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素质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职会计教育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活动素养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方面,核心就是将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素养道德技能知识
核心职业素养是指完成职业活动以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意识、知识和能力的集合。高职会计教育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技术基础和职业活动素养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方面,核心就是将道德教育、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试从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谈会计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会计职业品德,包括敬业爱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②会计职业纪律,包括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保守秘密等;③会计职业能力,包括搞好服务、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等。
在企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虽然很重要,并经常接触金钱等财产物资,但具体工作却十分平凡、琐碎。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尽职尽责是高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贯穿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职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具体方法包括:
1.1日常行为养成职业素养的形成有一个由认知、情感、意志到行为、习惯不断积淀的过程,日常行为养成依据这一认知改变和习惯养成的基本规律,把行为养成训练分为三大部分—“体验激绪、行为改变认知、习惯积淀品质”,三者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行为训练的核心理念。
体验激绪,就是在行为养成中,根据所要增强和培养的素质设置一定的情境和训练内容,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行为改变认知,其中认知是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行为是有机体在各种内外部刺激影响下产生的活动。在训练项目设置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组织训练中,要适时进行行为调控;在总结点评中,要帮助学生把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
习惯积淀品质,就是通过反复训练持续强化和巩固训练效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形成习惯。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逐步积淀内化为稳定的职业素养。
按照这样的训练模式,从新生入学开始,即规范其日常行为,包括守时、物品摆放、整理、数字书写等日常行为习惯,这种训练意识和标准事先在每一个任课教师、辅导员等与学生接触的所有人员中都达成共识,使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都处在一个完整的训练系统中。
1.2宣传教育即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系统地传播、阐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影响,使其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净化其内心世界,改善认知标准,确立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手段除课堂、系报、校园广播、宣传画册,还可采用辩论赛、海报、会计用品展室、会计人物宣传等方式进行,做到有的放矢、生动活泼、以理服人。
1.3环境育人即通过创造和利用校园物质、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社会一切有利资源来推进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德治理念的形成与巩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校园环境,而致力于创造和利用优良的校园环境,就能使学生从中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道德修养的内化。法制教育是让会计人员知法守法,培养会计人员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会计工作涉及面广,法制教育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具体地说,会计人员应掌握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经济合同法等经济法规,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会计专业教育中将这些基本法律传输给学生,培养其法律意识。
按照这样的教育模式,每名学生既是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的参与者,也是职业道德教育成果的受益者,坚持在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素质要求,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2会计职业技能
所谓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就会计职业而言,会计是一项具有极强专门技能的职业,只有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教育主要包括制证、签章、传递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审核、结账、制表等胜任会计工作的基础技能,这是传统会计专业教育容易忽视的地方,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
2.1专业实习通常会计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认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几个环节,不同阶段的专业实习让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由认知、熟悉、制作到掌握技巧的程度。
2.2会计技能训练课程会计技能训练课程包括珠算、点钞、数字书写、小键盘输入、EXCLE数据处理等技能。
2.3技能比赛为配合课堂教学效果,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专业技能比赛,给学生营造一个勤练技能的良好校园环境。
3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人员必须对所从事行业的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能够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能理解应用会计准则,并且在税务工商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知识。
【关键词】会计职业素质 会计职业价值观 会计职业道德
一、现代会计的类型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会计实务操作,各种财务软件不断推出,公司的发展也呈现出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趋势。这些变化给会计职业加入新的元素,使得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特别是经济主体多元化发展后,衍生出新的会计种类,并对不同的会计总类,有着各异的要求。
(一)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顾名思义,任职于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成立的经济单位中的会计人员。对于这类会计人员,对于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精通财务报表的制作与填写,具备设计经营计划、资本运作和控制系统的能力,以及诊断与解决相关财务问题,其中,对于协助公司进行资本运作最为重要。
(二)行政会计
行政会计任职于各级政府部门,除负责参与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外,还适当的参与政府部门一些财政资金的规划与预算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这些会计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时事的能力以及行政管理能力,他们要比一般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多地学习政治、了解政策,以便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政府当前的发展目标与策略,提出正确客观的建议。
