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

第1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228-02

一、调研目的与对象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研究和确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特色、就业优势;分析和厘清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深入了解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诉求,为加强专业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有效依据,从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调研对象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1届、2012届、2013届毕业生;

2.调查用人单位27家,其中10家大型规模企业、17家中小型企业;

3.调查人员为用人单位负责人、人事主管、部门主管、车间主任、班组长等。

二、调研方法与内容

(一)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发出问卷,收集反馈意见。

2.电话访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咨询回访。

3.现场调研:深入用人单位与企业管理层及一线员工进行座谈、访谈,就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咨询和调研。

4.第三方评价:通过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黑龙江职业学院所做的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5.文献查阅:通过网络查找、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

(二)调研内容

1.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2.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毕业生的就业特色;

4.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5.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评价;

6.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

7.专业课程知识对工作影响程度;

8.素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程度;

9.能力培养对工作影响程度;

1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评价。

(三)调研过程

本次调研利用寒暑假对近三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调研工作,重点考察了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阿城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龙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宏宇整流开关厂等27家企业。对用人单位共发放调研问卷180份,收回有效反馈问卷170份。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11届至2013届毕业生共发放调研问卷153份,收回有效反馈问卷150份。

三、调研结论与改进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1.毕业生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多数就业于规模企业。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区域看,超过67%的毕业生就业于黑龙江省,其中工作在省会城市哈尔滨的占50%,有近12%的毕业生就业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余部分毕业生就业于中部地区及黑龙江周边省份。63%毕业生集中就业于规模以上企业,37%毕业生就业于中小型企业。48%毕业生就业于国有企业,24%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8%毕业生就业于外资企业,7%毕业就业于行政事业单位,13%毕业生自主创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5%,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96%。

2.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定位服务方向一致。在服务面向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电子技术类岗位,从事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这类人员占18%;二是电气系统生产类岗位,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29%;三是自动化生产线类岗位,从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整机联调、设备运行监控,这类人员占29%;四是自动控制类岗位,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改造与开发,这类人员占19%;其它人员占5%。调研数据显示65%能力突出的毕业生工作三年晋升到班组长、工段长等技术和管理岗位。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3%,高于全国骨干校对口率指标。

3.毕业生薪水及福利待遇好。从调研问卷毕业生所填写的“毕业半年月收入”情况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956元,在院六十多个专业(方向)排名靠前,也高于全国高职院校的2600元。

(二)毕业生就业有特色

1.毕业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获得企业赞许。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工作表现、综合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比较不错,都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单位比较满意。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了良好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生优良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

2.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就业优势。调查表明,工作岗位要求毕业生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以便满足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在需要人才高技能的同时,同样看重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了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证书、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配线工证书、电气设备安装工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个。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有一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1届和2012届部分毕业生,通过自学或继续教育,获得诸如电工维修证书等国家资格证书,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大大提高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同样,毕业生也为在校期间专业组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工作提供的有力支持表示满意。

3.毕业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加薪、升职时间较短。调查表明,大多数毕业生上岗1周内就能够适应本职工作,极个别需要4~6周的时间。多数毕业生在工作1年或2年时间可以加薪,而职位提升时间基本上要3年及以上。个别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在1年内就可以成为技术骨干。目前2011届毕业已经工作3年,晋升到中层管理岗位毕业生占25%,5%的毕业生能够晋升到高级管理人员。

4.专业订单班毕业生成为校企合作用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调研表明,85%以上被调研企业都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专业先后与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九洲教学基地”,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电机厂教学基地”,与黑龙江龙电电气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厂中校――“龙电电气教学基地”。三个教学基地承担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主要任务,可以常年不间断安排教学,并且3家企业均与该专业签订了订单班,根据企业要求设置课程,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让学生从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学习到顶岗实习,直至就业工作,实现了零距离,大大缩短了企业对他们再培训的时间,降低了人才培训的成本,毕业生成为了校企合作用人单位重点培养对象。

通过调研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目前的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是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就业目标明确,上手快,能力强,工作状态好,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薪水及福利待遇较好,一半毕业生工作以来得到加薪、升职。毕业生整体上看,大都具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实践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契合,专业定位准确。

(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都很高

从调查问卷和实际调查的统计情况看,毕业生普遍认为学院的教学质量较高,专业技能与企业要求比较一致。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院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工作表现、综合能力、专业水平等方面比较不错,都能较好地完成所担负的工作。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工作态度认真,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吃苦耐劳,单位比较满意。

