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第1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创新与实践;探讨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可以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地改正错误,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研中,教师应组成教研小组并推荐一名比较优秀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及时召开教研会议,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探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及其数学认知能力,发挥自己最佳、最理想的教学水平,给学生提供一个最好、最优质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一、创新小学数学教研内容,有效教研

传统小学教研活动是死板、乏味的,还没有实质、有效的教学内容,就是因为这样,学生无法实现自我的数学学习目标,教师无法有质量地完成数学教研,因此,创新教学的实施势在必行。(1)教师应做好教学备课,明确小学数学教研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学。(2)小学教师应细心、认真,对每一个小学数学问题都做一个充分的分析,把握好数学问题细节的处理。同时为了淡化“一人读,众人听”形式单一、呆板的学习模式,我们强调“个人自读,小组讨论,大家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互动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对于这一知识的教研,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是教师无法用言语传达给学生的知识,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感悟、理解数学细节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教师一起商讨教研方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养。

二、改革小学数学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没有针对性、也没有集中性,以至于一整节数学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有效性都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小学数学教研模式,成立数学教研小组,教师组长组织教师合理分组,要求每一个数学教师管理好自己的教学备课,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研氛围。例如,在学习“乘法笔算”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商讨出适合小学生有效学习、探讨数学知识的教学模式,增强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力及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如,教师在对乘法探索规律进行教学时,直接、明了地给学生展示乘法规律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掌握其内容的力度也不充分。针对这一情况,教研组长应及时召教师开会、探讨,研究进一步的教学方案,引导小学教师找到正确、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此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更好地发展。

以上内容是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地教学,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知识,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质量。总之,小学数学教师重视教研活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对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及其教研活动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兰菊.小学数学教育心得[J].学周刊,2012(30). 

第2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综合;实践活动

本文从研究作文低效的现状和原因入手,在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面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探索。

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卢梭在旷世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提出关于良好教学(或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作文教学也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写作,乐于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写作范围大大地拓展了,原来是两点一线的狭窄空间,现在可以和同学组成小组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亲自去看、去听、去了解、去观察、去感受、去调查,从而获得一些弥足珍贵的写作素材。这些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的东西,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作文的积极性与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了。

比如综合性学习是“漫游语文世界’,,要求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所使用的语言――一这样的活动就需要学生分成小组,走上街头,处处留心。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培养了语文实践的能力。更令人高兴的是,有的同学还主动在随笔中写下了参与活动的心得体会。这些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语,都是真切的体会,可以说他们在实践中“悟”出来了。语文实践和写作、口语交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学生何需恐惧作文。心理学家也说:“兴趣是一个人能量的激素。”①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人的智能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兴趣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对它的培养与激发将会促进个体的有效发展。

2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看,也就是观察。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了。”

如有个学生对校园的香樟树叶片进行了观察,确定主题为“香樟树叶片在春天的生长”。观察记录:前两天香樟树的枝权顶端抽出了几片新叶,今天我们来看时这些新叶的数量增加了很多,好像突然冒出了好几节,叶片是嫩嫩的黄绿色,在阳光下是半透明的,一和老的浓绿色的叶片呈现完全不同的感觉。观察感受:朱自清在《春》这篇文章里描写春天的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现在我们看到的香樟树新叶也是这种感觉。春天真的有魔力,她让生命在她的季节里不知不觉就焕发出成长的气息。这次活动实践证明了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这样让学生进入世界或接触大自然,通过观察、探索、思考掌握宝贵的素材,为作好铺垫。

3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理性思考,不管是对素材的选择、对主题的提升还是对文章结构的安排。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将综合型学习活动内容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大自然、对整个世界、对家庭、对当今社会、对人生意义、对自我的分析与思考。

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小组交流,班级讨论,让学生个性的思考充分得以碰撞。

4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作文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得到倾诉的,也可以让学生学习做一个真实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还会遇上一些有关情感和人生观的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致力于引导培养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使他们从小就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真人。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文章例话[M〕.上海文艺出版总社,1999年

