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作为学校实施教育的主阵地,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它应有的轨迹。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如何从生命层次上重新审视课堂、关注课改、问寻课堂的生命价值,重建真实、平等、灵动的课堂,已成为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责任!作为200名新市民子女的英语教师,只有关注课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才能让课堂更多地放射出生命的光彩,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还原真实,别让掌声掩盖了叹息
“知识课堂”往往习惯将学生鲜活的生命,仅仅肢解为某种特殊认识活动。忽略了学生在步入课堂的时候,不仅带来了认识,也带来了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价值信念等。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上得到满足,然而,学生在如此重要的生命历程中,竟没有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的参与,具体表现为:随堂课的“填鸭式”教学、公开课的“表演化”程序……这样的课堂,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教条化、教学结构的模式化、教学手段的单一化、教学方式的静态化、教学成果的不真实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随堂课或公开课中所学习的内容、程序、时间,甚至是回答,大多都是事先被计划、安排好的。一堂课过后,我们听到了阵阵掌声,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叹息声。热闹过后,铃声过后,到底我们留给了孩子什么?
反之,新课改下的“生命课堂”则不然。评判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再看课堂气氛有多活跃,游戏有多好玩,掌声有多热烈。而是从细节入手,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困难与疑问?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点滴进步。关注课堂中回答问题学生的人次,是否做到人人参与。笔者认为,“生命课堂”理应关注学生的生命。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让其热爱生活,学会生成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唯有让迷失的教育回归原点,回归本质,还原真实,才是新课改的真正目的!
二、力求平等,别让学生远离了课堂
“生命课堂”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价值,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独特的。因此在教学中,不必存在中心与边缘的预设,也不可能用某种生命的活动去取代另一种生命的活动。课堂中,我们不能用教师的生命经历代替学生的生命经历,即便都是学生,生命经历也是千差万别的,但生命之间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偿、相得益彰。因此,“生命课堂”首先要做的就是重构师生关系。而重构师生关系的一个基本环节就是将“知识课堂”中师生间的单项沟通转化成为双向的或敞开式交流,从而建构师生间平等、自由、民主、互动的和谐关系。力求平等,除了师生间的平等,还需要做到生生间的平等。英语课堂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对话的重要场所,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中,不少学生却经常不在课堂,即“不在场”。英语课堂中的“不在场”,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开小差,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漠视与阻隔。
笔者认为,为了让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在场”,教师应让课堂呈现敞开而非封闭的状态。有时候,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有时,过强的预设性会增强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更多时候扮演先行者的角色——给学生指出一条路,这条路上既有熟悉的树木,更有陌生的景色,学生经由此路,能够理解并进入活着的、流动的文本中去。”同时,要让课堂里的每一位学生有事可做:或读课文、或发言、或思考。总之,“生命课堂”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当教师俯下身来,从学生实际出发,英语课堂褪去了浮华的外表,简单而朴实地接近学生的心灵,学生怎会“不在场”?
三、启迪智慧,别让学生迷失了自我
“知识课堂”往往会呈现这样的景象:教师站在讲台上声嘶力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因为整天忙着“讲解”,导致整个校园充斥着教师的“课堂激情”,教学效果却一般。这种现象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更是数不胜数,满堂灌的英语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使英语的课堂教学变得机械、乏味,不适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严重影响着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课堂给了师生最美丽的邂逅,在相遇的世界里,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完整的、鲜活的生命来看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主意识,相信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在“生命课堂”里,学生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与态度,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并与之探讨。在这种关系中,没有虚假,没有不平等,没有与众不同,只有灵动的思维与无限的创造。唯有在如此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双方才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思考、动态生成的“生命课堂”!
——知识守护生命
作者:谭可欣
叮铃铃……
清脆的铃声划破了校园的沉寂
——这是开学第一堂课。
你看,你看,
那不是春红、燮霞姐姐和他们的举重队吗?
