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第1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我们已进入了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的口腔健康保健,却一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20年前,很多老年人就认为老年人缺牙很正常,掉牙之后不会主动走进医院的口腔科,如今,这种陈旧的观念依然存在。在我所接诊的众多老年人中,几乎有90%以上都存在缺失牙,其中会主动进行镶牙的,连30%都不到,“人老了,掉牙是很正常的事情”,“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镶牙干什么”,很多人都这么说,因此对缺失的牙齿听之任之。

作为一名牙医,让我感到痛心疾首的是,正是老年人的这种观念,让他们晚年的天伦之乐大打折扣,本来儿女事业有成,孙子环绕膝下,是一幅很美好的画面,却由于缺失牙,而导致老年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很多人不会意识到缺失牙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尤其是老年人,认为缺牙不过是身体各项技能下降之后导致的,事实上,缺牙之后,会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缺牙之后进食困难而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会导致很多疾病,影响健康。

早在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8020”计划,即80岁的老人拥有20颗有效牙齿。很多人都认为这不可能,事实却是,这是非常可能的。在西方国家,口腔保健意识是非常超前的,他们几乎从出生开始,就会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甚至每个人都有私人牙医为他们服务,因此,他们很少会出现口腔疾病,70甚至80岁的老人,即使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也依然能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可见,过早的缺失牙,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牙齿,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伴随我们一生,而我们,却恰恰忽略了这个永不背叛我们的“伙伴”。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近几年来,前来做口腔检查的老年人逐渐多了起来,虽然口腔保健意识远远不如西方国家那样强,但毕竟也是一种进步。而让人高兴的是,随着种植牙的出现与普及,很多老年人逐渐接受了这种技术,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牙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种植牙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多技术娴熟、高超的种植牙专家,植入一颗种植体,只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是一种很小的手术,但其优势却不言而喻――不像活动假牙那样异物感严重,也不需要磨损健康的牙齿,只是在缺失牙的地方,为其植入一个牙根即可,采用先进的麻醉技术,整个过程无痛、快捷,已经成为了缺失牙的首选,被称作是“人类第三副牙齿”。

很多老年人担心,上了年纪之后,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病,会不会不能做手术呢?答案当然是可以,只要将血压、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进行手术。现在,已经有很多老年人享受到了种植牙所带来的便利,很多经我进行种植牙的老年患者,还常常打电话来与我聊天,说他们身体硬朗了,又能吃红烧肉了,开心得不得了。

第2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口腔健康;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787[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13-02

Research on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of Elderly in Jiangshan City

ZHU Jianhu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han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Jiangshan 324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cavity health of elderly. Methods Compared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behaviors between rural residents and urban residents. 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caries,dental calculus,chisel teeth,periodontal disease and oral mucosal disease were lower in urban(P<0.05). The behaviors of urban residents were better than rural residents(P<0.05). Conclusion We should try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bout the oral cavity health and the cavity health level of rural elderly residents.

[Key words] Elderly people;Oral cavity health;Health education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而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更加常见,其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1]。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是影响口腔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旨在了解我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现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73名老年人(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城镇238名,男142名,女96名,平均年龄(68.3±7.5)岁;来自农村235名,男136名,女99名,平均年龄(67.8±7.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由我院口腔科高年资医生对所有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农村和城镇老年人的口腔患病状况进行比较;同时对所有老年人口腔相关健康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比较农村和城镇老人的口腔健康行为习惯。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情况比较

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在牙齿缺失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老年人龋齿、牙结石、楔形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发病率显著低于农村老年人(P<0.05),见表1。

2.2两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比较

城镇老人的每天刷牙、常吃甜点和糖果、使用含氟牙膏、有饭后漱口习惯、定期去做口腔检查等情况明显好于农村老人(P<0.05),见表2。

表2两组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比较[n(%)]

相关因素 城镇老人(n=238) 农村老人(n=235) χ2值 P值

每天刷牙 154(64.7) 118(50.2) 6.01 <0.05

常吃甜点、糖果64(26.9) 106(45.1) 9.20 <0.05

使用含氟牙膏123(51.7) 92(39.1) 5.16 <0.05

有饭后漱口习惯115(48.3) 89(37.9) 3.86 <0.05

定期去做口腔检查 104(43.7) 65(27.7) 7.48 <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残余牙齿大多磨损、龋坏,根龋及楔状缺损常波及多个牙齿,扭转、倾斜和松动现象明显,给修复设计带来了很大困难;牙槽黏膜弹性变差,牙周变性,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缺牙处牙槽嵴呈刃状,给固位带来困难[2,3]。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大部分牙齿疾病如龋病、口腔黏膜病、牙周病都是由口腔细菌积累造成菌斑及其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给老年人的身心带来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4,5]。

