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

第1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职业研习营;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本科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严重,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直接限制了高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当前,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与酒店的“用工荒”现象并存,供求矛盾日益尖锐,说明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酒店所需要的实践脱节严重,不能实际应用,而多数酒店不愿意承担应届大学生岗前培训的社会责任,希望招聘到进来即能顶岗的专业技术人才[1]。为适应社会需求,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研习营这一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说是学院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原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难以形成有机整体,教学评价标准陈旧,难以适应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实验教学

目前,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和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实验教学实际上就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教学实验在设计上较为简单;实验指导书详尽叙述了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学生几乎没有问题可以提出;依据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2]。

(二)实习

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实习现在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在毕业实习环节,学生也可以通过“提前预就业”的形式来完成毕业实习。

1、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

由于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的时间相对较短,现在很少有酒店愿意接受学生开展这两种实习,使得这两种实习逐渐留于形式。学生通过走马观花的对实习酒店进行参观,根本无法了解到酒店前厅管理、后厨管理以及客房管理的实质。在毕业实习中采用“提前预就业”形式的同学虽然能够较深层次的接触到酒店[3],但在“预就业”过程中又脱离的学校的监管,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生产实习

在为期半年的生产实习中,学生会被安排在各星级酒店进行实习工作。在此期间,实习酒店给学生安排相关的岗位,尽管学院会通过各种手段督促酒店让学生进行调岗实习,但酒店往往会在熟练工的角度考虑,不能及时给学生进行岗位的调换。这就使得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接触酒店的各个环节相对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综合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毕业论文

目前济南大学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大多来源于本专业的任课教师,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发展迅速,新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导致专业教师很容易出现与酒店新知识脱节的现象,这也就导致目前学院的毕业论文题目以理论题目为主,这些论文在完成过程中可能锻炼了学生信息检索、理论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但却与酒店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脱节,未能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因此在毕业论文管理环节我们也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各实践环节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虽然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实践环节基本都是按照这些环节来设置,但这种体系并不完善,各环节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甚至有重复设置实践环节的嫌疑,比如生产实习环节与毕业实习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具体目标和要求并不是很明确,因此学生在这两种实习中所获收获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2、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很多环节流于形式

由于课堂时间、实验室及教师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实践教学环节已逐渐流于形式。例如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刀工等基本功的训练方面,课堂时间安排根本达不到要求,致使该专业学生在基本功方面就很不扎实。再者,由于师资队伍的原因,现在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大多以理论学习为重点,实践性教学不过是理论教学的补充,这也体现出高校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3、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由于现在高校在人才引进的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师往往缺少行业的从业经验,再加上酒店服务行业知识更新速度快,也导致很多老师不能很好的与酒店接轨,致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很好的与酒店接轨。

二、化解实践环节矛盾的 “济大方案”

基于目前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各种矛盾。在不放松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到济南大学的职业研习营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职业研习营的基本情况介绍

大学生职业研习营是高校开展并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创新、科学研究与设计活动的重要场所,以“模拟业界经营”的组织模式和“产品成果化输出”的经营方式,在研习营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现对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定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开展的职业研习营活动,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为主体,每年的3-6月份为活动时间,借助学院模拟餐厅的设备与场地,让学生自主开店与经营。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学院召开动员大会。每个学期寒假放假前学院召集全体师生,召开职业研习营活动的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中,学院领导就职业研习营建设理念、建设原则告知大学生。学生可选定校内指导教师,利用寒假时间积极调研项目与准备撰写项目规划书。

第二、选定参加组以及组员。每个报名参加职业研习营活动的小组要准备项目规划书提交学院,由学院指派的指导教师及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答辩小组对提交学院的规划书进行研讨,确定每一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

第三、正式运营。审核通过的小组由组长抽签决定营业时间段,每个小组的运营时间均为1个月。运行期间学生是经营的主体,除了场所学院提供以外,研习营的人事安排与管理、商品的研发与销售、产品的定位与消费人群分析均由学生自己掌控。期间,学院委派指导老师定期到研习营检查,发现学生在模拟经营活动中的问题与不足,同时给各经营小组打分,为后期的评奖活动做好铺垫。

第四、评比与总结。学生经营期间,学院会不定期安排教师作为消费者点评成品质量以及管理和服务质量。经营完成后,每小组提交经营账目明细与经营心得体会,学院教师参考每个小组的盈利情况、创新产品研况、人事管理协调性等诸多方面在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并颁发奖状或给予物质奖励。

(二)职业研习营的具体实施

在整个职业研习营活动中,学生需要完成项目的前期调研与论证、策划书的撰写、酒店的人事管理与安排、酒店的正常运行(包括前厅服务和后厨)以及后期的总结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付出大量的劳动及努力。可以这么说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学生凡是有欲望参与职业研习营活动的,从寒假到次年6月份都要为此活动积极备战。