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专项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近三年以来毕业生满意度评价各选项集中表现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综合占比达到97%。毕业生调研问卷中,“教学质量”、“实习实训条件”和“教育教学资源”选项满意度上升趋势明显。用人单位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总体评价”满意度达到了95%,“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这三个选项在近三年调研样本统计中满意度逐年增加,“综合能力”评价满意度较高。这种满意度的提升,标志着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符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需求。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毕业生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数据显示,极个别专业课程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毕业生工作的帮助较小,不能达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影响到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专业需要增强部分课程的新颖性、适用性,部分专业课程的设置面要窄化,而且要与市场接轨,才能学精、学深入。与此同时,增加更多的与实际生产或者工程项目相结合的科目及实践课程。在技术创新能力上,增加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量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或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际操作能力。骨干院校建设期间,明显看到2013届毕业生由于在课堂上已经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技术创新能力要高于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这点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都认可的事实。

2.存在毕业生盲目跳槽和离职现象,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研发现,尽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就业整体情况好,但仍有近27%的离职率,其中15%的毕业生有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占35%,其次是“薪资福利偏低”占26%。这种结果体现出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为尽量减少毕业生盲目跳槽和离职几率,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认识,完善专业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方向,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热爱的职业,在学生离开校园进入企业之前,重点进行就业心理调适、择业技巧、面试注意事项以及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针对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脱离实际,没有融入社会的良好心态问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校园还欠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引入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调研中,用人单位反应少数学生心理素质不好,有些毕业生个人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少企业文化学习。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学校积极参加校园内外各类活动,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会有很大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也较强,更能尽快适应社会。将针对这一情况,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学生培养上进一步融入企业物质文化,重视环境育人功能。在营造整洁优美、文化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大格局下,精心设计、统一美观的企业文化知识、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通过电子屏幕、校企文化墙等在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区、实训区展示渲染,将企业制度、标准和操作工艺等悬挂实训场所,形成规范性和职业化的气氛,让学生耳目濡染,得到熏陶,培养现代文化素质和优秀职业素质。融入企业精神文化,重视价值导向功能。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能工巧匠走进学院,对教师、学生开展企业文化培训。融入国学文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秉承“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方寸纳海、天成大器”院训,带动更多的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增长自身的才干,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2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一是严把培养质量关、改进培养全过程,落实好“三个对接”,即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二是优化紧扣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根据典型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库等。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依据专业课程的特点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工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将其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亲临现场,既能够节省学时、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避开理论教学枯燥乏味、空洞无物的说教。

四是在技能培养方面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实施双证书制度;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拓展能力培养视野;组建学生项目团队,创造能力培养平台。人才培养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学生的就业做积极准备,毕业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胜任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2.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就业质量

从就业市场上看,电气自动化用工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要求具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企业涉及的领域专项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学量的专项性内容;有的企业需要电气自动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而一般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并不会涉及到某一特定的其他学科;而通用型技术企业则希望大大缩短培训时间,毕业即能上岗。面对这样的市场要求,做好“严把质量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具备自动化行业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远远不够,还应当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共育;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和就业质量,彰显专业特色。

(1)实施“行业企业订单”培养。选择与本专业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行业企业组建“订单班”,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轨教育,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2)实施“专项专业方向”培养。选择区域经济中份额较大、用人缺口较大的行业企业,开设与企业方向紧密联系的专业方向。例如可以开设电气自动化的煤矿机电专业方向、铁路电气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专业方向、化工设备与仪表专业方向等。学校的教学活动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实现“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

3.引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扩大学生的就业广度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比例最高的职业是销售,2007届毕业生三年内转换过的职业中热门的也是销售。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有可能从事有本专业背景的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工作。在这些行业中,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背景是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因此在学期间学校应该鼓励和引导这种复合型技能的培养。首先,可开设销售、管理、采购、服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其次,可通过图书馆、校园网把各个专业的精品课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便于学生自学;最后,毕业设计时可由学生自愿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复合型的设计题目。

4.其他应注意的地方

(1)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毕业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就业指导不仅要开好职业指导课,加大力度宣传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定位,使学生对就业薪资待遇不报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频繁离职,能够放平心态踏踏实实的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得到企业的认可。