[2 ] 杨斌.生命写作先须培育生命活力〔N〕.中国教育报

第3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一、高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述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且在不断感知与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思维模式,具备正确的思想认知体系,并具有多种不同的逻辑思维。同时,在一定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一种主动学习的能力。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却又与实际生活具有一定的区别,学生在具体感知事物的情况下教师对其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清晰的思维逻辑体系。此外,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较为广泛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高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实践与评价

(一)运用直接联系日常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

此种教学策略是在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立的,教学实例与实际生活具有较高的联系,且又与生活具有区别,如平面向量的引入实例,便可以运用此种方法进行教学。甲对同学乙说:老师将我叫到办公室训斥了一番。同学乙:怎么了?同学甲:考试成绩不理想,上次第14名,这次第26名,退了12名。教师:同学甲名次退步了12名,既是大小,又是方向,这便是此节课要讲授的向量内容。

这个教学案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与生活具有较大的关联,却又高于生活,并具有相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师的教学生活。在本案例中,通过向量的实例,使课堂充满形象生动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对知识的领会能力逐渐加深,从而此节课具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生活经验都能与数学活动经验进行相应程度的结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具有正确的思想意识。

(二)运用创设实际情境构建数学模型

在日程生活中有许多活动经验都能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但在一定条件下,一些经验需在虚构的模型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变成高中数学课堂中有益的课后活动经验。如数学教师在讲授导数概念的引入课程的时候,便可以运用相应出的生活案例,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肯定会遇见过对平均速度与平均加速度进行计算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应如何进行一段时期内平均加速度的计算,学生:总位移与总时间之差。教师:用符号语言将如何表示。学生:在t1至t2时间内的位移是由s1变成了s2,平均速度用公式表示则为v= (s_2-s_1)/(t_2-t_1 )?c的差,在教师对公式不断提问的基础上,学生便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具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师进行此种情境模拟的过程中,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但在教师反复提问的过程中,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具有相应程度的了解,在不断类比与归纳对策过程中,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对此问题具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新课标背景下,国家要求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使学生具有一种直观性的思维,在不断归纳与类比的过程中,运用相应的数学公式与推理原理,对学生的思维模型进行不断的构建,从而使高中数学教材呈现合理性的特点,且与生活具有联系。

(三)通过与实际情境的沟通

大多数数学知识都与实际情境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在生活经验被不断拓展的基础上,使数学知识应用领域逐渐加大。在教师不断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与实际生活脱节的教学模式案例,而应设计一些使学生产生较高学习热情的案例,从而使抽象的数学变为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教师在讲授幂函数的概念引入的课程的时候,便应运用相应的案例。教师应对前面指数函数的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在前面老师讲授过ab=c的概念,那么有哪一名同学知道此公式的具体含义呢。学生:在此公式中,b是一种自变量,c是一种因变量,在结合后,便能构造出相应的函数。教师:这便是幂函数的基本知识中的一点,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幂函数呢?

在此案例中,教师在讲授幂函数的时候,便通过对前面函数的复习,使学生具有一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在不断推导的过程中,学生将具有一定程度的数学认识基础,对幂函数具有较高程度的认识,从而使课堂乏味的局面得到相应程度的缓解,学生对高中数学科目具有极大的兴趣,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热情。

第4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多样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43-01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数学实践活动经验,锻炼小学生数学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小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课本书面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质量的目的。

一、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利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效率,首先必须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和吸引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一)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时间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分为一节课的时间、一个星期的时间,甚至可以分为一个月的时间,给予小学生丰富的选择余地和选择的自,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

(二)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地点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地点从教室、学校拓展到夏令营、农村,一方面,丰富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地点,另一方面还能增加小学生亲近自然、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机会。

