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

第1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一、加强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自身能力建设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中,通常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这使得其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实际管理混乱、不规范,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想要提升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水平,应从改变观念、提高管理人员水准、改进管理工具等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变管理观念,打破传统,从根本上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要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最后,改进管理工具,企业应该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尽可能实施无人监管,这也有利于职工自觉性的养成。

(二)提高产品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处于发展壮大阶段,这个过程中各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良莠不齐。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的核心,其产品的技术水平是企业引进融资的关键因素。

提高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关键因素是高新技术人才。因为一个企业中只有拥有高新技术人才,才能生产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产品,才能使企业稳步发展并壮大。对此,企业应制定激励机制来激励企业员工加强自身的求新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还应从外部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人才。高端生产设备的拥有量也将反映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对此,企业应紧跟时代脚步,紧跟科技发展潮流,及时更新生产设备。

(三)吸引高新技术人才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中的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人才流失会造成技术的流失或商业机密的泄露,还会使企业的成本增加,同时也将影响企业员工的情绪,最终导致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以及竞争力下降。

二、完善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管理和服务体系

(一)政府积极出台并完善相应政策及法律

在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更高的。这不仅需要市场的调节,还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及法律予以扶持。目前,我国的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都还不够完善。正是这样,政府在推动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时必须起到更积极的作用。政府积极参与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对解决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中所面临的困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积极出台并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是解决融资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导致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政府应该以国家的名义建立一个高效率的中介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的作用是在投融资双方之间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实现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利用社会服务体系对中小型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引进或培养优秀的财务人才,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资料、会计报表的可信度、透明度,设立各种咨询机构,为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市场调研、投资决策、企业策划等各种具体服务。

三、完善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

(一)加强国有银行的扶持力度

大部分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般会选择向银行贷款,而作为间接融资体系核心的银行一般都将目光放在了大型企业,这对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因此,要想有效地解决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该完善以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银行应该转变经营理念,重新审视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建立专门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放贷方式;减少各项审批条例,放宽审批要求,使中小企业也同大企业一样在向银行借贷时具有相同的地位。

(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第一,大力发展非国有中小型商业银行。对此,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放宽民间资本建立中小型商业银行的限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应加强金融管理力度,完善金融体系以保证银行系统的稳定运行,放宽中小型商业银行下设分支机构的限制。第二,完善中小型政策性融资机构。对此,政府应出台具体法律法规来规范中小型政策性银行的运行,中小型政策性银行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经济政策。

四、完善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直接融资体系

(一)发展风险投资

对于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风险投资是最合适的融资方式,这是由风险投资的特点决定的。其特点表现如下:通过用投资换股权的方式,积极参与对新兴企业的投资;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参与企业的重大决策活动;投资风险大、回报高;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反复的风险投资活动;力求可以较早地收获投资收益,并不把控制其投资的公司的所有权作为最终目的;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基础是彼此信任、互利共赢;投资对象集中在一些科技型企业。

(二)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现阶段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建立,由四部分组成:主板市场(一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四板市场)。整个体系还只是初步建成,需要完善的方面还有很多。单就“准”场外交易市场来说,其市场定位不明确,市场的主办方主要是各个政府部门,缺乏统一的规则。市场的交易机制要么极度分散,要么过度集中。市场运行的风险集中在监管当局,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所以,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改革,规范发展整个多层次资本市场。

(三)发展新融资模式

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中,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出了新型的孵化模式: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众创,就是汇集众人的智慧进行创新,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创新资源,大幅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让每一个具有科学创新思维的人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到创新中,形成众人创造、释放众智的新局面。众包,即汇集众人的力量来增加就业机会,通过互联网把以前通常是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工作来让那些自愿参与的企业和个人合理分工、共同完成,最大限度地借助大众的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来满足生产及生活上的各种需求,促进生产方式的改革,开拓新的创业就业途径。众扶,即汇集众人能力帮助创业,通过政府以及相应公益机构的支持、企业的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共同助力小微企业和创业者。众筹,即汇集众人的资金促进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向全社会筹集资金,有效增加传统金融体系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新功能,拓宽创业创新的新道路。

这些新的融资模式的出现,为我国中小型高新技g企业提供了更合适的融资渠道。所以,其应该大力发展新的融资模式,从而改善融资困难的现状。

第2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 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探讨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国有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研究 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探究 破解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难题需要制度创新 西部地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阶段影响要素研究 精益生产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融资实务与应用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融资研究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比较分析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动力研究 关于加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控制的思考 改善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策略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负债规模与R&D投入相关性研究 中小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中小型企业财务部门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研究 关于“营改增”对我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税收方面影响的思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专利 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5-11-01/2011-06-17.

[2]于雪霞.现代企业专利管理模式的要素与结构分析[J].现代管理科,2010,(5).

[3]szips.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EB/OL]./,2010-07-03/2011-06-25.

[4]王涛,顾新,杨早林,唐琳.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4).

第3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郑州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034-02

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自1991年3月6日成立以来,至今已经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最密集、最发达的区域,截至2012年末郑州高新区GDP145亿元。但是,郑州高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还不够快,支持产业中龙楼企业规模不够大,企业之间关联度比较低,利用外资水平较低、企业发展中资金缺口比较大,没有资本的大量投入与积累,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便难以转化,无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本文分析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现状,并通过与国内外的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比较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郑州高新技术产业融资体系一些可行化的对策。

一、郑州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的现状

自1991年郑州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来,在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支柱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区,成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但是由于郑州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自身的特点,使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导致融资渠道不畅,严重阻碍了郑州高新企业的发展,目前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以下特点:

(一)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融资渠道逐渐增多

河南省已建立了河南金犁风险投资公司等几家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标志着河南省的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的扶植已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随后,先后成立了省科技投资公司、河南创投、河南联创、郑州高新创业投资公司等风险投资公司,到现在注册资本5亿元,所管理的创业投资资金总额约6亿元,与资金实力动辄几亿美元的风险公司相比,我省的风险公司还都是“小不点儿”,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河南的风险投资事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二)金融融资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由于中国的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融资环境发育缓慢,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展。国外经验表明,风险资本与证券市场在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可以使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和收益形成相对应的机制,证券市场可以有效地消除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进入和退出障碍。2009年10月中国的创业板正式上市,创业板的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但是,河南省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只有8家上市公司,而目前河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将近600家,对高新技术产业而言,在创业板上市融资的作用有限,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中融资困难依然很大,主要受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资产规模、盈利水平和资信水平等条件限制,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的支持效应不大。

(三)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事关河南省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对于郑州市保持经济增长和调整产业结构有重大作用,有利于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郑州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赖国家政策,现河南省有两家创新投资基金,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支持,由于数量少、资金薄弱,不能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提供足够的帮助。

