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X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036-01
1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①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一般为达到要求的生产标准都会采用强制性原则,但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就采用企业自愿准则。主要是因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一定的安全生产要求和规范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以及生产中的安全操作规则,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排除,并实时管理和控制危险源,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杜绝具有危险系数的生产行为及活动,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符合安全生产规则,让整个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并根据生产的需要不断改进生产方式及设备,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建设。
国家安监总局先后了有关企业生产的安全标准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已经经过人们的反复论证进行PDCA循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行动、监察、改进”的活动,促进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巩固。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系统的实现了能够有效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等,有效挽回了企业的部经济损失。当然企业是否选择这样的标准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意愿。
②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采用的是管理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又选择的是管理方法。安全生产标准化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不同的工作项目的规范,在这个标准中又包含着两个级别的要素,也就是A级和B级,在这一标准中直接对企业中的各个工作部门、生产岗位、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等都做出了系统的要求和规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项标准规范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简单、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全面、长期的工作,将工作中的随意以及不规范的行为进行规范,利用制度去规范安全安全,真正将安全生产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从这样一种方法中描述出来的是一种规范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的思想,是以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为主,也就是建立出的一套安全机制来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能够将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出现机率降低到最小,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组成了企业三大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能够和组织活动以及企业管理的都是能够并存,显然这样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科学有效的。
③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存在对起点的严格要求,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起点的要求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安全标准化是对工矿以及享福危险的单位进行分级别的考核方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没有对于任何行业或者单位的要求,能够适用于所有的行业,能够有效促进职业健康的安全度,但是对于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的评价准则却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
2 如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都注重预防,以预防为主,并且持续改进和实行动态管理,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创建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尽早的发现潜在的危险,以及所要发生的危险,并且对危险做出正确的估量,指定应对策略,这样就使的对危险的处理系统化、规范化,彻底的改变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遇到危险可防御、可控制。通过这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就能提升一个档次。在这样的安全系统下,企业的各种设施与装备的安全也就得以保障了。对于职工作业时的违章所导致的危险,要做到及时的控制并尽快处理。这样就使的企业不会有更大的损失。所以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一家企业要想从传统的管理转型为现代的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是一定要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通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使得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避开或者说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危险,使企业更好,很快的发展为现在企业。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
②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目前来说,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生产法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能够对基本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并能够将生产经营中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进行维护,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行,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维持有一定的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价,从最简单的管理要素到设备设施要求以及对现场条件的管理,都要求管理、操作、现场的标准化为基本准则,为不同的岗位、工种进行安全生产的规则制度的建设,能够形成一个有秩序的安全管理系统。
③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安全生产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一个说明指导书,这样就可以分辨危险源、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同时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也对体系的有效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 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整合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不能简单的重合,而是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整合,首先就是整合要素,两模式的要素基本上都与企业的总体的管理系统有关,并且整合两种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围绕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要素展开工作,也就是说,两种模式的整合要以安全生产的标准化要素为基本基础,目的就是要总体上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安全要求。其次需要整合的就是文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发展需求,根据企业自身的组织规模大小以及文件化的熟练程度来选择进行整合时所需要的方法。但是在整合文件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所有的要素包含进来,对于文件的数量也许有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要能够满足安全体系认证和验收的基本需求。在对两种文件进行整合时要满足以下三个原则:①时效性。在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协调起来进行整合,不能降低标准,不能缩减程序,不能删减内容。②通融性。两种模式之间要有基本的通融性,能够相互利用,相互补充。③可操作性,整合的结果必须要能够致力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并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全面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
4 结 语
企业中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投入,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现质量达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能够对如何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做出分析,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经验,促进我国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GB/T 28001-2011idt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S].
