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护理执行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执行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执行制度

第1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关键词:非惩罚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安全管理

近年来,为了确保患者安全,预防不良事件发生。我院自2012年就制定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过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时对事件进行干预,将事件的损伤降到最低。通过实践应用,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等其它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h内报告,事件重大、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相关部门。

2鼓励上报不良事件

在未实施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前,每年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很少,每年不超过40例(隐瞒不住的情况下才不得不报)。实施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后,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增加,2013年1~12月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见表1。

3通过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对比分析,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有:

3.1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 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所致的护理不良事件所占比例较高,在这些事件中当事人多为工作1年~2年内的年轻护士,主要与专业知识欠缺,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流程不熟练,科室督导不到位有关;另外,个别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凭借自己的经验工作,查对不严格出现错误。

3.2违反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为年轻护士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所致,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未告知检查前注意事项或护士未及时抽取化验标本而影响手术及检查;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患者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3.3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分级护理执行不到位

护士值班时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患者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告知不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3.4护理缺陷管理不到位 护士长现场督导力度不大,对一些经常犯的错误重视程度不够,如:非抢救患者时护士执行口头医嘱,巡视卡执行不规范视而不见,医嘱执行错误未查找根源,致护理人员工作缺乏上进心,所以护士长应经常提醒,警钟长鸣。

3.5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士超负荷工作,将消极倦怠心理带入工作中,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表现在周三、周四护理工作量大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护患比高时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研究结果提示护理管理者从组织上应重视人员配置的改善,医院行政部门加大对护理人力支持,缓解人员缺乏的矛盾,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的根本。改革护理人员的排班模式,实行弹性排班制度,真正按照患者的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风险,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2]。

3.6护士评估和沟通能力不足 护士的评估和沟通能力会直接影响患者整体护理质量。有研究显示,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全面,遗漏一些有价值的护理资料,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同时医院存在护士患者配比不足的问题,护士平均工作量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与沟通。如果医护人员树立沟通的意识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许多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张翠霞和赖兰萍[3]的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人院评估的风险教育、风险管理培训以及沟通技巧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医务人员对评估和沟通重要性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护士评估和沟通工作的主动性及有效性。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估与沟通方面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的设计培训内容,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督察与引导。通过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意识,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因评估不足或沟通不良而引起的不良事件。

4护理不良事件处理

科室及个人发现不良事件后立即上报到护理部,护理部接到上报立即对事件进行讨论分析,采取措施,力争将事件的损害降到最低。对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采取不公开、非惩罚的处理原则,对全院有警示作用的不良事件,护理部采取激励机制。同时护理部不记科室、不记姓名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防范措施在每季度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议上反馈,让护理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类似事件在自己身上再次发生。

5讨论

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护理人员在一个非惩罚性的环境中工作,医院的各级护理人员能公开地对待缺陷和问题[4].通过发现错误根源进行细节完善,使护理差错的报告从对立面转化为主动预防,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定期分析原因,交流对应措施等活动,提供分享患者安全信息的机会,尤其是对可预防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障护理安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2]汪丽进,黄雪梅,力燕,等.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量与人力配备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9-31.

第2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关键词: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

近年来,我国西部环境污染问题引起的量呈增长趋势,这显示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提高;同时,对于大量环境纠纷,公众除、上访之外,缺乏更有效的救济途径。本文旨在以甘肃省徽县血铅污染事件(以下简称徽县血铅事件)的处理过程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予以评析、探讨,为西部生态立法提供思路。

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方法

本文所指环境污染纠纷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关于环境污染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而产生的纠纷。

(一)我国目前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

协商。这是由纠纷双方针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自行协商,通过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因为许多污染者不愿主动承担环境污染的责任,实践中纠纷双方很难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根据调解人的不同,分为民间调解和行政调解。行政调解是由环境行政机关主持,对环境污染纠纷双方进行调解,以促成纠纷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与之相对应,是民间调解。我国目前主要由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民间调解人,也可由较权威的民间调解人居间调解,促成纠纷解决。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请求环境行政部门处理,也可以向法院。

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是指环境行政机关对社会成员(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由于环境污染产生的纠纷进行处理的制度。“因环境污染引起的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不能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因而,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性质上属于行政调解,其处理决定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仲裁。仲裁是指环境污染纠纷的双方自愿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进行裁决,解决纠纷。我国现行环境立法,缺乏关于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的特别规定。实践中通过仲裁解决环境纠纷的情况较少。

民事诉讼。即环境污染受害者依法向司法机关,请求法院判令污染者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实践中,环境污染纠纷的诉讼解决方法耗时长、取证难、费用高;由于现行法律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资格、因果关系的确定、污染损害赔偿等问题都欠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阻碍了污染受害者寻求司法诉讼的救济途径。

(二)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优势

环境污染纠纷的复杂性、多样性和损害性决定了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方法应当灵活、及时、专业。实践中环境污染受害者选择行政处理方式寻求救济,与其他解决方法相比,行政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优势在于:

专业性。环境污染纠纷涉及很强的技术性,因而对于污染损害的证明要求较强的专业性。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环保部门负有监管和保护环境的法定职责,而且环保部门设有环境监测机构,这有助于及时、准确地确定污染责任。

及时性。环境污染发生后,环保部门负有及时有效地调查处理污染事故的法定职责,这有利于纠纷双方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明确责任;同时,鉴于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享有监管的权力,因而,排污企业对于环保部门的处理意见愿意采纳并及时执行。这些因素都有助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及时解决。

成本低。救济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当事人对于救济方式的选择。由环保行政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处理,是环保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责的过程所进行的。因而,相对于诉讼和仲裁,行政处理方法成本低廉,且效率较高。而国家也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过程中实现了诉讼资源的节约。

完善西部环境保护行政处理制度的法律问题思考

作为一种权利救济制度,其内部的具体救济规范的安排应当统

一、协调,并且有相关的制度予以支持,才能实现对于缺损权利的有效救济,进而最大可能地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效率等价值。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至少应具有以下功能:及时、迅速地解决纠纷,救济缺损权利;损害赔偿制度的安排应当有利于提高污染削减的效果;能够促进和加强环境行政管理,即发挥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与环境行政管理的协同效应。

在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领域,日、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都较成熟,我国应当呼应当前社会实践对于行政处理制度的迫切需要,完善环境污染纠纷行政处理的相关立法。

(一)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独立且中立的环境污染纠纷处理机构是公正、有效地解决纠纷的前提。因而,首先应当设立在财政和人事上都能保持独立性的纠纷行政处理机构,以保证有效、及时地处理环境污染纠纷。具体到西部地区,立法中则应当关注到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机构的设置。

(二)完善行政处理程序

考察我国《环境保护法》和各环境污染单行法,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仅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不仅起不到解决纷争的作用,而且会使环境行政部门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产生权责不清、权力滥用、等违法行政行为,从而起不到程序法应有的法律作用。环境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制度应当对于行政处理程序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1.环境污染纠纷的投诉制度。日本《公害纠纷处理法》中最有成效、最受关注的制度就是公害纠纷的投诉制度。该法规定都道府县及市区町村的公害课设置公害意见调解员。其职责,作为公害意见投诉和咨询的窗口,根据市民的意见,提供给当事人有关公害的知识和信息;调解员本人就公害的实情进行调查,给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出主意,进行中介调解和指导等工作。同时,把有关公害意见的信息迅速准确地向有关部门报告,协调和促进问题的解决。