(2)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2007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认为重要的工作能力包括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学习、积极聆听、协调安排、科学分析。学校应当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除了教委规定的基础课外,还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在课上课余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第3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理实一体化理论与实践 教学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动手、创新等能力。为此,各个院校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做出了各种努力和尝试,一直在寻找既能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又能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其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使专业课教学更接近于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总之,要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教师必须十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对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至关重要。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主要是根据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以提高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思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不仅做到授人以“鱼”的同时着重授人以“渔”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中心转变[1]。

2. 理实一体化对教师的要求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课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教师又是实践指导的教师,在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今信息技术不断飞跃发展,使学生更容易从外部资源获得信息和知识,也使学生更容易实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也要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授”转变为“导”,这也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保证。各高校应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校际交流,建立使专业课教师知识不断加深、技术不断更新的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形成一支教学理念先进、理论知识深厚、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应采用授课的方式,授课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授课方法与手段,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整个授课内容先基本、后高级、再综合,循序渐进;选、讲、演、练、考相结合,并在现场巡回指导时及时发现、总结、归纳问题,做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以实际动手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实际培养中应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以实际的工作过程为基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理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与发挥, 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宽基础、精专业”的要求。

3. 理实一体化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把课堂搬到实习、实验基地,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这应当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体化教学的一种基本模式。

在学校内建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设备线路布置实训室等电气实验室,实验室应全方位模拟实际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能岗位;学校与工厂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定期到校外实验基地去参观实习[1],比较现实工作环境和实验场所,实际工作内容和实验内容,也可通过在施工企业现场实习,去体会学校的教学是和现场工作,增强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兴趣。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必须使学生树立安全操作的习惯,对于正确的安全操作习惯必须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训练,在做中学,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

在际操作技能训练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训练来挖掘。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作,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规律,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 “寻求创新”。通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养成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协调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2]。

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即过分重视“单项技能”的训练而忽略“综合技能”的掌握。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单项技能掌握好的学生在解决某具体实践任务时往往不能独立完成,究其原因是单项技能训练太单一,没有涉及到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实践能力培养中应注重对“综合技能”的培养。

4.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培养理论知识的具体实施方式:

(1)课堂实施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研究性研究任务,然后通过在课堂探究、实验、分组讨论、大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师进行现场实时指导。

(2)大作业方式。教师把研究任务以大作业方式布置,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在课后自主开展研究,最后提交作业或研究报告。

(3)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我们认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应该成为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不应该重视竞赛、轻视甚至放弃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2]。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培养实践能力的具体实施方式:

(1)技能考核。要求学生通过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的培训与考核,能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格市场与岗位的需要。

(2)项目设计、项目制作评判式考核。在项目设计完成后在小范围内由指导教师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评判, 以明确的考核指标评出优劣等级,并告知学生。项目制作由考评验收,以质量指标、制作过程和工艺等考核指标评为主要内容[1]。

(3)各级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或竞赛。如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各学校组织的学生研究计划等[3]。

第4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课程改革

《电气绘图软件实训》是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和检测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和RROTEL软件的使用,能利用上述两种软件进行电气图或PCB板的设计。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整体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院《电气绘图软件实训》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依照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教学以培训学生的实际技能为主,但经过两年的实际教学和毕业生的回馈信息,发现课程在教学和设置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致使学生出社会后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对学校也不能体现特色,造成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都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正是因为这样,笔者认为提出以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课程改革才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能进一步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二、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

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我院教学团队在与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对电气绘图员的企业需求,依据专家提出的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能力,参照“国家制图员证”和“PCB设计工程师证”所需的职业资格能力标准,制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依据真实的职业世界,建构以项目为载体,真正体现“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能力本位的评价标准,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选择“项目制”的考核方法,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独立上岗,无需企业再培训,保证所培养的学生质量高、综合素质好。

2、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的实施环节

(1)课程体系的建立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改革试点专业,进行校企合作下的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通过对重庆市相关企业的广泛调研,依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围绕培养电气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螺旋上升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行为导向为实施路径,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求,我们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路和实施过程:首先我们组织了专业教师对重庆市电气绘图员的生存状态和所需技能进行了深入调研,完成了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调研成果报告;然后我们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业界专家(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主要是依据专家所提出的岗位能力分析和职业能力,参照“国家制图员证”和“PCB设计工程师证”所需的职业资格能力标准,制定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标准;接着是企业专业和专业教师合作,依据真实的职业世界,建构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支撑知识技能,依据课程标准来整体设计学习项目和细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2)课程标准的制定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院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按照体现职业性、突出能力、可学习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创新性的原则制定了《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标准》。

