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后勤实体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一、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组织企业资金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主要内容是投资、筹资、利润分配,具体包括财务分析与预测、资金筹集与使用,资金成本管理等。
2、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确保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运用财务管理方法,以提高单位经营效率为目的,按照职责分工方式,对本单位内部所从事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制约和协调,以确保有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顺利执行而设立的经济核算、内部牵制、计划统计等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的总称。
3、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内部控制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不论高校后勤制定的财务预算多么切实可行,如果对实施预算的过程不加控制,那么预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就难以实现。高校后勤实体制定的各项财务预测、决策、计划为其财务管理确定目标、提供依据,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加以落实。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将学校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的经营服务职能分开,将学校办后勤变为社会办后勤,最终实现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高校后勤改革的需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后勤实行社会化改革后,其财务管理目标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高校后勤既要做好学校的服务保障工作,又要按照市场规律,实行盈利,即高校后勤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使财务管理目标方向出现不一致,造成相互制约。高校后勤实体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师生员工,面对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后勤实体既要一定程度上实行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目标;又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为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服务。由于高校与后勤之间仍存在着行政隶属关系,考虑学校自身性质,学校为了保证校园的和谐、稳定,要求后勤将公益性防在首要位置,经营性必须给公益性让步。由于双重目标的实现路径不一致,后勤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许多行政性任务,造成相关的责权利关系不协调,导致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2、核算体系不完善
鉴于高校实体的行业特征,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财务管理办法,导致财务人员对实际工作中各类问题理解存在偏差,实体性质不同,经营范围不同,最终形成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有的实体的核算仍然采用“事业基金”、“事业收入”等科目,这些科目用于后勤实体显然是不合适的,加之高校后勤财务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甚少,自身的学习不够,对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就不能形成统一的合理意见。例如:在新会计制度出台后,会计科目设置及科目余额的结转、财务报表的编制、原事业性固定资产折旧管理等,由于科目设置与企业会计的科目不一致,造成无法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会计报表。这些问题的实际操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财务核算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后勤财务管理需要的核算体系。
3、成本管理不健全
成本管理是后勤实体经营服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做相应账务处理。有的高校后勤实体虽然已从高校分离出来,由于学校长期给予后勤一定的经费补助,使后勤与学校仍然“藕断丝连”,始终没有彻底分离。部分财务人员及领导受原事业体制不注重成本管理的影响,成本意识淡薄,缺乏成本约束机制,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难以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完善成本监督体系,甚至有的后勤职工认为成本管理是管理层的专职工作,使有些后勤实体出现了“懂成本管理的不懂生产,懂生产的不懂成本管理”的局面。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成本不真实,管理效益低下,经济资源不能合理配置。
4、财务分析不到位
现代财务管理要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与核算,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记录与核算所反映的数据,利用科学现代的分析手段,深入分析和透视数据本身的意义和内涵,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全面的、有效的财务信息和决策依据。目前后勤许多财务报表仅仅反映了一定的财务状况,对运营过程中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却没有反映,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分析滞后,甚至缺乏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务管理难以发挥企业经营管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财务监督力度薄弱
一方面后勤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制约机制,高校对后勤资产的控制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后勤在资金的运用管理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力,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金投向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甚至出现重复性投资而造成滥用资金等现象。后勤时有以自主经营为由擅自决策,失去了制约和监督,给一些管理人员以可乘之机,导致违法违纪现象增多。
6、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合理。
由于高校后勤涉及的对象范围比较广而且复杂,其财务管理的对象范围也就比较复杂,如我校后勤既有水电暖管理中心、通讯站、校园绿化管理中心、饮食管理中心、接待中心、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又有日常的工程维修、交通运输、幼儿园、附校、校医院、劳动服务公司、房地产开发等。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完全依靠学校拨款维持;有的虽然略有经营或服务收入,但仍由学校安排经费维持;而有的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根据这些不同特点,一些高校为了迁就这些特点和更好地协调相关部门的权责利关系,将后勤的财务实行分块管理,设置多个财务管理机构,分别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各自履行自己的财务管理职责,将整个后勤的财务划分为几个“块块”,但却没有相应的“条条”与之进行集中管理,从而使整个后勤的财权配置过于分散,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到位、部门利益冲突、管理难以协调的现象。
7、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陈旧,业务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随意性强,法制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加之没有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的存在,致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只会听从领导安排、缺乏能动性与创新性”的被动局面,大大削弱了财务管理的严肃性,使应有的财务管理监督与核算职能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1、明确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首先要明确后勤改革目标,高校后勤的改革目标是按照有利于维护学校稳定、减轻学校负担、提供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的要求,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其次,要明确高校后勤的属性,公益性是高校后勤的本质属性,同时,市场经济性是高校后勤实体的重要特征。因此,应建立一种以资本保本增值为前提、保证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2、加强核算体系,提高核算水平
财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首要职能,后勤的财务核算制度一般沿袭了原高校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制度,采取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化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不可能准确、完整、可靠。因此,主管部门应组织制定高校统一的、完善的高校后勤会计核算制度,把各高校后勤的会计核算制度和一些重大财务管理行为统一并规范起来。在此基础上,各高校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具体财务核算办法。如我校后勤财务对各实体财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统一支配,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抵御后勤实体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根据各实体的具体情况,实行分帐套管理,如根据校医院的特点实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详细记录各实体的经济活动并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已实行无现金报帐制度,下一步还要实行网上报帐制度。
