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媒体运营的核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482.7亿元,同比增长321.2%;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被大力拉动,达到 1200亿元,2013年有望突破 2000亿。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网民继续高速向移动互联网集体迁移,充分彰显了移动互联时代的真正到来。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新趋势
第一,“自媒体”应运而生。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2012年 Q3数据显示 ,新型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达 3.5亿,环比增长 16.7%,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操作,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信息、传播信息,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现在的微博,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媒体,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应运而生。客户从社交、购物、移动支付等等行为都在产生巨大的改变。
第二,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凭借着用户之间重重叠叠的关系嵌套,形成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而这种强大的传播效应对于传统传播范式的一个重大改写就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凡是大面积的社会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体”的格局,由新媒体形成了超大的“圈子化”、“部落化”。社会化关系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
第三,实时互动成为现实。移动互联网具有移动性、互动性、个性化特征,正好能适用现代用户日常生活时间呈现碎片化的趋势,满足用户使用的简单、便捷、最小化需求。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极大丰富,“用户寻找信息”的被动服务模式将逐步转变为“信息寻找用户”的主动服务模式,因此,以用户为中心,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实时性主动与用户群体进行互动,传播个性化业务和服务信息,较其他大众媒介更需要整合、运营。
第四,互联网业务竞争更加激烈。移动互联业务逐渐形成四大细分市场:移动增值、移动购物、移动营销、移动搜索。根据 2012年 Q3数据显示,移动增值以 76.3亿,同比增长65.3%,占比
51.6%的份额,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第一大细分市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运营商依靠完善的网络资源、用户资源和收费系统等优势,着力整合上下游的产业链,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在很多业务上展开了与互联网企业的竞争。
二、移动互联新时代我们如何面对
移动互联时代我们要整合多种移动自媒体为我所用。20世纪末,唐・舒尔茨教授就提出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简称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的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如果将企业的营销活动比喻为一场战役,那么整合营销传播要解决的就是选择一系列战斗中有效的武器以及运用他们的时机,同时对战果进行定量评估,以不断挑战武器组合,提高战斗效率。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变单一传播手段为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坚持“一个观点、一个声音”的原则;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关系,尤其是建立顾客品牌关系;设法使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每位员工都参与传播;使传播媒体多元化。
很多公司在移动互联自媒体方面的传播存在信息分散、互动不及时、传播内容与媒介特性结合度不高、与群体特征不匹配、监管缺乏、后台业务服务咨询支撑不足等问题。在新的传播形势下,如何提高传播效率,确保传播效果? 2012年中国移动深圳公司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发扬光大,走出了一条整合营销传播创新之路。
三、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新模式
第一,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中国移动深圳公司拥有优惠中心、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安卓客户端、无线城市、139邮箱、服务厅网吧自助终端等多种多样的移动互联自媒体,为整合这些自媒体建立了新的组织架构。“移动互联自媒体”的组织架构由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网络公司、在线客服、品牌 /项目负责人四部分构成。自媒体资讯传播管理员负责统筹自媒体运作管理、计划安排和管理;网络公司负责活动策划、内容编辑、 /维护 /监测管理;在线客服负责协助公司解答网民提出的相关活动 /业务问题;品牌/项目负责人负责内容的审核。组建“移动互联自媒体”管理团队,实施从需求整合、内容审核、分析管理的扁平化管理,告别过去多头并立,管理混乱的局面,有效整合移动自媒体传播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内容管理实时监控。搭建“品质管理平台”,助力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运营达到传播信息的严谨性,内容管理的一致性,实现了内容管理的电子化。各方通过平台规范操作,使审核流程透明化,效率提升。“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客户服务流程分为专人渠道和数据库渠道。专人渠道由公司将网民问题告诉客服团队,客服团队将答案反馈给公司后,由公司进行针对性回答。数据库渠道由公司和客户团队将检测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数据库,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了实时监测互联网平台,一是对核心互联网平台优惠中心、深圳门户、网上商城进行实时数据记录,由调研公司及自媒体公司综合评估营销效果;二是通过其他自媒体渠道管理后台,例如企业微博后台,由自媒体公司搜集、监控传播数据,综合评估个性化传播及互动效果。