春红姐姐五次刷新记录
——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我懂了,我懂了,
与其试图超越别人,不如首先超越自己。
你看,你看,
是殷剑姐姐正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本不适合帆板运动的她
——夺金来自于坚持不懈的信念,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坚持也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你看,你看,
我们心中的巨人——
姚明、易建联叔叔和他们的球队,
他们向我们展示了团队精神的魅力,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团队就是胜利的保障。
开学第一堂课
——多么生动的一课。
无论学习或面对灾难,
挖掘潜力,学会超越,
战胜困难,学习坚持,
一、中职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
在中职学校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使得生命教育开展的更加的顺利。生命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只有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时,遵循的第一个就是浅显性和广泛性原则。浅显性就是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过深、过难,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意思即可,不需要进行知识学理渊源的探究。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如果太难的教学内容则容易让他们感到烦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虽然教学内容不宜过难,但是却也不能够只局限在教材范围内,应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个就是生活性和开放性原则。将生命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用比较通俗鲜活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这就是生活性原则。以往的生命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专业术语过多,使得学生厌烦学习。只有将生命教学生活化,才能够让学生感到乐趣。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第三个就是适度性和需求性原则。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张弛有度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减。
二、中职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
在中职学校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来,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设计,以生命教育为基础进行设计。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对生命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生命教育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懂得珍惜生命。第二方面就是实施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对探究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合作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发展,生命教育应该具有灵活性,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第三方面就是巧用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比较的丰富,教师可以巧用生物之材、展示生物之美、揭示生命之道、引导自我之爱和实施生命之教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懂得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设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保障,只有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
三、在中职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尊重、热爱生命。人类的生命诞生历经了非常漫长的一个阶段,从一个没有生机的尘埃发展到原核生物,在进行长期的发展进化到真核单细胞生物,经过非常漫长的进化才形成了结构复杂的人类。人类的生命是非常的伟大的,这不仅能够从新生命的诞生过程能够看出,也能给从人体的一些列动作和调控中看出来。因此,在中职生物课堂的生命教育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生命伟大的意识,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激发学生欣赏、善待生命。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短暂的,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个体生命短暂,珍惜生命,激发学生欣赏生命、善待生命。生物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个体的生长发育受外界因素影响的例子,如雾霾,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环境是生命的保障,每一个生命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养料的供给,这就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获取。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该课程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自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为了开展好生命教育,生物教师应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领悟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命化教育视域;教学改革
生命化教育理念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他主张在教学的课堂上,创新教学工作来提高课堂上的生命力,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而言,深入贯彻生命化教育理念也是一项必要的措施,迎合了当前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工作。
一、当前生命化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健康的关注
就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只是基于学生的成绩,这种单一的知识性评价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政治教育工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样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缺少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没有站在生命健康的角度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性。
2.高中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当前高中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的培养工作也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思想认识方面的知识,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局限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生命全面性发展有阻碍作用。
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缺少生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由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单一,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导致教学课堂中的气氛不活跃,另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影响了学生生命主动和完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智慧生命的生成,这是生命化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表现之一。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育的有效措施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方式
