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毕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性;高素质;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1校企共同制定发展规划
成立了由校企双方负责人、 主要业务骨干组成的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合作教育工作小组,研究专业的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所涉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
1.2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前, 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专业建设规划,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体现了为地方经济和支柱产业服务的特征。
1.3校企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 校企共同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施工员等执业资格标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编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做好教材选用,力求体现产学结合的内容。
1.4校企共享智力资源
本专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形成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常年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专家或客座教授来本专业举办学术报告,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优势,为企业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进行科技咨询,提供技术改造服务,从而形成了校企师资互动共享的平台,校企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1.5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本专业在学院内建立了建筑实训中心,配备了必要的设备设施,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教学,进行建筑施工工种技能训练和模拟施工现场实训。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本专业与多家建筑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协议和学生实习基地, 做到实训进企业,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施设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实训指导老师,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6校企业共同进行教学评价
本专业邀请了相关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毕业综合考核,主要考察学生最后一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职业能力。
2、加强产学合作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2.1产学合作教育,从制订教学计划开始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和相关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多次研究,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调整修改教学计划, 使人才培养方案能适应行业需求的变化。
2.2互补双赢是产学合作教育办学新思路
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是针对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工程专业的技术性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的实践性操作与学习,帮助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领域实现自我的工作能力,在学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可以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知识与能力,帮助自我快速的实现建筑领域的发展,提高自我的学习动力,帮助自身快速成长,成为本专业的社会实践人才,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实践教学改革,产学合作教育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 职业能力培养是这种教育层次的主线,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 以培养“强能力、高素质”学生为出发点,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动学生暑期专业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改革毕业实践,开辟产学合作办学新途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一直都强调与实际工程挂钩,强调以实际工程进行毕业设计。 之外,我们还积极与用人单位合作,聘任用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担当毕业答辩评判工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系的这种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学校的肯定。
2.4成效明显,产学合作教育结硕果
近年来,我系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方面成绩突出。 多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多次获得各级奖励。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保持高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达95%。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改革了实践教学方法和途径,探索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合理设计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培养校企合作的实际作用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全新的高校与企业结合的发展目的,加强了学校实践性知识的培养,转变了传统的发展策略,提升了校企结合办学的全新思路与建设理念,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转变了发展观念与思路,在校企合作之中,完善了新型的工程建筑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现了正确的学习与生活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校园与企业的实际社会训练,不断加强自身素养与专业性技术能力,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工作的经验,熟悉全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学生与老师体会到社会的发展环境,了解发展的不足与缺陷。
而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就能引企入校或者在企业成立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大学读书期间就能接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他们能更快的融入企业,由此一来学院就会为购买设备而节约很大一笔经费。企业一般拥有行业最先进的设备而学校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这一平台,教师在授课之余可以利用这些先机的设备进行科研创作,把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
参考文献:
[1] 赵国君.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建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09.05
[2] 崔广兴.校企合作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2:30-33
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从企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毕业生在短期内还是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为此,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订2004年教学计划的同时,成立了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研究小组。为使研究结合实际,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聘请当地建筑业界有名的专家(21人),成立了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研究小组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笔者就我院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谈几点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认识。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突出与市场的结合,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由此,我们的工作思路确定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编写专业教育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
首先,我们从建筑工程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对所在郑州、南阳两地的部分大中型建筑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专业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础资料,了解到企业的急需和我们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调研也使我们了解到企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他们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吃苦、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下表为调研情况的大致分布:
需要说明许多企业的老技术员、老质检员经验非常丰富,但没有学历(综合归为建筑工程中职毕业),另外,由于高职是近几年才出现,许多技术人员的第一学历都是中专,建设监理专业出现得也较晚,监理员大部分也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
