼儿的疑问、争论和想法加以引导和提升,使之成为新知识的生成点和促进幼儿经验发展的生长点。

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拥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体验经历,基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语言活动,就是要在幼儿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通过对话、交流等促进幼儿经验的创生和视界的拓展;教师要鼓励、支持幼儿与同伴、与教师、与环境的对话与交流,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匡芳涛.儿童语言习得相关理论评述[J].学前教育研究,2010(5).

第3篇: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范文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通向世界的大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举行,使得英语在今后的若干年都会是最为时尚和鉴定人们素质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因此,母语非英语的人熟练掌握英语便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另外对于幼儿到底应不应该学习外语,虽然还存在着争论,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幼儿确实有学好外语的潜力,并有研究表明幼儿期学英语比成年后再学习的效果好很多。因此探索出一种切实有效的幼儿学习英语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加拿大圣·兰伯特的法语浸入式教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取得了很大效果,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近十多年来,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教育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效仿的榜样。我国在1997年,引入了加拿大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模式。由我国对外贸易经济部、加拿大联邦政府国际开发署、我国国家教委和加拿大大学联合会共同批准,由加拿大联邦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中加大学合作巩固项目”于1996年启动。其中一个项目为“妇女和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共有两国八所大学为项目单位。在这个项目的少数民族双语研究中,加方专家系统地引进了加拿大各语种第二语言浸入式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此项目先后在西安、广州、深圳、江门、惠州等城市的十余所幼儿园进行,同时我国许多教育研究机构也开始探索英语浸入式教学法在我国的推广。那么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适合中国?我国是否应该全面推广浸入式教学模式?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二、概念的界定

英语浸入式(EnglishImmersion)教学:是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与课程模式,即儿童在园的全部或一半时间内“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幼儿,不用母语做中介,而且部分学科课程也要用英语来讲授。英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①

这种模式是借鉴加拿语浸入式的成功经验,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新的幼儿英语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幼儿语言的掌握不是靠机械模仿而获得的,而是在接受足够的语言输入后逐渐生成的,它强调幼儿英语的学习是在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下进行的。

三、研究分析

(一)开展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优势。

1.浸入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浸入式教学法以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其理论基础,很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思维模式。具体有以下几种理论来支持它。

(1)幼儿能在一定语言环境下熟练掌握第二语言。

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语言技能。过了青春期,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图式基本定型,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样敏感和有效。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第二语言态度积极。随着年龄增长,伴随着某种经历而产生的想法(如: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等)会对学习第二语言造成消极影响。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或7岁)以前,每天都能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步减弱。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刚好能使幼儿在语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认知能力习得第二语言。

(2)最佳语言习得模式是自然习得。

儿童掌握第二语言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然习得,二是学科课程,三是语言课程,很多研究都证实自然习得的效果最好,应用能力和持久力都最长。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英语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语言的使用,自然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浸入式教学就是利用了这种儿童在有意义的语境下自然习得的思维模式来拓展学习英语的途径。

(3)语言的熟练运用须在真实情境下练习习得。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表明,“幼儿是在与外界客观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因此语言必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练习而获得的。汉语作为母语之所以能够被人掌握,是因为有语言环境,而英语同母语相比,幼儿时期不易被强化,与缺少英语的语言环境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应创设各种有意义、真实的情景,它往往不只是学习几个单词,更重要的是运用语言和别人交往。因此,教学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提供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法情境,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自由活动中的听来理解语言,在使用中学习语言。而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浸入式教学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幼儿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全部生活在幼儿园,幼儿可以在教师反复说英语的潜移默化中去掌握。如:早上来园,教师用英语问“Goodmorning”,收玩具时要求幼儿“Putawayyourtolls”,到洗手时教师用英语要求“Pleasewashyourhands”,在报餐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馒头(steamed)、面包(bread)等名称,而一些礼貌用语如“Thankyou”“you’rewelcome”等,教师更要不断重复使用,幼儿反复听,不断模仿,天长日久,不用特意教就自然会运用了。

(4)最有效的教师策略鼓励幼儿直接习得英语。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付延焱《学前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个案研究》通过对大连一家双语幼儿园的个案研究得出结论:“最有效的教师策略包括:鼓励儿童的直接英语认知,强化英语反应,弱化汉语反应和创造全面丰富的英语环境,这些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都契合了。”②

(5)内发思维学习比外在模仿更有助于语言的运用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浸入式英语教学实际上是让幼儿英语学习从热闹的外在模仿学习转向沉浸的内发思维学习。其意义不只是实现了全英语课堂,而且避免了汉语言系统对幼儿学习英语语言的干扰,实现了幼儿英语语言学习与英语思维的同步。

2.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其余优点。

以上理论均表明,英语浸入式教学符合幼儿学习模式及英语学习模式,能促进幼儿英语学习。除此之外,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还有许多其它的优点。