在学生为该活动努力付出的同时,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也要紧跟其后,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真正实现了将职业研习营实践教学置于整个学期教学安排之中的设想,成功地搭建了以职业研习营活动为主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并为之成立了专门的教师支持团体,负责职业研习营活动训练场地管理、校内师资和校外专家聘请、校外竞赛带队、活动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教学服务工作,初步建成了合理、高效的以专业教师为主管,以职业研习营活动老队员为学生助理的服务团队。在这一团队中,主管教师除了负责团队日常事务,还参加职业研习营活动辅导,可以说,实现了职业研习营团队教学、研究、管理的三位一体,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具有实质意义的教学组织。与此同时,在不改变既有院系划分的基础上,打通院系部限制,将各个系的老师充分调动起来,利用自身优势,为职业研习营服务。利用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雄厚的校友资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积极邀请校外专家成为职业研习营实践教学的协助者,将校外资源引进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走创新式的可控型酒店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之路,即搭建校内平台,引进校外资源,创新培养方案,巩固实践效果。

每学年春季学期一开始,经过一个寒假的准备工作,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大二学生的职业研习营的模拟经营活动就正式开启了。因为所有参加职业研习营活动的同学都需要在运营餐厅全天候12小时服务,这为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学院针对具体情况,将本学期大二学生的所有课程开设成了循环上课:即每门课在前8周开设一次,后8周再开设一次。学生针对自己职业研习营的分组情况选择上课时间,第1、2组的40名同学上课可以选择在后8周上课,而第3、4组的同学则在前8周完成课程内容。通过职业研习营活动,学生在理论课和实验课学习的同时就真正进入到实践环节,这样大家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程学习上多下功夫。另外,学生在模拟餐厅的经营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再进入课堂,学生求知的动机会变的更加明确,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校内实践平台很好的克服了校内实验教学流于形式,而校外实践环节又缺少教师指导的问题。另外,每年的职业研习营开展期间,学院还会聘请2-3名行业内的知名校友回校开展讲座,学生在模拟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可以直接与行业知名人士进行沟通,很好的解决了高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每组学生在为期1个月的模拟经营过程中,要自主进行人事安排与管理、商品的研发与销售、产品的定位与消费人群分析等工作。待模拟经营活动全部结束,学生向学院缴纳一定的水电费、燃气费及设备损耗费,剩余的所有盈利,由小组成员自行进行分配。另外,模拟活动结束后负责人要对盈利情况、创新产品研况、人事管理协调性等诸多方面进行总结,指导教师结合餐厅运营期间的实地考察及负责人总结情况对各经营小组进行评比,结合评比结果给予优胜的小组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给予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发挥各自的优势,纷纷为自己小组的运营出谋划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在其他实践环节上的惰性,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热情。 除了物质上的奖励之外,每年通过职业研习营的活动,我们还会选拔出一批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代表学院参加国内知名的酒店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比赛,学生通过这些比赛获得的优异成绩对于他们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沉甸甸的砝码。

三、“济大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3年的职业研习营活动的开展,学院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在“中俄大学生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金、4银的好成绩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该实践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得认识到该平台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

目前,济南大学的职业研习营在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将其并入到真正的课程体系中,只是以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开展。虽然学院为了照顾学生采取了循环开课的形式,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职业研习营在济南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体系中,还未获得足够重视,没有设置与之地位相应的学分和课时。为了便于职业研习营更进一步的开展以及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可以将职业研习营设定为专业选修课,给予3学分的学分安排,这样学生再进行职业研习营活动的时候学习的心态会更加端正。除了将职业研习营加入到培养方案中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学大纲,撰写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指导。

(二)职业研习营的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

目前学院对于职业研习营的评价体系主要还是依赖于教师的观察及负责人的总结报告,这种评价体系对于研习营的各个小组有一定的不公平之处。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时时在模拟餐厅中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在打分过程中有可能有失公允。而总结报告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难易也是不同的,善于文字工作的同学有可能将一塌糊涂的经营活动写的完美无缺。因此,逐步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职业研习营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督促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这一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杨樨.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4):200-201.

[2] 王丽敏. 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7.

第2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需求;调研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1日

21世纪,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了解,我国多个省份把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而酒店业作为旅游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被很多地方政府作为旅游发展程度和经济活跃度的指向标。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几年在浙江省各地市仍以较快的速度开建新的星级酒店,其中以高星级酒店为主,大量酒店的兴建与营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也逐步提升,目前浙江省酒店高技能专业人才一直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一、调研目的和对象

在当前酒店行业人才现状背景下,为更好地提高酒店人才培养质量、优化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使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际,通过对浙江省内近40家酒店企业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来了解当前酒店人才需求。

二、调研内容和方式

本单位基本现状,特别是高技能酒店管理人才队伍现状,包括人数、各等级所占比例等情况;对酒店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包括对各岗位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要求等;在技术工人培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是否能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或采取相应措施;在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激励措施,包括晋升机会、工资,保险、福利待遇、表彰奖励等方面。

本次开展的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主要采取问卷和走访酒店企业形式进行的。此外,我们也通过合理筛选的方式利用专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获取本次调研所需资料,为本次调研报告的撰写提供充实的资料。

三、调研情况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我们针对本地调研设计的“酒店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表”共发放给35家企业,回收31份,回收率89%,回收的资料有效率为100%。在系统的对各调研问题结果进行汇总,我们获得了如下资料:

1、针对问题“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求定位”的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表1)其中,有3家企业是进行多项选择,所以比例汇总超过了100%。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酒店企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需求定位是一线服务员,这也是当前酒店行业人才匮乏关键所在;基层督导的比例有19%,说明酒店行业对于员工职业提升也越来越重视了。由于酒店的营销部门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一般都是在内部员工进行选拔,因此针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并不是很高。

