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明的故事范文

小明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明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明的故事

第1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柴爿馄饨

她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高一报到的时候,我们坐同一班公交去学校,就这么认识了。没想到还是一个班的,当时就觉得很有缘分。

那次发高烧,从下午开始就觉得人一阵阵地发冷,坐都坐不住。估摸着自己是发烧了,可是如果去医院的话就要吊针什么的,于是一直在死撑。到了晚上实在撑不住了,就跟班长打了声招呼回寝室了。我这人特别地讨厌抗生素,一个人在寝室把被子全裹上想着捂出汗就好了。

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陆续续地都回了寝室,看我躺床上都慰问了我几句。正想着她怎么也不来看看我的时候,她突然捧着一大碗柴爿馄饨出现了。

原来她下午就觉得我不对劲,看我晚饭也没怎么吃就回寝室了,猜到我生病了。为了给我买这碗馄饨,她跟门卫磨了老半天,因为她知道我最爱吃这个了。这么冷的天,她跑到外面就是为了给我买一碗刚刚下好的柴爿馄饨,我当时费了死活的劲才把泪忍住了。吃完馄饨后,她还逼着我吃了退烧药,帮我打水洗了脸,才回自己寝室。

不管以后会怎么样,但是这件事情我会一直一直地记着。

只有他没有排挤我

因为生病吃有激素的药,我很胖,最胖时候的体重超出体检的那个秤的检测范围。考1000米的时候,一我是全操场的人的笑柄。体育课打篮球,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不是不想减肥,但是我的肥胖是因为激素引起的,根本减不了。

从高二开始,几乎被全班男生排斥,也许不光是男生,但是女生方面本来就不怎么打交道,也无所谓。这个时候,就只有他还和我说话。他坐在我前面,高一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我也是个职业棒球迷,两个人就经常在一起讨论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那个时候同学们大多数都看NBA或者是欧洲足球联赛,喜欢棒球的很少很少。所以,真的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后来,同学们视我为异类的情况不断升级,具体是什么原因已经不记得了。去视听教室的时候发现自己位子上的椅子不翼而飞,自己的照片被PS后传到校内被加上诸如“怪谈”之类的名字,等等。不知不觉问,班级里已经没人跟我说话了,只有他还和以前一样,和我谈论棒球,讨论功课。

其实我们并不是很要好的那种哥们,甚至没有一起出去玩过,只是因为坐前后排,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才熟了起来。但是他却在大家都不理我的时候依然和我说话,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我问过他,不怕和我一起被同学排挤吗?他当时就说了三个字:无所谓。

后来高三,爸妈因为动迁房子的事情几乎每天要和不同的人吵架,那段时间心里总是很烦躁。月考成绩下来后,成绩从班里十几名一下子跌到了快30名。放学后,我总不想回家,公车到站了也不下车,坐到终点站后还在马路上乱逛。我以前看过一本书,主人公在家里附近的桥上看到了已经去世的朋友的幻影。后来就突发奇想跑到离家最近的那座桥上,一个人正发呆呢,突然看到他走了过来。原来我爸妈看我这么晚没回家,都疯了,打电话给班主任,后来知道只有他和我比较熟就打电话问他,他接了电话后马上出来找我。因为以前和他说过这个故事情节,他才会到这座桥来碰碰运气。

他走过来,劈头盖脸地对我一通骂,还说我这么胖跳到河里也会浮起来的,我却一点都没有生气。,当时心里太感动了,觉得自己真是蠢,我没想到他竟然会来找我,真的没想到。

点滴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不过认识我们的人都说我一直在欺负她。每天,她都会帮我收衣服,晒被子的时候一定会把我的也带上,每次回家她都先和我一起坐车到我家,然后再坐车回自己家。两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在她面前,我常常会耍赖,比如我跑鞋的鞋带老会松掉。她跟我说,只要系的时候绕两圈就绝对不会松。可我就是不愿学,情愿一次又一次系鞋带。等到鞋带又松掉了,她会突然蹲下来帮我系,一边系一边说:“你看,就是一开始的时候先绕两圈,很简单的。”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她照顾我,很多事每次想起来都很感动。相比之下,我为她做的好像少了很多。高二下的时候,我突然发起了水痘。一开始只是身上有小红疹,有同学说看着像水痘,马上很多同学就开始拒我于三尺之外。后来是她陪我去的医务室,她说她小时候生过,所以不会再被传染。

确诊后,我就停课在家了。她每天都给我打电话,跟我说班里发生了什么事,老师教到哪里了,叮嘱我把该做的作业都做完了。那天正好是我生日,她在电话里对我说很抱歉,今年不能为你庆祝生日了,生日礼物倒是已经买好了,等我回学校的时候送给我。我照例也对她报告了一下那些水痘的进展。

没想到,晚上8点多的时候,她到我家来了,还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栗子蛋糕。我当时真的很意外,一直在傻乎平地重复着:“你在电话里骗我!”

第2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我叫孟丹阳,我的小名字则叫胜男。大家肯定会说名字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个是女孩子的名字,而另一个则是男孩子的名字,不光你们觉得,我也这么觉得哦!

据妈妈说,我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非常调皮,一家人都以为我是一个男孩。可就在7月19日这天中午,我的出世打翻了这个结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竟会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女生。可是,尽管这样一家人都很疼我爱我。到了10月27日这天,我刚满1百天,一家人就忙着给我取名字。一家人在一起商量到底叫什么好呢? 哥哥先打头战:“名字可是一个人的象征,我们可要慎重啊!”话音未落,爸爸紧接着说:“虽然不是男孩,但是我知道,我的女儿肯定比男孩子强,而且强上百倍。那这样,就叫‘胜男’吧!”“‘胜男’不错,我同意。”“我也同意。”爷爷和叔叔打起了赞成票。

妈妈则打起了反对票:“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干嘛起个男孩名,多别扭。”

“一看你就水平低吧,生男的意思就是比男孩子强,就像花木兰一样。我就是希望让女儿比男生强。”“你还想让女儿去替你打仗啊!反正,我就是不同意。”“不可理喻!”……爸爸妈妈以他们各自的三寸不烂之舌理论了半天,姐姐终于看不下去了说:“那我们投票决定。”经过一番曲折后 ,结果出人意料:反对5票,同意3票。那爸爸也不善罢甘休,要把胜男定做我的小名。

“小名是定下来了,可这大名到底叫什么呢?”一家人思索了半天,妈妈说:“虽然咱俩都是高中生,语文不错,但这取名字咱俩实在不会,不如就跟着明星走,叫孟丹阳吧,让给她长大后像李丹阳那样美丽。”"好,同意。”一家人异口同声地说。

第3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杜甫出生在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杜甫从小就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将,多彩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解过《左转》。

杜甫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幼小的杜甫寄居在姑母家里。姑母不光教孩子读书识字,对他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和表弟每天在一起游戏玩耍,写字学画。可是一场大病把兄弟两人击倒了,姑母悉心照顾杜甫,把杜甫从死神手里夺回来,表弟却病死了。这让董事后的杜甫难过了很长时间。在姑母的精心照顾下,杜甫涨到十几岁时,已经健壮得像头小牛犊,一天到晚欢蹦乱跳的。姑母家的院子里种着梨树和枣树,八月秋风送爽时,树上梨黄枣红,他简直像只顽皮的猴子,不停地爬上爬下,帮助姑母摘梨打枣,欢声笑语飞满庭院。

童年的岁月烂漫而朦胧,许多珍奇的生活浪花,泯灭在记忆的长河中。但是杜甫6岁时见到公孙大娘舞“剑器”,到晚年仍然记忆忧新。“剑器”是一种西域民族的戎装舞蹈,动作刚劲,节奏火爆。公孙大娘是当时最优秀的舞蹈家,伴随着有力的音乐,她忽而从天而弱落,光彩夺目:忽而拔地而起,凌空飞舞。当时的情景是万人空巷,掌声雷动,矮小的杜甫剂在人群中,忘情地欢呼。

第4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我是一名最差的特种射手,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叫特种射手,只是战友们都这样叫。

一年前…

我在装甲侦察连,七连三班,普通战士。我每天早上第二个入队,因为我的连长总是比我快。每当我全副武装地跑到操场,连长已经背着手站着,手里拿着教鞭。嘴里叼着个哨子。

我不信邪,一听见哨音便整理好内务向操场冲,总发现连长意味声场地注视着我入队。

他们说,每天早晨散跑的时候,是我最露脸的时候,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们不是每天都露着脸吗?每天早上,我总是跑在队伍的最前面,后面是一群不信邪的家伙,一个一个要超过我。渐渐的,

他们都放弃了,因为当他们满脸通红气喘如牛的时候,我只是轻喘而已。我想这得意于我自幼爱跑的天性吧!