第一,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它不把目光直接盯在英语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是关注幼儿快乐的学习和全面的发展。快乐的学习意味着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压力,主动学习,而全面的发展蕴含着母语的发展、第二语言的发展、生理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与社会性的发展等。

第二,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

第三,有助于将知识课程与情感课程整合,有助于不同学科间课程的整合。现代课程论强调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相统一的基础上,将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整合。以前的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训练,忽视儿童的实际生活和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而浸入式教学模式刚好契合了这一点,在教孩子知识情感的同时,也教会了儿童英语语言的学习。

3.对于幼儿浸入式教学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

(1)浸入式教学法不会干扰母语的掌握,反而会促进。

幼儿的英语学习是否会影响母语的掌握?这一直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有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分析,认为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而且幼儿期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母语的句子结构已经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模式,不会因为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对母语造成混淆或冲击。而且,从脑“用进废退”原则的观点出发,幼儿在学习英语时也开发利用了大脑的语言中枢,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语言的发展将促进思维的发展。Lambert和Johnson曾用两种语言测查双语儿童,发现双语儿童两种语言的得分高度相关。③国内学者高一虹研究也认为,双语者两种语言的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据有的幼儿园所开展的双语课程研究的效果显示:双语课程的第二语言教育并不影响儿童母语能力的发展。

实验班儿童在母语倾听、表达、理解、运用等方面的能力上均有显著的进步,尤其是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确实令人可喜。④

(2)浸入式教学法不会让学科知识的掌握受影响。

有人担心浸入式教学模式会使儿童的母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的掌握受到影响,这也把浸入式教学模式隐性课程的消极方面指出来了。但是在浸入式教学中却成功地变消极为积极,由于儿童在极其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接受多种学科知识,教师则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辅助教学形式(幻灯投影、实物教具、电视、电脑等)。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活动教学,并配以丰富的表情、体态语、动作等,使儿童在教学过程中被丰富有趣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所吸引,参与进来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知识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学习过程成为儿童积极主动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儿童学习到了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无疑对他各科知识的学习都大有裨益,无论是母语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不会受到消极影响。

4.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汉语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其教学过分注重了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它遵循的是“物体—中文—英语”的三段式教学,在教学之中非常重视外语与母语的结构对比,在实践中形成一种翻译式操练,模仿—重复—再模仿—再重复—死记,是这一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幼儿难以形成英语思维,费时低效,不能有效地培养起幼儿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单一的语言课程,教学目标只有单一的语言要求。5.部分幼儿园与小学浸入式英语教学法的实践证明浸入式教学法是十分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1)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实验组的研究已有几年,他们采用综合观察及相关测查方法,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变化和行为表现进行研究,均显示出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十分显著。他们通过实验得出,参加浸入式教育实验组的儿童,在英语音素识别、音素定位、音节辨认、韵脚识别、工作记忆、用句能力等6个方面语言认知的发展均高于控制组的儿童。总体来说,与儿童社会、情感、智力、第二语言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语言发展速度是传统英语教学难以达到和难以想象的,同时他们的语文和数学成绩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2)研究者对西安市一所浸入式教学法幼儿园试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实验班儿童的母语能力、动作技能、生活能力、行为习惯、探索和表现能力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其它同龄儿童。

(3)兰州市第七中学做了成功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经过三年学习后,第二语言听说读写能力优于对照班和其它平行班,并且具有不低于其它班的应试能力。

这些成功的实践范例都表明,在中国的集体教育条件下,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实施习得的语言教学模式是可行的。但是,在师资、教材、教学评估等方面,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采用习得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开展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劣势。

1.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缺乏。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是外聘英语教师,还有很多幼儿园根本就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这说明我国幼儿英语教师十分缺乏,而足够多的英语教师是开展英语侵入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2.目前我国英语教师口语存在很大问题,这将成为我国推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一个障碍。

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幼儿英语发音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发音的准确性。而在我国传统英语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英语教师大多数都存在读写强、听说弱的缺点。据我在实习时观察发现,即使是英语教学实验幼儿园,一些英语教师的发音都存在问题。这往往导致幼儿的发音不准,并且因为幼儿处在语言敏感期,在这一时期习得的语音以后会很难纠正。

3.目前我国一些幼儿教师水平不够,不能胜任英语语言下其它课程的教学。

开展英语浸入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所有幼儿园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英语,而目前我国一些幼儿园教师都不会英语,或者只会一点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讲授其它知识。这是我国推广浸入式英语教学的一个“硬伤”,导致我国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英语浸入式教学。

4.如何整合英语学习和其它课程的学习还有待研究。

如何整合英语学习与其它课程的学习是浸入式教学最大的一个难点,目前已取得一些经验,但是还需继续研究,如果这方面的工作未做好,必然影响幼儿学习其它方面的课程,我们应做到既能实现英语教育的目的,又能不增加幼儿在园的学习负担。这是一个巨大的研究“工程”,需要所有该领域的老师、专家、学者通过实践与思考共同探究。

