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教师评比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作为最为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教师更是我校推进新课改的生力军。为此,学校决定结合“五四”青年节,举行青年教师练兵活动,旨在通过练兵,进一步促使青年教师在课改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发展和超越自我。
二、参赛对象:
30周岁(含3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如有特殊原因不参加本次比赛活动,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校长室批准方可同意。
三、活动内容:
1、粉笔字比赛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写字内容,字体工整规范,大小适中,结构匀称,整齐美观。
2、教案设计评比
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学科独立设计教案,教学流程体现课改精神,能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
3、“我与新课程”演讲比赛
参赛选手以“我与新课程”为主题,阐述自己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所作所思所感,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真实,能表现出自己对新课程的新认识和新收获,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
4、课堂教学能力评比
参赛选手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自选一节课,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围绕“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方面独立设计教案,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示。
5、课件制作评比
四、操作办法:
1、评分办法
总分500分,其中粉笔字占60分,教案设计占100分,“我与新课程”演讲占100分,课堂教学能力占140分,课件制作占100分。
2、评分细则
3、评委组成
(1)粉笔字评比评委库
(2)教案设计评比评委库
(3)“我与新课程”演讲评比评委库
(4)课堂教学能力、课件制作评比评委库
4、奖项设立:
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序计算,设立一等奖3名,各奖300元;二等奖5名,各奖200元;三等奖8名,各奖100元。另设奖品一份。
五、时间安排:
六、活动结束:撰写“活动促发展”练兵后记。
七、备注:
近年来,我校坚持改革、锐意创新,不断地应时应势而变,积极实行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作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1. 以人为本,柔性管理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用命令和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管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是有效的,但是过分强调制度管理而忽视人的情绪、情感、道德的因素,反过来又会制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所以,针对科层制的这一弊端,在学校管理中更强调柔性的人本管理。学校决策层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会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在发出指令时,会设身处地考虑到是否有利于教学,是否会成为教师的负担,从而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少做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钻研课堂教学,与学生彼此心灵沟通上来,这样才是切实提高学校效能的最佳措施。
2. 实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a)校本培训的内容设置
我们将校本培训内容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教学技能培训;②教育科研能力培训;③现代信息技术培训;④教师师德师风培训;⑤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为此,我们实施了两大校本培训,一是“二五八工程”培训,要求新分配的青年教师二年内站稳讲台,五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八年成为本县区的名优教师。二是开展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每年举行一次,通过年级备课组、教研组层层推荐,最后参加校级教学的大比武,评出本年度的优秀教师。
(b)校本培训的具体做法
①结对帮带。开展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还针对培养青年教师的各个实践环节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学习、进步。如举行座谈会、培训会,请老教师介绍怎样备课,使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工作;通过观摩、研讨、考核、评比等活动,给每位教师创设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尽快地成长。②参与互动。所谓“参与互动”就是教师不是以“受训者”的身份去被动接受培训,而是一个以主体者、研究者的角色主动参与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学校是研究中心,教室是研究室,教师是研究者。在互助中,即使统一备课、集体备课,教师也要再进行整合、二度设计,同一课题的教学不要出现统一的教学思路。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个性,让教学“个性化”。③请进走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请专家或名师来校指导,先后邀请华南师大麦志强教授、汕尾市知名校长文学荣临校讲学;每年选派高三骨干教师、级长、班主任外出,学习兄弟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经验。④课题牵动。“科研兴师”,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学习,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⑤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循环,让更多老师在循环教学中成长。
二、校本教职工的激励机制
1. 目标激励
一是建立职称晋升、考核制度。在职称晋升方面,制订《职称评聘量化考核细则》,依据学历、教龄、任职年限,获各级荣誉,年度考核、科研成果等方面量化。在职称考核方面,依据岗位工作和科研成果进行量化打分,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职称晋升目标,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二是建立新教师教学达标制度。学校注重对新分配教师的培养、跟踪和考核,建立了新教师达标制度,对不达标的教师加强培训和指导,鼓励与惩罚相结合,推动教师学历达标。
2. 岗位激励
教学管理能力强、效果好的教师,让他担当教学重担,有的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有的担任实验班、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教学和管理能力强,精力充沛的教师有发挥才能的平台。
3. 榜样激励
树立榜样——人人有学习楷模。学校每两年开展一次“首席教师”的评选活动,在全校广为宣传“首席教师”事迹。推介学习典型,悬挂图片、展示事迹、召开报告会等形式在全校树立榜样,使全体教职工有学习的楷模。
严格考评——人人有量化积累。教务处、政教处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项目为教学环节(备、教、辅、批、考)、学生评教、教研活动、班级评分等,依权重累计,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搭建平台——人人有成功机会。除两年一度 “首席教师”评选外,每年评选一次市县“优秀教师”、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让努力工作的教师获得应有的荣誉。在教研方面,通过一年一度的科研课题,论文评选,科研课题实践等,使中青年教师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取得成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校本教职工的绩效评价