记得去年射击比赛,我打了97环。连长惊讶的目光,是我浑身不自在,这并不是我最好的发挥。我自己训练时打100环的次数,也不算少。可能是连长太忙了,没注意过我这个沉默寡言的兵。这一次,我可能又露脸了。

今年一个叫李晓的人来到我们连,说是弄了个淘汰赛。我被战友们推去了。后来听说那个李晓是特种作战大队的,大家叫他老A。

那场淘汰赛的项目很多,有体能竞技,射击,近身格斗,战场自救,驾驶机动车和快艇,夜间作战等。

我的体能竞技,近身格斗,夜间作战时A级,其他都是要命的D级:不及格。我笑笑,这是在考察当兵的吗?这是在训练全能王呀!

一张通知单,将我带到了这个深山老林里,这里有着神秘莫测的特种部队——A大队!

在基地内,我看到一个浑身肌肉的“暴力男”走过来,将我带到了枪械室。在哪里。我领到了一把AWN(狙击步枪),然后被带到了五班,开始了在A大队的生活。

我非常喜欢我那把狙击步枪,从它的镜头中可以清楚地看见千米之外的蚂蚁在爬动,真的很有意思。

我的训练项目比以前专业和丰富多了:雨天狙击,强光狙击,夜间狙击,雾天狙击,狙击移动目标,寻找隐蔽点和狙击角,心理素质训练。

以前的射击现在全改为狙击了,是否因为那把狙击步枪?我又多了几个名字:狙击手,特种射手或者是——零!

公元某月某日。

金三角。

我们A大队奉命出击,因为有一个武装组织正密谋侵入我国,作为一个军人,我们的职责就是保卫国家!

我把狙击点选择在了高高的钟楼顶。站在楼顶,金三角的地形尽收眼底。我习惯性的观察地形,发现了表面是工厂的那个组织的司令部,对讲机中出现了李晓的声音:“零,三点钟方向有一个目标厂房,将其门卫狙击!”

我果断的回复:“明白!”

狙击静中出现了一个正把腿伸在桌子上抽烟的肥胖男子,我的心如冰一样冷。根据我们的情报,这些恐怖分子的目标是学校和政府大厅,他们会摧毁目标物,无视人员伤亡。

我轻轻的移动狙击步枪,狙击镜中的十字停留在了胖男人的头部,我猛的扣动扳机,随着一声枪响,狙击镜中的男子头部绽开了一朵美丽的血花,接着便倒下了。

对讲机中再次传来了李晓的呼叫:“零,厂方顶有对方一名狙击手,将其击毙!”狙击镜中出现了那名趴在地上手拿狙击步枪的男子。我迅速的完成瞄准,射击。那名男子不动了。我看到李晓等人的身影迅速的消失在厂房中,接着便传来短促的枪声。李晓他们已经行动了。

对讲机中,李晓大声呼叫:“零!任务完成!撤退!”我把狙击步枪背到背上,来到塔门。刚出塔门便看到李晓等人在树林中奔跑。我大声喊:“李晓!”对讲机中出现李晓的声音“楼上的狙击手未被击毙!就地掩护!”我的心一沉,闪回塔楼内,登上钟楼顶层。我闪身向厂房望去,就在这一瞬间对面的枪响了,我对面的墙上多了一个弹痕。我对着对讲机说:“火力掩护!”着便响起爆豆般的枪声。我迅速的完成瞄准,射击。射击的前一秒,太阳光刺入了我的眼睛。接着AWN“嘭”地一声,我迅速闪身,李晓说:“零,你脱靶。”我淡淡的回答:“眼睛受强光刺激,10秒钟内无法再次狙击。另外二楼西侧有对方一个隐蔽的狙击点。”

十秒过去了,在强光条件下,我又一次完成狙击,一名狙击手应声倒地,与此同时又有一声狙击枪响,一发狭长的狙击子弹打入了我的肋骨间隙,造成肺部破裂。要保持意志清醒,最多还能坚持30秒…。.

对讲机中:“零!怎么样?等着我!”

“不用了,我已经负伤了。最多三十秒就会昏迷,我会在最后五秒狙掉另一个狙击点,你们尽量撤退吧!”

“零!…… 你… 你后悔当兵吗?”

“不,我不后悔,为我爱的国家和人民效力,我觉得很高兴。”

“零,你恨A队吗?”

“不,我为我能成为A大队的一员感到荣幸。”

“零,你喜欢着命运吗?”

“不,说真的我不喜欢,我还想回去看我的老母亲一眼,可惜…。帮我照顾好他,兄弟!”

“零!……”

我费力的瞄准射击,同时我也散失了意识,我感觉自己像一片羽毛一样轻。

命运真会摆弄人。

第5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最近,黄晓明可谓好戏连台,所主演的电视剧《鹿鼎记》即将首播,《新上海滩》登陆日本主流频道,而影片《神》也即将公映……

《鹿鼎记》和《神》

张纪中版金庸剧《鹿鼎记》近日将和观众见面,在剧中,黄晓明由《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摇身一变成了韦小宝。《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也是金庸作品中篇幅最长且风格最为独特的作品。之前先后被拍成六个版本电视剧,三个版本的电影。其中梁朝伟、周星驰、张卫健、陈小春等等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韦小宝形象。而黄晓明版的韦小宝又如何呢?

据悉,即将播出的《鹿鼎记》的创作者把重点放在“情”字之上:韦小宝与陈近南近乎父子之情;与小皇帝康熙的手足之情;与母亲韦春花的母子之情;以及他和七个老婆之间似真似假的感情等等。其主人公韦小宝也被定位于一个出没于妓院与宫廷的泼皮小流氓――非英雄化且具有自我剖析性的小人物。

张纪中版《鹿鼎记》对韦小宝一角的定位是:他一生能把宫廷当成妓院;将政治舞台当成插科打诨而又随机应变的赌场与戏院;既不学无术不择手段又常常不知羞耻;但是他也有自己一直坚守的“优点”,那就是从说书人口中学到的“最传统的美德”――义气!而韦小宝的不幸福恰恰是没有真正的爱情:一共得到了七个女人,但没有一个是相爱的结果。这是因为,在妓院长大的他不懂得世界上有一种叫情的东西,永恒存在于男女之间。韦小宝这个人千不好万不好,但有一条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对美好事物强烈的进取心。可以说,中国人的缺点、优点,各种东西都集中在韦小宝这个经典人物的身上。

其实,最初选角时,剧组并没有考虑黄晓明,“似乎‘帅’成了我最大的阻力(虽然我从没有认为自己有多‘帅’),因为在大家的印象中,韦小宝绝对不帅。”但导演于敏选了一圈之后,最终把这部电视剧男一号的重任锁定在黄晓明身上。

和非常渴望演《神雕侠侣》的杨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黄晓明对演韦小宝充满了犹豫。“杨过的个性和我最为接近,我从未有过压力;而对于韦小宝,在接和不接之间犹豫了一个月,耳边有着来自朋友的各种声音,更多的是让我谨慎选择。有的认为杨过是一个痴情的角色,而韦小宝又是如此花心,反差太大会让观众无法接受;有的认为去挑战一个大家心中固有模式的人物,是冒险。我当时觉得不应该演一个小痞子,不应该演喜剧,演好了还好,演不好让以前演正剧所积累的人气全部失去。但是,我最终还是演了,因为太喜欢金庸剧了。”