本研究提示,我市农村老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较城镇老人高,城镇老人口腔健康行为习惯较农村老人更健康。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不足是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状况不佳的直接原因[6],农村老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文化水平较低、接触口腔相关健康知识的机会也较城镇老人少,即使已经患有口腔疾病,由于经济等方面原因也很少或不去就医,最终导致农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较高。针对我市农村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现状及健康行为习惯,我市今后的牙防工作重点应针对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力度,经常组织医院口腔科医生“三下乡”,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咨询,通过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和医疗援助,帮助这一人群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观念,指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意识,使其主动自觉地去医院进行口腔定期检查,发现口腔疾病给予及时正规治疗,及时修复缺损的牙齿,促进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最终转变,促进我市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萍. 老年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41-342.

[2] 谢卫江. 口腔行为学在老年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调查[J]. 河北医学,2010,16(5):580-582.

[3] 张春来. 598例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45-146.

[4] 徐燕. 不同年龄段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11):46-47.

[5] 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等. 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 中国老年学,2009,29(1):91.

第3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摘要】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人口的分布结构发生了改变,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口腔医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不但研究口腔组织的衰老过程和特点,而且主要研究老年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根据老年人的各种特点,采取不同于青壮年人的措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年龄,不能求全,应集中解决最主要的矛盾。治疗方案不应太复杂,以减少患者就珍数。对高龄老人的治疗方案以保守治疗为主,每次就诊,治疗处理的时间不应太长,尽量选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解决了患者的主诉症状后,应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的检查,对非主诉的口腔疾病也应适当处理,使患者经过本疗程后,口腔健康状况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关键词】老年口腔疾病;治疗;保健

老年口腔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老年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口腔医学的一个新的学科。它不但研究口腔组织的衰老过程和特点,而且主要研究老年口腔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近年来,老年口腔医学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1 重视老年口腔的原因

1.1 人口老龄化

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人口的分布结构发生了改变,老年人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全世界60岁老年人已超过6亿。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超过了1.2亿,据2008年瑞安市经统计局数据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142462人次,而且正在逐年增加,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2 口腔痰病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特别是氟化物在全球的广泛应用及各种口腔保健措施的普及,儿童及成年人的口腔疾病明显下降。而老年人的口腔疾病仍有上升的趋势。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虽然不高,但在牙科就诊的比例却有上升,牙科工作者从市场角度认识到老年人群在口腔治疗需求方面很大潜力。所以许多牙医已把重点转向老年牙科学的研究及实践,以满足这一人群的特殊需求。

1.3 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

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人无牙颌的比例也逐年下降,而存留的自然牙明显增加,老年人自然牙的存留,使之有机会经历增龄性的改变,使治疗更为复杂而有其特点,加上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与青壮年不同,所以对老年人的治疗必须具有老年口腔医学的知识和经验。

2 对老年口腔患者的一般治疗原则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除口腔组织产生各种增龄性的改变外,全身各器官也都相应产生衰老的改变,其生理功能及适应性减退,心理状态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老年人还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以上情况均可影响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这就需要医师必须掌握老年人的各种特点,采取不同于青壮年人的措施,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2.1 尊重人格,加强沟通

老年人应受到社会尊重,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应一视同仁,在候诊和治疗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提供方便。老年人对口腔疾病的治疗常有紧张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和蔼、亲切、耐心的服务态度至关重要。有些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对事物的理解较慢。医师对病情及治疗方案要进行耐心的解释。

老年人听力差,说话时要尽量清楚、缓陵。由浅入深并适当应用形象比喻,以征得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同意。如有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应尽量详细阐明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以供患者选择。老年人说话常重复,有时含混不清,需有耐心,认真听取患者意见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2.2 确定方案,注重细节

治疗方案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年龄。不能求全,应集中解决最主要的矛盾。治疗方案不应太复杂,以减少患者就珍数。对高龄老人的治疗方案以保守治疗为主,每次就诊,治疗处理的时间不应太长,尽量选择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解决了患者的主诉症状后,应对患者的口腔进行全面的检查,对非主诉的口腔疾病也应适当处理,使患者经过本疗程后,口腔健康状况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操作应尽量轻柔,叩诊时应由轻至重,冷热刺激试验要适可而止,避免激惹患牙,无痛操作至关重要,凡估计会产生疼痛的治疗和处理,如磨牙,开髓等,均应给予有效的麻醉。