(三)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主题实践研究、独立研究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实践活动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二、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评价的多元化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系统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发挥作用的关键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利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和水平,就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评价多元化。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小学数学教师的评价、小学生家长的评价以及小学生互相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兴趣爱好和个人性格特点。有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学习效果不好;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敛,对于数学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学习效果很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小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给予积极、科学的评价,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多元化。河北省2011年在一个重点小学做了这样一项实验:教师随机抽取的一个普通班级。教师把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实验组让全班学生、家长、数学教师等对其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然后汇总,根据综合评价进行评估。第二组为对照组由任课教师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成果的评价。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对于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满意率为92.3%,而对照组的学生对于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结果满意率仅为32.1%。实验证明,促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系统的多元化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

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合理性可以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

(一)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不高,数学知识的积累量也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设计理念,合理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情境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情境设定对于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活动情境关系着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氛围、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结果。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紧扣小学数学知识,不然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没有任何帮助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内容,如《概率定论》 《圆周率》《三角形的类别》等,从而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设计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促进评价的多元化,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从而有效利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增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晓华.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几点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9,(5).

第5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个人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八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C2964。

新课标把原来的“课题学习”改为“综合与实践”。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可课程的价值,但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还不是很重视。笔者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在不同形式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从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展示

案例1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下面的问题是南京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请你先完成这个问题:

请你根据这个问题,尝试把三角形改为四边形,提出你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尽可能完整)。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你的研究过程,并给出研究报告。

个人研究完成后,请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你们的研究结果,并给出小组研究报告。

经过此次合作学习,你是否能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研究?

案例2

(1)教师任务:经过八年级上册概率和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家是否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呢?你会运用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请自由分组(5~8人)、选题。我们将召开选题论证会探讨大家选题的可行性,订立各小组的研究问题。经过研究后,各小组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整理,在成果展示会中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分组选题(一周时间)。

(3)召开选题论证会,决定选题。

(4)学生研究阶段(两周时间)。

①学生编写调查问卷,一例如下:

课外作业及压力情况调查

1.上学期期末成绩班级排名( )

A.1~15(包括15名) B.15~30(包括30名)

C.30~42(包括42名)

2.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指自己找的课外习题,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

A.低于15分钟 B.15~30分钟

C.30~60分钟 D.60分钟以上

3.每天的睡眠时间(从上床到起床,睡不着的过程也算)( )

A.低于6小时 B.6~7小时

C.7~8小时 D.8小时以上

4.课堂上经常感觉到困吗( )

A.经常 B.偶尔 C.不困

5.每天浪费的时间(大概估计一下,课外活动不算浪费)( )

A.低于30分钟 B.30~60分钟

C.60~90分钟 D.90分钟以上

6.学习压力大吗( )

A.很大 B.大 C.一般 D.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

②确认组员分工,分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成果展示会,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本环节,各小组利用制作的PPT来展示调查过程、收集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可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6)小组自评与互评。

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问题的选择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问题的来源应是多方面的,问题的选择应是切合学生需要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所选择的问题应有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从课本、课本配套综合与实践教材中选取了不少素材。而案例1的问题来自2014年南京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题,这道题本来就是一个探索性问题,笔者把问题拓展开来提出新的问题,就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案例2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来后,布置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用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八年级(1)班同学家庭每周使用垃圾袋数量的调查、中学食堂各类菜品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八年级(1)班学生运动情况的调查、中学生了解新闻的情况调查、城市人读书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热情,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的方式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课题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学生能有效参与活动的方式。

方法一:做中学

Hands-on在数学学习中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其中“动手做”是关键,通过“动手做”学生能够逐步积累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动手做”不仅仅是操作或是实验,之后的思考也是一种“做”,动手做的同时也要动脑做,动手带动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证明的教学中,把较为枯燥的几何证明转化为动手操作发现,动手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规律,再寻求证明的方法。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结果,自然产生了疑,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吗?如何说明它的正确性,也就是如何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不同摆放方式可以创造性地得出不同的结论,再研究这些结论之间的关系,自然体悟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做中体验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证明的意识也加强了。