(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贷款难和担保难则是“融资难”中之难。因此,建立和完善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银行贷款占其融资总量的98.7%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途径。目前,全省已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 000余家。但是我省担保机构存在运作存在不规范行为、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制约担保行业发展等问题,影响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担保融资,制约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二、郑州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创新

(一)政府制定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在企业通过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创造出省资源、优品质、高效率的高新技术,形成完善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经营体系的同时,政府也需要制定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增加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研发的投入。这可以通过增加R&D投入占GDP的比重、对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增长额进行税收冲抵等来实现。二是提供担保。商业银行提供贷款考虑的因素是资金的安全性与收益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高风险和占用长期资金获取高额利润,但这份高额的利润并没有给银行带来高额的利息收入,从而造成银行“惜贷”。为鼓励银行向高技术产业投资,政府可以利用政策手段为银行向高技术产业投资提供担保,降低银行业的风险。如,确定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额度区间,由资信评级机构评估申请贷款企业的资质,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和贷款额度提供相应的担保额。

(二)健全融资担保体系,规范担保行业发展

郑州市担保行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快速发展,但是行业内乱象环生,担保公司变成了非法集资的场所,因此,在2012年郑州市政府开始对郑州市担保行业进行全面的整顿,坚决维护投资者的利益。鼓励通过合并、重组、增资等方式将担保企业做大做强,并切实提升担保能力。

(三)逐渐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投资方而言,风险投资是一种中长期的股权投资方式,关注的是长期获益的稳定性,而非短期赢利性,从融资方的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与风险投资者的“高风险、高投资回报”是相匹配的,高新技术的动态性、持续性是风险投资的动力和源泉。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源自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而创新的动力就是风险投资机制。正是这一新型投资机制的出现,使得大量的资金纷纷涌入高新技术产业,确保其创新活动的持续发展。河南的风险投资业起步晚,因此,加快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是改善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环境的当务之急。具体地来说,一是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业扶持力度,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二是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降低风险资本损失;三是扩大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比如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使社会各种闲置资本的所有人能够放心大胆地将其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企业。

(四)创新银行信贷业务

河南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以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特点,创新信贷业务,比如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河南省的银行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就具体某一供应链寻求一个大的核心企业,并以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来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实现融资业务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融资支持。

(五)培育河南省区域资本市场

麦金农―肖学派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实施积极的金融深化策略,通过金融深化可引致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加深,推进金融经济的成熟,并产生积极的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与收入效应,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无疑对区域金融的深化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区域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对接可以实现资本的乘数效应。区域性资本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最为复杂、涉及面最广却最易为人所忽略的部分,包括私募资本市场、区域股票交易市场等。在培育和发展我省区域资本市场时,应着重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快中介机构建设,规范私募资本市场,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等等。

(六)引导民间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构建更具系统性的民间融资支持体系及服务体系是引导民间融资深入发展的必要保障。健全民间融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进一步清理整合涉及民间融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对民间融资的支持和服务。同时,积极构建包括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在内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筛选和储备投融资项目,为全社会提供准确、充分的投融资信息。要促进建立社会化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的积极作用。在推动部分条件成熟的民间金融同正规金融接轨的时候,政府应当鼓励民间金融主体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而不要给予过多的行政干预(王曙光、邓一婷,2007)。

参考文献:

[1] 靳黎民.河南省财政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措施探讨[J].政策研究,2007,(10).

[2] 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3] 杨兆廷,李吉栋.担保换期权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J].管理世界,2008,(10).

第4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时代,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创新驱动转型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关键作用,创新带来生活便利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企业获得更加有利的竞争优势,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要点。据2014、2015年相关报告,世界两千五百强的研发总支出占全球十分之九,并且全球五百强研发支出占两千五百强公司总支出的82%[1]。从这系列数据中可以推测,越强大的企业对于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越高,创新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与生俱来的思维活力、灵动性以及对动态环境能够快速响应的特点,使其在创新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府经济政策讨论的关注点。但中小企业凭借自身资金难以支撑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恶劣的融资环境成为了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

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企业通过与政府建立联系,比较容易获得有利于发展的信息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借助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的掌控,影响企业融资能力。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已经基本建立,但政府在决策权上还处于主导地位,且充当着资源分配的角色,因此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变得格外敏感。企业与政府建立政治关联的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数据分析证实,政治关联可以为企业扩宽融资渠道、带来稀缺资源以及提供未来政策导向等[2]。江雅雯等[3]从关系形成的角度研究了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发现主动形成的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而非主动形成的政治关联则会减弱企业创新的动力。

梳理解析有关政治关联、融资能力和创新绩效的现有文献,发现以往研究注重于两者之间的关系,鲜有将三者综合全面考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创新绩效细分为专利指标和产出指标,细化政治关联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结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等特征进一步探讨融资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具体影响方向,为中小企业在改革时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治关联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国外对政治关联的界定“Political Connection”翻译得到的主流解释为“企业高管、董事会成员主动与有政治权利的个人后天培养起来的密切关系”。根据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国内学者对政治关联的界定有不同理解,胡旭阳[4]认为政治关联是企业高管曾在政府、军队中任职而自然形成的政企关系。谢家智等[5]认为政治关联实际上是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企业为了更多获得生存资本而建立的一种政治资本。虽然不同的政治体制结构和制度环境差异导致学者们对政治关联存在的界定和理解不同,但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政治关联是政企之间的利益同盟特殊体。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政治关联带来的社会资源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政治关联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取相关决策信息,为企业提供与政策环境相关的宝贵意见,有利于企业把握创新机会。企业战略选择受到个人信息筛选的限制,有政治关联的企业高管在做出战略决策时得到的有利信息更多,对未来市场把握更明确,有利于应对政策环境带来的外部不确定性。陈嘉文等[6]发现政治关联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是通过提升企业的知识获取和知识整合能力而实现的。

其次,政治关联对于企业的创新成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完善,创新成果容易受到侵犯,意味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不仅要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还要承担研发成果被剽窃的风险,使企业陷入一种想创新却又不敢创新的尴尬处境。拥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够利用政企之间的关系,保护企业创新成果不被侵犯,维护企业创新所创造的收益。基于以上推论,提出假设1。