同时在治疗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伴有慢性疾病,特别注意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及出血性倾向,还应问及最近服药情况。如有严重疾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治疗方案应以恢复其功能为主,但也不能因为是老年人而忽略美容方面的考虑。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老年人口腔门诊室,以方便老年人患者。诊室内设有心电监测、电压仪及常用抢救药品,为保证患者安全。对有些高龄卧床的患者进行治疗,可准备手提式牙科治疗机及诊箱,以便进行床旁治疗。

2.3 提倡对特殊群体的治疗乖保健

由于现行神经内外科医学技术及相关学科技术飞速发展,对一些老年高危疾病的救治成功率提高很快,但致残率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卧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这些人的口腔疾病都应条件限制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由全身其他疾病所带来的行动不便,很难到医院去进行口腔医疗,而口腔健康状况不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国外对这部分人群非常重视:从社会学、心理学、到具体的实施方案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日常我们所开展口腔治疗还没能引起重视,随着目前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观念的引入,估计在新世纪中可能成为一个热点,是潜在的市场,会出现一批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根据目前所开发的手提设备;简易的治疗台多种多样,也有专门的口腔治疗车,便开展院外治疗。

第4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关键词:老年牙病治疗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7-0058-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牙齿的存在与健康。以往老年人在牙齿发生龋坏及根尖炎时,往往选择拔除。而现在更多的老年人则愿意保留牙齿,以行使更好的咀嚼功能。目前,随着口腔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老年人牙体牙髓治疗的成功率与年轻人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由于老年人在心理状况、身体条件、牙齿组织的改变等各方面,和年轻人又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更加细致和谨慎。

1 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牙病是一种常见且广泛的老年口腔疾病,能引起复杂的心理变化, 给牙病的诊治增加了难度,为此, 需针对其心理特征作好护理,配合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 [1]。据笔者多年的临床体会,分析老年牙病患者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生理特点:

1.1 许多老年牙病患者认为年纪大了, 牙齿松动了,拔掉是正常现象。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则把牙齿看得特别重要, 该拔掉的牙齿,也不愿拔掉。

1.2 由于口腔保健及预防措施相应落后于发达国家, 很多陈旧观念逐步形成, 许多患者认为年纪大了, 牙齿有洞, 不是大问题, 等痛得无法忍受了再去就医。这样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1.3有的老年牙病患者性格较固执, 多疑。就诊时易产生紧张、恐惧、烦躁等心态, 情绪变化很大。因此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

1.4 有的老年牙病患者对牙病治疗的期望值有差异。由于我国老年人多年来旧观念的积累, 对牙齿的修复要求不高, 对牙齿的治疗也远远落后于现代口腔技术的发展, 相反有些老年牙病患者认为现在科学发达了, 什么样的先进技术都能用在自己身上, 而误认为医生不给他治疗。

1.5 由于老年人全身器官随增龄性相应地产生衰老的改变其生理功能及适应性减退。有的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 所以直接影响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而他们确认为复诊次数过多, 是医生的技术问题, 因而又不信任医生。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应体谅他们在诊治中某些不配合或配合不好的情况, 避免争执和冲突,对急诊老年患者要多给予安慰, 解除他们对治疗的顾虑,在治疗中需结合药物辅助治疗的老年患者应注意药物剂量和耐药性,对再次来诊的老年患者, 给予鼓励, 使之密切配合, 防止失约, 使其获得自我护理的知识。

2了解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

在门诊就诊的老年患者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中尤以心脑血管疾病居多。在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免在临床治疗中突发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2]。

3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无痛技术

因为大多数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时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时除了动作要轻巧以外,还要保持无痛或者是让疼痛降到最低限度,消除疼痛带来的紧张和恐惧,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猝发。

3.2 老年人的身体耐受情况

老年人由于患有某些慢性全身性疾病,身体条件相对较差,不能耐受长时间的操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治疗中不仅要求使用的器械如车针、刮匙等应尽可能锐利,而且医生的诊断和操作技术均应准确和娴熟,并且配合四手操作法,快速完成治疗。

3.3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随年龄的增长,一方面继发性牙本质不断沉积,髓腔逐渐变小,髓室顶底之间的距离缩短,因此操作时一定要注意随时检查开髓的方向及深度。另一方面牙髓组织的神经和血管数目减少,纤维成分增多,牙髓的敏感性降低,修复能力减弱,而且容易发生牙髓钙化,造成髓腔和根管的闭塞,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3]。