3、加强成本核算,有效控制成本
高校后勤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全校师生服务的特殊性,因此不能单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决定实体经济效益的高低,必须注重成本核算,将成本费用分解到各班组,加强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费用与个人业绩挂钩,提高成本费用指标的考核力度,建立成本监督监控系统,对成本核算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年终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奖惩。这样有利于成本核算的规范化,以便全面体现后勤的财务状况。此外,加快后勤财务管理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可以更好的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4、实行预算管理,做好财务分析,加强内部控制
预算管理作为现代化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式,是在保证资产安全、信息真实等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后勤实体各自的责权利,实行后勤整体战略目标。预算管理要注意运用激励和约束双重机制,营造激励环境,调动企业经营者积极性,约束经营者不利行为。预算制定后,应建立预算落实的相关制度。将预算责任与责任人收入挂钩,通过与各实体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状及建立综合考评体系,来强化预算的考核。
加强财务分析是落实财务预算控制的重要手段。高校后勤应建立财务分析控制体系,使财务分析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财务人员要定期对各实体检查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实际与预算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更好地完成预算任务。
5、加强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建设
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是要根据数字来反映的,后勤实体也不例外。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学校应当定期对后勤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和职业道德培训,定期考核,岗位轮换,加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尤其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以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变化,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自高校后勤实现社会化改革以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体制不顺、核算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等财务问题。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完善和加速其运转机制,提高后勤实体经济效益和做好高校后勤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陈媛惠: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问题研析[J].中国经贸,2012(8).
[2] 李萌:我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会计之友,2012(13).
关键词:新财务制度 医院 资产管理 完善
一、引言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进行医疗以及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医院所有事项综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点。而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乎着我国医院的财务状况,对我国的GDP情况以及国民生活质量、健康状况、患者就医情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在新的制度下,医院财务新准则的知识是医院所有会计相关工作者都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的,它可以为我国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良好的会计环境保障。
二、新会计准则对医院资产方面的影响
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之后,我国在2012年又颁布了专门面向我国医院的新医院财务准则。医院的新财务准则是我国医院会计领域实施财务管理完善和改革的起始点,医院新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医院财务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医院整体管理的质量水平、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进行了更科学的规范,同时提高了我国医院的综合发展质量,以及医院财务的透明度和准确度。使得我国医院财务越来越面向了全球化,越来越与全球会计准则趋同,获得飞速的发展。与我国2012年之前的旧医院财务准则相对比,新的医院财务准则有了一些新的特征,对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有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将这些影响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得到一定的补充和规范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从制度上扩大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一般设备的价格上浮到1000元,专用设备的价格升到1500元,通过标准上的制度变化来确立固定资产的标准。按照原制度要求,将固定资产低于500元,专用设备低于800元,都直接划分到仓库储备物资上,而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后,一方面方便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再计算单位价值过低、数量较多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还能节约医院在管理上的经济负担。
(二)无形资产的核算属性更加具体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引进了许多现代化设备硬件和软件,都是一种无形财富,需要经过经济上的衡量确认其价值。以前,医院并没有这样的核算体系,更无明确的相关规定,滋生了很多问题。而明确应用软件的核算属性后,能方便资产的统计和汇总,对整个医院的资产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三)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要保证其真实价值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并合理地通过有效使用的年限来折旧固定资产。实际上,为了方便更快地了解资产的分配和效益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比较有效的资源结算。因为固定资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计提折旧,就能从系统上保证资产的核算,通过分摊制度来确认固定资产的真实价格。
三、完善新制度下的医院资产管理策略建议
(一)做好资产在新旧制度转变的衔接工作
2012年,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得到广泛的推广。在进行新旧衔接程序上,制度上的管理不能一拖再拖,特别上繁复的资产清查,必须做好预测准备工作。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为了保证全方面了解内部的资产情况,需要大规模地清算固定资产,不过这需要保证对医院所有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数量上的了解。同时,新财务制度具有很大的管理优势,不仅将固定资产的体制进行详细的划分,还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核算水平,要求不再使用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也应该制表管理。
(二)完善医院资产的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会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管理,其核算方面也会随之变化,所以作为工具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软件,更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变。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新出现的业务内容,原有的系统软件并没有这一方面的信息库,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设置,确保核算结果的精准性。同时,系统软件还得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正确衡量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的新财务制度是一个新事物,必须从多方面来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这就需要构建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将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
(三)科学合理地定量各科室的消耗性支出