再例如在数格点、算面积一课中,主要是一个探索、归纳皮克定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一步步探索定理,学生体会如何做之后需要反思做的过程,如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形成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从在教师规定下做,逐步过渡到自己做,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方法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调恕⒐鄄臁⑹笛椤⒉孪搿⒙壑さ确椒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运用。

案例1是笔者尝试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时间之外,利用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组员个人思考的情况订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分解方案,分别解决后再综合结果,给出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方法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的教学形式,在数学综合与实践中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案例2中,教师在课外布置研究任务,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选题、制作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时间。这个过程和原本的翻转课堂有一些区别,是一种经过修正、更适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统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在课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充分地研究问题,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又可以对其他人的成果加以评价,发展了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

(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同于常规的数学教学,在活动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和全面的评价。展示可以是课堂上通过动手发现的结论,可以是在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展示,同样可以是代表小组做出的小组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充分展示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表达、理解他人等全方位的能力。

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而应该通过不同主体、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做出评价。评价应具有积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评价自我以及评价他人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我、反思活动过程、反思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欣赏他人和数学的美。

总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外,更是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得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但还很不充分,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任晓旭.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6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英语;对子活动;口语教学;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098-03高中英语课程改革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将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近年来我校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刚开学时,笔者所带的两个新生班的学生讨论问题时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回答问题;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误差多;课堂沉闷,教师的情绪也受到了影响。剖析其根源,笔者认为学生消极的情感态度和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强是其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口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采用了三种对子活动交替使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教学行动研究,逐步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问题的发现和确定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本校的两个高一年级教学班――10级第21班和10级第25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级第21班37人(男生18人,女生19人),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英语基础较好;10级第25班38人(男生15人,女生23人)大部分来自农村,基础相对较弱且参差不齐。

2.初步调查

开学四周后,笔者在这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按中考英语成绩从每班抽取优秀、良好、及格3个等级的学生各4名,对这24名学生进行了访谈。综合访谈内容,笔者发现有三个主要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出现:

(1)心理原因。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较在意自己的形象,怕“答错问题没面子”。

(2)口语基础差。由于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差,学生感觉“经常话到嘴边但说不出来”。

(3)课堂组织形式不灵活。学生认为“老师经常要求同桌讨论,没意思”。

3.确定问题

根据上述访谈和课堂观察,笔者确定了本次行动研究要关注的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

(2)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回答问题?

(3)如何改进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活动?

二、行动方案设计

针对前期研究结果,笔者决定采用对子活动(Pair Work)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子活动在语言教学中指以两人为一组进行的学习活动。

Vygotsky(转引自朱文翠,2003)认为,知识是社会个体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对子活动使得学习者在与同伴的交互式学习中习得知识。对子活动弥补了大班授课中发言人数少、语言操练机会少、不能做到每人大量练习的缺陷,把每个练习变成人人参与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任务的参与者。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特别是口语水平,通过大量的练习会得到逐步提高。

常见的对子活动是指同桌学生之间的讨论或练习。但如果频繁地使用这种形式,学生会感觉厌烦、枯燥。王笃勤(2002)提出,为保持对子活动的吸引力,在活动中要经常变换伙伴。在此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了三种对子活动交替使用的模式:

第一种:学生与同桌组成对子。将性别相同的学生组成同桌,形成同流。

第二种:学生与座位前或后的同学组成对子。将男生桌和女生桌交叉排列,形成异流。

第三种:由学生随意找非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组对。

我校高一级的英语口语教材是《新概念英语1》(亚历山大,何其莘著),下面以该教材中的Lesson 51 A Pleasant Climate为例,设计三个对子活动:

1.Prereading

Discuss with your first partner.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climate in the north of China?(第一种对子活动)

・教学教法・对子活动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2.Whilereading

Discuss with your second partner and fill in the form below.(第二种对子活动)

What’s the climate like in Greece?SeasonsWeatherSpringIts oftenin March.