教师绩效考核奖励机制作为一种对教师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新型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变人才资源为人才资本,提升学校竞争优势,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评价绩效目的,不在于“评价”本身,而在于对“绩效”的促进。即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唤醒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工作效益的提升,促进教师的发展。
四、校本教职工的人文关怀
1. 融合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实现二者的统一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学校工作目标的制定,不能脱离学校工作的实际,不能违背教师的合理需求。学校在推行各种制度时,都几上几下,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最大限度地把多数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整合起来,使学校整体目标变为教师个人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为达到预定目标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拼搏精神,积极投身于学校各项工作。
2. 科学决策民主管理
学校建立一套完善的议事、讨论、决策制度,规范决策程序。我校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坚持好的做法与制度,摒弃不符合学校现实需要的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师生实际的规章制度。
15年前,我刚接任教研员工作。一次,我到最偏远的一个农村幼儿园调研。那个幼儿园地处山区,依附于小学,整个幼儿园只有一个班和一名教师。我的到来让这个质朴的农村教师又激动又惶恐,在交谈之中,她向我道出了心声:“你是第一位到我幼儿园来的教研员,我不知道什么是课程,也不知道有个‘《纲要》’,我就带着孩子唱歌跳舞讲故事,不让孩子闯祸。”听了这番话,我久久不能平静。在回来的路上,我望着窗外连绵的山林陷入了沉思:农村,一个应该被重视的地方,农村的孩子,正面临不能再等待的成长之痛。在中国,最多的是农村幼儿园,这些幼儿园中的教师就像静待开放的山花,急需营养补给,亟待精心浇灌。而我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做些什么呢?转眼,15年时光荏苒,我和这些农村教师行走在专业成长的探索之路上,有喜有忧,有花有果。
一、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受到被关注
任何一名教师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农村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多年来,我的足迹踏遍全区每所幼儿园,对500多位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过问卷调查,每到一所幼儿园都会召开教师座谈会,经常和个别教师促膝谈心,曾专题访谈过16名农村幼儿园园长,进行非参与式教学观摩222次,收集并分析了教师备课记录、幼儿园工作计划、教研计划和教师培养计划等几百份资料。
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是否取得教师资格证等基本情况,教育观念、教学内容选择、师往、教育评价、家园合作、教研教改困难等专业发展现状,以及职业认同、职业期望及培训需求等方面。园长访谈内容涉及园本课程与教研、园长与教师培训、幼儿园发展规划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非参与式教学观摩主要包括新教师教学活动展示与考核、优质教学活动展示与教坛新秀评比、早期阅读活动与五大领域教育活动研讨、教学活动设计研讨与展示、良师展示与带徒展示、观点报告与名师示范等。
据2013年9月统计数据,全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如下:一是教师队伍年轻化。29岁及以下的教师占83.8%,30—39岁的教师占12.2%;10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占83%,10~20年教龄的教师占16%。二是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大幅下降,但仍有19%的教师无教师资格证;转行转岗教师比例较高,占总数的45%。三是教师学历整体较低。38%的教师为大专学历,其中50%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56%的教师为中专学历,其中20%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6%的教师为本科学历,但都是其他专业毕业。四是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亟待提高。但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有上进心,渴望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渴望成长。
一、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受到能成长
为推进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甘做润物无声的及时雨,努力给予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教研支持。
(一)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是教师的立教之本。可是,不良师德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时有耳闻,所以我们对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其职业道德。师德报告的引领、师德标兵的评比、“爱与责任”的演讲,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提高了对职业的认同度,明确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如,甬港片区与慈城片区的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职业培训;慈城镇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等电影以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等相关电视节目,还组织大家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等,为教师树立师德榜样;洪塘和庄桥片区的幼儿园则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演讲活动等,他们邀请教研室主任进行“行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专题报告,请幼教教研员分享“今天,我怎样做教师”的相关理念和经验等,让教师明白怎样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
(二)规范教师教学常规
针对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及转岗的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设计了全区统一的“幼儿园备课本”,内容包括幼儿园一周活动安排、集体教学活动方案、区域活动安排、一日活动流程设置与目标要求、每周工作小结等。比如,对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我们要求教师做到:熟悉教学内容,能熟练讲述故事和弹唱歌曲;认真准备教具、学县;教学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有趣、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语言规范、简练;对幼儿的评价科学、多元等。
同时,在每学年的开学初,我们要求各幼儿园教师按年龄段分别开展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研讨。分析幼儿年龄特点,规范教师备课要求:实施独立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初职教师规范性备课和经验教师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积极探索教师备课与教研相结合模式:独立备课上课一同伴听课观察一教师自我反思一同伴支持互助一教师深入反思一修改教案一再次实践一形成新的经验,使备课成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研究性工作。例如,慈城镇贝贝佳幼儿园开展教研活动“走好备课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教材分析能力的提升”。该幼儿园发现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存在“以‘本’为本,缺乏创新,重难点不明确,领域特质把握不准”等问题,于是,在我们指导下,该幼儿园从理论学习人手,以案例剖析为载体,开展了集体研讨、同伴互助、经验分享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提高教师一日活动组织能力