根据调研情况,建筑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应是现场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是质检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和监理员。根据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等,其职业能力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岗位能力结构分析可见下图。)由此,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确定为: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具备建筑工程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以能力为依据,加强课程体系改革职业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是以突出技术能力培养为特色的一类教育,其课程设置就要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不能单纯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合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新晨
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了知识结构分析(见下表),把教学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能力的要求和“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把理论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扩展知识四个模块。压缩了传统课程的教学课时,对一些相关连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例如,在《建筑结构》中减少了理论性较强的论证和计算;在《建筑设备》中增加了建筑电气的一些基本知识,删减了《建筑电气》这门课程。同时,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和现代前沿知识,在专业扩展知识这个模块中增加一些课程,如《建设监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是我们制订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房屋构造实训、建筑材料实验等)、专门技能实训(建筑测量放线实训、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
三、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我们一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改革某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管理。主要通过以下方法:
关键词:工程监理;毕业设计;改革;实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本科院校和专业院校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就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在工程监理专业设计的改革过程中,训练和检验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设计建筑工程的能力是各大院校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的。现阶段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都在沿用这个模式。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渐发展,对高职教育目标的培养具有深刻的认识的,对于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该专业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更好发展。
1毕业设计改革背景
该专业主要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培养施工技术员和监理员,学生应重点掌握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及建设工程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能力和技能。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是进行房屋建筑及结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及预算,主要是训练学生建筑设计和结构计算能力以及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能力,这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业务规格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基于以上认识,在最后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训练,取消传统的毕业设计,并以职业技能综合测评取代毕业设计答辩。改革效果较好,学生动手能力逐年明显提高,受到了建筑企业的普遍好评。
2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改革对该专业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其主要是将毕业论文答辩的方式取消了,只是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检验和训练,这样一来,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难度降低了很多,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实现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还有就是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有效的统一了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培养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也完善了该专业的毕业考核,科学合理的统一了专业规格和考核内容。最后能够促使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对于专业能力掌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够被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在一定程度上,高职的教育特色能够完美的体现,同时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和择业。
3职业能力(技能)实训
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人次业务培养的要求,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实训分为三个阶段,一共具有17周的时间。首先第一个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设计实训阶段,其的时间共需要5周,这个阶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的设计能力、建筑制图能力和识别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第二个阶段是建筑工程监理规划的设计实训阶段,共有2周的实践,这个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立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的设计能力。这两个阶段的职业能力的实训工作主要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纸设计成绩和工程项目的规化设计成绩的评定。最后一个阶段是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实训,这个过程共有10周的时间,主要的内容主要是训练毕业生的现场技术和现场监理工作,这个阶段有利于毕业生施工组织、施工技术和施工监理等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个阶段的实训完成之后,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评需要及时的进行,然后将第三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与前两个阶段实训的测评成绩进行相加处理,最后形成毕业生的最终成绩。
4职业技能综合测评
4.1测评组织。由建筑设计院工程师、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建筑工程质量检查监督站工程师、建筑工程公司技术员及我系建工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A、B两个工作组。A组为建筑工程施工测评组,B组为建筑工程监理测评组。
4.2测评试题。试题侧重技能操作和能力测试,由专业教师及施工、监理企业的专家共同编写。试题分为A、B两类。A类一建筑施工能力(技能)试题:包括技术员实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方案、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使用及检测等。B类一建设工程监理能力(技能),包括监理员实务、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建设工程投资控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等,题型为案例分析。
4.3测评程序。由工作组秘书组织学生依次到A、B测评组参加测评。被测试学生随机抽取试题,需抽取A类试题建筑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施工实务或管理各一题,抽取B类试题一道。抽取试题后(试题原则上不得更换),准备10~15分钟。然后学生对测评试题进行分析回答或现场操作,答题和操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各组评委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现场打分,平均分作为学生该项成绩。
5成绩评定
最后综合成绩由建筑施工图设计、监理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综合测评等四部分成绩构成。
5.1建筑施工图设计成绩(15分)。根据房屋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表现、施工图质量、运用理论知识的准确程度、设计说明书等综合评定。
5.2监理规划设计成绩(15分)。根据监理规划设计阶段的实训表现,以及监理规划设计的质量、规划的合理性等综合评定。
5.3施工技术和工程监理实训成绩(10分)。包括施工表现、实训日记、实训报告(总结)、答辩成绩。
5.4综合测评成绩(60分)。其中建筑工程测量20分,建筑施工内、外业管理实务20分,由学生抽取A类试题现场测评;建设工程监理能力(20分),由学生抽取B类试题现场测评。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其是大势所趋,对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通过毕业设计的改革,学校和社会能够很好的检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从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经过调查显示,各个建筑企业和公司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完善和健全工程监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有效的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朝升.对工程监理人才问题的思考[J].建设监理,2015(8).
[2]黄云龙,刘大成.工程监理为农发项目保驾护航[J].当代农村财经,2014(9).
[3]韩玉英.工程监理的现状及出路之我见[J].建设监理,1998(4).