2、针对问题“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人才规格的定位”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表2)该问题是从酒店企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规划进行的问题设定,74%左右的企业将专业学生的规格定位为管理层,而其中以中层管理阶层为主,这说明酒店行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晋升方面有着较为科学的统筹计划。

3、针对问题“您认为酒店哪个部门人才需求最大”的调研汇总结果,如表3所示。(表3)从汇总统计结果来看,酒店行业当前一线部门人才需求较之后线部门人才需求对比明显,100%的企业选择一线部门人员需求最大。而其中餐饮从业人员是最为紧缺的,这对于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比例调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4、针对“酒店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的调研汇总结果,如表4所示。(表4)其中一半的企业认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很重要,一半的企业认为酒店专业高技能人才应主要在实践中培养,这也凸显着酒店业对于员工操作技能的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在平常的专业学生培养中也应侧重实践技能的操作以及应用。

5、针对问题“贵公司上个年度员工流失率”的统计汇总结果,如表5所示。(表5)从汇总统计结果来看,71%的酒店企业人员流失率在10%~50%之间,其中以10%~25%区间最大。整体来看,这个比例较之其他行业都高不少,客观的说明了酒店行业人员流失问题的严峻性。通过访谈也有不少酒店在企业文化的培养方面较为重视,员工的向心力较强,这类企业的员工流失率普遍较低。

6、针对“酒店行业人员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统计汇总结果如表6所示。(表6)其中32%的企业人员认为行业激烈的竞争是导致从业人员流失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26%的企业认为当前酒店行业的机制还不够成熟,让不少酒店员工在辞职之后选择了其他行业就业。行业激烈的竞争主要来自于新酒店的不断兴建,不少员工都是通过这一方式得到快速提升;而行业体制则是当前国内酒店行业的通病。

7、针对“酒店企业在吸引酒店管理专业前来实习最大的优势”统计汇总结果如表7所示。(表7)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员工后勤服务及相关福利是酒店企业吸引实习生前来实习的最大优势,此外学生在同等的待遇情况下会倾向于国际连锁管理品牌酒店,当然这类企业对于员工的英语、个人综合能力要求也较高;当然,实习补贴也是员工比较在意的要素之一,付出的劳动量能获得相对应的实习补贴也是职业工作的标准。

在主观问题方面,有17份问卷给予了回答,其中主要的建议是希望学校能加强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希望学生能提升英语水平以更好地适应酒店人才需求。

(二)各项资料分析总结。结合我们通过问卷、访谈和网络资源等调研资料汇总可知,现在全国各地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酒店开业,并且档次高、星级高,再加上高薪酬的一些国外酒店集团也在不断进入中国,这就从客观上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条件。这些酒店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也有较多共同的期望。

1、既懂管理又会操作。酒店企业要求酒店管理教育加厚基础课程,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达到文理兼容、专业知识宽、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要求。酒店希望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管理知识,为今后进入管理层打下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必须具备精良的专业操作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成为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2、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酒店行业是一个综合性强的行业。面对日益成熟的酒店消费者,饭店必须创新原有的标准化服务模式,逐步进入个性化服务的时代。要向客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加强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饭店与客人之间的交流,必须要求饭店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尽量放低姿态。跳槽是酒店行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酒店从业人员流动的原因很多。目前,部分高职生频繁“跳槽”,主要是没有“从基层干起”的思想。实际上,不管你是多么高级的人才,要有从服务员、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必须要有基层管理员、服务员的经验,能够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否则,就很难在酒店行业有长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管理意思;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098-01

近几年,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量上和规模上的飞跃。从表面上看来,供需两旺,好像院校与酒店之间人才衔接过程很顺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时候.酒店面临毕业生心理落差大、眼商手低、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人才流失情况严重等情况。所以,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不能仅仅满足于就业率的提高,更应该关注怎样通过培养,才能让学生尽快适应工作,走上管理岗位。

1现阶段离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理论课程的设置并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多数高职院校管理课程的教学脱胎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只能对学生研究管理学学术问题起到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学生直接从高中校园走向大学校园。没有工作经历,更不具备任何管理经验,不论是目前主流管理理论教材还是课堂上脱离管理实际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对将来的管理实践起到指导意义。学生普遍反映,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在校期间所学的管理知识和酒店的管理内容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不能直接应用在工作当中。

1.2技能课程的设置杂而不精高职沿袭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了餐饮、客房、前厅服务技能课程和调酒、茶艺、插花等细分专业技能课程。酒店反映学生虽然对各个岗位的服务技能都有所了解,但跟中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高职学生要比中职学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很多甚至没有中职学生的技能熟练。另外,学生毕业后,不会做培训和计划,不会写总结和报告,没有团体意识,缺乏交际能力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1.3外语和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不能结合在一起大学英语课程依然难以摆脱“哑巴英语”的尴尬境地,多数院校虽另外开设了“酒店服务英语”等相关课程,但并未给予足够重视,酒店普遍反映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差,不能顺利和国外客人交流。对于计算机课程,多数院校仍然只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并未强化基本技能以及设置与酒店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课程。这样导致学生懂电脑但不熟练;相关酒店的软件系统不懂操作。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管理与教学体制的创新行业的发展要求完善酒店管理体制。从概念上来讲,目前我国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院校都隶属于旅游管理方向。由于高职酒店业的飞速发展,其规模、数量以及专业化的程度,都要求我们成立独立的酒店管理、认证和教学培训系统。现代酒店,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外方管理酒店,其市场销售份额中旅游散客与团队仅占市场的20%左右,绝大部分是会务和商务散客。饭店管理的教学管理体制也应做相应调整,酒店管理专业应有自己独立的能力培养体系,而不只是几门旅游专业课程的更改。