It’s alwaysin April and May, but itsometimes.SummerIt’s alwaysin June, July and August.

The sunevery day.AutumnIt’s always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It’s oftenin November, and itsometimes.WinterIt’s oftenin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It’ssometimes.

3.Afterreading

Roleplay it with your third partner.(第三种对子活动)

在一节课中三种对子活动方式交替使用,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愉快地学习。Richards & Nunan(2000)认为,可以用对子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练习、解决问题、信息差、讨论和评价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交流,并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增加知识和形成能力。在行动方案实施阶段,笔者设计的对子活动主要以上述活动为主。

三、行动方案的实施及调整

行动方案实施一个月中,前两种对子活动进行得较为顺利,第三种对子活动的实施出现失控现象。在这个环节学生常扎堆集中在教室后面讨论课外的内容,影响了活动效果。笔者将行动方案进行了调整,微调第三种对子组成形式,要求学生每周更换一次第三伙伴,同时在教室划定了对子活动讨论区域,供学生选择,由课代表负责登记和监督,避免了课堂的混乱。

四、数据的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测试三种方式。

1.问卷调查

行动研究计划实施前后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两次均收回有效问卷75份。

2.访谈

每个学月对学生进行一次访谈,了解其学习心理的最新变化,调整教学难度及对子组成方式。

3.口语课堂测试

每个学月进行一次英语口语课堂测试,收集成绩表,将项目实施前成绩表和实施后的最后一次成绩表进行对比,了解对子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所起的作用。

五、数据的分析

1.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表1行动研究前后两个班的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情感态度的变化

班级调查项目 10级第21班10级第25班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对讨论的

喜欢程度非常喜欢16.2%46.0%13.2%31.5%喜欢64.9%48.7%47.7%42.1%参与讨论

的程度积极51.3%81.1%44.7%58.0%比较积极37.8%8.1%31.6%26.3%喜欢上英语

口语课非常喜欢29.7%32.4%18.4%18.4%喜欢48.6%54.1%50.0%57.9%回答问题时

的自信心自信32.4%51.4%26.3%39.5%比较自信51.4%43.2%47.4%47.4%

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行动研究前后,两个班对课堂讨论活动的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变化(见表1)。10级第21班和10级第25班“非常喜欢讨论”的人数分别增长了约30%和18%;两班“积极参加讨论”的人数分别增长了约30%和13%。这些数据说明了多种对子组成方式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作用。学生对英语课的情感态度有所提高,两个班喜欢上英语口语课的人数均增长了约8%。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自信心也有了明显改善,两个班分别有95%和87%的学生能自信地回答问题,分别增长了11%和13%。2.访谈及口语课堂测试分析结果

表2行动研究前后两个班的口语课堂测试成绩对比

班级调查项目 10级第21班10级第25班前测后测前测后测回答问题优秀16.2%35.1%10.5%23.7%良好32.4%43.2%21.1%39.5%角色扮演优秀24.3%45.9%18.4%31.6%良好35.1%40.5%28.9%34.2%发表个人评价优秀10.8%37.8%7.9%21.1%良好24.3%24.3%18.4%31.6%

通过口语课堂测试发现,多种对子活动的运用使学生的口语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见表2)。两个班里能较好地用英语回答问题的同学分别占78.3%和63.2%,均增长了约30%;能较好地用英语进行角色扮演的同学分别占86.4%和65.8%,增长了27%和18.5%;能用英语较好地发表个人评价的同学分别占62.1%和52.7%,增长了27%和26.4%。在访谈中教师也验证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六、结论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多种对子构成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并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对子活动使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式学习,互帮互学,降低了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回答问题流利、自信,口语水平有明显提高。

