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道路建设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县乡道路作为城乡建设的主要工程项目之一,其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交通道路施工的工作者,必须重视施工管理,本文简要阐述了县乡道路工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就当前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做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优化管理的方案,供行业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
县乡道路;施工管理;质量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求,不断兴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县乡道路施工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最基本的公共基础设施,其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懂不容小觑。县乡道路的施工环境和工艺都很复杂,工期也相对较长,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正文:
一、县乡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县乡道路施工项目的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工程管理,其关键是对成本预测、决策、控制、计划、考核、相互促进、分析互为条件以及完善各环节的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更是控制成本的重要保障。想要真正控制好项目的成本,就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做好施工的成本策划,使成本控制责任全面落实。
二、县乡道路施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准备工作不重视。
县乡政府为县乡道路建设的主体,在调查中发现乡镇政府把工程确定了抛投标中标人后,由交通局做为业务主管部门,而施工单位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不重视,一些较大投资的工程并无可行性论证报告,立项手续不够完善。而且有的为了节约资金投入,不请或请资质与工程投入不相符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这必然会导致设计深度不够,当实际施工时才发现问题,形成边设计边建设的局面,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其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障。例如某县乡镇在一老路改造中,合同价达2000万元,由于建设单位没有请勘探设计院进行地质勘查,也没有设计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而是利用该镇建管所一位技术人员设计了一张草图就给施工单位施工,结果在工程实际施工时,发现地下有许多暗塘,最后导致临时修改施工方案,使工程决算时超出了500多万元。
2技术标准低。
随着当前县乡经济的发展,客运、货运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而县乡道路乡的村技术标准一般为15cm灰土、3cm沥青混凝土,已越来越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了。
3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管理不善。
由于县乡道路的施工量较为庞大,加上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存在许多无法确定的因素,例如受不不良地质情况以及特殊地形条件的影响时,施工难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容易出现管理不善的现象,所在在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方面,一定要保定工作的有效性。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质量与进度控制不善已经成为施工管理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问题了,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好工程施工进度,将会导致无法按期完成施工工作,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重建轻管是乡村道路管护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我县乡村道路有首建设规划早、起步快以胶里程长特点,而在管理养护上却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和必要的经费保障,从而形成了“县上无力管、乡村无钱管以及农民不愿管”的现象。有的农户利用油路打碾、通过柏油路浇水;有的农户在柏油路上乱泼污水、乱倒垃圾、乱堆杂物;有的农户让不宜上柏油路的农机具直接上路;有的农户挤占路基或排水沟,遇到阴雨天气,低洼处的柏油路就浸泡在水中,造成路面龟板样损坏,缩短了使用寿命。这种重建轻养、“一建了之”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与乡村道路建设的积极性。
三、县乡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控制建议
1提高县乡公路标准,符合当前县乡经济发展。
县乡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使人们出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地方财政困难的地方,各省部适当提高补助标准,这就有利于搞高地方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从而修建高等级、高质量的县乡公路。就东光县来说,当前大部分行政村村委并无收入,光靠群众集资也比较困难,修建水泥路面成本又太高。从2001年实行“村村通”工作之初,我县在重型车辆通行较少的偏远乡村、农村公路过村路段或主街道硬化路段修建了二十几条砖路,因为砖路不仅施工工艺简单,其造价较低,而且耐积雪、耐雨水,在维修养护方面也更方便。
2规范建设程序,完善施工环节。
在建设计划下达后,项目规模要达到公开招标的标准的,招标单位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该委托招标机构办理招投标事宜。在开标中应该邀请纪检委、发改部门以及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现场监督,当确定施工单位之后,应该签定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并向质量监督部门办理监督申请,最后向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后才可开工建设,如有工序不合格、资料不齐全的,一律不许进行进一道工序。
3建养并重,明确管养主体。
根据《河北省县乡道路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县乡道路建设和养护责任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县乡道路建设和养护的主体是统一不可分开的。道路建成后,接养单位应该立担当起责任,完善防护和安保措施,明确养护路段及养护责任人、监督单位、监督电话,加强社会监督力量,增进群民爱路护路的责任感,地方政府应该每年安排必要的养护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养护模式,积极探索低成本以及高效益的养护管理办法,从而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结束语:
县乡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县乡两个文明建设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但在公路发展意识上很多干部群众的意识并不强,大多数领导认为县乡公路的交通量不必花大力来建设,就算要建设那也是交通部门的事,从而制约了县乡公路的发展,把公路建设的重点放在干线公路上。所以目前最重要要的是加大县乡公路建设的宣传力度,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县乡农村,向社会各界人士及干部、群众宣传县乡公路发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得他们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发展县乡公路的实际意义并重视、关心并支持县乡公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新,王国华;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C];2010
