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

第1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高职院校实行双语教学是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发展之必需。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时间都比较短,目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中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有效性评价中均存在不足。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以双语教学现状和相关调查为依据,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水平的应对策略: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化教育;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改革双语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双语教学;国际贸易

引言

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随着职业技术人才国际化交流的发展以及外资企业的增加,擅长其他国家语言、能够适应外企语言和文化环境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为目前人才市场急缺的类型。双语教学的开展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提升以及对外事务处理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开始从双语教学入手着力培养此类人才,其中以国际贸易专业最为突出。如何发挥双语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值得教师们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高职院校应现代商业发展的需要,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综合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国际及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建立起的学科,目的是培养出能够明确并应用国际经济贸易规律、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管理、熟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和法规,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以及政府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相关的沟通、处理事务的能力,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基础。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时间都比较短、双语教学开展的经验不足,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是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水平之必需。

二、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开展的情况

双语教学是在某一门课程中使用与这门课程相关的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其最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掌握除母语外的另一门语言。在高职院校中,双语教学应用的另一门语言为英语,大多数的双语教学,也是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的。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始发于英语专业的教学中[1]169-171,商务英语专业多选择某一门或几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以使学生获得与商务洽谈相关的语言能力。双语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重视分析某一专业学生其职业发展的需要,开设相关的双语课程,国际贸易专业也包括在其中。随着高职双语教学的开展,教师们以及教育教学研究者对双语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探讨,认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问题的要点在于学生的语言基础以及教学的师资不足等方面[2]128-129,这些问题分析以及相应对策的讨论都基于双语教学的某一门科目,研究对象的针对性强,虽然能够为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但研究结果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接受程度问题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这是影响双语教学有效性的第一个因素。已经有研究者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英语的词汇量不足是听力的最大障碍,部分学生容易在双语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因而容易倦怠,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跟不上学习进度,最终影响教师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118-120。然而,学生英语基础差是可以通过事前准备以及长期的英语学习积累得以提高的,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教学问题,不单纯是英语基础方面,还包括了学生对双语教学本身的接受度以及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接受度和国际贸易的认知。笔者选取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共100人参与开放式调查,问题包括:是否喜欢双语课、认为最影响双语课兴趣的是什么、双语课教学对自身学习的价值怎样判定等。实际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学生从自身的英语基础水平角度出发,将“英语基础不好,听不懂双语课中的英语部分内容因此失去学习信心”之外,有30%的学生怀疑双语教学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有用性,认为与其上双语课,还不如去多背点单词;有50%的学生对就业之后应用外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自己“很可能没有机会去真正和外国人打交道,双语教学的用处不大”。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本身对双语教学的作用理解并不深刻,对国际贸易学习以及未来就业规划也并不完全符合实际,这是造成他们对双语教学接受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也是未来双语教学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2.教学方法问题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以往研究中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者认为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不符合双语教学的特征,那么教学效果也很会大打折扣;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学方法的使用过于松散、凌乱会导致教学效果出现偏差[4]110-111。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对本校国际贸易专业中负责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请他们就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接受访谈的教师有5名,5名教师均表示双语教学需要一套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突出双语教学的优势。但具体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们的建议是要根据个人的教学特征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目标来综合选择。也就是说,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教学,并不存在一套完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受教学方法的制约,这是双语教学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3.教学条件问题

一种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有相关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来说,教学条件显得尤为必要。在教学条件之中,师资力量是以往研究者们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得到的普遍结论认为:实施双语教学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语教师,而中国的专业教师大部分是在国内学习外语知识的,对外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师资的匮乏使双语教学工作很难大范围地开展,是制约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5]116-116,[6]130-131。但是,现代教育已经对教学的主体进行了重新定义,对于高职双语教学来说,教学有效性的达成要素除了师资力量之外,还包括合适的教学内容、必要的语言环境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高职院校国际贸易的双语课,无论是商务谈判方面的双语教学,还是市场营销方面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内容大多数是教师使用英语授课,而并不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去学习怎样处理相关的问题。这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条件不充足造成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拥有相关教学能力的教师以及合适的教材、可以作为教学场所的模拟工作室等,都是进行双语教学所必需的,只有教学条件充足,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有效性评价问题

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于国际贸易工作的相关能力,不仅包括语言应用的能力,还包括一些与他国进行商务谈判、沟通以及进行相关的事务处理时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包括理解他国的国际贸易局势以及外国企业的贸易惯例、在商务洽谈中合理运用不同国家的文化元素等[7]54-55。这些职业能力是隐形的,是软实力,只能在实际的工作细节中表现出来,而不能在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科目考试中得以展示,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双语教学,却将双语教学的效果表现拘泥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实际上是由于教学有效性评价不完善造成的。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有效性评价,应该包含学生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中,只有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去讨论双语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够使教师们真正发现教学提高的关键点,双语教学才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下去,因此,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有必要对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结构进行一系列的改进。