[4]王家鼎.浅析工程监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07(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分析探讨
1. 引言
高职教育(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VC)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所差异,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级的职业技术人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决定了实践教学(Practice Teaching, PT)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的职业教育课程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却让人担忧,很多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思路差异较大。所以,高职教育过程中,如何真正的实现实践教学,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通过总结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Construction Equip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EET)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两个方面分析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对于理论教学极为重视,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验证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理论内容,提高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并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应用的能力。另外,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一般是依据教师课堂讲述的操作步骤或者实践指导书给出的标准流程进行实践操作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样以来,就导致了在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和系统性缺失。
2.2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效果考核流于形式。
高职教育中,由于很多历史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了实践教学管理不严,教学效果考核流于形式。在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不科学,对于实践教学的效果考察的力度较低。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和考核力度低于理论教学,一般只要学生参加了实践学习,按照教师的讲解或者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了实践报告,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另外,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中的刚性要求缺失,降低了高职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进而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
3.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发挥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一般而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将“教”与“学”双向互动,要重点突出这两方面的主体作用。
另外,由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中很多课程有一定的交叉,这就要求我们要突破专业的界限,实践教学要求要进行“多学科”和“多专业”的融合。然而,多学科和多专业的交叉融合,需要结合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重授课制度,结合实际的工程操作技术,淡化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
4.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分析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可以分为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两个主要部分,因此本部分分别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分析阐述。
4.1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分析。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对于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本质上是对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首先要制定可以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的实际学时,推动高职教育培养方案向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方向进行改革。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中,要体现本专业的专业特色。就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适宜的职业主要有操作员、设计员、技术员以及安装专业的造价员,因此,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要围绕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
4.2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分析。
传统的高职教学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中,主要是采用的“师徒制度”,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对于传统的“师徒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各种新型教学方法,提高具有启发性教学方法在专业教育中的应用力度。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强化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将一些专业性较强以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通风空调工程》课程)有机的结合实训基地的教学,。
5. 结束语
高职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是职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可以保障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解决理论教学中对于抽象知识的直观认识,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守督. 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的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4):95-95.
[2] 赵莹莹, 赵文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2, 31(10):252-252.
[3] 崔秀琴, 吴书雷, 代学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研究[J].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 (10):226-227.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是本科毕业设计最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要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妥善保管,最后连同毕业设计任务书、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一起装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存档。
3.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4.开题工作应在教学进程表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周周末前完成。
5.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含指导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设计类题目一般不少于10篇,论文类一般不少于12篇。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本课题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依据,掌握编制方法、步骤,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设计和调整。