[2]韦秋杰;建设工程计价模式比较与结算审核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王小侠;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由于大规模的农村公路都是近几年才开始修建,公路建设和管理起步晚,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养护机制缺乏活力,数据采集不全面,缺乏规模养护经验。
1)存在重建轻养倾向。我国只有国道、省道、县道、部分乡道公路才列入日常养护,多数村路并没有列入日常养护,村道只能靠村民自行养护,实际上是处在失养的境地,更谈不上路政管理。此外,投入少、线路设计等级低“、以建代修”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使得农村公路陷入重复破坏的恶性循环境地。由于农村公路常年没有专人养护,往往在公路濒临断交时采取突击性养护或在不利季节采取季节性养护,盲目地养护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利用,致使乡(镇)、村街养管的很多公路、桥梁年久失修,技术状况低下,相当部分还成为危桥和危险路段。
2)资金缺乏。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瓶颈问题。由于农村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养护经费仍沿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期的定额,严重脱离了实际情况。目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仍然主要来源于各地收取的农拖养路费,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虽然都担负着管理养护责任,由于资金的缺乏和不足,不少县乡公路养护只能采取季节性养护模式突击养护,村级公路更是难以顾及,造成村级公路长期失修、失养。经费短缺使许多农村公路不能按正常的周期进行维修,导致公路路面超期服役,“带病服务”。
3)规划与建设主体问题。农村公路的养护经费由交通局筹措,养护工作由路段所属乡、镇负责,县公路管理站负责业务指导和养护工程的计量及养护经费的支付。而乡、村公路养护经费多无稳定、长期来源,管理混乱,常常是建一条丢一条,谁也不敢承担管养责任,乡、村公路养护成了烫手山芋。养护责任主体的不明确导致养护推诿和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农村公路路况愈来愈差。
4)管理养护体制不完善。农村公路项目小、多而分布面广,市、县一级公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数量极为有限,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的公路技术人员,在养护监管中还不能完全到位。由于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养护机械设施,养护工人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不少乡村公路养护人员是雇佣当地农民,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养护知识,并且养护工具仍是以扫帚、铁锹为主,养护机械化配置水平不高,影响了规模公路的养护水平和效率。
5)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较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很难发挥其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的作用。不少沿线村镇的居民,从个人利益出发,在公路两侧非法建筑、开厂、设店,使多处公路形成了街道化路段,造成公路排水不畅,降低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此外,还有不少村民在公路两侧乱倒垃圾,乱堆物料,在公路用地内挖沙取土,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公路的正常性能。
2农村公路养护措施
如何加强我国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使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理养护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建管养一体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思想上重视养护。“三分筑路、七分养护”是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重要理念。公路建好了不及时养护,会造成公路病害的扩延化,从而进入需更大投资的养护周期。强化农村公路的路面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可避免日后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是一种效益非常好的措施。
2)保证养护资金的落实。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是建立农村公路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要统筹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结合当地实际,逐步落实汽车养路费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引导沿线村民投工投劳养护乡村道路。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包括受益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捐赠资金用于乡村道路养护,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
3)规范养护市场的运作模式。农村公路应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养护市场化。具体的说,一是分离,确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将基层养护工区与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彻底剥离,改组后的农村公路管理站不再直接从事公路养护生产,而是具体负责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管理、协调、考核、招投标等工作;二是改制,对原公路工程队进行重组改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在人员、设备、技术、资质等基础上组建专业化养护公司,实行聘用制,按企业用工制度实行管理。通过建立协调、监管、考核机制,制定养护定额、养护质量等标准,使养护市场管理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4)强化路政管理。为了维护农村公路养护的成果,路政管理是关键。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县道由县公路站的路政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由乡镇公路站路政协管员负责监管;路政案件需进入司法程序的,由县公路站路政机构负责实施。做好路政管理,首先要建立公路的路产、路权档案,成立路政管理队伍,提高路政人员的技术和业务素质水平,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连续性和经常性,对破坏公路路产路权的现象要严格禁止,以保障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5)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制度。农村公路属于公益事业,在当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多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的(县级人民政府是乡村道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乡村道路的养护及配套资金的筹措等工作)。根据农村公路养护责任制,尽可能的精简、高效,通过聘用、承包、委托的方式,合理调配相关部门以及单位在农村公路养护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将农村公路的养护责任具体落到实处,而不是由地方政府全权包办。
