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第1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经济最优化; 城市生活垃圾;现状;资源化效果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changchun life wast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lowest cost optimization method. First of all,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angchun city life waste management to analysis, mainly including living garbage of output, composition and trash the problems of treatment process and the status quo. The city life rubbish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yield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garbage composition of the organic matter in content increased, and waste handling methods also need to optimize it. And then, through the life of changchun garbage we use deal in each's handling of the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the use effect of recycling method is proposed optimization scheme. Finally, we use the project were compared, and verifies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has reached the purpose of economic optimum, make rubbish is a better use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Keywords: economic optimization; City life rubbish;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ources effect method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人类生产不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垃圾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存都带来极大的威胁,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目前世界各国的城市数量和垃圾产量都处于不断增长之中[1]。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速度高达8%—10%。,严重污染环境。如何将几种垃圾处理方式进行有效的集成与综合,对垃圾进行更加系统的综合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确定要以城市特点为基础,不仅在经济上要与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还要求综合考虑垃圾性质、社会与自然等方面的因素,尽可能使资源化效果最佳[2]。

本文以长春市为例,应用资源效果法,提出了垃圾处理成本最小化的优化方案。

1长春市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分析

表1 长春市2001-2010年生活垃圾总产量

图1 长春市2001—2010年生活垃圾产量表

随着长春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市生活垃圾的产量逐年增长,每年以一定的速度递增。长春市的生活垃圾产量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度垃圾的产量总体增加幅度不大,平均每年以3%速度增长。长春市2001年年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116.94万吨,2010年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108万吨。具体原因:(1)长春市生活垃圾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垃圾容重的变化。(2)生活垃圾中可利用物质的增加,致使垃圾的回收率增加。

1.2长春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

表2长春市垃圾成分

生活垃圾的成分因人口、生活习惯、消费水平、食品结构、能源及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而异,目前长春市生活垃圾成分见表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燃气率的提高,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所增加,含量达66.2%,纸和塑料等可燃物含量也有所增加,含量约达20%,垃圾的发热量也明显提高。另外,垃圾中的废电池、废灯管、小型电器及纸、塑料印刷品等有所增加,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增加,势必对城市居民的健康及城市环境安全造成危害。

1.3长春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长春市生活垃圾处理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填埋、焚烧、堆肥三种。长春地区属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地下水位较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土地资源相对宽松,因此垃圾处理的现状以简易填埋为主,其他两种方式正在试运行。

鑫祥垃圾焚烧发电站是国内第一家设备全部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站,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节约了填埋用地,有效地改善了环境,因此应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垃圾处理方式。

堆肥是对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处理技术,目前,长春市生活垃圾有机成分比较高,分类收集后进行堆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长春市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对堆肥技术的推广有一定的限制。但是结合气候条件和经济状况,可以在夏季推广,简易的耗氧堆肥法[3]。

2 各种处理方式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长春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两种方式。处理比例分别为82.7%、17.3%。

2.1成本分析

2.1.1 成本分析方法

根据长春市的经济消费情况,结合以往环境保护设施的保护效率,对各种方法进行成本分析估算,

表3 各种处理方式的成本[4]

据调查了解,处理能力为2000t/d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系统的建设费用约为2000——3000万元,相当于填埋建设场建设费用的20%-30%。

根据各种处理方式的成本,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处理方案的投入[5]:

--处理总成本(万元)

--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万元)

处理设施的总运行成本(万元)

--处理设施的单位处理能力投资(元/t)

第2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 收运处理体系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X799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进入“十二五”时期,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内,根据“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要求,被忽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问题必须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受到足够的重视,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就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表浅见。

一、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从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高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武汉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发展显然跟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需要,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明显。全市尚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全市垃圾收运处理远未实现全覆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环卫设施设备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环卫设施运行环境影响问题突出,环卫作业效率不高,建设运营经费不足。

(二)分层实施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武汉市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和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必须结合实际,转变垃圾管理思路。首先是重心前移,尽量避免和减少垃圾的产生量,最大化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其次是从源头的垃圾投放、中间的垃圾收集和运输、末端的垃圾处理各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根据“村收集、镇清运、市区处理”的要求,当前要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为重点。武汉市城乡将基本形成政府宏观调控、分层实施的市容环卫行政管理体系与有序、有效竞争的作业(服务)市场体系。中心城区垃圾收运处理“十二五”期间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包括:人均垃圾产生量减量比例达到1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50%,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率达到60%等。远城区2011年实现全市农村地区垃圾收运处理全覆盖(2009年试点;2010年覆盖率达60%,2011覆盖率达100%);2015年建立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布局合理、机制健全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三)源头分类是现阶段生活垃圾分类的首选模式。

根据近年来垃圾成分构成和产生量,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参考试点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采取“大类粗分,因地制宜,厨余垃圾可就地处理”的原则,将垃圾按可回收物、纸类或瓶罐、厨余垃圾、可生化有机垃圾、电池(危险废物)、其它垃圾等不同类别,按居住区、单位办公区、公共场、农村地区等区域属性不同,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类别。2015年,垃圾分类收集目标为分类收集率达到50%,分类收取的可回收垃圾量达到424.35吨,需要设置垃圾分类收集桶、有机垃圾生化处理间、分选回收中心等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主要通过发挥废品回收站和农村社区自治机制的作用来实现。

(四)武汉三镇相对独立的结构及多处垃圾处理设施的现状决定了垃圾收运系统多种方式存在的适宜性。

新老城区、人口分布、道路交通条件的不同,也决定着垃圾收运方式的不同。武汉市垃圾收运系统的发展方向为:(1)垃圾收集方式向分类收集、袋装化、容器化发展;(2)垃圾收集作业向机械化、密闭化发展;(3)垃圾转运站向环保型、压缩化发展,大中型转运站占重要地位;(4)垃圾运输车辆向高吨位、高环保性能方向发展;(5)因地制宜,多种收运方式并存,系统效率高、社会效益显著。首先是建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其次是建立中小型转运站与大型分选压缩转运站相结构的垃圾转运系统,满足至2015年需新增中小转运站转运规模为6300吨/天的要求;第三,建立健全远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远城区中心街镇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按照服务半径1~2公里分散设置中小型封闭式垃圾转运站,逐步淘汰破旧板车等落后垃圾收集车辆,垃圾收集与转运实行密闭式、机械化作业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其他城镇地区居民点、社会单位、道路行人垃圾采用沿路设置垃圾桶综合垃圾收集服务系统,每个城镇集中设置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与转运采用人力交通工具收集、机动车转运的卫生作业方式,实行垃圾收集容器化;建立全覆盖的自然村垃圾收集点和行政村垃圾集中点;第四,完善水上垃圾收捞和清运转运系统。