本课题的意义:本研究题目与四年所学专业目标一致,本人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目标和本研究题目一致。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因为自己毕业后从事就是施工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对工程量计算的能力,以及施工五大员的管理能力。
研究现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施工企业建造师初步能力,在校获得施工员证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是施工员和建造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凡是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人,都在努力掌握施工组织设计能力。
随着建筑工艺的日趋复杂化—主要是高层、大跨与深基坑的不断增加,垂直运输、吊装与支护、降水等变得更加复杂;设备安装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主要表现在智能工程方面,如3A工程(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设备自动化BA),出现了复杂的布线系统;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质量(ISO/GBT的执行)安全要求的重视,使得施工组织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被重视。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在我国施工方法选择越来越合理,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越来越先进而具体,并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法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网络计划已普遍使用,与横道图并用,充分运用二者各自的优点,提高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进度控制,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文明施工越来越被重视,施工平面图设计合理而可行。尤其是尊重人权,重视健康,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在争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抢工期,保安全,重质量”,实现甲、乙双赢的目标。
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在施工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四新”和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较落后。“四新”,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许多在国外早已普及,在我国却刚刚开始,譬如竹胶模板、滑模、早拆模板,冷扎钢筋、机械连接、电渣压力焊,免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基坑板桩支护、人工降低地下水、门式脚手架、小桁架模板支架、,苯板外墙保温、SBS改性沥青防水、塑钢窗、地暖等。“四新”的出现,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更加严禁、先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标。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我国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财务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编制与修改、指标分析与方案分析、钢筋的统筹下料等,目前计算机利用很薄弱,影响了高效、低耗的实现。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进度控制上。施工组织强调有目的、有秩序、有系统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强调管辖、控制、处理。目前施工只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而施工中的管理却被较严重地忽视,而这恰恰应是重点,质量靠过程控制,效益从管理中得到。因此,本次毕业设计计划重视这三方面的研究,争取有所创新。
本课题特点:
本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4264.55㎡,建筑层数为地上六层,建筑高度为20.70M,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工程长度为49.75m,不需要设置伸缩缝,不必设置后浇带。施工缝可留于房屋中部,折线型,按两个施工段进行施工。因为是坡屋顶,所以工程量计算较复杂。
二、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完成工程量计算;根据给定的施工条件、有关工程量计算资料,完成一个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工程量计算:包括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点,地点特征,施工条件等;
(3)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顺序、起点流向,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4)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横道图和网络图,含劳动力动态图等;
(5)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人工,材料,构件和机械等;
(6)施工平面图设计:(场地给定)
(7)技术组织措施:包括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明施工、缩短工期措施等;
(8)技术经济指标。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本课题难点是进度计划的编制。计划通过网络下载方法和实习机会获得施工组织设计的案例,通过大量施工组织设计实例的研究,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国内外在相应方面的优秀设计经验。实现途径: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分析、整理典型材料;撰写毕业设计书。实现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研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实现手段:一律电子板打字和绘图。尽可能考虑使用预算软件校核工程量;尽可能考虑使用施工组织设计软件校核进度计划。
三、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模块
作者简介:郭树荣(1963-),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任晓宇(1980-),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山东淄博255049)
中国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16-02
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树立学生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专业具有跨越多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专业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出发,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改革,在分析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基本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课程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模块三个梯次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块。见图1所示。
一、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
基本技能模块主要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和认识实习来实现。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训练、识图能力训练、建筑CAD基本操作训练以及专业基础课程必需的基本实(试)验,其中识图能力是培养专业基本能力的关键。工程图纸是工程的语言,读懂工程图纸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只有读懂了图纸才能有效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也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学习的兴趣,建立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三维图形库,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用形象的三维图形展现建筑物的各种平面图形和细部构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激发了学生学习制图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安排学生识读建筑工程蓝图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识图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教师在讲授到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时,及时对照实际工程图纸做进一步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建筑物的整体认识。