(3)项目化教学内容的设计

三、电气绘图软件实训课程改革的效果

在我院2011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电气绘图软件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升学生技能。学生对AUTOCAD软件和PROTEL软件的掌握比之前的年级要更加牢固,同时学生的设计电路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其中有三名同学参加全国CAD技能大赛,取得了重庆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第二,锻炼了专业教学团队,我院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对于企业的运作、思路、所需技能等都没有很好的把握,这次的参与电气绘图软件实训的课程组课题组成员中不仅包括了专业教师,还有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的绘图专家,通过与专家一起参与电气绘图软件课程建设,虚心向专家请教,彼此互相探讨,交流和学习,使得我院专业教师对于企业经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大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发和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锻炼了教师队伍;第三,强化了校企合作。在项目化课程的改革和开发中,企业中的经验及对工作岗位的能力定位有着最主要的因素,在本门课程的改革探索中,不管是项目化的教学设计还是项目化教材的编写,重庆重恒实业有限公司的专家都给予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助,几乎全程参与课程改革和开发,与学校形成资源互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冯明兵,吴杰.高职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以网络广告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2]王启海,赵宝林. 基于校企合作的《药物检测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2(4).

[3]付秋华,徐艳萍.校企合作下高职课程的改革与教学探索[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报.2012(6).

作者简介:

杨小庆,1984.10. 女 湖北宜昌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

第5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实习效果

作者简介:徐晓玲(1962-),江西南昌人,女,华东交通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向的教学及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6-0049-02

“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生产实习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认识的重要环节,但在学校教学中,不管是资金投入及管理层面或者在教师和学生个人,普遍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对于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由于种种原因,远远达不到教学目的。怎样解决目前我校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下面通过指导电气自动化电力牵引专业的生产实习,针对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及实施办法。

一、目前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人数翻了一番,因所办专业的特色需要,每年生产实习都是到有关电力牵引的大型国企实习,教学计划安排集中在3周左右完成生产实习,往往是上百个学生集中涌到实习单位,造成实习单位的压力。一方面学校老师疲于奔命地联系实习单位,还有学生的交通、住宿、吃饭及实习的安排、安全问题、费用开支等等。另一方面实习单位因不愿应对,所以把实习培训费不断提高、把实习时间减少甚至只是象征性安排学生参观一下。学生往往是满怀希望而去,回来时总是抱怨收获不大,这样就远远达不到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沿用以往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必定使生产实习只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

二、多渠道地提高生产实习效果

首先,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要有灵活性。为了保证生产实习顺利、如期进行,生产实习基地不能只固定于一个单位、一种形式。因学校的教学提前把生产实习时间和实习指导教师都安排好了,但实习单位因生产需要或者有其它的培训任务,不能接待我们的学生实习;期间还可能会遇到交通或住宿等问题,使实习不能如期进行。如果能够有多个实习单位选择,或者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不但可以解决时间冲突问题,还可以把学生分散安排到各单位,保证生产实习的时间和质量。另外,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因校外实习单位往往考虑安全、保密等因素,学生实习期间实际上无法真正地参与到生产中去,大多只是参观浏览一下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电机、电力电子、牵引技术、控制等试验设备,根据各专业不同,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试验;也可以利用诸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为契机,或利用学校的“电子培训基地”,调动学校教师资源,与企业联系,帮助解决一些技术问题;也可以把第二课堂的有关“科技创新活动”、“学术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习经费和实习效果的矛盾:有条件的学生允许自找实习单位,费用可实行每天包干的办法,这样解决了费用问题,学生自己到单位去,实习的质量如何保证呢?我们以学生与单位的协议和单位的实习鉴定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习笔记和报告,组织学生答辩,这样就可以鉴定学生的实习成绩;还可以考虑把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实习合起来,工科毕业设计本身就是检验学生从理论知识的掌握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期间的实习,指导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单独辅导及带学生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本来就是生产实习的目的;或者有课题的老师可以带一部分学生,这些学生就可以不参加生产实习,根据参与课题情况给出成绩;其他学生由指导教师集中带往实习单位,学生承担一部分交通和住宿费用。

