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灾区儿童范文

灾区儿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灾区儿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灾区儿童

第1篇:灾区儿童范文

每当一个地区有难,全国上下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去爱护他们,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我校每年都会有许多次捐助,可见每一年都会出现灾区的人民没有饭吃,没有房住,没有衣服穿。他们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劳动成果被毁于一旦,其心情是何种滋味可能是我们这些人无法体会得到的。人人都说“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这句话正表明了我们全国上下人们的心情,在他人有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帮他们一次,也许对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物质,对他们来说却是那么的珍贵。

前几年,我国开展过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活动,那是一次非常彻底和完善的捐助活动,已经普及到了大小乡村和城市,几乎每个人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是民族的精神,是一种极度伟大的精神。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祖国才会逐步走向富强。各种自然因素所造成的灾害,正体现了这种精神。

每当学校开展了献爱心,捐助他人的活动。全校师生都积极地去参与,捐钱、捐衣服,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最大的努力。他们也许都明白,和灾区的人们比之,他们或许都幸运了千百倍,只要自己平时省下一些零花钱,积少成多。一个人这么多,十个人,百个人,那种力量会更大,只要能集中在一起,就能使那些受灾人民生活得到了保障,或许还能在他们在重建家园的行动中,给予一些物质基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首歌词可能写到人们心坎里去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第2篇:灾区儿童范文

你们好!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自从我得知你们的遭遇后,我对你们深表同情。

许多年来,有多少个国家曾经笼罩在战争、灾难、贫困的阴影中,又有谁知道,儿童是这其中最直接的受害者。

正因为如此,身处和平环境中的我更应该关注你们这些灾区的儿童,多么想让你们和我们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学习、玩耍,使你们那孤独无助的眼神,闪烁着快乐无忧的光芒!

朋友们,在我眼里,身处困境中的你们就好似困在一片沼泽地里,苦苦地挣扎着,无助地求救着,而那片困住你们脚步的沼泽便是灾难、贫困,正像我说的那样,只有伸出援救的双手才能让你们走出困境、走向希望。

灾区的朋友们,我们虽隔千里之遥,但我的心却停靠在你们身边。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在你们那里,由于子弹、自然灾难、贫穷夺走了一个个娇嫩的生命,而你们却幸运地存活了下来的时候,我在高兴的同时,真想为你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买几件像样的衣服;买一个崭新的书包……不过这些暂时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只要你们勇敢地面对困难,敢于向挫折挑战,你们的明天一定会和我们一样美好。

我想告诉那些挑起战争的罪人:把战争消灭掉,让和平之神永驻人间,人类需要和平,世界更需要和平!我还想告诉那些富裕的国家及其国民:向灾区伸去援助之手,使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摆脱贫困,走向光明!

最后我想告诉这些灾区的小朋友们:一定要自立、自强,用一颗快乐的心勇敢地面对生活,用一双勤劳的手,不断地改善生活。只要我们手拉手,明天一定更加灿烂美好!

第3篇:灾区儿童范文

如果说《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是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篇幅最长、发行量最大、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小说,那么,《笑猫日记》系列则是新世纪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长篇童话(已出8种,约55多万字)之一。百年中国原创童话作品,可谓汗牛充栋,但能让孩子们记得住、叫得出名字来的童话人物形象,大概只有十个左右,如神笔马良、大林和小林、宝葫芦与王宝、皮皮鲁与鲁西西。杨红樱出手不凡,短短数年间,就将“笑猫”这一人物形象牢牢地矗立在了中国童话的艺术版画、中国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而且漂洋过海,被美国哈珀•柯林斯集团购走了全球出版发行的英文、法文版权。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美学因素成就了笑猫?

阅读《笑猫日记》,最让人难忘的是作品中一个个呼之欲出、诩诩如生的动物形象,笑猫自然是写得最为成功的。笑猫是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的宠物,一只男猫。但这是一只善于用笑来表达心情的猫,一只有思想的猫,一只喜欢观察人、也能听懂人说的话的不平凡的猫。童话世界虽然是超越现实尘世的虚构世界,但同时也是现实世界的曲折投影与反映。《笑猫日记》中的动物活动天地是以都市里的“翠湖公园”为中心,并连结起《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的马小跳、杜真子等孩子的家庭、学校、社区,所构成的一个活生生的当代社会生活气场。透过笑猫与其他小动物们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让人们看到的正是现实社会生活的风景画、世俗画、人物画。动物王国同样有利害、有算计、有明争暗斗、有争风吃醋,有的还相当紧张。如《塔顶上的猫》,因为妒嫉塔顶上虎皮猫的成功,众猫使尽了坏招:“我们上不去,别的猫也休想上去!就算有谁上去了,我们也要把她灭掉!”妒嫉产生的磨擦甚至仇恨,实在令人心悸。但塔顶上那只高贵的、优雅的虎皮猫,在疗救好自已的伤痛以后却悄然地离开了塔顶,她不愿成为被无数的花鹭围绕着的耀眼人物,而对妒嫉她的同类,表现出了超然物外的极大宽容。

