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学前教育培养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培养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培养方案

第1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Abstract: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reform of a vocational school's pre-school teacher's cultivation model. The main task is to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asons for these problems to find some solutions.

关键词: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学前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 nursery teacher's cultiv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30-01

1我国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亟待变革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是提高未来社会人才素质的基本保障,然而是否拥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决定了学前教育的质量。

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更高需求的产物,所以我们必然要加强对这一产物的探讨。因此,本文就从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期待有利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发展。

2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师资的显著特征是拥有“双师型”教师。但是,据笔者了解许多高职院校并未形成专业的教师团队,大多都是单一的按照课程需要来配备教师,“双师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高职院校中的大多数教师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非常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根本不可能胜任高职学前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2.2 生源质量差笔者发现在高职院校具体的办学中,由于达不到招生计划,很多高职院校都在降分录取新生,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在数量下降的同时,质量也在下降。很明显,一些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大多都不在同一起点线上,这给正常教学就增加了新的难度。

2.3 培养目标的不确定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很多的办学者还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介于现有的各种条件,我们的办学者仍然力图固守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向;另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办学者对高职学前教育属性认识不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忽视了学前教育的职业定位。

2.4 课程设置的学前教育特点不突出高职学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必须具备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并掌握幼儿实践活动的具体特点。但是往往一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自身高职特色不明,其培养目标缺乏对其课程体系中的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和学前心理学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2.5 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培养人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时,缺少对幼教职业岗位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分析。分析工作过于简单,或者分析根本没有与目前市场的需求相对应,专业调研往往留于形式。

2.6 实训基地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的安排不尽合理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学生的琴房、舞蹈房以及技能技巧练习活动室非常少,根本就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见、实习基地少,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使得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实施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和特色。

3完善高职院校幼儿师资培养的策略

新的学前教育发展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

3.1 完善师资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竞争力根据学前教育实际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专业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考核方式。这是当前我国制定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

3.2 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素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优秀毕业生,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有一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才能够提高幼儿师资素质,所以合理的课程设置是提高幼儿师资素质的基本因素。

①科学设置幼儿师资课程。学前教育模块的课程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讲座+教育实践”的课程结构形式来展现。我们可以以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教学来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②妥善处理课程设置中的各种关系。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当今社会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来设计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课程设置及各类课程的比重由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来决定。

3.3 扩大教育规模,提高生源质量面对生源危机,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这样应对:①优化生源结构,拓展生源空间。其实,除了普高生、三校生外,一些已有一定工作经验但没有文凭的幼儿园教师、想换工作的职业人士、想自办幼儿园的农民和下岗工人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生源渠道。②实行委托培养,服务农村社会发展。从当前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态度以及教育部出台关于农村教育的一系列的举措看,农村学前教育总的形势是好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农村或县级地区进行委托培养学幼教师资,为农村发展服务。

3.4 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从高职院校发展和幼儿师资培养的角度来看,当前我们应努力建立高职院校培养和幼儿教师资格之间的直接联系。学校应该将学生培养与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紧密联系起来,作为重要的教学和实践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和实习,就能够达到合格幼儿教师的水平,顺利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认证。

3.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样,只有建设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要优化结构、挖掘潜力,建设一支能够推动我院学前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齐峰.对高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1.

[2]黄明东.论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改革和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

[3]李辉.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冲击及有关对策[J].师资培养,2004(5).

[4]李克勤,周智湘.试论职业教育职业学院的定位与办学模式[J].师资培养,2004(1).

第2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模式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82-01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促使其加快发展对于儿童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形势来看,幼儿园课程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每个幼儿园所设计的课程方案都不尽相同。学前教育课程个性化、多样化是我国幼儿园课程园本化以及本土化发展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课程建设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情况。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实践,对学前教育课程设计进行集中阐述。

一 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原则

通常课程实施可分为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以及创生取向。从我国传统课程实施来看,由于受到经济体制以及课程管理方式的影响,课程实施一般都是忠实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传输规定的教学内容。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幼儿园普遍使用苏联分科教材,学前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如实传递给儿童。我国目前幼儿教育没有规定必须执行的教材,并且课程内容回归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呼声。在这种形势下,课程实施就应该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课程内容依然主要来源于各种版本的教材,并且在课程进行中,绝大多数教师也仍旧坚持教材的忠实取向。这一取向使得课程实施成了程序化、技术化的过程,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幼儿是知识的接受者,这就使儿童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抹杀,是完全不符合当前学前教育理念的。

当前形势下所倡导的儿童主体地位,强调儿童不但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而且更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要求下,学前教育课程应当坚持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课程是师生亲身体会、领悟到的经验,而事先计划的课程方案仅是师生共同创造的教育经验,因而教师应更加注重创造性、反思性教学实践。实施创生性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变得更高,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儿童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教师就要更加尊重儿童活动的创造性和主体性。

