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白色污染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色污染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白色污染的概念

第1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如果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形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因此,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

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可以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二、调查情况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问题一: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知道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是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表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问题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尔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只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校园白色污染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问题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只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校园内垃圾箱以前并不多,而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不过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量,这对于防治校园白色污染是有帮助的。

问题四:请同学对校园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建议。

提供建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统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门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现在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

②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通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况,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校园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况,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第2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每年的6月5日被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

节约用水

关键词:淋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携手周迅共同推出“环保意识宣传项目”,周迅在参与,普及环保概念的活动中提倡说:“我现在尽可能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到环保,我现在改变生活方式,不泡澡,就算是在淋浴的时候,也是在不用水的时候多次关水。环保是一种意识到的生活方式,不能强迫,也没有对错,从心底里意识到的时候,关灯、关水等身边小事就不会觉得不容易做到了。”

拒绝白色污染

关键词:环保袋

我国是世界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每天仅买菜就要10亿个塑料袋,其他用途的塑料袋也在20亿个以上,每年产生的“白色垃圾”将近100万吨。但这些“白色垃圾”绝大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其危害已超过农药污染。

治理“白色污染”要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在减少和规范塑料包装用品使用的基础上,搞好“白色垃圾”的分类存放与回收,最终实现无害循环利用。杜绝对塑料包装用品的浪费性使用和随意性丢弃,养成分类存放垃圾的良好习惯。

杜绝一次性餐具

关键词:重复利用

现代化生活中充斥着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用品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它们加快了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灾难。

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应当成为新的社会风气和新的生活时尚。在随身的手提袋内带上一双环保筷子,选择这种时尚虽然是生活小事,却能体现我们的环境意识。

节约用电

关键词:拔下插头

绿色生活顾问和《绿色生活很简单》的作者克里斯・塔斯克说:“当你用完微波炉,电视或任何其他家电时,如果没有把电源插头拔掉,它的电力消耗是24:7。”所有这些东西可以消耗一个家庭高达10%以上的电力,把一个房间里的电器集中插在一个插座上,这样,当你上床睡觉或者出门时,你可以彻底切断所有电源。

拒绝有磷洗涤剂

关键词:绿色清洁

清洁剂大多含有毒物质,会刺激皮肤、伤害器官、污染环境。迪尔德丽・伊慕丝在她的《绿色生活》中提倡购买绿色清洁产品。她说:“它们更好用。它们的确稍贵一些,但我相信它是专家,对家居品质的维护很有功效,同时不会造成环境太大的负担。”

小苏打,也叫万用宝,价格低廉且会自然分解,无毒性不会污染环境。

通水管:撒一把苏打粉在水管中,再倒进半杯白醋,密封一分钟后,再用热水大量冲洗。

第3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一、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降低思维难度

有机物结构复杂,空间构型、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让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图形、动画等各种软件制作的课件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展示给学生。例如:讲甲烷的空间构型时,学生总不理解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如果有个空间构型,学生通过甲烷模型的旋转,很容易理解它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结构。在讲解碳原子共平面、共直线时,可以用多媒体制作出它的立体效果,学生可以直观的知道答案从而进一步理解有机物的空间构型。

二、多媒体模拟演示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消除实验隐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有机反应与无机反应有所不同,有机化学实验多,实验时间长,有毒物质较多,副产物多,实验现象不明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实验与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讲解苯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吉化工厂事故的图片看到硝基苯及苯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通过动画看硝基苯和三硝基甲苯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用模拟动画看到TNT的爆炸场景,让学生对炸药的用途有深刻的印象。在橡胶的生产中,由于实验时间长,我们可以用设计工业流程让动画在5分钟内看到几天的实验效果,学生从感观上有了认识,记忆就加强了。

三、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动画,突破教学难点

有机反应原理多,如何去判断反应的历程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时常因为一些抽象的理论原理无法直接观察而导致难以领会,笔者采用三维动画模拟有机化学反应历程,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例如:在讲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原理时,

是酸脱-OH醇脱-H呢,还是酸脱-H醇脱-OH呢?通过三维动画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再延展其它的醇和酸,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就能够举一反三了。

