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咏梅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梅文化;影响;梅句
一、梅在日本古典诗文中
苏轼曾写道:“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开”意思是说在冬季,百花凋零,即使是傲霜的,也终于抵挡不住严寒的而憔悴枝头,而梅花就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向人间预告春的信息。梅传入日本大概在公元700年左右,据池田彦胜考证,梅花是由初期遣唐使连同大陆文化一起带到日本的,梅传到日本后,欣赏和厚爱梅花的文艺思潮也随之在上层贵族官僚中间传播开来,赏梅、咏梅成了当时日本宫廷宴饮、诗文唱和的主题。良岑安世等人于天长四年(827)编定的《经国集》中,就记载了文武天皇所写的三首咏梅诗。《万叶集》四千五百多首和歌中,写梅的和歌有119首左右。万叶时代,咏梅的诗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优势,以至达到“梅”几乎成了“花”的代名词的程度,那时的「花不是指赏樱花,而是中国传去的桃花和梅花。及至《古今和歌集》时代,梅花之花坛翘楚地位渐被樱花所替代。尽管如此,在“四季歌”的134 首咏花之作里,咏梅的和歌仍有24首。江户时代的诗人也写了很多有关梅的诗歌,如俳人松尾芭蕉的俳句“莫忘记,梅花开在草丛里”,以在草丛里的梅花比喻自己。“梅枝作牛鞭,村童哟,请莫折尽”写了村野的情趣,“寒梅折枝响,联想老胳膊”这是与谢芜村用寒瘠的梅枝比作自己的老瘦的胳膊,“白梅正初开,破晓只为看花来。”据说这是与谢芜村临终时吟的三句中的最后一句。
二、俳句中的梅句与中国文化
藤正二指出“日本人的文学趣味和文化意识的是伴随梅的发展变化的,可以说梅的发展、进化反映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自古以来,中日文化息息相关,中国的文化积淀和对梅花的审美意象,深刻地影响着日本诗人的想象力。在他们所写的梅诗歌中,有着我们似曾相识的面影,以下就几首江户时代著名俳人所写的梅句与中国梅文化进行比较。
1、梅一一ほどのあたたかさ。/一朵梅花绽,更添一分暖。(服部雪)
梅在日本的古名叫“春告草”,在中国也被誉为花魁,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之美誉,由于梅花开放时并非同时开放,等到花蕾全部开放,历时十到十五天。这首俳句所表达的意思是:春天到了,虽然眼下还是寒气逼人的季节,但每绽开一朵梅花,就令人感到天地间多了一分暖意。这俳句的影响很大,至今仍出现在新年书信以及贺年片上。
2、梅白し昨日ふやを盗れし/白梅开正好,白鹤昨天可被盗?(松尾芭蕉)
这句出自林和靖的典故,这是芭蕉于1685年访谈林派俳人三井秋风的别墅时所写,他见到别墅白梅盛开,清幽雅致,使他联想到有“梅妻鹤子”之称的中国宋朝的大隐士林和靖。三井秋风的别墅虽然没有林和靖喜爱的白鹤,但其风雅之趣甚为相似,芭蕉此俳句也表现了他对林和靖高洁情操的欣赏。
3、青梅に眉あつめたる美人哉/双弯蛾眉颦,美人食青梅。(与谢村)
这首俳句很容易让人想起宋朝梅尧臣的“梅叶未藏禽,梅子青可摘。江南小女子,手弄门前剧。齿软莫胜酸,弃之曾不惜”和李清照《点绛唇》中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诗句。中国诗词常把青梅比作美丽的少女,这是因为青梅是成熟的果实,与少女成熟的春相似,青梅在中国诗歌中的这个意象也被日本俳人吸收,这首俳句中的美人形象极像梅尧臣笔下的江南小女子,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与甜美。
4、白梅や墨芳しき/白梅绽放,墨香飘满鸿胪馆(与谢村)
“”是日本仿照中国的寺而修建的国宾馆,分别设在京都、九州、大阪,用来接待外国使节与客商,鸿胪馆的客人大都属于汉字文化圈。主人以诗会友,在梅香中飘溢着墨香中与客人欢聚一堂,别有一番情趣。
5、梅けど、けど、一人かな/梅开莺啼,我一人。(小林一茶)
小林一茶的这首俳句,写于自己与家人死别之时,意为梅花开也罢,黄莺唱也罢,诗人茕茕孑立,人世的春天进不了自己的世界。这首俳句我们可以看到杜甫诗句的影子,杜甫有诗吟道“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俳人和杜甫的浓浓的乡愁深深感染着我们。
三、结语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既有与其他民族相通的东西,又有自己的独特点,在中日两国,咏花诗词成了古典诗歌的一大品类,形成富有民族风味的一大特色。在万叶时代和古今集时代,梅是王谢堂前燕,咏梅的诗人主要是达官贵族,到了镰仓时代末,梅飞入了平常百姓家,在江户时代,梅花以及梅的果实成了日本人平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梅已经逐渐本土化,它与日本的风土紧紧相连,但中国梅文化仍影响着日本的诗人们。
参考文献:
[1]刘德润,日本古典文学赏析[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2第1版
[2]彭恩华,日本俳句史[M],学林出版社,2004.04第1版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具 优势
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和途径,虽然课堂教学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便于统筹与操作等一系列优点,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和枯燥性是这种教学形式很难克服的弊端。历史学科是一门包含丰富时空变化的学科,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和不可重复性是其最为重要的学科特征,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在知识呈现方式单一化的前提下,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很难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教学现状,如今很多教师越来越多地尝试把多媒体教具引入历史课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于一体,可以打破过去传统静态的知识传输方式,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各式各类的历史现象、历史文化和历史规律等,使历史课堂不再是过去那种枯燥的黑白色,而变得多姿多彩。
一、利用多媒体优化拓展教材内容
历史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材的教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教材内容毕竟是经过概括删减得来的,很多时候,课堂上,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处理和拓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然而,由于历史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再加上传统教学工具的限制,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处理往往都是点到为止,难以深入,导致教材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开发。一旦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便捷、高效的优势,就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拓展和处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上《开辟新航路》这课内容时,其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是本节课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点,但教材上关于这些内容的论述仅有几行文字和一幅简单的地图,教学素材显然不够充足。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笔者在上课之前先做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用来演示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笔者不但用四种不同颜色清楚地标注出四条航线,同时,在一些途经的重要地点,还用不同颜色的文字标出醒目的地名。为了强化效果,笔者还给课件配上了一些声音注释。就这样,课堂上,笔者从头到尾地演示了一遍课件,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记得也异常牢固,原本让人头疼的重难点就这样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轻松攻克了,教材内容也显得更丰满有趣。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学生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对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受和反应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是决定教学活动效果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状态呢?