二 将儿童活动视为课程设计的通道

活动作为儿童的天性与本能,同时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儿童在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交往等多种活动来获得直接经验,进而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唯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他们才能够把内在的东西逐渐外露,并通过长时间地和外界接触,改造他们的生命,丰富他们的心灵。所以,学前课程实施的重点绝非是教师的“讲”,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做”。教师通过引导儿童在现实世界或现实情境中不断感受、体验、尝试,使儿童在积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体会所学知识的意义。游戏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是积极主动、自主自发、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他可以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

儿童在幼儿园一日的生活中主要有生活、游戏以及学习三种活动,这三个活动应充分发挥合力,共同保证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这三者当中,游戏始终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游戏是最符合儿童本性的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实现积极主动、自由自在、自主自发、不受约束,并且能够自由探索、自由创造。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都只重视幼儿的学习,却严重忽视甚至忽略了儿童的游戏以及生活。从当前形势来看,伴随“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生活”逐渐被纳入到法律法规,且开始深入人心,幼儿园方面也开始对幼儿游戏活动高度关注起来。虽从表面来看都是游戏,但实际上多数为假游戏,游戏成了包裹知识的工具。所以,学前教育改革应以儿童游戏活动为出发点,同时关注儿童生活,并对儿童学习进行合理设计,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观察、交往、操作等活动方式,从而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 结束语

第3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untry's polic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ffor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y in entering campus at present, prot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normal colleges have begun to establish or organize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for normal colleges in construc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especially in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 teaching team and teaching facilities. Finding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olving these difficulties will undoubtedly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e-school education.

关键词: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困境;破解之策

Key words: normal colleges;pre-school education;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dilemma;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248-02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发展学前教育的力度。2010年11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1]随后,各地亦积极出台政策,提出各自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举措,如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10年12月颁布《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加强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普及三年学前教育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2]为响应国家政策,解决当前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各地师范院校纷纷开办或筹办学前教育专业。不可避免,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会面临诸多困境,尤为关键的是专业定位、师资配备及教学设施建设。有鉴于此,笔者从渭南师范学院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经验入手,来探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破解之策,希望对兄弟师范院校开办(或筹办)学前教育专业有所助益。

1 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困境

1.1 专业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担当为国家培养优秀幼儿教师的重任。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定位应区别于高职、中职院校的专业办学,其专业办学类型、层次、规模的合理性、科学性应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并进一步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做到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职业性和师范性、独特性和发展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规模性和效益性、宏观性和具体性、质量和特色的统一。[3]做好专业定位,是办好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和关键所在。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尤其是中小型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私立幼儿园收费低廉,入学门槛低,吸引了大部分学前儿童,相对于公立幼儿园而言,发展异常迅猛,甚至有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力军的趋势。也正因为如此,私立幼儿园更愿意接纳低学历、低薪金要求的幼儿教师。如果要迎合这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在专业定位上就应当倾向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可是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趋向来看,社会对理论型、技能型兼备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我们到底应该迎合现状,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重同时降低办学成本,还是应该放眼长远,培养理论型、技能型兼备的高素质幼儿教师,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困境。

1.2 教学团队 学前教育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既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也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因此不仅需要专业理论教师,还需要配备大量的专业技能教师。但是许多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开办之初,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专业理论课程需要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师完成,专业技能课程则需要借助艺术系的教师实施教学。然而,这些从事其他专业教学的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规律不熟悉,对学生的培养标准无法恰当地把握,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为此,学校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不断充实专业师资队伍,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即使如此,仍有两个难题亟待解决:一是新教师的引进从招聘、岗前培训到基本配备到岗,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远水难解近渴。二是学校办学经费有限,往往难有足够的资金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1.3 教学设施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技能,除了配备相应的教师,钢琴技能实验室、舞蹈教学实验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画室、手工实验室、儿童游戏与玩具开发实验室、蒙台梭利工作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幼儿园模拟活动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更必不可少。但是完善这些教学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于是有些学校一方面会借用已有的教学设施开展教学,一方面会将没有教学设施的教学内容搁置。如此,不仅使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的职业技能,成为理论型、技能型兼备的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难以实现,甚至会影响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2 破解困境的应对之策

2010年7月,渭南师范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和精心准备,利用现有学科资源,申办学前教育专业,经陕西省教育厅评审通过,教育部备案发文正式批准我校开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一届学生已经入校学习。在实践中,我校摸索出一整套开办学前教育专业面临困境的破解之策,对于其他兄弟师范院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 进行科学的专业定位 我校是一所师范教育为主的多学科普通高等院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我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以提高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在突出专业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体系的科学发展培养合格的师资。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同类及相关专业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我校进一步深化专业特色的研究、探索和建设,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构建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体现时代特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理论素养和儿童音乐、舞蹈、美术等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懂得学前教育规律,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和教学基本能力的实用型复合人才。最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幼儿教育机构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研究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各种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宣传和培训工作。

