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幼儿体育的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体育的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体育的任务

第1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中职;培养;学前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14502

学前儿童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前儿童集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前儿童体能、提高其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健康被列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对学前体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特点进行了规定。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加速发展,学前体育活动备受重视的同时,培养具有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应用型学前体育教育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正确的特色培养目标定位,科学设置学前体育课程,加强对学生体育游戏创编能力的指导,努力培养更多的学前体育教育人才。

1学前体育教师培养问题的提出

1.1社会对学前体育的认知

据调查统计显示,幼儿园里绝大部分老师对学前体育的认知上都表现出积极地一面,认为适量的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育、社会情感、智力发展、语言表达、意志品质都有促进作用。家长的育儿视角和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很多家长认为,平时因工作忙及场地的限制,和孩子在一起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很有限,所以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接受更多的体育活锻炼,在活动中发展身体,体验快乐,培养良好品质,促进孩子的个性养成。

1.2国家对学前体育的要求

2010年6月29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被列为学前教育五大领域之首,对学前体育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特点进行了规定。学前体育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幼儿园的体育工作的“育体”任务是通过两条途径来完成的:一是体育活动(包括早操、户外体育活动等常规锻炼方式);二是体育游戏。《纲要》中还明确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

1.3幼儿园学前体育教师的紧缺和需求

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因为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对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指导,而变相压缩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教师的学前体育知识的匮乏,也导致早操、户外活动或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开展都比较笼统、粗糙,缺乏趣味性、教育性和发展性等。所以,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幼儿园园长普遍的新期待是:幼儿园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学前专业教学技能,还急需提高体育教学能力,包括选择、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设计、实施体育活动方案的能力;创编幼儿体操、舞蹈及体育游戏的能力;幼儿安全保育能力以及运动创伤紧急处理能力等。

2中职学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策略和形式

2.1特色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国家教育部幼儿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规定,报考者学历要求大专及以上。只有中专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更高学历的同行比较,少了幼师资格证这个重量级的就业“敲门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特色培养方向上,除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双语教育,中职学前专业还把学前体育教师的培养列入主要培养方向,是树立良好的社会效应,打响专业品牌的前瞻性培养目标定位。

中职学前专业学前体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积极适应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实践性和专业性,培养具有幼儿教学能力、幼儿常规管理能力、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的应用型学前体育教育人才。

2.2课程设置的研究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平衡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内容;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在理论和技能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非常重要。

学前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美术、舞蹈、语言和认知、行为纠正等课程;专业技能包括幼儿舞蹈、幼儿体育游戏、幼儿武术、幼儿体操、球类技能等;对学前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包括设计实施体育活动方案能力、创编体育游戏能力、创编幼儿体操、幼儿舞蹈能力、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能力、动作技能讲解能力。

但纵观之前的学前教育的专项技能课程设置,大多倾向于唱歌、画画、手工制作、弹琴等艺术类专项技能的培养,而体育类的专业技能培养几乎是空白。因此,中职学前体育教育方向学生经过两年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基础后,在第五个学期要集中进行选修幼儿体育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强化体育类专业技能训练而有目的地突出特长。到第六学期,一定要跟随老师到幼儿园或教育基地实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操练,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能力,让幼儿体育教学技能实践能力达到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基于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中的重要性和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活动指导能力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笔者将深入探究幼儿体育游戏创编能力的培养问题。

2.3学前体育游戏创编的指导

幼儿园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它是以基本体育动作为主要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活动。在幼儿园,教师每天都要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在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中,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创编和指导幼儿体育游戏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因而教师具有体育游戏创编和指导能力能更好发挥体育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学前体育游戏创编有六原则:锻炼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智慧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笔者以“小蚂蚁运粮”为例,指导学前体育教师根据创编原则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体育游戏的创编。

(1)锻炼性原则。幼儿体育活动中主要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包括走、跑、跳、爬、投等基本动作,体育器材有球、绳、圈、棍、沙包、钻架等。为体现锻炼性原则,创编时应考虑到游戏环节中必须有1-2个基本体育动作的渗透,1-2件运动器材的选用,以保证运动负荷量。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就是让幼儿扮演小蚂蚁,背驮沙袋从场地的一端爬到另一端。