三、应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重视学生的语言文化教育

高职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原因造成的教学有效性不佳的问题,实际上主要因素在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作用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认知不到位。究其根本原因,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单纯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语言文化教育,学生无法理解双语教学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因此学习需要仅限于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建议高职院校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化教育[8]27。语言文化教育是能够渗透在日常教育之中的,例如,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案例设计为国内贸易、国际贸易和国外的国家内部贸易三个类型,请学生对三个类型的市场营销活动进行对比,说明其中市场分析、营销策略选择以及营销活动安排的异同,并从语言文化和影响市场规律的政治因素角度去讨论这三个市场环境中的营销活动,预测营销活动的结果。这样的教学可能较少地应用英语,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不高,但是,学生确实能够从语言差异以及文化差异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商务活动,这实际上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的过程,是为更好地推进双语教学打下基础的过程。

(二)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统一的教学方法,但是,要提高双语教学有效性,要解决由于教学方法刻板或者与课堂教学不匹配带来的问题,还是需要教师们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探索。通过日常教学经验总结以及双语教学的进程发展,将教学方法的应用归为以下三类[9]64-67:第一,在双语教学开始阶段,学生可能无法立即明了书中的概念和内容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将教学内容具体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在课堂上,可以穿插采用对话、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调动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双语学习基础、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规律之后,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或者任务教学法,例如,在商务谈判教学中,将商务谈判的背景环境以及主要的事项作为学案发给学生,请学生自行准备,在课堂中进行模拟谈判并签署相关的合同协议,模拟谈判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即可以练习口语和听力,也可以直接营造双语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并预测与谈判相关的后续贸易情况并进行讨论;第三,在学生熟悉双语教学的规则并且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见解之后,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组织课堂,选择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协助者,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使自主学习法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改善双语教学条件

高职院校的双语教学发展需要完善的教学条件作为支撑,除了大力培养双语教学教师、聘任外教、重视教师本身作为“商贸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之外,还应该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以及其他教学条件的补充。高职院校可以在校企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单独为双语教学开辟实训基地,例如,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阅合作企业与其他国家商务贸易的档案资料,进行修改,作为双语教学的真实案例之用[10]84-85;也可以请合作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入课堂,作为助教,和教师共同开展双语教学;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国际贸易模拟工作室”,搜集相关的案例并准备仿真的道具,使该工作室成为双语教学中随时可用的环境,还原国际贸易工作场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该联合学生社团,将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双语教学联合起来,在学校定期举办相关的商贸竞赛等活动,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改革双语教学评价模式

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有效性判定需要靠一系列相关的教学评估方法来完成,传统的考试并不能作为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建议高职院校对双语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修正或者重新构建评价模型。双语教学的评价模式如何构建,应根据各学校双语教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但是双语教学的评价模式应包含基本的几种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是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但是双语教学在其进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对双语教学进行调查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从学生、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评价模式等角度入手进行改进,才能够使双语教学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作者:祝道才 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国际贸易系

参考文献:

[1]严辉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2]堵楠楠.高职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南昌高专学报,2010(12).

[3]郝英丽.高职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及对策探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4]黄昊.高职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8).

[5]董海英.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6]江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职教通讯,2014(07).

[7]姜桂娟,赵树敏,许继英.高职院校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5).

[8]许贻斌,谭玉兰,季丹,等.高职院校双语教学与学生素质提高的研究与实践———以《应用写作》等文秘专业课为例[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

第2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职业中专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114-01

英语是职业中专教学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职业中专英语教学对于整个中职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影响学生后续的实力,但是职业中专英语教学长期面临着教学对象基础较差、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因此,探讨中职英语教学,对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多年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一些体会,就当前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做较深入的分析,旨在寻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良策。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2.对英语教学重视不够。

3.教学手段单一,影响教学质量。

4.考核方法陈旧,不利学生发展。

5.教材适用性不强,影响教学开展。

二、提高职业中专英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1.因材施教开展中职英语教学

因材施教开展中专英语教学,是解决中专英语教学困境的关键。在中专英语教学过程中,面对中专生英语基础较差的现状,应从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方面入手,因材施教地开展中专英语教学。具体说来,对于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英语教师应制定高于平均水平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拓展知识面,深入学习;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以达到提高英语应用的目的,进而促进中专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2.开拓创新中专英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开拓创新中专英语教学模式,是解决中专英语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对教师而言,中专英语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课堂活动,如英语导游词比赛、英语情景剧以及英语歌曲活动等等,从而构建一种相对轻松、自由、和谐的英语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参与英语教学活动,促使他们更加自觉地去学习英语。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好英语的基础知识,还能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科学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并能从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运用图文并茂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设计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还能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从而实现职业中专的英语教学目标。