污染纠纷行政处理制度应当设立一个促进公众与环境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窗口:污染纠纷投诉机构。同时,该机构人员的配备应当是具备相当完善的环境法和环境科学的知识,并且行政能力较强,以切实保障环境污染受害者投诉有效。

2.污染纠纷的处理办法。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应包含一种合理、节俭利用救济资源的机制,以保证所利用的救济方式与特定救济需要相符合;同时一个富有活力的救济制度中所包含的权利救济方式也必须能满足不同缺损权利的救济需要,并且相关主体有权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算”的救济方式(即各类救济方式之间有替代性)。

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环境行政部门的污染纠纷处理方法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行政部门对于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实质上属于行政调解,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从而使救济结果处于不确定状态。在徽县血铅事件中,当受害者寻求行政部门的救济时,污染事件已呈严重化状态,对于此类严重的、影响恶劣的企业违规排污行为,作为执法部门应当依法主动、强制进行调解,以充分发挥纠纷的行政处理方法的优势。据此,完善西部地区污染纠纷的行政处理办法,应当明确规定多种行政处理方法,以供不同的权利缺损者选择;比如,斡旋、调解、裁定等;应当赋予行政调解以法律强制力,使救济结果确定,给当事人提供一个合理的预期;应当规定行政处理部门对于特定情形(比如严重违法排污事件、社会影响广泛的污染事件等)的强制调解职能。

(三)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

1.一种救济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其有效性是令人质疑的。权利人寻求救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使缺损的权利获得补救。合理有效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应当至少对以下重要内容作出设计安排: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目前,各国的立法和理论界都确立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论环境污染者主观上有无过错,即无论是环境不当行为还是法律所不禁止的环境行为,只要其污染行为对他人客观上造成了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受害人群的确定。对于受害人群众多的环境污染事件,比如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事件等,首先应当规定确定受害人群的方法,即确定谁有权获得损害赔偿。比如日本的公健制度中关于公害患者的认定,就规定了认定条件的三要素和认定有效期限(根据指定疾病的种类分为2年和3年)。

赔偿范围的确定。即确定赔偿金额。合理确定损害赔偿范围有利于有效救济受害者,同时制裁排污企业,抑制排污行为。依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可能造成的受害人精神损害。

赔偿金额的来源。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巨额赔偿金是污染纠纷案执行困难的根本原因。实践中,我国许多企业经济效益并不好,巨额的环境损害赔偿金令企业无力负担,严重者导致企业破产,社会失业人口增多,引起社会不稳定。

2.借鉴各发达国家在理论和立法上较成熟的经验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试点性实践,都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经验。

适用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即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应当由排污者承担。该原则能够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环境污染的外部费用(即环境污染损害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内部化,以实现污染削减。各国立法实践证明了该原则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一般地,排污企业不愿意主动承担污染赔偿责任;同时,突发的、严重的污染损害所产生的巨额赔偿金往往令排污企业难以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衰落、破产带来的众多失业人口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鉴于此,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建立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即通过对污染企业征收有关税、费(如排污费/税、自然资源开发费/税、生态补偿费/税、石油税等),构成污染损害赔偿基金。我国可以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和环境条件,通过征收各种环境税/费来建立各地的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以分摊企业的部分污染损害赔偿金额。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的社会化。建立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使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社会化,被各发达国家普遍采纳并成为其通过社会化途径解决环境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分为强制环境责任保险和自愿环境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的适用范围方面,承保的风险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

我国已经进入环境风险的高发期,部分地区曾通过试点推进自愿性环境污染赔偿责任保险制度,但许多试点因无企业投保而处于停顿状态。鉴于我国一些企业经营效益不良以及其为利润所驱,不愿承担污染损害风险的现实情况,我国应当通过立法,结合自愿与强制保险的方式建立我国环境污染赔偿责任的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周林彬著.法律经济学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第3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1-02

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襄州区人民医院自2009年开始对所有在职的医务人员试行医德考评制度。几年的实践证明,执行这项制度,不仅规范了医疗服务行为,树立了行业新风,而且还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谐了医患关系。本文就有关医德考评方法、考评内容、结果应用和粗浅体会与大家交流。

1 考评方法

实行百分制,院内考评和院外考评各占50%的比重,一年为一个考评周期。

1.1 院内考评 按自我、科室、单位评价三个步骤进行。自我评价是个人根据考评标准,结合自己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得分。科室评价是科室考评小组根据考评标准对每个人日常的医德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得分。单位评价是医德考评领导小组组织各职能科室考评工作小组将日常检查、问卷调查、投诉举报、表扬奖励等记录反映出来的具体问题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根据考评标准对每位医务人员进行评价,得出医德考评单位评价得分。自我、科室、单位评价三项得分的平均值即为院内考评得分。

1.2 院外考评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每一位医务人员在一个考评周期内至少要有15名患者及家属填写的医德医风量化得分,取平均值。

2 考评内容及标准

2.1 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收到表扬信件、锦旗者加1分,最高不超过3分,获行政部门表彰的加10分;无故迟到或早退,每次扣2分,旷工每次扣10分,擅自离岗、串岗,每次扣5分。

2.2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保守医密 对待患者有厚此薄彼现象,被投诉扣5分,泄露患者的医密,造成不良影响的扣5分。

2.3 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无端受到患者及家属谩骂继续履行职责的加10分;上班着装不整洁、不佩戴胸牌,每次扣2分,有“生、冷、硬、顶、推、拖”现象经核实扣10分,与患者发生争吵,态度恶劣者,每次扣15分。

2.4 遵纪守法,廉洁行医 拒收患者及其家属给予的“红包”等财物的,每次加1分,最高不超过5分;利用工作之便收受患者红包”、礼品及吃请者,扣30分,为患者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扣30分。

2.5 因病施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违反价格政策,多收乱收扣5分,滥检查、滥用药扣20分,开大处方每次扣5分。

2.6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发现患者有不满情绪,能主动化解矛盾,维护科室声誉加5分。无正当理由不完成指令性任务、不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扣10分,同事间闹不团结,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扣10分。

2.7 严谨求实,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开展新项目、新技术获行政部门表彰的,加5分;及时发现避免出现医疗差错加5分。发生一般差错扣3分,严重差错、造成不良影响扣15分,医疗事故扣30分。

2.8 查实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索要患者或其亲友财物及牟取其它不正当利益的;在医疗服务中,收受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提成的;违反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多收、乱收或者私自收取费用,情节严重的;隐匿、伪造或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在发生的医疗事故中负有完全或主要责任的;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或参与虚假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的;医疗服务态度恶劣,造成社会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其他因违法违纪行为受到处分的[1]。

3 考评结果及运用

3.1 医德考评结果分四个等级 优秀、良好、一般、较差。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9分以下为较差。有一项扣10分者,最高只能评到“良好”,有一项扣分达30分者或存在考评内容(2.8)中一种情况者,直接评为“较差”。

