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雷锋生平事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雷锋生平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雷锋生平事迹

第1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20多年前,笔者因入伍同“雷锋团”归属工程部,有幸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近距离接触,亲耳聆听雷锋战友讲雷锋故事,亲身感受着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因此,对于雷锋精神也就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多年来笔者共收集了5000余件有关宣传雷锋精神的报刊等史料,利用业余时间,多次举办展览活动,以此来更好地纪念雷锋。在收藏的这些雷锋报刊史料中,有几份较早的书籍报刊,有的是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这些非常珍贵、独特、稀少的报刊书籍史料,如今对于宣传雷锋精神更突显出不同的现实意义。现介绍出来,同大家一起学习雷锋事迹,分享雷锋无私奉献精神带给我们的温暖。

第一本辽宁宣传雷锋的书籍:

《的好战士》(图1),1963年1月由“共青团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编。本书首先刊登的是1963年1月4日辽宁省军区、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发出“关于组织全省青少年学习讨论雷锋同志生平事迹的通知”(摘要),接着刊登了1963年1月8日《辽宁日报》刊登社论《学习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雷锋的高尚品德》。

第8页至40页用23页的篇幅刊载1963年1月8日《辽宁日报》发表陈广生、波阳写的《的好战士》的长篇文章,并配插图两幅。第41页至56页转载了发表在1963年1月9日《辽宁日报》上的1959年8月30日至1962年8月10日的《雷锋同志日记摘抄》三十五篇,并在前面加了“辽宁日报编者按”。

这本共有56页的32开书籍,当时印刷40万册,可见当时在宣传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方面的宣传力度。虽说本书不是我国宣传雷锋的第一本书,但是在等领导3月5日为雷锋题词之前出版的书籍,也是目前收集到的辽宁省出版最早的书籍。因此,也非常有意义,非常珍贵。

第一个刊发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媒体专刊――《中国青年》(图2):

自1960年11月起,随着雷锋事迹、日记在全国报纸上的宣传和影响的扩大,为了在广大青少年当中更好地开展学习雷锋事迹的活动,《中国青年》杂志1963年3月2日出版第5、6期合刊(学习雷锋同志专辑),杂志社决定请主席题词,并在当期杂志插页首次向全国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随后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分别为雷锋题词,迅速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

在这本“专辑”的第11页上,“编辑室”一栏这样写道:本刊本期是学习雷锋同志专辑。我们非常兴奋的是,我们敬爱的领袖应本刊的请求,题词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青年一定会热烈响应这一伟大号召,更好地学习雷锋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品质。也特为本刊题词,董老、郭老、谢老都写了诗,热烈赞美雷锋同志。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总参谋长罗瑞卿同志的文章,对雷锋同志的思想品质作了深刻的分析。以上题词和诗文对青年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希望青年同志们好好学习。本刊本期还发表了社论,指出青年应该用雷锋的学习态度学习雷锋。为了帮助青年学习雷锋的高尚思想品质,本期还发表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详细报道了雷锋同志的生平事迹、成长过程;同时,我们还刊登了雷锋同志的日记摘抄。本期也刊登了一些有关的诗、画和歌曲。最后,我们希望读者把学习雷锋的心得、体会和问题寄给我们。

杂志的“目录”下方印着1963年第5、6期(合刊)字样,1963年3月2日出版,代号:2-39;编辑者:中国青年社;社址:北京正义路3号;出版者:中国青年出版社;地址:北京老君堂11号;印数:1-220,000;定价:每册0.24元。这本十六开48页的杂志被称为“学习雷锋第一刊”。

第一本全面反映雷锋事迹的画册――《伟大的战士――雷锋》(图3):

1963年3月,在全国全军掀起学雷锋高潮关键时刻,雷锋作为一名光荣的战士,为了更好地宣传雷锋,总政决定由画报社编辑出版《伟大的战士――雷锋》画册。

画册封二是“总政治部关于全军宣传和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通知”(1963年2月9日)。首页刊登了、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的题词,并刊登了总参谋长罗瑞卿特写的《学习雷锋――写给〈中国青年〉》一文。

本画册图片还分三部分详细介绍雷锋的成长事迹以及全军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有关报道:一、雷锋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辉;二、认真读的书 按的指示办事;三、像雷锋那样做个的好战士。

封底是“指战员在参观雷锋精神事迹展”图片。画册16开本,32页,共刊登51幅图片,因当时属于军内发行,是一份较全面介绍雷锋事迹的珍贵军内画册。

第一本以话剧演出形式宣传雷锋事迹的杂志――《戏剧报》(图4):

1963年3月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精神,雷锋作为服役的一名光荣的战士,在宣传雷锋、学习雷锋方面自然走在了全国的前面。的抗敌话剧团以话剧这种独特的形式编排曲目,以独有的方式向全国军民宣传雷锋,得到了全国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特别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观看了《雷锋》话剧,并亲切接见了话剧所有演出人员。使全国人民,特别是演出人员和全军广大官兵备受鼓舞和自豪。

这本1963年9月出版的十六开本64页《戏剧报》杂志,封面刊登了“中国人民沈阳部队抗敌话剧团演出《雷锋》”剧照,是一本比较稀少的宣传雷锋珍贵史料,如不留心仔细查看里面的说明,仅从封面剧照来看,一下很难辨别是一本早期宣传雷锋的杂志史料。

第一本以电影全面报道雷锋事迹的杂志――《大众电影》(图5):

为了更加全面地介绍雷锋,特别是入伍后在部队的表现,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又拍摄了电影《雷锋》。作为宣传电影媒体的《大众电影》杂志,在1965年出版了第2和3期“合刊”,刊登雷锋在解放牌汽车内手捧《毛卷》学习的剧照。这本十六开本50页的杂志内有八个彩色插页,分别刊载了“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及“看《雷锋》,学雷锋”的《雷锋》电影剧照。

第一本较全面刊登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为雷锋题词手迹的画册――《墨润旋风――党和国家领导、军队首长、军地书法家题词精选》(图6):

为纪念辽沈胜利暨东北解放60周年,学习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雷锋团”现归属驻锦州某集团军,将自1963年以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时任政委的赖传珠、曾绍山政委的题词,以及甘肃省书协主席张改琴等18位领袖、名家题词、贺词手迹集中出现在了这本珍贵的画册中。本画册为四开版本62页,2008年10月出版,由某集团军军史馆编。

一本最有意义的书籍――《接过雷锋的枪》(图6):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为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给青少年以新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教育,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视察“雷锋团”,并分别题词,在全国又掀起了新时期学习雷锋的热潮。

1990年2月,雷锋生前所属部队,司令部直属政治部、工程兵部编写了《接过雷锋的枪》一书,工程兵部系统每个官兵人手一册。因入伍同“雷锋团”归属工程部。当时部队下发有幸得到一册,何况这本书里写的都是身边许多熟知的战友事迹报道,自然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着更加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组国家邮政特批发行的2002年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永恒的雷锋》(图7):