第三,个性化精准传播。从不同的客户需求和偏好出发,结合不同渠道的优势与特性,做出移动互联自媒体个性化传播策略。根据各传播渠道的不同特性,制定符合该渠道特性的传播形式,结合资讯传播、活动传播手段,强化消费者在接收资讯时的感知,提升用户体验。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一级核心进行优惠活动信息的整合,以深圳官网、网上商城、iPhone客户端、企业微博、服务厅终端、139邮箱等为二级传播渠道,对优惠中心的优惠活动信息进行个性化的传播。根据不同项目的传播需求与传播目标,针对性定制传播排期与资源组合,进而使项目、策略与资源实现相关匹配,推高整合传播的总体效能。消费者在各平台经过良好的体验后,最终被引导至在线渠道,通过在线服务、在线销售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
第四,联动传播。将各传播平台纳入“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之后,以“优惠中心”网络平台为中心,对其他传播平台的信息内容和媒介排期实现统筹规划,构建自媒体传播体系,将公司各品牌 /产品的优惠信息整合传播,实现自媒体体系中各类媒介的联动传播。使今后的优惠活动信息能转达到媒介接触习惯不同的用户群中,扩大传播覆盖面。网上商城、优惠中心、微博平台、深圳移动客户端等实现公司地域活动联动,使传播活动最大化,实现移动互联自媒体的全联动。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内容包括深圳公司的大众传播重点、公司开展的区域落地营销活动以及合作商家的优惠信息。客户可以全面、高效、有选择地接收深圳移动的全方位信息,自媒体平台也是在官方与客户不断的良性互动中,愈具黏性、愈具影响力。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所具有的双向性、信息的时效性和信息传播病毒式地大规模扩散性,通过深圳移动官方微博,聚集移动品牌活动的忠实粉丝,形成庞大的自媒体互动传播网络。公司开展地域性的线下营销活动,可以实时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实现传播,与客户进行相应互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的效能最大化。
第五,“传播、销售、服务”一体化。以互动信息传播为主,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互动服务,并进行在线服务销售的一体化运作,将传播效益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信息平台及时最新产品信息和促销信息,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通过自媒体的传播模式,充分体现客户至上的品牌文化 ,在传播中贯彻、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活动的互动,鼓励消费人群和客户体验新产品与新服务,制造、并促发购买需求;与网上商城联动,实现在线订制、在线推荐销售、在线缴费和在线开通等实现一体化销售购买模式;实现在线资讯和问答、在线通知、在线评奖、在线报名等一体化服务模式。
四、移动互联自媒体整合营销传播效果显著
通过建立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管理体系,在移动互联网上建立强大的中国移动门户,通过全面的优惠资讯传达、及时的互动服务受理,全面提升用户黏性,并拉动电子渠道销售。除了节省市场传播成本,电子渠道对服务厅的分流也节省了大量运营成本,用户对电子渠道的黏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可观。
第一,传播效率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不仅整合网页、掌上、微博、终端和数据业务等渠道,最大化信息传播范围,更可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合理安排信息的展示、互动的形式以及资源,使信息传播达到更精准效果。“移动互联自媒体”平台还根据不同用户群体偏好对内容进行过滤和选择,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使用户体验得到最大优化。2012年 1月到 10月,移动互联自媒体传播单价(CPC:0.05),是传统互联网广告成本(CPC:2.6)的1/200,传播效果是传统互联网的 50倍,广告转化率达 52%,比传统互联网提升17%。
第二,传播效能倍增。深圳移动互联网(门户网 +网上商城)优惠信息:2012年优惠信息点击量平均达 128万 /月,较2011年提升六倍(643%)。深圳移动无线城市移动频道:自 2011年 7月上线至12月总访问量达 1333万次,2012年月均点击量达 1605万次,较 2011年月均点击量增长 12.7倍。深圳移动频道手机客户端:客户端全部查询及办理总计达 1161万条,其中“最新优惠”的点击量位于客户端九大功能之首。深圳移动新浪官方微博:从2011年 10月至 2012年 10月整整一年时间,粉丝从 0.6万人增长至 16.3万人,增长 27倍,其中广东粉丝比例人数占 42%左右。现月均微博次数达 500条,较2011年增长 67%;转发量达 1.76万次 /月,较 2011年增长 16倍。
第三,带动消费显著。通过移动互联自媒体联合推广,2012年移动互联各渠道销售增长显著,综合业务受理总体增长 4577万单,较 2011年增长48.6%。手机客户端及无线城市移动频道 2012年成功办理订单量总计 5049单。重点产品2012年情况如下:G3终端 2012年总体增长 6228单,较 2011年增长269%,主要源自网站增长;中高端合约增长 1.88万单,较 2011年增长188%,主要源自短信办理增长;网站充值缴费金额较2011年增长 13.6倍;数据业务办理量较2011年增长107%;短号家庭网较 2011年增长103%。
第四,用户体验完美。优惠活动是吸引用户的主要促销方式,“移动互联自媒体”体系中拥有多渠道、及时互动等特色服务,使用户接受优惠信息更方便、更快捷、更安心,切实体会到深圳移动带来的通讯优惠,促进整个城市通讯服务质量的提高。“移动互联自媒体”覆盖多个传播媒介,用户可以选择自身熟悉的媒介接触深圳移动的优惠信息,更符合个性化需求。同时,经过资源的重新整合,监管力度得到加强,信息的互动性更高、专业性更强,能有效提高用户黏性,能使新媒体的用户体验得到提升,带动整个社会信息接触方式的进步。
这是从2009年确立“全媒体、全国化”战略以来,浙报集团积极推进全媒体转型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成果。在全媒体行动计划的指引下,浙报集团将通过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和积极孵化未来三方面并举,打造独特的全媒体阵列,力争成为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文化服务门户和地域性全方位服务门户,确立全国一流的现代传媒集团地位,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传播基地。
报纸全媒体时代的春天已来临
互联网对传统报业的冲击无庸置疑。从1609年德国诞生世界上第一份定期印刷的报纸《通告报》以来,全球报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压力,一切的压力源于1969年问世的互联网。
近几年,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攻势凌厉,锐不可挡,它们以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即时分享等特征,迅速抢夺着人们的时间与眼球,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对全球报业形成了巨大挑战。“报纸进入冬天”的论断,五六年前就在中国出现,至今依然挂在许多报人的嘴上,随着发达国家知名报纸的消亡,这种论断成了业界没有担当者逃避创新责任的统一托词。
其实,Web2.0时代的到来,恰恰是让中国报业与世界同行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为了赢得读者,有实力的报业集团纷纷尝试全媒体转型……然而,几年过去了,争夺读者的成效可以套用一句老歌词说明:报业痴情的脚步,追不上读者变心的翅膀。症结何在?