2.2 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我校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机制,以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强化教师专业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根据教学需要,逐年引进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其次,在现任教师中有重点地培养骨干教师,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主要做法有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访学和读博士;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学术研讨会;定期邀请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和影响的本学科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为教学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再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增加技能课的专任教师,以保障学生全面掌握特殊的职业技能。最后,适当增加实践基地有丰富经验的园长、教师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建成一支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2.3 完善教学设施,开展全程式教育实践活动 当前,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求他们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基本的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求具备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儿童玩具的设计与研发等技能。[4]为适应这种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幼儿英语、体操、舞蹈、音乐、美术、书法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学校一方面要在课程体系中重视专业技能课程,根据幼儿园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并有效组织与实施,以实现课程目标。同时要注重人文素养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逐步建设钢琴技能实验室、舞蹈教学实验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画室、手工实验室、儿童游戏与玩具开发实验室、蒙台梭利工作室、儿童行为观察室、幼儿园模拟活动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全程式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经验向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

3 结束语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幼儿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已然成为全国师范院校的新增热门专业。师范院校在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难解之题,远远不止笔者在文中提及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终找到解决之策,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省略/zwgk/2010-11/24/content_1752377.htm,2010-11-24.

[2]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EB/OL].http://knews.shaanxi.省略/0/103/8009.htm,2010-12-17.

第4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我国的学前教育因起步较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晚,所以就目前看来,我国在这方面仍然有所滞后,这种滞后不仅是时间上的,更多的是学前教育模式上的。

我国学前教育模式的现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期的教育、经历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模式也逐渐分化为三种。

学习区教学模式。该模式又被称为角落教学模式,它一般将教室区分成不同的学习区域,如语文区、图书区、益智区、科学区、积木美劳区、娃娃家、装扮区等等,每一个区都是依照孩子的兴趣、能力而设计与布置的,让孩子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落活动,从而在游戏中学习。

蒙台梭利式学前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感官训练为主,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从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人文教育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以及实现让儿童自我教育的目的等。

多元智能式学前教育模式。该模式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用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创设“以个人为中心”的园所。

国内现有学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三种教育模式目前在国内比较盛行,但是我国大部分学前机构在实施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照搬现有的学前教育模式,就如中国近代史上的“西体中用”一样,没有真正将学前教育模式“本土化”,导致国内的学前教育发展缓慢。

学习区教学模式虽然提倡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并经由玩耍的过程让孩子学习到各种概念,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式并没有因材施教,可能埋没幼儿的潜在能力,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容易忽略对特殊儿童的教育。

针对蒙台梭利式学前教育模式,有专家提出:“蒙氏教育中的自立和独立价值,强调的是个体而非团体,儿童可能会因为缺乏相互协作降低其社会技能,使得孩子最后不能适应传统学校。”并且儿童的行为常被高结构化的活动所限制,不利于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忽视儿童的情感陶冶和社会化过程。加之,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工具理性的影响,人们把对蒙台梭利教育局限性的承认作为其大行其道的理由,把蒙台梭利教具和教法的标准化操作当作“科学知识”而致使其泛用和擅用,把对儿童的特殊期望当作自我启蒙以及教育方式盲目选择的助推力量。最终,“蒙台梭利”被异化成神话。再者就是蒙台梭利式教育模式在我国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在老师的筛选上不够严格,导致这种教育模式被低质量地用。

多元智能式模式的学前教育把幼儿的差异性当成了一种可贵的资源,重视幼儿在八个大体方面的智力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情商的培养,尤其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亲子关系的培养。研究表明3~5岁幼儿多元智能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气质特点不同的幼儿在多元智能的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父母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而我们往往会发现亲子关系的好坏决定了父母的采用怎样的教养方式。

解决国内现有学前教育模式不足的方向

国内学前教育模式应该在满足孩子对事物兴趣的基础上便于家长、老师挖掘出孩子的潜力并发展其潜力,并且利于孩子在各方面获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响应当代的人才型需求,让幼儿在未来可能在任意领域中发现乐趣并取得成功。

国内学前教育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可以迫使自己不得不提高自身素养、个人能力、专业技能的“高自律”的教育模式;应该是能够促进教师趋于专业化的“高要求”的教育模式;应该是能够让幼儿享受到经过‘自然选择’后的“高品质”的教育模式。

国内学前教育模式应该做到透明、公开性,方便家长通过从单向透明玻璃在孩子不知道的情况下观察到学前不在自己面前最真实的反应,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受教育过程。除此,国内学前教育模式也应该注重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不仅能够做到很好地避免了未来亲子沟通障碍、还能降低叛逆期亲子矛盾的可能性;不仅能为父母提供更直接了解孩子的机会,也能学前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不仅能够促成培养孩子独立性格,还可以提高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度,为未来亲子民主关系的建立奠基。