四、多媒体创设学习情景,联系生活

第4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1. “生活中的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人类的文明和社会发展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化学分不开。面对着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特别是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化学现象出现在化学课本上时,刚刚接触到一定化学知识的学生,他们一定会存在各种疑问,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能用我们学的知识来解释吗?用哪个知识点来解释呢?当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问题时,说明教师的教学有了一定效果。当然,光有这点效果是不行的,学生弄懂了问题,学到知识,会用知识才是教学要的最后结果。在学生对出现的化学现象产生疑问时,化学教师适时地引入相关的化学常识,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化学课本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药品、家居,还是生产中的工业、农业、能源,都会涉及很多的化学知识。同时,化学又是与环境保护联系最密切的学科,在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重的今天,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增强环保意识,更是化学教师的重大责任。

2.“生活中的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来引入所学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举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物质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机物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得很多的一类物质,人类吃的和穿的基本上全是有机物”。在学习有机物之前,先给学生这样一条信息,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东西:肉、油、衣服、水果……这些东西都是有机物?他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对我们身体有什么作用?当学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后,再具体分析教学内容,学生再次联系生活中的亲身体会,对这个概念就有了较深的印象。

在环保教育过程中引入较多生活中的实例,更能增加学生感知的效果,情感教育上更大的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特别是通过实地参观、图片、音像资料等了解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身边的污染现象,如让学生调查垃圾场的垃圾堆放情况、汽车尾气污染情况、工厂废水、废气排放情况、”白色污染”的情况等。同时在学生中发起”爱护环境,人人有则”的倡议活动,提倡少用合成洗涤剂,保护水环境;拒绝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合理使用绿色装饰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等做法,让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3.教会学生把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3.1教给学生一些生活中实用的化学常识

例如利用熟水果散发出的乙烯催熟生水果,既有实用意义也加深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介绍松花皮蛋中的”松花”是由碱与使蛋中的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反应得到的,让学生加深了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了解;还有碱性物质可降低农药的药性、如何鉴别真假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常识、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会使学生感到学化学生动有趣,他们也愿意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2教会学生用小实验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的知识

讲焰色反应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回家在燃烧的炉上洒少量的食盐,这样很直观地看出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有的食品包装袋中置有一包干燥剂,若将其溶于水后取澄清溶液用吸管往其中吹气,可看到原来澄清的溶液变混浊,持续吹入气体又变澄清。通过实验现象可知这袋干燥剂成份是氧化钙,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与CO2、H2O反应生成Ca(HCO3)2几个反应。家庭小实验不仅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家庭实验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和现象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展开探究,使学生自主地获得有关知识和经验。

第5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高分子;设计实验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是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必须修读的基础课程,与原有的四大化学并列,成为第五大化学。高分子材料已深入到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每个角落。

高分子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实验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其完善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实践和更新论证的过程。将高分子实验课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加工和测试等实验内容有机结合,组成一门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是高分子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高分子设计实验课开设的必要性

廊坊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于2008年开设以来,由本专业教师在部分科研成果及其他院校高分子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资料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设计实验的内容进行了设定。高分子设计实验的开设,为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的培训、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创造力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新问题的兴趣、研究问题的综合能力。开设设计性实验时,要注意紧紧围绕学生的综合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这一目标,注意与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集中的综合训练相结合。

传统实验在与理论教学的配合上,是教师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或实验内容安排的,而不是学生根据各自学习中的需要或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所确定的,无法体现个性的发展。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前人做过的,经过精简提炼,专门为教学而设计的实验,实验没有次要的实验现象的干扰,这对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对新事物的探索非常不利。在高校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注意培养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或环境友好化学,是指设计和生产中,使用没有或者尽可能小的产生环境副作用的化学品。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是减量,即减少三废排放;第二是重复使用,如催化剂、载体等;第三是回收,可以有效地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第四是再生,是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第五是拒用,如不用有毒副作用及污染严重的原料,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方法。

开发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应用可再生资源,即:采用可再生资源做化学化工原料,是绿色化学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众所周知,“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塑料作为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性能多样、用途广泛和价格优廉的优点,已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然而,废弃塑料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强调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同化,高分子材料的循环和再生技术,探索高分子材料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实现高分子材料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等内容。

2.绿色化学的重要指标

绿色化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原子利用率,其定义为:期望产品的摩尔质量占化学方程式中按计量所得物质的摩尔质量的比值。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包括单体的合成,聚合物的合成及聚合物的加工,前两步都有一个原子利用率的问题。要实现绿色化,只有在合成中提高原子利用率,才会真正减少废物的生成。