《笑猫日记》系列童话所要表达与倡扬的正是类似的精神: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理解、同情、友善、帮助、责任、道义,以诚相待,以心换心,建构起温情脉脉的人性谱系,让人性的光辉战胜邪恶,照彻四方。儿童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要通过艺术的形象化途径,在下一代心里打下坚实的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笑猫日记》系列童话就是努力践行这一美学目的的优美作品,或者说这正是《笑猫日记》具有强大艺术魅力,令无数小读者和他们身边的大读者爱不释手的深层次的美学因素。其实,岂止是杨红樱的《笑猫日记》,那些多次被列入少儿类优秀畅销书榜单的作品,如《爱的教育》《草房子》《窗边的小豆豆》《城南旧事》等,都是以坚持正面价值精神、坚持高贵的人性原则为其美学责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要为《笑猫日记》登上5月份的畅销书榜首叫好。

第4篇:灾区儿童范文

【关键词】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R395,R7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6-0463-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6.0017

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创伤后应激反应,对汶川地震灾民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1]。在儿童创伤评估和干预领域,国内有一些研究修订了成人版的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2-3],并用于儿童和青少年[4],专门针对儿童编制或翻译的测量工具仍是罕见。

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前身是成人版事件影响量表,后者由Horowitz等人于1979年编制[2],包括7个条目的侵入和8个条目的回避2个因子。1996年,Dyregrov[5]等在事件影响量表中删去了对于儿童来说意义模糊或易误解的5个条目,修订成一个共8个项目包含侵入和回避2个因素的量表。2003年,Smith[6]等根据PTSD诊断标准的3个主要症状,在8条目的基础上加入5个条目用来评估儿童PTSD中的高唤醒(hyper arousal)症状,形成修订版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并将其应用于筛查2976名9~14岁的暴露于战争的波斯尼亚儿童中。尽管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侵入与回避2个因素载荷较高,信度较好,但大部分高唤醒因素进入了侵入因素;验证性因素分析则支持高唤醒作为第3个因素,它与侵入性相关较高,内部一致性较低。Giannopoulou[7]等对2037名9~17岁经历希腊大地震的儿童施测时,发现CRIES量表的内部一致为0.87,侵入、回避和高唤醒3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分别为0.82、0.82和0.70。并且得出了与之前一致的三因素模型。侵入指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回避指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回避,高唤醒指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包括睡眠、注意力等方面的行为唤起。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信效度较高,条目较少,施测方便,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广泛的儿童创伤评估工具之一。

本研究探索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在中国受试中的信效度,并用于评估汶川地震灾区初中生群体的创伤后应激反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在重庆大足中学(该学校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属于国家定级的一般灾区)初一至初三班级中各抽取2个班级,共446名学生参加测试,回收有效问卷428份。其中,女212名,男216名;年龄:11~12周岁105人,13周岁117人,14周岁134人,15~16周岁67人;初一155人,初二137人,初三136人。

1.2 工具

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 [6],共13个条目,适用于9~17岁儿童。由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实验室熟练英文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将问卷从英语翻译成中文初稿,参考台湾已修订的繁体字版本进行修改,确保句子的内容和含义翻译准确。由另外一名精通中英文的博士研究生回译成英文。然后逐字逐句对照原始问卷和回译问卷的项目,对中文初稿进行修改,并形成测试稿。

施测时间为2008年12月,汶川地震发生6.5个月后。由所抽取班主任在自习课上统一发放问卷,所有学生完成后统一回收。

1.3 结构模型

在应用CRIES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创伤事件,如战争或地震,出现了两因素[8]和三因素[7]两种模型。两种模型的区别主要在于Smith等加入的5个高唤醒条目是否能够区别于侵入因素成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因此,本研究的模型比较主要关注两因素(回避,侵入与高唤醒)和三因素(回避,侵入,高唤醒)两类模型,每一类又进一步分为因素相关和不相关两种假设,共4个不同的结构模型。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量表的信度及显著性统计,使用AMOS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2 结 果

2.1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条目评分及与总分的相关性

量表13个项目得分见表1。各项目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36~0.58之间, 均P