二、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武汉市原有环卫体制与城市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卫管理体制大多还沿袭了传统模式,管理效率不高。推进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针对现在武汉市城乡垃圾收运处理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下列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工作网络。

推进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一体化,需要一个健全的工作网络。区、镇两级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理顺城乡管理体制,实行区、镇、村三位一体的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走村收集、镇中转、区集中处理的一体化之路,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长效管理。

(二)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要把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大力宣传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组织文艺宣传队,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谷易懂的形式,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广大群众克服与现代文明不相适应的行为

习惯和生活习俗。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激发群众参与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自觉性。

(三)构建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投入保障机制。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经费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各村委会负责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收集清运,各镇负责辖区内垃圾中转站建设,设备、配套车辆以及生活垃圾运到中转站后的清运、处理等运行、维护经费由区级保障。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城乡一体化工作,对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的行政村,经验收合格后,区、镇实行以奖代补。二是运行管理机制。加强城区垃圾收集清运管理,建立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保洁管理责任制。乡镇要以村为单位,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不留空白。三是督查考核机制。制订城乡一体化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将其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四)加快完善环卫基础设施。

统筹考虑城乡环卫设施发展相对不平衡的实际情意,逐步完善区、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要大力提高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收集设施上,逐步淘汰简易垃圾堆放点、露天垃圾桶点,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要继续加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垃圾中转能力,大力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设施,提高垃圾收集能力。在处理设施上,加快垃圾焚烧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新扩建工程建设。参照国内最先进的无害化处理标准,按照“一步到位、分期实施”的原则,解决今后较长时期的垃圾处理问题。

(五)稳步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

既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环卫事业改革作为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特殊性,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转移风险”为目标,按照“监督管理与环卫作业”相分离的原则,逐步把环卫作业服务中经营性和竞争性项目推向市场,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卫事业,分阶段有序推进环卫体制改革。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防止出现因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使“脏、乱、差”现象反弹。其次是合理引入竞争机制,向社会公开招标,以实现环卫保洁的全覆盖。积极探索,逐步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形成稳定的收入、投入机制,培育垃圾处理市场主体,推动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的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12年科研计划项目《武汉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研究》(立项号:B201289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对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2):22-23.

第3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Analysis of Oil Recovery Mode of Food Waste in Jiangsu Province

辛亚婷 XIN Ya-ting;陈嘉成 CHEN Jia-cheng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0016)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UAA,Nanjing 210016,China)

摘要: 文章总结了我国现有废弃食用油的主要回收模式,并从企业风险、油脂回收率、工作效率、保密性和回收成本方面进行对比。基于此,对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回收工作进行现状分析,并从宣传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建设、溯源信息系统建设和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最后以苏州市为例,就所提建议的实施效果进行预测并做对比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recycling mode of waste edible oil in our country, and compares the modes from the aspect of enterprise risk, oil recovery, working efficiency, confidentiality and recycling cost. Based on this, it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waste edible oil recovery model, then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advice in propaganda wor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hannel construction, traceability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inally, it takes Suzhou as an example topredict the result aftertaking the suggestions an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former and future situation.

关键词 : 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回收模式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waste edible oil;recovery mode

中图分类号:X7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024-03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用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废弃食用油的量占食用油消费总量的20%~30%。有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年均消费食用油量约为2100万吨[1],预计到2015年,江苏省总人口将达到8000万,届时,每年将产生废弃食用油24~37万吨。而江苏省对于废弃食用油综合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地市没有完善的回收可再利用体系,致使每天产生的大量废油脂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回收再利用,大部分废油脂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流通领域。回收并利用废弃食用油,使其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能从根本上解决废油脂再流入食用油市场的问题,真正做到变废为宝,利国利民。

我国废弃食用油回收模式大致分为“收运处”一体化模式、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以及“PPP”模式。江苏省各地废弃食用油回收模式建设进度不一,采用一体化模式的苏州以及采用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的南京废弃油脂回收工作运行较为良好,而镇江、徐州等地暂未形成有效回收模式。

1我国主要废弃食用油回收处理模式

从2011年到2014年,我国共有83个城市先后被选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运作,各试点城市中采用“收运处”一体化模式的数量最多,如目前模式运作较为成熟的苏州、深圳、西宁等。其次是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如上海、南京等。采用“PPP”模式的城市数量较少,但该模式因其特殊优势,为越来越多城市公共建设项目所采用。

1.1 “收运处”一体化模式

“收运处”一体化模式是指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全部由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负责。代表城市如下:

深圳的餐厨垃圾处理工作采用“收运处”一体化模式,以政府为主导,拨转款用于餐厨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号召群众将餐厨垃圾分类存放,指定特许企业对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理。与相同模式下的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特点在于依托现有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环卫工具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辐射一定范围的小型一体化处理站,采取就近就地、分区处理的方法处理餐厨垃圾[2]。

天津在采取“收运处”一体化模式时,创新性地在餐饮企业安装的油水分离机中加装了一个装置,每生产一定数量的废弃油脂,就会自动滴入两滴蓖麻油,混入了蓖麻油的原料异味大,无法再回流到餐桌,也就从源头上杜绝了“地沟油”[3]。

在“收运处”一体化模式中,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全由同一家企业承担,风险较高。但由于没有中间商的介入,回收工作效率和废弃油脂回收率较高,商业保密工作较为容易,同时由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回收成本也较低。

1.2 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

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是指由第三方企业专门负责原料的回收并进行初加工及储存,废弃油脂处理企业负责加工的模式。第三方收运企业与政府/废弃食用油处理企业签订合同,在规定时间内为处理企业提供合同约定好的逆向物流服务。目前日本等再废弃食用油处理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都是采取这样的模式。

1.2.1 政府招标确定第三方运输单位

大连等城市的废弃油脂回收模式为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政府通过招标确定了某公司拥有该市餐厨垃圾运输经营权的企业,该企业的收运行为受环卫部门的监督与核查。

1.2.2 废弃油脂处理企业指定第三方运输单位

上海、南京等城市处理废弃油脂处理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模式,与大连不同的是,第三方企业受的是废弃油脂处理企业的委托从事油脂回收活动。