答案就是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相较于静态的文字化内容,人们对于动态的、色彩丰富的内容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更容易产生兴趣,鉴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创设更具有感染力的动态直观的教学情境。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时,一说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学生早已耳熟能详,如果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则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怎样才能让这部分内容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呢?事实上,虽然“四大发明”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属于常识性问题,但大多数学生对于“四大发明”仅仅局限于对名称的熟知,至于四大发明中蕴含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等,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当然难以产生多么深刻的民族自豪感。为此,笔者在给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给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四大发明”的教学课件,其中包含四大发明的图片、特写镜头、局部放大图形和工作原理演示图,并在旁边附上相关文字注释,同时,相应的时候再穿插同一历史时期,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现状。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展示、特写镜头和中外对比,学生对自认为十分熟悉的“四大发明”有了新的深刻认识,从而对“四大发明”燃起了浓厚兴趣。通过这组课件,很多学生真正认识了“四大发明”,了解了它们的价值,并由衷地为祖先的智慧赞叹,产生难以名状的自豪之情。
三、利用多媒体工具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的能力
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侧重点往往是对一些基本史实的识记和一些基础历史观念和规律的认识,而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有了更大提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识记不再是历史学习的重点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基于史实和史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并有意识地培养这些能力才是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然而,高中历史学科内容往往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尽量多的信息量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多媒体工具具有容量大、节奏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的优势向学生提供大量信息素材,为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活动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到“”的时候,笔者在分析了战争的原因、性质、过程和影响等基本内容后,很快又利用多媒体工具投影了《》、《》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投影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以丰富的素材为依据,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步骤,可以自觉得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这样一个最终结论。这样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素材综合在一起既便捷又高效,可以为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很好的支撑。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很好地在历史课堂上发挥优势。教师既要敢于运用,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工具,努力结合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打造多彩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尚静.浅析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1(04).
业界有句话叫,得数据者得天下。谁能坐拥大数据,谁就将获得数字营销领域的核心话语权。
在数字营销的进程中,行业巨头BAT注资、收购、合并种种资本运作的消息不绝于耳。今年1月,易传媒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的消息在业界成为热议的话题,控股后,易传媒仍保持独立运营。易传媒高调表示不缺资金,要做的是用技术搭台,结合阿里大数据为品牌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对于易传媒而言,是如虎添翼。”易传媒产品副总裁曹凯告诉《成功营销》记者。
虎为何?翼在哪?
不可否认,目前的整个数字广告行业的巨头依然在BAT公司,多少平台方想要与BAT达成合作,实现数据打通。
曹凯告诉记者,易传媒作为阿里妈妈独家企业级数字营销解决方案服务商,核心数据对接是独家的,数据打通是全面的。
阿里数据的全面打通,进一步扩大了易传媒的产品优势,形成了十几项独家产品,“举一个例子,比如跨屏拉通,基于阿里的大数据,易传媒的DataOS和TradingOS平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规模化的跨屏数据管理和媒介应用。”
事实上,易传媒的定位是大数据营销技术提供商,即为品牌广告主、公司、媒体及其他第三方公司提供大数据营销的基础设施搭建服务。这样一家技术型公司,与阿里深度打通意欲为何?
易传媒创始人兼CEO闫方军此前表示,易传媒专注于品牌广告和企业级市场,阿里专注于淘宝、天猫等电商客户,阿里巴巴战略控股易传媒之后,将会与易传媒进行数据的全面打通,从电商客户拓展到品牌广告主。“阿里巴巴的客户,特别是天猫上的一些品牌卖家都有广告的需求,我们将会提供阿里广告和电商一站式无线连接的解决方案。”闫方军说。
对于易传媒而言,拥有亿级以上可持续累计的用户数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到可跨屏可定位,并且形成一个从品牌建立到销售转化的闭环,这样的大数据才更具价值。
专注品牌客户的需求
易传媒在去年年底推出的《2015中国数字媒体广告展望》中显示,目前,84%的营销人员已经在使用程序化购买,2017年中国展示广告程序化交易将达49%。品牌程序化实现翻倍增长。“凡是数字广告预算,或者数字广告收入超过5000万的企业都将拥有一个自己的数据管理和程序化交易系统,管理和掌控旗下的数字预算以及广告投放”,易传媒产品副总裁曹凯告诉《成功营销》记者。
今年3月,在阿里妈妈的武林大会上,易传媒作为阿里数据管理平台达摩盘唯一授权全数据应用平台参与会议,并在会议上了企业级大数据管理平台DataOS 。
易传媒总裁兼CTO程华奕在“链接企业大数据与数字营销”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如果把大数据比作石油,DataOS就是铺设了大量的石油管道,建造了炼油厂以及加油站。”
DataOS是企业级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广告主、公司、媒体及其他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IaaS基础设施搭建服务。DataOS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收集、接入、分发等功能,为企业积累宝贵的数据资产,打通阿里大数据和CRM等企业自有数据,真正解决了真人实效投放,跨屏用户定位,全渠道找回受众等难题。DataOS帮企业连接营销的各个环节,建立闭环,赢得全方位数据洞察,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辅助企业产品开发以抢占市场先机。目前,DataOS日均管理请求量达110亿,每日新增数据存储量达5T,同时覆盖了阿里日均活跃UV 1亿以上。