七、反思

笔者在这次行动研究中体会到只有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本次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行动研究前后只对24位学生进行了访谈,未能在更大范围内展开调查,因此,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还需进一步检验;本次行动研究方案中只设计了三种对子活动交替使用,未能设计更多的小组活动,没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这些还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朱文翠.英语教学中小组与对子活动的作用与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第7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一、设计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师应设计问题情境,给学生交流探究的空间,着重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参与、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交流,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课时,大家一起对“金柳”这个意象进行了分析:在《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句,古代的柳就是现在的谐音是“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别离意象,所以古人就有了折柳送别来表示依恋与牵挂。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其中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呢?大家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个性化的解释。有同学认为那在风中舒展的纤细的枝条,让诗人回想起那些偎依在她的身边,宛若红袖添香伴读书的往昔。长长的柳枝所牵动的,不仅仅是一种心绪,更是对往日的眷念。通过积累相关的古诗文中“意象”,把问题情境和体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生从中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阅读活动,而是融音乐、美术、哲学、历史甚至到自然科学等方面于一体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真正的语文素质。因而,采取创设情境和边缘渗透的教学策略,可以在各种文化纵横交织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例如:在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时,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大气磅礴的音乐能把学生引入那段英雄的历史。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让学生与小说《明湖居听书》进行对比,继而让学生品味古琵琶曲《昭君出塞》,最后让学生找一些有关音乐描写和评论方面的资料。从课文内容中挖掘出来的东西极好地激发学生对作品详细深入的领悟,并增进学生对一些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教学《孔雀东南飞》时,以《梁祝》为背景音乐来渲染铺垫,让音乐与作品互相渗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读《逍遥游》后,让学生在阅读课上看《我为什么而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探求人生的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地思考人生。一段时间之后重新读《逍遥游》,学生能各抒己见,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胜过教师精雕细琢的讲析。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配唱和配画等形式来研讨文本,从而在充分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实课程资源。

三、强化体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体验活动,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从体验中熟悉学习的内容并能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实践过程可以让学生收获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且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高深莫测,而是人人可以参与。教学中要尝试由本课知识向他课迁移,通过引导学生,把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课题中引出,并努力从社会生活中发现新课题。例如:小说、散文、人物传记等的教学主要体现为自主阅读。我在《边城》、《祝福》、《荷塘月色》、《赤壁赋》、《金岳霖先生》等课文的教学中,就遵循自主阅读的理念。在模块示例教学之后,安排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或口头交流,或书面表达交流。另一些课文还可以通过拓展性阅读进行教学,例如,学习《鸿门宴》时拓展阅读《项羽本纪》,学习《赤壁赋》时读《坡突围》,教学《边城》时看《美丽的凤凰――走进沈从文的边城》,等等,把阅读活动发展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师生互相启发的方式,学生变成文本意义的发现者和教学意义的生成者,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师生互相提升,共同探讨的交流平台。

四、紧扣培养目标,彰显语文教学的特色。

第8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模式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概述

不同于以往的注重课堂教学的心理学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更注重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塑造学生的心理技能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有目的地运用心理学知识通过活动训练的开展,使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自主的感悟、深切的体会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模式研究

2.1明确的树立活动单元的目标及内容。首先教师应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确定活动的实施对象。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学习需求、学习环境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活动课内容。在明确了具体内容后,我们应确定一个体现活动特色、提纲挈领的名称主题,注意不要将个人情感、政治立场反应于主题中,力图用中性的描述、通俗易懂的思想紧扣主题活动的核心,避免专业性过强词语的运用。当然,中性的描述并不代表题目的枯燥,我们应运用创新的思维、新颖别致的思路注意引人入胜的主题确立,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注重兴趣教育,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热爱活动的积极性。接着我们应根据确立的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课程辅导策略及方法,要注重主题与目标的有效配合,内容与方法的严谨、协调,活动方法与形式的充分适应。

