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基础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基础相关知识

第1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1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做好儿科影像临床工作的基础

    成像是工具和手段,归根到底是用来“看病”,因此必须了 解“病”。在医学上,小儿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年龄越小, 差别就越大,绝不仅仅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科学的研究对象从胎 儿到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青少年, 这段时期的特点是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体格、心理和精神 行为均在不断发育的过程,遗传性先天性疾患最为多见,感染性 和其它后天性病症容易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这个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超过成人时期[1]。正是由于小 儿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有特点,疾病谱与成人不同,而且病 死率高,所以加强及巩固儿科学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只有熟知了 相关的知识、理论,才可能得出正确的影像诊断,才可能及时帮 助解决临床问题。

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能帮助影像医生形成正确的儿科影像 诊断思路。系统地学习儿科学相关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儿科生理 病理特点、儿科疾病的种类及特点有一个总的了解,结合具体临 床工作,逐步形成儿科影像思维方式。这对于非儿科系毕业的医 学生、综合医院的进修医生可能更为重要。比如:在成人,上纵 隔增宽首先要想到肿瘤;而在儿童,要想到可能是胸腺。儿童在 5岁以前,胸腺都可能比较大,在胸片上显得很突出,20岁以后 则不应再表现突出了[2]。再如:儿童恶性肿瘤潜伏期短,生长迅速, 侵袭性强,罕见与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以白血病最多见,其 次是脑肿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 及胚胎性癌等。而成人恶性肿瘤多与环境致癌因素有关,多见上 皮性肿瘤,如胃肠道癌、肺癌、膀胱癌等吒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临床工作中不易漏诊误诊。儿科临床 工作中,常常遇到许多先天发育异常、发育畸形,小儿全身各个 系统器官均可发生,而且在一个患儿、甚至一个系统器官常常会 合并存在多种和或多处畸形,其中许多是必须进行手术矫正或切 除的;熟悉相关儿科学及胚胎学理论知识,则不易漏诊误诊。比如, 小儿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可同时存在,也可分别发生,形态变 化也多样;而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本身又常伴有多种器官、不 同程度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大约接近一半的比例。常见的多发异 常为VACTERL ( V代表骨性脊柱异常,A为胃肠道闭锁,C为先 天性心脏病;TE为其他的气管食管异常,R为肾脏及远端泌尿道 异常,L为肢体异常)联合体。此外,还可伴有唇裂、腭裂、后 鼻孔闭锁和狭窄等等治疗和预后与伴发的异常、以及异常的 部位及程度密切相关。再如,胚肾最初位于盆腔内,随着腹部的 生长,肾脏逐渐上升,并旋转了 90度。到妊娠的第9周,其触到 背上腺,到达了最终的位置肾窝在胚肾自盆腔上升和旋转过 程中的发育障碍就可形成异位肾和肾轴旋转不良。知道这些,就 很好理解为什么会有盆腔异位肾在影像检查时,若一侧肾窝空虚, 则应继续向下寻找看看是否有异位肾不过,胚肾上升过了进人胸 腔这种少见的情况也会有。不同疾病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功能及 代谢改变时可以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学改变,即异病同影:而 同种疾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状态下可以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即 同病异影;这时除了考虑综合应用多种影像检查技术外,密切结合 相关临床资料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相关临床认识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做好治疗前后的影像评估工 作。比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囊肿作胆总管近端(或肝管) 空肠Roux-Y式术或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普遍采用 的术式,可以达到去除病灶和使胰胆液分流的目的[5],了解了 这些术式,就会明白术前后影像评估的要点,才能看明白术后 的影像改变。

2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开展儿科影像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医院的核心工作是治病人,医疗服务行业的主旨是为广大 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M,这是医学科研工作 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临床工作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往往是 人类医学科学发现和进步的起点。纵观现代医学的历史,就是一 部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互相推动的发展史Wc无论是临床型研究, 还是基础研究,皆非凭空而来,都是来自于临床实践、临床需要, 而前者与临床实际关系更为紧密。临床科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临 床工作,以解决临床疾病的诊疗为目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提 高认识,因此好的科研工作会促进临床工作的进步,从而形成良 性循环。作为儿科影像医生,开展科研工作仅仅懂得影像技术、 影像学表现显然是不够的,要懂得儿科临床疾病,要有丰富的儿 科学相关知识,这是我们科研工作的基础与源泉。