据曹凯介绍,易传媒会持续着力放大自己在品牌营销市场的优势。目前程序化已经在大量使用,并非技术尝鲜,市场已经步入成熟,绝大部分的一线品牌客户正在尝试用技术掌控大数据营销。“对于大品牌客户我们会建议并引导客户,将大部分数字预算转向程序化投放,下一步我们会推出普及版的技术平台产品,助力中小客户快速实现数字营销品牌程序化购买”。
大数据的价值有待释放
不少大规模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坐拥相当宝贵的用户大数据,如用户数据资源、流量资源等,但如何把这些大数据转换成在数字广告或者营销领域的大业务,是他们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一直在探索的难题。
闫方军表示,未来数字营销一定要建立在数字广告技术和大数据的基础上,而“大数据”将成为数字营销的重中之重。过亿的数据量级、可持续积累、可实现跨屏定位以及可持续追踪受众的活动线程所形成的闭环构成了大数据的四大要素。在海量数据基础之上,精准定位受众,并不断丰富对受众的认知,持续追踪受众,根据其需求进行数字广告投放,形成数字营销闭环。用数据和技术重塑互联网广告,共同开启大数据营销新时代,迎接数字营销新纪元。
关键词:陶瓷灯具;古代;实用;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60-0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其漫漫文化长河中灯的艺术流光溢彩格外引人瞩目。制作精巧的青铜灯、造型生动的陶瓷灯、以及装饰华美的宫灯都在实用性和艺术性上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其中陶瓷灯具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使用时间和广泛的普及范围,在文化艺术领域可谓一枝独秀,自陶瓷灯具出现,历经朝代变化新的样式也层出不穷,其中所蕴含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展示了先人们的创造智慧。
两汉时期陶灯是最常用的照明工具,燃烧油脂而起到照明的效果。陶灯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灯盘、灯柱和底座。灯盘一般做成如同杯盏、小碗的形状用来盛放燃料,灯柱是为了拿取方便同时增加灯身的高度,底座则是为了摆放稳定。这种造型与古代常用的食器“豆”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在原有的陶豆造型基础上装饰变化,或以人俑持灯,或对自然界的事物加以变化,题材多样意趣天成,是实用与审美的综合体现。如洛阳涧西七里河出土的东汉连枝陶灯造型如一颗通天神树,顶端放置一只朱雀造型的灯盏,圆柱形灯柱分为三层,每层各伸出四只曲枝分别承托一个灯盏,亦装饰有飞龙和羽人;灯的底座向上隆起状如一座仙山,山上塑有仙人和形态各异的动物。从这件陶灯的众多灯盘可以看出是为了增加照明度,而从它繁缛华美的造型和装饰来看则说明它是用以彰显财富,亦可看作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制瓷业迅速发展,瓷器以坚硬、润泽、美观以及耐高温等特点逐渐盛行于世,另外由于固体燃料蜡烛的普及使用,出现了新的灯具形式——烛台。烛台的形式十分多变,有的以莲瓣为托数根烛管横列其上,既增加了照明度也丰富了外观。另外有一些充分发挥了创造者的想象力,以动物或人物为原型将烛台塑造的惟妙惟肖,插蜡烛的孔洞则巧妙地安排在烛台塑像的中空部分。如西晋的人骑狮形烛台,灯体塑造成一名胡人骑狮的造型,狮子昂首挺胸体态肥壮,骑狮者端坐在狮子背上,头戴一顶高高的筒帽,帽筒中空上无封顶恰好用于卡放蜡烛。流行于西晋东晋的一种青瓷羊形烛台,外形为敦厚可爱的卧羊,双目圆视,微微昂首,申请温顺惹人喜爱,羊头顶部镂一小洞用以插放蜡烛。这种妙趣横生的设计将灯具作为照明工具的实用性和用于表达意趣的审美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以前更加丰富。反映在陶瓷灯具上,无论是在品种数量还是造型装饰上都超越了前代,体现出大唐的气派和风采。灯具在外型上更注重形式美感,工艺上更加细致精良,且出现了绚丽的三彩陶灯。进一步将陶瓷灯具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融为一体,寄托了一种时代的审美理想。如唐代著名的邢窑白瓷莲瓣烛台,灯座浮雕莲瓣,灯柱细长束腰饰瓦棱纹。烛台的造型优雅富有形式美,比例协调,变化统一,坯体密薄,胎质细腻,釉色透白匀净。体现了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和极高的审美理念,也表明了灯具在日常中的装饰作用越来越重要。
宋代是瓷业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各个窑生产的瓷器也是各具特色。陶瓷灯具随之进入繁荣发展时期,不仅在制作工艺和造型外观上更加精良,并且融入了科学的实用性,将陶瓷灯具的发展推向。在宋代流行一种造型美观且可以省油的灯,也称夹瓷灯。省油灯的结构原理即把灯盏做成夹层,中空可以注水,以降低灯油的热度减少油的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目的。这个时期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辽金也烧造陶瓷灯具,尤其以辽代瓷灯独具特色。如取材印度神话中摩羯鱼形象的油灯,造型为一条活跃的鱼,鱼尾上扬,鱼身插翼,鳞片舒展,鱼身内有夹层,注水后可减少油的挥发。工艺家匠心独运,创造出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且科学实用的省油灯,可见古人已将节约能源看做十分重要。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极盛,手工业繁荣发展,各种制造工艺日臻成熟,陶瓷灯具在品种和数量上也更加丰富。瓷烛台在明清两代非常盛行,最为瞩目的要数青花烛台。青花是一种高温釉下彩瓷,白底蓝花,明净典雅。此类烛台的主题纹样为缠枝花,构图疏朗,纹饰线条流畅。罩以白中泛青的透明釉,色料融进釉料之中,清新明快,自然豪放。明清时期还流行一种瓷书灯,书灯顾名思义是读书学习时所用的灯,清代科举制度蔚然成风,因此书灯十分流行。书灯的灯盏做成小壶形,下方连接盘状底座,壶身把手向下延伸连接底座。此灯具有美观,实用,省油,清洁等特点。
尽览我国古代灯具发展史,无数匠人艺人所创造的陶瓷灯具不论在功能与结构还是在造型与装饰方面都显得格外瞩目。历数古代经典的陶瓷灯具无一不是在实用的基础上巧妙构思,为灯具注入审美情感,使之既成为日常的照明工具又成为具有情致的艺术品。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媒体;数据新闻;信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209-02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1.1互联网时代的数据爆炸
新媒体环境主要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构建起来的,高速的、联通世界的互联网使得信息在采集、传播速度和规模均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浪潮越来越壮观。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以几何级别数量的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ZB,zettabyte,270字节),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
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这相当于美国两百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1.2线性传播到蜂窝式传播的多点触发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除了带来了信息的空前增多,也深刻的改变着整个新闻传播的业态环境和传播模式。
根据李普曼的镜像理论,他认为媒介就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我们的非经验社会。
因此,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构成了我们对非经验社会的全部认知。在传统媒介传播环境下,由于我们获知信息和新闻的路径有限,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对非经验社会的认识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新媒体的传播模式,打破了原先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形式,我们从被动的接受信息发展到主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传播模式也由单向传播走向蜂窝式的扩散传播模式。