客观地说,传统报业的应对策略,大都是对新技术应用的被动跟随。因为有了网络,白纸黑字无法再吸引年轻人,于是新闻门户、手机报、社交网站、手机APP蜂拥出现,什么时兴、什么渠道能有效传播内容,报业就努力跨界做什么,不管自己是否有比较优势,不管自己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那么,报业转型与发展,究竟需要插上一对什么样的新翅膀?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清造成传统媒体危机的根源。当下,信息革命浪潮带来的传媒变革的本质在于,技术进步极大降低了信息的创建、传播和搜索成本,使得媒体运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四个趋势:第一,在内容产品方面,随着市场出现明显的分众化、长尾化趋势,设计和生产适合新媒体载体特征的内容产品成为媒体的新课题;第二,在传播模式方面,平等、互动的社会化传播正在日渐成为传播的主流范式;第三,在媒体经营方面,基于网络社会交互信息的精确定向和分众化的广告营销模式日渐兴起,社会化媒体与零售业的界限日渐模糊;第四,在技术支撑方面,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与技术支撑结合日渐紧密,技术应用能力将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必然推动全媒体时代的开启。在“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理念指引下,浙报集团融合新媒体、试水全媒体、进行战略布点的步子早已迈开。集团先后通过几大发展平台介入期刊出版、影视文化等诸多领域跨界发展……种种“探路”积累下的资源成为集团全媒体转型的重要基础:一批重要项目的成功运作经验、一个触手可及的资本市场、一支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资本运作的团队,旗下超过35家已经分众化了的媒体所拥有的内容与经营人才以及500万读者数据。
2011年浙报集团推出的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更是厘清了诸多理念,真正把一个个点上的突破汇聚成了具有“浙报范式”的转型路线图:努力探索“采编运营全媒体化,产业布局全国化”,力求通过内部转型、外部扩张、孵化未来进行全媒体转型。也就是说,要从自身的核心优势出发,以用户经营为中心,以服务为切入点实施内部转型;充分借助上市的有利条件,通过外部扩张快速实现战略布点、产业布局;积极鼓励和促进创业创新,以媒体孵化器模式整合内外部力量,借助技术手段完善运营,力争在全媒体时代掌握先机。
全媒体转型是报纸全系统的一场深刻变革
有人说,全媒体战略核心是以受众为中心、以内容为主导、以技术为驱动,通过追求多样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用多元化、立体化的内容产品扩大受众覆盖面。毋庸置疑,内容生产过去是、将来也是媒体运作的核心环节,但置身多元化的媒体生态环境,在新科技浪潮的冲击之下,报业如果一成不变地将内容生产视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支点,会极大地约束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浙报集团很早就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新的定位与发展理念,即要从内容提供商向信息运营商发展,要从报纸运营向资本运营、全媒体运营发展。
事实证明,大多数报业融入互联网的方式没有太大成效,其最大的失误就在于简单的报纸数字化根本解决不了由采编为中心向受众为中心转变的问题。将报纸的内容搬到网站、手机上,看上去占有了阵地,实际上缺乏眼球与互动,缺乏用户体验与粘性,也就没有带来太多的读者增量。因此,报纸内容的物理位移,只是形式上的全媒体化,唯有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到生产、传播、营运全系统进行一场深刻变革,才能让传统媒体真正收复失地。
仔细分析,传统媒体转型必须同时闯过五道“关”。
“理念关”。新媒体的出现要求我们在竞争理念上必须率先闯关。新媒介技术的迅速崛起,尤其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大量出现告诉我们,当下媒体竞争已经是融合内容、技术、渠道、营销、资本运营的全系统竞争,哪个成为短板都有可能让自己陷于困境。这就是为什么浙报提出的转型,是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不能适应、参与、主导信息革命浪潮包括移动互联网浪潮中的新媒体竞争,就一定没有媒体的未来。仅仅通过自身在内容与渠道上的渐近改良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利转型几无可能。
“体制关”。当前大多数传统媒体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化运作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直接面对以互联网创业机制为基础的新媒体之争,自然会显得内部动能不足。浙报集团早在10年前就实行了“一媒体一公司”的体制,激励机制、人力资源改革、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已经成熟,尤其通过一年努力成为上市公司后,体制上的障碍已经被突破。
“人才关”。传统媒体培养了大量的传统采编人才,但在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人才结构上的缺陷一定会暴露。不管是新媒体人才、技术人才还是资本经营人才的缺乏,都会让传统报业集团“叫渴”。如何吸引这类稀缺人才,是全媒体转型的又一道难关。这也是浙报集团在推出全媒体战略之前,率先在全球招聘集团总工程师的原因。
“技术关”。时下,无论是facebook、谷歌、微软,还是腾讯、百度、搜狐,既是媒体又是新技术公司。从某种程度上说,技术创新挖掘出了用户对媒体的新需求。传统媒体从技术人才的储备到新技术的研发都处于落后地位,要想利用外部技术支撑全媒体的具体技术要求很是困难。正因如此,浙报集团2010年就把技术升级工程作为“全媒体、全国化”战略的重要支撑。报社新的采编大楼建立了以万兆为核心、千兆到桌面的基础数据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集桌面数字电视、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以及集电话传真通讯录等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融合通信系统;建设了面积近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机房,并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传播手段,打造了集演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会议厅;同时通过挖掘500万读者数据库等手段,努力创造条件建设具有强大技术支撑、高端经营模式、可实现多元媒体资源整合等特点的“云媒体中心”,占领媒体变革制高点。
“资金关”。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全球做大做强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是通过资本市场解决投入问题。也可以说,所有新媒体项目都是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项目,单纯用传统媒体的盈利去支撑会显得力不从心。传统媒体需要加紧拓展融资渠道,为自身的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浙报集团5年投入20亿推进全媒体转型,必须依托各种融资手段来实现。包括“传媒梦工场”,也需要“一基金一公司”甚至“多基金多公司”的模式支持,才能真正帮助所有新媒体人成就创业梦想,才能打造出一个开放的、具有互联网创新特点的传媒产业新平台。
正如浙报集团社长、党委书记高海浩所说:“浙报集团要成为全国一流的党报集团,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这个中心环节。通过全媒体、全国化的战略布局,实现发展目标的转型升级。通过整合、联合、融合的跨媒体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企业化、市场化的深入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
浙报集团全线突破全媒体转型
当传统媒体做好“闯五关”的准备后,具体的转型模式与路径选择就显得极为关键了。而模式与路径的选择是否对路,关键看转型的质量与速度。如今,“分众与互动”、“数据库”、“社会化”正成为浙报集团全媒体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它们传递出的是新媒体的内核与特性,也就是质的追求。与此同时,信息化浪潮日新月异,自媒体发育速度惊人,全媒体转型的最大风险还在于转型速度,即转型速度能否跟得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冲击传统媒体的速度。
经过深入研究与精心谋划,浙报集团的全媒体转型策略发生重大变化,即从一个个点上的突破转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积极孵化未来三方面的全线突破。
内部转型,重在通过对现有传统报纸、期刊的读者数据库建设与挖掘,积极推出全媒体新产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分众化、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例如,开发党报移动阅读项目,吸附广大党政干部的碎片化时间,创造党报的读者增量与用户体验;社会化媒体转型试点项目,帮助钱江报系提升微博、移动媒体、互动社区网站等读者交互渠道,延伸影响,汇聚用户与社会资源,全面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实现从单一平面媒体向社会化全媒体转型;浙江在线转型升级项目,积极拓展多媒体渠道,加强用户细分、用户直接接触和渠道掌控能力,成为区域性信息与服务提供商……与此同时,加快完成整个集团的用户数据库应用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全国媒体中数据挖掘能力、市场化应用能力最强的系统。