解决国内现有学前教育模式不足的具体措施

建立一个新型的教育模式――亲子互动透明式教育模式。亲子互动透明式教育模式不仅包含了三种较流行的学前教育模式的优点,还进一步的改善三种较流行的学前教育模式的不足。

第5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育;教学能力

体育对幼儿非常重要,不但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民发展,也影响到我国民族人种和人力资源的质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求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以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1],以便科学安排幼儿的学习、生活、锻炼时间,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当前,国家和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事业给于高度关注,这就要求我国要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培养人才,特别是既具备幼儿教育知识,又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

1.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能力一般包括体育技能和教学技能。体育技能是“人们通过体育训练而获得的控制动作、顺利进行特定活动的能力”[2]。教学技能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策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学能力就是幼儿教师在教体育课的过程中,采用某些策略完成幼儿体育教育任务的能力。面对保障幼儿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要求,积极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了。目前,我国广大的幼儿教师一般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体育教学训练,入职后不能有效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严重影响了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一些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认识不足,不注重适时创新幼儿的体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很少涉及有关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即使是专业的体育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幼儿体育教学的课程。所以这些学前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体育训练,也不能承担起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的责任。即使一些幼儿园注意到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让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幼儿体育教育,由于他们缺少幼儿教育相关知识,所组织的活动和园内的其他活动不相适应,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进程。而且,在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活动大都是由班主任负责组织,这样班主任自身对体育的知识、技能、爱好程度等,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园内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情况、新要求,要帮助幼儿切实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就必须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好的实现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同时,对幼儿体育教育要求的提高,不仅仅是幼儿园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在高校师范类院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设体育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加强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幼儿健康教育课,但是“未把体育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序列中,降低了该课程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3],更没有组织学生参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活动,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虽然大部分高校设置了公共体育课程,但是为了学生自己身体素质的提高,基本上没有把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贯穿进去。而且,由于体育活动器材缺乏、课程标准和教材缺失、教师幼儿体育教育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少等原因,导致学生从事幼儿教育时体育教学实践技能不能适应幼儿需要,不能有效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面对当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培养的现状,要求高校应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把体育教育和幼儿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我国幼儿体育教育事业能否顺利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起步比较晚,各项课程的设置不完善,相应的专业教材也比较缺乏,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幼儿体育教学知识和幼儿园体育活动不融洽,严重影响了幼儿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高校幼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体育教学实践不足、偏于形式化,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能适应幼儿体育教育课程教学的需要。

2.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缺乏。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学目标“具有双重性,旨在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并具有幼儿体育活动工作知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幼儿教师”[4]。但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大都沿用传统的体育教材和教学模式,幼儿体育教学的理念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仅设置了《幼儿游戏理论》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并不是专业的幼儿体育知识和课程,这也严重影响了大学教师关于幼儿成长过程中身心对体育知识需要的教学。而且,在这两门课成中有关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偏少,无法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幼儿体育教学体系。幼儿体育教育课程在在高校设置的课时短,严重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导致教的游戏单调乏味,不能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2.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环节不完善。

幼儿体育教学课程应该包括:幼儿球类活动、幼儿体操动作、幼儿游戏活动、运动保健知识、幼儿队列、幼儿体智能等内容,这些都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所教授的体育教学内容只选择了其中的几项,学习顺序混乱,学习时间各项之间分配不明确,或者只是笼统的以公共体育课代替幼儿体育教育课,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缺乏全面的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知识,在工作中也不能保证幼儿体育的全面发展。另外,体育教育实践是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我国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学实践的时间短、局限于旧的传统模式、不深入、不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而且,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体育教学实践也缺乏来自学校或幼儿园的科学评估,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实践趋于形式化、表面化。

2.3学前教育专业关于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幼儿体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设置明确的幼儿体育培养目标。但是,在高校学前教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对幼儿体育教学的科学认识不足。大部分认为只要具备幼儿健康知识,就能做好幼儿体育教育工作。而且,对幼儿体育游戏的及时创新也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幼儿体育没有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以独立部分出现,导致学校对幼儿体育认识不够、重视不足”[5]。幼儿园的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学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但是,当前教育界并不重视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目标设置不明确、不科学、不系统。因此,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走上幼儿教育岗位后,就会忽视幼儿体育能力的培养。

3.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忽视了体育教育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能够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面对幼儿教师自身体育教学能力的欠缺,要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素养和体育教学技巧的培养。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幼儿教育人才。