绿色化学的理想是指: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废弃物,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落后化学工艺。其目的是把现有的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

3.开设小量、半微量实验

有关绿色化学的教育才刚刚起步,国内大多数学校尚未涉足。现有的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难以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不少实验仍大量使用有毒有害药品,产生大量的“三废”,对微型化学实验研究推广不够。

传统的常量实验药品用量大,导致教学经费投入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可以在某些实验开设小量、半微量实验。这些小量、半微量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实验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产和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在设计专业实验时,尽可能地采用专业、简单高效的实验路线,教师在讲授时将其他生产过程和工艺进行对比,强调整个实验过程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给学生灌输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学生今后生产设计和研究开发等工作提供一个基本的思想准则。

三、将科研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开发应用型实验

1.将废旧高分子的综合利用作为设计实验内容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化学基础学科,是材料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不仅要全面掌握高分子化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高分子的实验方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们从废旧高分子的综合利用出发,探讨科研成果转化为高分子设计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废旧高分子材料的综合利用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又能获得有价值的工业原料,对能源的再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在已经具备的课题组成员大量前期科研成果基础上,对废旧聚苯乙烯、废旧有机玻璃、废旧聚氨酯和聚酯进行再利用研究。设计实验的内容包括对控制反应的几个因素:升温速度、温度、催化剂种类与用量、反应时间等进行优选。这类设计实验的开设使学生对绿色化学的概念有一个深入理解,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掌握废旧高分子材料的综合利用方法,对从实际出发锻炼自身科研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高分子实验教学中,适时引入“降解”这一高分子学科中的重要概念,并适当介绍高分子降解中的一些问题,如生物、光、辐射、热、机械及化学等因素引起的降解规律,并介绍相关高分子的设计方法。也就是让学生正面理解“聚合”的同时,也从反面理解了“降解与解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将天然可降解高分子作为设计实验内容

目前对付“白色污染”的方法一般是以填埋和焚烧为主,还有再生利用。再生利用的费用较高,难以推广,最好的方法是开发能够降解的环境友好材料。这种材料能够在环境条件下分解成能纳入自然生态循环的小分子物质。现在一般以淀粉、纤维素、甲壳素、壳聚糖等天然多糖为原料,采用共混或接枝等方法得到聚合物(如塑料),这类制品可以生物降解,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纳入生态良性循环。

高分子设计实验中可以开发一些能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型实验,将教师的科研工作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体现出高分子科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基于此,在高分子设计实验中我们增加了“从虾壳蟹壳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并用于工业废水的净化”,本设计实验是从绿色高分子角度出发,将回收的虾壳蟹壳经水洗、稀酸浸泡、稀碱浸泡等方法先制备甲壳素,然后用碱煮的方法将制得的甲壳素进行脱乙酰化,制备出壳聚糖初产品,再用沉淀法进行纯化得壳聚糖纯品。将壳聚糖纯品分别进行脱乙酰度、平均分子量、灰份含量、水份含量的测定。将得到的甲壳素和壳聚糖用于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酸的吸附分离。

四、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和对高分子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只有具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花时间和精力钻研所学的内容。目前,实验课几乎全部是程式化过程,教师总是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被动地听,不去思考,机械地完成每一步操作,为实验而实验。实验带给学生的不是学习的兴趣,更不用说培养思考能力和兴趣了。因此,在课程实验教学阶段,通过质疑引思、举例与联想、归纳总结、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实现开拓创新。

第6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乙烯;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5-008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5.040

一、设计思想分析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是烯烃的代表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以及乙烯的产品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若干领域,它与人类的现代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本课以生活中的乙烯产品为载体,以乙烯结构与性质的探索为主线,以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目的,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乙烯产品的用途,体会有机物从结构到性质的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有机化学的有用与有趣,形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化学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2专题三――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中的乙烯部分。乙烯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教学内容看,教材删去了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乙烯的燃烧及加聚反应等内容,仅保留了乙烯的结构和乙烯的性质(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部分内容;教材中乙烯的最后部分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了乙炔的性质(原教材乙炔是以整个章节的形式出现),其目的是利用加成反应的原理分析乙炔的性质,进一步巩固加成反应的原理。从中可以看出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及加成反应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