H1:政治关联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二)政治关联与融资能力

我国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独有的、具有价值的且难以模仿的创新资源。除了维持日常运转的资金外,企业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研究以保障创新的不间断。Kleinknecht et al.[7]认为中小企业有很多非正式的创新投入,而这些投入并没有能够计入正式的研发投入中,往往被学者忽视。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融资,由于投资方式的单一和不稳定,外部融资成为创新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政治关联对融资能力的影响主要作用于企业外部融资。张敏等[8]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治关联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突破管制进入壁垒,在融资能力上还能有助于企业获得银行低利率贷款和政府财政补助。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透明,管理制度不完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主导的经济市场中,政府的突出地位不仅代表了信誉与稳定,还意味着目标和方向,政治关联成为了最有利的信号传导器,有政治关联的企业通常打破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先入为主的质疑,通过政治关联向金融机构传导企业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力,获得隐性信用,提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成功率。郭家鹏[9]认为相对于大规模企业来说,政治关联能较大提高小规模企业的贷款成功率。我国大多数银行由国家直接或间接持股控制的,政府有一定的银行信贷资源权,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10]。因此,良好的政治关联关系不仅能提高借款率,还有利于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低利率、大额度的长期贷款。基于以上推论,提出假设2。

H2:政治关联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能力显著正相关。

(三)融资能力对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从H2中发现资金对中小企业创新至关重要,甚至关乎企业生死存亡。融资是创新的血液补给,而在融资规模和成功率上,企业的政治关联具有决定性影响。闫磊等[11]认为要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和研发收益,并通过提高融资能力和资本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潜在创新能力。■ et al.[12]用实证数据表明金融体制的发展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甄晓倩等[13]以“新三板”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凭借灵活的融资方式以及多样的交易主体在创新领域中深受众多中小企业的青睐。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而中小企业在外部资金获取方面难以达到债权人对企业抵押资产的硬性要求,融资能力受限。Beck et al.[14]指出创新借款工具可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进而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政治关联有助于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加大自身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经营效率和价值体现的双重提高。陈超等[15]通过实证数据证实,在相同研发强度的企业中,融资能力越强的企业其业绩提升能力也就越大。

本文认为,政治关联与融资能力在相互作用影响的同时,又共同作用于创新绩效,融资能力是企业政治关联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归纳以上分析,提出假设3。

H3:融资能力在企业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2013―2016年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数据来自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网站的相关数据库,由笔者收集统计公司申请专利数,由于专利多数存在滞后性,统计了样本公司前两年与当年专利数总和。

政治关联信息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中的高管个人信息,由笔者手工筛选出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一步通过巨潮资讯网查询企业年报信息,核实和补充专利数据和高管政治关联数据。

相关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为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有效,按照研究惯例对这些样本进行了如下处理:(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剔除ST、*ST的上市公司;(3)剔除数据异常和数据缺失,以及高管简历披露不详的样本;通过以上处理最终得到395家高新技术企业,共1 580个样本。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创新绩效专利指标(Inn)。专利数能直观反映企业创新成果,体现企业创新?a出最为关键的新技术、新产品,是创新领域最为广泛使用的测量。考虑到专利申请的难度和滞后性,本文选取近三年企业申请专利数之和作为创新绩效的专利指标。

创新绩效产出指标(Pat)。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对于本文研究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其技术成果转换动力更强,创新成果产业化越大。因此,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出成果也能够很好体现企业的创新绩效。本文选取总资产净利润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资产报酬率9个指标作为衡量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生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适当的公因子,作为创新绩效产出能力的替代变量。

2.解释变量

政治关联(Pol)。政治关联通常采用虚拟变量、赋值法和比例法来测量,学者常以企业董事会或高管的政治身份作为企业政治关联的变量。考虑到在度量关联程度上的欠缺,本文借鉴以往学者对政治关联的确认思路,认为董事会成员或高管中有现任或曾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的企业为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并按所处行政级别进行赋值。

3.中介变量

融资能力(Fin)。融资能力衡量的是企业资金融通的能力,根据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特点发现,企业融资主要来源于金融市场的资金,因此,本文所提到的融资能力,主要是企业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的能力。本文根据Khwaja & Mian(2005)、张兆国(2011)等的研究,采用银行借款数来衡量融资的程度。

主要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得分的因子分析

Bartlett球形检验得知KMO=0.671,Sig.=0.00,拒绝原假设,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提取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盈利因子(Pro)、营运因子(Ser)和发展因子(Dev),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确定其因子得分。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是样本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样本变量观测值的特征分布。从企业创新绩效的生产指标上来看,盈利指标、营运指标、发展指标的标准差均在0.5以内,说明样本企业的创新绩效在生产指标上分布情况较为集中。从政治关联方面来看,标准差为1.11,政治关联在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中存在现象较为普遍。企业融资能力极小值为0.0025,极大值为8.5924,标准差为0.6336,说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能力存在着差异。

(三)回归分析与结果

本文根据Baron和kenny(1986)的回归方法进行三步法检验,应用Stata 13.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共线性检验和DW检验,VIF值小于10且DW值接近2,认为不存在明显共线性和残差序列自相关。回归结果如表3、表4所示。

表3结果显示,模型1―模型3中,政治关联和创新绩效盈利指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相关,和营运指标、发展指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相关。其中,与盈利指标和营运指标两个因子相比,发展指标的贡献程度最大,贡献系数为0.2798,意味着政治关联越强,企业获得的竞争力资源越多,保证企业创新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从而发展能力越强。从创新绩效的专利指标来看,政治关联与专利申请数显著正相关。基于此,假设1得到了验证,即政治关联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从模型5可以看出,政治关联与融资能力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由此可见政治关联对企业融资能力有促进作用,政治关联越高,企业融资能力越强,假设2得到验证。

模型6―模型9意在检验融资能力的中介作用,在表3回归关系成立的基础上,在模型1―模型4中分别加入融资能力,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将模型6与模型1进行对比,加入融资能力进行回归后,政治关联对盈利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而融资能力对盈利指标的关系依然显著,说明融资能力在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盈利指标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将模型7与模型2进行对比,在加入融资能力的回归结果中,政治关联对创新绩效营运指标影响的回归系数由0.0752下降到0.0714,而融资能力对营运指标的关系依然显著,说明融资能力在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营运指标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同理将模型9与模型4进行对比,回归系数由0.6916下降到0.6393,融资能力依然显著,融资能力在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专利指标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将模型8与模型3对比,加入融资能力后的回归模型中,政治关联对创新绩效发展能力的影响并没有减少,说明融资能力在政治关联对创新绩效发展能力的影响中不存在中介效应。即假设3部分得到验证,融资能力在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专利指标和产出指标中的盈利指标、营运指标之间产生中介效应。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将政治关联采用哑变量进行替换,根据以上步骤再次进行回归分析以及中介效应的检验。比较后发现,统计结论基本一致,检验表明研究结果是稳健可靠的。