3.2 医德考评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等直接挂钩,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促进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晋职晋级时纳入量化标准进行评审;考评结果为较差的不能发放绩效工资;结果为一般以下的(含一般)不能参与评先,实行一票否决;结果为优秀或良好的,才能参与年度考核的优秀评选资格。

4 实施体会

4.1 服务缺陷明显下降 通过实施医德考评这一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护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满意度逐年上升。违规违纪、来信来访、服务缺陷投诉的人次逐年下降,从2007年的30多人次下降到2012年的5人次。

4.2 涌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通过医德考评,强化医德教育,这几年来,医院先后被授予“消费者满意单位”、“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先进单位”、“公用企事业诚信单位”等,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对医院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涌现出了“杰出健康卫士”、“人民的好医生”等先进模范人物,通过典型教育,弘扬正气,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改善了医疗服务态度。

4.3 和谐了医患关系 仅在2012年我院就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140多面,感谢信30多封,退还红包60多人次。这些红旗、感谢信的背后,反映的是我院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改善的医护亲情服务、医患关系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反映的是我院以社会效益为出发点,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业新象。

4.4 将医德考评纳入医院管理体系 医德考评的目的不是“评价”,而是考评的“表现形式”与医院“制度管理”的统一[2]。在实践中,我们研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公平的长效考评机制,不断创新对医疗人员的医德考评模式和方法,做到医德考评形式、内容、实效三统一,通过医德考评这个“造血”机制,推陈出新,使医院这个肌体,始终保持健康活力、勃勃生机。

4.5 考评工作存在的不足 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的缺乏,对医务人员是否能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方面不能合理判断;患者不支持、不愿意参与打分;每位患者要接受多名护理人员的服务不好打分等,是造成院外考评不能有效进行的因素。个别医务人员对医德考评认识不够,不能正确对待考评而给自己打满分;个别考评小组人员,日常不注意搜集资料,年终考评时打分不真实等是造成院内考评不能客观反映医务人员的医德状况的因素。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考评实践中去不断地完善,摸索出操作性强、程序简化、以定性考评和量化考核相结合的细则考评标准。

综上所述,医德考评是为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以考核记录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疗服务态度、优化医疗环境为重点[3],建立对医务人员规范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医德考评,来强化教育,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树立行业新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401.

第4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关键词 暂时性权利保护制度 行政停止执行 行政诉讼先予执行

一、行政诉讼暂时性权利的概念

由于行政法的基本立法目的就是限制国家公权力,保护公民私权利,故而行政诉讼暂时性权利制度的设计,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公民权利受到不可回复的损害,从而对行政机关的权力做出相应的限制。

基于此,之于行政诉讼暂时性权利,笔者认为,宜将其定义为,在诉讼程序确定终结前,对公民权利暂时予以保护的程序。主要包括停止执行制度、行政财产保全制度、行政诉讼先予执行制度等。

二、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性权利保护制度的缺陷

《行政诉讼法》中主要规定了停止执行与先予执行的相关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主要规定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制度,这是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性权利保护的主要法律依据。而这些规定本身较为粗糙、缺乏针对性,并未形成完善的暂时性法律保护体系,主要的问题如下:

(一)行政诉讼停止执行适用条件缺乏细化规定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政诉讼期间的行政行为的停止条件被人诟病已久。一般认为,本条规定的停止执行条件是一种“不平等”的条件。首先,其明确说明了原告一方申请停止执行需要人民法院进行利益上的衡量才能作出是否停止执行的决定,这不但增加了程序审查的时间,也在实质上是一种对原告诉求的紧迫性的忽略。其次,对于公共利益的与个人权益之间并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例如对于部分列入公益用地规划范围内的被拆迁房屋,其所有人作为原告申请停止拆迁行为,人民法院如何对于判决前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进行较为准确的比较衡量,才能使判决结果与是否停止拆迁的裁定相符合,并没有切实有效的衡量标准。

(二)行政诉讼先予执行适用范围狭窄,保全程序缺失

我国规定的行政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亦主要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解释》的第四十八条第二款及第九十四条,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行政诉讼先予执行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与财产给付相关的几类案件中,仅限于请求依法发给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案件。近年来,高等教育与公务员招录领域的行政诉讼案件成为我国行政诉讼审判中新兴的一类案件,其“新”之处主要在其非财产性诉讼请求,现有的行政诉讼暂时权利保护制度难以为此类案件中的原告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我国行政诉讼中保全程序在非财产性给付请求领域仍是空白。①

三、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性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

通过以上对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性权利保护制度缺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性权利保护制度还不完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其进行弥补:

(一)对停止执行的实体审查要件进行细致的规定

如前所述,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我国停止执行所需审查的实体性要件为“难以弥补的损失”以及“停止不损害公共利益”。此二者都不是确定的法律概念,无法准确的把握其语义外延,这就给予了法官极大地自由裁量权,不利于行政诉讼相对人权利的保护,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②而且如果从严对二者进行解释,那么绝大多数停止执行的申请将不符合条件而被拒之门外。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降低当事人申请停止执行的门槛,通过司法经验的积累,设计出合理的明细化规定。首先,应当把“胜诉可能性”作为优先审查的标准。暂时性权利保护制度在时间上甚为紧迫,促使法院不可能在短时间进行实质性审查,只能就本案请求有无理由进行低密度审查,如果明显没有合理的因由,就无需进行其他的审查了,这种胜诉可能性是进行下一步利益衡量的基础。其次,放宽对“难以弥补的损失”的解释。如此不仅不能恢复原状或者不能用金钱赔偿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损失,哪些在社会观念中金钱难以填补的损失也应视为难以弥补的损失。

(二)拓宽先予执行的范围

如前所述,我国行政诉讼中的先予执行仅限于与财产有关的给付请求诉讼中,不涉及财产内容的行政诉讼无法进行暂时性权利保护即先予执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转变,不涉及财产内容的给付请求诉讼越来越多,为了填补权利保护的漏洞,先予执行扩展到非财产内容的给付请求诉讼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通过先予执行范围的扩张,将暂时权利保护制度扩展至当前暂时权利保护制度所不能覆盖的非财产性行政给付之上,将有助于构筑我国较为完整的行政诉讼保全程序。为相对人提供一个无漏洞的行政诉讼暂时权利保护制度。③

注释:

①黄学贤.行政诉讼中的暂时性法律保护制度探讨[J].东方法学,2008(4).