(2)趣味性原则。趣味性是体育游戏具有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为题材,从角色、情节入手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设计工蚁、蚂蚁小宝宝、蚂蚁指挥员等不同蚂蚁角色让幼儿扮演,并加入一些有趣的过河、下雨等情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更多的乐趣。

(3)智慧性原则。体育游戏除了担负“育体”的任务,还要包含“育智”的成分。为了更好地体现智慧型原则,教师在创编过程中,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故意创设多种方法进行游戏的选择余地,不断拓展促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空间,这也是优秀体育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对“下雨了,怎么才能安全过河运送粮食”问题思考,鼓励幼儿运用多种途径完成成功运粮的游戏,通过体育游戏的智慧型体现更多的趣味性。

(4)教育性原则。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自信、自强品质、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等优良道德风貌的塑造上。一个好的体育游戏应该既体现个人价值又能体现集体力量。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教师可通过分组竞技运粮的方式和运量路线环境的创编,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或失败、欢乐或痛苦,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成熟与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

(5)安全性原则。由于体育游戏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情的特点,幼儿在“忘乎所以”的参与过程中有可能会制造出一些意外,所以体育游戏的设计、组织过程更应强化安全第一的观念。整个游戏应在草坪、木地板或毛毯覆盖的平面上进行;游戏道具质地要轻柔、无毒、无尖锐棱角;游戏器材的放置不能太高,坡度不能太陡。在“小蚂蚁运粮”游戏中,摆放小蚂蚁运粮道路障碍器材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安全性原则。

(6)发展性原则。由于3-6岁不同年龄段在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创编体育游戏时要参考《不同年龄育儿体育游戏的基本要求》里的各项内容,从内容动作、情节、角色、规则和要求、结果和游戏方式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考虑。例如“小蚂蚁运粮”游戏,如果是小班玩,教师创编的游戏内容动作、情节和规则都要简单化,所有幼儿都做同样的“运粮”动作,共同完成任务;如果是中班玩,教师创编的游戏要采用分组的形式来完成运粮的任务,通过你追我赶增加更多的追逐动作,规定背上的沙包掉了要回到起点重新“运粮”的规则,增加游戏的限制性;如果是大班玩,教师创编的游戏增加体力和智力的结合点,创设恶劣的天气和道路条件,让大班的“小蚂蚁”开动脑筋,通过尝试多种克服困难的方法完成运粮任务,体验合作的乐趣。

此外,为做好学前体育游戏的指导工作,学前体育教师除了做好体育游戏前的各项准备,在游戏的开始、过程中及结束三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有效指导。

3结语

职业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学前体育教师既要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学前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这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为了让中职学前体育教育方向学生在两年半时间里掌握更多的体育教学知识和方法,中职学校还需在如何提高体育、艺术、健康类、游戏设计等课程学科老师的整合意识,加快整合的行动,以形成专业教学的合力,在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上凸显体育技能的特色方面注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井卫英,徐会昌.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2]韦凌云.目前幼儿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2,(5).

第2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幼师; 体育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44-00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学前教育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可见,幼儿教育事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幼儿教师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社会各界更是对幼师学生职业能力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幼师体育教学既不同于高中体育教学,也不同于其他中职体育教学,而应根据幼师生的职业特点,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幼师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从而提高幼师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在幼师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幼师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教师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立足幼师学生职业特点,创新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幼师体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幼师体育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性,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健身运动和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掌握运动技能,使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发展,更要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最实用、最贴近幼儿的体育知识技能,使课程内容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开发幼师专业校本教材,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学校需全面了解幼师生将来发展需求以及从事幼儿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大力研发校本资源,完善幼师体育课程体系,编排切合实际的有效教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健身性、实用性,将体育舞蹈、体育游戏、形体练习、健美操、韵律操、艺术体操等纳入教学课程,让学生可以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1.体操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开展的早操或集体户外活动都将体操作为重要的项目,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创编适应幼儿身心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的体操。为此,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徒手操、轻器械操的特点和编操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际运用的机会,以使幼师学生能够根据编操的原则、用途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断编出动作简单、易于模仿,而又有新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2.体育游戏是学前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未来幼儿园工作职业训练的需要