关键词:水电站;安全管理;安健环;管理体系
引言
大型水电站企业最容易忽视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由于安全管理体系的目标制定和执行需要一个漫长的细化过程,很多水电站都可能认为安全管理不能直接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因而不愿意进行长期的投入,大型水电站企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关注度不够,就不能够为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一、中国大型水电站现有管理工作问题
审核环节及工作量过繁,多个安全管理体系交织重复进行,交叉审核环节过多,这样就可能会给水电站企业带来更多的工作量,这些工作量实际上有很多是不需要繁琐设置的,这种安全体系的建设反而会耗费大量的不必要时间,使这些流于形式的工作理念和形式与水电站的实际相脱离。
(一)体系建设和日常工作脱节
很多发电企业存在着短视行为,盲目追求企业的等级和星级的高低,而忽略了体系建设的事情,常常会将实施建设和日常工作相脱节,导致安全体系的建设和安全的监督细节无法完全对日常工作的时效性负责,才会造成体系建设的投入毫无意义,水电站的安全工作基础并不牢固。
(二)标准制定并不规范
大型水电站的所有标准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核,这些审核环节都应该是非常科学的,而目前我国水电站岗位工作的制定,通常是在短时间之内仓促完成,因此人员的编制和规范可能并不能相互适应,所制定的安全规程的执行难度过高,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工作发展需要。
(三)管理体系化建设步骤缓慢
当代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和飞跃,使得大型水电站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投入多年的大型水电站都应该开始信息化改造的进程,使用互联网和网络相互连接,研发安全技术基础的安全管理技术目前已走入了大型水电站的工作管理进程之中,然而,国内的信息化技术对于水电站的促进作用进程非常缓慢,信息化建设由于很多老职工技术水平薄弱而产生畏惧心理。
二、安健环管理体系构建对策
总结有关的管理体系建设案例,研发安保对策和经验,人们可以发现通过持续的改进和提升工作体系的工作质量,注重本地化的工作实际,有助于工作体系的建设。剔除流程化中的繁冗环节,就可以实现水电企业的快速发展,一般来说,水电站通常将水电企业的安健环管理体系设置为多个步骤和单元,其中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对于整个安全作业设备管理隐患的风险管理和排查,系统化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和事故的培训,也成为大型水电站现有管理工作的必要步骤,需要加以体系化的规定,分步骤的进行建设。
(一)企业职责的明确划分
制定有效的安健环管理体系实施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能够明确责任和目标,保证正常运行的基准,每年定期开展体系建设和实施状况的评审,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需要能够检测实际情况,发现本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现状,从而落实整顿修改等有关措施,实行封闭式的改进,持续地进行激励和约束,明确企业内部各人职责。
(二)动态化的信息管理
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化的进程,对于安全管理现状的评估评、审查实施改造运行和最终的改进,都应该是一个连贯的标准体系,而在整个梳理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和标准的过程中,应当保证体系有效运行资源的合理调动和使用,因此,监督和评估部门同样应该履行其相应的义务,在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和提出整改措施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创新的开动脑筋、缩短差距。
(三)安全信息库系统管理和建设
水电站的档案管理和相关资料整理工作,是国家对于安全生产要求的信息化进程,这对水电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般来说,在水电站有关部门提出的互联网加数字屏等电子信息和安全监督监控技术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移动端实施安全信息公开和审核系统的建设,使得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快速查询案件数据,并且登记安检的问题,做到精准、高效、快速,对于有关人员的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日程应当定期抽查和监督,掌握项目的动态人员变化情况,安全记录相关日志,自动统计填报时间,从而为有关安全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基础。
结束语
水电站的安全管理问题和安全体系的建设,是水电站安健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水电站项目工程量比较大,建设周期又非常长,因此如果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年久失修,可能会对于周围的供电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水电站相关管理人员结合现阶段水电站的管理状态,结合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水电站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做出应有努力。
参考文献:
[1]佟伏生.基于“三标一体”为基础的综合管理体系融合创新[A]..战略风险管控与安全生产运行管理――2015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论文大赛获奖论文[C].:,2015:2.
[2]靳乐.我国大型水电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科技资讯,2013,(07):179+181.
[3]何斌.我国大型水电站安全管理现状及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8):150-151.
[4]裴哲义.大型流域水电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及风险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
【关键词】 iso 22000标准;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abstract:the necessity of intensifying the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 refector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s expounded with a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ng food safety system of the refectories, recurring to iso22000,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ondition provision, compilation of document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qualified personnel.
key words:iso 22000 standard; refectorie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ood safety system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全国各高等院校食堂条件、食品安全状况均不断提高。但伴随改革过程形成的道德、技术、环境和消费观念等风险也使得高校饮食安全风险加大。同时,原有的食品安全理念和食品安全措施和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当前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均在不同程度实施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以期带动高校食堂更加健康发展[1]。因此,适时跟进形式,更新观念,改革举措,在高校食堂管理中引入iso 22000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推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从而提高伙食质量与服务水平,切实保障高校的稳定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在高校食堂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食堂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食堂是学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师生提供饮食保障的重要任务。高校食堂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其加工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从业人员状况决定了高校食堂是食品安全的高风险组织。首先,从高校食堂的工作流程来看,存在着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不合格、采购人员采购“三无”产品、验收人员验收把关不严、食品加工过程中未做到严格执行卫生标准、以及餐具消毒不规范等诸多安全隐患。其次,从高校作为群体组织的特点来看,高校学生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在校园中为相对弱势群体,消费水平低,对食堂伙食质量安全等维权意识低,具有相对高的耐受力,微小安全症状不容易受到重视,只有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引起重视,而这也往往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这在高校管理中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再次,由于高校食堂管理的体制惯性和非公益性,导致食堂管理队伍人员的从业素质一般不高,责任心不够强,一旦管理松散不到位,容易怠工,不能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导致终端产品和服务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因此,伴随高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学生及家长对食堂食品期望值和消费能力的日趋提高、社会对食堂安全问题的不断重视,强化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理应成为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 iso 22000标准的构成及特点
