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第1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 校外实践活动 教育 纽带

综合实践活动是诠释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素质教育体现的一个载体。为贯彻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精神,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在课程结构上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校外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纽带,是现今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项。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知,以实践与训练为主的教育,对学校教育是一次熔炼。有史以来,书本传授的教育模式禁锢着学生动手的能力,发展至今,学校应试教育仍然没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校外实践活动的出现补充了现今教育当中薄弱的环节,以实践为主的教育融合了理论知识的运用,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在现阶段,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力深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加强与学校教育的相联系、融合更多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等,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着力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研究,是进一步发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校外实践活动是对家庭教育的一次升华。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基点,有意或无意的家庭教育都是会影响学生的发展,都是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中有形与无形的付出,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家庭教育对这份真实存在的现象不能全面深刻地挖掘、广泛地引导。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把学生心底的感恩意识又进一步提升或重新唤醒,加以深入地引导至学校中老师的付出、社会中促进社会发展而辛勤付出的人士,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同时也感恩于老师、感恩于社会。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使教育拓宽到学校与社会,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三者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校外实践活动是对社会教育的一种净化。社会教育本应是优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社会有一种美好的向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运用的普及,糟粕文化也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不仅延伸了社会教育中实践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在教育思想上起到正面的引导、对社会教育的净化过滤作用。

在对本论题的论证中,主要以郑州市中小学生生产实践教育基地为核心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其课程里设置的“毕业墙”活动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此课程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一起,是三者教育融合与连通的平台。

“毕业墙”项目是让学生在没有其它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班级伙伴的智慧与相互帮助,共同翻越一面高4.2米的光滑墙体。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甘愿在墙下做底座,让自己的伙伴踩到自己肩膀上进行攀爬,可能到最后做底座的学生肩膀被踩得青红发紫甚至被踩出血丝,却依然咬着牙撑起自己的伙伴;有的学生在攀爬到墙上以后去拉扯正在攀爬的同学,可能手臂都在墙上磨得流血了,拉扯的无力了,但他们给自己呐喊着、鼓励着,去拉上来最后一个人。最后他们成功了,流泪了,相互地拥抱在一起。为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了同伴之间的感动,泪水与哭声浸满了整个活动场地。通过活动当中学生之间真实的付出,引导到现实生活中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老师为班级为学生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延伸至社会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以后可能会帮助过我们的人,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同时也从活动中告诉学生应该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此活动中,学生用亲身的经历写照现实,去理解感恩的必要,让他们在情绪上有一个爆发,以此触动内心,重新洗礼自己的心灵。这样的活动,必能够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一个永久的烙印。

这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把学校中的德育融合进来,同时把家庭中无形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得到升华,还把社会当中美好的一面传达给学生,让社会教育得到净化。校外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让三者相互交叉又不会产生矛盾。

“告诉给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彻底明白。”校外实践活动就是以参与为主。参与就是学习、互动,人人受益,诠释出体验在教育中重要作用。校外实践活动以体验为核心育,追求全面教育,加快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脚步,成为教育改革中强有力的推动剂。

[参考文献]

第2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中职学生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等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其缺乏感恩心理有着直接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应该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开始。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缺乏应有的感恩情愫,更谈不上感恩朋友、感恩社会与国家。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恩父母的文本内容。在课文《我的母亲》中,记叙了母亲勤劳、宽容、严于教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敬仰之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材的整合与延伸,例如笔者将季羡林先生《永久的悔》收编到教材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远离家乡,不能好好尽孝于母亲的痛心及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另外,笔者还分发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传统文化读本,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感恩理念,理解感恩不仅是一种人文情感,也是一种道德情操。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感恩理念的认识,将感恩意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结构体系。

二、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1.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理念,不应该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说教层面。而是要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感恩理念的认识。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主题,布置学生在家庭中留意父母的所作所为,了解父母的辛苦。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母亲,我想对你说”为题的演讲比赛。此外,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能积极为家长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利用节日强化感恩教育活动

