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在各家公司都招微信运营,微信运营俨然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岗位,姑婆做公众号以来,有幸每天能够都和各式各样的微信运营er接触,和大家聊得越多,就越觉得微信运营er是一群非常有意思有能力有冲劲的群体。
然而,因学历,经历,个人能力,性格,所处工作环境不一样,导致微信运营人才良莠不齐,所运营出的号也是气象万千。今天,姑婆来梳理下不同的微信运营的情况。
一、初级微信运营er
特征:
1,认真看过的微信运营的文章不超过10篇,没耐心读完他人的微信运营文章。只懂微信运营的皮毛,只知道微信运营是编辑文章,发送文章,知道目标是要把微信阅读量,微信粉丝做起来。
2,对文章里提到的微信运营经验是“完全彻底”的执行,没有分寸的把握。
3,被微信阅读和粉丝量级控制着情绪:后台有量就眉开眼笑;量掉了就不知所措。
4,常问类似“微信怎么推?”“微信怎么做粉丝?”之类的问题。
5,年龄偏小,盲目崇拜微信运营高手。
6,微信公众号后台的规则都没看过。
估计数量:全国10000左右。
业内大牛们说:开始实践吧,边实践边大量阅读文章,不怕读不懂就怕你不读,学习要耐心,微信运营主要靠自学。
二、三线的的微信运营er
特征:
1,成功搞过几个阅读量高的文章,但对自己的能力有所高估,以微信阅读量和微信粉丝量论英雄,爱炫耀。
2,以找优质微信内容为主要工作,已注意到内容的重要性。
3,内容的面铺的很宽,但是拓展有余,运营不足,或者几乎没有运营。
4,可能有自己的一些运营心得,但是被阅读量和粉丝新增蒙蔽了,无法自拔。
估计数量:全国1000—3000位之间
业内大牛说:别被新增堵住了你的思维和视野,经过总结之后的方法论很重要。
三、二线的微信运营er:
特征:
1,对微信运营方法熟练运用,重视整体运营思路,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估,可以承接整体微信运营项目。
2,不再仅仅做内容,对活动等其它形式开始广泛涉及。
3,有自己的微信运营理论体系,中国微信运营的主力军。名声传播于圈内,很容易找到他们。
4,开始领悟更高的策略层面。建立起微信运营指标。
5,微信运营很熟练,各种优化方法运用得当。
估计数量:全国500—1000位之间
业内大牛说:兄弟们,各大上市公司的猎头都找你们了吧?这群人最适合到大公司或融资很多的土豪公司内部负责微信运营,一来他们渴望有更大的施展空间,二来原有的公司因为可能被束缚。
四、一线的微信运营er:
特征:
1,对微信的运营策略,组织架构,人事关系比较熟悉,并熟练运用。
2,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偶尔会写写观点什么的,供自己反思,对粉丝量,阅读量看得已经很淡。
3,开始为朋友的微信做顾问,低调赚钱。从来不吹嘘自己的能力,也不随意告诉别人自己的私活。
4,偶尔与创业公司老板聊聊,与自媒体聊聊,开始注意个人品牌的塑造。
5,当行业刚刚发生变化时,他们能够快速分析变化的趋势和原因,并且快速拿出应对措施。
估计数量:全国100位以内
业内大牛说:这些人,去任何公司,都会是公司非常宝贵的财富!是公司成功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顶尖的微信运营er
特征:
1,他们不轻易出手分享经验,但是只要开口讨论,一回帖,一发文,必定出手不凡,让听众恨不得赶紧记下来,回去慢慢思考。
2,他们每天专心耕耘自己的微信,赚钱很低调,生活很滋润。
3,他们跟很多自媒体都有很深的关系,别人搞不定的他们能搞定,别人花很多钱搞定的,他们花极少的钱搞定,人脉,能力是他们的最大的财富。
4,他们有着极强的预判能力,在行业即将发生变化或者已经发生变化时,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并且能够提前提前做好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传统媒体;“微人才”;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5-0149-02
自媒体盛行时代,微博已成为全民共享的重要信息平台。传统媒体也加入到微博“发声”的队伍中,力求通过微博提高知名度,增强话语权,扩大影响力。但是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微博专员――“微人才”建设问题。传统媒体“微人才”队伍还非常年轻,出现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却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微博行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认识传统媒体“微人才”开始,为“微人才”培养提供路径参考。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和作用
(一)传统媒体“微人才”的内涵
目前,尚未有关于“微人才”的权威定义,曾有学者提出“微人才”就是熟悉微博传播规律,擅长微博营销的人才。但这一定义将微博作用局限于营销,存在片面性。许多行业和部门利用官方微博这一平台不仅仅只开展营销活动,在公关传播和品牌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微人才” 是指善于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介,为政府机构、媒体、企业等开展公关传播、品牌推广、营销策划等活动的专业人员。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微人才”就是为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服务的从业人员,具体包括微博编辑人员、微博运营人员、微博BD人员等。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的作用
1.促进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
微营销是微博的主要功能之一,它有别于传统的营销活动,它是通过对话,把品牌变成受众的好友,将信息有效的传递给目标受众,并促使他们产生有利于媒体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在微博媒体营销经典案例中的《新周刊》“微革命”特刊的脱销就是一种很有力的诠释。
2.为所属媒体提供新闻源和有创意的主题
无论是四川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最早的消息都来自微博。因此,传统媒体“微人才”在发现新闻源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而微博是公众最活跃的场所之一,他们的对话与讨论是许多创意的源泉,能激发传统媒体“微人才”的灵感,发现有创意的主题。
3.提高所属媒体的知名度、美誉度
21世纪是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是许多企业正在努力的问题,而官方微博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成功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总是在不间断地信息以保持存在感,同时还注重与粉丝关系的经营,从而构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成绩与微博专员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
二、传统媒体“微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微博传播表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不少大中城市,“微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炙手可热的新兴人才,传统媒体也开始注重“微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具体表现如下:
1.意识上:认识到“微人才”的重要性
微博的影响力增强带来对微博运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微人才”成为许多企业的座上客,薪酬十分可观。传统媒体进军微博领域后,逐渐摸索和掌握这一新兴媒介的传播规律,也开始认可“微人才”。许多传统媒体管理者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才能实现官方微博的有效运营。南方都市报在2009年注册的微博起初是由奥一网的新闻中心兼职管理的,而从2011年4月开始就成立了微博运营团队,有专人负责和管理[1]。
2.实践中:开始组建自身的“微人才”队伍
目前,许多媒体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由专人负责官方微博。比如《扬子晚报》从2010年1月上旬起,其官方微博每天都有报社专人负责维护、定时更新。截至2012年11月29日止,《扬子晚报》新浪官方微博就有223万粉丝,微博30450条,网友评论转发十分积极。如果没有专人负责,《扬子晚报》官方微博无法形成如此大的辐射范围。
3.内容上:对“微人才”工作有具体岗位设计
一般说来,现有的微营销工作岗位主要有三种,其中核心岗位是微运营负责人,即负责官方微博工作的领导,基础岗位是微编辑人员和微BD人员。微运营负责人主要是掌握官方微博的运营方向,并充分调动微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微编辑人员是微营销活动的主角,主要负责运营日志、内容建设和客服工作;而微BD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活动策划和外部推广[2]。
但是,面对巨大的市场缺口和迅速的市场变化,现有的传统媒体“微人才”,无论是人才的培养上,还是队伍的组建上,都还不能满足微博的发展需要,这种不满足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1.结构失衡,兼职从业者占多数
运营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一项很耗人力的工作,只有保证充足的人力才能确保媒体官方微博的针对性和连续性,才能打磨出媒体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但是很多媒体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规律。如凤凰卫视是将发送微博的任务按照不同时段分配给栏目和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而不是成立一个专门的微博运营室,安排专人独立运营。
1 云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具备以下的特征
利用节点式传播信息,弱化传统媒体的信息功能;互动性强,撼动传统媒体时代塑造的“主流”观点;对受众分析和细分,带来云服务。
传统媒体的信息化历程和变革之路在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媒体一次研讨会上,备受争议的议题是:报纸会不会消亡?观点分为三派:报纸会消失;纸会消失,报会存在;报业会萎缩但不会消失。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报纸因为报道的深度性会一直存在,但是是以非传统模式存在。其实纸质媒体一直有危机感,变革也从未间断过,从经历铅字时代、新闻生产系统和经营管理系统、全媒体采编系统和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等信息化过程,新闻载体由单纯的纸质媒体到新闻网站、报网互动、手机报、数字化平台、全媒体战略、数字化新模式探索等等,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已经加速度现实呈现[1]。
2 传统媒体转型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媒体云计算平台有很多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天脉聚源的媒体云计算平台天脉聚源推出的以碎片化传输技术、通用流构造技术、虚拟播出技术和流切换软矩阵支撑的流媒体播控平台。采用H.264商用编码技术,基于HTTP协议的碎片化流传输技术,能够完全确保在公网环境下的稳定无损化传输,大大优于现有RTMP协议的不稳定流推送模式。实现一次编码多重交付,在一次编码之后,采用通用流构造复用技术,将音视频数据复用成适配不同终端类型的播出流。并支持Apple HTTP livestreaming规范的TS流,满足iPad、iPhone、Android等智能终端,实现从手机、平板电脑、PC到机顶盒的跨网络、跨终端、全媒体业态的传播形态[2]。
新奥特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运营技术新架构新奥特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构建的C-MAP技术新架构采用统一数据中心,VCM视频云计算矩阵、AUTO5.0内容生产管理平台、AUTOJMS智能内容运营管理平台以及iStream新媒体运营管理平台。C-MAP平台服务层可提供媒体数据的转码、渲染、合成、技术审核、水印、指纹、搜索、云因分析、图像识别、工作流引擎等应用服务,可实现资源利用更充分,媒体处理更高效。
索贝的网络电视云服务解决方案索贝公司适时推出的eWebTV网络电视台云服务是基于三网融合的新应用。上载工作站集成索贝非线性编辑系统对素材编辑的独特优势,同时增加对多种新媒体格式的编辑、合成支持。支持EX/P2/XDCAM/VTR/DVD等类型介质的素材上载和。在技术架构方面,网络媒资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内容服务平台,主要负责海量内容处理;运营服务的中心平台,涉及到各种各样业务,例如CMS和VMS的后台站点管理,运营支撑、数据统计的业务模块等;传输分发网络,采用CDN + P2P的基于互联网业务的分发系统;以及包括PC、iPad,是智能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服务。此外,还有华为基于华为Single CLOUD云计算平台技术、大洋基于云架构的媒体管理系统、麦肯锡云媒体平台等等,无论选择基于哪一种云媒体平台,都可以实现动态适应业务量的大小变化,运用云技术按需分配计算资源,为运营商海量媒体资源的采集、编码、转码等环节高效的计算处理能力及端到端的基础平台应用,助推传统媒体向云媒体转型[3]。
3 云报纸的架构和设想传统媒体转型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媒体形态的转变,即单元媒体向多元媒体的转型;第二步是理念的转变,就是我们要从描述新闻到解读新闻;第三步是社会关系和服务形态的转变,即完成广电、网络的交叉传播和分众服务。目前纸质传媒已经完成两个转型,正在做关键性的第三步变革,社会舆论导向作用正逐步转变为云端。目前全媒体采编系统的投稿和数据库已经搭建完成,对新闻数据库(网络媒资系统)的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是当前在做的重要课题,根据用户习惯分析和内容访问热度等规则,将数据向边缘节点进行分发、缓存和替换,同时根据终端类型及网络状况实时进行格式适配和流化处理。媒体云的应用和展望传统媒体迈向“云媒体”时代的法则,是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为主导、技术和商业为驱动力”为内核,围绕用户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数字化转型。
然而在一片红火景象的背后,连连被推高的广告费用,高企的运营成本,无尽的赔本赚吆喝,跑马圈地上市,都让人不禁开始质疑目前所流行的电商模式。而今年电商投资环境更加恶劣,估值整体降低,乐淘的毕胜更是放言电子商务就是一个骗局。