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幼师生将来组织幼儿体育游戏的能力。教师应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各样的游戏,从熟悉游戏的玩法到学会改编熟悉的游戏,再到创编新的游戏,并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教师组织游戏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为学生将来组织各类幼儿体育游戏打下基础。幼师生要熟练掌握组织游戏的方法和创编游戏的基本技能,并在游戏实践中体会童趣的快乐。

3.幼师体育教学还应加强学生对幼儿体育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幼儿体育教学通过在体育课、早操、户外体育活动中得以实现。而教学成效如何取决于教师的组织管理是否成功。一堂完整的体育课通常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复习、检查和评定。教师要让学生全面了解体育课堂组织管理的全过程,理清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掌握课堂的结构设计,提高学生开展体育工作的能力,成功地担任起幼儿体育教学的工作。

三、优化幼师体育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师应适应新课程改革,不断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理念与要求、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场地因素、较深的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游戏和体操,并由学生在小组内组织教学,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促进学生掌握开展体育活动的方法,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幼师女生多,根据她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单一的练习方法会使她们的高级神经活动陷入抑制状态,机体易产生疲劳,因此教法多样新颖是提高学生兴趣,减少身心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

四、创新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健全评价机制

教学考核评价具有导向性意义与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基本技术、技能和体育能力的发展。在考核评价内容中增加创新能力(如:自编体育游戏、幼儿体操或学生擅长项目的某些创新)考核,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能够更主动地参加体育课的学习和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熟练地掌握一些体育健身方法,形成课内外“一体化”,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而且,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重视自我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在生理、心理、体能、意志品德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促进教师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种教学环境中,以正确的示范、启发性的讲解、合理的组织、创造性教学,身教言教地启发学生在“求准,求精”基础上,注重“求异革新”,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锻炼。

总之,创新幼师生体育教学能力,是职业的需要。创新有效的幼师体育教学模式,必须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的教学中锻炼健康的体魄,培养坚强的意志,并逐步加强作为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幼儿体育教师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3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 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 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 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 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二、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 后者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幼儿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 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幼儿总 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幼儿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 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 。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幼儿的心理 负荷都很大。幼儿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 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幼儿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 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幼儿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幼儿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 任务的较好完成。

6.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幼儿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 习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幼儿心率达180次/ 分,有的幼儿仅168 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幼儿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三、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 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 、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 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某大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 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至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幼儿分别站在圆圈的边 线上,游戏共分三轮。第一轮是教师击鼓,幼儿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 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事先准备好的绒毛小动物玩具,数量每一轮都比游戏的幼儿少2至4个。),没 找到“朋友”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幼儿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 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幼儿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 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转贴于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幼儿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 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 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 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幼儿出现两种负 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 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 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 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 后半部分就可安 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 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幼儿的意志 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 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 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幼儿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 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 ,再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 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幼儿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 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幼儿情绪过度兴奋 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幼儿的情绪负荷达到。对意志负荷,学习新 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 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 效果。

3.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体育课时应精讲 让幼儿多练,应使幼儿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幼儿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幼儿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 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幼儿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幼儿的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 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 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幼儿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龄班,尤其是小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 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中大班幼儿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 ,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 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幼儿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 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幼儿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 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幼儿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 交代任务、评价、幼儿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幼儿的休息时间。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幼儿园还达不到 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 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幼儿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幼儿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 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幼儿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第4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户外体育;游戏;阳光体育

2011年我园在全国学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影响下,向自治区申报“阳光体育如何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这一科研课题,同年我园通过了审批,并开展了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意义

培养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幼儿,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决定了作为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体现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从国外学前教育看体育活动的先进性

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取向之所以风靡全世界,其主要特点是体现了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它的儿童观是尊重幼儿的个体,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再看英国的基础阶段教育原则在运用中强调:“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提供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且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呈小组化进行游戏”。又如,德国的混龄教育,混龄班中的幼儿年龄各不相同,决定了其大多数教育必须个别化,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从而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运动使他们释放活力,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一起游戏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所以,户外体育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尊重幼儿个性选择,开放式的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2.从国内学前教育看体育活动的重要性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全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各种富有乐趣的活动;强调尊重个体差异,在运动中培养幼儿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这些都体现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人本化趋势。