有一位农村幼儿园的老园长曾对我说:“我们幼儿园每年都有新教师,他们不知道要如何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不晓得自己每天要做什么,怎么去做。区里能不能出一个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供他们参照?”这位老园长反映了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真实情况。于是,我们组织区内的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对全区农村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开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并研制了《江北区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先在各试点园试行,一学期后收集试点园的意见和建议,对《细则》进行了修改、完善,然后由区教育局发文推广应用。《细则》分别对各年龄段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和教育建议,包括“幼儿行为要求”“教师工作要求”“保育员工作要求”,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二、让农村幼儿园教师感受到有未来
如何让农村幼儿园教师不断开拓视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怎样引领他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我们作了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一)深度蹲点,分层研修
作为区幼教教研员,我每学期深度蹲点两所农村幼儿园,每园每月2天,与园长、教师座谈,预约教育观摩,开设示范讲座,参与教研。如,我曾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做过“做一个有品位、有能力的幼儿园教师”的讲座和“规范和优化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的辅导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分层研修,如,针对农村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开展了“保教管理论坛”活动,针对一级教师开展了“保教案例演讲”活动,针对新教师开展了“教育教学小故事分享”活动。我们的分层研修还包括针对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研修”,针对成熟型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优化研修”“特长教师音乐教学的专题研修”等,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城乡联动,园际互助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及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成长,我们利用区域中的示范幼儿园帮扶、辅导农村幼儿园,形成城市带农村、公办园带民办园、大园带小园等园际互助机制。有歌曲弹唱、早操创编、设计教学活动与评析等提升教师技能的辅导;有班级环境创设、充分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教玩具制作的联动展示和观摩学习。如甬港片区的江北实验幼儿园与怡江幼儿园围绕美术教学策略等主题举行园际联动教研展示活动,帮助教师们明确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我们还成立区“幼教协助组”,聘请优秀骨干教师为教研协助员,协助区教研员指导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教研工作,不断完善区(教研室)——片(辅导幼儿园教研组)——园(教研组)的三级教研网络,从而推动了农村幼儿园的教研工作。
(三)骨干引领,形成合力
为了更好地辅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草根专家”资源,将我区的特级教师,市、区级名师,学科骨干等优秀教师组成“复合型专家团队”,每两年开展一届“良师带徒”活动,以“一带二,一带三”的师徒结对培养形式,每月开展一次辅导培训,具体活动形式有小组合作式、实践体验式、专家引领式、案例分析式、成长档案式等,至今已经开展了10多年。如,2012年暑期,“草根专家”们对全区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分别举办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的解读…‘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和有效性教学”等讲座。名师的示范与辅导,帮扶与结对,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
这一学年,从总的方面来讲,学校教科室能够紧密遵循学校全年的工作思路和教科室职能工作目标,全面把握“科研兴校”的内涵,努力引导教师确立人人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理念,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从而实现学校教科工作特色化、教师教科状态个性化,有力地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新一轮发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校有十多名教师积极申报、参评了市县等各级研究课题,而且均获得收获。其中,选送到县教科室评奖的5个县级课题1个获得一等奖,2个获得二等奖,1个获得三等奖;申报县、市课题有10人立项,其中1人市级立项,9人县级立项等等。在此基础上,教科室还积极组织了各项与长兴一小校际共建的活动,并配合其他的行政人员干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围绕教育局今年提出的“两个年建设”:作风建设年和质量建设年。教科室作为学校师德师风教育的主阵地,本学年重点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政治与业务并重的原则,强化教师工作中的政策导向,将思想工作、政策导向和物质激励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加强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使教师能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发扬科学精神,遵循学术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加强了业务学习,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精心组织了各种学习活动,构建出学习型组织。
本学年主要开展了以下等学习活动:
1)、认真组织了教师学习和钻研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
2)、针对参加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会及进修的教师,要求他们回校后要认真做好学结,并上好一节示范课,教科室组织召开学习报告会,这样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大部分教师资源得到了共享,共同提高了业务方面的水平。
3)、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参加教师培训或交流会,使他们接受了新知识、新信息,提高了教学能力,并认真落实好了“六个一”活动。
4)、通过组织教研站的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激发了中老年教师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与校际共建学校长兴一小开展了多次教研活动如:到一小参加教师解题竞赛讲座、请一小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请一小教科室主任来我校举办科研讲座等等,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各项能力水平,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6)、通过布置任务,让全校教师制订了三年的个人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激励了教师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的动机。
三、建立健全了学校教科研评价机制。
1)、通过举行论文、案例剖析和教学故事评比,激发教师参赛兴趣。
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论文、案例剖析和教学故事评比(结合市、省等论文评比活动),并组织各种形式的作品研讨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教师的写作能力,促进了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总结意识,更加激发了教师参赛的兴趣度。
2)、建立了教师校本研训评价机制。
南苑中学
市教科所:
根据金市教规[2005]6号文件《关于评比金华市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对照考核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呈上《南苑中学创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请报告》,请予以审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建立了由分管教科研副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首席教师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先后出台了《南苑中学周前会学习制度 》、《南苑中学教师业务进修与外出学习制度》和《南苑中学师徒结对与考核制度》、《南苑中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二.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舍得投入。除了每年给校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图书、报刊外,还为每位教师出资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每个教师办公室、备课组都配备了办公电脑,并建立了设备先进的校园网,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学校还提供经费,保证每个学科组、每位教师每一学年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外出到上海、杭州、余杭、义乌、温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地听课学习。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进修合格给予1000元的奖励。
三. 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举措。自课程实验改革以来,学校教务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有: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 为了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利用西苑中学的资源优势,前两年我校还与西苑中学实行连锁办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上,两校规定各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交流。公开课,两校教师互听互评;新教师汇报课,由两校的评委一起听课、打分、评课。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尽量争取到我校来进行。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的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学科教研活动,多次在我校举行,既使我校的教师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更使我校教师在“家门口”能学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本领。
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
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进行;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的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青年教师占多数,这既是优势,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 “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 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对成长快、成绩优的新教师及其指导师予以奖励。
四.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重视科研理论学习。近年来,我们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
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相继组织教师学习了《国际教育新理念》等师训教材。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2至3次专家讲座。仅2004年第一学期就邀请了市教科所《东方教育研究》主任编辑洪飞来校作“案例研究辅导报告”,邀请了市教育局副局长许璋作“教师要成为一名反思者”的专题讲座。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结题报告等。学校还获得了“金华市区千名科研型骨干教师教育理论学习月”活动优秀组织奖。
2.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教师论坛。
自2004年起,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论坛。聘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及外出培训教师开设讲座交流经验,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点评,如本学期邀请了金华教育学院书记吴惠青教授作点评。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又发挥其带动作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市级评选,上学期选送了68篇到市级参评。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科室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 五.扎扎实实创建,实实在在收获 。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如胡艳、李琳、成雪春、徐映红、郭莉老师参加市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徐映红老师在省社会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徐宝青老师在金华市自然科学教学技能大比武中荣获二等奖,在省级比赛中获三等奖。胡萍老师参加“艺校杯”中小学音美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市级二等奖,王胡莹老师参加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市级二等奖等等。仅2003学年第一学期,我校就有7人被评为区级教坛新秀,3人被评为市级教坛新秀。
由于我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学校先后荣获了首批“我心中的浙江名校”、浙江省教育创新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金华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促进教研组发展,建立符合社政教研组特色的科学管理制度是有效保障。虽然学校已有关于这方面的教科研制度,但我们应从社政教师的自身意愿出发,根据教学教研中对制度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符合当前社政教研组实际的制度。
1.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
教学和教研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的充电是前提。为此,我们建立了《社政教研组学习考核细则》和教师全员学习计划,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加强社政组图书角建设;加强理论学习,注重业务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课标”、新课程理念、阅读相关文献等,及时交流,深度汇报,合理评价,自我跟进。我们的学习制度一般是从属于学校总的安排,而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的方式?都做到定时、定点、定主题,要求明确,并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2.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制度
结合学校的需要,用新制度规范教研组活动。我们在遵守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制、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制度、定期会议制度、期末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备课组长岗位职责制、教研组考勤制度、集体备课“磨课”制度、定期公开课示范课制度、师徒结对制度、命题审卷制度、讲座培训制度等,并付诸实施。然后对比各种制度实施前后的情况,完善各种制度对社政教研组建设的促进作用。