3.教师要提升教学方式,一切教学为学生服务

“亲其师,信其道。”高尚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学艺术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最重要。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功夫,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一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创设感受空间;二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英语课堂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氛围,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详细了解学生学习存在哪些困难,找出他们不喜欢学习英语的症结,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建议。想尽办法让学生消除对英语的恐惧意识,让他们开始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重视,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会学好。

4.针对学生特点,精心选好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在选用教材时要注意“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精心选择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教材,注重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时代性。

5.建立科学考核标准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手段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从整体上反映教学效果,突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多样化的考核机制。如通过闭卷考试的办法考核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情况;通过口语测试检查学生英语实际运用情况;平时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也要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

总之,中专英语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现有基础,更要为学生今后持续更好发展提供机会。因此,作为职业中专学校的领导和英语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将英语基础课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结构中,把英语课教学放在自己工作最重要的位置,使英语课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专英语教学课程目标,确保中专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广告学 教学改革

近三十年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新的广告媒体不断涌现,广告表现形式花样翻新,市场的变化对广告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被动性、单一性的广告人才已无法胜任今天的市场要求,因此要培养复合性的全面人才,广告学的教学就面临着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问题。才,广告学的教学就面临着一系列教学改革的问题。

一、当前“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授课教师多为半路出家,理论和技能还有一定的欠缺,虽然实施了培训、进修等措施,但受实际条件的限制,专业师资水平仍有待提高。

第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堂教学和实践还有一定的脱节。“照本宜科”的封闭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

第三,教材建设滞后,现有教材不能跟上鲜活的现实,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大,而自编教材工作因人员、经费原因处于停滞状态。此外,经费不足,设备缺乏,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广告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学生相关的社会实践太少.

二、解决本校“广告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 师资方面

广告专业的师资不可能也并非全为科班出身,且多数是从中文、历史、经管、新闻专业跨入。因此,通过借调相关院系职称和学历相对较高、或是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以保证为学生提供较为系统的课程内容、深入的讲解及精辟的论断,以提升课程质量。上面提到的外系优秀师资力量,正因为他们职称和学历相对较高,可以承担的国家级或是省部级课题和项目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院系广告方向科研能力弱的劣势。借调来的师资,将广告学的研究与之前学科背景的研究交叉融合,进而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和项目,与本系现有的广告学专业教师组成科研团队。

(二)教学方面, 建立广告教学互动机制

广告教学互动机制的形成,需要教师与学生经常进行沟通,作为应用性课程的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导师,而应是走下讲坛直接与学生交流的益友。经过不同形式的沟通,充分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教师适时改变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建立课堂沟通机制和课后反馈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通过教与学双方的沟通,可以及时反馈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在课后,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课后反馈机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心理要求等,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 应从‘ 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其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引导: 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比如在广告文案写作中学生利用网络课件进行学习, 在这中间,教师要讲清每个章节的重点及如何把握和切入。

2.指导: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学生对于网络课件的接受能力各有差异,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指导他们在运用课件学习时尽量避免无效学习。

3.诱导: 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对某个产品做广告文案时, 可以播放该产品的画面, 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觉, 设置一个教学情境。

4.教导: 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种优秀品质。教师在上课时要有一种亲和力, 不要板着面孔, 注意与学生交流, 做广告如做人, 教师要做学生的表率。

(三)广告学教材应与互联网资源加强融合

我们使用的教材,一般而言,是以学科为中心,按照科学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活动来组织,以便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的精华。教材又决定了教学计划,教师依据教材的章节安排教学的时数,这样使教学过程有序地进行下去。但广告学中的许多创意表现和艺术设计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加以诠释的,广告表现中的意境、文化氛围只有在欣赏原片中才能切身体会到,这样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教材与互联网资源的融合。这种融合既要尊重教材及相应教学计划的严谨性、预设性,不能随意肢解教材和随意变动教学计划,同时又要使教材及教学计划具有开放性。目前广告教学中可利用的互联网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性:

A 类:广告综合网站,如中华广告网,ADD007 广告网(),此类网站广告信息量大,广告信息资源全面。

B 类:网络广告网站,如网络广告先锋(),24/7 亚洲互动传媒(),此类网站体现信息经济时代广告特色,前瞻性强。

C 类:广告刊物网站,如中国广告(),广告导报(.cn),此类网站能提供大量的广告理论研究资料。

D 类:企业网站,如海尔集团(),万科集团(),此类网站能提供鲜活的广告与营销案例。

(四)学校应与当地企业合作,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笔者的建议是与当地企业合作,学生通过广告提案来选拔广告方案,让模拟广告业务走上课堂。当地企业作为主要的广告主,是非常希望能够有一支广告团队胜任推介自己公司和产品的职能,而通过如此低价、而又简单易行的与学习广告学的学生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对广告策划案有更多的选择。与此同时,学生通过长此以往此类的训练,也定能不断提升广告业的从业技能,从而形成一只专业的队伍,从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企业做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企业达成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第4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 数学教学 与专业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45-02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的发明和不断更新换代,一方面有赖于数学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更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这一伟大的发明不仅推动了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而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把数学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极大地说明了数学是一个人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学生通过对数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学习,能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下滑日益突出,学生入校后其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甚至弃学,而一些数学教师也将中职文化课等同“无关紧要课”,将自己定位中职教育的次要科,学科教育积极性不高,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进行数学教学,不联系学生实际需求,不联系学生的所学专业,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使数学教与学遭遇尴尬。做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改善这种现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遭遇的尴尬