3.1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地位,制定体育课程教学新标准。

按照时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地位,实现有“公共必修课”向“专业必修课”转变,切实把体育教育课程纳入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使其与舞蹈、音乐、美术课程齐头并进。专业体育课的设置需要和学生的主要学习时段相集合,使学生能够巩固学习的技能和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体育教学课程发展的投入力度,购置专业的幼儿体育教学器材,积极引进专业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切实保障幼儿体育教学课程开展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标准决定着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增加幼儿体育类的教学内容。在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后,要选择符合本课程要求的教材,以便更好的满足当前幼儿体育教育的要求。

3.2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当前,幼儿体育教育包括球类、体操、列队、游戏、体智能等多种内容,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多种体育技能和教学能力,才能满足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往往学生毕业后只掌握了其中的几种技能,不能满足当前幼儿体育教育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困境,高校需要进一步改善学科设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体育技能和教学能力,把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由“纯理论公共体育教学内容转向更具针对性、系统性和长远性的专业体育教学内容”[6],切实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专业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教师做好教学示范,引导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幼儿体育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科学设置幼儿体育教学的实践环节,教育部门、幼儿园和高校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进行准确的合理评估和考核,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看法和认识,提高其体育教学能力。

3.3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教学能力。

目前,国内学前教育专业的体育教学目标都是沿用原来中专式的教学目标,以及传统的普修式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当代培育新型幼儿教育人才的标准,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幼儿体育教育的意识与行为,培育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具有较高体育教育能力的幼儿教育工作者”[7]。这门课程必须坚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掌握幼儿体育教学以及户外体育活动教育技能,切实加强自身健康和幼儿健康教育意识的教学目标,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加强对幼儿体育教育工作的热情。同时,在幼儿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技能运动为主、注重体育技能教学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幼儿体育教育等原则,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幼儿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0-3-1(5).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5.

[3]荣慧珠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4(12):81-85.

[4]赵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简教类体育教学内容选编[J].教育与职业,2015(1):126-127.

[5]梁红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5):44-47.

[6]徐兆静.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15-116.

第6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注重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82

人文素养是二十一世纪社会新型人才的素质,也是社会对教育者的要求之一。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人格、审美、学识等多方面。在中职学前教育中,教师们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通过我们的教育与行为,对学生们造成这些方面素养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塑造。当然,教师们在注重人文素养教育之前,首先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才能根据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近几年,新闻中相继报道了幼师教育问题。山西太原的一名幼师在十几分钟内对多名幼童施暴,其中一个女童挨了几十个耳光;浙江温岭一小男孩,被幼儿园老师以“取乐”的方式,耳朵被揪着上提悬空离地20厘米。这些教育问题的接连出现,引起了社会、教育者们的重视。而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否只在于教师们的本身问题呢?作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我觉得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会环境

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也会引起部分的负面影响。社会在进步,在发展,因而往往把发展的重心放在了科技、经济、军事等重点方面,从而较为忽略最为根本的人才教育。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了影响人文素养的产物。例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扩大,网络游戏也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这些网络游戏的广泛应用使得更多的人开始沉沦,开始改变。游戏者会在游戏中找满足与成就,而忽略了现实生活的改变。可见,网络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游戏者的情感、思维、性格等多方面。社会是朝着进步的方向前进,它更多的是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只是在部分人的眼中他们忽略了这些,而只是将眼光局限在了停滞不前的缓冲地带。

(二)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主要针对的是两种人群,包括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就社会现实而论,选择中职学前教育的人群主要是初中生,并且这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正是对学习的误解或者学习能力上的不足,这些学生才进入了中职学前教育。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进入中职学校的选择是父母们的意愿,他们希望学生们能在中职学校中完善性格,改正身上的缺点。中职学校的学生来源已然说明了学生们在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而在教育者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教育者们的教学态度。由学生们的本身情况可以联想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他们部分也是玩世不恭、心不在焉的态度。针对这样的班级与学习态度,部分教师者会感到十分失望。长而久之,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教学付出没有成效与回报,从而也改变了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在平时的教育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至于学生们学没有、怎样学,他们也就无能为力了。教育者的这种态度又会再一次加重当前的教育问题,学生们失去了教育的束缚与引导,更会影响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们今后毕业会从事于幼师教学工作,他们的知识、能力、品行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可能就会造成目前学习现象的无限循环。

针对目前的社会影响、教育问题,教师们应该明确今后的教学工作。通过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们的想法,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做到改变学生与自己。

(一)影响学生

的确,中职学校的学生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往往是这些问题被社会、家长们、教师们的关注与放大,才让学生们更加变本加厉,放纵不羁。他们或许知道自身的缺点,他们的行为或许只是为了引起注意,这是学生们的心理。而家长、教师们更多的是看到了问题,忽略了学生们的情感与特质。了解自己的孩子、学生,才能正确的引导他们进入学习。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忽略学生们的过去,让他们以新的面目、形象站在我们的面前。没有过去的不听从、任性、调皮与过错,他们是在一个新的地方,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能力,今后并可能将以这样的身份立足于社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是学生们的热情、童心,而专业的创新需要学生们稀奇古怪的、大胆的想法。看到学生们的优点,带领学生们看到自身的优点,会让学生们感到满足与备受重视。他们会逐渐地加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当然,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人文素养的影响也十分重要。教师们需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情感、价值观等感染学生们,让学生们感受到正确的方向。带领学生们去参加社会义务活动,去孤儿院、幼儿园“支教”,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学生们的本性没有偏差,只是他们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正确的方向,教师们需要采取实际教学措施引领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