3.4 老年龋病的发生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向根方退缩,食物嵌塞加剧,致使邻面龋及根面龋多发。由于发生部位较隐蔽,在临床检查时应用探针逐个仔细探查是否有龋洞存在,并应与正常的牙颈部缩窄相鉴别。

3.5 根管治疗的特点

老年人根管细小,甚至闭塞不通,在预备根管时一定要遵循根管治疗的原则,先用小号的扩大针探测根管的走向及通畅与否,在扩锉遇有阻力时,勿强行用力,以免器械折断在根管内,给后续治疗带来不利。对于细小弯曲不易扩通的根管也可采用塑化术。

4宣传口腔卫生

在对老年牙病治疗的同时,应向他们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教给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假牙的正确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告知老年患者通过叩齿、按摩牙龈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口腔内的残根残冠要尽量保留,这样可以避免牙槽嵴过度萎缩,使义齿有良好的固位。对一些患严重疾病的老年人,如老年痴呆症,半身不遂等,应由家庭成员或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刷牙、洁牙、剔牙等 [4]。因此定期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 讨论

老年牙病患者对口腔健康有关知识综合知晓率较低,不清楚正确的刷牙方法, 不了解牙结石及其正确处理方法[5]。老年牙病患者对口腔保健有积极态度, 认为牙病需要治疗, 但却忽视口腔健康的维护, 每年愿意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者只占45. 4% [6]。牙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把口腔保健落实到社区, 提高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 建立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 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7]。鉴于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 对新知识的接受较慢,教育内容和方式要贴近这一人群, 并且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 内容力求通俗, 并辅以形象化教育,使他们喜闻乐见, 逐渐充实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 增强参与意识, 从而建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行为[8]。

参考文献

[1]王瑞萍.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门诊,老年牙病防治的护理[J].牙体牙周病学杂志,1995,9,5,3.

[2]何光明,刘德润.老年牙病的杜会防治[J].老年医学杂志,1998,3.

[3] 霍雅霞,老年牙病的心理分析与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4.

[4] 邓德菊, 杨军成.老年牙病413 例患者分析[J].四川医学,2008,11,29,11.

[5] 罗伟民,王秀荣,龚蕾,等.350 名老年牙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J].Journal ofM athemat icalM edicine Vo l. 19,NO. 2,2006.

[6] 邓耀羚, 严玉洁,等.上海市闵行区1650 名城镇居民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23 (2) : 107~108.

第5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总结了健康教育对老年人戴用可摘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针对佩戴义齿前后不同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保健得到明显改善。本文通过126例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对可摘义齿的护理行为及口腔卫生状况。

关键词:

健康教育;老年人;可摘义齿;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寿命普遍延长,并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及器官功能的减退,牙齿缺失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不仅影响咀嚼功能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会导致消化系统的一系列问题,出现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佩戴可摘义齿,可修复牙列缺失,恢复嚼功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可摘义齿具有适应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摘戴方便,易于清洁和价格较低等优点,目前是老年牙缺失者首选的牙齿修复方法[1]。对已接受治疗的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正确的义齿清洁方式,对可摘义齿戴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不正确的义齿护理,不仅达不到义齿修复的目的,还会引起许多口腔疾病的并发症,如义齿性口炎、牙周病、牙龈炎等。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到并能终身保持口腔健康[2]。现实生活中老年义齿戴用者缺乏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识,不知道义齿清洁对健康的影响,因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维护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人可摘义齿戴用者进行几方面的健康教育,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接诊需佩戴可摘义齿的老年人共126例,包括生活不能自理10例,年龄65~80岁。其中男性7例,女性55例。

1.2结果

126例老年戴用可摘义齿者普遍缺乏口腔健康知识,经统计,68%(86例)者不戴义齿时不知道将义齿浸泡在冷水中,42%(53例)者吃完饭后不漱口,46%(58例)者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60%(76例)者睡前忘记摘下义齿等。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对义齿护理知识明显提高,比例超过健康教育前,改变了不良习惯。总之,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护理行为。

2方法

2.1佩戴前健康教育

2.1.1

关心安慰患者

医院首先提供整洁、明亮、舒适、安全的环境,创造开放式的谈话场所。患者来就诊时,护士热情接待,根据不同患者产生的应急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里护理,以亲切的语言,真诚的关怀,恰如其分的解释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和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里,了解患者病情,询问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有无治疗禁忌证,并给患者漱口以清洁口腔。