6)严格要求养护质量,保证公路畅通。公路养护的核心是提高路况质量。提高公路养护标准,需要完善公路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工程的配套,开展机械化养护,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养护方式,实现农村公路养护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综合服务水平,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真正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路路通、晴雨通”的目标。
一、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常见问题
1.农田作业
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视。人们往往认为农田作业环境简单,会操作就行,不会发生事故,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械与从事道路运输的车辆相比,虽然相对发生事故的机率较低,但前者的数量远远大于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十几倍),且作业有一定季节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因此,对出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同样不能放松。
2.道路运输的农用车辆
主要有拖拉机(手扶、小四轮及大中型拖拉机)和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农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法》(以下简称《培训法》),对这部分车辆和驾驶员实施安全管理。拖拉机的转向性、制动性和稳定性较其他车辆差、噪声大、易疲劳、运输安全系数低,其在从事道路运输过程中较其他车辆更易发生事故。为此,在国家制定的交通、农机安全管理法规中,均对拖拉机载人做了禁止和限制性规定。但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交通不便,一些群众为了一时方便,搭乘拖拉机的行为时有发生,而重特大农机事故中,大多数都与拖拉机载人有关,这样的事故案例屡见不鲜。
二、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大力宣传,全民动员,营造人人共同遵守《条例》的良好氛围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2.培养一支驾驶操作技术过硬、法规意识强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队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3.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机违章作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目前,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等交通要道上,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甚至非法从事客运,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一、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1部分农机驾驶员错误地认为在田间、场院、乡村道上驾驶、操作农业机械进行作业,不必办理有关手续,并且拒绝接受管理部门的管理。
2.有的驾驶员为了挣钱而无视安全,擅自加高车厢或更换大的拖车,甚至想方设法提高车速,经常发生超载、超速行驶的现象;有的驾驶员致富心切,起早贪黑连轴转,经常发生疲劳现象。所以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就不能及时处理。
3.目前,很多驾驶员只会开车,而不懂如何对机车进行保养不能使机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且对机车发生故障没有预见性有时会因为中途机件损坏、失灵而耽误行程或酿成事故。
二、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1.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一定要按照《条例》和《培训法》的要求,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业务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培训,严把考核、发证与年审关,并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能够在农机化作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农机安全生产作出应有贡献。
2.对农民朋友还应该加强农机安全作业常识宣传,使他们能够知道农机安全常识,了解农机安全常识,在生产中遵守安全规章,以便消除因第三者过失造成的农机事故。无论是农机交通事故还是农田作业事故,第三者的过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从上述规定可知,《条例》既要求机动车驾驶员遵守,也要求每个公民遵守。对于农机从事农田作业,凡是参于作业人员和周围其他人员,都必须遵守农机安全作业规章,确保安全生产。
3加强宣传,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多层次、多方位地向农民和机手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提高其操作、保养机车对可能存在事故隐患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保证农机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求驾驶操作人员养成作业前检查农机技术状况,特别是对影响作业安全的零部件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在农机本身的技术状况方面保证作业安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监督检查是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加强农具安全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落实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遵守《条例》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力保障。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应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农机交通安全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乡村道路农机交通安全的检查。目前,乡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是一个盲区,交通管理职能部门把监管和整治的主要精力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国道、省道、县道及城镇街道等交通要道上,无暇顾及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农用机动车主的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他们趁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之机从事违章运输,甚至非法从事客运,从中牟利。于是无证行驶、违章载客、超载、人货混装等违章现象泛滥;加之乡村道路的路况环境使农机使运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另外,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还应在农忙季节,集中精力对农机农田作业进行监管,全方位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5.从事交通运输的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比较易认定。但对于拖拉机违章载人所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事故处理机关一般都认定驾驶员负全责。其实,这样划分事故责任是不客观的,更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一些违章搭乘拖拉机者的行为。《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货运汽车挂车、拖拉机挂车、平板车、起重车、自动倾卸车和罐车不准载人”。根据这一规定,利用拖拉机载人的驾驶员和搭乘拖拉机的人员其行为都是违反《条例》的。概括起来,对农田作业农机事故的处理,应按照《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以责论处,以便教育广大农民朋友人人都要遵守安全规定,及时消除各种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转贴于