外部联合扩张,重在联合战略伙伴,延伸产业链,布局全国化,进行横向与纵向一体化的扩张。在横向一体化扩张方面,积极介入电影、电视、动漫、户外和分众化的专业期刊、成熟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媒体,进行并购、参股和合资,并在建立资本纽带的基础上,将这些媒体的资源和集团现有资源进行共享和运营整合,完善集团的全媒体产品布局。纵向一体化扩张方面,将资金投向新媒体内容产品设计生产和技术支撑环节的潜力型项目,争取在三年内占领一系列行业制高点,并和集团现有用户和渠道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完成集团在新媒体产品和技术支撑方面的战略布局。
积极孵化未来,重在建设中国第一个媒体孵化器――传媒梦工场,将浙报集团的传媒运作经验、内容生产组织与传播能力与互联网界的创业、孵化、投资机制相结合,催生影响中国传媒未来的团队,同时让浙报集团站到新媒体产业的最前沿。
2011年9月30日,也就是浙报传媒上市的第二天,浙报集团新媒体中心成立。15位优秀的年轻人聚集到一起,在总工程师蒋纯的带领下,开始了全新的征程。从集团选拔出的这批年轻人,政治素质过硬、媒体经验丰富、熟悉新媒体运营规律,而且个个充满创新激情。这是浙报集团全媒体转型的一支“探险队”和“先头部队”,他们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确定了传媒梦工场的基本运营模式。更为关键的是,新媒体中心与传媒梦工场进行一体化运行,探险队员们全员转制,以企业员工身份开展全媒体转型工作。
传媒梦工场的出现,可以说是浙报集团在全媒体转型方面有别于同行的特殊举动。根据全媒体行动计划,传媒梦工场引入孵化器机制,专门培育传媒行业的新兴内容生产和技术应用研发团队,为其提供工作环境、一定时期内的开发运营经费、并利用集团与合作伙伴的资源为其提供业务初期发展所需的各方面扶持。传媒梦工场用一定的资本投入和孵化服务换取创业团队一定比例的股份和配股优先权,孵化期结束后,视项目情况决定是否加大投资、引入其他投资者、出售或者收购。孵化项目、团队人员既可来自外部,也可来自集团内部,均需通过项目认证与遴选审核。项目成功后,集团内部员工也可转换身份,借助孵化器机制实现创业,成为集团的合作伙伴。
传媒梦工场,打造文化产业创新的新硅谷
在当下中国的互联网界,多位天使投资人成立基金推动创业,徐小平创办了“真格天使基金”,蔡文胜成立了“创业园”,还有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周鸿的“动起飞计划”。而“传媒梦工场”是国内出现的第一个人文类的孵化器,它力求将更多人文精神融入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
同时,传媒梦工场孵化的主攻方向是新媒体,因为互联网已经造就了中国5亿网民的需求。而伴随国内3G市场的启动,带宽问题得到解决,手机上网资费不断下调,移动互联网正迎来“爆炸式”增长时代,移动阅读也随之成为传媒界的必争之地。理性地看,浙报集团打造传媒梦工场,既是推动自身全媒体转型的需要,也将为中国传媒业搭建一个公共的、创新的产业孵化平台,帮助来自全国的传媒人创业,通过解放人文及传媒领域的创新机制,释放传媒人的创业热情,真正将互联网创业文化延伸到媒体领域。
梦工场希望入园的项目是科技与人文合翼的产品与团队。既要有专业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又要求产品必须具有互动、社会化等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性,同时必须拥有自己的赢利模式。
未来,传媒梦工场将在国内率先建设一个“长尾聚合器式”的公开、开放的媒体产业平台,通过资本运作及传媒运营资源的投入,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支撑、市场检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法律、财务支持,创业导师辅导等一揽子服务,帮助补其短板、快速成长,实现成功创业。同时,浙报集团将成立“梦工场基金”,引入政府创业引导基金,还将有天使基金、VC、PE等一轮轮的投资机会向创业者一一敞开大门。浙报集团会根据产业布局的需要,优先吸纳优质的、有前景的项目和团队充实自身的全媒体发展序列,上市公司浙报传媒也可优先收购。
摘要: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日益受到自媒体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普遍理解和接受,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奉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价值观认同的一般过程,并分析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最终探寻有效实现认同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自媒体 认同 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自媒体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微博和微信代表的以个人传播为主的新兴媒体已成为移动网络时代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这种通过个人独立的媒体来向大众信息的媒介就是自媒体。随着传媒生态系统的变化,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校园无线网络等的推广和普及,自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及日常交往的主流载体。而且人们对于信息的完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这种变化不仅仅是生活越来越便利、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更重要的还有网络负面信息的扑面而来,给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例如网络传播的社会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老师的传统权威日益被消解。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认同问题,如何正确分析自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并净化自媒体生态,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能力,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带来的机遇分析
第一、自媒体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器。
自媒体具有多样化的传播方式,如微信目前已经基本实现大学生全覆盖,微生活成了大学生的主流生活方式。自媒体具有的随时随地的服务功能使大学生的交流更加高效 便捷。自媒体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日益成为大学 生获得新知识和扩展视野的重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利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价值观认同教育。如利用微信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可以突破场所、环境和时间的限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通俗易懂 的文字、趣味十足的漫画、生动活泼的视频等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自媒体的交互性很强,可以通过微信群发言、转发朋友圈等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可以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正能量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引领。因此,要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效率必须利用好自媒体这一利器。
第二、自媒体深刻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自媒体时代,随处都可以连接无线网络,大学生将微信、微博等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床玩微博,睡前聊微信。相关研究显示,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获取信息的比例远远超过从传统媒介或教师、同学等途径。此外,自媒体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他们通过微信、微博等交往方式拓宽自己的交往空间。自媒体不仅使同学之间的信息沟通变得即时、直观、便捷,也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日常行为方式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大学生从思维方式到价值取向、从审美情趣到生活礼仪等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可以通过简单灌输就能达到的事情。
三、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