诚然,我国的医疗系统的后勤物资管理十分复杂,不仅内容条目众多,而且还必须有明确的预决算。因此,需要制定明确的各科室消耗性支出,保证对医院的物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内容上来说,必须对消耗性支出有一个系统化的评估体系,加强对科室人员的管理,同时在医院建立全面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消耗性支出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概念,还得结合近年的消耗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确认是否有消耗增长的情形,最终得到全面的评估结果。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环境,结合2012年新的医院财务准则与会计准则,将新医院财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有何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医院会计新准则影响的剖析与调研,最后对如何完善新制度下我国医院资产管理提出策略建议,旨在提升我国医院在新财务制度下的资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世飞,于润吉. 《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1(02)
[2]李瑛,陈晓丽. 浅谈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管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13(14)
【关键词】企业财务制度 制度改革方向 宏观财务管理
一、引言
我国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分行业财务制度为主体、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为补充的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十多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并日趋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财务制度的运行要经过制度制定、传导到实施的过程,它包括制度的有效修改补充、更新替代和失效的运动变化。财务制度的老化现象是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在选择财务制度时,要自觉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制度废除取消、修改补充或更新替代。”总之,财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势在必行。
至于财务制度究竟何去何从,十多年来,这样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废除企业财务制度;调整企业财务制度,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彻底革新企业财务制度。
二、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持有的几种观点剖析
(一)企业财务制度应当废除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既然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经济领域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日益完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取消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企业财务制度,并且这一行为不会给政府管理及企业自身的营运带来问题。企业财务制度在经历辉煌之后,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可以彻底取消。
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取代财务制度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的功能。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所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陆续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0年财政部统一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基本包含了原由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和计量的内容。“两则两制”并行的局面被打破,企业财务制度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功能基本被取代了。
税收制度取代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职能。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成本费用等进行确认,实际上行使了纳税扣除的职能。但是税制改革之后这种现状发生了改变。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这使得税收制度从企业财务制度中得以分离出来。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企业纳税扣除事项做出了全面规定。企业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功能被彻底取代了。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事务。当前,持“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企业财务所涉及的日常经营管理、投资、筹资决策等都是经营者自己的事,国家不应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国家可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保证财政收入,通过制定利率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因此,“企业财务就变成了企业的内部事务,由包括出资人、经营者在内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照章自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废除企业财务制度既是对企业财务制度滞后于改革的客观追认,又不会对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行政干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企业产权理论的客观要求。”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无法适应WTO新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环境要求政府作为宏观财务的主体,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证经济目标实现上摆脱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角色,从机制上实现微观财务行为的合理化,为企业微观财务活动创造有利环境。而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侧重于对企业实行直接的微观管理,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和财务责任强调较多,没有认识到强化宏观财务约束的重要性,无法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变化,适应新要求。
(二)企业财务制度应当调整,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
在充分研究传统企业财务制度弊端的情况下,对其制订主体、性质和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发挥作用,是所有者财务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两权分离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应该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来制定,而不是由财政部来制定。
对“大会计观”的否定———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由于会计准则的颁发实行,强调了会计国际化和地位突出化,“大会计观”的呼声日益高涨,“认为‘会计准则’基本上可以包揽代替财务制度了,代替不了的则可以由税法、公司法等法规来规定,并由此进一步认为,财务管理完全是企业内部自主理财行为,政府应该完全退出,完全交给企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将企业财务置于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深刻的思考。
(1)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经济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家作为所有者,应当对任何影响所有者利益变动的任何行为做出规范。因而,财务制度也将长期存在。
(2)由于我国经济的多元化,行业差距仍很大,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因而国家需要通过财务制度,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发挥一种其他经济杠杆所没有的特殊调节作用,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及平等国民待遇的压力下。
(3)国家作为所有者,还需要从宏观经济范围,对国有资产的变动及收益分配进行调节,从而增强调控能力,并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显然上述各方面是会计准则、财政、税收政策能力所不及的,只有财务制度才能发挥这种灵活性,同时可见,企业财务制度不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而是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凸显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在缺陷———企业财务制度调整的必要性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制订的,并没有区分政府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这种制度设计显然无法满足“政企分开”的要求。随着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确立,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对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予以明确划分。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进行管理,无权参与没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经营管理。