2.2 结构效度

使用AMOS统计软件进行结构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 三因素相关模型的拟合优于其他3个模型(χ2/df=1.927),GFI、AGFI、CFI均高于0.9,NFI指标接近0.9,且是4个模型中的最高值,RMSEA

2.3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量表总体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数为0.724,侵入、回避和高唤醒3个因素的α系数分别为0.659、0.622、0.518。

重测信度:2周后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级进行重测,得到有效数据122份。量表前后测分数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P

2.4受试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的评分情况

受试(n=428)在3个因素中侵入得分最高(1.78±1.16),其次为高唤醒(1.63±1.02),最后是回避(1.20±1.1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6.84,9.01;均P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儿童版事件影响量表的测量学特征。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4,重测信度为0.88,各条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0.58,表明内部信度较好。

对四种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因素之间相关的模型拟合度要好于不相关的模型,其中三因素相关模型的各项拟合度参数均达到模型适宜的水平,且其拟合度指数χ2/df=1.927,比其他各模型都要小,表明该结构模型优于其他3种模型。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与Giannopoulou等人[7]对1999年希腊大地震的青少年研究结果一致,支持三因素相关模型最能够代表CRIES的内部结构。

从三因素相关模型的进一步考察中可以看到,在3个因素中,侵入和回避2个因素的信度均>0.6,信度尚可,条目的载荷较高,在0.40~0.67之间。但高唤醒因素的信度

本研究对重庆大足地区的地震受灾儿童创伤症状的初步调查显示,从症状上来看,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侵入、高唤醒、回避。

综上所述,修订版儿童事件影响量表信效度较好,其中侵入和回避两个因素在各项统计学标准上更高更稳定。验证性因素分析所发现的与国外研究相似的结构还表明,CRIES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一致性。在对儿童创伤的诊断和评估研究上,未来还需要结合PTSD的诊断性访谈,以进一步确认CRIES的鉴别效度以及临床诊断划界分。

参考文献

[1]王相兰,陶炯,温盛霖,等.汶川地震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967-371.

[2]Horowitz MJ,Wilner N,Alvarez W.Impact of event scale:A measure of subjective stress[J].Psychosomat Med,1979,41:209-218.

[3]Weiss D,Marmar C.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M]∥Wilson J,Keane T.eds.Assessing 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PTSD.New York:Guildford,1997:120.

[4]郭素然,辛自强,耿柳娜.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1:15-17.

[5]Dyregrov A,Kuterovac G,Barath A.Factor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 with children in war[J].Scand J Psychol,1996,37:339-350.

[6]Smith P,Perrin S,Dyregrov A,et al.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 with children in war[J].Pers Individ Differ,2003,34:315-322.

[7]Giannopoulou I,Smith P,Ecker C,et al.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ldren' 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 with Children Exposed to Earthquake[J].Pers Individ Differ,2006,40:1027-1037.

[8]Smith P,Perrin S,Yule W,et al.War exposure among children from Bosnia-Hercegovina: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in a community sample[J].J Traumat Stress,2002,15:147-156.

[9]王济川.结构方程模型[M]∥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53-369.

第5篇:灾区儿童范文

关键词: 兴趣教学法 儿童英语教学 运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在语言教学中应主要以语言本身的兴趣为主。各种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直观教具、录音、录像都是为了引起儿童对语言本身的兴趣,通过种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加深记忆。为了唤起儿童的语言兴趣,往往又要依赖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力求通过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想象,强化儿童对语言的记忆。同时我们看到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还会形成儿童良好的情绪、意志品质及活泼的个性。儿童期英语教学内容应当是儿童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经常接触的、易接受的生活常识、故事、歌曲等。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我们认为要将以上内容传授给儿童,充分调动儿童的兴趣,使儿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使儿童主动接受,变儿童外在的语言兴趣为内在的兴趣。

一、歌曲、韵律儿歌法

根据儿童对歌曲、韵律儿歌、舞蹈非常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优越性来带动儿童,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授字母时,有ABC字母歌;教数字时有韵律儿歌“One,Two,Three,Four”;教颜色有与之相配合的歌曲“Red,Yellow,Blue and Green”的小诗“What Is Red?”;教星期、月份有“Day Week,Twelve Months”等。还可利用歌曲教授日常用语。例如“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appy New Year”,“What’s Your Name”,“Let Us Sing Together”或利用歌曲教授句型。如在教授“现在进行时”,我们可运用歌曲“Are You Sleeping?”“The Bus Is Waiting”来引导与帮助儿童掌握并理解这一时态。如果再配上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动作,边唱边跳,效果会更好。