2011年京东,当当,乐淘等大型电商均不同程度的砍了广告预算。搜索引擎作为独立电商最大的流量入口之一,其在新客户获取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一直在赔钱,还没有赚钱。手底下割肉,脸上赔笑的电商们来说,确属切肤之痛。可见大幅缩减广告预算背后的无奈。
细数目前几大流量来源,无一不需要付出大量广告费用。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思考许久后,在下不禁想问,为何不通过新的媒体平台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取新用户呢?没错,我说的就是各自覆盖3亿用户的新浪和腾讯微博。
微博作为一个新兴又发展潜力巨大的媒体,其营销价值是绝不应忽视的。以新浪为例,3亿注册用户,超过5000万活跃用户,其覆盖面应该说相比百度也并无多少逊色。而作为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微博又拥有与生俱来的传播和互动的优势。其传播速度和互动频率可说令其他媒体相比望尘莫及。
2011年各大企业看到杜蕾斯和海底捞在事件营销和口碑营销上的成功,纷纷跑马圈地开通官微。但据笔者观察,其运营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大量企业只是跟风开通官微,暂时积累粉丝,发发不痛不痒的广告,等待成熟的模式出现。在机会面前,人人都不愿意放弃。但事实上企业自身也并未有专业的微博运营人员和完整的微博运营策略,其数万甚至数十万粉丝的官微账号在运营指标上甚至远不及笔者不到一万粉丝的草根号。纠其原因仍是没有结合微博自身特点去针对性的经营。
除杜蕾斯和海底捞在事件营销上获得的成功之外,实际上是有太多急功近利的企业自身对“微博营销”抱有过高不切实际的期望,就像它们曾经期望通过spam链接带来用户一样。前日在微博上讨论时更有人发出“微博营销是否被过度放大?”的感慨。
依笔者所见,微博应作为一个战略性营销渠道。上文说过,微博同时作为社交网络和自媒体,其在传播和互动上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很多官微仅仅将微博作为一个信息的平台,而完全不注重粉丝互动,无异于明珠投暗。在官微运营中不应因为微博的媒体属性而忽略其社交属性,“我和你”正是微博相对于其他媒体“我给你”的优势。利用这点深耕粉丝互动,转化弱关系为强关系,进而提升品牌忠诚度或完成客户转化才是微博营销的王道。
微博营销的优势:
1.反应速度快,即时性强:这点以北京大雨“杜蕾斯鞋套”最为有说服力。其完美抓住了北京大雨的契机,快速反应,最终创造了数十万次转发,对几乎全体微博用户进行了一次品牌植入。
2.互动性强利于发展强关系:我想这运用到了一点人际关系学的原理,人际交往中无不是在互相走动你来我往中增进关系。微博运营的中心正是在这里。在被人关心中获取自重感是人的本性。也是增进关系的根本。
3.目标精准:曾在微博讨论中看到有人将微博形容为大海撒网,目标宽泛不精准。这个观点在笔者看来不免令人发笑。如同搜索引擎,永远输出的是我们搜索的结果,对于微博营销,也是同样。用户喜欢我们的内容,才会加以关注。因此,可以说对于深耕于垂直领域的账号而言,大部分的粉丝都是精准用户。至于雇佣段子和冷笑话草根号转发微博,笔者并不认为那是微博营销。
4.传播性极强:根据六度理论,我们与任何一个人之间至多只相隔6个人,而facebook的数据显示,人与人之间至多相隔4.5个人。这就是为什么杜蕾斯鞋套和红会【万呸】转发都被转发数十万次但在微博上却令3亿用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关键词】纸媒 全媒体 问题 出路
一、“全媒体”是什么
通过近两年国内传统媒体全媒体之路的实践来看,“全媒体”主要是由纸媒推动并发展的,其存在和利用的平台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其客户终端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其传播手段包括文字、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等。对于纸媒来说,广义上的“全媒体”被作为经营手段,另外还包括户外广告、DM、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可承载广告的渠道;狭义上的“全媒体”则是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认为,真正的全媒体应该不仅仅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集中用视频和图片等来展示传播的一种形态,更应该是相对较新的传播形式和规律所应该有的新的运营理念。这种理念的核心就是打破媒体媒介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媒体内容渠道的融合,找到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是关键。
纸媒全媒体的建设,必须要放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打破用运营纸媒的思路来运营全媒体的传统思维定式。目前就全国多家纸媒运行的全媒体来看,纸媒仍然在全媒体的内容、资源、效益中占据90%以上的规模,但放眼长远和广告客户投放心理变化,纸媒的影响力正在走低,网络的力量已经崛起。
除却对全媒体的感性期盼,纸媒全媒体发展既有着太多的机遇,同时又面对着非常高的成长门槛,建一个网站、开发一个移动APP应用是容易的,但是如何管理、如何维护、如何升级、如何定位、如何运营,等等,都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运作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全媒体”进行重新认知,对一些思维误区进行纠正。最重要也是最迫切需要纠正的是:“全媒体”不是纸媒时代的全媒体,而应该是网络时代的全媒体;纸媒与全媒体的关系,不是全媒体建设融入纸媒运营,而应是纸媒内容、资源、经营充分融入到全媒体建设中;全媒体是纸媒的突围,而不是纸媒的附属。
总的来说,纸媒全媒体不是象征,而是实体,其目的一方面是要为新闻人的事业和追求打造一个新舞台,更是要在网络这块巨型蛋糕中分享属于自己的一块。对于全媒体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一目的,才能在实际的全媒体建设中形成主次、确定重点。
二、全媒体之路的生存环境
简单地说,全媒体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在一片广袤的大草原上前有猛虎后有群狼,既有丰美的水草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猛虎是各个全国性的门户网站以及人人、天涯等全国性的大型互动网站,还包括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专业类生活服务网站。群狼则是本地商业网站,它们起步相对较早,机制灵活,免费地使用着纸媒的新闻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1、纸媒全媒体化的优势
首先,纸媒全媒体是纸媒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开拓的战场,纸媒负责人普遍重视全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并上升到战略高度。
其次,纸媒全媒体有着商业网站无可比拟的资源,拥有着常年奔波于新闻一线的编辑记者。
第三,纸媒经过多年积累,不仅在新闻内容制作领域具有了丰富经验,培养和积淀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同样在广告经营、商业企划、活动组织、服务客户等方面,也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尤其在客户资源方面,纸媒已经形成了大批固定的广告客户,通过有效方式可以将这些纸媒客户转化成全媒体的客户。
