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中的一个语言教育黄金期。这里的语言教育包含着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交际等能力。在幼儿这一黄金时期内,只要是能被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其发展都是迅速的。若是能把握好这一时机,在适当刺激幼儿语言兴趣的前提下给予他们足够的、全面的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在语言发展中取得较大进步。
1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
陈鹤先生曾经说:“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扩展话题,并相应地提供表达机会,鼓励幼儿积极表达,使幼儿真正地想说、敢说、爱说。
1.1让孩子想说
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独立说――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
1.2让孩子敢说
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说的机会,来逐步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餐前播报”、“故事大王”、“自由交谈”等活动,让幼儿学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通过自己的表现及说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同时也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1.3让孩子会说
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说好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松树好是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及时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种植等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2运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
幼儿的语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发展的,要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机会。针对以往幼儿语言学习形式单一、热情不高的状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活动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自编图书”游戏:给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或画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同时鼓励他们根据画面进行描述,并记录下他们的语言,告诉幼儿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己创作的故事书,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拼词游戏:给幼儿一些单个的字卡(如汽、车、花、房等),让幼儿根据大背景图上物体的位置,拼成相应的词组贴上去;钓鱼游戏:用呼啦圈围成一个鱼池,用带有磁铁的长棍做鱼竿,“鱼池”中放有各色“小鱼”,“小鱼”身上贴有汉字和用来吸磁铁的回形针。小朋友钓起小鱼后,根据鱼身上的汉字,为它找一个与汉字匹配的、有图有字的大卡片作为小鱼的家,并说出理由。这些游戏都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而且幼儿在寻找答案时也没有现实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提高游戏对幼儿的挑战性,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运用幼儿文学作品进行语言教学
3.1故事教学
故事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题单一,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层次清楚。它着重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果,使幼儿对事件的经过有一个完整而清楚的印象,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活动能发展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讲述的能力。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到的故事有《聪明的鱼妈妈》、《小兔乖乖》、《猫和老鼠》、《小马学吃饭》、《小兔了找太阳》等。
3.2儿歌和散文教学
儿歌和散文是幼儿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幼儿各方面的知识,发展儿童观察、想象、思维、记忆等认识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和训练幼儿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师经常会挑选一些想象丰富,内容生动且语言优美的儿歌和散文作为教学内容,如《片片飞来像蝴蝶》、《小牙刷》、《笑》、《绿色的梦乡》、《青蛙和星星打电话》、《春天》、《小雪花》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对发展幼儿的语言起了重要作用。
4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动中,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逐步体味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份真爱。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辨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
总之,语言作为一门艺术,它的魅力是无穷的。要想使语言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幼儿教师不仅要对规范化语言加以掌握,还要注重教学的激励性和趣味性。最终帮助幼儿在语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贾倩.对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成才之路,2013(5).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 目标 策略
《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是:(1)乐于与人交谈,说话有礼貌;(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从以上《纲要》中,可以总结出语言领域的总目标涉及的语言能力主要包括倾听、理解、表达三个方面。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交往情境下和文学背景下的语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可预测的,具有阶段性,和认知发展一样,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近及远的规律和原则。这也是语言领域的教育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在3岁入园时,大多数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及基本的语法和句法。到4、5岁时,幼儿就越来越接近成人的语言模式了。大多数4岁幼儿已经表现出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可以使用比喻性的语言创造韵律,可以用简短的句子交流信息。
语言教学的形式一般有故事、儿歌、讲述、散文欣赏、游戏谈话等几种,这些教学内容能给孩子带来什么用处呢·个人认为主要是让孩子逐步积累语言领域4个方面的关键经验:①对别人讲述自己有意义的经验;②学会描述物体、事件和关系;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④从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所以我们可以确立如下三方面活动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叙述性的表达与交流
目标: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和教师进行日常的交流、讨论;引导幼儿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想法和做法,努力做到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
①能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叙述时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等基本要素。②能报告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且能用口头或书面(图画、符号、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做法、情感和感受。③能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要进行对话、讨论等交流与沟通活动。