中学时代,黄晓明迷上金庸,杨过成了他的偶像,但从没想到会有机会去演绎。黄晓明说:“杨过是我从小比较偏爱的一个武侠角色,早期的杨过是一个有着叛逆性格的人,他的待人准则很简单: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后期的杨过受郭靖的影响,渐渐具有‘侠’的特征。杨过的个性取决于他成长的经历,他天性中有着一种执拗和好强的特性,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及别人的看法,甚至有时会有过激的反抗;杨过一生凄苦,他的忧郁是因为思念所爱的人,而他的‘狂’是骨子里的,是他对抗外界压力的产物。每经历一次变故,‘杨过’都会成长一次,由一开始众人眼中的‘顽劣’‘不受教’的顽童,成长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大侠。”

唯美和飘逸是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侠侣》的特色。没想到在拍摄过程中,黄晓明差点破坏了这种特色:“在拍摄中段时,因为睡眠不足,造成一段时间的身体浮肿,直接影响到镜头里的画面感,好在及时发现,并在一周之内得到了控制;因为拍摄周期过长,在后期时的状态也不是很好,幸好还不至于影响整体效果。”

另外,由黄晓明、任贤齐、陈冠希主演的电影《神》将于今年夏季公映,该片讲述了三个香港神警察的故事。之前,他曾主演过《我们结婚吧》《明亮的心》《龙威父子》《夜宴》等电影。2002年《明亮的心》获第十一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新上海滩》再度飘红

2008年7月,电视剧《新上海滩》登陆日本六大主流频道之一的“电视东京”,这将是首部进入日本主流频道播出的华人电视剧。《新上海滩》去年国内播出后叫好又叫座,今年各地卫视重播又掀起了新一轮热潮。

但就是这么一部电视剧,当初黄晓明曾经两次推掉。因为“周润发版”《上海滩》早已深入了包括黄晓明在内的几代人内心,黄晓明的身边人都希望他不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黄晓明最终经不起诱惑,说服了自己:“周润发是我的偶像,能够和周润发同演一个角色是非常开心的事情,许文强是我内心一个情结,演一回许文强是让我一辈子骄傲的事情。接了这部戏后,我没有想过要超越周润发,只是觉得能够演已经不错了。”

接了这部戏,黄晓明就开始玩命了。

巧合的是,影片中许文强是丁力的大哥,而戏外,丁力的饰演者黄海波毕业于电影学院,主演黄晓明则是北京电影学院高一届的师哥。小时候黄晓明是个乖孩子,而黄海波却是个淘气的孩子,这和各自所演的许文强和丁力特别相似。除了出色的演技之外,黄晓明的拼命三郎精神也让黄海波佩服。他们曾经连续三天三夜拍戏,“我都感觉快坚持不下去了,但黄晓明却一直拍到倒下了去医院打吊瓶为止。”在片场,黄海波多次见识了黄晓明的大哥风范。

剧中许文强经常遭遇理想和现实、情感和理性的冲突。因此,他需要经常依靠抽烟来发泄苦闷和无奈。

为了拍好抽烟戏,黄晓明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去学习抽烟,现在都有了一个“如何学会抽烟”的经验了:“学抽烟得先找感觉,想像自己手上有一支烟,如何点烟,如何吸和吐,希望通过这种练习让动作顺畅而且自然;当然,如果身边刚好有抽烟的朋友,找他们借一支烟做道具,能让这种练习更有手感,不过这时烟是不会被点着的,不然以这种练习方法,不是我被呛坏,就是朋友的烟被我点光。这种方法虽然很土很笨,但对把我从一个不抽烟的人,快速变成荧屏上的抽烟老手,还是很管用的。”

经验归经验。在实拍中,黄晓明不是被呛到咳嗽不止,就是因为吸入大量尼古丁后无法适应,甚至呕吐和晕倒。于是,好多朋友又给黄晓明支招,教他如何像“老烟枪”做抽烟状而不是真正把烟吸入肺里去。但是,此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黄晓明只能依靠实打实地抽烟来完成拍摄。

黄晓明说,只要拍抽烟的戏,肯定无法“一条过”。拍第二条时,就得重新拿一根烟。因此,拍一场戏消耗一包烟是常事。最后道具开玩笑地说:“求求你,少抽点,都没钱买烟了。”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新上海滩》播出后,有“控烟组织”提出了抗议:“《新上海滩》中黄晓明抽烟姿势太美了,容易引起青少年争相模仿。”此时不知道黄晓明该高兴还是郁闷地拿出一根烟来抽?

也是一部受伤史

纵观黄晓明的演艺生涯,也是一部不断受伤不断磨难的历史。

拍马戏受伤是家常便饭。他被马摔过,被马踩过,被马咬过。2002年,黄晓明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主演萧剑。黄晓明那次骑的是一匹怀孕的母马,黄晓明非常关照它,经常摸摸它的脖子,买一些梨来喂养它,一直相处得很好。但是,“孕妇”的脾气总是喜怒无常,面对帅哥也不例外――有一次,冷不丁在黄晓明屁股上咬了一口。这只能怪剧组,谁叫他们让“孕妇”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

2004年10年,在九寨沟《神雕侠侣》开机戏上,黄晓明骑着一匹骏马飞驰而过,溅起一片水花。这场戏拍了好多条。当时天气异常寒冷,而湖水更是冰冷刺骨,人马都经受着考验。拍到第五条时,骏马最终经受不了寒冷而狂颠将黄晓明掀翻在湖里,导致他左手腕摔伤。但他依然强提精神拍随后在瀑布中练剑的戏,连拍三个小时之后,受伤的左腕开始化脓了。

2006年12月那次《鹿鼎记》片场坠马却充满了喜剧性。黄晓明所骑的骏马鞍座绳子突然断裂,他不由自主跟着下滑的马鞍往后滑,而马却撂起了后腿,把黄晓明掀翻在地。就在黄晓明摔下马的那一刻,导演同时喊了一声“好”。这场戏误打误撞地成了“韦小宝摔马”的精彩镜头,黄晓明也只是受了点轻伤。

除了拍马戏外,黄晓明还因拍戏受伤多次。

2003年10月27日,《龙票》剧组从四川转场内蒙古。在从银川到内蒙古的时候,黄晓明开着车遭遇一个大坑,一打方向盘,汽车腾空飞了出去,一砸下来就碰到了脑袋。结果,黄晓明颈椎第六节移位,其他地方也有小伤。医生要求黄晓明就医,固定脊椎,打绷带,至少要休息40天。此时,有媒体发出了这样的报道:“黄晓明由于受伤,电视剧《龙票》将面临停机的尴尬。”但演红了“大汉天子”的黄晓明却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概,他昂着错位脖子走进了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外景地,连个颈托都没带。医生无奈地说:“你真的不要命了,我见过很多工作狂,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工作狂。”剧组许多人又是佩服又是担心:“怎么可以这样,弄不好整个人都要瘫痪的。”

《神》为黄晓明开拓了表演领域的同时,也让他增添了几处伤疤。其中一场戏,根据剧情需要,他要从八层的阳台上跳到另一幢楼的屋顶,屋檐上布满了碎石和瓦片,但他坚持不用替身。拍摄前,为了熟悉动作,来回好几次尝试跳跃。“一次不小心落地没站稳,撞到了旁边的栏杆,身上四五处蹭伤,手臂当时就淤青了。”但这样的小伤属于家常便饭。

在过去的2007年,黄晓明被媒体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十人”首位。评语云:“从杨过、许文强再到韦小宝,有人说黄晓明把所有男人向往的角色演了个遍,倒不如说,他凭借努力以及幸运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机会。 ”

但是,就是这个“最美的人”,浑身上下布满了新伤旧痕。好在上苍还算眷顾,既然负伤别无选择,那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受伤部位吧。说来也奇怪,黄晓明的受伤部位总是在额头以上,下巴以下,其脸总是完好无损。

一根美丽的木头

假如黄晓明当年没有当演员而是实现了最初的理想――科学家,将会是个什么样子?也许,他的成功不会像现在那么早,他的知名度不会像现在那么高。但是凭借他在影视圈表现出来的坚韧和聪明,黄晓明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1977年11月13日凌晨5点,黄晓明出生于山东青岛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名字由此而来――拂晓出生。父亲是电力厂工程师,母亲从事财务工作,他们对黄晓明要求很严格。12岁前,黄晓明眉毛弯弯的,眼睛大大的,老爱低着头,一副羞答答的样子,周围人甚至误以为他是个女孩子。十二岁以后,却越长越像爸爸, 慢慢地长成个大帅哥。