2.2型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复合技能,指的是除掌握基本服务技能外,还能熟练掌握英语口语交流技能,电脑打字排版及主流酒店应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培训技能.人际交往及沟通交流技能等等。实际上酒店各岗位的服务技能并不复杂.对于具备一定悟性的大学生而言,这些基本技能在上岗后很快就能掌握。要想直接瞄准基层管理岗位.高职学生就应当具备复合技能。作为高职院校,就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变计算机、公共关系等传统理论课程为实践课程,着力训练学生的电脑实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讲课方式技巧,多给学生上台演讲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培训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团队交流机会,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技能。只有这样.在学生走上管理岗位之后,才能驾轻就熟。获得员工的信任和酒店的认同。

2.3服务意思和管理意思相结合酒店本身就是服务行业,不论酒店的服务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比服务技能更为重要,而酒店基层管理者除了服务意识之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管理意识。所以,在培养过程当中,除了灌输服务意识之外,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培养学生组织、督导、计划和总结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书面总结、计划、汇报的相关能力:改管理理论课程为管理实践、管理技能课程,多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轮流扮演管理者角色,完成虚拟管理任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做报告。介绍管理知识,教导学生认识到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生活和实践当中留心学习经验。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既让学生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又对管理工作不陌生,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走向管理岗位。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结构的调整、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培养规格的变化似乎还未到位,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酒店业对管理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这除了受办学体制因素的影响之外,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机制方面未能完全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面对良好的就业形势,大中专院校应当清醒的认识到酒店管理专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需要研究讨论的问题还有很多。各个阶段的培养方向一定要有所区分。只有彻底转变目前告知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才能使学生人尽其才,才能让酒店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冯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9):73-74

第4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 能力层次 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举措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现代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既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择业。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不仅要为酒店各个部门和岗位培养服务人员和管理人才,还要为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更要考虑酒店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需求。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教育部的指导思想、酒店行业的发展和高职自身的特点,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实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很有意义的。

二、酒店管理专业能力层次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能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按照“基本技能层次、综合应用能力层、管理与创新能力层”三个层次来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础技能层次

包含通识基础课程的实训、专业认识课程的实训。其中通识基础实训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和外语(英语,日语等)的对话技能。专业认识实训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饭店的各个区域,使学生全面了解酒店业的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度,初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操作、管理环节和系统,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二)综合应用能力层次

这主要包括了岗位能力课程的实训和综合实习。岗位能力课程的实训主要是结合相关课程对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进行训练,是为今后从事酒店服务和管理工作打基础的,通常有:酒店服务礼仪训练、前厅技能训练、客房技能训练、餐饮技能训练、酒水茶艺技能培训等,这些项日通常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完成。校内的酒店实训中心可以分别设置礼仪训练室、前厅技能训练室、客房技能训练室、餐饮技能训练室、酒店管理仿真训练室。综合实习是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可以是长期或短期的。长期的可以是为期几周甚至几个月,在指定的酒店进行系统的服务,比如寒暑假到酒店实习;短期的可以是几天甚至几小时,进行某一方面的技能实训或者服务工作,比如外派服务、礼仪服务。

(三)管理实践与创新能力层次

这主要包括第二课堂、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部分。第二课堂是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安排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来校讲课或者开展讲座,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并开拓眼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是按照培养目标设置饭店各部门和各岗位实习,由酒店给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学生在旅游企业进行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加强对酒店服务和的体验,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只是综合运用到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也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举措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个学校或者每个专业都有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方式。虽然我们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培养符合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需求的人才。因此,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能力层次分析,可以通过如下一些举措来践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途径,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软件”支持

要取得实践教学的成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软件”支持。

(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模式中应该明确把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为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塑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

(2)重新选择符合要求的教材。在践行更新后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选择能紧密结合本专业特点、本校特点和当今最新知识的教材,提供给学生最新的知识与技术。许多高校现有部分教材趋于老化,知识内容陈旧,跟不上时展的步伐。针对此情况,应与时俱进,在全校范围内选用优秀教材、新编教材和经典教材,特别是积极选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材,为顺利推广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前提条件。

(3)“走出去”,增强感性认识。“走出去”,是指个体师生深入酒店行业,参与旅游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社会实践能力。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参观考察。对于所开设的课程,可以有组织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如在讲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时,带领学生到规模较大、管理正规的旅游酒店去参观,了解酒店企业各个部门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等情况,通过耳闻口睹,使学生对酒店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情况形成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该课程的后续实训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专项调查。各专业课程的教师各自就所讲授的内容制定出实践项目和具体内容,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内容参与各项实训。