第一、自媒体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种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正在遭遇自媒体的挑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从自媒体获取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政治课教师,政治课教师的知识权威正在被弱化。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政治课教师凭借年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经验等优势,在师生交流中处于信息主导地位,知识渊博的形象往往会赢得大学生的信服和敬仰。但自媒体时代,建立在师生双方知识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优势格局逐渐被打破,在信息的即时互动、分享、交流等方面,大学生的能力远远高于政治课教师,加上学生对社会负面信息的关注超过正能量信息。政治课教师的知识和信息主动地位随着知识大爆炸、信息碎片化和裂变式传播的出现而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真正产生认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政治课教师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用道德叙事的方式,用有力的证据驳斥网络上的一些谣言,用身边的案例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产生共鸣。
第二、自媒体带来的信息碎片化和裂变式传播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虽然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判断力,但对自媒体传播的不良、不实信息缺乏较强的辨识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容易出现盲目跟帖、传播等问题。加之自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目前网络上有些大V,为提高点击率和赢得人气而编造一些子虚乌有的不实信息,大肆传播和渲染一些社会负面信息,也引起了自我约束能力弱和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裂变式传播和扩散。这种传播和扩散如果遭遇政治信仰不坚定甚至信仰缺失、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的话,情况可能更可怕。这将会改变他们原有的价值判断,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知也会受到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从认同到内化、外化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
四、基于心理学视角的自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认知认同阶段。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是指他们能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并领会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文化精华。只有实现认知认同才能在内心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需要有效的载体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这一过程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第二是情感认同阶段。情感认同是价值观认同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它是对认知认同的深化,同时又为行为认同奠定感情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阶段是大学生把价值观内化于心并添加自己的情感因素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一旦实现认同,就不会轻易改变。当然在情感认同阶段,思政课教师需要通过创造情境、道德叙事及社会实践等有效方法使大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而在心理上、行为上更向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但情感认同的过程是复杂的、反复的,很容易受到外界纷繁多变、鱼龙混杂等不良环境的干扰。第三是行为认同阶段。行为认同是价值观认同的最后环节。通过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两个阶段,大学生对社义核心价值观,在理智上产生了认可,在感情上产生了依赖。但最重要的认同是行为上的认同,即把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外化于行。这个过程需要大学生牢记二十四个字要求,尤其是在行动中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
既然自媒体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和事实,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改变观念,主动迎合自媒体时代的变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也乘着自媒体的东风,真正使大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然这一认同过程也必须符合价值观认同的一般过程,即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再到行为认同。
1、积极开发并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随着自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许多传统媒体有了自媒体平台。当然,思政课自媒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宣传部门、学生处、团委、学生社团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校报、广播站等大力宣传和推广。在建设好自媒体平台的同时,要维护好自媒体平台的日常运营。通过正能量信息,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思政课教师也要利用好自媒体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融入自媒体平台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无声。要发挥隐性载体的育人功能,以此推动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在微信等平台上积极推送案例、视频等教学资料,让大学生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理解和现实解读。
2、大力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
高校不仅要从形式上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自媒体平台,更要从内容上倡导网络生态文明,传播校园正能量。还要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信谣、不传谣。自媒体时代,刷微信逛朋友圈日益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元素。然而信息大潮激荡下,谣言,暗流涌动,其危害不可小觑。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各类网络谣言的依法治理和处罚作出了明确规定,即造谣传谣入刑。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必须提升自己的自我判断能力,积极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认知认同到情感认同的飞跃。
3、将自媒体平台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行为认同是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没有行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不彻底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策划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阐述爱国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媒体获取爱国主义的视频资料,通过观看增强其内心的认同感,并适时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实践基地,让学生将爱国主义思想内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认同。
总之,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任重而道远。既然自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认同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多元化、立体化的认同路径。只有实现认同,才能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2]陈传枝.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3]屈春芳.徐丽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