另一方面,在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努力学习儿科学相关知识、 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协作,多学科共同研究同一儿科课题,往 往事半功倍,而结果可能会更深人、更科学,更能为临床提供依据。 

    3 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做好儿科影像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2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实习护士 知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典型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PE)而导致死亡,严重影响病人预后和生活质量[1]。未经治疗的PE病人病死率为25%~30%,而得以及时诊治者病死率可降至2%~8%[2]。因此,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可降低DVT及PE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现在的实习护士,将会是今后护士队伍中的主力军。本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护士对下肢DVT的相关知识掌握及措施落实情况,为今后带教工作,进一步开展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提供客观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1月—9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其中90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年龄均为18~22岁,90名护士均为同时进入实习点。

1.2方法

1.2.1调查表设计 问卷为研究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经有关医疗护理专家审阅后结合预试验反复修改而成,具有良好的效度及信度。调查表由3部分组成,①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获取DVT知识的途径、是否读过相关指南等内容;②DVT相关知识:包括DVT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相关疾病状态、临床表现、致死性并发症、预防知识等内容;③措施落实情况:包括预防静脉血流淤滞、预防静脉壁损伤、宣教等方面内容。相关知识考核:根据回答问题的正误进行计分,回答正确为1分,回答错误为0分;共设15题总分94分,其中基础知识32分,预防知识62分;措施共设16题总分64分。取得分率

1.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资料收集。由调查员发放问卷,实习护士当场答卷后收回。共发放问卷90份,其中有效问卷90,有效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包,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等。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年龄18-22岁,于2011年1月-2011年9月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90名实习生,90名实习生均为同时进入实习点。本科、大专、中专不同学历的实习护士均各为30名。

2.2 表1 不同学历的实习护士知识得分分析结果

3 讨论

3.1实习护士有关DVT危险因素知识欠缺 DVT的三大发病机制为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本科90%护士知道前两者,大专只有77.9%的护士知道。84%的本科实习护士知道既往DVT史、血栓性静脉炎、高龄、长期卧床、血液异常、骨盆或下肢骨折、静脉曲张是DVT的危险因素,而大专为75%、中专仅为70%。

3.2实习护士有关预防DVT发生知识欠缺 本科实习护士预防部分知识得分率为58%。其中,17名本科护士知道通过有效措施可预防,而大专、中专知道的人较本科的人要少,仅有43%的实习护士不知道或不认为应用静脉足泵、间歇充气压缩泵、序贯加压袜及深呼吸和咳嗽可预防,而其中知道的多为本科护士。

3.3加强在校教育的质量 结果可见, 实习护士的得分,中等偏下,随着学历逐步提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应提高。说明关于DVT相关知识护理教育应增强,并增加实习时期继续教育的机会,不能仅靠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同时也说明应加强对实习护士主观能动性的强化。

3.4实习护士获取DVT知识的途径需要加强 带教者在临床带教中要多传授给实习护士更多知识,而非单纯的帮你干活,分担你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对具有带教资格的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实习护士的培训资量。同时鼓励实习护士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

3.5分析实习临床护士在临床实习未得落实预防下肢DVT原因 针对大部分措施,未落实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病人不配合,认为实习护士的建议不值得听取;没有落实的意识,认为这是临床护士的事情;没有按时间落实,刚刚进入临床,临床工作繁多、琐碎,无暇顾及其他。由此说明实习护士在工作中也应注意宣教,取得病人信任,配合;带教者应加强提高实习护士主动意识的工作,提高实习护士的综合能力。

3.6医院的实习带教工作应是系统、全面、规范的培训 带教者应根据实习护士的学历和能力不同,给予不同的带教。各带教老师在DVT相关知识培训的方式、内容、效果上不统一,所以存在各实习护士掌握情况的差异性。由此说明,医院应制订系统、全面、规范的DVT相关指南并加强各带教者的集中培训。