认识实习采用现场和视频形式,达到了互补的效果。通过参观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初步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对象、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内容,学生亲临施工现场,提高其感性认识。利用视频资料弥补工地参观的不足。由于现场施工的特点和出于安全考虑,工地实习学生不可能全面清晰地看清每个结构或构件的做法。为此可以用播放视频资料来弥补,视频资料来源包括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施工操作和现场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系列专业光盘资料(从出版社购买)以及根据往届认识实习的内容制作的视频。实践证明现场和视频相结合明显提高了认识实习的效果。
在基本技能模块中,通过基本技能训练和认识实习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图能力和建筑CAD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专业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专业技术训练做好铺垫。
二、采用基于项目教学法“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新模式,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专业技术训练模块主要通过各门课程后的课程设计来完成。在充分认识工程造价专业的复合型、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分析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出发,探索了基于项目教学法“螺旋递进式”(以下简写为PBL“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的新模式。
1.PBL“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思路
在工程造价管理实际工作中,从业者将面临投资决策、规划设计、成本分析、工程结构、工程材料、施工组织、风险管理、对外交流等问题。PBL“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就是遵循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从决策、设计和施工阶段,基于或依托一类工程项目(如住宅、教学楼、旅馆、办公楼等),按照主干课程的开设顺序,依次完成“工程经济与项目评价课程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结构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含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形成了依托一个工程项目各子课题的设计,前面的课程设计成果是后续课程设计的基础与依据,后续课程设计对前面课程设计进行修改与完善,这样就形成了基于工程项目双向的、螺旋递进的课程设计新模式。其实质相当于学生自己设计一套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然后针对该套图纸计算工程的造价,再完成该工程的施工组织,并进行招标投标以及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等工作。如此一整套课程设计下来,相当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管理”完整的工程设计过程,从而解决投资决策、设计、成本控制、施工组织、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工程技术与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2.PBL“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的实施
(1)教师的指导。首先制订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是有效实施“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的前提。任务书中设定的设计参数要具有一定范围,符合小组设计需要。其次,针对教师所学专业,组合成指导小组(3~4人一组),使专业搭配合理,并采用指导教师小组团队固定、指导的学生固定的“双固定”形式,这样可以使教师更能充分地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能更方便地和教师交流,达到有效指导的效果。
(2)学生的组织。布置设计意图和介绍设计内容是设计的首要工作。在做第一个设计之前给学生讲清整个PBL“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的意图、设计思路、组织和成绩评价方式,使学生做到设计目标明确,设计内容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划分学生小组,每8~10人为一组,选出组长,每小组选择一类工程项目如住宅或教学楼(但每位学生的设计参数有所不同,避免相互抄袭),有利于小组成员对同类问题的讨论、协作。
(3)成绩的评定。采用多层次综合评价方式评估实践教学效果。首先,对每一子课程设计充分重视设计过程的考核,如对设计方案的制订、设计态度表现、设计成果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价,还要将对前面设计发现问题、修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标准,设计小组的团队协助精神、认真细致的科学素养等也应是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过程控制、教师审阅、小组和个人分别答辩等方式定出单个设计的成绩。其次,设计全部完成后,针对所有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评价整个设计成果的完整性、与工程实际的符合性。在教师指导小组自评的基础上,两组指导教师对调互评,得出最终成绩在最后一个子课题设计的成绩上体现出来。通过以上全面、综合考核,能够客观真实地得出每位学生的设计成绩。
三、通过毕业实习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
综合技能模块主要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来实现。毕业实习的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实践成果和社会阅历,深入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单位,获取工程造价方面的实践训练。毕业实习是在施工、房地产、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单位的真实工作环境下完成综合能力模块中的工程管理实务、咨询与审计、施工图预算与结算等工作。鼓励学生到签约或拟就业单位实习,从而为顶岗工作打下基础,并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收集毕业设计的第一手资料。毕业实习过程中,配备校外和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过程指导和监控,保证实习质量。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把以往毕业生在校内虚题虚做的毕业设计模式改为结合在建或已建实际工程真题真做的新模式。毕业设计采用“双向选择”来配置师生与课题,先将各个教师的课题经过学术梯队和有关专家论证后,把合格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指导老师及课题;然后根据学生意愿、教师课题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各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名单;经过双向确认后,学生需要与指导老师反复讨论毕业设计大纲及所需背景材料。每个设计课题都包括两大类内容,一类是学生完成某在建或已建工程施工图预算,一类是确定以下某一方面的内容:如发包方项目管理或策划、承包方项目管理、施工阶段工程管理(或施工组织设计、合同管理)、投标文件编制、招标策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等不同的设计内容。毕业设计所用工程设计资料来源:一是学生在毕业实习时间收集的在建或已建工程施工图纸资料,二是从设计院购买了80多套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纸。学生根据真实项目的工程特征、现场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条件等,完成所选的设计课题。设计课题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工程造价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招投标书的编制、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程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缩短了与就业岗位的距离。
四、结语
从基本技能模块,经历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螺旋递进式”课程设计模块到综合技能模块,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具备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整体意识。此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来,连续三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用人单位反映山东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实践有效地证明了从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出发,建立起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三个梯次推进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耀兴,王泽林.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关键词:房屋建筑;造价管理;工程;应用