从1995年1月,《神州学人》杂志推出电子版,中国的新闻网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至今已近15年。在竞争压力、政策助力、技术推力和市场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新闻为内容架构主体的新闻网站15年来不断主动或被动地调整着自身,以谋求发展和壮大。尤其是2006年以来,新闻网站基本完成了中央、省、市三级布局,占据中国互联网85%的时政类信息;新闻网站也被要求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络媒体集团发展,纳入技术先进、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同时,随着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改革,部分改革试点的新闻网站被授权在确保主办单位控股的前提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条件成熟时在国内上市。
近15年的发展之路,从早期具有先发优势的传统媒体电子版,到现在逐渐市场化生存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再到未来的符合现代传播要求、具备媒介融合特征的网络媒体集团,新闻网站的整体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早期的传统媒体网络延伸,到现在国有多元资本构成,再到未来转企改制实现社会化资本结构与运作,新闻网站的体制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然而,新闻网站的内容架构依旧秉持着传统媒体(专业采编)模式在互联网上投射和延伸的基本形态。新闻网站目前的内容架构,直接决定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两条生命线的现状。影响力方面,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增速远不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31家省级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例,选取2009年11月15日的ALEXA数据显示,排名在全球前1000位的一家也没有,排名最高的千龙网、浙江在线和东方网,分别为1277、1334、1501位,而排名最低的宁夏新闻网居200000位之后。对比2007年1月ALEXA数据,当时排名在全球前1000位的有千龙网、南方网、东方网和浙江在线4家,而排名最低的内蒙古新闻网也居45000位左右。
经济效益方面,相对低的访问量使得以新闻为主业的新闻网站普遍存在“主营业务不主盈”的现象。在行政拨款渐行渐远的趋势下,尽管新闻网站纷纷另辟蹊径,通过整合母体媒体和政府资源形成包括信源增值、电子政务、手机报、电子商务、网络直播、技术运营、投票评选、线下产业等在内的业务,但这些处于内容架构边缘的业务盈利模式不清、收入不稳定,难以扭转新闻网站运营入不敷出、投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因此,紧扣转企改制给新闻网站带来的战略机遇,重新审视并调整内容架构,是提升主业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增强新闻网站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
内容架构调整对于新闻网站是蝶变还是衰变,取决于调整的依据。这一依据来自与媒介融合趋势的匹配,来自对内容生产方式转变的适应,来自与现代传播体系标准的吻合,来自与市场化生存环境的融合,来自与转企改制要求的契合。
新闻网站内容架构调整目标为:大媒体、大平台、大品牌、大机制。
大媒体=专业化媒体+社会化媒体新闻网站是具有平台属性的媒体,也是具有媒体优势的平台。
一方面,媒体属性的专业化内容生产(包括转载和原创)构成网站内容的特色和核心;另一方面,平台属性的社会化内容生产(用户生产内容)符合网络传播结构和共享精神的载体呈现,其本质是通过运营规则吸引社会力量为网站生产内容,构成网站内容的重点和主体。
互联网上内容的专业化媒体生产,在实践中体现为独特的三嵌套、“二八比例”。第一层,内容布局中八成转载,二成原创。转载是网站专业化内容的主体和支撑,原创则是网站体现话语权、内容差异性,弥补信源不足的重要手段。第二层,原创布局中八成整合,二成自采。整合是网站专业化原创的基本手段和主体构成,包括稿件的整合编辑、页面的设计配置、专题的策划维护。自采是传统媒体内容采集方式在互联网上的迁移,根据网络传播优势,宜主攻重大和突发事件,抓先发话语权,抓时效差异性。此外,互联网为舆论监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广平台,不论整合或自采,以媒体属性介入、以政府资源借势,是新闻网站舆论监督报道的核心竞争力。第三层,自采布局中八成直播、访谈,二成稿件。自采的表现形式除传统意义上的单篇稿件、单幅图片、单部影音片外,更多的是集互联网跨媒体、交互、时效和海量优势的视频、图文直播及访谈等。
大平台=职能化平台分工+多元化平台推送基于对媒介融合平台分置和融合理念的认识,网站对内构建职能化平台运营体系,是平台分置的基础;对外构建多元化平台推送体系,是平台融合的关键。
职能化平台是网站内容架构支撑和内容业务拓展的基础,包括专题、直播、访谈、征集、票选等网站资源平台。参照SMG制播分离的思路,新闻网站内部内容平台实现运维与运营分离,打破平台资源部门占据、部门运营的小平台概念,明晰平台运维服务和平台运营业务的分工,是降低运作成本、减少运营矛盾、提升运行效能的保障。
多元化平台强化内容规模化分工生产和个性化差异需求的契合,强化内容产品的跨平台推送,对于提升网站传播影响力至关重要。内容滚动更新在网站上,与网民接触的时间非常短,被网民有效接触的几率非常小,因此,变“守株待兔”为“送货上门”是多元化平台推送的原则。利用新闻网站与门户网站在时政新闻资质上的互补,利用新闻网站与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互动电视在载体传播优势上的互补,合作共赢平台,提升覆盖广度和深度,也有助于新闻网站向互联网上内容供应商、内容发行商、内容运营商的转型。
大品牌=品牌层级体系+品牌改造工程受众对媒介的认知和认同,以品牌为基本要素,以品牌忠诚、品牌联想为媒介消费的选择界面。围绕做大品牌整合资源,构建媒介品牌层级体系;针对新闻网站普遍羸弱的品牌形象,开启品牌联想改造工程,是打造大品牌内容格局的主体。
品牌层级体系是为品牌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可感知的质量”联想集,对于分层梳理品牌联想轨道、系统性调整品牌定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品牌架构中包括企业品牌层、品牌大类层、单品牌个体利益层等各层级,分别指向新闻网站形象、主营业务形象以及频道栏目甚至单次报道形象。
以东方网为例,品牌改造工程分三个步骤。首先,针对东方网品牌联想单一,丰富联想数量,营造“客观、亲民、时尚、实用”等联想项;其次,针对东方网的负面品牌联想(如“土气、杂乱、官腔、保守”),强化与之相克的正面联想(如“时尚、整齐、亲切、创新”),以实现品牌联想正负性转化;最后,针对东方网品牌形象单薄,强化产品大类层级或产品实体层级的品牌直观体验,以降低品牌混淆率。
大机制=项目化机制+部与组并行改企转制要求新闻网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市场化运作规律中的机制创新,以增强网站运营活力。结合互联网市场投资规律和项目运作规律,在新闻网站中推行的项目化机制是通过实现责权利统一,激发员工积极性,发现、孵化、培育、激励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增长项目的业务运作机制。
项目化机制包括项目考核制、项目经理制、项目孵化制。其中项目考核制和经理制,分别通过任免和竞标两种方式,以项目化评估和监控对内容项目实行协议基础的管理。而项目孵化制是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施网站与项目人对孵化项目共享股份、共担风险的创业型模式。项目化机制激发团队活力,鼓励员工毛遂自荐,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大一小两件事情,体量、行业、商业模型均风马牛不相及,但从“用户”角度观察,能发现些有意思的点。
京东的路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京东的核心优势是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其用户体验,通过商品、价格、服务持续吸引用户的能力,在同类企业中优势不小,比如订单处理速度、“最后一公里”策略、售后服务。这一切都围绕用户展开,反过来又对维护、发展用户形成了支撑。零售业,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电商,其基因里的“用户”编码非常突出,在移动互联网和用户时代,只要找到匹配、高效的支撑系统,比如物流体系、大数据体系、客服体系等等,这个“编码”的战略价值可以迅速放大。刘强东从中关村摆摊升级到电商品牌,很关键的一点是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逻辑思维”显然对“用户”有不一样的界定。“逻辑思维”虽然通过会员招募入账千万,创造了一个小小的自媒体运营的奇迹,但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卖点并不是会员收费――据说“逻辑思维”之前接触风投时,以“200万用户社群”概念获得过亿估值。但这种“用户”很难具化,更别说像电商那样通过用户行为和习惯的数据分析,做到针对个人的服务和产品推送。有评论分析,逻辑思维在内容和模式上存在两大缺陷,“纯媒体的价值黏性不足、对象(用户)的不确定性”,可谓中肯。而这种不确定性,会直接动摇其内容驱动营销的模式基础。
以当下的情况而言,最适合VR技术的内容是包括旅行、美食、体育等在内的内容资源,用户对此类内容的沉浸体验有更直观的要求。但相对来说,要拍摄此类内容,仅凭借个人的力量几乎无法完成,一般来说有了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全景摄像机进行拍摄,二是将现有视频通过转码的方式改造成左右格式的VR视频。从效果上来说,第一种方式显然是最好的,但先期的投入肯定不小,而且事先对拍摄过程也要有清晰的规划,这对从业人员是一个相当高的考验。而第二种方式只是一种伪VR视频,虽然具备一定的立体感,却最多只能和3D视频一样,对用户的吸引力显然不大。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目前已经有厂商在VR视频领域开始了试水之旅。例如三目猴就与来自日本德艺双馨的天海翼老师进行了合作拍摄,在自己的社区和应用中进行推广。未来在得到IP后,还会进行深度定制和推广,这种方式也是延续了视频自媒体IP化的运营方式。在拍摄方式上,三目猴科技的经验是需要一镜到底,中间不能有停顿,对演员和摄影师有着极高的要求。虽然已经涉足了这个行业,但三目猴科技认为时下的VR内容场供不应求,内容参差不齐,还处于早期阶段,商业模式不太清晰,距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