第四,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尚处起步阶段,纸媒全媒体与商业网站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相对而言甚至更有品牌优势。与商业网站、移动网络公司相比,纸媒全媒体进军移动网络领域并不晚。
2、纸媒全媒体化面临的困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纸媒全媒体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主导下的网络新闻世界,习惯于免费的拿来主义,对于包括纸媒、电视等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直接无偿使用,并且已经让中国网民养成了免费阅读新闻的习惯。门户网站不仅截走了本属于报纸的读者,而且提高了纸媒向网络转型的门槛。
其次,越来越多的地方商业网站,对本地纸媒新闻进行无偿占用,并利用无偿使用的新闻资源快速聚集人气,让纸媒的全媒体之路变得内外交困。近几年,四大门户网站也纷纷涉足区域争夺,开设地方专业频道,如房产、汽车等地方频道,有的甚至通过多元投资的方式开设地方门户网站。这些地方频道和网站,通过IP辨识在四大门户网站的首页加以突出,进行pv流量引导,更是让纸媒全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第三,在现行的体制上,纸媒全媒体既面临着与纸媒完全不同的商业竞争,与纸媒的运营操作手法和盈利模式的天壤之别,又必须在体制内完成自我改造。
第四,网络运营人才和技术人员的缺乏,是制约纸媒全媒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纸媒更加注重编采人员的培养和梯队建设,而网络则更要依赖技术人员的想象力。
第五,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纸媒全媒体要真正承担起报网互动职能,将报纸读者转换成全媒体的用户,难度是非常大的。
三、全媒体之路应遵循的规律
遵守网络运营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纸媒传播和经营的规律,是全媒体事业能够突出重围的关键。
1、用户与受众的区别
报纸的读者、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在学术界被统一称为“受众”。而网络的阅读者和使用者,在业内被称为“用户”。受众是被动地接受,是单向的,缺少反馈;而用户则更强调感受和体验,不仅强调阅读更强调使用,强调在这个网络平台上获取到了什么,并且还能够快速进行反馈。转换思维、树立用户观念,是纸媒全媒体在观念上首先需要变革的。
2、运营与经营的区别
纸媒的广告经营工作虽然难度大、压力重,但目标相对单一,主要就是将报纸版面通过广告的形式卖出去。而网络的运营,则要繁琐和复杂得多,看上去也是为了创收,但是广告经营只是一部分,还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维护、活动策划、团购链接、与电商合作分成,等等。这些都是很多纸媒工作者闻所未闻的,但在网络世界却是非常平常的。
网络运营还要解决一个“精准打击”的问题。淘宝曾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比如“哪里的女人购物最谨慎”、“哪里的女人出手最阔绰”,“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喜欢购买狗粮”,等等。这些结论的背后,是经过强大数据库分析后细分了的消费者和用户。无论是网站自身,还是服务广告主,由此展开的直接面对特定用户的营销,要比过去那种撒网式的营销要有针对性。
3、内容与新闻的区别
以报纸内容为核心建网,在中国已经被证实很难生存。网络受众的阅读方式已经按门户网站的套路养成且很难改变,纸媒全媒体很难做到新闻内容的一网打尽,而一张报纸的新闻内容更是少之又少。
网络的内容是纷繁复杂、千奇百怪的,新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用于吸引网络用户的基础。对于纸媒全媒体来说,如果想要留住用户,网站就需要提供各种能够满足用户的内容,这种内容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综合的。纸媒全媒体“操盘手”,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按照网络的规律走上网络之路。
4、服务与资讯的区别
纸媒对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资讯提供、热线互动、服务类会展等方面,而且受制于版面规模。而网络则不同,网络提供的资讯服务,大到各种大型会展活动,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容量无限,网络提供的服务越来越细致。与纸媒不同,网站提供的服务,还包括团购、电子商务、阅读下载、网络游戏、兴趣交友、话题互动,等等。
四、纸媒全媒体化的出路
面对着商业网站统治下的网络世界,以及与读者完全不同的用户阅读模式,纸媒全媒体之路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纸媒能否尊重网络传播和运营的规律,走出一条全媒体之路。
首先,全媒体的操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切忌直接套用办报模式办全媒体。相反,全媒体需要借鉴甚至借用商业网站的经验和模式,按照商业网站的套路出牌。我们不得不思考以下挑战我们传统观念的问题:1、全媒体就是办一份网络版的报纸吗?2、做全媒体的理念能否套用办报的思维?3、承载全媒体的网站必须是区域门户网站吗?4、全媒体的核心人才是编辑记者吗?5、新闻内容是纸媒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吗?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其次,突出本地化、区域特色,强调近身服务,打造有特色、有重点的全媒体网站。
第三,突出全媒体网站的功能化,打造和强化竞争对手不易复制的项目。当新闻已经成为能够不断复制的产品时,这就需要全媒体不仅要吸引眼球、留住眼球,还要为用户提供眼球需求之外的心理需求和行动需求。
第四,技术为魂。将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追求用户的体验效果,将网络技术人才看作全媒体的核心人才,并在运作过程中进行储备。这也是纸媒全媒体需要重点转变的观念之一。
第五,整合营销。纸媒全媒体的优势是多种媒介并存,面对市场应该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和客户,充分发挥全媒体的优势,组成立体化服务方阵,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一揽子立体化的优质服务。
第六,进军移动互联网。纸媒全媒体拥有内容制作的优势,而且国内移动互联网正处于上升阶段,所以此时介入为时不晚。
参考文献
①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研究所主编:《全媒体破局》,《南方传媒研究》,2010
②张志勇,《全媒体战略中资源融合的路径》,《新闻战线》,2012(3)
关键词 传统媒体突围;新媒体策略;高效运作;团队精神;谋篇布局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191-01
在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产业如何发展,怎样突出重围呢?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对多个兄弟台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交流学习,感受最深的是他们做节目的效率,或者说是从决定到策划再到去实施的速度,通过一系列快节奏的运作,在权威传播平台上实现传统媒体的蜕变,从而战胜新媒体单纯的快速度。