上小学的时候,黄晓明经常被女生堵在门口,希望和他一起做值日,倒垃圾,放学一起回家,大有“潘安掷果”的味道。

“我小时候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漂亮女孩欺负。”黄晓明说这话的时候有点得意。其中一个女孩,老爱反拧着黄晓明的胳膊,一会儿押到这里,一会儿押到那里。还有许多女班干部,经常借助权利把黄晓明换到她们桌位旁边。

黄晓明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个科学家。童年黄晓明中规中矩,从不出去玩,每天呆在家里看书。《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他都看得津津有味。难能可贵的是,这种阅读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拍戏的空当我也会在随身包里放上一两本书,只是不稳定的工作安排,让我看一本书的速度非常慢。像看完一本《狼图腾》就让我横跨了《神雕侠侣》和《大汉天子3》两部戏,整整半年。拍摄《夜宴》候场的时间会较长,所以趁机看完了一直没时间静下心来看的《达・芬奇密码》,这类带有悬疑的推理故事书也是我喜爱的。”

小时候大院里的女人们总会开玩笑要把女儿嫁给他,老给他好吃的,并且要他叫她们“丈母娘”。黄晓明根本不知道“丈母娘”是什么意思,但知道有好吃的就是丈母娘给的,黄晓明便“丈母娘、丈母娘”叫得很甜。

一天歌舞团的二姨带他去一个正在选演员的儿童片的剧组。黄晓明很快就被挑中,但一接触,黄晓明实在太害羞了,老是捂着脸,也不爱说话,他们觉得“这个孩子长的好看,但是太害羞了,我们没法拍。”于是这个角色和黄晓明擦肩而过。黄晓明却一点也不可惜:“我才不做演员呢,我要做科学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晓明客串了青岛电视台一期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内容很简单,少女主持人对黄晓明说:“黄晓明,你喜欢听歌吗?”黄晓明说:“喜欢,我还喜欢唱呢。”接着他用稚嫩嗓子唱了起来:“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

此时,懵懵懂懂的黄晓明心中有了一个朦胧的太阳,那就是当一名主持人。有人说:“你去考北电吧?”黄晓明说:“北京电力厂?不,我想考浙江广播电视专科学校,毕业后当一名主持人。”

高三的时候,北京电影学院在青岛招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黄晓明正准备报考,没想到考前却出了车祸。他过马路的时候,一辆吉普车突然从身边过去。黄晓明突然感觉腿崴了一下。司机下车问:“你没事吧?”黄晓明却浑然不觉自己受伤了:“没事啊。”司机说:“那你走两步看看?”黄晓明走了两步,依然感觉没事,就说:“没事,你走吧。”

司机走了没多久,黄晓明就感觉不行了。后来才知道,那辆吉普车从他的脚面上轧了过去。

面试那天,父亲背着他来到考点。“演个铁拐李倒不错。”父亲一点也不抱希望。也许是因为腼腆,也许是因脚伤而放不开,黄晓明的表现非常糟糕。考官们认为:黄晓明的表现像一根木头,不过形象不错,这也是他得以进入三试的重要原因。

三试时,未来班主任崔新琴想方设法调动他的积极性。崔老师说:“黄晓明,你能表演一个和同学吵架的场景吗?”黄晓明怯怯地说:“报告老师,我妈说过,和人吵架不是好孩子。”崔老师又说:“你能演一个逮蛐蛐的小品吗?”黄晓明依然怯怯而认真地说:“报告老师,青岛没有蛐蛐,我没有逮过。”崔老师说:“青岛总是有蝴蝶吧,你给我逮个蝴蝶总可以吧?”黄晓明说:“报告老师,蝴蝶只有公园里才有。”崔老师毕竟是伯乐,依然充满了耐心:“你就把这里当成公园吧。”黄晓明说:“报告老师,我的脚受伤了,追不上蝴蝶。”

但是,崔老师和其他主考官却从这番对话中看到了黄晓明的潜能,崔老师说:“黄晓明就是根木头,也是个美丽的木头,是个可造就很多东西的木头。”

面试之后,崔新琴还特地让黄晓明去电影学院一趟,他们要看看黄晓明的脚是否真的是因车祸暂时受伤。

但“黄木头”去电影学院报到的第一天就让崔新琴失望。那天,黄晓明在父母等七位亲戚朋友的簇拥下进入电影学院。为此,崔新琴生气地来到黄晓明宿舍,看到了黄晓明的父亲正在为黄晓明铺床的一幕。她的内心多少有点发愁,如此娇生惯养的漂亮“木头”,真是个可造之材吗?

失败,爬起;再失败,再爬起

在黄晓明童年的笔记本上,他曾经写下这么一句话:“失败,爬起;再失败,再爬起。”

这似乎是黄晓明的一个特点。

黄晓明虽然特别用功,但在班里属于平平。他也不着急,而且,崔老师早说过,一个班里能火一两个已经不错了,哪里轮得到自己。父母也早已为他找好了退路:“演不了戏的话,大不了回青岛当主持人。”

但是,有时黄晓明也会难过,甚至怀疑自己根本不适合当演员,“曾一度怀疑自己是被误招的,整整四年的大学生活我都是在浑浑沌沌中度过,始终放不开,表演起来自己都觉得难受。”

后来赵薇火了,黄晓明一点没有感到压力,反而很自豪,“我们是赵薇的同班同学,走到哪里我们都说。”接着他又自豪是“陈坤的同学”,接着还为颜丹晨、许还幻、郭晓冬是同学一路自豪。

自1998年开始,黄晓明先后演过《爱情不是游戏》《花妮妹妹》《年华似水情似火》等10多部影视作品,但反应平平。

毕业没多久,黄晓明还遭遇了一次车祸。那次,黄晓明开车走在北京电影学院附近,只觉得白光一闪,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他慢慢地醒来,然后被人从车里拉出来。他所开的车报废了,车玻璃上有很多血。他第一句话就是问周围的人:“我的脸没事吧?”但他明显地感觉到周围人“命都快没了,还臭美呢”的眼神,就解释道:“我是演员,脸特别重要。”他们说:“没事,应该没事。”他的脸确实没事,但是下巴和脖子之间划了个口子,嵌入很多碎玻璃。接着,黄晓明一个人打车去了北医三院。一名年轻医生给黄晓明缝合伤口时说:“我是个实习医生,刚来的。”接着还跟他聊了一会儿他和他女朋友的事情。这让黄晓明感到一阵恐慌。缝完后,黄晓明一直感觉有点不舒服,终于在四年后的一天,黄晓明又动了一次手术,取出了一块被肌肉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玻璃。

做完手术之后,黄晓明一个人在所租住的平房里养伤,连母亲都没有告诉。饿了,就去楼下买个肉夹馍吃。这段时间,黄晓明突然有了一次醍醐灌顶般的领悟:“干嘛什么事都要束手束脚放不开?”接着,他主演了电视剧《网虫日记》,第一次找到了那种恣意的感觉。

2001年,崔新琴接到了《大汉天子》剧组一个电话,说请陈坤主演汉武帝刘彻。崔新琴说:“陈坤没有档期,我再给你推荐一个人吧,黄晓明。”对方问:“他怎么样?”崔新琴说:“不错的。”说这话的时候她自己也怀疑:“黄晓明行吗?”