在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中,收运企业和废弃油脂处理企业共担风险,因此对双方企业都有降低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的特点。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容易造成生产商争抢原料或者第三方企业乱抬价的现象,回收成本较大,且废弃油脂回收率相对较低。

1.2.3 PPP模式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私人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其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4]。

2014年9月2日,重庆市巴南区政府向市环卫集团购买餐厨垃圾收运服务,同时移交现有从事餐厨垃圾收运的工作人员、收运车辆和设备,由市环卫集团自行统一管理调配使用,标志着其在废弃油脂回收活动中首次使用PPP模式[5]。

该种废弃油脂回收模式下由于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因此企业承担风险较小。政府的监管和运作职责分开,使得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同时“PPP”模式使得企业和政府人员及设备能够共享,降低了运作成本。但风险工单也同时意味着合作前期合同框架、风险分担原则、推出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的制定十分困难。(表1)

2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原料回收模式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打击废弃油脂重回餐桌的违法行为上,江苏省及各地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规范餐厨垃圾回收流程,保障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2010年3月1日,苏州市开始实施《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次年江苏省率先颁布国内第一部关于餐厨废弃物管理的省政府规章——《江苏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并于同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12年2月24日,江苏省常州市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012年5月,《南京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意见》出台;2014年4月,《徐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开始施行,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整治。目前江苏省针对废弃食用油回收的法律数量虽然较多,但标准较粗,规定不明确,难以执行。

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回收现状不容乐观,废弃食用油回收模式建设进度不一且尚不完善,大部分城市暂未形成有效的回收模式,其中包括已被选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的徐州和镇江,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包括整个社会回收再利用废弃资源的意识不高以及废弃食用油回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虽然江苏省已有部分地市在废弃食用回收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如苏州和省会南京已基本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回收模式,其中采用“收运处”一体化管理的苏州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一定知名度,采取第三方物流回收模式的南京也取得较好成绩,但依然存在一系列不足,如废弃油脂来源单一、废弃食用油溯源困难等问题。

基于上文中对我国现有发展较好的废弃油脂回收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江苏省相关工作开展现状,本文针对江苏省现有废弃食用油回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2.1 加强废弃食用油回收再利用宣传力度

目前江苏省很多地市未形成有效回收模式,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和群众并未将废弃食用油当做可再生资源,在这点上江苏省在构建和完善废弃食用油回收模式时可学习深圳模式,充分号召群众将餐厨垃圾分类存放,并对表现优异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将废弃食用油再生利用的意识灌输到位。

2.2 加快废弃食用油回收基础设施建设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废弃食用油回收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包括分类垃圾箱、油水分离器、收集器具、餐厨垃圾运输车辆、人员配备、餐厨垃圾收集站及处理厂等。对于暂未形成有效回收模式的城市,加快废弃食用油回收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对于已形成相应回收模式的城市,吸收其他地市回收模式中的有点是改进的动力之一,如在油水分离器中加入蓖麻油,或者进一步缩小回收范围等。

2.3 扩大餐饮回收渠道

目前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回收的主要对象为饭店等餐饮企业,基本未涉及家庭废弃食用油的回收,我国人口众多,若能将该部分废油充分利用,其回收数量相当可观。家庭废油回收渠道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从而将生活中的废弃油脂收集,或有专人上门回收,或定时定期集中送到某个地点集体回收,实现废油的再利用。

2.4 加强废弃食用油的溯源信息系统建设

目前的德国,每桶废弃油脂都有自己独特的编码,通过编码可以查到有关该油的任何信息。信息的可追溯性能够有效地规范废弃食用油的运输、生产与使用,有助于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高废弃食用油的回收效率,打击违法犯罪分子。

2.5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江苏省针对废弃食用油回收的法律数量虽然较多,但标准较粗,规定不明确,难以执行。法律体系的建设包括两方面:惩罚法律及褒扬法律。惩罚法律建设应包括明确地沟油犯罪的量刑、加强一般犯罪和轻微犯罪的处罚力度、明确对于废油私自处理的惩罚措施等,以提高废油的回收效率。同时,也要加强褒扬法律的建设。地方政府可以规定对于开展废油回收用于生物柴油制造的企业在税收、政策、市场准入等积极鼓励,促进废油回收商、炼油商的回收积极性。对于举报废油非法处理的公众,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只有通过奖惩结合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废油回收与利用产业才能有序健康长远发展。

3实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2011年,苏州被选为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经过近四年的努力,该市废弃食用油的收集、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已基本建成并自成体系,回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5月,苏州市累计处理餐厨垃圾67.65万吨、地沟油6.67万吨,生产生物柴油3.9万吨,沼气1761万立方。2010年至目前,苏州市区已有5000多家餐饮单位签订了收运处协议,实际日平均收运量约350吨。

尽管苏州模式有效推进了废弃食用油的资源化利用,但依旧存在一系列不足,具体如下:

①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苏州市垃圾分类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且目前油水分离装置并未在餐饮企业及家庭中使用,以上情况会导致进入废弃油脂处理终端的垃圾中掺杂大量原生垃圾。

②家庭废弃食用油并未被纳入回收系统。截至2014年5月,共有5000余家餐饮企业与政府签订收运处协议,但家庭废弃油脂的回收工作并未展开。日本全国油脂事 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曾做过统计,结果表明,一般家庭的废弃食用油产生量约占消耗的食用油总量的4.2%左右。该部分废弃油脂在回收系统中的空白为目前苏州模式的缺憾之一。

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首先,惩罚措施的缺失导致地沟油重回餐桌的现象依旧存在,其次,苏州市规定餐饮企业应将餐厨垃圾免费交给最终处理企业,政府针对配合企业免除垃圾处理费,但餐饮企业若将废弃油脂买给不法回收商则可以挣得可观利润,相比之下政府的奖励激励力度较小,奖励机制的不足导致部分废弃食用油去向不明。

针对苏州模式的不足,文章上文提出的江苏省废弃食用油原料回收策略建议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状。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分类种类和垃圾桶数量的增加,若将垃圾分类细化至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和日常生活垃圾等,进入废弃油脂处理终端的其他垃圾将大幅度减少。同时油水分离器的普及能大大降低废弃油脂收运处企业的压力,尤其是针对废弃油脂量大的餐饮企业效果更明显。

其次,将苏州市家庭废弃油脂纳入废弃食用油回收体系中将缓解废弃食用油处理企业“吃不饱”的现状。截止2014年年底,苏州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359万人,据相关数据计算可知,苏州市废弃食用油约为4.42万吨~6.82万吨,那么家庭废弃食用油的量约达到1856吨~2864吨。苏州现有废弃食用油回收率在33%左右,若将该部分废弃油脂有效利用起来,预计每年可增加废弃食用油回收量在600到950吨,原料回收总量将提升3.6%到5.7%。