参 考 文 献

第3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模式;临床医学

1病理学教学模式

1.1将基础性学科有效的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

医学生在开展学习时,就仿佛在建设高楼大厦,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就是砖头,只有通过将基础知识进行牢牢掌握,才能使高楼大厦稳固可靠,而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学习,就好像是为高楼大厦打造地基。如果无法将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则开始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则不但学习难度较大,同时通常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就好比高楼大厦的地基建设不牢固,则高楼大厦很容易发生坍塌。因此在医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在对某一章节开展学习前,就需要对该章节所需要应用到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从而使得学习能够对相关基础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其构建病理学知识框架,使得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针对性的选取所需要应用的基础知识,并搭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可知,将病理学和其他基础性学科进行有效结合是病理学教学需要做好的工作,比如在对动脉硬化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需要协助学生对动脉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包括动脉的结构、分类等,从而使学生能够做好动脉疾病知识学习的铺垫,提高学生对于疾病发病原理的理解能力。

1.2将病理学与临床医学进行有效结合

病理学属于临床性医学,因此在对病理学知识进行讲解时,通常需要将其和临床医学进行有效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无法进行分离。因此对于病理学教师而言,其在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将学生对于临床医学知识所具备的热情以及渴望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学生自身所具备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使其能够对病理学进行高效学习。在对临床医学知识进行讲解时,不难发现学生对于其具备十分高昂的兴趣,特别是在对诊疗环境进行设立后,学生的学习情绪更为高涨,因为在对诊疗环境进行设立后,学生会将自己代入临床医师的角色,其希望通过自身的知识来对患者进行有效知识,使其能够恢复健康,因此其会对患者的病情开展认真分析,从而使得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开展病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可对临床医学知识进行适当引入,针对性选取一个临床病例,可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能够自己进行主动思考。医生这个职业具备其神圣性,因此病理学教师需借助这一特点是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从而提高病理学教学的效果[3]。

1.3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病理实践

病理学的教学工作需在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有效开展,此时由于学生还未能有效接触临床,加之部分学生在学业完成后,将会成为一名病理医生,因此其自身的工作中也会和临床病理产生密切的关联。因此在病理教学工作中,有效地融入病理实践内容,可促进学生对于病理知识的掌握。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后,可促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能够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能够对其开展有效的整合和连贯分析,从而使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习的知识有更为系统的掌握。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病理实践不但可使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高,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高效记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的病理实践知识有所掌握,使其能够更为顺利地进入临床实践工作。

1.4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科研项目

在对疾病的发病、病情发展开展探讨时,均需应用到病理学知识,同时期也属于当下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在对病理学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需要对当下涉及到病理学知识的科研项目及取得的进展进行报道,从而对学生对于病理学学习的兴趣进行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医学不但需要对自身的医疗工作进行有效完成,同时也需要对医学领域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了解。因此在对病理学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需对学生所具备的科研热情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树立远大的科研志向,从而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1.5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

PBL教学法PBL教学法的开展是依靠问题为导向,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其确立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观念,通过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使其能够通过自身查阅资料,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4]。而在实施PBL教学时,教师则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发和引导,使其能够将问题解决得更为彻底。此方法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真实人物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融入到问题解决中,并对其进行鼓励,使其能够自主研究,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使其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高效记忆。在开展病理学教学时,教师需对相关案例进行准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融入PBL教学法。

2保证教学质量的方法

①为了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基础学科学习,就需要明显提升病理学教师自身的学历水平,目前病理学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的比例在不断提升,只有病理学教师自身具备充分的基础医学知识,才可使病理教学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②需要明显提升病理学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临床资质:目前高校病理学教师中都已经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同时其自身的临床医学知识也较为丰富,可开展临床医学工作。③为使教师能够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合病理实践,就要求病理学教师需定期在定点医院病理科开展工作。④病理学教师需紧跟最新科研的脚步,不断开展查新,由此使病理学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结合科研方面的知识。⑤定期组织病理学教师接受各级授课技能培训,从而使其能够有效结合病理学教学和PBL教学[5]。

3总结

第4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护士;糖尿病;胰岛素注射;知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6411(2015)12-0084-02