三、生产实习是专业学习和就业的桥梁

生产实习不但对学习后续专业课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实习环节对专业和就业有更直接的认识。在实习教学计划中,我们往往强调的是专业的实践知识的掌握,其实学生很快就要面临就业,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期间,除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现场讲课外,也可以请实习单位的人事管理人员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学长们与学生交流,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待遇、企业(公司)概况及对本专业的需求情况,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等等,这样,生产实习可以让企业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学生也能了解到企业的情况,使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更深刻的认识,为今后很快适应工作打下基础。我们在历届带生产实习中,为有意向在实习单位工作的学生牵线搭桥,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用人单位更满意,对于学校和实习单位是双赢。

四、过程管理是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

我们学校教学管理对于生产实习有比较详尽的工作条例。如:实习计划和实纲具体要求;实习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职责;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对学生的要求;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等等都有具体规定。认真加以履行才能保证实习教学得以顺利进行,从下达教学任务时,就要考虑指导生产实习的教师专门化,外出实习之前开动员大会,必须把有关安全、实习计划安排等问题传达给各个学生。充分利用班干部的力量管理,为了确保实习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我们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实习场所,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安排到不同的实习点。以小组为单位在不同岗位间轮换实习,使每一位同学在每一个实习点都得到锻炼,从而全面完成实习计划。把学生分组管理,到车间时,教师要求组长协助。要求学生每天记实习笔记、实习日记、最后交实结。

通过近几年生产实习的指导,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应现状,且取得较好的生产实习效果的思路,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艳.提高工科专业生产实习质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6卷第14期.

第6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资源库

作者简介:邓小龙(1972-),男,江西鄱阳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陆锦军(1964-),男,江苏南通人,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 无锡 214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学院重点支持教改课题“自动化专业群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09440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86-03

目前,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必然结果,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社会和信息教育发展的必然。[1]

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是高职院校的共同需求。通过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探讨人才培养的共同教育规律,制订类似的人才培养方案,消除地区的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当前,各高职院校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大多各自为战,建设途径和方法不尽相同,建设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尽完善。[2]因而,有必要明确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剖析当前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现状及不足,同时结合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探索和实践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和途径,给广大参与专业资源库的建设者一些思索、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总体建设目标为:对示范性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成果整合,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建成具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快捷的应用、规范管理的共享型、开放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体现中国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育教学特色和水平。[3]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满足环境、行业及职业需求,实现学生、教师等广泛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使学生能够自主和探究学习,同时为教师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教学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社会相关领域、行业企业及相关院校的优质资源进行收集及整合,打造高职专业交流和服务平台,建设技能鉴定与培训、社会服务与教科研成果推广、信息收集、传播和管理等多项功能。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有效建设可以有利于校际之间增加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需求,实现校企双赢;有利于改革教学内容,提供优化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所以,教学资源库建设已成为各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着重点。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不足

目前,各专业教学资源库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建设也更加规范,但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1.硬件平台建设投入不足,资源内容建设不够

硬件平台的构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需购买高性能中心资源服务器、存储磁盘阵列和专业资源服务器,以实现网络型颁布式存储与管理和备份。资源建设内容质量不够高,有些资源库仅是教案、试题等素材的简单堆积,部分素材资源教学性不够强,微课、网络课程覆盖面较小,互动性不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动画等现代数字化资源不多。用户界面及相应导航普遍单一化,资源导航系统功能不强,检索系统不够快捷准确。有些资源库架构不合理,主要功能缺失或实现较差。

2.资源库建设缺乏规范性

目前,资源库建设大都无序发展,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和准则,各合作院校子项目的建设质量、进度参差不齐,资源接口大多不一致。目前,各个院校在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时,也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教学资源大多是网上收集、购买、与企业合作开发或者教师个人制作等途径而获取。搜集的网络资源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大多难以保证。购买的软件产品大多支持平台不一样,内部结构和接口也不一样,兼容性差。在没有标准化规范的严格要求下,难以保证校企合作开发和教师个人自己开发的教学资源的兼容性。这些都导致不同的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3.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缺乏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中,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恰当的评价有利于资源库的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方法、评价工具以及评价环境等。[4]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正确性和有效性评价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目前,实用有效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还欠缺,很难对所建资源库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行恰如其分的判断,使得教学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建立一套完善实用的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是关键。

4.企业参与力度不够

在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中,没有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企业需求在资源建设内容中未得到充分体现。如企业生产项目和案例缺乏,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发展趋势和最新工艺等信息缺少,行业企业标准、岗位工种和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少等。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专业中心、课程中心、虚拟训练中、培训论证中心等,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