3.结合园情,看实施体育活动的可行性

自从我园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实践研究以来,教师积极研究组织各类体育教学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大家普遍感到仅靠单一的体育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体育目标的,幼儿体育应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要重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此,我园尝试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户外体育活动,通过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环境创设、目标制订、内容安排、组织形式以及指导策略等实践与研究,探索一种具有我园特色的幼儿自主性的体育游戏形式,为幼儿创设愉快、充实的运动环境,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二、户外体育游戏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园对全园幼儿分年龄段进行了基本的体能测试,具体内容: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六项体能测试。这六项体能测试的意义分别是:10米折返跑――反应人体的灵敏素质,立定跳远――反映人体下肢的爆发力,网球投掷――反应人体上肢腰腹肌肉力量,双脚连续跳――反映人体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坐位体前屈――反应躯干和下肢柔韧性,走平衡木――反映人体平衡能力。

其次,我们班级是小班,根据班级幼儿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10米折返跑、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没有超过8%,其他几项合格率超过50%。其中网球掷远大部分幼儿没有掌握掷球的要领,双脚连续跳时有的幼儿没有双脚并拢,有的幼儿是有些胆小。10米折返跑的原因是幼儿在触摸指定物体时耽误了时间,我们根据幼儿的弱项进行了计划,并在其中增添了趣味性的游戏。

第5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1.1教材内容缺乏针对性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国内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专业化的细分培养模式。同时,也没有一套完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的教材内容,使得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是一个摸索和探求的过程。这就使得在基础知识、专业内容以及培养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师范类高校相继开展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但教材内容也都是各个层次不一,学习程度不一,没有针对性,这也是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急需完善的地方。

1.2教学方法单一

理论教育多于实践教育,这是大部分学科的通病,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担负的是未来儿童的体育运动,身体锻炼课程指导的重要责任。理论多与实践这一单子的教育方法,只能让学生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四的矮子,理论的教学知识多于实践能力,这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极其不利的,也是目标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中最大的问题。

2、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也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就目前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

2.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规格与目标一致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本专业的教学计划,从培养方向和目标,与教学规格等方面统一。让教师和师生都对本专业的人才标准、学习特点、学习目标和实践能力等等方面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时间安排,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引导,可以使学生更迅速的达到教学目标。

2.2选择恰当的教材版本,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任务

应该根据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材版本,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任务。尤其是要以科学的合理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体育运动能力为主。专业课上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以幼儿体育运动知识、体育保健以及体育健康等等内容为主,还要注重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岗位锻炼,丰富教学经验。与学生实习单位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实践状况,及时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及时做出调整,以结合实际培养出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为根本目标。

2.3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性的专业人才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又有其独特的特点,不是按照原有的说教式,灌输式理论教学方式进行就能完成教学目标的。更多的是让学生要进行实践教学,这也是能够检验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法。这就要求开设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校要从自身的条件入手,不但要有一套优良的教学方法,还要有足够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实习岗位,保证教学与实践的同步进行,这也是进一步培养适应性专业人才的条件。

3、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中,我们一定要从原来的陈规中跳出来,用全新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理论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的人才。

3.1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特色明显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较高的体育运动专业技能,丰富的体育健康理论,以及热爱学前教育,热爱学前儿童的专业人才。并且以培育热爱体育运动,体育职业技能娴熟的专业特色人才为主要方向。同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求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进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安排一定的学时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另外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安排到对口人才输出的学校,或者专业实习岗位,或者学习自主联系的幼儿园、学样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行业特点、以实专业能力有一定透彻的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并且可以对将来的职业要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保证了专业对口就业论的稳定性。

3.2教学内容设置调整,增强学前体育运动的多样性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幼儿的体育健康和体育保健为主,而忽视了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在职业岗位上面对的都是幼儿,而吸引幼儿活动的主要亮点还是在于运动的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上。因此,在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幼儿趣味体育项目和游戏理论和指导的要求,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知识;另外,还要从幼儿的生长发育、情感特点,以及个性发展、活动机能等等方面,全面的了解幼儿的运动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

3.3一专多能型的培养方向,提升学前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不但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身体发展以及心理变化特点、运动意外事故处理等内容,还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除了完成必要的幼儿体育教学任务,还要可以适时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编排适合幼儿锻炼的体育活动,如健体操、体育游戏等等,以达到全面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也是学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部分。

4、总结

第6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幼儿园在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 重智轻体,弱化体育教学