3.建立有效的资源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组建了教研组档案管理库和教研资源库,包括:本教研组历年各级段的题库;经筛选的教学参考资料、优秀的课件、典型的案例分析、成功的精品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本组教师的教学经验、论文、教学反思等。充分利用网上资源,筹建电子阅览室,开展网络教研,并利用校园网教师的优秀读书心得,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形成完善的教研组制度。
二、探讨有效的组织形式
教研组活动的组织形式如何,直接影响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建立以合作教研为特点,开展主题论坛、合作研讨等组织形式,有利于利用集体智慧,促进教研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1.积极进行特色教研的尝试
我们认为,社政教研组要赢得校领导和上级教研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必须做出些成绩,搞些教研特色。于是,我们不仅积极开展学科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还建立了教研组博客群组,利用FTP、QQ群形式进行互阅、互评、互修。把教研组活动主题化,寻找以主题研究为依托,以网络互动教研为载体的教研路子,增强教研的目的性。尤其是利用流动教研记事本,及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通过这种开放性教研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小组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由殿堂”。
2.积极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一方面,积极开展组员之间的学习竞赛评比活动,开展各备课组之间的考核、评比;组建学校子课题,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抓住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关键,自主确定课题。另一方面,针对社政教研组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三级帮带制度,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对非本专业教师的成长,利用“导师带教+行为跟进+自修提高”的方式进行研修活动,使改行而来的教师尽快走上教学轨道。
3.研讨自我培训的方式方法
专家引领,拓宽思路是自培的一种重要方式;挖掘教研组的内部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创建学校学案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催生优秀教师群体的成长;立足信息技术手段,创建自我培训的新形式,按照“观看――模仿――剖析――创新”的模式开展。我们建立了“以课例为载体的‘协作式’教师自训策略”,积累了教师自训的基本经验:一个载体(以课例为载体),一个重心(以教师自我反思为重心),一个立足点(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两个方法(参与式培训、互帮互学),五个原则(发展性、针对性、实践性、时效性、反省性)。
三、构建有效的研究范式
如何让教研组活动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效教研的根本所在。教研组活动如果能直接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进,有利于教师实现自己价值的提升,就会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研究的热情。长期以来,由于教研组建设仅局限于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层面上,多成了完成行政指令的过程,教研与教学割裂,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突破,没有明显促成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老师们认为教研活动是负担而只是疲于应付。因此,我们社政教研组建立了以“开课”为核心,说课、评课、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命题、论文撰写一条龙的新教研组建设模式。
1.开展反思性学习活动
即把专题讨论案例化,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的个案,收集大家的教学困惑集中思考,共同解决,及时总结,及时改进,形成以反思为核心的发展机制。如按照“教学设计1(本人)――课前说课――问题研讨、反思改进(备课组)――教学设计2――课堂实施1――问题研讨、反思提升(全组)――课堂实施2――问题、反思完善……教学案例”等环节进行,以提升教师的反思水平。还可以通过组织本学科各年级阶段性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进行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按照“研――做――思――提升”的模式开展研讨活动。
2.以典型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
通过课例研究,观视频,给任务,写分析案例,利用主题式、讲座式、沙龙式等进行教学研讨,形成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模式。如:开展视频教研,对自拍录相与他人录像观察思考,进行微格教学,反复观看、选段观看、定格研讨,按照“主题先行――课例跟进――反思继续――自我实践”的方式进行。
3.开展富有成效的建设性活动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来到现在学校已经两年整,先后担任工商专业部主任、10财1班班主任及10级《基础会计》及《金融基础》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品行修养,凡事是责任为重,严谨地做好份内每一项工作,不论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及科研各方面,自觉符合“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优秀教师”申报条件,特此申报,请领导审定为谢。
此致
申报人 ******* 2008-6-23
附:申报材料:
【指导思想】
在教务处及学生处抓质量,促发展的宏观指导下,很抓教学常规及过程管理的同时,注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资料的搜集与学习,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强化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积极以探索课程综合化改革为基本形式,加强班级管理与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学生专业思想的强化指导。
【工作重点】
l 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为目标,注重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与考核,强化常规与质量意识。
l 注重班级管理与建设宏观架构,注重学生行为规范与习惯养成教育。
l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搭建竞争与服务平台,加强学生服务、服从意识的培养。
l 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探索,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寓教于乐。
l 积极引导学生的专业意思,强化专业思想,加强专业辅导及职业指导工作。
【工作与成绩】
(一)班主任工作方面
上期,立足于起始年级的常规管理与班级宏观构架,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
u 以“诚信、沟通、合作、自信”为起点,铺设班级建设的底蕴。
u 以“净、静、敬、谨、精、竞”为目标,描绘班级建设的蓝图。
u 注重干部培养,完善管理细则,推行自主化管理与建设的模式
u 以板报为载体,指导学生设定自身在班级建设中的角色与定位。
u 注重各项活动的要求与过程监控及考核,以强化学生团队意识。
u 以多交流、多沟通为策略,强化爱心、责任心,规范学生言行。
u 注重书信、通讯等交流形式,以构建真诚和谐的家校互动平台。
u 围绕管理与建设之核心,建立班级博客,搭牵师生互动之脉络。
下期工作中,在继续加强班级常规管理、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家校互动平台的同时,围绕争创校级先进班集体这一奋斗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u 理性分析现实中的成绩与问题,确立工作的重难点。
u 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健全民主制度,营造和谐氛围。
u 重温专业目标,搭建平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意识。
u 强化学生的班集体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u 发挥搏客“家园”作用,强加学生专业与职业指导。
u 积极反思,走出“心”的阴影,勇敢面对心的困惑。
附:主要成绩:
1、 全校区唯一的“清洁卫生免检班级”称号
2、 在学校“专业技能技艺”活动月学生舞蹈、配乐诗朗诵中荣获年级第二名。