以节日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在节日的氛围及社会公众舆论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感念师恩的征文教育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热爱祖国的朗诵比赛活动。还可以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例如见义勇为、“全国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组织学生写好评论,在班内办好专栏,并利用校内黑板报、校报、班班通网络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感恩教育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

3.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感恩向施恩的转化

在中职语文感恩教育的渗透中,最关键的是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感恩理念以后,随之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感恩理念融入社会实践,加深对感恩理念的认识与内化。例如,笔者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引领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农村,去感受工人以及农民火热的劳动场面,见证他们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感恩风采;引领学生到当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体验助人的快乐;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让学生做社会调查,组建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帮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等。通过系列活动,学生体验到感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整个社会群体具有了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才能化感恩为动力,立足岗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总结

第3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一、实施感恩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以往的教育里没有看重到感恩教育的主要性,很多学校的感恩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感恩教育的理念和规模也十分小,“感恩―报答”是感恩教育的主要理念。可是,我国很多学校的感恩教育模式也没有严格的学科性。另外,在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影响下,人们也并不领会到感恩教育的主要性,学校的课程实施实践模式紧紧围绕着学科拓展从事实践,通过学科知识作为课堂教育的相关内容,感恩教育却很罕有人看重。

(一)实施感恩教育能够造就同学们的感恩观念

感恩教育能够造就同学们的感恩观念,辅导学生爱惜生活,答谢同伴对自己的帮扶,同时也能调动同学们的慈善之心,学生能积极帮扶他人,报答社会。因此,在贫困生扶持教学布置中,提高感恩教育的实践,在扶助教育者与受助者之间树立起很好地联络体系,让社会上的正能量传递下去,将慈善的举止践行下去,用感恩之心对待生活。当然,从事感恩教育并不是为了让受扶助教育的学生对扶助教育者感激涕零,更关键地是辅导学生主动对待生活,理解爱惜,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入思索我国的传统美德,造就同学们的完善人格。我国以往传统的教育和道德体系登峰造极,我国传统美德的相关内容十分充足,传统美德构建起中华民族的特别品格,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连续拓展的主要基础。感恩这也是我国的良好传统美德。理解感恩的人往往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与人为善,愿意帮扶同伴,理解爱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二)实施感恩教育能传达社会正能量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施感恩教育,向学生传达社会的正能量,促进同学们的正常拓展拓展。对于贫困生而言,他们家境不好,生活处境不佳,甚至可能过着艰巨的生活。很多学生可能具有自卑的心理,对生活抱着消极的态度,对未来失去希望。可是,随着社会保证制度的健全,很多贫困生也能接收到社会的扶助教育,和同学一起上学。因此,在贫困生自主中实施感恩教育,一方面是向学生传?_主动的正能量,让学生感触到社会的呵护和帮扶,辅导学生建立主动向上的人生态度,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恩”情操的熏陶,理解感恩社会、报答社会。

二、展开感恩教育的形式与措施

(一)通过学科教学为契机,辅导学生建立感恩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育是主要的形式。因此,实施感恩教育也可以在课程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渗透,通过课堂教育的相关带动和展示,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调动同学们的感恩观念。老师应该使用学科教学的相关资源,将感恩的主体与学科教学的相关内容各方面综合剖析,注重同学们的情感经历,辅导学生自觉形成感恩的观念。譬如,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语文文本的相关资源,引入感恩教育的相关话题,让学生从事情感经历,深入吃透“感恩”的内涵。在课堂教学布置中,老师应该组织学生以“感恩”为主题从事学习活动。比方,在语文口语交际活动中,教师辅导学生以“感恩”为主题展开演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回顾自己受到同伴帮扶的情节以及帮扶同伴的事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呵护,体会亲情、友情、人间温情。这对于造就同学们的感恩之情都具有越来越直接的效果。

(二)展开“感恩社会”的主题实践活动

在实施感恩教育时,我们要注重增强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贫困生扶助教育中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促进学生将感恩观念演变成感恩行动,这才是感恩教育的最终结局。因此,我们可以展开“感恩社会”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报答社会,帮扶他人。譬如,学校使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融入社区,展开社会活动,融入敬老院,帮扶老人清扫卫生,做一点小事情。另外,还可以组织志愿服务队,通过融入各项志愿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报答社会,帮扶他人的乐趣和意义。这对于同学们的高速发展具有十分有益的帮扶。