首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方式,对于高中而言,他们正处于思想的叛逆期,同时也是性格的养成期,做好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地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方式,可以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命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内容;另外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还要善于应用生动性的直观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带给学生生动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在心底产生对生命的热爱。
2.确立尊重与关怀学生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尊重与关怀学生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阻碍作用,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新理念――尊重与关怀学生生命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3.积极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
在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对学生而言,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不仅停留在课内的教学工作中,更重要是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从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生命有一定的感悟,树立正确的生命情感。
4.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有效的举措。就高中政治课本的内容来看,没有独立的章节和内容是针对生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但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举个例子说,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关于“人生价值实现”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个实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一个年近70的老人由于失足掉进河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救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探讨年轻人这么做到底值不值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内容,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一定的感悟,雷锋精神就是这样,将有效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当今的学生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地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4月20日上午,丹尼尔・哈丁率领伦敦交响乐团亮相保利剧院,不过这一次站在指挥台上的不是哈丁,而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伦敦交响乐团指挥大师班是乐团中国之行的重要内容,也是第一次在伦敦以外的地区举办。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能够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并且得到哈丁的现场指导,无疑是非常幸运的。本次参加大师班的三位幸运儿分别是23岁的罗振华、25岁的朱曼和22岁的焦阳,他们都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是从10名候选者当中选拔而来。
大师班在上午9点半举行,百余人闻讯前来,大部分是音乐学院的师生、音乐爱好者以及媒体记者。3名学生依次登场,指挥的曲目是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尽管指挥者只是未出校门的学生,但乐团训练有素,在青涩的指挥手下发出的声音依然完美。看着别人指挥自己的乐队,哈丁在一旁显得很随意,时而溜达,时而蹲着,甚至四仰八叉席地而坐,好像是在海边的沙滩上享受阳光。不过估计他没有享受阳光时的好心情,三位学子指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实够他忙活一阵子。哈丁的指导很认真,他不时打断乐队的演奏,针对每个人的问题进行纠正,并且经常亲自上阵示范。但不知是哈丁表述的原因还是翻译的问题,几位学生对哈丁的意见领悟起来显得并不是很顺畅,一个问题总是反复几次才见起色。对此哈丁表现的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启发引导,乐团也体现了极高的素养,乐手们都很配合,一百多人的大乐团对于指挥意图的贯彻及时而到位,就像一个人一样。尽管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对于三位学生的表现,哈丁还是给予了肯定:“中国学生表现出的专业水准以及对指挥学习的热情和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珍惜与这些才华横溢的学生一起合作的机会,希望这次大师班对他们的将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能够参加这样的大师课,对于3名学生以及在场的观众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罗振华表示,自己第一次指挥大乐队居然就是这样的世界名团,这种经历非常宝贵。乐团的反馈都很敏感,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很好贯彻。哈丁的点评很有针对性,对自己今后的学习会产生许多启发。朱曼则表示,这次经历非常美妙,站在台上感觉时间过的飞快,下台之后就觉得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中国音乐学院杨又青教授也专程带着学生来观摩大师班,杨教授表示,乐团的素养非常高,哈丁对学生灌输的许多理念都很好,他重视音乐,重视对乐曲的理解,这些都是我们教学当中应当加强的地方。
一次大师班也许改变不了太多东西,但现场一位音乐爱好者的话让人感触颇多,他说:“一个百人乐团演奏一分钟的花费要以万元来计算,这样的世界名团可以这样不计代价为中国学生当陪练,着实令人敬佩!尽管3名学生的水平与这样世界顶级乐团并不相称,但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类似活动,以利中国能够出现更多世界顶级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 高中学段 生态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课题组,按照研究规划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校,分别同步开展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本研究选择建瓯第一中学、吉阳中学、建安中心小学为研究样本学校,是因为这三所学校均为南平市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点校,具有至少十年持续规范开展以水土保持为突破口的生态文明普及教育的历史积淀。
本报告是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项目编号:JYZD-2013067)结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暨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之研究结题报告。
一、高中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及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一)本学段研究完成的内容、取得的成果
1.开发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级课课程(必修)和升华级课程(选修)。
基础级课程(必修)的课程对象为全体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人人可为、人人应为的理念。该课程设18课时。学生修满18课时并经过考评合格者获得1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的课程对象为部分学生。本课程倡导责任使然、兴趣所至、特长展示的理念。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或者若干项活动,若经过考评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开设。