iso 22000标准共分8章32节,分别对标准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做出要求[2]。该标准整合了世界各国采用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标准与技术规程,进一步确立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国际标准,体现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新理念与新模式。因此,从高校食堂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该标准统一和整合了国际上相关的自愿性标准,涵盖核心haccp七项原则[3],结构与iso9001和iso14001保持一致,提供了一个全球交流haccp概念、传递食品安全信息的机制,对高校系统化地建立、实施和改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导方法。
三、结合iso 22000标准,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结合iso 22000标准,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在于高校食堂管理部门和管理团队要吃透iso 22000标准的精神,根据高校食堂现状特点,把握建立安全体系的关键环节。从iso 22000标准执行涉及的层面来看主要有: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生产控制、科技支撑、检测技术、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应急反应和质量信用等内容。因此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应围绕这些着力点,凝练核心内容,逐步建立健全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
(一)围绕食品安全方针,落实食品安全体系目标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食品安全方针是食品安全管理的总方向和宗旨。遵守食品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食品安全管理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法律义务。计划、过程和结果都是安全体系的一个部分,整个安全体系的目的都是围绕最低安全需求的文件法规的要求来运作。目前各地不同程度的在开展高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安全体系建设涉及到的是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因此,就建设高校食堂安全体系而言,应主要结合食堂标准化建设对高校食堂提出的安全体系建设目标着力建设。
(二)延伸标准管理范围,加强食品供应链管理
iso 22000标准要求组织要首先认识到其在食品链中的角色和地位,认识到由于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都可能引入食品安全危害,因此要通过对整个食品链进行充分控制,确保在食品链内有效地相互沟通,以供给最终消费者安全食物。涉及到高校食堂的供应链管理范围包括两个部分:上游供应商供应链管理和食堂内部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保证产品安全和质量以及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在具体供应链管理范围问题上,学校食堂应认真审定食品安全管理范围,将其对食堂操作过程的控制扩大到包括食品验收、加工和出售等环节,如原料采购、食品烹调加热、容器餐具洗刷消毒、备餐和售餐、餐厨工作人员的健康监督、饮用水的卫生质量等环节。通过合理扩大供应链管理范围达到控制食品安全的目的。
(三)重视基础条件投入,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基础条件建设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必备的条件之一,是保证安全体系成功持续运行的基础保障。从iso 22000标准执行层面涉及的技术标准、生产控制、科技支撑、检测技术等来看,均属条件建设内容,虽然当前高校食堂硬件条件和以前相比有很大改善,但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与iso 22000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食品安全现状诊断、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角度来看,也需要对硬件条件、技术参数有细致的把握。硬件建设的依据需要详细按安全法规要求,结合高校食堂消费特点,收集和整理与食堂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类管理文件、工艺、标准等,对照标准, 找出现行管理体系与iso 22000标准的差距,提出硬件改造方案进而确定需改进的方面。
(四)编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一方面,iso 22000是一个适合于所有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它仅表达了共性要求。为此,针对高校食堂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的工作是依照iso 22000标准,编制开发与该标准配套的实用指南,制定符合高校食堂特点的具体适用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作业文件等规范性文件。这些具体文件应当从不同层次说明安全体系所需要的行动依据,管理手册阐述企业的食品安全方针、目标,概括性、原则性、纲领性地描述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描述实施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开展的活动。其他作业文件即详细的作业文件,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供应链材料信息、食品特性、关键控制点确定依据、haccp计划、作业指导书,规范、指南、图样、报告、表格等。另一方面,iso 22000标准强调要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注重实施过程控制、系统管理及持续改进。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着力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实施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以食品安全目标导向,通过体系的实施和运行和体系的监视和测量,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五)权、责、利、能兼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食堂食品质量安全的最终实现和形成,主要是通过餐饮工作者具体的生产、加工、制作来完成的。一套完整的计划、沟通、记录、危害分析、关键点监控、减危方法等措施的执行均需要落实到团队的有机协调运作。iso 22000标准中体现出来的信息交流、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应急反应和质量信用等内容均是对团队功能的描述。因此,加强食堂管理团队建设显得格外重要,需要从权利、责任、利益、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需要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负责人的管理水平,使之具备一定的卫生管理知识、熟悉iso 22000标准的一系列知识,具备联络协调外部相关方以及处理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事宜的能力。其次,按iso 22000标准要求,明确管理团队成员各自所担当的责任,并能保证可以按iso 22000标准强调的得到有效沟通。再次,需要提升管理团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加工、制作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强化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可通过各类培养、教育、培训等形式来提高队伍素质。最后,建立健全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这是iso 22000标准得以贯彻实施的前提保障。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是高校食堂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iso 22000标准只是一个参考的理论手段,真正做到建立完善安全体系,离不开对学校后勤管理现状和条件的客观认识,离不开对建立食堂安全体系目标和要求的把握,离不开对标准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只有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勇于迈进,才能在高校食堂饮食安全体系建设中取得突破、获得成效。
【参考文献】
[1]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s].
