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包装设计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生活救助
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获得低保和补贴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城乡残疾人获得生活救助的人数和比例没有太大的变化,接受居家托养服务的残疾人占多数,城乡残疾人获得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的人数有较为显著地增长。但是,2011年享受生活和护理补助的城镇残疾人大约是农村残疾人9倍,虽然2014年享受农村生活和护理补贴残疾人数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城镇仍旧大约是农村的1.6倍。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8296万(2010年预计为8500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城镇与农村残疾人之间在生活救助方面的巨大差距直接影响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总体状况,要想有效的改善我国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应将农村残疾人问题放到突出位置。
(二)教育
我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机会不断增加,教育救助的力度不断加大。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多项教育中,特殊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迅速,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较多。但是残疾人的教育也存在较多问题,根据2014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得知,仍旧有8.4万适龄儿童未入学,虽然相比于2011年的12.6万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但相比于正常人而言,义务教育对于残疾人群体还仍未实现;其次,对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而言,目前我国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均在校人数远远达不到标准的200人的每个班的规定(2013年均在校人数为57.3人、2014年均在校人数59.2人)。
(三)就业
对于残疾人的就业援助不断增强,政策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对于城镇残疾人而言,在多种就业形势中,个体及其他就业形式人数在城镇新就业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37%-38%,其次是集中就业形式。近年来,盲人按摩发展势头较好,保健按摩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视力障碍者提供了很好的就业途径。但是,残疾人就业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残疾人的就业率还明显偏低,农村残疾人在业人数只占农村残疾人人数的28%左右且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式单一,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获取较低报酬。
(四)康复
残疾人的各类康复机构中,基层的康复机构承担了大部分的任务。从2012-2014年,基层听力语言、智力康复机构大约是省级康复机构的33倍。总体而言,各类康复机构的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各类康复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甚至在2014年,听力言语康复专业技术人员从2013年的6448减少到5772人。除此之外,随着各类康复训练服务机构数量的增加,残疾人接受相应的服务人数并未大幅增长,这就说明机构的开放性和完备性不够。
二、完善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四维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能单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来解决。政府支持、社会支持、社区支持、家庭支持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帮助。政府作为宏观层面政策的制定者,引导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的大方向,政府支持是现阶段解决残疾人问题的核心力量,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政府在财力、物力以及政策和立法上给予大量的投入;社会作为残疾人群体生活的中观系统,为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外部环境。社会支持的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社会对于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和态度;社区支持作为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的连接纽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些年政府主推的社区建设,就是要建立社区居民的支持网络和资助以及社会资本的培育,社区支持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减轻残疾人家庭支持的负担;家庭支持,是以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为基础提供的个人支持,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政府和社会支持的欠缺,家庭支持更是在农村残疾人群体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家庭支持系统又存在着许多问题。只有将政府支持、社会支持、社区支持、家庭支持统一起来,构建成四维一体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使各个层面的作用共同发展,不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某一个维度上,只有四方面的力量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平稳且快速的运行,才能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残疾人群体享受其拥有的基本权利。
【关键词】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一、X城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职责定位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是直接面向企事业单位和基层人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政策精神,经办具体社会保障事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体系。
X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实行的是区社保经办机构、街道社保所和社区工作站三级架构的垂直业务管理。
区级社保经办机构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承担各项社会保险具体经办和服务工作,其负责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针对企事业单位,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登记、参保人员增减变动、缴费基数核定、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的建立及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的稽核,以及辖区内人才和职介及街道社保所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办理和指导、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收缴及支付等方面。
街道社保所是政府民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是政府各项惠民利民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整个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街道社保所负责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主要针对辖区内的居民,其工作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申报、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申报及报销申报、辖区内失业人员管理、社会化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劳动保障信息统计数据采集汇总以及社会保障政策宣传的各个领域。在业务层面上,街道社保所接受区级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指导。
社区工作站作为最贴近民生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其能够及时反馈居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受理、低保调查、低保公示、低保人员动态管理、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就业促进工作、退休人员信息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及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在业务层面上,其主要接受街道办事处及社保所的管理与指导。
二、X城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现状与问题