(三)事业会计
事业单位是国家在实行政企改革之后,与国家行政体制脱钩而走向市场的这一部分企业。由于开始自负盈亏,因此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逐渐向市场化发展。但是,这些企业又与一般商业企业有区别,他们需要承担比一般商业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任职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很有必要对于事业单位的企业性质与社会责任有更多的了解。
(四)会计师事务所会计
会计师事务所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出现的一类特殊企业,它集中统一了拥有各种会计师资格的专业人员,以负责会计相关项目为赢利来源。在其成立之初,制作财务报表以及相关报表的审计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不断调整,这部分在其业务中所占比重日渐缩小,而诸如管理咨询、信息系统没计、经营审计等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不再只是一名会计技术人员,更需要具备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有一定的理解。
二、会计职业素质的新要求
由于会计人员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因此有新的内容。
(一)社会生的多元化要求会计职业知识具有广延度和纵深度
目前我国社会中的会计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由其定义可知,会计职业不仅涉及面包括了金融、财经、企业管理等经济活动,并分布于社会的诸多领域。因此,会计人员应进行基本的知识储备,包括一定的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外语语言知识等等。这将有助于会计人才了解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具备与不同背景的打交道的能力。
(二)经济的多元化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综合能力
当前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经济主体的多样性、经济形势的多变性对要求会计的基本功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技能不是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能完全掌握的,需要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其基本技能包括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国际教育准则》第3号“职业技能内容”中所要求的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性技能、个人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六项,即使是这六项基本技能也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地来提高和发展。在这六项以外的技能还包括会计人员的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这部分技能暂时还没列入会计专业的学习课程,需要会计人员通过实际的工作,在实践中学习与掌握。
(三)思想的多元化要求会计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转变,人们的思想也正在发生转型,社会上难免充斥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往往与金钱脱离不了关系,在长时间的工作接触中,更需要抵制来自物质的诱惑。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修养,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会计,因长于计算,所以精深;因职业禀赋,所以正直;因事务繁杂,所以勤勉;因责任重大,所以端赖高贵的灵魂。”这是对于会计职业的最高评价。因此,“忠于职守,坚持准则,严格规程,客观公正,诚信为本,优质服务,廉洁自律,保守秘密”,这32个字应该为每一位会计从业人员所铭记在心,实践于行。
三、会计职业素质的高职教育
传统会计专业技能与当代会计职业素质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否定,传统会计专业能力是会计职业素质的基础,但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会计人员,只凭借专业技能远远不能胜任现代社会的会计师。高职教育正在为我国的会计行业输送大量人才,因此有必要在培养现代会计人才有所作为。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体系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其课程设置上,仍然以压缩型本科课程为主要模式,缺乏对实践的深入研究;另外,在课程编排上,也依然保留着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重设计计算、轻实际操作”。不然就是急功近利,忽视人文知识教育而过分强调职业技能培训,从而让学生们陷入到先“学会做事”而后“学会做人”的思维误区中。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区别于一般的本科院校,其应该更注重会计的实践能力培养,即以应用型教育为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较一般理论学习出生的本科生更容易转化为会计服务、会计信息等物质形态的技能型会计人才。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多元发展对会计人员提高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应该立足于以下两个基点:
(一)会计人员的人文情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普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就他们之间的共性来说,两者都在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但是高等职业教育无疑要比普通高校更加务实。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经毕业往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很少有人会继续求学之路。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育体系中,除了要设置基本的会计技能培训以外,更重要的是对于他们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使他们拥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的思想,这对于今后将在金钱环境中工作的学生们来说尤其重要,可以避免他们因为一时的经不起诱惑,而造成一生的遗憾。因此,人文情怀教育应该与职业技能、经营视野、会计法律、等科学知识一并列入学生课程设置当中。
(二)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比普通高等院校的会计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相关课题的设计要更多的面向会计岗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而不是以理论学习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放弃理论学习,会计技能培养本应该建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但这种学习要更多地体现为学科的最新成果、主要思想与理论原理,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学科推演过程、系统因素分析。会计学的理论研究与构建的过程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学习的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利用会计学学科研究的成果,运用到会计的实务操作中去。
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育虽然以职业教育为主,但这种教育应该以人的综合发展为基础上,以培养人文情怀与职业能力为主体。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应该把受教育者自身的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将就业率或者其他短期目标作为唯一动力,两者的有益结合才是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的方向所。在应该把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高小玲.浅议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J].冶金财会,2010, (2):47-48.
[2]齐丹丹,郑静.浅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J].当代经济,2010, (2):30.