[关键词] 安全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 危险源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简介
在过去的20年中,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强烈的关注。我国自实施OSHMS以来,OSHMS的认证活动发展迅速,使得各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推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为建立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一种方式,包括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重点活动与职责以及绩效测量的方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可以追溯到一系列的系统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是Edward Deming的PDCA(即策划、实施、评价、改进)概念。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并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其核心都是为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为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建立与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采用合理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原则与方法,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积极主动地贯彻执行相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并满足其要求;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满足市场要求;有助于生产经营单位获得注册或认证。
公路施工企业通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可以建立起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强调了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控制,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和生产作业全过程的控制,使企业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可以有效控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公路建筑行业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平台上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的目的,从而保障公路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发挥领导作用
领导者是确定企业的统一宗旨和方向,并使运作方向与组织的宗旨相统一,一个企业没有宗旨和方向,难以发展,不可能做强做大。领导作用是通过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企业内促进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实现。从体系运行过程来看,在管理层(特别是机关管理层包括分公司管理层)作用发挥上容易出现偏差,他们错误认为目前企业的安全管理的事情就是安全管理部门、贯标部门的事情,不积极参与贯标培训,对贯标的各阶段工作被动应付,未按照《管理手册》要求发挥其职能职责,不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工作,等到内审和外审时,才忙着突击工作应付贯标,从而导致体系在该部门执行力差。实现有机融合是GB/T28001建立的生命力所在。
2.转变传统思维,注重全员参与
在建立体系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以企业安全管理实际需要为主,保证体系通过认证后可以在本单位有效运行,要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危险源确定、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程序文件编制等环节,严格按照体系并结合单位实际管理需要来进行。要在咨询、认证机构的协助下,建立起可操作性强、具有公路施工行业特点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对安全经营的有效监管,防止出现体系管理与现行管理相脱离现象。
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只有他们充分参与,才能使企业管理有好的成效。安全生产关系到企业全员、全层次、施工全过程的一件大事,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人员是企业之本,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安全管理,必须有全体员工的参与,在现代企业中,安全管理是一个牵扯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全方位、全体员工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岗位员工的参与,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真正把安全落到实处,只有全体员工的的积极参与并履行其职业健康安全义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才能保证贯标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对象相当复杂,受建筑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是动态的,是关系到安全管理成败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加强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培训,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将日常安全工作与体系相结合,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意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3.全面、彻底地辨识危害性
建立与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是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特别是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要控制的危险源,具体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周期性和临时性的活动;②企业非正常(紧急情况下)的活动;③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④作业场所内所有的材料、设施、设备。在危害辨识中应考虑整个经营过程和性质,对生产和服务区域可能产生危害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策划,识别与企业相关的所有危险源,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对其中风险较大或专业性较强的施工阶段或部位的活动,还应进行安全论证,评价和论证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对其进行控制。企业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采取有效手段,从源头抓起,使所有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从根本上增加施工作业的安全度,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4.加强运行控制,克服行为惯例,有效实施运行
运行控制是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点,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实施和应用,而在体系建立初期,大家习惯原来的工作方法,而新体系凡事讲程序、太麻烦,不如原来自由方便,因而出现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不按新体系运行,形成“两张皮”。所以,要克服“两张皮”现象,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不能把体系误当成形式上的“达标”,认为建立新体系单纯只是为了应付认证审核,得一块牌子;二是要狠抓落实,明确管理职能和岗位职责,为体系的运行提供了组织保证;三是制定的各种体系文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符合现行安全技术标准的要求,更有利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有关要求的贯彻和落实;四是狠抓落实,就是将职业健康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持开展检查、验收和体系审核、评估活动,实施控制,强行推进,这样才能使体系建设更具严肃性、可执行性和有效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不是将原有的管理手段、制度、组织结构等彻底,而是应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框架模式重新构造、安排、组合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它可以与其他管理要求相结合帮助企业实现包括安全管理目标在内的各项技术经济目标,实现企业在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平台上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的目的,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克服原有的管理方式的行为惯例,要重视记录的产生,要对原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5.做好内审员的配备和管理