第5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血浆置换(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1]。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膜式血浆分离方法将患者的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出来弃去,然后补充等量的新鲜冷冻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置换液,这样便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达到治疗的目的[2]。食用毒菌后可造成人体发生多种类型的中毒症状,特别是产生肝毒素的毒菌,毒性较强,可损害肝肾、心脑等重要脏器,尤其对肝脏损害最大,短期内进展为重型肝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血浆置换术常用于救治急性中毒患者,近年更广泛应用于重型肝炎的治疗。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1-21日收治36例急性毒菌中毒的患者,其中13例应用血浆置换技术进行救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4~63岁,均为中毒性重型肝炎。所有患者发病初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随后病情恶化,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血清转氨酶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等。其中2例发生急性肝坏死,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中毒初期均在当地医院进行催吐、洗胃、导泻、输液、利尿等加速毒物排出及解毒、抗感染治疗。入本院后予保肝、降酶、退黄、促肝细胞再生及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治疗。

1.2.2 血浆置换疗法 采用Diapact CRRT机、配套管路耗材及血浆分离器。均选择临时性股静脉单针双腔置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单重血浆置换,选择后稀释法,每次置换血浆1500~3000 ml,补充置换液为新鲜冷冻血浆;血流速度为60~100 ml/min,弃浆值与返浆值一致,均在20~30 ml/min。肝素抗凝:首剂量在3000~5000 U之间,而维持量为750~1000 U/h;对有高位出血倾向的患者,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量,必要时使用低分子肝素。血浆置换时间3~4 h,治疗频度间隔1~2 d,1个疗程为3~5次。

2 结果

13例患者共接受41例次血浆置换治疗,8例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转氨酶明显下降,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明显好转,尿检查红细胞与白细胞消失,7~14 d内治愈后出院。2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流不畅2例次,发生率为4.8%;过敏反应发生6例次,发生率为14.6%。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设置环境温度为22~25 ℃,相对湿度在50%,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等,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进行有效沟通及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

3.2 血管通路的建立及护理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进行血浆置换技术的必要条件。所选择的血管应当明显、粗大、便于穿刺和护理。穿刺后妥善固定好针头,避免针头滑落。置换过程中避免反折、扭曲、受压、脱落、贴壁,保持管道通畅,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在征求家属的同意下使用约束带进行约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若导管不慎脱出,应立即指压止血后再进一步处理。

3.3 治疗中的观察和护理

3.3.1 机器工作状态的观察 密切观察机器运行情况,包括全血流速、血浆流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变化等,如机器报警应先关声音,以免造成患者的紧张,再查找原因,给予排除。

3.3.2 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常规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及保持静脉通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特别是神志、血压、呼吸、心率、面色、肢体温度及水电解质、出入量情况,并及时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处理。

3.3.3 堵管与破膜的观察及护理 若管路血液由红色变为暗红色,跨膜压急剧上升,均提示体外循环中可能已发生凝血,应立即减慢血浆分离速度,追加肝素用量并轻轻敲打分离器及管路,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分离器中空纤维外的血浆变红,可能发生破膜,要停止治疗或更换分离器重新操作。

3.4 预防感染 将患者置于单人房间,定时通风、消毒,减少陪护及人员流动。加强口腔、尿道及皮肤护理。保持穿刺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血、渗液时及时更换敷料,每天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料。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3.5 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

3.5.1 过敏反应 因输注的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各种凝血因子、补体和白蛋白,导致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畏寒、高热、低血压,严重时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治疗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核对血型。可给予地塞米松5~10 mg或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 ml静脉注射预防;输注血浆时速度不宜过快,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置换液量的速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严重时应及时停止治疗,并做好相应记录。

3.5.2 出血 血浆置换过程中血小板破坏、抗凝药物过量等引起出血,表现为多个部位出血,如皮肤、黏膜、牙龈、消化道出血。治疗前常规检测凝血功能,根据医嘱决定抗凝剂种类、剂量或无肝素治疗;由熟练的护士操作,避免反复多次穿刺损伤局部皮肤血管;治疗中密切观察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有无出血,若高危出血患者,治疗结束时可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以防出血。

3.5.3 低血压 与原发疾病存在低血压、置换液补充量不足、过敏反应、透析膜生物不相容反应等有关。表现为血压下降或休克。治疗中保持血浆交换平衡及血容量相对稳定。一般体外循环的血流量应控制在100 ml/min左右,血浆流速为20~40 ml/min;白蛋白较低时,应尽量补充胶体溶液;治疗过程中每30分钟测血压1次。若血压下降,加快输液速度,减慢血浆出量,延长血浆置换时间,严重时使用升压药或停止治疗。

3.5.4 低钙血症 主要表现为口唇与远端肢体皮肤麻木,严重者有肌肉痉挛及心律失常,甚至昏迷。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在开始治疗后15~20 min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20 ml(注射时间超过15 min),每1小时可重复1次。

4 讨论

研究发现,毒菌的实体内含有多种毒素,与人体内蛋白结合率高,形成较大分子的致病物质,侵犯组织器官;特别是肝毒素严重损害肝脏,导致患者继发重型肝炎,肝功能进行性下降,肝脏解毒功能随之而下降,体内的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蓄积。因此,在急性毒菌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如何能够使患者体内的代谢毒素和致病因子尽快、尽可能多的排出体外是抢救的关键。血浆置换具有较好的清除功能,也是一种暂时代替肝功能的人工肝支持疗法,故成为临床救治急性毒菌中毒的重要手段。血浆置换过程中,患者对有关知识和信息缺乏了解,会产生较严重的紧张、恐惧心理[3],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其次,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可使血浆置换治疗中断,有效防止凝血是决定血浆置换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4];血浆置换疗法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防和减少血浆置换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是提高其成功率的关键[5]。另外,要做好治疗环境及物品的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机器运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才能高质量实施血浆置换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83-88.

[2] 张爱红,郑全辉.应用血浆置换治疗早期感染性休克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12-2813.

[3] 宋碧英.160例由于血浆置换产生应激反应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2,10(10):675-676.

[4] 孙亚南,冯茂玲.308例血浆置换治疗中凝血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12,26(1):162-163.

第6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通讯作者:管利平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中重度眼化学性烧伤的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针对患者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潜在感染、睑球粘连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除了有两眼由于羊膜的溶解和脱落需进行二次手术外,其他随访半年无并发症的发生,羊膜呈半透明状、角膜中央较术前透明,周边部血管化明显。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治疗做好了铺垫,加上利用羊膜抗炎、抗粘连的生物特性,及早地进行羊膜移植术,最大程度地避免中重烧伤后角膜溃疡、睑球粘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今后的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烧伤; 羊膜移植; 护理

眼化学性烧伤是指酸、碱或其他有刺激性的化学性物质溅入眼内引起的损伤,其损伤程度和预后取决于化学性物质的性质、浓度、渗透力以及与其眼部接触时间。眼化学性烧伤是一种致盲率很高的眼表疾病,因此对烧伤的早期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可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羊膜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肯定,羊膜具有促进上皮愈合和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1]。应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眼表烧伤所致的角膜损伤可促进部分遭受可逆性损伤的组织尽快修复,特别是可使角膜干细胞受伤后继发炎症导致的组织自溶、纤维血管化恶性循环的继续损坏,在羊膜特有的生物营养支持下,通过自身健康组织的修复获得眼表重新上皮化,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实施羊膜移植术,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中重度眼化学性烧伤后角膜溃疡、睑球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为今后增视性眼表手术奠定基础[2]。笔者所在科于2007年8月~2009年12月对30例(31眼)眼化学性烧伤的患者实施羊膜移植术,取得了比传统治疗方法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31眼)中,男28例(29眼),女2例(2眼),年龄12~48岁,平均34岁。单眼29例,双眼1例;其中酸烧伤9例(9眼),碱烧伤19例(20眼),热烧伤2例(2眼)。伤后就诊时间最早是伤后1 h,最晚是伤后2 d。术前视力为光感者11眼,眼前手动或指数者18眼,1例视力为0.04。烧伤程度按全国眼外伤职业性眼病学组通过的分度标准[3]:Ⅱ度烧伤6例(6眼),Ⅲ度烧伤20例(21眼),Ⅳ度烧伤4例(4眼)。分别于伤后1~3 d实施羊膜移植术,随访一年。