五、相关启示

第5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 建议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而知识经济以知识“产权化”为基础的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必将起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3月15日,中国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效地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问题,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含义

知识产权证券化(Intellectual Property Securitization,简称IP Securitization),是指发起人(Originator)以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以及知识产权未来可能产生的资金流作为基础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将其转移给一个特设载体机构(Special Purpose Vehicle,简称SPV),对其风险与收益进行分离和重组,由该特设机构以其基础财产为担保发行权利凭证的融资过程。知识产权证券化本质上是对知识产权资产现金流的结构性重组,使得知识产权权利人能够在当前一段时间内提前实现未来一段时期内实现的预期收益,享有证券化融资形势带来的融资利益。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方式由于可以允许所有人保留证券化资产的所有权,而仅仅只将许可使用费的收益权作为担保进行融资,这对于那些拥有大量知识产权,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收益而又急需资金的公司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新型融资工具。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为其提供了一种低风险、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往往成为制约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性因素,目前我国商业中长期贷款最低年利率和企业发行债券的年利率一般均在5%以上,而且融资难度比较大。相比之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年收益率较低(一般为2.3%-4.3%),是高新技术企业可选的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第二,融资风险小。融资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关键性因素,在传统的融资方式中,高科技企业往往通过负债的方式进行融资,容易发生企业控制权的变更和破产的风险。而资产证券化将企业的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真实销售”给SPV,对融资企业的股权结构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第三,知识产权的权属不变。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以知识产权的未来收益为基础发行债券的融资形式,融资过程中不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丧失。这是知识产权证券化有别于商业贷款和抵押的根本区别;第四,实施的难度较小。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受到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制约,融资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知识产权证券化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未来可能产生的稳定的收益为基础,通过发行可流通的证券进行融资,其风险和收益比较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

二、知识产权证券化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现代产业的典型代表,具有知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的特点,知识产权证券化实现了“知识”和“资金”结构性转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

在传统融资方式下,资金需求者的整体资信能力是资金供给者是否投资或提供贷款的重要考量因素。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在某一领域掌握着领先的技术,但难以通过传统融资方式筹集到发展所需的资金。知识产权证券化有效解决了高新技术企业以知识(技术)进行融资的问题,交易的对象是知识产权的预期现金流,不会导致其所有权的丧失,即可以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产权本身的巨大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成本,分散融资风险

知识产权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直接决定该知识产权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日益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中,潜在的风险无处不在,国家政策、侵权行为、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可随时影响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通过证券化运作之后,原来由所有者独自承担的知识产权贬值风险将分散给众多的知识产权ABS投资者,同时也能使知识产权未来许可使用费提前变现,让知识产权所有者迅速获得收益,并占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3.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国内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转化率不到10%,资金问题是制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证券化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充足的运营资金和再研发资金,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的进程,提高技术拥有者的积极性,使技术创造活动良性循环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

三、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模式梳理

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证监会自2004年开始启动企业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2005年以试点的方式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的正式推行积累的必要的经验。根据主导者不同,我们将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模式分为中关村模式、证监会模式、银监会模式、和科技部模式四种类型。

1.中关村模式

中关村模式是指利用中关村园区平台,针对园区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不集中的特点,由第三方设立一个SPV,作为可循环的常设机构,融资企业将知识产权(高新技术)“真实出售”给该常设机构,以该知识产权为基础资产发行证券,最终实现可持续融资的目标。中关村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设立一个常设的SPV降低融资成本,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园区内众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

2.证监会模式

证监会模式是指根据证监会相关业务管理规定,以证券交易所为平台,通过为创新类证券公司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允许此类证券公司发行资产收益凭证,以其所产生的资金流偿付投资者的权益的企业资产证券化模式。证监会模式充分利用了证券交易所的流通功能,允许资产收益凭证在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流通,资产证券的设计和发行机构起主导作用,融资渠道比较宽广。

3.银监会模式

银监会模式是指根据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在银监会及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下,由第三方机构组建信托型SPV,以信贷资产为基础财产,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利用银监会模式来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借助银监会模式在制度提供与监管方面具有优势地位,以及其已经具有的资产证券化试点经验,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和流通系统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最大可能地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成功推行。

4.科技部模式

科技部模式是指在科技部的主导下,以科技专项研究计划为基础,设立一个独立的SPV,融资企业将科技成果真实转让给该SPV,然后由SPV以该科技成果产生的收益为基础财产发行证券,向资本市场融资,从而解决资本市场产业化的费用问题。科技部模式的优势在于科技部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资本证券化的动力和目标,从而解决高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的资金短缺问题,市场效益良好。

四、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的创新,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可以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在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法律制度上的冲突和盲点。

1.梳理相关法律制度,为知识产权证券化扫除法律障碍

作为融资方式的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业务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民商事法律不能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我国开展提供法律支持,反而阻碍了其在我国的发展。证监会出台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阶较低,无法对抗上位法律规定。需要我们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与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如果各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相互冲突的,需要协同相关管理机构和法律专家提出专门意见对之加以完善。

2.完善配套政策,培育信用增级、评级等中介市场

在知识产权证券化过程中,对对基础资产信用评级、增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信用等级评定的质量直接影响投资人的投资决策,从而间接影响到知识产权证券化市场的风险及运行。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评级、增级的中介机构严重不足,二是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现有的《专利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将其评估管理的对象仅限于专利资产,这是远远不够的。有必要在次基础上,探索将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范围,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人员的从业资格,行为准则,评估机构的进入门槛,机构设置,行业规则都应由立法作出规定。一方面立法加大对建立专业的信用增级、评级中介机构积极引导,采取鼓励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最终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相关配套服务体系。

3.完善信息披露,建立知识产权统一登记制度

信息披露是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并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检视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一方面登记项目单一,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登记仅限于权属登记,缺少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相匹配的知识产权信托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在登记(公示)内容不充分。应当通过建立知识产权统一登记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权利人、权利内容、权利状态进行公示;对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起过程及相关服务机构信息进行披露;对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信息进行披露,减少重新定性的风险,从而确保知识产权证券化顺利进行。

4.加强监督管理,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证券化监管机构

知识产权证券化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确性,为了保障知识产权证券化市场的健康运行,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有效监管。鉴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下设知识产权证券化监管机构,由该机构具体负责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管工作,指定若干家信誉好、制度健全的信托机构作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SPV,并参照证监会、保监会的做法制定行业法规,对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推动其在我国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涛.《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肖海,朱静.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及中国发展策略[J].电子知识产权,2009.12.

[3]杨亚西,杨波.我国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模式设计[J].特区经济,2007.10.

[4]李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中国模式探讨[J].商业时代,2012.11.