2.1.2取得患者配合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局部义齿戴入的步骤及治疗时间、预后、并发症、治疗费用;告知佩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对于听力下降及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反复交代。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要用口呼吸,避免误吞,如有不适则举手示意,不能随意讲话及转动身体,以防导致口腔软组织意外损伤。

2.2佩戴后健康教育

2.2.1义齿取戴方法

指导患者正确取戴义齿,不宜强力摘戴。安装义齿时注意好金属翼环和套用翼环的牙齿,双手左右平衡放入口中,不能将义齿放入口中后咬着安放,不宜用舌将义齿顶出,防止损伤自己原有的牙齿、口腔组织或损坏义齿。初戴义齿如有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修改;在修改前不能耐受的疼痛,应摘下义齿放入冷的清水中浸泡,不要干置,待来医院前1~2h戴上义齿以便准确查明原因,得到正确修改。切忌忍耐戴用,以免压伤牙槽粘膜或损伤牙周支持组织。

2.2.2义齿的处理

告知患者饭后及睡前应将义齿取下即时清洗。可摘局部义齿与牙龈和粘膜之间有间隙存在,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每次进食后应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的健康。夜间睡眠也不宜戴活动性义齿,以免造成误吞,同时可缓解牙槽骨压力。义齿清洗时在流水中用普通牙刷清洗干净,再浸泡于冷的清水中,禁止浸泡在热水或酒精等有机溶剂中,以免造成义齿基托树脂老化而影响使用寿命。义齿磨光面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组织面由于较粗糙可用硬毛刷仔细清洗。对口腔无病变及损伤者告知经常戴用义齿,以防余留牙位置改变或牙槽骨吸收变形而导致义齿摘戴困难,甚至无法戴入。

2.2.3加强口腔卫生

老年人佩戴的义齿和余留牙之间会产生新的滞留区,进食后可有食物残屑存留,同时减弱了唾液冲洗或缓冲作用,利于细菌附着,加之老年人口腔自洁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义齿性口炎、牙周病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3]。应告知患者每次进食后及时取出清洗、漱口,以维护口腔组织健康。

2.2.4饮食指导

初戴义齿应先吃软的小块食物,尽量少用前牙切咬大块食物,根据情况逐渐增加食物硬度,最好不吃较硬的食物,适应以后也不要吃坚硬食物,以免弄坏义齿。

2.2.5不适复诊

初戴义齿时口内会有异物感,语言不清晰,恶心,唾液增多,咀嚼功能差,一般1~2周后即可缓解。若余留牙和粘膜的疼痛、义齿松动、摘戴困难、咬颊舌、咀嚼肌和颞下颌关节不适,或义齿损坏等应及时就医检查、调改和修理,不要自己修改义齿。正常半年到医院复诊1次义齿,即便活动义齿没有出现问题,也应该五年左右到医院更换一次。

3讨论

可摘义齿体积大,带入口腔后影响牙齿的自洁能力,降低口内生存环境,同时义齿周围容易滞留食物,促进细菌繁殖,导致佩戴可摘义齿老年人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之老年人自理能力减退,反应迟钝,科学保健观念淡漠,认为老年人不需要口腔保健。因此,需要护士充满人性化的关怀,向老年人讲解相关口腔疾病和防治的保健知识[4]。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义齿护理知识,改善了义齿护理行为,达到良好的义齿卫生状况,培养了老年人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崇锦.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71-638.

[2]贾晓青.健康教育在口腔科门诊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52):144-145.

[3]应巧燕,杜靚,张维,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可摘义齿戴用老年人义齿护理知识及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6B):2092-2093.

第6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牙齿不是“老”掉的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牙齿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疾病所致。由此看来防治牙周病是保护牙齿健康、延长牙齿寿命的重要措施。牙周病是牙周围组织疾病的统称,包括牙周炎、牙龈炎等。其发生原因很多,除了平时不重视口腔卫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外,从中医角度来看,牙周病的发生还与肾虚有关。

至少保存20颗功能牙

老年人的牙齿是忌少不忌多的,老年人普遍存在口腔疾病,其中最主要的是龋齿,还有牙周病和牙齿缺失。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腔中现有的牙齿数平均为18颗,而口腔中至少要有20颗功能牙才能保证咀嚼功能。因此,老年人牙齿保健的目标是至少要保存20颗功能牙的底线,当然留存得越多越好,同时尽可能地恢复口腔功能。