二、游戏法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激发儿童英语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复习动物名称时,我们可采用猜谜的方式,即根据一些动物的特征编成易懂易记的儿歌,根据它来猜是什么样的动物。如“鼻子像勾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辫子”(elephant)。还可根据学生所听到的一些动物的叫声进行复习。如果教师在课下准备一些动物头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做《我是谁》的游戏,即教师戴上某一种动物的头饰问:“Who am I?”学生回答:“You are....”如果教师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通过游戏的生动性和竞争性,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既调节了学习的节奏,又锻炼了儿童的语言能力,使儿童在愉快协调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这种自觉参与实践的活动,对儿童英语教学尤为有效。

三、情景法

1.直观教具

在教“What’s this?/It’s is..../This is..../That’s..../Is This...?/Is that...?/Are these...?/Are those...?/These are..../Those are....”时,运用直观教具,例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会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优势,在最短的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2.用图片叙述故事

在教学中依据所学内容配备一些有趣、易懂的短故事,对培养儿童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趣味性很有帮助。即根据故事内容画成图片,让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复述故事,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扮演角色

儿童好动、好奇,又能大胆地使用语言,因此扮演角色是创设情景、锻炼儿童听说能力的极好方法。如果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再制做一些简单的道具,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会话表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打电话、生日晚会、买水果、在动物园里、在百货商店、吃午饭、看医生、去学校、下课后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适时、适度、灵活多样地运用兴趣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旧识,巩固新知,创设语境,还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更丰富。这些教学技巧都符合儿童学习外语的特点,非常实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给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机会。尽管每种技巧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假如教师能灵活运用它们于实际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嘉毅.教学研究方法论.甘肃:甘肃文化化出版社版,1997.

[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第6篇:灾区儿童范文

一、努力激发和培养儿童对绘画学习的持续兴趣

学习美术,兴趣是基本动力之一,大部分儿童从小爱好美术,绘画兴趣很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绘画兴趣减弱,甚至出现转移现象,影响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找出儿童转移绘画兴趣的主要因素,采取一些积极的、具体的措施控制儿童转移绘画兴趣,力争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一)教师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家长重视与支持,让父母热情地帮助和鼓励儿童学习绘画,帮助儿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方面的尝试,体验活动过程和成果的乐趣。如鼓励孩子们用绘画形式表现身边的景物、事物及情绪,抒发内心活动,体验绘画独特的表达形式;鼓励儿童多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绘画小组、板报小组等组织,发挥作用,展示才华,激发孩子学习成就感和欲望,保持孩子美术学习情趣。

(二)多鼓励表扬孩子,积极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在绘画学习中得到老师家长真诚的认可,可使孩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培养孩子自信的同时,教师可以经常介绍画家轶事,培养儿童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树立喜爱绘画的信心和恒心。采取一些造型游戏与方式,结合语文、数学、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使其在创作中找到成功的快乐,对美术产生持久兴趣。

(三)多组织儿童参加集体绘画活动,如户外写生、参观画展、儿童绘画表演、儿童绘画比赛、举办儿童绘画作品展览等,促进儿童相互学习、相互比较、取长补短,在绘画中体验美的享受。同时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高学习美术兴趣和能力。

通过控制儿童绘画兴趣转移,培养儿童对美术的持久兴趣,促进儿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创造的精神,发展儿童美术实践能力。

二、加强儿童绘画中的创作辅导

儿童绘画创作辅导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一环。正确进行儿童绘画辅导,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反之,可能抑制和妨碍学生美术学习的发展。儿童绘画辅导主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

(一)注意观察,收集素材,展开想象。

儿童画创作过程与成人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创作前,都要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目的都是收集创作素材。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必须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细心观察生活、观察事物,善于发现有意思的情境和新奇有趣的现象。学会观察并不是看看而已,不能熟视无睹,要引导他们主动有目的地看,分析、留心和记忆事物过程和细节,绘画创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画面。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如何构图这一阶段很关键。尽管儿童画作品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但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构图如同布置房间,哪些家具摆在什么地方最合适,既实用又好看,所以,下笔前让学生想想,把要画的内容分布在什么地方最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哪些地方画主要的东西(主体部分),哪些地方画衬托的东西(背景),哪里应该留出空白,为什么?想好了再下笔。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认为画的内容越多越好,整个画面画得满满的,没有透气的地方,另一种是学生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把要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又好看的地方,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如我在辅导一位学生创作《冲浪》时,开始,这位同学不仅画了在水中冲浪的两位小朋友,旁边还画了几个游泳的小朋友,而且周围画了不少的景物。这幅画面松散、主体不突出,因而引导学生在构图上舍去其他人物,重点突出两个冲浪的小朋友,周边适当添画水浪做背景。这位同学听取我的建议,把横构图改为鸟瞰式的竖构图,使画面很有特色,冲浪嬉戏的两位小朋友表达得夸张生动有趣,突出画面主题,结果这幅画在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