(二)改变自己

第7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个高职类师范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这是一个指向性很明确、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在师范类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师教育的一部分,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极高的教师专业化,即“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②在我国师范教育转型、迈入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时期,如何在高职类师范院校中保证学生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获得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各地方急需应用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中抢抓机遇,办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培养理论素养良好、技能突出、职业道德感强的优质人才,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目前高职学前教育培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纵观国际教师教育历程,先后出现过六种教师培养‘范式’。”③虽然没有看到关于六种教师培养范式历史分期的明确论述,但从不同的培养范式对教师素养的核心要求可以看出,培养范式的发展随着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趋势。④不同的范式期,由于教师培养的主要目标不同,对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教师培养范式的变化可以看出,职前教师教育体系中的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呈现出系统化、综合化的前期系统,⑤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教学场景的把握;不仅包括教学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教学情感的培育;不仅要求实践教学的本领,还要求自我建构,获得专业成长的能力。概括起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包含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这三部分。

1.1 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包含幼儿保教知识、幼儿教育发展知识和通识知识。即掌握不同年龄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个体差异;掌握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方法;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及相关的纲领性文件;掌握幼儿教育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各种教学法知识;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基本常识和相关知识,懂得营养学和常见病、传染病和外伤的简易处理知识,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所需要的音、体、美等知识;熟悉并掌握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和家长工作指导并具备一些经验;了解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策略;掌握基本的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

1.2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包含语言技能、保教技能、艺术技能三方面。语言技能包括: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进行顺畅的人际沟通、交往、合作,能组织语言进行教学活动,能声情并茂地讲故事等。保教技能包括:掌握照顾幼儿一日生活,指导并协助保育员做好保育、卫生、健康、安全等工作的技能;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技能;掌握幼儿园活动开展的教学技能,能够创设适宜的环境,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具备良好的幼儿游戏指导与设计的技能;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做好家长工作,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完成幼儿园的工作任务等。艺术技能包括:具备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能开发各类资源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布置,具备歌唱、即兴伴奏、幼儿舞蹈表演与编排的技能等。

1.3 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指教育理念和师德。包含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待幼儿和对幼儿保教的态度与行为、教师应有的个人修养与行为等。如正确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及价值,热爱幼教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为人师表;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热情开朗,有亲和力;认同幼儿教师的专业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注重平等教育与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以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能够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重视自身的日常态度和一言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待提高

我国的幼儿园格局,目前主要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⑥由于目前学前教育在我国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分布不合理、管理混乱、收费标准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低下、教育小学化倾向等问题在农村及一些民办园中十分突出。随着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为高职学前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以琼台师范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王牌专业,历史悠久,自2004年学校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职高专师范学校后,生源由3部分构成,分别是3年制、5年制初中起点的学生以及3年制高中起点的学生。由于学生的起点不同,学习年限不同,他们的职业能力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影响3年制学前中专学生个体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专业知识的欠缺,而影响3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生个体发展和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艺术技能技巧的落后。高职学生录取时不考察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进入学校也没有面试这一重要环节,只是按照高考的文化课成绩录取,导致录取的学生有许多唱歌跑调,不会画画,肢体动作不协调,口语表达能力欠佳。而这些恰恰是幼儿园老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有的艺术技能如画画、钢琴等是需要一定的基本功的,而招生时以分数论英雄的制度就导致了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先天不足。笔者分别对我校2008级、2009级学前教育大专学生进行了统计,发现有63%的学生在进校前从未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训练, 42%的学生在读书期间从没画过画,57%的学生没弹过钢琴,这些都给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

我校是2004年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有之前扎实的中职教育基础,但相较而言,高职教育的时间还比较短,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招生制度、培养制度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评估来看,在学生身上所体现的情况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为海南省幼儿师资培养的摇篮,我校的情况也基本能够反映出当前海南省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3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3.1 设立定位合理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按照学生需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情感三方面设立人才培养目标,各学科的教学都努力围绕这3个目标,并且在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明确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并按照此目标制定和修改培养方案。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也应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把教材内容从知识体系转向教学体系,将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的讲授和实训过程中,强化和规范幼儿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

3.2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强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设计也要符合幼儿教师的职业岗位要求,打破原有的按学科体系编排的教材体系,从1门或几门课程中提取出包涵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工作项目,用工作任务驱动完成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内容综合化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探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自学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例如:理论课程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研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实践类课程可采用讲学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真实情景下的教学做等方法。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取消过去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标准,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建立系园合作开发课程机制,与幼儿园共同开发适合职业与岗位需求的实用性课程。