自1963年开展学雷锋活动以来,我国曾发行过纪念雷锋的邮票,但从未有过印在有奖邮资明信片上的雷锋形象。2001年末,锦州藏友刘满经鞍山邮政局批准,与雷锋生前战友、著名摄影家张峻联系,由张峻提供了大量雷锋的照片及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经国家邮政总局特批,发行了这套《永恒的雷锋》200年有奖邮资明信片。该套明信片设计新颖、构图简洁、印刷精美,每套明信片共12枚,首批发行5000套。有关人士透露,此次发行的是第一组。

为纪念雷锋入伍在营口51周年纪念日,锦州与营口藏友又共同策划、设计了“雷锋在营口”明信片,于2011年1月8日上午9点,在营口市邮政局新楼大厅举行了“雷锋在营口――2011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图8)首发式。明信片全套8张,一共18元,全球4000套,限量发行。

尽管雷锋离世已经50年了,而他却在我们心中从未真正离开。看到多年来手中许多珍贵的藏品,能够时刻联想到雷锋将无私大爱和闪光精神注入我们的灵魂,呵护着精神世界的一片净土,催生出件件感人至深的事迹。这些藏品,也将永远伴随着我们一起弘扬雷锋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好好珍藏。

几年来,在锦州涌现了全国闻名的“老兵义务放映队”;辽宁医学院“昊博峰”青年志愿者协会;锦州税务系统的全国首任“雷锋班”名誉班长薛盛伟;以及“洋雷锋”罗杰斯;还有以雷锋命名的锦州银行“雷锋储蓄所”;凌海“雷锋小学”等等典型和文明示范窗口。这些先进典型的涌现,不仅是我们锦州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也是多年来各自在不同岗位努力的结果,更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第2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海外史家关注的,也是学雷锋的政治含义。有关著作提到的关联事件,还有庐山会议后“地位的上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合二而一”等等。迈斯纳指出,60年代初,“首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队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于宣传方式。第一个被作为标准的主义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扬的军人英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雷锋”。费正清分析了跟学雷锋相关的若干政治事件,进而认为此项运动的效果有六:“对毛的迷信崇拜”、“效法军队”、“体力劳动”、“全民教育”、“重新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文化”。费正清接着指出,正是这些,“规定了日后成为基本内容的目标和方法”。

但无论如何,雷锋本人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锋精神”,来的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对立”的、“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让他们继续探讨下去好了。

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以平凡而伟大见诸各类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胜枚举。张思德、孟泰、时传祥、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

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总之,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主席1963年2月22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题词的第二天,《报》独家发表了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和邓小平的题词手迹。

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的好战士。”

第3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刊登了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为雷锋题词手迹:的好战士――雷锋。

1962年6月4日,在大连为北海舰队“鞍山号”题词:鞍山号全体同志高举思想的胜利红旗奋勇前进。

1962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在鞍钢视察时题写了一首词《鞍山钢铁公司留念》:铁道轨如蛇卧,瓦斯管似蛛悬,钢都自动化俱全,建设群中巨擘。上班手揪电钮,下班手执银镰。澡身浴德有温泉,个个健康勤俭。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此后,杜平指示雷锋所在团党委举办雷锋事迹展览,并为展览题词:学习雷锋同志。雷锋同志不愧是的好战士。

1962年10月23日,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在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落成。纪念碑的正面镌刻的是董必武的题词: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纪念碑的背面镌刻的是郭沫若题写的《题沈阳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诗曰: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

1962年10月,雷锋所在部队举办雷锋烈士事迹展览,时任中共抚顺市委第一书记的沈越(后曾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题词: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都要向雷锋学习。

1963年1月16日,罗瑞卿为雷锋题词:伟大的战士――雷锋同志永垂不朽。

1963年1月20日,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为雷锋题词: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963年1月20日,司令员陈锡联为雷锋题词:党的好儿子,的好战士。

1963年1月20日,政委赖传珠为雷锋题词:永生的战士,光辉的榜样。

1963年2月22日,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月5日,题词公开发表。题词手迹现珍藏于雷锋纪念馆。

1963年2月,刘少奇为雷锋题词:学习雷锋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1963年2月,为雷锋题词:雷锋同志是劳动人民的好儿子,的好战士。

1963年3月1日,为雷锋题词:学习雷锋做的好战士。

1963年3月5日,第二次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题词手迹现珍藏于雷锋纪念馆。

1963年3月,邓小平为雷锋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此题词手迹现珍藏于雷锋纪念馆。

第4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关键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雷锋教书育人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今年恰逢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3月份全国再次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于是我们为“应用统计”设计了一次课上以学雷锋为主题的问卷调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这次课堂实践,学生既亲自动手填写了调查问卷,又一起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较单纯由教师讲授印象更深,对原理和方法掌握得更好,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弘扬雷锋精神的思想品德教育。

1 调查对象和问卷

《应用统计》作为专业基础课,面向全校。贾怀勤老师本学期担任的是课序15班,共82名学生,来自多个学院。该班作为一个样本,学生数目不够大,也不具严格意义上随机性,但仍然可以把它看作是贸大学生的一个浓缩群体。

问卷由贾怀勤与廉茵合作设计,旨在调查贸大学生对于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的认识。在课上发出问卷82份,当堂填写,收回问卷82分。经核查,所填写问卷全部有效。问卷交由学生课下录入,并做初步分析。然后在课上展示录入后的EXCEL数据集,并集体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贾怀勤和廉茵对调查结果给予评论,向学生宣讲。

2 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

以下是对每一题的问题、数据分析和各问题组的综合评论。

(1)下列哪些语句适合概括雷锋精神?

本题为多选题。回答“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81人,占98.8%;回答“红心向党,热爱人民”的54人,占65.9%;回答“爱岗敬业,苦练本领”的有37人,占45.1%;最后一个答案“严守纪律,保守秘密”是干扰项,选此答案的有3人,占3.7%。

(2)今年是雷锋___50周年。

正确回答出今年是雷锋“离世”50周年的有59人,占72%;不能正确回答的有23人,占28%;其中回答“诞生”的8人,占9.8%;回答“参军”的1人,占1.2%;回答“不清楚”的13人,占15.9%;1人未答,占1.2%。

(3)雷锋死因是___。

正确回答雷锋之死是“工作殉职”的68人,占82.9%。

回答不正确的14人,占17.1%;其中回答“因病致死”的8人,占9.8%;回答“不清楚”的5人,占6.1;回答“作战牺牲”的,只有1人,占1.2%。

第2至3题综合评论:以上两题都属于对雷锋生平具体情况的认识。合并计算,正确率是77.5%。

(4)你最早知道雷锋的名字是在什么时候?

最早知道雷锋的名字是在小学的58人,占70.7%;最早知道雷锋的名字是在学前的24人,占29.3%,两者合计100%,没有人知道得更晚。

(5)你是否感受过或听说过(只限于口传,不包括媒体和书籍)学雷锋的事迹?