接了《大汉天子》后,黄晓明依然一如既往地不被看好。在新闻会上,所有的记者把目光都投到了大配角陈道明等人身上,根本没人向黄晓明提问。如此遭遇冷落,黄晓明早就习惯了。

历史上的汉武帝不好当,而剧中的刘彻也不好演。为了演好汉武帝,黄晓明认真阅读剧本,研读多种相关古籍,渐渐地形成了一个黄晓明式的汉武帝形象。黄晓明认为,刘彻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可爱但入世尚浅;一个是青年时代,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接着进入中年时代,作为一国之君,要肩负太多的责任,面对太多的人群。有了对角色的准确把握,黄晓明把汉武帝的成长心路演绎得准确又传神,可爱又威严,率真又无奈,儿女情长又心狠手辣……他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汉武帝。当时黄晓明名不见经传,而与其演对手戏的却是大名鼎鼎的陈道明(饰东方朔)。但黄晓明确实是个遇强则强的人,他的表演比起陈道明来丝毫不逊色。

就这样,这个美丽的木头,终于被打磨得璀璨夺目了。接着,《大汉天子》二、三依次推出。

本文图片由华谊兄弟公司提供(摄影王志伯)

黄晓明艺术小档案

主演电视剧作品:

《鹿鼎记》《新上海滩》

《大汉天子》(三部)《神雕侠侣》

《聊斋之陆判》《女才男貌》

《龙票》《风流少年唐伯虎》

《无敌县令》《网虫日记》

《花妮妹妹》《年华似水情似火》

主要电影作品:

《神》《夜宴》《龙威父子》

《明亮的心》《我们结婚吧》

主要歌曲作品:

《只要有你》(《还珠格格3》主题曲)

《回忆闪电》(《女才男貌》插曲)

《幸运天使》(《女才男貌》插曲)

《江 湖 笑》(《神雕侠侣》主题曲)

《双飞》(《神雕侠侣》插曲)

《就算没有明天》(《新上海滩》插曲)

第6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相传很久以前,有两位神仙云游至此,被美丽的湖景所吸引,相抚呆看,立化为石,因而此湖得名抚仙湖。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南部,湖面海拔高度为1721米,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仅次于滇池和洱海,是云南省第三大湖。

1992年,从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遗迹。2001年6月,中国首次湖泊水下考古在抚仙湖进行,但参与专家各抒己见,水下遗迹的身份依然扑朔迷离。近日,研究者们对这个遗迹的身份有了新的认定……

水下城市的宏伟轮廓令人惊诧

2005年年底,耿卫在云南澄江县披露了近两年水下考古的最新发现,目前已经探明的古城遗迹面积达24平方公里,规模不逊于上世纪70年代的澄江县城。主要建筑共有8个,其中两个高大阶梯状建筑和一座圆形建筑最为重要。

其中一座高大的阶梯状建筑共分三层,底部宽60米,第二层宽32米,顶层宽18米,整个建筑高为16米,从声纳扫描图上可以看出,它的台阶非常整齐对称。

而另一座阶梯状建筑气势最为恢宏。它上下共五层,第一层底部宽63米,第二层宽48米,三四层倒塌比较严重,无法仔细测量,第五层宽27米,整个建筑高21米,类似于美洲玛雅人的金字塔。在每一层大的台阶之间都有小台阶相连,其中第一级大台阶底部有一条笔直的小台阶直通而上。

此外,在这两座建筑中间还有一条长300多米、宽5-7米的石板路面,用不同形状的石板铺成,石板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在另外一片区域里,还发现了一座圆形建筑,底部直径为37米,南面偏高,依稀可以辨别出台阶。该建筑北面倒塌得比较严重,东北面有个缺口,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斗兽场。

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曾出土大量古滇国时期的青铜器,耿卫仔细观察后发现,很多青铜扣饰(一种青铜质地的圆形小饰品)上都有台阶式建筑的图案,有的上面还有用于祭祀的杆栏式建筑图案。他认为,这表明祭祀活动在古滇人的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那些高大的台阶式建筑就是古滇人祭祀活动的遗存。

更令人称奇的是,刻画在一些青铜扣饰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图案,几乎与水下发现的圆形建筑形式一模一样。青铜器上的环形台阶式建筑分上下两层,第一层有十余人,第二层有三四个人,坐在台阶上观看斗牛或者其他表演。耿卫认为,水下圆形建筑就是扣饰图案描绘的原型。曾有专家认为,圆形建筑是娱乐设施或体育场,耿卫表示不能赞同,“如果是舞台建筑,过于奢华,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切实际的。”

目前,关于古滇国的考古成果几乎全都集中在墓葬和文物的出土上,曾经兴盛500余年的古滇国没有发现任何生活建筑的遗迹,这更让耿卫猜测,湖底高大的建筑与青铜器上的图案相似绝非偶然。

在抚仙湖的众多传说中,关于海马的传说最为离奇。据说这种海马可以在湖面上奔跑如飞,经常在晨雾中出现,雾散后潜入水中,在古县志中多有记载。

耿卫认为,抚仙湖水位很低的时候,在很浅的地方露出的石板上,人们可以看到直径8-15厘米的孔洞,形状酷似马蹄印。在水下建筑上,他也发现很多类似的孔洞,有些内部边缘还有石钉。最初他一度认为这些孔是来连接石板的,后来发现这些圆孔插上木桩,再用绳子连接起来,会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形。

考古学家通过研究古滇文明的青铜器图案发现,古滇人的建筑主要是以杆栏式建筑为主。这种杆栏式建筑是先用竹木搭成房架,底层悬空,再修墙而形成的建筑。耿卫认为,利用石板孔插木形成的长方形,完全符合杆栏式建筑的基础。他由此推断,所谓海马的脚印就是杆栏式建筑用于插立木的基础,抚仙湖水下古迹一定与古滇文明有着直接的联系。

抚仙湖悬念牵动世人神经

在人们猜测着,俞元古城究竟在澄江的什么地方,抚仙湖水下的古城是俞元古城还是史前文明遗址的时候,有些媒体大肆渲染报道了抚仙湖种种传说和许多难解的谜团,最突出的是悬念和九大千古之谜,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抚仙湖,使本来就很神秘的抚仙湖越发神秘莫测了。

2001年6月2日,就是中央电视台准备作水下探秘直播的头一天,《春城晚报》发表了记者李跃云的文章《抚仙湖悬念》。文章说,清澄透明的抚仙湖美丽而神秘。1995年云南澄江县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山包发现了距今5.3亿年前的古生物化石群,被世界生物学家誉为“古生物圣地”。今天,抚仙湖水下建筑的出现,使得各种悬念应运而生,各种解释纷至沓来,明天的水下探秘,究竟会是怎样的结局?这牵动社会各界的神经。

悬念一:拦水坝

云南省文物管理处原处长、研究员邱宣充至今持这样的观点。

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张家康认为,如果是拦水坝,恐怕也不需要搞其他造型的石材,会不会是带观海性质的拦河坝?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64岁的张增祺在考察之后否定了这种说法。他原先也有这种观点。

悬念=:码头

《云南日报》记者在下潜后,从石条中发现了很像石钉子的石器,曾猜想是用来系船的。由此推断这里曾经是码头。

悬念兰:石龙

当地老百姓说是天生的。《云南日报》曾采访过一位老人,他说:那条石龙呀,我七八岁就曾在上面走过。湖里的石头堆多了……也有不少村民称,抚仙湖里就是有城埂,他们祖辈曾从这里捞起过石块来砌捕鱼的水沟。

悬念四:祭祀台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戴宗品曾持这个观点:云南先民有石崇拜的习惯,从宗教角度来修造的,会不会是相当于祭祀台之类的建筑物?

悬念五:古滇聚落群

持这一观点的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教授于希贤。其在今年3月下潜到抚仙湖水下后说,石墙的石料与路南长城属同时代……有朝一日抚仙湖水底的“滇王宫”向世界游人开放,这决不亚于地中海海底的“亚历山大港”和“赫留赫王宫”,定会展现出辉煌的古滇国文明。

悬念六:古城墙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蒋志龙副研究员认为,目前云南发现的古城有土城,元代是土石结构,明清时袁面是城砖了,但如果抚仙湖水下发现的是古城墙,那可能是更早时期的城。

悬念七:抚仙湖底有什么?