(三)大胆用笔,大胆用色,以色达意。

有了好的内容与构图,并不等于有了好的作品,画面效果主要看完成作品的阶段,如果用笔用色不当,就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效果,出不了好作品。

在辅导学生完成作品阶段,首先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因“画”制宜,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这种“适宜”是从画面效果考虑,如画有关雨天题材的画,选用水彩或国画画法,容易表现出水迹淋漓的感觉。二是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个人喜好及掌握画法程度考虑,有的学生喜欢画水彩、水粉,有的喜欢画国画,还有的喜欢制作纸版画。儿童绘画创作辅导应以儿童为主、教师为辅,给予细心的导。作画时经常鼓励儿童大胆用笔,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出不了好的效果,反复涂抹甚至会损害画面效果。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7篇:灾区儿童范文

【摘要】目的:研究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门诊龋齿患儿确诊病例100例。随机分为伢碘治疗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50例),伢碘治疗组给与伢碘微创技术的治疗,创痛治疗组采用传统的磨牙技术治疗,两组均采FX玻璃离子充填材进行填充。在治疗之后,分别记录两组的治疗操作时间、患儿的疼痛程度、伢碘凝胶气味的接受率;随访6个月后,记录患儿填充体的脱落率、继发龋齿的发生率、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人数、性别、龋齿的龋坏深度和龋坏面积、龋洞开口大小经过统计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伢碘治疗组和传统组的治疗操作时间分别为7.6±2.1分钟、7.3±2.2分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5);伢碘治疗组的较传统治疗组的疼痛轻微,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

【关键词】伢碘治疗;凝胶;儿童龋齿;传统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79-01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多种发病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以口腔细菌的破坏为主,表现为牙齿等硬组织呈现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分为活动型和静止型[1]。因为儿童喜欢甜的零食,如不注意口腔卫生,最容易发生龋齿,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儿少卫生主要的预防疾病。龋齿的治疗是出去已经腐坏的牙组织,常用的方法有手工去腐法、超声去腐法、高速电钻去腐法等,这些治疗发放操作过程中噪声较大、而且破坏正常邻近的牙组织[2]。伢碘凝胶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联合化学和机械的治疗手段,微创、噪声小、对周围正常的牙组织没有破坏,被广大的口腔医生应用在临床,尤其是在治疗儿童龋齿中。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00例儿童龋齿患者,探究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在儿童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门诊龋齿患儿确诊病例100例。其中男孩60例,女孩40例,年龄分布为1.5岁~8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有6月~2年。所有患儿没有明显的临场症状,没有牙龈发炎或者根尖周炎。龋齿的龋坏深度为1.3-5.5mm、龋坏面积3.2-5.2mm2、龋洞开口直径为2.0-5.5mm。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治疗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伢碘治疗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50例),伢碘治疗组给与伢碘微创技术的治疗,创痛治疗组采用传统的磨牙技术治疗,两组均采FX玻璃离子充填材进行填充。

1.2.2 观察指标和统计分析:在治疗之后,分别记录两组的治疗操作时间、患儿的疼痛程度(根据wong一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对患儿去龋时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其标准是:1级,很愉快的笑脸,无疼痛;2级,微微笑的脸,轻度疼痛;3级,有些不舒服,中度疼痛;4级,想哭,重度疼痛;5级,流眼泪大哭,极度疼痛[3])、伢碘凝胶气味的接受率;随访6个月后,记录患儿填充体的脱落率、继发龋齿的发生率、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炎的发生率。剂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人数、性别、龋齿的龋坏深度和龋坏面积、龋洞开口大小经过统计分析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伢碘治疗组和传统组的治疗操作时间分别为7.6±2.1分钟、7.3±2.2分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5);伢碘治疗组的较传统治疗组的疼痛轻微,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

3 结论

龋齿的治疗需要将腐坏的牙齿组织去除掉,从而组织腐坏牙齿的进一步蔓延。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和治疗龋齿的关键。伢碘凝胶微创技术治疗龋齿,即使用了化学方法,也使用了机械方法[4]。伢碘凝胶包含了两种物质,一种是呈现无色的次氯酸钠,另一种是呈现红色的携带了不同电荷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亮氨酸、赖氨酸和谷氨酸。这些氨基酸可以和次氯酸钠发生反应,生成氯代氨基酸,减小了次氯酸钠的腐蚀性,从而保护了正常的牙组织不会被破坏,但是保留了原来物质的离子特性,发挥了去除腐坏牙组织的作用,同时,对正常的牙组织有清洁去污垢的作用[5]。