从学习的思维方式看,学生第一次运用从结构到性质,又从性质印证结构的方法学习有机化学。因此乙烯结构和性质的教学,应该为学生应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有机化学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以甲烷为代表的简单烷烃的结构、性质(重点是取代反应)以及用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结构等基础知识,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这为本节课的学习铺垫基础。但学生缺乏相关的数理知识,故对有机物的结构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化学源于生活

教师:以图片、新闻资料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乙烯产品:

情景一、海南香蕉的新闻报道

5月,是香蕉热销的季节,但 2011年海南蕉农却在这个季节里叫苦不迭,因为那里的香蕉收购价格,在不到两个月时间经历了过山车似的波动,跌幅一度超过70%。海南省香蕉协会认为,这种价格的异常波动,源于 “乙烯利催熟香蕉有毒”的报道。

情景二、塑料制品和白色污染

塑料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方便。生活中用来包装食品的塑料袋、保鲜膜、栽培蔬菜用的塑料大棚是聚乙烯制品(简称PE),而雨衣、桌布、用来制作皮箱、皮包、书的封面的人造革,是聚氯乙烯制品(简称PVC)。

但塑料的大量使用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灾难。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12月31日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以抑制过多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的状况。

激疑:这两条信息都与乙烯有关,乙烯是一种什么物质?其结构和性质如何?乙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塑料制品是如何制得的?塑料制品为什么会形成“白色污染”?乙烯利催熟香蕉的原理是什么?乙烯利催熟的香蕉真的有毒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化学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探究价值,有利于学生养成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2.活动探究,从本质理解化学

(1)乙烯结构的探究

教师:乙烯的分子式是C2H4,参照乙烷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碳的四价理论,搭出乙烯的球棍模型,并写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利用乙烷的球棍模型,拿掉两个“氢原子”,重新成键,搭出乙烯的球棍模型。

归纳总结:乙烷和乙烯的结构的比较

学生:根据自己搭建的球棍模型和教师提供的比例模型,从共面、键角角度进一步理解乙烯的结构。

电脑模拟:演示乙烯的结构

归纳总结:乙烯分子中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为平面型分子,键角约为120°。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体验乙烷的立体模型转变为乙烯的平面模型的过程,化抽象为感性,加深碳四价理论的理解,从电子式和结构式及结构简式的书写和电脑模拟进一步巩固乙烯的结构,为乙烯性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乙烯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师:乙烷和乙烯的结构不同,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其结构上的不同之处?

学生:完成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下方为医用小玻璃瓶(内用排水法收集乙烯,并用橡皮塞塞好),上端为针筒,实验时抽取溶液注射到瓶中。

问题探究:

(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了什么反应?这说明了乙烯的什么性质?在反应中乙烯中哪根化学键可能会断裂?

(2)信息提示:已知要拆开乙烷中碳碳单键需要348kJ/mol的能量,而断开乙烯中碳碳双键需要615kJ/mol的能量,由此可见若断开乙烯中的一根键需要的能量大约是多少?由此可以说明什么问题?你能否就此解释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用球棍模型演示反应原理。

(3)乙烯与氢气、溴化氢的反应与乙烯与溴反应相似,请用球棍模型演示反应原理,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归纳总结:(1)乙烯的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的概念及反应规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中双键(或叁键)的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

反应规律:

(3)乙烯与乙烷性质差异的原因:乙烯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电脑模拟:演示加成反应的原理。

设计意图:化学实验和信息提示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素材,利用球棍模型模拟加成反应断键和成键过程,加深学生对乙烯中碳碳双键中有一根键容易断裂和加成反应的原理及其规律的理解,并通过电脑模拟进一步将理性知识感性化。

拓展学习:

(1)写出乙烯与氯气、水、溴化氢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乙炔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其分子式为C2H2、结构简式为CHCH,乙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请写出乙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乙烯(CH2=CHCl)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加成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应用所学原理书写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拓展到叁键的加成反应,进一步巩固加成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问题探究:乙烷光照取代反应与乙烯加成反应有何区别?