1.2 手术方法 在显微镜下首先对受损的角膜进行清创处理,将缺血坏死的结膜组织、苍白的角膜上皮彻底地清理干净,周边到有血液供应的结膜。将羊膜上皮面向平铺于角膜和清创后暴露的巩膜上,基底膜紧贴角膜、巩膜,用10-0的显微缝线将羊膜移植片缝合固定于巩膜浅层。缝合时注意羊膜平整与创面紧密贴附。术毕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注射液,结膜囊内涂红霉素眼药膏包扎。术后48 h打开点眼。

2 结果

术后羊膜呈半透明状,轻度水肿,随后逐渐变薄、透明。

有两眼出现羊膜溶解、脱落,进行两次羊膜移植术。其他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羊膜呈半透明,角膜中央较术前透明,周边部血管化明显。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1者占100%,0.1~0.3者占60%。26眼手术后3周内角膜水肿明显好转,羊膜于角膜贴附良好,角膜呈半透明,5眼出现角膜烧伤区白斑,周边角膜透明。一例术后4个月出现睑球粘连(下穹隆1/2)现象,手术进行分离后并再次进行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措施 患者中除5例由外院转入,其余均是急诊入院。一旦发生化学性烧伤,应争分夺秒急救,现场冲洗急救是最重要的。到医院后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液量不少于2000 ml。冲洗时一定要注意上、下穹隆部结膜内有无化学性物质残留,如有应于裂隙灯下仔细检查。用棉签轻轻拭去以减少刺激症状,利于创面的修复并除去坏死组织。眼部刺激症状明显、睁眼困难者,应先用表面麻醉剂后再行冲洗。已知化学性物质的性质时,用拮抗剂冲洗以中和化学性物质对眼部的病理性损害。

3.2 心理护理

3.2.1 眼外伤属于意外性伤害,发病突然,患者无心理防备,又担心伤眼会失明、毁容或者是担心术后效果不好,易出现恐惧、焦虑心理,甚至出现自卑心理。故护士在护理时应主动、热情并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加强护患沟通。帮助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对双眼烧伤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适当的“抚触”具有移情和安慰的作用,在患者沮丧、不知所措时,及时通过握手或者抚触患者的双手、拍拍肩膀,都可以使患者减少挫折心理,使其感到亲切而产生依赖感,从而改善护患关系,不同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4]。

3.2.3 积极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勇敢的面对疾病,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从容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5]。

3.2.4 术前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有研究显示患者对部分视力损失的心理调节能力反而要弱于盲者的心理调整[6]。行手术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对手术期望值过高,同时对并发症思虑较多,担心手术不成功,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应表示同情并劝慰他们理智面对现实,根据其具体情况(文化程度)介绍手术相关的知识,告知术中配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充分了解情况,减少焦虑及自卑心理,树立信心,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手术。

3.3 术前护理

3.3.1 术前做好访视工作,认真交代患者注意休息,避免感冒。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检查,并协助做好个人卫生。

3.3.2 烧伤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畏光、流泪、异物感及疼痛、分泌物较多、视力减退。皮肤有伤口时应注意给予合理的治疗,预防皮肤感染的发生。护理及治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疼痛时给予安慰,必要时给予镇痛药。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有无感染及角膜穿孔、溃疡等。

3.4 术后护理

3.4.1 局部护理 术后加压包扎48 h,密切观察术眼敷料包扎有无脱落、移位,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敷料渗湿,及时给予更换。打开包扎后给予贝复舒、爱丽滴眼液点眼,并给予氧氟沙星眼膏促进上皮生长、预防感染。必要时用1%阿托品散瞳,防止虹膜后粘连。为防止睑球粘连可以每天使用玻璃棒涂抹眼药膏进行分离结膜囊。

3.4.2 病情观察 临床观察主要包括:羊膜透明度、贴附情况,有无脱落、溶解,视力、角膜水肿及透明度,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角膜新生血管以及睑球粘连等眼表情况。护理时,要观察患眼局部渗出物、分泌物的性质及量。点眼时动作轻柔,嘱咐患者勿揉眼。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作出正确处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若出现少量积血和积液可自行吸收,积血量多时应用止血药物,积液量多时可用绷带加压包扎2~3 d,同时要观察羊膜的色泽、有无脱落及早期溶解,羊膜早期溶解时及时行第2次手术。

3.4.3 饮食指导 可正常进食,但不可进食过硬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蛋白的饮食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3.4.4 加强生活护理 术后及时给予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嘱咐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和避免碰伤术眼。加强护理安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伤,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

3.4.5 健康教育 眼部化学性烧伤者大多数从事职业以工厂、企业工人居多,并且年轻人占多数。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要加强自身安全的认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在车间工作室内设置固定的急救设备,并对职工进行有关急救方面的专业知识教育,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受伤后要就地用洁净水彻底地冲洗后即到就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3.4.6 出院指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试,使其克服心理障碍。按要求复诊,若出现眼部分泌物增多或视力下降等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复诊,以免贻误病情。注意保持眼部清洁,教会患者正确的点眼方法,勿揉眼。点眼时,不要将羊膜组织当成是分泌物,用力擦拭导致羊膜的脱落。

4 讨论

化学性眼外伤可引起眼球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眼球毁坏,是一种致盲率较高的眼表疾病,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护理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入院后就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潜在的并发症如感染、术后睑球粘连、第2次手术等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护理工作,及早进行羊膜移植术。有观点认为在伤后早期、特别是7 d内进行羊膜移植可以明显阻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眼化学性烧伤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重建眼表、减轻烧伤后期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光辉,徐锦堂,孙秉基,等.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陈旧性眼表烧伤.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9):652-654.

[2]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27-628.

[3] 罗勤.朱志忠.朱莉,等.羊膜贴敷对重症眼表烧伤的疗效.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4):365-367.

[4] 米丰花,杨敏,王贵生.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护理干预及效果.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62-463.

[5] 王虹.设立病房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实效性.护理杂志,2005,22(12):97-98.

[6] 徐勤.低视力的相关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27-28.

