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

第1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农村公路建设及危桥改造

1、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逐年压缩,原“十一五”规划第二轮建设项目不能按照规划年限实施完成,省、市下达铜山县“十一五”第二轮(2008~2010)规划总里程702公里,2008年省市下达计划里程仅为118公里,2009年建设规模尚未下达,按照此进度推进,至2010年尚不能完成原规划总里程的一半,而省、市要求建设通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集中居住点道路尚无统一规划,计划上报盲目性较大。镇、村群众对规划不能按期实施意见较大。建议向省争取追加2009、2010年建设计划,尽可能按照规划实施。如计划争取困难,也可建议省修订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以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2、危桥改造补助标准低,省市对农村公路危桥补助标准为中桥1000元/平方米,小桥800元/平方米,而目前铜山县危桥改造成本约为中桥2300元/平方米,小桥2600元/平方米,省补助不足工程造价一半。今年我县将累计完成危桥改造17座,完成总投资1333万元,省补资金仅546万元,缺口787万元。省、市将危桥改造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下步工作重点,但县政府承担巨大的配套资金压力将严重影响危桥改造进度和工作积极性。建议向省争取提高对苏北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补助标准。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铜山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和淮海经济区中心,环抱徐州市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特点。铜山县境内现有高速公路4条:霍连、京福、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国道4条,省道4条,更有1400余公里的县、乡级农村公路,在全县形成了高密度的公路网,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提供了保障。

三、目前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现状

1、管养资金落实不到位

我县共有县道360.738公里,乡道1001公里,村道474.195公里,省公路局于今年八月份对全县乡道网进行了确认,但资金拨付仍未调整到位,实际拨付我县的资金里程为县道305公里,乡道663公里,村道474公里,资金共计785.6874万元,与实际管养里程不符。不能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

铜山县政府对管养工作高度重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拿出200万元,从“五小”养路费中安排300万元,用于弥补我县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缺口,但仍不能满足管养资金需求。为此,县政府要求各镇每年筹集配套资金20万元,但实际上镇财政由县财政统一管理,采取报账制,镇级财政根本无力筹集配套资金。建议向省争取尽快按照县、乡道规划里程拨付管养资金。

2、超载、过境车辆多,老路损毁严重,修补难度大

由于我县的地理区位特殊,过境交通量大,货运车辆多,而且超载超吨现象普遍,对道路的损坏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公路本身设计菏载偏低,在建设中,我们已提高了结构标准,但仍出现道路早期损坏现象,我县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限载、治超等,但效果不大。

我县已尽最大努力对列养道路进行坏板修复,但由于资金有限,仍有部分损毁道路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安全行车和管养工作考核。建议省市拨付管养资金时适当考虑县道大中修工程,以便集中解决老路修补问题。

3、路政人员少,路产路权难以有效维护

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我县在公路站路政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4个中队,12名人员,具体负责我县县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于人员数量有限,对1001公里的乡道无法顾及,只能依靠各镇政府,对所辖范围内的乡、村道路进行路产路权维护,但由于没有执法权,管理效果不佳。

第2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rural road planning in Datong County, the principle, idea and methods of rural road network layout and the suggestions on rural road planning in future we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农村公路;规划;建议

Key words: rural road;planning;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U41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089-01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县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公路,由于缺乏宏观的规划,建设步伐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结合我县实际,就我县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谈一点看法。

1农村公路规划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陆运为主,公路密度达0.43。影响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的主要因素有:村镇布局规划、资源开发规划、干线公路网布局规划、自然条件等方面。

目前,大通县的地方公路由县交通局负责管理,而国道、省道由青海省公路局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全县公路的规划建设、管养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农村公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农村社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成为发展经济“瓶颈”。主要表现在:①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增大,个别地方的养护资金无法落实。使已开通的公路因失去管养而成为断头路;②交通土地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联系协调不够,涉及土地林地水力设施等规划问题,公路用地及公路管理得不到有效管理和使用,使得一些管理程序增加,费用指标和征地费用增加;③公路建设的基建程序手续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个别地方因筹措资金渠道多元化难度大而忽视了一些必要的程序和手续,特别是通村公路和村道硬化工程,出现了无资质设计、无资质施工、无实行施工监理、申请工程质监的“四无”现象,造成工程质量隐患;④个别地方的爱路护路意识差,出现了占路为市、损路、毁路等行为,造成公路养护成本增加的被动局面。