归纳总结: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两类重要有机反应的比较,进一步理解加成反应的原理,并为后续的学习作好辅垫。

3.学以致用,化学回归生活

问题探究:

(1)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受到轻伤时,用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向伤口喷射,运动员马上就可以奔跑了。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从而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请选择正确的途径制备氯乙烷。

(2)水果采摘后会有大量的乙烯产生,乙烯量的增加,可加快水果的成熟和腐烂,且仅仅是0.1 ×10-6体积分数的乙烯就能加快水果的成熟。这说明乙烯气体是促进水果成熟、腐烂的决定性因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设计简单易行的方案证明水果会释放出乙烯?

②水果是鲜活食品,采收后易腐烂,为延长保存期需要进行保鲜。请设计简单易行的水果保鲜方案。

③刚摘下的柿子肉硬味涩,无法食用,怎样加速其成熟?

④用乙烯利催熟香蕉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香蕉虽然好吃,但成熟后难以长时期保存,所以蕉农常把接近成熟的香蕉摘下来,运送到世界各地,再在香蕉上喷洒催熟剂乙烯利〔学名2-氯乙基磷酸,结构见右图〕。乙烯利能被作物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分解释放出乙烯。使植物呼吸旺盛、代谢速度加快,促进作物的成熟。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是国际通用的作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市面上一般是用40%的乙烯利溶液稀释400倍来催熟香蕉,催熟效果最好,四天时间就能将香蕉催熟,原本青涩的香蕉便呈现出诱人的黄灿灿的色彩,并且口感香甜,而且催熟后的香蕉保鲜期更长。

乙烯的催熟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植物生理生化反应过程,不是化学作用过程,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催熟后的的香蕉果皮中乙烯利残留是0.292毫克,果肉中的残留量只有0.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限量标准(安全的范围是乙烯利残留量不超过2mg/kg)。所以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可安全食用。我们要感谢“乙烯利”,正是它才使我们吃上可口的香蕉。

(3)聚乙烯是由乙烯聚合而成(视频演示合成原理)。试分析其本质是何种反应类型?请按此原理写出聚氯乙烯的制取方程式。从聚乙烯、聚氯乙烯的结构分析,塑料难以降解而造成“白色污染”的可能原因。

归纳总结:

(1)乙烯是水果成熟和保鲜的关键因素,只要合理控制好乙烯的量就能达到保鲜或加速成熟的效果。

(2)乙烯利催熟的香蕉并不构成对人体的危害,媒体的报道缺乏科学依据。

(3)由于碳链很长,且碳碳单键较稳定,所以塑料难以被降解,我们应尽可能减少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课题引入中的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巩固加成反应的原理和乙烯的性质等教学重点,同时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意义,形成用辩证的思想认识化学品的意识,最终达成“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目标。

五、教学反思

1.结构严谨、前后呼应:本课从与乙烯有关的两则新闻报道引入,探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再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新闻中的化学问题,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中蕴含着“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化学思想,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互相印证,体现了有机化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方式。

2.关注热点、回归生活:本课课题的引入和问题解决都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发展与化学应用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已经并且将会在许多领域改变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品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以防止类似“乙烯利催熟香蕉有毒”错误报道的再度出现。

3.问题引领、合作探究: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如乙烯结构的探究,加成原理的探究、水果的催熟和保鲜的探究、“白色污染” 的探究。这些探究活动都是以问题为引领,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寻根究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快乐。在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4.模型搭建、突破难点:由于分子结构理论抽象、深奥,且学生缺乏相关的数理知识,所以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为了突破乙烯结构和加成反应原理这一难点,教学中让学生亲手搭建模型,又用模型模拟加成反应的原理,再通过电脑模拟,将抽象的问题模型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易于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 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一、学生安全文明交通教育和放学秩序整治

1.工作要求:

(1)加强对学校和学生的管理,在县城每所临路学校尤其是实验中学、外国语学校、实验小学、老青小和黄海路小学等学校,每天放学时,在每个校门口必段安排4-6名值勤教师,责令学生务必进入非机动车辆道行驶。

(2)开展安全文明交通教育,师生无乱穿马路、闯红灯现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

(3)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以明查暗访方式对没有安排教师值勤或学生违章行驶严重的学校进行通报。

2.责任单位:局安全办、各校。

3.实施时间:2011年5月27日—10月31日

二、家校共建活动

1、工作要求:

(1)以《今天,您参与创建了吗?》为题,给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内容包括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的概念,意义及创建做法,引导广大家长关注创建、心系创建、融入创建,为网络(媒体)调查和问卷调查顺利通过打好基础(具体内容及样式见附件1)。