资本带来的力量
前面说了这么多,但对众多想要从事视频自媒体工作或已经在运营视频自媒体的用户来说,最直接的动力应该就是资本。在今年的3月,腾讯曾启动了一项名为“芒种”的计划,主要针对自媒体,号称要投入2亿元的补贴来扶持自媒体发展。这是继《今日头条》宣布“千人万元”(一千个自媒体,每个1万元/月)计划后,互联网企业给予自媒体的又一次“真金白银”的支持。
整个社交网络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2009年到现在社交网络基本处于三年一个大周期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二个浪潮向第三个浪潮过渡的时候,而第三个周期正是短视频时代。大量的数据表明,投资者正在将海量的资金砸向短视频领域,目前投向短视频的整个资金量已经超过了微博。据Talking data发表的《2015移动视频应用行业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整个移动视频应用用户规模为8.79亿,在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中的占比达到77.25%。在所有移动视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款数最少,仅占6.1%,但用户数的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同比增长401.3%。
用户的亲睐直接带来资本的注入,打造《奇葩说》的米未传媒首轮融资估值20亿元。而今日头条创始人则成立一家总规模2亿元的内容投资基金,专门针对早期新媒体项目进行投资,优先关注视频项目。对从业者来说,短视频市场在2016年才刚刚启动,针对各类细分市场的短视频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耕。但遗憾的是,虽然前景光明,但可能大多数从业者都只会是陪跑者,互联网“赢者通吃”的残酷规则也在提醒我们不要对未来过于乐观。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资本对优质内容的追逐,未来内容创业一定会越来越火爆。
“公众号侮辱鲁迅”一事近日登上微博热搜榜,这篇引发众怒的“公众号侮辱鲁迅”公号文章,堪称近年来自媒体乱象之典型样本。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各种自媒体乱象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加强自媒体乱象治理打击,亟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一、自媒体领域乱象的表现
一是“刷”字当头,流量造假吹起繁荣泡沫。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自媒体的营销价值逐渐得到重视,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将重金砸向微信、微博和新兴的直播平台。点击率、阅读量、粉丝数是考量新媒体平台传播力的重要依据,因而靠机器刷阅读量、花钱买微博“僵尸粉”等自媒体乱象开始层出不穷。
二是谣言滋生,危害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需要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有其严格规范的生产流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媒体逐渐成为谣言滋生的平台,有的公众号恶意对事件进行抹黑,有些网站则用“标题党”推波助澜,各种失实报道比比皆是,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是格调低下,为博眼球低俗猎奇。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为了吸引网友眼球进行“奇葩”的网络直播或涉黄“网红”直播,这给直播平台带来了短暂的用户流量高峰,但直播平台在由此获得暂时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走入了内容低俗与高度同质化的死胡同。
二、对策建议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营销行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目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网络营销的造假问题、侵权问题、安全问题大量涌现,影响了企业和顾客之间的营销活动的正常运行。建议进一步完善《广告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配套规章,出台专门的网络营销管理办法,针对网络营销主体登记、网络消费欺诈、网络不当广告行为、网络格式条款、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解释,用法律的手段保障网络营销活动正常,以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稳定运行。
二是提高技术监测水平。建立自媒体大数据库,加强自媒体帐号监测和自媒体平台运营数据分析,实时演算个人动态数据,借助大数据技术,助推互联网流量造假问题的解决,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广告投放效益。
三是加大监管打击力度。进一步明确工商、文化、经信、公安等监管部门职责,形成协同监管合力,坚决打击扰乱互联网经营秩序和信息传播秩序的现象。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目标,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加大对售假、虚假广告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安全公平的网络交易环境;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各地公安机关设立并普及网警派出所,履行网络舆情维稳等工作职责。引导市民通过电话、QQ实现网络空间报警,从而对网络信息进行直接的干预或控制活动,提高打击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对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四是明确平台义务。自媒体运营平台要严格遵守国家网信办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审核账号的身份和资质,做好分类备案,为不同类型的账号贴上不同标识,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对违规和直播等行为,视情节严重采取警示、限制、暂停更新、关闭账号、永久封禁等措施,让低俗化的内容和主播失去生存空间,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义务。
这是一个某牛逼公关公司老板前段时间和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想让他负责的品牌来冠名自媒体嘉年华来着。听到这个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他解释说,两年前甚至一年前,企业在移动端做品牌营销传播时,使用自媒体还是件稀罕事,它代表的是企业媒体传播的创新和变革,是一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方式,同时也确实产生了很多新颖的传播互动方式,特别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品牌营销被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而搭上自媒体这股潮流被普遍认为是最靠谱的转型之道。
但随着自媒体的价值逐步被行业认可,各大内容和社交平台纷纷向自媒体抛出橄榄枝,自媒体的媒体地位真正得到确权,整个行业蓬勃发展两年之后,它已经成为当下几乎所有企业的媒体渠道必选项,已经无法想象还会有那个会或企业活动不邀请自媒体了,甚至可能只邀请自媒体,也就是说,曾经小众的自媒体已经变成了主流。
这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的一面是企业对自媒体的需求在增大,整个市场蛋糕在变大,同时越来越多新起的自媒体短期内就能被行业关注并投放,从而快速的进入商业化。世界已经大不同,记得WeMedia最早的三个广告主分别是高朋、小米和走秀网,全是靠刷脸刷出来的,但真正一炮打响树立江湖地位的还是后来的vivo手机广告。
前几天碰到个时尚自媒体人,虽然做的晚,但半年纯靠优质内容做了25万粉丝,并且非常感慨赶上了好时候,第一个商业广告就是LV,而比她出道早的石榴婆却因为行业滞后,在以前很长时间一直帮淘品牌做广告。
所以说自媒体,特别是优质自媒体未来生存空间是非常大的,试想连LV都开始在自媒体投放广告了,还有什么事情是在自媒体上不可能发生的,相信自媒体不仅可以活下去,而且会活的很好。(此处如果不理解为什么被LV投广告是非常非常牛逼的事情,请默默回去补脑…)
至于坏的一面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终究有一天我们会变成自己曾经厌恶的人”。
去年自媒体大会上我讲过“世间再无自媒体”,因为一切皆为自媒体,未来自媒体的定义会越来越宽泛,会和新媒体一样成为一个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媒体,每个传统媒体也可以是自媒体,每个企业是自媒体,每个能够被连接进行信息交互的都可以是自媒体。
反过来说现在的自媒体是否会像以前的电视、电台和报纸,如今的门户网站一样,因为主流而变得缺乏创新沦为传统?然后被新的自媒体给颠覆呢?