一、我国造价管理的现状
(一)观念落后,亟待更新
房屋建筑的造价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确定建筑所需的工程造价。中国曾经历计划经济时代,造价管理背景与发展历程很是复杂。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对应的主体是国营、集体,承包项目的单位也大多数是国营和集体单位,双方依照规章制度行事,管理模式也很单一,再加之当时的物价、劳动力、机械价格都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在当时是可行的。而且直至今日仍有很多项目是采取这种方法。时代在前进,工程造价管理也要不断调整方法和手段,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所以转变以往“基于定额的传统管理模式”,树立“全过程造价管理”、“全面造价管理”。其优越性对关系如图一所示:
图一
(二)法律制度不健全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场竞争有很大的约束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实际的实践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招投标法在实际应用中被扭曲,议标、串标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健全行业法规,与国际接轨是当下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在工程造价领域中,从业人员80万,从学历来看,其中本科学历毕业生(包括大专、函授毕业)不到1/3。从专业水平来,真正正规高等院校造价管理人才还不到百分之一,很多都是相近相邻专业,这些人只是把眼光放到预算上,并不能全方位、全程动态的进行考量。
二、当前造价管理在房屋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建筑工程通过招投标的方法进行控制造价是十分常见的做法。很多投标单位在招投标阶段会以非正常的手段任意压价打击对手,从而低价中标。然而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中标时的造价目标,施工方就会偷工减料来弥补差价,这样一来也自然就降低了工程质量。这样的做法也使工程造价管理失去了真实性,进而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二)在投资、决策环节存在的问题
1、可行性研究不够精确。工程造价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之前都会进行所谓的可行性研究,也就是由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和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的实施可行性进行研究,并且要根据研究结果做出一份报告。但是建设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影响建筑设计,比如要求降低投资预算,这样一来就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工程项目的建议书不够合理。建筑项目的投资预算往往是由建设单位提出,那么建议书就是为建设单位进行建筑项目的分析而写的。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建议书往往只是一个形式,内容比较简单,而且这种建议书会导致漏项,本身不具有合理性,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三)工程施工的阶段造价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建筑行业是赚钱的行业,施工单位为了能够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要求增加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这样一来也相应的增加了设计单位的工作量。其次在建筑材料的价格方面问题最大,由于采购的时机、选择供应商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价格的差异,加之建筑工程中施工方材料采购部门谎报价格,这些都会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计算出现偏差。最后施工单位由于管理不善往往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也会导致工程造价高于实际。下图二是某项工程人力状况:
图二
三、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做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的管控
建筑工程造价要做到进行有计划地进行投入、合理量化劳动,要将整个建筑工程造价管控在合理范围内,就要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动态地管理。我们将针对下图三所构建的环节展开讨论。
图三
(一)从源头抓起,控制造价
建筑项目决策选择正确合理的投资方案,这是建筑的龙头,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做技术性研究比较,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要做的立项控制,包括岗位分工、授权批准、项目决策、概预算、价款支付、竣工决算和监督检查。其次,项目决策相关资料要充分搜集。比如工程所处地方的水电、地质、建筑材料物价等等。再次,充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要掌握详实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市场现状合理确立工程规模。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为立项申请提供较强的说服力。
(二)做到项目设计最优化,从而控制造价
设计是将虚构的设想变为现实的有力支撑。建设过程中是否能够保证工期,合乎标准、保证质量等等都和设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工程设计上我们要做到:1、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查,监督设计质量。2、对设计概算加以规范。确立对合乎工程标准和建设可行性的审查,去除人为增加费用的可能。3、严格惩戒制度。大力查处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4、对设计标准进行适当限制。有关部门应对不同的类型的建筑做出相对应的控制办法,限制其规模、控制投资。
(三)公开招投标,明确合同双方权责
认真对待招标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筛查施工单位的资历、调查其信誉状况,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有利于以后的成本管控。不能一味求低价,同时一定要考虑工期和施工质量。在签署合同时要明确各项条款,应当就工期、违约、结算等涉及费用的问题达成明确约定。
(四)抓住施工重点,在施工过程中控制造价
施工阶段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造价与施工质量、工期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更好地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用量、材料品种,密切关注市场行情的价格走向。其次,要严格管控施工方的额外用工产生的各种预算外费用。再次加强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控制和管理。
(五)加强竣工结算,控制造价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管控的最后一关。要根据合同、预算和其他相关材料认真核算工程款。要严格审核工程量,把好材料的价格关,认真查看手续的准确性,建设单位完成核算以后还应交由审计部门复查。在各项工作落实之后还应做一份竣工核算报告,分析资金的使用状况,对超出预算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吸取经验教训。
(一)选题脱离实际,缺乏创新
作为工程应用性极强的建筑学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脱离工程实际,不能同本地区域经济建设接轨;题目缺少前瞻性及创新性;重复使用相同题目,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足;过度强调建筑规模,忽视其综合性;选题单一,涉及面窄,主要集中在住宅、办公楼等常规项目。选题不能很好地体现培养目标,降低了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二)缺乏与相关专业协作、配合
建筑设计是一项整体工程,规划、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建筑学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大多一人一题,独自完成,只限于本专业,没有协作与配合,在设计时缺乏整体考虑。作为设计龙头的建筑学专业,应当考虑城市规划对该设计地块的控制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高度、绿地率、城市设计等。同时,负责提供给结构设备等专业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设计文字要求。如果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要求,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就会积累矛盾,增加后续过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违法违规设计。