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标准的问题造成无法达到技术标准的主要原因是:①由于建设资金缺口大势必导致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指标,降低了标准;②自然条件限制,个别公路项目需跨越很多大山沟或是开挖山体(受施工技术和工程成本)等方面限制而无法达到技术标准;③近年来我省交通厅在地方道路中实行规划统一标准,只要是通村公路,路面一律采用3.5M至4.5M,忽视了交通量,在某种意义上缺乏科学性;④受主观因素方面影响,个别的领导为节省建设资金或是在建设资金无法到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建设项目,同时由于建设不按基建程序(无立项、无资质设计施工,无实施工程监理、质监和招投标等)。

1.2 管理体制方面主要存在问题①公路建设涉及用地、建设总体规划,需要协调办理,上报用地审批、规划红线图等;②公路分级管理措施还未得到真正落实,《公路法》明确规定乡村道路的建设和管理由乡村具体负责实施,由于建设资金主要来源由村镇筹集,交通部门的补助比例小,或多或少影响了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的管理力度;③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乡村、基建程序手续不齐全,无规划红线图、征地等手续,路产路权的问题无法界定,因此对公路路产路权的维护得不到落实。

1.3 资金筹措方面,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构成问题①上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补助资金,额度比较小;②财政补助资金,由于各级财力偏紧,特别是基层财政资金投入农村公路建设额度比较小;③村道的建设资金由地方自筹,其中包括向农民个人筹派、向收益单位筹派、村集体积累投入等。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个别乡镇是靠上级财政支持维持政府运作,有的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养护管理方面,由于建设阶段资金不能全部到位而未能达到设计的质量要求;超限运输车辆增多对技术等级低的公路的影响,由于上述原因加大了公路的养护难度,增加了养护成本,加大了公路管理养护单位的压力。线路协调方面,作为公路建设首先要考虑连线、成片、成网,解决通达深度而达到“交通”的预期效果。公路的形成有时需跨县、镇、乡村,由于受益程度不同等因素存在,因此在农村公路规划和建设执行时,很难协调;线路协调的另一方面是规划时要服从国家、省、县的路网和干线的规划要求。

2农村公路网布局原则、思路与方法

①服从国家、省、县、县建设发展规划;②遵循交通部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边联建网的建设方针;③实事求是,讲究科学、注重效益,与境内干线公路及周边路网有效衔接;④注重路网布局,尽量利用现有道路线位资源,改造、补充完善和优化提高,结合我县社会和经济的现状以及对我县未来发展的预测,按照优先考虑在册管养线路等级提高的原则;⑤合理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建设量力而行。

3对今后农村公路规划所提的一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现实状况,提出以下几点粗略看法:

3.1 建议各级政府将公路的建设和养护列入年度预算,并每年按价格上涨指数按一定的比例增加资金投入,通过提高养护力度的以巩固建设成果,使投入的建设资金能发挥较长的效益,使一些近年来路面等级提高的乡村道路列入管养,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使投入的建设资金能发挥较长的效益,正常发挥农村公路服务功能。

3.2 要加大宣传《公路法》和公路建设行业管理有关法规的力度,使各级党政特别是基层干部更加了解基建程序和完善手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基建程序和完善手续达到提高质量标准的目的,针对针对交通量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公路标准。

3.3 建议上级在管理体制方面对于农村公路的建设在不违反《公路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减少部分审批环节和收费项目的额度,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本着支持地方建设,发展经济的态度优先考虑基础设施项目,为农村公路建设开绿灯,相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支持力度。

第3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调研组各位领导:

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现将××交通突破性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建议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交通现状

××县北依秦岭山麓,南接巴山,汉江由西向东依城而过,××交通发展历史悠久,古代交通主要依靠汉江航运,上通汉中,下经××达*有新旧两条子午道通关中。民国时始建汉白公路、解放后进行改造,并相继新建西万公路,××公路和部分地方公路,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上*发展战略,先后建成*二级公路70余公里,新修改造*三级公路60公里,铺设*通乡油路74公里,新修大中型桥梁(仅指地方道路上)22座计1740延米,建成便民桥80座,新修村道800余公里,完成*县火车站进站路及站前广场改造,建设1个二级客运站,2个农村客运站和*4个招呼站等多项工程。截止2005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26.87公里,99%的行政村通公路,全县公路普及率87公里/10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出境公路二级化,通镇公路黑色化目标。*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将彻底改变我县外出大通道,公路的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建设发展更是刻不容缓,由于投资体制和实际条件的限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少,地方财力拮据,农民底子薄,按照现行的交通建设投资政策,无法使农村交通得以迅速发展;二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上级无投入,造成重建轻养的现实问题;三是交通建设投资管理环节多,层层肢解、占用,降低了补助标准;四是交通建设需求火工材料量大、分散、时间跨度长,无法按照要求每个项目建设专用保管室,同时也占用了仅有的建设资金等。

三、突破性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目标和建议

按照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围绕*发展战略和“畅通公路出口,提高道路等级,完善路网体系”的建设思路,力争达到“出境高速化、境内国道二级化,县乡干道黑色化,村级道路砂石化,桥涵挡护配套化,重点村道黑色化,进出口通道多元化”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按照我县建设规划,将建成境内*高速公路43.1公里,*二级公路改造11公里,三级公路改造铺油96.9公里,新建、改造通乡、出境公路150公里,改造重点村道40条490公里,建设大、中型桥梁33座、小桥109座,建成*沿江码头7处,公路建设共计投资34.28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陕南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使交通取得突破性发展,我局建议:一是提高交通建设投资补助标准。我县属省贫县,但不属国贫县,交通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同时,我县地处秦巴腹地,山大沟深,公路修建难度大,特别是现在解决通路的地方,大都是多年没有啃下的“硬骨头”,工程艰巨,造价高,投资需求大。目前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地方自筹、省上补助的办法,这是发挥几方面积极性,也是加快农村公路的有效途径,但从我县来讲,经济落后,贫困面大,财政拮据,自筹能力极其有限,只能依靠上级补助搞建设。二是建议提高县乡公路养护管理补助标准,对乡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养护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困难。提高财政对农村公路投资水平,引导社会各方支持,多渠道筹措农村公路资金,是缓解农村公路发展资金困难的基本出路,也是逐步建立规范稳定的农村公路投资和养护机制的根本所在,地方自筹资金无能力落实,对山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带来的问题更加严重。建议加大对山区农村公路养护的投资,增强贫困山区农村公路通行能力。三是建议交通建设资金投入直接由省到县,减少中间环节。目前建设资金由省到市再到县,本来每个工程项目上级补助极为有限,层层肢解资金,实际到县用于单项工程建设的资金更少,地方财力有限,地方自筹只能通过减免地方有关公路建设税费、占用土地调整、低标准拆迁或无偿拆迁等形式的间接投资,无直接投入资金,这即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难以满足公路建设的资金需求。在自筹资金不能到位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减少工程量或降低项目建设标准的办法,如保证数量,质量就很难保证,要保证质量和数量,公路建设负债又成为突出问题,由于负债压力和担心引发不稳定因素,也造成长时间无法兑现建设资金的矛盾和想修路而又怕修路思想,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情况更不利于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四是对公路建设的火工材料的安全管理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实际,按照火工材料安全管理的条款就近安排,不能每个工程都需建设一个专用火工材料管理库,不到一年又得拆除,使用率低,浪费大,挤占了建设资金。