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6%,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1]。在临床各个科室均可见糖尿病患者,而临床护士正是糖尿病教育的主力军。既往研究表明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非内分泌科的,其糖尿病知识认知普遍不足[2],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对控制血糖的影响认识也有限[3]。本研究旨在调查临床护士对糖尿病和胰岛素注射知识的掌握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月选取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的12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均为临床工作1年及以上的护士。1.2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临床工作1年及以上的护士进行调查,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当场收回。1.3评价指标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①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和科室;②糖尿病基础知识问卷:该问卷是由国内学者李梅[4]设计用来评估医务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包括基本知识、饮食、运动、监测和药物治疗6个维度共21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正确得1分,错选得0分,换算成百分制,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越好;③胰岛素注射知识问卷: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用来评估临床护士对于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胰岛素保存、特性、注射方法和部位等内容,共20个条目,均为单项选择题,选项正确得1分,错选或者不选得0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岁~41岁,平均年龄(29.0±4.26)岁,其余一般资料见表1。2.2调查对象糖尿病基础知识水平和胰岛素注射水平糖尿病基础知识共21题,最低答对14题,最高答对21题,换算成百分制,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胰岛素注射知识共20题,最低答对8题,最高20题,详见表3。2.3非内分泌科与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水平及胰岛素注射知识得分对比非内分泌科护士无论在糖尿病基础知识或注射知识的得分均比内分泌科护士低,见表4。

3讨论

3.1临床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水平研究得出,临床护士糖尿病基础知识得分,略高于李梅[4]研究的外科医务人员,本次对象中有36名内分泌科护士提高了整体水平,而非内分泌科护士的得分,与既往研究是相当的,说明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水平仍然有待提高。从各个维度进行比较,监测知识得分最低,与既往研究[4]一致;从各个条目看,尿蛋白/肌酐比率的检测频率和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范围这2个条目得分最低,说明许多护士在糖尿病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监测知识较为欠缺,提示管理人员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对比内分泌科护士,非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基础知识水平较低。这可能与非内分泌科的护士对于糖尿病教育重视程度不足,而临床对于非内分泌科护士开展的教育培训较为匮乏有关。然而,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许多新诊的糖尿病患者并非在内分泌科,因此非内分泌科护士是这些患者首次接触的教育者,如果非内分泌科护士自身未能掌握相关知识水平,患者则无法接收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和指导,进而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办法,积极配合治疗。加之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日新月异,提示医院培训管理者应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更为系统、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使得临床护士能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满足患者需求。3.2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水平本研究中,从临床护士胰岛素注射知识水平得分结果,说明临床护士掌握了80.2%的胰岛素注射知识。从各个条目来看,以下3个条目答对率最低:条目1,胰岛素注射部位(57.1%);条目11,胰岛素注射吸收速度最慢的部位(54.1%);条目19,2次胰岛素注射部位至少间隔多大距离(42.1%)。

4小结

临床护士在胰岛素注射部位方面的知识最为匮乏,需加强培训。相对于内分泌科护士,非内分泌科护士的整体胰岛素注射水平较低,掌握相关知识较差。临床护士作为胰岛素注射的执行者和患者自我注射行为的教育者,如果护士自身不能完全掌握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则无法做到胰岛素注射规范操作,从而影响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对胰岛素注射知识薄弱环节的培训,以更好地推进规范注射。

参考文献

1YuX,LiMW,JiangH,etal.PrevalenceandControlofDiabetesinChinese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2熊燕,徐静,赵益,等.临床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杂志,2013,30(9):5~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3.

第5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22-02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作用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对医学生而言,学习影像诊断学有利于增强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的理解,同时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诊断方法。中医医学生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的目的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对影像学检查应用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中对疾病诊断及处理的能力。但中医医学生在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时,面临着以下困难。

1、时间短。内容多

实习时,学生在放射科实习的时间一般为1-2周,需了解的内容多,例如要求掌握常见疾病:肺结核、消化道溃疡、骨折、脑出血等的影像学表现,在较短的时间里,需掌握较多的内容,对学生而言确实有很大的困难。

2、中医医学生的解剖学、病理学等的基础较差

解剖学、病理学是学习、理解、掌握影像诊断学相关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中医医学生解剖学、病理学的基础相对较差,因此对影像诊断学相关内容的理解较困难,易造成学生实习时出现畏难情绪,对实习缺乏兴趣及信心,使实习的效果不理想,影响学生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3、对影像诊断学的意义理解不充分

中医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阶段,需学习中医理论及一些西医理论,因为影像诊断学的课时较少,一般为15―20个学时,因而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有限,易造成学生认为这门课不重要,可有可无,因而在实习时学习态度不积极。