本人感受过或听说过(只限于口传,不包括媒体和书籍)学雷锋的事迹的69人,占84.1%。没有感受过或听说过的13人,占15.9%。

(6)你所感受过或听说过的学雷锋事迹有哪些?(上一问答“是”的人,回答本题,否则跳过。)

本题为多选题,回答本人所感受过或听说过的学雷锋事迹。回答“义工善举,帮扶他人”的54人,占65.9%;回答“捐款捐物,解困助贫”的45人,占54.9%;回答“见义勇为,抗灾救人”的26人,占31.7%;回答“支教边乡,智力扶贫”的16人,占19.5%;回答“维护正义,勇斗歹徒”的13人,占15.9%;回答“其它”的2人,占2.4%,但是没有按要求写出具体事迹。

第4至6题综合评论:这3题旨在调查社会开展学雷锋在青少年中的影响。雷锋名字进入儿童的幼小心灵中,这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较为成功。八成以上对学雷锋事迹有亲身感受,或者听说过。这表明社会上学雷锋有相当普遍性。影响最多的事迹是义工善举,帮扶他人,捐款捐物,解困助贫。至于见义勇为,抗灾救人,维护正义,勇斗歹徒,考虑到这种情况本来发生机会就小,回答比率仍不为低。

(7)主席的题词是___。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其余3条系干扰项。回答正确的67人,占82.7%;回答不正确和不清楚的合计14人,占17.3%。

(8)请问雷锋日是哪一天?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3月5日”,其余3条系干扰项。回答正确的81人,占98.8%;不正确的仅1人,占1.2%。

(9)你读过雷锋日记吗?

读过的有50人,占61%;没读过的有32人,占39%。

评论:六成读过雷锋日记,四成没读过。学雷锋还有必要提倡适当读读“原著”。

(10)雷锋在他的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你对这句话的态度怎样?

“较为赞成”的42人,占51.2%;“绝对赞成”的8人,占9.8%;“较为不同意”的6人,占7.3%;“不置可否”可否的,26人,占31.7%;没有人“绝对不赞成”。

评论:对雷锋这句名言持赞成态度的合计为61%。

(11)有人认为学雷锋一年一次流于形式,结果造成“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局面。你如何看待这句话?

“比较同意”的53人,占63.4%;“完全同意”的18人,占22%;“比较不同意”的6人,占7.3%;“完全不同意”的1人,占1.2%;“无所谓”的5人,占6.1%。

(12)你认为当今社会影响雷锋精神传承和发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可多选)

本题为多选题。认为“忙于自我奋斗,无暇顾他人”的74人,占57.4%;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同以往了”的39人,占30.2%;认为“对雷锋宣传不够”的9人,占7%;认为“雷锋精神已过时”的7人,占5.4%。

(13)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应该与时俱进,在利他的同时也可以利己。你对这句话的态度怎样?

“比较同意”的58人,占70.7%;“完全同意”的22人,占26.8%;“无所谓”的2人,占2.4%。没有人不同意。

(14)你认为当今社会还需要雷锋这样的人物吗?

认为“需要”的68人,占82.9%;持“不好说”态度的14人,占17.1%;没有人认为“不需要”。

第12至14题综合评论:近95%的大学生不认为雷锋精神已过时。近83%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还需要雷锋这样的人物。大学生学习紧张、就业压力大,“忙于自我奋斗,无暇顾他人”,因此影响到学雷锋的行动。这是一种理由,但认识缺乏辩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歌词。互帮互助,可以达到时间共享、资源共享,为他人、为自己带来更大的效益。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对雷锋精神的诠释,学习雷锋的宣传方式、实施方式和组织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

(15)你是否注意到贸大校园路旁和建筑物墙上关于学习雷锋的标语?

有45人注意到贸大校园路旁和建筑物墙上关于学习雷锋的标语,占55.6%;36人没注意到,占44.4%。

(16)你注意到的上述关于学习雷锋的标语其文字是什么?(由上一问答“是”的人回答)

文字题答案整理:诚信楼、博学楼和行政楼雨搭下挂出的标语,都是12个字(6+6)。回答注意到学雷锋标语的45人中,有3人写出的文字是12个字,但只有1人回答完全正确――“践行雷锋精神,争做贸大先锋”。在惠中大道东段路北电子大屏幕上出现了雷锋画像和题词,因此回答标语文字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也算正确,有6人。其余所回答文字的不正确。

第15至16题综合评论:表明贸大学生确实关注学雷锋,但是校方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17)为使学习雷锋的活动常态化、可持续,你的建议是(可多选)___。

本题为多选题。建议“将学雷锋的活动与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开展”的73人,占89%;建议“给学雷锋事迹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一定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37人,占45.1%;建议“宣传常年化、多样化,特别是注重通过新媒体做宣传”的24人,占29.3%;提出其他建议的6人,占7.3%。

评论:联系到第11题的回答,认为“三月来,四月走”是当下学雷锋的写照者,高达85.4%。这确实值得考虑怎样才能将学雷锋常态化、可持续。

89%的大学生支持“将学雷锋的活动与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开展”。北京市将雷锋精神与北京精神相联系,把学雷锋与践行北京精神相结合,贸大也把学雷锋与“弘扬贸大精神、争做贸大先锋”相结合。

“给学雷锋事迹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一定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得到四成五的大学生支持。不支持的并不意味着反对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更不意味着反对学雷锋。他们可能是认为既然是要把学雷锋与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就没必要单设学雷锋奖项,不是已经有“公民道德奖”、“见义勇为奖”等奖项了吗?

(18)你会报名参加北京雷锋志愿者吗?

表示“会报名”的36人,占43.9%;表示“不会报名”的2人,占2.4%;回答“不确定”44人,占53.7%。

评论:如何看待以上比例。五成多不确定,应该是他们对“北京雷锋志愿者”这个组织的宗旨、活动内容、参与途径等还缺乏了解。大学生中蕴藏着学雷锋的积极性,只要宣传到位,组织得当,相信会有不少“不确定”转化为“参加”。

(19)你认为什么样的行动可以称之为是“学雷锋”,能举出几个当代的“雷锋”吗?