(2)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求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和小朋友,要集中家庭成员尤其是祖父、祖母诵读、讨论一次;没有阅读能力的,请父母召集全家代为诵读;

(3)强调家长必须签名回执,回执单由各校(园)以班级为单位装订上交,各学校汇总后,报教育局转文明办存档。

2.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县城区(含原城东、城南)各校。

3.实施时间:2011年5月27日—6月10日

三、小志愿者服务及“文明小记者”活动

1.活动内容:

(1)组织中小学生走出校门、家庭,开展小志愿者服务。主要内容包括:

①走上街头清洗非机动车辆道内侧的护栏和沿华中路、黄海路、东关路等主干道两侧建筑物上城市牛皮癣(如手写办证广告、印刷品疑难杂症广告等),清拣路两侧人行道上的“白色污染”(塑料袋、碎纸屑等)。

②走进社区,清拣“白色污染”和其它生活垃圾。

③走进敬老院,走进空巢老人家,向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奉献爱心。(包括打扫卫生、收拾房间,读故事给老人听等)

(2)开展“寻找我身边的不文明角落”活动,发动小志愿者担任“文明小记者”,在自家小区内、学校周边、上学路上以及玩耍娱乐的环境中寻找不文明现象,包括:

①建筑物上乱图乱画、乱贴广告现象;

②乱堆、乱扔生活垃圾现象;

③不按规定饲养宠物现象;

④城市绿地被严重践踏现象;

⑤公共设施(如运动器材、公共座椅)被人为损坏现象等。

用相机拍摄下来,也可由父母代为拍摄,将照片送至或发至教育局,教育局将和文明办一起开展评比活动,对优秀作品,在《今日》或电视台上公布表彰名单,并颁发荣誉证书。

2.活动要求:

(1)小志愿者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各校负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2)志愿者每人发一条红绶带,绣有“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志愿者”字样;

(3)所有活动组织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每个学校小志愿者必须由2名以上教师带队方可参加活动;

(4)每次活动前上报文明办,文明办组织县内相关媒体集中报道。

3.责任单位:局团委、县城区各校。

4.实施时间:2011年5月27日—10月31日

四、争创宣传和氛围营造

1.工作要求:

(1)结合庆“六一”、纪念建党90周年等主题,利用革命纪念日、传统节日、国际节日等,科学制定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2)外国语学校根据县统一安排承担30块护栏广告牌制作宣传费用。

(3)各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电子屏、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宣传工作,并确保至少每周更新一次。

(4)及时做好县教育信息网四城同创专栏更新维护工作。

2.责任单位:局安全办、办公室、各校。

3.实施时间:2011年5月27日—6月5日

五、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材料审核等相关准备工作

1.工作要求:

(1)各校对照附件所列各项任务,做好宣传教育,按要求准备好考察现场,做好问卷调查模拟、台帐资料整理等工作。其帐资料要求从2009年至今,按序号整理装盒;家长问卷的调查对象由社区和村委会确定,各校要主动联系对接,以便安排合适人员。

(2)局各责任科室对照分工,做好指导和督查工作。

第8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小学科学课中的课前科学实践,是指教师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解决课堂实验材料准备繁琐、教师对学生前概念不了解、部分学生缺乏课堂探究所涉及事物和现象的最起码的体验、课堂探究时间不够用等问题,有序组织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在家长的帮助、同伴的合作下,基于真实情境,开展一系列与课堂主要活动相关的准备性、铺垫性科学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各种相关准备,为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开展以下几种类型的课前科学实践。

1.准备课堂实验材料

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许多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如蜗牛、蚯蚓、不同颜色的纸、金鱼、气球、岩石、橡皮泥、塑料瓶、木块、塑料吸管、菜油、水葫芦等,这些材料准备起来繁琐,很多还是一次性的。

材料的收集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和研究的过程。这些材料靠老师一人去准备显然力不从心,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这样不但减轻了老师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收集中还能培养能力,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能够得一些体验和发现,熟悉探究材料,为上课开展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学生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做实验,往往积极性较高,效果好。