基础级课程(必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学习并获得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升华级课程(选修)已在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的建瓯一中高一年段分别开设,有2900多位同学自主选择参加其中的1项或者若干项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学分。
3.建构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施教机制。
为了保证《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特别创建或者建构八方面的制度(机制)。
(1)课程导师制。《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基础级课程(必修)所有活动和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6号的活动实现学校指定课程导师制,即这些课程活动必须接受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指导。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7―19号的活动实现学生聘请课程导师制,即序号为7―19号课程活动的指导教师由学生自主聘请。
(2)课程代表制。在开设《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高一各班级设置课程代表,各班课程代表分别由高一各班班主任各自指定。各班课程代表负责指导各自班级学生完成《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等相关事项。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份《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修行记录卡填写(注:各班课程代表须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偿劳务合同。各班课程代表只要完成合同中约定的工作,就有权获得相应的勤工助学金)。
(3)方案征集制。基于升华级课程(选修)序号为19号的活动要求,每学年向高一或者高二学生征集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014―2015和2015―2016学年共征集40个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4)资金资助制。为了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每学年从征集到生态文明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选择五项作为资金资助的活动项目。
(5)课程评鉴制。在每学年的6月上旬,召开《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鉴会,该会由高一各班级《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课程代表和部分指导教师⒓樱共同完成生态文明学分认定。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总计完成5700人次的生态文明学分认定(注:生态文明学分证书见附件1和附件2)。
(6)骨干培训制。在每学年的10月上旬,对包括各班课程代表在内的水土保持志愿者进行生态文明素质提升培训。2013―2014学年、2014―2015学年、2015―2016学年共培训100位学生。
(7)分享引领制。要求学生在参与《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分享参与活动的收获,以此引领同伴更有效地参与课程活动。例如:在每学年的“三节”期间开展“水保绿网杯”装置艺术作品竞赛获奖品展示活动;在每年中国水周期间举办“水保绿网杯”美丽乡村寒假环保行手机微拍作品展示分享活动;在每学年的10月和3月期间分别举办资金资助活动项目的设计说明课、成果汇报课;在每学年的上下学期各举办1期感悟展评活动。
(8)评优准入制。把学生参与生态文明综合实践课程所得学分作为评优(先)的准入条件之一。
(二)高中学段研究达到的目的和水平
1.达到的目的。
第一,促进了学生更好更快更直接地优化自己的生态文明知情意行模式,提升了学生践行的生态文明能力。
第二,实现了《〈我与生态文明携手同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纳入建瓯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2.达到的水平
本学段研究不仅填补了建瓯一中在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空白,而且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提供了有借鉴价值(在实践层面上)的范本。
二、比照原申请书制订的研究工作计划,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与原因分析。
高中学段研究严格按照课题组设计的研究路线图和研究步骤,开展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五个子方向研究,且高质量地完成了课程开发研究子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子方向、课程指导研究子方向、课程激励研究子方向四个子方向研究。之所以能完成这些研究任务,最主要的原因是契合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实验项目――建瓯一中《完善立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之需要。
学业评估与管理研究子方向特别是学业评估没有完全达到预定目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评估细则制定得较粗放(客观上评估细则的制定是很难的),再加上活动过程的记录有失周详和缜密。
三、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对本项目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和建议。
(一)同期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开展高中学段的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开展研究过程中,对养成化原则、趣味化原则、精细化原则、乡土化原则、校本(课程)化原则疏于恪守,存在五方面的缺陷或者不足。具体表现:
第一,由于疏于养成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发挥较好的养成教育作用,即没有较强的养成性。
第二,由于疏于趣味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即没有较强的趣味性。
第三,由于疏于精细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即没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四,由于疏于乡土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贴近学生家乡的生活生产实践,即没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五,由于疏于校本(课程)化原则的恪守,开发出的高中学段生态文明主题综合实践课程不会较好地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即没有较强的持续性。
(二)高中学段研究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与建议
1.开展课程目录优化研究。
2.开展课程学业评估优(细)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司〔2014〕4号,2014.
[2][美]阿姆斯特朗.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4]马桂新.环境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7]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叶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与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6A).
[10]贾艳秋.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J].中国民族教育,2011(2).
[11]钱维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资源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5).
[12]余谋昌.生态文化的理论阐释[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
[13]余\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14]李锐锋,罗天强.论和谐社会的生态支撑[J].与现实,2007(3).
[15]张德昭,徐小钦.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3).