明确安全绩效目标,确定绩效考核方式
(一)提高对安全绩效管理的认知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安全的系统方法,是用来考核改进企业安全管理的。换一种角度来看,安全管理体系(SMS)和中国麻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即都是基于团队和效益。安全政策和目标是胡牌,即赢,赢得安全,赢得效益。安全绩效管理是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为四大支柱之一,是确保体系按设计预期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管理体系当中,最重要的安全保证措施。即通过安全绩效管理,转变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将目前安全结果的管理转向安全过程、安全状态的管理。从目前安全管理体系效能评估数据来看,国内中小机场安全绩效管理普遍存在着认识弱、落地难、实施效果偏差大、员工参与度与企业管理者积极性不高等难题。日照机场作为典型的新兴中小机场,通航运营不到5年时间里,在安全绩效管理方面不断探索调整和改进,构建了机场安全绩效监测与评估基本模型,主要以安全积分制管理为抓手,设定安全绩效目标和安全绩效指标,采取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奖惩措施,激发全体员工齐抓共管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动态改进,确保机场运行持续安全、稳定向好。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按照《民航华东地区航空安全考核与奖励实施办法》和《省机场集团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细则》及《省机场集团2020年度安全责任书》为安全目标范围,设定机场预期安全管理努力方向的安全政策,科学合理的制定日照机场年度安全目标,为安全绩效考核的总目标。通过具体而多层级的责任书形式,细化了各岗位责任界定和激励导向指标,为安全绩效考核目标明确了航行的“灯塔”;设立安全绩效考核奖励资金,根据公司年度预算比率份额,专款专用,按照总额的3∶1∶6的比例份额提取,分日常、专项、年终三种安全绩效的方式进行考核,即月度过程考核、季度亮点考核和年度结果考核。
以安全积分制为抓手,融合贯通SMS效能
(一)安全积分制管理2016年底,日照机场通过学习湖北群艺积分制管理为理念导向,结合民航机场的特点,首创安全绩效考核新型管理模式——安全积分制管理。安全积分制管理经过3年多的实践与调整,重点应用于机场安全绩效管理的日常考核内容中,从“日常安全工作、超于日常基础工作、安全信息”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提报人可参照积分管理奖扣公共标准(即手册制度、证件使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信息、机坪运行),也可以根据部室业务工作自定义设置安全管理奖扣标准,使用“云版积分制管理软件”自行提交安全积分。将日常绩效权限下发至各部室,由相关层级管理人进行审核掌握,公司设置安全积分基数,通过不同岗位风险设置岗位安全积分基数,确保安全积分奖励与岗位风险度挂钩,促使员工激励竞争最大化,保证公司管理者安全投入良性可控。每月安全积分兑现后不清零,可作为数据分析永久使用,当月负分计入下一考核周期,直至年终统一兑现。同时将积分数据再次使用,作为评价员工安全贡献和评选公司“安全标兵”的重要依据。安全积分制最大的特点在于使用灵活,简单有效的将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进行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监测。充分肯定成绩、激励士气、增强员工和管理者做好安全工作的信心,真正做到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让优秀的员工不吃亏。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让管理更轻松,让工作更快乐,让运营更安全。安全积分制考核不仅在员工中进行日常绩效监测,也在中层管理人员结果考核中发挥着作用。由“日常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室负责人可以通过“超于日常基础工作、安全信息”二项奖分项进行日常考核;同时也要根据管理部室员工安全绩效考核的结果情况进行考核。重点对隐患排查和过程管理设定为KPI,从隐患排查的数量和质量上加强考核,每月从各部室报告的安全隐患中挑选出10条重要的隐患进行质量互评投票,同时根据得票情况排名对该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结果考核和提报人二次奖励,有效提高机场获取安全信息的数量、效率及质量。
(二)安全专项绩效考核设置促进安全专项绩效考核内容,激发干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在机场公司安全运行过程中,创新安全+工作方法、突出贡献、重要保障、应急救援、安全管理提升、安全工作亮点突出、运行质量提升、安全信息上报、安全活动、文件管理、风险管理、安全培训授课分享、自愿报告安全隐患排查情况、月度安全形势分析会资料上报、典型工作通报表扬以及公司阶段性重要安全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主要风险管控重点突出考核。在结果应用上采取了钉钉办公软件审批项操作流程,方便申请部室的同时规范了审批程序,利用安全积分月度统计季度兑现,并且利用季度绩效考核数据进行信息分析研判,评估安全绩效效能。
(三)年度安全绩效考核依据《安全管理体系SMS建设指南》设置结果考核的四个大方面16项绩效考核指标。一是实际结果,即安全责任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各部室、子公司工作性质、责任、风险等特点,进一步分类细化安全指标,设置了差异化安全控制指标,列入与各部室签订的《2020年度航空安全(安保)责任书》中,同时明确安全“一票否决”红线区域,将安全“三必须”以团队运作的方式真正的落到了实处。二是运行质量,即安全管理体系(SMS)健全,运行符合性、有效性。这方面是占比考核分值最大,内容也是贯通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各要素上,主要是对法定自查、安全培训、安全会议、安全信息、安全活动、文件管理、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六个小项进行考核。每一小项都要针对历年安全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绩效分值的设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SMS纠偏功能,起到安全保证的作用。三是历史比较,即不安全事件和安全举报投诉事件。对本年度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绩效考核的同时,还要着重对此类事件在上一年度发生的历史数据进行加重处罚,目的是警示本年度安全运行不再发生类似不安全事件,遏制或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意识导向。将月度安全积分考核进行再利用,管控最低基础分值和连续月度考核总成绩最差者,防止考核人放任自我,“破罐子破摔”类型,保持机场整体安全运行平稳可控状态。四是基础条件,即运行标准符合性检查。以法定自查、行业行政检查、符合性检查、各类体系评审等重要活动,为机场安全运行的基础条件底线,设置绩效指标分值,促使安全绩效管理保证机场运行符合基础标准。年终安全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是通过日常和专项考核的综合体为基础,结合四个方面16项的绩效指标显示出来的整体考核状况。将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根据各部室安全管理特性职能设置不同安全权重比例系数,安全绩效考核比重倾向一线部室,突出体现安全管理部室的重要性。根据人员岗位层级设置岗位安全风险系数,并凸显重点关键岗位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风险系数。形成年终安全绩效考核公式:基数值×安全目标权重比例系数×年终部室考核分值等级×岗位职责安全风险系数=安全绩效考核结果。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特高压电网快速发展,内蒙古超高压事业也将随着特高压建设快速升级、提速,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内蒙古超高压公司在管理上迫切需要用精细化管理体系来把握企业管理目标、规范企业运作、细化管理单元,达到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2 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
精细化管理体系设计,是对精细化管理进行系统思考、精心设计的一种研究方式,是以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设计思路。
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规范管理、提升水平的关键。主要包括六部分:基础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物资管理体系、精神文化体系、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
2.1基础管理体系
基础管理工作处于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基层。内蒙古超高压公司基础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加强班组建设,提升员工素质;同业对标;完善考核体系;深化产权管理等。
构建基础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各生产单位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体系建设,构建起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考核体系和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完成。
2.2生产管理体系
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工作、生产计划工作、生产控制工作(如生产成本的控制)。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生产管理体系包括生产调度管理体系、电网建设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