新媒体平台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使得公众获知信息的渠道大幅拓宽。由于新媒介平台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介单向或者双向传播的模式,其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蜂窝模式”的传播,每一个受众仿佛就是蜂窝上的一个节点,他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又随时传递着信息,是一种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传播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了我们信息传播环境,交流双方的在信息上的差异鸿沟逐渐缩小。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受众需要的不仅是传统的单纯的数据和信息、也不仅需要的是观点和看法,新闻传播者需要在提供内容的基础之上为受众解读信息之间的强关系和强连接。
2 数据新闻和信息可视化
菲利普迈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精确新闻的概念,他认为精确新闻是具体深度报道的性质,通过对事件精确的客观描述让新闻的受众真实的感知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如今,精确新闻出现了新的变化,升级为新的精确新闻主义。新精确新闻是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技术应用,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抓取和处理表现事件的关系网络和发展脉络,精准呈现客观事实。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新精确新闻主义的诉求和传播环境催生出新的新闻形式——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它是指以数据位中心,密切围绕数据来组织报道的新闻类型。在形式上,数据新闻以图表数据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少量文字;在实际操作中,记者主要通过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或者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或者抓取大量数据拓展既有新闻主题的广度与深度。
数据新闻的新类型也催生了适合新媒体传播新环境的外在表达形式,以平台应用化为基础、信息接收个性化、社交化为主要的实现目标的数据新闻,在当前的传播环境下,主要依托着信息可视化的技术得以发展和价值提升。
何为信息可视化?学者凯勒说可视化是一个过程,它将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视觉表达形式,是充分利用人们对可视模式快速识别的自然能力。可视化可以有效的减少我们受众的认知负载,增强个人在处理复杂认知问题所需要的记忆能力。信息可视化就是在运用可视化的技术,对赋予意义的数据进行可视表示法,增强人们对抽象信息的认知和理解。
信息可视化技术催生了新媒体时代下的新的新闻形式,而信息可视化技术又依托新的数据新闻形式得以展现和发展。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3 《卫报》的信息可视化的实践
在诸多投身数据新闻实践的媒体中,英国的《卫报》成绩斐然,别具一格。《卫报》在众多国际媒体中不仅较早地意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也较早地把握了新媒体所带来的机遇。2006年6月13日,《卫报》宣布了“网络优先”的报道策略,要求所有的稿件先在网络上,然后才在纸质版本上登出。
“网络优先”的策略强调将传统报业的优势用网络彰显,而将传统报业的劣势用网络弥补,走出了打造报纸网络版的迷思,不是简单地将报纸内容放在网络上,而是着眼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新闻网站。
此后《卫报》又将此策略调整为“数字优先”,以适应移动网络等多种数字平台的出现所带来的改变。在这样的传播策略下,《卫报》在数据新闻上不断的实践和发展。数据新闻及其可视化可以采取变化万千的不同形式,在《卫报》的实际操作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是数据地图、时间线、交互图表和开放的媒介可视化视频。
3.1数据地图
让《卫报》数据新闻一鸣惊人的是2010年10月23日刊登的一则伊拉克战争日志。《卫报》使用来自维基解密的数据,借用谷歌地图免费软件Google Fushion制作了一幅点图(dot map),将伊拉克战争中所有的人员伤亡情况均标注于地图之上。地图可以缩放大小,数据多达39.1万条左右。
在地图上一个红点便代表一次死伤事件,鼠标点击红点后弹出的窗口则有详细的说明:伤亡人数、时间,造成伤亡的具体原因。新闻中没有枯燥的数字作毫无人性的平静描述,也没有采取夸张的文字进行煽情式的叙述,但地图上密布的红点却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新闻从业者富于人性的思索通过精准的数据和适当的技术被传达出来。在2011年9月6日刊出的英国伦敦骚乱的系列报道中,Simon Roger仍使用Google fushion软件作图,但不仅仅是以地图标示出骚乱发生的地点,而是更进一步以热力图的方式,用不同颜块标示出伦敦各地区的经济指标。图片中蓝色表示富裕地区、红色表示贫穷地区。
数据地图明确清晰地显示出了骚乱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密切相关性,从地理位置上凸显出一个分裂的社会。而在制作这则新闻之时,所使用的数据完全是来自公开的法庭审理骚乱案件资料以及政府关于社会经济状况的统计资料。这幅地图不仅标明了骚乱爆发的地点,也形象而视觉化地阐明了骚乱发生的原因。
3.2时间线
伦敦骚乱报道中使用的时间线,读者拖动其下方的时间滑动条,可以动态地见到骚乱发生时不同时间段的主要事件,点击事件的图标,侧面则会弹出详细的事件描述。
从叙事角度来说,大部分的新闻叙事其实都是基于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序列而讲述的。
当讲述的时间跨度较长,或是事件众多繁杂之时,传统的新闻文本式叙述就有可能力不从心。如果将众多事件视作数据,就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制作成基于时间线的可交互的动态作品。
采用时间线的形式,也可以使得众多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甚至因果关系更明晰地凸显出来。因此,不仅作品信息量增大,而且沉浸感增强,可以供读者持续阅读与使用,让新闻阅读变得如玩电脑游戏一般,使受众大大增强了参与感。
3.3交互性图表
不少传统媒体在报道涉及财政经济方面的话题时,都尝试过使用界面友好的图表来取代枯燥的数字进行阐释。数据新闻的概念被广泛采用之后,使用各类图表变得更为灵活多变。
一方面,尝试使用各种富有创意的图表来说明海量的大数据,如泡泡图、树图;另一方面借助网络和其他数字平台,使用交互性强的图表形式。
2011年10月《卫报》推出的关于政府各部门开支的报告,数据编辑制作了一个动态的图表,点击后可以通过缩放效果看到不同部门花费之间的对比。而同时制作的一幅静态图,则以大小不同的气泡和不同的层级,简单明了地说明了政府财政开支的分配情况。
3.4开放的媒介可视化视频
除了传统依托图片的可视化数据新闻之外,《卫报》也依托新媒体的传播开放平台,主动的积极的开放其网络传播的路径,吸收受众主动参与可视化的新闻报道。
在2011年美国大选专题报道中,《卫报》就引用了一个由美国网友在YOUTUBE网站上制作的信息可视化视频,该视频结合数据动态地图和时间动态变化两个因素,综合表现了2011年美国大选当天全美选举热度的变化,直观的体现出抽象数据的时间变化和地点变化趋势。
4 新媒体时代下的变化
4.1 新闻传播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的变化,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这样的信息环境下,新闻的生产者不应该将关注点仅仅停留在社会表层事实的报道和传播上,应该讲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挖掘社会深层的现实问题上。
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思考对新闻职业理念的研究路径。大数据新闻运用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式探寻事实及其背后的联系,采用的数据分析的技术是相对客观和公开的,这些都有助于媒体建立起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是进行新闻报道的透明性。
4.2研究方法的转向
大数据将目前的云清信息采集环节拉回到一个竞争层面上来,未来舆情监测和研究的数据源将归于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族群数据库,舆情研究的竞争力不再是比拼数据的规模和数量,而是在面对同样数据和信息时的处理能力。因此要求媒体在处理舆情时着重加强对前端界面
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推动着新闻业态的发展,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深入也改变着我们认知社会的途径和路数,但是技术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困扰和焦虑。
视觉污染、信息流失和空间的侵占无时无刻不在打扰我们的生活,如何规避可视化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契机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国际数据公司.2010年度网络数据报告.