之前有一个百万级大号来和我交流,说他粉丝是够多了,品牌也有了,养活团队也没啥问题,但后续怎么再上个台阶很迷茫,正在考虑做个营销公司扩展业务。但这个玩法跟传统媒体有什么区别?
即便现在品牌客户对自媒体青睐有加,对内容营销颇为认可,但这是建立在优质原创内容基础上的,这个原创还得是有创意的,这是个相当累人的事情,并且从整个互联网广告投放市场来看,品牌广告只是很小一块蛋糕,真正巨大的是海量中小型企业的广告市场,而他们的需求是低成本、高回报的触达C端。
因此自媒体的进化势在必行,回顾自媒体在中国的历史其实不算短,从博客时代算起已经有十年了,撇开技术平台变化不管,我们可以把微信以前的自媒体看做是1.0时代,包括博客、微博这些,1.0的自媒体有个人品牌也有粉丝也有渠道,但对渠道的掌控力是很弱的,原因是之前的平台基本是中心化思维,没推荐几乎没机会,拼的是脸而不是能力,同时与粉丝的互动也不及时也不丰富,盈利主要靠广告。
而以微信自媒体为代表的自媒体2.0时代到来,则呈现去中心化、自组织化的特点,同时在原来的一对一、一对多传播基础上增加了多对多的社群沟通、多对一的众筹内容等方式,自媒体对渠道完全掌控,粉丝的参与度提高,互动的场景更多形式更多,盈利方式除了广告以外还有电商、会员、付费阅读等。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大时代到来背景下,微信之所以能够成就今天的自媒体行业,与微信本身的开放平台机制、与中国移动互联网相当的庞大用户体系、强大的社交关系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今年的种种迹象表明微信官方对自媒体的关注度在提高,政策倾斜明显,这对于自媒体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特别是能够真正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自媒体。
但如果自媒体仅仅停留在内容生产传播,靠媒体形态获取收益,那么很有可能终将成为主流媒体,成为传统媒体,成为我们当初厌恶想要颠覆的那类媒体。
因此自媒体必将进化到3.0时代,3.0标志的关键字主要有以下几个:
>>>>跨平台
不仅在各种自媒体平台建立阵地,要在有订阅机制、社交关系的产品上建立阵地,有follow就应该有自媒体,还可以尝试与传统媒体的栏目专题合作等。总之,品牌的曝光是越多越好,与用户的接触点也是越多越好。
>>>>多媒体
漫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展现形态相较于文字能够展现的场景会更丰富,传递的信息会更立体,也将带来更多的商业附加值,同时也极有可能成为新的自媒体主要形态。
>>>>产品化
做自媒体就应该产品化,这种产品化并不仅仅是内容栏目化,而是要从自身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聚焦某一个细分人群,通过技术开发来提供标准化产品,甚至是垂直平台。
>>>>有价值
媒体应该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自媒体在其设立之初更必须有核心的价值,因为这将关乎到受众的价值,关乎到后续商业模式的延展,并且建议价值取向是围绕用户而不是客户。
>>>>有服务
内容即营销,内容也是服务,或者进一步的说,未来好的服务也将成为一种优质内容,至少是组成部分。
>>>>自组织
自组织分两类,一种是自媒体自身粉丝形成的社群,一种是多个自媒体形成的联盟,区别在于前者适合多对多的沟通交流,让粉丝参与到自媒体的成长中来;后者更偏向与有共同价值取向为某个共同目标聚集起来,互相借力抱团成长。
>>>>生命力
自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虽然现在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层出不穷,关注领域也是一再细分,但仅有形式和技术并不能延长生命周期,内容的横向扩展性、用户的运营活跃性、核心价值的传递性更为重要。
>>>>资本化
年上网电量可满足1232万个家庭年用电
根据会通报的信息,大亚湾核电基地2016年度上网电量达449.59亿度,可满足1232万个家庭一年的基本用电需求。其中向香港供电116.21亿度。至此,大亚湾核电基地累计上网电量达6180.51亿度,其中对港供电累计已超过2200亿度,达2236.41亿度。清洁核电为保障粤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
据测算,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核电机组(按上网电量449.59亿度计算),2016年减少标煤消耗约1457万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3590万吨,二氧化硫约34万吨,氮氧化物约22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在珠三角地区种植了近10万公顷的森林,可以覆盖半个深圳或1个香港。据基地10公里半径范围内10个环境监测站点长期跟踪监测数据显示,基地周边地区的环境放射性水平与电站运行前的本地数据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区域内陆地、海洋生物种群数量没有发生变化。今年7月,在大亚湾核电基地附近海域自由游弋的中华白海豚就充分印证了基地周围清澈的水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台机组59.7%的WANO指标达世界卓越水平
安全是核电企业的生命线,也向来是公众最为关心的话题。商运20多年来,大亚湾核电基地的安全业绩不断得到提升,不断刷新国际先进的数据记录。截至2016年12月31日,岭澳核电站一期1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运行3964天,在全球64台同类型机组中排名第一。
据介绍,与2015年世界核营运者协会压水堆12项关键业绩指标一年值标杆比较,六台机组72项指标中,总计49项指标达到世界前四分之一的先进水平,占比68.1%,其中43项达到世界前十。
在2016年法国电力公司举办的国际同类型核电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公司荣获“核安全”与“能力因子”两项第一名。至此,公司在该安全挑战赛中已累计获得34项次第一名。
一直以来,大亚湾公司高度重视质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的基本原则,秉承“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 建立了以“安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此基A上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持续开展管理优化与创新工作。已先后获得“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特别贡献奖”和“广东省政府质量奖”。2016年,在第十六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大亚湾公司荣获“第十六届全国质量奖”,成为本年度全国范围内获此殊荣的四家大中型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为数不多,首次申报全国质量奖就能获奖的企业。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对大亚湾公司质量管理领域的高度肯定,同时也是对其一直以来安全、环保、经济发电,造福粤港民众的充分肯定。
全年4万余人参观大亚湾核电
为了消除公众对核电的疑虑,增进对核电的认知和信任,大亚湾公司持续升级企业运营的透明度,进一步创新公众沟通和科普宣传的形式,使核电科普更亲民、更接地气。
2016年,公司进一步利用有影响力、立体化的媒体平台开展核电科普宣传,邀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东省主流媒体走进大亚湾,以新媒体直播、图文视频等创新方式,传递大亚湾核电基地“安全”、“透明”、“环保”的品牌理念,推动核电科普的大众化、生活化和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