2.2活动课的准备工作。活动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应包括活动的时间、场地的安排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同时学生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及广泛积极的心理动员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信任之行”需要准备眼罩及障碍物等活动材料,活动方式可以是分组的、集体的,地点的选择则必须是平整、活动范围较为充分的场地。活动课的内容设计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充分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创新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功能化软件进行心理场景的布置、演示、模拟及录制等准备工作。为了避免学生参与活动的紧张情绪我们应开展必要的活动课前辅导及动员,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做好活动前身心上的双重准备。

2.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过程设计。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主要由课程导入、内容展开、推进直至结束等环节组成,从活动的层面讲具体分为热身活动、主题活动及结束活动三部分。

2.3.1热身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通过学生之间信任的建立、团队的合作上升到心灵层面的沟通过程,只有建立在了解、和谐、健康、安全、放松、自由氛围基础上的活动课程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敞开心扉、主动参与、热切交流,圆满的完成活动课程。因此科学有效的课前热身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整个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教师们可以用激情生动、富于变化、富于感召力的语言进行开场动员,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可通过设置简单的互助游戏活动使大家在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中调动活动的兴趣,如站成一列依次互相为对方拍背。当然热身活动的时间不应太长,点到为止即可。例如在树立自信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我们可先让每位学生主动发言,说出对自己身体中最满意的一个部分,通过学生自主的介绍,自信的描述,同学们的热烈观察引入自信的教育课题。

2.3.2主题活动即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主体部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应重点的围绕活动课的主题和目标进行设计及实施,包括活动的展开、推进与。

其中设计环节包括具体的流程设计、形式设计、方法选择、多媒体手段运用、活动时间安排等。活动、体验、分享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基本要素,我们应围绕课程的目标及内容,并严格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的设计,运用感知、参与、体验、内化的方式逐步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应注意各个环节的连续性。对于活动形式的选取我们应本着开放、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特性,进行与活动主题相适应、相切合的具体形式。包括游戏式、情境模拟式、角色扮演式、讨论式、实践式等。针对多样的活动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方法也是生动多变的。例如游戏活动可通过学生互相配合、互相竞争、努力探索的游戏模式开展教育活动,角色扮演法可通过一定的情景剧、小品使学生身临其境的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当事者的心理变化、体会多重人格特征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可让学生通过角色的互换、集体的配合表演体会不一样的心理活动。小组讨论法则较为简单可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进行自由分组讨论、固定人数讨论及持不同观点自由辩论等。

对于实践活动的安排我们要合理的评估课程环节的设计时间,注重重点的突出及不必要环节的省略,从而防止课堂教学环节头重脚轻、课堂节奏松紧不一现象的发生。

2.3.3结束活动。结束活动的教学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精髓的归纳与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收获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全面的升华。同时我们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外活动的延伸,从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

3.结语。总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模式的有效开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应充分的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需求设立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活动环节,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力、创造力、总结力的塑造强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牢固树立他们拼搏的意识、自主创新的精神,从而使中学生以健康的心理、高尚的品质勇于开创他们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鑫鑫.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再思考[J].中小学校外教育,2009:34-35.

第9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范文

关键词: 科学教育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策略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价值

传统的学科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直接获得他人探索的结果,学生缺少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锻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教授变为教师指导,让学生联系社会,自主探索,思考生活周边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行动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得到体会、感悟,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他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该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科学的态度观,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团结互助的精神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2.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现状

为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状况,对遵义市部分担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有效问卷46份,有效问卷率92%。

2.1师资

2.1.1小学综合实践师资情况统计

2.1.2结果分析

教师综合实践教学时间短,担任0-1年的有54.35%,1-2年内的有26.09%,2年以上的仅占19.56%;专职教师少,非专职教师有84.78%,专职教师仅占15.22%;通过培训上岗的教师的比例少,接受过综合实践教学相关培训的有10.87%,未曾接受过培训的有89.13%;科学教育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教学的较多,科学教育教师占67.39%,数学教师占13.04%,计算机教师占8.70%,担任其他学科老师的占10.87%。这说明多数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老师教学经验不足,主要是因为教学时间短,多数是兼职教师,缺乏专业培训,综合素养不高。