[5]赵子铱,马勇.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09.12.

[6]冯晓青.论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科技管理研究,2001.1.

第6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本文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探讨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在分析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一般特征及财务管理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这些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建议: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慎重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在财务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同时,多元化选择融资渠道,拓宽无形资产评估范围,改变利润分配模式,并加强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

关键词: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现今很多中小企业只知道要做大做强,盲目进行扩张。在企业生命周期的黄金发展时期会取得好的成果,但当进入停滞期时成果并不理想,明显中小企业对停滞期企业周期循环的准备不足。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显示,1950年《幸福》杂志中的世界500强企业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在20年后从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消失,到了1990年这一比例降为50%。截止2010年,我国已经破产的企业达到2.6万多家,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1.8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利润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企业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要不停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中小企业选择更好的财务发展战略、实现持续长久发展。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是新兴的并且发展速度很快的一类企业。在其发展过程当中,财务管理方面遇到很多的问题。由于它具有小规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风险、无形资产地位显著等特点,其财务管理模式不能使用传统简单思路,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特征

因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流动,并且贯穿于一切经济管理活动之中。传统企业管理主要以财务管理为主,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具有自己的特征。辛宏飞(2000)提出了“知识管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的中心”的观点[1]。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点,树立“知识管理”观念;另一方面,知识管理中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技术创新都需要财务管理的配合。由于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全部资产中占很大比重,陈秀霞(2002)提出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应有所拓宽”的观点[1],认为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六项内容外,还应将人力资源、网络域名、软件版权、特许经营权、管理才能、企业文化等列入无形资产评估内容。辛宏飞(2000)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不同有: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募资管理水平在高于传统企业;二是高新技术企业募资时难以获得负债性资金;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募资的来源与传统方式不同[2]。龚光梅,李春歌等(2014)认为,缺少资金、难以募资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创业阶段难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来募集所需资金。其投资主要用于研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要很长的时间。作为产品,其竞争力还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对企业知识资本投资具有很大风险。综合以上观点,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财务管理活动离不开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离不开财务管理,二者相辅相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应有所侧重,根据企业特征和发展状况,应该将无形资产评估、融资渠道选择、投资管理、筹资管理等摆到财务管理的首要位置。

三、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知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密集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其运行主体,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暴露出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孙国山,(2014)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存在以下三点问题,第一,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大;第二,处于产业结构底端;第三,企业自我创新意识不高[3]。冯毅,张玉荣(2011)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财务管理观念陈旧,制度不健全,控制不严格,融资渠道单一,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方面问题[4]。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小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为同一主体,缺少约束。在这样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财务主管都是经营者的亲属成员,有的财务人员甚至缺少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导致的结果就是财务部门混乱。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都是这样的管理,随意性较大。这种管理制度没有过多的约束,看起来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实际上较容易导致企业出现一定的管理漏洞,从而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很多中小企业甚至连一个完善的财务制度都没有,更不用说相应的考核制度了,这样的管理怎么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其资金一般都来自内部留存收益或者自有资本,而外部股权资金、债券等几乎没有。充分说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单一,在直接融资上方式较窄,间接融资上又有很大障碍。这样的融资状态,不仅对中小企业而且对我国整体国家经济发展都不利。在我国大部分小型企业内只有会计部门,且财务会计人员会计知识储备不足,会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会计,主要是企业高层和会亲属来担任。魏然(2014)认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不符合高科技企业的需要[5]。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由于有其自己的特征,因此经营业绩不能用传统财务评价指标来衡量。传统指标很难判定企业价值、未来的发展和盈利情况,无法认识到企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及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很难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共性的财务问题。比如对人才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人才流失,由此对企业在实证竞争中产生不利的影响。总之,在高新技术小企业财务管理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财务管理人员意识落后,制度不健全,控制不严格,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较为狭窄,财务机构设置不合理等。

四、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目标制定准确化

应根据科技含量高的特征制定出科学可行且和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目标。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程度、发展潜力趋势和收益水平、核心技术与人力资源、风险的管控和资本运作能力等。

2.高效率

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企业管理方式多为扁平型组织。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将财务、销售等集合在一起,缩短生产时间,提高质量,达到效率的最大化,使其事先低耗、高效益,企业资源的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

3.随机应变的管理理念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确立随机应变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应具有灵活性,有很强的适应性。通过对变化的处理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市场环境瞬间万变,企业财务管理更应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4.正确的融资方式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政策。除了传融资还可以高科技人才,使人才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一些激励措施,使人才具有主人翁意识。

5.正确投资

企业要合理分配投资,一方面保证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要保证好内部需要。在企业内部良好的状况下要加强对外投资。

6.加强无形资产建设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水平和专业技术和资源水平等。

7.提高高科技人才的利润份额

有人才才会有技术,有核心技术企业才会不断进步发展。人才对企业才是重要的。企业可通过发行内部员工股票等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高技术人才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8.重视风险管控

科学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型企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需要时间,市场竞争力还要市场检验,风险管控非常重要。在研发初期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制定风险防制策略,在研发中建立风险监控机制。

五、结论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简要探讨了一些建议。财务管理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作用,准确制定财务管理目标,适应化的财务管理方式。加强无形资产建设和改变传统利润分配,加大知识融资,加强投资管控和风险管控。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促高新技术中小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宁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秀霞.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22-24.

[2]辛宏飞.高新技术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特点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01):47-51.

[3]孙国山,.宁波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2014(19):86-89.

第7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上有多种表述。在美国,高新技术企业泛指那些依赖先进的工程技术的多种生产部门,主要采用两种指标来界定:一是研究与开发强度(Research&DevelopmentIntensity),即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在总产出中的比例;二是科技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高新技术企业划分为9个行业:航空航天、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电子通讯业、医药业、科学仪器业、电子机械业、化学工业、非电气机械业、军事装备业。[1]中国将高新技术企业定义为: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科技产品,提供高新技术劳动服务的企业,其具体量化指标为: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30%以上,且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总人数的10%以上;用于高科技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费用占总收入的3%以上;技术性收入和高科技产品产值的总和应占企业总收入的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有自身的显著特征,学术界一般用3个字来概括:“高”、“快”、“灵”。[2]“高”,主要是指高投资、高风险和高收益(简称“三高”)。投入高是由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特点以及高新技术产品巨大的技术风险决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是先有研究成果,再建立企业以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因此,他们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和先进的科研技术条件,需要大量的研发经费投入。高新技术具有明显的超前特点,而超前则往往在技术上不十分成熟,因而会带来较多的不确定性。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高新技术行业的企业成活率远远低于传统行业。据统计,高新技术行业完全成功和完全失败的企业各占20%,一般的企业占60%,由此可见其高风险性。[3]18高风险也往往伴随着高收益,企业只要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凭借其新颖性和高技术特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快”,指产品更新换代快、生产系统应变速度快、企业变化快。高新企业如果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就有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由原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日趋完善的大公司。“灵”,是指高新企业对科学技术发展反应灵敏,对市场外界条件变化感应灵敏,对组织结构的设置、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及生产工艺的安排,都更为灵活。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决定他们比一般企业有更高的风险,分析和认识高新技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建立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于促进其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新企业风险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一)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决策是否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而带来的风险。目前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并未将战略风险纳入公司管理的主要风险的范围。后危机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风险日益增多,战略风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专家认为,战略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风险。分析企业的各种风险,战略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企业战略风险如果没有被很好地管理,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比其他任何风险更大。