第4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思想政治课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和谐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技术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应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建设得好,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观念有着重要影响。

1.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

(1)对父母的感恩意识缺乏。据相关调查表明,大约有10%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向父母索要钱物不得时会向父母表示不满。在被问及“是否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时,约有12%的高职院校学生表示只记得父亲的生日,有14%的只知道母亲的生日,但还有近13%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表示对父母的生日全都不记得。这些调查表明,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对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表达感激之情。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父母感恩之心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2)对朋友的感恩意识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与朋友和同学共同度过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处理好与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需要朋友双方共同维系的。科学研究表明,拥有感恩意识的人在友情方面的收获会更多。在经济不断进步的当今社会,能拥有一份真挚的友情是所有高职院校学生的共同追求。但是他们当中的某些人却时常会忽略对朋友的感恩意识。要知道,在收获真挚友情的时候,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待朋友要有感恩的意识。

2.发挥“两课”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中的作用

(1)加强对感恩意识教学的研究,发挥“两课”中“第一课”的重要作用。“两课”指的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也是高职院学生在校的必修课之一。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同时要提高“两课”实践教育环节的比重,将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发挥“第一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加强实践与活动设计,发挥“第二课”的育人功能。“第二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对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组织并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并打造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平台,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为首要目的,开展相关节日的感恩主题活动,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培养提高学生感恩意识的目的,让学生不仅能从心理上懂得感恩,还要从行动上去表达感恩。

3.让融入成为构建感恩教育氛围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环境中。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园中,应当营造出充满感恩氛围的环境,并且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将学生平时生活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情感交流作为实施感恩教育的良好素材,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受到周围感恩气氛的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院校本身的实际情况,丰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靖.“90后”高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及教育引导研究[J].沧桑,2014,(2).

第5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在整个义务教育体系中,德育应该处于统帅地位,其导向作用,动力效能是其他教育内容无法企及的。尤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众多德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而作为德育教育重要行为主体的小学班主任,势必以积极姿态参与进去,寻求更加理想、 更加新颖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组织体育活动,学会坚韧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挫折教育,保证其在经历挫折的时候,知道如何去克服和坚持,由此实现自身抗挫折能力的提升。简单而言就是需要学生做一个坚韧的人。对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坚韧品质为目标,优化设计体育课程。

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旗手金紫薇在2008年奥运会上夺得赛艇女子四人双桨比赛冠军,在对于他父亲进行采访的时候,他说道:“小时候在一场一百米赛跑比赛中,小紫薇摔了一跤,但是她迅速站起来,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并且获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本主任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攀登体育项目存在恐惧的心理,可能出现动摇,胆怯等消极情绪,有的甚至听到要开展攀登活动,就装病不去参加。对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防御性条件反射,就是在上一次的攀登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过受伤的情况,由此会对于这样的项目存在恐惧心理,其他学生在看到受伤场景之后,也会心有余悸。对此,班主任特意在班级素质拓展活动中开展了一次班级集体攀登比赛活动,以分小组的方式来开展,鼓励大家相互帮助和协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在部分有恐惧心理学生进行攀爬的时候,在进行示范性引导的同时,可以鼓励队友去进行帮助,比如可以以加油呐喊的方式来鼓励,由此引导其顺利完成对应动作,实现其恐惧心理的克服,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

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坚韧性格,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其关键点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懂得迎难而上,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性格历练。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依照其实际性格缺陷来设定课程,才能够保证其有效性。

二、开展主题演讲,懂得感恩

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能够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世界,这有利于学生情感素质提升的,也是当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感恩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感恩国家,可以感恩亲人,可以感恩教师,可以感恩大自然,可以感恩生活等,由此构成完善的感恩教育体系。