1.专业中心

专业中心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职业岗位分析和资格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进程等教学档案。专业中心建设目标是深入调研不同企业和高职院校,分析人才从业岗位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精心设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体现高职教育共同特征,突显专业个性特色,并根据相关的国家、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突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具体包括:专业介绍:职业面向、生源状况、就业情况、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特色。专业调研报告: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规格、专业定位、岗位分析和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要求、调研计划、分析与总结。岗位技能标准:职业岗位所覆盖的技能标准。专业规范: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及规格、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实施指导性方案、专业基本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毕业生从业岗位分析、课程体系设置、实训条件与师资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进程安排、毕业标准等。课程体系:课程模块的系统设计、主要课程介绍。说专业:专业负责人说专业视频、讲稿、PPT。特色建设:介绍专业特色及建设典型案例。企业资源建设:主要包括企业产品技术文档、各类行业企业标准、企业解决方案等。提供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行业法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供查阅和学习。提供行业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和企业解决方案。

2.课程中心

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构建以职业专项技能、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专业课程库,包括网络课程和微课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专业技能和综合及拓展等模块课程,如图2所示。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条件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提供普适性课程标准建设框架、个性化课程标准设计、模块化的课程组合。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仪器与工具的使用、学习任务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及板书设计等。课程负责人说课:课程负责人说课视频、讲稿、PPT。教学课件:针对各类学习用户开发各学习单元的教学课件。核心技能训练指导与考核:开发实训项目,编制实训指导书,制订考核标准。习题、试题:为各类学习用户进行训练和测试提供练习题与测试题。工程案例:收集来自现场的工程案例,为各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帮助。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教学项目设计、教学任务书、决策单、计划单、教学过程设计、评价表、成果表。

3.虚拟训练中心

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环境逼真形象,使学生好似身临其境,能够自主和交互学习,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将大大提高,从而加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在虚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下进行虚拟实训,沉浸和交互于虚拟车间,能间接感受工作环境。虚拟实训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任何时候访问虚拟车间、任意操练各种实训,不需要实际的实训场所,可以全方位地观察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连续或者间断性完成实训任务,实训效果可以马上得到检验,也不需要考虑实际实训的安全性问题。

虚拟实训没有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节省实训成本,避免实训设备的损坏,而且可以不断调整和更新虚拟教学设备和教学内容。因而,虚拟训练中心是教学资源库开发的重点及难点。虚拟训练中心的开发需要专业公司的积极参与。经过校企共同合作开发,提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丰富生动的PLC系统综合调试、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机床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虚拟实训资源库。

4.培训认证中心

培训认证中心包括培训资源库、职业资格鉴定库、技能比赛等三部分。

(1)培训资源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培训为目标,与岗位职业资格相对应,建设专业能力培训包以及能力指导及评价系统,为学生就业、技术提升及企业员工培训提供平台。培训包主要包含职业能力评测系统、培训方案和测试系统。首先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进行培训前的职业能力测评,了解参与培训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学习者选择符合自身情况的培训包提供依据。然后,根据能力测评的结果,按参与培训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全面的学习帮助。最后,通过在线测试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

(2)职业资格鉴定库。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相结合,提供既满足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能力要求又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教学资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完成维修电工中高级,可编程序设计师中高级、Autocad,电子CAD、数控车工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培训资源包,包括职业标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培训方案、培训环境、考务指南、样题库、测评系统等内容。

(3)技能比赛资源库。职业技能比赛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育人才,多层次、多元化培养拔尖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包括:比赛题库、比赛视频、比赛技术文档、比赛场地准备和模拟赛场等。

5.导航、搜索和交流平台

导航和搜索平台:为使用者提供资源的导航和多种检索功能,帮助快速定位查找所需资料,如教学单元导航、虚拟实训导航、专业导航、课件搜索等。

交流平台:提供教育教学论坛、BBS服务、邮件服务,进行信息、教学交流、资源共享和下载,实现网络教学辅导,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等。

在建设教学资源库内容时,多媒体素材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最基本的素材建设单元,主要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素材库。[4]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复杂而艰巨,在建设教学资源库过程中还需要做到:

1.做好统筹规划

细化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分层次逐步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应首先从专业群中省级以上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着手,建设相对成熟后,引领示范,然后逐渐辐射到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不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

2.确定标准

为了资源质量得到保证,应根据实际需要,明确资源建设的标准,可参照适用于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等领域的CELTS-41标准;[5]素材资源应严格按照国家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要求与技术标准进行开发改造。