一些幼儿园对健康教育中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吸纳内地各种先进的幼儿教育新理念、新模式,着力开发幼儿潜能的同时,却逐渐弱化了体育教学观念,忽视了健康教育中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之安全和气候的因素,孩子较少有户外活动,而所谓的体育教学活动,一周也就安排一、两次而已,难以达到幼儿发展所需要的正常活动时间。

2 目标空泛,缺乏精心的设计

一些幼儿园把体育教学活动笼统地称为“体能活动”,体育教学的称谓似乎退出了幼儿园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组织形式也就发生了变化:或者给幼儿分发一些活动材料(如跳绳、轮胎之类)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或者在大型玩具上钻城堡、滑滑梯,老师从旁随机指导。这种貌似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自由探索各种材料的玩法,实质上是对精神的一种误解,片面强调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对教学过程缺乏精心的设计,随意性强,对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要获得的关键经验不明确。作为一次体育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显然缺乏目的性和教育性,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但难免有“放羊式”活动的嫌疑。

3 组织形式单一,集体活动难以真正顾及个别差异

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还有一部分幼儿园则缺乏与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观念更新慢,难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往往以单调的集体活动贯穿始终,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难以达到《纲要>所指出的“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之要求。

上述问题暴露出我们边远地区一些幼儿园在学习贯彻精神,改革创新传统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将二者有效地整合起来,使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呈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笔者有幸观摩过一次OMEP中国委员会组织的西部支教活动。一位北京支教老师组织的体育教学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一一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领会《纲要》精神?如何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如何组织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

那次活动一开始,老师就给每位小朋友胸前贴了一颗红星,告诉他们现在是像一样的“红星战士”,要向一样学好本领去执行任务,接着“红星战士”进行“分队走”热身,然后老师和“红星战士”一起投入学做(“炸毁敌人碉堡”)的游戏中。通过练习“骑兵巡逻”、“跨跳战沟”,并逐渐增加“战沟”高度使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最终“红星战士”各个跨过“战沟”,“炸毁”了敌人的“碉堡”,胜利完成任务。

此次教学活动促使我深刻反思我们的体育教学活动。

启示一:重新认识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无论是活动流程的设计、对幼儿的关注程度、还是以游戏为主的组织形式、朴实无华的材料运用、教师的精神状态,乃至认真、客观的自我评析,本次活动都足以体现《纲要》的这一精神,给了我们重新认识体育教学活动价值的勇气和信心。

对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学习、借鉴幼教事业发展迅速地区的先进经验、成果是推动我们本地区幼儿教育所必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跟风”、顾此失彼、重智轻体的行为是欠妥当的,那么,体育教学活动真的是可有可无的吗?如果放下浮躁的心理,我们就会重新发现它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所在。体育教学活动能促进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和基本动作形成时期的幼儿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能培养幼儿勇敢果断、活泼开朗、守纪自信、协调进取等健康人格品质;幼儿在钻爬走跑、跳跃攀登、摸摸滚滚的过程中,加强了身体感知能力,对空间、时间的概念有所了解和体验;在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完成各种基本动作,而且需要理解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并努力完成任务,这就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方位知觉、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情感、培养兴趣,并可获得一些粗浅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使身体摄氧能力增强,改善脑的营养供应,使神经系统更加灵敏、健康,为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等等。

体育活动的这些可贵价值必将使幼儿终生受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它呢?

启示二:有效的体育教学离不开游戏活动

观摩活动一开始,老师抓住了孩子崇尚英雄的心理,为孩子营造了一种适宜的心理氛围,激发了孩子参与的动机。可以看出,在后来的每个环节,“红星战士”们都很投入、很兴奋。直到活动结束,还意犹未尽。老师则以平等的身份进入游戏,作为游戏的一员控制游戏发展,通过像一样“分队走”、“骑兵巡逻”、特别是“跨越战沟”(先地面划线、后拉线绳)等情节的训练,使“红星战士”们个个增长了本领,最终,他们跨越“战沟”,进入“阵地”用“手榴弹”(沙包)去“轰炸”敌人的“碉堡”。在此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自始至终统领游戏,而是对“助跑跨跳”等基本动作做必要的隐性示范,在幼儿基本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也就是教学目标达到一定程度后,退出了游戏,让“红星战士”自己去完成“战斗”任务。