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或者通过法人行使所有者职能。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理由是:
(1)所有者对其资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对于国有资本的投放和国有资产的分配以及对经营者的考核,必须由国家来执行。
(2)国有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经济成分。国有企业固然要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时其所肩负的经济社会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平抑物价、解决就业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来实现。
(3)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要弱得多,承受的经营失败风险也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非国有企业有的是由所有者本人直接经营,有的是由私人投资的股份公司,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都很强。而在国有企业,授权层次大大增加,有时甚至不能确指是谁授的权。这就导致授权风险增加,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期利润,剥夺性经营而不注意资本维护和技术开发,冒险而不顾后果。可以说,国有企业的道德风险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这就有必要改善和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规定和监控负债比率、流动性比率等。
综上所述,国家应当也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作出规定,并赋予其足够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三、企业财务制度应当与时俱进
目前不仅不能废除企业财务制度,而且应当把企业财务制度作为国家有关企业的基本制度有效组成部分进行彻底改革。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既不能翻版《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也不能重复税收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应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按照WTO规则的要求,重新对全社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制度规范,保障企业在同一财务行为中,公平、合理地对待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指导企业协调好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而且,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要尊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身的作用,刚柔并济,在某些方面应当具有强制性,弥补我国经济法律法规的不足,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又要具有指导性,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制度不能代替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其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和出资人所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目标是不同的。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对所有企业进行统一的社会公共管理,为所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平等竞争创造基本条件;而国家作为出资人仅对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进行管理,管理的目标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切实保障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实践上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经济法律尚未健全,缺乏共同的财务行为规范,缺乏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财务管理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总之,在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的同时依然要加强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二者不可互相替代。
认识现代企业财务的真正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改革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战略、财务治理与财务运作构成了现代财务的概念框架,三者构成了连贯的体系。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战略的价值管理形式,企业其他战略都是财务战略的载体,是资本渴望增值的内在动力驱使财务战略不失时机地借助各种载体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财务治理要求企业通过合理设计组织结构促使财务人员自发地将财务战略落实到实际,是财务战略与财务合作的有机纽带。它要求组织具有可塑性,能够适应财务战略变化的需要,也要求组织具有驱动力,促使财务人员去实现财务战略。而财务运作是财务人员的具体实施行为,是将财务战略转化为现实的操作系统,要求组织具有执行力,能够将财务战略付诸实践,并要求组织具有纠偏能力,能够对偏离财务战略的行为予以修正。”由此可见,对于财务的理解与运用应当跳出会计框架的窠臼,将更高层次的财务写入财务制度。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企业与政府、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构建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就是要求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行政管理转向产权管理、由统一管理转向自主管理。从宏观上看,国家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社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从微观上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财务行为离不开宏观财务政策的指导;同时,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行使出资人职责或授权的投资主体行使职责,也需要从出资人的角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出资人、企业三个不同的角度构建企业宏观财务、出资人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财务制度,形成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制度体系。”
新型企业财务制度———制度规范与强制约束的平衡点。笔者认为在企业财务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不能一味强调给予企业经营理财自,而忽视了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制度,导致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弱化。没有向企业及时提供合理的制度,必将产生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后果。相应地,若政府过分注重强制约束,则不仅不能起到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财务环境的作用,而且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增加了企业执行制度的成本。惟有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一定弹性空间的新型企业财务制度,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自立、有利于企业自担风险、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辉,周慧生,李桂芝.对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9).
[2]赖永加,张小英.关于废除《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5).
[3]李洪辉.论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分工、协调[C].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周年论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孟焰.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C].96北京海峡两岸会计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内部控制 高校财务管理 优化措施
高校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办学自得以拓展,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及呼应教育事业改革,高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并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着决定性作用,可见,创建标准化的控制体系,全面促进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人员内部控制认识有限