我们去一家兄弟台学习的当天晚上,他们刚刚开播一档叫做《硬汉主播团》的娱乐节目,内容是男主播进军营参加训练,体验生活,由此引出的一系列喜怒哀乐的生活故事。为了做好节目,电视台先制造一个大悬念,节目一开始录制,参训7名男主播就全部从电视屏幕上消失,每天见面的主播突然看不到了,观众都很纳闷,同时电视台七位主播所在栏目播出第一版分宣传片《主播去哪儿了》,吊足胃口。随后连续集中播出第二版宣传片《主播在这里》,告诉大家他们在军营体验生活。等到开播时,通过网络直播、新闻报道等形式推出节目开播倒计时。由于主播是观众熟悉的老朋友,所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是大家爱看的,尽管只是主播们跑啊、跳啊的训练场景,但是贵在真实,有的主播累的趴在了跑道上,有的大汗淋漓还在拼命坚持,让大家看到了极端条件下主播们的表现,就好像是在看自己的兄弟们一样,为他们捏一把汗,也为他们暗地加油鼓劲,这样牵住了观众的心,这个栏目一经推出,收视率一度排行榜首。
而这样的栏目做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值得称赞的是栏目组说做就做的效率。其实,这档栏目在其他电视台也曾有过,只不过名称不一样,内容差不多少,有的是女主播,有的是请的演员。当栏目负责人建议提出做这个节目后,台里统一协调各栏目,闪电运作,使得7位主播同时迅速消失,随后再归来,仅仅一去一来,中间军营中的几周生活,并不用付出多大的成本,收视率却带高了丰厚的广告费。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以前别人做过类似的节目就犹豫,而是当机立断,办出了自己的特色。
决策快,协调有力,执行速度快,执行力强,只有这样才能动作快,效率高。在另一家电视台调研时,他们的领导介绍说,他们在打造都市女性频道时,他们白天考察,火车上、房间里研究方案,连头带尾半个月的时间。提出整频道的节目框架,然后几个月就把节目做起来,同样体现了一个“快”字。其实,快不等于盲目追求速度,说到底,电视也属于一个信息化的范畴,如果跟不上潮流,赶不上形式,那就会败给其他媒体。
与一些发展步伐明显提速的兄弟台的同志交流,他们告诉我说,电视台现在就是一部战车,必须拥有一个好的团队,只有如此也才有高效率。从市场份额角度来讲,那些比他们差一点的,人家就都不行吗?不是的,他们说,哪个台都有一批英才俊杰、小明星小大腕。但是为什么成效不如他们呢?因为他们特别强调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协调一致。比如一辆自行车,不是最好的轮胎,也不是最好的车闸,也不是最好的脚蹬子,但是这是一体的东西,所以这个自行车就可以跑得快一些。另一辆自行车,轮胎是国际一流的,但脚蹬子可能是滑膛的,这就不如第一辆。兄弟台的同志谦虚地说,不是他们这些人多优秀,而是他们这些人在努力,更准确地说,他们这些人在合力,努力加合力,这才使他们走在了前列。
成功的电视台取得优秀的成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工作中“以快打慢”。如今,很多电视台正在全台加强全媒体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为新一轮竞争做积累和准备。在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变过程中,他们提出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全媒体怎么做?传统的广播电视如果不和全媒体融合,不和网络融合,不和数字技术融合,不形成一个全媒体的概念,会越做越死。怎么把现有的设备的潜能挖出来,怎么样能够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花最少的钱形成最好的功能,并和这个整个的大趋势吻合,是他们正在考虑的,也是正在努力抢时间解决的问题。
实现突围之路绝对不会一帆风顺,在遇到困难不知怎么办时如何选择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自己,持之以恒,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不要把随机应变和不变应万变矛盾起来,两者是一物两体。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在做好自己、持之以恒、随机应变的过程中,客观形势会发生变化,你的对手也会发生变化,等着对手犯错,等着对手撑不下去,等着对手松懈。就像世界杯足球赛比赛一样,就看谁能撑到最后,腿抽筋了都在那儿掰,掰完了以后,咬着牙再上。在撑的这个过程中,一球定乾坤。体育比赛、打仗、市场运营,很多时候都看你是不是能够撑到最后一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坚持的重要性、恒心的重要性、毅力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在现在某一个时期,某一段工作中,当好节目和好的电视剧没有达到理想收视的情况下,大家要客观、冷静、全面的判断情况下做努力。对电视剧市场份额的变化一定要客观、冷静、全面的去看待。既要看到别人的做法有成功的方面,也要看到我们的做法有需努力的方面。
传统电视产业突出重围贵在谋篇布局,在整个发展战略和战术上的谋篇布局。要把节目用力的方向放在创意和创新上,而不要一般性的用在演播室的更新改造上。新节目的形态出来了,需要演播室的更新、改造是对的。但是用力的方向是内容的更新。关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形式是服从内容的,形式是有利于内容的,这有一个辩证关系,有一个主次。要把节目的用力的方向用在年轻人身上。央视索福瑞不能把一个全国标志性的,权威性的数据建立在一批将来要淘汰人的身上,这个数据要建立在老年人身上,它有什么权威?不是消费主体基础上,产生的数据给广告客户,给其他行业,远远的落到新媒体后面,有什么用?所以它现在就两个办法,第一调样本户,第二增加新媒体。所以现在的数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了,是包括新媒体的,网上的点播情况,互动情况等等。抓住年轻人就既抓住现在,更抓住未来。不管是节目内容还是节目的形式,都要去考虑与新媒体的结合,都要考虑年轮人的欣赏内容和形式。但是往年轻人身上做,不等于把老年人丢了,不等于节目做的不接地气。
在3月18日举行的2016阿里妈妈行业媒体峰会上,阿里妈妈副总裁朱顺炎在演讲中提到,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根据淘宝联盟后台媒体数据,“我们认为导购市场在2016年将迎来新的爆发:垂直导购媒体将进入红利时代。”
这是阿里妈妈首次针对垂直媒体召开如此大规模的会议,足见这类群体在其新布局中的重要性。同时,阿里妈妈在现场了“阿里妈妈2016万有引力计划“,开放阿里的内容、能力、权益、数据及商业5大领域赋能媒体,第一期将提供10个行业运营能力的外延,帮助100万家媒体建立商业数据运营参谋,提供多元的流量商业解决方案。
垂直导购媒体红利期
从简单生产资讯,到纵深的生产垂直内容,这是2015年里导购类媒体的一种趋向,也成了红利期到来的一个前提。
这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变得成熟理性,很难只为低价促销就去冲动购买,他们更渴望的是符合自己兴趣的优质内容。
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媒体出现,也让竞争变得激烈,这时,有优质内容的导购媒体显然比简单粗暴式的生产促销资讯更有吸引力。
这两大因素促使垂直行业媒体有了快速增长。根据阿里妈妈提供的数据,这类垂直媒体从2014年不足5%的UV占比,增长到2015年的46%,其中新生力量新媒体超过12万,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同时,从数据和转化结果来看,垂直行业类的导购媒体具备更高的转化能力。朱顺炎透露,目前导购媒体每天为阿里系带来几千万的UV,其中垂直导购媒体带来的流量的转化率,是促销型导购媒体的2.5倍以上。垂直导购媒体的转化率均值都在5%以上,而如果在活动、营销的节点,优秀的垂直媒体转化率可达到10%以上。