上述感恩教育内容需要以特定的教育形式来开展,比如以主题演讲的活动来进行。此处我们援引母亲节感恩主题演讲的案例,以“感恩母亲”为主题开展班级演讲活动,鼓励学生在这样的主体演讲过程中讲出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在这样的活动中我的确发现了部分学生的改变:筱雅处于单亲家庭的环境中,母亲每天需要起早贪黑的奔波,她在讲述母亲的时候,一言一语都比较朴实,都渗透出自己对于母亲辛苦的理解,她在自己演讲稿的最后写道:“我要快快长大,帮助妈妈,不会让她在雨中哭泣了”。自从那次主题演讲活动之后,筱雅从原来经常迟到到现在各科成绩都达优的转变,却是让班主任的我感到无比的惊讶。

通过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主题演讲在感恩教育中的效能,其提升的不仅仅是学会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在于实现学生情感素养的全面提升。对此教师应该注重感恩话题的延展,在适当的情况下开展主题活动,由此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三、参与社会实践,体验责任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在不断形成和发展,此时是培养其责任感的关键时期。对此作为班主任的我,认为可以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得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进而引导小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此处以“低碳生活,人人有责”的班级社会实践活动为例,要求小学生完成以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一,要求小学生列出低碳生活相关的主题标语,可以以绘画的方式来进行,可以以口号编写的方式来进行,将其粘贴在学校的宣传栏上,由此倡导大家树立环保意识,实现绿色校园的构建;其二,小学生组队对于学校周边各种不环保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且以写环境保护倡议书的方式,将其邮寄给区域的环保部门,由此展现出小学生作为环保卫士的责任与义务;其三,要求小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开展环保行动,对于每一次的环保行动进行记录,看看自己日常行为中有哪些是不环保的,是哪些行为习惯是需要矫正的,在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作为环保卫士的责任,由此去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

在上述各种实践活动开展之后,发现很多学生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原来很多不良的习惯也渐渐得到了改善,并且还成为日常环保工作的监督者,甚至对于老师存在的不环保的行为都进行指正,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做好的是:找到社会实践与责任教育之间的关联点,由此去实现实际实践活动的优化设计。

第6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关 键 词】 教育;学生;道德

道德教育是一个古老又常新的话题。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大问题;而如何丰富活动载体,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又是值得我们德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校是全国首批500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联系点学校,我们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对如何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了积极的探索。笔者认为,由、中央文明委发起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是新时期如何确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应包括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应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意识、提升道德情感、内化道德行为。

一、以养成教育为基础,规范日常言行

(一)确立德育目标

遵循“被动――主动――自动”德育规律,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我们确立了德育三级目标――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上述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起点,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规范、认同规范、遵行规范并形成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养成教育

紧扣校情实际,编印校本教材《学生手册》;该手册融《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文明细节三十问》等内容为一体,对学生出勤、学习、就餐、就寝、礼仪、活动等生活和学习细节做出了详细规定,用规范健全的制度告知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去做”,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实现自我道德教育。

二、以感恩教育为突破,提升道德境界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感恩

为了实现感恩教育的多元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教材中的经典素材,大力实施感恩教育。如语文课上,“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二十四孝”等成语故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陈情表》《项脊轩志》《背影》等名篇选段的教育意义在教学中得以挖掘和强调。自然科学中攻坚克难、执着追求的名人故事得以介绍,政治课上的道德探讨得以开展。耳濡目染之下,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感恩意识得以唤醒,道德情感得以激发。

(二)利用德育阵地,宣传感恩

开展“常怀感恩之心”文明提示语征集活动,并精选优秀作品制成精致的标识标牌,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集中全校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每年各班都要举行一次“感恩”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学期至少办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和手抄报,并组织检查评比。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感恩影片,组织学生吟诵《游子吟》等感恩诗歌,教会学生传唱《感恩的心》《为了谁》《爱的奉献》等感恩歌曲。这些感恩教育活动,既丰富灵活,又各具特色,让学生写出了《做感恩的人》《恩由心来,报从体行》等真情篇章,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与奋斗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感化作用。