(三)指导模式等同于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指导方式乃至成果要求等几乎等同于一般的课程设计,只是建筑规模更大、功能流线更复杂一些。教师给定任务书,明确目的、要求、技术指标等,环境因素限制较少,设计条件相对宽松;学生仅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了建筑外环境设计、功能布局、流线组织、造型设计等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具体内容和详细设计,缺乏对项目进行论证与策划,缺乏对相关专业的综合考量。
二、团队式毕业设计指导模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团队式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一)制定建筑学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具有强化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的作用,应以社会发展为背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筑学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涉及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相关专业,应结合各个专业对于毕业设计的要求,制定团队式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措施。同时,加大与建筑设计单位校企合作力度,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合宜的选题是达成毕业设计系统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选题在内容上宜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规模上应有量的控制。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还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紧密联系本专业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建筑学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的选题不仅要具有以上特点,还必须满足不同专业毕业设计要求。选题与工程实践结合,整体性强、内在联系紧密,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实质性协作与配合。同时,设计理念定位上紧密结合城市文脉特色,突出生态文化特征,与专业发展趋势一致。题目涵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
(三)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及学生团队
毕业设计团队是由建筑学专业牵头涉及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多个专业共同组成。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组建由企业导师和各个专业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组,负责毕业设计团队的具体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长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多位教师持有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暖通工程师等国家职业注册资质证书。同时,聘请哈工大建筑设计院、方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建筑设计院等资深工程师作为企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学生团队分为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4个小组。每个团队不少于3名学生。进入团队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较好的沟通能力。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团队负责人,应具有协调组织能力。
三、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指导控制体系
结合建筑学专业特点及团队设计模式,采取分阶段讨论式教学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按照规定的进度框架,先达成共同目标,再由各组学生自己分别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并将阶段性成果汇总交流讨论,由教师指导,循环深入,不断完善。毕业设计是以提高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应注重使学生从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转变,采用讨论互动的方式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复合性建筑工程设计过程分为5个循序渐进阶段,通过分阶段控制方式和相关反馈机制,建立毕业设计课实施过程阶段控制体系。每个阶段设定关键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化,使之面对复合、综合问题时,能够借助一种系统、循序渐进的方法,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增强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加强团队协作。
(一)设计准备阶段调查分析
由建筑设计组负责,集合其他规划、结构、设备组,对选定设计项目制定共同及分组目标任务。各分组提出本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相关资料。对建筑类型及现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认识、比较、分析,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设计规范等,并进行现场踏勘,形成图文相间的调研报告。在汇总时展开讨论,使形而上的理论借助实际问题分化为现实可操控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各专业相互了解,及时沟通。建筑学专业在此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相关专业要求,围绕与环境、建筑空间与行为、功能空间的组合等方向展开工作。引导学生将调研问题具体化,使建筑与环境场所、物质技术条件相一致。克服对某一建筑类型设计模式先入为主式的定型化思维,为设计能力及相关研究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明确设计理念。
(二)以建筑学为龙头形成初步建筑方案
在一个综合性的建筑工程设计中,建筑学完成功能布局及造型设计等,规划专业控制其上位指标,结构专业支撑起建筑的骨架,设备专业配给建筑物的“内脏”,各专业各自独立,又有密切关联。首先形成建筑方案,从设计开始对建筑结构设备的运用做出主动的设计回应,在此基础上各专业配合协调,共同完成。对于综合性毕业设计课题,设计前期进行的总体构思,将此前调研、资料分析所涉及问题及具体任务要求、环境要素综合加以构想,完成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进行整体构思。依据整体的构思框架,进行功能空间与流线组织,选择合理结构类型,预留设备空间,形成建筑的初步方案。
(三)设计子课题的完成
在建筑规划方案确定后,各专业小组同时进行结构、设备等子课题设计。建筑创作的核心在于空间界定,结构创作核心是实体,二者相互依存。空间是建筑的目的,实体是实现空间的物质手段。结构和设备都需依托建筑空间设计,必须充分发挥建筑的统领作用,建筑、规划、结构、设备之间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将会造成建筑徒有其表,或违规建设、或结构设备很难实现。因此,在子课题设计过程中必须围绕设计目标和设计理念,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明确主次,及时沟通协作。
(四)各专业协调,深化、整合方案
在设计中结合所掌握的结构、材料、构造知识,扩展深化建筑空间表达途径,对先期所形成的建筑形态特征进行进一步调整和深入研究,并对方案实施的具体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使建筑设计意图与材质表达、技术特征统一为一个整体,引导其方案创作趋于技术理性。整合方案并与相关专业深度融合。完善立面及造型设计,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将生态理念引入建筑设计,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五)设计成果表达、评价与标准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案例教学
一、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联系紧密。就目前形势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除了要打牢学生的基础、培养其专业素质之外,还需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相关技术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要结合时代进步、专业独特性和学生实际状况,通过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断修正和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为灌输式和说教式,它已经越来越不符合促进学科和学生进步的要求,必须转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模式。