中职学生大部分因为成绩差考入普通高中无望后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数学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对数学学习上没有兴趣,更没有热情,从而导致他们对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中职教师教学知识结构单一是普遍存的现象,不了解自己所教专业的背景知识,无法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把握职教中数学的“必需,够用”的度,不能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影响职教中学生需要的应用性教学的开展。

中职数学课还是以琐碎的知识性传授为主,缺乏与专业相结合的应用性内容,使学生感受不到所学数学实用性,存在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不学无所谓。

在数学教学方法上,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生学习过分的依赖教材和老师,缺乏主动思考,制约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

数学教学跟专业联系不紧密,过于统一性。所有专业的数学教学都是“一刀切”,没有有效结合专业的特点进行数学教学,跟专业严重脱节。

许多中职数学评价还是以闭卷笔试成绩来量化考核,笔试考核内容还是停留在“了解、识记、理解”三个层面,评价方法很单一,缺少专业应用层次上的考核,不能体现专业特色,影响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2 相关对策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突出专业特色的中职数学教学是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在《职业学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和谐、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和技术发展必然结果。为此,数学教师首先要强化主动参与,服务职教意识,要多和专业课教师沟通,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力求在数学学习中渗透和培养专业综合素质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热情,同时,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探索突出专业特色的中职数学教学新方法。

2.1加强中职数学教师专业学习

中职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很单一,已经不能适应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课的教学工作。为此,中职数学课教师不仅仅只会懂数学知识,更应该加强对所任教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的了解,并掌握该专业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例如教电子专业数学课的教师应接受电子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但是如何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专业学习呢?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以下的主要形式:一方面学校提供专业课教材让数学教师自学,另一方面以专业部或一个教研组为单位集中学习,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还可以让数学老师对专业课进行选修。只有加强中职数学课教师的专业学习,才能完全解决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真正做到数学服务于专业,体现了数学的工具。

2.2整合数学教学内容

构建以培养职教能力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的教学内容,使它真正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数学教学改革核心,由于不同的专业设置,有不同的岗位数学应用技能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比如:建筑类,电子类专业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建筑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到建筑工地从事简单的工程施工、材料统计、测量等,需要运用掌握的是基本的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几何图形的制作等。幼教类专业毕业学生将从事的幼儿教师的工作,在数学知识方面突出的是简单的计算及趣味数学问题的理解等。电子类专业是为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掌握相应几何学的内容和运算、向量、复数等工具。它们都可以用来作为突出专业特色的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充分考虑职教的特点,讲课紧贴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今后的从事的工作情况,体现教学的实用功能。

3 改革数学教学的模式

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突出其应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把专业课中内容引进课堂上,让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和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充满生活的气息。使学生看到数学生动性,看到数学的定理等来源于实际,又转过来为专业实际服务的真情景。这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讲解方程章节时,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笔者就举了一个销售中的盈亏例子:小明开了一个服装店,在某一时间小明以每件13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15%,另一件亏损15%,卖这两件衣服总得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在讲一次函数章节时,笔者又根据会计专业选择了一个存款的例子:假设建设银行某种活期储蓄的月利率是0.05%,存入3000元本金,求利息和(本金与利息的和)y元随所存月数x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存期为12个月时的本息和。通过这样的例子就可以把函数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联系到一起等等,还可走出教室,组织学习参观见习一些数学应用的实际工作场景如电子企业等,增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感性认识。

巧设疑问、演讲故事,增加数学趣味性。数学的教学内容属于逻辑思维范畴,很多学生感到极度枯燥、单调和难理解。教师可巧设问题和介绍数学定理背后的趣味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问题处理可采用“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对数学上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奥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趣”。例如在绝对值的不等式这一节,对于充要条件及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可引入电子线路中的串联、并联,通过电子专业知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求学积极性。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形式单一,主要采用教师单纯口授的形式,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很难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因而可以通过直观生动而又形象的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幼教专业数学趣味讲座就通过图文讲解让学生理解接受,多媒体技术可以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还可以给学生强烈的视听震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和容易。