[2]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3]刘建明.新闻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梅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花,有国花之誉。下面几段诗、词、歌、曲、文都与梅花有关,请仔细阅读这几段材料,进行比较,然后答题。
材料一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材料二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材料三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歌剧《江姐》主题歌《红梅赞》)
材料四
蔷薇露,荷花雨,霜冷香庭户。
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马致远《落梅风》)
材料五
梅树干……或用勾勒皴擦,增强质感;或以墨笔直接挥写,以篆书笔法入画。老干多曲折,用笔宜苍老;新枝多挺直,用笔宜挺健。老干墨色略淡中见浓墨、焦墨;新枝则中锋入画,墨色宜浓宜焦,笔笔见书法功力。枝干疏密聚散,穿插交错,茂密繁杂,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美学原则,进行描绘,造成画面上的动感和节奏感。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丹青不知老将至》)
1.材料二《卜算子咏梅》中,押韵的是哪几个字?请写出。
2.材料一《梅花》中加点的“独自”突出了梅花凌寒而放的形象。材料二中哪一个词语有同样的表达效果?请指出。
3.材料三《红梅赞》中写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有一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与这个句子一样。请写出这两个诗句。
4.《卜算子咏梅》和《红梅赞》两段材料都歌颂了梅花的品格和精神。请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抒写出这种品格和精神,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字数在30个左右。
5.如果根据前三段材料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一定是热烈、乐观、无畏的;如果根据第四段材料中的“梅梢月斜人影孤”作梅花图,画面中的梅花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也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出来。
6.上面五段材料都与梅花有关,但材料五与前四段材料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明显不同。请你试作简略分析。字数在30个左右。
7.梅与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品格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文名句。请你根据记忆或查阅资料,在兰、竹、菊、松中任选其一,写一个诗文名句。
8.人们常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的背景使梅凌寒开放、暗香浮动的形象更加鲜明。如果你是画家,除了可以以雪为背景外,还可以选择什么来作为背景画梅?为什么?请简要表述你的理由。字数在30个左右。
选自湖北宜昌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选取了与“梅”相关的诗、词、歌、曲、文等进行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并考查考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语文素质。
第1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韵律常识的了解。解题时依据诗词押韵的规律,可以发现该词押ao韵,这样就能确定押韵的是哪几个字。参考答案:到、俏、报、笑。
第2题,是比较理解题。看起来只是两个词语的比较,实则考查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作品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题干对“独自”一词在材料一中的作用(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进行了明确的提示,所以,材料二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成了应该注意的语句。其中“犹有”表示“还有,尚且有”的意思,同样强调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犹有。
第3题,本题着眼于对重点诗词句意境的理解。理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是解题的关键。诗句点明了梅花开放的环境,并把红梅不惧怕恶劣环境、凌寒独放的精神表现了出来。解答本题,沿着这一思路,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寻找能体现梅花的这种特点的语句就可以了。参考答案: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第4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谈出自己的体验。考生解题时,首先应把握题目中提到的“这种品格和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两则材料内容进行综合比较,抓住关键词句,比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可以发现材料中歌颂的是不畏严寒、傲雪斗霜、追求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品格。考生要注意,表达应具体,不可空泛,最好能有独到的理解。本题无标准答案。考生能自然真挚地表达赞美之情即可。文辞优美,情真意切,能理解品格和精神即可得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内容、情感以及创作风格的把握。题目中已经点明了前三段材料中梅花的形象特点是“热烈、乐观、无畏”的,这与第四段材料中“梅梢月斜人影孤”很显然是不一样的。联系此曲中的“霜冷”、“恨薄情”、“人影孤”等关键词,考生应能感受到此曲中的梅应该是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画面上的梅花形象也是如此。参考答案:孤独、寂寞、冷清、凄凉等。
第6题,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表达方式和行文风格的把握能力,题目已经将五段材料进行了简单的归类,指出前四段与第五段不同。考生在解题中就要将前四段作为同一类型来看待。材料五从内容上看是在介绍画梅的技法从选文出处看,可以明确此文段是教材内容的节选从语言上看,文字比较简洁明了,风格平实,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参考答案:材料五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梅树的画法,与前四段材料相比,语言准确、平实、简洁。
第7题,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是古诗文积累。本题出题的范围较宽,而且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就有相关的诗句。答题时,只要在兰、竹、菊、松题材的诗文中选择相应语句即可。答这类题还要注意:一是靠平时积累;二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记得清的内容来写;三要注意不可写错别字。
临危不惧 女教师义举感动乡邻
9月30日,中秋节。
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的日子里,胡奇卉骑着电单车,提着滋补汤,匆匆前往市一中,准备为父亲送上女儿的一片孝心。就在屈原桥往市一中转弯的地方,她被一阵叫喊声吸引。循着众人的目光,她看到“立邦漆专卖”的广告牌上方,正悬着一个不到3岁的小孩,随时有从上面掉下来的危险。“天啊!”胡老师忍不住惊呼出来。她赶紧停住车子,迅速跑到广告牌下,站在小孩的正下方,仰头鼓励孩子往上爬。惊慌失措的孩子回头看了一眼这位身材高大的阿姨,反而松掉了已耗尽全力的双手,“砰”地掉了下来。身高近1.7米、曾接受过严格体育训练的胡老师赶紧用双手接住孩子,并顺势做了一个向前冲的动作,希望将孩子下坠所受的伤害降到最低。孩子稳稳当当地落在胡老师怀中!停留片刻,受到惊吓的孩子边哭边叫着“妈妈”跑开了。孩子的妈妈闻讯赶来,呆呆地抱着劫后余生的小家伙,久久无语。
8天后,提及当时的经历,孩子的父亲何伟仍然心有余悸:“当时孩子睡在卧室里,我在外面散步,孩子的妈妈在厨房做家务,因为担心他醒来后到处乱跑,我们便把卧室门反锁住了,孩子醒来后出不去,竟从没有护窗的窗户上爬了出去,外面的平台只有50厘米宽,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孩子没站稳,从平台上滑了下去,悬挂在屋外一块近6米高的广告牌上,当时情况万分紧急,如果不是胡老师及时施以援手,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孩子的父母几经辗转找到胡老师家,不到3岁的何淄程仅凭下坠时匆匆的一瞥,就从人群中认出了救他于危难的胡老师。人多时,他会满世界找胡老师带他玩;妈妈不在时,他会可爱地抱着胡老师,撒娇地叫“妈妈”,只叫得胡奇卉幸福得心发颤!