其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日常有意义的事件报告;区域活动的报告与交流;生活环节中事件的报告与交流;教育活动过程和结果中必要的报告。
策略:支持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自己具有感性认识的人、事、物,注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并感受相应叙述形式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教师结合日常生活与各领域教育活动,让幼儿有意识地去经历、感受。②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主题梳理、表达,获得相应叙事性讲述的经验,表达情感。③教师将口语表述与主题绘画附简短文字记录、符号图表有机结合,让幼儿获得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经验。
《纲要》非常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进行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件报告、学习和游戏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活动过程与结果的交流,使幼儿逐渐能够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想法和做法,努力让他人听懂自己的表述,并进行交谈和讨论。
(二)诗化语言(儿歌与散文)。
目标:让幼儿接触叙事、写景,以语音、词汇、人物、事件、景色为主要内容的多种题材和形式的儿歌和散文,体会诗化语言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以及结构的规律与表达的精练。
①充分调动原有经验,理解诗化语言的内容,想像诗化语言的意境;②发现和感受语言的优美、幽默、有趣、韵律感、精练等语言表达的③充分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将语言表达加以诗化和文学化。④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欣赏和表现。
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教育中,都有机地向幼儿渗透着语言教育。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中,都表现了教师如何发展语言领域的经验;而且活动进行的过程本身就包含着让幼儿讲述和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过程与发现、情绪与情感的内容要求,这些要求与各领域的活动本身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策略:在共同欣赏与仿编中,让幼儿感悟诗化语言的形式美、意境美和主题美。
①选择经典诗化语言作品,这易于使幼儿在喜闻乐诵中获得语言美的享受。②在听赏与朗诵中,让幼儿感悟诗化语言的韵与味。③在模仿、抒情与想像中,让幼儿初步经历诗化语言的创作过程。
学习诗歌与散文,是多年来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内容。《纲要》语言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应该确实做好以下几点。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喜爱诗歌和散文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取向,选择中外优秀的儿童诗化语言作品作为语言教育的内容。这些优秀的儿童诗化语言作品的文学性是通过音节韵律与节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现出来的,充满着奇思妙想,洋溢着正义与勇敢、爱与温情,浸透着浓浓的诗意,体现了快乐原则和游戏精神,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接触这些作品使教师和幼儿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受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与思想美。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领会和感悟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一、明确交往语言的范围、类别、用途
幼儿交往语言范围很广,涉及到交往中的许多方面,礼貌用语是交往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他包括了诸如应答用语、商量用语、礼貌用语、安慰用语、赞美用语、表示拒绝的用语、表示生气的用语等。还涉及到提问、主动告知、解释、传递信息、主动发出邀请……等。各类交往语言的用途分别对应于不同情绪与情景之中。
二、教师设计交往语言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增强目的意识
在进行交往语言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要转变观念,增强语言教育的目的意识。既要考虑社会的要求,也要考虑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2、源于幼儿生活
设计的内容应以幼儿最易碰到交往后事件为主。即最常见的社会环境及焦急机遇中发生的交往行为。虽然这些交往行为多数与品德行为有关,但这里进行的是交往语言教育。因此,设计中应把语言学习掌握放在设计的主题位置上。
3、再现特定的情境
交往语言一般都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因此,活动设计必须再现特定情境。如为了学习商量用语进行了“……可以吗?”的活动设计;为了表示拒绝的用语,我们进行了“我不(能、想、愿意)……”的活动设计,三八节向妈妈说声“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表达亲情的活动设计,其它还有学习传递信息的活动设计,表示请求的活动设计,表示生气不满的活动设计等等。
4、抓住重点设计
交往语言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为此,应针对幼儿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中最易产生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设计。如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应是幼儿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的重点,我们以“我们都是好朋友”为基点,围绕着当同伴抢占玩具时,当同伴霸道时,受到别人欺负时等展开系列活动的设计。
5、体现多元化的目的要求
在具体交往活动的设计中,应力求使认知、情感和态度、能力三者的教育要求都能体现出来,并通过幼儿的认识、理解操作、扮演……等过程,发挥一个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使体、智、德、美四育互相渗透,更有效地实现《规程》和《纲要》的目标要求。
三、积极创设语言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语言的发展
1、在早期阅读中发展语言
我们老师通过欣赏、跟读和朗读三个环节,创设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使幼儿像学说话那样,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自然学会阅读,然后让幼儿通过学习阅读绘本中的词语,并于平常的生活情节紧紧相互联系起来。如:幼儿学过“渐渐”一词,教师就结合实际,启发幼儿讲“天气渐渐热了”,“雨渐渐小了”,“颜色渐渐变淡了”。再如用学过的“又”说一句话,老师就启发孩子讲“那房子又高又大”,“这花又香又美丽”,“小朋友又唱歌又跳舞”等,从而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主动、活泼地发展。
2、在角色游戏和童话剧中发展交往语言
幼儿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这是天性。我们便抓住幼儿这一天性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发展交往语言。
在平常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对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往往不能激发幼儿学习诉积极性,如果采取随机教育,又会因随意性大而不能使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技能,而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得以无拘无束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医生”对“病人”的指导和建议,“服务员”对“顾客”的热情周到。言为心声,只有当幼儿感到心里有话时才变“口难开”为“口常开”并说得出,说得好。