2.2教学

2.2.1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现状统计

2.2.3结果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得到有效开展,有47.83%的开展了,15.22%的没有开展,36.96%的存在挤课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项资金投入少,有58.70%按计划投入资金,8.70%随意投入,32.61%基本不投入;多数学校无专用的实验室和实验器材,10.87%有专用实验室和实验器材,89.13%没有专用实验室和实验器材;教师基本无意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91.30%的教师没有利用过实验室或器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8.70%利用过,93.48%的教师无意识地从科学教学中发现教育资源生成综合实践课题。

从对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因为班级人数较多(60-70人),活动只能在室内进行,很难在室外开展。

由于欠发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不重视综合实践教学,学校对综合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少,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多数教师不愿意投入精力探究怎样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尤其是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落到实处。

3.合理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教学

3.1科学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性

科学教育课程课标规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不断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相同[1],因此,教师可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中,有一个案例“寻访小动物――观察蜗牛和蝗虫”[2],就与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章节的内容相匹配。学生已经通过科学教育的学习具备了探究综合实践课题所需的基础知识,又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不断强化,不仅延伸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还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利用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3.2.1挑选责任心强的科学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贵州省各师范院校均未开设综合实践专业,也未对师范生进行过综合实践教学的相关培训,教学中要想招纳综合实践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可行的,科学教师就是综合实践教师的最佳人选。从理论上讲,科学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涉及多门学科,具备综合实践教学所需的综合知识素养。另外,部分科学教师虽不是科学教育专业出身,但长期担任科学教育教学,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综合知识素养。所以,学校领导可从科学教师队伍中挑选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教学中要形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搭建交流、讨论、协调的平台,让教师根据科学教育和综合实践教学动态中发现可利用资源开展教学,也让教师能互相分享教学成果,探讨教学方法,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研讨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课程的有效开展。

3.2.2教师教学时要指导学生从科学教育教材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探究课题的立项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科学教育教材中发现教育资源生成活动课题,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课题立项。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习了声音后,可以生成“怎样减少噪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学生已具备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探究该课题活动的基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观察到身边存在的噪音,了解这些噪音对人们的影响,并探索用什么方法减少噪音,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参与了身边环境的保护。科学教育教学中有广阔的教育资源可供师生发现使用,这需要综合实践教师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3]。

从科学教育教学中生成课题后,课题最终确立要经过教师的综合参考,可由教师列出多个课题后让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指导立项,立项时要考虑学生是否对课题感兴趣,课题是否有探究价值,课题是否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作为学生探究的课题难度是否适中等因素,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4]。

3.2.3充分利用科学教育实验室及科学教育实验器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数无专用活动室及实验器材,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探究资源缺乏,需要教师观察、发现、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科学教育实验室基本普及,教师可利用这部分资源。科学实验器材历年累积,储备量大、种类丰富,有生物、矿石标本,物理实验相关仪器(电路开关,电表等),化学实验相关仪器(试管,烧瓶等)及药品,人体模型,各种图集资源(动物图片,地图等)。教师需要使用实验室和器材可与科学教师协调借用,针对学生课下探究需要使用实验室器材的,教师可在班上选出实验室器材借记组长,向科学实验室管理教师协调借用。

3.2.4利用校园科学氛围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遵义地区多数小学每学期至少会开展一次科技活动,科技活动项目是将学生的一些自己制作的作品和创造发明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赛,作品有潜水艇模型、火箭、航模、扎不破气球、能浮水的针、扑克牌搭最高建筑等。科技活动使学校具有浓厚的科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创造发明的热情,使学生不断积极主动探究。在学生搜索相关知识――制作――展出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氛围作为一种隐性资源,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科学氛围,将综合实践活动与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把部分学生小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纳为科技项目展示的内容之一,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4.结语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开展的调研,探究利用科学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能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应投入精力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朱拆峰.浅析新课标下科学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联系[OL].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3):56-57.

[2]姜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