内部控制对高校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这无疑要求高校在使用与完善内部控制中需要制定良好的使用措施与控制手段。另外,此因素易受管理者心态和财务人员心态的影响,也就是说只有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具备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财务管理的科学开展。然而,现阶段高校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与了解到内部控制的内涵与重要性,仅停留于“内部控制结构时期”,将内部控制等同于一部文本或者书面制度,认为其目的在于约束员工行为。不全面的认知,无疑会影响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以及使财务管理形式化。
(二)内部监督力度较弱
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显著特征在于多元化,除了需要保障高校的健康运转与发展,还需要满足多方面的实际要求,如教学要求、科研要求等,从而影响了现存指标的一致性与标准性。但部分高校还存在监督工作制度欠缺、领域局限、人力不足等现象,加之缺乏合理的内部监督体系,所以高校内部监督力度较弱。由此可见,强化内部监督体系尤为重要。
(三)财务管理科学性缺失
基于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高校财务管理科学性缺失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
首先,预算管理欠缺约束。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教育日益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之中,高校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校规模有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扩大规模。在此阶段内,预算管理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其次,收支管理实施困难。在财务收支上,高校需要坚持高等院校财务制度与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然而实际上,部分高校的收支管理实施困难,主要原因在于_支标准较随意,成本核算较片面;最后,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缺失。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所以此职能尤为重要,问题变现形式主要涉及审计独立性较弱、审计工作领域较局限、审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等。
(四)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高校财务人员工作琐碎,整天忙于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探索新知识及新技术,难以适应信息化新形势实际需求,这无疑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五)财务制度不健全
校内外环境对高校财务管理内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内容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传统管理制度存在一些不足,难以完全适应财政创新的新需求,难以充分发挥标准财务管理作用,所以,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健全财务制度是当前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完善建议
(一)培养财务人员内部控制理念
只有财务人员不断深入内控思想,才能更好地创建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本内控机制,其涉及了高校教育系统合理开展的所有环节,所以网络中的所有环节都应受到财务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从而使内部控制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高校需要全面强化财务人员的服务观念与知识观念,创建和谐宽松的组织协调氛围,在此氛围中创建交流机制,使财务人员可以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接受内部控制涵义。
(二)强化内部监督体系
高校需要充分了解与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与财务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强化内部监督体系。依据内部监督体系能够有效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从事前监督角度而言,不仅能够有效监督多项内容,主要涉及高校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活动过程、参与经济活动人员等,而且能够有效监督资金流向与财务核算等。总而言之,内部监督体系的强化有利于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发展。
(三)关注内部控制关键点
控制内部控制关键点是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途径,具体而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抓住以下几个控制点:
第一,预算控制。在充分了解与掌握高校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拟定年度财务收支规划,宏观调节与控制高校的经济活动。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高校应该高度注重预算监督与各职能领域,在此基础上加强预算管理,合理控制预算管理领域。
第二,财务收支管理。高校收费不可随意制定标准,需要结合相关收费许可加以实行,以及需要把所有的收支出具存入档案,从而保障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
第三,报销管理。高校需要健全财务制度,日常工作需要坚持高校财务报销标准,严格遵循“一支笔”审批,无论是经费报销还是业务报销,都需要认真核对,即与使用规定相符合。报销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主要涉及授权、审核、执行、记载、检查等过程,切实落实签字负责制,也就是说签字的人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四,内部审计控制。优质的内部审计,可以使监督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可以使财务管理实效得以提升,可以使财务体系抗风险能力得以增强。
第五,资产管理控制。为了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性与真实性,高校需要科学控制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与使用过程,即购置环节主要涉及请购、招标、审核、签订合同、核收与付账等,领用需要建立记录,使用需要定时盘点,报废需要遵循审批程度,从而保障高校财务账账相符。
(四)提升财务人员综合水平
财务工作者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人员,所以,培养与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水平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需要扩展财务人员的使用力度与培养力度,以提升他们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高校需要定期安排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及继续教育,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切实提升了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财务工作的合理开展,更好地制定与实行内部控制制度。
(五)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现阶段,相关财务制度明确强调高校财务管理需要进行统一管理,对于部分大规模的高校,可以实施分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项管理高校资产、收支等内容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各高校应该依据自身资金运行实际状况及财务规则创设财务会计师,以帮助校长共同管理学校财务,值得注意的是,财务会计师也需要负担一定的财务责任。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创建分层次经济责任制,合理划分各人员与各部门的财务责任,从而真正促进财务制度可操作性、高效率性的实现。
三、结论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内部管理而言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工作,高校财务才能更加稳定地运行。在教育制度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从内部控制视角视出发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从而强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推动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川,黄凯颖.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以A大学为例[J].财会通讯.2016(10).
[2]张春梅.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
[3]蔡雪辉.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03).
[4]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一、新《准则》中体现的优势
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劣势逐渐体现出来,主要问题在于会计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发挥存在偏差,制度不够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也较为简单。另外在事业单位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其具体的优势和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会计报表体系
旧《准则》中,关于企业报表的制定并未给出具体的规定,导致的问题就是不同企业的报表差异较大,很多报表很难正确的显示资产特征。新的会计准则在这一基础上采用了固定的表格,并要求每个单位必须定期进行负债表和相关费用表的建立,并给出了适当的策略,从而帮助企业正确的收集和反映自身的资产使用状况。
(二)新准则的目的性较强