3、在日常生活中发展交往语言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际是无意的、多变的、反复发生的,它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不受时间、地点、人数、内容的限制,语言实践的机会很多。如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要求幼儿早晨看见老师会说“老师早”、“老师好”,请别人帮忙时会说“请”、“谢谢”,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就丰富了幼儿有关“早”、“好”、“请”、“谢谢”等的词汇,从而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语言。另外,我们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都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如老师在各种场合说话力求语言规范,交往时相互对面、目光注视、注意倾听……以利于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4、在幼儿申辩中发展语言
对于幼儿来说,要掌握语言这一基本工具,必须具备最起码的条件,一是通过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感知而产生思维活动;二是必要的语言能力训练。为此,老师创造了和利用了各种条件,鼓励幼儿开口说话。这里面模仿和表象叙述都是必要的,但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停留于此,我们还进一步鼓励和训练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我班涵涵和刘珂两位小朋友都迟到了,我问他们为什么迟到,涵涵说,妈妈去出差,没有人送我上幼儿园,所以我迟到了。刘珂没有讲明什么原因,只是哭。当我很高兴地表扬了涵涵,她能为自己申辩,而且讲话完整,然后又鼓励刘珂大胆说话。刘珂就止住哭声,断断续续地说明了迟到的理由。事实证明,申辩能力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申辩,本身是一种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允许并引导孩子申辩,无疑对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起到良性刺激作用。
5、在交流谈话中发展交往语言
【摘 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国家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方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提出了新课改要求,决定全面加强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心理培养和学习习惯及兴趣养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格外重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在孩子正式入学前就开始了教育工作,这也使得很多幼儿园出现小学化现象,即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授小学知识,极大地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针对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改革展开研究分析。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的弱势,学前教育长期缺乏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很多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各自为政,一味扩大招生规模,却不重视教育方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很多幼儿园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讲解和传授一些小学知识,很多幼儿园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完全按照小学低年级展开,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和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这就促使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这种需要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和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都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避免这种现象,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使得很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依然严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在“小学化”的幼儿园中,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小学教育,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设置大量小学入门课程。很多幼儿园强调素质教育、文艺培养和双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内容都是针对小学入学考展开的,学生的学习任务非常多,他们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功n学习上。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天性活泼多动,热爱运动,但是这些“小学化”的幼儿园却长时间把他们禁锢在教室里,很少有时间能够自由活动。同时这些幼儿园在学习成果考核中也借鉴了小学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儿童承受了非常大的成绩压力。这些都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他们被迫进行繁重的学习,很少有时间参与运动和自由活动,心理承受着教师和家长给予他们的精神压力。很多学生不但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反而对学习产生了极强的抵触心理,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园方面存在着生源压力,特别是很多民办幼儿园,希望通过提高学生成绩来提高学生的入园率。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可以从小就取得较好的成绩,因此也给了很多学生巨大的压力,并促使很多幼儿园开始向“小学化”发展。另外现在优秀的教育资源稀缺,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小学就要求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小学入学考试。归根结底,幼儿园“小学化”产生的原因是家长与社会过于功利化,对于孩子的培养缺乏耐心,希望通过揠苗助长的手段来加快学生的培养素质,这只会使幼儿园教育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四、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策略研究
1.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幼儿园教育
现阶段国家已经认识到幼儿园的重要性,出来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希望可以规范幼儿园的教学。但是这些意见并未向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一样具有强制性,这就对幼儿园教育缺乏足够的约束性,大部分幼儿园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幼儿园教育工作。国家应该出台具体性的指导意见和强制性规定,明确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严格规范幼儿园教育,要求各类幼儿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2.加强幼儿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我国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很多师范院校并没有设置专业的幼师专业,有一部分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对于幼儿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幼儿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对于在职幼儿教师同样要进行定期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幼儿园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完善幼儿园的财政投入,提高办学条件