现今的X城区辖区总面积为50.7平方公里。截止到2011年7月,全区总人口为159.4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128.17万人。辖区内设有15个街道办事处,255个社区。为了全面了解X城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组于2012年7-9月对辖区内的15个街道社保所做了问卷调查,并对区社保中心和4个社保所分别进行了深度访谈和调研。根据我们调查目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化网络建设滞后
信息化网络建设是提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的必备条件,其发展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服务窗口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以及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目前,基层社保所的信息化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1.信息系统版本过多,各系统之间不兼容。目前,社保所使用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分别由三家公司提供的,其各自开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彼此之间不衔接,应用软件不统一,网络不兼容。
2.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滞后,导致信息化管理流程繁杂。现行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分为街道版、区县版等多个版本。各版本对业务的办理要求不同,使得各区县之间,乃至同一区县内的不同社保所之间经办同一项业务所需要提交、报送的材料不同。
3.信息系统统筹层次低,信息资源不能够共享。基层社保所普遍反映由于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信息系统的统筹层次低,使得信息系统中的社保资源不能共享,许多社区居民的社保信息不能在社保所直接查询,而需要社保所工作人员到区相关部门查询。
此外,还存在管理不规范,业务部门配合不密切,工作系统报修时间过长的问题。
(二)工作满负荷与人员编制紧张的矛盾突出,人员配置失衡
从街道社保所的人员编制看,全区实有工作人员与常住人口的平均配置比例是1:2143,并且各社保所的人员配置极不均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大,长期处于超工作量运转状态,编内人数与常住人口数不成比例,不得不大量聘用编外人员,而编外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又相对较差,影响了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小,缺少激励机制
街道社保所是事业单位,其人事制度缺乏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几乎无升职渠道和空间,职务上不去薪酬水平也就上不去;日常工作缺乏正规的业务培训,员工的职业发展和办事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四)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公共服务能效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和人民群众的受益程度。目前,街道社保所在服务效能上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街道社保所的工作职责及权限不明确。业务的多头管理带来的是上级各主管科室往往下沉一些与社保所工作职责无关的业务,而且下沉的业务经常具有随意性、重复性,人员、资金、设备又不到位,增加了社保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社保所正常业务的开展。
2.街道社保所与区职业介绍中心部分业务分工不合理。例如,随着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业务和退休核准业务的下沉,造成社保所工作的难度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和自谋职业人员需到街道社保所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退休核准,但由于其档案存于区职业介绍中心,社保所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的资格初审。再比如,自持档案人员存档,首先需在社保所进行登记,然后再由社保所工作人员把登记人员及档案带至区职业介绍中心进行审核,并在区职介中心上保险,社保所工作人员在其中并没有实质性作用。
3.办理业务等候的时间过长。由于街道社保所只相当于居民社保的代办机构,每个月需要专人多次到区级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相关社保业务,而社保所的工作人员本身就少,日常性事务多,工作人员每次到区社保中心办理业务时也需要与参保单位一样长时间地排队等侯。
4.业务办理手续繁琐。例如,居民在办理失业和就业登记时需反复重复地填报提交相同材料;养老金补发需由街道社保所提出申请,报区社保局核准后,方将钱打入社保所账户,再由社保所以现金形式发放给个人,程序繁琐,不利于资金安全;网络平台错误信息变更手续繁琐,需经过街道社保所、区社保中心、区劳动服务中心、职业介绍中心等多个主管部门签字盖章,方能由系统开发商更改;定点医疗机构变更流程复杂,手续繁琐;社会保险补贴的申请,需经过转档、参加培训、申请等多个环节,前后需花费5个月左右的时间,期间甚至还会出现社会保险断档等情况。经办流程复杂、手续繁琐是导致社区居民对公共社会保障服务不满意的最主要原因。
(五)无档案人员参保的后续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无档案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需合并缴纳养老、医疗及失业三险。但因其并无档案,无法转为失业,而无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因此,这部分参保人员的后续问题亟待予以解决。
三、优化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建议及措施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是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着社保经办的工作效率,影响着社保政策的执行效能,关系着社保经办的服务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本文提出完善和优化X城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建议。
(一)优化信息化网络建设
首先,提升信息系统的统筹层次。在保证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把涉及到社保所业务的数据下沉,减少社保所工作人员因查询信息往来于区社保中心的次数。其次,加强系统标准化建设。整合各信息系统版本,统一各系统的经办要求与条件,达到系统间的相互衔接,实现网络兼容。再次,缩短信息系统报修、维护的时间。减少系统报修维护的程序,建设备用系统,当系统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启动备用系统。
(二)优化人员配置,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增加街道社保所的人员编制,优化人员配备和使用,以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与工作压力。其次,加大对员工培训的力度,使业务培训经常化、正规化,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再次,建议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打通员工的升职渠道,拓展员工职业发展空间,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采取多种措施简化经办手续,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1.设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的业务协调机构。业务协调机构负责统一协调需要向上集中的业务和需要向下延伸的业务,避免多头、无序的业务指导和管理。明确划定各岗位、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制定明晰的业务经办流程和经办程序。
2.合理调节社保所与职业介绍中心的业务分工。首先,把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业务与退休核准业务向上集中,由区职业介绍中心负责管理和经办,保证其档案与享受社会保险业务不分离,简化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准许自持档案人员本人直接持档案到区职业介绍中心办理存档手续,减少街道社保所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群众往来区职介中心和街道社保所的次数和时间。
3.开设绿色通道。设立专门处理街道社保所和大型参保单位的业务窗口,采用预约方式为其办理相关的社保业务,缩短排队等候的时间,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4.简化居民办理业务的手续和程序。首先,建立居民基本信息库,扫描并保存居民办理社保业务所必须出示的证明材料,一旦今后需要办理其他业务可直接从信息库中调取相关证明信息,不足资料部分由居民个人补充、提交,以减少和避免重复性地提交同一证明材料,缩短居民的办理时间。其次,把养老金补发业务向上集中至区人保局社保中心,由区社保中心的相关部门将补发养老金直接打入个人银行账户,手续精简的同时也提升了资金的安全性。第三,各部门加强合作,减少网络信息平台错误信息的修改程序,缩短信息的变更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第四,精简申请再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手续,缩短再次享受补贴的等待期,或采取期满延长享受期措施,避免断档的发生。第五,把变更定点医疗机构的业务下放至社区工作站,居民无需再到街道社保所申请办理,方便社区居民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5.切实解决无档案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补贴的后续问题。首先,无档案人员按照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把经办业务向上集中到区职业介绍中心。其次,解决无档案人员享受失业保险的问题,可以采取养老、医疗、失业三险的保费分开缴纳的办法,或者采取从参保缴费那一刻开始由职介中心为其建立档案存档。