4、对影像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的结合理解不充分

学生在学校里以理论学习为主,所掌握的知识以理论为主,没有实践经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因不知道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感到手足无措,造成对实习缺乏信心。

以上原因造成学生在实习时对这门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畏难情绪明显,由此造成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学,实习时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合格的中医医生,在教学实习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改进,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操作为主的“填鸭式”、“包办式”教学改为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辅导为辅的教学,这样增加了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学生理论基础差、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良等情况改善不明显,因而必须找到一个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指: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的学习,它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通过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来完成学习内容。PBL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使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角色;第二,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设计安排课程,鼓励学生去学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然后解决问题;第三,教师创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问题。

PBL教学法的特点概括为:①以重能力培养代替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找本人所需的信息源,有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②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按学习需要来驱动;③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的五段教育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④以综合课代替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信息综合在一起;⑤以小组讨论代替班级授课,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PBL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的,最初是在一些西医院校试行,目前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部分中医院校已开始尝试应用PBL教学法,在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中,关于PBL教学法的研究还未提及,为了进一步解决中医医学生在进行影像诊断学实习时面临的困难,可以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影像诊断学的实践教学中,原因为:

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PBL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想办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就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去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及思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压力就促使学生在下面必须做足功课,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解决教师包揽一切而学生不感兴趣的矛盾,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知识,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实习时间短,但学习内容多的问题。

②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PBL教学法中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学习相关的资料,将查到的相关知识总结后,才能得到需要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必须掌握所学的知识及将其融汇贯通,这样使学生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学到了新的东西。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个过程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如影像学原理、解剖、病理等相关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可以弥补基础知识及影像学原理掌握不好的问题。

③提高学生在临床上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需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④加强学生对影像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让学生了解影像诊断学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方法

在影像诊断学的PBL教学法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与病例为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影像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了解影像学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PBL教学法有必要在中医院校的影像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应用,但也需解决PBL教学法中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提的问题如何既与临床结合,又能与中医院校的专业实际结合,使学生学能致用;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既能思维开阔又能切中要害;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医生,为弘扬中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1.1教学时数少,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

高职高专的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在对各专业教学时数进行安排时,通常会因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等原因,使得教学课时偏重于临床学科,忽视了对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开设。大多数学校在临床学科专业中并没有对预防医学课程进行开设,即使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的专业,其学时也仅为38~96学时。紧凑的学时与繁重的教学任务产生矛盾,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预防医学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广阔,并且教学内容较多,在学时方面不能给予相应保障的情况下,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就无法得到深入,许多重要内容无法得到相应的强调,并且重点很难突出。因此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扎实,并且很难形成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完整的知识体系。

1.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许多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在教学方法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教学内容的展示也大都是教材内容,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到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而且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无法深入人心。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统计学联系或者是职业病和食物中毒等案例的相关分析,其他的重点实践课程因为学时和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取得相应的开展,并且因实践课较少,无法让学生对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

2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

高职高专医学类院校应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提高到战略高度,并在教学目标中树立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将预防医学的战略思想贯穿在医学教育之中,并且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的预防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加以分析,体现出群体、社会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整体观念,从而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相统一的教学体系,以此来改变学生对预防医学的原有思想观念,并通过加大宣传,使得学生对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有充分的重视,加强学习积极性。

2.2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合理安排

对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对教学时数进行合理安排,并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教师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优化教学内容,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树立起与自身专业相符合的预防观念,并对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点重点讲解,而对教材中相关的基础知识或重叠部分章节进行简要介绍,以此来转变学生对预防医学枯燥、乏味的印象。

2.3加强实践教学,改进教学方法

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的教学方式,比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充分发挥,让学生在自学中得到相关知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PBL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从而寻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相关题材以及国内外预防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将这些内容充实进教学实践之中,让原本的教材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从而加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并且还可以对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网站的做法进行鼓励,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领悟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以此提高高职高专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

3结语

第7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医学生临床

医学生临床思维是指临床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通过采集病例相关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全面分析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逻辑推理,是包括分析、比较、逻辑等思维能力的综合[1]。本次研究以于我院实习的医学生和医院的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问卷调查,以分析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学生组均为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其中87名男性,73名女性,年龄22~24,平均年龄(22.8±0.4)岁。教师组其中有6名教授,8名副教授,16名讲师及教师以下。