文字答案综合整理: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他人的需求。只要是在生活中主动为他人着想,他人有难时乐于提供帮助的都是“雷锋行为”,不论事件大小或何种形式。凡是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回报的有益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行动都是“学雷锋”的行动。

关于谁是当代“雷锋”,郭明义、孔繁森、焦裕禄、白芳礼、李素丽、宋渔水、沈浩等人的名字出现频率很高。也有人提到捐巨款成立基金会用于扶困、助学的邵逸夫、李连杰、王菲、李亚鹏等社会名流。其中不乏包括一些娱乐圈中的人物,可见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

第1题和第19题综合评论:什么是雷锋精神的精髓?高达九成九的同学认同“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但是雷锋的行动源自其价值取向“红心向党,热爱人民”。有六成六的同学认识到了这一点,固然可喜,但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使余下的三成三进一步提高。四成五的同学认同“爱岗敬业,苦练本领”。这个比例不高。要使同学们懂得:雷锋不是整天到社会上去做好事,他首先是个好战士,热爱工作,忠于职守,为了履行保卫国家的使命,苦练本领。他那两张广为流传的照片,一是紧握钢枪,另一个是擦拭汽车,恰恰诠释其精神。大学生要以学为主,学业要扎扎实实,不务虚名。走上工作岗位,要从小事做起,在平凡中体现人生价值。

不能简单地把学雷锋等同于做好事。对党政领导干部有更高的标准,要勤政、廉政、为民谋福祉。孔繁森、焦裕禄和沈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善洲为人民终生奋斗,退休后仍植树治理荒山,把林场交给国家。他们是党政领导干部的楷模。至于商贾巨子、社会名流,捐款善举,自当提倡,但不宜称之为学雷锋。

3 结论和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有99%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的精髓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但对“爱岗敬业,苦练本领”只有45%的学生表示认同。由此表明当前大学生对有关雷锋以及雷锋精神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几十年来,雷锋精神以其博大的情怀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同时雷锋精神又体现在人际关系、职业态度以及志愿行为等几个方面,其实质和核心就是一种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螺丝钉精神”,归根结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5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语文教育家潘新和说过:“在语文课堂里,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过程。……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教师在设计本课时,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变化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把朗读、写话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沿着“认识雷锋——寻找雷锋——学习雷锋——争当雷锋”的思路,实现以读促写,以读写促实践,以实践促感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中,让学生把自己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运用到生活中,做一名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一、出示画像,认识雷锋

学生刚学习了《泉水》一文,知道小鹿、泉水为别人带来了快乐,自己也感到快乐的故事。于是,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太阳为照亮人间而满足,小草为点缀大地而欣喜……有一个人,他永远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他像太阳一样,带给许多人温暖;他像小草一样,虽平凡却默默地奉献自己;他像泉水一样,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快乐无比。他是谁?”(教师出示雷锋照片及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先由学生说说自己都知道雷锋的那些事迹,教师再做补充。除课文介绍的以外,雷锋的事迹还很多,所以,建议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资料收集和交流环节,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的情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

二、朗读诗歌,寻找雷锋

乐于助人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重要的一条。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地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但如何关心帮助人却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个时候我们把雷锋叔叔介绍给他们,无形中给了学生一把尺子,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教师顺势引导:“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但是他已经离开我们50年了,他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雷锋叔叔。”

1.范读课文,理清思路。播放轻音乐,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倾听,想象画面,说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学生听后回答:在小路上,在小溪边。眼前仿佛看见雷锋叔叔正在做什么事情?学生根据印象能够回答:冒雨送迷路的孩子,背年迈的大娘回家。你能讲讲其中的一个故事吗?尽量引导学生说完整。这一环节,通过听、看、想、说,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怎样让孩子从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建议采用让学生把诗歌内容编成故事,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通过讲故事,学生将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具体化、鲜明化,对雷锋的感动由肤浅到深刻。

2.指导读文,体会情感。一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二读,教师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第一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急”;第二个“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应“缓”(体现情感的起伏);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三读,学生理解课文后,教师提问促读:此时,在你的眼里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你能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吗?要求学生把对雷锋的崇拜与怀念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四读,学生的情感已经流露,以读深化主题:是啊,老师多么希望我们的社会哪里有困难,需要爱心,哪里就有雷锋叔叔啊!请你们再深情地读一读吧;五读,引导背诵,记住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22年的短暂人生,为人们做了数不尽的好事,他虽然离开了我们,可他的精神永存,让我们闭上眼睛,深情地背诵《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到祖国大地各个角落,去寻找雷锋的足迹。这里,不同要求、层层递进的朗读,为学生情感的慢慢流露和不断加深提供了条件,为下面的写奠定基础。

3.夸夸他人,寻找雷锋。雷锋还会出现在哪里?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出示句式:我们班( )是小雷锋,我想对他说( )。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雷锋叔叔这样的人呢?说说自己见到的“雷锋叔叔”做过哪些好事。在这一件件事中,你们找到雷锋了吗?生活中有很多雷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在哪里。学习难点是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里,应摒弃枯燥抽象的讲解,以一些身边的事例,由易到难地把学生的视线迁移到现实生活,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雷锋叔叔牺牲了,雷锋精神却一直在传承。并由此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感悟诗歌末句的语言特色。

三、感悟故事,学习雷锋

是呀,雷锋叔叔到了哪儿,就把好事做到哪儿,他的感人事迹,用一两节诗是讲述不完的。你们能靠自己的想象补写两节吗?先引导学生确定地点、时间、事件,再模仿诗歌格式换一两句。例如:沿着崎岖的山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山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帮老大爷把水挑到家里。他那甜甜的笑容留在老人的心里。……雷锋叔叔的足迹留在了小路上、小溪边、山路上、草地上……哪里有人遇到了困难,哪里就有热心人伸出援助的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就会出现在哪里。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春风吹不到的角落,爱充满天地间!作为有心人的教师,平时总是提醒学生要把自己当成一台“摄像机”,留意并记录有声有色的生活,此时的写,既是对以往信息的检索整理,又建立了课堂和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会被崇高的雷锋精神所召唤,追随雷锋脚步,发扬雷锋精神,向社会播撒爱心的种子!

第6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关键词:雷锋精神;青少年;榜样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李祖超,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聂飒,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以青少年为重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广泛进行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的宣传教育,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形成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1]在新的国际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倾向,迫切需要雷锋精神的正确引导。学校榜样教育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就是使青少年通过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自觉地去认同和效仿,见贤思齐,进而提升修养、完善人格。然而,目前青少年榜样教育存在脱离生活实际、榜样种类单一、教育方法简单化、缺乏时代特征等弊端,导致榜样教育浮于表面,未能深入人心。为此,如何重塑并创新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成为中小学校榜样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选择的榜样同龄化、亲近化

青少年认知水平以及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榜样,容易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最具可比性、可学性,这是青少年榜样教育的科学基础和客观要求。[2]因此,学校开展榜样教育,要尽量选取与青少年年龄相仿、亲切感人的学生榜样。

(一)走出“高、大、全”的榜样教育误区

笔者曾负责的一项课题,对全国8省(市)的58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47.8%的青少年认为当前选择树立的“榜样人物形象有所夸大、不真实”;58.1%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形象“神化”“纯化”;48.4%的青少年认为榜样多是“高、大、全”的完人形象;仅有19.3%的青少年认为“榜样人物真实、可信,不浮夸”。[3]由此可见,当前榜样教育习惯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英雄人物,将榜样纯化成毫无缺陷、高不可攀、近乎完美的“圣人”形象,无形中增加了榜样与青少年在精神上的距离感,使学生难以真正从思想到行动上认同这些榜样。相反,那些生活在青少年身边、具有优秀道德品质、最能激发青少年情感共鸣的普通人却没能进入榜样教育的行列,这使榜样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现实性和亲切感。因此,学校在选取榜样时,要走出“高、大、全”的误区,遵循真实性、平凡性和可接近性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榜样教育的生活性,让榜样可信、可亲、可学,使青少年能够亲眼见、亲耳闻、摸得着、学得到。