总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作为其服务载体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和各业务部门职责、职能、权限的优化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不断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绳鹤.X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分析[C].2011年X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选编,2011.
[2]曹学义,顾建平,廖湘囷.关于X城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审核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C].2011年X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选编,2011.
[3]周莉,武晓蓉,刘东华,徐娜.关于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模式的探讨与建议[C].2011年X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调研报告选编,2011.
【关键词】城镇化改革 城乡一体化
一、当前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
1978~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率及人均GDP情况
随着河南省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常住人口及城镇人口迅速增加,预计到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80%。
(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得到改善
2011年河南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08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8%,居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
(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
截至2012年7月底,河南省农村社区建设完成投资631.5亿元,初步建成新型农村社区试点350个。
(四)中原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
河南省充分发挥中心区域和交通中心优势,加快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城镇化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城镇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
二、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偏低
河南省2011年经济总量26931.03亿元,城镇化率为 40.57%,全国排名第27位。2011年河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3∶57.3∶29.7,城镇化率比工业化率低了16.73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明显
河南省城镇化在空间上呈现出“东慢西快”严重失衡的格局,各地经济实力不同,城镇化水平有很大差异。影响河南整体的经济发展,不利于“十二五”城镇化的整体推进。
(三)城镇化质量不高,制约河南省城镇化的进程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长期投入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差。交通拥挤、生活质量下降、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失业率提高等城市病凸显。
(四)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依然较大
2010~2013年河南省城乡收入差距
单位:元
城乡居民的基本物质生活、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五)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河南省城镇化的发展
2011年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3∶57.3∶29.7,仍然存在二、三产业不够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
三、构建统筹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就加快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路径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终期目标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统筹、项目齐全、覆盖全面、机制健全、公平公正和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达成社会保障普惠和公平之目标。
(一)改善农村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奠定经济和社会基础
第一,通过农村内驱模式,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模式,公共财政适当向农村倾斜,促进农业现代化、特色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第三,通过政府外推型模式,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和合理布局。第四,创新城镇化的方式和内涵,以城镇化带动农业人口的合理流动,平衡城乡人口结构。
(二)强化政府责任,提高管理水平,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提供制度基础
一是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力支持。二是加强法制化建设,实现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的监管职能。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执行能力。五是通过构建农民退出农业、农村的新型机制、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进城的有关综合配套改革。
(三)以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的全覆盖
一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与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挂钩的机制。二是做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要严格控制城市养老金水平的增长,提高农村养老金给付水平。三是实现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全国联网机制。
(四)逐步统一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一是探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二是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到全省城乡医疗保险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基金统一以及管理统一。三是优化城乡医疗保险关系转移续接办法。
(五)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通过实现社会保险、新农合、医疗就诊、社会福利、城乡低保、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民生保障业务的城乡一卡通服务,最终实现河南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临时社会救助、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业务的一体化经办。
(六)完善城乡社会福利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一是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成立专门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政策法规、制定服务标准、审批执业资格以及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二是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和指导下,以街道或乡镇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志愿服务为基础,为城乡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
(七)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平等的户籍制度,解决农业转移人口最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子女教育、住房改善、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和城市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等问题,加强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让农业转移人口享受公共服务
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土地制度和财政制度改革,提高全省社会保障信息化程度,启动河南社保“一卡通”工程。
参考文献
[1]耿小茜.浅析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经营管理者.2010.16.
[2]董克用,孙光德.社会保障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河南省统计年鉴.