据说,抚仙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不少翻船的灾祸,奇怪的是,尸首从来捞不上来。

澄江县志中记载有浑身光洁如玉,在水面上行走如飞的白马……

1991年10月24日深夜,抚仙湖突然升起一道巨大的圆形光环,直冲云天……

悬念八:人工建筑如何潜入水下?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张增祺认为,这一人工的建筑遗迹可以推测是在陆上建的,后被水淹没或陷落……乾隆五十四年大地震,河阳县全毁,湖边的矣渡村子沉没湖底。

这悬念,有的确实神秘莫测,令人难解,有的很容易被澄江人,认为他们对澄江的情况不完全熟悉。比如:张增祺研究员说的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30年)大地震,河阳县全毁。这一事实不能成立。因为那时的河阳县城是在今天的凤麓镇,1570年澄江知府徐可久就将府县治地从旧城的金莲山迁来凤山脚下已有160年,至今这座城还保存完好地坐落在凤麓镇。

规模不逊玛雅文明,对其研究将成世界性课题

在云南澄江县的历史上,有史可查的有3个城市,其中最早的是俞元古城,后来在史书上神秘消失,这是很多专家倾向于认定水下城市就是俞元城的原因。然而,耿卫却对“俞元”两字有独特的诠释,他认为,“俞”在古汉语中有“最初”之意,而“元”有“原始、根基”之意,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最初的高大的根基”。

耿卫说,“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

链接 古滇文明的由来

第7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书名;古诗词;美学价值;出版效应

书名之于一册(套)书,正如人名之于一个人,其重要性及符号意蕴不言而喻。出版实践中,书名的构思、拟定通常贯穿于内容编写、文稿加工流程乃至付印前夕。即便经典如《红楼梦》,其书名也经由《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诸名几经流转才定名、盛行于世。①如何给图书确定一个叫好又叫座的名字,考量着作者、编辑的智慧和审美取向。借用古诗词作为书名,不失为美化图书之终南捷径之一。

一、书名借用古诗词的古典美学品格

书名借用古诗词古已有之,如文天祥诗集《指南录》,书名即源自其诗作《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当代中文书名借用古诗词延续了此类传统模式,如《山月不知心里事:倾听宋代词人的浅歌低吟》即取自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句式或意象化用是书名借用古诗词的另一形式。诸如图书《倾城之恋》《微微一笑很倾城》均化用了李延年名句:“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行尽江南,未与君遇》《何以笙箫默》等书名,其复古式的句式表达、情感流露与意象再造,可视为上述书名借用古诗词形式的延伸或衍变。

书名借用古诗词颇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意,千古流传的名句或意蕴丰富的意象,一旦与不同的内容结合成为书名,往往表现出多元的意境或性情。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意境作为核心概念,向来为论者所重。及至当下,对意境内涵外延的论述更为明确、细化。“意境是特定画面及其在人们头脑中表现的全部生动性或连续性的总和。通俗地说,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②

董桥散文集《旧时月色》所辑多为怀人感旧之作,旧雨新知、因缘际会、人事代谢等等作者均以温婉、典雅的笔触,娓娓道来,似曾相识中,一层淡淡的忧伤为往事上了妆。这与南宋词人姜夔《暗香》的意境颇为契合:《暗香》咏梅怀人,思今念往,其中便有“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之句。然而,回不去的总是过往,现实中,红梅“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董桥自称旧派的人,“窗竹摇影,野泉滴砚的少年光景挥之不去,电脑键盘敲打文学的年代来了,心中向往的竟还是青帘沽山,红日赏花的幽情”。③董桥听过、苏雪林的课,受过梁实秋、台静农等人的熏陶,心中养成了“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的清气。这使得他精神气质上能与姜夔等文人墨客对接,取《旧时月色》为书名,见情见性。即便《旧时月色》的封面,也展现了情景融合的超脱、清新之境。“《旧时月色》咖啡色书衣,一轮弯弯的下弦月,几颗寥落的星辰,月华下一片疏林,恍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一般意境。春夜拥读,使人顿生出尘之思。”④

同是忆人述往之作,如果说董桥《旧时月色》尚显空灵、淡雅,那么野夫的《乡关何处》则寄寓着乡愁、别恨,其书名副标题即为“故乡·故人·故事”。对于众多游子而言,故乡永远是精神家园。无论江湖夜雨,还是夕阳西下,难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者“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更多时候是一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惆怅。野夫笔下的《乡关何处》,讲述着母亲投江失踪的沉痛,回忆着儿时与外婆生活的点滴,论及大伯的革命与爱情等等,均是作者深切而悲伤的人生体验。野夫本名郑世平,其笔名出自唐代诗人刘叉的《偶书》:“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其书名借用“乡关何处”既是对故乡的追寻,更是对亲人的祭奠,可谓千回百转,长歌当哭。

二、书名借用古诗词的当代美学价值

对于我国出版业而言,曾有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的“书荒”境地,但快速发展至今已是图书产能趋于过剩,每年二三十万种新书总量足已以让人“望书兴叹”,图书市场的激烈竞争令其快速步入“消费者时代”。为了细分市场、增强竞争力,出版流程中选题策划、内容编写、营销等环节的重心大多围绕读者——消费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趣味展开。这与当代中国逐渐步入“大众消费社会”的时代特征倒也一致。相应的,出版业图书命名逐渐流行“通俗化”,《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中国怎么了》《中国不高兴》《大家都有病》《笑什么笑,我们搞的是科学》《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我的爱如此麻辣》《有种你丫别跑》《的战争》《》……这些书名都十分口语化,对很多读者颇有亲和力,为迎合读者趣味,有些书名还不惜动用粗俗字眼,刻意营造“惊人”效果,业界甚至产生了“书名不坏、书商不卖、读者不爱”这一说法。当代大众更加大胆地追求感性刺激,“他们注重精神享受,但更看重物质的特别是肉体的享受,由此而衍生出一系列在各类排行榜上很叫座的图书:《第一次亲密接触》《零距离写作》《我的野蛮女友》《天亮以后说分手》《感谢折磨你的人》等等。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木子美的《遗情书》、卫慧的《上海宝贝》等以描写感性(或者干脆就是性)的满足为主要内容的图书。”⑤这类图书,其书名大多带有“身体写作”的意味或暗示。这些图书命名方式的流行也是当代文化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表征。

与上述当代图书命名取向“通俗化”不同,书名借用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坚守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高雅格调。如果说前者的书名有点像“下里巴人”,那么借用古诗词作为书名则类似“阳春白雪”:无论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还是“人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都可从古诗词中找到寄托、寻得慰藉。书名借用古诗词的手法由来已久,但近年来,“国学热”、“孔子热”、“三国热”、“红学热”、“清史热”、“戏曲热”等文化复古现象此起彼伏,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借用古诗词做书名的出版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当代语境。当今作者、出版从业者借用古诗词作为图书书名,本身也是一种复古情结使然。

在西方语境中,“当社会发展从现代的生产型社会向后现代的消费社会转变时,曾经导致艺术摆脱保护人和教会控制的文化的市场化和商品化,重新把艺术推向了‘他律’的边缘。即是说,所谓雅俗分界的消解,说到底不过是俗文化以其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力量全面征服了雅文化而已”。⑥文艺高雅与低俗之别及其转换、融合,同样适合当下中国审美生态:“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事实上已不再泾渭分明。随着文化雅俗界限的逐渐消弭,可以说,当今图书命名的多样业态,共同建构着一幅多元共生的时代审美图景:“通俗化”的书名也可表达古典的意境,如《哪一种爱不千疮百孔:张爱玲爱过的那些人》,有些借用了古诗词的书名同样可以很通俗,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三、书名借用古诗词的出版效应

出版业界一直有“一看书名二看皮, 三看价格四看题”的说法。书名的贴切、响亮与否,是图书能否吸引读者的重要变量。有论者认为:“书名可以决定图书的命运。从读者购买心理看,许多情况下,读者是冲着书名买书的,没有哪个读者会对书名缺乏特点的书感兴趣,也没有哪个读者有耐心看了全书再决定购买,读者与书的最直接的联系,便是书名。”⑦《飘》《追忆似水年华》《我的名字叫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文学名著的书名,言近旨远,都可谓经典书名的代表。与文学名著不同,书名借用古诗词所涉图书类别多为人物传记、文人随笔、青春小说、古典诗词赏析等,如《只有清香似旧时:陆游诗词情话》《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等等,不一而足。