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将儿童喜爱的游戏整合到体育教学中,寓学于乐,用儿童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把枯燥的动作练习与有趣的游戏相结合,正是体现了(纲要)要把“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的精神,这不仅仅是因为只有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才可能发展其体质和基本动作,还因为这种兴趣和愉快体验将影响孩子对今后体育活动的态度,而积极主动的态度会使幼儿得益于体育活动带来的种种好处,有利于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在传统教学中,一些老师难以把握的大概就是游戏的主体究竟是谁?所以,即使以假装的角色进入游戏,也总是自始至终统领着幼儿的游戏,深怕出什么问题似的将游戏指导进行到底。若我们能很好地理解游戏的特性,如那位老师一样在适当的时候悄然退出,把游戏的自还给孩子,那么,游戏就能发挥其作用,使教学富

有成效。

启示三:明确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活动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幼儿发展需要系统训练的健康行为技能(如走、跑、跳跃、攀登、投掷、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这就要求每一次教学应有具体、明确的活动目标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震与进步。才能逐步实现《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终极目标。

在观摩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始终围绕“助跑跨跳”这一动作目标展开游戏和活动,用“骑兵巡逻”、“跨战沟、炸碉堡”等游戏情节来引发孩子的动作,其间,教师以游戏中角色的身份做隐性示范,引导、帮助、鼓励孩子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孩子们兴趣盎然,进步显而易见。

我们应明确,新《纲要》不是简单地打破传统、否定传统,而是在原来基础上,保留好的传统。那些目标含混、空泛,对孩子缺乏基本要求,追求场面热闹自由的“体能课”似乎在极力避免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但又顾此失彼地淡化、甚至放弃了教师的职责。“实际上没有知识和技能支撑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只不过这里视知识为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大堆脱离幼儿的、仅仅要他们记住的东西。”既然幼儿园教育离不开教学活动,那么教学就应是富有成效的,只有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引导、启发幼儿探索、理解和掌握隐含在过程中的知识和行为技能。

启示四:润物细无声般的个别关注

尽管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的,也很熟悉教育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然而,由于“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严密结构的预设性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那些能与预设目标相接近的反应和表现,他们常常是大多数,而少数超越老师期待或不及老师预想的反应和表现只能被忽略了。这种“抓中间,放两头”的教学,不仅是对处于两头发展的孩子的不公平表现,也是未能对组成全体的每个个体的特征、差异进行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的表现,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

第7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一、本班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班共有15位朋友,新增一位新小朋友。其中男孩9人,女孩6 人。 通过前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各方面的进步较明显,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班孩子能力上呈现出一定的阶梯性,但从整体看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两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今后需加强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其次,孩子们之间相互学习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培养;部分幼儿动作发展和动手能力需个别辅导。

二、本学期工作重点:

(一)幼儿重点能力的培养

A、通过分配任务和指导幼儿规定、按要求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如:让幼儿整理自己的床铺、帮助老师修补图书、整理玩具柜、当称职的值日生等。

B、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重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可采取以下措施:多与孩子交谈。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如何去听懂对方的话,弄清要了解的情况,清楚自己的说话的时机。多开展谈话活动和游戏,教师创造机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个别谈话,并在交谈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倾听行为去影响、引导孩子。提供倾听的机会。给幼儿播放音像作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并开辟倾听角,提供倾听机会。在活动中巩固。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小新闻会等类似的活动,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鼓励他们大胆踊跃参加表演。

2)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包括: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有关规则。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养成按指令统一行动的习惯。学习制定活动的有关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3)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认识到对决定了的事是必须完成的。 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学习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 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1、培养孩子间的相互学习、自主性和决策的能力,建立一个共同探讨的团体。

C、加强幼儿体能训练提高幼儿健康素质

我们将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功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幼儿体质。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体育游戏、比赛、坚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等,培养幼儿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做好班级卫生工作计划、生活常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只有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下才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结合本班级特点,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安排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2、努力创造条件,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个性化幼儿,与家长一同商讨有效措施。

4、注重培养幼儿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及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鼓励幼儿多吃、细嚼慢咽。

5、督促保育员定期清洁、消毒幼儿生活用品和玩教具,保护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6、幼儿对天气的变化有初步的感受,并学会主动增减衣物,照顾自己。如开展气象台、观察角等活动。