(4)“请进来”,拓宽专业视野。“请进来”,是指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邀请酒店行业一线的精英、经理、专家来校作报告或讲课,向学生们介绍业界及国内和省市现今酒店业发展的状况,介绍酒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以及企业中青年员工的成长过程等,使学生懂得竞争之激烈,创业之艰辛,从而进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时,可邀请酒店的总经理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聘请酒店企业有经验的从业人员进行部分课程的授课。

(二)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硬件”条件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需要依托现实的客观条件。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坚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保障,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硬件”条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建立优良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根据对国内多所高职院校实践经验的探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可以分别建设酒店管理实训室和综合实训室。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酒店餐饮、客房、前厅、酒水、茶食品营养配餐等服务实训:通过酒店餐饮、前厅和客房部基本服务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酒店基层服务技能和方法,熟悉酒店服务的操作流程和基本管理方法;综合技能实训:包括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计算机操作能力、美容化妆训练、形体训练、礼仪训练和社交人际关系等综合技能训练。

(2)创设校外实习基地,校企结合,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创设并不断发掘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酒店企业之间架起一座互动的平台和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精力充沛,可塑性较强,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提供放飞理想和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犹如新鲜的血液,能够给酒店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酒店企业的发展与改革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这为酒店企业解决生产管理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条件,同时酒店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可造之材。高职酒店专业应与各大星级酒店合作办学,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各个旅游酒店企业培养和输送符合其要求的人才。

四、酒店管理专业较好实现实践教学的措施保障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这决定了教学必须将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为较好地实现实践教学效果。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建好校内实训环境的管理机构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这个管理员绝不是单纯的设备设施保管员,他必须负责科学管理每一个实训场所的正常使用。同时,各个学校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施设备都能跟上现代酒店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旅游与酒店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可选派教师到国内各大星级酒店、酒店管理机构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经验。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又能锻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保证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并对确保课程质量的关键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吉首大学实验与设备管理中心基金资助项目(编号:DDL2015011)研究成果。

信息管理在酒店业务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酒店管理信息化实训是国家教育部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与“酒店管理专业”中必须开设的主要专业实训。课程的名称为《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该课程的实训项目由《酒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门课程知识融合组成,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训课程教学难度较高。该门课程质量如何保障呢?笔者从事《酒店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认为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设计好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确保课程质量的基本环节。

一、《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施本课程教学后学生需掌握或巩固的知识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知识,二是依托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平成酒店的规划筹建、做好客源组织、产品销售、对客服务模拟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实训,掌握这些模块的理论知识。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各功能模块的使用程序,培养学生的酒店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酒店规划、筹建以及设施设备配备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员工编制核算、班制确定、排班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客源组织、产品销售策略以及营销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酒店前厅接待、客房服务中心管理、预定及预订中心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具备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营销等部门的初、中级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素养。

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教学目标就是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教育者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课程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之前,笔者多次到酒店行业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以及作为酒店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以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2.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在实训内容实施环节设计时坚持做中学、学中会原则。经过独立思考、亲手实践,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运用能力。

3.突出团队的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从事管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本科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是管理者。无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协作能力始终都是培养管理者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在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对客服务、部门之间协作、与中间商合作等部分内容,目的是除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点的知识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三、《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开课的基础条件与教学方法

(一)开课的基础条件。

开设此实训课的基础条件是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计算机、服务器、互联网、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实训报告、课程QQ群。

(二)教学方法选择。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用到的基本教学法有:多媒体教学、角色模拟、情景教学、项目教学、网络答疑等。

四、抓好《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关键点,确保教学质量

(一)建好线上课程交流平台、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选好课程助教。

《酒店管理信息系统》实训课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再加上学生完成实训的时间占到了总课时数的90%,教师的教学指导时间严重被压缩,因此只能借助网络利用课外时间提前完成一部分实训教学指导。课外的课程交流平台可以建课程QQ群或微信群,课程QQ群或微信群一方面用来提前实训内容与要求,另一方面是用来了解学生完成当堂实训的难点以及课后答疑,由于课外工作量增加和交流时间拉长,教师一人很难有质量的应对变化,解决的办法就是选好课程助教,由助教承担一部分管理工作。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10人1组的学习小组,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学习委员和班长分管各小组长。

(二)提前实训教学内容,提炼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精讲。

教师提前1个星期把实训内容与要求到线上课程交流平台中,由小组长督促小组成员进行课前学习,负责搜集各小组完成实训的疑难点,并归到课程助教处,由课程助教进行整理后发给授课教师,为教师在课堂开展有重点的精讲提供依据,从而确保实训按时保质完成。

(三)抓好课堂的随堂答疑与纠错工作。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训操作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课前没及时消化实训内容,在做实训项目的时候就会卡住,这时老师要进行及时的答疑辅导。另外还要注意检查个别同学不会就乱编、或直接抄袭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以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四)认真批改实训报告。

第6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IVE专业开发与建设的主要经验

1.课程内容实用适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用单元和专业单元。通用单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开设资讯科技基础、办公自动、普通话、全人发展等科目单元;专业单元全面培养学生酒店业所需专业知识及操作技巧,分别开设餐饮服务操作、餐饮服务实务、餐饮服务运营实务、前堂系统及操作、房务操作等22个科目单元,具有很强适用性和实用性。