培养提出问题意识,提升自身自主性。注重中职校学生问题探究和反问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非常关键的一环。数学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学生去进行实践活动,运用积极的求异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去感受“新”问题。具体可以采用的做法有: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定期组织小组就某个专业与数学结合(如手机上网收费比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大力表扬爱提问题的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在班级内营造爱思考问题、提问问题的氛围;教师设置巧妙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并提问。

4 改革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实施多元评价,首先可对不同专业的数学课考核的要求进行修改。把数学教学的考核分成基础学习模块和专业学习模块两部分考核,由于基础部分的重要性和通用性,第一部分的基础数学可进行统考,而第二部分的专业数学,多一点侧重应用的实例考核,根据专业要求决定考核方式,主要在于应用能力的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习效果。其次还可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式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树立科学发展观,新的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包括课堂学习效果检查、作业、学生学习效果自评、学生互评、问卷调查、阶段测验、学期考试、企业评价等。中职教育特点决定中职数学重点是使学生提高数学应用技能水平,而不在是得分多少,难度多少,在条件充许下,可把课堂教学深入到企业工地去,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掌握建筑体积面积材料及生产线数字的计算等,然后由企业工地根据学生表现,制定考核办法,及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反馈学习成效。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成果。

总之,中职数学教育要重视体现专业特色,把数学课程目标与学生的所学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结合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数学课程,使其真正满足和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乾泰.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

[2]张国庆.数学课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22).

第5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50-02

1 研究的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具有调查范围广、可信度高、代表性强的特点,因此本文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其中问卷的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1) 使用计算机的用途;2) 使用计算机的动机;3) 使用的内容。 本问卷的数据来源为 在黑龙江东方学院随机选取100个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学生填写问卷后返回,对于没有返回的问卷,采取另行补加的方法,保持问卷回复率为100%。

2 调查结果

2.1 当前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用途

使用计算机的用途的问卷中我们可以得出,目前 大学生中计算机使用时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或完成作业的占33%,用来浏览网络新闻占18%,网络购物的占13%,网络游戏占11%,看电影占10%,在线教育或网络学习8% ,其他占6%。通过调查显示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目前大学生在应用计算机的使用用途方面主要是用来学习和了解跟国内经过以及购买个人使用生活用品方面,数据良性的发展状态。单页不能太出游特别同学迷恋网络, 打游戏,看电影浪费大好情况的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学校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并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将计算机作为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而不要把计算机作为一个消磨时间的玩具来使用。

2.2 当前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动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 升入大学家长为孩子购置一台电脑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 “开学季”已经成为了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消费旺季。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要求家长购买电脑的动机是什么呢? 本文通过对100个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购买计算机是为了方便的占53% ;购买计算机是为了娱乐的占28%;看别人买自己也要买的占19%。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分析得出,在购置计算机目的方面不论家长还是学生都是以学习作为第一位。

2.3当前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内容

随着互联网络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上也传布这一些有害青年良好生长的信息或视频,这些不良的网络信息是否会营销到学生呢?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会避开不良网站信息的占63%;不会特意浏览的占21% ;偶尔浏览的占12% ;时不时就浏览的占9%。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占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分辨力。可以避开不良信息的影响。这项调查结果可以清楚地正式将计算机作为急用辅助工具应用在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式正确的选择则。

3 大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建议和对策

目前高校已将计算机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求每名大学生都必须修满该课程, 然而,对于教师而言, 其责任不仅要返程科室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坚强对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和提高。让学生获得易掌握、便理解、可视化强、兴趣高的计算机知识。本人主要提出从以下几点着手解决计算机教学问题。

3.1思想转变

学生要想真正应用好计算机,首先必须扎实掌握基本功,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把计算机应用理解为简单的打字。现阶段,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十分快,学生要能认真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软件技术,对于汉字的录入在当今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市场和应用价值,并且它是学习其它微机课的基础。不要因为练习打字单调无趣而又要付出辛苦而放弃它,也不要只是一味的练习打字,其它的什么都不会,也不去学,那样就成为单纯的打字员了,绝不是我们学习计算机的最终目的。此外更应该加强学生利用计算机搜索网络信息的能力,以便学生利用计算机学习专业相关的知识或阅读专业的数字文献资料

3.2 括展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领域

实际应用是学习计算机的根本目的,很多学生学习完了大学计算机课程,考试也能顺利的通过,可是当真正的拿到一台电脑,以及电脑出现一些小问题,又或者是要使用某些常见的应用软件时,却不知道从何下手,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教会学生的应用知识,例如,教学生使用一些应用软件或者一些计算机最基本的维护,如最简单的计算 机系统的装置, 一些软件w o r d 、Photoshop、PPT、flash、Excel会计软件,收银软件等。此外,在日常的学习中,教会学生最基本的日常保护计算机的知识等等,这些都是最实用的计算机教学法。