3、 在期评优推优活动中,我班陈雅娇同学荣获“区级三好生”称号,何一平、向彩梦等19位同学分别荣获校极“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4、 我10财1班“校级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5、 我10财1班在各次“礼仪操”与集会评比中,得到校区领导与师生的首肯。
6、 在学生征文中,我班学生陈雅娇与何一平的职业生涯设计、容同学的“我身边的诚信” 征文被推选参评。
7、 校医务室多次抽调我班学生参加校内义务服务活动,得到好评。
8、 每次班级“墙报”也成了我班一道风景线,部分被学生处收藏。
(二)教学工作方面
u 加强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学习与更新,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u 明确课程教学目的、任务及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u 立足于课程整合的课改思路,大胆改革与创新,不断的否定自己,力争最好的教学效果。
u 积极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改革新思路,教学效果明显:前后两期教学工作中,我所教的班级在年级总评中,名列前茅,其中最好成绩超第二名班平均达10左右,受到学校师生及家长的好评。
附表:
本期期末考试成绩及总评如下:《基础会计》
班级
期末班平
高最分
最低分
85-99分段
70-84分段
60-69分段
50-59分段
40-49分数段
低于40分
1班
85
99
22
35
20
3
1
2班
73
93
11
7
27
23
3班
74.7
92
11
19
27
5
2
1
3
4班
65.3
98
9
9
12
15
2
9
10
《金融基础》
班级
期末班平
高最分
最低分
85-99分段
70-84分段
60-69分段
50-59分段
40-49分数段
低于40分
1班
73
90
37
4
41
12
1
1
2班
63
87
35
2
11
39
5
3
1
3班
64
90
21
1
21
1
4
1
2
4班
68
89
40
2
25
4
2
(三)科研方面
我在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科研的思考与探索。近年来,先后多篇或获奖
《中职校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初探》——《现代教育》国家期刊发表。
《营造氛围激发潜能、注重教改提高效益》——省职教所年会交流
《关于职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市级二等奖
《专业部目标管理及建设初探》——省二等奖
《调整职能、完善管理、加强建设——职业中学专业部建设探索》——成都市教学研讨会中交流)
目前论文《中职校和谐班级文化建设初探》、《真爱铸师魂——“真爱铸师魂,师德耀光辉”》师德演讲稿先后被推送成都市及金牛参评。
另外:
(1)前后两学期分别在校区及全校班主任工作总结中进行题为《班级建设与管理中的你我他》及《真诚沟通,搭建育人平台》交流发言.
(2)2008年6月27日代表学校参加“金牛区首届金牛教育博客论坛”作题为《明确定位,搭建育人平台》交流发言
》。
一、组建教学督导队伍,形成“三员三查三评” 督导机制。
“三员”指教学巡视员、教学信息员、教研考勤员。教学巡视员由学校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对日常教学秩序、教学状况和考试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教学信息员由各班的学习委员、班长组成,负责搜集对学科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对上课教师进行适当评议。教研考勤员,由学科分管行政组成,负责对教研活动考勤。“三查”指学期初、期中、期末按教学六认真要求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三评”体系即开通“学生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三层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员三查三评” 对有效监控我校的教学情况,完善评价机制,规范教学管理,全面反馈教学工作信息,及时发现教学及教学管理中的问题,确保我校教学质量不断的提高,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使之保持最优状态,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原来学生的评价中部分问题突出的学科、问题突出的教师教学已经有了明显改进。
二、强化团队精神,把教研组建成学校优秀的团队。
所谓团队,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承担共同的责任,为统一目标而贡献的一群人。团队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就是协调合作,共同承担集体责任。团队精神表现在教学教研方面就是敬业、钻研、合作、探究、交流等等,团队精神要求各组织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进行协调共同合作建立团队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怎样来培养教研组的凝聚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呢?我们的做法是:
(1) 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培育队员协同合作的精神。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框架加强过程管理,并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较好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团员协同合作精神的形成。
(2) 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培育团队钻研探究的精神。
课题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培育团队钻研探究精神的过程,课题的研究不可能由哪一个人单独来完成,在研究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棘手的问题,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发挥团队集体钻研探究的操作才能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育团队钻研探究的精神。在参与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聚焦课堂真实问题,老师们觉得研究就在身边,通过撰写教学随笔形式的参与研究,降低了参与梯度,人人能参与,个个可研究。
(3) 参与网络教研,培育团队交流共享的精神。
网络与教研联姻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陈中物理组月照霜林的博客屋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很好地培养了团队交流共享的精神。在学校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博客。学期末通过优秀网络教学随笔的评选来激励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优秀的教学随笔由科研室向进修学院科研部推荐,有教育意义的教学随笔由科研室编辑成册。
(4)“集体捆绑”,为团队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集体捆绑”是指: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不针对个人,只针对学科团队。学校把各部门工作中的相应数据以“集体捆绑”的形式在老师评职,年度考核、评优、骨干评选、奖励等与大家关系紧密、比较在乎的事情上进行体现。 “集体捆绑”唤醒了教师们内在的合作意识,构建了学科组教师之间的相互滋养互动共生的良性运作模式。
三、强化学习意识,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的组织。
学习型教研组的核心是学习,如何把一个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教研组呢?我们的三项措施是:
a、 建立制度
要制定教研组学习制度、教研组学习计划和教研组学习考核细则,通过学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学习行为,通过学习的计划来实现教师的学习,通过考核的细则来迫使不爱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
b、落实计划
依照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建立的学习制度不是最终的目的,对教研组的学习考核也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开展好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认真考核
依照考核细则对教研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必须纳入学校对教研组长和组内教师的年度考核,作为推荐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校本教研文化意识,凸显教研组特色