2.酒店业界广泛参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以“助学员缔造成功,助业界创建宏业”为愿景,按照“公正诚信,服务至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伙伴合作”的价值观念,主动加强与酒店业界合作,与酒店业界建立终身发展伙伴关系。酒店业界既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发与课程设置提供意见,并为学生参观访问、工作实习及就业提供机会,而且也积极赞助学院活动,为学院捐赠设备、提供奖学金等。例如香港南湾海景酒店不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还为学生提供奖学金。酒店业、旅游业及服务业训练委员会通常每两年一次对酒店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当前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办学方向甚至课程内容作出客观评估,形成人力资源调查报告并公之于众。该报告不仅可以为各办学机构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帮助求学者选择专业和课程,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率。

3.专业实训环境实景。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本着实习实训设备与行业对接的原则,通过政府出资建设、企业捐赠设备,高标准建成了多元化的实景实习实训室。柴湾分校酒店、服务与旅游学系用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习实训设施已达到或超过酒店业界水平,一些设施与酒店业实现了同步接轨。如酒店前台实训采用的OPEAR或FIDELIO系统具有技术稳定、系统安全、功能完善、扩展性强大、全球客户认可等特点,是香港众多酒店前台普遍使用的管理软件,实现了学生实训设备与酒店对接,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群对接。又如香港九龙湾中华厨艺学院实习场地的建设,模仿五星级酒店的设计,餐厅对外开放,教学场景与现实工作环境一致,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实习过程,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可以立即上岗工作。

4.注重多元全面发展。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除了注重课程学习之外,更强调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人格的健全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所开设的全人发展课程涵盖8大范畴,主要包括团队精神、解难有道、沟通无疑、学习得宜、自家社之结合、专业形象与职业道德、表现自信、事业发展及工作态度等内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交际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旨在提升学生自信心,培育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为将来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5.聘用酒店业界精英。香港专业教育学院一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只招聘具有多年业界经验的在职人士。明确要求,初级讲师必须具有3年酒店业界经验,中级讲师必须具有5年酒店业界经验,高级讲师必须具有10年以上酒店业界经验。应聘者不仅要具有3年以上业界经验,且必须通过酒店专业技能测试,方能被录用。IVE柴湾分校酒店、服务与旅游学系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均是来自酒店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普遍拥有3年以上酒店工作经验,且具有酒店业协会会员资格。这些业界精英不仅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同时也带来了广泛的业界联系,密切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

启示与借鉴

1.密切关注人才需求变化。建立专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健全和完善专业设置调研制度,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系每年要对拟招生专业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深入调研,从而为学院招生计划编制、新增专业申报和学生就业提供指导。

2.教师聘用注重业界经验。创新教师招聘策略与机制,通过招聘、引进、特聘、兼职、客座等形式,择优、高薪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人士或高校知名教授来院兼职,充分发挥他们对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引领提升作用。

第7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 酒店管理 学科设置

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与改革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其原因在于当前学校的专业与学科的设置上与酒店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酒店抱怨留不住人才,而学生则抱怨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因此,要解决如何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设置与社会实践相契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当前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当前,我国酒店餐饮行业普遍存在人才供给的先天不足与人才难留的矛盾。据统计,我国当前餐饮酒店的人力资源调查显示,不仅是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很低,就是基本文化素质也是很低的。如表1-1所示:

表1-1当前餐饮酒店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结构

[初中以下

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

学历\&24%\&71%\&4.66%\&0.34%\&―\&]

表中的数据不难看出,在100个酒店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是5个人,人才缺口很大,在这5个人中究竟有几个是受过正规的专业的训练呢,统计报告中并没有说。但是,在这样人才结构中,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的大学生应当很受欢迎,但事实上,由于前边提到的问题,大学生在观念上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职业”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似乎不愿意从事“伺候人”的工作,因为学校是把他们作为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并不清楚高级管理人才并非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秉承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而这种大学生一旦分配到酒店从事底层工作,就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待遇不会很高,加上其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大学生在潜伏两到三年之后,感觉升职无望,就选择离开。而恰恰是这个时候,该大学生已经成为合格的酒店需要的人才了。

2.学科与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对高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合理。当前有两种思想,一是认为,既然是职业学院,重在“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技术素养是天经地义的,就是要培养到了工作岗位马上即可上岗工作的“低端”技术员工;二是以为,既然是“高职”而不是“中职”,那么培养的目标自然是高级管理人才。实际上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应当是兼而有之,高职酒店管理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应当是“金字塔”式的,塔底是基本技能技术素养,这是基础;塔尖才是高级管理人才。

2.2与社会需求脱节

业界人士参与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似乎是解决大学教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相契合的关键举措,很多学校也是以此来保障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参与程度的高低关系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开发的成败,但这里参与的业界人士,往往是认识面比较狭窄,因此来自业界的专业建设委员的作用尚需提高,但多数的院校对专业设置、学课体系开发的互动模式、机制构建等深层次的问题的认识也有待提高,因其不能有效解决多数课程的开设缺乏明确的职业导向性和工作的完整性,如此导致课程内容和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的脱节与分离,无法实现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2.3学科内容与课程设置僵化