中国的学前教育长期缺乏资金投入,大部分幼儿园都是自负盈亏,这种现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加明显。国家和地方财政部门应该完善幼儿园财政投入体现建设,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资金分配,尽量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并努力提高办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建立监督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相关法律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幼儿教育监管部门,对于幼儿园教育进行有效监督监管,严禁幼儿园进行超出幼儿园教学标准的教学活动,特别是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同时国家也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我国目前已经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幼儿园监管法律法规的建设,严厉禁止任何幼儿园违反相关法律,充分保证幼儿的权益,从制度上阻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总之,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社会和家长过于功利化的想法使得很多幼儿园向“小学化”发展,这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改进幼儿园教育,推动幼儿园“去小学化”,帮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资料】
关键词:幼儿;提问策略;语言教学
新课改要求,幼儿要在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词汇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师生间的对话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课前就要对可能会出现的对话进行归纳,保证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问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幼儿从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深层次的思考,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对情感的理解以及对目标的感知。
一、现阶段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每个阶段的教学中,不论是初高中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大量地使用课堂提问来贯穿课堂,因此,课堂提问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巨大。而教师个人的能力以及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都会影响教学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现阶段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
这样就会导致幼儿在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找不到问题的重点,甚至会歪曲理解,不能达到教师提出问题的预期目标。
2.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事先设计,具有随意性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长期以来的习惯,养成了在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类似于口头禅的问话,甚至在每一句话结束时都要问一遍,这就导致了问题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实际的意义,幼儿在这种情况下不清楚教师所要问的问题是什么,长此以往,幼儿在听到这样的问题后,就会主动忽略,消磨思考的积极性。
3.避免突然提问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维不在课堂上的情况时,一般都会采用突然点名发问的方式来警告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虽然运用这种方法在一开始十分有效,但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开始逃避教师的提问,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产生畏惧感。这种行为在幼儿园教学中是不适用的,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避免使用这种方法。
二、改变提问方式以促进幼儿学习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只有引导幼儿主动开展学习活动,才能帮助幼儿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发展。在帮助幼儿实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人格,也就是自尊心,也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特点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拥有优秀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提问方式,将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到实践教学中。
1.为激发幼儿的思路,运用多样性的提问方法
一般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都是“是什么?”“怎么做?”之类的,但是这类型的问题都比较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路,导致幼儿的思维受到局限。例如,教师念了一封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信,首先,教师就会问幼儿:“这是什么呀?”幼儿就会回答:“这是一封信。”“是谁写给谁的呀?”“是小蜗牛写给小朋友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会导致幼儿思考问题十分片面,降低了孩子学习语言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运用多样性的提问,对幼儿提出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些能够延伸思维深度的问题,让幼儿能够从多角度来了解周围的事物,答案也不是统一的,这就使幼儿在课堂的学习中感受到了活动的趣味性,激发了幼儿的思路,提高了教学质量。
2.为打开幼儿的思路,运用启发性的提问和追问
要想幼儿实现有效的学习,教师就要引导幼儿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要不断地鼓励幼儿,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动大脑,积极回答问题,同时要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教授幼儿“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含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讲述清楚,而后问他们:“森林中的动物害怕的是狐狸还是老虎呢?”“然后呢?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动物,你会害怕谁呢?”这些问题都附有比较性和假设性。在幼儿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要追问:“为什么你还是会害怕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谁的呢?”幼儿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回答之后,还能通过反思来迁移自己的思维。
3.为提升幼儿思维,设计开放式的提问
对于开放式提问,在教学中理解为没有统一现成的答案,不会对思维造成局限性,帮助幼儿开拓想象空间,因此,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般这种问题都与幼儿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件有关,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经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提升幼儿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问学生:“在你的所有玩具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为什么?”像这样具有判断分析性质的问题就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也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知识概念,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教师所提出的每个问题都有意义,教师要将这些意义明确化,才能实现有效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林静峰.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2011(02).