一、充分认识《方法》出台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不时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时提高,近年来。车辆的急剧增加与停车场建设滞后的不协调,造成车辆停放无序问题日益突出。车辆的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不只侵害乡村道路设施的完好,妨碍乡村交通秩序,也造成了市民生活方便,更严重影响乡村市容景观和城市形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及时以政府规章立法的方式出台《方法》就加强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严格停车场经营管理秩序、规范车辆停放管理等事项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方法》出台,填补了市停车场管理方面的制度空白,为我市车辆静态管理的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乡村和广西“首善之区”为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方法》促进我市停车场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全力营造我市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整洁的市容环境。
(二)总体目标
解决停车场建设与停车需求不平衡问题。加强对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和道路停车泊位的规范管理,着重从源头上合理规划、建设停车场。合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加强对违章停车和车辆停放秩序的整治,形成交通疏通和市容整洁的乡村环境。争取到2012年,基本实现“便当停车、有序停车”车辆静态管理的秩序。
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一)科学合理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
编制完成我市停车场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乡村总体规划、乡村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交通需求状况。科学预测、依法设置原则,与乡村用地布局和功能性质相协调;根据乡村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采取“分期分区、区别对待”方式制定控制性与实施性有机结合的停车战略。
责任单位:市规划管理局、市公安局。
(二)制定建设和开办公共停车场的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金的积极投入。优惠政策可以从政府专项资金补贴、低息或无息贷款、土地使用权出让、税费减免等方面着手,制定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的建设与经营。
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乡村管理局、市规划管理局、市法制办公室。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三)严格把好工程建设停车场配建的审查关
应当严格依照规划和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新建工程配建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验收和同时交付使用。各部门在料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时,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物、居住区和商业街(区)旅游景点、大(中)型建筑等项目。应当严格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照规范配套设计、建设停车场。
配合单位:市城乡建委、市住房保证和房产管理局、市公安局。责任单位:市规划管理局。
(四)清查不按规范设置停车场和违法改变停车场使用性质行为
使原配建的停车位达不到规定规范的应当先就近补建或者以购买等方式补足停车位,对未依照停车场设计规范和设置规范配套建设停车场的建筑物和场所进行清查。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否则,不得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建成的停车场使用性质或者缩小使用范围。对擅自改变停车场使用性质或者缩小使用范围的依法责令纠正并恢复使用。
责任单位:市规划管理局。
(五)制定和完善停车场收费管理政策和标准
着重解决政府定价范围、收费规范、计费方式、审批顺序、收费规范、短时免费停车的控制时段及超时加倍收费、占用道路停车累进收费等主要问题,研究制定我市停车场收费管理政策。积极谋求停车收费管理的新举措。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六)规范设置和清理道路停车泊位
对不符合设置技术规范或条件以及《方法》禁止设置的道路停车泊位,合理设置道路停车泊位。要及时进行调整或者撤除。对未经审批擅自设置的临时停车场以及各种形式的道路停车泊位或者指示标志进行清查,取缔在道路上非法设置的停车场。加大日常检查力度,严格执法,严查违法占道停放车辆行为。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乡村管理局。
(七)依法公开出让道路停车泊位经营管理权
以公开招标或者拍卖的方式确定经营者。对未按规定以公开方式出让的道路停车泊位经营管理权,道路停车泊位的经营管理权依法实行有偿出让。应当依法收回,以公开出让方式确定经营者。招标或者拍卖道路停车泊位经营管理权的所得收益上缴市财政。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乡村管理局、市财政局。
(八)严格各类停车场的经营管理
对不符合《方法》规定,对现有各类停车场(点)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不具备经营资质的停车场(点)要求按规定重新料理相关手续。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停车场(点)一律取消收费资格。对于随意设置停车场(点)经营收费,未按规定设置统一价牌实行明码标价、违法违规收取停车费、拒绝车辆进入空位停放、妨碍道路停车泊位正常使用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乡村管理局、市物价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四、工作要求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方法》立法目的全面理解各项具体规定。各责任单位要从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乡村和广西“首善之区”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全面贯彻落实《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贯彻《方法》具体措施和方案,明确任务要求、责任分工和工作进度,确保《方法》得以贯彻实施。请各责任单位将本部门贯彻实施《方法》具体工作方案、完成时限于2011年8月1日前报市政府督查室。
一、乡村公路的现状
到2008年底,全乡公路总里程达XXX公里。按行政等级分:乡道XXX公里,村道XX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三级路XX公里,四级路XX公里,等外路XX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水泥路面XXX公里,沥青路面XXX公里,砂石等路面XX公里。