[16]金涌.工业生态: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7]卢风,刘湘溶.现展观与环境伦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18]彭慧芳.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19][美]卡逊(Carson,R.).寂静的春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研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38-01
本文就是对生命科学的特点进行探索,从而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中进行相应的设计,让幼儿在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同时,促使儿童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让儿童意识到探究生命科学奥秘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起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态度。
1.生命科学教育的具体内涵
生命科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让公民有着良好的科学素养。这里所说的科学素养,指的是对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事物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较好地参与到公众活动中,具备解决这些问题所需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知识的传授,从而让幼儿对生命进行了解,进而发现生命,亲近大自然。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对大自然中生命生存与发展的艰辛,最终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富有生命特色的模拟活动,从而激发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让幼儿积极参与到相应的探究活动中。比如,可以在幼儿园教室或者在校园内开辟出"自然角",进行植物的种植或者动物的饲养,从而让幼儿对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以及死亡等过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从而培养起对对生命的热爱。比如,不要践踏花草,不摘花朵花枝,不要欺负小动物,不要随意浪费作为实验的植物标本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幼儿产生对生命的珍惜。另外,学校在活动室内还定期开展图文并茂的生命知识宣传,全面加强幼儿的生命教育。
2.培养幼儿生命科学教育能力的相应策略
2.1引导幼儿借助眼睛进行生命科学性观察。对幼儿来说,眼睛是比较敏锐的,有着良好的观察天才。幼儿都是借助眼睛去观察,从而去认识大自然。教师要对孩子的观察兴趣进行充分的引导,让幼儿对大自然进行系统的观察,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将幼儿带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儿童进行充分的观察。当幼儿看到大自然的事物的时候,比如看到蜗牛的时候,会对这种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蜗牛的五官,再观察蜗牛的爬行,继续观察寻找蜗牛的食物等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带一些蜗牛回家,观察蜗牛在木棒、纸片等等这些不同地方的爬行状况。让幼儿观察这些细小动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培养起对生命的珍爱。教师引导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进行观察,从而了解这些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培养幼儿关爱生命,亲近大自然的兴趣。
2.2让幼儿动脑进行生命科学性思考。幼儿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总是想象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天天吃东西?""鱼儿为什么离开水就无法生存?""小鸡为什么总是在进食的时候会选择一些细小的石子?"这些在成人看来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但是,对幼儿来说,这些都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迫切想知晓答案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中包含着幼儿对生命的理解。比如,人想要较好地生存下去,就应该要有健康的身体,这样就必须要天天吃东西,才能保证人们活动所需的养分。对于幼儿询问的这些问题,教师不能立马向幼儿讲解答案,要让幼儿动脑去思考,自主寻找科学的答案。当幼儿心中有了一些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幼儿动用自己的脑袋,借助书本等相关资料,进行积极探索。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2.3引导幼儿通过动手进行生命科学性探究。幼儿的天性就是玩耍。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时候,要充分将"玩"同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幼儿进行的实际活动中,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从而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占据教学舞台,而是要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探究动手操作进行支持,教师要积极引导,将多种教育提供给幼儿,让幼儿依据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操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各种操作活动,让孩子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解决。比如,教师在引导孩子对笔进行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一些笔的零散部件,让孩子根据图纸进行装配。通过孩子动手操作,可以让孩子感知到笔的组成情况,通过操作来知道和了解笔这种物质。同样,在其他的动手操作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多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操作机会,从而有效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生命科学教育学习能力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幼儿彼此间进行交流。通过这些特定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关注。
幼儿天生有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内在生命本質的展现就是好奇心,幼儿就是借助好奇心对未知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的时候,就是内在的好奇心和兴趣。若想要有效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从而达到热爱生命的教育。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以此来让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继而让幼儿充分对生命进行关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生命进行观察,从中了解生命的生存方式,以及探究生命的生存价值,从而培养起关注生命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对孩子多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命科学化教育,以此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培养幼儿长足健康的良性发展态势。
作者:张健
《生命科学导论》相关的教材种类繁多,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宽广。本着钱伟长校长“培养学生们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选择和实践教育能力”教学目标[3],结合上海大学自身的教学管理特色,我们对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的整理和调整。首先,从学校短学期制对教学进度的要求出发,综合国内有关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相关教材内容,同时结合教学团队成员自身专业背景的分类,我们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十个专题:分别为绪论、生物化学、细胞、微生物、植物、动物、生态、遗传、基因工程和食品。每个专题由2-3位相关研究领域具有8-10年教学或研究经历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课件的制作;并对提交教学团队的教学PPT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和模拟讲授,最终形成课程讲授的统一课件内容标准;其次,根据每个教师的个人特点,开展多人合作授课和一人单独授课的模式相结合;最后,在上课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和兴趣点,给予授课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其在标准课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程内容、讲授顺序和授课形式的变通,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
2结合实际教学需求编写新教材