悦的状态中,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质量,促进音乐教学的
顺利开展。本文结合我校幼儿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对体验式学习及教学策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音乐 幼儿教育 体验式学习 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出现较大的变化,其教育重心向多元化发展,即从传统的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到重视音乐、绘画、手工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其中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贯穿音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而且对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及其智力等多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寻找有效途径,引导幼儿体验式学习
(一)巧用引导性语言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炼、幽默、富有启发性、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往往可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进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以《摇篮曲》的教学为例。
众所周知,《摇篮曲》是一首很美妙的曲子,其旋律起伏缓慢,节奏均衡,带着淡淡的情感,缓缓而至,力度柔软,偶有摇荡感,但依然感觉十分的亲切与温暖。在音乐播放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播放音乐,而缺乏必要的语言导入,有些幼儿则可能出现分心的现象,无法真正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无法领略到音乐的美妙与动听。对此,教师可以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示幼儿:“在音乐的梦境中你们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然后再鼓励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美妙的音乐,可以跟着旋律小声地哼唱。在教师的提示与鼓励下,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的欣赏中。当音乐结束后,教师即可让幼儿说出欣赏音乐时的感受。这时候,就是幼儿畅所欲言的时候,“我好像躺在妈妈的怀里,坐在弯弯的月亮上。”“我好像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糖果屋,里面有许多好吃的糖果,还有香甜可口的冰激凌。”“我好像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森林,里面有好多可爱的动物,猴子、兔子、松鼠……我跟他们玩得快乐。”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每个幼儿都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幼儿在温馨的音乐环境中陶冶情操,提升音乐的敏感度。
(二)巧用同伴引领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幼儿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个体之间,由于年龄相仿,因此无需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就可以成为好朋友,其默契程度是任务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对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幼儿之间这种难能可贵的默契引领双方进行体验式学习,即运用幼儿群体或者幼儿同伴引领的方式将幼儿带入体验式学习中,以欣赏《迷路的小花鸭》为例。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儿歌整体节奏比较缓慢,在表现小花鸭迷路的着急心理时则通过快板加强节奏。一般在新歌曲教学开始时,幼儿因为对音乐作品比较生疏,因此容易表现出被动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指明几个幼儿进行投入的表演,将小花鸭迷路时所呈现的伤心、害怕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幼儿看见前几个幼儿表现得那么好,也纷纷地加入到音乐的表演中,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来。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同伴引领法,不仅可以将幼儿引入体验式学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幼儿表演能力,提升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巧用情绪调动法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幼儿喜欢音乐,除了天性之外,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对音乐表现出喜爱之情,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对此,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喜爱,肆意的释放自己的感情,在感情渲染作用下,幼儿慢慢地被美妙音乐的吸引,慢慢地投入到体验式学习中来。以欣赏《小鸟的话》为例。在授课开始,幼儿因为对音乐作品比较生疏,因此容易表现出被动的情绪,这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出非常喜爱的情绪,并利用高昂激情的语句轻声的哼唱,幼儿在这样积极、浓烈的情绪渲染下,慢慢地被音乐吸引,并跟随教师进行体验式学习,使幼儿心灵与音乐作品进行碰撞,提升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体验式学习的环境,深化幼儿对音乐的体验
(一)构建适合幼儿、与作品相符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学习能否顺利的开展,离不开重要的音乐背景,音乐背景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音乐环境,音乐环境是音乐背景产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之前,应依据即将学习的音乐作品,创设适合幼儿、与音乐作品相符的环境,使幼儿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达到深化体验的目的,以欣赏《摇篮曲》为例。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依据音乐作品所具备的特征,创设相符的音乐环境,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彩色纸板制作成精美的小屋,小屋内吊饰星星及月亮,使幼儿感觉星星在闪烁,月亮在摇晃。这时候,教师可以扮演妈妈的角色,幼儿则为妈妈怀里的孩子,妈妈轻声哼唱动听的歌曲,幼儿在妈妈的怀里甜甜的入睡。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幼儿慢慢地被感染,慢慢地沉浸在音乐作品温馨、柔美的氛围中。从而形成以景引情与以情带动的体验模式,达到音乐体验中情景交融的良好效果。构建适合幼儿、与作品相符的物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可以深化幼儿的音乐体验吗,提升幼儿音乐欣赏的质量。
(二)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
在音乐教育中,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对深化幼儿的音乐体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温馨的人文环境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教师与学生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互动。