1.2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的不足,问卷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问诊、诊断与拟定治疗法案能力。教师组同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带教老师在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2结果

2.1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收回的156份问卷中有113名医学生在入科实习前会提前预习课本相关知识,但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这是导致临床思维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分析病例时,124名不正确,究其原因主要有病史询问不详细,体征观察不仔细,过度依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能力差,忽视重要体征,看到某种症状不经思考即判定为某种疾病。从而总结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存在思维被动性、片面性、表面性、依赖性等问题。

2.2带教老师对临床教学提出的问题

教师组共收回30份问卷,临床带教老师提出目前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带教老师缺乏、考试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过多、教学方式单一、临床工作量大,备课时间少。

3讨论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导致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薄弱的原因包括医学生自身与带教老师两方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掌握好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基础。这就要求医学生在入科实习前,做好相关知识的预习。而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融合,使知识结构系统化。让医学生与病人多接触,培养医学生独立收集病例资料的能力[2]。

(2)通过提问,以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临床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已在较多的医学院校中开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具有以下优点:①让医学生带着问题翻看书本、查阅相关资料,这使得学习具有目的性。②在讨论过程中,以医学生作为主体,而带教老师在一旁提供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学者[3]提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注重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可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医学生的思维能力:①做好教学查房工作。带教老师在查房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检查患者、做出医嘱,应针对具体的病例,通过向医学生讲解主诉、病史,并结合相关检查结果作出综合分析,提出诊断与治疗方案。②鼓励医学生参与到病例的讨论中,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应积极调动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做好引导工作,让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遇到的临床问题,还可在讨论结束后,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这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拟定考核试卷,评价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各带教老师拟定考核试卷,在医学生出科时,通过考试评价其学习成果,包括基础知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临床技能等。

(4)培养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自身能力在临床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带教老师素质的提升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4]。带教老师应自主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与创造意识,这样才能在临床教学中,对医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逻辑、概括、综合等多种临床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逐渐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综上所述,正确的临床思维是每一名高素质医学人才必备的,而在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均应该注重对医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入临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景锋,杨秀江,龚代平等.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2,41(32):3457-3458,3462.

[2]毛慧玲,张桂荣,于泉等.开展案例教学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102-103.

[3]杨光燃,姜立萍,钱冬梅等.内科教学中以多种方式结合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83-85.

第8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是我校西医类、中药/药学类、中医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此课程内容学习为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和其它临床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1]。为促进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今年开展了“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活动。笔者作为“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的一名听众,在本文中从教学设计优化角度探索通过听竞赛如何促进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一、“课程负责人说课程”“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参赛对象为列入培养方案教学

进程的各类课程(必修课和限选课)课程负责人。参赛选手从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课程建设与特色等方面说自己负责的课程,每位参赛负责人阐述时间20分钟。

二、听“课程负责人说课程”竞赛对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的促进作用

虽然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授课,但课前怎样设计生物化学各章节内容,主要还是体现在教案中。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教学方法、重点难点及相应的处理对策、参考资料和教学效果等,其中如何设计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和重难点内容至关重要[2]。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在说课程过程中以“蛋白质化学”章节为例,重点讲解了西医专业、中医专业、中药/药学专业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差异,特别是对生物化学不同专业授课知识目标的明确,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案撰写中合理组织重点、难点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各专业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中笔者以“蛋白质化学”章节为例,探索“说课程”活动如何促进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优化。

1.促进西医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优化

对西医专业学生而言,“蛋白质化学”章节培养目标是通过掌握蛋白质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结合临床样本,深入揭示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疾病的分子机理,并开展相关药理学研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讲授时,应适当延长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与疾病发生讲授时间,在讲授蛋白质一级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和治病机理时,不仅仅讲授课本提到的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引起的镰状细胞贫血症,应密切结合目前相关临床疾病,在当前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扩展讲解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突变引起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如Nav1.5通道单氨基酸突变引起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等遗传性心脏疾病和乳腺癌,γD晶状体蛋白单氨基酸突变引起的先天性白内障等等疾病治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的临床疾病治病机理和临床症状的了解,不仅有利于适应培养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促进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提高中医院校西医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