3.3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计算机应用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应该针对计算机应用的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向,不随波逐流。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微机知识必定还有一定的限度,为了能更深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技能,我们还要广泛地阅读一些专业的微机知识,但在选择学习内容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去学。

3.4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要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原有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教学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教学状况。树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建立起自身的知识和结构和能力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计算机教学活动的要求。其次,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来改进现有的计算机教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教学进度快,教学效果好,因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更快的发挥计算机的应用。

4 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工具,为大学生学习、沟通交流、了解社会发展等等方面的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栋梁,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同时更应该创新大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模式。是计算机能够真正能够辅助当代学生的生长。希望通过本调查所得到的信息一方面有助于社会转变传统思维, 可以将计算机作为一个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公寓来推广,另一方面依据本文的调查,将有助于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完善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肖莉虹.论信息人及其培养[J].现代情报,2004,(8).

[2] 赖茂生.情报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1).

[3] 宫婷.对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

第6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3-0063-02

随着我国的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为了迎合企业和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逐渐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加以重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西方经济学》中包含的大量经典经济学原理和丰富案例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世界事务的演变情况。虽然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有诸多优点,但是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成效却并不显著,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一、我国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性质存在矛盾

《西方经济学》是一本严肃的经济学理论书籍,书中引用了大量经济学理论与案例,由于课程本身具有一定学术深度,所以不论是在讲授还是学习过程中都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课程的精髓。但是我国的高职高专类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都是以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为目标的,企业在选择技术层面人才的时候也往往将实践动手能力高低放在首位,而对于所招聘的人才是否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并不多加关心。面对这样的市场和用人特点,高职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难免心浮气躁,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和实习经验积累,而对于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也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学习实践方面,以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为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的氛围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在思想上课程被学校与学生忽视的后果,从而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构建造成不良影响。

(二)教学内容笼统而缺乏专业针对性,理论与实际脱离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过于笼统,缺乏专业针对性。《西方经济学》在高职经济类专业中是作为许多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际教学中,各专业并没有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采用适当的教材,制定符合专业要求的课程标准。大部分的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只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而不注意所教授专业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了不同特点的专业却在教授方法和侧重点上趋于雷同,这样不重视专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

高职院校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教学,职业能力训练和其他实践性教学被当作高职区别于一般院校的教学内容。许多专业都根据所学的理论课程配备了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和训练,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在高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还缺乏实践教学这一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环节。上课时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埋头记录,上课状况看似井然有序,但是无从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效果。而且如果在教授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而不联系具体国情,加以辩证吸收的话,那么无异于教师带着学生走马观花一番,却没有任何成果。

(三)教师授课以讲解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高职院校重视的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综合提升,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人创造能力和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教授的能力,但是却缺乏创新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及实际的运用能力,从而只会使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讲授一直持续到下课的情况比比皆是,虽然中间也可能插入案例、热点经济新闻等内容的讨论,但课上主要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这样机械的、纯理论的、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课方式实在不能起到很好的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作用,而且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个人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积极参与的兴趣,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

(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属于大专学历层次,但是高职生大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灵活性,学习上以死记硬背为主,缺少学习热情。所以实际的知识水平不如普通专科学生的基础扎实。学生选择高职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在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加重视实践技能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尤其是《西方经济学》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高职生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中非常吃力。而且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还涉及到许多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国际经济演变等内容,学习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学生容易因为难以掌握而产生厌学情绪,或觉得该课程过于枯燥和理论化,对于工作就业帮助不大,使得众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浓厚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我国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的联系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市场与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节约教学资源,教师在授课中应该尽量避免占用过多时间用于高深知识的讲授,而应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有选择性地教授最前沿的知识与理论。并且结合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二)加强授课过程中的专业针对性

缺乏专业针对性的教学问题在我国高职院校中非常普遍。虽然在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中《西方经济学》几乎都是作为一门基础科目和公共科目设置的。但是并不代表各专业对于该课程的教学就应该一成不变。各专业有自身的特点,专业课程的设置都应该以服务于本专业的学习为目的进行。所以各专业的老师应该积极寻找书本中更加有利于本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重点教授,而不应该不分伯仲,如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加强运算方面知识的学习,管理专业应该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营销专业应该加强对经济理论在市场中具体运用的学习等。只有做到以专业特点为出发点,才能更好地、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也才能让学生利用有限的精力学到更多切实有用的知识。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很容易让教学流于形式,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内容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用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用我国的具体数据与资料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产生切身感受,加深对经济学原理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方法上要避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模式,应该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远离抽象的概念与数据。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许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力不用比高等学校或者本科院校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就学习年限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比通过高中考大学的学生学习时间更短,他们需要面临毕业就要就业的沉重压力。所以从教学能力上来说,高职教师往往应该比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师具备更强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才能带领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学生到合格员工的转变。而且教授《西方经济学》的高职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对前沿知识的敏感度,要寻找到书本与实际情况的契合点。而且在经济类教师的队伍中,许多教师深受西方经济理念影响,对于中国经济国情和理论研究不深,所以在建设教师队伍过程中,加强教师的中国经济和中国国情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在具体授课过程中紧贴国情,用科学的态度来进行授课,做到有的放矢。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高职学生一直以来对于理论学习的热情就不高,特别是基础差、适应能力差的学生,更是厌恶理论学习。但是作为《西方经济学》这样的经济学基本课程来说,学习是必要的,所以需要学校和教师用正确的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多使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用案例进行理论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基础知识方面,针对高职生知识底子差的特点,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度,让学生尽快达到应有的基础水平,从而更好地学习《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