以“什么值得买“为例,其在食品类目和天猫超市定向营销活动的转化率达到25%以上。
资本显然也敏感地嗅到了这丝商机,什么值得买在2016年1月11日获得了由华创资本注资1亿元人民币,而其融资也将继续用于增强用户回馈和内容激励机制,聚焦的还是内容。
什么值得买并不是个例,以年龄、兴趣、行业覆盖等不同维度出发,都可以挖掘不少好的垂直导购个体,例如针对80后消费者的FRESH、针对90后人群的礼物说,专注钓鱼领域的四海钓鱼,专注母婴亲子的小世界,专注家居生活的好物等。这些垂直媒体面对特定人群,用专业内容+社交圈子+便捷导购,其对于商家最终的营销价值不言而喻。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媒体也在主动寻求变革,从最初互联网创业时代大而全站点,到2014年起步、2015年爆发的垂直APP媒体,垂直行业导购成为一个热门创业方向,这股力量在2016年还将继续爆发。
垂直行业导购成为一个热门创业方向
开放再开放
因为优质内容的不断涌现,也让平台走向开放,而这也产生了一种垂直导购媒体与平台间的互生力量。
对于以导购的垂直媒体而言,它连接的是平台和消费者,其中平台的态度和政策至关重要。而阿里妈妈在近年来表现出来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不仅仅注重为站内商家引入更多优质流量,同时,也把导购类媒体的生长引入到生态发展的环节当中,寻求共同发展。
2015年4月,阿里妈妈公告称《淘宝客基础API权限包》将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条件是只要在阿里妈妈登记推广网址,即可拥有API基础权限包。
实际上,开放早就初见端倪。
2014年,在淘宝客推出的互动招商平台上,流露出了对导购媒体的支持,媒体可以通过工具一键生成“9.9包邮”“品牌特卖”等中间页推广物料。
在2015年初的武林大会上,开放的痕迹更加明显,阿里妈妈了“好望角”计划,淘宝联盟计划引入100家大型流量媒体、1000家中型流量媒体,以及10万小媒体、达人、自媒体。
同时,针对这些达人和自媒体的特点,淘宝联盟也考虑推出CPS之外的推广结算模式,如测试底薪+CPS的组合模式、曝光/CPC+CPS等模式等。
从政策落实到产品,阿里妈妈推出了淘宝联盟App产品,这个移动平台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海量的达人和自媒体。
不得不提的是,在2015年6月和9月,分别出现了两次关于淘宝客结算的谣言,阿里妈妈官方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称不仅不会关闭淘宝客结算,还将向淘宝客会员全面开放天猫推广跨店结算权限;淘宝客的分成不会由佣金改为积分,现在及以后发的都是真金白银。
两次谣传也从侧面表明了阿里妈妈对导购类媒体流量变现的支持。
而在此次行业媒体峰会上的万有引力计划,阿里妈妈从生态的角度再次给予了支持。
朱顺炎认为,在垂直导购媒体的红利时代,70%的媒体将迎来消费者的重新选择,而这个市场也即将产生10000家以上的新兴媒体。
对此,阿里妈妈扶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将行业媒体纳入到阿里巴巴的内容生态中,接入阿里系拥有6亿消费者的活跃市场,UC头条、优酷土豆等排名资讯分发前列的组织也将为行业媒体提供支持,帮助其做消费者品牌认知。
线上社会教育内容生产质量分析
与传统媒体类似,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质量直接影响两个指标:粉丝增长速度与粉丝留存率。对上述账号的内容生产质量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内容角度厘清不同账号之间粉丝数/内容数比值差异较大的成因。由于对内容生产质量的评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使分析结果更加客观,笔者以数据较为透明的哔哩哔哩为例,选取了四个可以从账号本身获取的数据作为评价标准,分别是:内容原创度、内容垂直度、知识价值性、内容爆款比。现仅分析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三个主体的哔哩哔哩账号。内容原创度内容原创度是指在账号的内容中原创内容占比,较高的原创度往往意味着更优的粉丝黏性、更明显的内容策划性和更高的账号质量。截至2022年2月,故宫博物院于哔哩哔哩平台的近200个视频主要是自主策划制作的原创内容,未见有转载或截取自其他节目的视频内容,内容原创度高;国家博物馆于哔哩哔哩平台的200余个视频中有77个视频可见明显的央视台标或央视直播logo,内容原创度不足;陕西历史博物馆于哔哩哔哩平台的100余个视频主要是自主策划制作的原创内容,未见有转载或截取自其他节目的视频内容,内容原创度高。内容垂直度内容垂直度是指账号在擅长领域发表内容的专注程度,从量化分析角度而言,同一个系列的视频数量越多、越持续,则说明该系列的垂直度越高;可以长期维持多个系列内容的定期,则说明账号的垂直度越高。截至2022年2月,在故宫博物院于哔哩哔哩平台的视频中,《故宫讲坛》《故宫邀你云看展》《纪录片》等系列节目持续更新时间较长,其中,《故宫讲坛》自2020年10月起至撰稿时已累计更新1年零5个月,更新数量共计71个,月均4.17个;《故宫邀你云看展》同样已累计更新1年零5个月,更新数量共计43个,月均更新2.53个,内容垂直度较高。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哔哩哔哩账号同样有着较高的内容垂直度,其账号栏目主要包括《文博讲坛》《陕历博系列科普短片》《历博讲坛》《历博离退休职工访谈录》《“牛”转新机,喜迎新年》《守护者》《云讲国宝》等,每一个系列节目都有明显的策划痕迹和完整的更新轨迹。国家博物馆账号中的《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垂直度较高,截至目前已更新视频70余个,其余内容的系列性、持续更新性则略显不足。知识价值性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一大职能是向社会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线上社会教育亦然,因此,账号内容的知识价值性是评判账号运营质量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知识价值性越高,账号本身发挥的社会教育功能就越大。通览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以及国家博物馆的哔哩哔哩账号可以发现,3个账号的知识价值性参差不齐。故宫博物院账号中包含多种形式的知识普及性内容,具体包括基于文物的知识普及、基于民俗的知识普及、基于展厅的知识普及、基于专题的知识普及、基于工匠人物的知识普及等内容,普及知识内容广泛、趣味性强,账号知识价值性明显。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账号同样包含大量的知识普及性内容,与故宫博物院不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账号除了基于文物、民俗、展厅、专题、人物等内容展开知识普及之外,还特别突出了将文化遗址作为科普切入点的重要性,比如红山遗址、良渚遗址等。从形式来看,对于内容较为浅显的科普内容,陕西历史博物馆主要采取了MG动画的形式;对于基于文化遗址展开的更加深入的科普则采用了专题视频、讲座录制等形式,由此可见,账号运营方不仅注重账号知识价值性的提升,更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人群采取了不同的社会教育方式。在国家博物馆的账号中,强调知识价值性的视频也占据了较大比重,与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不同,国家博物馆在账号内容上更强调对展览和周边产品的推介,在形式上还增加了直播及回顾等形式,但由于展示方式缺乏设计性、内容分类不明晰等,知识普及类内容与展览推介、周边产品推介等内容夹杂展示,影响了账号知识价值性的呈现。