当前高职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及学科设置,基本上是脱胎于大学的模式,课程体系追求“大而全”。课程的设置包罗万象,重复的内容很多,宽而不深,专业性不强,由于没有认真地梳理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必要的学科内容整合,使得教学内容杂乱无章、重难点不分、专业强化内容模糊等问题十分突出;更有甚者没有深刻认识到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性,还停留在对原来学科式的课程结构的简单压缩,或者无的放矢的仅仅是改变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显然没有涉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本质层面。

3 .专业设置与现实契合的基本对策

3.1借鉴国外的经验

当前职业教育搞的比较好的国家是德国和英国。德国主要倡导“双元制”职业教育,而英国则更注重“三明治”是教育。其中,德国的教育模式,最方便借鉴。双元制模式的最大优点:首先,是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相对更加容易,第一年是基础、第二年是某一职业的专业训练,第三年是向特定职业深化。基本呈金字塔状,从基础逐渐向现实中的具体行业靠拢;其次,课程设置紧紧围绕企业的工作展开,更有利于了解企业认识企业。课程充分体现了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原则,在课程设置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企业与学校矛盾取企业、理论与实践矛盾取实践,不追求大而全,不要求完整系统的知识学习,够用就好。并且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均在学习领域中体现,学生能较快地获取知识以获得完成任务的能力。

3.2 “阶梯式”改革思路

其基本理念是将学校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础服务员;二是基础管理者;三是中层管理者以此为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同时,培养过程要配合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培训规划,最大限度地保证本专业毕业生在行业内的留存和发展。

3.3 “一体化”改革思路

即“教学做”一体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并重、学习与实践并重。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的实施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情境教学中学习技能,习得能力,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习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的活动在中国举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职业院校的培养重点,通过一系列的实习、专业实践让学生掌握专业应用知识和技能,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旅游和酒店工作的管理。

 

一、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同时带动了酒店服务相关行业的迅速兴起,现代旅游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尽管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是旅游发展中的很多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人才缺乏,综合能力较差,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脱节。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重视不足、教学设施缺乏等问题都制约着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一)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不合理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一些高等院校师资力量有限,有的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更是刚刚成立,对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高等素质教育理念愈来愈严格,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市场更加规模化,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教学体系的改进,培养的专业人才将跟不上行业发展的变化。

 

(二)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实践、管理以及服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理论知识积累,还需要完备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和长期的培养计划。学校制定了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但是并未在真正意义上重视,缺乏健全的实训基地,在社会实践的落实和实践经费的重视方面都是很不足,有些学生和家长对实践教学也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想方设法的逃避,使实践教学工作的难度重重。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一科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设置实践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酒店服务技能,很多高校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教授还算重视,但实践教学落后,学生空有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束手束脚,效率低下,错误百出,对学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不完善

 

学校实践教学设备缺乏是很多高校的现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水平和效果不明显。纵观所有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实习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时间在半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任课老师或者辅导员带队进行,从开展的时间和方式来看都是不够科学和规范的。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但是很多学校除了毕业实习外没有别的实践教学过程,在培养人才的模式中应该将暑假实践、社会调查、学校志愿者活动等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现今,我国教育大力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还没能在深层次上与相关企业建立互惠互利、双赢共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大量掌握创新和服务意识的人才需求量增大,特别是从事酒店经营服务管理和接待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渴求,这些原因也是我们进行高职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根本原因。

 

(一)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对旅游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应侧重于旅游、酒店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实践弥补理论,融入企业文化与职业标准,根据市场需求,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培养是教学的目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认识,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个性发展,让人才培养方向更贴近市场需要,使每一个学生走出校门,都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二)适应经济社会市场的要求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要,教学也要面向市场实际情况,仅靠理论教学是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适当地可以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市场行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与企业管理的要求相一致,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权衡经济效益跟社会责任的关系,让学生能具体地了解工作内容,增强学生的从业荣誉感。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全面性的人才,无论是思想、知识、能力还是道德、性格、体魄等方面都要协调发展,旅游与酒店管理的高校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验证,如:接待客人、整理房间、处理顾客的投诉等都将在实践中得到本质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能慢慢接触我国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实际情况,开拓视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激发社会和职业的责任感,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三、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具有一个健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专业化人才的基础,建立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改进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弊端,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服务意识,给予大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革教学理念,合理配置设备

 

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改革并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全校师生、校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转变教学观念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从教育根本上转变思想,全面落实教育改革任务,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才能保障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将各种改革措施落实,思想准备不足容易造成形式主义。理论联系实践,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理念。

 

充足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工作效率的基本前提,鉴于教学设备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高校应注重教学设施的配置,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要求,与时俱进,一些酒店服务中常用的用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分段教学

 

学校应加强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合理增减课程,完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拓宽知识范围,为以后的就业做铺垫。就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总的课程应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类,理论课上对专业文化知识、专业方向理论、基础文化教学进行知识授课,实践课更多的是实训、实习,将理论课所学习的文化知识在实训、实习中亲身实践,得到知识的验证。

 

理论与实践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课时安排上应合理,避免偏重现象的出现,利用一年四季旅游特征进行教学。在4-11月的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发达时期实行顶岗实习,在旅游淡季则返校学习,分段教学,合理安排,相互促进,综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三)将理论用于实践,发现自身不足

 