鉴于学教学管理模式和制度的特点,国内已有的教材很难完全与之配套;因此,在多年教学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调研学生的课堂反应,学习体会以及他们对学校其他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新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校的教学沙龙的交流,汲取其他院系在开设公共基础课过程中的经验为我所用,组织团队教师和校内外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并邀请知名学者亲身授课,从中把握和提炼出现代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最吸引人的内容,同时,结合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遵循钱伟长校长“大学教育要服务社会发展、面向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思想[4-5],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新教材编写中突出了应用性强,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知识点的地位,同时结合生命科学自身所具有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特征,力求形成一套内容丰富,知识性和应用性兼顾,适合学校4学期制教学模式的新教材。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渠道
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地区一所211院校,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完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将我们的课堂同传统的教室,延伸到了整个校园甚至是学生的整个生活中。上课内容和课件全部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利用学校的校内交流平台“乐乎社区”开辟各任课教师的专属在线交流空间,由任课教师每周2次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解决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所提出的相关问题;此外,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中如QQ、MSN、微博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现代网络交流工具,使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能随时随地将他们的问题和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让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不再局限于课堂,而延伸到了他们的寝室、餐桌、运动场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时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命科学知识就在身边的日常活动中;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根据需要去查找、学习、了解和掌握所需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知识的挖掘和学习。另外,加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合理安排本学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本科教学的教辅工作。公共基础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人数覆盖全校本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的作业布置、课堂测试或讨论都会给任课教师带来十分繁重的课后批改和评阅工作,而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加入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生力军,他们平日就活跃在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对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把握十分敏锐,由他们协助任课教师进行作业批改、评阅以及与学生互动探讨和交流,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使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程建设中去,而且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生动、更具体地和学生进行详细交流,这也有利于建立学生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互帮互助,言传身教的帮带互动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对研究生和博士生本身而言,这也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教学实践环节,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对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也是一个很好的互利互补的实践。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如何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特点,这是对我们的又一重大挑战。我们尝试利用学院生命科学中心的公共实验平台,通过学生申请,任课老师协调,以及中心平台老师配合的方式,在不影响实验中心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努力为学生提供参观,学习以及观摩实验的机会,通过开展“学院开放日”等活动让他们从课堂走进实验室,将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验室中去体会和揣摩。同时,我们还计划结合上海大学夏季短学期实践教育环节,在选课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进行独立创新实验的尝试,让他们能更加深入了解生命的奥秘,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的学习兴趣。
4加强学习,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每门课程的教学所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不同的,学生既有的基础知识,文化背景,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要对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应和解决。在我们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开设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上述的各种日常交流手段收集学生反应的问题外,每学期结束时还实行学生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对各任课教师课程教学给出的评分和所提出的意见,我们进行汇总,并通过集体讨论,交流以及会同学生和其他学院教师共同座谈的形式,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次课程的开设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此外,选拔若干优秀的教师,通过参加校内的教学竞赛交流以及校外的学习和进修,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以期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教学效果与待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A-0028-02
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小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科学的关注尤为重要。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内容中,“生命科学”这部分内容占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能引导他们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关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重大问题,并能参与相关社会问题的讨论。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方法。
一、紧扣课标,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新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编写,采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课程目标分三级,对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的要求逐级递进;对科学探究这一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标准都有详细具体的要求;对生命世界的每课内容都有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教师要紧扣课标,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一)经常学习课程标准
教师要经常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整个科学课有关生命科学的内容有哪些,每个学年、学期的内容是什么,每个单元、每节课的要求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实到教学上。