为了保护好牙齿,老年人应忌食过硬或过软的食物,太硬的如排骨、坚果、硬糖等食物伤牙,因为老年人牙齿脆性大,吃硬物易崩牙;太软的糯米、软糖等又不能让牙根和牙槽骨得到适当的锻炼,容易“催老”牙齿。老年人牙齿脱落3个月后,应适时镶补,安装假牙不仅可以部分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牙槽骨继续萎缩。

用牙线做清洁 牙缝不会变大

剔牙是很多人的饭后习惯,能保持口腔卫生,但只有正确的剔牙方法才能“善待”牙齿。常规保洁牙齿可使用牙刷和牙线,要慎用牙签,可选用牙线。牙线的清洁范围是牙齿的邻接面,因牙刷够不到,可用牙线把邻接面的牙菌斑刮下来,也可把塞在牙缝的食物清出,但牙线主要是用来把牙齿的表面刮干净,而不是用来掏牙缝。

正确的牙线操作办法是截取约45厘米长的牙线,牙线的一端缠绕在一只手的食指第二指节两三圈,能固定牙线即可;在距离约25厘米的地方,再将牙线缠绕在另一只手的食指第二指节上,同样也缠绕两三圈,如此一边松一圈,一边再绕一圈,便可轮流使用干净的区段。

把牙线带进牙缝,并沿牙齿滑进牙齿与牙龈交接的缝内,至遇到自然的阻力为止。将牙线绷紧牙齿的面,并做上下运动刮牙齿的面,刮一边的牙面后,再刮同一牙缝的另一个牙面。

“牙齿保健操”让牙齿“做运动”

口腔专家向人们推荐了一套“牙齿保健操”,这是在现代生物力学、免疫学、口腔病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牙齿体育锻炼项目,实践证明它对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病等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尤其对老年人保护牙齿具有指导价值。

第一步:叩齿。舌尖抵住上腭,口、唇闭拢或者微张,上、下齿自然叩击四个八拍,注意舌体不要动,力量均衡。叩齿可以增加牙周及上下颌骨的血液循环,刺激口腔分泌唾液,使其发挥正常缓冲、机械冲洗、保护免疫的功能;还可以使牙周支持韧带增粗,弹性增强,增进牙周组织的防御能力和咀嚼功能,预防牙周疾病。

第二步:搅海。口、唇微闭,牙齿张开,让舌头伸人上、下齿之间,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搅动两个八拍,每四拍搅动一周。搅海可以促进舌体血液循环和舌体灵活性,并按摩了口腔黏膜及牙龈,起到增强咀嚼功能、清扫软性污物的作用。

第7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做好自己的口腔保健呢?

威胁口腔健康的3大疾病

人到老年后,口腔组织容易老化,牙周病的恶化、牙根龋齿的增加等疾病都会威胁到老人口腔健康,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3种疾病――

龋病(虫牙) 龋是牙齿最常见的疾病,是导致牙痛、牙龈肿胀、牙齿残缺和丧失的主要原因。龋病本身不会出现疼痛,但会在进食冷热酸甜时出现过敏、酸软痛。严重者可引起牙髓炎和根尖周炎,从而出现剧痛、牙龈肿胀等。

龋病又分为邻面龋和残冠(根)两种。邻面龋是随年龄的增加,牙龈出现萎缩,牙齿间的缝隙暴露出来,造成该处不易清洁,就容易产生龋病。龋病一旦发生就不会自行停止,牙齿不断地腐烂,小块小块地破裂,渐渐到牙冠破坏殆尽,在牙龈附近仅能看见少量已经变色的牙齿,此时称为残冠(根)。对于残冠根,建议不要轻易拔除,可利用其固定假牙。但一旦不能被利用,则应尽早拔除。

楔状缺损 老年人70%以上有数量不等的牙齿存在楔状缺损。病因复杂,除与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如较大力量横刷,刷毛过硬)有关外,牙齿本身的结构、咀嚼力集中、唾液偏酸性、易反酸等有关。楔状缺损首先是牙齿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釉质破坏,此时各种刺激(冷、热、酸、甜及机械刺激)可以传达到牙齿内部神经,引起牙齿过敏的症状。主要表现是牙齿还好,什么都咬得动,就是不能沾酸的食物、水果,也沾不得冷水,常年得用温水漱口,严重时牙刷碰到牙齿也觉得不舒服。