一、如何理性运用情绪进行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是产品与产品使用者之间的桥梁,是实现产品畅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设计师的地位尤为重要。如何准确理性地运用情绪进行包装设计变得至关重要。设计师将无形、概念的抽象元素转换为可视、可触摸的实在物体。设计者带着对产品的理解与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控有效地进行协调设计。如果带着不良情绪或者不理性地分析消费者的情绪,那么就很难设计出优秀的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包装设计,更不可能设计出超越需求的包装设计。目前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情绪的分析。在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笔者会加入情绪体验的环节,让每位学生对情绪有清晰的了解,通过情绪体验的训练,学生逐渐对各类情绪把控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分析产品与分析消费者的能力更加理性。
二、如何进行准确传递情绪的包装设计
积极的情绪促进包装设计,消极的情绪则阻碍包装设计。同时包装设计里蕴含的积极情绪能促进产品的销售,反之则阻碍产品的销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准确地把握情绪是优秀包装设计产生的关键。如设计一款食品包装,在考虑包装整体色彩运用的阶段,要充分考虑消费者购买时的情绪,要使该产品从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除了食品本身各因素之外,如何吸引消费者注意,让消费者产生愉悦情绪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除此之外,食品包装又分为成人食品包装与少儿、婴儿食品包装,准确进行定位之前必须要对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对不同类型人群有可能产生的情绪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提取的情绪进行准确的分类;同时注意准确把控消费者的购买情绪,如此势必会对包装设计起到决定性的推动作用。试想,如果为一款纸巾进行包装设计,设计者忽略了使用者的情绪与产品使用的场合,将纸巾包装设计得非常难开启,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情绪,说明设计者忽略了使用者的情绪设计造成不良的后果,让使用者产生不良情绪将直接影响该产品甚至该品牌的整体形象。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类似的尴尬,有些产品的包装设计非常不人性化,以至于开启时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极其不方便,严重影响使用者的情绪,直接损害该产品形象。如果要设计一款用于汽车驾驶员开车时使用的纸巾,那么具有方便抽取功能的纸巾包装设计会比包装严实难以开启的定位更准确。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定位,还应随时进行身份切换,及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与反省自己的设计。因为设计者只有深刻地体会到消费者的情绪,才能设计出好的商品包装。不仅如此,设计者在理解包装设计对产品的直接与间接作用的看法上会影响到包装设计效果。
三、如何理性分析情绪的类别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设计者作为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媒介,首先应该学会理性地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情绪,并能有效地进行区分与归类,实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喜怒哀乐是常见的几种情绪,如快乐情绪相对愤怒的情绪容易接受更多的信息,人在处于愤怒的情绪时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包装设计如果让消费者产生愤怒不安的情绪,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情绪。人在处于哀伤情绪时,心理需求倾向于一种较安静的氛围,如果人处在一种对喜悦渴望的情绪中,那么就不希望看到悲伤的情绪,特别是中国传统喜庆节日里的产品包装,大多以鲜艳的色彩传递喜庆的情绪凸显节日的气氛。因此在进行包装设计前,理性地分析各类不同情绪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包装设计是设计师必须研究的问题。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包设计向趣味方向发展,目的是满足消费者轻松快乐的情绪。以前的茶包以方形简约设计为主,现在逐渐出现有趣的形态,并且赋予有趣的主题,如圣诞老人主题适合圣诞节的热闹喜悦的情绪,埃菲尔铁塔主题适合旅游时的轻松快乐情绪,泡澡主题茶包适合调节办公室工作紧张有压力的情绪。设计师在进行药品包装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情绪,现在越来越多的药品包装逐渐设计得轻松,设计者旨在通过轻松有趣的包装设计淡化生病不愉快的情绪,将注意力进行有效的转移,充分利用巧妙的包装设计舒缓药品使用者的沉重与忧郁的情绪,特别是儿童药品包装设计对情绪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如何实现设计者与消费者间的情绪共鸣
在人类五种的感官中视觉占60%,所以更多时候,人们在购买行为的过程中仅仅靠眼睛所看到的产品外包装就会产生购买冲动。在日本食品包装中的艺术设计手法运用方式有以下四种:
1.比喻的艺术
在日本富士山俱乐部曲奇礼盒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产品的包装做成富士山的造型,加以卡通形象表现。产品包装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2.夸张的艺术
在日本MIJIglabo巧克力的包装设计中,设计者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在其外包装上不仅强烈地突出了企业品牌的名称,并且大大强调了此款产品的特点,有效的将产品的特色传递给消费者。
3.拟人的艺术
在日本NEWEST歌舞伎舞妓包装糖衣巧克力豆包装设计中,通过透明的外包装可以清晰看见里面的小包装,是各种日本代表性人图案,如歌舞伎、歌妓、力士、相扑等,从外包装看过去正好分别是人物的脑袋和身子,很是逼真。即达到了宣传日本传统文化的效果,并且这种诙谐性的设计带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4.仿生的艺术
在日本荣太楼樱花果冻布丁包装设计中,设计选用了樱花的颜色和外形,使布丁看起来仿若一朵栩栩如生的樱花盛开。
二、诙谐性设计在包装中的必要性
1.树立了企业形象