[3]杨粉,于秀红,马清华.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Ⅲ.科技资讯,2008,(10):186.
(一)满足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
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明确指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社会进步靠人才、文化发展靠人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旧靠人才,可以说人才是万事皆兴的重要驱动力。同理,各行业企业的兴起与发展同样离不开优秀高级应用型经管人才,而人才的塑造取决于高职院校培养教育。
(二)紧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
当今社会形势下,社会市场演变为若干个子市场,如房地产市场、产品市场、证券市场及人才市场等,其中人才市场是确保各类子市场稳固发展、壮大的基础。随着各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行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此时各企业若要稳固立足于市场中,必须挖掘更多的人才,而人才的形成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状况,其中高素质、高水平高级应用型人才衡量标准便是职业素质指标。
二、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构成
(一)职业素质的含义
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质指的是敬业乐业精神与合作的态度。其中敬业乐业精神是指将工作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完成好该项工作,及时发现自身工作过程中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而合作的态度是指时刻树立积极向上的、负责任的、诚实守信的等合作态度。
(二)职业素质的内容
第一,职业知识。要求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学生明确经管职业岗位特点与培养专业能力的要求,认真学习掌握关于经管类课程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直接关系到经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日后更好胜任于经管职业岗位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规范,尤其是经管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规范经管专业学生日常工作行为,防范不合规、不合法现象的发生;第三,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调动学生参与经管专业学习及经管职业工作积极性的关键,为经管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提供导向作用;第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即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毕业生从事经管职位的实际操作能力,该项技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形成,其需要在日后工作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实际上,职业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经管专业毕业生工作绩效状况。
三、加强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一)加大对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主体意识培养
经管职业意识既是学生参与经管专业课程学习的动力,又是学生参与经管职业工作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求高职院校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加大对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理想的主体意识培养。一方面,要增强经管专业学生经管职业意识,促使其能够全面准确认识到经管专业在社会市场中所起的积极效应,从而激发经管专业学生开展经管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增强经管专业毕业生在经管职位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帮助经管专业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我,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管专业课程学习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如此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
(二)以职场要求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道德
随着社会各项体制变革不断深入,给予经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也越来越成为培养高职院校经管专业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一,大力推行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即鼓励经管专业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尽可能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从职业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道德、学习职业道德,从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第二,落实好典型示范活动,要求高职院校借助黑板报、广播等平台加大对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宣传。或者,高职院校邀请各行业先进模范人物置于高职院校开办座谈活动,要求他们向学生阐述自身的实际经历及感想,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三)构建完善的学生技能、素质评价反馈体系
21世纪营销人才成为市场人才需求前三甲之一,相应的对于营销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阐述了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简要叙述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并从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素质培养
众所周知,众所周知,职业技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市场营销这类专业往往是经济类中非技工型,在很多学校这类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容易被冷落,从而忽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1中职市场营销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德为魂、能为本、职为先”,因此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有别于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更加强调学生的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学生毕业后就可能会直接参加工作,面临社会的各种竞争,因此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要求更加高于高等院校[1]。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要求都非常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营销理论,也要有非常丰富的销售实践经历,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人员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职业素质:第一,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之一,对于市场营销人才来说,职业意识主要是指对自身所从事的岗位的综合认识、评价以及情感认知,也包括正确认识和评价营销行业中的其它岗位,要求从业者要提高工作热情,树立竞争意识。第二,职业道德。市场营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应应该包括明礼诚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基本品质,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第三,职业心理。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具备持之以恒、不断进取、不怕失败、勇担责任、追求成功等基本的职业心理素质[2]。第四,职业能力。市场营销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营销技巧外,还需要良好的社交礼仪、商务谈判、市场分析等综合能力。第五,职业习惯。市场营销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举止言谈、适合的着装搭配、严谨的工作态度、缜密的思维方式等,只有坚持做到这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营销人才。
3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3.1课程体系建设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首要的就是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要以营销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作为出发点,将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内容融入课程设置当中。首先要对现有的先关课程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可以将营销技巧、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相关的课程直接整合为《商务谈判与营销技巧实战》。其次,要主动整合课程校本,例如在商务礼仪和社交礼仪的整合当中,可以将音乐欣赏、交谊舞、油画鉴赏、历史知识、餐桌礼仪等融合到一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再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设置实践环节,要开社会实践、实训周等课程。最后,要建立健全课程考核体系,既要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也要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侧重对学生营销策划、营销案例分析等能力的考核。
3.2加强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优化职业素质培养措施:首先,要明确中职市场营销的职业培养目标。市场营销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更加注重理论的应用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培养目标应当是具有实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加强营销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实现专业知识、营销技巧和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其次,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信息及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学会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展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转换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最后,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通过真实的营销案例向学生讲述营销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情景教学法。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广泛运用模拟实验法、技能竞赛法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打造高水平的市场营销教师队伍:中职市场营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有关,还受到授课教师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的影响。从当前我国的中职教育来看,很多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都相对欠缺,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营销教师队伍建设,要组织营销教师通过企业实训、顶岗锻炼等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引进优秀的“双师型”人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总之,中职院校要注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打造高水平的营销教师队伍等策略切实提高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巧兰.如何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以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实务》课程为例[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04):83-85.