(二)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亲切感人的同龄榜样

学校在弘扬雷锋精神、树立雷锋式的榜样时,要遵循同龄化和亲近化的原则。

首先,要树立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学生榜样,使之同龄化。榜样如果在年龄、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与学习者相仿或接近,那么学习者更容易获得榜样行为,并自然产生模仿的倾向。[4]年龄相仿的群体在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可比性。选取同龄人作为榜样,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比较意识和学习动机,加深学习者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其次,要充分挖掘具有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青少年榜样,使之亲近化。不拘泥于个人贡献的大小,从校园好人好事到全国模范标兵,只要行为习惯能体现雷锋精神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青少年,都应该进入学生榜样的行列,既不过分拔高榜样的优秀品质,也不故意弱化榜样的缺陷不足,树立有血有肉、真实亲切的青少年榜样形象。

二、榜样宣传形式多样化、新颖化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和浓厚的育人氛围,是开展青少年榜样教育、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构建多样化、新颖化的榜样教育宣传形式,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教育的新途径。

(一)创新主题班会,及时宣传班级“小雷锋”

以班级为单位、以热门话题为主题的班会是班级及时宣传同学中的榜样事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传统的主题班会往往局限于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由班主任定标准、定主题、定内容,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够民主等弊端,导致同学积极性不高、榜样宣传效果不佳、激励作用不大。新时期的榜样宣传要充分考虑“90后”“00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和重塑传统班会。

在形式上,不局限于固定时间和地点,可利用课余、郊游、节庆等时间,在户外组织小型班会,让班会地点更灵活、形式更自由、主题更丰富、气氛更轻松;在内容上,不局限于教师制定榜样标准、学生被动服从,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轮流担任班会主持人和榜样推荐人,介绍班级内部涌现的“小雷锋”,包括政治上积极上进、无私奉献的同学,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的同学,生活上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同学,工作上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的同学,信念上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同学,作风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同学,等等。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汇集班级每天的好人好事,宣传雷锋精神的点点滴滴,鼓励大家学习和效仿,使榜样教育成为一项日常课程,形成班级的一大特色品牌。一方面,给予先进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先进作风;另一方面,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其进取精神,营造人人争当“小雷锋”的优良氛围。

(二)更新板报橱窗,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

板报和橱窗是反映学校组织文化、渗透学校组织精神的重要隐形课程之一。新时期的榜样教育要更新传统板报橱窗宣传方式,使雷锋精神自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达到隐形课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作用。

首先,在造型上,传统的校园橱窗多以单一的方形为主,给人以严肃刻板的感觉,应加强橱窗的设计感,例如圆形、多边形、流线型、立体造型等,以新颖的视觉效果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关注橱窗内展现的丰富内容。

其次,在内容上,传统的板报橱窗大多由班主任或学校行政部门指定素材,由固定的学生干部设计版式、落实内容,这往往使大多数的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对学校指定的榜样缺乏认同感。应该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全校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轮流担任板报橱窗的主办人,采取广泛征稿的方式收集校园雷锋式人物素材,真实记录校园雷锋精神,使板报橱窗在设计风格和内容形式上都展现出多样化风格,形成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构建网络平台,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

一方面,在学校网站开设学雷锋活动专栏,运用文字、音乐、漫画、照片、视频等多种手段介绍“雷锋式学校”“雷锋式班级”“雷锋式青少年”,生动再现身边雷锋事迹,大力宣传学生榜样的高尚风范和优良品格,弘扬雷锋赤胆忠诚的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勤俭节约的艰苦奋斗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以及忠于职守的螺丝钉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搭建广泛的学雷锋网上交流平台,通过BBS、QQ、电子邮箱、微博、手机报等青少年常用的网络交流工具,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榜样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的雷锋精神学习交流平台,使来自不同方面的学生能够共享优质榜样教育资源,由点及面地传播与弘扬雷锋精神。

(四)借助节庆汇演,大力宣传雷锋精神标兵

首先,借助“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3月5日学雷锋日、国庆、元旦等节庆机会,由学生推举一批道德品质高尚、行为表现突出、个人贡献较大的学生榜样,授予他们雷锋精神标兵等称号;打破传统的领导颁奖形式,由当代道德楷模、师德标兵、著名科学家、知名学者、标兵推举人或曾经接受过标兵帮助的学生代表亲自颁奖,设计新颖的颁奖仪式、颁奖词和事迹展示,颁发富有纪念意义与激励作用的奖品、证书和奖章,向广大同学宣传标兵学生的先进事迹,以高度的感染力获取大家对榜样优秀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通过元旦晚会、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文艺汇演,采用相声、小品、曲艺、歌曲、诗朗诵、舞台剧等多种方式将标兵学生的成长历程、理想信念、感人事迹等生动展现给广大同学,借助丰厚的视听效果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标兵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之进行对比,意识到自身的弱点与不足,巩固其向榜样学习的决心。

(五)善用影视广播,全面展示雷锋式英雄风采

学校应充分利用影视、广播等校园媒体资源,介绍学生中涌现出的雷锋英雄式人物,例如汶川大地震中为同学打开生命通道的英雄少年马健和小林浩、在烈火中呼救15人的12岁小英雄夏娟、为救同学而牺牲的初一学生沙渊聪、在废墟中坚持读书的初一女孩邓清清、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阳光男孩楼岱悦,等等。学校要敢于创新,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重视德育,重视榜样教育,将影视活动纳入正常教学工作轨道,由相关部门负责选取典型影片、制定放映时间表,经常组织学生观看雷锋式英雄人物的纪录片、宣传片,生动介绍他们的感人事迹,全面展现他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品质,加深广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有条件的学校或地区,也可以自拍或者与电视台合拍宣传优秀学生标兵事迹的短片,在班级或学校轮流播放。

三、榜样教育活动常态化、普及化

通过榜样教育弘扬雷锋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将雷锋精神的内化、践行和外化三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榜样教育系列活动之中,使榜样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常态化、普及化。

(一)内化雷锋精神,变理解为认同

内化雷锋精神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雷锋榜样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深刻理解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模仿欲,自觉地将外在思想意识转化为自身思想意识的过程,具有见效慢、周期长的特点。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思想教育、班会、板报、橱窗、网络、影视、广播、节庆汇演等多种途径持续性地开展常态化、普及化的榜样教育,不断在学生中发现、表彰、宣传具有雷锋精神的好榜样,形成人人争当雷锋榜样的好风尚,构建弘扬雷锋精神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雷锋精神的内化过程。否则,榜样教育只是流于形式,雷锋精神只是浮于表面,仅仅停留于每年学雷锋日热热闹闹做好事、认认真真搞形式等假、大、空的形式主义层面,雷锋精神难以真正深入广大学生内心,甚至会让学生对此产生排斥和厌烦心理。