“公路通、百业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保障资金到位,才能促进交通建设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各行各业的全面进步。

第4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县乡位于县东北部偏远山区,全乡辖8个村2个社区35个村民小组,1667户6800人。幅员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3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乡农村公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乡8个村公路通达,山区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人民群众得到巨大实惠。全乡现有农村道路12条78公里,已硬化道路26.2公里,其中硬化县道3公里,交通项目硬化村道5.5公里,土地整理硬化村道9.7公里。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未硬化,且缺乏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乡自然村庄规模小、集聚密度低,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运输畅的问题。公路主干道虽已建成,但“毛细血管”还不通畅: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弯多坡陡,路基不实,水沟不畅,路面不平,大部分道路是“断头路”,通行能力差,这都是制约乡发展的客观条件。随着人民对新农村建设人居环境、社区公共服务的标准逐步提高,群众要求解决“断头路”,不仅期盼着“通村路”,“通社路”甚至于“通户路”的呼声迫切,对新时期的公路建设不仅从质量标准、选址规划、生态保护、资源节约与利用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继教育、医疗之后最大的民生工程。当前应该清楚看到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不足,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强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摆在面前难以回避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交通投入资金筹措难。当前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地方筹措和财政补助配套,如硬化村道财政补助配套50万元/公里实际需75万元/公里,村道新建项目上级补助10万元/公里,而实际需25万元/公里,下差部分仅靠村民“一事一议”筹工筹劳、以资抵劳,尽管群众修路的积极性高,但人口少筹资额度大,像乡这些偏远贫困地方难以筹措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按政策只有停建或不建,许多村社公路投入仅仅依靠于上级财政的交通专项资金,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迫切建设需求相差甚远。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越落后的乡村越落后,发达的越发达。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保证难。农村公路缺乏系统的规划,建设随意性大,按要求公路新改建项目开工上级批复后,应明确项目法人,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县级交通部门技术力量往往不能达到法人要求的标准,导致一些项目不进行法人审批,从而致使项目管理不规范、不科学,加之乡道和村道由于受资金限制,施工设计极不规范,随意更改设计时有发生,大部分乡村道路硬化项目由乡村自发组织村民进行质量监督而无正规监理队伍,项目完成后,仅靠交通质量检测部门按路段抽样检验。致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有一定困难,即便有质量管理单位,但检测设备和手段不完善,直接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力度。所以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不高,部分公路监管不严,有偷工减料的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

三是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极度紧张,导致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质量较差、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使用寿命降低,不能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经济效益,乡村公路路线多,路线长,投资规模大,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在保障完成主体工程外就再无能力完善附属设施和安保设施,从而使乡村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不能保证公路安全畅通。

四是农村公路管护难。部分村只是在考核时进行临时管护,平时没有进行常规性的日常维护,缺乏监管,一部分村社公路路面不清洁,维护不及时。这种重建轻养的现象,不仅使农村公路达不到“畅、洁、绿、美、安”,还会缩短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带来一定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诸如乡类似贫困山区农村要发展当地经济,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建设要发挥应有效用,就离不开加强公路建设管理。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尽快将乡下余51.8公里村道社道进行硬化,规范设置标识标牌、警示标志和安保设施,确保安全畅通。对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项目支持的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经费的投入,否则,仅靠“一事一议”集资筹资获得交通建设项目支持来改变农村公路现状是不现实的。只会导致随着时间推移,山河依旧的结果,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将是一纸空文,一句空话。

二是科学统筹规划建设方案。在制定规划建设方案的时候,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而不顾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要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村庄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要把交通项目、扶贫连片开发、人畜安全饮水等民生项目捆绑使用,杜绝搞单打一。在能改建的地方,绝对不重复建设,要重视质量而不可把外观看得太过重要。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经济适用、经久耐用、安全畅通、利于环保”等原则。在申报建设项目时,要抓主要问题,不可一窝蜂的上。要根据实际条件而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可对农民群众造成过重的经济负担。