新准则的出台从事业单位的现行管理制度出发,具有更强的目的性。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我国会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会计法为基本准则,提出了更科学、更准确的会计信息,并且加强了对会计行业的监督。政府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更加明显,资金流动和去向得到了更好的把握。
(三)完善预算体系,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经济市场是快速变化的,会计核算也应与时俱进。旧的准则对于变化因素的考虑不足,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劣势就逐渐体现出来。新的会计准则出台后,事业单位必须对资金流动状况进行把握,并且及时的进行公布,并且公布的对象较为全面。
二、新《准则》中具体规定的对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对财务报告的作用
新《准则》对财务报告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税收上将原有的事业成果和经营成果,这使得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的准则优势还体现在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财务报表制度对原有的资金管理进行强化,并且增添了诸多的新项目,包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相适应。
(二)收入及支出的转变与作用分析
在收入方面,新《准则》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转变。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事业经费代替了政府拨款这项进步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更加明确,也使得社会保障和住房改革也作为收入出现,很好的规避了资金的重复支出。
三、新《准则》未来发展趋势
新《准则》已经在各大事业单位得以推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当然其实现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在保证收益群体的基础上,如何查找原因,逐步促进会计新准则的实现,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如下。
(一)计量属性的单一性将得到改善
随着我国新的会计准则的推出,计量属性更加丰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计量属性较为单一。新的会计制度则不同,出现了多种评价方式,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以及重置成本等,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少,新的会计准则弱化二者之间的差距。多元化的计量体系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财务管理的高效性提供基础。
(二)资产的定义将进一步拓宽
我们知道,财务管理完善的基础在于资产的正确分析。而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正是从原有的企业中的管理问题出发,使得资产的定义更加广泛,未来这一范围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拓展。我国资源具有多元性特征,事业单位的很多资产是无法只应用有型资产进行阐述的。因此,未来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也随着更改。
一、财务基础工作
(一)制定财务制度及相关流程执行标准。
1、从公司实际出发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公司财务制度。
2、制定各项财务工作的执行流程及规范标准。
3、寻求创新和突破,细化和改善财务管理工作中各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能。
4、完善内部控制,不断查找财务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总经理,并对应完善相关制度。
(二)拟定财务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1、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拟定财务部岗位及岗位人员配置,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考核制度。
2、按照规范、精细、科学的标准,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强调工作的主动性,以提升财务部整体工作水平。
3、以培训带动基础工作的落实
XXXX年,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全体财务人员进行基础工作的培训,预计在7、8月份在网上进行了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主要选取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内容加以学习,使会计人员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
(三)会计核算管理
1、进一步规范会计科目
按照公司业务的具体需求,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科学合理地对会计科目进行归类,规范会计科目的使用方法,从而使会计科目更具有科学性、一致性。
2、理顺现金收支、货款结算流程
为保证现金收支的安全性、合理性,避免在支付现金环节出现漏洞,规定经办人员必须填写现金、费用支付单据,写明支付原由,并必须经总经理签字,方可支付,使现金按标准管理,做到有据可查,避免收付风险。
货款结算方面,对商场结算单据进行细致审核,对其取的各项费用做到严格审核,不错交一笔费用。
3、加强财务指标分析力度
①按时完成月度、季度、年度的财务分析报表,上报数字做到零差错。
②XXXX年重点针对销售额、费用额、利润额三项指标着重进行分析。
③对品牌促销推广活动的投入、产出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影响各项指标的相关因素,提出促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④通过高质量的财务分析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4、落实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至XXXX年我公司成立已3年,所涉及的会计档案累积增多,必须制定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将会计档案分别归类,按序存放,严格履行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并注意防火、防潮、防盗等;
二、财务管理工作
(一)强化财务监管职能
1、加强对存货的监管
存货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基本保证,尤其是对于我公司来说库存商品占有较大的份额,存在品种繁多,销售状况参差不齐的状况,为保证库存商品的准确性,财务部每月对各品牌的库存盘点结果进行抽查,对有问题商品,及时发现,及时督促相关部门予以整改,并对产生问题的部门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与监督,降低问题商品的数量,努力提高存货周转率,减少存货损失。
2、挖潜创新、开源节流,加强对销售、费用的监管
①在挖潜增效方面,积极地将好的建议、意见上报总经理;
②对经营中存在的不合理费用支出及时做出统计,并上报总经理,力争费用支出的合理性;
③监督终端店销售情况,查找销售中存在的漏洞,避免收入损失风险。
3、加强对人员调动和工作交接的监督
针对各岗位工作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如果变动,必须履行严格的工作交接手续,列清移交事项,交清货品、钱、物,并由主管领导监交,避免货品、钱、物损失风险。
(二)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隐患
安全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安全工作应常抓不懈,作为资金的管理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使安全管理完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之中;
1、增强全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宣贯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类安全知识讲座,熟练掌握安全器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杜绝隐患发生;
2、保证资金、系统、有价票据、印鉴、发票等安全;
3、每日对电源、门锁、系统开关等进行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第二部分:其他工作
一、完成领导布置的其他工作。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 电厂财务管理 完善
2007年,财政部新的会计准则,并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我国的企业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趋同。对于企业具体来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起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从而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电厂财务管理中需要注意的环节
在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方面,旧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对此强制性的规定。这使得电厂类的众多企业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注意和完善:流动资金的监管、企业财务意识和观念、管理方法、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预算等。本文就其中主要的几个方面着手对电厂的财务管理完善工作进行探讨。
2.新会计准则下完善电厂财务管理的措施
2.1引入现代化财务管理体系,加强对资金流的监管