关键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培养;兴趣;环境;锻炼;提升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此时正是孩子们各项技能、认知形成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常教学工作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予以特殊对待,从兴趣的激发、环境的创设、能力的锻炼以及生活素材的引入等几个角度促进幼儿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首先要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效的激发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兴趣就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使他们能够主动的进行语言表达。俗话说“熟能生巧”,说得多了,自然就能够实现他们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展示一些趣味图画,以一个“求知者”的身份问孩子们图画中有什么?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这样不但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启发孩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还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讲话,比如,让几个小朋友开展讲故事比赛,看谁的儿歌念的好等。这些都既能增加生活情趣,又能锻炼幼儿的口语。另外教师在与孩子交流时可用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大家听。孩子为了让大家明白就会很努力把话说清楚,这样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连贯讲述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注,提升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其次要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
常言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我国古代也有“孟母三迁”的经典故事,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道理:外部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们接受能力、吸收能力较强的时期,外部环境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习惯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影响着一个班级甚至是整个幼儿园的教学,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以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幼儿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到:一是和孩子说话时要语速适中,口齿清楚,声调温和亲切。避免用严厉的声调对孩子说话,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等。二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化的语言来影响孩子。成人说话时要发音准确、语言清晰以加快孩子的学话进程。三是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让孩子多模仿规范、优美的语言,使孩子增加词汇,丰富语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及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处,教师要对某些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要大力培养幼儿有关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另外,在幼儿语音上,语音不清和口吃是一些病理状态,应特别加以注意,适当给予关怀、处理和治疗,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再次要做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锻炼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有效的实践锻炼,也能够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论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只有将这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好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使他们能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技能,逐步的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这幅画上有几个人”,避免幼儿用“三个人”之类的简短的说来话语来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发散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比如教师在讲“小兔乖乖”有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兔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兔妈妈出门时是怎样说的”。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恰当的设问。前苏联的阿瓦涅索娃指出“发展连贯语言,是教儿童本族语言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因此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很重要。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活动,使语言技能训练贯穿活动之中。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先想到如何让幼儿的语言技能得到综合训练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应注重幼儿用图画表达思想和意愿的能力。图书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用绘画表达意思会比用文字表达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幼儿多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及手口并用的能力。
四、最后要借助生活做好语言表达教学
我们知道,日常生活是一个巨大的课堂,在生活中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案例,能够使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生活中很多素材也是幼儿园教学中无法复制的。所以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重视生活素材的引入,借助生活素材来充实孩子们的语言教学,同时也活跃他们的学习情境,实现语言教学的有效进行。
比如在开始在玩户外游戏时,就先请幼儿说出幼儿园中各种玩具的名称,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它们。由于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对沉默寡言的幼儿,教师应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周围,用和蔼的态度,多和他们说话。这样,这种性格的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后,渐渐地就会对周围的环境、教师、同伴产生兴趣,也就会有想说话的冲动。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
幼儿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其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口语的发展提供条件,促进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丽红.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重要途径-吉林教育,2009
关键词:闽南童谣 幼儿园语言教学 运用 创新
前言:闽南童谣因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课程,闽南童谣不仅是传统文化资源,而且还是难得的教育资源,其通俗易懂、情意俏皮有趣的表达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除此之外,闽南童谣还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情景,做人道理和简单地哲理等。将其运用到幼儿的语言教学中是幼儿教学的一种创新,闽南童谣的融入更加丰富了幼儿语言教学的形式,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对闽南童谣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介绍。