教研文化是指教研组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体系、自觉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生活方式。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应该形成一种引导激励教师成长的氛围。应该重构成事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做到既成事又成人,在成事中成人,为成人而成事,用成人来促进成事。教师就不纯粹的具有蜡烛精神,还有自身的成长。教研活动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追求目标。教师之间在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中不应仅仅停留在教学技巧的改进,而更应该关注教学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讲和演,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及师生的课堂合作,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的发展。如何来培养教研文化意识呢?「 1
1) 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重心下移,通过老师与中下学生的接触,让学生去激发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丰富学习形式 “走出去,请进来” 与优质学校接触进行思想碰撞。政治学习时间,老师走上前台,让老师不在只是倾听者。
2) 形成教师研修机制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硬件设施,而是学校的软实力,一个学校软实力的强弱取决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而决定教师整体素质高低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研科研水平,教研科研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研组是否有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目前在原来实施青蓝工程的基础上,将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研训结合起来,形成研训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力度。培养了一大批市区校骨干教师(市骨干1名,区干教师2名,校骨干教师18名),配合区农村骨干教师队
伍建设工程,现有近15名教师参加了骨干班培训。不久将会从中产生新一批区骨干教师。
3)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
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体认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恰当的回应。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方法,以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为了更快地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观课能力。我们在教研组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的物理、语文组尝试采用先进课堂观察技术来进行教学诊断。借助摄像机,对课堂教学从5个不同视角(学习组织形式方法、问题预设与生成、教法与学法、教材文本与课程资源、状态与效果)去观察,重点关注课堂实际发生的过程,哪些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哪些是低效的,让观察者从5个不同角度去评价一堂课,改进一节课。
蓝正国
我县有27所小学,19所初中校,2所完中,3所高中,农村教育是我县基础教育的主体。为了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我县教工委和教委领导在认真调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从打破校际人才壁垒人手,在人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县域教师的有序流动。教师岗位交流的时间为3年。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5年,县教委对全县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师资结构在县城、平原、山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1)山区中小学、平原高中十分缺乏36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2)城乡教师学历结构差异不大,但教学质量相差甚远。山区教师大多是通过自考或函授等形式取得相应学历的,他们的教学能力、知识体系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改善。(3)农村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中学缺乏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这些学科大都由中文专业的教师兼任;小学缺少音乐、美术、体育专任教师,这些学科大都由有这方面爱好的其他专业教师兼任。(4)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我县中小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山区偏少,在山区初中校尤其少。
在这种背景下,我县开始推进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
一、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三个阶段
1、试点
2005年,我县按照市教委要求,实施城乡间、校际教师的双向流动:安排3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抽调50名山区学校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提高。
2、全面实施教师交流
在总结200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交流工作力度,将交流时间由1年延长至3年;计划用4年时间,分期分批安排450名没有山区工作经历的中小学教师到山区支教,抽调600名山区青年教师到县城学习。2006年9月,首批312名(小学115名、初中175名、高中22名)交流教师全部到岗,其中,149名山区教师进城学习、135名城镇教师到山区交流、28名教师在城内校际换岗。2007年9月,又有234名教师踏上新岗位,其中到山区交流的教师105名,到城内学校交流的教师129名。目前,共有626名中小学教师参与了交流工作,我县初步实现了县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师队伍。
3、干部交流
在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实行校级干部岗位交流制度。2007年初,首批33名学校正职干部进行了轮岗。县教委对参加岗位交流的校长按照德为先、绩为重,注重社会舆论、教师公论,突出管理能力的原则进行统一考核。此举进一步完善了县域内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主要措施
1、严格规定交流教师的条件
选拔没有山区学校工作经历的,男57岁以下、女52岁以下的县城及平原地区小学和初中任课教师到山区学校交流;上年度被评为中级、高级职称且无山区工作经历的县城地区高中教师到平原及山区学校交流;45岁以下的山区学校任课教师到县城或平原地区学校交流。我们要求县城和平原地区一定要把政治素质好、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先选派到山区。山区一定要把校级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优先安排到城内交流。
2、明确交流教师的待遇
任课教师在交流期间原聘用合同不变、工资关系不变、福利待遇不变,享受接收学校的交通费补助。在同等条件下,参加交流的教师优先参加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优先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评先活动。到山区学校交流的教师,累计两年(含两年)以上考核优秀者,晋升一级工资。
3、落实交流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
县教委制定了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等工作评价细则、各项评价指标。接收学校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及教育教学评价细则对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出勤、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评价意见和考核评语。每学期,县教委到各校了解交流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各校执行评价细则的情况,审议学校对交流教师的各项记录与评价意见。