最后,奖惩机制的合理设置将对废弃食用油非法行为造成威慑,同时也能够鼓励更多企业和家庭加入废弃油脂收集行动中来。惩罚机制可包括罚金制度、废弃油脂不按规定处理影响餐饮企业登记评定等。奖励机制可包括企业税收优惠、居民天然气奖励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奖惩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废弃食用油的原料回收体系的建设。(表2)

4结语

废弃食用油的回收再利用已经是一个世界趋势,也是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新星。目前江苏省各地市废弃食用油回收再利用情况发展不一,本文在对比分析目前我国废弃食用油三大回收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目前废弃食用油回收模式的建设情况,并针对不足提出几点改善建议,最后以苏州市为例对政策建议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建议可减少废弃食用油进入终端处理企业时夹带的原生垃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弃油脂回收总量、减少地沟油流向不法分子手中的几率。

参考文献:

[1]贺政纲,甘俊伟,廖伟.基于不同回收主体的报废汽车回收模式分析与选择[J].生态经济,2013(01).

第4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污染处理

1、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资源化技术

按照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思想,城市垃圾的收集和运输也是城市垃圾综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方式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混合收集,未实行分类收集。混合收集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收集和运输的数量,消耗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难度、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不利于城市垃圾的减量、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资源化技术主要有填埋处理、堆肥处理、焚烧处理三种处理方式,下面就三种技术的现状作个分析。

(1)、城市垃圾填埋处理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坑等方式消纳城市垃圾,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城市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填埋处理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全国相继建成了一批较为完善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在这些卫生填埋场(或准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水分流系统等。深圳、北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建设的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还采用了进口的高密度聚乙烯衬层。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分层压实以及填埋场日常覆盖和终场恢复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2)、城市垃圾堆肥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处于相对萎缩的状态。实践证明,用混合收集的城市垃圾生产出来的堆肥,肥效低、杂质多、成本高,不便用于农田生产,也影响其市场发展。"七五"期间建设的无锡、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械化城市垃圾堆肥厂都因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而相继关闭。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一些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采用静态好氧发酵技术的城市垃圾堆肥厂。其特点是工艺简单、机械设备少、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但同时也存在堆肥质量不高,堆肥筛上物以及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及污水等未进行有效处理,城市垃圾堆肥厂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降低堆肥成本,提高堆肥产品质量,开辟市场渠道是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技术的关键因素,而影响这些因素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有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3)、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焚烧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技术的新热点。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刚刚起步,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许多企业投资进行城市垃圾焚烧技术设备的开发。深圳市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设的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城市垃圾焚烧厂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八五"攻关计划,完成了3#焚烧炉国产化工程,设备国产化水平达到80以上,在技术性能方面达到或超过了原引进设备的水平,为我国城市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近3年来,国内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如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珠海、北海、宁波、厦门等都在积极筹建城市垃圾焚烧厂,目前在建和已经列入计划的城市垃圾焚烧厂规模总量约为10000吨/日,其中大部分是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建设的。利用国内的技术设备已经建设的城市垃圾焚烧厂,大多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正常运转和满足污染控制标准。

2、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体制,很容易将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只局限于处理方式自身进行讨论和分析,就城市垃圾处理谈城市垃圾处理。总体上说城市垃圾成分的特性是高水分(因为厨余垃圾所占比例高)、高灰分(燃气普及率较低的地区灰渣含量高)和低热值;收集方式基本上是混合收集。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可归纳如下几点:

(1)大多数城市的大部分城市垃圾还采用露天堆放和简易填埋处理方式,乱堆乱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2)一些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适宜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场地缺乏,并且越来越少;

(3)在混合收集的条件下,城市垃圾堆肥处理难以发展,在一些地区还处于萎缩状态;

(4)城市垃圾焚烧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自主开发的城市垃圾焚烧设备还不成熟,引进的焚烧设备系统价格太高,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如果不进行分类收集,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3)的要求,适宜于高水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的城市垃圾焚烧设施,无论是国产化还是自主开发,其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是相对较高的,难以普遍推广。

3、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迅速,到20__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的年清运量超过了1.18亿吨。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用燃料结构的优化,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和成分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潜力巨大

经分析,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存在以下问题:①城市垃圾混合回收的方式加大了垃圾资源化的难度。我国城市垃圾基本上属混合回收,从回收的垃圾中分选有用物质,在目前分选技术差的情况下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利于城市垃圾的资源化。②城市垃圾资源化技术较落后。我国城市垃圾中的无机成分多于有机成分,不可燃成分多于可燃成分,不可堆腐成分多于可堆腐成分,且大中小城市又各有不同,因而资源化难度大,经济效益较差。③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资金不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金额有限,而建大型的卫生填埋厂或焚烧发电厂均需大量资金,从而造成城市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差。④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当前,我国把垃圾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管理差,且目前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垃圾的资源化。⑤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4、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的对策

综上所述,单纯地依靠某种技术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都不是适合国情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方法.

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电力上网方面的政策尚不完善,因此靠垃圾焚烧发电,

工厂自用电以外剩余电力上网售电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垃圾热值低,焚烧发电装机容量较小,发电成本高,与常规发电相比电价也没有竞争力。从经济性角度来讲,垃圾焚烧发电并不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最佳出路。垃圾是资源,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单纯地“处理”垃圾是不科学的,必须因地制宜,针对垃圾中组分的多样性,以资源、能源回收为出发点进行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可用物资(废纸、金属、玻璃等)的回收再生利用;

2)易腐有机物的堆肥处理;

3)高热值不易腐烂有机物的能量利用;

第5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垃圾处理;源头分类;资源配置;垃圾围城

文/高青松 胡佳慧 彭丹 唐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消费方式的变化,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全国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的城市出现场地选址困难,由垃圾而引起的“垃圾围城”、“垃圾转移污染”和“垃圾扩散污染”、“垃圾焚烧项目邻避运动”等问题不断凸现。