2.促进中医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优化

对中医专业而言,“蛋白质化学”章节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掌握蛋白质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中,结合中医证候,开展中药复方或中药配伍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疾病的中药药理研究,为中医中药治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临床疾病奠定基础,促进中医中药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传承中医精髓,在中西医并存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因此,笔者认为在中医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中,应在讲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时,一方面适当扩展性增加遗传性心脏疾病、肿瘤、红斑肢痛症、遗传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关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另一方面在教学设计时适当增加目前中医药对扩张型心肌病、癫痫、红斑肢痛症等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的疾病的治疗案例讲授,促进学生对中医药治疗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疾病的了解,有助于将来学生将中医药诊疗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增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促进中药/药学专业“蛋白质化学”章节教学设计优化

对中药/药学专业而言,“蛋白质化学”章节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掌握蛋白质化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药理研究和药物研发工作中,一方面从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角度深入探究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药物作用机理和药效物质基础,大大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另一方面开展多肽或抗体药物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并利用掌握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鉴定技术对多肽和蛋白质药物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药物活性筛选、设计和改造,开发靶向治疗药物或为新药研发创制提供天然分子模板,充分挖掘药物宝贵的利用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中药/药学专业“蛋白质化学”教案设计而言,应重点讲解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理化性质、分离、纯化、鉴定相关的技术,特别是在蛋白质理化性质和分离纯化等知识讲授时适当延长课时,并结合目前科学研究成果,引入蛋白和多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分离纯化相关技术实际应用仿真实验或相关实验研究微视频,并开设相应的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鉴定的实验内容,增强学生对蛋白质相关研究技术的掌握,使学生能结合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生化技术,在今后的蛋白质相关科学研究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科研研究水平和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唐炳华.生物化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第9篇:医学基础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循证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4.181

甲状腺疾病具体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种类型, 区别在于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 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则各项功能检查未出现异常,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变, 内科性甲状腺疾病有时也需要外科治疗。手术是临床针对甲状腺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 但围手术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5例。其中男20例, 女50例, 年龄26~78岁, 平均年龄(45.9±10.5)岁;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 甲状腺肿瘤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给予传统整体护理, 具体包括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等基本护理措施。B组给予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 在循证护理基础上, 针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术期出现的问题, 寻找相关实证, 制定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措施并予以实施, 评价实施结果, 具体如下:①提出相关问题和寻找实证:问题a.临床护理过程中可否提出一种更加安全可靠, 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问题b.为围术期甲状腺疾病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具体实证和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制定: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外相关资料, 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明确图表式住院护理流程整体护理效果良好。以国际、国内常规护理标准和规范,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以便取得更加卓越的护理成效, 护理流程图以住院时间为横轴, 以饮食、、活动等为纵轴, 将功能锻炼、、饮食作为护理重点, 详细解读难点。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情况和相关指导知识要记录在表格之中。②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情况和监督效果:a.对科内护理人员进行集体组织培训, 明确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 使其明确实施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的优势, 切实将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主观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行充分结合,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有关研究工作, 尤其要做好刚毕业的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其可以提快速融入和适应临床工作, 保障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有序实施和完成。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与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偏离时, 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并做好相关数据记录工作。b.向患者发放图表:患者入院之后, 责任护士要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收集, 并将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表发放给患者, 向其详细讲解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的有关内容以及需要达到的康复指标, 增进护患交流,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按照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的流程,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同时制定相关护理措施, 特别是要对患者进行系统全面、准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1. 3 观察指标 通过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健康宣教效果、院方评价表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住院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出院后自护能力进行评价和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B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出院后自护能力等指标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女性患者是其高发人群。甲状腺疾病需要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 做好围术期临床护理也是不可忽略的[2]。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在护理程度指导的基础上, 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一种安全合理、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循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整个护理计划活动之前, 参考可信度较高、应用价值高的科学研究成果, 根据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实际寻求, 发现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从而制定出最理想的护理对策[3]。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可增进护患交流, 提高患者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护理满意度, 帮助护理人员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B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出院后自护能力等指标均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良好,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淑贞, 亓月琴, 孙莉, 等.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护理学报, 2009, 16(24): 32-34.

[2] 方久英. 临床护理路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6):73.

[3] 戴晓萍.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初步应用及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6(12):1871-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