在我国旅游旺季的时候进行顶岗实习不仅能解决旅游和酒店服务行业人手短缺,应接不暇的困难,也能让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同时,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验证所学的知识,深入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培养自身的职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对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寻找平时存在的漏洞,完善自我综合能力。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就是为旅游行业和酒店服务行业提供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可以创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按照工作岗位和企业要求进行订单式的教育,可以参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模式,将企业专家请进课堂,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专业技能。还可以在校外建设实训基地,聘请一些业内知名人士和资深人士进行指导交流,开展各种讲座、报告。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实践教学

 

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管理体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专业素质的前提。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校培养理论知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合格的实用性人才。实践教学模式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在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应单独培养实训管理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有一定的保障,功能齐全,还要注意固定资金的投入,适当地聘请和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相关的企业、公司工作中的佼佼者,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讲课。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或毕业论文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传授经验,拓宽人才培养的方式。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与企业使用的仪器设备相一致,基础设施准备齐全之后,还应建立相关的实训管理体系和制度,良好的管理实践教学。

 

(二)加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强大程度直接决定培养学生的质量,也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实践教学的讲师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在专业上成绩优秀,比如有的讲师在导游岗位上有过一段工作经历。这样的教学模式能精简机构,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符合现代高效的办学原则。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水平,学校可以在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教师到国外或者大型的旅行社、酒店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可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及时更新,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五、结语

 

全国高校之间的生源竞争十分激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也在继续扩大,高校工作者应该立足市场的需求,准确对大学教育的定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行业输出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充分体现行业特色。不断完善综合性的教学体系,将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第9篇:酒店管理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CDIO理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根据相关专业机构报告,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酒店行业第一大国,酒店行业人才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酒店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合作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用CDIO理念构建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

近年国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其次,课程体系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再次,有行业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高职酒店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同时,岗位实训教学缺乏场地设备和相关软件环境。

二、CDIO教学理念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1.CDIO教学理念简介。CDIO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200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三所大学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式,之后包括中国高校在内的各国多所高校加入到CDIO教育合作计划中,共同继续开发和完善CDIO教学模式,取得显著成效。CDIO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理念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CDIO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标准,能有效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CDIO在中国高职院校逐渐普及,并逐渐应用于高职院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及课程改革中。2.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CDIO培养模式实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现代酒店行业培养具备较高的服务技能和酒店运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必须以技能提升为导向。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在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着眼于提升人才技能的培养目标,通过引入CDIO教学理念,校企共同为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1)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Conceive)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思”(Conceive)是由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与学校共同合作完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跟踪和完善,整个培养方案要求体现以技能为导向。特别是课程体系的设置结合了现代酒店行业标准和工作岗位技能要求。首先通过对华南区域酒店行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然后从基本职业技能素质、项目技能素质、岗位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熟练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部门业务知识,具备良好的酒店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良好的职业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文字表达、外语沟通及人际沟通能力的专门应用型人才。根据华南区域酒店行业特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应该向高级酒店、高端会所、国际公寓、邮轮、旅游综合体等行业输送从事酒店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前厅接待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康乐服务与管理等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让学生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着重对学生的素质基础技能、行业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进行重点培训,并通过社会行业技能培训在毕业前获得相关专业技能和证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着重构思培养学生的以下技能:高级酒店、高端会所和国际公寓综合服务与管理技能、多元文化沟通技巧、外语与计算机应用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还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重点培训,包括酒店服务技能、酒店网络营销技能、宾客服务与沟通技巧、社交礼仪等。(2)课程体系的设计(Design)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根据行业标准,共同确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明确岗位工作职责,通过实施课程设置项目化,双方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Design)。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教学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形成综合素质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课程体系。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包括大学生健康与心理卫生、体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课程主要是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以及提高学生人生规划能力。专业课程模块以专业大类为方向,以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为主导,与相关技术课程相结合设置课程。专业课程包括酒店经营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综合实践课程以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实训、课外实训、毕业综合项目或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实训、实习各有侧重,但又有机关联,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与理论课程密切配合,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操作技能四者之间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总学时中,实践课时占比达61,4%,体现了对实践和操作能力的高度重视。同时,学校与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共同制订各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规范教学行为,完善教学文件。(3)课程的“实施”(Implement)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打破常规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与广州中心皇冠假日酒店“双主体”的复合教学模式。学校维度教学主体主要教授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探究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院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教学手段;酒店维度教学主体,主要由酒店优秀员工、基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担任专业教师,教授专业技能知识并对技能进行实操训练。两个主体的教学方式都多样化,既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也有丰富的典型的案例教学、岗位实例教学、“榜样示范”教学等。校企双方讲师团针对课程内容不同采用项目驱动和任务引导的授课模式,课程内容可以重新组织成不同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提炼知识,同时养成职业技能。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互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企业教师要在校定期开展讲座,学校教师部分课程在企业完成授课。(4)教学模式的“运作”(Operate)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酒店商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运作”(Operate)过程中,依据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建立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评价、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三方联动的多维评价体系。包括学校对企业教学质量、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企业对学校管理、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学生对学校教学、企业教学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打破了单一知识评价标准,建立了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多角度的评价标准,逐步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动态评价体系。

三、总结

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客观要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实施应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CDIO培养模式,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分析和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构建以技能提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徐娟玲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灼.CDIO理念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