3.3 拓宽师资队伍建设渠道

通过进修、挂职锻炼、顶岗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从行业聘任机制”,从学前教育工作第一线聘请学有所长、经验丰富的园长和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创造条件选派教师继续深造,强化中青年骨干力量,实行以考定绩、以绩定岗、以岗定薪、优劳优酬、优胜劣汰的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对内稳定专业骨干、对外招引高层次专门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3.4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参照行业标准,完善实训准备、实训过程、实训考核、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同时,在实现学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训基地建设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对内可通过增建、扩建、改建学前教育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对外可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多种层次、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见习、实习需要。加强与实践基地的联系和沟通,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利用幼儿园教师的优势资源,使幼儿园教师成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见习、实习结合,强化学生实践教学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的职业培养目标。

3.5 提供展示职业能力的广阔平台,加强职业情感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首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形势转变和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机会,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宣讲会。一方面,宣讲会应客观地将学前教育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声望和薪酬转变情况告诉学生,以此激发学生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热情;另一方面,宣讲会宜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凸显出来,让学生理解自身专业的独特性和必要性,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认知。⑦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由各种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如手工竞赛、讲故事大赛、合唱比赛、书法比赛、学生艺术节等,按专项评比优胜者,激励特长突出的学生,并示范和引领其他技能较弱的学生,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在气氛中熏染,在职场中历练,以此加强职业情感,营造职业能力训练的良好氛围。

L鼙疚南怠昂D鲜〗逃蒲骞婊氐憧翁狻陡咧案咦ㄑ敖逃ㄒ凳导萄逑倒菇ㄑ芯俊返某晒畚摹?(编号:QJ112511)

注释

① 祁海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3(11).

② 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中国高教研究,2004(7).

③ 朱小蔓,箮佐领.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④ 王云霞.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幼儿园

1 日本学前教育注重对教师的培养

日本幼儿园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在大学期间接受过一些幼儿教育方面课程的培养,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与信心,并且要有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喜欢从事幼儿教育。日本的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必须要在短期大学或一些社会上专业的幼儿教育培养机构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顺利毕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才能被允许踏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上。日本十分重视幼儿园教育,所以对幼儿园的师资好坏尤为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高低将会影响着儿童一辈子的发展,所以幼儿园教师一直被人们誉为是“心灵的工程师”,他们是每一位儿童人生的引导者。试想如果幼儿园老师本身的素质不高,甚至对儿童进行惨无人道的虐待,那么儿童的内心就会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使他们对社会产生恐惧感,对人性感到厌恶,今后他们的人生也将不会顺利,很难与人正常的交往与相处。正因为如此,日本对幼儿园的教师非常的严格,坚决选拔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要严格把握住师资水平,就必须关注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在教师们未踏上工作岗位之前,他们就必须在一般的四年制大学或者短期大学进行有关幼儿教育课程的学习与进修,他们在修完规定的学分,并且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后,还得参加各个县的考试,考试还分为笔试与面试部分,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能获得幼儿园教师的从业资格证,并且踏上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在他们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后,依然要接受相应的培训,为了能使教师们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教育儿童的专业知识理论,日本政府规定幼儿园教师们必须在岗时一直进行相应的培训课程。为了使幼儿园教师上岗后的培训更加正式化,规范化,日本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法案来促进对幼儿园教师上岗后的培训工作。教师在岗后的培训收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幼儿园的老师们也十分愿意接受相应的培训,他们可以在不影响幼儿教学的前提下,参加长期的幼儿教育培训课程,并且他们可以通过培训来考取更高一级的教师资格证书,不仅可以增加他们对幼儿教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可以对他们个人的前程发展有好处。日本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构有很多,既有政府出资建设的官方培训机构,还有民间使人创办的培训机构。教师们不仅可以参加社会上的幼儿教育培训,还可以报名参加幼儿园内部对教师的培训,幼儿园会不定期地请一些有着丰富幼儿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及幼儿教育学者来幼儿园对教师们进行授课或者是讲座,这样大大开阔了幼儿园教师们的眼界,在聆听授课与讲座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感悟他人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与经验经历,对他们今后对幼儿的教育十分有帮助,也培养出了他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着巨大的革新,不单单是传统的面授课程,还会有函授课程,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课程,形形的授课方式也受到了不同人群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2 日本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