(二)关于“生命科学”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策略
1.把握学习起点,关注学生的前概念。
所谓的前概念,就是小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已有的认识和了解。小学生的前概念有的与科学概念相似,有的与科学概念相悖。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前概念,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获悉学生前概念,这可以利用访谈、调查、绘图、解释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例如,对《种子发芽实验》,教师通过谈话的形式,可以知道学生的基础,了解学生对“种子发芽条件”的前概念。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前概念,都将成为教学的起始点。学生的前概念中把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相互关联,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要着重更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
2.围绕建构科学概念,进行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
科学概念的发展来源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要让每个活动或环节为达成相应的科学概念奠定基础。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应导向概念本质的形成。例如,《大树和小草》一课设计了三个活动,哪个活动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我们认识了狗尾草,也认识了其它一些草,为什么我们把这些植物都称为草?你认为,草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些问题显得精炼而集中,舍弃了教材中寻找草不同点的要求,因为寻找共同点,更能够发现草的本质特征。
教学材料的设计应体现科学性和结构性。在科学课中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材料的准备,可以说没有“材料”就没有“经历”。例如:《种子里面有什么》一课教师应准备常见的蚕豆、黄豆、菜豆、绿豆、芝麻、葵花籽等各种种子,让学生了解种子外形的多样性,还要挑选较大的蚕豆、花生、菜豆种子用水泡涨,让学生容易解剖,更好地观察种子内部构造。
3.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以及持续、细致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关于种子萌发先长哪部分,再长哪部分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身体》单元中的《运动起来会怎样》的关于自己身体运动后可能出现的变化等问题,有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推测能力。而种植凤仙花的实验活动,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绿色开花植物,凤仙花生命周期的观察历程至少三个月,这三个月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如实记录的科学素养,同时还有学生信心与恒心的培养。科学课中这样的体验活动还有很多,例如饲养蚕宝宝、蜗牛、蚯蚓、蚂蚁等,教师都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
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后面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阅读的内容。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可以课外学习研究材料,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的资料,并通过科技小报的形式展出,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二)依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顺序
例如,在南方,春季刚开学,正好是桃花盛开的时节。而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单元的《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这几课的教学都跟花有关,虽然教材以油菜花为例来介绍花的知识,但笔者所在学校植种了很多桃花,身边有这么好的观察材料,不充分利用真是太可惜了。因此春季学期四年级的科学课就把第二单元《新的生命》调到前面来上,利用桃花和油菜花共同完成第一课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从花到果实的变化过程,上完《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这两课后,穿插其他单元的内容上,期间布置学生观察桃花的变化,一星期后再上《花、果实和种子》这课。学生们亲历了桃花的变化过程,对植物的花和果实有了直接认识,同时通过认真记录和对记录进行分析、整理,在头脑中建立一个认识植物的“范例”,并运用这个“范例”去认识其他的植物,从而获得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科学了解,增加了对科学课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每一个活动的教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标和教师用书中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按照培养科学素养这个宗旨来认识和使用教材。“用教材教”首先是“用”,而不是抛开教材另搞一套。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
在科学课“生命世界”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增加学生探究体验学习的机会,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校园植物园地
科学课“生命世界”的内容中,有关植物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很多,如果建立了“植物园地”,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就方便多了。
例如:
①观察植物的生长全过程。可种植绿豆或凤仙花等生长周期在三、四个月之内的植物。
②进行植物叶的形态观察。可种植一些叶子有特点的植物:香蕉、松树、银杏等。
③观察植物的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④观察花的构造。可种植牵牛花、南瓜或黄瓜,等开花时进行教学。
⑤植物的繁殖实验。可以进行扦插、嫁接的实验。
⑥进行根的向水性、叶的向光性实验。
(二)开展科技活动
笔者所在学校与区科技馆、金花茶公园、区农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桑蚕研究所、环保局建立了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和场馆、场所,在他们的专业指导下,引导学生们开展科技活动。
例如,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要让学生亲历体验蚕的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全过程。最初,蚕种的来源成问题,在和桑蚕研究所联系后,学校请桑蚕研究所的专家到学校给全校师生作了专题报告,桑蚕研究所不但给我们解决了蚕种问题,提供了产彩色茧的蚕种,还提供了优良品种的桑树苗给我们种植,全校掀起了一阵养蚕热。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写了很多有关养蚕、种植桑树的观察日记、科学小论文,有不少还获了奖。
我校还与区科技馆联系,每星期带不同的班级到科技馆的各个功能室开展科技活动。科技馆的生物实验室组装了一套组织培养设备,这在绝大部分学校都是没有的,同学们利用组培室,用百合、芋头做实验,了解植物的另一种繁殖方式。
金花茶公园是我们的校外科普基地,同学们通过参观金花茶基因库,听取工程师的介绍,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给金花茶和茶花进行嫁接等活动,对原产地在自己家乡的植物界中的“大熊猫”——金花茶有所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情感。
四、教师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水平,不管是生物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还是非生物专业出身的科学教师,都需要不断加强生物专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参加生物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
(一)教师要全面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发展迅速,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学科,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世界性重大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科学教师在掌握全面的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生命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学生在生命科学方面深入发展的作用。教师要掌握的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体、生物与环境等知识。
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具备多层次、多元的知识结构,做到专业知识深厚,基础知识广博,“博专结合,博中求专”。例如,在掌握了动物、植物的理论知识后,要熟悉当地常见的动植物名称和分类情况,特别是校园内的动植物名称和分类情况。学生们对科学课感兴趣,常会拿他们见到的动植物请教老师,如果老师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就会受到打击,老师的水平也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