俞培燕:高职《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参考文献]

[1]李进伟.对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7):59-60.

[2]朱秀红.改进西方经济学教学的若干思考[J].高职高教研究,2010(13):208-209.

[3]徐秀琴.高职西方经济学课程与教学方式改革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2002(2):42-43.

[4]李刚.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现代化,2009(3):30-33.

第7篇:新媒体营销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调查问卷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已经在信息服务、经济决策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读懂财务会计报表、依据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已成为对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工商类专业学生都要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会计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性教育。在对非会计专业进行会计教育过程中,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问卷调查为手段,探讨了工商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问题。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情况问卷调查

(一)会计学课程教学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提高工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本次调查以工商系非会计专业大一在校学生为对象,主要涉及工商企业管理、物流、市场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工商类非会计专业。问卷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见表1、表2、表3、表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主要由四位老师承担,采取了分散备课、统一考试、考教相分离、分散阅卷的形式。使用的教材为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编写的《会计基础》,教学内容定位为会计基础,其侧重点是会计核算方法;3学分48课时,没有安排专门的模拟实训,老师的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少量的案例为辅。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总结

1.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

表1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有42.5%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会计课程,绝大多数同学虽然并不了解其与本专业的关系,但他们认为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会对以后的工作或生活有帮助,也显示了他们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大多数学生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应侧重分析应用的辅助功能这一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反映部分老师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引导。此外,有41.8%的学生认为会计课程教学有兼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的必要,超过30%的学生参加过或打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一方面要侧重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满足有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需求。

2.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

表2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的调查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在学生对待会计学课程学习态度上,只有9.9%的同学表明曾进行了预习和复习,而近90%的同学表示曾在会计课翘课,这反映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的轻视。学生如果没有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不能将授课内容很好的理解和消化,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加之会计学课程专业性较强,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只有7.8%的学生反映听课效果非常好。另外,学生在会计学课程学习中会涉及到不少相关学科的知识,如税法、企业管理等,这样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畏难心理。

3.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

表3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方式的调查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老师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多媒体,反映了任课教师基本上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反映出部分老师授课时没有兼顾到会计学课程自身的“讲授+练习”教学特点。同学们对如何改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均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老师寄予了较高的期望,有65.3%和52.8%的同学感兴趣的授课方式是案例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说明大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传统的单一的理论教学不感兴趣,而任课老师在授课时基本采用的是单一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互动,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不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所以很难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另外,因为会计模拟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太难,所以大部分学生认为没必要开设会计模拟实验课。但是也有22.2%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这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有必要很好的关注这一问题。

4.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

表4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满意程度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调查统计

从表4可以看出,有21.6%的学生对目前的授课方式表示满意,而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会计课程难度大、吃力,他们认为教学不满意的原因是会计学课程专业性强,听不懂,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等。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目前所使用的会计学教材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满足教学需要,而只有28.7%的学生认为会计学课程的教材选用是合理的。另外,可以看出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的学习,是以考证为导向,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侧重考证内容的教材感兴趣,更有30.5%的学生对“实务+考证”教材表现出明确需求。说明为了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任课教师确实有必要在选用会计教材时加以斟酌。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欠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相对于会计专业而言,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侧重。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得学生了解会计学与本专业的关系,重点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所以应该培养懂会计的管理人才,而会计专业主要是培养会记账、算账、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基本是参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大纲来教学,一般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任课老师采用简化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者删减理论性较强的章节的方式,而没有结合非会计专业特点来讲授,从而使得在教与学两个层面上都缺乏必要的认识,以至于其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信息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的会计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这样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难以达到。

(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欠妥,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会计学任课老师没有充分考虑非会计专业学生从未接触过会计、会计学课时较少等实际情况,仍然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一味地“填鸭式”向其灌输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枯燥乏味,缺少互动,实际案例较少,必然使学生感觉会计学高深莫测,从而产生一定的畏难和厌学情绪。此外,部分非会计专业学生存在轻视会计学课程学习的情况,他们认为会计学课程不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大。一方面,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认知程度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任课老师又缺少对学生必要的引导,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最终就造成了教与学的恶性循环现象。