第7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关键词:创新保护制度;经济转型;网络专利授权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3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但为何在科学技术领域自“四大发明”之后相较西方却一直进展得比较缓慢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古时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生产生活资源相当丰富,使得国家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以人口和资源要素为主要驱动力量的经济发展轨道。换句话说,几千年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阻碍中国科学技术大步前进的重要因素——但这种情况,正发生着改变。

二、中国近年发展回顾

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以其当时相对于其它市场而言非常突出的五个比较优势牢牢地占据了全球产业链中以加工为中心的几个环节,这五个优势分别为:为数众多且廉价的年轻劳动力、可承载大规模工业化的综合环境、相当丰富的各种能源及矿产资源、能高效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渴望改变生活现状的社会大环境。在中国当时于加工环节的比较优势如此之大的前提下,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量廉价的资金、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全球化的市场后,在我党和政府的伟大领导之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拼搏和智慧奋斗,使得我国在三十年间获得了相当高速的发展,并由此创造了极其巨大的社会财富。

三、当前经济发展环境

我国经济在后发赶超的历史背景下自然形成了以出口和投资为主要驱动力量的经济发展模式。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出口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立即受到了较大冲击,国家为了稳定整体经济运行很快出台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也得益于此计划使得国家经济在之后几年获得了平稳较快发展。然而,在世界其它经济体没有明显复苏的前景下,这种主要靠国内投资实现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被广泛认为是不可持续的。那中国经济发展的下一个有效驱动引擎在哪里呢?很多人认为——应该由过去主要靠出口和投资转向主要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通过利用经济大环境的压力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最后形成一个内在的驱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前进。而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的是——就中国当前国富民穷、两极分化较突出的现状,作为消费主体的老百姓有相当部分在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困难,要他们以透支未来的保障为代价去消费并拉动经济的较快发展,实际上还存在着一条鸿沟,而要填补这条鸿沟,整个社会不仅在资源上,更重要的是在时间上均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这样,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我国应如何走出当前困境呢?大家达成的共识是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增加社会生产总效率,通过创新启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引擎,使得中国经济获得更加长久、稳定和高效的发展。

四、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我国政府和社会虽然早已意识到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实物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还必须意识到,当前我国所施行的创新相关保护制度在目前假冒伪劣和非法仿制严重的现实国情下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后发赶超的历史背景使得我国大部分公司为了尽快取得更多效益形成了改造式创新的习惯,这虽然使得国内公司在过去国内与国外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条件下获得了不少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极大的“改造惯性”,反而在现行创新保护制度条件下相当程度地遏制了国内公司进行研发式创新的积极性,并在国内各领域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日益缩小的情况下,使得借助改造式创新所获利益的空间日渐减小,更严重的是让大部分此类公司难以避免地掉入了“老鼠与米缸”的陷阱。

也因此我国当前以创新为驱动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极大潜力亟待释放:一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民工人群、最强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最大的产业集群优势,他们一旦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案即可立刻将大量低价值的原材料变成满足市场需求的高价值产品,并由此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它们由于失去了国外市场过去强劲需求的导向,并在国内潜在消费市场开发力度不大的情况下不得不低效运作,相当大地造成了我国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我国拥有为数众多的高学历人群,他们在进行大量投入并经过十多年努力求学后,大部分人在毕业后实际上并没有从事“合适”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是我国对知识产权低效保护的现状极大地阻碍了国内产业朝附加值更高的环节攀移,次因是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以生产加工为主。这样自然就使得很多高学历人群很难找到可创造价值更高的工作,很大程度地造成了我国关于人才的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相脱节,不仅扭曲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使得真正能够创造出有效资源①的智慧源泉被深埋地底,非常大地造成了我国的人才和智力资源浪费。

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阻碍中国创新的各种不利因素比作“峡谷”的话,那么被“峡谷”分隔两边的社会生产能力和生产智力即便有极强的结合动力也不得不“望谷兴叹”,因为相对于国外早已运作成熟的创新良性循环链,中国的这个“峡谷”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国情恐怕还是比较宽,因此,通过相应改革重构创新保护制度成功在“峡谷”之间架设起一座宽阔、安全和稳定的桥梁,将两边亟待结合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智力连接起来,释放出其中巨大的经济发展潜能,定可鼎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最终激活具有本国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

五、必须重构创新保护制度

重新构建创新相关保护制度是当前改革的关键之一。因为,只有借助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才能让整个社会以尽量小的代价创造出尽量多的有效资源,也才能让国家生产出更多的能让人民感到幸福的GDP。然而,当前在中国创新却无法回避假冒伪劣和非法仿制比较严重的现状,这是历史因素使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此时,唯有充分利用当前的新兴技术、制度优势、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重新构建一套自成体系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保护制度才是当务之急!

中国发展到今天无形中已积累了相当巨大的潜在能量,其中很大一部分就蕴藏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和科技创新人才的智慧之中。遗憾的是,这部分能量受限于当前创新保护制度在目前境况中的不如人意,使得很多真正花费心血脑力去创新的人不仅一无所获反而还背上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被别人误解的精神压力。反观一些剽窃技术和山寨产品的人却顺手牵羊、坐享其成。由此可见,真正阻碍中国创新的不是教育和体制,而是这种让创新者的付出和收获极易形成反差的创新保护制度。

因此——重新构建一套运行成本低、保护效率高和激励效力强的新型创新保护制度,使得众多的创新者在付出代价进行创新后获得合理的回报,使得我国专利授权数量在不断取得新高的同时创新成果的实际转化率也能得到大幅提升——是改进创新相关保护制度的关键。同时,考虑到要和国际专利保护制度接轨,还须继续使用“书面专利授权制”。

而新的创新保护制度必须让创新成果实现被提前保护、公开保护和有效保护的效果。即创新者的创新产品一旦获得授权,那么——其必将在一段时间内具备获得一定专有权益的潜力,并且不会陷入后续纠纷。否则,在当前的社情之下,创新者高价投入发明创新于前,山寨盗版者低价改造蜂拥侵权于后,创新者在即便使用法律武器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挽回其损失的情况下,势必陷入回报远低于投入的窘境,并不得不成为其他人不敢创新、不想创新和不可创新的典范!

六、新的创新保护制度

要在当前社情下实现对创新成果的有效保护,唯有从消费交易这个所有环节的源头上着手才能收到最大成效。因为,如果消费者能更便宜地买到与正版产品质量差不多的盗版产品,从自利的本性出发那他为什么不买呢?然而,又如何让高投资研发后生产的正版产品比那些低价改造甚至直接仿造后生产的盗版产品价格更低呢?关于这个问题,我给出的是以下回答。

可以构建一套以以下模式为主要框架的创新保护制度——网络专利授权和书面专利授权并行的新型创新保护制度。并且这个新的创新保护制度必须借助网络的特征和优势形成提前保护、公开保护和有效保护的特点。这是由于网络具有最大的公开效果、最高的传播效率和最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使得新研发的产品在一旦获得网络专利授权后即可真正意义上地形成权益排他和利益独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和团体的创新欲望,让创新的风气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所谓“网络专利授权制”即是由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由它建立一个全国性质的网络交易平台,并将全国所有符合标准的网购平台纳入其监管范围,对其它不达标的网购平台勒令限期整改或予以清除;同时,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一定标准对准备投放市场的新产品进行网络专利授权及书面专利授权;而凡是某一预定时点之后进入市场的新产品,都必须在获得相关授权后才能在上述交易平台上交易。

这样,借助网络购物的高效性和直达性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还可以在一定配套行政措施的配合下,最大程度地实现让投入较高成本研发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后比普通山寨产品在地面店销售时的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自觉选择网购正版产品,从而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堵住潜在侵权者侵犯新产品知识产权的漏洞,并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假冒伪劣和非法仿制严重的现状。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借助上述框架的基础上形成一条完整的创新产业循环链,即:顾客需求信息收集——对应技术方案设计——网购专利授权——项目价值评估——项目即时证卷化——网络投融资——信息咨询——网店开设——外包生产——流程管理——综合物流——网购终端服务——信息反馈及分享——产品升级。这样,通过上述方式即可立刻疏通并迅速扩大中国的产品创新渠道,将深藏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科技创新者智慧中极为丰富的智慧资源引导出来,并配合我国极为强盛的生产能力创造出巨大的有效资源。此外,还可以此为依托将国内外资金吸引到以有效创新②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中来,并通过上述创新循环链条形成的产业及派生产业吸纳大量以大学生和农民工为主体的人群就业,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构建发展绿色经济的创新驱动引擎,推动中国经济在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加节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高速前进。