现代社会中商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市场的品牌不胜枚举,很多时候各企业在推出各自的产品质量上难分秋色,品牌之间的竞争唯有从产品的“外貌”入手。大多时候消费者是不能直接看到产品本身的,只能从产品包装所传达的信息来探究内容的真实性,并由此选择自己更喜爱的包装来锁定产品。消费者在购买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享受到消费商品包装设计上带来的愉悦感,如此美妙的体会过程,得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更完满,也为人们再次消费打下良好基础。
2.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产品的包装设计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核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使用比喻、夸张、拟人、仿生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行色的视觉要素代替语言文字更能传递设计理念,感染大众。在现代越来越快的生活和枯燥的、烦闷的工作中,诙谐性设计包装强烈刺激到消费者的视觉神经系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缓解压力。不仅在产品的质量上满足了消费者对生活中物质的需求,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精神层次的需求。
三、总结
我国的包装设计就是原生态包装的演变与发展,我国的包装设计坚持使用自然淳朴的自然材质、强调使用单纯的民族色彩、饱满大度的造型风格,原生态包装设计无不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包容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色。紫砂酒瓶通过将民间的戏剧脸谱进行归纳浓缩,利用中国早有历史的竹简进行外盒的包装,再配有民族蜡染技术,不仅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还强有力的彰显了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因此紫砂酒瓶荣获了“中国包装设计金奖”“亚洲之星”与“世界之星”三项大奖。
二、原生态包装结合艺术美、自然美
包装的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结合产品本身有可能蕴涵的自然美和艺术价值。设计者在进行原生态包装时一些新颖的设计理念都来自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形式的再现与总结,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归纳、总结、概括,在新的物质载体上得到更加新颖的表现。设计者将传统美学的内涵融入到原生态的包装设计中不仅有利于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还有利于包装行业的发展,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原生态包装真正将艺术、美学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实现健康绿色的发展。
三、原生态包装要充分利用大自然材料
(一)自然材料选用时坚持的原则
1.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原生态包装设计不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协调在社会、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关系。
2.坚持合理使用原则,减少材料浪费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经常发现这种情况,购买的产品需要剥掉好几层外壳之后才能看到产品的真面目,这种打着原生态、绿色包装的名头进行的过度包装,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还让大众扭曲了对原生态包装的理解,这种设计导致了现今过度和奢侈包装形式愈演愈烈。
3.降低原生态包装材料成本
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不是不想使用原生态元素,而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存在着滞后性,因为原生态的包装设计一般要高于其他的设计成本,因此人们在面对绿色环保和价格低廉的商品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后者,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原生态包装的发展,在进行原生态包装设计时要降低其成本,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接受原生态包装。
(二)常见的几类包装材料
1.纸类包装
纸质材料本身作为可再生资源成为承接包装与自然生态的介质,以其可循环再生的植物纤维资源,创造无限的包装使用价值,是当今包装产业走向资源循环经济之路的首选承印物。纸质材料很少直接用于产品的包裹,一般都会先制成相应的纸质容器,如纸盒、纸袋、纸罐等形状各异的纸质包装容器造型,纸容器作为产品的销售包装造型设计,纸质包装在造型结构方面意义重大,会起到保护产品和实现美观的双重作用。
2.竹类包装
竹子可以说是原生态包装中最便利的材料,从竹叶、竹皮到竹筒,运用编织、切削等装饰和制作手段使之成器,也是极富魅力的生态包装。今天在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的影响下,设计师们孜孜不倦地追寻大自然,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设计出许多赏心悦目的作品。原生态包装设计者选择对天然材料——“竹”在容器包装应用中的结构方式进行了研究探讨,包装设计者是站在“生态设计”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传统和自然,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有益尝试。
3.陶瓷包装
物品采用陶瓷这种材质进行包装的历史由来已久,在现代的包装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种陶瓷材质的包装,但是如何更能体现陶瓷的文化内涵,而且充满活力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发展原生态包装的设计者们。陶瓷的艺术精髓如果可以和原生态包装设计这种理念相结合,可以丰富包装行业,同时也可以为消费者展现更具时代活力的包装产品。陶瓷包装艺术运用的比较好的就是“酒鬼”酒的陶瓷包装设计,通过采用陶土瓶的设计,让消费者体验到粗犷、厚重、古朴的气息,这种设计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那种率真、自然、洒脱的气质,并且将我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融为一体,让人们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
4.布帛包装