(三)教材选用不当,缺乏针对性

教材的选用对于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在合适的教材和正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进行。不少高校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选用时,要不选用专业的会计考证教材,要不就是实务性较强的理论实务教材。但是,这两类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不太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厌学情绪也就不难理解。目前,市场上有不少会计学教材是专门为非会计专业学生而编写的,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使用效果并不理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材建设科研项目已经逐步引起部分高校的重视。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非会计专业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他们对会计工作非常向往,在接受课堂理论学习的同时,希望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于这一部分群体的学习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时不容忽视。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这会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而无法保证后续教学环节的科学有效运行。那么,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是将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还是会计信息生产者?其教学内容应侧重于掌握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会计信息的分析,还是应侧重于会计核算?在教学时,为了激发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任课老师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即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应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要侧重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服务。

2.调整教学内容。考虑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同时,侧重于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会计信息的分析,不应该重点强调会计核算。具体来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可以适当的淡化,只需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复式记账法、会计循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的一些衍生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等。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一般包括资金筹集、生产准备、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和财务成果及分配等,在主要经济业务流程中围绕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简单介绍会计核算的一般情况。在财产清查这一环节,应强调如何运用内部会计控制来确保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有效进行,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从而提高经营效果,尽量淡化一些比较抽象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报表部分可侧重讲解财务会计报告的阅读和利用,详细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注,阅读和分析会计报表的方法与技巧,无需侧重讲授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要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看得懂财务报表,理解相关的财务指标,能够从会计报表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推行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某一项目不断拓展和逐步推进来带动课程的教学,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有关实际案例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开展。该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其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在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先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再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同时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从而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能够为非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形象逼真的会计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锻炼与提高其对会计信息的运用能力。推行实际案例进行项目“驱动式”教学,将会使枯燥的会计理论变得生动,老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该尽量将抽象的会计理论与现实的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将会计学与管理类相关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还能够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利用会计信息提高其企业管理的能力。

2.创造性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会计学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总感觉枯燥无味,如何提高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困扰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任课教师的难题。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的实行“体验式”教学模式。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只有把这个概念摸清楚,才能做到最好。体验式教学并非一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也不是一种教条、程式化的教学流程,而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需勇于冲破原来的思维模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去采用更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要在教学、教法上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和喜悦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真正地参与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知识点上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确保其学有所获,充分体会到自己团队的力量,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担当,使其得到心灵成长,达到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以团队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思考,再由各组针对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各组选出代表充分表达自己团队的观点。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启发,甚至是鼓励学生走向讲台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等方法,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会计课变得生动活跃。这样可以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能够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能够阅读、分析报表,并能根据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从而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3.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粉笔+黑板”,相对于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会计学课程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在黑板上逐步介绍,对学生不懂或疑难的地方可以板书进行详细说明。缺点是课堂的讲授容量较小,在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通过板书很难对会计核算流程、账、表、实物等内容做详细的介绍。

在教学手段上,老师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将理论与实物,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的方法来辅助教学。为了使非会计专业学生降低对会计学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通过增加其感性认识,获得直观印象,把会计课堂搬到仿真的现场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这些内容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将文字、动画、图表、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将凭证编制、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些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从而达到完善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三)改革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材,编写配套合适的“课证融合”教材

在选用教材时,一方面要兼顾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有考证需求的学生。所以,尽可能选用诸如“实务+考证”的“课证融合”类教材,即既适合课堂教学又兼顾考证要求的教材。考虑到市场上很难找到适合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学配套教材,这就有必要组织高校教学、实践及会计从业资格培训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来参与编写适合非会计学专业同时又兼顾有考证需求学生的“课证融合”类会计学教材。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其教材应适当降低理论难度,突出会计学的实际应用性质,尽可能选取相关案例、实务资料,最好能列示有关具体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境,若加上图片、知识拓展阅读或趣味故事等内容,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术语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会计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并使用会计信息的技能。当然,也要结合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大纲,尽可能突出教材中的相关考点,从而对部分有考证需求学生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

(四)精心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作为一名会计教师,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知识更新,不断的充实自己,才可以适应会计领域的发展和完善,从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同时,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师,还必须了解非会计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相关知识,授课时以便更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而真正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当然,会计教师还应加强社会实践,会计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很多会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一线,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更无法领会会计信息的利用对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相关激励机制,鼓励会计任课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才可以有效的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对于管理人员是必不可少的知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高,会计通过提供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来参与经济决策,所以会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对于管理人员也就显得日益重要。但是,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会计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加强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突出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出真正能够理解、分析和应用会计信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迎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池州学院的调查与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2,6(3):145-147.

[2]芳,万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上:2009,1:130-131.

[3]王晓辉.高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206-207.

[4]刘孙芸.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教学探讨[J], 财会月刊(综合),2008,9:91-9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