在建设乡村公路的同时,近两年全乡先后新建了XX个农村客运站,XX个候车亭、招呼站,并随着路面状况的不断改善,农村客运班线也在不断增加。目前,通公路的行政村已达XX个,开通班车的行政村达XX个,运行客车XX台,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了XX%。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货运网络正在形成。
二、近年来我乡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做法
我乡村公路建设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是因为:
1、认真抓好乡村道路的规划布局。根据我乡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公路基本情况、交通运输需求情况,综合考虑了城镇布局、人文地理、运输结构、财力状况等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县交通局早在XXX年就编制了《XXX年至XXX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并报经XX政府批复同意。
2、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在乡村道路建设中,重点争取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项目支持,将尽可能多的乡村公路列入中央或省建设计划;二是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对我市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三是税费政策支持;四是“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动员群众出资出劳。
3、大力筹措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乡村公路中央和省政府每公里补助XX万元,每公里缺口资金约XX万元。对此,交通部门采取了“政府扶持、乡镇配套、社会赞助、群众捐资”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
4、严格工程质量监督。一是强化政府监督。每个县区都成立了交通质量监督站,对乡村公路建设质量进行跟踪检测,定期进行质量巡查;二是强化专业监理。各县区通过招标确定监理单位,每镇安排一名驻地监理人员;三是强化群众监督。鼓励行政村成立“村村通”建设理事会,管理群众的捐资,对工程实施现场监督。
5、建立了乡村公路的管养体制。在“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市交通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养体制。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按照XXX对农村公路的要求,督促各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二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三是做好典型引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乡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XX乡村公路建设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乡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压力依然很大。列入计划的XXX多公里乡村公路,资金需求XXX,配套资金就需要XXX。目前,各级配套资金都存在缺口。去年,乡村公路水泥路平均每公里造价大约XXX万元左右,每公里缺口资金约XXX万元。今年以来,水泥、石子、砂以及人员工资都大幅度上涨,最高涨幅达到了XXX%。目前每公里需要XX~XX万元,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缺口。且越往后建设的乡村公路,大多是偏远的乡村,道路基础条件较差,有的还需要加宽路基,这更增加了造价。
2、乡村公路工程质量不容忽视。尽管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加大了对乡村公路建设监督的力度,但少数路段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县交通局在一次质量巡查中,发现有XXX条水泥路强度指标偏低。
3、部分乡村公路存在安全隐患。我乡公路大部分是在乡村老路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量,节约不少资金,但老路的线形有的并不能满足公路的设计要求,这样修好的公路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的乡村公路缺乏相应的路标、里程碑、指路名称、线路标志等设施,急转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乡村公路本来路面就窄,加之配套设施及安全标志缺乏,车况杂乱,车型复杂,实行的又是混合交通,易导致交通事故。
4、乡村公路管理以及养护水平亟待提高。乡村公路的养护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有限,二是缺少技术人员。乡村公路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空白,有的超载超限车辆走大路怕被查,就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走乡村公路,超越了乡村公路的承载能力。对此,管理部门鞭长莫及,老百姓没办法,有的就在村口设置限高、限宽的路障,超载超限车辆是进不来了,可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也受到了削弱。
5、乡村公路运输市场亟待规范。农村运输市场存在较多的问题是货车载客、摩托车和残疾人代步车载客营运、客货混装等违章行为,客运车辆运行线路和班次难以固定,无规范的客运站点,给村民出行也带来诸多不便,造成农村运输市场无序。
四、对乡村公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村公路对于沟通城乡联系、方便农民出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乡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必须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未来。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乡村公路建设
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水利建设、旅游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提高对乡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建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合理、实用、符合发展、省钱省力的原则,尽力避免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复和紊乱,更要禁止农村公路建设不切实际、贪大求洋和建而无用。
(二)进一步优化乡村公路的设计
在乡村公路的设计中,要注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目前乡村公路的宽度一般在3.5米,如果路肩不处理好,就会影响车辆交会,影响通行能力。对此我们建议,在公路两边各建至少不少于75厘米的路肩,使乡村公路的宽度达到5米左右。如果暂时没有能力加宽的话,也要在一定距离内建立会车台。二是注重改进路网结构。要综合考虑建设路段在整个路网中的疏密度,加大延伸和覆盖,建设路段应尽可能在村镇间形成网络,减少断头路,尽量通过人口稠密地区,将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或吸引到公路边来,使其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交通需要,尽可能减少公路用地,避免占用耕地和民居,少破坏森林植被,尽量不破坏良好的农村环境。不断完善全市公路网络体系,尽可能使乡村公路与国省道干线公路相衔接。三是注重加强安全性。要增加乡村公路的警告标志,在与国道、省道连接时,要增设减速板等安全设施。四是注重合理布局乡村客运站。乡村客运站的布局受到土地规划等诸多方面的政策限制,需要为其建设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尤其要解决客运站的用地问题,为农民乘车提供便利。
(三)加大筹资力度,保障乡村公路建设