本研究中,伢碘凝胶微创治疗显示了比传统方法治疗龋齿中的优势,而且因为雅典治疗微创的特点、不同麻醉、噪音较小等特点[6],患儿在治疗时,没有心理压力,应激反应较小,疼痛反应较小,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治疗。

表1 两组操作时疼痛比较

表2 两组总体效果比较

综上所述,伢碘微创凝胶治疗儿童龋齿是一种有效、创伤较小、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龋齿治疗技术,患儿疼痛减少、凝胶气味能被患者接受,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继发龋齿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进英,刘英志,何文丹. Carisolv微创龋齿去腐的有效性评价[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5):4-6.

[2] Banerjee A, Watson TF, Kidd E AM. Dentine caries excava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clinical techniques .Br Dent J, 2010,3(14):84-85.

[3] 逄爱慧,汤国雄,陶学金,等. 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研究[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16(12):1795-1797.

[4] 罗琨,王秀荣,王颖. 伢典凝胶去腐法治疗乳牙龋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 2010,26(7):823-824.

第8篇:灾区儿童范文

从统计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儿童课外阅读习惯需要加强培养,专注于阅读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儿童们在课外阅读中对知识的获得、理解、迁移、运用等能力都还比较低;绝大数儿童都喜欢绘本故事。

为此,我们选择了绘本作为培养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支点,通过书店、网络广泛搜集、梳理、形成了我们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基本篇目。

随后,课题组搜集到近百本绘本,各个班根据本班的实际需要,梳理出不同的书目。以二年级2班为例,该班的绘本基本书目主要有:《石头汤》《犟龟》《蚯蚓日记》《你真好》《变形记》《妈妈的红沙发》《驴小弟变石头》《卡夫卡变虫记》《爱心树》《你看起来真好吃》《失落的一角》《红舞鞋》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绘本只是我们在研究中激发儿童课外阅读兴趣的主要载体,并不意味着只读绘本而排斥其他书籍。而是从绘本入手,逐步培养起兴趣并迁移到其他的课外阅读上去。

一、 开展绘本主题教学,从浅表走向深入

1. 开设绘本阅读课――培养儿童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我们调整了时间,每周专门安排并保证了1节绘本主题阅读课,以绘本为载体,逐步教给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读:读封面、扉页。读封面时,我们引导他们:① 读书名。发现书名在封面上总是最醒目的,明白书名在封面上是最重要的信息。② 读作者。发现作者名的位置和大小。了解作者、编者、编著等的区别。如果是外国作品,还要关注国籍以及翻译者的名字。③ 读出版社。出版社也是衡量一本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④ 读配图。封面配图一般都紧扣故事设计,读配图,让学生猜猜故事,猜猜主人公的结局,他们阅读的兴趣就从封面开始。⑤ 读扉页。我们引导学生明白扉页上包括哪些信息,与封面有何关系。

二读:读封底。一般说来,封底会有条形识别码、定价、适合阅读年龄或本书阅读评论、获得荣誉等等。课堂上,我们引导孩子们尽可能捕捉到封底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让这本书还没有打开前,已经有了“第一印象”。

三读:读正文。正文部分是课外阅读教学中的主体部分。我们紧扣绘本的特征,抓住图画与文字间的关联,从图画的颜色、人物的表情、文字的呈现形式,尤其是抓住绘本中的一二个关键点拓展开,通过品读、猜想、拓展、表演等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在这些关键点上激活,从而深入理解故事深意。① 品读图画。图画是儿童天生的语言,比文字更让他们感兴趣。绘本的每一幅图中的细节都暗含故事。让学生看懂图画,欣赏图画,就是带领学生走入故事情景,感受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② 猜想情节。故事总是一个环节紧跟一个环节往前推进,或在读者意料之中,也或在读者意料之外,因此故事总能引人入胜。在绘本阅读中,我们总会在恰当的地方戛然而止,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来猜一猜故事会怎样发展。③ 补白拓展。绘本的最大特征是画面精美,语言简练,图文之间形成许多遐想空间,因此意蕴丰富。为此,我们常常抓住这些遐想空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他们的想象和思维空间。④ 表演朗读。绘本的文字往往都是抓住故事环节中最关键的地方展开,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因此,和课内阅读一样,我们在绘本阅读教学中也选用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当然,绘本阅读没有一个绝对相同的模式,而是视书籍内容以及学生们的阅读情况进行方式的选择。