内容爆款比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无一不是博物馆界的大IP,但相比其他行业大IP动辄过万、过十万的浏览量而言,这些账号内容的播放量、互动量明显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文博行业在国内的影响力尚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爆款率偏低,无法突破既有受众群体,实现跨圈层传播。以故宫博物院账号为例,截至2022年2月,播放量过5w的内容共有11个,分别为“紫禁城的大寒瑞雪和故宫一起冰雪过大年”(5.2w)、“故宫新事系列”(均过10w)、“紫禁城的初雪与冬日同时抵达”(34.5w)、“我在避暑山庄修钟表第一集:重启”(6.4w)、“看不尽紫禁城的春夏秋冬”(38w)、“纪录片作第1集土作:厚德载物”(20.4w)、“故宫博物院正式登陆B站”(11.5w),其余视频的播放量大多小于1w。截至2022年2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一百余条视频中暂无播放量过5w的爆款,播放量过1w的仅有“文博讲坛何家村遗宝的前世今生”。截至2022年2月,国家博物馆的视频中,播放量过1w的有7个,分别为“钱老的求援信”(3.8w)、“一张拓印的诞生”(2.5w)、“国家博物馆入驻B站1周年啦”(1.3w)、“让文物‘活’起来一起来看河西画像砖上的古人生活”(1.1w)、“云看展珠玉敛葬,看南越王如何下葬”(1.2w)、“邀您观赏九霄环佩琴——来自唐代的稀世珍品”(2.1w)、“这个展,是8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馆藏建设CollectionConstruction给古代服饰爱好者准备的饕餮盛宴”(4.5w),播放量过10w的仅有“把国旗交给人民设计”(12.3w)。由此可见,尽管各博物馆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展新媒体领域的社会教育,其内容爆款比例却普遍偏低,以多种形式打造爆款内容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影响线上社会教育效果的其他因素及干预方法
下面一组数据记录了广东电视台开拓新媒体市场的坚实足迹:
2004年11月1日,车载移动电视正式开播;
2005年5月,手机电视试播;
2006年1月1日,广东数字付费电视欧洲足球频道、英语辅导频道、真人秀频道、高尔夫频道正式向全国数字电视用户开放;
2006年6月28日,地铁电视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2006年8月获得全国性的IPTV牌照。
从2004年到2006年,广东电视台以令业界惊讶的速度完成了新媒体的谋篇布局,构建了一个包括以上几种电视新媒体形式和动漫制作、SP、网络视频、新媒体内容研发、新媒体节目加工制作等业务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新媒体产业格局。在2004年成功击溃境外电视、“红海”突围之后,电视粤军的“蓝海战略”再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赞叹。
众所周知,新媒体是一个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长效产业,而传统电视媒体的资本和现金流都非常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东电视台缘何能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打造出新媒体帝国的雏形?张惠建一言以蔽之:“就是缘于我们在资本市场的抢先发力。”
电视粤军的新媒体战略
“运营新媒体业务,就应创新体制和机制。在确保新媒体国有控股和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对可经营业务实行股份制改造,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某些具有很大成长空间的项目甚至吸引境外风险投资。不同的新媒体业务分别由不同的合资商进行投资,分担风险。”张惠建介绍。
移动电视 2004年11月1日正式开播的车载移动电视是广东电视台与社会资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我们在省内建立了两个发射点,引入了民营资本,成立了广东电视移动传播有限公司,制作、播出、终审权方面由电视台来掌控,而合资公司则参与市场营销和商业操作。广东移动电视在加快推进各项业务发展的同时,计划在三年内投资数亿元人民币,用来加快全省移动数字单频网的建设。与此同时,安装并有效覆盖的各种车辆及视频终端达6万个以上,频道运营的经济增长点将远远超越单一的广告创收。五年内,希望在实现常规收入外,还能通过股权增值甚至是上市来达到更大的赢利。”
手机电视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业务的发展, 我们在手机项目运作之初就特别注意运营制度的创新,目前传统电视媒体自身还不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这不影响在运营新媒体业务的子公司层面探索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与民营资本共同成立了广东电视移动传播有限公司,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合作方提供,电视台控股,实行制播分离,台内负责编辑部,进行内容的管理,合资公司进行经营业务和市场的扩展,我们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建立特有的合作模式和市场推广经验,利用我们的内容优势快速推进手机电视。目前,手机电视已开播了两个频道:一个是专门为手机用户设置的“天声手机频道”,另一个是广东体育频道;今年我们还将新增8个频道,使手机电视频道扩展为10个。”
地铁电视 2006年6月,随着广州地铁电视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广东地铁电视正式投入运营。该公司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合资经营,根据协议,广东电视台拥有广州“地铁电视”25年的经营权益。目前广州有四条地铁线,客流量每天平均100万,到2006年底,在广州地铁的一号线和四号线已经安装超过了5000台“地铁乘客信息服务”视频终端。到201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九条地铁线路网络,每天客流量预计超过300万。“不久的将来,‘地铁电视’将成为广东广电新媒体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成为广东广电产业发展的又一支生力军。”
数字电视 在2005年6月,广东电视台出资成立了广东南广传媒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积极主动地开展数字付费电视的业务。在确保掌握节目导向的前提下,在频道运营方面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投资运作,甚至还吸纳了IDG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各数字频道分别成立项目公司,合作双方按照各自投入资金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从节目开发到后期制作主要由民营节目制作商完成,广东电视台则承担了节目审查、编播及频道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
“IPTV、动漫产业的运作也是广电控股前提下的股份制公司化运作的形式。我们相信这种新体制、新机制的运营模式,会为电视新媒体的产业化走出更好的发展之路。”张惠建的话语中充满开拓者的豪情。