生产调度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加强生产调度管理精细化,确保生产设备健康稳定运行。电网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可控在控。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控制公司的经营成本,打造效益型公司。
2.3市场营销体系
在电力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工作重点逐渐由生产向服务转变,经营理念也开始从以产品为中心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电力市场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关系到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
在当前电力市场环境下,研究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体系是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市场营销精细化工作主要包括营销管理、客户服务精细化和市场开拓、电力交易精细化。
2.4物资管理体系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物资管理精细化工作包括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物资统一采购、储备和管理、超高压局的废旧物资管理、厂商供货过程的跟踪管理等。
物资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作的重要保证。通过物资管理精细化,能全面加强公司物资的规范化管理,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5精神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精细化管理是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和作风贯穿于企业各个工作环节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这必须要求将精细化管理工作引向深入,向工作态度、工作方式、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深层次方面发展。
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精神文化的精细化工作应结合公司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性地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力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改变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方式,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最终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2.6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
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能使精细化管理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内蒙古超高压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民主管理保障体系。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保障体系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支柱,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险预控;安全工作;落地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85
1 传统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与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关系
(1)发电企业生产环节较多,设备种类繁杂,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高温高压设备、易燃易爆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资,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问题复杂,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传统电力安全管理是以安全目标、安全组织机构、安全规程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综合性安全管理,其按照“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和“事后调查处理”三个维度进行管理,并通过安全检查和安全奖惩实现安全管理的闭环控制。
(2)随着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以往安全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发电企业对安全绩效的更高追求,导致发电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改进出现“瓶颈”,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发电企业必然选用更加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基于“本质安全”理念和“闭环管理、持续改进”的思想而建立的新的管理体系,不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的精华,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方向一致,没有对现有安全管理方法进行全面性地颠覆,不需要做全面、大幅度的转变。
(3)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以闭环管理为手段,以持续改进实现体系的不断更新,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综合措施管控风险,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的风险管理目标,进而实现人员无违章、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环境氛围好的目标。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既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客观要求,是在传统管理体系基础上的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的补充与完善,实现的是管理的提升。
(4)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就是实现“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和本质安全。人的本质安不仅指人的知识、技能、意识素质,还包括人的观念、伦理、情感、态度、认知、品德等人文素质。首先,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择与任用机制,基于人的生理、技能等因素,搭建稳定的人员结构,以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其次,开展长期的人才综合培训战略,一方面是业务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另一方面是价值观和思想的引导与培养;其三,实施人文管理,将人员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向情感管理、文化管理转变,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策略。
设备的本质安全就是质量的可靠性。设备质量是关乎安全表现的最基础条件,设备质量直接影响生产管控的策略与结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质安全的进程。其次,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实施设备改造和设备替代,提高设备和系统可靠性。
环境的本质安全就是应用科学的、先进的隔离闭锁装置和安全防护设施,控制危险源,降低风险,同时,使人员能够远离危险源,不承担风险,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可靠。
管理的本质安全是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的枢纽,是将人、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统一协调的纲领。管理是多层面的,包括安全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等等。开展科学安全管理理论的研究,深入认识企业发展全过程中人、设备、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等要素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建立和完善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使之具备本质安全的特质,达成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均衡发展与协调。
此外,对于发电企业的生产系统,生产技术认识与技术控制是伴随整个生产过程的核心工作,安全的最终绩效是要以技术能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生产技术的本质安全就是组织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条件下,应用科学的安全技术,运用系统理论,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管理,对隐患进行技术认识和超前的技术控制和消除,保证安全局面的稳定。