为了对电厂中庞大资金流量的流向以及所有涉及资金的运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企业必须要引入现代化的财务监管体系,加强对资金流的监管。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制度,在财务报表的完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各项数据的填报,要保证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二要成立专门的财务稽查或审核小组。在财务的监管中要做到“核”(核算)、“查”(稽查)分离。同时要配备专业技能过硬、经验丰富、原则性强和责任意识强的专业稽查或者审核人员来担当财务监管工作。另外,在稽查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来明确稽查方法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制度、方法和标准来开展财务监管工作。三要对财务管理中各项会计事项管理、财务制度和流程管理进行完善。要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如软件技术、监控技术等应用到对财务各项工作的监管中,保证能够随时随地地掌控每笔资金的状态及流向。最后,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还应当包括合理的组织架构。特别对于电厂来说,其涉及的部门和机构众多,在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上应当对旧有的人员组成架构以及职能划分进行调整,要引入现代化的组织架构体系,要确保人员构成合理且充足,职责划分要明确清晰。
2.2加大投入,加强企业专业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人才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基石。人才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首先要完成的任务。对于电厂来说,为了促进财务工作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企业专业财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必不可少,尤其在市场环境下,人才建设更是重中之重。为了加强企业的专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具体的措施有:第一,针对财务专业人才录用机制加大精力和财力投入。要针对本行业的运营特点和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人才选拔考核机制,要着重强化专业技能的考核。在精力投入上,首先,要对现有的考核模式进行革新,要采取多级别、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其次,针对特别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走破格录用的渠道或者通过猎头公司等途径来招录专业财务人才。在财力投入上,主要是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如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福利水平等,使本企业的薪酬水平能够与其他高薪企业抗衡,从而吸引更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加入企业财务工作队伍。第二,要加大精力和财力投入来发展企业的财务人才发展战略。为了防范国有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消极工作、责任心缺乏问题的发生,企业需要建立人才发展战略。首先,要对现有的财务人员聘用制度进行改革,改变旧有的“铁饭碗”的模式,将“合同制”、“考核制度”“绩效制度”、“优胜劣汰”等现代化的人员管理模式或思想引入到电厂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其次,要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企业要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另外还要定期邀请专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对全体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企业还可以依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培训网络平台,实现全体财务工作人员的网上培训,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不定期不定时的学习。
2.3依托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技术是现代化企业的标志,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最有利的工具。财务信息化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整个企业的运营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电厂的财务信息化程度,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来采取一些对策。首先,要创造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要投入资金来配备专业的用来实现财务信息化的软硬件设备,另外要对财务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的关于信息化技术的各项培训工作。其次,在软件处理技术的研发上要加大资金投入,要尽快地实现数据的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和模块的建立,便于实现财务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2.4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和控制
财务预算是以各职能管理部门为主要控制对象,进而达到控制企业费用、合理调配资金、减少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企业的各项具体事务的实施。在加强财务预算控制管理方面,各管理部门应根据各部门管理业务的需要提出年度费用预算计划,其中固定费用一般以过去一年的实际开支,对于可以预见的变化给予充分的考虑,并及时调整预算,变动费用可依据工作量、业务量的需要和变化提出合理的预算计划。财务费用由财务部门按照融资计划编制预算。销售费用由销售部门按照销售业务的需要编制预算。费用预算必须经电厂企业管理层批准,还要确保执行过程严格,不得超支。业务部门在经过授权审批人批准后才可开展支付费用行为。在有突况、特殊情况发生时,需要对费用进行增加时,首先需要对预算进行追加,然后上报相关的企业管理层,获得批准后才能够支出这项费用。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奖惩机制。对财务预算成本控制有效和完成工作目标且又节约费用的人员和部门经考核后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惩罚。
预算编制应当坚守以下原则:量入为出、有保有压、综合平衡。此外,财务预算管理部门还要对各项预算支出进行妥善的统筹安排,确保实现企业的各项预算指标,要以发展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要对重点项目进行保障,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财务预算切实起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性作用,在财务运用中要倡导节约,对非生产性支出要进行严格地控制,有效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规范有序,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严格履行审查、审批程序,将各项财务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践行新会计准则的原则下,电厂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为了更加完善电厂的财务管理,需要紧抓其中几个关键性环节和工作。其中主要为监管体系建设、人员素质提升、信息化程度加强以及预算管理完善等几个方面。这些工作如果处理不善会导致电厂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正常的开展,进而影响到整个电厂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即围绕这些方面提出了完善电厂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对于电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5-007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作为价值管理的主导形式,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但实践中仍未能区分财务与会计两个概念,其财务管理完全依附于会计管理,没有建立系统明确的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上,财务与会计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会计反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间的逻辑性联系,为社会提供经济信息,是服务性管理;而财务则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推导出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风险等不同的要素,并派生出财务杠杆、财务结构等财务概念,是直接的职能管理。当然,财务与会计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财务管理依赖于会计信息,财务制度配合会计制度全面监督经营行为。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错位
随着经营集约化程度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也从粗放经营规模扩张变为利润最大化、以效益为导向的企业管理模式。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后果:(1)在经营与财务决策时忽视了取得利润的时间价值,其经营活动也忽视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和风险因素。(2)经营活动片面地追求利润数字,对利润的兴趣远远高于其他任何指标,导致经营活动中的短期行为,甚至有些企业人为调整收人与成本。(3)实行费用转嫁,混淆资金使用渠道。例如该提折旧的不提或少提,该摊销;的费用挂账处理,该处理的损失不报损等。(4)资本性支出严重失控,资本回报率很低,资产潜在损失很大,企业的经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
2.财务管理未能贯穿于经营活动始终
近年来,企业在推行全面财务管理上做了些有益的尝试。在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手段的综叠合经营计划中,体现了经营增加值、劳动增加值、资本增加值,部门的横向责任等,但原则性过强部门预算未考虑上下级机构设置不尽一致的情况,对各项业务与产品的实际负责部门界定不尽准确,以及各项成本、费用不能对产品具体细分等。财务管理未能发挥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考核的作用,造成财务计划与企业经营计划的脱节,导致一些企业效益及成本观念淡薄,重投入轻产出,存在着花钱大手大脚,不讲效益、不计成本的现象。不仅是非业务部门,甚至业务部门经营部门也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和规划,优化与约束力差,违反现行财务制度的行为屡禁不止、超授权范围处理各类损失,超计划支出费用,违规乱列支出等。总的来看,企业尚未建立起符合现代经营要求的全面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也未能贯彻于经营活动的始终。