(二)研发风险

研究风险是指能否将研究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不确定性,该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初期的主要风险。主要或关键技术人员的退出、无法获得对项目研究至关重要的信息而使项目搁浅、研究所需的原料或设备无法得到满足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研发风险发生。[4]国外有关资料表明,在研发活动中,从创意提出到开发成功具有一定商业前景的项目,失败率高达95%左右。[5]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所研究的新技术不能达到原来设想的水平或不能满足新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而使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风险。新产品生产和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是导致技术风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新产品在实际生产中,有可能遇到技术设计、工艺设备、材料性能、安全标准等各种问题,新上项目往往由于技术成熟,所以会带来工艺过程不稳定,生产管理难度较大等一系列难题;高新技术产品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缩短,极易被更新的技术代替,而且被代替的时间难以确定;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存在着技术流失风险,目前企业人才竞争激烈,频繁的人才流动和一些不规范的竞争行为都有可能引起企业技术要素的流失,这不仅会给高新技术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失,还会对企业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能否取得足够的市场份额。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市场对新产品接受能力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不像一般产品,可以预先了解顾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制开发,而它们的研究开发往往先于顾客的需求,很多情况下需要引导消费,新产品推出后能否被市场接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是市场对新产品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性能比较复杂,具因为具有明显的超前性,顾客一开始往往缺乏对其了解,加之对传统产品的消费习惯和信赖,新产品推入市场后多久能被消费者接受、什么时间能形成大量需求很难预测。第三是价格是否为市场接受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高新技术产品的高投入必然带来了高成本,因此需要较高的销售价格才能收回投资,但是,产品的高定价是否超出了市场的接受能力而造成销售困难也很难预测。第四是难以对新产品的市场扩散速度进行判断。一个新产品从研制、开发到小试生产、批量生产,一直到产生经济效益,短的需要两三年时间,长的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时间。在此期间,市场情况可能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后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也可能吸引来众多的竞争者。

(五)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资金筹措和资金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高技术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保障极为重要,其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能及时筹措到所需资金。新技术或产品的开发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导致产品研发受阻,其技术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贬值,甚至致使初始投资付诸东流。如果资金投入的分布结构与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各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脱节,也可能使企业由于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贻误发展时机。二是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如果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或生产不顺利,或者所研制的产品未被市场接受,企业就可能无法收回前期的大量资金投入,从而产生财务风险,进而导致的经营失败。

(六)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失败的可能性。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不确定性对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它要求管理者随时掌握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推进企业不断发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管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能否聘任到急需的市场和管理人才;二是能否建立一个结构合理、高效运转的管理机构。特别是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扩展期,企业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产品开始大批量进入市场,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高效科学的管理关乎到高科技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地发展,企业管理风险急剧上升,并成为成熟期阶段企业运营中最大的风险因素。[6]

三、防范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需要企业、政府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体,是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也必然是风险的直接承担者,所以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应采取各种措施来规避和控制风险。

(一)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自身防范

1.树立风险意识。正确地认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风险,对于有效地控制风险、避免风险或减少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要不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不仅管理者要有风险意识,研发技术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都要对高新技术的高风险性有正确的认识,要使员工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

2.强化战略决策。科学的战略决策对于防范风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创期,首先要充分考虑所选项目的风险,在风险与报酬之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其次在营运资本管理上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尽可能严格控制固定资产上的投入,如设备以租赁方式代替购置方式,以劳动密集型代替资本密集型进行生产,以外包、转包代替自产等,降低企业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在成长期,则应实施高新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特性相结合的策略,在进行产品生产规划时选择技术路径、制造工艺、原材料等,都要考虑到它们能否用于大规模生产,要考虑到规模生产后的市场销售情况。产品性能指标是市场需求和技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市场和技术挑战间的结合点,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可行性恰当地确定产品性能指标。针对成长期的特点,应该在市场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设立一个客户需求部门,负责将研发、生产与市场需求有效地联结起来,以降低市场风险。在成熟期,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结合高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建立起具有充分弹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组织体系,针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经营策略的调整。

3.加强风险预测,建立风险分析与监控机制。首先,要建立风险预测与分析机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筹资、投资、销售等项目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的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第二,建立风险监控的组织机制。可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单独设立一个风险管理部,专职分析和研究本行业、本企业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将风险分析和监控工作落到实处。第三,建立风险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风险监控组织机构中应指定专人利用信息网络搜集风险预测所需资料,通过建立科学的信息预测、反馈和分析系统,系统搜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动态,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将相关风险资讯有效传递给需要的部门,并迅速处理来自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以达到高效率的双向沟通。第四,建立风险处理机制。根据有关信息对风险因素分析后,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制定相关的预防、转化措施,修正相关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范围,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4.利用科学方法规避与减少风险。在项目实施之前,要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行风险评价,尽可能规避风险,并且要考虑通过投资投向的多样化来降低投资风险,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在项目投资建设以及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在风险分析和监控的基础上,在损失发生前设法消除风险因素,减少损失发生的频率;当风险事件发生后要设法减少损失的幅度,使风险消缩。

5.合理选择筹资渠道。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筹资渠道。在初创阶段,由于风险高、无盈利纪录、信用状况不定,无人愿意提供资金支持,这时可考虑应多利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短期借款、政府财政资助以及企业的自由资金等筹资渠道;在成长阶段可利用风险投资基金、银行贷款等筹资渠道;在成熟阶段则可考虑利用证券市场融资和内部积累等筹资渠道。总之,要根据自身发展规律和外部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筹资方式,广开筹资渠道,筹资到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6.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当企业资产净利润率较高而债务资本成本较低时,可适当提高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利用财务杠杆利益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当资产净利润率较低而债务资本成本较高时,则可降低债务资本在资本总额中的比重,减少财务杠杆损失,减低资金成本。总之,高新技术企业要根据不同阶段资本市场的情况,优化资本结构,权衡企业得失并作出正确选择,做到债务适度,控制好企业资本成本,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7.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不同与一般产业,它们的高风险性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首先,企业在初期招聘员工时就要充分考虑该产业的特点,建立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与此同时,企业还要重视职工培训,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者对形势和环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具备较丰富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要掌握经济学、统计学、现代数学、金融和网络技术知识,注重风险管理,合理科学地测算、分析各种指标,具备捕捉、衡量、防范风险的能力,掌握适合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以便更好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决策。