侠肝义胆 英雄之举绝非朝夕
年近不惑的胡老师言行间颇有一股男儿侠气,“父母膝下无子,从小见我身材高大便当男孩子养着,父亲病着,我经常抱着他往返于病房与检查室之间,呵呵……”
不止是孝心可嘉,同事眼中的胡老师还有另一番魅力:“旅游时的澍澍(胡老师的小名)最可爱,同事背不动的东西她都抢着背,俨然是我们这些柔弱女教师的保护神。”
“每次无偿献血,她都抢着报名,至今已经献了4次血。”城郊中学校长陈阳平说,“胡老师的义举绝非偶然,既是为人师表的必然体现,更是她为人处事的一贯风格。”
的确如此。年幼的胡奇卉就曾有过两次救人的英雄经历:小学四年级时,外婆村子里一位3岁幼童坠落水中,正是严冬时节,不满10岁的胡奇卉毫不犹豫地跳到齐腰深的冰水里,用双手托起小孩,顽强地撑到大人赶到将他们双双救起;还有一次,也是在外婆家的村子里,读初中的胡奇卉在晒谷坪里玩,听到池塘里传来救命声,她连忙赶过去,只见洗衣条石旁浮着一个小孩,她赶紧跳下水,奋力将小孩推到条石上……
“你们是不知道哦,澍澍刚参加工作时就资助班上一位姓易的学生,直到他读大二为止,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在上海工作。”一位心直口快的同事在旁边插话,胡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
谈及这位资助了近8年的学生,胡老师颇有些自豪:“当时,他在我们班读初二,成绩很好,发言常有惊人之处。有一天,他突然没来上学,我一打听才知道他父亲靠拉板车为生,母亲有癔病,在家喂猪勉强度日,不巧碰上了骗子,连本带利全赔了,连儿子的学费都成了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胡老师又惋惜又心痛,当天放学后,月工资仅一百多元的她跑到易同学家中,向他父母承诺:资助易同学大学毕业前的所有学费!
“现在,他逢年过节总要来看望我……”说到学生的成功和感恩,胡老师的眉宇之间尽是自豪和满足。
教书育人 她是人人满意的好老师
“谁能说说文艺复兴的先驱是谁?”
课堂上的胡老师,神采飞扬,自信满满。在刚刚结束的汨罗市初中教师说课竞赛中,她载誉而归,被同事笑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年,她可是在汨罗素质教育对外推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哦。”面对同事的夸赞,胡老师笑称“好汉不提当年勇”。
原来,上世纪90年代汨罗素质教育风生水起之时,曾推出过《素质教育推介课》的光盘,其中初中历史科目的推介课就是由胡老师录制的。在湖南省学科教学竞赛中,她曾代表汨罗参赛,并获得全省二等奖。
“澍澍是我们城郊中学初三历史科的把关老师,每年都要任教初三几个班的历史,成绩一直稳居全市前列。”城郊中学办公室主任郭映红老师告诉记者。
Abstract: Enterprises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often encounter unpredictable gray issue affects the reliability of decision-making. Simple use of gray decision theory is not enough for analysis of specific situation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combination of SWOT analysis and gray decision-making, considering the actual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corporate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in the formul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关键词: SWOT分析;灰色理论;战略分析
Key words: SWOT Analysis;gray theory;strategic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93-03
1SWOT分析法对煤炭企业的分析
近两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企业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到基础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战略分析时,更要谨慎,务求战略的可靠性及可操作性。在为煤炭企业制作企业发展战略时,为了确保战略制定的准确性和可实施性,最常用的就是采用SWOT分析法。即采用定性分析,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目前大环境下行业所受的机遇与威胁,最终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一个企业发展方向。SWOT分析的方法的特点是系统地从四个大方面来评价企业,属于定性的分析。
1.1 我们以某煤炭企业为例,经过各指标的衡量,企业SWOT分析结果如下:
1.1.1 优势(S)①非煤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②已逐步建立起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③能够充分利用现有比较成熟的规模经济;④具有相对成本优势,地方支持企业发展;⑤多年累积下煤业生产的技术雄厚;⑥具备一定数量的优秀的采矿业技术人才;⑦具有较稳定的客户群
1.1.2 劣势(W)①部分矿井开采机械落后,严重影响企业开采效果;②矿区井田范围内小煤窑过多,威胁国有大矿的安全生产,增加生产成本,还降低了资源回收率,挤占了本地市场;③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给企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④现有的薪酬体系缺少吸引力,有人才流失现象;⑤煤炭产业自身易受经济景气的影响;⑥职工队伍素质偏低,尤其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经营人才。
1.1.3 机会(O)①国家大力振兴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有复苏迹象,同时有利于煤炭市场增长;②电力体制改革,为公司进入下游产业发展,降低了壁垒,提供了机遇;③国家的煤矿关井破产政策有利于减轻煤炭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加快煤炭企业转产步伐和非煤产业的发展;④环保产业方兴未艾,有利于通过洁净煤技术,渗透进入非电煤以外的细分市场;⑤高新技术的发展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1.1.4 威胁(T)①煤炭三产贴息贷款政策随着煤炭部的撤消而取消,减少了发展非煤产业低成本资金的来源渠道;②经济结构调整,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的趋势,以及石油、天然气等洁净的煤炭替代品冲击,使煤炭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③下游技术产业为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在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一定的困难;④受人才、技术等条件局限,企业发展外部协作条件制约企业发展。
1.2 最终得出结论
1.2.1 SO条件下战略方向①依靠企业内部优势和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而进行设计的一种战略方案,加快规模化发展;②以煤为主,加快发展,以煤掩护非煤产业发展,增强煤炭产业核心竞争力。
1.2.2 OW条件下战略方向①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克服企业内部某劣势的战略,建立学习型组织,实施人才开发战略;②调整结构,以煤为主,加大资源开发,增强企业后劲;③调整组织结构,适应企业战略要求。
1.2.3 ST条件下战略方向①依靠企业大集团的经营形式,从内部的优势避开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威胁的战略;②采取多元经营战略,分散风险,发展煤化工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1.2.4 OT条件下战略方向①为减少企业内部劣势而又回避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威胁而设计的一种战略;②采用稳定煤炭产业,延长煤炭产业链,重点发展非煤产业战略。