四、结论

第4篇:论述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 五大领域 幼儿园课程 游戏化 教学思考

《纲要》和《指南》中,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游戏能寓教于乐,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可以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幼儿的游戏化教学旨在通过游戏进行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获得更大的成长与发展,教学的游戏化,使得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同时享受教育。教学的游戏化是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具体表现,是老师将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活动的具体化。

一、幼儿园健康活动的游戏化

在幼儿园中,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都是隶属于健康教学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这些内容相较于其他领域的内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在进行与健康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幼儿的注意力往往更容易分散,对于活动的保持兴趣的时间更短,如何延长幼儿对于健康活动的兴趣呢?这就需要从最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东西出发。然而,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对于玩、对于游戏的兴趣高于一切,这间接告诉我们,可以从游戏出发,将游戏融入到健康方面的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举个简单的例子,相较于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一些活动,幼儿更喜欢以“动”为主的体育活动,但是培养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活动又不能不进行,那么如何进行使其获得与体育活动一样的效果呢?答案不是唯一的,让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最接近的一个回答。

二、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游戏化

语言教学活动可以简约地分成两大类,即听与说、阅读与书写。语言是交流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那么如何从幼儿园生活中找到生活情境、阅读活动两者呢?其实只要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人都知道,生活情境表现的最明显的不外乎就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在自主性游戏的场景中,会有娃娃家、点心店、菜场、超市等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场景,幼儿在游戏中也会出现买卖、做客等生活情境,在这些生活情境中,幼儿就会交流,例如“老板,这个多少钱?”“我今天来看看宝宝,还给她买了好吃的。”“对不起,我们的东西已经卖完了。”等,这些就是语言中的听与说的部分。阅读区作为学习型的区域之一,幼儿可以安静地坐在里面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阅读完,幼儿还可以将自己从书中看到的内容转述给其他人听,这是在阅读基础上产生了说,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是更加有力的。

三、幼儿园社会活动的游戏化

对于社会一个领域而言,不外乎就是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幼儿的社会性是在日程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在社会教学中游戏的地位之重。如何在社会教学中实现游戏化呢?在此以幼儿交往能力为例,说说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如何实现社会领域的游戏化。

通过长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在人际交往中,幼儿可以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游戏为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分配商量角色,谁当妈妈,谁当爸爸,谁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不仅如此,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延伸出更多的情景,有一些是非常常见的,家里没钱了,但是需要钱买东西,这时幼儿就会提出让爸爸去银行取一些钱,这就促成了另一个不同于家庭生活的交往场景,也从不同的角度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

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的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可以从幼儿与不同身份的人的交往中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社会的分工,增长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的社会性获得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社会教学的活动内容与这些交往的内容、日常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我相信只要真正把社会教学活动的内容放到游戏中,实现社会教学的游戏化,幼儿的社会性、社会交往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游戏化

科学作为一个宏观的概念,可以分成科学探知与数学认知这两个较为详细的概念,幼儿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探索的欲望。那么这个探索的欲望从何而来?纵观幼儿的一日生活,其实这个欲望的来源有很多,哪个来源可以让幼儿的探索欲望产生得最快,保持得最持久呢?我认为游戏可以在众多途径中占据一席之地。举个简单例子:幼儿在学习认识日历时,如果老师只是拿着一本日历,不断地翻动,不停地告诉幼儿这是几月几号,几次下来幼儿的注意力早已转移,那么何不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和日历上的数字代表的日期呢?我们可以在导入时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它们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一听要做游戏,幼儿自然就来了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当然,除了在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性的语言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让科学活动游戏化,最常见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让科学游戏化。例如,吃点心时,会有圆形、长方形等形状不同的饼干,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实现游戏化。

五、幼儿园艺术活动的游戏化

艺术活动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幼儿园的美术、音乐、欣赏活动,专业一点来说则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艺术与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实现艺术活动的游戏化是教育者们非常重视的一个内容,很多人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并且表达了一些看法。之前我就曾看到过一个对于美术活动游戏化的定义,其内容为:美术活动游戏化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园美术活动特点,从美术活动入手,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审美需要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或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从而使幼儿成为乐“玩”、会“玩”的“玩”美儿童。其实这几个定义不单单可以用在美术活动游戏化上,音乐活动游戏化、欣赏活动游戏化,甚至可以说整个艺术活动游戏化也适用。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我们要更多地考虑到活动的有趣和新奇。如教师以小鱼的口吻引出情景:请小朋友帮我在池塘里画上清清的河水,长长的水草等,让幼儿在动中体验,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美术活动的特征。

游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人都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着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曾论述道: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生命、思想和心灵全面的内心满足”。“游戏不仅形成了她的整个未来生活的萌芽,而且形成了他整个未来生活的核心”。所以在幼儿园,要成为一名“学习者”之前,必须成为一名“游戏者”,由此可见,游戏对于人特别是儿童的发展价值与意义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翔.幼儿园教学游戏化[J].时代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