三是建立资金筹措机制。要建立多渠道的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建设不能仅仅依靠于国家投入,应建立广泛地资金筹措渠道,区分产业路与公益路,引进外资及利于民间借贷等有偿资金,加以集中投入,以奖代补,以奖促建,对连片贫困地区行路难、通行难应当整体规划,分年实施,限期达标。谁建谁负责,谁打招呼谁负责,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范化、程序化。

第5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客运交通;安全;道路状况

引言

我国拥有着面积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活动日渐频繁,人们出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从而给农村地区道路客运道路交通带来很大压力。特别是和城市发达的客运交通系统相比,农村地区道路客运交通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水平都存在一定差距。巨大的客运需求加速了农村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客运网络分布范围广、站点众多以及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问题都对农村道路客运交通造成了负面影响。面对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分析,研究、发展安全防范策略,保证人们出行安全是当前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

1农村客运交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国家宏观政策、资源配置等原因,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和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并给农村各项事业发展造成显著影响。在道路交通方面,农村地区路网工程建设缓慢,技术标准和施工质量也有所不足,许多道路在建设投入和后期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或问题。比如有的农村道路宽度、路面质量等规格较低,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加的农村公路交通运输需求,道路负荷超过设计标准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不仅加剧了农村道路损耗速度,缩短道路使用寿命,还极易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给通行车辆和行人带来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交通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但受历史原因和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道路交通事业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对农村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妨碍。

1.2农村道路客运车辆状况较差

由于缺乏对农村客运安全问题的足够重视以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农村道路交通客运车辆状况水平普遍较差。相对于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视,农村地区对于交通设施、设备的关注程度明显不够,不但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步伐较慢,用于承担客运工作的车辆状况也较令人担忧。在选择客运车辆时,人们更加重视的是汽车的价格,从而使得二手车辆乃至接近报废的车辆更加受到欢迎,广泛应用在农村道路交通上。这些廉价车辆性能、质量普遍不高,有的还存在较多的故障隐患,运行安全远远得不到应有保障。部分地区对于农村客运交通车辆管理也缺乏足够重视,许多按照有关规定不应该用于客运交通的车辆别投入实际使用中。这种情况虽然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但同时造成了行车安全水平下降的问题。我国政府正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严加整治,特别是加大了对违规使用和超载车辆的经济惩治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村客运交通安全事故起到了控制作用。但由于我国农村区域面积广大。客运线路分散,有限的行政检查资源难以起到决定性效果。目前我国交通部门通常使用在道路节点设立检查站的方法对来往车辆通行情况进行检查、控制,但部分违规超载车辆为了免于惩罚,在到达检查站之前驶离主干道,进入农村公路,给农村道路带来远超设计标准的运输负荷,公路状况进一步恶化,提高了农村道路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1.3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除了上述因素外,农村地区客运交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道路客运经营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降低运营成本,增加客源,在设置运行路线时尽可能地延长线路,将更多的村庄纳入经营范围内,这无疑会提高道路交通部门的管理难度。再加上传统观念中对农村道路客运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轻视,特别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管理力度偏弱,难以取得应有实效。

2强化农村道路客运安全措施相关建议

农村道路客运交通是农村地区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针对上文所述的各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提高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水平,推动农村道路客运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2.1降低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成本,推动农村客运用车的升级换代

在农村道路客运管理方面,政府部门要充分承担起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农村客运企业提供资金补贴,专项用于客运车辆的购买和升级,促进农村客运车辆的质量、性能和安全水平的提升,物价部门可以对高品质客运车辆的票价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加大利润空间,鼓励客运企业提高运营车辆层次。同时,加大对不符合交通客运相关规定的客运车辆的查处力度。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措施促进农村客运用车的升级换代。

2.2引导客运经营者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增强农村客运市场活力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农村客运经营的个人和企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不同客运经营企业之间差异很大,良莠不齐,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客运交通的管理难度。针对这个问题,交通部门要通过科学的措施,去芜存精,引导广大农村客运经营企业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客运市场良性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客运服务,也为客运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2.3大力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改善农村客运交通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良好的路网设施是道路交通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各地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推动新路建设和旧路的升级改造,做好道路日常维护,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高路面等级。