(三)依托节日活动,强化感恩

各种传统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德育财富,只要善加利用,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德育效果。每逢母亲节,组织学生给母亲制作贺卡送祝福,或写家书感恩情。教师节前后,不失时机地对组织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要求学生以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送一句祝福等“六个一”活动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重阳节,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表演节目,陪老人谈心;中秋节、春节,则组织留守学生给外出打工的父母写封感恩信。这些活动,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巩固和强化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四)结合学生实际,拓展感恩

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动态和道德表现,学校及时分析研究,适时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针对学校留守学生人数较多,且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而导致的与父母亲人的感情疏离,校政教处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开展了“四个一”道德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假期调查“妈妈的菜谱”“爸爸的收入”,主动与父母谈心,在除夕夜给父母洗脚,春节期间为邻居、朋友送祝福等。高考、中考前夕,针对少数学生离校前心情烦躁,破坏欲较强等心理特征,学校又组织开展了“告别恩师,文明离校”系列活动,感召毕业班级的学生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向低年级同学捐赠书籍资料,主动向老师致谢,与老师告别,在母校留下美好印象。

三、以经典诵读为特色,陶冶学生心灵

(一)讲《弟子规》,入脑入心

由语文教师开展《弟子规》教学讲解活动,帮助学生对其由来、含义等初步理解;政教处、校团委组织新生各班举行了“熟读《弟子规》,讲身边事”主题演讲比赛,同学们从孝亲、待友、尊师、爱校、讲诚信、讲文明、讲道德、守法纪等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读《弟子规》后的深切体会,呼吁广大同学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7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感恩;教育;走进;学生;心间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01-01

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懂得付出和回报,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尤为重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让孩子懂得感恩是做人的道德和修养。目前我校在积极营造感恩环境感染学生,校园建有文化墙,教室开辟有“感恩文化角”,设立了“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校园广播站课前总会听到《爱的奉献》、《白发亲娘》、《说句心里话》、《感恩的心》等“感恩教育”歌曲唱响校园。在工作实践中以下活动有利于推动感恩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抓住“感恩”节日

结合节日教育学生。利用不同的节日,像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教育学生学会帮妈妈做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洗洗脚、梳梳头;学会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给父母老师写感谢的心里话。让学生懂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及社会的关心、教育和培养。

丰富多彩的活动熏陶学生。我校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讲出对父母、师长、学友的爱。通过算时间账、金钱账、感情账,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恩;写感恩信。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班级举办感恩演讲。

二、营造“感恩”氛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质量。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们爱岗敬业、团结从教、诲人不倦、刻苦钻研的品格为学生们学会感恩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大环境。由此我们认为孩子教育应该从全体教师开始。难以想象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教师会教出懂得感恩的学生来。

三、渗透“感恩”教育

以往提炼要点、优秀教案征集、随堂看课感觉都只是在渗透的圈外徘徊,为了真正走进“感恩”教育,深入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研究。教师先集体分析文章中蕴含的“感恩”的教育内容,然后提炼出渗透要点,制定出渗透办法,并围绕这个要点和实施办法展开有针对性地听课研讨活动,改进教学。教师结合课本知识还归纳了对父母的尊敬和爱戴的其他表现,例如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懂的父母的辛苦、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事,送给父母开心的话。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倒水,做家务,搜集关于母爱的名言歌曲,“感恩的心,感动你我”征文活动。

四、主题“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虽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如果缺少学校主题活动的设计也是不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

三月份是“感恩做事月”,主要解决认识问题。学校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安排了活动内容,并借助校园广播在全校营造学习帮助父母作画、洗脚、写信等活动营造行为氛围,在各年级广泛开展了感恩故事和演讲比赛,推荐优秀的同学在校园广播站中讲述感恩故事,取的了较好的效果。

四、五、九、十月份是“感恩行动月”,主要解决实践问题。学校结合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护绿保洁活动,开展了“做文明小天使,感悟真情”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捡垃圾,清理商户楼前乱贴的广告,义务拔草、种花等活动,在课前进行交流。一方面团委牵头在学生中开展“情系节水,奉献爱心”为主题捐款活动,号召每一名团员把平日节省下来的零用钱捐助给最需要帮助的灾区小伙伴,帮助他们重建校园,重返课堂。