(二)践行雷锋精神,变认同为行动

践行雷锋精神,即依照内心认同的榜样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在实践活动中效仿榜样的行为,展现雷锋精神。首先,学校要鼓励广大学生对榜样行为进行常态化模仿,笔者对全国5800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名人传记”是对青少年励志教育作用最大的书籍[5]。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广泛普及有关雷锋精神的书籍阅读活动,大力开展读书比赛活动,号召学生阅读雷锋传纪、雷锋日记、雷锋式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读物及红色经典等励志书籍,促进广大学生在深刻认同雷锋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地模仿,完成由意识向行动转化的第一步;其次,学校要普及各种学雷锋志愿活动,将青少年对榜样的简单模仿进一步转化为真诚的实践活动,例如文明礼仪活动、保护环境活动、爱粮节水活动、维护公共秩序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扶困难群体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广大学生运用新时期雷锋精神指导实践活动,通过常态化、普及化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

(三)外化雷锋精神,变行动为习惯

外化雷锋精神是指主体的行为举止自发地、非刻意地体现出内心固化的雷锋精神。在这一层面,学校和榜样学生已不再是组织学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的主导,青少年自身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独立主体,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他们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体现出来,成为一种稳定的日常习惯。雷锋精神的外化是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榜样教育效果的最佳体现;实现雷锋精神的外化,要求学校在持续性地开展各类榜样教育活动的同时,时刻关注学习者的思想动态,及时肯定学习者的先进行为,广泛发现学习者中涌现出的新榜样,使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升为弘扬雷锋精神普及化,使青少年由学习榜样到自己成为榜样,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12-03-03.

[2]余明远.青少年榜样教育误区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125-127.

第7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班会课下,各系组织了“学雷锋精神、献一份爱心”的团日活动。

烹饪系组织双学小组成员开展“美化校园”活动;营养社团在营养分析室进行“营养培训”;烹饪系晚自习举行“学雷锋,树新风”推进会;全体党员奉献爱心,进实训室、宿舍打扫卫生;一些优秀的班级纷纷献上自己的爱心。

旅游系“小红帽”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之美化校园活动”,团队分三个小组,分别进入宿舍区、行政楼、校园死角,为美化校园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以此同时,旅游系也开展学雷锋“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之团干宣讲团活动”。

信息系“小红帽”志愿者们在宿舍创业园区进行电子产品维修服务,有的维修电动车、手机等,有的维修各类小家电,音箱等;有的帮助广大师生清理笔记本屏幕、键盘;有的义务为各系师生拍摄集体照、证件照,并提供底片等。

商务系“小红帽”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有的组织学雷锋系列活动之擦橱窗活动。有的帮助食堂阿姨收碗盘和擦桌椅。商务文教系学生会女生部于宿舍大门口举办了以“星语心愿”为主题的便利贴抽奖活动。本次活动正逢学校雷锋月,我们将便利贴内容与学习雷锋精神相结合,倡导女生积极弘扬雷锋精神。学生会还组织一批同学进行学雷锋系列之打扫实训室活动。此次活动以从身边小事为基础,让雷锋精神在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永存。

第8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一、学雷锋事迹,了解雷锋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锋的英雄事迹,充分认识雷锋,学习他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少先队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学雷锋活动的动员、宣传、学习。首先,每名队员在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认真收听了大队部《关于学雷锋的动员》讲话。然后,我们中队根据本中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学期学雷锋计划。接着,我们中队先后几次组织队员借阅图书、查找资料、走访,各小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两次学雷锋主题中队会上,以讲故事、快板书、三句半、小品、歌曲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表演出来,通过主题中队会,一方面发挥了我们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队员们组织活动能力和表演水平。另一方面,使队员了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及其高尚的品质。同时,充分利用教室的雏鹰园地,办好每期的雏鹰队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播放雷锋的故事、照片、日记等等。在活动中,注重"六个一",即从阅读一个雷锋故事,了解雷锋生平的一件事,讲一个雷锋的故事,学唱一首雷锋的歌曲,摘抄一则雷锋的日记,设一个学雷锋监督岗。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雷锋形象的伟大和精神的可。为了宣传学雷锋的意义,以及如何学雷锋,学雷锋的什么精神,大队部充分利用我校的“向阳花"小广播站来宣传雷锋精神;先后两次组织学生观看了《雷锋》、《少年雷锋》两部电影;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大型书画展",将纪念活动与学雷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举行了老干部报告会,老革命家用他们亲身经历为全体少先队员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会上,大队辅导员提出:每名队员都要认识到,学雷锋重在体会一种心中永远有他人的意识,不要刻意地去模仿雷锋的事例,作为当代的少年儿童要养成好习惯,立志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这些话语激励着孩子们要从小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愿望和决心,使他们树立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已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雷锋精神将永远在向阳校园中闪光。

二、走英雄道路,领会雷锋精神的实质。

在充分感知雷锋先进事迹和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环境、学习态度等多方面与英雄作比较,进而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奋斗的切入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计划,形成自我教育,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雷锋要与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中队提出了"学雷锋和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口号。在日常生活中,队员们按照榜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已,规范自己的言行。我们中队有一名队员,他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不把钱放在眼里,还经常摆阔,家长也没有办法。辅导员老师知道后对他说:"你是雷锋中队的队员,雷锋中队的队员首先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品质,雷锋叔叔是怎样处理零花钱的?"他说:“雷锋叔叔艰苦朴,袜子破了补了一层又一层都合不得买双新的,除了买点儿日常必需品,剩下的就存进银行,哪里有困难,他就捐给哪里。""是啊,这就是雷锋叔叔,我们的榜样,如今你是雷锋中队的一员,应该怎样做呢?"辅导员老师问。