3结束语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带动了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加强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正当其时。道路交通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客运交通安全建设,想方设法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强化管理力度,真正建立起农村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体系,为农村地区人们的出行安全作出保证,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第6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207—1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水利结构失衡,不同性质的水利未能有效衔接与合理配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微乎其微。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下降,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2)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农田水利建设往往是被动进行。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之种粮效益比较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

(3)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现象严重,难以抗御重大自然灾害。有的地方甚至是改革开放30年来,就没有对田间河道进行疏浚和修复。多数农田水利设施存在老化失修,水利设施不堪重负;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有的是能种的角落全部进行农业生产,反而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造成原有良田荒芜,地力下降,不能种植等等。

(4)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造成河道淤积、田间路网管网破坏严重。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没有或很少考虑农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农田排灌设施,使得道路等大型设施建设对田间路网管网破坏严重,一条条宽阔的道路,变成了道路上游农田的一道道大坝,造成集中降雨或者遭遇强降雨时排水不畅,使得低洼地区出现了“不怕旱,只怕涝”的情况。有的村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瘫痪,灌溉能力不足,为了种植水稻,利用水管抽水灌溉,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

(5)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并没有真正解决水利系统“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由于投入渠道分散,运行环节繁多,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从农业发展实际来实施项目,项目监督和评估难度加大,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难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力和效率。在项目安排上,标准农田建设等这样的项目偏少,没有也不可能在一定区域性内全面实施。在项目落实上,受已有农业生产条件限制,一般都落实到生产条件好的乡镇、村,真正急需改善生产条件的村却得不到项目支助。在项目实施上,并不考虑农田设施的后续使用和修缮,加之大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存在一边建设排灌设施,一边被作业机械破坏的现象。

综上所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的严重局面,切实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而任其发展下去,将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2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

(1)乡村组织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职能有待发挥

乡村组织退出农村生产环节。农村税费改革前,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基于其行政性的公权力,组织农户共同进行农业生产。而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退出农户生产环节,使农田灌溉丧失了组织基础与体制的支撑,农户的思想很难统一起来。何况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力外流现象严重,留守的大多是老幼或是缺乏劳动力的妇女,难免使“一事一议”流于形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水利结构失衡,不同性质的水利未能有效衔接与合理配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微乎其微。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农村基层水利设施产权不明

3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要高度重视兴修农田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2)建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建议县、区要从耕地开垦费专户划出10%—15%,设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并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适当补贴。

(3)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同时,按渠道的大小分类进行维修、维护。建议县、乡两级承担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等投资应以乡镇为主,合理确定县级与乡镇投资的比例。此外,可通过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商业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4)统一规划,实施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计划。建议由水利局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县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并明确部门和县、乡镇的责任。水利局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督促规划的实施。

(5)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管理。建议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县政府对各县、县区考核内容。同时,加大对偷盗农田水利电网、水泵等设施的打击力度。

第7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日前,__区首家乡镇人大代表爱心基金会在__镇成立。市人大代表__带头捐款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__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奉献爱心,累计为五保老人、贫困学生等弱势群体捐款近100万元。

提起__,__村的老百姓都会竖起大拇指:作为__镇__村的带头人,他肩挑人大代表、村书记、企业董事长三副重担,带领村民把一个地处__西部的偏辟村,建设成为全省闻名的“明星村”。

积极履行代表职责

__是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他时刻以人大代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履行代表职责。在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__提出了“加强农村公路改造建设、促进驻农村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充分展现了一名人大代表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怀。