7、幼儿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安全、营养的保健教育,提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牙齿主题进行中让幼儿探索保护牙齿的秘密。

第8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农村 幼儿园 体育活动 因地制宜 自然资源

幼儿体育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体育活动,不仅能发展幼儿的走、跑、平衡、投掷、钻爬和攀登等基本动作,增强幼儿体质,而且能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

1、对体育活动认识不足:大多数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认为农村孩子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有别于城市幼儿,他们有宽阔的场地奔跳玩耍,无需专门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因此,在一日活动中很少组织幼儿开展体育游戏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虽能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但对活动的目标缺乏整体意识,仅仅满足于让幼儿发展一些身体基本动作,而对体育活动中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及社会性能力的发展等缺乏高度重视,因此不能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潜在的整体教育功能。

2、活动材料的缺乏: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农村幼儿园或多或少有一些体育游戏器械,如秋千、滑梯等,但有的已陈旧,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自制的游戏材料相对于幼儿人数来说,种类及数量都偏少。当然也并不排除教师的主观因素,一些教师认为能应付一天的常规工作已相当紧张和疲劳,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自制游戏材料。

3、活动单调:大多数教师都按照现成的教材照搬照套,极少考虑幼儿的水平及差异,不重视幼儿的探索行为和自由活动,也不讲究教学艺术,因此,不能充分培养和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4、利用率低:现在,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器材得到了加强,有的甚至配备了许多体育器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教师由于怕出安全事故,许多体育器材摆在园内根本没用。

二、因地制宜,创设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环境

农村幼儿园教师应立足实际,从农村的具体情况出发,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材料,创设颇具乡土气息和农村特色的游戏活动环境。可以带领幼儿走出狭窄的教室,来到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在小树林里玩“捉迷藏”“游击战”的游戏,在田野、河滩上做玩沙、玩水的游戏,还可以到草地上翻跟斗、爬行、蹦跳等。另外,教师可以巧用废物,丰富游戏材料。如用树藤在大树上绑结做绳梯,供幼儿攀登。用空饮料瓶做打仗游戏用的手榴弹……这些幼儿自己收集制作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强烈的游戏欲望,因此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探索多样有效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在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拓展思维,灵活变化,使体育活动多样化、趣味化,引导幼儿探索尝试,激发兴趣。如在“过小河”的游戏中,先可以训练幼儿越过障碍跑,逐渐增设独木桥和山洞,让幼儿练习平衡和钻的动作;尤其应注意的是,在组织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鼓励、引导幼儿去探索、尝试和创造,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和享受活动的乐趣。

三、开展有效体育活动方法

农村幼儿园受办园水平的影响,班多、人多、器材少、场地小,户外活动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游戏,幼儿的交往只限于同班教师、幼儿之间,这种做法抑制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幼儿的和谐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打破班级界限,选择多种组织方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自由选择玩伴、活动器械,培养幼儿独立性。让幼儿自由选择后,幼儿的活动空间大了,园内所有的器械都成了幼儿的活动对象,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项目、活动器械,自由结伴,并自由地和新伙伴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这样幼儿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自己的动作及各方面素质。改变了以前完全在教师带领下选择活动的现象,幼儿也不会感到有什么压力,能轻松、愉快地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一条平衡木,动作发展好的幼儿可以很顺利地头顶沙包走下来,而对那些平衡发展稍逊的幼儿则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幼儿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这对幼儿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这就使我们教师在活动的具体组织指导中,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第9篇:幼儿体育的任务范文

[关键词]幼儿体操;幼儿体操教学;课程改革;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基本体操创编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幼儿体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幼儿园着力研究、实践幼儿体操的教学与训练,以此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幼儿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幼儿体操训练是增强幼儿体质的有效途径之一”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幼儿体操教学与训练在幼儿园得到普及,有效的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能主动适应我国幼儿教育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擅长于幼儿艺体方面教学的优秀幼教工作者。高校开设幼儿体操课程正是适应这一发展需要,学生通过幼儿体操课程的学习,了解了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基本动作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幼儿体操教学水平与创编能力,大幅度提升专业能力,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幼儿园工作。

一、幼儿体操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1、全面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正常生长发育。幼儿体操遵循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从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生长发育,使体质不断增强。