[关键词]企业;大学生;职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1)通过电子科技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几乎所有开设电子类专业的大专院校都有“电子科技协会”这个社团组织。其成员主要由电子类专业的学生组成,不同于其他的社团组织,“电子科技协会”有一定的归属,属于电子系的一个学生组织。很多学校把“电子科技协会”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协助组织各种类型的电子专业技能竞赛及负责赛前培训,举办各种趣味性的电子制作业余活动,举办各种跟专业相关的知识讲座,对校内外进行电子产品的免费维修活动等等。如果这些活动能有效地组织和开展,会成为很好的第二课堂。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同学动手的积极性,把一群电子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相互帮助学习、提高,而且能够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仅凭学生或学生干部,这些工作做不好。主要是因为“电子科技协会”组织的相关活动专业性强,所以要有老师的指导。
(2)把鼓励学生参加电子类技能大赛作为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电子类技能大赛很多,竞赛重在参与,结果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过程。众多电子类技能竞赛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赛事历史悠久,参赛人数众多,已成为全国大学生四大公开赛之一,影响深远。笔者有幸成为该项赛事的指导教师,亲身经历过,深刻的认识到竞赛包括前期的培训、学习、赛前准备对学生各方面有极大的锻炼,对老师都是锻炼。主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队协作意识。因为电子设计大赛是按组报名,每组三局部气候的观测实践。使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深刻钻研相关教材,从而能够详细地理顺知识层次结构以及其内在联系;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图标来进行辅教学;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鉴于当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老师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器材促进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课程改革进程,比如,针对日照观测或云观测实验,老师均可通过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将诸如日照变化、云的分类、形成等过程向学生进行清晰的展示。比如,各地的气象局通常都会对当地公众进行开放,所以,老师可通过学校或直接与气象局进行联系,进而带领学生进行参考。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可带领学生了解、参观天气图的计算机处理过程,以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等,从而达到有效激发学生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教学实践创新
2.1实验内容创新
比如结合环境专业特点,教师可针对性地增加诸如城市气候考察、气候与植被、风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等专业实验,如此,便会为后续相应的学习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将专业课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学习、以及跨学科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2.2结合热点研究课题
此方面的改革即对热门的环境问题予以关注和结合,比如全球气候变暖,酸沉降、臭氧层损耗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因此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尝试,比如大气中颗粒物浓度与降水PH值的观测,降水量与地表水水质关系的调查等研究课题,如此不但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亦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3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1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
1.1高职生生源素质现状
众所周知,高职学院录取的是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有些中学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没有学习计划,没有职业规划,不上课,不参加活动,沉迷游戏,甚至拿不到毕业证。高职生源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素质的培养难度更高,更需要重视。
1.2高职生在校学习现状基本类型
(1)计划目标型:认真学习,有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2)社会兼职型:平时和假期经常到社会上兼职。(3)在校创业型:有创业项目并得到支持,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创业。(4)游戏放任型:整天玩游戏,对其它事情不感兴趣。(5)随波逐流型: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想混到毕业。
1.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现状
针对高职生的现状,高职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职业规划、素质教育课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具体的着眼点,抽象零散的课程没有形成合力,学生没有感觉。所以如何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来这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的意义
2.1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
职业素质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有积极健康的乐观心态,不仅同亲人有良好的关系,同同事、客户一样可以融洽相处,这样更容易地立足岗位,融入社会,为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是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前提
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如果不能从容应对,容易失去信心,甚至崩溃。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开心地生活和工作。
2.3有利于尽快适应实习就业岗位
笔者在淘宝大学《电商师资赋能特训营》培训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阿里巴巴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质。在参观阿里巴巴西溪总部时,发现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表面是随意自由,但实现上规矩很严,要求很高,责任很重。去支付宝大厦参观,得知员工经常晚上十点后下班,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地为企业未来和自己的职责在努力。企业的这种高要求,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只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相当高的人才能胜任,在获得丰厚报酬的同时,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阿里巴巴的离职员工都被其它互联网企业高薪聘用。对于我们高职院校来说,除了职业技能硬件外,职业素质软件培养也要跟上,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2.4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职业素质一旦形成,就会对以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就业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良好的职业收入→进一步的学习提升→更好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3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3.1家庭教育培养
现在的家庭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是很少关注孩子的意志品质、协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更不用说结合孩子的个性特质,考虑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但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大学的事,必须从娃娃抓起,否则光靠大学的努力,可能事倍功半,等孩子将来在工作中碰得头破血流才获得一些感悟,代价太大,也太迟了。