一、通过闽南童谣,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幼儿因其成长的环境不同和个性不同,所以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一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而且比较活跃,动手能力很强,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另一部分幼儿比较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往,并且很少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选择好合适的语言素材,不能够仅仅依靠多媒体或者静态的图片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选择闽南童谣的形式,通过童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动态语言表达活动,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唱,进一步引导学生边唱边跳,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作为一群特殊的教育群体,教师应当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语言教学,不然不仅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幼儿的未来发展。通过闽南童谣,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协调性,当幼儿敢于在其他同学的面前唱歌的时候,就能够无形中培养他们的自信,久而久之就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
采用诗歌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升幼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但由于幼儿作为一群特殊的教育群体,其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不够,无法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如果教师选择不好教学所用的诗歌,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会影响幼儿后期的诗歌学习兴趣。闽南童谣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闽南童谣独特的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和活泼俏皮的演唱方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其内容不仅容易被幼儿理解,而且容易被幼儿接纳和吸收。将闽南童谣运用于幼儿的语言教学中,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通过童谣的演唱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采用闽南童谣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动态的唱和静态的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通过图片来想想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童谣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实现渲染教学氛围的效果,让幼儿能够入境,入情。除此之外,幼儿可以通过童谣的演唱提升自己对语言的感知力,提高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和通过语言表达内心情感的能力。
三、搭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幼儿因其对社会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够,所以其想象力没有受到限制,其想象力也是最丰富的,他们可以随意想象出我们所想象不到的东西。闽南童谣的运用使得幼儿在学唱的过程中想象出更多地事务。教师可以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搭建想象的空间,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童谣的演唱内容配以文字和图片说明,实现教学过程的丰富化,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童谣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四、通过童谣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童谣教学能够增加幼儿说话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到童谣的情境中来,打消了幼儿羞涩的情感和害怕。譬如《天上一块铜》这首童谣,幼儿在学习这首童谣的过程中能够够联想到天上铜掉下来会压着人,人跑的时候会吓着狗等等事物,教师可以在这首童谣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的联想和发挥,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这首童谣歌词的理解自由的沟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其理解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相比于其他语言教学的形式而言,通过闽南童谣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因为运用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选择闽南童谣进行幼儿语言教学是未来幼儿教学的首要选择,即受到幼儿的喜爱,也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一群特殊的教育群体,只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五、通过闽南童谣教学,能够拓宽幼儿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幼儿的词汇
幼儿主要是通过形象,色彩和声音来思维的,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将闽南童谣运用于幼儿语言教学中正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在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幼儿需要认识图像和声音,只要教师采取了恰当的教学方式,那么就能够吸引到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
闽南童谣因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受到幼儿的喜爱,教师将闽南童谣运用到幼儿语言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因地制宜的选择与幼儿相适应的童谣进行教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本文分析了闽南童谣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笔者认为,在未来的幼儿教学过程中,会越来越多的采纳类似于闽南童谣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不仅是对幼儿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也是从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出发的一种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王丽珍,论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J],群文天地,2011(04)