垃圾源头分类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源头混合收集、中间混合收运、末端集中处理处置”(图1)的运行模式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的主流模式。其主要弊端是,混合投放导致交叉污染,给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带来诸多困难,同时交叉污染的垃圾控制不好,还会引发转移污染和扩散污染的环境污染事件。交叉污染后的垃圾不仅会显著增加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难度及处理成本,而且在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衍生污染物,如果控制不好就变成地理空间转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干湿不分,相互交叉污染,不仅会显著增加处理成本和技术难度,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会显著增加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建筑垃圾,如果其中混有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如果其中混有锅碗瓢盆等金属、陶瓷、玻璃物质;生活垃圾,如果其中混入重金属等危险废物,则不仅会显著增加资源化成本,而且会降低再生产品的品质,影响再生产品的销售。

过往这些年,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工作,持续加大财政对垃圾处理处置的直接投入,同时采取BOT/TOT/PPP等方式引入大量的民间资本,县及县以上的城市基本上完成了垃圾末端处置无害化设施的建设并先后投入运行,对缓解垃圾围城、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延续多年的城市垃圾收运机制、资源配置结构并未有实际性的改善,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未见明显实效。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实施垃圾源头分类试点14年,至今未实现模块化可复制和可以大规模推广的预期目的。

垃圾源头分类难以实施的“障碍”

障碍之一:制度安排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垃圾投放、收运、处理处置方式存在明显的制度安排缺陷,没有与垃圾源头分类配套的法律法规,垃圾生产者的应尽责任与义务、混合投放应该付出的代价、垃圾计量收费标准、垃圾源头分类配套物流设施建设规划等均缺乏法律依据;即使部分居民进行源头分类,但垃圾收运环节缺乏同步配套的物流系统,分类后的垃圾在收运环节又混合到一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垃圾分类历程实践证明,垃圾源头分类的成功,是靠制度和严格的执法管出来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没有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光靠民众的自觉就实现了垃圾源头分类。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法律规制、城市规划等,是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

障碍之二:资源配置结构不妥当

各级政府对垃圾处理的资源配置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轻源头分类、重末端处置”,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收运和末端处置环节,源头分类的投入几乎为零。在源头分类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置整个产业链条上,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末端处置环节;在源头分类环节,除了在一些社区街道摆放一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外,几乎没有投瓜。目前,末端处理一吨生活垃圾,焚烧的直接运行成本在150~300元/吨,卫生填埋的直接运行成本在50~100元/吨。这还不包括项目的征地拆迁、项目设施建设、设备的采购费用及污染转移扩散带来的环境治理费用;不计算对局部环境的破坏和因为转移污染及扩散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隐性成本、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本。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垃圾产量越来越多,“减量化”没有效果,相反,为了“无害化”,对末端的处置投入越来越大,但矛盾却越来越多。

障碍之三:利益主体驱动力错位

在垃圾处理利益链条当中,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利益主体,一是垃圾生产者,一是垃圾收运及垃圾处置者。现有垃圾收运处置运行模式,垃圾生产者产生的垃圾由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来进行收运和处置。垃圾生产者不付费,而垃圾收运和处置者却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收益,并且是垃圾越多收入越高。这就产生了一系列怪像:垃圾生产者没有源头分类减量的外在约束力与内在动力;垃圾收运和处置者则希望垃圾越多越好,越多就可以从政府那里申请更多的收运和处置服务费;纳税人为垃圾支付的费用越来越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强制实施垃圾源头分类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基础

邻避运动方兴未艾,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日渐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公众舆论影响瞬间扩散,社会公众在排斥垃圾处理处置相关设施“建在我家后院”的同时,对垃圾源头分类的重要性已有充分的理解。越来越突出的垃圾围城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社会公众对解决垃圾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目前垃圾源头分类已经获得社会舆论的高度认同,要求政府立法强制执行垃圾源头分类的呼声已日渐高涨。这种日渐高涨的呼声代表了民众的觉醒,是强制实施垃圾源头分类的社会基础。

治理理念创新是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的催化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各级立法机关不断完善法制法规体系,要求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执法,要求各级执法机关依法行政,要求全体公民遵法守法,这种法治理念为解决垃圾问题指明了创新方向。依法治理垃圾是“法治中国”、“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乎百姓福祉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因此,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指导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创新,这种创新必将成为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的催化剂。

强制推进垃圾源头分类的思路

目前来看,强制实施城市垃圾源头分类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中,民众对源头分类意识的觉醒和依法治理垃圾的治理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垃圾源头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毕其功于一役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线路图、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分步实施战略等方式渐进式推进。

增加法律规制供给

建议国家制定垃圾源头分类法律法规,将垃圾源头分类界定为公民的法定责任,同时按照“谁生产垃圾谁负责付费”的原则进行计量收费,谁生产多就付费多,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阶梯计费方式,鼓励源头减量。对在一定的过渡时限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源头分类的垃圾生产者进行奖励,对超过规定的过渡时限仍不按照要求分类的混合投放垃圾行为实行倍量计费。对现行的城市规划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对现行的混合投放、混合收运、混合处置的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改造;对扩建的城市新区,要求按照新的规划增加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的基础设施。

在产业政策方面,对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在城市用地规划方面优先安排;政府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根据再生资源企业对资源再生利用的数量以及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节约的隐性成本给予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对采用先进技术及先进工艺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给予设备购置补贴;对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和减少环境转移污染的研发企业在纵向科研立项时实行倾斜政策。

市场化运作并按照服务效果付费

建议改革现行的垃圾收运、垃圾处置运行模式,破解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各级政府可按照环保部出台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环保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有计划、分步骤面向社会公开采购“垃圾源头分类指导、中间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服务,政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效果付费。为避免一哄而上造成混乱,先期应分片区、社区或者居民小区进行环境服务采购试点,为企业与居民配合创造条件,理顺垃圾源头分类指导、分类投放、垃圾计量、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清运等工作环节的关系,待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扩大。

构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指导、中间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理论模型(图2)。为解决已经与政府签订BOT/TOT/PPP合同的企业因减量化而带来的处理量及收入相应减少的问题,政府可以在源头分类特许经营项目招标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合同企业优先权;为解决该模式运行后现有大量的拾荒人员的就业问题,建议获得该区域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收编这些人员,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后成为企业聘任的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在垃圾源头分类指导和中间分类收运环节就业。垃圾计量收费或者奖惩资金,经过统计审核后可以捆绑水费或者电费进行收取,以降低收费成本。

现有城管、环卫等职能部门逐渐由城市保洁、清运的实操者过渡转型为城市环境的服务监督、服务效果审计和评价者,富余人员可以分流至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专业企业继续从事环卫保洁工作。环卫部门现有的相关清运设备可以向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公开租赁或者拍卖,相关设施则转交特许经营企业使用。