书名借用古诗词主观上是神交古人的寄托,客观上丰富了当代图书的命名模式,当然包括了促进图书营销推广的诉求。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先秦理性、楚汉浪漫,还是魏晋风度、唐宋气象,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审美情趣,并卓然于世界美学之林,这很大程度上已深化为中华文化的集体潜意识。在审美接受环节,借用古诗词的书名,根据文化的亲近性,往往更容易激发起读者在民族文化生活中长期潜移默化形成的文化审美情趣,从而更容易被本民族文化圈的受众、读者所认可。图书审美接受过程中,读者往往依据自身的知识文化积累、人生感悟、审美经验,对图书作品产生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书名中古诗词的巧妙运用能借助于古诗词本身丰富的情感意蕴,更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审美感触。在安意如《陌上花开缓缓归》书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吴越王钱镠对发妻鸿雁传书“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平实温馨;梁实秋《人生几度秋凉》也有了几分苏轼《西江月》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凄然悲壮;当看到《拣尽寒枝》等书名时,时常可让人想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感慨和情怀。

但就出版营销效果而言,借用古诗词的书名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读者,促使其购买相应图书,却难以从统计学角度定量评估。毕竟图书命名只是出版流程的一个环节,图书的销量与其内容、装帧设计、宣传推广、社会文化等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媒介都在持续地寻求并试图掌握新的受众,而通过这种做法,媒介可能会预测到一些自发性的需求,或者看出尚未出现的潜在需求与兴趣。”⑧图书出版机构作为与报社、电视台类似的媒介组织,其在图书编辑、发行流程中,总是会寻求并面向一定的受众,但受众选择的整合模式,往往受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个人品位与偏好等因素影响。这与现代传播效果研究中“使用-满足”论、互动论等理论的观点颇为契合:传播过程的双方都是积极主动的,都在试图影响对方。⑨借用古诗词的书名作为一种信息表达形式,其进入图书传播、流通渠道后,相应的影响与反馈过程,往往也因时而异。因此,图书书名的取舍,是走高雅、含蓄的路线,还是偏向于通俗、大众,这既需与书稿内容、作者风格相协调,也需根据一定的受众分析、市场预期来权衡,否则,一味“傍古诗词”,有时难免有削足适履、东施效颦之嫌。

(刘火雄,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

注释:

①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 北京:中华书局,2005:2.

② 蒲震元. 中国艺术意境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1.

③ 董桥. 旧时月色[M].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288.

④ 梁萧. 董桥的旧时月色[N]. 襄阳晚报. 2012-4-6(22).

⑤ 周蔚华等. 数字传播与出版转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2-53.

⑥ 周宪. 审美现代性批判[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39.

⑦ 要力石. 实用图书策划学[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7:223-224.

第8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古蜀时代为什么要铸造这么多神奇精美的青铜雕像群?这些高鼻纵目、“非我族类”的面孔到底代表了哪一支族群?他们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真吗?如果是,那三星堆人究竟又来源于何方?三星堆湮没之后古蜀文明又去往何方?

1986:四川考古新纪元

三星堆的发现,纯属偶然。

1929年春季的一个傍晚,当地中兴乡农民燕道诚和家人因溪流淤塞,溉田不便,在淘浚水溪时,意外挖到了一处宝藏,燕家获得的是一批玉石器,约有三、四百件,他们并不懂得这些玉石器的重要价值,起初藏于家中,后来将一些分赠亲友,夸示乡邻,遭到了古董商们的渲染和炒作,也引起了文博考古界的关注。

1934年春,华西大学博物馆美籍教授葛与馆员林名钧对广汉燕家住宅旁的小溪与田坝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玉器、石器、陶器约六百余件。农民燕道诚一家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几锄头下去,就敲开了一个沉睡了三千年的古国大门。

国内外考古学家沿着农民燕道诚一家挖下去的地方,开始对这个神秘王国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西南博物院院长冯汉骥教授曾站在月亮湾的阶地上,指着马牧河对面的三星堆说:“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后来的调查发掘,完全证明了冯汉骥教授的洞察和预见。一个令人振奋的、不平凡的季节终于来临了――1986年 7月18日上午,当地的砖厂工人在三星堆挖土取泥时挖出了玉璋,因而发现了一号埋藏坑。考古人员经过兴奋而又紧张的发掘,出土了黄金面罩、金杖、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青铜跪坐人像、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和玉石器,以及象牙、海贝、陶器等等。

对四川考古界来说,1986年确实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幸运年。仅仅过了半个多月,更大的惊喜又降临在了这些幸运的考古工作者头上。8月16日下午,砖厂工人在一号坑东南方向约30米处取土时,又意外地发现了二号埋藏坑,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1300多件。其中除了象牙、玉石器和大量的海贝之外,还有多达735件的是青铜器。特别是高大的青铜立人像、各种青铜人面像和人头像,以及奇特的青铜神树、铜尊、铜等等。此后,三星堆又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古城址,揭示出这里应是殷商时期古蜀王国的都邑所在。

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城址和丰富多彩的出土器物告诉我们,殷商时期古蜀王国的宗教神权与祭祀礼仪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农副业和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社会生活十分繁荣,与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基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同中原和周边区域有着长久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已成为长江上游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文明中心。以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和青铜神树等众多精美文物为代表的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古蜀文明形态,完全可以同殷商中原文明和西亚文明以及世界上其他青铜文明相媲美,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仍使我们赞叹不已。

极尽夸张的群巫像

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雕像,既有庞大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它们不仅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凡的艺术魅力感染和震撼着我们,同时也向我们透露了大量的古蜀信息,为我们破译扑朔迷离的古蜀之谜提供了钥匙。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首先要推大型青铜立人像。这尊高约181厘米、加上方座通高达260.8厘米的雕像,头戴华美的冠冕,身着龙纹左衽大襟衣,右臂上举,左臂平举,双手夸张地握成环形,赤足佩脚镯立于高大奇异的方座之上,其造型显得高贵雍容,气势逼人。它那神奇的姿势、王者的气度、耐人寻味的手势,以及浑然一体富有象征意味的方座,多么形象地显示了它非同凡俗的身份,显然就是蜀王和群巫之长的象征。

而大量青铜人头像和人面像的出土,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广阔神奇的画卷。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13件青铜人头像,二号坑则要多得多,出土了44件。这些青铜人头像可能就是古蜀王国群巫集团的象征了。它们在形态造型上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特点,其中有平顶脑后梳辫者,有平顶戴帽或头戴冠者,又有圆头顶无帽或将发辫盘于头上或于脑后戴蝴蝶形花笄者,还有头戴双角形头盔者等等。他们大都为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面大耳,显得粗犷豪放,极富神采。

在今天的成都平原上,我们没能再见到这样的相貌特征,它们所代表的是哪一支族群?他们是三星堆人的真实写真吗?如果是,那三星堆人究竟又来源于何方?以后又去了哪里?

在这些人头像中,其中一件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件人头像塑造的是一个俊秀的女人。这件出土于一号祭祀坑的人头像与其他神态威武、洋溢着粗犷豪放之气的人头像不同,她线条圆润五官俊秀的造型,充满了青春女性之美,好似英雄群像中的“公主”或巾帼人物。她又是谁?是三星堆王族的公主,还是一个女巫?

北纬30度:不朽的金面

在这些青铜头像中,有4个的身份显得尤为突出,他们的脸上,贴着一层薄薄的金面罩,似乎说明他们的身份更为特殊。这4件戴黄金面罩的人头像出土于1986年,考古学家很自然地把它们跟西亚和北非的青铜文明联系起来。

世界上最早的黄金面罩,发现于今天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考古学家在尼布甲尼撒时期的巴比伦城,发现了一尊公元前18世纪的青铜佩金雕像。在世界考古史上,古埃及与古希腊都有黄金面罩的出土:在公元前16世纪的希腊迈锡尼王族墓出土了带唇须的金面罩;1922年,在底比斯国王谷出土了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国王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这些黄金面罩用于罩住法老和贵族逐渐萎缩的脸,以达到法老灵魂不朽的目的。

历史上,图坦卡蒙即位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35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的商与西周之间。考古学家猜测,三星堆的金面罩大概也是那个时间铸造。两个同处于北纬30度的古老文明,通过金面具跨越时空,联系了起来。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已经明显具有了现实主义的倾向,人们似乎看到了3000多年前那张神圣的脸,三星堆尊贵的黄金面罩却属于一群没有生命的青铜人。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的黄金面罩与图坦卡蒙的黄金面罩制作流程大抵相似,三星堆人把黄金捶打成金箔,然后压制为人形,粘贴在青铜人头像上。这些人头,或许就是三星堆人心目中的祖先。