当材料收集的难度较高时,可以发挥家长所从事工作的便利,收集某些特殊的材料。如:有家长开五金店,可以负责收集铁钉、螺帽一类的材料;有家长开杂货店,可以收集塑料吸管等材料;有家长开渔具店,可以收集蚯蚓等材料……当需要收集的材料类别较多时,可以分工负责,一人收集一两样,到学校里集中后分配,发挥合作的优势。

2.课前亲历体验

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市里长大的学生对一些科学现象和事物的感知很少,比如从没使用过撬棍,无法体会其省力的作用,扳手、老虎钳、撬棍、井水取水器等从未使用甚至从未见过,这将严重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探究。因此,课前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让这些学生弥补这些缺陷。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调查等方式去获取应有的体验和感知。

例如,学习《杠杆》一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把直尺一端放在字典下面固定,中间放一支笔支撑,做撬动字典的实验,并思考:

(1)直尺转动过程中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

(2)用尺撬动比直接拿起省力还是费力?

(3)支撑用的笔放在不同的位置,感觉有什么不同?

3.课前观察思考

观察是通过各种感官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方法。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课的学习是建立在对事物和有关现象的观察基础上的,如果学生从未观察、感知过这些事物和现象,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有些需要观察的事物或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时间很长,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去观察是不可能的,如月相的变化周期、蝌蚪的孵化和发育周期等。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所需观察的现象进行观察,为课堂探究与研讨提供充足的、鲜活的资料。

如研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大部分学生几乎没有观察过,更谈不上掌握规律了。因此,在开展月相研究前一个月,就可以布置并组织学生展开探究,对月相的变化进行为期半个月或一个月的系统观察、记录和交流,这样再来学习《月相变化》一课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当然,由于观察时间较长,教师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并适时提醒学生可以成立观察小组,班级内设立观察记录展示交流区,或者通过奖励机制进行激励。

再如,对教材所涉及的学生不太熟悉的科学现象,可以设计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体会、思考、分析。如学习“蒸发”概念时,可以设计观察思考题:(1)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还是在背阴处干得快?(2)同样多的水,倒在碟子里干得快还是装在瓶子里干得快?(3)同样湿的衣服,挂在有风的地方干得快还是挂在无风的地方干得快?(4)归纳以上三条,你认为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4.课前调查前概念

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必须对学生的前概念要有总体的把握,这样设计的探究活动才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前概念,不能单纯凭经验推断,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科学概念的原有理解是不同的,教师也不可能在课堂上花较多的时间去了解,因此,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主要在课前进行。

如《水和水蒸气》一课,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了解学生的前概念:(1)雨后地上的小水洼过一段时间就干了,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2)烧饭或烧开水的时候,会喷出很多白色的的雾气,这些白色的水雾是水蒸气吗?(3)你能举出一些有关水蒸气的例子吗?通过分析学生对以上小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关于“水蒸气”的前概念,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5.课前参观调查

科学课中有很多课涉及社会公共领域,如污水处理、气象观察、垃圾问题、空气污染等,为了真正发挥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同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要努力给学生创造科学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触摸”科学,如统一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污水处理厂,组织科学调查小组开展垃圾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等调查活动,在活动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9篇:白色污染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教育

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了当代世界共同面临的两难选择,成了对21世纪人类最严峻的挑战,人类不得不面临新的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依靠近年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的化学领域——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y)。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内涵

“绿色化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友好。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专设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传播。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经济性)。原子的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量越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把绿色化学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应该抓住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多角度的进行环保教育。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磷肥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3.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近年来,环境保护试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都有出现。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我觉得,中考中环保试题应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

4.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根据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 ① 专题讲座。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 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里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谈谈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 ② 组织学生参观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如焦化厂、水泥厂和镀锌厂)和受污染河流等处参观,与厂里工人和技术人员及河流周围的居民交谈,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③ 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调查研究 a.组织学生对雨水、江水和工厂废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后进行比较;b.了解空气质量是怎样评估的,API值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调查繁忙公路上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气体的含量;,c.调查目前各品牌冰箱中氟里昂的使用情况,与以前情况对比如何;d.对比小白鼠在不同空气质量、不同酸度的饮用水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e.从环保角度改进课本上一些实验,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环保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亲身参与环保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把被动的培养环保意识转为自发的主动的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二十一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绿色化教育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学化学必须体现绿色化学教育,要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做到绿色无所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参考文献:

(1) 《十万个为什么—环境化学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