要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渠道多途径筹资。一是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等;同时,上级下拨的建设资金应及时拨付到位。二是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认识到建设乡村公路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三是加大融资力度,大力筹措乡村公路建设资金。要采取“财政挤一点,交通补一点,政策扶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出一点”的措施,筹集配套资金。四是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公路建设出资出力。
(四)健全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管护
良好的管护机制,是确保乡村公路畅通的前提,是发挥乡村公路效益的基础。一要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管护机构。乡村公路管理站要给正式编制,要有专人负责。二要建立乡村公路自治养护的长效管养机制,保证乡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可实行村民委员会和村民集体管护;或由县、乡、村筹集专项资金,实行委托管护、个人承包养护;或交有组织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有条件的县养路部门统一管护。三要加强监管,严格考评。
为解决养护资金的来源,一方面可利用公路控制用地和路肩边坡进行经济果林种植收益,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将乡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征收项目落实。同时,按照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精神,逐步将一些路况好,对农村区域性经济具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乡村公路纳入县道养护,减轻农民对乡村公路养护负担,使农民真正能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交通服务。
(五)严把乡村公路工程质量关,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把好乡村公路建设的质量关,关键在于:一是要完善准入机制。对施工路段要公开招标,选择信誉好,人员素质高的施工队。信誉好、素质高的施工队才能有造福为民的责任心,才能严格按照等级要求和设计图纸来施工,才能修出高质量的乡村公路。二是要健全监督机制。乡镇和村委会要选出代表,监督施工进程和施工质量,严把质量关。让村民自己来监督为自己修建的公路,他们的责任心一定很高。三是要健全评价机制和问责机制。对基层政府和管理部门,不能单纯以上了多少项目、修了多少油路、水泥路来看政绩,要看它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长久的乡村公路问责机制,一定时期内出了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原则和目标
1、实施原则:统一规划,明晰产权,谁种谁有,合同管理,责任到人。公路两旁的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牵头,公路、交通和林业部门参与,实行统一规划。对于公路及公路两旁宜林地的流转(承包),原则上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如权属属于公路、交通部门的,由公路、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林权证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核实发放。
2、总体目标:利用3-5年时间,使国、省、县、乡道两旁宜林路段全部实现绿化。2005年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按照道路绿化要求,在国、省、县道路两旁,各建设1-2个路段长500-800米的绿色通道连片示范点;在乡村道路两旁,各建设3-5个路段长300-500米连片示范点。
二、实施步骤
3、广泛宣传。各地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积极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速生丰产林的优惠政策和抓好绿化通道工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改变公路绿化由公路、交通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社会各界合力打造绿色通道的氛围。
4、统一规划。为使公路绿化步入良性循环,对已到砍伐年限的速生林可以按砍伐规划要求,分段招标砍伐或由承包者自行砍伐,形成年年有树种、年年有树伐的良好局面。对符合砍伐要求的速生林,每年6月要制定砍伐规划,11月底前完成砍伐,并制定下一轮的公路绿化规划。
5、创新机制。绿色通道工程必须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道路两旁的宜林地,采取以下几种经营方式:(1)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将宜林地流转给公路、交通部门或其它经济组织(含经营大户)承包经营;(2)按照“谁地、谁造、谁管、谁受益”的原则,由宜林地承包者实行统一品种、分户管理、自主经营;(3)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实行股份承包经营,利益共享,按股分红。
三、工作要求
6、建设范围。国道两旁宜林地栽树30-60米宽;省、县道两旁宜林地栽树20-40米宽;乡村公路两旁宜林地栽树10-20米宽。
7、确保质量。要严把树苗质量关,选择优质杨树等速生树种,且直径不小于2.5厘米,树高3米以上,确保树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要求在每年元月底前打好树坑,树坑标准为100100100厘米,并施好底肥,株距2-2.5米,3月12日前全部栽植到位。
8、加强管护。速生丰产林的日常管理原则上由承包者负责,但路政人员有义务帮助承包者维护路树的损害赔偿,对破坏绿化、毁坏树木的不法行为予以打击。结合养路员工的日常管护,各地应因地制宜建立专(兼)职的管护队伍,搞好公路绿化。林业部门要加强病虫害预报和防治等技术指导,一般病虫害预防和施肥由承包者负责,并按公路、交通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修枝、刷白。
深入开展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知》厅〔〕28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依照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深入开展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塑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农村新面貌。
二、基本原则
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1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分级实施的原则。各街镇、村(居)为本辖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
积极引导、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合力。
鼓励、支持各地从自身实际动身,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区别对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村改居社居委和中远郊行政村等不同区域。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发明性开展各项工作,不搞“一种模式、一刀切”
强力推进,4坚持重点突破、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街镇和村(居)作为示范点。形成典型,同时坚持以点促面,带动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5坚持夯实基础、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环境综合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绿化大会战、和谐社区和文明镇村建设相结合,不时巩固和提升成果,总结经验,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耐久、深入开展。