传说中的古蜀王

最奇特的是三件硕大的青铜纵目人面像,它们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极大,大嘴阔到耳根,造型极尽夸张,而且眉眼描黛,口缝涂朱,有的鼻梁上方还镶接卷云纹装饰物,仿佛是科幻中的“天外来客”。

一些学者认为,这似乎与西汉史学家扬雄的记载颇为相似。《蜀王本纪》中说,“有蜀侯名蚕丛,其目纵。”然而,史料中关于纵目的记载,依然会让我们觉得疑问重重。《蜀王本纪》说蚕丛“其目纵”,是指当时的蚕丛部落还是指蚕丛王一个人?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头像的铸造者似乎是紧接蚕丛之后的鱼凫王,鱼凫王试图通过铸造蚕丛先王的头像,来获得蚕丛遗民对自己的认可,在这些遗民眼中,这些人头像代表的就是他们神圣的蚕丛王。真是难以想象,三千多年前古蜀时代的能工巧匠在铸造它们时,将那个时代的聪明才智和艺术灵气发挥得多么淋漓尽致,而且融入了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第9篇:小明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开封

历史文化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山水旅游、乡村旅游以及红色旅游,它是以各地区所保留的历史文化遗迹、文物等为主要参观、游览对象,吸引、组织广大游客所进行的旅游活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形成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在这些众多古城中,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除了如北京、西安等个别大城市外,大部分现在已经演变成为中小城市。在这些中小历史文化名城中,由于条件有限,旅游业的发展缓慢,与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极不相称。针对于此,我们以开封为例,分析中小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开封的旅游环境

开封古称汴梁,位于河南省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开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郑庄公在此修筑储粮仓城,定名为“启封”,取“启拓封疆”之义,后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名为开封。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均定都于此,素有“七朝都会”之称。尤其是北宋时期,从陈桥兵变到南宋偏安,历经九帝168年,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美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生动地描绘了古都开封当时的繁华景象。这一时期的开封,涌现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图强变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封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目前,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其中北宋东京城遗址、开封城墙、铁塔、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繁塔、焦裕禄烈士陵园7处文物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25处,国家4A级旅游点4处。龙亭湖风景区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包公湖景区被命名为省文明风景旅游区。这一切都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旅游市场开发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分析

开封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经形成了较稳定的旅游市场,但市场的大小和规模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还不相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

1.游客停留时间过短,呈现出“一日游”模式

旅游者在开封的旅游活动通常只有一天或大半天时间,很少在开封过夜停留,呈现出典型的“一日游”模式。这使得开封旅游经济成为景点经济,旅游产业结构发育不完善。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可归咎为以下几个方面:⑴.开封的地理位置特征。河南地接旅游的基本框架是郑、汴、洛“三点一线”,自东向西构成了三个基本旅游目的地。实际上,由于郑州处于中点的区位优势,加之河南省会政治经济中心的独特地位,使得郑州自然而然地成为旅游者停留的中转站。而开封地处延长线东端,与洛阳有相当长的距离,地理位置与郑州相比非常不利。⑵.开封景点过于集中,景点之间距离接近,大大缩短了游客的行程。各景点大多属于人工再造的观光园林和建筑景观,景点类型的单调使游客在参观两三个景点后就失去了继续参观的兴趣。⑶.开封旅行社行业的状况。郑州是一个大的客源地,旅行社以出团为主,接团为辅;开封主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旅行社以接团为主,出团为辅。这种差异导致外地旅行社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往往把团队交给郑州或洛阳的合作伙伴。开封旅行社接到的大多是从郑州或洛阳转来的二手团,它们无权对行程进行控制,当然难以控制游客的住宿。

2.旅游形象宣传不到位

瑞典的旅游业是仅次于本国林业的第二大产业,其振兴旅游业的首要秘诀就是“扩大对公众的宣传”。实践证明,明确、鲜活、生动、富于煽动性的宣传是引领旅游产品从感情上进人大众心坎的红线。由于受观念、经费投入和专业操作水准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开封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平淡,一些单位和企业对宣传促销的作用还认识不足,对外宣传促销尚未形成合力。例如,公众关于开封形象认知的调查表明:人们对开封的认识集中于古朴、安逸、休闲等词汇,代表事物主要集中于龙亭、清明上河园、大相国寺等景点。这说明开封在人们心中有一定的印象,但不鲜明。同时清明上河园对来汴游客的调查结果显示,来开封的游客中一级客源市场(如郑州)占绝对优势,而二、三级客源市场的游客比例很少。这说明开封在一级客源市场上的宣传促销做得很到位,二、三级客源市场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3.开发力度不足,品位不高,特色不浓

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历史传统,但是,一些极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因种种原因未能开发,使得潜在资源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许多年来,开封的旅游商品存在着包装粗、品位低、花样少、品种单一等问题,如花生糕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老一套粗劣的包装方式,作为旅游商品的利润空间无形中就降低了。再如,“开封甲天下”,一年一度的会展极大地提升了开封的旅游形象,但是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应该仅仅把办成一个展览,而应该把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比如围绕这一主题,开发一些茶(杭州已开发了这一产品)、酒、宴等系列餐饮。让来开封的游客能喝上茶,饮上酒,吃上宴。这样既可以体现出开封特色,又能消化开封的资源。

三、旅游市场开发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旅游市场开发的原则和规律,针对上述典型问题,笔者从开封旅游业的实际出发,特提出以下开发对策:

1.大力发展开封经济,优化旅游整体大环境

旅游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一个好的经济基础格外重要。只有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才能培育更好的旅游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然而,这么多年以来开封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增长速度缓慢,缺乏大企业大项目的支撑。开封目前只是河南地接旅游的东部端点城市,在河南整体地接旅游经济中的区位劣势比较显著。于是,开封应通过发展经济,着眼于使自身成为河南地接旅游的中心城市,力争形成以开封为圆心,以开封-洛阳一线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使之成为旅游流指向的中心城市。当然,这是开封旅游的长期目标。

2.以政府为主导、旅行社为龙头的方式进行营销

开封旅行社弱小的状况不改变,“一日游”模式问题就难以解决。旅游管理部门应考虑在部门联动的基础上,给予开封旅行社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使开封的旅行社有能力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招徕第一手的旅游团,取得了团队的操作权,才能控制团队的停留点。首先,强化旅游产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树立大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统一指挥与协调各旅游相关部门。其次,努力培育几个大的旅游企业,使之在省内乃至国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通过这些旅游企业的牵线搭桥,把开封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游客,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

3.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开封形象

宣传促销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旅游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开封旅游以什么样的形象推介出去,对开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定位口号要能真正代表开封旅游业的内涵,能够为旅游者喜闻乐见,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封市旅游管理部门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一个定位口号征集活动,从而收到一箭两雕的效果。例如,曾经有人提出用”一本书——、一个人——包拯、一幅画——”来概括开封,作为对外宣传促销的重要着眼点。或者是”一城——古城墙、一画——、一官——包拯、一将——杨家将、一精神——焦裕禄”的口号。无论如何,以上这些文化遗产都是让开封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开封的核心和亮点。合理组合以上这些因素,加上必要的资金投入,就能在国内外游客中重塑开封良好的旅游形象。

4.丰富景点类型,提高景点文化品位,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项目

旅游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趋于精确和个性化,这使传统的产品市场受到影响。开发新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是一项重要措施。重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旅游产品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是获得稳定市场、减少季节波动的关键。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 即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虽然景点问题并不是影响开封旅游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但从长远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开封旅游景点的发展也将对开封旅游业整体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开封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开封黄河游览区也完成了规划阶段的工作;开封“城摞城”奇观的开发和开封宋文化的深入挖掘也引起了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一切都将为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结束语

七朝古都开封作为中小历史文化名城的典型代表,我们详细分析了它在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策略。相信如果开封能按市场规律来操作,要从定位上把握、形象上塑造、宣传上带动,不断开辟新的“靓”点,树立新的形象,凭借其所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旅游市场一定能够形成良性的快速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永文.开封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