通过综合分析看,该煤炭企业处于战略选择图的第三象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不可见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分析结果。所以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灰色理论来对SWOT分析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这样增加了分析成果的可靠性,即定性定量相结合,使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灰色理论简介
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的不是信息明确的白色系统,也不是信息不明确的黑色系统,而是含有未知条件的灰色系统。灰色现象里含有已知的、未知的与未确定的种种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为解决灰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其中灰局势决策比较适合应用在企业战略在外在环境不明朗的条件下。其方法主要是应用于受外界不明环境制约,找不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目标来评价对策效果的优劣,从而找出满意对策。
以文章前段SWOT分析为例,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消费受到严重冲击,很多企业无力维持工业生产,致使影响到其上游产业链的经济规模。通过SWOT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应考虑优势与威胁,但是经济环境何时复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景,所以为了确保企业战略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我们应考虑对SWOT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这是灰局势决策无疑是最适合的方法。
3灰色理论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的应用
灰局势计算步骤如下:
3.1 步骤一:确定事件、对策局势、目标①事件a:从SWOT分析结果中选择最适合的战略决策。②局势:S1(a b1)SO战略:保守战略持续目前状况;S2(a b2)OW战略:增大投入扩大经营;S3(a b3)ST战略:多元化经营;S4(a b4)OT战略:转向新行业发展。③目标:目标1:企业经营风险最小;目标2:企业投入成本最小;目标3:企业所获收益最大;目标4:产品市场竞争对手少
3.2 步骤二:给出局势效果样本
3.2.1 目标1 (经营风险)通过对企业的分析,可以确认企业在黑龙江省是处在龙头地位的。但煤炭行业属于基础产业,受当前限制火力发电、工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天然气替代煤气等因素影响,企业不适合在继续扩大产品投入;而继续现状,则企业还将受金融危机影响;多元化经营则可以利用煤炭下游产业链,创造效益;而完全转产在当前形势下则不适合企业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S1=(确定战略,SO战略):风险程度30%,u■■=0.3
S2=(确定战略,OW战略):风险程度50%,u■■=0.5
S3=(确定战略,ST战略):风险程度20%,u■■=0.2
S4=(确定战略,OT战略):风险程度80%,u■■=0.8
3.2.2 目标2 (投入成本)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如维持现状基本投入量不大;扩大规模则需要在新区域对机械、辅助设施等项目进行修建,投入量较大;多元化经营主要是利用企业现有条件进行下游链的生产,投入量较大;而企业转产需进行新生产线的购置及技术投入费用,投入巨大。
S1=(确定战略,SO战略):投入程度10%,u■■=0.1
S2=(确定战略,OW战略):投入程度43%,u■■=0.43
S3=(确定战略,ST战略):投入程度27%,u■■=0.27
S4=(确定战略,OT战略):投入程度86%,u■■=0.86
3.2.3 目标3 (收益)
由目前业务构成表来看,2009年煤炭产业受影响较大,利润呈亏损状态,为41299万元;而化工产业则创造一定利润,为111283万元;而其他综合服务业作为煤炭产业的辅助行业,如天然气等,不论从现有资产还是收入来看,所创造的利润还是比较低,仅局限于省内固定客户群,基本已达到饱和其利润约为煤炭行业与综合服务之和约为44455万元;而新行业利润未知,如将综合服务行业视为发展趋势,利润可视为2156万元。
S1=(确定战略,SO战略):利润总额41299万元,u■■=41299
S2=(确定战略,OW战略):利润总额44455万元,u■■=44455
S3=(确定战略,ST战略):利润总额111283万元,u■■=111283
S4=(确定战略,OT战略):利润总额2156万元,u■■=2156
3.2.4 目标4 (竞争对手)从竞争对手角度来讲,作为地区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在煤炭行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地区小矿;若加大投入其垄断地位将更加明显;而作为多元化经营,其存在一定竞争对手,但基础成本将比竞争对手更低,优势明显;而作为新行业,势必将存在一定竞争对手。
S1=(确定战略,SO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86%,u■■=0.86
S2=(确定战略,OW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93%,u■■=0.93
S3=(确定战略,ST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72%,u■■=0.72
S4=(确定战略,OT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50%,u■■=0.5
3.3 步骤三:确定目标极性,做效果测度变换
3.3.1 目标1
① 下限效果测度算式。r■■=■ i=1,2,3,4
②效果样本。u■■=0.3u■■=0.5u■■=0.2u■■=0.8
③ 目标约束条件。Min ■u■■=min{u■■,u■■,u■■,u■■}=0.2
④ 效果测度计算。
i=1,r■■=■=0.67i=2,r■■=■=0.4
i=3,r■■=■=1i=4,r■■=■=0.25
3.3.2 目标2
① 下限效果测度算式。r■■=■ i=1,2,3,4
② 效果样本。u■■=0.1u■■=0.43 u■■=0.27u■■=0.86
③ 目标约束条件。min ■u■■=min{u■■,u■■,u■■,u■■}=0.1
④ 效果测度计算。
i=1,r■■=■=1i=2,r■■=■=0.23
i=3,r■■=■=0.37i=4,r■■=■=0.12
3.3.3 目标3
①上限效果测度算式。r■■=■ i=1,2,3,4
② 效果样本。u■■=41299u■■=44455 u■■=111283u■■=2756
③ 目标约束条件。min ■u■■=max{u■■,u■■,u■■,u■■}=111283
④ 效果测度计算。
i=1,r■■=■=0.37i=2,r■■=■=0.4
i=3,r■■=■=1 i=4,r■■=■=0.02
3.3.4 目标4
① 上限效果测度算式。r■■=■ i=1,2,3,4
② 效果样本。u■■=0.86u■■=0.93 u■■=0.72u■■=0.5
③目标约束条件。Min ■u■■=max{u■■,u■■,u■■,u■■}=0.93
④效果测度计算。
i=1,r■■=■=0.92i=2,r■■=■=1
i=3,r■■=■=0.77 i=4,r■■=■=0.54
3.4 步骤四:建立统一测度空间
3.4.1 i=1.s1=(a,b1)
①效果测度。r■■=0.67r■■=1r■■=0.37r■■=0.92
②统一测度。r■■=■∑■■r■■= 1/4(0.67+1+0.37+0.92)= 0.74
3.4.2 i=2.s2=(a,b2)
①效果测度。r■■=0.4r■■=0.23r■■=0.4r■■=1
②统一测度。r■■=■∑■■r■■=1/4(0.4+0.23+0.4+1)=0.51
3.4.3 i=3.s3=(a,b3)
①效果测度。r■■=1r■■=0.37r■■=1r■■=0.77
②统一测度。r■■=■∑■■r■■=1/4(1+0.37+1+0.77)=0.79
3.4.4i=3.s3=(a,b3)