七、网络专利授权制

而“网络专利授权制”是不是仅仅将当前的“书面专利授权制”照搬到网络上来呢?当然不是。

若对“网络专利授权制”进一步解析,那么能够对授权产品实现提前保护将是其最大的特征。所谓提前保护即是创新产品一旦获得授权后,其将在未来一定时限内几乎完全避免法律相关纠纷,使得创新人员和研发机构能够始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的创新和科技的研发上来。因而,它必然不同于常规的即“书面专利授权制”,因为书面的专利授权适用于发生侵权以后,这种方式不仅对创新成果的授权及保护效率比较低而且给予了中国当下为数众多的潜在侵权者可乘之机,以致于有创新之力者无创新之胆,有创新之智者无创新之心。

而要实现对某项产品的具体保护,使得在一旦授权后其具体权益在界定范围内得到充分保护,并且不妨碍对此产品有效升级版的继续授权——这是可以实现的。

其实现方式受限于篇幅在此仅做简单描述:首先,将某一创新产品的有效实现方案分解为若干技术点,所谓技术点即是要让新产品实现其主要功能及新功能所必须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因此技术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其可以实现的具体功能;二是实现上述功能必须用到的某几类技术方式。而若干小技术点可以以不同形式组成一个大的技术点(也可称为技术模块)。技术点通常可分为两类,即技术A类——已公开过的可实现技术;以及技术B类——由科技创新者自己开发的技术。仅由技术A类组成的创新属于组合类创新,这类创新在消费需求信息的引导下往往可以以很小的代价产生较大的使用价值。仅由B类组成的创新属于最基础的原创新,这类创新往往研发成本大和研发周期长,但其一旦研发出来则可应用的范围较广并且总体创造的价值很大,因此对于其研发者来说,仅仅将其应用在少数产品上是没有充分利用完这项技术的价值空间的。而由A类和B类组成的产品,则能够综合各自的优劣,在市场信息充分和政策引导得当的条件下可以实现产品消费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通过在“网络专利授权制”的框架下,将由原来对新产品整体方案的事后法律保护,改变为对每一个单一技术点的提前确权保护,以及对各技术点高价值创新组合的提前划界保护,这样每一个技术点都将对应一个具体的权益对象,而创新者提供的创新产品方案必然在包含某些技术点的情况下有责任和义务对其权益人寻求“租用”技术点并付给其报酬,而技术点的“租金”将由相关部门按合理标准进行公开评估并界定出具体价格范围以避免形成垄断。当然,出于社会利益考量,相关部门可以将早已公开或无明确权益人的技术点列为免费技术点,同时可收购部分应用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的技术点予以低价 “出租”。这样一来,即可实现具体技术的市场化流动,让真正有价值的技术在自由交换的过程中使其权益人获得最合理回报,并合理分化创新过程中的各项风险进而鼓励原创新的进行。而关于创新产品的授权与否,相关部门将视该产品相对于其同类产品能否产生更高量级的社会价值回报而定。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名叫“综合小厨房”的创新产品,它不仅让一台机器同时包括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各电器的功能,其创新者还加入了“定时热蛋器”这个自己的创新功能。但他需要同时付给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等技术点的相关权益人已经过网络专利授权后的技术点“租金” ,而“定时热蛋器”这个自己创新的技术点不仅可以形成整个创新产品的技术支撑之一和其它技术点合起来申请“综合小厨房”的创新产品授权,使得其发明具备相对更高的消费价值,还可以作为单独技术点顺带申请“技术点授权”,并在获得相关授权后“出租”给其他需要用到这个技术的发明人,通过这种方式,自然就更高效地实现了创新成果所获收益的合理分配化,实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和防止垄断的最佳平衡。

最后,必须让一个已经过初步网络专利授权的创新产品方案立即生成一个书面专利申请,并通过网络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进行比较核对后决定是否给予书面专利授权和最终的网络专利授权,让其在与国际专利保护制度接轨的条件下实现对国内外创新成果的双向保护。

八、框架下的补充

通过以上方式,即可在我国构架起一条完整的创新良性循环链,并在相关人才参与数量与程度达到一定量级的情况下实现以下三个效果:集智创新、高速创新和流水线式创新。一、集智创新:即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联系性和即时共享性,将社会各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规则高度集中起来,让他们针对各产品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根据其方案最后收获的成效拿取约定报酬,最后实现产品的集智创新。二、高速创新:即促使各领域和各水平的人才均高度参与到不同的创新流程中来,让大家在网络专利授权的保护框架下自由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独到智慧,使得新产品从创意到成为消费品的整个流程在遇到问题时都能很快得到各相关专业人才的合理有偿帮助,最后实现产品的高速创新。三、流水线式创新:即让整个产品创新的过程直接公开化,使得每个创新者可将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定时悬赏征集解决方案,同时给出解决方案必须达到的效果最后由第三方进行公证,公证后合格的解决方案可直接给付其提供者所悬赏报酬,而在“网络专利保护制”的框架下双方还可协商上述解决方案形成的技术点专利权益归属,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化指定式研发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这样就能形成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并伴随逐级指定创新的流水线式加工创新。这三个效果一旦得以实现,那么即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构架起一条高质、高速和高效运转的创新循环链条,并创造出最能满足潜在消费市场、更新升级速度最快以及创新成本最低的创新产品,进而从其中创造出最好、最多和最有用的社会有效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近年经济发展属于典型的后发赶超式发展,并在过去国外庞大消费市场的强劲需求引导下自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外供型生产模式,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国内部分领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因而出于国家整体利益角度考量,政府相关部门可在“网络专利授权制”的框架下配套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引导创新产品对部分过剩产能的消化。例如:针对我国钢铁产业目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可对利于消化钢铁产能的授权新产品根据其贡献率给予相应研发奖励等。

另外,在“网络专利授权制”的框架下针对某些能够促进整个社会进步但还没有具体解决方案的基础技术点、核心技术点和高难度技术点,相关部门可以将其列入悬赏征集解决方案的范围予以公开,并由国家财政部门提供专项资金,同时鼓励社会自由研究机构的成立,让这些创新能力强的研究机构与大学合作并通过在有限时间内提供达标的解决方案来获取报酬。这样就能在一定范围内既避免因过多行政管制造成的科技研究形式化,又让相关资金切实用到需要得到迫切解决的具体问题上来。