与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有所不同,日本的幼儿园教育不太注重对孩子们进行学业上的教育,他们更加专注儿童们在幼儿时期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在社会上的生活的准则,并培养孩子们对他们受益一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与生活作风。日本的幼儿园教育希望在平时大家的共同游戏玩乐中,锻炼培养出孩子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加深他们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的生活中去,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日本的幼儿园教师通过为孩子们讲解童话故事以及让孩子们演讲一些生活中的趣闻趣事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对他们实施体育锻炼教育来促进他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并且养成每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幼儿园教师们还十分关注对孩子们个人兴趣的培养,会经常布置一些绘画,唱歌,书法,作文日记等家庭作业,以此来发掘孩子们不同的兴趣爱好。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会开展一些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事,要与自己的家长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们立志成才,长达后报答社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士,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并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他们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奋斗目标。

日本幼儿园十分注重对课程的改革。随着日本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日本的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国际交流中,自然会接收到国外先进幼儿教育的思想。日本虽然也对国外的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做过细致的研究,也引用了一些较为合适的课程设置方案,但是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还是大量的保留了日本特有的民族特性,而并不是将他国的幼儿教育经验照搬照抄,而是很好地化为己有,在应用中按照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与社会性质等方面做了周全的考虑与改进,使得国外先进的幼儿教育经验与思想能够更好地在本国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幼儿园教育不同,日本虽然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要求与目标,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却没有给出明确的限定与严格的要求,幼儿园可以按照已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指标来灵活地设置课程。

参考文献

[1] 曹能秀,王凌. 日本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09)

[2]杨秀云,张莅颖,邵彩玲. 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及启示[J]. 日本问题研究. 1999(02)

第9篇: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范文

【关键词】家园交流;合作;方法;方式;现状调查;微时代

一、渭南市家园交流现状暴露的问题

通过调查,渭南市临渭区幼儿园和家长具有家园合作方面的意识,但不够强烈,更多的趋向于表面工程,未发挥深度家园合作的作用。家园交流仅停留在信息交流上,对孩子的人格心理发展未重视,更多的在智力的成绩,交流的内容更偏重学习,对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轻视使幼儿教育有失偏颇。

二、微时代与家园交流

在微时代里,我们需要更新的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展做出新的交流方式,避免各种方式的弊端。在已有的交流方式中,网络交流中的微信和qq体现了在微时代下人们已经认识到现代交流方式的重要性,但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交流方式

(1)建立幼儿园独立的网站及线上幼儿园,其包括主页:①学校概况,即学校的地址、面积、交通等基本资料;②机构设置,即学校内部各个机构的设施及分配情况;③教学管理,即学校对教学方面的管理情况;④合作交流,即学校在与外界各部交流的情况;⑤幼儿风采,即幼儿在学校的各种表现,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⑥下载中心,包含幼儿的各种情况,学校的教学资源等内容;在网站中只有园内幼儿的家长利用专属的登录名登录才能观看或者下载有关幼儿的概况或资料,外界人员可以观看一些基本的资料。

(2)利用各类交友软件建立网上交流群组,方便老师和家长随时随地的进行交流如:微信、论坛、QQ、博客等等。

(3)研发幼儿园专属的APP,每个家长通过手机下载安装APP,再输入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和姓名就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园的一切动态,有照片、视频等等,输入幼儿园的名字就可以看到有关幼儿园的一切信息,包括地址、面积、师资力量等等。

(二)微时代交流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1.现代化的家园合作形式的优势特点

①不受时空限制。在家中或单位里家长就能自由选择适当的时间,通过E―mail邮件等形式对需要与教师交流探讨的问题进行沟通,因而灵活方便。②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数是一对一的方式呈现,对家长家教行为的指导渗透在个别联系之中,指导内容因人而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③自主选择性强。家长有较强的自主选择权,不仅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而且允许选择各自喜欢的方式,通过电脑咨询、发送E―mail、查阅幼儿园网站和班级网页或其它相关网站,也可以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以此了解幼儿教育的理念和行为。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合作的局限性

①受条件限制。这种现代化的新模式受到一定的条件、设备限制。需要幼儿的家庭中拥有电脑,且有上网条件和电子邮箱;幼儿园有局域网、网页,各班都有电子邮箱。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就无法开展,进行交流。②受能力的限制。开展现代化家园合作,还受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限制,需要教师和家长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会上网,发电子邮件,懂得SMN软件、BBS留言板等。这在家长的教育信息技术要求是很高的。③文化程度和年龄的限制。这种现代家园合作形式适宜有条件的家庭和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而对那些文化程度低的父辈或祖辈家长来说不能采用这种模式。

三、思考与建议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人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沟通和交流的手段。我们的家园沟通因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资源和新途径,在家园合作交流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技术的优化,促进了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拉近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还带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但是运用信息技术开创家园合作共育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为此,作为在校学前教育学生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反思。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反思:《幼儿园评估标准》到《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对幼儿教师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但在校学生的认识是浅层次的。

首先,在校学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方向性选择,它对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和评价以及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

其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需要重新的调整,对于具体的调整方案以及具体课程的变化都是在校学生不曾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