需要强调的是,楔状缺损也可没有症状,如发生在磨牙则不易发现,牙签接触牙齿出现过敏常提示不易发现的磨牙有楔状缺损存在。而且这种缺损均不能自行恢复,出现了楔状缺损需要补牙。现在用复合树脂补牙,既简单又美观,也基本没有痛苦。

嵌食(塞牙)另一个困扰老年人的牙齿问题是嵌食,几乎所有老年人都有嵌食的问题。嵌食可分为水平嵌食和垂直嵌食,因牙龈萎缩,牙间缝隙暴露导致食物从水平方向进入牙间隙,就是水平嵌食,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类型。水平嵌食属于生理性的问题,目前没有办法预防,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

牙齿有缺失未镶假牙,临近牙向缺失部位倾斜,使牙齿间对接关系不好,食物从垂直方向进入牙间隙,则是垂直嵌食。有不少患者希望把牙间隙从旁边给堵塞起来,使食物不能进入,这种方法有百害而无一益。不仅会导致不舒服,还会压迫和刺激牙龈造成牙龈的加速萎缩、发炎等问题,如果到不正规的诊所去看,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牙龈出血、满口异味(严重口臭)、牙齿松动等,不得不去就诊取出堵塞的材料。

口腔健康,来源于早预防

以上这些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还对口腔咀嚼功能、外观形象、发音和社会交往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针对老年人的口腔特点,要想口腔健康,就得学会正确的保健方法。

坚持早晚正确刷牙 坚持早晚刷牙,用牙间刷(超市有售)清洁牙间缝隙,选择使用刷头小,刷毛软而有弹性,刷柄扁宽、容易握持不易滑脱的保健牙刷和选用含氟的牙膏等方法都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

刷牙的方法也很关键 正确的刷牙方法,除竖刷法外,也可采用水平颤动法――刷内外侧时,刷毛呈45°角指向龈方接触牙齿,使刷毛尖端部分进入牙龈,短距离的水平方向运动(颤动),刷咬合面则可用普通的横刷法。正确有效的刷牙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老人牙齿楔状缺损。

用好牙线和牙签 对于嵌食所致的牙齿间隙有食物残渣和软垢,可以通过牙线和牙签来清除,但是要注意牙签适用于牙龈萎缩和牙间隙较大的情况。选用扁平或楔状木质牙签,顺着每个牙缝的两个牙面缓慢滑动,不要用力过猛过快;牙线适用于牙龈未萎缩者,使用时注意牙线要顺着牙缝的方向进入牙齿邻面,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损伤牙龈组织。

定期洗牙 老年人刷牙总会留下一些不易清洁的“死角”,久而久之形成牙石。定期洗牙有助于彻底去除牙面上的菌斑、色素和牙石,有利于口腔健康。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应注意清淡饮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烟、酒、过冷或者过热的饮料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同时增加钙、铁等营养元素的摄入。另外要少吃坚硬的食物,纠正用牙齿咬硬物习惯,以防止牙齿受到损害。

定期检查,及时治疗

到目前为止,不管个人如何努力,尚不能杜绝龋病的发生。所以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十分有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有冷热酸甜过敏的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不要拖到疼痛不可忍受时再进行治疗。即使感觉正常,也最好每年进行1次口腔检查。

第8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5月就诊的206例55岁以上(含55岁)有牙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6例患者中,男110例,女94例;城镇82例,农村124例;年龄55~79岁,平均67岁。

采用口腔流行病学的方法,将老年患者的口腔分为6个区段,每个区段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且无拔牙指征,对符合上述条件的老年患者口腔内牙结石的检出情况进行记录。

结 果

206例老年患者牙结石检出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见,206例老年患者牙结石检出率为89.3%,平均检出区段数为4.62,统计分析表明牙结石检出区段数和检出率均较高,而且农村较城镇严重(P=0.000)[1]。

讨 论

牙结石与牙周病关系密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牙石量与牙龈炎症之间呈正相关。菌斑矿化成为牙石,表面粗糙的牙石又为菌斑继续积聚提供良好的部位,因此牙石也是牙龈出血、牙周袋加深、牙槽骨吸收和牙周病发展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2]。但是在预防牙石措施中首先预防菌斑形成和矿化,而口腔卫生状况好,也就是菌斑清除彻底,牙周状况就好。反之口腔卫生差,菌斑多,牙石堆积,牙周状况就差[3]。