3.普适共享,个性定制服务

为兼顾资源库建设的示范引领和区域适应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源库建设应能符合不同院校和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特点,发挥其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基于用户需求系统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资源库建设既要凸现专业特色,体现高职特点,同时也与地方经济特点相结合,要同时服务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4.加强开放和共享

实施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参与和使用教学资源库,建立反馈和沟通的途径,从而对教学资源库进行实用有效的评价,并改进和完善所建资源库。

5.加强制度保障,重视团队建设

首先,院校需足够重视,建立各级激励机制和相关保障制度提高教师积极性以及重点倾斜投入建设资金。同时发挥教师主体的优势,提升主体意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头参与,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同时也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作用。

五、结语

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既能实现校内、校际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又能满足地方经济、行业企业及专业需要。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用,特色示范专业先行,逐步过渡更新,普适共享和个性特色相结合等原则,建设代表我国高职教育专业水平、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已成为大势所趋和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繁重而杂,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随后分步实施。教学资源库建设可采用多种合作方式,如政、行、企、校多元合作,将各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和硬件平台建设,制订好激励机制和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通力合作,将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与培训、虚拟训练及竞赛等多种功能的交流服务平台,真正带动全国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内涵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等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希英,刘洋大川.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1,134(10):21-22.

[2]赵佩华,眭碧霞.示范性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J],2009,10(147):58-59.

[3]高文杰.基于共享视域的高职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34-37.

[4]潘琼.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内容与技术选择[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2):66-69.

第7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本文由实习报告网提供给大家参考阅读!

实习时间:xx月14日~xx月27日

实习地点:xxxx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电气自动化(冶金方向)

班级:电气二班(冶金方向)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自动化教研室全体教师,

实习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劳动报告的观点,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扩大事业,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技能人才的所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的认识实习是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上进行的一次实践训练。通过实习了解工厂工作环境;了解本专业在工作的作用、地位,熟悉本专业毕业声在工矿企业可能从事的工作,对所学专业课的实用价值有明确认识;在学生接触专业课程之前,认识常用的检测元件,控制设备及各种生产机械,了解工厂自动控制设备的水平与线装。同时,通过实习使同学们有机会较广泛的接触现场人员,学习社会省会,可使同学们获得业务和思想双丰收。

实习内容 :一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学习的目的: 2、事故的发生及其预防: ①、事故发生的因素 人为因素——不安全行为 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②、发生事故的认为因素 1)、管理层因素; 2)、违章: a、错误操作 b、违章操作 c、蛮干 3)、安全责任(素质)差。 ③、入厂主要安全注意事项 ⅰ、防火防爆 ⅱ、防尘防毒 ⅲ、防止灼烫伤 ⅳ、防止触电 ⅴ、防止机械伤害 ⅵ、防止高处坠落 ⅶ、防止车辆伤害 ⅷ、防止起重机械伤害 ⅸ、防止物体打击 10、班前班中不得饮酒。

二、相关内容:通过在钢厂十天的学习参观及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到了钢材的分类及炼钢的工艺流程。㈠、钢材的分类:1、按化学成份分

(1)碳素钢 (2)合金钢

2、按冶炼设备分

(1)转炉钢 (2)平炉钢 (3)电炉钢

3、按浇注前脱氧程度分

(1)沸腾钢 (2)镇静钢 (3)半镇静钢

4、按钢的品质分

实习相关大全(shixi.exam8/)

(1)普通钢 (2)优质钢 (3)高级优质钢

5、按钢的用途分

(1)结构钢 (2)机械制造用结构钢 (3)工具钢 (4)特殊钢 (5)专业用钢

第8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通过调研,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人才需求有了全面的了解,明确了努力方向,为学校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的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亦称为机械电子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高度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以及柔性自动化系统等方面。“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仅仅出现了30年余年,它不仅与数控机床的发展密切相关,而且还展现了产生现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组合,并进一步对制造系统的柔性自动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机电一体化行业现状。根据《2009年中国机电行业深度分析报告》将机电行业分为以下17大类:金属制品业(含20个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含38个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含59个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含34个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含35个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与办公用品制造业(含29个制造业)、农业机械(含16个制造业)、内燃机(含3个制造业)、工程机械(含15个制造业)、仪器仪表(含41个制造业)、石化通用机械(含21个制造业)、重型机械(含12个制造业)、机床工具行业(含13个制造业)、电工电器(含31个制造业)、机械基础件(含14个制造业)、食品和包装机械(含3个制造业)、汽车(含13个制造业)。其中与电气有关的大类有5个。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随着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床电气制造业、电工电器制造业等重点发展行业的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对工业快速增长的拉动作用已经凸现。