资源配置向源头倾斜

建议政府调整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资源配置结构,资源配置向源头倾斜。通过增加“减量化和资源化”环节的投入来增加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资源配置比重,相应减少“无害化”处置的资源配置比重。根据台湾的实践经验,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源头分类工作做好后,末端无害化处置的量可以减少近2/3,换句话说,末端处置的量减少,可以省下2/3的处理处置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来支付购买前端“源头分类指导、中间分类收运”的服务费用。

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意味着政府在垃圾处理处置总成本支出不增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降低“无害化”处理环节的总量,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的活力,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实施源头分类“十年教育工程”

从三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是将垃圾源头分类的相关宣传内容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程教育当中;二是由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对社区保洁员、社区居民、单位员工等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三是通过电视、互联网、广播等媒体及发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普及公益教育。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源头分类责任意识,养成源头分类的习惯。

主要

参考文献

[1]王靖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第6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渣土;路基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都是采用传统方式施工,原料消耗大,加上管理的落后,从而产生大量的建筑渣土。虽然已开始进行新型建材开发和利用,但规模和数量还非常有限。

我国在利用工业废料(如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炉渣等)取代粘土原料生产墙体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对建筑渣土的利用刚刚起步,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渣土资源化手段。

一、建筑渣土在路基工程中的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美国,德国在建筑渣土的再生利用上给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验和先进的处理方法。此类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将建筑渣土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捡、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通过对其减的这种方法有效的将建筑渣土循环使用到路基工程的各方面。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德国联邦环境基金会总部的建筑就是用了旧混凝土集料等。

目前,由于我国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在此利用方面还没有正式执行,只是小规模的尝试利用,填埋仍然是作为处理建筑渣土的主要方式。

在我国,建筑渣土性能的研究不是很多。江南大学的张清峰对此作了一个研究,他通过将建筑渣土作为城市道路填料作了一个室内试验研究,最后他的实验结果表明,建筑渣土在经过简单技术处理后其强度会变高,稳定性会变好,可以直接或改性后作为城市道路填料使用,张清峰的实验揭示了建筑渣土作为道路填料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建筑渣土

建筑渣土是由骨料和土两部分组合而成。它主要来源于城中村的改造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工程。特点是有较强的吸水性,同时又含有坚硬性,它的抗压强度是碎石的一半。

渣土只是建筑垃圾的一种。根据《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所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非自硬型建筑渣土,泥水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高,可以使用机械式脱水法对渣土量进行消减;泥土状渣土,特点为含水量较低,不适合使用机械式脱水法;

自硬型建筑渣土,由于其中混入了水泥,放置后可自动凝固。处理建筑渣土要从渣土的产生环节进行控制。“渣土回收利用”理念首先应用于施工现场。根据施工中的各项工艺,如脱水、浓缩、干燥等,就地合理利用、处理渣土,从而达到抑制渣土总量的目的。

三、建筑渣土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渣土作为市政路基填筑施工,首先要对其进行拣除或破碎,消除超标颗粒。

其次要添加细粒成分,量控制在细料含量的1倍左右,这样便增大了建筑渣土的干密度,提高其性能。再者则采用添加水泥或石灰水改变其性质,以求提高其强度最后在多雨区及季冻区路面要设置防水和防冻层。

(一)建筑渣土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应用实例

市政工程具有点多、面大、线长的特点,随着无锡城市扩大的全面进行,市政工程的建设范围以逐渐涉及到原来的城郊结合部,该处同时也是垃圾填埋场较为集中的区域。

中国矿业大的刘春荣经过试验研究,他提出了矿产废料煤矸石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和技术路径。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也对建筑渣土作为市政道路路基填料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承德市一座成中村选取了一主干道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建筑渣土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对其采用了分层碾压建筑砖碴的路基施工方式,填筑后采用强妅加固方案,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建筑渣土在城市道路路基填筑中的技术问题,与此同时,此种处理方式也将因为施工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降到了低位。

(二)建筑渣土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结论和意义

通过稳定建筑渣土早期强度研究,证实建筑渣土能够很好的满足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需求,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早期强度不够而出现的破坏现象。

承德的实验说明了处理建筑渣土填料路基的良好成果。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建筑渣土填料修筑城市道路路基,在技术上是可以执行的,它在经济,社会效益中均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想要大面积的推广此应用于路基工程,此技术的有些方面还是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因为我国现在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中缺少以建筑渣土作为筑路填料的一些相关的内容,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建筑渣土使用了没有规范和标准可以去约定,比较容易产生质量事故和工程纠纷等事件,所以在此方面仍然需要进行更细微,更深层次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建筑渣土作为城市道路路基的研究,提出一套相对完整可行的建筑渣土使术标准,规范和质量检测方法,满足了工程建设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建筑渣土的应用多集中于楼房地基上,将其用于道路工程。建筑渣土通过简单技术处理后,强度变高、稳定性变好,能改变土的性质,随着石灰掺加量的增多,建筑渣土细料也会的到增大,密度则减小了,而最佳含水量增加,是性能优良的道路路基填料的体现。同时,利用建筑渣土用作路基填料,不仅可以减少建筑渣土对城市各个方面的污染,美化城市,而且道路路基需要的是大量的填充物料,这就给予了建筑渣土一个良好的可以的到循环使用的机会。因而,在道路建设中大量提倡建筑渣土的利用。

结语:本文通过对建筑渣土的在路基工程中的现状分析,以及其工程特性,介绍了建筑渣土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具体的性能。此外,对于建筑渣土在路基工程的具体应用,本文也列举了具体案例加以说明。这些足以证明有效的处理建筑渣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对建筑渣土的再生循环使用具体分析了其在路基工程中应用,使之响应了国家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不仅有效节约了材料的浪费,同时提高了建筑渣土的使用率,经济而又环保,也为子孙下一代造福。

参考文献

[1]白长江,徐晓燕. 建筑渣土在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138-139.