2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不能有效落地的原因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作为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在哈密煤电有限公司大南湖电厂推行三年以来,还没有完全和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有效结合,呈现出“两张皮”现象,成了一种管理上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被动运用了体系,没有主动去做。
(1)个别领导认识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相关知识,不能把风险预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理念灌输到员工中去,致使部分员工一方面认为风险预控体系建设是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内容繁杂而难懂;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不重视,把体系建设当做一种负担,甚至认为只是安监部或者是安全员的事,没有将体系建设和日常生产工作有效结合。
(2) 职责划分不够清晰,造成体系建设任务分工不能有效落实。首先,安全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职责分工不明,两个体系在职责履行、执行中还不能完全到位,特别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主体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设备管理、定期工作、技术监督、可靠性管理、缺陷分析、事件分析等工作不能有效纳入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当中;二是职能处室之间存在推诿扯皮,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新的管理内容和要求,没有结合实际工作去学习、理解、消化和吸收,反而推三阻四,致使体系建设不能有效推进。
(3)职工素质参差不齐,新老安全管理文化还不能有效融合。一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职工,对新的安全生产管理念不易接受,加上不能有效掌握自动化办公系统,影响了体系建设和落地;二是一些年轻职工,工作时间短,对存在的风险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对现场较复杂的故障不能及时进行分析解决,技术技能不能满足现有的安全生产需要,不具备承担体系建设的重任。
(4)规章制度杂多,制定随意性大,造成体系文件不能有效落地。集团公司下发的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制度本身比较多,加之企业本身的补充规定和细则更是又多又长,延长了记忆和掌握的过程、遵循和落实的时间;而有的部门在编写体系文件时,没有结合企业工作实际,直接套用其他单位的管理制度,导致执行上扭曲和不到位。更有甚者,随意制定规章制度,产生了一个将军一个令的现象,使制度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员工无所适从,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无法有效落地。
3 解决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不能有效落地的方法
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解决了传统电力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有效提高了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但是如何在大南湖电厂有效落地,如何与传统安全生产管理融合在一起,是各级领导干部和每一位职工都应该认真思考、努力完成的工作。
(1)公司领导分别挂帅,任务逐级进行分解。制定年度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将风险预控体系各项管控要素分解、细化、量化工作任务、措施,明确时间进度、工作目标,落实到各级领导、职能部门、车间班组和员工岗位。同时,将体系建设情况与干部职工绩效奖励以及年终评先相挂钩,使各级人员能够高度重视风险预控体系的建设,营造企业主要负责人亲力亲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干部员工人人重视的氛围。
(2)加强各级人员培训,提高对本安体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聘请专家讲课,驻厂指导以及到其他单位学习等方式,让全体员工知道并且做到风险预控体系的各项要求,对照《火力发电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评级标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将安全生产工作全部纳入风险预控体系建设中,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生产各系统、安全管理各环节、工作各岗位更加完善可靠,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3)完善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为风险预控体系落地提供保障。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要按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要求,把技术监督工作贯穿于工程设计、设备选型、技术改造、运行、检修、试验工作的全过程,从源头控制隐患和危险源;通过修订、完善技术监督标准,健全技术监督台帐,提高各项技术监督现场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根据设备、技术发展和岗位变动,及时修订运行规程、检修工艺规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技术管理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NSM规则在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的发展应用已经有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建立了将安全环保管理、船舶设备管理、船舶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急抢险管理以及治安保卫管理等多项内容包括在内的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而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的大部分船舶都已经通过了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内容中规定的标准,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功能的全面发挥为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管理力量。
2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整体安全环保体系管理意识淡薄
整体来说,当前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个别领导体系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重要发展作用和管理作用视而不见,对管理体系功能的应用流程掌握不熟。同时,部分工作人员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敷衍了事、瞎编乱凑的现象,对于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2培训工作开展不够,各个层面的人员对体系文件缺乏相应的理解
具体来讲,部分单位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施行过程中没有将体系内容、体系流程以及体系标准纳入自身的培训内容中,造成部分岗位工作人员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工作标准不达标、工作内容不符合等等现象。同时,部分单位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内容不够实际、培训模式过于陈旧等等现象,也是造成培训成果不够理想的原因。
2.3体系运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目前仍然缺乏统一的安全环保体系管理监察机构,针对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监控只能通过内部审核以及成果监控2种方式,这也就造成了安全环保体系在各个单位的实际运行内容和运行状态事实上是缺乏监控的现象。同时,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监控工作中还存在着监控内容难以把握、监控到的错误始始终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等等问题现象。
2.4文件与实际运行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在NSM规则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实际内容与规则要求不符合的现象,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安全管理环保体系事实上是借鉴了其他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创建和应用的,在这一过程中安全管理环保体系难免缺少了一定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内容与海洋石油船舶中心之前使用的管理体系在内容、标准以及要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现象,造成了员工对新的安全管理环保体系不适应,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现象。
3提升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安全环保管理体体系运行质量的优化建议