①效果测度。r■■=0.25r■■=0.12r■■=0.02r■■=0.54
②统一测度。r■■=■∑■■r■■=1/4(0.25+0.12+0.02+0.54)=0.23
3.5 步骤五:找出满意局势
3.5.1 决策统一测度空间 r
r=[r■■,r■■,r■■,r■■]=[0.74,0.51,0.79,0.23]
3.5.2 满意局势与满意对策
r中最大的统一测度r■■代表满意局势si,即:
si?圯r■■=max■■{r■■}=max{r■■,r■■,r■■,r■■}=0.79
这表明第三个方案,即多元化经营为最优决策方案.第一方案0.74与第三方案数值相接近,表明也可以采用第一方案,具体方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徐晓丽.构建煤炭供应链的SWOT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09,(1):54-55.
关键词:初中 诗歌 体会
诗歌是―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它诞生得最早,普及面最广,成就也最高对整个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和渗透力。诗歌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诗义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精炼的语言描写形象创造意境,表达主题。开阔学生胸怀,美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魅力,艺术构思技巧,可以培养精炼、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高其表情朗读的水平。诗歌教学和其它文体一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一般说来要扣住诗歌特点,引导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而达到抒情言志的。
在小学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学生对诗歌的分析一般停留在表象上,未从细节上去对诗歌进行鉴赏,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却要求有较深程度的理解。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初中语文转型期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认识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中诗歌练习中的几点不同
(1)考察分值不同。小学语文的诗歌分析一般包括对原句填空和翻译课文中的诗句,多数都是课堂上讲到的内容,分值多为8-12分,初中语文的诗歌分析一般为4-6分。
(2)鉴赏内容层次不同。小学语文的诗歌分析一般为作者、体裁等较浅显的文学常识的记忆,而初中语文的诗歌分析已深入到对诗歌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难度较度较高方面的分析。
(3)鉴赏要求不同。小学语文的诗歌分析要求学生能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据此作答,而在初中语文的诗歌分析中要求学生既要能理解诗歌内容,又要能明确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所用的表现手法,诗眼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等。初中语文诗歌学习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比小学时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帮助学生领会诗的意境
诗忌直露,讲究含蓄。诗主要运用形象思维,但又不排除说理,而说理也离不开形象,它常把哲理寓于形象当中。诗的语言又十分精炼,字少意多,内容又多跳跃。因此,在初中的诗歌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什么是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对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就是意境。一般来说,意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客观事物,二者和谐统一,形成意境。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其客观景象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几种自然景物。但在一个游子的眼中由此而产生悲切凄凉之感,由是形成了作品特有的意境。
三、帮助学生合理补充形象
1.为什么要补充形象。诗歌的形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如对梅,诗人往往给它以高洁、凌霜傲雪的性格。但是陆游的“零落尘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写出了梅的孤傲。而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却写出梅的不争的性格。同样是咏梅,由于作者对其倾注的感情不同,梅的形象也就不同。
2.怎样补充形象。首先,用读者的直接生活经验去补充。如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诗,就可以引导学生用登山时的感受去补充,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就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过中秋时对亲人的思念。其次,通过读书、阅览所得的知识营养去补充诗歌中的空白。最后还要围绕中心,有顺序地去补充,如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时就要围绕她抒发的“愁”作具体形象的补充,便于学生理解。
(四)深入品位,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时教师要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里的“知、乃、潜、润、细”诸字,诗人不但赋予春雨以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出它了解人们的意愿,也把诗人对春雨的主观感觉融恰到对春雨的描述中,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五)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读诗
读诗要用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就一首诗论一首诗收效不会很大。可拿不同的年级所学的同学们都熟悉的诗作比较,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必有好处。
1.整体比较。整体比较是对两首诗歌从时代背景、立意、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的立体的、全方位的比较。
2.局部比较。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是一种比较灵便自如的方法,根据需要进行比较。
3.平常我们以为诗是诗,文是文,是孤立的,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是相通相关的。在对学生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应该让视野开阔些,把诗与文进行比较,也许更好理解些。艺术是超越文体,超越时空、超越一切的,艺术之间是相通的。
总之,诗歌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初中语文诗歌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学生体会到诗歌鉴赏的乐趣,让诗歌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艺术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