(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社会分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如果建立起有效的相关机制,就能将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的进行良好的社会分摊,同时也可以使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个人分享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取得的利益。

1.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多层次分摊:首先可以实现风险投资公司与从事高风险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分摊;其次风险投资公司各股东之间实现风险分摊。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新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投融资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据统计,自1992年至今,美国高新技术企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左右,而在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中有80%曾经得到或正受到风险投资的扶持。[3]19我国风险投资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相对于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还需要在更广泛的地区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2.建立科技信贷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进行科技开发或技术创新,银行就分担了一定的风险。科技信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买方信贷、银团贷款、出口信用保险等。采用买方信贷,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及时取得销售贷款,加快资金周转;另一方面,由于买方信贷的债务人是众多的购货商,贷款的风险,被有效分散。银团贷款,是多家商业银行共同承担一笔贷款,因此分散了贷款风险,同时多家银行参与有利于强化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监控。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进行出口贸易活动,可以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形式,在这种形式下,银行将降低对出口企业的抵押、担保要求,申请融资更加便利,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借助出口信用保险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协助企业完善风险防范制度,构建全面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如果出口货物遭遇国外买家恶意拒收,中国信保可以帮助其追讨货款,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还可以为企业分散收汇风险。

3.发行科技债券和科技股票。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发行科技债券与科技股票吸引社会闲散资金,从而使产业发展的一部分风险在社会个人及有关单位中进行分摊。目前,高科技概念股在我国资本市场有广泛的认可度,近年来航空航天、通信产业、软件产业、数字电视、新能源等科技板块,经常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由此可见利用科技股票为高新技术企业筹集资金和分散风险是重要而且可行的途径。部分发展情况比较好的高科技企业也可以通过发行高科技风险债券获得资本用于高科技风险项目的投资。为了吸引公众投资人购买高科技企业债券及高科技风险债券,债券可以在利率、期限和转换方式上采取比普通债券更优惠的政策。

(三)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的政府防护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政府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可以采取积极措施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给予防护。

1.保护知识产权,改善产业环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健康的经济环境,需要政府的支持与保护。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剽窃、盗版、捆绑销售等不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保护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个人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政府要建立有效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保护,如可以制定相关的产业培育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免税或给予补贴以鼓励个人和民间企业创办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对风险投资收益的60%免税;英国对风险投资信托实行全面豁免税赋;法国政府曾规定科研投资中不动产部分第一年可折旧50%;新加坡政府规定,凡属投资于高技术的企业连续亏损三年者,可获得50%的投资津贴[7]等等。

第8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据国务院2011年12月31日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的最近报道,“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完成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又根据工信部2010年测算表明,“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看法”。可见,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一)中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持续走低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2年5月末,全国用于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44.9%,其中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3.19万亿元(含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另外,中央财政近6年累计安排担保专项资金45.38亿元,已累计为28.7万户/次中小企业提供1.24万亿贷款担保服务。14个省建立了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中小微企业的整个融资环境已经有所改善。但是2011年中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总体走低,呈现下行曲线走势,高点出现在一季度。持续走低的指数说明2011年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国内外环境复杂。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指数持续走低,除一、二季度指数分别达104.1和100.2外,三四季度的指数均未破百,说明我国中小微企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较难 由于中小微企业数量大、覆盖面广、情况又复杂,再加上我国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长期困难,具体成因分析如下:一是信贷融资方式不健全。为了防范金融危机,国有商业银行强化内控机制,采取以抵押为主的信贷策略以保证稳健经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产生的结果是中小微企业往往达不到银行的授信准入标准,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与此同时,贷款担保体系也限制了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另外,中小微企业的授信业务多体现为单户贷款金额小、频率高,期限短,单户贷款收益低,业务风险大,故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客户,造成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慎贷”。二是我国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阶段相差甚远,融资难问题解决更是难以离开资本市场的发展。三是金融监管不到位。2011年以来,由于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小微企业借贷渠道减少,高利贷成为救命稻草,加之地方政府不能很好地的监督民间借贷,高利贷泛滥,企业资金链断裂,温州等地的民营企业“跑路”、跳楼状况频繁见诸报端。这些“温州现象”折射出中国金融改革不到位,钱进入实体企业的力度还不够。四是信用体系不健全。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自身财务不规范,信用记录缺失,银行通过第三方获得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周期长且成本高。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模式

目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针对当前融资模式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路径。对于专精特新、成长型、高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模式是解决资金缺乏的重要渠道;而对于发展平稳、承担众多就业岗位的制造型中小企业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应重在提高其贷款覆盖率和满足率,通过培养相应的区域中小金融机构和创新金融产品,改善他们的融资环境;对于大量个体小微企业,重在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典当等各类机构的作用,探索担保等增信方式,拓宽质押范围,创新信用贷款手段。

(一)完善“新三板”市场发展机制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为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项目风险高等因素,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现有的中小板、创业板和集合债等融资方式由于门槛高、覆盖面小等因素,难以满足数百万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新三板”市场是指产业园区类非上市企业的融资市场,服务于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企业,定位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2006年1月,我国首先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试点“新三板”市场。“新三板”作为融资创新模式,宽松的市场条件、挂牌时间段、融资效率高,这与创业板差别显著,详见表1。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新三板”市场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八十多家挂牌公司,总股本约30亿股,融资规模达11亿元。调查显示,“新三板”市场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如何扩大覆盖范围。目前国家级高新区正在向着100家发展,再加上几百家的省级高新区,“新三板”的扩容名额还远远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巨大的资金需求,发展相对较慢。二是如何促进“新三板”市场企业转板。要维持“新三板”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目前阶段建立“新三板”与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之间的转板机制非常必要,这样既增加了A股市场的新鲜血液供给,也加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间的联系;三是如何完善管理体系。现有“新三板”市场的进入、管理和退出机制还不健全,随着“新三板”市场在国内各高新开发区的推广应用,在监管手段、运营效率等方面将面临新挑战。