第7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居住环境;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环境问题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随着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它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特别是县市城市、乡镇城市的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支撑城镇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但同时,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部分城市、城镇领导环保意识比较淡薄,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够,忽略了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使城市、城镇的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隐患;(二)城市中的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从而将粉尘、臭氧、硫氧化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入到大气层中,严重恶化大气质量。我国的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即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水平较高,达到了309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浓度;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有些城市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相对而言,北方城市比较严重,达到了83 微克/ 立方米的平均值。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更是严重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存在多头管理,各部门报规划不能协调一致,建设资金独立。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施工造成扬尘污染;(三)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水体中,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我国城镇平均每天至少要将一亿吨的污水不通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中有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了污染,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四)垃圾包围城市。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且增长势头不减。目前,我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440 公斤,2010年估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量达到了3.52亿吨,居世界第一,而且每年以8% 至10% 的速度增长。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 多亿吨,全国有200 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另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71%(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有130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0。

二、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目前,人们慢慢的明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致力于探寻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头戏,它是在总体规划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制定规划体系,借此来达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目标。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即“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为了提升人类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针对城市规划中受到的污染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工作:(一)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用好相关的城市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气象、水文以及生态环境等;2、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3、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大气、水体、噪声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4、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环境规划应该是基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进而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用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二)大气排放规划,就是在城市大气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并分析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根据即定的环境规划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排放限度,制定科学的排放规划。目前情况下,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大气污染中,落后的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罪魁祸首,这带来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由此可见,规划的长远有效方式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使燃烧效率提高,尽量使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例如: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采取区域集中供热、改变千家万户的小烟囱的状况,通过遏制污染源和进行创新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有效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加强遏制污染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提倡公共交通,推广新型能源汽车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的原则,各部门在敷设管线时要一次到位,否则不允许破路施工,以避免“天天挖沟”现象发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选择耐污性好的树木品种,有效达到植物净化;(三)水污染控制规划是在调查分析水污染现状的前提下,根据受污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限制排放量并计算出排放标准。从国内水污染的情况来看,限制排污量应该从改进落后的生产方式上着手,实现少废、无废工艺的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控制污水排放量,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治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最终做到有效保护水资源;(四)垃圾本身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处理可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尽可能进行分类回收利用;其次是尽可能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堆肥处理;再次是尽可能对可燃物进行焚烧处理;最后是对不能进行其他处理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属厌恶性项目,选址在建成区经常遭到居民强烈反对甚至上访,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大、防护距离要求远的特点,城市规划必须与环境卫生规划同步进行,环卫设施规划中对垃圾产生后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用地布置必须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统筹安排,立足长远,远近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五)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修养,培养人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

第8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廊坊 社区 公共设施

1 城市社区公共设施现状分析

首先,城市社区逐渐成为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城市社区,其重要标志是都市社区的公共设施越来越多,当现代人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而是逐渐向追求精神生活的转变,因此居民对社区内所安置的公共设施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更加重视都市社区公共设施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公共设施与市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社区的经济层次越来越相关,政府对社区公共设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次,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将有更大发展。旧城改造、新城新建,摆在了每个城市领导者、每个建筑师、规划师以及所有市政管理单位面前。在新世纪,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理念去构想、去创造、去建设好我们的生活空间?这是新一代设计师面临的新的课题。最后,作为城市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社区公共设施,可以说是城市居住环境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一切设计都应该“以人为本”,完善的社区公共设施和更具人性化的设计可以促使人们比以前更依恋和热爱他们生活的城市,让人们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2 廊坊市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研究

2.1 社区中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 2005年3月到6月期间进行了一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的抽样调查,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不应求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廊坊,根据居民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设施较为齐全,但是在老人,儿童,健身设施等服务设施配置滞后。那么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配置不是在社区内配置所有的服务设施,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考虑到社区内的老年人,吃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特殊人群多,社会问题就多,所以需要的社会救助设施就多,因而社区规划应根据社区的居住群体充分考虑来提供相关的服务设施。

2.2 社区的公共设施管理与维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例如,社区外墙上的景观兼照明灯被遭到严重破坏,外面的玻璃罩全被打碎,有的灯管被打碎,有的不翼而飞,又有不少灯罩内还堆有垃圾。不少破损灯罩的玻璃,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对社区内的居民的安全构成了威胁。重视与加强社区道路照明工程的维修与管理方面工作已成为当前城市照明建设与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呢?我的建议是:制订切实可行的道路照明设施维护与管理计划,比如,如何才能更好的定期清扫和擦洗社区内照明装置表面及反射面,及时更换损坏的光源,进一步明确社区内部照明设施管理、维护人员的职责,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还得对社区居民通过广告的形式作出宣传,要让居民共同参与到爱护,保护我们居住环境的活动中来。

2.3 城市社区中公共设施存在的安全问题 前几年廊坊市区内经常发生下水道井盖被盗引起交通事故或人身伤害的案例,原因是较高的铸铁价格和不规范的废品收购市场一直在刺激着一部分人为一点点钱财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可以说,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产生的一个诱发原因是井盖设计的缺陷。有的城市规定所有道路上的井盖都不能外露,必须埋在地下,但是不方便维修。如何才能使井盖既不外露,又便于使用?我们可以通过对井盖进行艺术化的设计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井盖所属单位的特性,设计成不同图案,并以彩色道砖拼砌造型覆盖于井盖之上。这样,不但美观、防盗,而且还能一眼分辨出其属于哪个单位。还有一种方法,对下水道井盖进行全新设计,可以采用性能优异、造价低廉的材质,而且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小偷就会自动放弃偷盗的念头。

2.4 社区中的公共卫生设施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在公共环境中,设置收集各种不同废弃物的设施非常重要。我国城市环境建设对公共卫生设施提出新的要求是对垃圾箱的分类,通过垃圾箱的不同彩色或一定标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廊坊的公共卫生设施系统中对垃圾的分类工作,我认为做得不够好,不够细。如我们只是把垃圾箱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而对于有害垃圾却没有设置有害垃圾箱,而且对于不同类别的垃圾应使用不同的标识、色彩,在这方面我们表达的不够清晰。如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毒垃圾。在德国以玻璃瓶、塑料瓶、纸盒纸袋和塑料泡沫袋4个图形代表不同垃圾。所以在不同的场所设置具有当地环境特点的垃圾箱是有关部门需加强考虑和研发,使得市民的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廊坊近年来城市改造:周各庄拆迁平改、万达广场规划建设的发展状况,在社区建设之前将公共设施的规划纳入社区整体规划的体系中,注重户外健身空间的科学安排和设备的合理规划,使社区居民能够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的社区环境,从百姓生活入手,为廊坊市的稳定和建设切实打造注重民生、和谐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国勇,尚娜主编.《公共设施设计》.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11.

[2]谭巍编著.《公共设施设计》.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1.

[3]安秀编著.《公共设施与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1.