(二)机电一体化行业发展趋势。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一体化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要求有精度、动力、快速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近期职场行情看,制造业是人才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高级技能型工人需求量大,生产岗位需求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此于科技活动岗位,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两个领域都呈现出需求人才趋于年轻化,对复合型、应用型、经验型、高技能操作型和维修型人才需求旺盛,科技活动人才尤其是研发人才需求集中等具体特征。目前,我国现有8000万产业工人,其中高级技工仅占3.5%,技师与高级技师不到1.4%,而世界发达国家高级技师、高级技工的比例达到30%到40%。据此,预计安装工程高空车两年将新增80万从业人员。由于高空车电路系统日趋复杂,对电气维修人员的要求皆高,这为我校开设安装工程高空车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三)机电一体化社会需求预测分析。近几年,长三角经济带高速发展,并已成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区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各种成分的经济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自动控制产品更是占主导地位。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偏大,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为此,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培养和输送了许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秀毕业生,但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的快速发展,更加需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性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可估量的,新技术的发展势必带来人才的紧缺,作为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基地:学校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一发展机会,壮大我们的学校,与此同时我们更应了解市场,掌握主动权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通过市场调查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今后的十年、二十年都将是一个不衰的专业,但知识将会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更新。

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技术,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产物。发展历史不长,多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还没有达到高保和的程度。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和大量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去操作,出制造,出维修,去管理。人才市场需求量大,近三年机电人才需求量一直和电子技术人才需求量排在首位。

2、我省工业企业的发展更需要这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经济区的建成,促进了我省新型工业的发展,大量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已成为必然,其中机电一体化产品占有主导地位,如数控加工机床我省每年以万台的速度递增。目前,我省高等技术工人紧缺,且年龄老化,制造业中具有高等技术资格的人员很少。我省人才市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成为新宠,同时,也给我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3、随着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本地区人才的需求量。加上订单培训更加明确了我们专业发展的方向。从2008--2010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用工市场反馈的信息可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十分抢手。信息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电子技术对机械制造领域的渗透,以及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电气技术人才成为急需;大量的更为先进的机电设备投入生产,对操作和维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机电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量将更大。随着我国和各地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

(四)机电一体化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近年来,各高校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一体化设备,我省机电一体化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机电设备电气方面维修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随着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气电子技术已变得密不可分,使机电行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而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总体上,从业人员数量没有明显的上升,反而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呈下降趋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电气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是越来越高,对电气技术综合应用的技能型人才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技术的革新,带来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使电气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呈总体下降趋势,而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生产效率的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呈逐年上升态势。

二、学校开办该专业的发展前景

(一)学校发展概况。我们学是目前市唯一的一所由国家公办的规模较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城区内,集自然之神秀,汇人文之灵杰,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学样占地面积*余亩,总体规划*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余万元。拥有计算机室、现代化多媒体语音室、多媒体演示室、工程制图、家电维修、财会模拟、绘画、体操等实验室训室*多个,藏书总量*万册.通过近年的努力,力争把学校办成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市高素质实用人才的培训基地。

(二)我校该专业特色。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电气自动化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办学思路,在市场调查和企业反馈的各种信息中找准系本专业在广东经济发展中的位置,调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在改革和探索中,结合行业特点,形成了以工业电气化与自动控制为主,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辅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其中几个创新项目在其他同类院校和专业体系中独树一格,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三)开办安装工程高空车专业的优势。我校开设该专业有以下优势:一是我校已有机电、应用电子专业,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有较好的电类实习实验设备。拥有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控实训室等实验实训室。二是具有较好的师资力量。目前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工*余人,全部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其中副教授*人,高级讲师*人,高级工程师*人,高级实验师*人,讲师*人,“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三是我校学生数较多,招生与就业情况良好,通过努力,在安装工程高空车专业可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四是安装工程高空车专业发展前景。本专业将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实验实训建设步伐,利用3-5年时间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学校重点专业。五是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可以面向各行各业。

第9篇:电气自动化毕业实践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电气 智能建筑 楼宇自动化 电气照明

1 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 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