为了在全国各地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内推广与发展“新三板”市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定位明确,突出优势。首先应明确“新三板”市场的定位――广大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扎实推进注册制、发挥挂牌程序简洁和挂牌时间段的优势,突出融资功能强的特点,促进其迅速发展,形成与中小板、创业板、中小企业集合债相互补充的融资体系。(2)推行做市商制度,活跃市场。我国可以借鉴NASDQ市场的交易机制做市商制度,利用该制度的核心功能――估值,通过对“新三板”市场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进行专业评估和报价,既能避免股价的非理性波动,也能保护挂牌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发展做市商制度也能吸引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使交易更加活跃,强化“新三板”的融资能力。(3)完善配套政策,逐步解决扩容问题。细化“新三板”市场的发行、持有、交易、转板等环节的配套政策。完善“新三板”市场中企业的动态管理机制、风险防范机制、信息披露机制、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转板机制、退出机制等,才能为“新三板”扩大容量提供制度保障。(4)完善转板机制,支持“新三板”挂牌公司做大做强。在“新三板”和创业板、中小板及主板之间建立起畅通的转板渠道。通过“新三板”和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挂牌公司的发展。如果挂牌企业满足挂牌交易时间要求并且达到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可优先考虑其上市。这将大大促进“新三板”的快速发展。(5)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上市后服务。提升监督管理方法的灵活性,引导广大高新科技企业逐步适应资本市场的环境。提高公司上市后服务,围绕企业上市后的发展需要,帮助解决高新科技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人才、研发、用地、后续融资等问题,提升其持续创新能力。

(二)发展“市场推动型”中小企业集合债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企业信用联合的典型应用,通过“捆绑发债”的运营模式,使用共同的债券名称和统一的发行额度而发行的企业债券。它是一种新型债券融资,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资本市场状况和自身经营、财务情况等因素协商确定在集合债中的份额,它是由银行或者证券机构承销,担保机构进行担保,会计事务所和评级机构的共同参与的新融资模式。中小企业集合债运行机制如图1所示。

(1)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模式功能。中小企业集合发行企业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里程碑,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开辟了新途径,探索了新模式。中小企业集合债是对已有存量信用资源的挖掘利用,整合了原有宝贵的信用资原,实现了信用聚集效应;中小企业集合债为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与大量的民间资本提供了新的对接渠道;中小企业集合债增加了发债谈判中的信息对称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成本和风险,优化了整体利益。

(2)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中小企业集合债融资模式开始于2007年,运行时间短,规模相对有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集合债的发行门槛还是较高,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展;融资担保体系仍不健全且担保难和费用高;融资成本较高。短期内,通过各种政策的协调,发挥出其在集合债初期阶段的促进作用。从长期发展来看,应从全局和长远角度解决中小企业集合债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构建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其深入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合理扩大发债主体。中小企业集合债的门槛过高很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门槛过低又会使中小企业集群承担高风险。因此应在适当弱化量化指标的同时强化企业的发展潜力因素。在中小企业集合债主体选择时要坚持集群内的企业的行业联系性、地域协作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共性,这样既方便资信评级,也提高了发行的针对性。二是构建创新激励体系。实施针对发债企业和担保机构等参与主体的带有创新激励性质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各方对中小企业结合债融资模式进行创新。具体建议包括:在集合债发行有效期内,允许发债企业扩大税前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允许不违反现行法规的其他利息支出在税前列支;发债企业产生的亏损在冲减当年利润后的剩余部分,允许其在结合债发行有效期内进行分批结转,提高发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建议降低集合债发行期内的中小企业所得税率;建立“创新基金”,给中小企业集合债运营过程中的创新行为提供支持。三是建立对集合债中的中小企业的动态管理体系。动态管理体系是在中小企业集合债发行期内,把经营状况欠佳或者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从集合债中剥离出去,是一套能进能出的体系,这样能够及时化解潜在风险,提高集合债的安全性。四是完善信用增级制度。完善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首先要完善政府牵头由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担保机制和中小企业再次担保的再担保机制。其次对于担保难的问题,可以向给中小企业集合债提供担保的企业给予担保费补助和风险准备金补助,或者直接进行奖励。同时,要重视担保风险的控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代偿损失核销制度,防止某些企业借担保之名套取信贷资金,向财政转嫁风险。最后对于费用高的问题,建议把一段时期内的一个区域内的集合债的中间费用整体打包,通过专项“中小企业集合债发展基金”直接支付,简化程序,降低协调成本。

(三)创新与完善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从2008年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开始,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1月初,我国已有4282家小额贷款公司。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具有组织发展快、吸引民间资本效率高、贷款时间短周转快、小微企业融资比例高等优势,因此应继续创新完善机制,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破解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力军。

(1)小额贷款公司给小微企业提供资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法律地位不明确。目前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专门立法只有《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法律定位模糊。二是后续资金短缺。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另外受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最高限额的限制和银行贷款利率过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已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窘境。三是风险控制力弱。由于小额贷款机构刚刚建立,其快速发展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风险的防范。四是税收负担过重。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缴纳5.56%的营业税及附加和25%的企业所得税,而财政部门给予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奖励和金融业支农的优惠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均无法获得,这加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税收负担。

(2)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问题完善对策。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随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和规模的扩大,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应尽快为小额贷款公司进入市场、退出市场和监管环节提供统一规范。二是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是保障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可以借鉴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扩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比例,小额贷款公司可自主选择若干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鼓励已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不再设上限”,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尝试建立小额信贷基金,这些基金负责批发资金给小额贷款公司。三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银监会、人民银行可以参考银行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适合小额贷款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要联合地方金融办和工商部门加强引导、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的同时重在使其落到实处。四是加大政策扶持。给予小额贷款机构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相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人才培训机构或委托职业技术学校定期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并给予财政支持,为其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第9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范文

一、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品牌是产品的代言,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唯一策略。而要打造一个好的产品品牌,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以企业要走出困境进行自救的重要途径就是全力开发核心产品,全力研发核心技术。将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摆在实施经济战略的重要位置,以新经济逐渐替代传统经济。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通过选派具备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等方式,掌握新的经济理论知识和产品研发专业知识,有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协作、挂靠、配套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协作,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入企业生产,进而打造出企业的拳头产品。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成本上升而效益降低导致的资金困难是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是支持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国家应该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逐渐建立并完善由政府参与的医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完善并落实各相关机构的服务职能,积极创新并改善信贷服务体质机制,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利用税收杠杆,尽量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落实对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通过设立高新技术创新风险基金等方式,鼓励科技单位、企业内部对产品研发的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型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解决医药企业经济运行困难这一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国民医疗服务水平。企业自主创新固然重要,但仅凭行业的单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孤军奋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才能使行业发展形成技术、专利、生产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互补,才能畅通企业经济运行的渠道,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