二、对改善企业财务处理体系策略的若干构想
1.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体制是对权、责、利的确认和划分的一种基本制度,规定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则与方向。建立财务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统一制定财务管理的基本制度核指标,从企业经营理念和总体发展战略出发,按照权责对等、有效控制和提高效率的原则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调控指标,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权力和相应责任,促进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化、以及财务数据与核算方法的集中统一。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的宣传与培训。使内部各部门和员工明确财务与会计的不同作用,树立企业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现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之中。
第二,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工作,需要有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各尽其责,专门组织协调、规划、落实企业的财务活动与处理各种财务关系。财务机构不能只会算账,而应充分揭示出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风险与收益点,并使之透明。应当配置一批财务管理专业队伍,培养一批理财专家,通晓和掌握财务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把财务机构人员与会计机构人员相分离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也是财务管理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素质。
2.合理界定财务要素与财务关系,优化财务结构
财务结构即财务要素的组合,置备要素应具有解释、预测、指导、规范等基本功能。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其要素包括资产、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收益、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等。前三个要素与会计要素类同,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往往在于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现金流量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综合反映经营管理的主要过程和方面。保持流量平衡,维护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比追求短期收益更重要。现金流量的大小、流速的快慢主要取决于财务管理的控制和调节。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独立要素(包括货币时间价值、经营、市场、流动性、政治、违约风险等)。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定风险因素,通过风险回避、风险转嫁、风险接受、风险分散等手段对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加以控制,从而正确有效地实施财务决策。所以,合理界定财务活动要素,调整财务关系,优化财务结构,完善财务制度,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也就是逐步规范财务活动,平衡责权利关系的过程。
3.健全有效运行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机制包括财务动力激励机制、财务预算机制、筹资、用资和分配机制、财务调控机制、风险管理机制以及财务约束机制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财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财务体制的基石。财务管理机制具有协同、整体和自动调节三大功能,它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同经营机制紧密相关,既是经营机制的关键内容,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财务活动是经营机制运行的起点,财务管理则是经营管理的落脚点,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主导地位。比如在做出生产经营决策的前提下,必须进行资金(本)预算,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筹资,测算相关成本费用,确定筹资总量,估算风险程度,进行周密的筹资策划,确定筹资结构等。当筹措资金进入企业体系后,通过财务控制机制,使资金分布数量与形态处于合理有效状态,并使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运动。上述过程,充分说明建立健全有效运行的财务管理机制的作用与意义。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特制订如下制度: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公司倡导树立"一盘棋"思想,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
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给予奖励。
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制度
总则
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建设局财务制度,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财务管理工作必须在加强宏观控制和微观搞活的基础上,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以提高经济效益,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为宗旨,财务管理工作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财务机构与会计人员
二,公司设财务部,财务部主任协助总经理管理好财务会计工作。
三,出纳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和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四,财会人员都要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如实反映和严格监督各项经济活动。记帐,算帐,报帐必须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近期报帐。
五,财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坚持原则,照章办事。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事项,必须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及时向总经理报告。
六,财会人员力求稳定,不随便调动。财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必须与接替人员办理交接手续,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亦不得中断会计工作。移交交接包括移交人经管的会计凭证,报表,帐目,款项,公章,实物及未了事项等。移交交接必须由财务科监交。
会计核算原则及科目
七,公司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等法律法规关于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会计凭证和帐簿,内部审计和财产清查,成本清查等事项的规定。
八,记帐方法采用借贷记帐法。记帐原则采用权责发生制,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九,一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中各种文字记录用中文记载,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记载。书写必须使用钢笔,不得用铅笔及圆珠笔书写。
十,公司以单价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资产为固定资产,分为五大类:
房屋及其他建筑物;
机器设备;
电子设备(如微机,复印机,传真机等);
运输工具;
其他设备。
十一,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
房屋及建筑物35年;
机器设备10年;
电子设备,运输工具5年;
其他设备5年。
固定资产以不计留残值提取折旧。固定资产提完折旧后仍可继续使用的,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要补提足折旧。
十二,购入的固定资产,以进价加运输,装卸,包装,保险等费用作为原则。需安装的固定资产,还应包括安装费用。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应以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为原价。
十三,固定资产必须由财务部合同办公室每年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报废及固定资产的计价,必须严格审查,按规定经批准后,于年度决算时处理完毕。
资金,现金,费用管理
十四,财务部要加强对资产,资金,现金及费用开支的管理,防止损失,杜绝浪费,良好运用,提高效益。
十五,银行帐户必须遵守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帐户只供本单位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借帐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帐套现。
十六,银行帐户的帐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
十七,银行帐户印鉴的使用实行分管并用制,即财务章由出纳保管,法人代表和会计私章由会计保管,不准由一人统一保管使用。印鉴保管人临时出差由其委托他人代管。
十八,银行帐户往来应逐笔登记入帐,不准多笔汇总高收,也不准以收抵支记帐。按月与银行对帐单核对,未达收支,应作出调节逐笔调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