作者简介:谢芳,女,(1977-),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研究方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第9篇:城市垃圾分类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705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在广大的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公害之一,不仅污染环境,吞噬耕地,而且严重危害村民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变废为宝,净化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面临的共性问题为:(1)垃圾数量和种类随农村发展发生转变,成分多样化、复杂化;(2)农村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转移到了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污染河流、池塘清水;(3)农村普遍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生活垃圾乱丢乱放,占用道路或农田土地,农村垃圾收集大多处于“三无”(无管理部门、无经费投入、无保洁队伍)状态。同时,东北寒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需要针对我国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管理制定有效方案。本文结合“十二五”科科技支撑课题(俨寒地区绿色村镇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内容,对样本乡镇划分为四个调研区域: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区、下属村屯,以乡镇人口、户数、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垃圾组成、处理方式、分布,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百姓对垃圾处理满意程度及建议为调研指标,旨为进一步实现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综合化处理提供客观依据。

1.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调研区域

分别选取旅游业发达、林矿资源丰富、养殖业以及耕种为主的典型东北严寒地区7乡7村为样本,如表1所示。调研区域划分为4个区域:新城区、旧城区、工业区、下属村屯,

1.2 调研内容

调研采取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分别对一般性的村镇进行调研,也对现状及基础较好的村镇进行走访,调研内容为:乡镇人口、户数、收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垃圾组成、分布、现有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百姓对垃圾处理满意程度及建议。

2.东北寒区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区域的气候和地域特点

本文所调研的地区多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3.4℃,年有效积温为2789℃,年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雨量524毫米。春季易发生春旱和大风,气温回升快而且变化无常,升温或降温一次可达10℃左右。夏季炎热湿润多雨,平均气温19-20℃,最高气温达38℃。平均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降水集中,间有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秋季降雨明显减少,昼夜温差变幅较大,平均气温为10℃,10月份北部地区已到O~C,南部地区2-4℃。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雪覆大地。平均气温-15℃~-30℃,最低气温曾达零下52.3℃。调研地区的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粮食产量高,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

2.2 现状分析

2.2.1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特点

我国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成分总体特点表现为:垃圾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多,成分日趋复杂。较城市相比,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低,收运难度大,清理过程简单。垃圾面积广,产生源分散,户内外都有较高的消纳能力。较其他地区农村相比,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时间持续时间较长,广大农村冬季必须烧火取暖,该时期的生活垃圾以灰分、渣土为主,其他废弃的生活垃圾在低温下很容易堆积冻成一体,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对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2.2 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及组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农村建设日渐成熟。农村的生活环境也相应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组成直接或间接受到人均收入、燃料结构和家庭畜禽养殖状况等主要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近2亿t,东北地区人均垃圾产量约为1kg/天。根据我们实际对严寒地区7个典型村镇进行的调研,结果如表2所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与组成以厨余物和无机垃圾为主,经济发达,旅游业发达,人口较多的地区,垃圾排放量普遍较高,垃圾组成也较为复杂,厨余垃圾相对减少,废旧家具及工业消费品,产品包装与应用材料如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夏季果皮、蔬菜类有机垃圾量比其它季节多,冬季由于供暖需求导致煤渣的总量增加较大。

3.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干燥、干冷,低温持续时间长,导致冰封期村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垃圾常以自然随意堆放、无处理、无管理的形式存在,有些地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多以焚烧、填埋为主,如表3所示,调研的7个村镇基本都是以焚烧或填埋为主要处理垃圾的方式。堆肥、厌氧发酵等垃圾“资源化”技术受温度因素制约,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东北地区农村垃圾一般采用定点敞开式垃圾箱统一收集(表3),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配套资金缺乏导致广大农村缺少集中的专业垃圾回收站,垃圾箱数目少,平均每20-30户共用1个垃圾箱或垃圾堆放点,如图1-A,垃圾收集较难,村子周围的道路边和河道内成为垃圾最常堆放的地方,阻碍交通,污染河流;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的逐年增加,垃圾组成种类也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变化趋势。垃圾收集基本上是无分类、混合式收集,进而进行传统的简易填埋方式处理,不仅占用了土地,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农村户用厕所形式一般为旱厕,如表3结果显示,调研7个样本村中,只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三陵乡的厕所是水厕形式,其余6个村屯中的厕所都是旱厕形式。零散村屯的户用旱厕采取自生自理方式进行管理和处置。有公共厕所的村屯,如黑龙江省铁力市朗乡镇的达里村,每2-3户共用一个简易的旱厕,见图1-B,垃圾、粪便等大量堆积在旱厕周围,无专门回收处理,化粪池呈现零散式分布、规模较小,导致粪便回收不及时,与垃圾混合一起;生活污水、垃圾直接倾倒在村附近河流中,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及工艺,污染河流池塘;垃圾处理手段原始,处理方法不科学,以朗乡镇的达里村为例,生活垃圾平均占地

面积可达600m2,不仅占用了土地,也影响了环境。目前,东北寒区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堆积成山,不仅影响村容,也影响了村民的身心健康。原始粗放的焚烧或者填埋处理给农村居民带来直接或潜在的危害,焚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威胁人类健康,填埋时一些不可分解或有害物质长期埋于地下,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河道等。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低,户用沼气池因垃圾堆肥、厌氧消化设施建设不完善无法投入使用,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4.严寒地区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对策

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农村垃圾清理体系,结合东北地区生活垃圾治理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其他省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成功典例,提出北方寒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如下,见图2所示: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三陵村为例:以农户为单位,村民在垃圾丢弃之前,优先对生活垃圾就地消纳,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建立垃圾回收站,对金属、纸类、橡胶等有偿回收,提高农民分类积极性;严寒地区冬季漫长,利用木材、煤炭等取暖产生大量炉灰,可直接还田;有条件的乡村建立饲料厂,回收餐厨垃圾制饲料,其他地区可作为堆肥及沼气工程原材料;根据人口分布,修建垃圾堆肥点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堆肥点用于易腐有机垃圾的堆肥,由相应的保洁员经过培训后负责堆肥的运行管理,针对冬季寒冷特点,可利用耐低温微生物菌剂强化堆肥处理体系,加快有机垃圾转化进程。对于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广大的乡村地区,采用堆肥技术处理有机垃圾,不仅处理成本低且方式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乡村农家肥生产而非城市垃圾产业化处理。在该处理模式下,核心是生活垃圾堆肥,焚烧处理是辅助的处理技术。在该处理模式下,生活垃圾分类从居民开始,统一人工分类收集运输,最终通过堆肥及焚烧填埋处理达到减量化及资源化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