3.2学校教育培养
所谓学校教育培养,不仅仅是指大学,还包括小学中学。中小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为大学进一步培养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起源于中小学教育,萌芽于大学,成熟于职业生涯中。
3.3企业实践培养
笔者认为,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比较实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在假期进行企业实践,哪怕是寒暑假在企业认真地工作一个星期也会有一定认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企业则要求员工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转变需要学生亲身体会后才会有感受。现在大学最后一学年才安排顶岗实习,其它时间则没有要求,学生对企业工作没有实际体会,职业素质的培养就难有效果。大学应该把学生企业实践分解到每个寒暑假,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职业素质。
3.4实习实训锻炼
实习实训是大学一个重要环节,每个专业都有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很遗憾的是:平时实训和真正的企业环境的岗位联系不紧,学生无法真正感知企业岗位的需要,顶岗实习也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如果能把企业引入校园进行实训或顶岗实习,相信效果会更好。
4“互联网+”环境下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新思维
(1)让学生选修职业素质教学MOCS课程。(2)通过网络职业心理测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特质。(3)网上学习成功职场案例,思考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4)往届学兄学姐同在校生网上互动,提供职业发展建议。(5)运用智能移动APP平台,教师学生互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择业、就业和创业。
5结语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决定需要职业素质的培养
由于一部分高职学生高考成绩不够理想,高考填报志愿也是比较被动和盲目的,这些学生往往是被调剂录取的,和自身的期望值落差比较大,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且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比较模糊,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后,对自己所学专业一知半解,甚至没有职业概念,在平时学习中不太注重自身职业素质的积累与培育。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用人单位用工特点决定需要职业素质的培养
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了关于职业素质体系的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指职业素质可分为“冰上部分”和“冰下部分”。“冰上部分”是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在表现等显性素质,而“冰下部分”包括一个人个性特质、动机、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等隐性素质。很多用人单位经常把“冰山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招聘环节中,招聘过程中不仅注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且更加关注求职者的求职动机、个人价值观、职业认知和决策等内容。用人单位在初期一般较注重学生技能知识,后期更加关注冰山以下的隐性素质,这些都依赖于学生平时职业素质的培养。
二、校企产学研合作教育视阈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提升职业道德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养成教育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稳定的核心价值观和事业观。同时结合通识教育、心理健康、职业生涯发展、就业指导、专业理论以及实验实训等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其次,在专业学习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将诚信道德考核列入学生的学业考核中。
(二)构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意识
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围绕就业形势和求职流程等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结合专业情况持续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形势讲座的学习,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专业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意识。学生职业素质往往是在其毕业之前就基本形成了,学校应该也可邀请企业技术骨干、职场精英、创业成功人士等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学活动中,以讲座或沙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和帮扶。
(三)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提升职业知识
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素质培养课贯穿于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大一应注重专业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大二注重专业或职业技能训练;大三注重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和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团队协作、竞争、吃苦耐劳等意识。很多高职院校的考评机制还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阶段,这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对职业素质并不重视,而为了能通过考试,这种考评机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职业能力考评中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考核,此外,可以通过作品考评和师生共同评价相结合、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四)注重专业实践教学,提升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深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要注重专业实践的教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启动学校技能精英培养工程,开设技能尖子班,加强职业学生技能培训,加强学生动力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校校技能比赛。组织技能优秀学生与行业技术骨干人士开展比赛、营造学技能、练技能的氛围;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训等专业实践,把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综合技能水平。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升职业体验
校企产学研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三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即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引导学生在校内学习时融入社会,这对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采取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
(六)强化校园文化引导功能,提升职业精神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校园文化对健全学生的人格,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具有重要引导功能。第一,高职院校要以校园文化为主要载体,组织各类校园活动,引导学生保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愉悦的情绪特征,帮助学生提升组织管理、团结协作等基本职业能力。第二,可以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园文化中嵌入企业文化的元素,提前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能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对用工者的职业素质要求。第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第四,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和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学会交往、包容、竞争和合作等职业能力。