[2] 郑薏苡,民间童谣在当代儿童教育中的传承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11(01)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幼儿语言;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当前信息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园教学也不例外。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既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能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启迪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更能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幼儿语言教学中,信息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创新思维能力,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水平。幼儿园教师应当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将信息技术和幼儿语言课堂相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设定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和视频,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收获知识,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时,在屏幕上可以播放动态的画面:乌龟和白兔赛跑,白兔比乌龟的速度快得多。中途白兔骄傲自满,认为乌龟永远都不可能追上自己,于是决定先休息一下。[1]这时老师可以播放预设的音效和提前准备好的三种结局,让幼儿进行猜测。究竟是白兔赢得比赛,还是乌龟赢得比赛,或者是两个小动物打成平手呢?幼儿展开大胆地想象,积极地参与讨论之中,使课堂的氛围充分活跃起来。最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学生从这个故事中得出一个道理:人不能太过骄傲,后天的努力很重要。
在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下,幼儿们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自主沟通交流,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要注意结合幼儿的自身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设计,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用媒体设备和一些资源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发挥技术优势,优化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集声音、图像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具有视听的双重功能。白板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聚光灯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果,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幼儿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白板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讲《咕咚来了》的故事时,可以先用聚光灯,引起学生注意,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咕咚究竟是谁?咕咚是可怕的怪兽吗?白板上的小兔子、猴子都慌张逃命,唯恐“咕咚”真的来了。最后大象追问兔子是否看见了咕咚,并带兔子到湖边去一探究竟,最后发现所谓的“咕咚”只不过是木瓜掉在湖里发出的声音。白板呈现的故事结束之后,教师让幼儿进行讨论,从中能吸取到什么教训,幼儿领悟到“不能人云亦云”的道理,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效果。
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全心投入中收获新知。同时,学生进入多媒体技术呈现下的故事自主思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2]
三、营造和谐氛围,丰富课堂内容
在语言教学中,儿歌和儿童诗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儿童诗和儿歌比较朗朗上口,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讲授儿歌和儿童诗,可以采用课件,将文字声音动画三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氛围,使幼儿在鉴赏的环境中自信歌唱和朗诵,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幼儿《泥娃娃》的儿歌时,可以采用音频和视频结合的方式,教师播放一段儿童制作泥娃娃的小视频,配以泥娃娃的儿歌,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随着旋律歌唱。在讲儿童诗《小鸟找家》的时候,可以在屏幕上展示相关的图片,一只孤单的小鸟找不到家,在星星、月亮和萤火虫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妈。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符合场景的音乐作为衬托,让幼儿如临其境,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融入课堂。在教师讲授完毕后,应当让学生进行歌唱或朗诵,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幼儿,使幼儿勇敢地表现自己,施展才能。
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丰富课堂内容。幼儿的视觉和听觉获得了强烈的体验后,可以进行自主的语言表达,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水平。[3]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动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幼儿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案,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四、设置课堂游戏,强化幼儿认知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课堂上设置游戏,可以强化幼儿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当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游戏,将游戏和课堂有机融合。
比如,在讲《三只小猪盖房》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把户外游戏和故事相结合。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故事的视频,有三只小猪搭建房子,它们用的材料分别的稻草、木头和砖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这三种材料进行简单搭建,看哪种材料最结实。学生在户外游戏中搭建自己的作品,作品建成后,教师让幼儿进行总结,幼儿会依据实际给出回答:稻草和木头搭建出来的东西并不牢靠,砖头虽然笨重,搭建难度大,但牢固性最好。教师在学生户外游戏结束之后,继续在屏幕上播放三只小猪的故事。和幼儿一样,用砖头搭建房子的小猪花的力气最多,但是它的房子确是最好的。
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并结合一些简单的游戏,可以强化幼儿的认知,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语言能力。[4]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教育完美的结合,可使幼儿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多种能力。
五、结论
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师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语言教学中,创设具体情境、发挥技术优势、营造和谐氛围、设置课堂游戏,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水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教育革新,2013.12.74-75.
[2] 李定荣.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3] 铁梅.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J].网友世界,2014.12.133.
[4] 郝丽丽.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学周刊,2014.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