布帛本身就是具有历史的原生态包装材料,这种材质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使用的周期长,不仅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的低碳设计理念,还可以将现代的工业设计理念加入到布帛设计中,通过引进新的元素不仅可以提高布帛包装的艺术品味,还可以充分显示出当地的特色,例如当地有什么独特的艺术文化都可以在布帛上显示出来,将这种当地的文化进行传播。总之,无论是使用以上哪种包装材料,设计者都可以将当地的特色与文化赋予到包装的设计中,此外,设计者还要多发现、研究出符合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发展潮流的包装材质,促进原生态包装设计的发展。
四、原生态包装设计的原则
(一)环境原则
原生态包装设计观是把包装的更换纳入整个自然的循环系统中,特别是在我国人均可利用资源极度匮乏的现实情况下,原生态包装设计观非常符合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理念。在进行包装的材料选择时要坚持来源于自然,并且使用过后不能对自然造成二次的污染,之前使用的塑料材料的包装逐步遭到淘汰,纸质包装、草类包装、陶瓷包装等等这种取之自然、回归自然的材质越来越得到包装设计者的青睐,这类材料符合包装的原生态、绿色设计原则。
(二)性能原则
随着原生态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使用频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开始涉足原生态包装设计,许多设计者设计出来的产品虽然符合环保原则,但是在产品性能使用上有所下降,这种设计就本末倒置,因此设计者除了潜心研究原生态包装设计还要结合包装的需要设计出两者兼顾的产品。
(三)经济原则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同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在这种厚重的积淀中,中国古典建筑文化遗留了许多璀璨的艺术精髓,至今令人回味无穷。通过梳理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笔者发现,它的很多要素都是现当代包装设计的重要典范,只要加以简单处理,便可古为今用。当然在梳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这些设计元素中,古典建筑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实用简约、以自然为师、最求美的意境等基本原则。
1.1简单实用
纵观国内遗留下的以及历史记载中的古典建筑,其设计最初第一要义即:实用、简单。虽然也有许多气势磅礴的古代宫殿建筑,以极尽奢华和精雕细琢为后人所称道,但这些设计都是在满足基本居住和便捷的基础上实现的。传统建筑中,以木或竹为主要原材料,整个建筑中的各个重要部分如:椽、梁、柱等内在关系都十分清晰、明了。同时,很多看似普通和简单的装饰和配饰也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对整体建筑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建筑中的省替是古代建筑大师们长期实践经验的重要结晶,为建筑物的外立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同时,由于木质和竹质结构经年累月容易腐坏,古代建筑工匠们更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物外处理,将室内吊顶放到屋外,既能够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又能够使其看起来美观大方,起到装饰效果。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古典建筑的每个小部件都具有其独特作用,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极少从美观的角度去设计专门的部件。另外,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突出以人为中心,以居住者的方便、快捷为设计初衷,在建筑格局上绝不为了装饰而去投机取巧,不一味追求高、大、上的东西,一旦不得不为之,也是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1.2以自然为尊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传统文化一样,它追求建筑的自然性,把天人合一的理念作为建筑艺术创作的灵魂。中国古典建筑中楼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叠嶂的山峦或层层排列的岩石,具有很明显的仿山石的迹象。同时,古典建筑关注建筑中阴阳相生的自然法则,建筑开间和廊柱数的奇偶相合塑造出了一种和谐的节奏,非常合乎自然统一的韵律。
1.3创造意境
古典建筑设计非常注重营造出建筑本身的意境。从个体建筑来看,古典建筑惯于用开窗取景来营造建筑的意境,使得建筑与室内外环境自成一景。古典建筑群落更是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或隐或显的顾盼之姿,周围环境实则建筑群落虚,建筑群落虚则周边环境势必要实,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呼应。
2现代包装设计在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从中国包装设计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包装设计师缺乏对古典建筑简约设计理念的应用,盲目将古典建筑设计元素堆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从而丧失了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真正内涵。第二,当前的包装设计作品在借鉴古典建筑设计元素时,往往会忽略古典建筑设计元素对实用性的关注,仅仅是为了借用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外衣来增强包装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很容易使包装设计陷入华而不实的窘境。第三,在实际运用中,现当代包装设计不注重尊重自然,以大自然客观规律为要旨,不求甚解,没有运用大自然对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开悟。因此,这样设计的包装就很难有大自然的神韵和风采,不够自然而显得矫揉造作。
3现代包装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路径
3.1注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
传承是对历史积淀最负责任的态度。因此,作为现当代的包装设计者,应该秉承对传统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敬畏和向往,学习它们的精华和灵魂,使其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的运用,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从而抓住其精髓和特点。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变成一种文化自觉,内化成为日常包装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从而设计出更多别出心裁的优秀作品。