三、总体目标
全面清理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脏、乱、差”现象,通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镇容村貌整治和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证机制,建立完善农村保洁站(办)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落实长效管理制度,达到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观、镇容村貌明显提升、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的目标。
四、工作任务
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
(一)开展集中整治活动
1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集镇整治
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取缔露天茅坑,全面清理“十乱”即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摆摊设点、乱涂写张贴、乱设招牌广告。全面清理残墙断壁。改造旱厕;疏浚河道沟渠和下水管道,清掏淤泥杂物,清理垃圾杂草,清除污水;整治骑路经营,完善市场设施,规范集贸市场。
2道路沿线整治
清除流露垃圾,全面清理环境。清除飘散的杂物和白色垃圾,清除粪堆等。全面整治沿线村容村貌,修缮和出新围墙和破残建筑,清理乱涂乱画,撤除有碍观瞻的招牌和广告,规范乡村店招牌设置;撤除清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构)筑物,迁移拴养牲畜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等。全面疏浚、疏通沿线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清理杂草,清理污水。加强对马路边、河道边、坝埂上等处毁绿种菜、开荒种菜现象的管理。
3村庄内部整治
衣物晾挂整齐规范。无卫生死角,全面清理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范围内的流露垃圾。农家院落应做到房前屋后可用物品堆放整洁有序。无蚊蝇孳生地。墙体无乱涂、乱画、乱张贴。
(二)落实长效管理
1组建专业保洁队伍
加强农村专业保洁队伍建设。依照乡村社区管理要求。
配齐专职人员,1加强街镇级市容所(科)建设。各街镇要进一步加强市容所(科)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力量,街镇级市容所(科)负责集镇道路、集市、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并督促辖区各村(居)建立市容环卫保洁站(办)保洁站(办)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的清扫保洁任务。
提高保洁实效。2建立村(居)级保洁员队伍。原则上村(居)级保洁员数量按在册人口数4001比例配备。村(居)级保洁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村(居)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有条件的村(居)要推行村(居)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
2完善环卫配套设施
原有垃圾房(池)全部撤除。1配备规范化垃圾桶。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密闭化运输。
区城管局统一设计,原则上按照每10-15户(每个楼道口)放1只垃圾桶的要求进行配置。统一样式和颜色。
配备垃圾收运车辆。原则上每个街镇配备不少于1辆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2配齐垃圾清扫和清运工具。各街镇、村(居)要统一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有条件的村(居)也要配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车辆;每名专业保洁员要确保配备1辆生活垃圾收集三轮车,及时收集、清运村庄垃圾桶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发生二次污染。街镇要统一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服装和工具。
各街镇要在辖区主次干道沿线,3合理配置果皮箱(桶)依照相关规范。街镇道路、车站、市场周边等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小区内部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要合理布置果皮箱(桶)有条件的村(居)村内道路沿线也要布置果皮箱(桶)
加快推进街镇垃圾转运站建设,4加快垃圾转运站建设。每个街镇要有一座垃圾转运站。确保尽早投入使用。
3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1健全工作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街镇、村(居)两级环卫工作人员的管理。明确市容所(科)市容站(办)管理职责、清扫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及垃圾清运、村庄保洁的具体要求,制定工作规程,切实增强环卫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实行环卫监督员制,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帐管理制度、村庄保洁检查登记制度等。加强村(居)民自治。村民组长或村(居)委会指定一名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村(居)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本村(居)环卫监督员,增进村(居)民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监督。落实好“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把环境保洁、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纳入政府目标管理,3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区对各街镇、村(居)督查考评体系。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集中整治期间,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将每10天组织暗访一次、通报一次,通报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转入长效管理后,每月检查一次、讲评一次,纳入全区乡村管理考核工作之中。考核结果原则上每月统计公布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对组织检查、明查暗访和群众投诉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限期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要通报批评,并在区级新闻媒体曝光。
与区下拨专项补贴经费相挂钩,考核结果实行“五挂钩”与区级考核相挂钩。与区委、政府对街镇的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相挂钩,与下拨村(居)级环卫保洁经费相挂钩,与村(居)清扫保洁人员报酬相挂钩。同时要积极做好迎接全市检查考评工作。
检查频次不得低于区级组织的检查,各街镇相应建立对村(居)检查考评机制。检查结果上报区指挥部备案。年度检查中,一次排名垫底的街镇,》报通报批评;两次排名垫底的街镇,由区纪检、组织部门对街镇党政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三次排名垫底的街镇,追究街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每年评选出20户“清洁家庭”,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清洁家庭等评比活动。授予荣誉匾牌;评选出6个先进村(居)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3个,第一名奖励2万元、第二名奖励1万元、第三名奖励5千元,用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经费补贴。
五、实施方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从年12月上旬开始。