资本:推进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上帝之手”
经过两年多的运筹帷幄,新媒体的灿烂未来已经是张惠建眼前指日可待的风景,那么在这一过程中,资本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抢占先机,提供资金张惠建说,在新媒体业务开发中,是资本帮助传统电视业抢占了市场先机,并为新媒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发展新媒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动辄几千万甚至过亿,而计划经济体制内,传统电视要得到扩张只能依靠自身的积累。但在一个分工已经高度社会化而且不再封闭的社会里,想依靠自身的积累完成扩张的使命几乎已没有可能。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这样的话:“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制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要让中国的传统电视依靠自我生长完成开发新媒体产业的资金积累,同样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何况,新媒体时代玩的是零和速度的游戏,在每一个领域中,市场只承认NO.1。时间就是最大的代价,如何经得起等待?因此,传统电视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手段筹措资金,为自身输送血液,加速扩张,做大规模。
促进传统电视体制和机制转变 传统电视业的资本运营不仅能够解决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还能够实现传统电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促使其转变体制、机制。在这个新的体制平台上,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形成更加有利于传统电视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赋予你一个面向未来的市场化机制。来自业外的先进观念、商业化考量的思维方式、理性以及追求效率的态度或者对传统媒体更有意义。比如在数字付费电视的运营过程中,我们也试图在国外数字付费电视的经验之上,结合中国电视观众的实际,探索多种赢利模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付费电视模式。其中,《欧洲足球》频道瞄准全国45个消费潜力比较大的城市,组建了拥有2000多人的庞大营销队伍。通过、直销等商业手段为频道的销售进行推广,纸媒体的运营模式也被创造性地移植到数字付费电视的营销 领域。《高尔夫》频道在投资商白马广告有限公司强大的市场网络支持下,也开始了对市场和资源的整合,其别出心裁的高尔夫球场会籍与频道捆绑销售的方式,成功地锁定了高尔夫受众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初步实现了精确营销的目的。这在我们传统电视的运营中是难以想象的。”
“钱景”VS双赢:新媒体的吸金石
与海外传媒不同,我国有着特殊的国情,传媒产业的政治社会属性一直被放在首位,在传媒的资本运营中,资本运营主体的地位不平等,受这种政策的限制,许多投资传媒的社会资本都不敢大笔投入,而采取一种观望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电视台又是如何吸引资本投入,使电视新媒体产业的发展顺风顺水呢?
“首先必须有具有良好发展空间的运作项目,同时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张惠建说,“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而媒体本身就是一部赚钱的机器,当投资者把资本投入到某一具体的媒介实体,通过媒介实体自身的运作,投资者要能看到利益的回馈。投资行为本身并非投资者的目的,投资者希望他们的投资有可观的回报,以及他们所投资的公司有着良好的发展,这才是资本的着眼点。比如数字付费电视产业,它是一个不断延伸的产业链,它连接着电视、体育、娱乐、教育、商贸、服务等诸多行业。在这个链条上,频道的收入模式也将由单一化朝多元化转变,除了收视费,冠名赞助、节目销售、活动收入、影像发行、衍生产品开发等都将带来收入。如此美好的盈利前景,怎能不令人心动?”
资本运营的关键:更新观念,把握政策
资本运营现今已经成为传媒业的核心议题,它对于当代中国传媒企业具有特殊的意义。经过两年多来在新媒体领域的资本运作,张惠建又会有哪些感悟呢?
“其实,资本运营最关键的还是传媒管理者、从业者的观念更新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接纳、敢不敢于接纳社会资本的问题。资本的重要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是所有权的标志,而且在于它是传媒企业运营、发展和成长所依赖的最基础、最根本的资产来源。一个运营良好的传媒公司,首先应当获得资本,保护资本,并且有效地利用资本,最终使资本得以升值。而在资本的运作过程中是沿袭以往的体制、机制与经营思路,还是锐意革新全力为之;是以传统媒体业务、组织为主体进行由内而外的资源重组,还是以基于新业务的新组织为主体,进行由外而内地全面盘活,中间的区别看似细小,实则重大。所以我认为观念是瓶颈。”张惠建言语诚恳。
而对于目前体制下传媒资本运营的政策,张惠建坦言,虽然目前中国传媒业中已有某些领域和环节引入了市场机制,中国传媒的产业化进程事实上还是比大多数业内人士所想象的要慢得多。尽管如此,在严格的政策管制下,传媒资本运营仍有文章可作。比如,宣传和经营两分开改革为资本运营开辟了空间。宣传和经营两分开改革后,经营领域就从事业单位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纯粹的经营性企业,传媒集团的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中间有了隔离墙,宣传业务能够不受经营业务的影响。在2005年8月国务院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对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的文化行业和领域也有明确的规定,当然在这些有非公有资本参股的文化企业中,国有资本必须控股51%以上。
张惠建认为,政策的发展常常落后于传媒的发展,但如同传媒本身的发展一样,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那些能够透彻地分析、灵活地把握政策的投资者一样会在资本市场上有所收益。而在去年颁布的“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为我国广电事业指明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广播电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再次明确了“扩大投融资渠道,推进国有广播影视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降低准入门槛,支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广电产业。”等内容,这给引进新的不同领域的投资者点明了方向,同时给操作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也表明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正在以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的态度处理传媒与资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