(七)注重职业礼仪教育,提升职业形象
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培养;因素
1职业素质相关理论概述
1.1素质
教育学所讲的素质侧重于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和环境影响如社会、教育、家庭等方面因素。素质的形成不仅是人自然属性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认知和实践内化为稳定而内在的素养和潜能。
1.2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下,在从业过程中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进行学习、积累、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1.3影响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因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高职院校要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在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功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要注意到影响职业素质培养的各方面因素因势利导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包括:观念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教学因素,等等。
2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素质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根据调查显示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能力而是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记住或者是考试的分数。这些都会导致课堂教学没有生气,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却丢失了一次在课堂上提升自己关键能力的机会。(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与现代高职教育存在差距。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仍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这种讲授方式传递知识的方法单一、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3)缺少对学生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学校里大部分老师都不是很清楚职业素养能力的内涵。这说明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能力观教育而这会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职业能力产生理解偏差如此的情况下培养出的职业能力必然是不全面的。(4)在对高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职业学校存在以下现象,一方面是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教师数量有限,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绝对数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这一现象说明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师生比不足能全面投入到实践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5)学校的办学条件跟不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不足。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一方面是过于随意变动性强经常是今年设置明年取消专业发展缺乏连贯性;另一方面是为求升本求大求全专业设置结构没有突出学校特色。不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一种对学生的不负责这些院校往往在办学上只看到学校的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学校的长期发展对学生素质培养缺乏关注。那些不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专业最后往往只能取消或者低质量运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而学生素质培养的不足又进而导致就业困难。
3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和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出了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对这些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总结出的问题不是单个高职院校的个别问题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的开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应该详细分析其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
在职业能力备受企业关注的今天高职院校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但培养效果却差强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对职业能力的概念不清楚。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直接将职业能力看作是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比如专业实践课中关注的只是学生能否完成特定的任务却忽视了学生是如何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在任务完成后是否有所反思等。
3.2高职院校不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高职学校采用的主要是传统本科的方式,教学上以讲授式为主评价手段上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教学虽然简便易行容易为人接受但实际上却与灵活的职业教育不符更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不符。讲授法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低但是这种教育也许在普通教育还有市场但在职业教育却是问题重重。对于理论课或许我们还可以采用讲授法进行授课但对于实践课、职业素养课、职业道德课等却是弊端多多。
3.3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存在不足
课程内容关乎职业素质培养的成败,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课程内容难以适应职业需求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教材建设不足很多专业能够选用的教材非常有限。同时在学生的眼里职业素养课程太虚不像专业知识实际极易忽视。矛盾明显学校要求学生加强自身职业素养却轻视开展职业素养课程使学生职业素养的开展不尽人意存在短板。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义突出一个是社会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是方法能力的重要内容如此存在短板实在令人担忧。
3.4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合理
高职院校所聘用的教师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教师,应该在具有教育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具有相应专业的实操知识和经验即具备“双师”特质。同时在教学的开展中还需要引进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对兼职教师高职院校本身就缺乏引进动力兼职教师的管理本身不方便况且也不易引进。
3.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存在问题
对学生而言进实训室也是畏首畏尾各种严格使用规定。如此就导致实训室使用不足没有达到教学效果最终通费了实训资源。缺乏优秀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习的训练开展实训室的良好使用离不开优秀指导教师的指导。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一要求出发,社会对高职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无疑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风伟.基于用人单位评价的中职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示范学院,2014:1-54.
[2]藏桂美.浅析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