他回答说:"老师,我一定向雷锋叔叔学习,不乱花一分钱,我也要把钱攒起来做点儿有意义的事,给咱雷锋中队增光!"从此,他改掉了乱花零钱的坏毛病,不仅如此,他还极力宣扬雷锋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了激励学生时时处处以雷锋英雄为榜样,规范自已的言行,除了充分结合学校的大队会、升旗仪式、祭扫烈士墓、观看电影、手拉手献爱心等活动外,在本中队还设立了学英雄书角、学英雄园地。在学英雄园地上有一颗象征着英雄光辉形象的大星星,学生们象征着小星星,每个队员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在大星星周围贴上自已的一颗小星星,队员们把自己的点滴成绩看成是英雄精神在闪光。在学期结束前举行"灿烂群星竞放光彩"主题中队会,各小队把好人好事编成说唱材料来赞扬,结束时,让所有的“文明星”、“好学星”、"勤巧星"等小星星在这颗英雄大星星前合影留念,永远记住走英雄道路的前进脚印,让孩子们在行动中全面深入理解英雄的精神实质;同时带领队员们重温提出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把题词印发给每个队员;重温雷锋原著,进一步了解雷锋的崇高思想境界;讲雷锋事迹。在学雷锋活动中,开展了“四个一”活动, 学雷锋,看一本好书,让精神世界更美好;学雷锋,做一件好事,做到心中有他人;学雷锋,树立一个小目标,使自己前进有方向;学雷锋,改正一个缺点,不断使自己奋发向上。至此,班级掀起学雷锋做雷锋高潮。“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一车满载的是为祖国为人民的好事,不正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逐步积累起来的吗?在队员中提出倡议: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随地吐一口痰,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涂乱画……在生活中,要像雷锋那样,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学习中,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有个干劲儿和专劲儿。我们班有一名队员平时学习上一点儿也不用心,家庭作业也不爱完成,特别贪玩,家长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也找他谈过,可只见几天效,过后还那样,真是令人头痛。可自从我们中队被命名为“雷锋中队”后,通过对雷锋的了解和学习,他彻底变了。在各小队的汇报会上,他激动地说:“我以前真是太傻了,每天就知道玩,不爱学习。现在我才意识到时间是多么宝贵呀,我一定要向雷锋叔叔那样,在学习上要有挤劲儿和专劲儿。同学们都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做英雄传人,弘扬雷锋精神。

英雄中队和英雄精神能为学生树立一个清晰的人生坐标,并激励他们为此而不懈努力。学英雄、敬英雄、不忘英雄,队员们以雷锋为榜样,开展节假日他们以集体或个人的形式深入社区,为社区奉献爱心,自觉地为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或到公共场所做好事;到敬老院去慰问,打扫卫生、为老人梳头,为老人表演节目,并用自己的零用钱给老人买了蛋糕、果品等。同时他们大力宣扬雷锋精神,利用班队会时间组成报告团到低年级去演讲或是讲故事或是演唱,使雷锋精神深入人们心中。我们班的任卫营同学,带领本队队员,经常为她们家楼上的老人拎垃圾,并帮助他们打扫楼道,全楼的人都说他们是“活雷锋”,还写来感谢信,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在我校与两家子小学"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中,我们中队共捐献图书一百五十册。在向学校救困基金会捐款时,队员们把自己的零用钱拿了出来,他们说宁愿自已少花点,也要让那些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们像他们一样在学校里读书。

第9篇:雷锋生平事迹范文

一个多月后,担任副政委的杜平“在认真阅读雷锋日记之后,挑选了八本日记并和雷锋事迹材料一起派专人报送总政治部,并转呈主席和总理”。“主席阅后非常高兴,并对有关领导同志说:‘雷锋同志很有哲学思想,懂得唯物主义。’”(岜岑:《父亲杜平》,《新民晚报》,2008-12―3,B8版)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请求,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于是,全同上下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这一热潮一直延续几十年。直到今天,雷锋身上的政治油彩虽已斑驳,“学雷锋”活动也不再如当年那么声势浩大,但雷锋身上所闪耀着的那种道德光芒却仍然璀璨。

那么,雷锋精神是如何遍传中国的呢?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号召,高官名士的撰文,陈广生、崔家峻的报告文学《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整理出版的《雷锋日记》,《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著名歌曲的歌词系雷锋日记中抄录的,劫夫谱曲)等革命歌曲,多管齐下,汇成了一曲歌颂雷锋那短暂而光辉、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的交响乐。除了这些宣传材料之外,还有一部分不可轻视的材料,那就是署名“张峻”的关于雷锋生前助人为乐的数幅纪实照片。

摄影师怎会那么凑巧地出现在雷锋身边

1963年《中国青年》第5―6期学雷锋专辑上集中地展示了这组照片,比如,“雷锋在星期天为战友们洗衣服”、作为抚顺市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的雷锋“和五好学生陈亚娟在阅览《画报》”、“雷锋在劳动中把自己的饭食分给班里没有带饭来的同志吃”,“雷锋同志向战友介绍著作语录”、“支部书记通知雷锋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雷锋向战友们介绍安全行车和节约油料心得”、“雷锋在向战友们痛诉旧社会对他的迫害”等。这组照片的重要性不仅使得人们能直接了解到雷锋的容貌(这是其他艺术手法所不能代替的),而且又精彩地展示了雷锋“做好事”的种种瞬间。

有意思的是,当人们纷纷沉浸在感动中时,几乎很少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拍摄”问题,即使到今天,同样如是。正如澳大利亚作家西蒙・莱斯(Simon Leys)所提出的,“显然,没有人质疑‘摄影师怎会那么凑巧出现在这个身份低下、迄今藉藉无闻的士兵一生中的各种场合’。”([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黄灿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页)于是,这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照片的确是真实的话,那么,雷锋在做好事的时候,是不是恰巧被一个端着照相机的叫张峻的人碰到,并抓拍下来呢?然而这又会遇到另一些疑问。比如说,你可以抓拍到雷锋做一两件好事的场景,你如何保证他每次做好事的时候都能为你抓拍到?再退一步讲,倘不是摆拍的话,在相机镜头下“做好事”,雷锋不感到别扭吗?有的还是“悄悄地”做好事,

照片的破绽

再仔细地看看这些照片,也能发现一些情理上的矛盾。比如,有一幅“雷锋在星期天为战友们洗衣服”的照片,照片中坐在洗衣盆旁的雷锋正微笑着拧着战友的衣服。问题是,从雷锋的故事来看,他做好事往往是只做不说的,“做好事不留名”是他的最可贵之处,比如,他看病回来的路上,跑到建筑工地上起劲地搬砖而执意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他偷偷地给家境困难的战友家里邮钱等,莫不如是。“为战友洗衣服”亦是如此,在陈广生、崔家峻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中这样写道,“他很注意从生活上关心同志,一有空就悄悄替别人洗衣服,洗袜子,补裤子,缝被子,还不叫别人知道是谁干的。”(《中国青年》,1963年第5-6期,第26页)

这样的描述,可能出自雷锋日记的记录,1961年10月15日,雷锋日记中记有:“今天是星期天,我没有外出,给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单,帮高奎云战友补了一床被子,协助炊事班洗了六百斤白菜,打扫了屋内外卫生,还做了些零碎事……班里的同志感到很奇怪,不知道谁把褥单都洗得干干净净的,高奎云同志惊奇地说:‘谁把我的破被子换走了……’其实他不知道是我给他补好的呢!我觉得当一名无名英雄是光荣的。”(《中国青年》,1963年第5-6期,第39页)可见,雷锋为战友洗衣服确是悄悄的,不声张的,人所不知的。