作为一名镇代表,__十分关注家乡的发展,带头落实人大代表“回选区、知民情、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在__镇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__提出了“加快社区建设、实施一村一游园”的建议。镇政府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一村一游园工程”20多个,投资100万元完成了黄家峪和__两个社区建设,建成了“2公里半径服务圈”,使社区集教育、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在__镇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__又提出“拓宽博岭路,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对此,镇政府投资300多万元,__个人出资140万元,对博岭路进行拓宽改造,打通了从博山到__的“经济通道”。在镇十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对沿路石料企业采取移位并改建环保型设施的建议,对山水路到325省道进行贯通硬化,减轻了扬尘,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争做科学发展表率

地处__西部山区的__村,石灰石、铝矾土、焦宝石等资源丰富,发展建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一段时期以来,因为技术落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1998年,__挑起企业重担后,面对生产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他舍弃每年近3000万元的收益,毅然关闭了3条落后的立窑生产线,全力推动水泥产业转调步伐。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初步实现了清洁生产的目标。同时,__宝山水泥厂投资5000万元配套建设的9千伏余热发电站建成运营,该项目将废气余热回收转化为电能,日发电量近18万度,年节约标准煤2万吨。近三年来,__宝山水泥厂累计上缴国家税金1.6亿元,为地方财政贡献7000万元。

在__的引导下,村里从事个体运输、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家庭养殖的村民逐年增多,实现了人人有工资、家家有收入、年年有增收的梦想,为__经济的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500万元,成为全市推进科学发展的明星企业。

一心为群众办实事

__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从经济发展到道路建设,从社区服务到重点项目,__履职为民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__村经济得到大发展后,__着眼于强村富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实施旧村改造,拉开了新村建设的大幕。旧村改造中,他充分发扬民主,组织村民赴外地参观。先后投资1500万元实施旧村改造道路硬化、改建扩建小学、幼儿园、村卫生室、村民休闲运动广场、老年公寓等公益设施。村内道路全部达到“三化”标准,并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20__年率先在全镇实现社会化供水和天然气管道开通工作,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第8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回顾我村党支部本年度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 。

二、以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推进村各项建设。

(1)积极推进十里香新农村建设。

我村十里香新农村建设是省级新农村示范点之一,在县,镇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新农办的具体指导下,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目前新农村各项建设处于收尾阶段,道路,篮球场,村民活动室,池塘等主体工程已完工,村容绿化亮化也达到标准,剩下的是卫生维持,垃圾清扫,绿化保护等后续工作。今年上级领导多次来新农村视察指导工作,给予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提高工作水平,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让十里香无愧于省级示范点的光荣称号。

(2)完善村农民小区各项事务和村饮水工程。

农民小区是我村重点打造的精品工程,原计划建房130多户,现已全部完工。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水电,通信设施也全部完成安装并运转,绿化覆盖率也达到预期目标,物业管理有序进行,小区安全整洁,得到业主一致认可和社会广泛赞誉。在受到村民组和企业对于饮水问题的反映后,村联系协调上级职能部门,将自来水引入我村,方便了个人和企业用水,使他们用上了放心水,完善了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3)道路水利兴修工程竣工。

今年我村对318线至县垃圾厂段道路进行了铺建,村通过各种形式筹措资金80余万元,以村村通施工标准对此段道路进行了全面建设,拓宽了道路并铺设了高质量的水泥道路,并沿路铺设了排水沟,此条道路的竣工节省了县垃圾厂车辆进出时间,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并且为当地村民组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同时我村耗资十余万对几处水库塘坝进行了出险加固和修缮,提高了水利设施的防汛能力,保证了汛期安全和农田灌溉。

(4)扎实推进计划生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直是我村常抓不懈的基本工作,我村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坚持依法管理,搞好优质服务,做到与时俱进。对今年的新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进行了登记,对新登记结婚和流动人口进行了走访,并仔细填写了计划生育随访卡,了解村民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建议,对育龄妇女免费进行检查并传授生育知识,发放计生药具和独生子女费,并给所有村民村组绘制了户况图,报上级存档,方面了未来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我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也有序进行,成立了村关工小组和五老队伍,基本做到了“三无二有”。