接收学校建立交流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包括:交流教师登记表,本人的3年发展目标、计划,阶段性的分析、总结,日常工作的学习记录、听课记录,撰写的论文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获奖情况。
4、加强对交流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按学科成立交流教师业务提高小组。发挥交流教师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利用假日有计划地对交流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
三、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基本经验
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现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很多做法成为我县“推进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确保教师交流工作的顺利实施,县教工委和教委成立了由书记、主任任组长的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交流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密云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意见》、《密云县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管理办法》、《密云县岗位交流教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密云县岗位交流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密云县小学山区骨干教师到城内学校进修学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章,确保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人选经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县教委批准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县教委要求:第一年,接收学校尽力合理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第二年实行竞聘上岗。对交流到山区的没有聘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接收学校可以将其转岗;对交流到城内或平原的没有聘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接收学校报教委审核同意后,可以将交流教师退回派出学校;对在交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重视宣传,统一思想
为了统一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思想,在交流工作上形成共识,县教工委在2006年暑假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在2007年暑假前召开了第一年交流工作的总结表彰大会,使教师充分理解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对交流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同时,利用媒体宣传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成绩和先进典型。
3、加强督导,总结经验
县教委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岗位交流工作进行督导。在学期中,对交流教师工作进行专门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组织接收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会、研讨会,及时了解、研究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交流教师的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工作状况及对交流教师的管理问题等,认真总结经验。在学年结束时,召开交流教师工作汇报会、优秀交流教师表彰会,及时总结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经验,查找问题。
四、实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的初步成效
1、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年来,交流教师做研究课45节,进行讲座120余次,听课2500余节,直接指导山区教师150人。
城内骨干教师到山区学校后,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课后研究等形式,指导青年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城内骨干教师与山区青年教师结对子,每学期听每个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指导每个徒弟备课不少于15节。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各校教师可随时听课、研讨。
从山区到城内的教师,充分利用城内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生源条件。城内接收学校按2:1的比例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为每名交流教师安排了师德修养好、理论基础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指导教师。
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对每位参与交流的教师在生活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从东邵渠中学交流到六中的贾小丽教师说:“是交流,使我看到了世界之外的世界,我的眼界更宽了;是交流,给了我博采众人之长的机会,使自己有了提高的舞台;是交流,让我感到学海无涯,任重道远!”
2、提高了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双方学校的教学成绩均有所提高,山区学校的教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从六中交流到新城子中学的王青老师承担了3个班的体育教学,这3个班的体育中考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7%,及格率100%。教师交流提高了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有些山区学生的家长说:“本来是想让孩子转学的,可是听说城里的老师来到山区教孩子,还费那个事干啥!”
3、加强了校际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通过交流教师这一纽带,互动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调用互动学校的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学资源及教育信息。
在教师岗位双向交流的同时,山区学校教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与城内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也实现了“双向交流”,促进了城乡学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4、初步形成了交流教师管理的新模式
通过实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优质的教师资源由学校垄断变为全县共享。一年多来,在县教委和各校的努力下,教师交流工作已经被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中,交流教师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县教委人事科根据各单位编制和岗位情况制定、实施交流计划,检查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对交流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接收学校共同做交流教师的考核工作。县教委中教科、小教科负责制定并实施交流教师的培养、提高计划,了解、掌握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派出单位按照县教委的统一要求制定派出教师周期计划;定期了解派出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协助接收单位做好派出教师的日常管理;按照派出教师所在接收单位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发放课时工资。各校在接收、安排、管理、引领交流教师等各个环节做到精心安排,在关系不变、薪金不变的情况下,对交流教师像本校教师“一样管理、一样使用、一样对待、一样培养”。
五、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