2. 从课内到课外――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课外阅读的主题树。尽管我们有1节专门的课外阅读课加以指导,但时间毕竟有限,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如何引导他们开展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我们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尝试形成以绘本为主要载体的课外阅读主题树,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在一年级上册《家》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给学生补充了许多与亲情有关的绘本读物,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妈妈》《我爸爸》等,让他们充分感受亲情的无私和温暖。

3. 从课堂到生活――让广阔的生活成为课外阅读的实践地。我们尝试让课外阅读与生活直接相联。仍然以亲情的阅读主题为例。绘本阅读结束后,我们倡导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告诉孩子他的可爱之处、进步之处,自己有多么爱他。然后,家长在全家共聚的时刻郑重地念给孩子听。同时,我们也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文字或绘画表达对家人的爱。

二、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营造儿童阅读氛围

1. 一日有三读。研究中,我们设置了“晨诵―午读―暮省”三读,将儿童“泡”在书本中。“晨诵”,指每天早上进校到上课前的25分钟晨读时间,主要引导学生们读经典绘本、经典童谣。“午读”,指每天下午课前的10分钟时间,主要引导他们共读老师或同学自己改编的童谣、绘本故事;“暮省”,为每天放学前的5分钟,主要引导他们分享当天的阅读感受……

2. 一月一主题。我们为学生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主题活动。① 我们指导儿童表演“绘本剧”。让儿童按角色化装表演,以深化对人、事、景、物的认识,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② 我们开展“故事讲演比赛”。把绘本故事与讲述结合起来,要求人人都参与。引导儿童们有意记忆、复述,进行语感能力训练,引导他们在讲演中再现书本中人、事、景、物特点,把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思想,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③ 我们开展“童谣及古诗文朗诵比赛”。学生自由组合,个人朗诵、多人朗诵、配乐朗诵,他们在台上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台下积极互动,活泼欢快。

3. 一期一展示。每一个学期末,课题组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的成果展示会。会上,各班将平时课外阅读活动的各种成果一一呈现。如“小书虫旅行”“日记巡回展”“小书虫读书摘录卡展示”……同时,我们还评选出优秀集体或个人,比如“小小朗诵家”“我是绘本故事王”“知识小博士”“小小作家”“阅读之星”“优秀日记之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 尝试综合素养评价,激活儿童阅读内动力

1. 将课外阅读列入综合素养评价的重要指标。我们针对不同年级的要求,设置了有所区别的评价指标。其中:一年级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课文背诵、拼读能力、识字、写字、课外阅读、古诗积累、期末笔试等。二年级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拼读能力、识字、写字、课内背诵、课外背诵、课外阅读、期末笔试等。

2. 采取发挥评价指标的调控和激励的作用。

(1) 寻求家长的理解性支持。学期初,我们召开家长会,告之本学期末语文综合素养考查的具体办法和指标,向家长推荐适合儿童阅读的基本书目(重点推荐一些经典绘本)。同时,介绍一些引导孩子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既做到家校同步,又让家长明确目标,心中有数。

(2) 注重阅读的过程性监测。评价过程中,我们关注对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与结果的双重考评。一方面,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尽量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评价监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设定一定的统计调查指标,如“是否坚持每天阅读”“阅读多少字”“阅读的绘本有多少本,其他有多少”“积累古诗有多少首”等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基本考查,纳入学生期末语文综合素养的等级评价之中。

(3) 发挥结果的导向性作用。评价的功能在于评鉴,更在于激励与导向。结果本身反映的是前期实施情况的成效高低,总结成果,能够帮助我们调整思路、改善方法,以便在后斯的教学中提高下。为此,对结果的关注与运用,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尝试请家长参与统计,在家长会上统计调查的结果,对优秀孩子予以表彰,对班上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诊断,与家长共同协商下一步解决思路。

四、 研究成效

1. 切实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热爱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加了。只要说到上阅读教学课,学生们就会欢呼雀跃,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他们的参与激情更是高涨。

2. 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顺利达成“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学期末,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对一学期的阅读书目、阅读字数作了大致统计。以一年级下学期二(2)班统计情况为例:班级45名同学读书总量达到76万字,人均阅读量达16800字,超出“课标”的要求。其中,个人最高阅读量达4万6千多字。

3. 有效促进了低年级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研究中,从家长们的反映来看,绝大多数孩子回到家不再需要家长的提醒就会自觉读书,把读课外书当作了自己的需要,有的孩子甚至还要求家长与自己一起读,一起交流。不仅如此,我们还积极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中。他们的日记中常常有绘本、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对话,有精彩的语言和独特的见解。上学期末,不少二年级孩子竟开始了自编自绘的绘本创作。