问题是,雷锋“悄悄”地帮战友洗衣服,暂时瞒得过他的战友(当然最终是瞒不过的,因为衣服终究是被洗了的,衣服的主人终究是要打听的),岂独瞒不过一个摄影者呢?如果说瞒不过摄影者的话,那雷锋帮战友洗衣服在效果上看就不是“默默无闻”,而是“大张旗鼓”了。因为摄影作品,不光被洗衣服的战友看得到,就是没被洗衣服的战友也看得到。

打量这组照片,我们还会发现在“雷锋向战友介绍著作语录”、“雷锋和五好学生陈亚娟在阅览《画报》”两幅照片中,竟然出现了相同的背景,这一背景上有头像,旁边还有一行“把思想真正学到手”的标语。同样,《中国青年》第5-6期的封面照片与《中国青年》第16期的封面照片,其拍摄路数也有着近似之处,两幅照片都是雷锋微笑着擦拭解放牌汽车的姿态,只不过前者是身着冬衣,后者身着单衣

当然并不是说,两幅图像就不能有着相川的背景或相同的构图,只是面对这种相同的背景时,我们是不是得多抱有一点疑问呢?

今天,我们审视雷锋生前留下的这些做好事的照片,除过精心设计,精心排演,这些照片光线、构图、人物的姿态、表情,以及图片中所体现的动作性和瞬时性都很难用“不经意的抓拍”来解释。而这种“精心的安排”随处可见,比如,雷锋随时可见的阳光般的笑容,画报、头像、标语、“解放”牌汽车的标志等。看来,没有雷锋的主动配合的话,天天跟在雷锋屁股后的摄影者技术再高明也很难照顾到这些照片中的“匠心独运之处”。

222张照片中近200张是张峻补拍的

如果说雷锋的身边没有一个老是拿着相机的人在他做好事的时候及时抓拍的话,那么,关于雷锋的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据杜平女儿的回忆性文章说,她的父亲杜平早就发现了雷锋这个宣传典型,“要求用各种形式宣传雷锋”,于是工程兵政治部的宣传助理员张峻被派深入调查撰文拍照。后来,1962年,杜平“指示政治部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并派专人到运输连。拍摄雷锋工作、学习、训练、生活等情况的照片,收集整理先进事迹。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雷锋生前的照片,就是那时拍摄的”。明乎此,以上的疑惑也便迎刃而解。

目前,雷锋生前共有351张照片。从雷锋1960年1月8日参军到1962年8月15日殉职,951天里,共拍摄了222张照片,其中近200张是由张峻拍摄的。2009年3月的《党史博览》中,有文章透露了摄影家张峻为雷锋拍摄这些照片的情况。“1961年1月,中央军委工程兵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学习雷锋同志的通报》等指示,从而在全军范围内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鉴于学习雷锋的新形势,工程兵党委作出了由政治部和雷锋所在的工兵十团共同筹办‘雷锋同志先进事迹巡回展览’的决定。1961年2月初,着手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筹办展览班子,共调集了6人,在6人的分工中,张峻与季增负责展览图片的补拍。张峻草拟补拍雷锋照片的具体提纲。这个拍摄提纲是以雷锋1960年9月荣获‘节约标兵’称号和《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事迹报告,以及雷锋的忆苦思甜报告、雷锋本人的口述和日记等有关资料为依据拟订的。根据补拍提纲所列内容,这次总共补拍照片20多张。”

这些补拍(或者说摆拍)的照片有:

1,雷锋头戴毡绒棉帽、手持冲锋枪站在半身像前。

2,送老太太回家。

3,给战友王延堂送盒饭。

4,到抚顺市西医院给伤病员送月饼。

5,到储蓄所取出200元钱支援新成立的和辽阳灾区。

6,打开手电筒,夜间读著作。

7,捡粪支援辽阳。

8,帮助战友乔安山学习文化。

9,车场上组织战友学习《选集》。

10,雷锋练习投手榴弹要领和二排长手把手教雷锋投手榴弹的两张照片。

11,雷锋在练双杠。

12,雷锋在补袜子。

13,行军途中休息时,给大家读报纸。

14给地方群众来信写回信。

15,保养和维修汽车。

16,雷锋与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学生合影。

17,雷锋给乔安山家里寄去10元钱。

18,雷锋将从储蓄所取出的200元钱,送到抚顺市望花区。

19,雷锋代表入伍新兵讲话。

当事人张峻的披露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他在评论这些照片时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当然,不能说全部合格,主要问题是:有些照片摆布的痕迹太明显,给人以虚假的感觉。例如:白天打手电筒看毛选等。”(常家树:《雷锋牺牲前后几件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新民晚报》,2009-03-21,B12)的确,如果略用心体味一下,就能发现其中的蹊跷和可笑,比如,当雷锋“打开手电筒,夜间读著作”时,难道摄影师晚上还要随侍一旁?当雷锋“送老太太回家”时,难道摄影师就正凑巧遇到?一旦意识到这一点,照片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

这也就意味着在拍摄时,雷锋不得不“摆出已做过的好事的POSE(姿势)”对自己的事迹加以“情景再现”。当然,即便是雷锋在配合宣传,也不能全盘否认他的助人为乐、自我牺牲的真诚。比如,“他宁可自己挨饿,而将自己的午饭让给没有带饭的战友吃”这张照片所说的事情。在他1960年10月21日的日记中,便这样记载:“劳动到了十二点,大家拿着自己从连里带来的一盒饭,到达了集合地点,去吃中午饭。当时,我发现王延堂同志坐在一旁在看着大家吃,我走到他面前一看,他没有带饭来,于是我拿了自己的饭给他吃,我虽饿点,让他吃饱这是我最大的快乐。”(《中国青年》,1963年第5-6期,第32-33页)其他补拍的图片也一样,图片反映的事实都是有所根据的。

今天我们在颂扬和慨叹雷锋那满腔的热诚和自觉地做好事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在当时就被当成一个学习的榜样,对他行为的影响这一因素。也就是说,雷锋做好事,一方面是出于乐于助人,大公无私精神的支配,这是我们所要宣传的,也是我们所接受的;另一方面,作为当时的“标兵”和“模范”,他必须时时以自身的行动来响应“学雷锋”的号召,并维护和塑造好这一“榜样”,这后一方面,其实就是生活中的“摆拍”。这并不是没有证据,当时,连队上“少数干部”在调查中就“认为雷锋爱表现自己,做好事是专给别人看的。”(岜岑:《父亲杜平》,《新民晚报》,2008-12-3,B8版)“爱表现自己”,“做好事是专给别人看的”的看法,不就是生活中的“摆拍”吗?

事实上,这种摆拍我们并不陌生,由于不陌生,因此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中国解放后,苏联曾在中国“摆拍”了《解放了的中国》和《全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文献纪录片”。在这个“纪录片”中,导演调集军队,再现了入城仪式,镜头中甚至出现了正面拍摄的机枪扫射的“真实”战争场面。请问,如果是真实的战斗场面,摄影师敢正对着机关枪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