3.2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包装融为一体
现代包装设计工作者在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将古典设计理念与现代包装设计融为一体,找出其内在形意关系,不断探索其中的内在本质。通常在某个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体会其精髓,将其最重要的元素与包装设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天然的契合意境,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以某个法律书籍的封面设计为例,包装设计者可以运用古典建筑中的梁作为其主要构成之一,意在说明法律是整个社会的支撑体系,为社会提供着行为准则和依据。这就将包装意境、实际用处和古典建筑意境巧妙的融为一体,实现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3.3在包装设计中要树立全局观念
通常来说,在意境营造中,古典建筑具有良好的使用范例。在实际包装设计中,怎样将这种意境恰到好处地移植到设计作品中,需要设计者仔细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将传统建筑那种气势天成的伟岸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实现自然灵动的设计风格。在实际工作中,某个设计作品以传统建筑中的窗户为主题,不仅将产品很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还营造出精致的产品性质,同时配上具有古典韵味的字体,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当然,在营造气氛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将图和字相结合,体现出一种整体美。例如,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阴影的字体,使人们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气韵,可以为包装设计加分,使人们对产品更加向往。在古典建筑中,现代包装设计者能够利用的元素虽然非常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加以创新和提炼,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还应有更多自身的创新部分,提高整体作品的艺术设计水准。
4小结
一、书法字体的多变性,使人们在视觉上获得神秘感与新奇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我国书法字体多样,从书法的艺术特征上分析:大篆粗犷有力;小篆均圆柔婉,风流飘逸;隶书端庄古雅;楷书工整、秀丽;行书险峭爽朗;草书活泼飞动、潇洒自如。进行包装设计时,应该根据产品的属性特征和字体特点,来决定书法的表现形式。包装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科学合理而又美感动人的包装设计,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使用的便利性和视觉上的满足感。除了包装的材料、图形、色彩、标志、编排等要素外,包装上的文字是传递商品信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书法字体作为视觉要素,在包装设计上的地位尤其重要,它不但是承载、传达商品信息的主要角色,也是构成视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当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书法字体,势必造成现代人视觉的神秘感、新奇感,在视觉识别上有很好的效果。
二、书法艺术的传统性和时代跨度感,提高了包装品牌的可信度和美誉感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国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借鉴这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智慧结晶,对现代的包装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书法艺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较悠久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容易产生怀旧的情怀,极具文化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的包装设计师对如何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拓展设计思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如,曾荣获“世界之星”大奖的“汉帝茅台酒”包装设计系列作品,设计者将重点放在文化上,除了铜盒包装的造型采用中国古代帝王神圣象征玉玺印,突出商品的民族性,更是采用了金龙古朴的印章图案与书法字体的品牌名称,视觉冲击强烈,一派王者风范,准确地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象和文化价值。
三、书法艺术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包装设计产品的品味、品牌价值
书法艺术满怀浓厚的的文人气息,而文人高雅清逸的情怀是令人敬仰、欣赏的,使用书法设计是有文化的象征,使人联想到舒适、有品位的生活。在包装设计中,书法艺术不仅仅从艺术的角度出发,遵循着传统而严格的概念,更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书法艺术存在着审美趣味的特征,更存在着代表传统文化的独特语言方式和内在涵义。书法艺术对于包装设计的意义,不仅在于形式方面,书法线条的形式美固然能够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吸引力,而文字内容所具体表达的思想、情感、精神也为设计注入了更多的人文因素,使包装寄寓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产品的品味和品牌价值。
四、书法艺术的个性形式,加强了包装设计的独特风格,彰显个性魅力
书法艺术讲究的内在精神同样影响着现代包装设计。一个优秀的包装绝不是简单的艺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外在形式体现内在精神,因此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虚”的方面同书法艺术一样是无形的,所不同的是包装设计是通过对包装艺术处理加上材料和印刷工艺恰当的选择,使其艺术上的追求与商品文化内涵相呼应,从而塑造出包装不同的风格,是厚重、粗犷,还是清新秀丽等,以达到整体性、审美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的统一,从而感受包装的内在魅力。书法艺术运笔迟缓,有稳重、端庄、沉着有力的美感;运笔疾速,有劲健、灵动的美感;两种美的结合避免了单调乏味,使作品具有了节奏和韵律的变化。有的商品有其特定的消费群体,有的食品是针对小孩的,那么这种食品包装的书法字体可以选择儿童体,笨拙、玩味,童趣十足,更符合儿童的心理;有的商品是针对老年人的,这种商品包装的书法字体可以选择颜体,其风格豁达、开朗,符合老年人豁达的心理。也可以选择隶书,其风格温和、秀气,也符合老年人温和的心态;有的商品是针对年轻人的,则可以使用风格活泼的行书或草书应用在包装设计上;有的商品是针对女性的,可以使用风格娟秀的隶书等等。书法艺术与图形、色彩相配合出现在包装设计中,所起的作用更多的是传递商品的文字信息,更多的是体现书法艺术中的形式美。