九、结语

以上是对关于在中国当前环境下如何更加低成本、高成效地保护创新的简单构思和设想。这里本人虽持惶恐报国之心,但毕竟受个人能力及视野所限,所呈图景亦惟愿能够投石问路、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商策出一个更加实用高效的创新保护制度,并在我国尽早实现——集全民之智进行创新,合全国之力进行创造——最后促使我国尽早启动有本国特色的、适宜中国当下社情的创新驱动引擎,为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和科技创新人才智慧中的巨大能量找到一个最佳发力点——鼎力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升级!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几百年,我国经历了封建王朝愚昧的封闭、百年外侵屈辱的妥协、二次大战顽强的抗争和大国初立曲折的发展,其中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当前这样形势一片大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也没有现在这样一个国泰民安、华夏崛起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横看世界发达国家数十个,绝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工业化阶段,并在消耗自身工业发展资源的同时逐渐培育出了有自身特色的、以智力因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在全球工业浪潮不断向下一个工业发展潜力谷地转移时,通过智慧产业高比例分享到由其中新创造出的有效资源。因此,我国一定能极好地把握住当前绝佳的发展转型机遇,改“成本驱动”为“创新驱动”、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及时激活有本国特色的、以有效创新为主要驱动引擎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以此为核心力量推动整个国家高速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促使整个社会获得长治久安的繁荣发展,使得中华民族永远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注释:

①有效资源:有切实消费需求且能够让消费主体在消费后感到物超所值的资源。

第8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关键词】炎琥宁;病毒性脑炎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1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25-01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感染,造成脑实质病变,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较多,它的传播途径、地理分布、起病方式以及治疗和预防方面都有所不同。

笔者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性脑炎3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关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的64例患儿中男40例,女24例,其中l-4岁10例,5-7岁28例,8-10岁20例,>10岁6例。入院时病程l.5-7天,平均2.8天。脑脊液压力增高64例,细胞数增多59例,蛋白定量增加41例,糖定量增高13例,氯化物均正常。全部病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脑脊液变化、意识障碍、发热、头疼、呕吐、抽搐、颈强直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给予炎琥宁注射液,剂量为5-10ml/(k.d)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滴。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制剂量10-15mg/(kg.d),分2次静滴。两组病人同时给予补液、抗生素、能量合剂、根据病情给予脱水、镇静、抗惊厥、退热、静脉高营养等治疗,7天为l个疗程。

2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65.6%),有效9例(28.1%),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显效11例(34.4%),有效8例(25%),总有效率59.4%,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表明: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应用32例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说明该药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炎琥宁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的广谱抗病毒、抗菌药物,对多种病毒有灭活作用,对炎症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它能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对心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保护抗氧化酶和ATP活性。炎琥宁注射液与戊巴比妥纳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既能缩短入睡时间,也可延长睡眠,由于上述特点,特别适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中高热、抽搐的患儿,且该药无毒副作用,无过敏反应,疗效肯定,是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理想药物。

第9篇:护理执行制度范文

关键词:慎独;优质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1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81-02

1 “慎独”的概念

“慎独”是出自《礼记?中庸》中儒家提出的具有民族特点的自我修身的方法。它指的是人们的独处候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已,遵守道德规范,不苟言行,维护自身良好形象,防止违反道德规范的欲念和行为的发生。[1]

2 “慎独”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重要性

护理工作具有群体性,但更多时候是单独工作,护士在节假日、值夜班时,面对无自主能力,无法表达意见的新生儿 ,面对休克、昏迷、失去知觉、 失自主能力等病人。所进行的护理和治疗过程,通常都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护理工作。如果护理人员不“慎独”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和转归.

2.1 生活护理方面:大部分治疗性护理不能给病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而生活护理能给病人带来愉悦的心情。[2]因此,护士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时,有利于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更全面、客观地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需求,有利护士慎重、准确和明智应用力学原理,根据病人生理特点、病情为病人提供专业的护理。而病人家属没在经过专业训练,在护理过程中,既不能应用力学原理,也不能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进行操作,往往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有良好的“慎独”素质,按病人需求保证病情危重、偏瘫、术后制动等不能自主翻身病人清洁干净和正确的卧位及按时翻身、拍背、营养的补充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恢复。

例如:蛛网膜下腔患者因下床排便,便秘用力突然意识丧失,抢救成功后又因家属喂水时因不当,患者出现呛咳,剧烈咳嗽,喷射状呕吐,意识丧失,抢救无效死亡。[3]

2.2 病情观察和记录方面:对于病情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各项参数,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时间和提供科学、动态的信息。这也存在着慎独修养的问题,护士在观察病情时要仔细,不能依靠仪器,要更多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内容要真实。

2.2.1 护士将一位失血休克的手术病人实际入量8400毫升错记成5200毫升,实际出量2350毫升错记成1750毫升,医生加大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导致病人脑水肿、肺水肿。[4]

2.2.2 氯胺酮麻醉引起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未及早发现,及时清除分泌物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蓄积而呼吸循环衰竭死亡。[5]

2.3 医嘱执行方面:护理人员不仅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医嘱执行的监督者。医生开出医嘱后,如何合理将这些药物配伍,剂量准确,使其达到最佳疗效,既存在着药理知识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慎独修养的问题,护士的行为决定着病人的康复和安危。

2.3.1 药品贮存需避光、密封、冷藏,否则易氧化和变质。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外观相似,容易混淆,而一旦用错容易造成严重后果。通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药物浓度和滴速与某些不良反应有关,[6]作为护理常识,护士都要做到根据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调整滴速,如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患者静滴速度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滴速可快;对于含钾药物、高渗盐水、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2 .3.2 护士作为医嘱的直接执行者,给予病人必要的用药指导是保证病人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如哪些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或饭后服用;控制哮喘的吸入药用后要立即漱口,可减少声嘶和念珠菌病的发生率;药用碳、蒙脱石等宜饭前或空腹服用,与抗生素、各种消化酶、各种活菌制剂合用须间隔2h;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与铁剂、钙剂等可形成络合影响药物吸收,应分开服用等等。在发药时应告知病人,可保证用药的合理性。而对于服用后出现特殊现象的药物,需在服用前告知病人,可防止病人不必要的恐慌。如服核黄素或肾上腺色腙后小便变黄;枸橼酸铋钾或果胶铋用后大便呈灰黑色,且服药前、后半小时不要喝牛奶;利福平服药后尿、唾液等出现桔红色。而有些药物应该加强用药监护,如地高辛用药期间应监测心率或心律,如心率低于60次或节律异常应报告医生。护理工作对于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责任重大,因此护士严谨、细心地工作对于病人的用药安全、合理至关重要。

2.4 抢救配合方面:护理人员的监护能力、警示能力、抢救实施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危重病人抢救时,护士主动配合医生迅速处置病人,在工作中做到不忽略患者任何一点症状,不放松任何一个抢救环节,不错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审慎安全做好各项救护工作。

2.5 执行操作方面:护士按照操作规程进各项操作始终处于自觉和支配的地位,如给病人导尿、换药、吸痰,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不严等都隐藏着各种感染的可能。因此进行操作时,护理人员要本着为患者服务的良知,视患者为亲人,动作轻柔,消毒严格,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损伤。

2.6 管道护理方面;重病人携带的多种管道,具有不同功能,常作为治疗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管道护理工作,在抢救危重病人及生命支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护士必须要管理好这些管道,从真正意义上来提高护理服务内涵。病情危重的患者管道多,保持通畅和正确连接是保证患者有效呼吸、循环和准确输入药物和供给营养的保障,要求护士时刻自觉护理和观察,保证各管道通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