本组中老年患者牙结石检出率和检出区段数均处于较高水平,很多老年患者牙结石状况严重,口腔卫生很差,尤其是农村患者更差。这可能与本地口腔预防保健机构不健全和牙周专科医师的缺乏、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力度不足和老年人群口腔知识缺乏有关,致使老年患者对牙周健康问题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足,没能作到自身保健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造成老年患者口腔卫生很差,因此让老年患者树立良好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和定期洁治的观念,降低牙结石引起的牙周病患病率,必须采取综合保健措施,既通过个人的努力、医生的指导与社会上从事保健工作的行政机构与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以最大的可能保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4]。

老年人在护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科学刷牙是保持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的重要措施。最好选择小头多束软尼龙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采取竖刷法,依次刷完全部牙齿的内外面。刷牙时,动作应轻柔,每次刷牙时间应在3分钟以上。由于牙龈萎缩、牙根外露、牙齿的间隙增宽,老年人在进食时易使食物嵌入牙缝,此时可使用牙签或牙线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不要随便使用发夹、别针、缝衣针或铁丝剔牙。在使用牙签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牙龈。在使用牙线时,不要向下硬压入牙龈,以免引起牙龈出血、疼痛和萎缩。平时要多喝水,避免口干。要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因为新鲜蔬菜水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且含有丰富的粗纤维,须经充分咀嚼方能下咽,咀嚼时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坚持做叩齿功,有助于锻炼牙齿,促进唾液分泌。其具体做法如下:①静坐后,叩齿30次,叩齿要响而有力;②用舌尖在牙齿内外各舔15次;③双唇紧闭,用力吮吸和鼓腮各15次。

慢性牙周炎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早期病变从牙龈边缘开始,逐渐向根尖方向扩展,最后把牙周组织与牙齿的附着关系全部破坏,使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病的病程缓慢,早期表现不明显,只是牙龈红肿,常在刷牙或吃饭时渗出少许血。严重时有流脓、牙齿松动、移位、口臭等症状。这是老年人牙齿脱落拔除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病程的进展会减慢,病情会好转。

慢性牙周炎的治疗:首先除去沉积在牙齿上的牙垢与牙石,清洗上药,这种方法叫洁治术或刮治术,必要时行牙周袋部分切除术。患者要配合医生做到以下几点: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合理的牙刷。刷牙要竖刷,要里外都刷净。②饭后要认真漱口:漱口可以除去食物碎屑、部分软垢,保持口腔清洁,更好地发挥其生理功能。③充分咀嚼:食用含维生素高的食物,能刺激唾液分泌,冲刷口腔内的污物,发挥按摩牙床的作用,可使牙齿清洁,牙周组织健康。④叩齿。⑤按摩牙龈:按摩牙龈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自己洗净的手指放在牙龈上轻轻按,可在早晚刷牙后按摩几分钟;二是用牙刷放在牙龈上颤动,或在刷牙时多用几分钟按摩牙龈。如果牙龈红肿较严重,经受不住牙刷的刺激,可用棉球或软布蘸食盐按摩。坚持长期按摩牙龈,效果很理想。

参考文献

1 马力扬,聂红兵,等.3156名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25(2):163-165.

2 曹采方.牙周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236.

第9篇: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范文

【关键词】口腔健康;老年人;高龄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22-02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健康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老年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口腔疾患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更为严重,特别是高龄老人患有各种不同的口腔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辽宁省葫芦岛市老干部的口腔健康情况,笔者调查了2008年6月参加健康查体的71例80岁以上老干部的口腔检查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为辽宁省葫芦岛市老干部局80岁以上的离退休干部71例,均为男性。年龄均大于80岁,平均年龄87.5岁。

2 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我院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检查项目包括牙体、牙周、口腔粘膜、颌面部、颞颌关节,口腔颌面部第六个部分,其中牙体包括正常牙体、龋齿、牙残根残冠、牙楔状缺损、牙缺失、补牙、活动义齿、金属冠、烤瓷牙、固定义齿;牙周包括正常牙周、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炎、牙松动等。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查体资料由专人核对并逐一进行逻辑检查,将所有数据编制成Excel电子文件,用SPSS10.0软件完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百分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5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高龄老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0.1%,与既往报道一致。其次为牙残根残冠,第三为牙结石,与以往报道不符,可能与本次调查对象为老干部局离退休人员,知识层次较高,卫生习惯略好,就医条件较好有关,另外也可能与高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存留减少,无牙颌数量增加,牙结石数量减少。

高龄老人整体口腔卫生较差,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病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生活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因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