五、书法艺术神韵与品格的极致追求,强化了包装品牌的精神内涵和气质形象
关键词:包装设计 图形 语言 文化
一、 我国传统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的独特神韵
在我国现代的一些包装设计中,都在对传统图形加以大量的运用。这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传统性不是任何别样的事物所能够替代的,往往人们会对一些传统而新颖的形象图形所熟悉和接受,因为它的内容及信息的体现,能让人们立刻由衷体会,从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销售商品。包装设计师们针对国内人们传统的审美心理,采用了大量带有中国符号的传统图形为设计手法,它在这种特性下使其成为了现代包装设计行业中一种民族独特性的设计语言,在这些传统的图形中不仅体现了非常丰富的人文文化内涵,它还反映了出人文的文化意识并提高其人文精神。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文明大国,尤其是一些带有地域特色的吉祥图案家喻户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说牡丹花的寓意是“雍容尔雅、富丽堂皇”,月亮中的皎洁之光代表着“花好月圆”,莲花的洁白清雅代表着“清正廉明、两袖清风”, 例如蝙蝠与寿桃的结合代表着“福寿呈祥”等等,它们是将这些的传统的图案进行巧妙的结合,将它精神特征上所具有的属性通过图形的设计体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神韵。
中国的传统图形类别繁多,而且深刻吉祥寓意的形式千千万万。在每一个不同的时代的审美意识的图形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来,所以需要设计师们不仅要根据对那一时期传统图形具有的基本法则,还要对具体地域环境的考察和把握,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就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如我国中秋时节的月饼包装,青花瓷中图案的设计,以及板城烧锅酒运用传统的“龙纹”图案等,与现代的设计手法相结合,带有深厚、浓郁的中国味道。它在令消费者们在购买商品的的时候,感受到着强烈视觉冲击力,以达到能产生过目难忘的效果。这些在包装设计中传统图案的成功运用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神韵。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不仅需要设计师们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思维,还需要设计师的内心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尊心,它们都是能够促使完善,乃至创立一个全新的民族性的品牌,构建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包装设计体系。我们所了解的“民族性的文化”它不应该等于的“地域局限性”,当然,这就要求我们的包装设计师们真正的深入到生活中去挖掘设计灵感,建立设计的思路,要紧紧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气息,从充实艺术设计的理想,而不是一味的身处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我们应当开始注重培养民族、民俗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这才能真正的将民族包装设计发展开来。
二、 国外浪漫趣味的包装设计
相比于国内的包装设计,国外掌握了一套趣味性设计方法,它在包装设计中则是运用了更多浪漫、个性、带有趣味性的图形语言。国外它以“奇”为前提,“趣”为结果,包装设计中新奇之趣是从反常规、个性的方面把握的,它的构成原则是陌生化、超现实化和异化。奇趣同谐趣相比,具有更加夸张的滑稽效果,甚至有时会变得怪诞、异乎寻常,奇趣的表现在于它能给人一种出奇制胜的感觉,具有幽默、滑稽的独特效果,它的包装带有更多的奇趣性和吸引性。例如很多外国的包装图形设计外观它的趣表现带给人出其不意,以及一种新奇、趣味的体验。
当今社会不断地高速发展,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活所忙碌,彼此之间缺少沟通,交流逐渐淡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对情感的渴望更是油然而生,遂生出深浓的趣味。人们在生活的诸多方面中由于情的注入和浸透,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纽带,这就是情感之趣。情感之趣是从生活、情感等方面去把握的,一般体现的是在情趣中具有甜蜜温馨的氛围,如果没有这种氛围传达,是无法将情感传达到人们的心灵深处。这种情感的需求来源于对爱的需要,它是人们心理需求的深层体现,在马斯洛从人类的需求层次来看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处在生理与心理两种需求的交叉点上,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交叉点,属于中间的层次。因此具有更多情感之趣的包装设计是从人的基本内心考虑,它在各个层次的人群中都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下图这一系列包装,通过对一组卡通人物形象塑造,富有联想,营造出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气氛。
综上所述,在越有地方区域特性,越具有民族特色风采的各类包装设计产品中,越能得以发展,当今是以文化为综合竞争力的,有句经典的话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在进行产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我们的设计中哪些图形能够代表在当地市场中这体现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只有在传承中通过与新的观念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创造出新的形式,才能确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传统图形的文化与创新是包装设计强劲生命力的本源。
参考文献:
[1]陈瑞林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史[M]第131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谢承仁著.中华传统思想渊源[M].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3]熊颖.现代消费心理下的趣味性包装设计研究[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