2、幼儿体操训练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体操训练对幼儿智力活动要求较高,每一个动作、练习的完成都积极的调动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模仿力,不断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3、游戏化的幼儿体操训练是提高幼儿运动兴趣的有效途径,遵循幼儿心理要求,提倡在玩中学,学中玩。用诗歌、故事、音乐游戏等方法来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训练。由于幼儿体操动作丰富多彩,新颖优美,并多数动作都是结合音乐进行,因此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幼儿体操课程的状况

1、课程设置混乱、不科学,也没有相关要求

高校开设幼儿体育方面课程的不多,有些是院校根本没有这方面课程,还只是为学生开公共体育课,忽视了幼儿教师的师范性,忽视了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有些是按运动项目开设一些相关选项课程,如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体育游戏等等;有些是将多项内容融为一体,统称幼儿体育,但项目多,课时少,效果不理想。

2、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

开设幼儿体操的高校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任课教师多为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对幼儿体操的认识、理解程度不一,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的学习,对幼儿体操教学的规律掌握不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差、教学设备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体育方面的设备简陋、教学环境比较差,没有专门的体操教室,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在室内上课,多数都在操场上授课,经常受到风雨天气、严寒酷暑的影响,再加上专业设备、器械的严重不足,使得幼儿体操课程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这些情况是高校幼儿体操课程建设面对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幼儿体操课程改革的难度,影响了幼儿体操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高校在条件请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幼儿体操课程建设的关注和投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幼儿体操课程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

三、幼儿体操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尝试

1、创新幼儿体操课程内容

依据幼儿体操课程目标,优化与创新课程内容。一直以来,幼儿体操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重视幼儿体操的分类、特点和实例教学,对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提及很少,创编部分的内容也较少,要求也较为简单。为了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让幼儿体操教学更接近幼儿园工作实际工作过程,从幼儿体操教学实际出发,把幼儿体操课程内容分成四大模块:幼儿体操基本知识;幼儿徒手操;幼儿轻器械体操;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在幼儿体操基本知识模块里加入了各年龄段幼儿身体发育特点,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便于学生在幼儿体操教学、创编过程中更加适合本班幼儿。幼儿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是对幼儿体操分类、特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具体操节和必要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与创编模块中让学生灵活掌握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创编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满足幼儿园工作需要。

2、创新幼儿体操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幼儿园幼儿体操教学工作特点,学习现代职业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安排课程结构,整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将知识内容与实践操作相互融合。参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按幼儿年龄段设计了三个教学情境:小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中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大班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在课程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上都有所创新,以幼儿的成长、动作技能的发展为递进,以幼儿体操创编及教学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使同学们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幼儿体操的基本知识、幼儿体操的分类和特点,能清晰的认识到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不同特点,创编出适当本班年龄幼儿的体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用幼儿喜爱的教学方法,出色的完成幼儿园的幼儿体操教学及创编任务。

3、改革幼儿体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程内容、教学情境设计进行改革创新后,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大胆改革,把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综合的、灵活的辅以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把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当做具体任务,给出素材、条件、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组,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教学与创编任务的要求,集体研究、讨论创编的思路,并通过网上搜索,查资料,去幼儿园调研等方式收集创编素材,积极进行幼儿体操创编,并把完成的作品在课程中进行实践检验,接受老师、学生们的评价与反馈,再进行修改与完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更多是指导,简单的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遇到的困难便是教师要解决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找出解决方法,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把学会的知识、技能有效的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连接。

4、改革幼儿体操考核评价方式

幼儿体操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对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注重对学生幼儿体操教学与创编的综合能力与素质评价,改变以往体育课程考核、达标、技评等评价方式,把考核的重点放在以幼儿园真实工作为导向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多种类别、多种成绩评定方式的考核制度改革。平时成绩考核通过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教等形式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课后完成作业的质量,并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期中把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作为阶段重点,以学生模拟教学,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检验学生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方法运用的情况。课程结束时的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上,这是学生对幼儿体操课程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考核方式上以学生创编作品的比赛和本门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的形式进行,比赛的形式能更好的激励学生创作的激情,也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效果、提升专业素质的舞台。

总之,幼儿体操课程是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是提高幼儿体操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教无写法,贵在适合,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为,贴近幼儿教师工作实际的教学改革,更能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M].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刘英.中国幼儿基本体操[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