3.1加强体系管理队伍建设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在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应用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对高层领导的体系内容培训,其次应该加强对体系应用过程中各个单位、部门的体系职责划分工作,最后应该做好对基层员工的体系内容和体系标准的宣传工作,保证中心能够上下一心共同做好体系建设工作。
3.2提升体系培训工作质量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在体系内容的培训工作中应该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针对体系应用过程中对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实践性的训练。同时,中心还应该改善以往单调的培训方式,加强对仿真模拟培训、岗位调换培训等新型培训方式的应用,充分提高体系内容培训的效果,做好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应用过程中的基础工作。
3.3提升体系管理监控
海洋石油船舶中心还应该针对安全环保体系的运行设置科学合理的监督程序,通过现场监督、内容检查、项目审核、流程核对以及内部审核等诸多手段提升对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监督力度,保证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在海洋石油船舶类的运行确实得到了有效的监控。此外,海洋石油船舶中心还可以设置相应的激励措施,采取足够的奖励标准完成对相关岗位和部门的安全环保体系内容奖励工作,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适用程度。
3.4切实落实体系规定
NSM规则在海洋石油船舶中心的应用以及SMS管理体系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在SMS管理体系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体系规则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好体系内容的应用工作。同时,海洋石油船舶中心还应该在体系文件的下发的过程中做好对其实践性的研究,杜绝出现管理体系文件与管理体系实际内容不相符合的现象。
4结语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职业病是诸多疾病中隐藏属性与时间最长的一种,现如今经济发展实现了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在这种生活环境下,除了化工企业外,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放松了职业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使得职业卫生管理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考虑到职业病能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所以在企业中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1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原因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并且这些化学品需要技术与工艺进行处理,因此难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且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支持。因为化工企业相关工作主要是以高温高压环境为主,长此以往便会使得空气中充斥毒害气体,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尽管相关企业也已经建立了卫生管理部门,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十分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效果上存在欠缺[1]。另外,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对健康与安全问题的重视,使安全防护设备得不到安全保证,以上问题都是出现职业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在这一环境背景下,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建设卫生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这一体系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方面。我国以化工企业居多,但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却有待提升,一些从业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诱发何种职业病,所以也没有安排定期身体检查,导致缺乏对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2.1化工企业方面
2.1.1完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
化工企业中一旦出现职业事故,那么损失最大的便是企业自身,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减少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化工企业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业且完善的卫生组织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可行的保护与防护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的出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执行职业卫生责任制度,并划分具体的责任范围,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使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成为化工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
2.1.2加大防护措施器材与资金投入
为了实现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生产时需要运用无毒或是毒性较低的原料,并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改善,为职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另外,也要加大企业防护器材与资金的投入,将原来设备更改为防护性能的防护设备。通过以上几种举措控制工作人员职业病发生的几率,使其能够确保自身安全,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1.3搞好职工培训工作
在化工企业这个大集体中,安全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并且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和监督。为了使工作人员加强对职业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企业需要组织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重点对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在内的多种要求与内容进行培训[2],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加强自身的安全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观念。
2.2工作人员方面
企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解,特别是化工行业,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安全观念,除了企业组织组织身体检查之外,自己也要及时检查。因为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安全观念,以此才能预防意外的出现。
2.3政府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需要将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放置于首位,以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加大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监督力度,按照化工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发展情况,全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约束化工企业生产行为,监督化工企业生产等各个部门[3]。在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便要进行整改,以免问题影响范围扩大,并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此外,有关部门在监督的同时,也要定期更换并更新相关生产设备,以此减小化工设备对人体的危害。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化工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害,并且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合理避免这一问题,除了化工企业要加大重视以外,工作人员自己和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关注,以此合理控制职业病的产生,并推动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侯美华 单位:浙江泰鸽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芳,李荣,尤国成.浅谈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整合[J].中国井矿盐,2017,0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