(一)重点突破阶段(2011年1月31日前)各街镇、村(居)综合整治乡村出入口道路、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和中远郊腹地农村的市容和环境卫生。全区各街镇、村(居)中树立一批开展速度快、力度大、效果明显的典型。
(二)拓展延伸阶段(年3月31日前)以点带面。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探索建立镇容村貌长效管理机制,快速推进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管理。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4月1日起)不时总结经验。建立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开展检查考评,纳入全区乡村管理长效考核之中。
六、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副总指挥由郝力群、黄韦华同志(常务)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镇(街)负责人,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文广局)农林水务局、住建局(交通局)财政局、卫生局、规划分局、城管局、环保局、团区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组织检查、指导和考核各街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解决综合整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收集信息,编况通报,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落实;指导各街镇、村(居)建立保洁队伍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成其他相关任务。
明确目标整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和联络人,各街镇都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街镇、村(居)党委(党工委、党委、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
一、 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解决了急需批划宅基地的群众的需求。通过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从制度、经济上倒逼一户多宅、超站面积的宅基地得以腾退并收归集体,进而调整给急需分户划院的群众,一方面提高了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减少了对耕地的占用和违法占地的发生。
二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对废弃、闲置、老旧宅基地使用权的收回、复耕、美化、改建等,一方面使破败不堪、久无人居、废弃闲置的宅基地得以绿化美化或重新利用或复耕,改善了乡村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通过腾退出来的宅基地,使乡村在编制村庄空间规划的时候,有了更大的空间来安排村里的公共实施布局(诸如村双委驻地、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场所、文化娱乐阵地、小型垃圾中转站、生活用水处理站、绿化用地等等)。
二、 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一是解决了乡村小微企业用地难问题。虽然我们提倡工业集聚发展,但对于占地少至几分、多至三两亩的小微企业而言,无论是产值还是效益,都很难达到入住工业集聚区的标准。但农民致富、农村发展还离不开这些小微企业发挥主力军和主战场的作用。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的内生活力,一方面解决了小微企业的用地需求及周边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使得低效闲置的土地得以盘活利用,同时还相应了国家“万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可谓一举多得,相得益彰。
二是缩短了企业用地的审批时间。以往我们的企业用地,从有意向用地到各级审批到公开招拍挂再到最后的开工建设,快则一年,倘若不符合规划,更是遥遥无期。而如果利用村里盘活的现有建设用地,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企业用地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解决,极大缩减了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
三是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支撑。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振兴战略,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无疑会步步维艰。通过推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很多村庄能取得几百甚至上千万的土地收益,这些巨大的财力对下一步编制村庄空间规划、乡村道路建设、改厕及排污处理、村庄绿化美化等,将会为之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宅基地有偿使用、集体土地入市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个人认为,这两项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一个系统性的改革,任何单一性的改革都很难收到明显的成效。
(一)宅基地制度改革是集体土地入市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集体建设土地入市,需要盘活村庄闲置、低效、废弃的原建设用地,这些土地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一户多宅、超站宅基地以及废弃老旧久无人居等等扎基地的收回,倘若不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就不能腾退这些土地,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激发了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内生动力
告诉我们,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中国最基层的村双委而言,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美丽美丽乡村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做后盾。而绝大多数村子的村集体经济几乎都是一穷二白,村子里的各项建设没有上级拨款扶持几乎寸步难行。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可以为村里注入大量急需的资金支持,从这方面来说,无疑为推行宅基地制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三、 当前我们急需要开展的工作
作为全国33个试点县市,长垣县无疑走在了前面,取得了成功经验。但对我们而言,在法律法规没有授权以前,我们应积极借鉴长垣县的经验,探索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集体土地入市改革,超前谋划,超前布置,为下一步开展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利用第三次国土调查,彻底摸清全市乡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现状。尤其是对废弃的学校、工矿、养殖用地、打谷场、晾晒场、砖瓦窑、坑塘等用地分门别类、逐一登记造册。
二是利用农房一体化确权登记,对全市乡村的宅基地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尤其是对一户多宅、超标准占用、空闲、废弃、残破、久无人居的宅基地,要深入调查,详细登记造册,为下一步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是尽快启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借助全省村庄规划“千村试点”的时机,一方面选好典型,另一方面全面铺开,力争年底前完成一半以上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