案例主要是重现、反思并探讨某个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案例,然后通过讲解、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步骤来达到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手段。
工程案例教学是对工程专业课程进行的案例教学。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其课程有很高度的综合性,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紧密联系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工程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可行性,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案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1)工程案例教学改革与马克思关于人类认识客观存在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对建筑工程技术的感性认识的起点在工程实践上,然后又经实践将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并反作用于工程实践,二者不断相互促进和发展。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在进行教学时不可避免的要联系实际生产生活的经验和发生过的案例。
(3)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使用工程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思考、发现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建筑工程技术实际应用过程中,有许多问题的出现并无预见,也并非只有一种解决的办法,案例教学可以更好的模拟场景,使学生更好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整合课程内容。内容的整合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相关的教学大纲,其中在课堂中讲解的相关内容和其中的重难点与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关系密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的内容庞大,而每学期相应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全部讲完,这就对教师在选择讲解的内容上提出了要求,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授内容和重难点。老师还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建筑工程技术相关进展,修正传授的知识和成果,让学生吸收和消化最新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
(2)构建案例相关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技术项目中,会针对不同的任务,设置不同的分部或者分项工程的单元和模块,相对应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将需要讲述的知识构建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版块,并根据所包含的知识和讲述内容的多寡,分成一个或者若干个相应的模块,并将不同的建筑工程技术案例一一引入相应的模块中。
(3)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规划。在对教学内容一一确定好对应的案例之后,要对案例进行好设计规划,一般来说,每个建筑工程技术案例都应该包括案例涉及的建筑工程技术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目前的状况、案例涉及的工程问题、针对问题的理论解决方案、方案实施后取得的效果和进一步修正的措施等等。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环节
工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1)形成感性认识。采用计算机视频的方式,进行一定时间工程现场的动画演示,演示的内容包括与基坑开挖和降水相关的工程、场地、器械、设备等,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热情。
上述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计算机视频在短时间内展示相关专业的信息和工程发展的状况,让学生受到直观并且形象的冲击,快速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变得更加有生气,充分调动了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气氛,为成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文字和图形展示在实际工程中的场景和工程中的各个参数,对正在准备的工程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工程的基本情况、所处的地质环境、施工器械、工程施工图等等。
上述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实际的工程中所亟待处理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求知欲和责任心,为进一步理论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3)构建理论知识体系。结合相应的工程案例相关的知识点来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注意施工的现场和动态,分别用图片和flas进行演示讲解。对不同的知识点,要分清主次,采取重点讲解、一般讲解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放矢的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经过上述的三个过程后,学生对相关工程的理论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基本上能形成相关的体系构架,同时可以解决一些不复杂的工程问题。
(4)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深化。再次分析相应的工程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形成不同的报告,将这些报告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优劣。通过上述阶段,使学生更加的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四、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注意要点
1.案例选择应循序渐进
在编排和设计工程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内容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且最终能形成一个完成而严密的系统。案例涉及的知识要在复合教材框架的情况下从简单到复杂,呈层层递进或者螺旋上升的趋势。以混凝土结构教学为例,首先应介绍所用的材料,然后进入构件相关知识,然后通过工程结构分析工程中的案例,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
2.分析时注意培养学生兴趣
案例的讨论分析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其答案不是固定的,而兴趣可以帮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现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学习知识的转变。学生可能因为理论知识的枯燥和繁杂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在进行工程案例教学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结合和引导,提升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工程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习的建筑工程技术知识的使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更充足的思想和经验上的准备。
3.注意案例分析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相结合
工程案例教学要能很好的配合大纲规定的内容。工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老师能更好的传播知识,为理论教学提供支持和补充说明,它无法代替理论教学,但是它很灵活,教师可以根据理论内容安排,在不同阶段有相应的针对性工程案例,还可在其中反映后续内容,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提供帮助。
五、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案例教学有很多好处,它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分清重点、表达意见观点、通过讨论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对专业知识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案例教学能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行业应用人才,对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海龙. 建筑工程技术学科教学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2:122-123.
[2]李钢,郭姝媛. 研究型教学在建筑工程技术本科培养中的应用[A]. .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