(5)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加强村企业管理。

第9篇:对农村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庄规划不到位。近年来,各镇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但是村庄规划执行相对滞后,许多村民建房随意性强,多数选择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地或交通较为便利的道路两侧建房,哪里地势好、交通方便就在哪建,致使部分村庄房屋横竖不齐,朝向不一,杂乱无章,村内道路七拐八弯,阻碍交通并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该县镇、村两级普遍存在历史债务包袱重,村庄规划资金的筹集十分困难,主要依靠省、市专项资金划拨和县级投入。由于投入不足,导致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偏低。

(二)建房占用耕地现象比较严重。现在农村部在搞道路“村村通”工程,一些或穿村而过的硬质水泥路两侧都是耕地或者是基本农田。一些农民把建房地点选在水泥路边,导致公路、村道两旁部分耕地被占用。一些地方为把非法占用耕地的行为“合法化”,通过规划修编调整改变了耕地性质的做法,部分耕地在这种不知不觉的蚕食中消失了。

(三)“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明显。新建住宅不断向村庄外围延伸,有的地方在道路沿线搞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民住到这些所谓的新农村集中居任点,有些是“小产权房”。而村内旧宅又不拆除,大多为破房、危房,无人居住,形成了大量的“空心村”;一些农户在集中居住点建了新房不拆旧房,“一户多宅”现象比较普遍。

(四)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国家对农村宅基地实行无偿划拨,一部分村民就钻法律的空子,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主要表现是部分村民在宅基地批准后,用宅基地建小型工厂、商业房、农家乐等,还有一部分村民借宅基地之名搞房地产开发,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城乡结合部和集镇所在地,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申报,统一建房,向社会出售,或者未经批准,以新农村建设为名占用大量土地建住宅向社会出售。通过这些方式,村民、集体可获得高额利润,严重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定。

(五)建房监督管理有待加强。由于该县农村建房行为点多面广,基层单位力量较为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巡查力度有待加强。面对众多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力不从心,与新形势下的农村村民建房管理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六)用地规模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宅基地使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村民需使用宅基地建房,因我县山多地少,原宅基地多属山边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需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占用农田的条件下方可申请农村宅基地,而目前用地规模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宅基地需求。 

(七)国土资源管理所人员严重不足,管理效率低下。广宁县国土资源管理所人员基本为2-3个,但在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任务繁重,缺机构、缺编制、缺人员、缺设备,保护管理机构和队伍相对薄弱,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二、关于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制度,明确责任。虽然已经出台了《土地管理法》等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的规定,但比较宏观,操作性不强,建议上级部门制定出台可操作性、指导性强的有关加强农村宅基地、农民建房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指导建立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强化各级监管责任,严格实行属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农民建房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指导。

(二)建立严格的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户一宅”、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堵疏结合,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增加农村建房专项用地规模,保障农村宅基地建设需求。对村民建房用地切实加强控制管理,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结合旧村改造,鼓励村民拆旧建新,严格控制村民超标准用地建房。

(三)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切实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对一些违规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一经发现,立即查处,按照镇、村“六项规定”进行处理,做到严格执法,依法办事,该罚的就罚,该拆除的依法拆除,加大处罚力度。探索对违法占地的简易处罚程序,从法律角度予以规定,对初期的违法建筑物可以先行强制拆除,以防违法占地建房既遂后难以执法。发挥镇、村级监管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对乱占与滥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国土、住建、法院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坚决依法查处。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省、市加强对执法车辆、执法仪器设备等投入,使违规建房的现象能够早发现、早处理,从而可以减轻工作的压力和阻力,促使村民建房进入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大力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镇、村干部土地管理基本国策教育,进一步引导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用地、依法建房意识。

(六)增加用地规模,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为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集约化、合理用地原则,强化宅基地规划管理,规划是龙头,是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基础,将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地,合理布局公共设施用地、生产用地、道路用地和宅基地,因地制宜,制订科学合理村庄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科学预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善,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总纲,主动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完善编制优化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从严控制农村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的规模与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