五、体现“感恩”真谛

认识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的光荣,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学校结合军训、为学校争光等实践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学生情感,升华感恩真谛。

第8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班集体活动 感恩教育 实践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是学校德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为此我申报了连云港市赣榆县“十一五”课题《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现将本人实施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与心得阐述如下。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1.感恩教育的概念

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围绕“学生生活育德”的指导思想,我确定以开展班集体活动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我构建以“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开展班集体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1.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我们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采编感恩故事并讲述交流、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如“感恩故事采编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然后再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起到了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效果。

2.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我的主要做法是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搜集感恩名言、交流感恩心语、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如我班在开展“感恩父母”主题队会时有过这样一段经历:班会进行到最后的时候,班级里30%的同学都哭了。尤其是在同学自己说说自己与父母的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哭道:“我们的父母一直照顾我们,爱护我们!每次的生日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作为子女又有谁记得他们的生日呢?每次心烦的时候总对他们发脾气,每次他们出于关心的唠叨反而感到不耐烦,而我们呢?想想真不应该啊!”“每次你伸手要钱的时候,一边唠叨一边塞钱给你的是父母!每次你生病后,最关心你最心疼你的是父母!你想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买!到现在为止,我为父母做了多少?还经常和他们吵吵闹闹,不懂事吗?是的!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还有成绩没考好让父母失望!让他们花了许多钱!那是他们的血汗钱啊!我怎么可以这样?难道是父母欠我们的吗?他们为我们做的我们不一定都能理解,但是有试着去理解么?我想告诉爸爸妈妈,女儿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女儿那么多次让你们失望,那么多次让你们伤心……”

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鉴于这种认识,这一思想的统领下,我开展了一系列班集体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第9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范文

一、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教育活动多样化。整合社区资源,在社区图书阅览室为青少年设立教育图书角,共有青少年读物400余册,保证广大青少年的学习。还配置电视机、DVD机等电教设备,开办青少年道德教育课堂,利用好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组织好放假的青少年观看革命影片。社区定期请专家、民警、社区“五老”等给青少年讲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卫生保健、爱国爱民、尊老爱幼、等知识,不定期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讲座、青少年维权知识讲座、环保知识讲座等思想道德教育,为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教育。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保护法规知识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使学校、家庭、社区三者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和“社区父母学堂”的作用,开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主题活动,倡导家庭教育现代化的新理念,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呵护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

2、假日活动系列化。社区以“快乐假期”为主题,按照贴近青少年、贴近生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寒暑假活动。每逢“元宵节“、“五一”、“六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办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猜灯谜”、“我爱社区我爱家”主题征文、书画比赛等活动,并向社区青少年发了低碳环保倡议书、让青少年积极参与低碳环保活动。每逢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开展“我为社区发展做贡献”等活动,开展社区中小学生“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唱一首好歌、交一名好友、献一份爱心、办一件好事活动,邀请“五老”人员免费为青少年进行书法、剪纸指导,丰富了青少年假期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暑假我们与四方小学联合组织青少年亲手制作了环保购物袋,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寒假我们组织青少年为社区居民发放社区报、致居民的一封信,为居民送上贺年卡、送上新春祝福。让青少年假日生活有方向、有目标、有内容、有意义。

3、实践活动经常化。我们成立了社区红领巾理事会,下设雏鹰小队、白鸽小队、蜜蜂小队和啄木鸟小队。四个小队分别认养了绿地并挂牌,同时深入开展当小保安队员、小巡逻队员、小绿化环保队员、小卫生队员“四小”体验活动,服务他人,锻炼自己,提高青少年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孩子们都说:“实践活动虽然很累,但是有意义、有收获、有长进”。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青少年文明风尚。让他们清扫垃圾、清理绿化带内的白色垃圾等,积极参加绿色环保活动。

二、积极开展感恩教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