第9篇:灾区儿童范文

[关键词]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 趣味性 应用

中国拥有3.6亿儿童,年消费400亿人民币,而且在以20%~30%的高速度稳定增长。但是现阶段很多儿童产品的包装忽略了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本文主要从视觉、触觉和动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趣味性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一、视觉趣味性设计

视觉趣味性设计研究主要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他们通常以感性方式来购买消费品,所以第一时间抓住他们的眼球是最为主要的,视觉趣味性设计研究主要包括色彩与图形的趣味性设计。

图片是包装中表现实物最常用的方式。它一般可分为简图、实体照片和插图等多种形式。简图是主要以简洁的线条、块面作为辅助装饰性图形。日本的一些儿童包装就是以儿童简笔画的平面形式表现,画面简洁明快,以简洁的图形搭配有趣的包装造型,线与面的巧妙碰撞,更加丰富了整个包装的设计感。

实体照片和插图由于其逼真性,多用于展现产品形象图形、产品原材料的形象图形或者是人体形象图形。如婴儿奶粉,常采用活泼、可爱、健康的婴儿形象作为包装图形,这种包装设计抓住了父母的消费心理,即看到如此活泼可爱的婴儿形象就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从而博得他们的好感,又突出了产品的特性。

二、触觉趣味性设计

包装中的触觉设计是近年来包装设计中的新趋势,目前国内食品包装应用中还不是很常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包装材质、材料的不断丰富,在儿童食品包装中,我们就可以渐渐满足儿童对触摸的要求。人类早期的包装秉承的是“朴素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包装材料多取材于大自然,成就了包装材料的多种多样,其凹凸感与质感也都与众不同,如:芦苇叶、芭蕉叶、竹筒、藤条、麦秸、玉米皮等。而今我们所看到的儿童食品包装材料多为塑料和复合材料,在环保与多样性方面反倒不如以往了。

所以,在儿童食品包装的触觉设计中,一方面,我们可以返璞归真,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大量使用大自然原材料,将这些原材料加上丰富的色彩以及动感的图形,既增加了包装材料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环保。另一当面,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可以使用高科技新材料,纳米材料就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调节锑搀杂量可以得到不同蓝色调的纳米 ATO 粉,从而获得不同色调的抗静电涂料,这种材料用于儿童食品包装中,既可以防止静电,又增加了包装的趣味性。当我们触碰到这种包装材料时,手的温度传递给包装材料,这种材料达到或超过这个上限温度时,包装就会变成冷色调:当我们松手,温度随之消失,低于上限温度,包装就变成了暖色调,孩子们对于这种包装的新奇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包装材料与食品的特性相结合。在设计儿童食品包装时,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把食品特性的主要元素提取出来,将具有食品特性的主要元素通过真实的包装材质肌理来表现,使孩子们在第一时间就能够很好的对包装商品获得认知和识别,并且通过与触觉的结合加深视觉记忆。

三、动觉趣味性设计

动觉设计是整个包装趣味性体现最明显之处。富有动感的食品包装通常更能引起儿童的注意,符合他们好动的心理特点。例如雀巢加拿大公司全新推出三款“Smarties”节日糖果筒,通过旋转筒身的 3个分割部分,组成多样化的、不同的彩色商标图案。通过此案例的灵感来源,我们亦可以构想出于此类似的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把包装筒身的三个分割部分组合成一个开口,而只有三个分割部分扭转到一起时,包装的开口才会敞开,孩子们才能够吃到美味的糖果。可以想象当儿童接触到诸如此类可以动的包装的时候,他们的好动性便被激活,整个食品包装将成功转型为互动式的设计。

互动性的设计不仅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孩子们大都喜欢玩游戏,“寓教于乐”也是现代家长普遍推崇的关键,边吃边玩边学习的包装可谓是“面面俱全”了,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在包装的造型结构与图形搭配上多下一番功夫。我们可以从儿童经常玩的拼图、拼音组合、算数以及迷宫等智力游戏中进行元素提取,既完成包装的组合设计,又让孩子们体会到边吃边玩的乐趣,启发了孩子的智力,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

所谓包装,最基本的便是保护产品的功能,尤其是对于儿童这一类认知能力不够成熟的弱势群体,我们更应该在看重儿童食品包装趣味性的同时,多多关注包装的首要功能,只有做好了本质的功能,我们才能谈其它。儿童食品包装如何既不失其趣味性,又符合包装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值得研究与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晓娥.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新思路[J].淮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

[2]王俊娜.儿童食品包装的图形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